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范文

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 大学生社团 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34-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开展,重视大学生的分析、表达、动手以及创造力,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主动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让自身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第二课堂慢慢成为大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第二课堂也将承载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一、大学生第二课堂概述

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是具有素质教育的实践性活动。对于高校而言,第二课堂活动是从学生个体的兴趣点为出发点,以学生自愿参与的形式为依托,以丰富的内容为特色,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最终目标,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同样也是对第一课堂的升华。学生能够通过第二课堂运用和消化第一课堂的知识。

第二课堂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包含政治性的、知识性的、学术性的、公益性的、健身性的、传递性的、服务性的。对于大学生而言,参加学校社团的人数较多。

二、大学生社团的功能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根据学生社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生社团主要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完善品格,健康发展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着就业、事业、前途以及家庭等多种心理压力,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社团是集体活动,学生在日常活动开展中需要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心中都充满荣誉感、集体感,参与性强、互动性高,因此,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健全的性格和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增强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第一课堂是以理论知识为主,与社会实践脱轨,没有社会实践经验。通过社团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组织大学生在不同的区域、不同领域开展科技,行业调研等,帮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累社会经验,增加社会阅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3.打造学生发展平台

社团没有院系之分,不同院系皆可参与,成为一个交叉平台,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各自心得,交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外,一个学生可以参与不同社团,社团成员基数大,信息传播速度快,对象多,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平台。

三、第二课堂――大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第二课堂是培养复合型、综合素质的大学生的有效途径,而社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第二课堂的育人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从政治角度,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思想素养的核心价值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社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校园建设思想建设的主要阵地,从这个阵地出发,进行自律廉洁教育,并且通过拟定的学习和演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从科技角度,培养创新能力

李总理曾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到“人人创新”“万众创新”,作为第二课堂主要载体的社团组织,相应的科技创新以及创业类社团组织担负着向学生传递科技信息、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责任和使命。

3.从体育角度,提高体育热情

体育兴趣类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应积极配合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开展的“三走”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团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

4.从公益角度,培养学生责任感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类社团活动应作为第二课堂重要载体,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择业就业等方面相结合,让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社会。我校学生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聂杨.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J].现代阅读,2013(11).

[2]林建华.积极推进综合改革 充分发挥大学创造潜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5(19).

[3]于江.论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电子制作,2015(15).

第2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第二课堂

关于第二课堂的概念,现有以下几种结论:(1)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2)第二课堂也叫第二教育渠道,指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及其场所。也指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3)第二课堂是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笔者所在学校在综合各方面文献后,将第二课堂定义为:“第二课堂是指由学校、学院组织认可的,在常规课堂教学、实习、实验等第一课堂之外,有利于提高能力素质的各项教育、管理、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覆盖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网络等区域和空间。”

2.思想政治教育

综合分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概念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定义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不论是哪一种见解,都深刻地说明了在高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对学生的人格、心理以及思想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3.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造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内容不贴近生活,方法不贴近学生。因此将第一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第二课堂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使之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打造可以承载更为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导向功能

第一,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根据优势学科搭建服务平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二,第二课堂的内容、方式和氛围都蕴含着教育目的,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在第二课堂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学生评价、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在各种思想激荡碰撞中不断调整自己,朝着社会主流目标靠近。

2.凝聚功能

在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或者是目标一致的同学组成的科研小组,可以是热衷公益的同学组成的志愿服务小队。第二课堂活动会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吸引的氛围,增强情感认知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教育,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合作,让老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量。

3.转化功能

第二课堂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可以参与社会实践、实地参观、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能接触社会,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将理论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行动,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报效社会。

4.开发功能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不受教学大纲和专业的限制,能超越专业的狭隘界限,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针对不同学科的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将学生成长成才具体化到各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能力、增强素质。

三、开展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1.操作性不强,对第二课堂的实施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在实行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但大多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论工作上,有时学生虽然有较高的兴趣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但是高校的硬件还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实践要求,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第二课堂的实施。

2.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联系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较多偏重于文体娱乐型活动,这样的活动易开展,时间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开阔学术视野、增强科技创新类的活动相对较少,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和参与度均需提高。志愿者活动大多只是停留在体力劳动和募捐上;社会实践大多也只是一些调研,鲜少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3.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较低

经过学校大力组织宣传,目前已有许多学生对参与科技创新类活动有很大的兴趣,但指导教师数量和指导水平成为大规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瓶颈。指导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展活动中会感到力不从心却又不知道该向谁请教,这就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严重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的进程。

四、有效发挥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建议

1.以“中国梦”为引领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其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影响着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将“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学生时,二者便形成了不可割裂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自身的成长需要与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将会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新的道路和参考。

2.加强第二课堂内容的延续性和系统性

注重第二课堂的延续性,就是让第二课堂有固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有稳定的活动团队和指导教师。特别对学生喜欢、乐于参与、具有时间积淀的教育内容要进行继承和扩大。注重第二课堂的系统性,是使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让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切身体会教学内容的前期策划、中期活动、后期总结的全过程,使学生完成从体验到感悟,从认知到领会。

3.加强实践类、科技创新类教育实施的实效性

在实施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不断优化实践与科技创新的体系,增强学生对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的兴趣,使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更多地落实到让大学生能够动手动脑的实处上。加大对表现优异、成果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力度,提升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创造性。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不同年级、不同群体、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能力素质“提增”上获得信心和动力,优势和特长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蔡克勇,冯向东.大学第二课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

[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93.

