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方案优化建议范文

建筑方案优化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方案优化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方案优化建议

第1篇:建筑方案优化建议范文

一、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方案

1、平面整体布置:道路交通组织须与电力公司和水利局宿舍区统一考虑。适当压缩南侧店铺面积,设置生态停车位;临庐陵大道应考虑停车位的设置;商业主入口和货物出入口位置不合理,须进行调整优化

2、建筑风格:原则同意建筑的新中式风格,但局部建筑色彩要适当加深。同时花窗大小、广告牌的设置等建筑细部应进行优化调整。

3、容积率、建筑密度等经济技术指标需符合土地出让时的用地规划条件中的各项标准。住宅层高2.9米稍显局促,建议重新考虑。同时总建筑高度(包括构架)应符合多谱勒天气雷达站限高要求。

4、绿化面积少,应增加绿化面积;屋顶绿化的规划设计须保证实施的可行性。适当增加采光天井面积,以满足底下商业的采光要求。

5、应考虑把电力公司宿舍纳入方案,作为一个小区统一进行物业管理,并设置相应的物业管理用房;同时按有关规范要求完善地块内排水、排污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布置;高层住宅地下车库应设人防掩蔽所,达到人防地下室标准;住宅楼下须设置信报箱。

二、家园建筑设计方案

1、项目整体容积率偏高,建议将容积率降到3.0左右。临街1#楼建筑高度较高,影响北侧地块建房,建议层数调至16层,同时2#楼调至15层。

2、地下车库北入口达不到车辆行车安全要求,需重新考虑,同时须在地下车库设置防空掩蔽所,达到人防地下室标准。

3、原则同意建筑整体色彩,但应适当减少下部白色面积,效果图应进行优化调整。

三、庐陵体育中心运动员公寓

1、整体建筑风格、色彩要与综合楼相协调。

2、比赛馆设置在金钟路与体育路的交叉口,方形的造型不仅显得突兀,也影响人车视线,建议尽量往北移进2米左右。

3、应将卫生间里的公共洗手池布置到对面。

4、停车位应结合绿化设置生态停车场。

5、建议将本项目公寓部分纳入2012年县公租房项目。

四、名人苑住宅小区

1、总平面布置方面:小区内高层建筑之间和与周边多层建筑之间山墙间距须达到13米以上;建设取消临街西侧商铺,小区西侧出入口设置为敞开式;小区内道路宽度较小,应适当加宽至6m。

2、原则同意该建筑整体风格,但外立面效果上色彩较暗,应适当调亮。

3、建筑整体高度(包括临街面)建议降至16-17层。涉及超容积率的须依法依规补交土地出让金等相关费用。

第2篇:建筑方案优化建议范文

[关键词] 成本优化; 设计优化; 现场工程技术管理

为适应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国家房地产政策变化的形势,国内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逐步呈现出从粗放型向技术型、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各地产公司在重视完善规划、建筑等专业设计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对结构等专业工程技术工作的管理,提高了设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使设计技术管理更加全面、专业、精细,从整体上增强了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

1指导思想

工程技术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紧紧围绕工程成本控制这一主题,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大原则下,结合理论、技术、经验、科技等,对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以求得工程成本经济合理,对社会技术资源进行沟通、整合、利用。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大力提倡和推广结构工作性能设计新理念,加深对现行国家及地方规范条文理解和消化,用活规范条款。做好与建筑专业配合工作,积极参与项目设计各阶段控制工作,把设计各阶段的事前、事中、事后技术管理与工程成本控制落实到实处。规划方案阶段积极主动参与规划方案设计阶段的技术管理,在为营销、规划、建筑服务的同时,对工程成本加以控制,从结构专业角度对方案提出建议。

[例1] 某项目十几栋高层建筑方案,在高宽比、错层等方面超过国家结构规范相关规定,必须首先做结构整体模型振动的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后才能确定结构设计上的非常技术措施,最后还要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这样必然会增加项目开发时间及工程成本。结构专业提出上述意见后,营销和设计经过综合考虑,最后对规划、建筑方案进行修改,项目开发时间和工程设计成本得到控制。

[例2] 某项目5万平方米地下室设计,由于规划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消防通道在地下室顶板上位置,设计院结构工程师为了建筑师日后随意布置消防通道而将消防车荷载满铺地下室顶板来进行地下室结构和基础设计(每平方米2吨消防车荷载),此做法使地下室及基础工程设计成本大为增加。公司审图时发现了此问题,建议建筑专业首先布置消防车通道,结构专业再重新进行地下室和基础结构设计,避免了多花冤枉钱。另外一个项目正好相反,也是5万平方米地下室,规划方案将消防车通道完全布置在社区地下室上,结构专业看图后,提出完全可以结合社区外市政道路而不必在社区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消防车通道,建筑专业接受此建议,减少了地下室结构和基础设计工程成本。

2桩基础与地下室设计研究与优化

2.1桩基础承载力取值

目前,国内设计单位对桩基础承载力取值是参考地勘单位提出的建议值,再根据土壤物理指标进行理论计算而确定。多数情况下,设计单位确定桩承载力设计值比较保守,取值偏低,普遍存在桩基承载力强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桩基础工程设计成本偏高现象。近两年来,在地产公司项目的桩基设计中,推广以试桩的方法来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从结果来看,这种设计值普遍比以理论计算确定的设计值高出20%以上,相应减少桩基础工程成本支出20%以上。如苏州某地产公司湖滨一号项目二期14栋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中,以试桩方法确定桩承载力设计值为250吨,比一期以理论计算确定设计值170吨提高了47%,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长春某公司水岸春城项目,2003、2004年桩基设计取值以理论计算来确定为45吨,2005、2006年采用以试桩来确定桩基设计值方法,设计取值提高到55吨,桩基承载力设计值提高了22%;宁波某公司东湖观邸一期桩基原设计值为40吨,后经过试桩将设计提高到55吨,提高了37%;西安某公司项目通过试桩修改原设计,使桩基工程成本降低200多万元。

