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花椒树的栽培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玉米;单交种;华皖611;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42-02
华皖611是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2008年以自育系W45为母本,自育系W650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中晚熟玉米单交种,2014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14012号)。华皖611在各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优质、抗性强、出籽率高、适应性广等特性,适合在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种植。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母本W45自交系是利用美国杂交种选系L04与郑58杂株选系L538杂交为基础材料,采用常规育种的方法,经过6代连续自交定向选育而成,最终定名为:W45。该自交系的特点为根系发达、叶片窄、雄穗分枝少、抗倒伏,耐瘠薄,抗旱性较强。W6504自交系是利用(昌7-2×丹340)×丹598为基础材料,采用常规育种的方法,经过8代连续自交定向选育而成,最终定名为W6504。该自交系的特点为叶色深绿、根系发达、花粉量大。
华皖611于2008年在海南岛组配而成,同年参加公司鉴定试验,2009-2010年参加公司品比试验,2011年参加陕西省夏播组预备试验,2012-2013年参加陕西省夏播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 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
2.1 产量表现 该杂交种2008年在初级鉴定试验中(阜阳)单产9 460.0kg/hm2,较对照种郑单958增产18.5%。2009年在公司安排的黄淮海多点鉴定试验中,平均产量10 495.0kg/hm2,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3.5%。2010年在公司安排的黄淮海多点鉴定试验中,平均产量10 267.0kg/hm2,平均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4.6%。2012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283.4.5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8点增产3点减产(表1)。2013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199.7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11点全部增产(表1)。2013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组生产试验,5点增产13点减产,平均产量9675.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9%。
2.2 主要农艺性状 在陕西省夏播生育期96d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70cm左右,穗位120cm左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浅红色,雄穗分枝数4~9个,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果穗锥型,苞叶中,穗长20cm左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偏硬粒型,百粒重38g。
2.3 品质 2013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容重728g/L,粗蛋白(干基)10.03%,粗脂肪(干基)3.83%,粗淀粉(干基)71.85%。
2.4 抗性 2012年经陕西省种子管理站鉴定:高抗穗腐病和小斑病;抗茎腐病和大斑病。2013年经陕西省种子管理站鉴定:高抗大斑病;抗茎腐病、穗腐病和小斑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择适宜种植区域 根据陕西省区域试验及公司多年试验结果,华皖611适合在陕西省夏播区及河南、山东、安徽等适合种植郑单958的夏播玉米区种植。
3.2 种子处理、适时早播 播种前精选种子,去除破损粒、霉变粒;晒种以促进种子后熟,提高种子活力;为防止苗期地下病虫害,可以拌种或对种子包衣处理[1]。保证一播全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播期一般在6月5~15日,最迟不要晚于6月20日,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确保正常成熟。
3.3 科学用肥、合理密植 在种植方式上既可以宽窄行种植,也可以60cm等行距种植;根据土地肥力不同选择适宜密度,一般种植密度为60 000~67 500株/hm2,最多不应超过75 000株/hm2;底肥可施优质农家肥45 000kg/hm2,施肥方式可采用“种肥同播”或分期追肥2种方法,“种肥同播”在玉米播种时将控释肥一次施入;分期追肥应在玉米拔节期(播后25~30d),施入肥料总量的40%,大喇叭口期(播后40~45d)施入肥料总量的60%。注意增施磷钾肥。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 田间管理上要做到及时间定苗、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适时灌水等。化学除草最好在播后苗前进行,大喇叭口期应注意防治玉米螟,喷药或呋喃丹丢心均可达到好的效果。
3.5 适时晚收,增加产量 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决定玉米库容的充实程度,进而决定粒重[2],因此,成熟收获是玉米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华皖611活株成熟,只要条件允许,可适当晚收,使其充分灌浆,来增加千粒重,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效果。
4 制种关键技术
(1)选地。制种期间保证有3次的灌水条件,土壤肥沃、旱涝保收的田块。(2)隔离。空间隔离带不少于300m,在隔离区内房前房后一律不准种植其他玉米。(3)播期。要求土壤气温连续3d达到8℃以上可以播种。在西北张掖制种一般4月15~20日播种。(4)密度。母本种植密度75 000株/hm2,父本种植密度15 000株/hm2。(5)肥水管理。底施优质农家肥30 0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中耕时(6月上旬)追尿素300~600kg/hm2。(6)病虫害防治。用玉米种衣剂对父母本进行包衣,可防苗期地下病虫害。玉米螟防治主要是在大喇叭口期。药剂可用颗粒剂,有50%对硫磷乳油500mL加适量水,与25kg过筛(25~60目)的煤渣或沙石颗粒拌和均匀而成,每株施颗粒剂1~2g。(7)花期调节。先播父本,第4d再播母本。(8)行比。父母本行比以1∶5为宜。为确保制种质量,应严格去杂,在雄穗露出前带1~2片叶去雄,授粉结束后将父本全部砍除。(9)收获与防止机械混杂。为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要求在最佳成熟期进行收获。该品种的成熟标志是玉米苞叶全部变白或玉米乳线消失,玉米籽粒水分35%以下是最佳收获期。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在晾晒、烘干等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机械混杂,保证种子纯度。
参考文献
[1]张新,侯廷荣,张桂阁,等.玉米杂交种聊玉23号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J].中国种业,2014(3):76-77.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应用策略
1.引言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加以理解和使用,脱离了语言产生和使用的文化背景,学习和使用语言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就只能是空谈。特别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沿袭、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受此影响产生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文化差异必将成为影响语言理解、使用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因此,高中英语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学生能够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学习和使用语言的重要目的,提升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团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此同时,作为现代英语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的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平台,教师能够利用这一技术,汇集海量的能够反映英语文化背景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提升教学质量。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从跨交际能力提高的实际要求入手,分析研究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机制,并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
2.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机制
2.1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内涵理解的深度。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实际上富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因此,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从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内涵理解的深度入手。特别是英语语言受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民俗习惯、政治立场等因素的影响,与中国文化的差别很大。例如,英语单词dragon尽管翻译为“龙”,但是dragon是一种暴虐成性、异常凶残的怪兽,与中国文化中龙的祥瑞形象大相径庭,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关于这方面的图片、影音作品等材料十分丰富,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程度。
2.2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
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使用者思维模式的基础之上,而语言文化是形成语言思维模式的重要因素,英语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进行。因此,创造条件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充分接触与理解英语文化,把握语言与思维的内在联系,形成扎实的英语思维模式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国外优秀影视作品的引入,以及利用网络技术,创造跨文化交流的条件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2.3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了解与学习西方的文化,最关键的一点是有学习兴趣。教师采用枯燥的说教等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采用先进的手段、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3.1注重多媒体材料的甄选,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内涵的理解。
多媒体材料的甄选主要应当注意两点,一方面,要取其精华,抓住教学目标的重点,要控制多媒体材料使用的力度,而不应使课堂成为“电影院”。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加深对英语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以前文提到的dragon一词为例,就可以通过播放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主人公与火龙较量的片段,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对英国魔幻、传奇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刻了解。
3.2善用英语原声影视作品,营造英语文化学习氛围。
法国的一项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仅靠听可以记住全部信息的15%,仅靠看可以记住25%,而视听结合可使学生记住全部信息的64%以上。因此,使用英语的原声影视作品,能够营造英语文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观赏作品的同时,提升英语运用与理解能力。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School Life”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影视作品《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中有关校园生活的片段,营造一个具有浓厚异域文化的学习背景,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能力。
3.3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造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与环境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机会。例如,著名的陌生人交流网站omegle,就是采用互联网交流的方式,通过发起聊天对话的形式,与国外的使用者进行匿名交流。这类型资源的使用无疑能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能力,从而使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4.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创造一个全方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育机制,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妥善运用这一工具,从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和对教学素材的优选力度,使得这一工具能够真正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交际能力的利器。
参考文献:
[1]葛连生.跨文化交际与高中英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7).
