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范文

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第1篇: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字:给排水 建筑形态工程设计

一、问题的由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美的追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一套设计习惯。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

水厂建筑的特点:一是工业建筑范畴,但不能忽略其美观;二是建筑物匍匐于地,尺度不大,并且形式单调均一分散、变化不大;三是构筑物所占比重特大,表现在体量闷沉、笨重,而且一般布置在厂区平面显眼的中心位置;四是污水处理厂气味重而难闻;五是为使水厂的环境更加接近自然,需有大面积的绿化。水厂的建筑设计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如何做好工艺,而在于其理想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完美的构思能得以表达,合理的功能能得以兑现,以及优雅的环境能得以体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水厂的建筑设计首先应该在确实掌握丰富的信息、详实的资料的条件下,加强内部工种联系,在正确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和正确的方式组织下,有步骤、有计划地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加以制订,并且应该看成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不断开放的、经常变化的动态体系,才能确保设计出一个完美的优秀工程。

二、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工艺流程的要求

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加药絮凝池沉淀或澄清池滤池消毒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用平流式沉淀时,其池长达100余米,在水厂中会形成单调冗长的池体,都需加以仔细设计。

大多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流程一般为提升后的污水重力经格栅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消毒出流。如果排入的水体是感潮水体,有时亦会在处理水排入前有提升泵站,以解决时污水厂的出水问题。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兴建的污水厂,为了解决构筑物的空池抗浮,往往以出水末端构筑物的高度为控制,而将进水泵站以后的构筑物以高出地面3~4m布置,这样就必须对这种沉闷不堪的大体量砼面作建筑处理,同时也必须对池间联系的狭小的通道、走廊作恰当的建筑处理,否则作为一个整体环境来讲是极不理想的,往往也不易被人们所接受。

2、总体规划的要求

总体规划是设计的灵魂。在规划时首先要有一个总体布局的构思,然后按照:

①功能分区合理、简捷、便利、经济的原则;

②风向、日照、地形有利的原则;

③构图优美、对比均衡、空间流通的原则等,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结合厂址的自然条件及环境条件(包括地形以至地质条件、厂外道路系统、绿化条件、朝向、原有建筑物等)来进行总体规划。

在总体规划中必须注意要创造良好的日照、空气和通风条件,还要尽量避免噪声的干扰,合理安排和大量利用绿化,在绿化设施中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有机结合,并多种植些可以释放有益气体和减少尘埃的树种,以改善厂区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厂区的明洁度。同时,立足于“环境、空间、形式”三者统一的原则基础上,使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都能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和谐调,并通过曲直、高低、虚实、明暗、黑白、凹凸、方圆、上下等造型元素和设计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出工艺工程设计的新境界。

3、传统观念的改革

传统是指技术上、文化上历史的凝聚、沉淀和积累,它是人们长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固有的客观存在。它之所以能长期继承,经久不衰,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一种固有的心理态势,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耐人寻味的余韵,因此它往往极易被人们长久地、习惯地循套,自然地袭用。但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传统作转变的工作”来看,在工艺上必须要创新、要提高、要有些新东西。在选型、色彩上必须要美观、要有所升华,否则就不能使业主感到非常满意,不能心情舒畅。为此可以说挑战创新是必须的,是绝对的,没有创新就会暮气沉沉没有生气,就不能前进。

4、防止专业之间的各行其是

给排水工程的习惯做法是工艺一马当先,先提出设想,后再递交给其它各工种,尽管各工种可以回提条件给工艺,但由于已成习惯,因此就提不出内在的、关键的问题,致使矛盾隐蔽得不到圆满的解决,有时还会引起返工,最后造成木已成舟的尴尬局面,导致项目得不到最佳的方案,达不到最理想的质量。

因此,在整体设计中要非常重视事先的协调,重视事先的各有关专业的参与协商,并且必须认识到这不光是一个单一的项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优劣的关键必然是组成这个组织内的各有关要素的综合,而决不是一个主导专业的所为。所以决不能允许各专业各行其是,或者说是过分地突出自己,而缺少必要的整体相融性。只有通过组织有序的精心的全面的设计安排,才能把一个初看好像支离破碎、意见分岐、没有完整性的模糊、凌乱的印象,变成一幅诗意盎然、变化有序、排列恰当、构图完美的图画。

5、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长期以来,建筑设计(特别是工业建筑)在思想上趋于封闭狭隘,在形式上趋于呆板一律,在色彩上趋于灰暗、单调,在如何体现满足人类的舒适和精神要求这方面考虑得太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需要有一流的先进的工艺、能生产出较好的社会需要的产品,人们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建筑设计,对污染进行充分有效的处理,保证有清晰的水质和洁净的空气。建筑设计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文明都能起到很好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并且总协调师还要根据其对环境景观形成的基本观念预先策划制定各项设计细则,以细则为依据进行整个设计运作的协调,就整体和单体衔接部分之间进行柔和的调整,使之达到统一。

此外,实现全局的一种“缓和宽松的秩序”而进行工作,也就是说总的协调是指制约的开放性,把所谓的束缚性因素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即互相限制了各自的不足,又保留了各自长处,而且彼此心情愉快,形成最佳的综合效应。

三、建筑物的设计处理大体有以下的一些手法:

