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医疗机构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InterSystems国际业务副总裁Steve Garrington、TrakCare副总裁Christine Chapman、大中华区总经理卢侠亮以及渠道经理杨帆,与荣科科技CEO、执行董事崔万田、医疗业务副总裁闾海荣、米健医疗副总裁雷新刚以及上海麦健副总裁唐建锋等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
荣科科技成立于2005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也是中国临床医疗信息化的领先者与健康数据运营的创新者。荣科科技将“数据云医生,健康智天使”作为自己的发展愿景,将融合服务、智能分析、智慧应用以及民生服务作为发展重点,吸取InterSystems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国际经验,进一步打通医疗信息壁垒,解决医疗机构的“信息孤岛”难题,实现单体医院和集团医院的智能集成、信息共享和数据标准化,打造新的业务模式,为中国健康信息化产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我们很荣幸能与荣科科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与荣科科技拥有相同的理念与价值观,这是我们合作得以成功实现的基础。”InterSystems国际业务副总裁Steve Garrington在签约仪式上说,“在全球范围内,InterSystems与包括荣科科技在内的创新合作伙伴携手,充分结合InterSystems市场领先的医疗平台技术以及合作伙伴对本土市场的认知和经验,共同提升中国的医疗服务质量。
近日,记者参加的2014英特尔医疗行业峰会就是这类圈子的交流会,会上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80多家医疗机构信息化负责人、行业专家,以及包括北大医信、东软、海纳、联想、天健、卫宁在内的多家软硬件合作伙伴。他们分别对如何通过端到端信息化解决方案推动医疗信息技术发展进行了交流探讨。而像这样的行业讨论会英特尔每年会举办很多场,不仅为各行业专家提供了交流机会,也推进了自身和行业的发展。借此之际,英特尔还了《英特尔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建议书》,专门针对当前医疗行业需求,提出了端到端信息技术参考指南,包含了从前端移动设备部署到后台数据中心构建,以及技术部署策略及真实案例分享。
从本次峰会的内容来看,目前全球医疗有三大趋势。一是医疗信息网络化,从医院到社区一直到家庭。二是医疗共享,即所有人团结在一起作为一个团队进行合作来提供医疗服务。三是个性化医疗服务,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状态、数据、基因序列来定制化地进行诊疗。而在这其中,信息技术与医疗发展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随着医疗系统积累了大量临床数据,我们不仅仅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支持医院的管理和临床决策,而且需要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集成,从而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温州医科大学联想智慧医院研究院院长潘传迪说:“今年医疗机构建设的重点就是构建与各应用系统协同集成的临床数据中心,并通过高效、稳定的终端设备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呈现,帮助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面对这样的趋势,英特尔等IT、医疗行业的企业能做的就是构建这种从前端到后台的信息化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移动技术渐渐进入高速成长阶段,而移动医疗解决的方案成为协同医疗当中最重要的手段。在展区,可以看到多家合作伙伴展出了装有各类移动医疗应用的英特尔架构的商用平板电脑,涉及医生查房、护理辅助、医疗物联网、病人床旁终端等诸多方面,这也是英特尔近年来针对如何提高医疗效率、工作便捷性、数据准确度进行发力的重要方面。据悉,目前英特尔已经在协和医院、北京肿瘤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等众多医疗机构部署试点移动医疗。
下载“掌上医院”手机APP,身体不舒服时,就通过手机实时挂号,直接赶往医院就诊。
住进医院,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会通过患者手上腕带追踪和智慧床垫实时测量,病人身处何处、健康状况等信息都明明白白地浮现在屏幕上,一有异常,信息系统能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这些情景已经或正在成为我们身边医院的新常态,这背后是智慧医疗产业的强大支撑。来自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智慧医疗企业,正用这些前沿的技术、产品和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实现这些可能。他们改变了医院诊疗和病人就诊模式,让“看病”这个老大难问题,变得轻松起来。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努力实现从“天堂硅谷”到“智慧e谷”的跨越,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其中,智慧医疗产业成为一股发展迅猛的新力量。目前,该区已经集聚了医惠科技、银江股份、和仁科技、创业软件、泰格医药、好络维等一批“智慧医疗”创新企业。
随着“杭州国家高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点该区,该区也明确了发展智慧医疗产业的蓝图:大力发展智慧医疗网络服务业及其装备制造业,力争用10年时间将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智慧医疗产业基地。
“智”解看病烦:
医院“聪明”患者舒心
一次次排队,一次次拿报告,一次次缴费……一提起去医院看病,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
在大医院,医生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稀松平常,面对一拨又一拨如潮的病人,他们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否则小小差错就可能导致激烈的医患矛盾。
信息经济时代,智慧医疗企业应运而生,他们让医院变得信息化、人性化、智慧化,同时也减轻了医患双方的负担。在位于高新区(滨江)的医惠科技的模拟医院,我们见到了这样的情景:
在自助机上完成自主挂号后,在候诊时,患者先到医院的自助评估机前,自己做一回医生。按照屏幕要求,患者依次自主录入血压、血糖、温度、身高等基本信息,提前完成医生要问的基础性问题,然后到门诊系统和护士确认。轮到患者看病时,医生的电脑页面上已经有了他的基础信息,大大节约了病人的就诊时间。
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营养点配餐管理系统通过二维码腕带,随时了解病人信息和身体状况,为病人提供流动点餐服务,避免出现食物禁忌的情况。
在输液室内,有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维持秩序。输液前,医生先刷一下患者手腕上的腕带及输液器上的条码,确认信息无误,再进行输液。
育婴室里,婴儿纤细的手臂上被戴上小小手环,手环里嵌入智能芯片,随时追踪婴儿的行踪;有人把婴儿抱出育婴房,警报器就会报警。
从患者的状态,到医疗器械消毒,到药品分发以及医疗垃圾收集处置。医院的每一个环节都被信息化、智能化,这都是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在出力。
