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技术发展范文

数字化技术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技术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技术发展

第1篇:数字化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102-01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非常迅速,与此相关的施工管理技术也日渐提高。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对生活的智能化、居住环境的便利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智能化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施工项目,与智能化电气相关的装置、设备等的建设工程管理都属于此类。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关系着整个建筑是否能正常完工使用。随着高科技逐渐引入建筑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在其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智能化管理技术是将GPS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精密传感技术集中一体应用的高科技综合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引用,不仅可以减少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中的人力成本、而且这种技术也显著提高了操作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缩短了工程所需的周期,并且也便于工程完工后对其进行监督检测。

1 建筑电气工程

现今,人们对居住环境、生活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品味的追求日渐提升,从居民对建筑物标准的要求上即可看出,现在的人们对建筑中智能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这就为建筑电气工程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越来越多与电气工程相关的新技术应用于现代建筑中。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主要步骤如下:(1)对整套配电柜和其调控设施进行安装,(2)对架上电缆以及电缆桥架进行安装,(3)对架空线路以及上步装置的电气设备进行安装,(4)对变压器进行安装,(5)对配电以及动力装置进行安装,(6)对柴油发电机组进行安装,(7)对持续电源进行安装,(8)对低压电动机进行安装,(9)对电加热器以及电动执行部分进行安装并接通其线路,(10)对以上安装的电气动力装置进行调试运转,(11)对开关插座等装置进行安装,(12)对接地设备进行安装,(13)对裸母线、非开环母线等母线进行安装,(14)对电缆线路进行铺设并且对电缆头进行安置制造,(15)对导管、线槽、穿管进行铺设,(16)给槽板、钢索配线,(17)对线路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18)对照明设备进行安装,(19)对照明设备进行调试运行,(20)对避雷设备进行安装,(21)对接闪器以及定位点进行安装,(22)验收工程,及时修改调整。

2 智能化管理技术

在当今的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中,人们对高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新技术的应用日渐增多,智能化管理技术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智能化技术又可以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将“GPS定位技术”、“精密传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集中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人工智能”这个词语最早是在1952年提出来的,主要是由智能控制系统、处理语言系统、专家系统、识别图像系统以及识别语言系统等组成。智能化技术诞生至今,在控制力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发展也日新月异,研究者们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综合自动化、仿生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加入更加实用的功能。

3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管理应用

以建筑为平台的建筑智能化是利用系统集成技术,提供一个高效舒适的建筑环境,集服务、结构、管理为一体的建筑设备智能化为一体,兼备办公、通讯与建筑设备自动化为一体,建筑环境与建筑设备、通讯设备与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共同构成了智能建筑。然而对“节能环保”在此定义中却被忽视了。之所以称之为只能建筑,是由于建筑在完成上述诸多耗能建筑的同时其能耗并不大。因为对节能环保问题的忽视,对于智能建筑标准分级的合理性避而不谈,其能耗供电标准就智能建筑而言也是不科学的。对于智能建筑标准要求目标高,相对于所产生的能耗当然也就越高,因此并不经济。由于量准越高,对应系统也就越多,然而我们俗称这些系统为弱点系统,耗电很小,利用这些系统去合理控制楼字设备是可以实现节能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与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方便、安全与舒适的建筑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目标,因此智能建筑也在人们的观念中得到了普及,也其智能建筑的要求也日趋增加,为了实现人们对生活方式、居家观念以及公共习惯等建筑要求,房地产也打出了“智能”牌。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衡量楼盘潜力与档次的标准之一。建筑内的闭路以及各种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巡更管理、警报与停车管理、通信、公共与紧急广播、入侵警报、门禁以及有线电视等系统需要继承与兼容,以及针对个别要求的用户。因此,在智能建筑工程上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实行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也是能够智能建筑的核心所在。

4 结语

当代人们注重并渴求生活的智能化,因此这位智能化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木文首先对何为建筑电气工程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细致阐述了其配电柜、电缆等的安装施工步骤,使读者对建筑电气工程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又从含义、组成系统、关联学科、实际应用等几个方面对“智能化技术”进行了概述,智能化技术的重点在于其“智能性”,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除此之外又集合了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是一种可以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实际应用性非常强的技术。文章最后介绍了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从自动化控制、故障预测及分析以及设备优化三个方面说明了该技术提高了建筑电气工程的自动调控性、安全性、运行效率等。本文的研究为建筑电气工程工作人员应用智能化技术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曹阳天.浅谈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6).

第2篇:数字化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矿山测量;数字化发展

第一章 矿山测量数字化概述

随着我国矿山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矿山主流测量技术,测量技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

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中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对矿山生产以及运营过程的各方面进行规划设计,数字化矿山测量技术大体上可以分为采集、调度、功能、包装四大系统,其中对于数据的采集是最为重要的。数据采集主要是对矿山各方面的重要参数进行收集工作,然后对数据进行保存传输等,也就是将矿上测量实现数字化,然后进行处理。人员调度是指对矿山生产过程中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作内容的调度,以尽到人尽其才的效果。功能数字化是指将矿上生产中所使用到的设备进行功能管理,对各种设备进行全面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尴尬局面。产品包装是指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包装,对包装的材料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进一步的设计,对产品进行包装,以便能够进行更好的销售。总体来说就是利用各种数字化系统或者设备对矿山实现精准测量。

第二章 矿山测量数字化技术发展分析

2.1矿山资料数字化处理

对矿山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是矿山测量技术数字化中最为关键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收集、保存、处理以及后期管理等,需要处理的数据主要有文字、图形、表格以及数字等几种类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绘图工具以及测量设备进行数字化。从目前我国矿山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来看,主要是利用CAD以及VB这两类软件进行辅助处理。

通过软件设计出的ADO,可以对各种数据收集的来源进行保密性,也可以提高数据收集的可行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建立辅助数据库提供便利手段。通过微软技术可以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共享链接,通过其他程序对内部对象进行置换,对各种不同程序进行跨越式调节,对数据收集对象的性质进行改变,比如通过利用VB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二次开发,使其效率得到提升,还可以进行维护,所以利用以上两种软件对矿山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大大改变数据收集以及后期管理效率,并且利用机器管理还能够降低人力成本,为矿山节约更多的成本。