2.2地下室

由于地下室面积较大、工程成本较高,对地下室设计进行了重点技术管理跟踪。在柱距布置、层高、半地下室或全地下室比较、消防车荷载取值等方面实现了有效控制。如广州某地产公司地下室采用扁柱形式,合理利用空间;佛山某公司5.2万平方米地下室,公司对设计院设计成果进行优化调整,工程设计成本每平方米减少59元,工程成本少支出300多万元;南京某公司2.5万平方米人防地下室,从结构设计角度优化设计,取得170千克/平方米用钢量的好成效。

社区地下室顶板上普遍放置1~1.5米厚覆土以便绿化。对处于覆土上的消防通道的消防车荷载取值,经过受力分析,建议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考虑消防车荷载在覆土竖向扩散作用,消防车荷载取值比“规范”值小于覆土厚度的倍数,一般在1~1.5倍,从而减少地下室和基础工程设计成本,此建议已在许多项目的地下室结构设计得以应用。由于消防车荷载比较大,对此折减后可取得比较好经济效益,以上项目地下室均采用了此建议。

2.3抗浮(拔)基础设计研究与优化

抗浮(拔)基础作用是抵抗水浮力,目前国内抗浮(拔)基础根据具体情况,常用抗浮桩基础和锚杆(minipile)抗浮基础。广州某公司4个项目均有较大地下室,其中d7-6项目地下3层地板水浮力达12吨/平方米,均采用锚杆抗浮基础。由于锚杆抗浮基础工程量极大,工程成本较高,公司对4个项目的锚杆抗浮基础设计方案进行了重点技术管理和研究,主要从锚杆入岩长度、锚杆平面布置、锚杆中钢材选取设计3个方面入手,打破常规设计方法,使锚杆抗浮基础设计方案更加经济合理,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锚杆入岩长度常规设计方法是以理论计算来确定,以试验方法来确定锚杆入岩长度的创新得到设计单位认可,应用于上述4个项目。如k2项目原设计为入岩8米长,公司通过试验确定为6米,比原设计降低2米(180元/米)。

锚杆中钢材设计常规做法是将理论计算结果乘以2倍安全系数。公司认为钢材本身性能稳定、离散性较小,锚杆中钢材安全系数不应取2,而应取结构设计中1.25倍安全系数,这样,锚杆中钢材可以节省37%。此项建议在上述4个项目中得到应用。

锚杆平面布置常规设计方法是将锚杆布置在柱子下部,作用于地下室底板上的水浮力通过底板传递给梁,再由梁传递给柱下承台与锚杆相平衡。经研究,常规锚杆布置设计方法存在两个传力路线,需要在底板和梁中配置大量钢筋去承受和传递水浮力荷载,设计成本较大。由此,产生了对常规设计方法进行改良的想法,即通过减少传力路线来降低工程设计成本思路。结合地下室锚杆抗浮基础设计,对锚杆3种布置方案进行设计和分析:方案一,锚杆均匀布置于底板;方案二,锚杆均匀布置于梁下;方案三,锚杆集中布置于柱下。对上述3个设计方案进行了定量经济比较,可以看出不同锚杆布置技术方案对工程成本有较大影响,方案一比常规设计方法方案三工程成本支出少54%。鉴于此,项目地下室锚杆布置均采用方案一,即锚杆均匀布置在底板下;k2一期锚杆布置采用梁下布置,即方案二。

3上部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管理

上部建筑面积大,对整体工程成本影响较大,因此,对此结构设计技术管理与工程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结构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很大程度依赖于设计单位结构工程师的技术专业水准、责任心和心态,从理论上讲他们有义务为业主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只对《规范》负责而没有对设计的经济合理性负责,甚至有意无意加大钢筋用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因此,如何使设计单位结构工程师既要保证结构安全、品质,又要保证工程设计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是房地产企业设计技术管理人员职责所在。

近几年来,地产公司加强上部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举几个案例。

[例3] 广州某公司项目在国内开发的第一个超高层住宅项目(近150米高),原预计上部结构标准层土建工程成本为1 000元/平方米。公司加强该项目结构设计管理工作,在结构设计中密切与设计单位沟通交流,通过调整结构体系、减低荷载、设计技术等,最后达到结构工程土建设计成本仅为900元/平方米,与普通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标准层工程成本基本一样。

[例4] 苏州某公司湖滨一号项目二期开发14栋高层建筑方案,均为适合市场需要的南北通透的板楼结构,建筑高度与宽度比最大达9.6,远远超过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6的限值,通过努力,苏州市政府审图中心领导同意将建筑高宽比只能放宽到8。若按高宽比8来设计,项目二期将有8 000平方米面积无处放置,必须对二期重新进行规划和建筑设计,而二期地块和时间限制又给重新规划设计带来了极大难度,最好还是在结构设计方案上加以解决。首先,公司要求和指导设计单位以结构工作性能设计理念进行结构方案设计,通过加多剪力墙、调整计算荷载、加宽基础宽度等技术措施使结构方案达到可行。之后,该公司对苏州市政府审图中心领导进行技术上的说服工作,经过一段技术交流后审图中心领导终于同意上会。由于方案准备充分,专家在评审会议上没有提出原则意见,结构设计方案获得顺利通过,由此保证了该项目营销定位、原规划方案得以实施,保证了项目开发进度。

上海某大厦项目为超高层写字楼项目(近150米高,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设计单位结构施工图设计中,标准层用钢量为85千克/平方米,在技术管理参与下,设计单位对原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后使标准层用钢量降至70千克/平方米以下,取得比较满意结果(4.5元/千克工程造价)。

4现场工程技术管理

长春某公司两栋楼位于10米深回填土上,每栋建筑面积为4 000平方米。桩基承载力设计值为45吨,扣除10米深回填土作用在单桩上负摩擦力的理论计算值36吨后,单桩承载力仅剩下9吨,必须对回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经过对几个回填土地基处理方案可行性、经济性进行比较,确定采用碎石桩处理方案。设计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中的碎石桩数目为2 052根,公司独自对此方案进行优化,碎石桩数目减至332根,仅为设计公司的16%,工程成本减少84%,同时保证了工程进度。

