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市场的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三原 客源市场特征 客源市场定位
陕西省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系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旅游服务设施功能的完善,三原县旅游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地区间客源市场争夺日趋激烈也使其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正确分析三原县旅游市场的特征并且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就成为三原县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据调查资料,笔者将对三原旅游客源市场特征进行客观分析。
一、三原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近几年来,陕西省三原县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旅游业发展却比较缓慢。从目前的情况看,三原县旅游客源市场总体特征是市场规模小(见表1),国内游客占据主导地位。以下笔者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分析三原县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
表1 三原县旅游接待数量和旅游收入表(2000年~2005年)
资料来源:陕西省三原县旅游局
1.三原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距离衰减基本规律作用下,受游客出游能力以及与目的地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三原县客源以区域市场为主,游客的主要来源是三原县本地、西安、咸阳和铜川市的居民,省内其他地市的游客只占很少一部分,省外游客数量更少。
2.三原旅游市场的人口学特征
(1)性别和年龄构成。据抽样调查统计,三原县的游客以25―44岁的青年和中年男性居多,主要是因为三原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对男性游客更具有吸引力。
(2)文化水平。来三原县的游客中,文化程度较高的游客占很大比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到70%,这表明,三原县以历史遗迹为主的旅游资源,对高文化层次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大。
(3)职业构成。根据抽样调查,三原县游客的职业构成由高到低依次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6%、公司职员26%、学生23%、工人、农民等其他职业的游客只占较少的比例。
3.三原旅游市场消费者行为特征
(1)出游动机。根据抽样调查,旅游者到三原旅游的动机主要是观光,占55%,其次是品尝三原小吃,占43%,再次是探亲访友占18%,公务和商务的顺访者占21%,修学考察占5%。三原县目前的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一般的观光游览阶段,急需升级换代。部分旅游者希望到三原品尝闻名遐尔的小吃,表明三原小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应该重点开发。
(2)旅游信息获取方式。游客对三原旅游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是亲戚朋友的介绍,占38%,通过书籍报刊等了解到三原旅游信息的占12%,通过广播电视了解三原旅游信息的占15%,利用网络获取三原旅游信息的占25%,由于旅行社宣传而得到三原旅游信息的仅占5%。说明三原县目前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很小,没有系统的对本县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在三原旅游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很有限。绝大部分旅行社也未将三原的景点纳入旅游线路中。
(3)组织方式和交通方式。散客是三原游客的主体部分,参加旅行社的旅游团队到三原的游客极少。散客的组织方式以与亲朋好友结伴的最多,占60%;其次是单位组织15%。三原县目前的客源集中在周边的区县,是短途的区域性客源,游客来三原的交通方式以乘坐长途汽车和自驾车为主,分别占70%和10%。
(4)停留时间和平均花费。游客在三原县的滞留时间很短,平均停留时间为1天。停留时间为半天和1天的游客占80%,停留2天以上占很少一部分。根据对目前三原旅游者平均花费的调查,45%的旅游者表示花费在80元以下,花费为80元~130元的占40%,花费在130元以上的游客较少。游客在三原的停留时间短、花费低,主要是因为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点少,没有参与性的旅游活动项目。餐饮、景点门票和交通等非弹性旅游消费占较大比重,而娱乐、购物等弹性旅游消费所占比重极小。非弹性旅游消费在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中占的比重过高,说明旅游者在三原旅游消费结构的层次较低。
(5)景点偏好
游客到三原旅游集中在城隍庙、于右任故居、李靖故居等景点。绝大部分游客认为城隍庙是三原旅游的必游景点,但只有30%左右的游客到于右任故居和李靖故居参观,不到10%的游客去文峰塔、孟店民宅等景点参观。三原旅游景点中,城隍庙以其显著地域特色获得较高的评价,其他景点或因交通进入性差、或因资源开发深度不够,而限制了发展。
(6)障碍因素。抽样调查显示,旅游者认为到三原旅游的最大障碍是特色旅游产品太少,占50%以上,其次是交通不便,再次是餐饮条件和景区环境差。旅游信息匮乏、服务质量差、景区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等也影响着游客对三原旅游的评价。
表2 旅游者到三原旅游的障碍因素
二、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
目标客源市场定位,是指根据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市场细分,从各种细分市场中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的过程。目标客源市场定位应考虑空间距离、旅游需求、交通条件与旅游费用、竞争者等几个因素。
1.空间定位
旅游市场空间定位即是确定市场的合理空间范围,从“市场是一个场”看,即确定旅游区吸引力的有效区域。根据地域关系及未来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将三原的旅游市场分为三级市场,包括基础市场、拓展市场和机会市场三个层次。
(1)基础市场。基础市场定位在陕西关中各城市,包括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等地市。关中各城市经济发展较好,出游率相对较高,与三原之间的交通方便,是三原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关中各城市的旅游者近期约占旅游者总人数的70%,中期占到40%。
(2)拓展市场。拓展客源市场是基础客源市场从空间角度向外层扩展,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交通状况而选定的目标市场。拓展客源市场的游客或者消费水平高,出游率高,或者距三原较近,交通方便,是旅游市场开拓的重点。拓展市场包括陕北的延安、榆林,陕南的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市以及陕西周边的运城、太原、洛阳、包头、银川、兰州等大中城市。目前三原对这些地方的吸引力还不大,但由于交通相对方便,文化差异显著,如能积极促销,也能够争取到一定数量的旅游者。近期争取游客占三原旅游者总量的20%,中远期达到40%。
(3)机会市场。机会客源市场是由拓展客源市场继续向外延伸的市场,空间范围广,与三原县距离远。三原的机会客源市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以京津为主体的环渤海旅游市场、以广州、深圳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市场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方城市密集,人口密度大,人均收入高,出游能力和出游意识强,三原的旅游资源与这些地方有强烈的反差,三原县在开发特色产品、改善接待设施的基础上,中远期也应积极争取这部分客源,可以考虑将西安的客源延伸到三原或者利用公务商务的临时性顺访者市场。争取近期达到10%,中远期达到20%。
2.人口学细分市场定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寻求休闲、放松、求知和探索的旅游需求日益增加。地区经济的梯度差异和个人收入的梯度差异,导致我国旅游具有从低消费的普通观光到高消费的特种旅游的梯度变化特征,形成类型多样的旅游活动谱。
三原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旅游者兴趣多样化和个性化等问题,因而必须认真研究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
(1)三原旅游资源多为历史文化类,以性别分,对男性旅游者的吸引力大于对女性旅游者的吸引力;
(2)以年龄构成来看,主要集中在25岁~50岁的人群;
(3)以文化程度来看,三原县旅游资源主要是历史遗迹类,受文化程度较高的旅游者喜爱;
(4)以职业构成分,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公司职员和学生为主,应该将这些人群作为宣传促销工作的重点;
(5)以消费水平来看,近期来三原旅游者的平均花费为200元/人/天,以中、低消费为主。中期随着旅游项目的丰富,参与性的增强,可望达到300元~500元/人/天。三原旅游者应该定位于中等及以上收入者。
3.功能客源市场定位
三原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以历史文化旅游为主,类型多样,能够满足多种旅游功能开发的需要。但在功能市场定位时,要突出特色,要经过比较,确定强势功能、主体功能。根据资源、市场及开发条件分析,三原的主要旅游功能优势应为:
(1)历史文化旅游市场。三原县文物古迹众多,文物古迹是开发利用价值极高的人文旅游资源。三原县的唐代帝王陵、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开拓科教文化旅游市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2)民俗旅游市场。体验经济时代到来,民俗旅游市场广阔,应设计参与性强的民俗旅游产品,三原县民俗多姿多彩,独具特色。可充分利用城隍庙、三原小吃等旅游吸引物,发展民俗旅游。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体,重点开发城镇居民,可以将关中地城市群作为重点,逐步向省外市场延伸。
(3)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中的主流旅游活动方式,也是国内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属于中高层次旅游。游客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游览观光,而是逐渐追求回归自然、修养身心和减轻压力。这类旅游者喜欢到乡村旅游地享受清新空气和幽静的环境。关中城市群居民的周末休闲度假市场潜力较大。三原县如果能够科学开发裕园路生态农业示范园、西郊水库水上乐园、冯村水库、万亩桃园等旅游资源,将会逐步成为周边城镇居民节假日出游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三、结论
总而言之,三原县旅游客源市场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等。根据以上从空间角度、人口学角度和旅游功能角度对客源市场的分析,笔者将三原县客源市场总体定位为:三原旅游的发展以国内游为主,以陕西关中城市群为基础市场,以陕北、陕南各城市和周边省区的大中城市为拓展市场,积极开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机会市场,重点开发历史文化游、民俗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兼顾修学旅游和农业旅游等市场。在此客源市场定位基础,三原县应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并进行有针对性旅游宣传与促销,以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2]田里:旅游经济学[M].北京:南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 杨柳青古镇 品牌市场策略 GAP分析