医惠科技的服务对象已遍及600多家国内医疗机构,对医院内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从数据、业务流程、管理、服务等多方面为智慧医疗提供支撑。
在高新区(滨江),还有服务对象达3000多家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创业软件;拥有电子病历系统、临床数据中心(CDR)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数字医疗信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和仁科技等一大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医疗企业,为缓解看病难提供技术支持。
24小时守护:
健康管理如影随形
移动互联网是个放大器,搭起了医院――患者――亚健康人群的桥梁。急病上医院,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如何改善?在高新区(滨江),有一家公司在国内率先专注“移动智慧医疗”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企业――好络维。
该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平台,搭建了以区域(省级)医疗为龙头,向下连接市(县)二级城市医院乃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级医疗体系,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在社区服务中心就可享受到大医院的专家服务。
公司的专业便携医疗设备进入百姓家庭,可将监测的人体生理参数远程传输到医院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大医院提供的精准的个性化医疗服务,提醒你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在杭州,这样的产品和平台已经得到应用,服务患有慢性病的基层百姓。作为桐庐一项惠民工程,桐庐县卫生局在各乡、镇、村建立远程诊疗点,利用好络维公司的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仪、腕式监测呼救定位器及无线网络血压计、心电采集器等检测仪器和设备,建立以心电诊疗、血压为主的分级远程健康管理网络平台,共发放2000多台监测设备终端。
医生虽然不能随时在你身边,却有一个24小时运转的监测平台守护你的健康,成为你生命的卫士。
项目运行近3年来,监测人次超过18万人次,其中血压监测16万例,单导心电监测1万余次,多导心电1万余次,远程心电会诊500余例,新发现心脏、血压问题病人800余例,处理紧急呼叫200余例,成为了桐庐县名副其实的“生命网”,为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高新区(滨江),像这样专门从事远程医疗系统研发的企业还有不少。华为杭州研发中心推出的智慧健康协作应用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远程会诊等诸多功能。该区另一家企业银江股份,也把智慧医疗作为重要发展领域,生产开发了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移动临床信息系统等众多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2014年8月开始,高新区(滨江)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开始启动,“智慧医疗”项目将逐步落地。目前,该区卫生局正在与好络维等企业进行洽谈,引入更多新智慧医疗产品服务本地居民。
目标千亿级:
智慧医疗规划新天地
在高新区(滨江),智慧医疗产业不仅有落脚之处,更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在高新区(滨江)西部入城口,该区规划了5.6平方公里的智慧新天地,并在智慧新天地建设智慧医疗产业基地。
智慧医疗产业基地项目主要功能分为产业发展、服务配套、基础设施三大类,规划总面积88.27公顷。据初步测算,智慧医疗产业基地总投资将达到150亿元以上。
在这片三江交汇、山水相望之地,作为浙江省“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创新综合试点,智慧医疗产业基地将重点培育和发展智慧医疗网络服务业和智慧医疗装备制造业,打造“智慧医疗”产业集群,实现智慧医疗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联动发展。
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3.8%:其中城市老年人为77.7%,城市高于农村。同时,不同级别城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大城市高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高于小城市。现代城市老年人一半以上患有一种或几种慢性疾病,而且伴随着不同的并发症。卫生部对我国12省(市)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老年人主要患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风湿病、恶性肿瘤和其它退行性疾病。
养老服务必须依托医疗机构,有机的将养老、康复、医疗相结合。老年人慢性病多,发病率高,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来势凶猛,只有专业医护人员全天候照护,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而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因为各种原因在自身条件上还需要完善,居家养老成为中国人的主流养老模式。
在“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养老功能上面临严峻的挑战,一些家庭已经没有条件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养老的模式应运而生。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最早提出的智慧养老,也被称为智能居家养老,智能养老系统。智慧养老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无线传输等手段,在居家养老设备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年人的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的状态。如同一个如影随形的家庭保姆,不仅能够悉心照料看护老人的衣食住行,也能让无暇照顾老人的子女了解到老人的生活状态和地理位置。
现在这一智能养老系统已经在国内登陆,并成为各地方城市智慧城市的重要示范项目。据了解,智能养老是武汉智慧城市示范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系统服务与互动平台,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来满足老年客户在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亲情关爱等方面的养老需求,从而为广大的城市老年群体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解决方案。而在北京、南京、扬州等地,智慧养老也逐渐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南京智慧养老服务率先在鼓楼区开始试点,2012年增加玄武、白下两个试点建设区。江苏老龄办透露,政府将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培养一大批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共同应对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当然,技术不能解决所有养老问题,相反我们更应该注意技术之外的因素。北新桥智慧养老项目负责人雷禹介绍,信息化养老不是简单地卖产品和系统,关键是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养老服务。目前北新桥街道与东直门第六医院合作,专门为街道老人开通绿色通道,通过健康管理的系统,将老人血压、血糖等数据定期汇集起来,及时发现老人的健康问题,排除了健康隐患。