南京某公司为配合销售先建会所,环绕会所三面地下室工程是在会所竣工后才开工的。会所三面离地下室距离在2米左右,地下室开挖前对会所支护就显得极为重要。施工单位设计支护方案为直径800毫米联排灌注桩,入土坎固6米,悬挑6米,共计12米,灌注桩作为悬臂梁工作。公司考虑由于土质较差,对桩的堪固作用不会太大,对该方案提出在联排灌注桩上部加设压顶梁以保证联排灌注桩共同工作,同时在会所3个侧面压顶梁之间设置水平钢筋混凝土桁架为悬臂桩提供支点,如此,支护方案由灌注桩平面悬臂结构转变成受力性能更好的空间刚架结构。施工单位采纳公司意见,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会所在地下室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佛山某公司项目含有4栋高层、12栋小高层,建筑地仅5 000平方米。在这5 000平方米地块上的地质情况极其复杂:上部土层液化严重、地下砂岩层深度变化急剧、地下有岩洞和土洞、砂岩层深度在8~35米间变化无规律。目前,16栋建筑分别采用了预制管桩、冲孔灌注桩、夯扩桩以及由伐板、夯扩桩、搅拌处理的复合地基3种基础组合,共计4种基础形式。如此复杂的地质情况和采用多达4种的基础类型,在开发中史无前例,技术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某项目一期有8栋100米高层建筑,基础采用桩基础。1 700多根桩施工完成后,在工程桩检测中发现桩基承载力仅为设计特征值的一半,经复压桩基承载力可达设计特征值80%。设计公司采用补桩方案进行处理,第一轮补桩设计方案每栋楼需补近90根桩,公司对此提出不同意见,经过技术交流沟通,设计公司对补桩方案进行重新设计,最后确定补桩方案为每栋楼45根左右,8栋楼补桩总数减少320根。

总体来说,节能降耗是我国的一项国策,而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了。正因为如此,企业加强了对结构等专业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提高了设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使技术管理更加全面、专业、精细,从整体上增强了竞争力,减少了浪费。

主要参考文献

[1] 姜涌,王金庆. 浅谈房地产项目结构成本的优化控制[j]. 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3).

第3篇:建筑方案优化建议范文

【关键词】4G 无线网 精细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09-0045-04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讯业务的发展,通信网络质量愈加为运营商和用户所关注,精细化覆盖已经成为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增加业务量的重要方式。传统覆盖方式可解决大面积信号盲区和信号微弱区域的问题,但无法彻底解决深度覆盖薄弱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对网络建设思路进行了探索,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以满足最佳投资收益比,并形成4G无线网精细化规划思路与策略。

2 精细化场景划分

根据工程经验,选取五类重要场景进行研究。具体如表1所示。

3 具体规划步骤

依据以上思路,优化协同建设,细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面向体验的优质LTE网络。

(1)第一阶段

1)规划先行:结合仿真、路测、MR数据的手段进行网络规划,以规划指导建设。

2)滚动规划:对规划落地过程不可建站点重新规划,确保站点偏移在覆盖半径的1/4距离内。

3)多场景解决方案评估:对现网弱覆盖点,匹配多场景解决方案规划建设。

(2)第二阶段

1)滚动规划:对建设过程不可建站点重新规划,确保规划落地。

2)覆盖优化:通过RF优化手段提升道路和室内覆盖性能,以达到精品网标准。

3)专题优化:系统参数优化,使得系统指标达到精品网标准。

(3)第三阶段

1)深度挖掘:协同优化提升互操作感知,用户深度分析,提升VIP用户感知。

2)特性部署:综合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感知。

4 典型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选取某市城墙区域和市政府区域作为试点区域并采用仿真、TDS-MR、实测多维度综合评估识别区域内的弱覆盖点。

城墙区域:位于繁华地带,边界以古城墙为界,区域内建筑高低差异大,老式居民住宅小区或密布或分散,道路状况较为复杂,存在30个覆盖弱点。

市政府区域:位于城市北郊,区域中住宅小区级高层建筑密集,建筑物高度差异较大,存在8个覆盖弱点。

4.2 具体规划方案

(1)城墙区域

1)问题一:UE在交叉十字路口附近测试时出现大片弱覆盖,RSRP在-105 dBm以下,SINR在0 dB以下,下载速率在5 MB以下。

解决方案说明:建议在十字路口小区楼顶新建宏站解决覆盖问题。

天馈说明:如表2所示。

2)问题二:车辆在北门(顺城北路东段)测试时,发现该路段有500 m左右路段覆盖弱。该问题路段附近站点A城墙阻挡,B、C站点建筑物阻挡,无法满足该路段覆盖。

解决方案说明:建议在北门问题路段中间位置新建2个东西方向覆盖ATOM站点。

天馈说明:利用北门问题路段中间位置路灯杆新建2个ATOM站点,如表3所示。

3)问题三:仿真中革命公园附近覆盖弱,实测DT革命公园周边道路覆盖良好,革命公园内西侧覆盖弱,RSRP

问题分析:查看基站状态,发现革命公园外西侧站点断站,勘察发现该站点处于小区3层楼楼顶,覆盖路径楼房遮挡严重,造成革命公园内大面积弱覆盖。

优化建议:

方案1:尽快处理断站问题,待站点恢复正常后复测。

方案2:由于站址过低,受到建筑遮挡,如恢复后无法解决覆盖,考虑现场勘查增加宏站。

(2)市政府区域

1)问题一:UE在果业管理局东侧由于基站闪断导致弱覆盖,RSRP为-110 dBm左右,弱覆盖距离为150 m左右。

问题分析:UE在果业管理局附近进行下载业务,UE占用较远处A小区进行业务下载,RSRP为-105 dBm左右,SINR为-3 dB左右。经核查,B、C基站断站,另周围基站稀少,导致测试路段弱覆盖。

优化建议:建议尽快恢复B、C断站后再定。

2)问题二:UE在城市运动公园北侧由于楼层阻挡导致覆盖差,RSRP为-95 dBm左右。

问题分析:UE在城市运动公园北侧进行下载业务,回放测试数据,UE占用城市运动公园进行业务下载,由于城市运动公园主题会所楼层阻挡,导致该测试路段覆盖差,建议调整城市运动公园天馈方位角及下倾角。