2.2矿山基本信息数字化处理

矿山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空间信息、地貌形状以及矿体材质等,这些信息在进行采集处理的时候,可以将其设置成为一个三维视图,利用三维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加大处理效率,对后期的分析起到很好的作用。

对矿山基本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主要是将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三维立体处理,然后利用相关技术以及处理软件,为工作人员后期工作提供实际分析依据。我国矿山在对基本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中最常用的软件就是Maya,Maya所拥有的功能比较全面,基本功能是三维立体视图效果,另外还加上模型建立、测量布料以及测量动作动态化等,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不是很复杂,所以这种感觉软件的应用前景比较广泛,使用者较后者多。但是这种软件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建立模型(数据模型),才能够进行后期工作,其数据模型主要是由点、线、面以及布线组成,并且还要求这四个组成部分必须和实际情况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为精确的将矿山的实际测量情况以三维图的形式表达处理啊。另外在应用过程中还必须对相关因素的本质特点进行属性明确,也即是让建立的模型具备实际对象所具有的特点,也就是需要即视感,使其和周围环境产生共鸣。最后需要注意的就是对测量信息进行动画表达,同时还必须进行效果渲染,将建立的模型和实际环境相差不多,从而通过摄影,完成对整个矿山的后续测量提供理论依据。

2.3矿山绘图数字化处理

在对矿山进行开采的过程会因为井下地质条件以及开采通道的大面积挖掘,导致开采区矿质以及采层密度发生变化,之前对于这种变化采用的方法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更新,所以测量人员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这种变化进行掌握,能够对人力物力的消耗进行降低。

因为对矿山开采区绘图是需要很大的图纸,并且进行大比例的绘制,导致绘图难度比较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在矿山测量的各方面,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对绘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也成为必然。绘图技术数字化处理主要通过绘图软件进行开采区的实际记录,设计相关的绘图指标,一旦发现部分指标发生变化之后,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绘图进行改变,不会因为部分因素产生变化导致整个图纸作废。这种处理技术还可以对矿山开采区具体数据进行及时明白的反馈,能够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改善提出可持续性发展。机遇数字化技术对于绘图的各种便利性,导致矿山测绘技术具备很好的科学性以及强大的有效性。能够对矿山的开发建设以及安全生产提供完善的决策,即使发现现行的模式中存在部分漏洞,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完善补缺。另外利用数字化绘图技术还可以永远摒弃图纸限制这一缺点,绘制出来的图纸准确性较高,后期修改或者储存都比较方便,可以为矿山对开采区的管理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结论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渗透到矿山具体的测量中,传统的矿山测量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矿山日益提升的测量要求,而数字化技术对矿山具体的测量要求可以进行很好的满足,所以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发展比较迅速,可以为矿山后期管理或者开采区的确定方面提供更为精确的指导,但是因为数字化测量技术更多的是趋向于理论,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阻碍,所以希望相关学者对其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鉴于本人学识有限,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各位同仁能够及时指出,以便后期能够及时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韩小庆.浅论我国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2012.

[2]吕春玉.解析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3]李吉才. 矿山测量技术的发展问题[J]. 科技传播,2011.

第3篇:数字化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对策

1.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新特点

在信息化的今天,中国移动通信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帮助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地地网络接入,在虚拟化社区中彰显自己的个性。用户也希望自己能积极参与服务中,为其他用户提供或者分享一定的自己的新内容,同时也要求移动运营商必须确保服务质量,将一些特色服务融入到通信移动环境中。这些新的应用是多种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设计人员的一个新的预期,所以在面对这一新趋势时科学家需要设计一个新的移动通信系统。而这就需要在移动通信网络体系中整合新的特色服务,更新移动环境。“新应用,心服务”是当前多元化网络媒体服务背景下技术研究人员面临的新挑战。为使网络技术环境井然有序,我们需要新的移动通信系统作为载体。

移动互联网数字化的特点技术主要分用户服务、移动新媒体服务数字化、融合网络业务、以控制和监督为主体的内容服务等方面,而且,新媒体服务所带来的社会化体验将成为移动网络用户的一种新体验。同时,多网融合势必导致移动终端融合(主要是操作系统的融合)。此外,移动网络监管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激增将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和习惯性的意识形态。

2.数字化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数字化技术是指将计入、任何对象,在任何地方可以安全地、公平地、快速地将计算机设备和通信网络通过移动信号连接,从而增强了人类掌握世界的能力。

2.1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网络通信系统技术

按照无线通信技术的一般理论来说,无线网络无论何种制式,均可以实现网络全覆盖。然而,从成本控制,网路节点维护,网络安全和稳定等方面来说,这样做几乎没有任何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相反,为实现网络成本控制前提下的稳定交融系统,我们可通过技术转化,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和软件技术之上,设置一个融合多种通信协议和技术的混合系统。同时,在这种混合系统中,根据自身的使用偏好和地区比较优势,用户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接入方式作为实时网络通信的最佳方式,从而达到使接入网络的用户在带宽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有效利用率最大化。这样一来,不仅网络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需求的用户接入网络,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运营和维护成本。

2.2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移动宽带调整技术

与传统的2G/3G通信技术承载的声音和数字信号的接入方式不同,4G网络采取的是多用户分组的方式,因此需要更高的带宽,更大的网络通信容量来满足实时网络信号承载的多媒体信息传播。不仅如此,作为基本技术,如智能天线技术,分布式天线技术,OFDM,MIMQ,以及OFCDM等,传输信道的有效配置更好地提高了有效带宽。

2.3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的控制与监管技术

从根本上说,网络秩序的维护主要指的是用户可控。而这种对用户的控制主要的保障主要来自网络运营商和政府,其根本目的是净化网络环境。由于网络是虚拟空间,传输的是电子和模拟信号,所以,IP便成为了辨识网络行为发出源的唯一标示。因此,政府与运营商互相配合,制定严格的IP监管制度能有效遏制网络不良言行,减少负面网络传播效应(如谣言等)。