(一)银医整合的现状
根据卫生部“先诊疗后付费”的要求,国内各大医院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门诊流程改造。很多医院本身有就医卡,患者到医院挂号首先要换取就医卡,就医卡解决的其实是病人在医院的标识问题。银行卡在银行也标识个人,银行经过这么多年的系统建设,已经形成了最安全的支付流程,因此二者的合作就有了一定的基础。“银医整合系统”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它依托银行的自助终端、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渠道,能较好地解决目前在医院看病最突出的“三长一短”(即挂号排队长、收费排队长、候诊排队长,就诊时间短)问题。
“安全、改造、协调”是银医整合平台的三个关键。安全:银行系统与医院的HIS系统实现成功对接,要保证二者的系统数据绝对安全。改造:要使银医系统真正切入到患者的整个就诊流程中,就要对原有的HIS系统进行改造,既要实现患者在问诊期间可以刷卡消费,还要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协调:要与多个业务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共同推进银医合作项目的实施与推广。
(二)银医整合的内容
在业务方面,分析医疗机构管理特点与患者就诊业务流程,将传统银行金融机构的自助办理业务思想创新性的移植到医疗行业,既充分利用自助办理的便捷性,又考虑患者就医环境的复杂性与专业性,总结患者就诊与医务人员接诊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患者从进院办卡注册,充值,挂号,导诊,就医,缴费,检查取药到出院一系列流程的自助化、信息化、简洁化与人性化,将服务进行延伸,为患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就诊效率,并有效避免医疗信息的重复采集和资金安全等问题。
系统实施后的就医流程
在技术方面,“支持多类卡种交易”,通过与医院的系统的连接及新的读卡器功能模块,支持:医院联名卡、医保卡、健康卡、市民卡、所有银联标准磁条卡/金融IC卡、IC充值卡、现金等多方式的缴费;“更多渠道支持”,银医系统通过后台的统一接入模块支持更多种前端渠道模式,支持多类机器接入统一应用,可实现挂号终端、缴费终端、打印终端、柜面终端、移动终端多种类型的业务接入。患者就诊更加方便;“账务全程自动化处理”,医院的诊疗完成后,系统自动核对账务,差错自动匹配,自动勾对,自动完成资金清算,医院诊疗资金实时到账。
(三)银医整合的体系架构
银医整合平台主要由三大应用系统构成:银行处理系统、卫生局交换中心(医保)系统和医院信息处理系统。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三大应用系统采用专用网络互联。
(四)银医整合的意义
对医院
提高医院效率
提升医院形象
减少资源消耗
避免诊断误差
疏解排队压力
降低现金使用率,避免破损币,方便清点
在银行的沉淀资金将产生利息
总的来说,银医合作系统能减轻医院负担,优化医院就诊流程,减少就诊环节,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医院现金收付量,有效降低医院收银人员在现金收付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帮助医院专心致力于提高医技水平,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对银行
带来活跃的卡用户
带来圈存转账等收单收益
大量沉淀资金
银医合作系统能方便客户资金在银行、医院与社保中心之间顺畅流转、结算;发展医院优质客户、归集医院资金,增加存款沉淀;扩大发卡量,扩大个金客户数量;通过医院这一稀缺资源发展特色业务。
社会效益
通过银医一卡通系统的建设,能促进医院数字化建设发展,提升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水平,扩大电子支付体系的领域,完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而推动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不断进步。
二、银医整合的模式分析
第一阶段是银医合作项目的初级阶段,系统集成商主动性较差,受限于医院选择银行、银行再选择集成商的多重选择。在该阶段,集成商有银医系统的解决方案,但系统架构会因不同的合作客户(医院、银行)而不同,项目推广性较差,开发周期较长,开发、维护成本较高。
第二阶段是银医合作项目的中级阶段,系统集成商主动性好,能利用现有成熟的银医系统产品直接与医院绑定,一重选择,之后就可挑选合作银行。在该阶段,集成商对银医产品只需进行医院客户化开发即可,项目推广性好,开发周期不长,开发、维护成本不高。
第三阶段是银医合作项目的高级阶段,系统集成商在卫生厅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完成对银医系统的整体改造,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统一部署。在该阶段,集成商主动性最好,有稳定的项目团队,在产品的生命期内能真正做到“一劳永逸”。
三、银医整合的发展方向
(一)业务拓展
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开阔的视野瞄准市场热点,特别加强对新兴行业、垄断行业的渗透。医院对于银行来说,不仅是优质的对公大客户,而且医院的就诊患者对银行来讲也是潜在的巨大客户群,孕育着巨大的金融需求。特别是大型综合医院,不但具有医疗资源的垄断性,而且属于非周期性行业,多年来一直高速稳定增长,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因此,挖掘“医院客户群”的潜在需求,赢得客户的忠诚度,对于银行拓展中间业务、降低经营风险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二)居民健康卡
居民健康卡是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框架提出的,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三级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所必须依赖的个人信息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CPU卡。居民健康卡将集社保卡、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于一身,记录一个人生命起止的所有医疗信息。居民健康卡主要用于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的身份识别、基础健康信息存储、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费用结算和金融服务等,是实现居民与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社会公共服务等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的纽带和关键。
(三)智慧医疗
随着“十二五”的到来,国家对于医疗改革的关注进一步加强,“智慧医疗”作为实用性强、贴近民生、市场需求较为旺盛的重要领域,将进入飞速发展时代。“智慧医疗”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