[3]王国辉,陈明,等.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化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19.

[4]李辽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J].求实,2005(1).

[5]蒋慧琴,欧万彬.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消费导刊,2009(7).

第3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 第二课堂 人才培养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08

1 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目的与作用

1.1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人的一种价值主张和具体要求,是人才观的集中反映,也是大学理想和使命的具体体现。上海海关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确立“关院合作、实践导向、共同设计、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高投入以保证学生实习正常开展,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毕业生受到一线海关单位和报关企业的普遍欢迎。

1.2 第二课堂活动的内涵及特点

第二课堂活动广义上是指除了课程课堂教学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狭义上是指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所以,可以说第二课堂活动是以育人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来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既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续,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

2 上海海关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

学院在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下,积极支持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学院“德育为先,为国把关”为宗旨的人才培B模式下,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相应的开展了丰富的服务于第一课堂的第二课堂活动。其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学生自主创立和发展的社团活动;校内外的各类文化体育及竞赛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习实践活动;蓬勃发展中的创新创业活动。

2.1 社团活动

(1)校内为主、相互联合,融入学院精神、活跃学习生活。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推进者额高校风尚的引领者,是第二课堂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院现有科技类、人文社会类、体育类、文艺类等类型社团共36个,各个社团都有着定期的特色活动以及非定期的外出活动。社团也成了关院学子相互交流、丰富课外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和人生态度的重要平台。

(2)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术型社团发展,推进良好学风建设。建立良好的学风一直是我院师生共同努力的重要目标,本学年以来,数学建模社、3D建模社等一系列学术型社团在师生的努力下从建立到发展,为上海海关学院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关院讲坛”等知识性讲座也成为推动学风建设的一大动力,除此之外,经管系更是积极响应以院团委作为指导、系部支持联动、社团自主管理的基本体系,筹建以围绕专业学科内容、助力学生成才需求、强化专业教师指导为宗旨的大学生学术科研社团。

2.2 校内外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及竞赛

(1)校内活动。我院在团委学生会的组织下,在各个学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包括海关管理系“青漫杯”绘画比赛、经济与工商管理系“h歌”大赛、法律系“关院演说家”、外语系“关院表演大赛”等活动。面向校外,我校学生也积极参加了上海市大学生汉字听写大会、上海高校红色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并代表学校和个人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总体上可以看出,我院面向学生的各式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锻炼了大家的组织和学习能力。

(2)科创竞赛。我校学生在校外积极参加了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PEMT全国营销策划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信息化技能大赛、“网中网”杯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上海市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上海市大学生“创业之星”团队大赛等多项科创竞赛。

2.3 志愿者服务

我院有着隶属于院团委社会实践部的志愿者服务总队,旨在为我校有志于奉献和服务学校及社会的同学们提供志愿者活动信息的与反馈平台,是我校志愿者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社会实践

我院现有的常规化实习旨在构建以专业实习实践、毕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社会调查为补充的社会实践实习教学体系,并积极探索确立“基地依托、实践导向、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实践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共有14个海关实习基地、18个其他实习基地、6个学院示范性实习基地。学院力图利用行业资源建立实习基地,规范实习管理流程。

3 上海海关学院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部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部分内容缺少自主意识和积极性不高

根据调查,部分学生对一些学术性较强的、所需时间较久的、资金奖励少的竞赛积极性不足,没有正确认识到参加第二课堂竞赛活动得本质意义,趋利性太强;有些学生团队虽然参与了相关竞赛,但是时间精力投入少,不愿坚持到最后,缺乏毅力;对于学校举办的一些学术性较强的专业讲座,相比一些文体类讲座,部分学生缺少积极性,往往主动参加的人数较少;对于学校没有统一要求的项目自学考证,仅有少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积极地学习,给自己充电。因此,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第二课堂亟需营造踏实正确的学习氛围,拒绝急功近利第二课堂建设者可以通过海报宣传、教师引导、组织班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本质意义:努力将所学知识通过竞赛得到更好吸收掌握,并通过制定相应制度完善第二课堂活动的规范性,起到去功利化的目的,使更多地学生回归到“以学备赛,以赛促学”上来。

第二,第二课堂建设者可以请相关优秀同学现身说法,讲授经验付出才有收获,在第二课堂表现出彩活跃的同学,往往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对于自己在第二课堂的表现会有更好的反思和体会。

第三,第二课堂建设者应倡导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并存的激励模式。对获奖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及物质奖励,对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奖金和辅助工作量,对获奖班级进行表彰和经费鼓励。另外可以召开表彰大会,对获奖的学生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班级进行表彰,从而完善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

3.2 第二课堂的师资力量不稳定,缺乏专业指导

目前,第二课堂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使得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而显得无所适从。我校专业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中所占比例较低,部分指导老师对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指导并不足够,存在少量“挂名”现象,未对所指导学生给予足够重视及帮助。此外,还存在部分指导老师包揽学生课题,忽视了对学生学术研究创造性、主动性的培养。因此,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以下建议:加强与学生沟通的频次,明确学生需求。特别是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应和学生双向主动沟通,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并且运用专业知识以“引导”方式为主,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目的进行指导,而非只在立项、答辩等“关键”时刻给出建议,忽视过程中的指导。