3.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对策

由于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年限较短,起步较晚,因此在发展规模膨胀的同时也因技术革新和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发展网络技术通讯的时候应全方位考虑各种网络制式和现有网络技术,取长补短的同时也应该从以下两点进行改革创新。

3.1制度创新是关键

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上层建筑的支持。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如果要从技术上进行根本的革新必须在政策和制度上得到相应的支持。如2015年年底国务院总理明确表示要以“互联网+”技术带动科技创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尽一切可能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所有服务,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革新,更是一次数字化移动技术的游戏规则变革也就是说,政府或行政部门在相关制度上做出向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发展有利的方向倾斜的政策,势必会导致移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几何式的衍生价值,带来边际利益的最大化效应,实现中国“互联网+”背景下经济新常态发展过程中的飞越。

3.2资源整合是重点

变革便意味着资源重组,并在重组的过程中重新洗牌。这在移动通信产业中也不例外。各个环节的资源整合势必会影响到这个产业中的每一个利益分配者。有些制造商和运营商因管理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无法跟上社会的潮流,迎合大众口味而丧失市场。因此,政府需要在健全制度的前提下出台有效的资源整合方案,将具有混合网络特征的4G市场进行有效引导和规范,这样资源整合的效益才能最大化。移动通信数字化技术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通信方面。

参考文献:

[1]白岩,周海燕,王桂艳.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现代情报,2005(10): 第148-150页.

[2]贺晔,翁诗环.网络信息技术对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04): 第42-44页.

[3]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第三营业事业部.中兴TD-SCDMA网络翻频翻扰操作指导书[R].广西: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12.

[4]牛一,宋美玉.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综述及展望[J].移动通信,2013,5.

[5]张玉龙,李志峰,赵勋.对4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与发展的展望[J].信息通信,2013,2.

第4篇:数字化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数字技术 广播 音频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204-02

1、数字广播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

目前,广播依旧是我国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而其面临来自手机、互联网等方面的压力又使其必须利用数字广播技术的优势建立新的广播平台,运用多种手段推进数字广播技术的应用。世界范围来分析,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数字广播主要有数字音频广播、数字调幅广播、数字多媒体广播、数字卫星广播等。

(1)数字音频广播与现有的广播相比较,其优点可以归纳如下:能够提供CD级别的音质;抗感染能力强,不论是固定还是移动设备都能够清晰的接听;接听者操作简便;传送声音节目的同时还能够附加音乐、语言等信息;减少电磁污染。

(2)数字调幅广播正以最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广播网络、广播电台实施数字调幅广播战略。相比模拟调幅广播,其优点表现为以下:节约能源,降低电磁污染;抗干扰能力强,传输可靠性增强;不许重新规划频率,并且能够比较容易的从模拟调幅转型为数字调幅;更加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收听。

(3)数字多媒体广播是在数字音频广播的基础之上发展来的,它能够同时传送活动图像、数据业务等,在功能上实现了提升。也使广播的受众群体得到了推广,不论是户外活动者,公交、火车使用者等移动群体还是电视用户等传统群体都是多媒体数字广播的收听用户,极大的发展了广播的用途和覆盖范围。

(4)数字卫星广播主要由亚洲、非洲、美洲上空的三颗地球同步卫星、数字接收机、广播上行站和地面控制机组成,面向全世界120个国家进行广播,给广播乃至整个信息传播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其优点首先是覆盖面积大,能够覆盖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其次是运营费用较低,经济效益最大。

2、数字技术的发展状况

2.1 数字音频技术

数字音频广播技术起源于德国,在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标准(147-DAB)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即以数字技术作为基础,运用先进的音频数字编码、数字调制、数据数字压缩等技术,将广播信号进行传播,听众用数字音频传播接收装置进行收听广播。1988年欧洲首次实施147-DAB标准,1994年国际电信联盟将其确认为国际标准。目前,该广播的覆盖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全球已有3.3亿数字音频广播的听众。我国于1996年在广东等地进行数字音频广播试播,2000年北京天津等地也开始试播,目前正进入市场培育阶段。

2.2 数字调幅广播技术

调幅广播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广播技术,全球范围内具有统一标准。德国最早开始数字调幅广播的试验,法国一家公司随后斥巨资致力于数字调幅广播技术的研究。1994年电联建议建立一个全球的组织来评估不同的数字调幅方案,最终,世界数字广播集团(DRM)于1998年在中国广州宣告成立。如今,全球已经有50多家电台定期播出DRM制式的节目,约有数千座调幅广播发射台,20亿部接收设备,其发展速度尤为惊人。

2.3 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

多媒体数字广播(DMB)是在数字音频广播的基础之上发展来的。我国广东于1993年完成了由DAB到DMB数字技术的过渡,随后又在珠江三角洲进行了DMB试播,并取得成功。2003年,佛山公交车上成功安装我国首台数字多媒体广播设备,乘客能够在行车中收听高质量的声音广播和视频新闻广播。目前,DMB系统已经开始着手商业化运营,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会在地铁、火车等常用交通工具中收听到数字多媒体广播。

2.4 数字卫星声音广播

数字卫星声音广播目前有三种方式:一种是147-DAB,采用和地面DAB一样的信道编码技术,因为147-DAB在设计时允许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两种方式;第二种是美国世广公司推出的卫星数字声音DSB广播系统,这套系统在亚洲、非洲、美洲上空各发射了一枚地球同步卫星,加上地面控制运营机、数字接收机、广播上行站组成了该系统。第三种是美国、日本等国为汽车用户提供服务的数字卫星广播系统,美国XM公司于2001年发射的XM数字音频广播卫星,能够提供多达100多个的新闻、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主要针对美国及日本本国内的需求。

3、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和电视正经历一场数字化变革,数字广播经过16年的持续发展。从90年代的147-DAB标准的提出到近些年渐渐出现的新技术,数字化广播已是全球广播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广播广告保持平均每年19%的增速,但与其他行业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2003年数据显示我国广播广告收入占所有媒体广告收入的3.8%,而在美国其比例为8%,法国为16%,可知我国的广播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我国广播行业的现状,结合我国市场需求状况,我国应该将高保真音乐广播、短信息广播和联播合作广播作为主要的发展项目。

