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白芨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白芨的种植与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白芨的种植与栽培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白芨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第1篇:白芨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秋冬 农业 可行思路 东兰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39-02

东兰县地处桂西北山区,耕地面积18.1万亩,2011年末人口总数29.9万人,人均耕地仅为0.61亩。据统计,2010年全县早稻种植面积2.56万亩,中稻种植面积5.4万亩,晚稻种植面积1.71万亩。从粮食生产季节看,该县中稻区每年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插秧,8月下旬至9月下旬收获,中稻田本田粮食生产时间仅占120-130天,秋冬春闲置时间长达230天-240天,其中条件较好的地方,部分农户利用秋冬闲田种植蔬菜等秋冬作物,但由于受技术、投入和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普遍较低;有60%以上的中稻区成为秋冬春季空闲田,中稻区的秋冬闲田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从2000年开始,该县农业部门在粮食生产方面开展了大力推广双杂良种、免耕、抛秧、配方施肥等综合集成高产栽培技术,确保粮食增产增收和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开发秋冬农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区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一、东兰县发展秋冬农业的生产模式

1.“早稻+秋番茄”模式

2003年,该县开始引进樱桃番茄订单生产,目前该项目是由武篆镇果蔬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生产,农业部门主要是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十年来,武篆镇樱桃番茄栽培面积在1400亩左右,种植一亩樱桃番茄平均亩投入2000元左右,产值8000元左右,纯收入6000元左右,高的亩产值达12000元以上,纯收入8000元到10000元。该项目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均较高,但对管理技术的要求较高,生产资金投入量较大,因而栽培面积一直难于进一步扩大。

2.“中稻+秋冬大蒜”模式

“中稻+秋冬大蒜”模式是该县典型中稻区比较成功的一种生产模式,全县该模式面积为2000亩以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同乡、花香乡和长乐镇一带。目前,种植的大蒜品种以本地红蒜为主,该品种香味浓,品质优,外地客商每年主动上门收购,产品供不应求。种植一亩大蒜约需投入500-600元,亩产蒜头500公斤左右,产值3000-4000元,纯收入2500-3500元。在大蒜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稻草覆盖,大蒜种植区域稻草全部还田,是一种比较好的耕作制度,而且种植大蒜需肥量较大,因而对培肥地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这一栽培模式技术含量不很高,资金投入量不很多,管理比较粗放,适合该县现阶段农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被多数农民采用,因而这一生产模式正在全县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3.“中稻+岩黄连”模式

2002年以来,该县为配合中药企业发展中药产业,引导农民发展名贵中药材——岩黄连生产,目前岩黄连的栽培技术已经成熟,农民种植一亩岩黄连,亩产干草100-150公斤,产值5000-7500元,生产投入500-600元,纯收入4500元-7000元。但由于企业生产、以及市场需求有限,目前岩黄连种植面积只有100亩左右,产品主要销往玉林、南宁、金城江等地,主要作为原生中药材销售。同时,为了进一步开发中药材资源,近两年来该县还引进金银花、白芨等名贵中药材新品种试验,以期扩大中药材生产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4.“中稻+杂交油菜”模式

由于该县大部分中稻地区的稻田秋冬春闲置时间长达220-230天,为充分开发我县秋冬闲田,2011年该县引进南油10号杂交油菜种子,在隘洞镇拉板村和泗孟乡生满村等地试种。根据对隘洞镇拉板村5个农户和泗孟乡生满村4个农户的产量直割验收,最高亩产152.3公斤,最低亩产80公斤,平均亩产122.6公斤,按出油率40%计,平均亩产优质菜油49公斤,按每公斤24元计算,产值1176元,油菜饼73公斤,每公斤2元,产值146元,亩产值达1322元,减去油菜生产物料投入200元,纯收入1100元。同时,油菜的茎杆易于腐烂,养分丰富,是优质的有机肥源之一,该模式对技术的要求不很高,资金投入量较少,经济效益显著,还能培肥土壤,促进粮丰产稳产。该模式适合多数农民采用,2012年,该县为扩大杂交油菜种植面积,继续引进多个优良杂交油菜品种在全县推广,全县杂交油菜种植面积1.7万亩。

