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

第1篇: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2009年前三季度,由于建设类因素的联合拉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实现了跌势的逆转,这些因素的影响有持续性,但已无法成为未来推动行业获得突破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危机以来,一直处于颓势的出口贸易在2009年10月份开始发力,增速实现跳跃性回调。基于对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各国基建类救市计划及资源类国家开采力度回调的判断,各国对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必将快速提高;加上我国在国际工程项目承包中愈发占据主动地位,可以预计,未来国际市场对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将是巨大的。

2009年的N型走势

2009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运行走势大致呈N字型,经历了年初的萧条、年中的积量反弹和年底淡季的反向持续走高。

在2008年四季度销售极度低迷后,库存回补压力加大,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量在2009年年初的2、3月份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不仅环比大幅增加,同比也一度出现了正增长。

经过二、三季度平稳整理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情况在9、10月份再度回升。首先,从环比销量的情况看,主要产品9、10月份月度销量都大大好于二、三季度月均水平;其次,从同比增长来看,由于同比基数的原因,9、10月份同比增速的回升更为明显,甚至超过了上半年高峰时期2、3月份的水平。四季度保持再度放量的趋势,多项机械销量指标达到甚至超过全年最高水平,走出了与历年行业趋势相反的行情。

年底是工程机械行业传统意义上的淡季。但是,2009年年底的淡季因素并不显著,除了北方一些地方受影响以外,我国工程机械产品需求持续上涨。

2009年驱动因素分析

工程机械行业在2009年的复苏是基于多种原因的,而其中一些因素的影响力在2010年将逐渐走弱。

四万亿投资渐入尾声

我国四万亿投资以及由此带来的工程机械销量回升是行业在2009年恢复上涨势头的关键因素。

2010年,四万亿投资进入逐渐收尾阶段。2010年,该因素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只能作为行业保持目前增速的基础。

房产企业支撑不足

房地产行业旺盛与否将对工程机械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家正式打响了房地产调控的第一枪。可以预见,未来国家还将继续出台调控政策以控制房地产行业泡沫的进一步积累。再考虑到届时供给的增长和可能出现的金融环境的改变,2009年房地产的高热度将难以为继。因此,房地产行业对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贡献也将由去年的突飞猛进转为平稳,无法成为支撑明年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成本驱动优势不再

2008年7月至 2009年,钢材价格低位运行,这是2009年产能持续恢复,利润保持高度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钢价持续低位运行已经超过18个月,长期来看,钢价开始进入上升通道,未来上涨是大方向。2010年二季度是开工的旺季,必然推动钢价的上升。年度回落的压力较小,期货价格也存在较大上涨空间。因此,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的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长期看来,成本将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2010年出口“领演”

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一直是支撑行业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时也为行业赚取最大份额的利润。

2008年以来,行业出口基本持续负增长态势。2009年,行业出口下降极其严重,大部分产品出口量同比下降均超过50%,从而成为拖累2009年行业表现的重要因素。但是,出口在下半年已明显止跌回升。

2009年最后3个月,我国工程机械的出口增速连续反弹。其中挖掘机10月出口量同比增长达265%,绝对量也已接近行业过去较好水平;装载机10月出口量同比首次出现11%的正增长;推土机出口同比下降11%,降幅也大幅收窄。虽然全年的出口持续低迷,最后3个月的反弹无法挽回2009年行业出口负增长的根本趋势,但距行业历史最低点已实现了平均60%左右的上涨。由此可以判断, 2010年,出口将引领工程机械行业走出阳线行情。

全球经济浅度反弹

总体来看,世界经济梯次复苏的信号非常强烈。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B(世界银行)均为2010年的复苏做出了较高的预测。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经济也发出复苏信号。

从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来看,投资是各国救市的主要举措,同时带动消费快速恢复。三驾马车中尚未出现起色的,就只剩出口一项了。可想而知,在各项因素推动下,全球各类产品的出口复苏指日可待。

各国救市大兴基建

世界各国基建项目的陆续出台,为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无限广大的市场。目前工程机械产品出口的目标国,新兴市场与传统市场半分天下,只存在产品型号的地域性需求差异不同,在数量上没有根本的距离。各国的政府基建项目带有附加值高、持续性强、需求量大的特点,非常适合中国产品的进入。

资源国家开采回升

自2002年开始,资源类国家一直是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其对我国工程机械出口的贡献从当年的28%大幅上涨到2008年的57%。2009年从工程机械主要产品出口区域加权出口增速来看,资源类国家增速为-29%。