[2]潘旭红.跨文化交际在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8,(49).
[3]陈红玲.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5).
[4]崔士秀.基于《牛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实践[J].考试周刊,2009,(39).
关键词:民间文化 艺术设计教学 思维能力 创新性 主动性 整体性
中国民间文化是相较于上层精英文化而言的特定文化形态,单从表象理解,只是属于下里巴人范畴,似不足道。但是,孔子《论语。先进》有云:“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上溯历史长河可以发现,民间文化承继了人类童年文化的混合性,在下层劳动者间发展、流传,这种根性特征决定了其生生不息、强大蓬勃的生命力。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把传统民间文化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民间美术元素糅合进设计之中,在世界全球化的当下,可为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加助力,使其设计出的作品具有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一、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作品通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视觉符号进行信息的传达,是否具有创新性、能否吸引观者眼球便成为重中之重,而想象力又是决定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关键一环。“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想象,作为一种心理能力,不仅是审美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也是艺术创作中最积极的创造性智能,这种智能最大限度地被保留在了民间美术之中。
中国上下5000年,文化史与社会史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中国民间文化观念是在匮乏的现实条件中形成的,以超越现实困境,摆脱人生苦难为中心意向的主体意识系统。民间美术依附着民间文化而生,其艺术形态充分体现了劳苦大众希望营造一个没有疾病、贫穷和痛苦的美好世界的愿望,他们渴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生活安康,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无穷无尽的艺术想象力。
以民间剪纸艺术为例,家有谱犹如国有史,据甘肃省国家级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彭粉女老人的家谱记载:“清朝年间由庆阳县田城子村迁移正宁县许沟泉村,人丁繁盛。因同治年间遭回乱,人丁屠杀,唯留三人,至今稍繁,家计宽裕,文气浩大。慎终追远之心志,夙夜忧思,不遑寝之,遂今日思想本有其本水之有源,人生在世敢放先祖迄今继承者为序。”生活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可预测,只有民间艺人手中的剪刀才是心灵的慰藉。在他们的作品中,人类、动物与植物之间模糊了界限:蛇身人面的小娃娃咧嘴而笑,翩然起舞;狗儿跳上跃下,长着兔子般的耳朵;生命树枝繁叶茂,连接着人类和天界,整个世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奇妙景象。在这种审美想象中,不仅使主体的愿望得到了精神性、意念性的满足,而且自由驰骋的想象力使作品具有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观之难忘。
在了解民间文化的基础上,把民间美术引入到设计教学中,例如在设计教学课上,上述人物与动物、动物与场景的组合套用都可被学生吸收借鉴。此外,因为是民间艺人再造的世界,民间剪纸作品的创作会突破形体外在轮廓的限制,忽略物象实际比例,自由安排主体物和从属物的大小。同时,为了展现蓬勃的生命力,民间剪纸作品大胆选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精心拼贴组合,艳丽但不艳俗。学生把这些构成特色融汇进艺术设计,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大胆创新的能力。
二、主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主动性,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并驱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的强度,对于中国百姓而言,这种主动性反映在依赖和贴近伟大的土地的民间文化生活之中。生活,在淳朴百姓的心灵世界里,不单是追求物质、满足物欲的日常营生,还是一种关照人生、寄托情怀的介质。人们自觉自愿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达自己对于土地和家园的热爱,赋予每一个细节以神圣的意味和亲切的情趣。
首先,神圣的意味体现在如稻谷收获后,人们会把丰收归功于照料土地的社神和先祖,会为他们献上清香四溢的新米新面;人们也知道在某个时节、用某种形式给花乌鱼虫等大自然的伙伴庆贺生日,在新春到来之际,也会为身边的家畜、房屋、树木挂上彩绸,共享时序交替的喜悦。其次,亲切的情趣体现在人们对于身边一草一木、飞鸟游鱼的热爱上。他们栽种牵牛花,因为牵牛花朴实无华、蔓长叶茂,常攀篱笆和墙头趋势而上,是“步步登高”的象征;他们喜爱鸳鸯,称其为“爱情乌”,因其雌雄形影不离,被视为爱情美满、婚姻幸福的象征。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在论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时指出:“忽视民间艺术,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民族文化及其基本精神。不将民间艺术当做民俗现象来考察,不研究它与其他民俗活动的联系,也就使民间艺术失去了依托,不可能对民间美术有深层的了解。”可见,民间美术依附于各种民俗活动而生。民间艺人把牵牛花变为剪纸形象,贴于窗棂炕头;把鸳鸯绣于新婚枕头上,以维系家庭的幸福。
唯有打动自己方可打动他人,任何一件民间美术作品都是深受民间文化浸染的自觉自愿的艺术结晶。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流派均来源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现代绘画风格,而对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西方话语。民间文化语境下的设计教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张开双眼,细心观察生活、主动体悟生活,发掘自身对于生活的热爱,创作出感染设计者本身,也吸引广大受众的作品。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从民间艺术家的创作中汲取灵感,主观能动地开掘本民族的艺术宝库,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本民族固有之文化。
三、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创新性思维能力和主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看出,以民间文化为载体的民间美术出自劳动者之手,也服务于劳动者自己,是民族艺术之源和民族艺术之母。而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必然的与整个文化系统发生关联性作用。这种整体性的关照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
西方世界把人理解为抽象的思维主体,把世界看做思维主体所认识、把握的对象性实在。与这种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认识不同,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认识论世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理性与感性在其间交织和融合。
(一)理性精神的体现
