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范文

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第1篇: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充分整合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坚持人才为本、质量优先,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坚持分类指导、均衡发展。通过努力,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区建立基础设施齐全、基本装备配套、人员素质较高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变服务模式,完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基层卫生服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家庭服务为主要服务方式,切实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政府投入保障机制,明显改善农村基础卫生状况,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指标:

1.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村卫生室全部改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并根据人口数量的要求,本着方便群众就医的原则,适当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年至20*年每年建成12家,根据需求到2010年再建成若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20*年通过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验收,20*年争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

3.所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

4.基层所有社区医护人员完成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20*年,全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100%。

5.60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5%以上。

6.到2010年基层从事临床的医务人员,学历本科以上达到95%。

7.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为100%、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

8.到20*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方便群众就医

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转移。加快村卫生室改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步伐,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科学规划,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便群众就医。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原则和标准:

1.原则: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依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行政区划等综合因素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以一级医院(街道卫生院)为基础组建,服务5-10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居民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人数达到5000人口以上的再建数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设置科室时,要做到布局合理、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及体现无障碍设计要求和方便、实用、温馨等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一般不低于5000平方米,设社区卫生服务部、医疗康复部和行政部,并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任务,根据居民需求等可设置相关科室与一定数量的床位。能够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开展适宜常规手术。配备适宜类别、层次和数量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公共卫生医师及开展工作需要的其他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配备能开展“六位一体”综合所必须的基本医疗设备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业务使用面积400-600平方米。应设有疾病控制室、妇幼保健室(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室)、健康教育室(健康档案室)、诊断室、治疗室、输液室、化验室、药房。各室根据功能、任务和服务、人口需求,配备适宜类别、层次和数量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城郊结合部的还应配备相应的公共卫生医师及开展工作需要的其他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配置诊察床、便携式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急救箱(出诊箱)、便携式氧气瓶(袋)等常用仪器及计算机、交通工具。

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使用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其他设置要求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二)加快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卫生队伍素质

严格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建立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把加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全科医学理念、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适宜技术、提供适宜服务的基层卫生人才,增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开展农村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现有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卫生服务人员每5年应到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修一次。加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快培养农村卫生服务的专门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在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接受全科医学学历教育,强化业务知识和综合技能,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学历层次。到20*年,全区现有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100%。

加强区二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援,有计划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门诊、带教、讲座等业务指导。做好优秀人才引进和开发工作。严格执行政府办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医学专业学历人员,在晋升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前,必须到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年的规定。符合条件自愿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可比照高级专家延退的有关政策,适当延长其退休年龄。同时区财政局、卫生局要每年拿出专项经费,鼓励和引导高级人才到基层服务。

(三)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

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强化综合服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站都能够提供“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做好社区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实施综合防治和群体性干预;做好辖区内孕产妇、儿童的保健管理工作,推行妇幼保健服务属地化管理模式;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提高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知识普及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咨询,做好全民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方便快捷、质量优良的基本医疗,逐步提高社区急救水平和能力;开展以肢体康复为主的康复服务,着力提高慢性病人的生活质量。

要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强化连续服务、上门服务。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以及脆弱群体为重点,对居民实行不间断的健康管理,规范慢性病、精神病人的管理,为康复期病人提供主动的、连续的、便捷的、有效的、廉价的服务。到20*年,我区60岁以上老人健康建档率达到95%以上。完善责任医生制度,全面实行团队服务,主动上门,提供契约式、人性化的服务,把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解决在基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

街道、镇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对政府举办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应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并纳入每年卫生经费预算,用于街镇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配备建设和设备配置、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补助,补助经费随着社会经济和财力的增长而相应增长。区、镇街两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卫生站的新建、改建分别给予改造建设资金。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备由区卫生局负责提供,土建项目由各镇、街道、村负责。每建成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区财政给予30万元以奖代补;每新建、改建一家卫生服务站,区财政给予每家3万、1万的标准以奖代补。

区发改部门要将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积极推进我区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区人事部门要按照相关政策,结合我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实际,核定出政府兴办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工资总额,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要在核定的工资总额内,科学落实内部分配,最大限度的吸引优秀卫技人员进入基层工作。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经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符合定点准入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并将符合基本医疗服务的服务项目如家庭病床等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纳入定点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所使用的药品,必须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的用药规定。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费用的个人自付比例应低于在二级、三级医院就诊费用的自付比例。

区物价部门要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的价格政策。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收费项目原则上按《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及省物价局、卫生厅规定执行,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在政府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外,放开根据居民需求开展与基层卫生服务有关的延伸价格,收入由卫生服务机构自主分配。

区规划部门在新建或改扩建居民住宅区时,按城市规划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兴办的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区税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农村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执行。

各街道、镇要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街镇发展规划中,统筹安排并无偿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

(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区政府、各镇街要成立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农村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政府发展农村卫生服务年度工作目标,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考核挂钩。同时,定期召开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专题会议,及时总结和部署新时期的农村卫生工作,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开展年度检查评比,确保完成工作目标。

第2篇: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范文

截至目前,省发展改革委共安排全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32.21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4.96亿元,省级资金7.25亿元。主要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等13个体系。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建设了33个县级医院、285个乡镇卫生院、1542个村卫生室、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和915套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配备33辆农村巡回医疗车,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农村急救体系。主要建设了53个县级(含林场、矿区)急救中心并配备急救设备,有效提升了全省急救能力和水平。