预计国际资源价格在2010年将会是触底回调,逐步上升的过程。这将刺激资源类国家加大资源开采力度,也令国家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带来对工程机械的巨大需求。

根据IMF最新一次的预测,2010年资源国家加权GDP增速为9.26%,远高于发达国家加权平均的3.21%,表示投资者对资源国家经济复苏的力度预期强于发达国家。展望未来,资源国家经济恢复的弹性更大、确定性更强,其逐渐恢复的需求将拉动我国工程机械出口走出低靡。

海外承包稳步提升

近几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稳步提升,即使在2008年,新签合同金额也保持了稳定增长。2009年10月,波兰国家高速公路局与中国海外工程有限公司等中标公司签订A2高速公路华沙至罗兹段建设合同。该高速公路项目全长约91公里,合计报价2.67亿欧元。中国企业通过获得波兰两段高速公路的修建合同成功进入欧洲道路工程市场,还把目光瞄向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工程机械产品外销跨入工程整体建设阶段,中国工程机械产品未来将可以通过国家海外建设项目顺利走出国门,这无疑给未来产品出口多了一道畅通无阻的护身符。

外销渠道业已成熟

第2篇: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世界经济长周期支撑机械行业持续稳定增长

机械行业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是一个周期性十分敏感的行业。特别是工程机械和机床行业,受我国“五年规划”影响非常大,基本上是五年一个周期。但由于我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加入全球资源配置,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发展都表现出长周期特征,工程机械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已经远远弱于1993年以前,而机床行业则是从1999年复苏以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行业以往的波动规律被改变,龙头企业表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中国因素主导的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变了以往机械行业的周期性规律,也使企业有机会进入盈利周期。

2006年机械行业延续产业转移的成长故事

2006年前三季度,机械行业70家上市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69.05亿元,实现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48%和22.15%。在70家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中,中集集团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四分之一强,净利润占70家公司的40%以上,对行业整体的影响非常大。

船舶、机床、航空制造企业出现拐点

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机械制造业中几个非常关键的产业如机床、船舶和航空等都出现了持续多年的亏损或微利。发展50多年,整个船舶工业利润总额不及发展20年的配套企业中集集团一家公司;飞机制造企业纷纷实施民,试图通过汽车、摩托车等产品来改变亏损的局面;机床企业面对大量的进口装备对摆在眼前的市场也只能望尘莫及。但经过“九五”期间和“十五”期间的痛苦改制和在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竞争,我国船舶、机床、工程机械、缝纫设备等行业都开始趋于成熟,而持续成长的市场又给了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机床、船舶、航空等行业上市企业消化了多年的潜亏,业绩出现明显的拐点(见图1)。

工程机械等产品出口能力大幅提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机械产品供给国之一。随着我国机械行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国内机械企业产品质量和出口能力大大提升(见图2)。2006年工程机械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这也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下半年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球制造基地转移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我国机械行业和日本、韩国同时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在计划经济下,我国机械行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国有体制也导致了企业基本失去了盈利的功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机械行业较早成为市场化改革的产业。90年代初期,我国实施国有企业改制和额度制上市,各地机械行业龙头企业成为额度制上市的对象,同时,机械行业作为竞争性行业对外资开放,民营企业也迅速兴起,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机械行业出现了持续增长。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的装备业成长初期都是起步于国内市场的需求,现在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基地转移的重要基地,无论是机械产品本身需求还是其他制造业都将推动我国机械行业的持续发展。

逐渐适应全球市场经济形势,进口替代与国际渗透成为发展主题

我国机械行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重点产业,但改革开放后,中国机械行业面对市场经济非常不适应,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大量亏损甚至倒闭。但在过去两个五年计划中,我国机械行业基本完成了企业化改制,且经历了90年代以来与进口产品、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同台竞争的格局。目前,已经涌现出一部分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机械制造子行业。例如,比较几大类机械行业,工程机械相比机床工具和汽车产业是最小的行业,起步相对也比较晚,是60年代~70年代开始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在经历了与外资、民营和国有企业竞争之后,这个行业的产品水平已经离国际先进水平不远,而其他机械产品仍然有20~30年的差距。工程机械和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差距大约十年,我们认为五年时间基本上能够跨越十年的差距。