就理性而言,民间文化观念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精神。人们向往丰衣足食、没有疾病困扰的生活,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通过老百姓长期的观察和总结,积累了大量的体现自然规律如天文、地理、医药、农艺等方面的经验知识。同时,传统伦理观念又深刻影响着普通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如民间有词云:“人人说,新姑娘,可敬可爱。孔圣贤,女四书,读满心怀。夫今日,小登科,悬灯结彩。子异日,大登科,八扶八抬。化一省,众黎民,人人爱戴。”可见,劳动者一方面观察大自然,脚踏实地地生活,一方面也用传统伦理道德规约自己的行为,这些都是理性精神的集中体现。
(二)感性精神的表达
除理性精神外,民间文化观念又带有十分浓郁的原始信仰色彩和十分浪漫的感性表达。如人们认为日食是天狗把太阳咬下了一口,还有“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口丁”,“竹子开花,人要搬家”等混淆了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的说法。这些观念被融合进民间美术中,就使作品带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在传统刺绣作品中,不能只绣一只眼睛,因为“魂魄不全”,是不吉利的象征;在民间剪纸中,因蝙蝠的“蝠”与“福”谐音,蝙蝠就成了幸福、幸运的象征等等。
关键词:平顺县;花椒芽菜;网棚囤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54-02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南端的上党盆地边缘地带,位于晋、冀、豫3省的黎城、潞城、涉县、壶关、林州5县(市)环绕之中,为典型的石灰岩干石山区。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海拨最高1 876m,最低380m,平均海拨1 100m。该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1℃,年平均无霜期150d,年均降水量608mm。现有耕地1.292万hm2,仅占总面积的8.5%;荒山荒坡13.13万hm2,占86.8%。近年来花椒树种植已具规模,成为平顺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产业。不少学者对花椒树的种植技术进行了探究,诸如李安定等[1-2]对花椒人工林地生态需水量与生态亏缺水量及整地技术进行了研究;赵元惠等[3-5]对花椒的冻害及防护措施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扩大平顺县花椒芽菜的种植面积,提升经济作物产业的发展水平,在花椒芽菜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露地网棚囤花椒芽菜栽培技术,为平顺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提供了新技术。现将网棚囤花椒芽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网棚囤栽培技术
1.1 品种与种植园的选择 根据平顺县的气候特征以及荒山荒坡的地理特性,经过近年来的种植实践,花椒芽菜的树种应选抗逆性强、萌芽率高、成枝率多的树种。花椒芽菜种植园宜选在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块,有利于花椒树根系的生长发育。
1.2 网棚建设 花椒芽菜网棚建设的标准和质量要求较高,网棚建设一般在3月进行,使用材料一般为60目尼龙纱网和微喷优质PE管,当花椒芽萌动后上网。棚网的宽度一般为10~12m,长度50~60m,棚顶高2~2.5m,棚内花椒树植株的南北间距为4~6m,东西间距为2~3m。网棚支架可选用直径4cm和6cm的钢管或镀锌管搭建,网棚支架建成后,用钢丝撑于支柱顶部,形成拱型大棚骨架,选用60目优质尼龙网按棚体大小做成防虫网罩在骨架上,并在棚的四周开30cm的沟,用土把防虫网压实。在夏秋季节转换的8月下旬到9月上旬,当气温转凉后,则揭去尼龙网而覆盖棚膜。
1.3 节水灌溉系统 节水灌溉系统是保障花椒芽菜生长丰产的主要环节。网棚建好后,在距地面1.6m处的每组支柱上架设直径40cm的粗PE管,棚内支管采用直径20cm的PE管,并安装微喷头。
1.4 采收种子及育苗 选择10~15a生的盛果期花椒树,当果实由绿变成紫红色,种子变为蓝黑色,有4%~5%的果皮开裂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在阴凉处晾干脱脂处理后作为备用种子。
在网棚中载种花椒芽菜一般选择在秋季。网棚中留出1m的作业道,在作业道两边均匀留出50cm宽的作业道开畦,畦深2~5cm,均匀地撒上种子后,立即覆土1~3cm并进行镇压保墒。在幼苗生长期不能大水浇灌,要采用机械微灌技术,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在苗木速生期需水量较大,可在早晨和傍晚进行适量灌水,灌水后地表有裂纹时要进行2~4cm深度的松土。实行早间苗、迟定苗的原则,当苗木长到3cm时,可按株距2~3cm间苗,间苗应在雨后或灌水后进行。当苗木长到10cm时,按株距6~8cm进行定苗,一般667m2留苗量2.5万~3万株左右。土壤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追肥一般在6月下旬,每667m2施肥5~10kg,肥料以尿素等速效性化学肥料为主。第二次追肥一般在8月中旬,适当施磷肥和钾肥。
2 生产管理
2.1 光照调节 当进入夏季后,光照强,温度高,蒸腾作用强,不利于花椒芽菜生长。要架设遮阳网,在夏季晴天上午10∶00至下午2∶00~3∶00要采取遮阳措施。
2.2 中耕除草 要及时去除花椒芽菜园地的杂草。由于花椒根系分布较浅,要采取浅锄勤除的办法,避免伤及树根,在离树根近的地方要采取人工拔草。
2.3 施肥 在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667m2施3 000~
5 000kg农家肥,在第一次采摘芽菜后667m2要追施尿素15kg,在每次采芽后结合灌水施尿素15kg,叶面喷1次1:300尿素和1:300磷酸二氢钾溶液,以补充树体营养。
2.4 修剪 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要保持一定的光合作用。秋季落叶后根据花椒苗密度和生长情况,逐年间苗,以每1m2留健壮主枝120~150条为宜,并剪除基部的萌蘖枝,以保障养分的供给。
2.5 采收 当幼芽长度在12cm时为最佳采摘时间,此时嫩芽及嫩叶淡绿色,气味芳香。采摘时要先采摘上部嫩芽,以促进下部芽生长,每次采摘时留2~3片复叶和1~2个侧芽,使其辅养树体。采摘下的嫩叶要逐一检查,要做到3嫩(叶嫩、茎嫩、刺嫩)。在采摘芽菜时,要根据芽菜的生长情况分批、分期及时采摘,一般20~25d采收一茬。当年育苗,667m2产芽菜100kg左右,3a树龄后667m2产芽菜在900kg左右,一次定植可连续采收10a以上。
3 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花椒芽菜常见病害主要有花椒锈病、花椒落叶病等。
花椒锈病防治:主要危害叶片,在叶背面出现锈红色的不规则环状孢子堆,严重时扩及全叶,影响花椒芽菜产量与品质。防治方法:萌芽前喷施波美5°石硫合剂一次,预防病害发生;发病时可喷1∶1∶100倍的波尔多夜、15%粉绣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80%抗菌素(402)1 000倍液进行防治。在日常的管理中,要适当修剪,增强光合作用,及时清除园内带病落叶及杂草,减少越冬病原。
落叶病防治:主要危害叶片和嫩梢,使椒叶枯死脱落。防治方法:加强苗木检疫,减少传染源;发病初期用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润干悬浮剂,连喷2~3次抑制落叶病的发生,确保花椒芽菜正常生长。
3.2 虫害防治 花椒芽菜常见的虫害有花椒蚜虫、山楂红蜘蛛等。
花椒蚜虫防治:花椒蚜虫主要吸食叶片及嫩梢的汁液,造成叶片卷缩,严重影响花椒芽菜产量与品质。主要防治方法有两种:一是选用10%吡虫啉乳油1 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50%蚜虫乳剂4 000倍液、2.5%功夫乳液3 000倍液交替喷洒;二是架设银灰色遮阳防虫网等进行防治。
山楂红蜘蛛防治:红蜘蛛主要危害幼芽。主要防治方法:一是在芽体膨大时,向树体和主干基部周围土壤喷50~80倍液索利巴尔或波美5°石硫合剂;二是在虫口密度大时,喷1.8集琦虫螨乳油4 000倍液或73%满特乳油1 000倍液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李安定,杨瑞,林昌虎,等.典型喀斯特区不同覆盖下顶坛花椒林地生态需水量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57-61.