“智慧医疗”包括两大内容: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设备(RFID、扫描仪等)进行患者的身份管理,形成HIS中的患者主索引,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约定的业务逻辑和网络协议,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后台中央处理机对收集到的庞大的数据进行逻辑上的业务模型融合计算,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通过系统的管理功能去实现事务处理和决策支持。
如何在控制IT支出的同时兼顾大数据、云计算等趋势并利用好这些趋势,使之为提升业务所用?这正是IBM想帮助企业决策者找到答案的关键问题。
趋利避害,大数据毫无疑问成了IT厂商的必争之地,目前来看,战火已经蔓延到了到了软硬件集成领域。IBM PureSystems专家集成系统家族新成员PureData在IBM 2012InterConnect大会上正式,它就是为大数据而生。
统一解决软硬件问题
IBM 2012InterConnect 以“将机会转化为成果”为主题,从“管理转变的速度”、“发挥创新:IT新经济”、“成长市场的新领导模式”三个维度讨论了如何将IT转化为关键的经济性和业务价值。
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兼软件与系统集团总经理Steve Mills介绍了IBM未来在硬件、软件中间件和软件解决方案三大业务领域的投资重点,并指出实际的技术趋势将推动IT产业的全面互联化:“在硬件方面,专家集成系统、成长型市场、云、分析和认知计算将成为IBM的重点投入领域。软件中间件的业务重点将集中在工作负载优化、大数据分析、云、智能安全和移动企业等方面。软件解决方案业务将在智慧分析、智慧商务、智慧城市、社交商务和Watson(沃森)商用解决方案等领域深度挖掘。”
在Steve Mills给出了数条颇具说服力的理由后,专家集成系统的重要性凸显:“项目延迟交付的主要原因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说。硬件上,45%的项目延迟是因为故障排除和调试生产环境,45%的项目延迟是因为基础设施的集成、配置和测试,29%的项目延迟是因为工作环境的安装、布线和网络接入。从软件层面来看,41%的项目延迟是因为应用程序的集成、配置和测试,35%的项目延迟是由于中间件的集成、配置和测试,34%的项目延迟是由于应用的配置、构建和部署。”如果能够将这些经验教训总结起来,同时从软硬件两个层面解决这些问题,“提供配备内置专家模式的系统产品”,就可以简化从系统安装、解决方案部署一直到日常管理、增强和升级的整个流程,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2012年4月,IBM率先了PureSystems,它包含软硬件一体机PureFlex(基础架构)和PureApplication(面向事务性 Web 和数据库应用的平台系统)两个子系统。其中,PureFlex帮助企业以更高的效率构建和管理基础设施,PureApplication系统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简便的方式快速部署和管理应用。PureSystems从设计到推出,历经4年的研发与并购过程,总投资达到20亿美元。
以大数据为特色
正如专家是在某一特定领域有专长一样,专家集成系统PureSystems针对大数据推出新专家PureData。毕竟,“过去两年间新产生的数据占目前全球数据总量的90%,而且新的数据正在以每天2.5EB的增量高速增长”。
作为PureSystems专家集成系统的最新成员,PureData是IBM在数据处理领域的首个集成系统产品系列。同时,它也是IBM专家集成系统整体战略落地的关键一步。“PureData系统的正是我们迈出的重要的一步,它将助力客户在数据处理速度、简化程度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更上一层楼。”IBM信息管理软件总经理Arvind Krishna解说道。
作为一款全新的数据服务交付平台,PureData继承了PureSystems家族的优点,整合了基础架构、统一平台管理和专家知识体系。PureData的问世,让IBM实现了专家集成战略在数据处理领域的扩张,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PureSystems产品阵营。IBM还表示,除了PureApplication支持的一般Web应用模式,PureData和PureApplication的结合将进一步用于处理端到端的交易工作负载。
据IBM软件集团中间件业务全球高级副总裁Robert LeBlanc介绍,PureData能够将系统安装和配置的时间从24天大幅缩减为24小时,复杂的数据分析耗时从数小时压缩至数分钟,并且能够在单个系统上管理100多个数据库。可以说,“PureData的研发成功是IBM数十年来在降低IT成本和系统简化方面所累积的丰富经验的结晶。”“通过PureData系统,企业得以在传统IT环境或云环境中为业务用户提供高性能的数据服务,能够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完成Web应用的部署——同样的任务过去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完成。”
不同行业不同武器
PureData拥有三款针对不同细分领域的产品:PureData System for Transaction、PureData System for Analytics和PureData System for Opertional Analytics。这三款产品分别面向OLTP、OLAP和大数据分析操作进行了针对性的性能优化与功能定制。
为何会将PureData产品线划分得这么细致?Robert LeBlanc解说了个中缘由,IBM在PureData上采用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通过不同的软硬件集成组合获取最佳的数据处理效果,而不是期望一招鲜,试图用一台“万金油”机器解决所有问题。
具体而言,PureData System for Transactions适用于零售行业和信用卡处理系统对交易和互动信息的快速处理。这是因为交易或许数额很小,但大量的、高频次的交易只有高效率的交易处理系统才能应付。PureData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经过集成和优化,具有灵活易用、高度集成、可用性高和伸缩性强等特点,能够处理各种交易工作负载。
PureData System for Analytics可应对PB数量级的数据。利用Netezza技术,PureData System for Analytics能够简化和优化数据仓库服务及分析性应用。加快分析过程,并提供当今市场上最大的库内分析函数库,帮助客户在数秒内完成客户流失的预测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创建定位精准的广告和推广项目、预防欺诈行为。
PureData System for Operational Analytics则能够同时为1000多项经营项目提供可执行的洞察,实时支持决策的制定。操作型数据仓库系统可在信用卡处理过程中监测欺诈行为、为呼叫中心提供客户情况洞察,同时还能对电能和其它公用资源的供需变化进行的跟踪和预测。
作为IBM的新武器,PureData将利用Puresystems已在合作伙伴中获得的口碑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据介绍,包括DynaFront Systems 和 PCCW Solutions在内的众多合作伙伴都在其数据中心安装了PureSystems,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60多家独立软件厂商(ISV)也表示将全力支持PureData系统。IBM表示,将向这些公司提供技术和认证方面的支持,帮助它们将业界领先的应用程序灵活部署到PureSystems上,并支持客户在采用开放标准的IBM PureSystems上开发解决方案和服务。
用户声音