杨柳青古镇自金代建镇始,历经元、明、清、民国诸朝至今,已过千年。明清时期,是运河漕运重要枢纽,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流通和文化交流集散地。其民间艺术起源于宋,兴盛于明、清,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北方运河文化、大院文化、年画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同时,围绕着这些特色文化制定的品牌策略也成为了古镇旅游市场开发的核心。
GAP分析(差异分析)是一种帮助市场管理者判断市场策略执行效果的工具。在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将实际业绩与策略期望的业绩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策略的评价与修订。其分析包括:市场开发、市场参透、多样性和产品开发这四个方面。
以大院文化、年画文化等为长期旅游品牌市场策略核心价值的杨柳青古镇,在策略执行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短期、可实现的市场开发策略作为支撑,从而逐步扩大杨柳青古镇在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GAP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对短期完成的市场开发策略进行评估,找到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异,为未来修正实施计划,提高古镇品牌策略的执行效率。
一、杨柳青旅游市场的基本情况
未来几年,千年古镇杨柳青在继续精心打造天津民俗文化旅游区品牌的同时,将依据历史文脉和文化渊源,按照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建设“风物醇美、文化昌盛、商业发达”的杨柳古镇。
据悉,规划建设的镇区总面积将达13平方公里。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着力体现传统的民居风貌,并将杨柳青镇区及近郊区划为老城风貌区、风貌过渡区、现代城市景观区和周边风景区四个分区。
据了解,杨柳古镇的保护性建设重点,主要是以石家大院等8个大院建筑和南运河沿岸为核心规划,对文物南运河、石家大院、文昌阁、前线指挥部等保护单位,8个大院、安氏祠堂等风貌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复,同时保护好整个镇区的生态文化环境。
该镇计划投资5.4亿元,完成南运河改造及历史文化区保护工程,在保留杨柳青镇历史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近期将完成普查镇域范围内所有文物古迹、修复《重修文昌阁碑记》石碑等;中期将完成旧火车站的修复、重建崇文书院、清理估衣街和猪市大街沿街建筑、恢复商业老街原貌等;远期将完成南运河辛口至杨柳青段的修复、清理风貌建筑保护区中的现代建筑、适当恢复清末民初的四合院建筑等。
天津市西青区及杨柳青镇启动了以杨柳青年画为重点的民间艺术复兴工程,2009年,杨柳青镇规划投资1200万元,将在杨柳青年画馆的基础上扩建杨柳青年画博物馆。建成后博物馆面积将达到3600多平方米。
上述规划从保护千年古镇的角度,无疑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但是古镇的可持续发展,除去硬件建设之外,保证人流、物流也就是繁荣的旅游市场是关键。
1.杨柳青旅游市场概况
杨柳青古镇旅游接待从1999年前的不足2万人次发展到2008年的157万人次,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5000万元。以大院文化、年画文化、运河文化和民俗文化为核心的品牌策略已经形成,初步形成了以千年古镇杨柳青为龙头,集民俗、生态、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2.杨柳青旅游市场规模
杨柳青的主要经济是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0%,而旅游业所占比例只有9%。
二、GAP分析方法
1.杨柳青旅游市场策略GAP分析模型
GAP分析方法通过对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旅游市场开发程度、旅游市场渗透、多样性、旅游产品开发)对市场开发策略执行效果进行评估,通过比较发现预期市场份额与实际市场份额存在差距,寻找产生差距的具体因素。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分析结果调整未来策略目标或对正在实施的项目做策略上的修改,从而达到未来最大化高效率提高市场份额,减少投资浪费,实现策略目标。其分析模型见图1。
2.杨柳青古镇旅游市场策略的GAP分析介入流程
杨柳青古镇旅游品牌市场的策略目标是:通过以大院文化、运河文化、年画文化等为市场价值核心的开发计划来实现市场份额增加。分析预期目标与实现的实际份额差异的GAP分析介入流程如图2。
流程描述:如图2所示,根据项目指南制定项目计划,对计划进行SWOT分析(态势分析)和评估,选择适合的项目开始执行计划,在计划节点处使用GAP方法对项目执行进行评估。GAP分析生成分析结果:对正在执行中的项目依据调查结果从四个方面分析来修改该项目执行计划,提供项目执行修订方案;生成分析报告为决策者提供数据上的参考,修订未来发展的策略、制定后续项目指南,形成一种科学的闭环计划执行体系。
三、杨柳青古镇旅游市场策略的GAP分析
1.旅游市场开发程度分析
杨柳青古镇旅游市场的品牌开发程度需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项目的革新创新、管理的可靠性、策略的执行程度、策略质量和市场份额。
项目的革新创新 是指项目中是否有创新性的历史遗迹保护措施;创新性的民俗文化传承载体;现代旅游理念的渗透。能否通过历史文化的整合、展现历史引出现代与联想。例如:一个没有到过杨柳青的人,他可能通过媒介了解了杨柳青的年画,当他亲临古镇,不光看到了年画,还通过历史遗迹、现代传承、图文印象介绍,了解了年画的方方面,留下了完整的鲜活的深刻印象,同时对于大院、运河以及他们的紧密联系有了亲临之感。特色文化留给现代人的文化特色是古镇风貌的最大亮点,彰显古镇淳朴、热情的民风使项目的特色在创造性的展示中,给游客以回味与联想。
管理的可靠性 是指在目标计划执行过程中对项目的每一个过程都能够进行监管和控制,并提供有效的管理。
现阶段杨柳青古镇规划已经得到了天津市政府的支持,确立了以古镇文化为品牌的发展方向和执行目标。随着古镇保护性建设的逐步实施,旅游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有序的开发推介需要科学、严格的管理。管理的可靠性反映在计划落、实计划修订和市场份额增加的实效上。
策略的执行程度 通过对项目计划和已经实现的目标进行比较,寻找执行中存在的差异,衡量策略的执行程度。
策略质量和市场份额 策略质量在市场份额中集中反映。市场份额包括旅游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旅游业市场份额的变化及趋势;游客数量及成分等。
2.旅游市场渗透分析
旅游市场的渗透是指旅游景点通过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
杨柳青古镇起源于元代,为运河舶来之作。历史上大运河提供了空前的交通便利,沟通了南北物流、文化。杨柳青坐落于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交汇之处,曾是京津、河北、山东乃至南北物质交流的漕运枢纽。历史上,农耕文化与运河文化交汇,融合、渗透形成了杨柳青古镇独特的文化特点。源于民间艺术的杨柳青年画以其细腻的笔画、丰满的造型、喜庆的特色深深的留下了农耕文化的印迹;运河的沟通给年画注入了商品属性,推动了年画的发展和交流;大院彰显了南北建筑风韵,见证了商贾云集,商业发达造就的辉煌经济。年画走进大院,影响了通商文化;商业拉动了农耕,造就了古镇繁荣。运河、农耕、通商的互相渗透、融合的模式应成为今天古镇旅游市场开发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交通更加发达,古镇从农耕文化、漕运文化进入到现代工业文化。“规划”的四个功能区体现了渗透、融合的理念,又从南北一线拓展到了世界范围、现代文化。这种理念的有效推介,应成为古镇旅游市场开发的主导。
3.旅游市场多样性分析
旅游市场的多样性依赖于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功能区的划分、历史精品的保护、现代元素的注入,保证了古镇的观赏性、舒适性,也就保证了基本旅游市场。现代观光农业、园林业是一种双重功能的旅游市场,会议、会展、商务接待等都是增加客流的多样性市场,但是这种多样性的原则是:必须有与主市场相融合的鲜明特点,都要从游客的需求出发,即所谓游客第一,游客至上,形成旅游休闲、商业云集的多样性旅游市场。依托京、津两大都市,通过市场的多样性开发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古镇风景区。
4.旅游产品开发分析
旅游产品的开发是指在特色旅游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改造、提升创造出更多的旅游产品。例如:杨柳青年画的工艺过程展示、游客参与就是一种旅游产品开发型式。开发不丢特色,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四、小结
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得出古镇杨柳青的旅游市场还处在初级培育阶段,但制定了很好的发展规划,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具体表现在:
1.先后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国家爱卫会评为“国家卫生镇”,被天津市政府定为民俗文化旅游区,还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御河景区也被评为“津门新十景”之一。
2.确定了古镇定位。
3.有了具有前瞻性的开发规划,并开始实施。
4.以大院文化、年画文化等为核心品牌价值的战略已经形成。
同时,保证规划实施主要还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
(1)缺乏规划实施细则。
(2)缺乏旅游市场开发实施细则。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杨柳青古镇”,baike.省略/view/1024073.htm 2009,05
[2]Marketingteacher Website, “Gap Analysis”, 省略/ 2000
[关键词] 夏令营 现状 瓶颈 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夏令营旅游作为教育功能的延伸愈来愈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喜欢。夏令营游在我国曾属于公益性的主题活动,转变成为具有市场行为特征的旅游产品,在转化的过程中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夏令营旅游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夏令营旅游市场的现状
1.我国夏令营旅游市场不规范
(1)无明确透明的价格构成谱系
目前我国夏令营游经营者是绝大多数旅行社,旅行社为了瞄准商机,以低价格为幌子,竞相拉客,来拓展旅游产品市场。在无定价规则和无定价实施细则的前提下,缺乏市场调研,盲目自行随机定价,缺乏明确的价格构成谱系,体现不出夏令营旅游价格的差异化特征。
(2)安全监管无法保证
夏令营游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安全成为“夏令营游”最为敏感的话题,不少旅行社只在学生报名时给家长作了有关安全问题的口头承诺,但不签订旅游安全合同书,不给游客办理旅游保险,造成夏令营游安全无人监管的局面。
(3)严重虚假的夏令营游广告
夏令营游是在特定时间进行的主题旅游,其意义在于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夏令营游经营者抓住游客心理需求特点,采用尽善尽美的虚假广告进行宣传承诺,,欺骗旅游者。如重庆地区旅行社组织的华东五市名校游,实际上就是在名校校园里走马观花。