进口替代和出口增长仍然是2007年机械行业的发展亮点。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特点使全球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率先转移到中国,机械产品中最早转移到中国的是集装箱、缝纫机、集装箱起重机、船舶等行业。目前,产品已延伸至工程机械、机床等相对复杂的产品。此外,我国国际贸易不平衡导致了国际上对低端产品的反倾销等贸易摩擦。机械产品作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正在成为这一阶段出口升级的重点品种。

在振兴装备业相关政策中可能明显受益的企业

依要素特点看,我国机械行业正在成长为我国优势产业。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进口装备的依赖度非常高。近几年我国设备投资的三分之二依赖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来自于进口产品。我国关键技术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我国每年的发明专利数占世界的比重不到3%,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装备业和能源、国防、金融被列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为此,国家2006年出台《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明确了装备制造业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的目标,并确定了16个重要领域。主要包括大型能源、化工、环保、农机、轨道交通、纺织、数控机床,大型船舶及配套、民用飞机以及高科技产品等。

振兴装备业对企业的具体优惠包括:鼓励自主创新,对首台首套产品给予项目补贴,对重点项目实施研发费用与税收抵扣,对重要装备企业实施增值税返还,对国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加以限制。相关制造企业如飞机制造企业、数控机床制造企业、能源装备和铁路装备制造企业都将在这一过程中受益。

“体制内”企业的市场化改制与资产整合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机械行业的快速增长,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垄断性行业内的装备制造业没有对市场开放,其中包括飞机制造业、石油装备、铁路装备制造业等。以往我国国防工业、能源装备、铁路装备因为政府采购订单或系统内保护主义,企业普遍表现为不思进取,管理分散化,产业规模小,经营效率低,大量优质资产没有发挥正常的生产经营效益。在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背景下,为了深化改革,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十大军工集团、两大车辆集团和两大石化集团都将对旗下装备制造业实施产业整合和市场化改制,利用现有上市公司平台整合集团公司优质资产将使公司质地和行业本身发生深刻的变化。铁路、能源等装备企业也将利用上市公司整合集团装备企业。我们认为,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且现有产业占据相对重要地位的公司未来将在集团公司产业整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机械行业大部分已经实现了市场化改制,企业经营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主管部门已经被撤销,企业产权已下放到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是行业整合的最大障碍,这是我国机械行业目前提升市场集中度和产业整合的最大瓶颈。而国防军工企业相对于市场化的企业来说的确有经营效率比较低的缺点,但由于十大军工集团的行政主管部门还没有分散,给航空、航天、电子、船舶、核能和兵器几大产业的整合留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国防工业的产业整合会比社会装备企业的整合更加顺利,也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国家重大项目带来的商业机会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加大对农村建设、中西部发展、社会事业、科技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领域的投资。涉及到具体项目,高速铁路的建设和支线飞机的规模生产是给机械行业带来机会的最大项目。由于高速铁路造价数倍于常规铁路,所以“十一五”期间的投资规模,比“十五”期间翻了两番。2004年是500多亿元;2005年原计划投资1000亿元,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间,总投资规模更是将到12500亿元,平均每年2050亿元。高速铁路和支线机场建设都将给相关工程机械带来机会,从而进入到高速火车和支线飞机的生产阶段。由于火车项目已经和法国阿尔斯通签订了3亿欧元的机车合约,预计国内企业只能在转包项目中受益,支线飞机的制造企业主要是西飞国际和哈飞股份等飞机制造企业,不过目前就我国航空业发展的格局来看,对支线飞机还只是理论上的需求,实际飞机制造厂商的商业机会需要等到国内支线机场网络相对成熟以后。

第3篇: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工程机械;研究

工程机械行业现已成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机械行业现有生产企业近5万家,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自2013年末以来,由于欧洲金融危机“久病不愈”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断崖式崩盘”,导致中国工程机械进入了持续低迷期。依据中国报告大厅()消息,今年上半年18家工程机械及重点零部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00.09亿元,同比2014年上半年的707.44亿元下降了29.31%;18家工程机械及重点零部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00.09亿元,同比下降29.31%;1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整体亏损5.9亿元,较2014年上半年盈利39.6亿元同比下降114.89%[1]。逝去的2015年,工程机械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行业处于持续低迷状态。但随着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实施,为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点亮了灯塔,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

“十三五”规划里提出了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议,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但是太多的人员流入城市中,势必会造成城填的住房、医疗、就业等多重问题,其中住房问题更是首当其冲的问题,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需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根据我国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目标,我国将在5年内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2]。棚户改造既可以拉动经济,也更有利于城镇化的推进和改变二元结构社会,而由于棚户改造要带来大量的工程建设,将对工程机械的需求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