[2]李安定,喻理飞.贵州省喀斯特区基于林木耗水特征的顶坛花椒造林整地技术[J].中国岩溶,2009,28(2):189-193.
[3]赵元惠.晚霜冻对武都花椒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甘肃科技,2008,24(3):148-149.
关键词:九叶青花椒;矮化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58
九叶青花椒系芸香料科花椒属的半落小乔木,适合在浅丘地区坡耕地上生长,其具有栽培简便、管理方便、生长快、收益大等特点,因其一支叶柄上有九片叶子而得名。 重庆广泛种植,仅江津区栽培面积就达50多万亩,2005年江津花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畅销全国,远销国外。
1花椒的发展趋势
重庆菜系和川菜,由于具有独特的麻辣味,深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因此花椒的需求量一直在增加。据统计,仅东南亚和日本每年家庭消耗,需从中国进口花椒1400万公斤以上,重庆火锅对干花椒的年需求总量为1.5万吨,按干鲜比1:3.6的比例计算,需要5万吨鲜花椒。此外,干花椒、花椒油、快餐面作料对花椒的消耗量日渐增加,拉动国内市场对花椒的需求快速增长。迫使人们思考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耕地和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要求人们改变种植方式,更新栽培技术,提高单位种植面积上的产量,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九叶青花椒的繁育技术与管理
2.1九叶青花椒苗木的繁育技术
留种椒树应选择品质优良,无病虫害、树龄在6~10年的椒树。一般在8月底9月初采收,当极少量种皮开裂时即为成熟,将果穗剪下后平摊晾干,10~11月播种时选择排水良好的平地和缓坡地,要求pH值在6~7.5的砂壤土和壤土,一般撒播每亩用种30~40公斤。采用小拱棚薄膜覆盖,待春季苗长到10~15厘米时,移栽到1.4米宽厢面的苗地,行距可以是10×20厘米,栽后及时浇水, 20天后可用人畜粪追施,后期要注意除草、防治病虫害。
2.2九叶青花椒栽植管理
在栽植时间上,可分为春植和秋植。春植要在苗木刚萌芽时栽植,秋植一般在10月栽植最好。根据地形、土壤、管理和规划确定栽植密度2×3米(110~120株/亩)和2×2米(160~170株/亩)。依据栽植密度挖坑,坑深60~70厘米,直径50~60厘米,挖坑时,表层30厘米土壤与深层土壤分开堆放。
2.3九叶青花椒矮化密植修剪管理
新的“缩枝矮化密植修剪技术”能促使花椒早秋梢抽发健壮,枝条结构比例合理,树冠牢固,增强了树体抗逆能力,可以达到高产、优质和年年丰产的目的。其修剪的基本方法有疏剪、短截、回缩、摘心、抹芽或抹梢、拉枝或压枝等六大方法。
花椒栽植后,1~3年是树体的营养生长期,此时既是花椒栽培定形的关键,也是矮化栽培技术的关键,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旬~6月上旬定杆,在高度距地面50~70厘米处剪截定杆,要剪口下10~15厘米内有4~5个满芽,当苗木发芽后,要及时抹除整形带以下的芽,以促进整形带内新梢的生长;主枝的选择,可以选择3~4个新梢距离均匀,呈120度~90度方位角,在30厘米以上的枝来培养。在10月中旬~11月进行拉枝(压枝)管理,改变枝条的角度,做到中心无主枝,侧枝不得互相干扰,以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产量。12月~1月进行摘心管理,控制结果枝的顶端长势,培养树体结构,促进花芽生长。
花椒通过整形修剪后,树冠体积缩小了,树体结构更加合理,也促进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效平衡,大大提高了花椒的品质,同时还减少了病虫危害,延长结果年限,从而实现了高产、优质的目的。这个阶段应该以回缩短截修剪为主,在侧枝上3~10厘米处进行短截留3~5个饱满芽,疏剪与回缩相结合,疏弱留强,疏小留大,选用较强的枝带头,稳定生长,防止枝组后部衰弱。
2.4九叶青花椒控制结果枝管理
如果不对结果枝进行调控,花椒花芽、枝梢的徒长就会抑制结果枝伸长,会影响到产量;可选用“15%多效唑”1500~3000倍液在新梢长至60~80厘米开始喷雾,20天间隔喷雾一次,根据当年的气候及花椒结果枝的长势状况可喷雾2~3次,以喷新梢为主,以便达到缩短节间、花芽充实饱满、坐果率、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
2.5九叶青花椒肥水管理
花椒在各个物候期内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与各个器官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动态是一致的,是有规律性的变化的,在萌芽抽梢展叶时,氮肥需求量最多;在生长中期的果实膨大期,钾的需求量增加,磷的吸收在生长初期最少,花期逐渐增多,以后无多大变化。全年大概需要施肥4~5次,以施用复合肥+有机肥为主。
2.6九叶青花椒病虫害防治管理
花椒红蜘蛛在3~5月是第一次高发期,9~10月是第二次高发期。在发生红蜘蛛初期应及时防治,可选用低毒特效期长的农药进行防治,如“24%螨危”4毫升或“24%亩旺特”4毫升对水15公斤喷施树冠进行防治。在3月下旬~4月中旬选用“70%安泰生”25克+“70%艾美乐”5克对水30斤,喷施树冠以防治蚜虫、叶斑病,促进花芽生长、发育。
3结论
关键词 花椒;低产园;修剪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096-02