根据《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我国近3亿人口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患者达1.6亿,慢性病患者2.8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不仅如此,我国在慢性病的医疗费用支出占全部医疗支出的70%。如果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实施,慢性病对中国国民健康的危害将有效得到控制,而且每年还将节省千亿元级别的医疗费用。
此外,自2009年我国颁布 “新医改”指导意见,提出了“公共医疗卫生要以预防为主”的要求,仿佛也给健康管理市场打了一支强心针。
“未病”先治
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带着“猪鼻子”的人。——1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爆表,达到1000,而我国中东部地区也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气中,医院里呼吸科就诊人数暴增,记者在淘宝搜索“PM2.5口罩”时发现,以前无人问津的劳保用品店客服已经无暇回复咨询,本来只卖两、三元的口罩一下子涨到20多元还一直卖断了货,几乎每一笔交易都会一次买5~10个。
“很难说这些口罩就一定有用,但至少求个心理安慰,而且多少能过滤掉一些尘土吧。”购买评论里,有不少买家表示,谁也不想因此得病,只能想方设法防患于未然。
其实,这就是中医里所谓的“治未病”——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产生和发展的治疗原则,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而用更现代的说法,就是“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东软集团副总裁卢朝霞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专访时谈到,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恶化,很多人都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因此“比起得了病再去医治,现在的老百姓越来越希望打好预防保卫战。而数字化技术与现代健康管理知识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疾病的预防与监测”。
以PM2.5为例,现在大多数人只是遇到雾霾天才急匆匆地买一只口罩戴起来,但如果利用数字化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系统将汇总气象部门的数据,当可能出现雾霾天气时,对有呼吸系统疾病史,或者容易对粉尘产生反应的过敏体质人群发出有针对性的提醒,让他们提前做好防护工作;同时健康管理系统还会监测用户的身体状况,一旦用户因此引发疾病,就可以根据用户以往的疾病史、过敏史等快速为用户选择合适的药品,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帮助用户通过线上诊断、网上预约挂号等方式寻医问药。
“现代的数字化健康管理集合了监测、预防、医疗、保健等服务内容,并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一些医疗设备终端相结合,让普通老百姓可以在家中能及时、实时地体验健康管理服务,也可以通过交互性、多媒体化的服务加强对老年人的监管。”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CTO单日强介绍说。
比如,移动终端24小时监测身体健康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视频随时接受私人医生的问诊,与健康管理机构合作的大型医院已经可以让百姓实现移动网络预约挂号,而已经推广多年的电子病历可以让医生通过移动终端资料,迅速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经过等。
抢滩市场
巨大的市场自然吸引各大IT厂商的投入。其中,电子病历作为健康档案的一种,涉及移动互联、物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成为IT厂商、医院最为关注,研发最成熟的健康医疗管理解决方案。
电子病历是健康管理中重要的一环,IDC预测:2013年电子病历在大型医院将更加深入应用,同时在中小医院开始建设。而点子病历使用水平的提升,将推动医院系统集成和BI的发展。
“电子病历是对生病情况的记录数据,健康档案是长期对身体各项指标的总和记录,对于疾病的预防更是起到关键作用,这也是IBM云计算注重应用的主要方面。”IBM云计算技术资深架构师李明喆表示,电子病历可以代替纸质病历,便于医生查看病患的健康管理指标与病历。
为了抢占市场,NEC基于已有的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又在2012年推出了移动医疗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等技术,让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实现互动。
同时,NEC还与贵州等地的医院合作,试点部署了移动医疗信息系统。“我们面对慢性病人时,手持终端里能够看到他们的详细病历,确实提高了诊治的效率。”贵州遵义医院的一名医生向记者表示,“用移动终端可以查房,在移动终端上能清楚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入院后的所有化验、影像检查,而平常患者最常问的费用问题,通过移动终端能精确到每一笔细账的使用情况”。
“很多企业都看到了健康管理领域的巨大市场,东软也已经把健康云定位为我们的五大业务之一。”卢朝霞介绍说,东软计划打造面向健康管理与服务领域的生态系统,并推动“熙康计划”。据悉,熙康计划包括与三甲医院合资,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熙康健康管理中心服务网络,为熙康会员提供体检、健康状况评估、与健康顾问交流、运动方案设计与指导等服务;熙康健康网能够连接熙康终端,动态收集个人健康与运动信息,干预会员的健康行动,传播健康信息的基础网络,会员可以通过电脑、腕表、益体机来获取熙康健康云平台的服务;而熙康健康云平台则负责支持熙康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会员健康的监控与管理中心,以及第三方认证的软件销售和下载管理。
除了东软,在国内还有很多IT企业杀进健康云、医疗云市场,如华胜天成、浪潮等。
当然,数字化的健康管理带来的便利与终端应用不止如此。除了传统的具有医疗背景的IT公司进入健康管理领域,互联网企业也在近两年加入拼杀。
Google已经与IBM在健康管理领域展开合作, IBM开发的软件将会与Google的“Google Health”网站服务相结合,提高健康管理的便利性。同时,继搜狐、新浪之后,2012年,腾讯也宣布进军健康管理领域,与“好大夫”合作,主攻在线问诊、预约加号等服务市场。
但是,据记者调查,如此大的市场潜力与产业布局,目前在我国真正应用到数字化健康管理的个人寥寥无几。“厂商首先会同社区、大企业、医疗机构合作,也就是B2B的合作模式,即使他们也标榜B2C,但是,真正通过B2C模式挣钱的并不多。”一位IT企业高管透露。
普及难题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如果按照本世纪前10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增长超过10%的速度计算,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
“但真正数字化的健康管理目前还无法做强做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实力。”单日强说,数字化的健康管理不是提供一款产品或一个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云平台,打通数字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这个环节中,数据收集与分析很重要,因为只有具备这两个环节,才可以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与精准的治疗建议。“但给服务提供商同时套上卫生保健资源和信息技术背景两个限制条件之后,剩下的企业屈指可数。”