2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改造”的概念,同时也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学科综合应用。就工程机械而言,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不仅体现在数量的简单增多,更要体现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不断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自主品牌产品,是各企业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同时,对于为主机配套服务的各相关供应商、商和包括我们行业协会在内的有关社会各界,也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行业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结构优化、绿色发展”方针,打造绿色制造的新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升工业效能和清洁生产水平,抓住互联网跨界整合的机遇,以转型升级为主要任务,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结构优化、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优势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主动对接相关国家需求,通过对外工程承包和投资等,带动中国装备协作配套“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促进中国制造升级。因此未来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研发为核心、以质量优先为重点、以强化基础为切入点、以优化环境为目标。从技术发展趋向上看,工程机械现在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宜人化、节能与环保、巨型化和微型化、减量化、轻量化等技术发展阶段,未来将向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性、人性化、环境适应性、能源多样性以及机器人工程机械方向发展。

3加强轨道交通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伴随着国家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公路、高铁、城轨、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工程机械必将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提出更高的技术质量要求,这也为工程机械企业树立了创新的目标,确定了转型升级的方向。新年伊始,各城市纷纷提出了加强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快速路网,打通交通节点,增设跨河通道等项目,比如:沈阳市在2016年计划再新建东塔浑河桥、浑河金阳隧道2座跨浑河通道项目,使浑河的南北交通更加顺畅;长沙市继万家丽路在去年10月1日快速化改造、完成主线双向六车道通车后,湘府路也谋划发动快速化改造施工并在近日发动勘测及规划投标;柳州市推进柳肇、湘桂等铁路,三柳、柳梧等高速公路,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重大项目和柳江航道二期整治等重大项目建设。由此可见,轨道建设不单单是建设城市地铁项目,同时也衍生出了城市道路维修、城市高速公路建设等多类项目,伴随着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势必加快,而轨道交通建设的加快必定会带动工程机械设备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会加大市场需求,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4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

工人的技能等级是衡量工人技术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尺度,是对工人技术培训、考核、使用的基本依据,也是工人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技术职称是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和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手段。但因为既有的职称评审制度在年限、外语、论文等内容上,不少人觉得职称评定,根本不能全面反映个人能力水平,所以就造成了许多人根本不想去提升相关技能和职称。所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职称评定体系,对规范学术队伍,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人“活”了,企业的运转也就会踏上复苏的轨道上来,中国的机械工程行业必定会熬过“严冬”,迎来美丽的“春天”。总的来说,通过实施“十三五”规划,为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工程机械行业通过“建设新型城镇化”、“绿色改造传统制造业”、“辅助轨道交通建设”、“完善职称制度”和加强“后市场的服务质量”等内容,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EB/OL],2015-12.

[2]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J].城市规划通讯,2013(14).

第4篇: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

1工程机械新技术在道路中发展概述

1.1发展现状

当前的工程机械行业形势,不知广大中小企业是否会“心有戚戚焉”,自2011年一季度之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在低谷中徘徊,行业增速大幅下滑,下游需求骤降使得企业回款压力剧增,即便是三一、中联等行业龙头也开始陷入资金链紧张困境,更不用说实力本就有限的中小企业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生死线上挣扎。“面对低迷的市场形势,中小企业要应对的困难不仅仅是资金紧张这么简单。”所以拓宽产业链,别将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比如沿着行业链上下游扩张;通过挂靠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渡过难关。提高工程机械的整体性能,还包括使用寿命、技术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2发展趋势

1.2.1产业趋向国际化

近来,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企业开始设立零部件生产线,从这些动作中,我们隐隐看出他们打造黄金产业链的勃勃雄心。一般来说,企业拓展产业链,不仅可以在内部实现优势资源重组,获得更为丰厚的利润,获得巨大的规模效益,还能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因此,很多工程机械企业打造黄金产业链的热情,即使在行业低迷时期也不见减退。工程机械企业花样百出,矢志不渝地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得不说,拥有核心配套件生产线,对于主机生产厂家来说,也有一定益处。然而,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

1.2.2 产品趋向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及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购买商品时,已不再局限于其内部质量和性能的满足,而把外观质量作为又一重要选择标准。新顾客对产品的第一映象就是外观,而且这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选择和购买意愿。即使对于老顾客,他也会考虑外观质量。工程机械产品也如此。实际上,作为顾客,如果发现产品外部未售出前就有锈蚀,映象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想,“表面”状况如此,“里面”就不屑说了。为此,国内外工程机械厂家在使产品内部质量不断提高和完善的同时,还要致力于使产品外观质量不断改进和完美,不但让用户用起来顺心,还要让顾客看起来顺眼。但随着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不断接轨,国外产品大举进入。