(1)、公共建筑

①总平面要结合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构图优美,比例匀称,并注意韵律。

②功能相近者尽量合并,减少地面分散的构筑群,要做到大中见小、见透。

③要处理好内外部空间,做到宽松、明亮、空透、轻灵。

④立面和平面都力求避免过于平直、呆板,可适当组织上下、左右、高低参差,和配以局部的弧形以示流畅、舒适。

⑤色彩上可区别于厂区建筑,但又不能太过于突出,必须符合统一中求变化的大原则,即在和谐中求局部的突变和醒目。

⑥屋顶的处理可以在平屋顶的基础上适当配以小斜顶,或局部注以建筑符号起到全区的点缀、装饰之用。

(2)、生产性建筑

①合并同类型相近功能的设施,多占天,少占地。

②平面要简朴,要注意构图均衡,立面处理不宜运用过细的线条,要突出块形,要有厚实感。要注意虚实对比,高低有序,前后层次,交错合理。窗子形式可作为一种图案,多求变化。

③要注意细部设计,任何一种粗心大意、不拘小节都会给整个建筑带来败笔。特别要注意室内的线路,管道、孔洞都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一般不暴露在外。

④色彩处理宜平淡整洁为主,另配局部点缀,其鲜明程度要次于厂前区建筑的色彩处理。

⑤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连接体处理,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过渡,进行超常规的处理,并顾及相互的空间和环境。

⑥屋顶的处理可略同厂前区建筑。

第2篇: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存在问题

Abstrac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modern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project is the key project, quality determines the safety of the project and the actual use of the effect, so it should be how to desig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the engineering design is a kind of special structure range, is the focus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the project is designed to prevent the use of hydraulic pressure to influence more and other factors of the encounter. So in the design of this project in many aspects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some problems appear now structure desig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engineering is an all-around discuss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guidanc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Key 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工程设计逐渐出现,为了保障用水和排水我国开始对给水排水工程进行详细的研究,不论在实践部门还是理论学者都比较注重这方面的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建筑部门和相应的协会也开始注重对给水排水建筑结构的设计做出相应的标准以指导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1 胡德鹿:《新规范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载《工程建设标准化》,2005年第2期。]1但是笔者通过长时间的关注和研究发现我国相应的设计机构在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上明显存在着不合理的详细,本次论文就是对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相关文件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结构设计中要有一个前期性的预测工作,这有做好这一工作才能保障工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而保障工程的实用性,但是在我国一些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文件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1.在文件设计中没有提供相应的数据

工程设计文件要求的就是对该工程的详细报告,以使决定着进行理性的决定,这一行为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情况。在我国一些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的文件中没有对一些基本内容作出预测,比如该工程能够使用的最长年限是多久?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该工程所能承受的能力等。[2 沈世杰:《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中若干问题设释》,载《特种结构》,2007年第4期。]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勘查设计管理条例以及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中都对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文件中应当包括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都是文件中必须的内容,而且是设计者对工程负责的重要凭证。

2.文件中没有明确写明混凝土所含的碱及如何控制

混凝土经常是处于比较湿的环境中,经常是在干燥的情况下转变为比较湿的环境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够对混凝土所含的碱进行适当的控制将会造成混凝土在使用时出现膨胀的情况,如果膨胀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断裂。所以应当按照混凝土使用规范所规定的配比标准在文件中进行说明。

二、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基础及抗震性问题

1.该类工程结构设计中的的地基设计问题

在任何工程设计中做好根基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也是决定工程的稳定与安全,如果在工程设计中对基础工程不能做到充分和有效的考虑后果将不堪设想。[3 纪政国、张雪梅:《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载《特种结构》,2006年第2期。]3但是我国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经常出现忽视地基的问题,按照相关的标准在地基设计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增强基地的强度,在重负荷下能够承受住较大的压力,不至于变形或出现塌方;第二、保障地基不会出现沉降的现象,能够使该工程正常使用。

2.对于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性设计问题

另外就是对于抗震性的设计,地震属于自然灾害,其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严重破坏性,所以在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应当做好抗震性的工作。由于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在抗震性上存在着比较大问题,经常是在地震发生后才能评定是否具有抗震性,在建设设计中不会进行充分的考虑。所以按照相应的规定应当在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时就对抗震性进行全面的考虑,对于抵抗地震的程度应当参照我国对地震整体测量的数据,对于地震高发区和地震高强度区域要在工程设计时做到严格、综合考虑,并对工程的质量和抗震程度在完工前后分别作出评估,以检验是否能够真正达到相应的效果。

三、给水排水工程中的结构计算和配筋问题

在一般的该类工程建成后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就是刚建成还没投入使用的工程外部存在土层;在已经正常使用的工程内部有很多的水,但是工程外部却没有土层;还有就是工程内部有水而且外部也有土。不论哪一种足组合都是对该工程不合理的安排。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单向板或者双向板配筋的原因

单向板配筋时应当充分考虑负荷的问题,可以在选择时取每一个板带的平均数,平衡的设计出框架。但是设计施工人员通常是按照给水排水工程的最底端的负荷值,参考工程的高度进行设计,这种方式将造成严重的浪费。[4 张洁文:《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载《工程建设标准化》,2009年第7期。]4双向板不区分支座和工程的内部及外部统一按照同样标准的配置,这种设计将使钢筋的使用量明显增加,耗费了比较大的资源还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2.该类工程中钢筋的搭接构造不符合相应规范的要求

在该类工程构造和设计中应当做好钢筋彼此之间的搭接问题,这样才能保障工程的稳定和安全使用,但是在现代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中,计算相应数据时搭建钢筋时通常不能做到与相应的标准一致。比如在长方形的工程结构中,外部平衡的钢筋搭建问题;竖向的钢筋如何搭建问题;在圆形的水池底板如何搭建钢筋的问题等。