第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激励教师担任学生活动导师,让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首先在报酬上,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补贴可以参照第一课堂的课酬,对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助;其次,在培上,可以定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外出学习;最后,在奖励上,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要记入其工作量,指导第二课堂活动获得市级、省级及以上奖项的,要作为教师重要的个人成绩,参与评奖评优和职称评定等等,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的积极性。

3.3 第二课堂活动过于单薄,信息传达、分享不畅

部分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层次不高,存在着短期化、低效重复、浪费资源的现象。因而,第二课堂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面和力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也难以在众多活动中甄选有效活动,最优分配时间。通过问卷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信息获取渠道过于单一或者根本就是缺少获取渠道。因此,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积极将社会资源引入到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教育资源,按照优势互补,双方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4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高等药学专业;第二课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79-02

药学是一门科技含量高、学科范围广、技术密集、应用性强的科学,已成为新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世界经济竞争的热点。现今我国的医药事业发展很快,但人才却无法与之相配合,故急需要培养高端的药学人才,这也是新形势下药学教育面临的难点,在高等药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第一课堂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是过往一直被关注的,在各项设置上都很丰富,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让此课程很丰富。但是现今对第二课堂的研究关注还不是很重视,其可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在新形势下,应重视此课程的重要性,应把其做为一项知识的延伸教育。将其开展起来可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故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挖掘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的内涵,培养药学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第二课堂的含义及其特征

第二课堂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教育早期的课外活动,其可作为是一次教育内容、形式的改革。学生在第一课堂进行学习,老师传授给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按照教育计划逐步开展教学,学生也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过往对其的研究内容很多,以各种形式对其进行充实。而开展第二课堂是作为第一课堂的一种补充,其不是教案中所安排的内容,其要带领学生进行各项对其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其可让对学生的教育更加丰富,让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其具有第一课堂没有的特点,其可以让学生的各项知识得到充实,并可进行实践的锻炼。其有利于塑造优秀校园文化,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进行药学教育开展第二课堂可具有如下几点主要的特征。

1.1 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其开展起来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所有学生都可按照自己的意愿考虑是否参加。一些活动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践。这类安排可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在实践中可更好地对内容有所了解。其可让学生有自主创新的动力。

1.2 其具有很强的延伸性。其在开展时可不受到任何的限制,其的空间、时间性都很灵活,其进行的教学也各种各样,学生在其中的参与度也非常的高。其可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其可动用自己的开阔思维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1.3 其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在进行开展中,学生为整个活动的核心,而老师只是配合其完成,在旁给予其指导。

1.4 多元评价性。药学的学习很枯燥,长期进行学习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从而对其缺乏了学习兴趣。但进行第二课堂的学习会让学生充满兴趣,其不用再苦读硬背,其的成绩也都只是对其进行评价,给予其进行建议,提高其的积极性。且在活动中可让学生的团体意识更强,重视团体的作用。

2.高等药学专业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从文献分析来看,现今我国一些学校都已经开展了此类课程,已经对其的作用产生关注,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一些学校也专门设置了一些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但在开展红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其具有有如下几点:

2.1 学校对开展第二课堂的认识还很不深刻,纳入教学计划的系统性不强。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药学专业并没有对第二课堂做出教学计划,出现第一课堂重视成绩,而开展第二课堂只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学,进行各项活动都没有深意,学生对其的兴趣不大,也没有开展第二课堂的系统性,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各行其是,从而呈现“两张皮”状态。

2.2 对第二课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引导。首先,高校对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很多高校在药学专业教学设施配备等硬件建设的安排使用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课堂的教学需要,在药学专业的政策制定、经费投入、人员配备以及设施完善等方面,第二课堂往往处于边缘化的现状。其次,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老师非专业化居多,承担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部门是高校的共青团、学生处等组织,归属于学校的党政机关领导,这种格局的产生结果是第二课堂活动在很好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职能。

3.建立药学专业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3.1 构建药学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3.1.1 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要立足人的本性,关注人类自身发展需要,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在第二课堂建设中要提高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其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性格差异和思想观念差异等因素,创造性培养人才,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好专才教育基础上推动通才教育。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

3.1.2 开放性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不再是围墙中的象牙塔,而是置身于“社会”这一大环境中。因此,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也需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内容上的开放,第二课堂的内容设计应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而变化。

3.1.3 多样性原则。在专业教育模式下,第二课堂的目标须从学生获得全面的综合能力为着力点,这就要求第二课堂内容必须实现多样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以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其综合素质。

3.1.4 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第二课堂教育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第二课堂的开展是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是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以实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应注重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3.1.5 系统性原则。坚持“三结合”的系统性原则: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避免“两张皮”现象,讲求工作实效。

3.2 构建药学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3.2.1 加强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首先,从领导层面加强重视,确立药学第二课堂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指导,合理确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工作以及团学组织等部门在第二课堂管理指导方面的联系,构建适应第二课堂要求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第二课堂发展基金,健全第二课堂激励机制,构建促进第一、第二课堂和谐发展的完整体系,为第二课堂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着力解决第二课堂活动和第一课堂教学“两张皮”的脱节现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2.2 创新药学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第二课堂内容的设计以学生为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追踪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既重视大学生在人际沟通、岗位胜任力、社会实践、学术科研上的提升。体现出第二课堂活动的内趋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使第二课堂真正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3.2.3 创设活动载体,建立学生社团,重视学生社会实践。注重第二课堂教学与科研项目的衔接与融合、积极联合外界力量,寻求外部资源,开辟新阵地,助推校园和社会的双向互动,大力支持学生举办专题讲座、学生第二课堂电子学档个人与集体展,结合专业学习,开展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卫生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