5.“早玉米+秋冬红薯”模式

秋冬红薯是该县传统农业产业,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进行品种选育与更新,导致现有红薯品种严重退化,加上栽培技术落后,因而产量低。为提高红薯产量和效益,从2012年起,该县把发展高淀粉红薯作为扶贫产业,2012年引进了四个红薯新品种,并在武篆镇和兰木乡建立了400亩红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推广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经验收,高产品种红薯亩产量达2307.5公斤,为2013年扩大种植高淀粉红薯生产规模,提供优良种苗种源和技术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销售难

农业科技扶贫是以项目为载体的,直至目前止,该县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因而农产品大部分仍以自给自足为主,如果农业开发项目规模稍大,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立马凸显,农业部门做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工作,但农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制约,极大地制约了农业开发项目的发展,进而制约着科技扶贫的发展。

2.乡村农民利益组织不健全

乡、村农民利益组织如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是政府与农民直接联系和沟通的主要桥梁,也是农民与市场联通的桥梁,政府可以通过这些组织在信息、生产规划、技术、资金等方面指导和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参与生产资料及农产品流通,降低农产品、生产资料的流通成本,如武篆镇果蔬专业合作社在樱桃番茄生产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该县乡村这样的组织不仅数量少,而且现有的一些农民利益组织也不健全,其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3.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普遍偏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度大

目前,农村中多数青壮年农民大部分都外出务工,在家种田种地的基本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能力不足,科技意识淡薄。当前,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不仅资金投入量大,而且科技含量比较高,他们多数不具备进行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的自身素质。

4.农业生产投入不足

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单位面积投入量一般较高,不少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因而单位面积达不到应有的效益,因而影响了他们进行农业开发的积极性。

三、推进秋冬农业的建议

1.加快乡村农民利益组织的建设,通过这些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民进行农业开发,开发农产品销售市场。

2.培养和发展农村经纪人,促进农产品流通,进而拉动农业产业开发。

3.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和延伸农产品产业链。

4.进一步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目前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要着眼于高端品种、高端技术,面向高端市场。

5.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农业科技培训要与农业项目产业开发结合进行,有针对性地向农民传授当今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

6.培育农村科技示范户和科技致富能手,带动普通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品种,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业、农村和农民。

7.培育和引进经济能人,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带动当地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

第2篇:白芨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蔬菜生产;问题;发展思路;云南巍山

中图分类号S63;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67-02

1巍山县蔬菜发展概况

巍山县位于云贵高原西侧、大理州南部,地处东经99°55′~100°25′,北纬24°56′~25°32′。北距大理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下关53 km,东距弥渡县30 km,南距214国道上的南涧县39 km,离省会昆明380 km,西部与漾濞县、昌宁县隔江相望。国土面积2 200 km2,全县属红河和澜沧江两大水系,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 ℃,平均日照时数2 320 h,太阳辐射总量为589.94 kJ/cm2,属全省高值区之一。多年平均降雨量804.7 mm。土地和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具有发展优质蔬菜基地的适宜气候和区位优势。全县有耕地面积1.9万hm2,常年种植蔬菜超过1 333.33 hm2,年产蔬菜逾5万t。主要种植品种有青白菜、豆类、南瓜、芹菜、莴苣、葱、辣椒等。在近年的产业化培植中,县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已培植一批名、优、特的蔬菜产业。先后成立巍山县绿态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瓜江牌荷苞豆、小南瓜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特色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逾133.33 hm2,产值达9万元/hm2,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市场供应不足

近年来,巍山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大多是农户自发种植,管理粗放,规模化程度低,产量低,效益差,市场供应不足,特别是季节性供求不足,一些反季节蔬菜常年靠从外地进口。加之传统蔬菜种植区由于城镇建设占用耕地,蔬菜种植面积逐渐萎缩,发展新的优质蔬菜基地已成为满足全县人民日常生活的迫切需要[1-2]。

2.2市场竞争力弱

多年来,巍山县蔬菜生产虽有发展,但大部分蔬菜以初级产品销售于当地市场,没有品牌,市场竞争力差,很难进入县外市场。蔬菜生产局限在自产自销、不成规模的局面,存在“淡季淡,旺季烂”、“菜多农民愁,菜少居民忧”的状况。