花椒(Zanthoxy Lum bungeanum Maxim.)属芸香科花椒属(Zanthoxy lum L.),是我国人民常用的香辛料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陇南市是花椒传统产区之一,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区群众重栽轻管的情况比较普遍,致使全市花椒病虫为害严重、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相对突出[2]。因此,推广科学合理的花椒低产园整形修剪技术迫在眉睫。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武都区汉林乡唐坪村,海拔1 600 m,为群众的自建椒园,树龄在7~15年,处于盛果期,但产量较低,是比较典型的低产园。栽植以来未进行过整形修剪管理,仅在每年冬天进行涂白管理。树势较弱,部分栽植年限较长的,因病虫危害出现了衰败现象。株行距为2 m×3 m、3 m×3 m,平均树高在3.5 m以上,交叉枝、重叠枝较多,病虫危害程度中等。供试花椒品种为大红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2个处理,分别为进行整形修剪和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CK)。
1.3 试验方法
1.3.1 整形修剪技术。整形修剪能有效提高椒树单株产量、果实大小,使椒树保持丰产、稳产和较强的树势,提高植株的抗性,延长植株的结果年限[3]。对于花椒低产园放任树,修剪必须随树造型,因树而异,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合理修剪,逐步改善。
1.3.2 选择树形。根据试验地低产放任树普遍多主枝杂乱生长、主侧枝混乱、通风透光不良、结果部位外移的现状,结合全市实际,选择与实际情况较接近的多主枝丛状形作为改造树形。该树形的优点是修剪轻、成型快、结果早、抗风、产量高,蛀干害虫危害后,不至于全株死亡。多主枝丛状形:无明显主干,直接从干基着生3~5个方向不同、长势均匀的主枝。主枝上着生2个侧枝,侧枝距干基和一、二级侧枝间距均为50 cm左右。结果枝均匀安排在主、侧枝上。
1.3.3 夏季修剪。从萌芽后到停止生长前,整个生长季节都可以进行。主要是对花椒嫩枝的修剪,包括摘心、除萌等措施。对树干基部、主侧枝上生长方位不佳、多余的萌芽及早抹去;对保留的营养枝、有保留价值的徒长枝在30 cm左右时摘心。
1.3.4 冬季修剪。一般从花椒采收后到翌年萌芽前均能进行,但以采收后修剪、翌年萌芽前复剪最好。结果树修剪重在改造树形,以短截为主,结合疏剪和甩放。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去直立,留平斜,并依据空间适度短截;对有生长空间的枝和平缓枝甩放;过旺枝、直立枝通过拉、别、垂等措施,或者进行轻截,培养结果枝组;通过合理短截不断进行结果枝组更新,使大、中、小结果枝组的比例保持在1∶3∶10的水平;对密集的辅养枝,有空间的通过中截培养成结果枝组,其余疏除;结果枝应疏弱留强、疏短留长、疏小留大。
衰老树修剪重在更新复壮,一般以重截为主,结合甩放和疏剪。有计划地疏除部分大枝,或对大、中型结果枝组分次回缩,利用新枝培养新的结果枝组;选择位置好、角度合适的徒长枝,将重截和夏季摘心结合起来,培养新的结果枝组。要点是“四疏四保”,即疏除细弱枝、保留健壮枝,疏除下垂枝、保留平斜枝,疏除病枯枝、保留健康枝,疏除衰老枝、保留新生枝[4]。
1.4 修剪效益测定分析
采用提前标定供试样树、现场定时采摘、同期称量的办法测定,最后换算成单位时间内的采收量,作为比较指标,与未修剪的大红袍花椒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方法是:于春季椒树发芽后,在修剪试验园内,选定5株树形规范、能代表全园水平的修剪树,标号作为样树,在临近未修剪椒园,选择1株与修剪样树树龄接近、大小一致、生长健壮的未修剪椒树,标记作为对照,进行树高、地径、冠幅测量[5-6]。果实成熟期,对样树和对照树抽样调查单穗粒数,固定专人进行计时采摘、同期称量,并对树高、地径、冠幅、新梢生长量进行测量。然后,将采摘的果实分装带回,在实验室进行千粒重、种皮与种子比率等试验内容的测定,同时对树体各生长因素的净增长值同期进行对比分析[7-8]。
2 结果与分析
花椒低产放任树通过整形修剪管理后,产量、质量均有所提高,采摘工效也明显的提高。综合考察修剪反应,现场对比观察可以明显地看出,经过修剪后,单穗粒数明显增多,结椒部位分布均衡,树体上下、内外果穗大小、果实颜色整齐统一。从表1、表2可以看出,整形修剪后,株高和新梢净增长量有所降低,冠幅净增长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地径净增长量有很大提高。而果实的千粒重和单穗粒数明显提高,分别增加14.4%和59.0%。虽然果皮种子比、出品率略有降低,但单株产量和单位树冠投影面积的产量都显著提高,增产率分别达到了61.7%和50.0%。这是因为修剪后,极大地改善了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枝条萌发部位多、数量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更加均衡。
在采摘工效方面,从表3可以看出,修剪树的采摘工效比对照高出0.38 kg/(人・h),提高率达到了30.4%。也就是说,以1个劳动力每天工作14 h、现场测定的采摘量推算理论采摘量,以工价80元/(人・d),大红袍花椒平均干制率25%计算,未修剪树可采摘鲜花椒产量17.50 kg,干制成品4.375 kg,劳动力成本为18.29元/kg(干制品),而修剪后,采摘鲜花椒可达22.82 kg,干制成品5.705 kg,劳动力成本为14.02元/kg(干制品),降低了4.27元/kg,降低率达到了23.3%。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形修剪管理后,可以有效增加低产园花椒的产量、质量,果实的千粒重和穗粒数分别增加14.4%和59.0%,单株产量和单位树冠投影面积的产量分别增长了61.7%和50.0%,特别是能够很好地提高采摘工效,提高率达到了30.4%,有效降低了花椒采摘的劳动力成本,降低率达到了23.3%,是当前全面提高花椒产业效益的有效手段,应尽快在全市加强推广普及。
4 参考文献
[1] 杨建雷,琴,吕瑞娥,等.甘肃陇南梅花椒无刺优系选育试验初报[J].甘肃科技,2014,30(1):144-145.