四、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的未来展望

可以说我国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还远远不符合要求,前面已经对相应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但是由于笔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对相应理论探讨的广度等原因,还不能对该问题进行全面、充分的理解,所以只能根据笔者在施工设计中和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提供一些建议。

由于该类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工程,通常在每个地方都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在该类工程设计时应当引起相应部门的充分认识,做好设计工作。在设计中首先就是对该地区的地貌特征进行充分的勘查,采取地震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相关数据尽心全面的考虑。尤其是对于抗震性的设计,前面已经进行了论述,由于地震的发生没有可预测性和高强度的破坏性所以应当做好工程设计的防震问题,不能以该地区没有强镇发生就有所懈怠。

未来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时还应当在做好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发挥高科技的优势。对于工程设计前、施工中及完工后的效果和结构设计都利用科技进行检测和评估,保证工程的实用性和安全稳定性。

结语

给水排水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在该类工程设计时应当解决好上述几个问题,面对存在问题的工程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保障工程的正常时候和安全,应当在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监督,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设计后、施工前的情况进行审核,及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在施工中更要注重监督检查,保障施工人员都能负责、严格按照要求的完成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德鹿:《新规范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载《工程建设标准化》,2005年第2期。

2.沈世杰:《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中若干问题设释》,载《特种结构》,2007年第4期。

3.纪政国、张雪梅:《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载《特种结构》,2006年第2期。

4.张洁文:《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载《工程建设标准化》,2009年第7期。

第3篇: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范文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理论研究不足,制约本学科的发展

建筑给水排水学科以水力学、传热学、环境污染控制(水、噪声、臭味)以及自动控制等跨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但目前所说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各种理论的罗列式介绍,还远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2]。而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科研资金较大,科研立项较难,从而导致科研投入与水工业体系中的水质工程学相比相差较大[3]。因此,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理论研究的已很少见,该学科的研究有逐渐萎缩之势。该学科相关理论研究的缺乏将严重制约本学科的发展。

1.2教学内容陈旧、不完整

依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4],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基础,建筑给水排水施工与管理以及建筑给水排水科研与设计等三部分内容。但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建筑给水排水基础及设计部分,而建筑水的施工与管理等安装工程的内容较少。另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建筑电气、通风空调、供热、供燃气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包含在内,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方法、新设备不断涌现,但这些并没有反映在建筑给水排水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陈旧。

1.3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学生积极性不高

虽然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教师也基本摆脱了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基本采用了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目前多采用的ppt课件形式,很多内容只是简单地把文字从黑板事先搬到了多媒体屏幕,减少了书写量,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声情并茂的效能,动画、图片等直观性内容较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学习效果不明显。另外,由于课时压缩,许多老师不重视绪论课的内容[5],没有真正把学生领进建筑水的“乐园”。

1.4实践环节与实际要求有差距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6]。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水封的破坏、气压给水、消防灭火系统、排水系统水气两相流、虹吸雨水斗、热水器、喷泉等很多内容都应有实验支持,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但目前来看,国内高校开设建筑给排水课程实验的几乎没有。对于实习环节,由于经费问题,学生要么不能进行,即使进行也只是走马观花形式进行参观,收获甚微。课程设计为实践教学的一重要环节,由于时间短(通常为1周),往往不能深入进行,导致图纸质量较低。另外,由于课程设计放在理论课学习之后,甚至有的高校放在两个学期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的监控相对理论教学而言较薄弱,质量不易保证。

1.5规范重视程度不够

规范和标准是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作为工科学生,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学习中要建立起规范标准以及工程的概念,学会查阅和使用规范。而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重视规范,不了解规范,或者没有深入学习规范,更谈不上把规范标准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1.6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薄弱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对于一些学校的青年教师来说,基本上都是从“学校”进“学校”,没有太多的建筑给水排水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经验,缺乏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改革设想及实践

在全国高校强化质量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推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广大任课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改革设想。

2.1加强理论研究,为本学科的发展提供动力理论

基础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各高校应深入分析该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理论基础,争取科研立项,切实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构建本课程严密的理论体系。李伟英等认为在纵向科研立项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企业联合以横向研究支撑和促进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发展,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2.2充实课程内容,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针对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内容陈旧、不完善、规范与标准教学缺失等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首先深入学习和理解规范标准,及时充实教学内容,合理地将规范内容融入各章节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养成重视规范、学习规范的良好习惯。比如,2003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对概率法计算住宅建筑给水设计秒流量的规定,教师应讲解清楚与老规范的区别、修改原则、优缺点。再比如,住宅建筑排水系统宜采用同层排水技术的规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补充现行的做法。另外,可在课程概述或通过设置院级平台课的方式,增加建筑给水排水的施工、安装、管理、概算以及建筑环境中的电气、供热、通风空调、燃气等教学内容。杨群[7]等针对不同层次学校,制定不同培养目标,设置不同教学内容的方式也值得借鉴。

2.3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上好绪论课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绪论课是将学生带入建筑水领域的首幕,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制作图文并茂、视频结合的多媒体课件。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在施工现场摄录下来的典型施工过程在课堂上放映,学生反应热烈,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积极探索和使用案例式教学法等新型方法。除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外,教师还应该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走出来,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李霞[8]等将课堂小见习放在教学的首要环节,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借鉴。笔者课题组探讨形成的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课堂实训+全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目前正在实施之中。