优化建议:建议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城市运动公园方位角及下倾角。

3)问题三:UE在城市运动公园南侧及西侧由于基站较少弱覆盖,RSRP为-110 dBm左右,弱覆盖距离为200 m左右。

问题分析:UE在城市运动公园南侧及西侧进行下载业务,回放测试数据,UE占用较远处D花园小区进行业务,由于周围基站稀少、站距较大,城市运动公园内存在假站,另城市运动公园二基站经纬度错误。

优化建议:城市运动公园二移对原址覆盖影响较大,建议回填;尽快处理假站问题,处理后根据测试结果再定。

5 结论

为了4G网络的精品化发展,本文提出了分场景的精细化建设思路,并在现有的4G网络中进行了案例测试和建设,验证了网络精品化的具体方法,各类方法特点总结如下:

(1)仿真评估分析

仿真可依据网络整体拓扑结构综合评估区域的覆盖达标情况,评估维度更为全面,其缺点在于室内覆盖评估经度较低。

(2)TDS MR预测分析

TDS MR包含有现网实际用户的覆盖数据,对于反映室内区域覆盖情况具有较大价值。

(3)室外路测评估分析

实测能够直接反映网络的覆盖及性能状况,但其缺点在于大多室内区域由于物业等原因无法进行实测;考虑到室外与楼宇的关联性,可借助室外环境测试进行室内评估,其评估有事准确性更高。

因此,工程的精细化建设,需要点线面系统配合,多种场景解决方案互相配合,从点、线、面系统分析短板区域;同时根据问题区域的场景特点以及资源配置情况,匹配相应厂家多场景解决方案进行规划。

参考文献:

[1] 曾召华. LTE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2] 汪丁鼎,朱东照,肖清华. TD-LTE和LTE FDD混合组网实施策略[J]. 移动通信, 2013(21): 22-16.

[3] 韩玉楠,杜少凤,张涛,等. TD-LTE与LTE FDD混合组网策略探讨[J]. 现代电信科技, 2013(7): 52-60.

[4] 张哲,王君健,李雪静,等. 基于主传播路径模型的4G室内外协同精确规划优化平台[J]. 移动通信, 2014,38(20): 22-26.

[5] 邱东来. 4G网络站址规划和城市规划相结合的讨论[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12): 34-35.

[6] 蒋鲸海. 浅谈4G网络站址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应用[J]. 信息通信, 2015(1): 262-263.

[7] 杨辉,汪玉琳,朱曦宁,等. 基于地物类型矢量距离的4G LTE传播模型选择方法研究[J]. 移动通信, 2015,39(11): 75-79.

[8] 陈楚雄. 关于FDD-LTE 网络规划覆盖探讨[J]. 中国新通信, 2015(3): 16.

第4篇:建筑方案优化建议范文

【关键词】成本优化:设计优化:探讨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nd the change of policy, the domestic real estate enterprise internal management gradually from extensive to present a technology-orientation, fine management mode chang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in all the attention in the planning, building perfect professional design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other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work managemen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work of the systematic design. Make a design technology management mor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fine, overall enhancement of the estat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 key words 】 cost optimiz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 to explore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指导思想

房地产项目优化管理就是围绕工程成本控制这一主题,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下.结合理论、技术、经验、科技等,对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以求得工程成本经济合理,对社会技术资源进行沟通、整合、利用。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大力提倡和推广结构工作性能设计新理念.加深对现行国家及地方规范条文理解和消化,用活规范条款。做好与建筑专业配合工作,积极参与项目设计各阶段控制工作,把设计各阶段的事前、事中、事后技术管理与工程成本控制落实到实处规划方案阶段积极主动参与规划方案设计阶段的技术管理,在为营销、规划、建筑服务的同时.对工程成本加以控制.从结构专业角度对方案提出建议下面从本人参与顺德深业城项目管理总结的经验谈谈,设计优化在房产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性。

[例1]深业城项目7#,8#三十层,建筑方案,在高宽比、错层等方面超过国家结构规范相关规定,必须首先做结构整体模型振动的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后才能确定结构设计上的非常技术措施,最后还要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这样必然会增加项目开发时间及工程成本。结构专业提出上述意见后,营销和设计经过综合考虑,最后对规划、建筑方案进行修改,项目开发时间和工程设计成本得到控制。

[顺德深业城一期地下室5万平方米,由于规划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消防通道在地下室顶板上位置,设计院结构工程师为了建筑师日后随意布置消防通道而将消防车荷载满铺地下室顶板来进行地下室结构和基础设计(每平方米2吨消防车荷载),此做法使地下室及基础工程设计成本大为增加。公司审图时发现了此问题,建议建筑专业首先布置消防车通道,结构专业再重新进行地下室和基础结构设计,避免了多花冤枉钱。另外一个项目正好相反,也是5万平方米地下室,规划方案将消防车通道完全布置在社区地下室上,结构专业看图后,提出完全可以结合社区外市政道路而不必在社区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消防车通道,建筑专业接受此建议,减少了地下室结构和基础设计工程成本。

现阶段,国内设计单位对桩基础承载力取值多是参考地勘单位提出的建议值,再根据土壤物理指标进行理论计算而确定。多数情况下,设计单位确定桩承载力设计值比较保守,取值偏低,普遍存在桩基承载力强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桩基础工程设计成本偏高现象。顺德深业城桩基设计中,应该推广以试桩的方法来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从结果来看,这种设计值普遍比以理论计算确定的设计值高出20%以上,相应减少桩基础工程成本支出20%以上。设计院选用静压Φ500,H=125,预应力管桩,按地质报告,桩承载力设计值定为180吨,按5%数量现场试桩,桩承载力设计值定提高为250吨比以理论计算确定设计值180吨提高了38%,在桩布置采用灵活方法,同时选用Φ500,H=100, 桩承载力设计值定为180吨,用两种桩型根据轴力,合理分配,在塔楼下采用H=125桩型,在裙楼处采用采用H=125桩型,避免承载力浪费,经济配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目前地下室面积偏大、使得工程成本偏高,所以对地下室的设计进行了重点技术分析。在柱距布置、层高、半地下室或全地下室比较、消防车荷载取值等方面实现了有效控制。地下室采用扁柱形式,合理利用空间;佛山某公司5.2万平方米地下室,公司对设计院设计成果进行优化调整,工程设计成本每平方米减少59元,工程成本少支出300多万元;深圳某公司2.5万平方米人防地下室,从结构设计角度优化设计,取得170千克/平方米用钢量的好成效。