[2] 杨建雷.陇南山区花椒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甘肃科技,2006,22(11):21-22.
[3] 王秀玲,王卫平,张解放.盛果期花椒结果枝组更新复壮技术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08(3):43-45.
[4] 王有科,南月政.花椒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57-71.
[5] 何永芳.花椒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6):119.
关键词 宜川 花椒 优质丰产 技术研究
中国分类号:S573.9
文献标识码:A
宜川花椒产区主要分布在黄河西岸沿线的土石山区,按照陕西省花椒区划,属“陕北东部次适生区”的最南部。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平均海拔950米,最高1752米,最低338米,相对高差较大,年均气温11.2℃,降水550-600㎜,极端低温23.4℃,年日照时数2400-2700h。降雨多集中在7.8.9月。立地条件是:川,台、山地相间。土壤结构:川地以冲积土为主,台地以石砾加森林土为主,山地以黄绵土,白缮土为主,间有红胶泥土。优势条件是:所产“大红袍”花椒果大、皮厚、色红、味道浓郁,主要内含物芳香油类化合物,麻味素、脂肪油、蛋白质等均高出国内同类产品,因而,一直畅销在国内外消费市场,供不应求,多次在杨凌博览会获荣获“后稷金像奖”。主要存在问题是: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产量底而不稳;春季开花期和6、7月花椒着色期的干旱,影响产量和品质;偶 发性冬季低温和晚霜危害,造成区部大量减产。
为了解决存在问题,是当地这一优势产业健康发展,真正成为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组织林业、果树技术部门组成技术攻关研究小组从1996年开始对黄河沿岸花椒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当地花椒面积由零散栽培发展到6.5万多亩,平均亩产由25公斤 左右提高到125公斤多,年产量达到75万㎏,产值1200多万元,椒区群众花椒收入达到2000多元,占到了农民年均纯收入的75.2%。
中心技术概括起来是:一土肥、二水、三防、四剪。
一、土肥管理
主要技术是:整修梯田,增施有机肥,适当施用化肥,综合技术是树盘覆盖。
1、整修梯田:采取整修反坡梯田的办法。一般田面宽2-3m,反坡面不超过45埃廛ǜ?0-40㎝,长度随地而定,在田面每间隔10-15m整修高30㎝的挡水坝,形成一个个相对水平的田面,控制水土流失。并在梯田面上种植白三叶草,反坡上种植沙大网、草木樨、紫穗槐等。
2、增施有机肥:川台地交通较为方便,且多位石头田埂,主要采用农家肥,以基肥形式,在秋、春季施入,每亩2500--5000㎏;山地交通不便,距离村庄较远,采取就近收集腐殖土施入,每亩5000--7500㎏。花椒开花前和第一次落果前盛果树每株追施0.2斤尿素,同时结合病虫防治加入0.5%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喷施。
3、化肥使用:基肥,按照幼树和初果树每株尿素0.5㎏,二铵0.5㎏,盛树每株尿素1.0㎏,二铵1.0㎏,结合有机肥施用,同时混合施入。
4、树盘覆盖:视生长情况及时将梯田反坡上种植的草,和椒园附近的杂草刈割,覆盖在树盘范围,起到保墒作用;秋季将收获庄稼后的秸秆,全部覆盖在树盘,起到防冻,保地温的的作用,减轻冬季低温冻害;春季结合基肥使用,环绕树冠开沟50?0㎝,将覆盖物混合化肥翻压到沟内,起到增施有机肥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这样通过树盘覆盖就实现了“夏覆盖保水分,冬季覆盖保地温,春季翻压增养分”的目的。花椒一般株距2.5--3米,这样用5-6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全园深翻改土的目的。土壤管理技术对花椒园的影响见表一 、二。
表一 土肥管理技术对盛过期花椒园产量的影响
调查人:杨世宏,杨桂绒,刘亚宜等 调查时间:2007,8、13
调查显示:连续6年采用综合土壤管理技术后,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到5.5%,较对照提高3.85个百分点;产量提高23.7个百分点。
表二 土肥管理技术对盛过期花椒园冻害的影响
调查人:杨世宏,杨桂绒,刘亚宜等 调查时间:2009、1、10
调查显示:连续6年采用综合土壤管理技术后,冬季低温冻害减轻19个百分点。
二、水
花椒虽然相对比较耐旱,但有两个关键季节干旱对产量质量影响十分严重:
发生在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的干旱可导致花椒大量落过,致使花序坐果率减低,正常花序平均座果在50-80颗,受旱严重的平均不仅影响产量只有20-60多颗,花椒花序坐果低于20颗,利润和成本几乎持平,失去栽培意义。
发生在7月份的干旱可导致花椒难以着色而变成黄褐色,甚至发白,不能正常在着色,而影响商品价值。一般着色良好的花椒每公斤售价在30-35元,而着色不良的花椒公斤售价只有15-16元左右,降价50%以上。
1、初花期浇水。山地采用水窖的储存雨水穴灌的办法。即在每棵树冠外延部分,按120巴萃?0?0的肥水坑3个,每坑浇水1捅,约25公斤。浇后用塑0.7㎜料地膜覆盖严实。台地采用抽水浇灌的办法单株漫灌。
2、着色期浇水。当6-7月份出现干旱时,采用第1条方法再浇水一次,即可保证正常着色。
3、结合树盘覆盖技术保墒。
试验点调查见表三
表三 关键时期浇水对花椒产量、质量的影响
调查人:杨世宏,杨桂绒,刘亚宜等 调查时间:2009、1、10
试验证明:在花椒生长关键时期进行及时浇水对花椒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效果。
三、防治技术
(一)虫害防治。
花椒常见害虫有20多种,但在当地真正能够造成大面积危害的只有枝干部害虫——花椒窄吉丁、花椒跳甲、黄蚜、花椒叶部病害——花椒落叶病和花椒炭疽病。
1、花椒窄吉丁防治。虽然防治办法很多,但试验区采用及时刮治、和羽化产卵期喷药防治就实现了较好的控制。具体办法是:发现枝干部有黄色透明胶滴时就用小刀及时挖出虫子,并把伤口铲平,涂抹防腐剂,做到随时发现随时铲除。在从4月上旬开始每间隔10天喷杀虫药剂一次,连喷三次,杀灭羽化成虫和卵块。
2、花椒跳甲防治。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出土时,利用期晚上入土的特性,地用1.1%洒苦篸碱处理土壤灭杀;5月下旬至6月上旬,全树喷洒灭幼尿1号800-1000倍或5%氟铃脲(伏虫灵)1000倍或敌杀死2000倍防治。每间隔10天左右一次,连续用药2-3次可有效防治第一代幼虫;8月下旬喷药防治第二代危害。
3、第二年开春,将树冠下的落叶连同树冠下的覆盖物,并铲除树冠下5-10㎝的地表土一并压入施肥沟,消灭越冬代成虫。
4、黄蚜防治。黄蚜对花椒的危害个年份有很大差别,根据虫情测报决定防治策略,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可以利用自然天敌消灭;大量发生的年份4-5月黄蚜开始大量上树时,喷布吡虫啉800-1000倍或同类专杀性农药防治,严重时可每个10天喷药一次。
(二)花椒病害防治。
此两种病害发生期基本接近,采用同一办法防治:即分别视情况在从6月下旬开始到8月份间隔15天左右喷一次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者等量式波尔多夜160倍或菌克毒克(2%)宁南毒素水剂200倍。连续用药3次即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四、修剪技术
(一)春季复剪。
花椒现蕾时可以看出花量时,进行及时以花序量调整为目的的疏剪,本次只剪去花蕾部分,不动新捎幼芽,既保证合理的花量分布,提高花序坐果率。又要为下一年成花留好预备枝。
(二)夏季修剪。
1、抹芽。主干不定芽萌发后,除有空间需要留的外一律抹除。
2、除萌。对根部、主干萌生的多余新枝及时疏除。
3、摘心、对有用的徒长枝进行及时摘心,取除顶端优势,使其改变成结果枝组。
4、拿枝。对角度过大的枝组,采用软化--拿捏-改变方向的办法,使其分布趋向合理。
5、拉枝。对低于60暗闹髦Α⒅ψ榻欣Γ蛊浣嵌却锏?5-80白笥摇H鞅3趾侠淼目男巫耸啤?