2.4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各高校应重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验课程的建设,切实缩小与其他学科的差距。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尽量多地开出实验,如水封破坏实验、生活与消防共用系统的水位保证实验、水———气两相流的流态实验、虹吸雨水斗的水力特性实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实验等。当然,在不具备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下,可以以演示实验进行。在资金投入确实有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以虚拟仪器等软件来设计建筑给排水虚拟仪器与设备代替演示实验,部分解决资金投入少的矛盾。笔者所在建筑工程学院蔡建安教授所研究的虚拟仪器在给排水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已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应加强建筑给排水实验教材建设,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已在建筑给排水实验、教材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建筑水实验教材及实验室建设已获得教改科研立项。针对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多为走马观花形式的参观,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弱的现象,笔者所在课题组的教改研究课题“市政与环境工程实训模式建设”已获得学校立项,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以工业企业提供的旧设备为基础,联系各种设备与材料的生产厂家,如各种管材、水龙头、组合水箱、卫生设备、消防喷头、消火栓、报警阀、热水器等,将这些设备在安徽工业大学工程实践中心组建成工程实训实验室,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过程中,真正自己动手操作、拆装,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将课程设计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之中。将课程设计的题目、基础资料、成果要求等在理论教学的初期布置下去,每学习完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完成所对应的设计部分。例如,讲完给水管网布置后,要求学生在所提供的平面图上布置管网,并组织讨论课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理论课学习完成后,整个设计的计算说明书也基本完成,为后续的图纸绘制节约了时间,理论与实践也得到较好结合。加强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在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时,首先邀请设计院、施工单位等有经验的教授、高级工程师就工程设计、安装等注意问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在整个课程设计(实习)指导过程中,成立指导组进行过程指导。课程设计(实习)结束后,实行课程设计(实习)的答辩制度。

2.5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

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少、能力弱等情况,可以考虑采用请进来、送出去以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从工程设计部门、安装施工部门请来相关人员参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工作,青年教师作为助课教师参与听课,提高其教学水平。也可以把青年教师派往设计部门、施工部门进行带薪培训若干时间,使其具有工程实践经历。

第4篇: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节能;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对建设一个良好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为实施最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持,这就要求我们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必须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分配等方面综合考量,来促进区域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思路。

一、目前市政给排水设施现状分析:

市政给排水设施,是保证城市地面水及时排除,防治城市水污染,并使城市水资源保护得以良性循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我国排水工程建设初创于50年代,到8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水污染日益得到重视,市政给排水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市政道路排水设施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如防洪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管渠坡度偏小,部分地区的排水设施不成系统,汛期极易形成内涝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设计缺少前瞻性,管理不到位,自然条件变化等诸多因素。我通过对许多市政给排水设施工程设计的总结分析认为,给排水规划设计要从宏观层面大范围跨区域的思考。给水方面,主要体现在水源及其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区域供水规划;排水方面主要是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以及区域污染控制,它要求我们必须有开阔的眼界与系统创新的思维。

传统的防洪和排水设施设计中,强调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尽快排出城市,忽视了城市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现有的城市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并不能经济有效地解决暴雨污染负荷问题。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指出,即使我国未来50年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的水平,城市废水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量也仅可以控制在当前水平,水质型缺水将在相当长的时期无法有效解决。另外,城市径流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迫使人们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中不能盲目选取排水体制,必须根据当地的降雨、水文、地质情况,经过详细的经济和技术比较后才能确定。特别是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应对各种因素进行长期综合评估,制定因地制宜的合理的改造方案,因此找到一种新的解决危机的办法是当务之急。

二、从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分配等方面综合考量,促进区域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思路。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市政给水与排水的统一性,以水的综合利用作为规划的基点,统筹规划市政给水与排水工程系统。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自然界的水是循环的,给水和排水是统一的。在用水之后,必须对水进行再生处理,使水质达到自然界自净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否则,就会导致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现象,从而破坏水的良性循环,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给水排水设施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因此,市政给水应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少取水,减少水处理和输运的费用,使用上要对水综合利用,以减少污水量和污水处理费用。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在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中,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

三、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科学布局给水排水工程设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经济性、可行性。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污水管道设计中新管材的推广在给排水工程中推广PCCP管、聚丙烯(PP)等新型塑料复合管材,符合国家以塑代钢政策。同时管道摩阻小、排水量大、重量轻、施工方便,受到业主及施工方一致欢迎。加强雨水管道设计新思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较深区域,尽量使雨水不排入下水道,尽量通过设计施工,将雨水渗透或截留。一则可以减少排水负荷,减少雨水管道投资;二则增加地下水补给,涵养地下水,进行水生态修复。另外,也可以设置雨水贮水池截留雨水作中水使用,但这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譬如地下水位高,下雨后地面充分湿润,地下径流很大,就不宜采用渗透法。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科学合理的布局将是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做好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把发展的理念渗透到设计思路中。

水资源在时空上存在着分布不均以及水质性缺水现象,认真进行水资源平衡,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倡区域供水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在从事具体城镇给水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进行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树立前瞻、动态的规划思路,合理进行规划分期,提高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应变性、连续性,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发展,否则它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首先要做好需水量预测工作,还要考虑流域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因此,在设计中应在充分考虑和论证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的可能阶段,合理进行规划分期,每一规划阶段的内容应体现相应合理性与完整性,使规划富有弹性,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同时,还应考虑城市发展的连续性,使给水排水工程设施分期开发建设与下一阶段的继续开发建设紧密相联,保持持续发展,有利于城市的动态开发。

第5篇: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问题

Abstract: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is the bas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security, completes the city municipal water drainage planning design, to construct a good city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problems in a brief summary,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problem that should be noticed in the desig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市政给水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工程能及时排除城市地面积水,给水工程为城市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同时防止城市水资源受污染。因此,高质量的市政给排水设计,对城市良好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前的情况下,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的意识不断增强,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普遍存在各种问题,如供水能力不足、可靠性差,排水设施不成系统,易形成内涝等。设计不合理、日常维护管理不到位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高质量的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以及取得包括社会、环境和经济在内的良好的综合效益,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给水工程