3.2.4 开展学习时应用网络技术。现今是高度应用网络的时代,其的发展迅猛,学生对其的认识也很深,其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主体,而开展第二课堂正可以利用此项技术,利用这一平台对开展的活动进行宣传,学生可在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设置网页,丰富各项内容,让学生对其产生更大的兴趣,丰富其业余生活。

3.2.5 加强师资力量的配备。当前我国药学第二课堂活动的普及工作还会遇到很多难点,其缺少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此项教学,一些教师自身的此项技术本身就不足,无法对学生开展更丰富的指导工作。且有一些教师因家庭等原因而没有更多的时间,故此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药学第二课堂的质量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来指导。需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有创新意识、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团队。所以要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就应先对教师进行此项专业的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晓媛,吴晓明.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展望[J].中国大学教育,2008,(1):24-26.

[2] 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9(4):65-66.

[3] 叶政.提高大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实效性浅谈[J].宁波大学学报,2005,5(6):87-88.

[4] 卢亚欣,朱元元,尹正,等.综合性大学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10,26(4):51-52.

第5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 校企合作 模式探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大门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而且也必须重视学生业余课外活动锻炼与能力提升,高校要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训,要从广度和深度上努力,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结合实际充分开发学生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培育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1 第二课堂教育定义

第二课堂的概念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答案。总的来说,高校第二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在学校规定的教学时间进行的,由学校统一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娱乐活动、公益活动、有酬性活动和学生工作等。

2 高校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

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仅靠课堂教育难以实现,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导向功能

高校第二课堂对学生的人生起到导向功能,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社会实践。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发掘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今后发展目标与方向。在对自身有清晰认识,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坚定信心,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

2.2 凝聚和激励功能

在实践中学生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在接触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合作能力。激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统一思想。这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来说有莫大的激励作用,把自己的能力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并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在激励中完善自己。

2.3 素质拓展功能

由于传授的单向性和主体的被动性等诸多方面的限制,综合素质所包含的许多内容很难在第一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只能通过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来实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2.4 自我教育功能

古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重要的多,让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教育中不断学会自己学习,开发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其自主性。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允许学生试错,在反复实践中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独立的社会主体。

2.5 媒介功能

在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中,学生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能力培养延伸到社会,活动过程中通过寻求支持、整合资源等方式加强同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将社会经验引进课堂,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带出校园,从而搭建起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为教育的创新提供新的参照物。

3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是专科层次教育,入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跟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进校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状况、自我控制能力等都有明显的不同。表现比较突出的有以下特点:

3.1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教育孩子,大部分进入高职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能力差,但其他综合能力较强。

3.2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进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期末考试合格就可以无忧无虑的度过校园时光,毕业到社会上才发现知识浅薄,因此在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增强自身素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3.3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分数较低,学习文化基础差,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各方面素养差异较大。文化素养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毕业后融入到社会中,因此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第二课堂的模式探讨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有益和必要的延伸和补充,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模式主要有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工作四种模式,通过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第二课堂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第二课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益和有效途径,也应与时俱进,从培养途径、开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等多层面和角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职业院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多样,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形式。

4.1 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学校和企业为了实现共同培养人才目标,基于资源优势互补原则,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同建设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育人环境和资源,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职业院校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类型较多,有校企出资共建模式,企业赞助模式,企业投资模式等,按照所处的位置,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还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学校场地建在学校校园内,有仿真实训室和生产经营等类型;校外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实践教学内容以学生顶岗实习为主。如大多职业院校以“2+1”模式教学,即学校学习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与学校、与产业“零距离”对接,实现双赢。合作促进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实训基地的设备数量和设备水平,促进了学校的资源建设和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学生通过在共建实训基地学习和训练后,很快就掌握当前业界最新产品的应用和技术,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大提高,这样的学生无论在哪就业,都会得到社会的欢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经济管理系与浙江海宁龙祥大酒店的校企融合、共同育人的“共建共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4.2 项目教学

所谓的项目教学是指结合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整的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通过省级示范建设中,完善了“校企合作、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强化第一课堂的同时,加强与企业共建校企实验室;如旅游管理专业,按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构建两大模块,每个模块由4个项目构成,通过岗位任务和岗位能力设计相应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证,组织项目化教学,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院新建培训中心为依托,实施实景教学,通过理论加技能的双重培养,实现学生“德(职业道德)、技(职业技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位一体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4.3 “传帮带”模式

传帮带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技艺教授方式,是指前辈对晚辈/老手对新手等在工作或(和)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的通俗说法。这种方法在职业院校中被广泛采用,学生根据专业兴趣组成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组建社团,老师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综合性项目的指导,而低年级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则由高年级学生传授。如雅安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圣山,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雅安的旅游文化资源,旅游经济管理系于2005年创办了茶技社,旨在传承蒙山茶艺、茶技,历届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行“传――帮――带”的训练模式。结合学生的自主管理机制,该模式运行至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语

第二课堂教育在某些地区的高校发展的不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同时,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教育界工作者们继续探索,高校人才质量的提升需要教育改革先行。要在尝试探索中总结经验,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应当代社会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重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课题组.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2001年1月.