(4)夏令营旅游变成旅游团
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社推出的夏令营游,没有根据需求特点来设计产品,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无趣味性,缺乏创新,缺乏体验。如重庆地区旅行社组织的华东五市夏令营游,在南京夫子庙和上海城皇庙这两景点的购物,就是把夏令营游变成成人旅游团。
2.未形成夏令营旅游的品牌
夏令营游是学生在假期中进行的主题旅游,其实质是突出教育的核心功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目前我国夏令营游的名目和品种繁多,但主题不鲜明,没有建立起多元化的品牌基地。
3.未建立起夏令营游市场的监管机构
目前对夏令营游经营者没有执行从业资质审批制度,夏令营游完全成了商业行为,涌现出了一些没有从业能力的经营单位,搅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我国夏令营旅游市场形成的原因分析
1.夏令营旅游市场内部的供需矛盾
减负、禁课使广大学生在暑假中拥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一方面以往花样繁多枯燥的培训班对学生们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另一方面家长们则希望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夏令营游活动来增长见识,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对夏令营游的需求旺盛。很多旅行社在利益的驱使,提供给学生们的夏令营游并不是出于为学生着想,仅仅是为了盲目的追求最大利润。夏令营游市场内部供需矛盾必将会出现层出不断的问题。
2.夏令营旅游市场形成的外在因素
目前由于我国夏令营游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场缺乏规范和统一的管理,造就了很多不法商家,欺诈旅游者,敢于任意违约。同时由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旅游行业协会等失责,致使我国夏令营游市场基本处于“三无管”的监管状态,管理出现真空地带。
三、影响我国夏令营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
1.安全因素
我国大多数旅行社由于介入学生旅游时间较短,对保证学生出游安全没有可靠的方法和经验,而多数家长在送孩子出游时,总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安全问题无人监管,令许多家长“却步”,因安全问题而放弃让孩子出游的家长不在少数,安全制约着夏令营旅游的快速发展。
2.夏令营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需求
决定夏令营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因子有经济距离,文化距离、服务成本等,其需求关系式为D=f(经济距离,文化距离、服务成本等)成反比。在经济和时间的保证下,文化是决定旅游地区总体魅力的惟一因素。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夏令营游目的地品牌基地,还没有塑造起夏令营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夏令营游者还不能在旅行前通过对品牌基地的选择,预测出夏令营游将能够获得的旅游体验。
3.夏令营的组织与管理因素
我国夏令营游的主要客源是学生,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顽皮、好动、单纯、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求知欲强,没有安全意识,给组织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我国夏令营游经营时间短,没有经过专业化的系统培训考核,没有进行从业的资质认证,导致了在组织与管理方面能力较弱,缺乏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三化”管理。
4.夏令营旅游产品的同质化
我国夏令营旅游产品的从业资质不需要进行审批,旅游经营者竞相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产品,不注重产品质量,没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特点的旅游产品,造成销售的产品单一。目前我国夏令营游产品销售没有执行分销制,导致了经营者不挖掘和开发新产品,没有自己的专利产品,也没有具有特色的品牌产品基地。
四、我国夏令营旅游市场发展的策略
1.旅游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确保夏令营旅游市场的和谐发展
为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夏令营旅游市场,政府必须宏观调控旅游市场,主导市场沿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政府相关的行政执法部门和管理部门,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来监管夏令营市场,避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建立具有自律性质的夏令营旅游行业协会,制定“行规行法”,保障旅游者和诚信企业的合法权益,防患出现的不正当竞争,利用行业协会加强管理,开展对夏令营旅游活动实行事前备案审批制度,和事后检查公告制度,实现行业的内部监管。夏令营游的主要经营者是旅行社,只有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考核,颁发从业资格证和从业许可证,来提高旅行社的经营能力和服务质量,塑造旅行社的品牌形象。根据夏令营游客的需求特点,安排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特点,有责任心、思想、文化、心理、身体方面具较高素质的导游,为孩子们提供温磬高品质服务,注重对旅游产品质量的控制,突显出以教育为核心功能的、特色的体验式旅游。
2.建立夏令营旅游目的地品牌基地
随着夏令营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需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以教育为核心功能的夏令营旅游目的地品牌基地,根据夏令营旅游市场的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主题夏令营目的地品牌基地,以提供个性化的品牌服务,只有建立起夏令营旅游目的地品牌基地市场,对品牌基地市场实行按功能分类或区区域分类,赋予品牌基地特色的文化内涵,确保品牌基地在夏令营游市场殊的地位和作用,塑造目的地品牌基地形象,对目的地品牌基地实行授牌命名,推动目的地品牌基地的发展。根据对我国夏令营旅游市场需求的细分,需在我国建立起夏令营目的地品牌基地,如营野营夏令营、体育夏令营、学习夏令营、科学夏令营、特殊儿童服务夏令营等,才能促进夏令营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
3.建立分销、特许经营
随着夏令营旅游的不断发展,细分市场特征的日趋明显,要求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夏令营旅游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经营者的从业能力及从业水平要求更高。只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的合格实体,才具备承担组织经营能力,因此只有实行分销、特许经营才能确保夏令营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为了发挥督导作用,行业协会可实行罚款或取消其从事资格决定,对特许经营者不按照服务质量标准者实行吊销制度,加强对服务质量监管,提高夏令营旅游的质量。
4.营销手段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信息时代,除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传统营销媒介投放广告吸引目标市场关注外,更要利用网络营销建立夏令营游目的地品牌基地,提供夏令营旅游相关的信息,展示夏令营游目的地的满意度及旅游经历的快乐感, 提高夏令营旅游经历的总体可接受性,调动起潜在游客的需求,同时还通过旅游者网上浏览与报名,建立起旅游者与分销商、特许经营商之间进行互动式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夏令营旅游市场的发展。
总之,我国青少年学生数量较多,在时间及经济保障下出游愿望比较强烈。现阶段我国夏令营旅游市场还不成熟和规范,还存在着诸多瓶颈因素。只有在政府主导下、相关部门共同监管和协作下,和夏令营旅游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下,夏令营旅游市场才能和谐有效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拓展及延伸。
参考文献:
[1]戴斌杜江:旅行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2]查尔斯.R.戈尔德耐 JR.布伦特.里奇 罗伯特.W.麦金托什:旅游业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
[3]杜炜张建梅: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
一、政府在旅游管理过程的作用及影响力
旅游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逐步走向世界,政府自当前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背景下所具备的一项主要职能为牢固恪守市场规律,借助相应法律法规制定来有效的将市场经营行为进行规范,使得旅游市场稳定与发展,有效预防不良竞争。从这可以了解到,在旅游管理具体实践当中,政府存在一定影响力。
(一)政府借助所制定的政策来奠定法律基础
由于人们普遍关注对其自身产生影响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他们关心这些政府是否会对其利益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人们行为或者意识出现变动。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如果指定的法律政策严密可行与合理科学,开业一定程度的促进社会生活稳定,使得宏观调控得以规范。政府执行政策存在着强制性、直接性、权威性等特征,政府拟定出台政策这一过程也是属于提升旅游行业地位的过程。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带动作用,使得旅游行业面临良好发展态势。基于某种意义进行分析,政府部门通过制定出系列政策,则将一个高度集中、组织性强、计划性严密、水平高的一体化政策体系提供给旅游行业,这可以为整个旅游的健康常用发展产生有利的作用。
(二)政府借助宏观调控制定旅游总体规划
旅游行业具备特比强的综合性,那么要想做好旅游则必须依托核心旅游业余辅助旅游业共同作用,以便保持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就应该建立起来具备一定权威性旅游管理部门规划、执行、指导旅游行业工作。发展旅游核心内容就是旅游总体规划,政这也是属于旅游行业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所在。府借助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旅游总体规划,以便可以为发展旅游行业提供发展思路和指明目标,以便可以让广大旅游管理人员组织性与计划性的进行旅游产业发展。
(三)政府制定的旅游市场条例、规定、法规从政策上保障旅游管理
政府宏观层面调控旅游行业的重要手段是借助相应的旅游市场法律、法规、规定、条例等的制定,以便可以营造出良好、有序、健康发展环境,让旅游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性强化。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观点来看,具体在旅游管理过程当中,政府所发挥的影响基本上经历着开拓者、规范制定、协调者三大阶段,现阶段我国主要是停留在规范制定这一阶段。