小区地下室的顶板上都会放置1米多厚覆土以便绿化。对处于覆土上的消防通道的消防车荷载取值,经过受力分析,建议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考虑消防车荷载在覆土竖向扩散作用,消防车荷载取值比“规范”值小于覆土厚度的倍数,一般在1~1.5倍,从而减少地下室和基础工程设计成本,此建议已在许多项目的地下室结构设计得以应用。由于消防车荷载比较大,对此折减后取得比较好经济效益。

二、上部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管理

上部建筑面积大,对整体工程成本影响较大,因此,对此结构设计技术管理与工程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结构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很大程度依赖于设计单位结构工程师的技术专业水准、责任心和心态,从理论上讲他们有义务为业主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只对《规范》负责而没有对设计的经济合理性负责,甚至有意无意加大钢筋用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因此,如何使设计单位结构工程师既要保证结构安全、品质,又要保证工程设计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是房地产企业设计技术管理人员职责所在。

公司加强上部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期在初步设计中,13层、25层高塔楼用钢量预估65千克/平方米、85千克/平方米,在技术管理参与下,甲方给出定额设计,设计单位对原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后,使标准层用钢量降至40千克/平方米、58千克/平方米以下,取得比较满意结果。。

三、现场工程技术管理

深圳某公司两栋楼位于10米深回填土上,每栋建筑面积为3900平方米。桩基承载力设计值为45吨,扣除10米深回填土作用在单桩上负摩擦力的理论计算值36吨后,单桩承载力仅剩下9吨,必须对回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经过对几个回填土地基处理方案可行性、经济性进行比较,确定采用碎石桩处理方案。设计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中的碎石桩数目为2051根,公司独自对此方案进行优化,碎石桩数目减至332根,仅为设计公司的16%,工程成本减少84%,同时保证了工程进度。

某公司为营销策略先建了娱乐中心,环绕娱乐中心三面地下室工程是在该中心竣工后才开工的。娱乐中心三面离地下室距离在2米左右,地下室开挖前对会所支护就显得极为重要。施工单位设计支护方案为直径800毫米联排灌注桩,入土坎固6米,悬挑6米,共计12米,灌注桩作为悬臂梁工作。公司考虑由于土质较差,对桩的堪固作用不会太大,对该方案提出在联排灌注桩上部加设压顶梁以保证联排灌注桩共同工作,同时在娱乐中心3个侧面压顶梁之间设置水平钢筋混凝土桁架为悬臂桩提供支点,如此,支护方案由灌注桩平面悬臂结构转变成受力性能更好的空间刚架结构。施工单位采纳公司意见,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娱乐中心在地下室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某公司项目包括4栋高层、12栋小高层,建筑地仅4950平方米。在这4950平方米地块上的地质情况极其复杂:上部土层液化严重、地下砂岩层深度变化急剧、地下有岩洞和土洞、砂岩层深度在8~35米间变化无规律。目前,16栋建筑分别采用了预制管桩、冲孔灌注桩、夯扩桩以及由伐板、夯扩桩、搅拌处理的复合地基3种基础组合,共计4种基础形式。如此复杂的地质情况和采用多达4种的基础类型,在开发中史无前例,技术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某项目一期有8栋100米高层建筑,基础采用桩基础。1700多根桩施工完成后,在工程桩检测中发现桩基承载力仅为设计特征值的一半,经复压桩基承载力可达设计特征值80%。设计公司采用补桩方案进行处理,第一轮补桩设计方案每栋楼需补近90根桩,公司对此提出不同意见,经过技术交流沟通,设计公司对补桩方案进行重新设计,最后确定补桩方案为每栋楼45根左右,8栋楼补桩总数减少320根。

第5篇:建筑方案优化建议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1 前言

“结论及建议”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所有勘察工作成果在勘察报告中的最终体现,而“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则是整个“结论及建议”部分的灵魂,地基与基础方案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同时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的地区经验日益丰富,应用也日益成熟,其在勘察报告中具体体现为:地基基础方案的选用更加合理、成熟,方案中的各项岩土工程设计参数更加详细具体、有针对性。但是就目前“地基基础方案建议”的通用提法而言,是否依然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呢?鉴于“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在整个勘察成果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有必要提出来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2 “地基基础方案建议”目前通用提法及存在问题

以下为三个工程实例,是目前“地基基础方案建议”比较通用的写法。

从总体看,以上三个实例对地基处理方案建议的阐述已经都比较明确、具体,但仔细推敲,依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①从以上三个工程实例看,地基基础处理方案相对单一,对应的仅有一种处理方案,这是勘察人员通过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后得出的结果,但却可能对设计人员形成先入为主的误导,即让人感觉拟建场地地基基础仅有这一种方案,这个场地地基基础方案也只能采用这种方案了。其结果是,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或总体造价角度而言,可能忽视了更为合理的方案。

②在具体方案的叙述中,侧重于方案具体操作方法和经验参数的叙述,而忽视了勘察工作的本分――建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明确规定,勘察的任务是: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等提出建议。勘察工作者在基础形式、地基处理等方面有的只是提出建议,只能是基于现有的岩土工程条件,依据相关的专业知识,套用各类勘察依据(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来提出各种可能的地基基础方案,并对可能的方案进行一个评价说明,对它优劣、它的可行性、它的经济性进行初步判断。勘察工作者不能先先入为主的限定一个地基基础方案,然后又更为具体的提出该方案的设计过程、施工方法以及各项经验设计参数,岩土工程勘察不能等同与地基处理设计。

③在“地基处理方案建议”中,定量的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过于单一,并经常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如实例①中,已明确的换填厚度1.5m,也明确了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为250kPa,再进行下卧层验算就有点多余,因为已有了一组单一的建议值,也就说明在该组建议值下下卧层验算是能达到要求的。如果单一的建议值变成一个范围值,那么下卧层验算可能会更具实际意义。