2.3标准化程度低,效益差

国家对农产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后,给巍山县蔬菜产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强烈的挑战。目前,巍山县蔬菜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不成规模,难以大批量进入超市,市场销售不稳定。产品以当地菜居多,名特优新菜少,常规菜居多,反季节类菜少,价格低,效益差[3]。

3巍山县蔬菜生产发展思路

3.1建设优质蔬菜基地,培育品牌产品,增强蔬菜市场竞争力

巍山县是南诏发详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旅游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旅游人数不断增加,给蔬菜产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带来强烈的挑战。因此,建设优质蔬菜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培育蔬菜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4]。

3.2把握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蔬菜

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栽培,品种向缺、特、优、新拓展。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形成品牌和规模优势”的理念作为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来抓,采取“研究、开发、引进、推广”多管齐下的方针,真正实现科技兴菜的目的。

3.3搞活流通市场,建立产供销一体化营运机制

蔬菜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名特优产品。建设中小型批发市场,蔬菜主管部门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促开发拓市场,以搞活流通促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开辟蔬菜外销窗口,建立稳定的市场销售关系,积极鼓励支持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专业协会,产销服务队进入流通流域,出现齐抓流通的新现象,形成以市场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营运机制。

3.4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

3.4.1重视蔬菜采收后商品处理,在蔬菜加工和流通中运用“冷链”系统。在蔬菜采收后及时进行优质商品处理,即:预冷―加工分级包装―冷藏运输―批发市场(超市)的冷库(或冷柜)―消费者的冰箱,形成一条“冷链”。这样既可保持蔬菜原有的外观、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又可大大降低损耗。蔬菜采收后处理、流通采用“冷链”系统运作,可扩大外销和增值。

3.4.2提高蔬菜加工配送水平,实现加工配送的社会化和连锁经营。蔬菜配送以保鲜为主,适度发展包装净菜、盆菜等半成品菜和腌制、脱水、速冻菜,形成立体商品结构,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蔬菜加工配送要从手工操作的作坊向工厂化生产发展,要有生产标准,要创品牌,塑造形象,建立专业化、社会化配套服务体系,形成规模经营和连锁效应。

3.4.3发展腌渍加工。蔬菜腌渍传统工艺简单,能消化大量的蔬菜,很适合就地腌渍,巍山县有很多蔬菜适合腌渍加工,且加工的工艺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开发,巍山小吃美名远扬,特别是以县城钟鼓楼殷记咸菜为龙头的咸菜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以家庭加工为主,年产量20 t,约90%以上实现外销。巍山咸菜选料上乘,配料纯正,不含防腐剂和添加剂,保持原有风味,是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有泡皱皮辣椒、腌皮萝卜、麦蓝菜、水酱豆、腌豆腐、洋干露、黄黑豆豉等10余个品种,色泽喜人,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欢迎和好评。

3.5充分利用巍山县资源,大力开发野生菜

巍山县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农业县,野生资源丰富,无论是山区和坝区盛产的野生蔬菜,大多食之味美,鲜嫩而营养,对人体有许多保健作用,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很有开发潜力。主要有香椿、树头菜、蕨菜、杨肝菜、食用菌类等,其中野生食用菌类分布有木耳、香菇、松茸、鸡纵、羊肝菌、青头菌、谷熟菌、铜绿菌、扫把菌、见手青、黄辣伞、奶浆菌等[5-7]。可鲜食,切制干片,盐渍。食之可口,又极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功能,成为国际粮农组织和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绿色食品,是目前最为抢手的野生蔬菜。其他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蔬菜还有金雀花、树花菜、白芨菜、枸杞菜等,也有其他可供食用的野菜,如苋菜、紫苏、薄荷、车前、地肝豆、抽筋菜、勿忘我等,味道鲜美,生命力极强,有向菜园引种的价值。

4参考文献

[1] 丁晓霞,孙卫中.阿克苏地区设施农业生产发展的经验和问题[J].新农村,2011(6):87-88.

[2] 张学斌,邱仲华.甘肃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的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6):26-27,29.

[3] 代雁.互助县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83,385.

[4] 马树彬,聂玉霞,吕爱琴.发展河南省蔬菜生产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00(5):29-30.

[5] 黄珍发.有机蔬菜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3):45-46.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