(三)采收期修剪。
结合采收,疏初多余的辅养枝。
(四)休眠期修剪。
时间落叶后之翌年春季。主要任务是整形。
1、幼树,选留方位分布合理的3-5个大枝作为主治枝,主枝延长头超过70㎝的进行中度短截,剪去前段约1/3,低于60㎝的可以不短截,以利用其顶端优势极大延伸。在每个主枝上随树龄增长,每间隔60㎝左右在同方向选留发育良好的大枝作为侧枝,最终每主枝留出3-4个主枝。主枝间隔中选留结果枝组,其大小不能超过侧枝延长头。每个主枝呈羽状近水平分布。
2、初果期树修剪。除按照既定树形继续培养外,搞好结果枝组的交替更新,以保证健壮的结果状态,防至连年结果引起的枝组老化,有效坐果降低的问题。
3、盛果期树修剪。去除过密主枝,使主枝达到3个;清除内堂过密枝、冗长枝,密生枝,下垂枝等;进行枝组更新,采取“隔三差五”的办法,对连续结果三年以上的枝组采用“放、缩、抬、压”加适当短截的办法进行更新。保证树老枝新,健壮结果。
4、老树修剪。一般超过15年树龄即进入老树。此期一是要加大枝组更新力度,减少靠主干的断枝量,加大中长结果枝数量,利用徒长枝改造新的结果枝组。对于受病虫危害严重,过分老化的主枝进行回缩更新;没有保留价值的主枝可以去除,用新的萌生枝代替培养。
(作者单位:宜川县林业站)
参考文献:
[1]朱建.花椒.
1 我国花椒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属芸香科植物,是中国特有的食用辛香料之一,我国年产量在 12 万吨左右,我国北部至西南,华北、华中、华南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甘肃、陕西、河北、山东等地。四川汉源花椒,古称贡椒,自唐代元和年间就被列为贡品,至今长达一千余年,史籍多有记载。甘肃天水、陇南地区的花椒,自古有名,今日之川、渝菜百味,更是麻字当头,而正宗川、渝味,其椒必取自汉源,汉源花椒主要用于火锅主料、烧菜、炖菜等佳肴的制作。山西运城,陕西韩城、合阳,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山东沂源栽培较为集中,由于地理气候等原因,尤以南太行山顶端马圪的大红袍为佳,鄢陵各处均有栽植。
2 巴南区花椒资源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 . 1 巴南区花椒资源发展状况
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平台,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巴南区按照区域一品要求,坚持重点规划,打造退耕还林花椒、花卉、茶叶、蚕桑四大基地,培育花椒精深加工、特色花卉、绿色茶叶、森林旅游四大产业。巴南区境内大都适宜花椒树的生长,依托退耕还林契机,初步规模规划为 30 万亩。已建成 15 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 万亩。基地布局在惠民、二圣、姜家、天星寺、接龙、跳石、南彭、界石等镇,辐射了东泉、双河口、丰盛、木洞、安澜、石滩、鱼洞、南泉等镇(街)。2008 年投产面积 3.5 万亩,产值 1200 余万元、销售收入在 800 万元以上。花椒保鲜生产线已于 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已在国家工商部门注册凤仙、东灵花椒品牌等系列商标。
2 . 2 巴南区花椒行业的发展
2.2.1 生态效益
巴南区属主城区,是都市肺叶、三峡库区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突出,实施退耕还林后,种植花椒、桑树等,生态效益明显提升。全区实施坡耕地造林中,生态林比例达 80%以上。此外,大力开展了封山绿化。
2.2.2 经济效益
一是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 充分发挥业主承包造林的龙头带动作用,以公司建基地、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规模造林,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巴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全区以退耕还林时机栽植优质九叶青花椒 8 万亩,壮大了巴南区经济林的规模,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二是实现了农民增收。大多花椒树种植在退耕还林地实施项目时,已处于弃耕或一年只种一季状态,花椒树所造经济林、兼用林可望在投产后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致富林。
2.2.3 社会效益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工程实施后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耕作土地的后顾之忧,农户既可外出务工,又可就近为花椒基地的承包业主打工,还可从事第三产业,有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2 .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原有花椒林的产量低、品质差,受重庆气候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品质参差不齐,质量控制难度大。二是花椒经营管理粗放,制约着花椒资源的发展,由于对科学经营花椒资源的意义认识不够,没有制定有效的持续发展、持续利用为基础的方针、政策。重收摘轻培育,经营单一。三是花椒的培育、造林方法不科学、没有定向培育花椒树优株优系,花椒品种低劣,产量低,严重降低了花椒林的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制约花椒资源的发展。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对新知识、技术接收慢。缺乏创新和积极性。
2 . 4 对巴南区发展花椒经济林的建议
一是加强花椒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对原有产量低、品质差的花椒林进行改造,全面优化改良原有花椒生长、生产情况,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科学使用水肥措施,促花促果措施促进花椒丰产,合理利用和培育优质花椒树。