对此,301医院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也表示,真正的电子病历是把医院和医疗相关的所有环节,比如病人的检查、化验、手术记录等所有信息电子化,并集成在一起。“电子病历是病人所有信息的集成,不是说哪个医院上了一个系统就是电子病历了。”
除此之外,更加让用户烦心的还是数字化健康管理的价格问题。
记者进入东软集团熙康网熙康腕表的淘宝官方店页面,熙康健行者腕表(套装版)售价2680元,这相当于商场里一块中高端手表的价格——而成交记录仅有一人。而另据了解,熙康腕表采用SIM卡数据传输并不支持Wi-Fi,如果用户上传或下载数据、音频等资料到熙康云平台,一个月会产生约100M的流量。按照北京移动的收费标准,如果不办理套餐业务,1M流量价格约为10元,100M就是1000元;而如果办理150M的套餐,每个月则需要20元。
“提供医疗设备的公司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但这些都需要网络通信、云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技术的支撑,有了这些技术的包装,自然而然会使消费者手中的健康管理终端成为高附加值产品。”NEC云终端事业部资深经理岩崎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另外,与美国不同,在我国健康管理费用并不被列入医保报销的范围,健康管理方面的全部支出都要由用户个人承担支付,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每月多出几百甚至几千元的支出。相比偶尔生病,还能够报销,健康管理的费用明显高出许多。
“我们现在的定位只能是高端客户、大型企业、社区及房地产公司。”卢朝霞无耐地说。虽然,东软集团表示,未来一定会把数字健康服务与产品扩展到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但现阶段,让企业更好发展、存活才是关键。据记者走访,到目前为止,国内的数字化健康管理企业全部都定位高端用户,没有一家关注中低端市场。
除此之外,产业链不完善,无法对需要就医的病患进行持续的关注,也是数字健康管理无法大范围普及的主要原因。“国内优秀的医疗资源大部分掌握在大型国有医疗机构手里,而大部分中小型健康管理企业要想与国有企业合作并不容易。”卢朝霞说。
“健康管理服务可以说是大医院的鸡肋,他们代表国家临床医学发展水平,主要精力放在解决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疑难复杂危重疾病上,很难再分出精力从事健康管理业务。”自2000年就开始探索健康管理实践的中国石油中心医院院长姜杉表示。
而体验过数字化健康管理的用户也表示:“我感觉不太靠谱,一旦查出健康问题,很少有服务商进行后续的跟踪或者提供与医院的互动措施。这种服务做为日常身体监测还好,如果生了病还得靠医院。”。
其实,就算医疗数据可以上传,无论在多么安全的环境下,还是有很多人担心隐私泄露等问题,不愿意把个人数据上传到健康管理的云数据中心。另外,“在医疗制度上,如果消费者采用的是非标准医疗设备,那么通过这些设备采集到的医疗数据在很多国家也是不允许使用的,这也使很多医疗数据即使传到健康云平台上时也难以处理。”岩崎诚指出。
寻求突破口
“我们正在努力让产品价格更贴近普通百姓。东软正在研发可以通过Wi-Fi或其他方式传输数据的产品,降低使用成本。”单日强说。
为了完善产业链,对用户后期的医疗环节形成持续的服务,东软集团已与5000多家医院和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比如东软与沈阳的盛京医院达成合作,熙康的会员到盛京医院就医,医生就可以看到他的全部数据资料,如果需要后续医疗,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咨询专家,或者直接在东软的合作医院预约挂号、就诊,诊断数据也会进入熙康云平台,成为日后提供健康管理的分析数据。”
不仅东软,NEC、IBM、英特尔等也分别与国内养老、医疗机构合作,将技术结合实体,打造闭合的健康管理产业链。
而为了解决通信协议不统一导致的数据传输和使用问题,2010年8月,以英特尔为首的一大批医疗技术公司、医疗服务团体与医疗设备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Continua Health Alliance),其中包括联想、爱康国宾、东软、好医生、磐仪、研祥、用友医疗等在内的24家中国公司。
“我们看好中国市场,也认为中国将引领医疗信息行业的发展。”英特尔公司销售与市场营销部高管表示,联盟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家用及基础医疗设备与信息化设备(如手机、个人电脑、各类网络终端、机顶盒等)在各种通讯方式(如蓝牙,USB,无线网络等)下的通讯协议标准;验证和推广相关通讯协议标准;建立个人健康管理的产业联盟;协调并联合中国康体佳健康联盟成员共同促进个人健康管理的发展;帮助联盟成员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个人健康管理服务等。
“但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 卢朝霞说,“我们仍无法像国外那样,由保险公司为健康管理买单,而这是健康管理无法普及的最大问题,所以希望政府的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给予健康管理充分的重视,促进健康管理机构与国有大医院的合作,共同打造完善的健康医疗产业链。”
同时,IDC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私营医院和外商投资医院将在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目前,在深圳及其周边城市,民营医院数量较多,而内地的民营或者外资医院大多是专科医院且数量较少。为了补充医疗服务的不足,卫生部政策鼓励非公医院的发展。非公医院的发展,将会带动医院信息系统、保险系统和客户服务信息系统等的发展。
而对于一直困扰健康管理产业的标准问题,此前就有人大代表提议,将健康管理纳入法律范畴,规范健康管理市场,完善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并实施项目带动、社区带动营造全民关注健康管理的氛围。
更有代表认为,目前卫生部职能主要为卫生和医疗服务管理,公民健康管理并未完全正式纳入卫生部职能范围,但医改重点就是推进健康管理,这有利于追踪传染性疾病和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亚健康问题,因此建议将健康管理纳入卫生部职能。
链接
IBM
战略:倡导智慧医疗理念,希望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建立健康信息整合平台,使服务机构业务流程可以整合,医疗信息和资源可以共享,跨医疗机构可以在线预约和双向转诊,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便民就诊模式。
具体措施:2011年,IBM与广东省中医院联合宣布临床科研整合平台CHAS,推动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的建设。
2010年,IBM中国研究院与北大人民医院合作建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户和基于循证医学的个人健康管理原型系统。
2009年,IBM与谷歌签约,IBM为谷歌提供一款新的健康记录管理软件。
NEC
战略:推出养老、社区、医院相连接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应用云计算的老人远程监控服务系统、远程医疗服务、居家老人护理服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类医疗机构间的医疗图像、电子病历、数据共享。
具体措施:2012年,NEC与汇晨养老机构合作,开发智能老年公寓管理系统,NEC向汇晨养老机构提供的智能养老信息管理系统,并采用了NEC的平板电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