1.2.3操作趋向绿色化

节能减排一直是现阶段所有学科专业的主题,工程机械领域也不例外。随着环保部新推出“最严”产业政策,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行业将被重点治理,意味着这些行业将备受挑战。火电、钢铁行业会率先受到制约,立即开始执行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而石化行业、燃煤工业锅炉项目尚有一点缓冲机会,待修订完善的排放标准,并按照标准设定在现有项目过渡期满后,再执行特别排放限值。

2.应用实例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繁重建设任务,我国的深基础工程面临综合化、深层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其规模之大、难度之高、数量之多,都已居世界前列,深基础工程及其施工设备领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主机企业大举进军配套件市场,与配套件企业争夺市场,是的配套件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举一个例子。今年3月14日,由柳工股份公司与康明斯公司合资组建的广西康明斯公司正式投产运营,生产的首台L9.3升非公路用发动机成功下线。装载机所用发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将实现“自给自足”,而与之合作的发动机厂家销量,势必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3.工程机械在道路中新技术应用

3.1电子、机群智能化技术

机械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第一,机械行业的信息发展脉络。第二,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特征。第三,行业信息化发展国内外对比分析。第四,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展望。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脉络,主要是随着行业发展而发展的,也就是说他的脉络主要基于行业的发展脉络进行展开。机械行业整体的发展脉络主要是从产品走向市场再走向服务。在20年前机械主要还是以产品为中心,那个时候是在商品经济时代。在那么一个时代信息化的发展主要是围绕产品来转,他的信息化重点也是围绕着产品来研发、来开展。所以那个时候的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在CAD、生产的自动化、产品的自动化,在那个时候是当时的工作重点。机械工业是我国最早运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行业。七十年代中期我们机械产业的自主开发成功,第一个是CAD系统,那个时候的CAD系统是机床联动用的。到了八十年代,进一步围绕CAD组建开发和研究。这是我们在20年前的发展脉络。接下来是10年前,也就是说90年代以后到了2000年左右这个时期,我们进入到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在这么一个时代里面行业的发展开始关注管理,从管理要效益这么一个时期,所以ERP、生产过程管理、办公自动化是当时的一个主流。

3.2混合动力技术

目前工程机械进行的工作大多繁重,因此也大多使用动力较大的燃油燃料,同时还具有较大的排油量和动力输出,尽管满足了生产所需,然而也大大增加了成本消耗;基于此,专家提出将混合动力技术引入到工程机械当中。其基本理论是在发动机输出动力的时候,会有混合动力系统将多余的动力进行能量转换,并保存下来。在工程机械抵挡行走或者待工前进的时候,便可消耗这部分能量,从而摆脱对发动机的依赖。主要包括串联和并联系统。

3.3无人驾驶技术

近年来,工程机械的外观更注重美学设计、车身的流线设计,达到了机器和环境的和谐。目前我国有关工程机械产品排放的要求一直比较宽松,这使得市场上充斥着大量高排放产品,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环境的沉重负担,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走环保之路,那么环保工程机械又怎样才能成为2013年的发展主流是工程机械产品人性化设计,工程机械无人驾驶技术一直具有外形粗放的特点,驾驶室的优良视野,大大提高了机器作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通过远距离微机操作或者智能操作,使工程机械在不适宜人类工作的环境中进行工作。

3.4节能环保技术

节能环保技术是工程机械产品所用材料的再循环利用。环保行业空间释放,加强保材料应用、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对工程机械的节能减排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环保装备制造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1年全年实现产值1304.59亿元,工业销售值1269亿元,同比增长31%,产销率97%。截至2012年9月,环保设备累计产值为1203.48亿,同比增速达到15%。根据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环保规划》)预测,到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5万亿元,年增长率20%。环境保护产品和设备、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服务三大领域发展空间极大。环保产业中四大子行业如大气脱硝、污水处理、固废处理以及环境监测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十二五”期间其投资额也呈现翻番增长。从政策制定上来说,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和百姓关系最密切,或将是政策优先关照的领域。