④从以上实例还可以看出,“地基处理方案建议”中所提到的地基基础方案多是本地区该处理方法的经验说明。而该地基基础方案最根本的目的和最基本的原理没有提及。实际上,地基基础方案的目的和原理对结构设计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开阔结构设计人员的视野,使之更全面的了解方案的优劣及特点,所以,勘察工作者在“地基基础方案建议”的阐述中,首先应明确方案的最根本目的和最基本的原则,然后才是对经验作法的适当说明。所谓“目的”是地基基础方案最根本的动机,“原则”则是应遵循的规程规范或基本的岩土工程原理,“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只有明确了目的和原则才能查之有据,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

3 “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存在问题的完善与改进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建议在“地基基础方案建议”的论述中做如下改进:

①根据勘察结果在清楚场地地基的“病症”后,具体的“地基基础方案建议”提出时,应尽量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基基础方案,并以勘察者的视角对其作初步比较,为结构设计人员在地基基础方案选择上做好参谋工作。

②在地基基础方案的叙述过程中,避免所提出的各项参数太过具体详细,参数值避免过于单一,这样可以给结构设计人员更多选择余地,也可为方案的留下进一步优化空间。

③“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应在方案的目的、原理及所依据的标准上作更多的说明,在方案具体的论述过程中,应坚持先原则论述,后经验说明的模式。

第6篇:建筑方案优化建议范文

关键词:自然通风效果数值分析

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风洞试验表明:当风吹向建筑时,因受到建筑的阻挡,会在建筑的迎风面产生正压力。同时,气流绕过建筑的各个侧面及背面,会在相应位置产生负压力。

风压通风就是利用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压力差实现空气的流通。此地室外特别是夏季常年有不小于2~3m/s的平均风速,可应用压差通风。利用门窗进行自然通风,门窗朝向夏季主导风向,通过开门窗引风入室,消除教学楼内的余热余湿。

建筑平面窗洞的相对位置影响自然通风质量,其窗洞相对位置采用穿堂型和错位型,这两种型式具有通风覆盖面广、通风直接、流畅、室内涡流较小、阻力较小等通风特点。针对窗口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和门窗开启情况进行不同工况的数值模拟,从而寻找自然通风效果好的门窗设置情况。

1.自然通风效果的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第5.5.7条规定:“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自然通风的效果主要考虑各个功能区域的温度、通风量、空气流速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舒适性分析和空气品质分析:包括PMV和空气年龄等参数。

根据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数据表明:所在地区的最高7月平均温度为21.2度。温度适宜,故不考虑温度对自然通风效果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速度和通风量两个评价指标。

1.1 速度

在非空调环境中,由于温度较高人们会使用提高风速来补偿温度升高造成的热感觉的上升,比较常见的是利用自然通风、风扇等手段。在RP-884数据库表明,在非空调环境下,空气的流速在0-1.4m/s之间。

1.2通风量

通风量是评价自然通风效果的重要指标,其大小直接关系到自然通风的除湿降温能力。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中规定,主要功能房间换气次数不低于2次/h。

2. 数值模拟

2.1模拟软件

本项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室内自然通风的效果,为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从而减少设计成本,降低设计风险,缩短设计周期。

分析软件采用Airpak,是ANSYS公司FLUENT系列软件中,面向建筑通风专业系统分析软件。Airpak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商用CFD 软件。Airpak采用FLUENT的求解器,它可以准确地模拟通风系统的空气流动、空气品质、传热、污染和舒适度等问题,并依照ISO 7730标准提供舒适度、PMV、PPD等衡量室内空气质量(IAQ)的技术指标。

2.2湍流模型

CFD方法是针对流体流动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建立数学控制方程。

尽管室内自然通风流速较低,但在复杂的边界条件下,室内气流呈现为湍流状态。本项研究中采用k-ε 湍流模型,该模型已经得到了大量工程应用的验证,可靠性高。

2.3几何模型

教学楼的建筑构造类似,建筑外形为非规则形状,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简化,合理的简化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具体的简化如下:

1)建筑房间的简化,由于教学楼为东西对称形,故可取一侧作为最终的模拟对象。

2)建筑外型的简化,教学楼的外形为非规则外形,忽略对自然通风影响极小的室外楼梯,室外连廊。

2.4边界条件

模拟边界条件主要涉及门窗的边界条件。本文模拟的室外风速为过度季节平均风速,风向为过渡季节主导风向。室外温度的变化对风速影响不大,因此在设计窗口边界条件时,根据室外风环境模拟的结果给定各窗口处的压力差为2~3Pa。

2.5模拟工况

首先模拟原有设计方案的自然通风情况,然后根据情况优化原有设计方案,再次模拟计算,验证优化方案的通风效果。外门型式为单扇门,长×宽为1.2m×2.1m;外窗型式为平推窗,长×宽均为1.2m×1.2 m;天窗型式为中悬窗,长×宽为1.2m×0.8m。

3.模拟结果及分析

3.1原方案工况一

相对各层地面标高0.9米处的速度矢量场和速度场。看到速度矢量分布情况,通风直接,室内涡流较小。但可以清晰的看到教室内局部区域速度偏小,仅为0~0.2m/s,如一层中部区域、二层中部区域、二层右上侧区域。

3.2优化方案工况二

工况一的模拟结果发现,原有设计不利于自然通风。室外空气经门窗由一侧进入室内后,直接从另一侧窗洞流出,在没有开设窗口的位置,室内空气流速偏低,有些区域甚至基本处于无风状态,不能完全满足自然通风要求。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对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以达到满足自然通风的要求。具体优化方案在南侧增设一个窗口,用以促进教室中部区域内的空气流动,改善自然通风效果。

4. 结论

通过对教学楼02室内自然通风的模拟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教学楼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开启门窗来实现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和构筑设计上含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2)通过目前的模拟发现原有方案设计中,局部存在不利于自然通风的问题。