(四)政府提供公共,从而进行收集与旅游信息
由于要想将旅游管理这项工作切实有效的完成,这就应该借助市场中介服务协助,可是当前我国并不存在比较完善的旅游市场中介服务体系,政府还是承担着绝大多数公共,从而为开展旅游管理提供相应的旅游信息的收集与,这里主要是旅游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活动开展等。
(五)政府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为旅游可持续发展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由于在进行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好不能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并且还应该设立的前提条件的对自然提供保护,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该做到旅游人文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让各级政府部门对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这也就使得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环节当中,应该有效的结合保护和开发,不但要保护好文化、自然以及别的旅游资源,还必须从资金层面支持保护自然环境,从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将旅游者多样性精神需求满足,还可以将旅游地居民发展经济需要满足,有利于进行旅游管理。
(六)政府资金将社会投资进行启动,从而为发展整个旅游市场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政府部门在进行旅游管理的过程当中,通过将社会投资予以启动,和政府财政拨款将旅游行业的全部服务承揽下来,这并不等同于投资旅游市场,从本质上来看,政府资金将社会投资予以启动,这就是为了进行更加有效的实施经济调控,使得旅游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发展整个旅游市场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二、强化政府在旅游管理当中作用的有效对策
(一)弱化政府所具备的功能,强化旅游行业协会力量
由于旅游管理过程当中政府所具备的传统职能显得过于直接性、强制性、权威性,针对这样的清空,必须适度的予以弱化政府在旅游管理过程当中所具备的功能,从而集中比较重要的诸如旅游市场宏观调控、宣传旅游形象等这些功能,执行这些功能打包让旅游行业协会处理,使得旅游行业协会力量得到持续性强化,将旅游市场所具备的地位进行巩固,逐步形成主要是旅游,政府起着辅作用的旅游管理新模式。
(二)做好旅游立法,以便可以为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由于我国颁布实施《旅游法》,导致旅游行业逐步买到新的发展阶段。从法理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这部法律则是将正负部门与旅游市场处于相互平等的法律主体地位。国家能够将《法律法》确立成基础,为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将旅游市场经营行为予以规范,借助法律手段管制旅游管理人员。
(三)完善建设相关旅游设施,切实保护生态平衡
关键词:重庆;巫溪;白果森林公园;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150-01
1 旅游市场开发现状综合分析
1.1 旅游客源量较小,市场份额低
近年来巫溪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与邻近的区县比起来,客源量仍然较小。景区每年实际经营运作的时间大概只有六个月,即从四月到十月,因此可测算出公园年最大接待游客量只有15000人。即使十多年来到野人谷的客源总量达到了15万人,也不及巫溪旅游市场总量的十分之一,客源量小,市场份额低。
1.2 客源市场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主,市场结构欠佳
据调查统计,到巫溪旅游的市内游客主要来自主城区,占总量的31.7%,本地游客却仅占6.68%,这种情况虽然和客源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但也反映出了市场结构欠佳的问题。另外的游客来自万州、开县等区市县;除此以外,还有湖北、陕西以及四川等三省的旅游者。而海外游客中仅有极少一部分专家、学者和外籍人士前来参观考察。到白果森林公园的客源情况也基本类似。
1.3 旅游者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
旅游发展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游、购、娱上下文章。巫溪县目前旅游者以中等收入水平为主,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吃、住、行上,旅游人均消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而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更为薄弱,难以满足旅游者需要,其他旅游消费相当少,消费结构不合理。
2 旅游市场需求预测
在把握旅游预测的原则上,调查人员尽可能地搜集并利用各项数据,在运用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指标,包括:
预计未来白果森林公园旅游者每人的消费额、消费次数;目前白果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状况和旅游统计数据;白果森林公园的旅游市场支撑力;白果森林公园的旅游容量和季节限制;当前巫溪旅游经济宏观发展态势;未来巫溪旅游市场预测结果;
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趋势;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经过预测与分析,白果森林公园2015年的旅游市场预测结果:旅游直接收入2761万元;旅游收入增长率18%;游客量15.05万人;游客年增长率15%。
通过测算发现,在白果森林公园投资基本建成之后,由于其独特的资源魅力,在两三年内将实现游客量和效益的高投入高增长,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及旅游形势的变化,将逐步实现稳定增长。然而预测结果是一种长期性预测,只能代表一种发展趋势,而影响旅游市场的变化因素是非常多的,要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依靠旅游部门和企业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旅游营销工作。
3 旅游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通过对白果森林公园旅游市场开发现状的分析和目标预测,要实现以上市场目标,需要对整体旅游市场进行细分,进而选择恰当的目标市场,做到有的放矢。
3.1 市场细分
旅游市场是一种“异质市场”,旅游者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性。很少有一种旅游能同样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要。因此白果森林公园应把整体旅游市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以便制定自己的目标市场,调整、集中自己的供给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旅游者的需要。通常,可以从地理、人口、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
3.1.1 按地理细分
根据白果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状况,及参考巫溪县的旅游市场细分情况,按地理可划分为:巫溪本地及周边区市县市场;重庆主城区市场;国内发达地区市场。
3.1.2 按年龄细分
老年市场(又叫银发市场):主要指五十岁以上的旅游者。中年市场:主要指三十一岁至五十岁的旅游者。青少年市场。据调查,目前到白果森林公园的旅游者年龄层次主要在二十岁至四十五岁,也就是以中青年游客为主体。
3.1.3 按旅游目的细分
可以划分为观光旅游市场,会议、商务旅游市场,度假旅游市场,奖励旅游市场,探亲访友旅游市场,科考学习市场,体育旅游市场,文艺旅游市场,探险旅游市场等。根据白果森林公园的的特点应重点抓好科考学习市场,探险旅游市场及会议商务旅游市场。
3.1.4 按旅游购买方式细分
按照旅游购买方式可细分为团体旅游市场与散客旅游市场,鉴于公园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应重点发展团体旅游市场,一方面可以减少游客在旅游交通方面的阻力,一方面也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展开。但也不应该放弃以家庭为单位的周末度假散客旅游者。
3.2 目标市场选择
根据白果森林公园的资源特点和市场现状,在细分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应确定目标市场为:
(1)中青年市场,学生市场。目前,中青年市场已经发育成为巫溪客源市场的主体,这一市场人数最多,部分是公务旅游者,通常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旅游消费能力,在外停留时间长,是最有经济效益的旅游市场,应继续保持并挖掘这一市场的潜力。而学生市场通常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喜欢探寻奇特原始的自然风貌,森林公园天然而神秘的资源特色对学生,尤其是高校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2)重庆主城区及周边三省的探险爱好者。自然科学考察专业团体;巫溪本地及附近区市县的周末度假休闲散客,商务会议市场。
(3)巫溪本地市场为一级市场,巫溪周边区域市场为二级市场,国内发达地区市场为三级市场。
白果森林公园在市场开拓上近期应主要以重庆主城区市场、巫溪本地市场为主体,抓住其具有较高旅游消费能力和对本地资源特殊感情的特点,并逐渐向周边区市县渗透。中期应延伸至市外周边三省市场,积极开发国内旅游市场,并可以抓住取道三峡或小三峡进入巫溪的机会客源市场。
4 旅游市场开发促销
白果森林公园可以“野人觅踪”为主题,其“原始、天然、野情、野趣”的资源特色,在周边旅游区域中独一无二。因此,在确定旅游目标市场的基础上,要突出其品牌形象,使旅游者对景区有比对其他旅游产品更好的认识,从而激发其产生旅游行为,应该充分发挥沟通的引导功能,采取有效的旅游促销策略:
4.1 “请进来”策略
良好的沟通是为营销的整体战略服务的。白果森林公园极富特色的资源之所以“养在深闺人未识”,至今没有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就在于旅游信息沟通不畅,促销不力,无法对旅游者形成足够的刺激,使旅游者形成对森林公园详细地感知和比较,从而作出旅游选择。巫溪县的旅游政府部门、景区经营者对区内旅游形象及产品的促销,要立足于巫溪旅游整体战略高度,强调其独有的资源特色,即:“野人、野情、野趣”。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应通过邀请外地(国内、国外皆可)记者,尤其是重庆地方媒体,进行访问旅行、举办新闻会、旅游研讨会,或邀请旅行商进行体验旅行和实现旅行人培训计划等来建立外向型的优势促销格局,通过借其势来宣传景区的品牌特色,强调它带给人们的新奇、神秘、野情、野趣的旅游体验。
4.2 “走出去”策略
白果森林公园要真正获得旅游者的青睐,首先必须要立足于树立整体形象与产品主题,深入挖掘资源内涵,突出其“野人、野情、野趣”的吸引力,打破地域的局限,积极向外促销。在具体的促销方式上,可采用设立驻外办事处,参加旅游展销会,组织巡回旅游促销(可设计赠送极具地域风情的画册、挂历、台历等),并加大对旅游广告的投入,借助客源市场的各类媒体向公众进行宣传促销,或通过促销方式的创新以全面引起客源市场的注意力,如社区性促销,综合性促销,网络动态促销等等,从各方面加强对潜在旅游者的视觉冲击。
参考文献
[1]王芊芊等.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
[2]张华杰.管涔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策略[J].山西林业科技,2010,39(1).