1.1.1给水设计前的需水量预测不合理。一般情况下需水量指生活和工业等方面的用水需求,而对区域内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导致蓄水量预测不合理。

1.1.2输水方式选择不合理。输水方式选择时,对区域内的水源、地形等条件了解不够,易导致输水方式选择不合理。输水方式分为压力流输水方式、重力流输水方式和压力与重力相结合地输水方式。压力流输水方式是当水厂水池水位高于水源水位时,依靠水泵加压输水。采用加压输水时,输水管要根据地形高差、管线长度、管材的承压能力、地质状况及设备动力等情况,设置一级加压泵站或中途加压泵站,压力流输送至水厂。当水源水位高于水厂水池水位,且两处的地势高差足以克服输水管线的水头损失时,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重力流输水。

1.1.3供水系数选择不合理。随着城市及技术的发展,城市供水系数的选取应考虑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等对供水日变化系数的影响,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1.1.4给水管材的选择。给水管材主要分金属管材和非金属管材。金属管材主要有钢管、给水球墨铸铁管。非金属管材主要有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玻璃钢管、塑料管和塑料复合管等。因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管材,不同的管材的单价差距较大,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同。

1.2排水工程

1.2.1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城市用地竖向和防洪的规划设计不相协调。主要是新建区域规划设计中,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没有考虑到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设计。没有考虑排水工程所在区域的重要性及排水不畅的后果,易使得对雨水排放不畅,造成城市内涝。

1.2.2排水体制的选择。合流制与分流制的选择。通常情况下,新城区建设排水工程选择分流制,实现污水和雨水分开治理,减少下游污水处理厂负担,并可以减小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旧城区排水管网改造设计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真正意义上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完全将一个区域的雨水和污水完全分离,但降低管网改造的难度,也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方便施工、经济合理、污染少,合理地选择。

1.2.3 污水计算不合理。污水管网流量因按最大日最大时的污水量。在进行水量计算时,考虑污水的汇水面积和该区域的污水定额的取值和服务的人口数量。对排水面积的确定和污水管网的计算必须做到准确,可采取的计算方法例如根据区域的实测地形资料确定汇水面积(及管网服务的面积),再对管径和坡度的进行确定。需满足规范的要求。

1.2.4市政排水设计应考虑该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管网一般按远期设计,污水处理厂可以分期建设,预留后期用地。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地考虑采用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但同时也要遵循节能环保、可持续、再利用的原则。

2市政给排水设计分析

2.1防洪排涝规划

(1)防洪排涝概念:防洪排涝是城市的生命线,防洪排涝规划主要针对对象是外洪和内洪,外洪以防为主,如防洪堤、水库。暴雨内洪则是排蓄为主。对城市而言,在规划重现期内,不应育涝的概念,只有雨水如何及时排除或滞蓄起来的问题。过去排涝标准3d暴雨3d排完或24h排完,针对的是郊区和农田,这种标准是无法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的因此将“防洪排涝规划”称为“城市防洪规划”(防外洪)和“城市排洪规划”(排内洪)则更贴切。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防洪排涝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第6篇: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鄢恒珍(1973-),女,湖南新化人,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 益阳 41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城市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K13A 0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45-02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当代大学的教育精神,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教学改革是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教学改革应该以“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指导思想,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1]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该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授课和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给水的输送分配和废水的收集排放等管道系统基本理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给排水管网系统规划、设计和计算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工程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鉴于城市供水工程和城市排水工程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2003年全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将给水管道系统与排水管道系统整合成一门课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并推荐了新的教材《给水排水管网系统》。针对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2]