第7篇:建筑方案优化建议范文

1.1以全过程经济效益为主,结合阶段性经济效益预测建筑工程有效地开展,需要进行以下几个工作环节,分别是:对项目目标的确定、技术方案的提出、方案的筛选、工程的实施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等等。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些流程中也有所重点,经济预测要突出全过程的经济效益。然而,在以前的建筑工程经济预测中,往往忽视了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只重视施工阶段,从而导致主次不分,很难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效益。所以,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首要原则就是立足于全过程经济效益的预测。

1.2最优化预测与满意度预测的结合在进行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过程中,要遵守原则最优化的处理方案,这种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所创造,其中关键词汇为“满意程度”,因为人们在对建筑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环节时自身处理问题的容量与问题本比较十分渺小,所以要想在实际生活中做到科学、有效的实施途径十分困难。为此该经济学家提出满意程度一词,用满足度来替换最优化,在预测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效益期间合理的结合最优化与满意度,这样便能够降低盲目追求高效率,却事倍功半发生的几率。

1.3以主动预测为主,结合被动分析建筑工程技术的经济预测就是要将系统处理问题时即将面临的状况进行评估,从而确保工程实施的高效性。以往的操作方式是将实际值与预期值进行对比,倘若实际值较预期值相差甚远,便分析其内部因素,并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这种预测方式被称之为被动分析,只能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系统评估和改进,无法达到预测的效果。如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将控制理论与体系理论融入到经济预测的内容中,事前主动的分析施工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主动预测为主,结合被动分析将成为今后实施途中的主要原则之一。

2建筑工程技术经济预测的方法

2.1定量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三种具体方法,分别是:平均移动法、平均简单法和平均加权移动法。平均移动法对实际发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求平均值,一般在时间周期方面要移动一个周期左右,所得数值即作为下一个周期的经济预测值。平均简单法通过对以往的数据信息分析来预测未来的经济效益值,这种方法的操作较为简单,适合处理短期的经济预测情况。第三种平均加权移动法利用加权来反应数据信息之间存在的区别,该方法的经济预测平均值比较准确。

2.2定性预期方法定影预期方法主要由专家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组成。专家分析法的经济预测评估对象为专家所提出的建议,专家通过自身的丰富经验和所掌握的建筑工程技术知识,来从以往的项目中寻求规律,并对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出判断。判断提出之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以及归纳环节。专家分析法还分为个人分析与集体分析,个人分析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调动专家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集体分析的优势在于专家能够提出大量的数据信息,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为全面,有利于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经济预测结果精准程度较高。德尔菲法通过匿名的形式对专家的建议进行分析、整理,可以算作专家分析法的一种延续。

3建筑工程技术中的决策方法

3.1非确定性决策非确定性决策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决策方法:第一,最大最小后悔值法,首先需要选定一种建筑工程技术的施工方法,从而其最优化方法便得到确定,倘若一开始决策方法并不是最优化方案,实施人员便可能会后悔,为了避免这中现象的发生,在作抉择时便应该采用最大最小后悔值法,后悔数值即为所应用方案的效益值与最大化效益值的差值。第二,最小最大效益值法,首先寻找出各个决策方案的最小效益值,然后在这其中选择出效益值最大的方案,并将其作为最优化方案,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操作失误等问题。第三,最大最大效益法,顾名思义,该方法与最小最大小效益法正好相反,选取效益值最大的决策方案,即各个方案中处于自然状况下收益值最大的方案。

3.2风险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也包含两种决策方法,第一种决策方法为等概率方法,又称之为合理性标准,该方法的实施条件一般是在统计数据资料不足或是参考资料缺失的情况,该方法假设正常状态下的自然概率均相等。第二种决策方法为标准期望值法,通过对每个方案进行期望值的计算,选择出损失最小或是效益最大的方案。期望值即某种方案在自然条件下所出现的损失值。由于该数值无法获得准确性的数据,便将其称之为期望值。

4结论

第8篇:建筑方案优化建议范文

关键字: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

建筑是一个充斥在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必然存在物,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一方面,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够能动的改造建筑。建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也是建筑结构需要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会随之转变优化,而这种有优化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建筑结构的不断优化有利于建筑在未来的健康发展,事物在时代的发展大潮中若是保持以我为中心的态度,对时代的发展进步不管不顾,只会导致被取代的结果。显然,我国的历史证明了这一道理。其次,建筑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促进时代的发展,建筑是总的时代中的一部分,建筑的快速发展会对时代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尽管建筑结构的优化如此必要而重要,但是目前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并没有达到其该有的水准,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相应的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建筑的长远发展有所帮助。

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

1、优化设计创新不彻底

结构优化设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设计方法,结构优化设计的任务,就是以数学规划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从众多的可行设计中,选出相对最优秀的设计方案。它的出现,使工程结构设计由以往被动的安全校核转化为积极主动的选优设计,更进一步的实现了设计的最终目标-----安全。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事态并没有预想的发展的那么顺利,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现阶段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在优化设计创新方面并不是很彻底,部分原因是一些人还在坚持旧有的设计模式,认为优化设计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选择最优的一种是一种‘浪费’,时间、精、方案的浪费。还有部分原因是一些设计人员的思维模式在经历了众多的设计方案之后变得有些僵化,有些模式化,对创新失去了一定的敏感度。

2、优化设计技术人员素养跟不上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人员是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主体与主导,在优化设计行为中占据着关键作用,建筑结构为人所设计,建筑结构优化的具体实施也为人所运作,其更是为人所服务,建筑本身只是一个存在物,其设计与实施都与人脱不了干系。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人员方面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上述的创新意识不够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人员的素养问题,包括工作素养与生活素养及个人素养等等,工作素养表面上看似与个人的素养与态度没有多少关系,其实其中蕴含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现今很多人说选择了一个职业其实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若是对工作不满意,难免会敷衍过关。

3、片面强调节约投资从而降低了技术和质量标准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具有经济性,其经济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提出的新要求。经济性是指通过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最大化的节约各种材料资源,达到减少建设成本的目标。另外,各种材料资源都存在一定的稀缺特性,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能科学合理的减少材料的使用量,节省建设材料使用成本。在这结构优化倡导中,难免会有些人乘此机会做出另一种形式的‘优化设计’,很多建筑企业的设计理念本就是以节约为本,在此背景下,不难想象会出现片面强调节约投资,从而降低技术和质量标准的现象。