2010年,NEC与中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开发包括医院基础信息管理、临床信息、电子病历等在内的面向中国高端医院的新一代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
东软
战略:在健康管理与服务领域推出“健康云”战略和“熙康”品牌产品熙康腕表和熙康益体机。
具体措施:2012年,先后与海南、唐山、沈阳、无锡等城市建立合作,构建城市数字化健康管理与服务解决方案。
IT服务业已成为我国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0年上半年,我国已实现软件服务业收入6048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信息技术增值服务和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6.1%和34.6%。IT服务业在整体软件产业中的比例逐步加大,产业软化和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
2010年,中国IT服务进入标准化阶段,因为服务的范围在拓展,从单纯为企业提供支撑维护,扩展到对个人进行支持维护,再提供一部分外包,今后IT服务企业要提供的可能是企业级别的信息网络的支持和服务以及整个网络的服务。IT服务的范畴在不断扩张,服务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其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本次编辑选择奖所列,办公套件的广泛应用以及医疗、政府、金融行业应用的逐步深入都反映出今年IT服务市场的繁荣。
标准的制定将有效地引导和规范中国IT服务市场的成长,推动产业国际化进程,对产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政策是我们的行业和市场发展的第一拉动力,IT服务市场得到了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内的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非常明确地把IT服务作为七个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相关政府部门也在制订一系列的国标和行业的标准,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数字医疗
东软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熙康)V2.0
编辑点评:熙康作为东软医疗在健康服务领域的标志性品牌,是一个通过软件技术、医疗设备和互联网的结合,纵向整合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资源,为政府、企业、机构、家庭和个人提供包括预防保健、远程监护、医疗救治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服务平台。
它创新性地采用一体化健康终端,通过互联网,将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保健服务与个人、家庭的动态健康管理以及医疗监控与管理部门的数据档案系统进行无缝链接,使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家庭、个人延伸,为追求生活品质的个人与家庭打造即时、便捷的健康服务模式。
熙康健康终端是物联网概念在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实践。它无限整合适用于基层卫生机构、家庭以及个人的终端设备,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基于云计算的熙康云平台,保障个人健康数据的实时上传,实现健康服务的远程交互。
熙康通过专业化服务,将当前割裂中断的健康管理服务有效连接起来,使得人们在离开医疗机构回到家里仍然能继续享受到专业的健康服务,实现了医疗服务从事后救治、被动治疗,向主动管理、保健预防的顺利过渡,同时建立起医患之间的管理模式,并为传统医疗向社区医疗以及家庭医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协作平台
IBM Customer Experience Suite套件
编辑点评: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求全新的协作和信息交互方式,加强企业内外部的联系与客户双向甚至更多项的交互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客户信息,有利于创建新的客户关系和合作关系。IBM WebSphere Portal 7.0正是基于该项诉求而,它能够帮助企业快速部署更具弹性和灵活、展现更高性能的业务环境。
全新的IBM Customer Experience Suite,旨在满足企业对全面集成网络工具的需求,帮助企业组织重新设计它们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与客户进行互动的方式。客户可以根据套装的分析软件和社交软件以及商务功能,为目标客户呈现动态交互式网络体验,提高客户忠诚度。
IBM Customer Experience Suite是Lotus全新的产品线,也是IBM最新协作愿景和发展路线图――Project Northstar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针对外部网络用户体验,核心组件包括了全新的IBM Lotus Web Content Management 7和IBM WebSphere Portal 7两款软件产品。IBM Portal平台自2001年第一版以来,始终坚持改善客户的Web体验,不断加入创新元素,今天的一大重要产品――WebSphere Portal V7.0不但能为企业带来卓越的Web体验功能,还能帮助客户简化业务流程,弹性灵活地进行部署,从而帮助客户快速敏捷地应对全新挑战,抓住商机。
该套件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核心产品、可选插件、行业模板和服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业务发展进行定制化的选择和部署。
应急平台
太极政府综合应急平台解决方案
编辑点评: 作为国内最早提供应急服务的IT企业,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承担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研究,更是承担了国家、省、地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任务,不仅有领先的技术研究,更是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深得用户信赖,已成为应急行业举足轻重的IT服务力量。
太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为政府提供了包含硬件平台、应急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综合应用和智能决策的应急指挥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方案的目标是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政府提供全套的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逻辑框架如图所示。
解决方案提供政府综合应急平台的基础环境和应用系统,分别提供了指挥场所、硬件和应用系统环境、技术平台、数据交换和数据中心、应用平台到信息门户展示平台等多个系统的设计方案,为政府应急指挥提供多种功能支持。
指挥场所环境:根据政府应急指挥工作的需要,解决方案对指挥场所按照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分为应急指挥厅、值班室、会商室和专家讨论区等。