一、合理选用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湖南城市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之前一直沿用的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上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的相互独立性,给水管网系统和排水管网系统知识各自单独讲授,这就造成给水管网系统和排水管网系统之间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根据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推荐,拟采用新教材《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该教材进一步加强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的统一关系,在教学内容编排上进行了改进,将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进行了有机的统一,既包括两者具有统一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水力学基础、管网工程规划、管道材料与附近、管网维护与管理等。又根据两者的差异性,对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的设计与水力计算等内容分章节分别进行阐述。通过将新旧教材进行比较,新教材在给水管网水力分析与计算、给水管网优化理论上做了较大的变动和改进,同时增加了给水管网运行调度和水质管理、排水管网优化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等相关内容,并以附录形式编入了比较实用的计算机程序,提高管网系统教学和学生工程实践的计算机水平,使之更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但新教材对排水管网设计和计算的讲解稍显薄弱,在污水管道设计与计算这一内容的编写方面,采用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工作量大[3]《排水工程》(上册)有关污水管网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内容的编写,采用水力计算图和水力计算表进行污水管网水力计算,设计计算更直观、方便、快捷。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新旧教材结合使用,完善教学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之一是改革课堂教学。[4]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本课程的工程特点,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大量的设计数据、工程图纸、工程实例等内容,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不仅能大大增加课程教学的信息量,还可通过动画演示、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摆脱学习的枯燥性。[5]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自行制作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多媒体教学课件,该课件跟以往板书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过声、形、画等多感官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课件中收集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及其设计图纸、各种管材、管道附件、附属构筑物、管道施工现场等相关资料及其图片,通过实例及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我国给排水管网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了解工程设计图纸的设计深度,了解不同管道的施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环能量方程组的求解、哈代――克罗斯算法等重要教学内容,借助计算机模型,将环状管网计算的抽象问题感官化、形象化,辅以模拟仿真,边讲解边演示,促进学生认识和理解给水环状管网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以工程为导引,以专业为背景,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能力和专业精神。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列举工程实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介绍益阳市高新区的给排水工程规划,在介绍给排水管网规划布置的相关内容后,要求学生对校园的某段道路进行给排水管线调研,观察雨水口的布置及形式、检查井的设置等,了解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的布置特点及布置要求,同时要求学生绘制管线平面布置草图。另外,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到工地现场参观实习,了解常用的给排水管材种类、管材接口形式等,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工程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打破以往教师一人讲述的授课方式,敢于尝试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充分利用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特点,结合工程实际,通过情景导入、启发、讨论和案例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发展为主动学习,并初步形成科学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上好第一堂绪论课,授课老师必须进行精心准备。针对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发生不同程度内涝灾害,特别是2013年7月21日北京市的洪水和内涝灾害,造成交通大面积瘫痪,城市内涝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城市内涝又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密切相关。将城市内涝问题作为课程导论,先从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城市内涝图片开始,从情景导出问题,下水道为什么是城市的良心?内涝的原因何在?解决内涝的办法何在?通过情景导入,以此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加深学生对管网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堂讨论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准备,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多种较典型、讨论性较强的题目,如树状网和环状网的区别、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设计流量异同、污水管网与雨水管渠设计的异同等。课堂讨论中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及总结问题。同时,每次课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根据所感兴趣的知识自己设计问题,引导他们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如学生提出管网爆管的原因、管网水质二次污染的原因与措施等。通过启发和讨论,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路资源等多渠道收集有关专业知识和信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是一门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工程实践性、案例性强。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案例,每讲授完一章理论课程的内容,就结合工程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例如讲解完污水管道设计与计算的相关理论知识后,结合课程章节所学内容,搜集排水工程设计案例,比如以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污水管道系统设计作为工程案例。在准备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前,授课教师将工程项目背景知识全面反映给学生,包括:设计地区的总体规划平面布置图;设计地区的地形图;设计地区的学生规划人口数;设计地区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资料;设计地区周边的市政管网现状资料等。在准备进行工程案例教学课前1周,授课老师将工程项目有关资料通过班级QQ群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管网布置方案讨论。授课时,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方案介绍,方案介绍完成后,学生就每套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授课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定。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分组讨论和案例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三、结语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直接面向生产与工程实践。掌握课程内容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工程实例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思维。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景伟,陈慧,严燕,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质工程学教学改革初探[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8):97-99.

[2]武海霞,嵇保健.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5):64-65.

[3]成先雄,张涛,朱易春.《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6):186-187.

第7篇: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程体系优化;给水排水专业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生产与生活发展很快,对水的需求急剧增长,相应的科学研究日益活跃,对人才需求也大量增加,在全国掀起了开办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热潮,在80-90年代相继有30于所高校开办给水排水专业[1]。目前,市场对给水排水专业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强。出于这种环境下,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所高校都结合了当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该校给水排水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为目标, 人才培养体系注重较深的理化基础,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继续深造的发展潜力大; 同济大学以培养设计型人才为目标, 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生的专业制图能力, 毕业生在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就业形势良好[2]。沈阳建筑大学给水排水专业的老师就提出“给水排水体系要注重适当减少理论教学,要结合专业的工程实际特点设置实践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类环节的学时,要适当减少化学类课程等、加强工程师技能训练,或施工及工程管理方面课程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工程运营管理能力。加快现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3];

1、课程体系优化原则

对于独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的优化要本着一下几个原则:

1.1 紧靠独立学院发展目标

每隔一定时间,独立学院应该合理制定其发展目标,其目标应符合当地市场对给水排水专业要求。

1.2 要考虑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独立学院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一般是以某一大学二级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母体建立起来的。因此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大部分也是照搬该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但是和主校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对给水排水的相关知识只是被动性的掌握,对学到的知识不能迅速的融会和贯通,学习知识的热情不高。

1.3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突出本院给水排水专业特色

根据调查表明,独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三个: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考研。其中本专业大部分毕业生是去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工作。因此,独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优化要以培养施工和设计人才为目的。独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要以培养施工和设计人才为特色。

2、课程体系优化目标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

2.1 公共基础课程的优化

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大学物理、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画法几何、工程制图与CAD等课程。通过学习以上课程,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加强,科学的思维方法得到建立,使学生初步具有逻辑推理和分析综合的能力,为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公共基础课的教授内容应根据专业基础课所涵盖的知识点来进行教授,对那些与专业基础课知识点关系不大的课程内容应以与舍去。

2.2 专业基础课程的优化

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水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水处理生物学”、“工程力学”、“物理化学”、“水分析化学”、“泵与泵站”、“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工程测量”、“建筑概论”及“工程结构”等。通过学习以上课程,使学生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得到系统地掌握,为接下来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笔者认为,专业基础课的教授内容应根据专业课所涵盖的知识点来进行教授,对那些与基础课知识点关系不大的课程内容应以与舍去。例如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和工程测量这三门课,笔者认为由于毕业生的工作都是施工为方向为主,因此应适当加大这三门课的课时,让同学们在学到与给排水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学到的与土木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学生们以后的工作能够有很大的帮助[4]。

2.3专业课课程的优化

根据市场对给排水专业的人才类型的要求特点,本院专业课教学方向应以设计方向为主。因此对于专科课程的教授应采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教学模式来教授。即摆脱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所发现的问题老师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意识,摆脱了学生们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3、课程体系优化的关键