(1)音乐节目是广播接听者中最受喜爱的节目,是人们收听广播节目的初衷,也是广播节目中创收利润最多的,所以广播数字化过程必然不能忘却这一重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原先的音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音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保真音乐犹如CD般的效果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高级轿车的设计中都把数字化广播作为标准配置,数字化广播已经成为高品质生活的一种象征,越来越多的高端人士追求这种享受。高保真音乐不仅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音乐,还能够同时看歌词、歌曲信息,或者直接购买该歌曲。这样一来,高保真音乐广播的收入就不止广告收入了,还包括与其合作的音乐销售商。简单易操作、完美的视听享受、是人们追求的视听模式和消费模式,高保真音乐广播能够满足这个市场需求,适应了发展要求,提高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同时,扩大的数字化广播的影响范围并延长收听者的停留时间。高保真音乐广播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在日益激烈的广播节目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值得推广发展。

(2)短信息广播与声音广播不同,利用新开通的广播频率,传送简短文字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优点,并且价格比较低。目前市场上,一点对多点的短信息广播需求十分广泛,种类众多。紧急公告、公益广播、服务信息广播及交通信息广播就需要及时,迅速地达到收听者,而如果用传统的广播系统,该信息就需要在网络中排队,然后一条条的发送到收听者,时效性就难以保证,并且成本不好控制。同样地工作交给短信息广播则可以很好的解决,只需一秒钟信息就能到达收听者,而且成本极小。针对不同的广播需求,建立不同的信息广播服务系统,提供专业的服务。不久的将来,人们直接通过短信息广播就能够收听最新的政府公告、灾害预警、招聘信息、商店优惠信息甚至是微博、互联网消息。短信息广播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发展方向,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只需要开通很小的一部分的广播通道就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3)联播合作是在数字化改造之后,新增加的频率与原先广播频率采取频率租用、频率交换和联合广播然后按比例分成等合作。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将同一节目在不同的频率进行广播,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扩大了节目的受众群体,增加了收听人群,如此一来,广告收入自然就会提升。利益驱动下,广播电台会增加联播合作以获得更大的利润,也会促使数字化广播技术得到有效的发展。

4、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发展数字化广播技术

我国正处于数字化广播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在技术方面较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建设更好数字化广播的决心是很大的,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也将发展数字化广播技术列入其中。首先,我国应该建立积极地规划管理机构,为业界发展数字化广播技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该技术,利用多种方式开拓人们对广播的习惯;降低数字广播设备的价格,使其真正能够运营与市场;充分利用老年人这一接听广播最多的群体,发掘他们的需求,提供更适合国人的广播节目。

5、结语

数字化广播技术自其提出到现在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但要实现数字广播技术的全面应用还需要作很多的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广播工作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利用其优势结合市场,使数字技术在广播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可以预想,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广播行业同样如此,不仅的将来也许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惠敏.数字电子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陶国彬.赵玉峰.数字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

[3]车晴.数字卫星广播与微波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第5篇:数字化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 数字化变电站; 智能化; 一次设备; 二次设备;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TM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86-01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由微机保护、测控装置、远动通信服务器和计算机监控系统构成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快速发展,现在已成为变电站建设的标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站控层和间隔层设备数字化,以及两层间信息交换的数字化。通讯系统已建成以光缆为媒介的网络,完全满足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对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适应传感器、开关等过程层设备恶劣环境的电子技术已基本成熟,实现间隔层信息交换数字化、过程层设备数字化以及间隔层与过程间信息交换数字化的全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变电站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

数字化变电站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完全数字化的变电站,基本特征为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等。

数字化变电站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一次设备智能化。采用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传感器、智能开关(或配智能终端的传统开关)等智能一次设备。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间用光纤传输数字编码信息的方式交换采样值、状态量、控制命令等信息。

2.二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间用通信网络交换模拟量、开关量和控制命令等信息,取消控制电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基本都是微机保护装置和微机控制型装置,它们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将各种自动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及远动装置和调度端连接起来,这样,在理想状态下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就可以实现高速度、高质量、高灵活性且低成本生产运营。

3.运行管理系统自动化应包括自动故障分析系统、设备健康状态监测系统和程序化控制系统等自动化系统,提升自动化水平,减少运行维护的难度和工作量。

三、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概况

国外几个大的电力设备公司,如ABB、西门子等,已开发了全套的数字化变电站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并得到成功的应用。在IEC61850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进行了各厂家设备间的互操作试验并在示范变电站得到应用。国外厂商已经开发出符合IEC61850要求的智能电子设备,不但有保护装置,还有符合该标准的过程层设备,如智能断路器,带数字接口的光电CT、PT等。ABB公司开发的PASS系统将智能化的开关设备和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并融和了部分保护功能和测控功能。该系统在国外已有一定范围的应用。从1998年到2000年,ABB,ALSTOM和SIEMENS合作在德国进行了OCIS(Open Communication in Substations)计划,完成了间隔层设备和主控站之间的互操作试验。试验中由ABB完成主控站通过在以太网上实现IEC61850-8-1来连接ABB、ALSTOM和SIEMENS的设备。2001年,在加拿大,ABB和SIEMENS进行了间隔层设备的互操作试验,由SIEMENS的保护装置向ABB的开关模拟器发送跳闸信号,ABB的开关模拟器收到信号后将开关打开并将开关打开的GOOSE信息发给其他设备,配置为重合闸装置的ABB保护向断路器发送重合命令。2002年1月,ABB和SIEMENS在美国,进行了采样值传输互操作试验,同年9月,这两个公司又进行了跳闸和采样值互操作性试验,试验都很成功。2002年到2004年之间,ABB、ALSTOM和SIEMENS在德国柏林进行了间隔层设备的互操作试验,这次成功的试验证明了互操作性和简化工程难度的可行性。