二是新建花椒基地,强化花椒基地低效林丰产措施,规模化发展花椒产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关键词:花椒;防治病虫害;合理修剪;土肥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7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7-0098-02
1 引言
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具有温中散寒、燥湿杀虫、行气止痛的功效,还可用来防治仓储害虫及炒菜用的调料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花椒采后,9月下旬~10月下旬是根系生长发育的第3次高峰期,也是当年生枝条开始停长,向木质化转变的关键阶段。同时,还是形成饱满花芽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管理,将直接影响到花椒树能否安全越冬和第2年花椒的产量。
2 病虫害防治
2.1 落叶病、绣病防治
(1)花椒落叶病。清除落叶、剪去带病枝条,集中烧毁或深埋至5cm以下,喷1~2次65%代森锌300~500倍液。
(2)花椒锈病。主要危害叶片。6~8月,喷波美度0.3~0.4°B石硫合剂或15%粉锈宁1000~1500倍液2~3次,可控制锈病的发生和危害[1]。
2.2 花椒黑胫病防治
花椒黑胫病也叫流胶病,是花椒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主要危害主干基部或树干,严重时也危害枝条,是导致花椒树死亡的主要病害。
(1)大红袍等感病品种定植前,用40%乙磷铝10倍液或70%代森锰锌20倍液浸根茎后定植;对定植已成活的椒树分别于3月下旬和6月初用40%乙磷铝或70%代森锰锌200~300倍液各灌根1次后培土,可控制病害的发生。
(2)用高抗流胶病的八月椒和枸椒等品种作砧木,用木质芽接法高位(离地面3cm左右)嫁接大红袍等优质品种,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2.3桑白蚧防治
桑白蚧主要危害枝干,发生严重时可致枝干枯死。可于萌芽前喷洒50倍液机油乳剂或波美度5°B石硫合剂,防治越冬雌成虫;也可于5~6月和7~8月喷洒100倍液机油乳剂加40%氧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初孵若虫。
2.4椒蚜防治
花椒蚜虫又叫绵虫、蜜虫、油虫,以刺吸口器吸食叶片、花、幼果及嫩梢的汁液。被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引起落花落果,花椒蚜虫同时排泄蜜露,使叶片表面油光发亮,影响叶片的正常代谢和光合功能,并诱发烟煤病等的发生[2]。花椒蚜虫的防治有3种方法。
(1)生物防治。当蚜虫开始危害且虫口密度小,可向树体投放七星瓢虫,使瓢蚜比为1∶200,或在树上喷洒蜜露或蔗糖液引诱十三星瓢虫等,利用它消灭蚜虫。
(2)叶面喷药。在越冬卵孵化期时向树冠交替喷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灭蚜净乳剂4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或5.7%百树得乳油3000~4000倍液。
(3)主干涂药。于第一主枝以下的树干上,刮去10~20cm宽度范围的老皮和皮刺,以露出绿白色树皮为宜,然后用40%乐果乳剂兑水10倍稀释后涂抹成10~20cm的药带。涂药后内衬旧报纸和牛皮纸,外包塑料薄膜,两端用细绳绑扎,这样既可起到杀灭蚜虫的作用又不伤害天敌。
2.5 其他虫害防治
跳甲虫危害花椒叶时,可用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杀螟松喷洒;天牛蛀食枝干时,可用注射器向蛀孔中注入800倍甲胺磷;木蠹蛾危害树干及根茎时,用40%乐果柴油液(1/9)涂虫孔,进行毒杀[3];在成虫产卵盛期和幼虫孵化盛期,用50%杀螟松500倍液杀死。另外,在休眠期落叶修剪时刮去树干及大枝上的老翘皮,然后向树体喷50~80倍液的索利巴尔。
3 合理修剪
修剪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光照条件,利于养分积累。可采用拉、压等开张角度,或轻剪过密枝条、徒长枝、病虫害枝。另外,对当年生新梢回缩10~15cm。对不同树龄的椒树修剪原则也不一样。
3.1 盛椒期修剪
5~6年生花椒树进入结椒盛期,其修剪任务主要是保持树形,稳定树势,提高产量和品质。对大枝过多,树形紊乱的要疏除部分大枝,对当年抽生营养枝剪去先端半木质化部位。对徒长枝,内膛有空间,可短截培养枝组,无空间则一律疏除[3]。对主枝末端衰弱的要回缩到壮枝处,并选留斜上升枝为头枝。花椒结果母枝连续结椒能力强,一般3~5年后需及时回缩更新复壮。
3.2老树修剪
20年生以上的花椒树开始衰老,此期间树冠密闭、枝条相互交叉重叠,修剪主要是改善光照条件,恢复树势。疏除部分重叠交叉及衰弱大枝,保留4~5个角度、长势较好的大枝。回缩复壮主侧枝,骨干枝先端衰弱而中后部有强枝者,回缩至强枝处,利用壮枝带头,控制背上旺枝,减少养分消耗,以利通风透光和平衡树势。充分利用隐芽萌发徒长枝,在方向角度好的可作主、侧枝更新用。内膛徒长枝宜短截培养成结椒枝组。回缩复壮结椒母枝。对鸡爪形弱枝组要及时回缩复壮,疏除膛内过密的细弱枝,选留壮枝作带头枝,其余弱枝、干枯枝全部疏除,以便迅速恢复树势。
4 土、肥、水管理
4.1 深翻与培土
(1)深翻。果实采收后至晚秋进行深翻,深度一般为30~40cm[4],方法为在树的周围深翻,也可全园深翻。
(2)培土。就近挖取比较肥沃的山间草皮土,培在树的根部,高度20~30cm。来年春季再把这些土均匀撒到椒园内。
4.2 合理施肥
花椒根系浅,杂草与花椒争肥争水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在1~3年生幼树期,应及时清除杂草,进行土肥水管理。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速效N、P、K肥施入。平均每株施土杂肥20kg,尿素0.5~1.0kg,硫酸钾0.3~0.5kg,过磷酸钙0.5~1.0kg。施基肥方法为环状、条状,同时可采用“花椒丰产沟技术”施肥。追肥主要用0.3%尿素、0.5%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且以P、K为主。
参考文献:
[1] 常剑文.花椒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胡尊芬,傅用全.花椒丰产栽培技术小结[J].山东林业科技,1995(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