3.5虚拟样机技术

对工程机械产品整车或者机构进行设计分析、运动分析、受力分析以及制造分析。一个整体产品被回收后拆解,进行清洗、修理或更换已破损的部分,然后在有需要的地方进行技术更新,最后再将零部件组装成成品,打上新的识别码和序列号,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体”。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发动机会被拆成上千个零件,有的零件可以用五六次,有的则可以永远重复使用。因此再制造绝不仅仅是维修和改造,而是升华到一个新台阶。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国内工程机械的市场保有量已超过500万台,到2015年,工程机械年销量将达到100万台以上。按照机械设备的寿命周期,预计到2020年,每年的工程机械报废台量预计将高达120万台。另外,机械设备单件来看,工程机械零部件单位价值高,修复价值大。这些内在因素都将驱动再制造产业在我国发展。

4.结尾

工程机械具有广泛和深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着重对这些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工程机械的发展提供借鉴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行业的演变总不会是一尘不变的直线式上升或者下降,市场的低谷和高峰叠变也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唯有行业的基本元素,产品和技术始终以创新升级的趋势前行。行业企业在产品技术方面的创新进步,不仅是企业持续发展、提高盈利能力的基本根基,更是行业进步的有力推动力。

尽管工程机械全行业近年出现了低谷,然而企业并没有停止产品创新的步伐和投入力度,开发升级换代产品。技术升级为行业发展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历程中,市场保有量大的大众产品每一次的微创新似乎均表现不足,以至于产品的竞争同质化愈发严重,于是造成一个极端,各大厂商竞相在营销方式上强化,以弥补产品本身创新不足造成的难堪境地。值得欣喜的是,在经过材料创新、动力创新、结构创新之后,工程机械主力机型在近年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整体创新升级已为行业共识。

第6篇: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而机械自动化就是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

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是代表国家制造业水平的大型复杂专用设备。近年来,我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最大的制造国和最大的市场。据统计,当前我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的保有量已近800台,且越来越多的设备进入待维修或检修的二手状态,或面临翻新和再制造需求。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状态检测与评估成为保障掘进机顺利掘进的技术手段。因此,大力提倡和开展设备的状态评估和监测工作,既是我国掘进机械行业发展当务之急,也是提高我国掘进机的使用和管理水平、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益的迫切需要,更是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环保的战略要求。

2月3日,国内首家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状态监测与评估中心在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成为该领域国内首家经国家级行业协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认证的监测评估中心。

目前,该中心以设备状态监测、机况评估和液压部件检测为主营业务,未来将提供技术咨询等高端业务,形成主营、高端两大业务方向。同时,中心将通过实践总结出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设备检测标准和规范,为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的建立贡献力量。该中心的成立将为我国盾构/TBM设备的评估、使用、维修及再制造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盾构/TBM保有量最大的单位,多年来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众多的使用、检测和维修、再制造经验,特别是曾对K02和S217盾构机进行的再制造过程,更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此次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状态监测与评估中心的授牌与成立,一方面为中铁隧道集团就设备状态检测评估与维修再制造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更促进了我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状态检测及评估体系的建设,为盾构设备的评估、使用、维修及再制造提供了翔实的参考,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盾构/TBM维修及再制造环保、成本最低及效益最大化。

对此,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苏子孟表示,此次成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状态监测与评估中心,旨在发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和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双方优势,共同推动我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状态监测与评估工作健康发展。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陈建副总经理则表示任重道远,“随着国内外地铁轨道交通的发展,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掘进机的生产水平、信息化和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设备状态评估与检测技术更需要相应地更新和提高,以此来引领行业发展。”

第8篇: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 生产管理 环境变化 管理模式 产品结构

1、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概述

1.1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模式

经过机械制造行业数十年的奋斗,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适应实际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以产销一体化、产品差异化、管理制度化和管理体系化的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以及成型,并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有关机械制造企业的客观情况不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也存在的很大的差异,总体上讲,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着细化、深化和针对性方面的缺陷,不但制约了机械制造企业的深入发展,而且不利于追赶先进的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发展水平。

1.2机械制造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经济政策、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对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机械制造企业面临着产品周期缩短、产品种类增多、交货日期提前等外部要求,也面临着劳动成本增加、产品结构变化、机械设备改进和自动化程度提高等内在影响。在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既可以成为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制约,机械制造企业应该在把握市场的前提下,利用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