硬件基础环境平台、技术平台和系统软件环境平台:这三个平台是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及通信基础设施、主机服务器及存储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数据演示系统、通信调度系统、移动指挥以及数据库、中间件等系统支撑软件。
数据中心:数据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基础数据经过采集、处理、标准化、传输、存储,形成系统资源库,为系统提供了高效的业务分析、决策、交换、共享的数据环境。
资源整合层:通过提供应用整合服务、业务整合服务、数据整合服务连接相关职能部门的系统、业务、数据,最大程度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
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采用应用组件的方式提供了应用系统的基础功能,包括GIS系统、运营支撑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专业服务平台:专业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专业单位的专业分析处理系统,为政府综合应急平台提供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分析工具、分析模型、处理预案,对各类事件的发展与控制进行模拟、趋势预测与模型化分析。
综合决策平台:应急综合决策平台综合各种数据信息及处理软件,缺省提供了辅助会商决策系统、数据收集与管理系统、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并可根据需要,快速地扩展业务系统。
编辑点评:根据银江“智慧城市”的战略部署,云数据中心是城市实现全面智慧化的实践模式,由城市IT基础设施资源和信息应用资源构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包括软件服务、数据处理、基础设施应用等各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银云Ⅱ”云数据中心服务解决方案由基础资源运维平台、数据集成与融合平台和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平台组成。
基础资源运维平台是一款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理软件,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物理资源到虚拟资源的转换。它汇聚了行业领先的基础设施管理软件组合的诸多优势,是一款高度集成的资源管理产品,其中包括虚拟资源管理中心组件、云基础设施容量分析规划组件、云基础设施应用迁移组件、云基础实施自助服务组件。
数据集成与融合是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装载的过程,实现不同系统及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或把地理位置分散的、异构的、与业务关联起来的一组数据汇集到一起。数据集成与融合平台通过数据交换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通过数据融合把分散的数据聚集到数据集市或企业仓库,形成数据“资产库”。
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是对数据的搜集、融合、挖掘和分析过程,将分析后的数据以动态、直观的多维报表、图形形式展现给用户,为用户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平台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型,支持完善全面的数据源,用户可通过对业务的不同需求分析和数据资源,自定义业务分析报表与视图,实现数据分析结果的随需查询、随需分析、随需展现和随需。
该解决方案优势的优势是:
更“绿色”云数据中心将所有的资源放入统一的“资源池”实行合理分配,根据部门需求,申请并使用“资源池”中的资源。实现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了资源的综合能耗。
更经济云数据中心的资源可以动态分配和扩展,用最少的IT资源的投资,来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大大降低成本。
更安全 云数据中心将所有的硬件、软件统一管理分配,在机器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切换,保障系统正常运行。通过虚拟的网络设备,可以实现完善的访问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
更高效云数据中心将基础资源的分配、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的安装,以及各项基础资源之间的优化自动完成,将原来提出需求到实现需求所需要的至少3个月的时间,缩短到1~2个小时。
海量数据管理 云数据中心提供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分享、挖掘、搜索、分析和服务的能力,使得数据能够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在中国,医疗改革同样势在必行。以“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为代表的医疗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都想上大医院,社区医院没有人去。结果造成,一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另一方面社区医院资源闲置。由于医疗信息不能实现共享,每个病人辗转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至少要多花1000元办理各种手续和检测。
国家卫生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门诊人次达50.1亿,次均就诊费用为169元。中国13.3亿人口一年共有84669亿门诊支出,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是无比艰巨而意义重大的,那到底要有怎样的改变才能让我们的医疗变得更加“智慧”呢?IBM为此正在努力。
在今天,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成熟的IT技术来解决,更确切地说这些都可以通过建立在电子健康档案平台(HER-Electronic Healthcare Record)来实现。因为医疗体制和医疗水平不同,IBM强调实践要根据中国卫生部的要求,根据各地卫生局和医院的要求,合作研究和制订适合中国医疗行业的解决方案。
目前,IBM和中国卫生部已经开展合作,并且在政策层面IBM帮助相关部门在编写一些政策性的文件。同时,在操作上,IBM在建立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时强调要结合临床医学,数据收集要直接深入地方医护工作站和一线临床,并且进行全面记录,互操作性非常重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可以操作,医院和社区之间中间的电子病历档案不光是在文档格式层面,甚至在语义层面都是可以交换甚至互相操作,这需要开放的基础架构帮助数据共享。从最小数据集建立,标准化方法论,到标准本身,IBM正在和卫生部还有其下属的标准化组织编写详细行业标准。在标准的实施上,IBM帮助卫生部建立数据共享平台,该平台定义了数据提供者和数据消费者,用来测试系统的互操作性。
IBM目前所有解决方案的思路都是和卫生局三甲医院碰出来的,合作模式是先直接帮助医院和卫生局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和临床信息整合信息平台。广东省中医院就是其中一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