[2]蒋学斌,丁伟.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

[3]彭彦城,王岩琴,叶小倩等.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4).

[4]薛美蓉.高校第二课堂开展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20).

[5]丁丹,王芝华.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5).

[6]杨晓坚.试论白族饮食文化在现代餐饮中的开发与利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8(2).

[7]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8(23).

第6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素质拓展活动;实践;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企业和用人单位在评价大学毕业生时,除了专业成绩外,团队精神、组织能力、创新意识、品行修养、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等非专业素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一个人的素质可以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智力因素的培养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来实现,这是第一课堂的任务;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主要是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来完成,这是第二课堂的任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一课堂的开放性不断增强,第二课堂的正规化和课程化特征日趋明显,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相互依存度明显增强。第一课堂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但是,第二课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显著。可以这样说,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已经成为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第二课堂所营造的宽松、协作、个性化的氛围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重要环境。实践也证明,第二课堂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塑造和培养具有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课堂素质培养体系应该以学生自身的成才愿望为推动,以现实的社会人才评价为依据,朝着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本着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通过统一规划和评价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而与教学计划相得益彰,共同构成素质教育的总体框架和结构,从而更好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是指在学科教育之外开展的,为指导大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发展独特个性和拓展自身素质而设计的一系列主体性教育活动。它以其独立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弥补了学科教育的标准化、专业化和集中化的不足,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它把课内与课外、学科与学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它是对课外活动功能的系统化和明确化,是对课外活动的有效提升;是对课外活动认识深化的结果。

1.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实践研究――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

目前,山东交通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学术科技活动、思想道德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个性发展活动和就业创业活动。针对山东交通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施情况,为了解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现状,我们对山东交通学院在校生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调研活动。此次调查以学校各年级在校生为主体,采用以随机抽样调查问卷为主,以有关人员访谈为辅的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由36个问题构成,主要调查学生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了解和参与情况以及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6份,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为85.23%。同时采取访谈法,对个别学生干部和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进行了随机的调查。

1.1学生对总体教学情况的评价

本次调查150份有效问卷中,有50%的学生认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务是改革教学方法,有37.5%的学生认为是实施素质拓展活动,有12.5%的学生认为强化学生学习纪律是首要任务,还各有6.25%的学生认为提高师资水平和改善办学条件对于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有93.75%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6.2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还不太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有12.5%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应提高师德修养,有37.5%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应提高责任心,有31.5%的学生认为应该提高专业知识,还有50%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提高教学艺术。

1.2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情况

本次调查的150份有效问卷中,有25%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很好,有43.75%的人认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较好,还有31.25%的学生认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一般。有6.75%的学生认为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影响了他们第一课堂的学习,85%的人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没有影响他们第一课堂的学习,还有8.25%的学生认为不太清楚。有75%的学生表示参加过学术科技竞赛,有93.75%的学生表示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81.25%的学生表示参加过社团活动。

1.3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态度

本次调查中,有87.5%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学术科技竞赛,81.25%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56.25%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文艺体育活动,75%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社团活动。对素质拓展活动的六大分类的态度上,有50%的学生愿意参加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活动,有81.25%的学生愿意参加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活动,有75%的学生愿意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有50%的学生愿意参加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活动,有56.25%的学生愿意担任学生干部,有62.5%的人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等活动。有56.2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活动对成长成才很重要,有75%的学生认为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活动对成长成才很重要,有68.75%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对成长成才很重要,有43.75%的学生认为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活动对成长成才很重要,有56.25%的学生认为担任学生干部对成长成才很重要,有81.25%的学生认为技能培训等活动对成长成才很重要。

1.4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看法

本次调查中,有67.25%的学生认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活动联系紧密。有68.7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素质拓展的需求,有6.25%的学生认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量,有25%的学生认为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不足。对于了解素质拓展活动的渠道,有31.25%的学生是通过学生干部来获得信息的,有6.25%的学生通过同学来获得信息,而62.5%的学生通过海报来获得信息。有81.25%的学生认为在参加了素质拓展活动之后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有18.75%的学生表示自己虽然是被动参加活动,但确实有所收获。

2.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对策分析

2.1以职业目标为导向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总体上是为职业目标和未来发展服务的。素质拓展的每一步都要对职业目标的实现和未来发展最终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制订素质拓展活动的规划时,最重要的取舍标准就是看素质拓展活动能否对职业目标有促进作用。

2.2与第一课堂相协调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虽然在人才培养目的方面具有一致性,在人才培养作用上具有互补性,在人才培养效果上具有互促性,但在具体方式上也具有差异性,并导致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具有矛盾性。因此,制订素质拓展活动的规划要根据第一课堂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要坚持以第一课堂学习为根本,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安排素质拓展活动。实现素质拓展活动安排与第一课堂互补共进,相互协凋。

2.3全面拓展与个性彰显兼顾

全面拓展是指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全面拓展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能有所提高,不存在非常明显的素质和能力的缺陷。彰显个性是素质拓展要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称谓真正的特长,为营造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

2.4全程设计与动态调整兼顾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对大学四年的素质拓展进行全程的规划,在设计规划时要对整个大学期间个人情况及所面临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思考,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规划,规划要切合个人实际。即便如此,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事先未能预料的情况,周围环境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样,就需要我们结合具体情况,针对不同阶段和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

2.5目标理想与客观实际兼顾

实现素质拓展目标的途径很多,在做设计活动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约束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选择确实可行的途径。同时还要考虑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是否能对学生产生内在激励作用,在考虑合理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可行性。

[参考文献]

刘传玺,张恩生,朱景星.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模式构建研究[J]. 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7,4.