3.1 处理好课程与课程教学和工程之间的关系

各门课程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设计专业课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多年的经验说明概念和理论不清的学生很难把设计类课程学好。为此在每学期的专业介绍中, 都要强调力学的重要性(特别是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 , 同时要求上课的教师除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外, 还要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

3.2 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后的课程体系较为系统地进行教材的编写对推进课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教材的编写应加强实践性内容, 同时应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对整个专业来说都应该是相同的, 属于共性, 其教材的编写既要注重宽度和广度, 又要处理好不同行业规范的设计计算之间的融合。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材要注意不同专业方向的特点, 注重教材编写的个性, 体现出专门化。

3.3合理进行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的学时要适当的压缩,压缩的课时添加到专业课实践当中去。对于专业选修课应结合规定的学分实行学生任选, 这样有利于实行因材施教,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应增加, 同时应加强执行时的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 强化学生的设计训练和能力培养。

3.4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对设计类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而言, 在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和整合的基础上, 还应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除了采用传统的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外, 应进一步加强现场实践教学, 特别应加强计算机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及软件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崔福义,李圭白,《我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改革与展望》,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W]

[2]王郑,荆肇乾,林少华,《给水排水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探索,2009 04

[3]班福忱,李亚峰,《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

[4]裴国霞,金淑青,马太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3,01

作者简介:

第8篇: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给排水规划;给排水工程;整体规划

给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给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水源系统、用水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回用系统,但现阶段由于缺乏给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从而导致规划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给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给排水规划设计,认真思考与解决现存的问题,寻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给水排水专项规制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规划,使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相互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合理利用水资源。给排水工程宏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中的给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和某一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但在给排水的整体规划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内容有给排水范围的划定不准确,给排水量的预测不确定,给排水系统布局、工程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不精确。

1.给水排水专项规制系统中工程规划滞后

在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给排水工种处于配合地位,影响了给排水规划科学化的发展,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快速建设,造成了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一些给排水工程往往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有的虽然设计完成后,给排水工程规划由于相关原因需要修改,许多工程项目未能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规划的指导意义也没有得到真正体现,造成了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规划的科学依据不足,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各类指标、标准、基础数据和分析工具,其中水量预测和水平衡分析是核心工作。目前,我国的水量预测工作主要是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有关规定,但我国不论在国家还是在区域层次上都缺乏对用水工艺、各种用水器具和用水行为的详实系统监测,缺乏对新型用水技术替代规律和扩散规律的基础研究,缺乏对多种用水信息的综合性和结构性分析。

2.给排水体制规划混乱体制不合理

目前绝大部分市区的给排水设施分别由环保局、市政工程管理处、水利局等不同部门管理,由于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够,管理人员责任不清,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给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发生的新问题都不能及时解决。另外传统的防洪和排水设施设计中,强调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尽快排出城市,但忽视了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

传统的给排水专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由于给排水规划设计技术参数多、不定因素多且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这使给排水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因受知识结构的限制不能进行宏观的分析论证,不适应规划多学科、多层次的分析论证要求,远不能满足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需要。给排水体制规划混乱体制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影响着给排水科学化体系的建立,我们必须要着力于给排水的整体规划建设,建立系统分明、分工明确的给排水体制规划建设体制。

二.解决给排水系统规划问题的科学化对策

给排水体制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协调统一、统筹规划,给排水系统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的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等系统及其各项要素的综合布置,必须优化组合各种可行的节水、水回用等方案。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水利用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中的水专项规划,按照水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编制水利规划。

1.加强给水排水专项规划编制中水量规模预算

水量预测是给排水规划的基础,水量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对给排水工程总体布局有重大影响。国家标准《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测算总用水量规模的主要依据,具体包括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给水、污水量预测,详细规划阶段给水、污水量预测。改革开发以来,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住宅建设、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使供水量也不断增长。这样水量预测不仅要进行科学化的计算,还要根据具体的规划对不同类型用水量分别进行预测分析。

内容应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等水资源平衡,供水、排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等总量平衡,供水节水规划和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规划,水的生态循环规划各类水工程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等。对当前我国的给排水系统建设中普遍出现的规划不协调、建设不配套、管理不统一等问题,规划中要特别注意管网配套和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能力的协调增长,确定规划期内水系统及其网络设施建设的规模、详细布局和运行管理方案。给排水系统应当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自然界的水是循环的,给水和排水是统一的,人类社会对水的使用应服从这一过程。在用水之后,必须对水进行再生处理,使水质达到自然界自净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否则累积的大量污染物将超过水环境的容量,从而导致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现象,最后破坏水的良性循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完善给水排水专项规划编制中各项体系

根据我国当今给排水体制规划混乱的现状,应通过行政立法完善相关法规,建立明确的给排水工程建设及管理职责制度和相关体系。明确管理权限,形成规划、建设、维护、监督各部门明确的权利、职责和监管机制。目前,在给水排水专项规划编制中对采用集中还是分散的方式争论较多,影响给水排水系统的主要因素有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供水水源、地形条件、纳污水体的环境容量、供水排水设施的规模效应等。给排水系统的集中与分散,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经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

保证给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性,在建设工程中保证给排水施工图纸齐全,及时统计整套施工图核对图纸目录,看是否缺少施工图及其图纸中注明的安全检测。保证给排水施工的系统图、平面图、大样图、通用图的标准图统一使用,保证给排水施工图与其他施工图的统一。其中保证适用性是给排水系统建设的重点,适用性是一个越来越被重视的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计的人性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适用性牵扯到城市规划、城市配套设施、当地生活水平标准以及城市发展等诸多因素。