二、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的一些建议

1、 培养结构优化设计人员的素养

结构优化设计人员的问题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思维模式有些僵硬化,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建筑企业要想方设法开阔设计人员的视野,不能局限在现有的成就中,应该组织设计人员学习欣赏外国或国内的优秀的优化设计方案,此外,还可以定期举行优化设计方案大赛,并且设置优厚的金钱奖励。另一方面是优化设计人员的工作素养问题,要着重培养设计人员对优化设计这一块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是对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没有兴趣,最终只会阻碍企业的前行步伐。

2、提高建筑企业对创新的重视度

创新是取得发展与进步的前提与源泉,除了上述的需要对结构优化设计人员进行创新的引导之外,还需要提高企业负责人对创新的重视度。俗话说,上行下效。若是上面的负责人都不重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下面的设计人员怎么可能对其十分重视呢。此外,在招聘设计人员时可以采取灵活应变的方法,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很多的设计奇才不一定拥有较高的学历,企业不妨给他们一个实习机会,设计人员的‘高质量’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

3、加大监督力度,严格规范优化设计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自身是一个很好地创造,但是有些人借此投机取巧,导致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变得复杂化了。对严格遵守规则的优化设计当然要鼓励,但是对借此投机取巧的企业一定要严格监督,一旦发现必须严厉惩罚,以此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只有除掉了这些的负面作用力,事物才能发展的更为美好,也才能在真正的促进事物的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投资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而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对建筑工程进行优化设计一直是结构设计师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是一个比较科学系统的设计过程,但是影响工程造价和建筑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结构设计技术人员的素养根本不上、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而降低技术和质量标准、优化设计新意不够等等,所以在实际的建筑机构优化设计中,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每个环节和细节上都要力求达到最大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最终目的,在推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建勇. 如何搞好房屋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3)

[2]李源新.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与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5)

[3] 白文颖,宁全民,王修孔,秦晓虎.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基建优化. 2006(04)

[4] 刘铁峰,李铁军,张亮坤.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探讨[J]. 建设科技. 2011(10)

第9篇:建筑方案优化建议范文

关键词: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方案的优化以及建筑结构材料的优化和对结构计算的优化展开论述,并针对优化设计在与实际工程的结合中提出一些相关建议来共同对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

一、对于建筑结构上的优化

一般来说,在满足建筑工艺或建筑物功能的要求前提下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时,首先应对结构的选型慎重,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时可选择多种不同的结构选型,笔者建议第一层次的结构选型可按主要承重结构体系的材料分类来进行选择,例如砖混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通常情况下当建筑的跨度较小时宜优先选择砖混结构,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砖混结构的造价是最低的。

第二层次的结构选型是在第一层次结构选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某工程根据功能、工艺的要求必须选择混凝土结构时,混凝土结构又可区分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排架结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等。一般来说单层工业厂房会选择排架结构,因为单层工业厂房在我国已形成成熟的结构体系,有很多标准图集可以套用,由于标准图集经过严格的审查,因此,对于安全性、经济性来说均是较好的;同时又由于标准图集的构件使用量大,因而设计时类型划分很多,设计也很周详,单个的设计很难做到这一点。对于多层房屋一般宜选择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混凝土用量一般比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用量要少。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当建筑的功能需要设置电梯时,电梯井壁一般需要设计为混凝土井壁,这时利用电梯井壁作为剪力墙,结构的选型可能选择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造价比框架结构更为合理。

二、对于建筑结构材料上的优化

处于对建筑结构中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双重考虑,对结构材料的要求也就比较高,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需要其质量好而且更需经济合理,这样才能到达优化的根本目的。在材料的使用中,应充分考虑材料的受力特点和力学性能,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例如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到钢筋混凝土材料中的高抗压性,因此应采用高标号的混凝土用于以受压为主的柱子,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建筑使用的空间,减少构件的截面,同时也能减轻结构自身的重量。此外,在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上要注意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强度匹配,在实现材料最大性能发挥的同时,实现对材料的合理利用与节省,从而实现结构上的优化设计。

三、对于建筑结构计算上的优化

结构计算的优化同样也是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结构计算的优化方案,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不能盲目的依赖计算机

对于目前建筑结构设计的计算来看,都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来完成,但是计算机的使用并不是很万无一失的。由于计算软件上存在的缺陷而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设计人员不能盲目依赖计算机,在对其使用的同时,更要对结构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研究清楚,也要明确计算程序的限制条件和应用范围,从而避免、减少错误。

2.对数据的认真核对

在对数据认真计算的同时,也要对输入后的构建尺寸、几何图形以及相关数据进行认真的核对,达到准确无误,尽可能的避免输入错误、计算错误或者是计算分析结果上的错误等,因小失大。有些误差表面看来影响不大,但是在建筑施工后由于误差而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设计结果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3.注意实际结构与计算模型的差异

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计算所得出的计算模型是建立在计算理论和设计程序之上的,而实际中建筑结构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是难以用计算机计算的,这就意味着计算机模式和实际结构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的,在设计中这种差异是必须要考虑在内的,否则就会影响计算结果以及结构设计的正确性。

四、对于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优化设计的建议

①设计变量的多少涉及到优化设计的结果。但是优化设计所需时间往往又是随设计变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所以选择设计变量的原则应是“少而精”,即注意选择那些对目标函数最有影响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其他的参数可作为常量处理,或不作为独立变量处理。

②规范提出的要求在优化设计时,形成相应的约束条件必须满足。但是工程上还常有一些习惯的要求(如梁截面高跨比等),这些可以在优化设计中作为约束条件来处理。这样做缩小了设计变量的可行域,从而减轻了优化设计的工作量。

③目标函数是判断结构方案优劣的标准,但要制定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目标函数是很困难的。一般情况下,只能选用衡量结构优劣的一两个主要特征或因素来制定目标函数。但是由于不同的设计者对这些特征的重要性认识可能不尽相同,因此这样制定目标函数有可能不为大众所接受,相应的优化结构也就同样有了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