[2]谭焱良,罗薇. 论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的构建[J]. 广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8,6.

第7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范文

摘要:新常态下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仅以分数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的单一评价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高校亟待需要出台针对大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彰显,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关键词:新常态;第二课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其次是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最后是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就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仅以分数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的单一评价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高校亟待需要出台针对大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彰显,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就要求在确保第一课堂主渠道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优势,改变以第一课堂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模式,而是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参与过的思政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或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量化为可评价的标准,以第二成绩单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评价标准,成为奖助学金评定、正常毕业、保送研究生等的重要依据,以引Т笱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促进高等教育深化改革,适应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大学第二课堂发展现状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自主参加的教学计划以外的教学科研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了高校育人体系。学生在第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在第二课堂得到消化、吸收、巩固与提高,可以提升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在第一课堂学不到的能力素养,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第二课堂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第二课堂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一)被学校育人系统边缘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过于强调第一课堂的育人功能,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依据第一课堂所取得的分数及学分,这一“指挥棒”就引导教师与学生基本上只关注第一课堂,而把第二课堂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更有甚者把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看成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习,这就使得第二课堂在育人体系中被严重边缘化,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被大大忽视,没有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吸收巩固与多方面能力的锻炼。高校管理者也是重视教学(即第一课堂)的中心地位,加上平时忙于事务,一般只出席第二课堂的大型活动或偶尔视察,缺乏重视与深入指导。

(二)内容设置缺乏统一规划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及评估机制的建立,高校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第二课堂远远落后,并未被纳入统一的教学计划之中,缺乏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发展缓慢,与第一课堂严重脱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个“课堂”只有密切联系,才能有效发挥育人功能,第二课堂如果没有整体规划,只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很多第二课堂活动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缺乏有效指导及统一规划。没有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那么第二课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体现学科专业特色,无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更无法达到育人目的。

(三)缺乏健全的考评机制

完善健全的考评机制能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可以科学引导教师及广大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提高大家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针对第一课堂的考评机制非常健全和完备。针对第二课堂,普遍缺乏健全的考评机制。绝大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仅以给予其中少数优秀参加者以颁奖或颁发证书的形式作为肯定,也可算作考评的一种方式,但这只是极少数者,绝大部分参与者没有任何考评或肯定方式,这就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亟待建立科学、完善、全覆盖的考评方式,将第二课堂活动根据其难易程度、学生参与程度等以学分的方式固定下来,与第一课堂学分一并纳入到学生的评价体系中。

(四)缺乏稳定、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

由于第二课堂在高校中长期不被重视,广大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往往是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充当某一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教师,随着活动的结束,指导教师的身份也随之结束。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大部分高校是由思想政治辅导员来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但辅导员还有大量的繁琐的其他日常工作要做,也很难投入大部分的精力深入指导、策划、研究第二课堂活动。这就导致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活动,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活动深度得不到发掘,导致活动最终流于形式。

二、打造基于多元评价体系的第二成绩单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第二成绩单是相对于传统的学业成绩单而言,是将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以学分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成绩单,与学业成绩单一并作为学生的评价依据,为了与学业成绩单相区分,称为“第二成绩单”。

(一)打造第二成绩单是发挥第二课堂独有教育优势的需要

第一课堂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但第二课堂拥有第一课堂所不具备的教育优势。第二课堂活动中,尤其是科技创新类竞赛,学生充分调动在第一课堂所获取的理论知识,知行合一、融会贯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而且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碰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会带着问题再去学习,这样更有针对性;同时,学生为了高质量的完成比赛,会主动去接触学科前沿知识,反过来又促进了第一课堂教学。

(二)打造第二成绩单是培养适应新常态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第二成绩单中会将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模块纳入其中,根据学生参与相关竞赛或创新创业活动情况赋予一定的学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创新创业类活动或加入相关社团,积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素养,保护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从而辐射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三)打造第二成绩单是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需要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仍然是采用仅依据第一课堂分数作为评价标准的单一评价模式,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相关获奖证书等只作为参考,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分数高不等于能力强,实践证明,分数高的学生走上社会后不一定发展的好,这也说明单一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评价是不准确的,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全面准确的评价学生、科学引导学生发展,就要建立包含第一成绩单与第二成绩单在内的多元评价体系。

(四)打造第二成绩单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需要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的充分开展可以促M校园文化繁荣与蓬勃发展。目前,由于第二课堂缺乏统一规划与考评机制,在支撑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方面有所欠缺。第二成绩单的制定,将给予第二课堂活动整体的规划与明确的考评机制,积极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选取合适的第二课堂活动,也引导相关教师主动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从而推动第二课堂的蓬勃发展,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推行、实施第二成绩单的相关措施

(一)领导重视、全校推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第二课堂教育在各高校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但第二成绩单对绝大多数高校来说毕竟是新鲜事物,要打破现有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新的多元评价模式,肯定会遇到很多阻力。这就需要领导重视、积极推动,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多元评价体系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典型事例的讲解让广大教职工了解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国家形势的讲解,使大家了解国家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全校一心,形成合力,方能推动第二成绩单的顺利实施。