(二)国内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概况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内的各大电力设备制造厂商从2001年就开始关注IEC61850,并且开始对该标准进行翻译。到目前IEC61850的国产化工作已基本完成。国家电力公司积极推进互操作性试验检验和促进IEC 61850系列产品的开发和兼容情况。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电力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积极响应并参与了此互操作性试验,参与厂商提供的各种设备能够完成IEC61850规约定义的所有功能,能达到标准规定的一致性测试和无缝操作要求。多个国内厂家的电子式传感器通过鉴定和投运,电压等级涵盖10kV~500kV,部分产品的鉴定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现已有数十套国产电子式传感器在多个变电站投入运行,最长有30个月的连续稳定运行经验。同时,由于国内一次设备厂家的电子技术能力相对较弱,尚没有开展智能开关设备等其他智能一次设备的研究工作。为解决开关等其他一次设备智能化的问题,一些二次设备厂家开发了用于一次设备智能化的智能终端(或称智能单元)。智能终端安装在一次设备端子箱,采集设备状态和控制设备,用光纤通信与二次设备交换信息。传统二次设备与一次设备间用硬接线交换模拟信息,数字化变电站的二次设备需具备能与智能一次设备用通信系统交换数字信息的能力。国内主要二次设备厂家通过改造成熟二次设备,为其增加过程层通信接口,现已能提供数字化变电站的全套二次设备。国内许多电力公司都在跟踪数字化变电站的最新发展,加快发展数字化变电站的步伐,并做了大量实际工作。我国一些省份电力公司已经开始按IEC61850标准进行数字化变电站示范站的建设,已有多个数字化110kV及220kV变电站投入运行。国际上数字化变电站的研究已从实验室阶段进入实际工程应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大力推广数字化变电站”。建成一批数字化变电站示范站。为大面积的推广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数字化变电站必将是我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长久.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J].云南电业,2006.11.

[2] 朱子坤.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J].西北水电,2005.3.

[3] 杨晓静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化趋势[J].江苏机电工程,2006.5.

第6篇:数字化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矿山;露天矿;信息系统;规划原则;规划内容

近年来,中国矿业企业遇到了空前的生存与发展困境,例如安全事故多、效率低、亏损、失业等,此外,来自国际市场的高产、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竞争,给我国矿山造成了巨大压力。

数字化矿山建设的目标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体系的再造,建设本质安全、智能高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智慧型矿山,为矿山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恒久支持。通过泛在感知和互联互通的一系列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建立矿山新型应用系统、监测系统和管理体系,打造安全、高效、和谐的数字化矿山,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因此,数字化矿山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目标,制定建设原则和建设步骤,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下,要针对矿山的自身实际,采取针对性措施,选择重点突破,重视实效,并着眼长远。

目前许多煤矿企业露天矿信息化建设属于起步阶段,其露天矿信息化建设刚刚开始。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在建设初期按照数字化矿山建设进行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以统一的标准,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最终为数字化矿山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字化矿山的建设对于许多煤矿企业在传统矿山转型升级,壮大竞争优势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促进企业与环境、社会共赢发展。

数字化矿山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数字化矿山框架,明确现阶段的关键技术难题并组织攻关,并建设成为全国性的数字化矿山示范样板,推广数字化矿山技术,而智慧矿山最终成为数字化矿山建设的理想目标。

通过多年的建设实践,矿山在智慧生产系统、智慧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系统、智慧保障系统,形成了一定基础。当前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是:

一、智慧主生产系统方面,重点是方向:一是,提升现有采矿工作面(煤矿厚、薄、中厚煤层、充填开采等)智慧化水平,制定标准并实现技术、生产、使用管理的标准化,快速在全国推广。二是,智慧机械化掘进工作面,加快智慧化综掘技术研究,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无人值守。三是,提升智慧采掘工作面,面对大量的采掘面,不能实现机械化的现实,要必要开展采掘面智慧化研究,实现安全。四是,以露天矿车辆GPS智能调度及管理系统(卡调系统)为主的智慧露天采矿技术。

二、智慧辅助生产系统方面,提升排水、供电、通风、运输、提升、压风等辅助生产系统的无人值守的可靠性,制订相应的技术、生产、使用管理的标准,使技术快速在集团推广。

三、智慧职业安全健康环保系统,推动以安全和洁净生产,关爱健康为目标的有关系统建设。在云计算技术、激光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边坡稳定性监控系统,智慧防尘监控系统、智慧矿震(冲击地压)监控系统、智慧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智慧通风系统方面实现通风系统的自动分析和自动调节、智慧水害监控系统、智慧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人员设备的自动识别等。

四、构建数字化矿山平台,实现生产系统自动化可靠化可视化,远程化操控、网络化传输、扁平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五、建立数字化矿山技术标准体系和规范,将先进企业的标准升级为集团标准(可参考行标),进而引领全行业的技术水平,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惯例。

在数字化矿山建设方面,我们也要借鉴这一成熟的经验。数字化矿山的标准体系,包含两类。一类是对整个矿山的数字化矿山系统标准,一类是子系统标准,每一类都要包含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在对整个数字化矿山系统方面,应该分不同的矿种、不同的采矿条件建立不同的标准。例如,对于煤矿来讲,要建立智慧薄煤层开采矿井系统、智慧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系统,智慧中厚煤层开采系统、智慧普掘普采开采系统等系统,其中的智慧辅助生产系统许多东西可以统一,智慧安全环保系统、智慧保障系统应根据开采条件和自然条件等条件选择。

数字化矿山建设任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矿山的智慧化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这就像人类的智慧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一样。数字化矿山的建设过程是一个科技创新的过程,科技创新既是生产力、生命力、也是驱动力。因此,数字化矿山建设不能一刀切,要根据矿井的条件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发展智慧化技术,只要能够通过智慧化实现提高效率、促进安全、促进管理就要发扬。2)、数字化矿山体系建设任务可以按照三个阶段进行,近期(1-3年内)可以实际应用的技术作为第一阶段目标,中期(3年左右)可以应用的技术作为第二阶段目标,长期(3-10年左右)可以应用的技术作为长期目标。制定规划和方案是,按照实现的容易程度进行划分,便于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3)、数字化矿山系统技术的发展,主要立足于自主产权技术,也不能拒绝外来先进技术和经验。