[关键词]重庆市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重庆旅游资源现状
重庆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西南最大工商业城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既丰富又有特色。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0余处,文物点有20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00多个。域内三面环山,两江汇流,与周围众多的山城群落交相辉映,优美如画,集山、水、林、泉、瀑、峡、洞为一体,熔巴渝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此外,巴渝古朴独特的民风民俗引人入胜,多姿多彩的地方文艺令人倾倒。重庆是川菜主要代表地域之一,重庆夜景誉满天下,吃、游相得益彰,颇具重庆人文特征。
二、重庆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直辖以后,重庆旅游有了较大发展,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率在20%以上,旅游业正在成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按客源地粗略划分,可将重庆旅游市场细分为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市内旅游市场。境外客源已经基本形成以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为主体,北美和西欧市场为两翼的市场体系,2006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0.3239万人次,与1996年相比增长了266.69%。重庆国际旅游市场具有花费较大、旅游需求档次高、青年旅游市场是主体三大特点,但来渝的国外游客很多只把重庆作为旅游的途径地和中转站。重庆旅游国内市场主要客源集中在广东、华东诸省、京津地区、港澳台地区等,这些地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人文素质高,人群旅游购买力强,出游愿望强烈,重庆风土人情对其有较大吸引力。市内旅游方面,随着市民消费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重庆市内旅游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市内旅游市场具有散客旅行为主,旅游景点、景区众多的地区出游率高,交通便捷地区出游率高等特点。
三、重庆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重庆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四方面的内容。
1.产品策略
(1)突出特色与精品,建立核心品牌。长江三峡以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三峡中的两峡都在重庆境内,因此三峡可以成为重庆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应该优先重点打造这一龙头产品。除了长江三峡,与敦煌齐名的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等都应该打造成为有分量的核心产品。
(2)将历史文化内涵注入旅游产品。重庆旅游在发展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深化。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内涵包括巫山原始文化、巴族巴国文化、三国文化、丰都鬼文化、陪都及红岩文化等十大历史文化。将其注入旅游产品,必将更有底气,更有风韵。
(3)针对不同客源梯度开发。不同的客源在经济实力、输出游客数量、与旅游地的空间距离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因而应该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市内旅游市场这三个不同的客源市场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
2.价格策略
(1)差别定价策略。旅游产品采取随行就市的定价法,针对不同的客源特点(散客和团队、游客年纪等)、时间(旺季和淡季)等因素,对同类产品分别采用地理差价、季节差价、对象差价等策略。
(2)心理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要求在制定价格时不应只考虑旅游者的理性分析,而且应更加重视其情绪上对价格的反应,可将同一类型的旅游产品分为几个等级,以不同的价格吸引不同的旅游者,但在旅游产品分级中,级别档次要适当,要使不同级别的产品在质量等方面有明显差别。
(3)新产品定价策略。旅游新产品定价时政策和措施少,灵活性较大,可考虑弥补旅游新产品开发成本和限制竞争等因素。对一些新颖度高、特色明显的新产品,可以实行偏高定价。这样有助于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待竞争对手介入后,再降价,使用满意定价,保证利润。对普通观光旅游新产品,由于其替代性强,宜使用满意定价策略,积聚人气。
3.渠道策略旅游产品的销售一直是重庆旅游市场发展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重庆旅游业的综合效益。良好的、高效的销售渠道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由于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复杂性,重庆必须采用多种类型的旅游销售渠道:在旅游客源产生量较小且十分分散的地方,要选择层次多、“触须”长的旅游销售渠道;在旅游客源产生量大并且相当集中的地方,要选择层次少、“触须”宽的旅游销售渠道。最终,形成一个立体完善、优势互补的旅游销售渠道网络体系。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旅游企业更可以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将景区的旅游资源、旅行社的主要业务功能整合到一起,更直接和快捷地建立营销渠道。
4.促销策略
(1)广告促销。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标牌、印刷品、POP、户外广告等媒介对重庆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进行各种类型的广告宣传。但一定要注意硬性商业广告与软性新闻宣传的结合,并且要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务求多渠道、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宣传推介重庆旅游资源。
(2)主题活动。重庆应该坚持以举办重大专题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推出新卖点,提高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尝试举办重庆旅游主题年活动,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温泉旅游等特色旅游借势,营造旅游氛围,开展旅游招商,打造旅游产品。
(3)销售促进。采取各种促销策略,提高商、中间商的销售积极性,同时使游客觉得获得实惠。向游客赠送旅游地纪念品,淡季进行价格优惠、使学生、老人等群体享受折扣惠;对境外组团社、市内国际旅行社、计划内出航游船实施奖励或补贴政策。
[关键词] 转移―份额分析法(SSM) 竞争力转移分量 入境旅游市场
一、引言
入境旅游收入的多少是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且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成正比。因此,有效拓展客源市场,是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目前旅游市场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增长率法、市场占有率分析法等。而揭示旅游市场结构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转移分量方面的定量分析方法仍较少见。
美国学者休斯敦(H|ouston D.,1967)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相对于大尺度参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转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缩写为SSM。美国著名旅游专家查尔斯?R?戈尔德耐(charles R. Goeldner)等在其所著的《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教科书中,系统介绍了SSM方法在旅游市场变化趋势研究中的运用,并据此将市场划分为“兴旺、崛起、衰落、停滞”等4种类型。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相继引用(杨开忠,1989;崔功豪,1999;汪宇明,2000等);杨新军、黄秀娟、吕帅、汪字明、周彩屏运用SSM分别对陕西省、福建省、上海市和杭州市海外游客市场客源结构进行分析。
本文在参阅中外文献基础上,引入转移――份额分析法对湖南省旅游市场结构变化相对于全国大尺度的对比进行研究,对湖南省入境客源市场的客源结构进行分析,旨在利用分析结果,进行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选择,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对湖南省的入境旅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转移-份额分析法(SSM)与产业经济结构分析[9-10]
1.SSM的基本原理
转移―份额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上级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经济总的增长量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为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SSM方法用于旅游市场结构变化分析,主要是以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样本,以全国为大尺度参照体系,将地方旅游客源市场在一段时期总的增长率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来较新市场变动趋势分析。
2.对SSM分析法数学模型的改进
依据SSM数学模型原理,任何区域j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其游客总量和结构均会发生变化。记基期年区域i的游客总量为,末期年为,区域游客总量按照客源地划分为n个部分,分别以、 表示基期年和开期年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源量,并以、表示基期年和末期年客源地j到达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客流量。则有:
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1)
客源地j到达区域i所在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客流量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2)
以上一级大尺度区域各客源地客流量所占的份额为标准按下式将区域i各客源地客流量标准化得到:
(3)
这样,在[0,t]时段内客源地,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转移分量pij和竞争力转移分量Dij3个分量,依次表达为:
(4)
(5)
(6)
(7)
区域 总的客流增量Gi,以及总的份额分量Ni、总的结构转移分量Pi和总的竞争力转移分量Di分别表达为:
(8)
(9)
(10)
(11)
区域i客流量对于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相对增长率为:
(12)
设(13)
(14)
分别表示在基期和末期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占同期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相应客源地客流量的比重,则将L分解得到结构效果指数W和竞争力效果指数u;
(15)
(16)
(17)
三、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变化的SSM分析
1.分析数据选取及客源地划分
以《湖南统计年鉴》1998年、2006年度分国籍统计海外游客量为分析依据,选取客源国及地区样本分别为中国港澳、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5个地区或国家,加上其他国家地区,共16个客源市场样本;以全国海外客源市场作为上一级大尺度区域样本,通过基期年与末期年数据指标的比较,显示湖南省海外客源市场发展态势与各客源地的结构地位状况(见表1)。
2.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
利用表l数据,根据SSM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见表2、表3),可得到不同阶段的计算结果。
分析表指标栏由以下3部分组成:
(1)原始数据:
(2)中间结果:
(3)最终分析结果:,其中: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
3.总体效果计算与应用性分析
根据计算的总体效果可以对区域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效果和竞争力做出分析判断。
依据式(10)、(16)计算出P、W,以此判断区域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效果。如果P较大,W> l,则说明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高速增长市场,市场结构处于一个优势结构,对于目前市场营销的战略重点不必做大规模调整;反之,若 较大,W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6年经过5年的发展,湖南省海外入境客源市场样本单位的结构地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台湾、香港的旅游人次虽然在湖南市场中占居第二、第三的地位,但占比确分别下降23.55和14.01个百分点,而韩国上升了44.24个百分点。