1.3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新问题

首先,随着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管理的范围和内涵都发生了变化,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大大地增加,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活动的内涵已经扩展,呈现向前和向后延伸的形势,生产管理已经与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和发展战略相融合,同时生产管理又与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相联系,使生产管理工作涵盖范围从传统对生产系统的管理扩大到机械制造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因此,导致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规模的扩张和内容的丰富。其次,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组织机构呈现动态化趋向,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有两种动态组织机构,一是以矩阵形式为代表的柔性动态组织机构,这一类型的机构将机械制造企业的市场预测、计划管理、设计部门等相关人员临时组合在一起,针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细节、内容和规划进行研讨,找到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措施和技术,完成工作后就可以解散该机构,使成员回到原岗位继续工作,柔性动态组织机构具有灵活性高、开发周期短、适应能力强等综合优势;二是虚拟组织机构,在市场经济原则的基础上,借用外部智力、技术,采用购买、联合、委托和外包等方式,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一些环节进行优化处理,在企业在获得目标成绩的同时,降低机械制造企业的开发成本,均衡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流程,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提升机械制造企业对客户要求的反应能力。

1.4机械制造企业产品设计智能化

新时期机械制造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新产品开发,以自动绘图、模拟生产、科学计算等方式,不但赢得了产品开发和设计时间上的优势,还有助于机械制造企业产品实现智能化,使机械制造企业产品更具有实用性和差异性,满足各类型客户对机械产品的需要,在提升机械产品智能化的条件下,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进而在整体上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深层次发展。

2、加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方法

2.1建立适合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管理系统

新型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生产准备系统、生产操作系统、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要促进产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各个系统相互服从、相互协调,及时有效地运行,提高整个系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2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

机械制造企业必须依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价格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应该推进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的生产方式的推广。

2.3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化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以实现现代企业的重要基础,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各项工作要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的要求执行,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水平。

2.4建立先进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机械制造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消化、吸收和创新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实行单件生产方式的企业和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有一定计算机管理基础的企业,引进制造资源计划(MRPII)或企业资源计划(ERP)模式较为适宜。对于大多数加工装配型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引进准时生产模式更有适应性,待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再推行企业资源计划模式。无论精益生产模式还是企业资源计划模式,对大多数企业都有其不适应的方面:精益生产模式虽强调在生产管理中消灭一切浪费现象,但在目前我国的生产环境下是难以做到的;企业资源计划模式虽可使企业库存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却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支持,需要较大的投资。企业应吸取这两种先进模式的思想精华,探索两者结合的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行,以新型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新模式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勇志,何文喜.浅析计量测试在工程机械生产管理中的作用[J].天津科技.2011(04)

[2]张键.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行业管理初探[J].山西建筑.2010(24)

[3]董义.浅析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第9篇: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F4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对产品要求的提高,对生产厂家的生产有了新的要求,已经不再是某以固定的规格,需要根据人们所适合的需求制造适合的产品,也就造成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管理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必须重新认识机械制造业,认真探讨新世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制造技术特点,不断更新生产策略。

一、机械设计准则

1、技术性能准则

技术性能包括产品功能、制造和运行状况在内的一切性能,既指静态性能,也指动态性能。例如,产品所能传递的功率、效率、使用寿命、强度、刚度、抗摩擦、磨损性能、振动稳定性、热特性等。技术性能准则是指相关的技术性能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例如振动会产生额外的动载荷和变应力,尤其是当其频率接近机械系统或零件的固有频率时,将发生共振现象,这时振幅将急剧增大,有可能导至零件甚至整个系统的迅速损坏。振动性稳定准则就是限制机械系统或零件的相关振动参数,如固有频率、振幅、噪声等在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又如机器工作时的发热可能会导致热应力、热应变,甚至会造成热损坏。热特性准则就是限制各种相关的热参数(如热应力、热应变、温升等)在规定范围内。

2、标准化准则

与机械产品设计有关的主要标准大致有:

概念标准化: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名词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等应符合标准;

实物形态标准化:零部件、原材料、设备及能源等的结构形式、尺寸、性能等,都应按统一的规定选用。

方法标准化:操作方法、测量方法、试验方法等都应按相应规定实施。

标准化准则就是在设计的全过程中的所有行为,都要满足上述标准化的要求。现已的与机械零件设计有关的标准,从运用范围上来讲,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等级。从使用强制性来说,可分为必须执行的和推荐使用的两种。

3、可靠性准则

可靠性:产品或零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预期的寿命内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准则就是指所设计的产品、部件或零件应能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

4、安全性准则

机器的安全性包括:

零件安全性:指在规定外载荷和规定时间内零件不发生如断裂、过度变形、过度磨损和不丧失稳定性等等。

整机安全性:指机器保证在规定条件下不出故障,能正常实现总功能的要求。

工作安全性:指对操作人员的保护,保证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等等。

环境安全性:指对机器周围的环境和人不造成污染和危害。

机械设计技术是基于上述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出的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