为提高露天矿的生产、安全水平,提高效率,增强安全,提高矿山管理水平,借助现代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出规划。规划性质主要是围绕露天矿的一系列应用系统设计和规划的。

规划原则

・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高端先进、稳定可靠

・合理投资、追求回报

・集团一体、标准一致

规划内容

根据对露天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结合本地露天矿的实际需求,本文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露天矿车辆GPS智能调度及管理系统(卡调系统)

・钻机自动布孔及导航系统

・矿山车辆燃油监控系统

・卡车视角盲区视频监控系统

・采场视频监控系统

・电铲牙尖完好性视频监控系统

・设备维修调度及管理系统

・调度中心大屏幕监控系统

・边坡稳定性监控预警系统

・无线集群对讲系统

・电铲用电电量监测

・矿山车辆轮胎胎压监测系统

・司机防疲劳驾驶系统

・物资管理系统

・采矿MES(管控一体化系统)

露天矿是一个现代化露天开采的生产企业,生产设备密集,信息化项目可使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同步提高。

建立卡车调度系统可以较大幅度提高矿山设备利用效率及整体产量;便于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及时故障排查、维修;有利于开采质量的搭配与调度控制;形成矿山生产过程的实时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提升大型运转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燃料和备件消耗,从而提高汝箕沟露天矿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建立边坡稳定性预警系统,可避免滑坡而导致的设备和人员事故。

建立矿山车辆轮胎胎压监测系统可以提高安全保护,卡车由于轮胎而引起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许多措施均是“事后被动” 型安保,即在事故发生后才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而轮胎胎压管理属于“事前主动” 型安全保护,即在轮胎出现危险征兆时及时文字和语音报警,驾驶员和管理人员可采取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建立司机防疲劳驾驶系统则为排除疲劳驾驶这项矿山安全重要隐患和改善矿山运输安全状况有着重大的意义。

总之,数字化矿山是矿山技术的发展方向,数字化矿山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矿山设备制造业提供了大好的时机,从而快速实现技术的跨越,成为引领世界采矿技术的排头兵;另一方面,数字化矿山的建设要为扎稳打,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绝不能空喊口号而误了发展的机遇。数字化矿山将使矿山生产效率提高20-100%以上,安全效率提高30-90%以上,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机遇。

参考文献

智慧矿山的构架及其建设的思考 毛允德

第7篇:数字化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电网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现状;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作为整个电网的控制核心,是确保电网系统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手段之所以把握好电网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相当关键。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网监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四个系统: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控制子系统,人机联系子系统。可以想象,如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无法对电网采取实时监控以及采集信息,就无法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与可靠运行,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和大面积的停电等连锁性事故。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就是对电网的运行状态采取实时监控、状态估计、安全性分析、负荷预测以及远程调控。随着电力系统技术和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维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电力系统设计人员必须及时学习并掌握先进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确保了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一、我国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应用情况

我国最先采用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多数都是从外国引进的,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统基本上很少,九十年代中期,我国自主研发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才正式开始应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还落后于发达国家有一段很长的距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调度自动化水平有了较快的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二、加强调度运行管理及优化调度自动化系统

1、把调度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从制度上规范电网运行方式的管理工作,合理安排运行方式。根据负荷变化情况和实际运行方式,尽量减少方式倒换的时间和需要倒换的负荷,对于申报的检修项目和检修时间做好审批工作,不符合安全和经济要求的检修一律不安排,严格控制临时检修,另一方面,在检修期间要做好监督工作,对于正在采用的不经济运行方式做到心中有数,督促检修单位严格按审批时间工作,不得随意延长,调度员应时刻关心检修进度,询问现场,掌握完工时间,至少比预计完工时间提前下达编写操作票,以便尽早恢复正常运行方式。对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防范,定期进行反事故演习,将反事故措施落实到现实运行中去。

调度人员必须按照调度机构下达的调度计划和规定的电压范围运行,并根据调度指令调整功率和电压,而不能以任何借口,拒绝或拖延执行调度或不执行调度计划等,也不能发生误调度现象。调度人员在下令改变运行方式,指挥停送电和处理事故工程中,防止误调度,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2、加强调度汇报。包括安全生产日常汇报、标准化自检汇报、运行方式改变、停机停炉申请和检修申请等,应根据规定的汇报程序及时准确地把相关内容汇报上级调度机构,不隐瞒、不误报、不延报。

3、加强调度业务培训,提高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设备不断更新,电网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对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调度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培训工作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技能训练,调度人员应对仿真机进行培训,使之达到三熟三能的要求,三熟即熟悉电网的一次系统图,主要设备工作原理;熟悉调度自动化系统,熟悉电网各种运行方式和事故处理及岗位责任制。三能即能正确下达倒闸操作命令,能准确分析电网运行情况,能及时准确判断各种事故。调度人员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才能在指挥电网的运行和事故处理中做到准确无误。

4、减少保护信号量,有些信号是为专业维护人员查询故障,维护设备所用,运行值班人员不需要了解,对此类信号可不进行采集,对于直流系统,由于其本身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只需将故障信号和接地信号反映给值班员,其他信号不进行采集,对于SF6断路器机构的信号,虽然信号较多,但作为调度员,没有必要详细了解,因此,对此类信号可进行合并。

5、统一信号的取舍和归并。根据运行的实际需要,按保护装置型号和保护原理,对微机保护的动作信号进行统一归并,增加“事故总”和“预告总”音响.各台保护装置都有本身的“事故总”信号,通过综合设备组态软件,将所有保护装置的“事故总”信号合并,生成一个“全站事故总”信号。全站任何一台断路器跳闸,都会触发该信号,将所有保护的故障信号、所有断路器机构故障信号、直流信号等合并成一个“全站预告总”信号。站内任何一、二次发生异常时,都会触发该信号,配置事故音响和预告音响喇叭,当发生“全站事故总”或“全站预告总”时,都会触发相应的音响喇叭。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调度技术