从表3中数据反映,湖南省海外客源市场在基期年和末期年的入境游客增长总量达到466284人次,相对全国的增长率L为1.3709,总结构转移分量P为240951.62, 略高于1,说明湖南省海外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总体发展速度基本为全国平均水平 (见表3)。市场的优势结构不明显。
从表4看,人境客源市场按入境人数在全国排名前三的是港、澳、台地区,接下来是日、韩、俄、美;在东南亚国家中,入境中国前几位的是马、新、菲三国。而从湖南的情况看,排在前列的是韩国、台、港澳地区,占到整个市场的75.09%的份额,而美国、其他、日本的市场份额为:17.86%,余下的11个国家所占份额的总和为7.05% 。由此可以看到,除韩国以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四、基于SSM分析的湖南省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目标定位思考
1.湖南省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目标定位
(1)湖南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的第一目标应定位于兴旺市场,包括韩国、日本、美国,因为这四国在湖南的市场份额和增长率都高于全国水平,应作为市场营销的首要目标。继续稳定并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其份额,加大促销的力度,提高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力。
(2)第二目标应该定位为属于崛起市场中的国家,包括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新加坡。通过加强营销力度,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创新旅游形象等措施,增强湖南在这些市场的竞争能力。
(3)应进一步加大成熟市场的开发力度。维护好相对成熟期的中国港澳台、加拿大等市场,防止其进入衰退期。要利用原有市场基础和客源关系,加强市场的调研,寻求市场份额衰退的原因,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开发适销对路的多样化旅游产品。
(4)东南亚市场为停滞的市场,但这并不表示要放放弃这块市场,因地域和文化亲缘的关系,东南亚市场仍有很大开发潜力。
2.湖南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明确入境目标客源市场, 实施分级开发战略。遵循以一级市场为核心, 二级市场为主导, 边缘市场为辅助的营销原则, 把资金、组织促销重点放在重要客源市场。在充分总结开拓韩国旅游市场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东盟客源市场。同时积极拓展美日英等发达国家和亚洲中程旅游市场, 并不失时机地开发欧美边缘市场。
(2)整合资源, 明确主题功能和特色。湖南要整合现有旅游资源, 深度挖掘资源特色。湖南旅游重点突出民族历史文化特色, 做好风情旅游、节庆旅游、商务会展旅游。
(3)加强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提升旅游品牌品质与形象。重点开发旅游精品,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完善旅游功能。完善旅游交通, 增开长沙至东盟各国以及周边主要国家重点客源市场的国际航线; 进一步落实落地签证政策, 加快通关便利化;加强信息化建设, 构建快捷的旅游服务平台。
(4)以中部崛起为战略契机, 加强与邻近省份及东部旅游发达地区合作, 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步伐, 增强区域旅游整体势力和竟争力, 以提升人境旅游发展水平。
(5)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和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的机遇,强化区域联合促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把握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发展旅游业的契机,积极参与到中国东盟等国际区域旅游合作中。借助国际旅游合作发展国际旅游业,在服务设施、服务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通过不断完善本省旅游业软硬件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寻找外在的驱动力,从而进一步为湖南开拓海外客源市场,促进湖南融入到国际性旅游品牌的行列,使旅游业为湖南省的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建军:青海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态势分析预测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17(1):118~121
[2]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J].经济地理,2005,25(1):121~125
[3]邵筱叶 成升魁 李 琛: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及客源目标市场选择[J].经济地理,200626(1):164~168
[4]Houston D.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of regional growth: a critique [J]. The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67,34:577~581
[5]Charles R Goeldner, J R Brent Ritchie, Robert W Mcintosh.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8th Edition)[M]. John Wiley &Sons Canada, Ltd, 1999,448~452
[6]汪宇明:中国省区经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0~148
[7]杨新军 马晓龙 霍云需:旅游产业部门结构合理性的SSM分析
[J]人文地理,2005,20(1):49~52
[8]黄秀娟.福建省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11):60~64
[9]吕帅等: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的SSM分析 旅游学刊 2006.11
[10]周彩屏:基于SSM方法的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分析,旅游学刊,2008.1
论文关键词:文化传播旅游市场促进作用
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旅游业的表面看,其发展历程带有很强的经济因素,但从需求上讲,旅游业主要源于旅游者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任何旅游如果没有深刻的文化形式和内涵。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不可能产生旅游活动。
旅游既然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在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文化传播就显得至关重要,旅游市场开拓的过程实质是旅游文化的传播的过程,旅游市场的开拓离不开文化的传播。旅游市场的开发,正是通过传媒广泛的传播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信息,促进受众了解这些景区或景点,选择这些景区或景点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市场开拓过程中的文化传播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传播,它有其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旅游的时间性,旅游是旅游者在异地的短期生活行为。二是文化的差异性,旅游是旅游者在感受和体验另一种文化和生活。
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才促成旅游的发生。这种差异是由人类聚居的地域差异导致的,也就是说,人类聚居空间上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空间上的差异,这种区域文化差异构成的恰恰是区域问旅游行为产生的巨大动力。为了更有效的分析文化传播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作用,我们用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1)文化传播“5W”模型来作为工具。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人类的传播活动是由:谁(who)——说了什么(sav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ichchan—ne1)——对谁说(to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whichef-fect)——五要素组成。这即是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型”。
“拉斯韦尔5W模型”总结了人类基本的传播现象,说明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基本上概括了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的几个环节。进一步,演绎出“拉斯韦尔分析模型”。(图1)
根据“五w模型”,我们从控制、内容、媒体、对象、效果五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来指导旅游市场开发中的文化传播,以增强其传播效果,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通过控制分析。解决文化传播由谁组织的问题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是由开发商为组织者还是以政府为组织者来进行,这是一个应该首先弄清楚的问题。在我国各地的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由于政府资金的不足,大都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开发模式,引进了民间资金进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民营开发商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中,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的商业炒作,在开发商的宣传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负责效应。因此,在旅游开发的文化传播中,政府应起组织者的作用。从资源角度讲,旅游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旅游资源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反映了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历史与现实的社会状况,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特性的文化积累,政府在其开发和利用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应该体现在宏观层面。在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是包办一切,指挥一切,而是侧重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引导。具体地讲,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
第一,政府是实际工作的组织者。
旅游市场的开发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政府力量的参与,任何保护、开发、利用都是一句空话。应该说,这几年,中国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业的兴起,出现这么速度的效果,没有政府的积极组织和倡导,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组织和领导,对其进行控制和规范。
第二,政府是实际工作的指导者。
在具体旅客市场开发过程中,政府对其文化传播在规划、政策、法律等方面给予着具体的指导。政府承担着文化传播“守门人”的作用,必须要考虑开发什么?保护什么?用什么样的战略和速度进行开发?用什么样的路径和方法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一致?等等。这些都是政府必须要进行正面引导和指导的。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文化,这样势必使文化沦为单纯赚钱的工具,失去了文化价值,许多旅游景区或景点也就毫无价值。
第三,政府是各方利益的协调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从大的方面讲是一种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但从其产生和使用的具体过程来看,是有其区域性、个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在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各利益主体是不一样的,旅游景区或景点有自己的利益、开发企业有自己的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利益。政府在这种利益冲突中,应该充当调解人的角色。在文化传播中要了解各方面的诉求,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使各方在旅游市场开发中,既使各方的利益得到照顾,又使旅游景区或景点在开发过程中得到应有的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通过内容分析,解决文化传播讯息内容的问题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不可能是对旅游景区或景点的镜像似的全面反映,而是经过了一定选择的结果。这也是传播的重要作用的体现。“当一个信息被‘放大’时,就意味着它引起了共鸣,即无意识的认同,它因此产生了~种新的意义:成为大众心理归宿的符号。”怛是。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使文化传播达到应有的效果。