(二)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第二成绩单能否顺利推行,关键是实施方案是否科学、具有操作性,赋予的学分是否合理。实施方案一定要坚持体系化建设,将第二课堂活动分成几大类,如主题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风建设、创新实践等,全面加强项目的培养。实施方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建议用简单明了的表格形式,细化到每一学期,让广大学生一看就知道每个学期可以选择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案中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赋分一定要合理,对于完成难度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活动(如创业实践、各类大赛中获奖等)要赋予较高的学分;对于参与类的活动也要赋予一定的学分,以保护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先进行试点,然后全面推行

第二成绩单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都是第一次尝试,建议先选取一两个学院(系部)试行,根据试行情况来检验学分设置是否合理、模块划分是否科学等,再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补充,使其更符合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然后再大范围推行,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第二成绩单的制定提供参考经验和模板,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深度融入教育改革发展上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王怡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J].中国轻工教育.2013(10)

[2]易萌,张竞水. 浅谈如何分析高校学生工作的阶段性特征[J]. 亚太教育. 2015(10)

第8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并不是盲目而为,应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有原则系统化进行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两点:

(一)发展性原则

认为,自然界中人的本质是相对社会人存在的。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始终密切关联在一起。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全面发展必须要与中国社会的发展紧密贴合在一起,要顾全各阶段、各方面发展的要素以及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高校必须要清晰地意识到自身和自身所处的环境都同属于社会的一部分,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学生放置到学校和学生群体当中去审视。因此,不同高校的全面发展层次是不同的,在把控社会发展大前提之下,还需要考虑这个小前提,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才是有效的,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中必须遵循全面发展性原则。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还需遵循自由性发展原则。人的本质属性是自由,这也是人与物的区别所在。现代高校教育奉行的是学生自由式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的过程中自由行发展原则依然不可抹除。

(二)实践性原则

现代意义的教育要求高校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一个社会实践的过程,亦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根据对的分析认为,人类的发展要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发展。在生产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人类的社会活动范围有限,导致人的独立个性得不到发展。此时,人与自然、社会还处于一种混沌的关系当中。这时人的发展是不全面的、不自由的、不充分的;第二阶段是以物为基础的发展。此阶段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日渐明确的社会分工使得人片面发展,这时人的个性日益凸现出来,个人的片面发展与人类的整体进步形成了一种矛盾;第三阶段是个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发展的阶段,此阶段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理念中人类发展的最高等级和价值目标。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实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必须要遵循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品味教育,并促使其从中获取应得的知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的策略

作者结合上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原则,提出了以下两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明确第二课堂教育性质和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教育是集爱国教育、道德教育、信念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其中爱国教育主要是向学生宣讲和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汲取营养;道德教育是以中国公民需遵守的道德规范为基础的教育,其工作的重点在于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产生文明行为;信念教育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其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标,让学生了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国家未来发展以及自己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素质教育是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开展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项目。以上所提及的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应包含的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的重要板块之一。从本质上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和第二课堂的目标都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两者具体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有所不同,所以在设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目标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实际,设定科学、合理又可行的教育目标。

(二)丰富第二课堂教育资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发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就需要开发和丰富第二课堂教学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所蕴含的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图文资源、人力资源、信息化资源以及实践活动资源。其中,图文资源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书籍刊物、影视作品等,是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源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其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水平决定了思政第二课堂资源的开发范围以及利用程度。与此同时,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都是思想政治课堂的重要人力资源;信息化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摘录的一些教学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响资料以及教学课件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使用的网络资源日渐丰富起来,相关教师要注重予以开发和利用;实践活动资源是最为丰富多样的。大学生实践活动不仅包括思政教学课堂上的辩论、讨论、演示等,还包括课外的访查、参观、竞赛等。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地点如博物馆、教育基地、文化馆以及大自然等都是我们可以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活动资源。

三、结语

第9篇: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第二课堂 爱岗敬业精神 渗透举措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28-02

当前,中职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应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因此,除课堂外,中职教育也应多思路、多方式、多渠道地开展育人活动,第二课堂就是学校一个很重要的育人阵地。中职学校应足够重视和灵活运用这一育人阵地,以服务学校教学,实现育人目标,完成职业教育任务。为此,本文试从第二课堂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含义出发,分析中职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并针对中职第二课堂的消极状况,提出中职第二课堂渗透“爱岗敬业”精神的六个举措,意在提升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学生。

一、第二课堂与爱岗敬业精神含义分析

(一)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日常活动。即除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依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专业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外,学生所从事的一切与第一课堂相关联的,具有素质教育作用的学生学习实践活动。

第二课堂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从活动范围上看,它立于学校,又不拘于学校;从评价方式看,它有考查、奖励,却又无需考试;从组织方式上看,它有组织、有计划,却又不强加,是学生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思想、学习经验、开发智力、锻炼能力、积累阅历,拓展和丰富课堂专业知识以外的各种技能和情感。

(二)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精神,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是个人认真对待工作岗位,尊重岗位职责,热爱岗位工作,在工作岗位上勤奋有加的一种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而做好学生“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用工人才的需求。所以,在第二课堂渗透爱岗敬业精神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做、在做中学,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中职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中职学生大部分是中学的后进生、学困生、贫困生。他们有的厌倦课堂上的说教;有的“躁动”,好表现,喜欢被表扬;有的急切盼望转变为“职业人”。不同于第一课堂的教学,第二课堂具有广泛、灵活和自主的特性,这使得它在中职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第二课堂通过学生间的竞技比赛、活跃的氛围、丰厚的激励机制以及别开生面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激情,在课堂活动中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从需要到满足,从满足到兴趣,再从兴趣到成功,形成学习的良好动力。