保证给排水系统的经济性,寻求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降低工程费用。给排水系统集中与分散合理的确定是编制专项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控制给排水系统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的途径有在水系统中增加节水子系统,在水系统中增加治污子系统,在水系统中增加再生水回用子系统。其中,加强节水、治污和再生水回用力度,重视再生水、中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是促进给排水系统良性循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结语:

给排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在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规划与设计给排水规划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好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高质量地编制好给排水规划,不仅是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自身的需要,而且是社会面向未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邵益生.城市水可持续管理战略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9篇:现代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要点;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有机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队伍的素质管理工作,做好参与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等提高施工管理技术,并且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才能确保建筑给水排水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作阐述。

1 施工准备工作

了解图纸、熟悉图纸会审工作,参看土建结构图、装修建筑图、有关设备专业图,核对各种管道的坐标标高是否有交叉,管道排列所占空间是否合理,将设计及施工中将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工程师首先应审查给水排水承包(分包)单位的营业执照、企业资质等级证书、专业许可证及岗位证书等;其次,工程师要审查承包(分包)单位的给水排水施工的相关证明,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人以及给水排水工长应有当地城市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岗位证书”,安装电工以及电焊工应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如不符合规定要求条件,监理单位有权禁止电气类承包(分包)单位进场。在施工过程中,有合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应该少于总人数的50%。土建工程进行基础施工时,应将给排水管道的出入口,按其将穿越基础的位置、标高和尺寸留出孔洞。砌筑砖墙时,暗装的管道要按有关规定留出墙槽,明装的管道要留出过墙的孔洞。

在事前就做好各个环节的把关工作,以确保施工质量。对施工队伍进行培训、筛选。施工前对各专业施工班组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使各分项工程质量达标,实现预定管理目标。对材料和设备质量的把关。把好给水排水安装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强化全面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进行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2 施工过程管理技术

在施工中,管理人员应在现场对所有给水排水安装项目的进度、质量及投资、进行不间断的全面跟踪,做好协调和检查。

2.1 做好协调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协助业主提前与当地水务部门及消防部门等单位协调好有关事务,如施工组织、施工要求、施工时间、施工费用等问题都要经过多次磋商。

2.2 对材料设备的检查

依据相关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进行材料的几何尺寸、强度和密封试验,杜绝使用劣质施工材料,对各类施工材料,按设计要求核对其材质、型号、规格,并进行外观检查。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应逐项开箱检查。

2.3 施工现场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组织协调各施工单位具体落实施工日期、施工地点、施工人员、质量检验等事项。对各施工单位施工进度统一协调指导,如期完成各自承担的施工区域内任务,准时完成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

2.4 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人员应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规程中的各项规定,加强现场安全教育工作,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危险区域采取保护措施,并挂明显的标志牌。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执行。施工期间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杜绝违章作业。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能否正常开展,施工前的安全教育及措施是否落实。统一规划埋设临时施工用水管网,管线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在施工用水主管网每100米长度内应设置消火栓1个。

2.5 施工质量控制

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设置质量控制点、停止点且应分清主次,重点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隐蔽验收制度。高层施工中给排水管道及设备安装相对较复杂,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通过监理工程师隐蔽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监控督促承包商坚持实行工序施工活动前的操作技术交底制度,向所有参与者明确施工质量要求,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高质量水平。密切注意施工准备前各阶段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变化,以及工艺与操作情况是否始终符合要求等。地下管网中非金属管道穿越公路管段,做C20混凝土浇筑3600包箍。对已施工完毕的地下井,可在井口四周堆起土围墙,防止施工车辆碾压或撞坏使污水流回井内。对已施工完毕的非金属地下管线插立警示牌。对已施工完毕的消防器材四周围设置临时护围栏杆和警示牌,以防来往车辆碰撞。对地下管网中碳钢金属管道进行防腐作业,提高管道防腐质量。

3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3.1 做好技术交底

为保证给水排水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应切实抓好管理工作中的事前控制。在施工前,承包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给水排水技术负责人、给水排水施工组长等人员都必须参加管理交底。监理以书面形式提出严格的给水排水安装质量要求。严格按图纸以及标准图集施工、如需要改动设计图,一般应有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各方的签认,未经过监理工程师签认不得施工。用于工程给水排水安装的各种给水排水材料设备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并带有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及生产许可证,并必须经质检员和监理工程师审验后方可使用。施工前需检查原有的管道是否畅通,然后再进行施工,施工后再检查管道是否畅通。隐蔽的给水管道应经通水检查,新装的给水管道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加压试验,应无渗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3.2 施工方案审批

工程开工前,各施工单位必提交给水排水施工方案设计,对于特殊工程还需提交给水排水施工组织设计,由给排水工程师审核后,报总工程师签发同意后方可施工。给水排水安装工程包含的项目:施工技术措施与给水排水专业分期工程技术交底;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有关内容;质量保证的措施;施工进度的安排;施工现场给水排水供应;施工资料的管理;成品保护措施;安全、消防及文明施工措施等。

4 结语

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分部工程,要严格按质量验收标准对已完成工程进行验收。给水排水设备、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铭牌、型号、规格、性能和施工工艺安装质量,必须符合给水排水及相关专业规范、标准、一般项目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但应该符合相关规定。给水排水安装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施工前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对给水排水安装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把给水排水安装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抓好给水排水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确保给水排水安装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增长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2]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建筑给水排水》(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3]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所院.关于《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年9月18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68-97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标[1997].

[5]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