二、我国机械设计的发展方向

1、远程机械设计

我国未来的机械设计要把远程机械设计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远程机械设计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它是一个多学科、多技术的研究领域,涉及许多机械工程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领域。,因此要大力研究网络环境下设计资源获取及调用,这样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能通过网络及时的进行分析计算或查询数库,很快的解决问题,进行下一步工作,相对来说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自动化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的自动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科技发展推动了自动化的普及,自动化的发展表现在制造技术中系统技术、集成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等各个系统中,自动化给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人性化设计

机械控制技术的电子化代表了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微机控制技术,达到发动机的最佳功率匹配,减少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并自动诊断机器状态,使机器使始终能保持良好状态,因此控制和操纵的人性化能大大提高作业的安全眭和舒适性。

4、系统性设计

从系统观点入手,把机械产品看作一个总系统或整体,依赖计算机技术,实现人、机、环境相互协调。在具体实施上,是把总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采用各种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追求系统优化为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设计和匹配。

5、随机和动态性设计

任何机械产品都是在随机动态下完成其功能的。传统设计是在不得已条件下用静态分析设计,即使考虑随机动态,也只是凭经验选取系数进行修正,故不能反映实际工况条件下机械产品运行的行为。而现代设计要考虑载荷谱、材料强度谱,零部件的损伤谱条件下来设计,运用有限元法,可靠性设计法,数学规划法等,达到定量、动态、可靠的设计,以达到满足性能要求、实现最大性能优化,节约能源的目的。

三、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国家之一。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销售市场。相比制造和市场的成熟状态,工程机械行业的资源流通状况令人担忧。资源的粗犷式利用,同样成为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相比欧美国家成熟的工程机械产品回收体系和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中国发展节能、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结合目前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进军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机不可失。

近年相关政策的连续出台保证了再制造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与国外成熟的再制造行业相比,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工程机械再制造由于处于发展初期,国家政策并不健全;其次,再制造的行业标准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再次,国内用户对再制造产品普遍存在排斥心理,需要行业对再制造进行宣传引导。虽然国内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政策的支撑和丰厚的利润,已经引起了工程机械行业巨头的关注。

四、机械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由于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强劲增长的需求拉动,全球机械制造业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发展。

全球经济的增长离不开机械制造业的持续进步,而机械制造业也始终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着。

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由于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强劲增长的需求拉动,全球机械制造业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发展。但在随后的经济危机中,全球机械制造业遭受重创。根据IMS、VDMA(德国设备制造联合会)的相关数据和行业分析,罗兰贝格预测全球机械制造业在2010年-2015年间的平均增长率将在7.8%左右。

展望未来的全球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有三大趋势影响深远,将显着地改变未来行业的版图,这三大趋势为:整个机械制造业的重心将迁向亚洲;全球市场的竞争将聚集中端市场;节能环保将越来越受到用户和制造商的重视。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亚洲地区的集中,作为设备供应商的机械制造业也越来越多地移往亚洲,以获得本地化的成本优势及更好地报务本地客户。与此同时,以中国机械制造业为主的亚洲竞争对手也在快速成长中,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逐年扩大。整个机械制造业的重心将逐步移到亚洲地区的趋势已几成定局,其中中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制造国成为见证这一产业迁徙的重要标志。

在未来,中国必将成为主导全球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力量。

首先,在2010年-2015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制造业仍将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普遍3%不到的增长速度,无疑会拉动今后几年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高速增长。

其次,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以萁巨大的规模优势正逐步获得全球机械制造业的领导权,到2015年接近半数的全球细分市场将由中国领导。

最后,中国正在技术水平上加速追赶领先国家。由于产业的亚洲地区迁移的殷墟,欧洲厂商未来几年处境艰难,也缺乏继续推进技术进步的资金和意愿;而中国的机械制造商本身还处于市场的中低端,他们一方面很清楚的看到自己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另一方面,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也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和动力去提升技术水平来获得更大的增长。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下,中欧两地机械制造业技术的差距预期将在未来几年不断缩小。

结束语

机械制造的首要前提就是机械设计,为满足人民不但发展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从机械设计的传递和发展角度来讲,应该不断迎接新挑战,拓展新路,制作出更好更加完美的机械产品,更好的服务与社会。

参考文献:

阎树田,杨利玲,沙成梅,田波.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