1.要注意内容选择的真实性
内容的真实性是传播学的最基本原则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也不例外。旅游市场的发展,对文化传播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机会是带来对旅游文化的重视,危机是为了追求商业价值,可能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不惜扭曲和改革原有的文化面貌,使其向某个方面或方向极端发展。如许多旅游景区或景点与历史遗迹、神话传说、宗教寺庙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注意引导,就可能成了宣传和扩散封建迷信内容。一些地方为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不惜歪曲历史或虚构历史,大量制造“文化赝品”。一些地方以保持和恢复传统文化的本原面目的名义,不顾当地社会文明进化的事实现实发达的状态,硬是保留甚至制造一些原始部落来,还煞有介事地标上正宗传统文化的标签,冠以“人类学的活博物馆”的美名供人观赏。
2.要注意内容选择的层次性
旅游市场的传播不能仅仅停留在“新”、“奇”、“怪”等表面层次,必须要注意深层次的文化传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遗产旅游将成为一个热点,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将受到青睐。高层的旅游活动应该“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上的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仅仅只限于直接的感观刺激,带给旅游者的是低层次的浅薄的审美体验,只有通过文化因素的加入,才能不断提高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才能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真正达到赏心悦目的审美境界。所以,对于旅游市场深层次的文化传播一定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加大对旅游景区或景点中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性文化、民俗文化等等的宣传和传播,以提高旅游的档次和水平。打造出叫得响的旅游品牌,增强其旅游业的竞争力。
3.要注意内容选择的认同性。
从内容上讲.旅游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其接受面往往会受到区域文化、民族传统的限制,在甲地非常受欢迎的文化可能在乙地无人问津。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性,一方面可能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使旅游者在感知和经历这种差异时感到无所更从。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有效的文化传播去寻求传播者与受信者之间的含义认同,即传播者与受信者对含义的共同感受。
“旅游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没有文化认同,旅游就失去了意义。旅游文化是文化求异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平衡,是不同文化的冲突交流所以发展旅游既不能不求民族和地域特色.又不能片面强调民族、地域特色,而是要慎重考虑古今中外文化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之间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只有这样,旅游业才能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通过媒介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实施渠道的问题
文化传播是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的,这个载体就是我们常说的媒介。从现有的媒介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纸质媒介(报纸、期刊、书籍等),又有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电影等),还有新型媒介(互联网、手机短信等),这些媒介在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旅游市场开发的文化传播中,要根据媒介的特点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媒介的优势,选择正确的媒介形式,来促进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的文化传播。
1.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选择媒介
受众作为受信者是为了达到某种满足和需求而使用媒介的,而受信者的这种选择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受信者受其民族习惯、文化水平、职业、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对不同媒介的形式喜爱程度不同,对不同媒介内容的理解也不同,因此不同媒介在进行文化传播中其讯息所能送达的顾客类型必然是不同的。电视、广播、报纸及其各节目时段或栏目通常都有其相对固定的一部分观众、听众和读者。因此,旅游文化传播要针对不同需求和兴趣的受信者,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介。使文化传播达到应有的效果。试想:如果用互联网去传播旅游文化,有几个农民能够知晓。在中国农村,电视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视来获得讯息的,因而,在农村通过电视加强对旅游的文化传播应该是更有效。更能获得这些居住区的人大多数人的接受、承认和信赖。
2.要根据不同的特性选择媒介
各类媒介的特性是很明显的,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而任何景区或景点的文化内容和样式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中,应该把某景区或景点的文化特和媒介特性结合起来,有目的地选择媒介。需要展示其文化样式的形状或动态,就尽量不采用普通黑白报纸和广播来作为传播媒介,而是尽量使用电视或网络媒介乃至电影。电影《少林寺》生动形象去展示了少林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让人们知道了“十八罗汉”、“梅花桩”、“易筋经”、“双节棍”等少林武术文化的精化,促进了中岳嵩山的旅游业的兴旺和发展。需要展示其深刻的文化理念,在使用电子媒介的基础上,还应加上一些纸质媒介,更能增加其效果。如对中医文化的宣传,在其电子媒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纸质媒介(特别是医学报纸、期刊)更能增加受众的理性认识。
3.要根据技术的发展选择媒介
互联网的兴起,使传播媒介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对于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同样具有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旅游景区或景点的文化传播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互联网的超大容量,使旅游文化的传播有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互联网在传播过程中构建起的立体的互动性强的感知环境,营造出的融合性强的文化氛围,可以使旅游文化的传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四、通过对象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向谁传播的问题
确定了传播组织者,弄清了传播的内容,选择了传播的渠道,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向谁传播的问题。也就是要明确旅游文化的传播面临的对象是谁?这里可以确定的回答.就是旅游者。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与一般的文化传播是有区别的,它在进行普通人群传播文化的同时,更侧重于对特定受众一旅游者的传播。从这个角度讲,在旅游市场文化传播对象的选择过程中,选择哪些人比简单地选择人数多少更为重要,也即使是说,选择哪些人最终可能成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才是最重要。
第一,以提高旅游者素质为目的,确定对象。
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对象就是旅游者,通过加大旅游文化的传播,提高旅游者的素质,提升对旅游景区或景点的文化内涵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旅游参与的人数,而且有利于旅游品质的提高。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特色越突出、鲜明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将受到青睐。
第二,以细分客源市场为目标,确定对象。
旅游文化的传播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经历下的旅游细分市场,确定对象,传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从地域角度出发可以把旅游的客源市场分为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海外客源又可细分为以日本、台湾、港澳、东南亚、韩国等东方文化圈客源市场和美国、欧洲等西方文化圈客源市场。因此,在进行旅游市场文化传播时,对于东方文化圈市场的游客可以进行一些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的文化内容和样式的宣传和传播,而对于西方文化圈市场的游客就以介绍一些简单的东方文化内容和样式的宣传和传播。就国内市场而言可以以年龄把文化传播的对象分为处于不断成长的青年人市场、数量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市场、活跃在经济社会舞台的中年人市场,文化传播要根据这三个市场客源的不同文化经历,分析他们的旅游消费心理,分别针对层次、不同年龄乃至不同国籍的人、因时、因地。灵活的的需要,传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第三,以客源组成形式为目标,确定对象。
从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组织形式来看,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团体市场和散客市场。对于团队市场,旅游文化传播的对象重点是它的组织者一旅行商。旅游文化的传播要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影响旅游商,由他们去对游客进行再传播。对于散客市场,旅游文化传播的复点就是有可能接受某种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潜在游客受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基本设施的改善,自备交通工具的普及.旅游市场越来越向个性化发展,旅游者开始由团队组织方式向自助组织方式转化,自助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所以在旅游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应该更加重点观注散客市场,针对散客市场,组织和开展有效的旅游文化传播,开发散客旅游市场。
五、通过效果分析,解决文化传播完成好坏的问题
拉斯韦尔模型主要注重对传播过程的描述和控制。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是一种目的行为。因此,拉斯韦尔模型对其传播效果非常重视。对于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而言.“成功的旅游市场的意识传播,就是对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传播、利用各种媒体优势、针对不同兴趣的受信者、以统一鲜明的形象、积极主动的文化旅游文化传播,达到长期的效果,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它所取得的效果主要看以下几方面:
第一,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组织者是否明确。
第二,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内容是否在真实的情况下吸引受众。
第三,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媒介的优势。
第四,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传播对象是否明确和具有针对性。
第五,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是否提高了旅游者的素质。对旅游文化的认识是否有提高。
[关键词] 休闲时代 盈利模式 价值链
当前,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之风席卷全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不论是知名景区还是一般景区的门票价格“涨声四起”。景区门票价格这一个敏感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市场现象揭示了我国很多旅游景区以门票收益为主的盈利模式。市场实践的检验证明,单纯依靠门票涨价手段很难从根本上提高景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有时甚至起到了负面效果,例如客源分流、景区形象受损等等。而以杭州西湖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景区反其道而行之,降低门票价格甚至免费开放,反而取得了巨大的综合收益。为什么门票涨价这一传统的创收方式的效果大打折扣?旅游市场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新的旅游市场环境下,旅游景区如何优化选择盈利模式以获得最大化、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本文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探讨。