智能化调度有效地实现全面、精细、及时、最优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管理,以达到电网系统的调度、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通过程序的模拟和智能实施,将需要控制的暂态供电信息进行保存和维持,从而减少人工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误的情况,它将是未来电网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化调度采用调度数据集成技术,对整个电网中的静态、动态以及暂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帮助整个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形成一个有效的监测、预警、辨识、分析以及优化维护结合的综合体系。这能及时有效地获取电力系统运行的实时信息,有效地实现电网的实时监测和优化、预警和预防智能化控制、故障的智能判辨、故障的智能分析、故障的智能恢复。

2、数字化技术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化技术主要是指通信数字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以及决策数字化。随着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整个电网调度将逐步实现数字化,进而提高整个调度的效率。调度站和数字变电站之间的通信也将显得更为安全、精准,确保整个电网调度的通信顺畅。

自动防火墙,能够很好地将各种调度信息进行保存和备份,降低数据丢失和错误的风险,保障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作整个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将会更加地安全。在决策和管理力方而,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数字化能够帮助整个设备的生产运营以及分析决策工作提升一个层次,从而让整个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从规范、管理、设计到运行和维护都落实到位。

3、可视化与无人化值守管理模式

可视化的调度技术能把传统的用数字、文字、表格等方式表达的离线信息,转换为通过先进的图形技术表达的直观图形信息,以便于调度人员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监控,对各种电网故障能更方便地作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合适的措施。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的发展,可视化操作也是未来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4、实现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计算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技术应用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网络化是实现整个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资源共享以及数据分析的基础。电网是通过互联的形式通过分级分块进行调度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应该结合网络技术才能够实现整个电网调度的程序化和联网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系统技术和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为了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有序、经济运行,故对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下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利用了当前主流的可视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这给整个电网调度指引了明确的力一向,但是在调度技术的发展上还存在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希望有关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给予更多的研究,将一些最前沿的技术引入到电网调度中来,以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并推动新时代下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诤.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3)

第8篇:数字化技术发展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融合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电气工程技术应用学科。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的诞生与发展都与其应用领域紧密联系在一起。行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技术的更新,技术的更新发展,拓宽了其应用领域。在工业革命时代,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运用在工业工程中,通过其电气自动化智能特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

(一)发展历程

“自动化”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的福特公司机械工程师D.S.哈德为描述发动机气缸自动、传送和加工的过程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典控制理论和自动调节器的产生发展,自动化进入局部自动化发展阶段;6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发展,将自动控制和信息技术处理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动化综合发展阶段;70年代是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IT电脑技术、微电子科学技术、现代通讯技术都得到了发展,其自动化方法、理论得益众多技术的革新,最终形成了融合了通讯技术、系统工程、电子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的智能控制系统。80年代以来,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现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器制造行业上,运用其自动化的程序设计,发挥了主要效能。

通过其发展历程可见,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其技术特点主要包括: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人性化。

(二)现状分析

既然电气自动化技术自其产生开始,就是融合了多钟技术的应用技术,那么它的发展必然依靠其他技术的更新进步。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前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更新的需求,其信息技术迅捷、高效、直观的感触体验,要求其智能化程度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以微电子学为基础,能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处理、存储、传播与利用的智能技术。因此,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每次更新,都能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景产生足够的影响。另一方面,电气自动化技术融合了分布式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是指利用总线把现场设备与I/O模块、PLC连接起来,同时将输入功能模块与输出功能模块转变为现场的检测装置与现场的执行装置,实现对现场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现场总线技术则是一种信号传输技术,是将串行的用于对智能装置和自动化系统进行连接的通讯总线的信号传输模式采用双向传输和数字信号传输。现场总线技术将现场的变频装置、智能仪表、低压断路器和远程的I/O站、PLC中央控制室、监视控制软件程序借助一根串行电缆连接为一体,并由中央控制器来统一处理采集的大量信息和数据,是对信息传输及其处理的整合运用。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领域

目前,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及其特点,其技术主要运用在电力系统、钢铁行业、煤炭工业、监控安全系统中。在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发电机、锅炉运行系统一体化目标,并能对发电设备出现的故障及安全隐患提前预测和通知,电气设备运转的自动化,能替代操作人员对设备监测和电厂管理的人为化因素所造成的偏失,能更准确、及时地反馈信息,避免重要事故的发生,减少损失。钢铁行业对原材料、生产环境安全、产品质量检测等要求极高,高负荷的工作必须依靠电气自动化技术才能完成,又由于钢铁行业特殊的生产环境,其中很多生产工艺环节无法利用人工操作完成,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恰好能满足其工业生产,为钢铁行业的高效能、高产能保驾护航。电气自动化技术能整合照明、空调、配电系统成为一个整体,提高各个系统的联动性,能对水管爆裂、电梯运行情况等进行自动识别和判断,按照其预先设定的程序要求进行应急处理,及时控制各个系统的开闭运行。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功能多样的建筑物结构复杂,电气系统组件构成繁多,传统的运行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其日常运营监控,导致事故频发,而自动化技术的模块管理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优势,对电气系统进行数字化实时监控,将控制指令快速传到系统,实现实时互动。电气系统如果不加入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同样容易因为人为操作的失误造成重大事故,因此,程序编程在自动化技术中显得尤为重要,其收集建立的数据库,能对决策管理,责任追究提供信息支持。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电气自动化的制造基地,也积累了相当的技术水平,但是,生产的产品档次相对较低,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开发人才相对短缺,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技术,突破关键性技术难题,才能生产出如仪表集成器、流程分析仪、智能执行器和核电控制系统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只有自动化产品的不断生成与更新才能拓宽其应用领域。信息化、智能化现已成为现代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其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监控技术也将成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实现计算机监督、财务系统、控制设备等多个相对独立系统的连接,能整合各个系统的优势,实现数据通讯快速准确安全,使各个系统结构通用化,因此,应用在企业管理中,能使现代企业管理者通过内部网络对企业运营实时监督,设定预案。

如今的世界已进入新技术革命时代,信息化、智能化与现代工业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运用在工业现代化中,既可以加快信息化的发展,也可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自我更新。

参考文献:

[1]林方学.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电源技术应用,2013(06).