(二)促成习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课堂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发展特长

在第二课堂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参加活动,优化组合,可谓志同道合,进而默契合作,协作进取,共同进步。

(四)增长学识,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内到课外,中职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养成团结互助、细微观察、敏锐思考的良好习惯,也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学生认识社会的同时,也体会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更好地激发自律、自理、自爱、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

(五)陶冶情操,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第二课堂,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情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氛围融洽,沟通舒畅,学生的兴趣、情感、表现、意志都极易被激发。同时,活动的“战绩”更大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在身心欢愉中接受教育,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中职第二课堂的消极状况

(一)重视不够,思路老套

1.学校条件不足。一些中职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仅几间教室、几个球、几副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多元化的兴趣。在硬件不足的情况下,又未能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校际交流、校企合作、社会团体协合等,增加第二课堂开展的地点和方式,局限自家院内,自娱自乐,故步自封,没有认同“课堂学基础,课外练能力”,活动内容也仅为传统的班级篮球赛、板报比赛等项目,缺乏中职学校的“职业”特色,让第二课堂的开展限于口头,流于形式。

2.师资力量匮乏。部分教师认为,第二课堂是额外的工作,因而他们对学生的指导、督查积极性不够。同时,一些教师的知识技能老化,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力不从心,更让第二课堂的效力大打折扣。

(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影响力弱

一部分中职学生基础差、能力低、求知欲弱,不喜欢参与任何学习活动,对第二课堂的参与也不温不热;一部分中职学生渴望学习有新意的、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技能,对传统的、陈旧的第二课堂不感兴趣;还有部分中职学生碍于教师的压力,被迫参加,其实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三)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一些中职学校的第二课堂像平时课堂教学一样满堂填鸭,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变成了第一课堂的补课,学生抵触情绪高。而内容和形式的单一、老旧,再加上学校的不重视,第二课堂的学习就是纸上谈兵,不了了之,久而久之,第二课堂就更谈不上优质、高效和育人了。

四、中职第二课堂渗透“爱岗敬业”精神的举措

(一)制度和表彰相结合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第二课堂渗透“爱岗敬业”精神应从制度建立入手。通过制度要求,肯定和认可参与第二课堂的师生,从制度、精神和物质要求上激励教师和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例如,把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作为教师和学生评优评先的一项重要指标等,使爱岗敬业精神在第二课堂的渗透有保障。

(二)专业和特长相结合

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活动的开展应秉承第一课堂的使命,不但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特长,还注重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提升,应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如适合计算机专业的“PS修图班”,适合幼师专业的“板书课”,适合会计专业的“金蝶财务班”等,为达到专业的标准,对专业要求强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外聘教师或企业能手。良好的专业技能是爱岗敬业的基础。

(三)技能证书和奖金鼓励相结合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以及中、初级专门人才。第二课堂应把这一培养目标落实,针对各个专业的从业资格证开设第二课堂活动,除了一定物质奖励,还有未来从业的职业证书。比如“会计考证培训班”“电工考证培训班”“普通话等级证培训班”等,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还可以拿到相应的技能证书,实现“毕业证+技能证+从业证”多证毕业,使得爱岗敬业有了坚实的前提。

(四)学习观摩和动手实践相结合

第二课堂的学习,是学生自愿、自主地进行。但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效果,学校也应指派专业特长的教师进行指导、督查,不能认为是课外活动就没有组织、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总结,放任自流,必会随波逐流,无济于事。专业教师在第二课堂上进行演示,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教师再指导,再做好学生的点评记录备案。教师应通过比赛竞技和奖励方式,鼓励学生动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大为提高,为爱岗敬业创造条件。

(五)常规性和实时性相结合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常规性的活动,如“篮球赛”、“安全教育”等丰富校园文化,还应开展一些实时性的活动,如结合2016里约奥运设计“我为奥运加油”,以爱国、健康、爱岗敬业为主题的体育、书画竞技或晚会等,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又可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情趣,使得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生动化。

(六)家庭、社会和学校相结合

中职第二课堂的各种形式,如德育课程、社会实践、学习科研、顶岗实习、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勤工俭学、文学体艺等,不应局限校内,而应结合职业特点,拓宽开展的场所,让学生和其他学校、企业、社会团体接触,使学生了解就业要求、职业道德标准、为人处世之道等。第二课堂还应多和学生家庭合作,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爸爸的工作”等活动,使家校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络。多方参与学生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是发展中职学校、宣传中职学校、实现社会对中职学校监督的一种有利途径,一举多得,更让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得以传播和发扬。

总之,中职教育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有力支撑,而爱岗敬业精神在中职第二课堂的渗透,能够更好地实现中职育人功能。在开展第二课堂教育中,我们应结合学校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设计项目,渗透爱岗敬业精神,使第二课堂更好地服务第一课堂,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雷庆.浅谈中职学校的“第二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2]韩宏博.在中职教学中充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J].职业,2012(7)

[3]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

[4]魏丽萍.第二课堂与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3)

[5]侯鹏飞.让爱岗敬业成为一种习惯[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