一、休闲时代旅游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多元化休假制度日渐成熟,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我国旅游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升级的过程:传统的浅层次观光旅游逐渐丧失其市场垄断地位,代表现代旅游新价值取向的休闲度假旅游成为长假旅游市场新的热点。2002年我国国内度假旅游者人数达1.58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8%,度假旅游收入698亿元人民币;据2002年我国口岸入境旅游者人数及所占比重抽样调查显示,入境度假旅游者占入境旅游者总数的15.5%,按此比例计算入境度假游客将达1517万人次,外汇收入31.6亿美元。根据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发展趋势,许多专家预测我国可望在未来十年内形成较大规模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休闲度假旅游时代”的来临,旅游市场需求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给我国旅游景区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辨别当前我国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特征并寻求相应解决对策,不仅有利于确保我国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促进旅游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旅游消费群体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带薪休假制度逐步完善,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提升,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1)大众化,旅游已经被一般工薪阶层所接受而成为一种大众化消费形式;(2)家庭化,旅游者追求家庭式的温馨氛围,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客出游已经成我国旅游市场特征之一;(3)中档化,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决定了国内旅游市场仍然是中等消费水平的旅游者占主流,而高端消费市场仍然只占小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景区一味地推高门票价格,导致旅游者的总成本支出增加,从而必然会抑制部分中低层次消费水平的市场需求。
2.旅游消费功能变化
休闲旅游时代,单一的观光旅游需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综合性需求。旅游者在休闲旅游过程中追求的是一种综合性价值诉求,即获得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恢复身心、自我发展等多种体验。休闲旅游者综合性价值诉求的特点就决定了景区旅游产品的功能也应具备休闲娱乐、身心健康以及自我发展等多种功能。
(1)精神需求。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加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消费经历的增多以及消费观念的提升,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旅游景区一般单一的、模式化的旅游景点以及活动项目;旅游者希望旅游景区的活动项目为其创造一种“情景舞台”满足其轻松、浪漫、惬意、新奇等独特性、个性化的高层次精神需求。
(2)知识需求。休闲时代旅游者在旅游产品功能上将更加注重在旅游过程中促进个人知识、见识、能力的发展与完善。旅游者希望景区能够创造一个学习的舞台,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通过团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习等方式让其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熟练掌握其需要的新技能,使旅游者既享受了轻松的休闲,又学习到了知识。
(3)参与需求。“景观观赏型――表演欣赏型――项目参与型”代表了景区旅游项目的发展趋势。旅游者更希望在亲身参与旅游景区活动项目过程,在其中扮演特定的角色中感受独特的主题体验经历,在活动平台中可以开展更广泛的交际活动,以及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参与需求成为旅游者重要的价值诉求之一。旅游者旅游功能需求的变化带来了景区盈利模式的变化。传统的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盈利模式只是关注“资源观赏”,而没有将“情感需求、文化消费、娱乐体验”作为景区旅游产品的内涵来销售。这不仅限制了旅游景区产品的升级换代,而且也制约了提高综合盈利能力。
3.旅游消费结构变化
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与观光旅游市场的消费结构完全不同。观光型旅游者的消费结构是花在景区门票、住宿、餐饮、交通费用等基本旅游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绝大部分,而在娱乐、购物等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较小。因为基本旅游消费具有弹性小的特征,即这部分消费支出是刚性的,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不会有较大波动;非基本旅游消费则具有很大的弹性,旅游者在这部分的消费支出则有很大的变动幅度。观光型旅游市场的“高基本旅游消费、低非基本旅游消费”的消费结构导致了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支出潜力小,最终会影响旅游景区综合经济效益的深层次挖掘。进入休闲度假旅游时代,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从单纯的观光旅游需求向追求一种综合性价值诉求转型,即获得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恢复身心、自我发展等多种体验。休闲旅游者综合性价值诉求的特点就决定其消费结构的变化:注重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等非基本旅游消费产品的质量,愿意在这部分旅游产品花费更多的钱以获得独特的休闲度假体验,而对于住宿、餐饮、观光、交通等支出所占比重则较小。在旅游发达国家,旅游者用于娱乐、购物等非基本旅游消费支出的比重占到了70%。因此,休闲旅游时代,“低基本旅游消费、高非基本旅游消费”的消费结构就决定了旅游景区走传统的那种“靠门票吃饭”的传统盈利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形势。因为旅游者更加愿意在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等非基本旅游消费方面增加消费支出,而景区却强求消费者在门票上多掏钱,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旅游景区要想获得更大的综合经济收益,只有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必须在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等非基本旅游消费产品方面大做文章。
二、旅游景区盈利模式选择
进入休闲时代,传统的以门票收益为主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旅游景区如何选择最佳的盈利模式以获得最大化、可持续盈利能力?笔者认为,全方位拓展景区产业价值链的盈利模式是最佳选择。景区产业价值链包括三层的含义:景区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是门票、游乐项目;价值链的横向延伸是在旅游景区通过向旅游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外延服务来获取盈利;价值链的纵向延伸是旅游景区相关联业务拓展,例如节庆、会展、招商、影视、广告、房地产等而达到盈利目的。而全方位拓展景区产业价值链的盈利模式指旅游景区在经营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重点拓展产业链的宽度、延伸产业链的深度,以全方位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并实现景区最大化、可持续盈利能力的盈利模式。它与传统的景区盈利模式的区别在于业务重点的不同,传统的景区盈利模式以门票收益为主,而全方位拓展景区产业价值链的盈利模式则强调收益主要来源于景区的横向关联业务以及纵向关联业务。
1.拓宽景区产业价值链
在旅游景区的景点、娱乐项目等核心业务吸引旅游者来到景区的基础上,深度开发相关旅游衍生行业(包括“食、住、购、娱”等),丰富旅游产品、服务的类型,提高景区旅游产品与服务档次,以全方位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提高景区的综合收益。针对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旅游景区在产品设计时应突出特色性、体验性、文化性。在特色性方面,旅游景区应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的地域优势,按照先环境后产品的思维方式,将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融入到景区旅游产品开发中去,以塑造独一无二的休闲体验。例如有温泉资源的景区可以将温泉与景观相结合,让旅游者体验“汤治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体验性方面,景区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开发游客参与性主题娱乐项目,既给顾客以全新的亲身体验经历,又为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满足了顾客的交际需求。例如设计旅游者参与制作工艺纪念品的活动,既给人全新的劳动体验又避免了旅游纪念品千人一面的状况;有饮食特色的旅游景区可以开辟现摘、现学、现做的烹调学习活动。在文化性方面,景区应注重旅游景点以及活动项目的文化内涵,以文化提升景区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景区经营者在设计旅游景点、活动项目时应围绕着文化这根主题轴线而展开,在景区环境、建筑、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景区、饭店、餐厅、旅游娱乐场所、购物商店等)、服务项目、旅游产品等方面都要托出文化的氛围,从而给旅游者留下独特的文化体验。例如在旅游景区的一间普通的餐厅,原来一杯饮料的价格是5元,如果将其改造成为具有地域古建筑特色的餐厅,加上旋律优美的古典音乐,那么这杯饮料的价格就会是50元或者更多。
2.延伸景区产业价值链
利用景区的资源优势将景区业务向关联行业发展,例如旅行社、旅游交通、饭店业、房地产、广告、会展、影视、文化等行业整合在景区业务中,通过对景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调节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关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景区盈利能力。浙江宋城集团就是典型依靠延伸景区产业链的方式迅速成长起来的景区企业。宋城集团在经营宋城主题公园的基础上,大量购置景区周围土地,开发房地产、宾馆、温泉度假村、高尔夫俱乐部、网球俱乐部等;不断延伸景区产业价值链,拓宽经营领域,经营业务涉及房地产开发、高等教育、电子商务等领域。旅游景区在延伸产业价值链,开展多元业务经营时应注意处理景区业务与关联业务的关系。首先,景区在选择拓展的业务领域时应结合景区的资源优势,例如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等,新拓展业务借助景区资源优势可以提高其市场成功的概率。例如宋城集团就利用宋城主题公园良好的区位环境优势,大量购置景区周围土地用来开发景观房地产;利用开发房地产所赚取的巨额利润以及良好的市场声誉又支撑了宋城主题公园的发展。其次,在处理景区业务与关联业务地位关系时应注意“主次分明”,即始终要将景区业务作为最根本、最主要的业务,景区的资源只有首先在保障景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将闲置资源用于发展关联业务。如果景区没有闲置资源或者关联业务需要占用景区经营资源时,景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守住本业。
总之,在休闲时代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新形势下,旅游景区应创新思维,采取全方位拓展景区产业价值链的盈利模式以获得最大化、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这不仅关系到景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促进我国旅游景区业健康、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周建梅:关于景区门票涨价现象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6(5).10-11
[2]张捷雷:对中国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5,19(8).93-97
[3]田勇:旅游景区门票收入流失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04(1).13-14
[4]缪芳:民营企业投资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益诉求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6(4)
[5]徐升艳:从旅游产业的视角剖析景区门票涨价问题[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