第9篇:数字化技术发展范文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传统动画的创作手段、表现形式、传播途径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动画的发展现状,对比传统动画与当代数字动画之间的差异,分析和阐述数字媒体技术发展对动画创作所带来的影响和变革。

【关键词】数字技术;动画创作;新媒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早已被艺术家们广泛地运用在各类艺术创作之中,一个庞大的数字艺术文化产业正以新媒体为介质,全面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动画创作是与数字技术、媒体传播结合得最紧密且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动画创作以及其传播形式在本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动画——数字技术——新媒体之间构建了全新的结构体系,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一、颠覆性的技术革新

传统动画一直都是以“1 秒24 帧”的既定标准来进行创作,动画中出现的角色和场景均是由动画制作人员以手绘的形式完成。经过反复的校对原画,确认动作连贯协调之后勾线上色,再按顺序放入专业的线拍仪进行逐帧拍摄,最后根据镜头的顺序进行配音、字幕等一系列后期合成剪辑工作。如此,一部动画片就算是基本完成了。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包括像二维动画软件flash、三维动画软件3DMax 和Maya、后期特效软件AfterEffects 和Fusion 等专业的动画制作软件应运而生。创作者们依靠计算机编程、人机交互来实现动画片中角色场景、肌理、特效的绘制和后期制作,告别了动画片制作全部依赖手绘的时代,为动画制作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动画创作人员可以借由数字技术实现之前依靠纯手绘无法实现的质感和效果。在2012 年上映的魔幻史诗级电影《霍比特人:意外之旅》更是全球首部采用“1 秒48 帧”技术的好莱坞大片。48 帧技术所带来的高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效果。每秒钟帧数越多,显示的动作就会越丰富越流畅。48 帧技术的使用,意味着原本作为动画制作核心标准的24 帧将有可能成为历史。由数字技术引发的动画技术革新也已经彻底撼动了人们原来赋予动画的定义和范畴。而这场技术革新带来的不仅仅是创作形式的变革,它还大大缩短了动画创作的时间周期和人工成本。以迪斯尼1994 年上映并取得空前成功的长篇动画电影《狮子王》为例,此片创作耗时四年之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片中羚羊奔跑的场面是迪斯尼的CG 工程师们花了大概三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由此可见在没有先进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制作一部优秀动画片是多么的艰辛。而使用专业的动画软件就能够避免人工上色造成的色差、绘制线条存在差异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制作效率,减少了制作成本。

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动画创作基本都是依托绘画来完成(当然这其中不包括木偶动画、泥塑动画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单一的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动画创作者的需求,他们需要更新奇更丰富的素材来进行创作,数字技术则满足了这一需求,文字、绘画、图形、影像、肌理效果、照片等统统都能转而制作成为创作素材,彻底摆脱了传统动画表现形式的束缚,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增加了动画的画面张力。2009 年在国内得到极大好评并改编成电影的国产动画《李献计历险记》就是善用各种素材进行拼贴式创作的佳作。片中将动画角色与现实的照片或视频场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搭配上引人入胜的情节,彻底征服了亿万的网友和观众。

数字技术不但为创作者提供了多元化的素材,还成为了他们的造梦手段,为创作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1977 年上映由乔治·卢卡斯指导的科幻电影《星球大战》就是一个跨时代的作品,该片开创了借助数字技术进行电影道具和动画特效制作的先河。观众首次在电影之中观赏到了炫目的CG 视觉特效,令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影片也由此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成功。而在2009 年上映,号称“开启电影新时代”的电影《阿凡达》则在多年后更进一步证明了数字技术已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电影以及动画特效的认识,该片采用的3D摄影手段、CG 合成虚拟人物表演创造出了惊人的视觉效果,片中借由动作捕捉技术,收集真实演员表演时的身体及面部动态信息,将数据结合到由CG 建模完成的虚拟角色上。保证了虚拟演员的肢体动作、表情细节都栩栩如生,毫无违和感。如今,创作者们还可以运用专业软件模拟各种灯光、材质、特效,实现了影片殊效果的“真实感”。利用后期制作技术完成影片的剪辑、修补、色彩校正、技术合成、画面组接等操作,实现实际摄像机无法拍摄出来的镜头特效或者导演编剧的奇思妙想,形成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三、新的传播途径引发全民“狂欢”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发达,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媒体时代。以报纸杂志、电台广播、电视转播为主的界限分明的传统媒体,其传播格局被彻底打破。现如今,任何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都能通过数字技术来进行整合处理,实现信息在数字平台上的跨媒体融合。新媒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集合了所有信息的收集和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在整合信息数据的同时又创造了大众传播的平台。基于网络新媒体的展示平台给大众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欣赏艺术作品的途径,其中借助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得到最快发展并最具传播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莫过于Flash 动画。Flash 动画的特点就是数据量小,便于下载和传播,并借由矢量图形技术保证了画面的清晰度。且Flash 动画能够集合音乐和剧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从早期风靡网络的Flash 动画《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新路上的摇滚》《大话三国系列》,到如今点击率动则破千万的Flash 动画《李献计历险记》《泡芙小姐》《猫》,等等,都说明了动画片的传播已从单一院线、电视转播逐渐向网络平台进行延展,从原先相对小众的观众群体发展成为没有年龄、职业、专业界限的大众化娱乐。而正是借由网络新媒体平台对动画的推广,越来越多对动画创作有兴趣爱好的非专业领域人员也开始加入到动画创作的行列中来。

数字技术使动画创作的技术领域得到极大的突破,也使得动画创作逐渐摆脱了原有专业环境的束缚。各种简单易学的动画软件如Flash、After Effect 等相继出现,被誉为“第四大媒体”的手机平台都推出了与动画创作相关的手机应用程序,大大降低动画的制作成本和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以风靡全球的苹果手机为例,其手机应用商店陆续为动画创好者推出了像二维动画制作Animation Desk、定格动画制作StopMotion Recorder 等多款手机应用,这些应用程序的特点都是操作简便,即使非专业人员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上手。在国外还专门举办了以手机应用制作动画的专门比赛,借此鼓励更多有兴趣的人参与到动画创作的队伍中来。动画创作者正从传统的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设计人员逐渐向平民化进行延展,而目前高度发达的网络新媒体则为动画创好者们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