三是卫生监督体系。主要建设了5个州级、46个县级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解决了卫生监督业务用房紧张问题,促进了卫生监督和执法水平的提升。

四是高压氧舱体系。主要建设了4个州级、35个县级医院高压氧舱业务用房及设备配备。丰富了各医院治疗措施,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五是州级医院。主要建设了9个综合医院、5个民族和专科医院业务用房,缓减了医院业务用房紧张问题。

六是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主要建设了省级和10个州级综合医院儿童诊疗业务用房,改善了儿童医疗环境、提升了儿童医疗水平。

七是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主要建设了5个省级、8个州级医院业务用房,改善了规范化培训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全省全科医生规范化临床培养能力。

八是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主要建设了省级和6个州级医院精神病专科,填补了部分地区精神卫生治疗的空白,丰富了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九是省级医院。主要建设了9个综合医院、6个专科医院业务用房,进一步促进了医院功能设置的合理性,提升了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作用,保障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十是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主要建设了3个职业病防治院,3个地方病慢性病防治院,1个省级、3个州级、8个县级妇幼保健院,3个州级、10个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有效控制各类疾病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十一是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主要为省疾控中心、各州市疾控中心配备食品安全监测、检查设备,食品安全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十二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主要建设了8个县级计生服务站,为7个县各配置1辆流动服务车,为41个县配置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设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条件明显改善。

十三是卫生信息化服务系统。主要建设了全省卫生信息化、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使用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逐步提升健康信息服务水平。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青海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医疗需求和健康需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安市“一带一路”建设

2016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工作,西安市政府于近日制定并了《西安市“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2016年,西安市将从促进互联互通建设、密切人文交流合作、深化经贸领域合作、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创新金融合作方式、持续唱响新起点等六个方面,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一是通过加快西安港建设,打造“长安号”国际货运品牌,增开国际航线,加快进口肉类和粮食指定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西安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推进海铁、陆铁联运,启动空港、陆港物流专线和城市快线等配套设施建设,助力“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

二是以开展丝路主题影视剧创作为契机,不断加强国际旅游合作、教育培训合作、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等途径,促进丝绸之路人文合作与交流。

三是不断推进重点合作项目建设,加快中俄丝路创新园、欧亚创意设计园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优化整合驻外商贸服务机构,不断深化经贸领域合作。

四是通过办好丝博会,积极推进自贸区申报工作,加快丝路产品体验馆、丝路风情街、西安领事馆区等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对外开放平台。

第3篇: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范文

为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渝府发〔〕98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渝办发〔〕318号)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效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能力为基础,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筹资机制为核心,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动力,以加强医学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的改革重点,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总体目标

到年末,初步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医药科技创新和卫生人才队伍水平明显提升,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初步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逐步缩小,人民群众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免费提供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监管等。

制定实施并适时充实调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国家免疫规划、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水平。

(二)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成县乡两级、乡村一体、防治结合、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每个乡镇设立1所由政府举办的全民事业性质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成1所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确保乡镇卫生院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综合服务能力,村卫生室具备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诊治能力。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在公共卫生服务、初级诊疗、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等功能。

(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有效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努力降低个人医药费用负担比例。

(四)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所有政府举办公立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全部执行市级统一网上采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其他公立医院按规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基本药物,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居民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五)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龙头医疗机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改革公立医院以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财政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医药分开运行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建立以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为主的补偿机制。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一般诊疗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一般诊疗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积极推动非公立医院发展,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六)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型人才。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

(七)逐步建立全县实用共享的信息系统。创建一体化的医疗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医疗保障、药品监督四大信息体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八)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经费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根据人员编制、补助标准、服务任务和服务绩效考核情况全额预算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取得的服务收入按照规定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

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由县财政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给予足额补助,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提供医疗服务的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确定。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采取签订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协议等方式,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渠道给予补偿。县政府按绩效考核兑现的方式,对取得乡村医生从业资格且被聘任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补助。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

第4篇: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社区建设与服务越来越受国家和政府关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针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社区 医疗 社区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区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十报告提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此可见,国家的长远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社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则是基础,因此,不断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资源,也可以减轻国家和病人压力。

随着社区建设和社区保障体系的完善,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发展的同时势必暴露出重重的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针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改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为社区的建设和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

一、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

随着2009新医改的提出,我国逐渐将社区医疗卫生改革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社区医疗建设的扶持力度大大提高。医改实施三年来,中央投资630多亿元,支持了3.3万所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截至2011年底,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已超过13亿,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2013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持续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政策、制度、法律的不完善

第一,法律的不完善。政府对社区的管理缺乏法律上的约束力,法律的约束有利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无向健康完备的方向发展;政府对其监管有利于缓解医疗腐败,有利于政策制定与制度建设。第二,政策的不完善。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虽不断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央对地方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从而导致财政投入不够,社区卫生医疗设备以及医务人员培训不够;此外,地方政府对社区的建设规划不详,没有严格落实中央政策。政策的缺失是阻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因素之一。第三,制度的不完善。社区还没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起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和协作机制。医疗救助机制能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在短时间内做到及时受理、即时救助,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按规定标准及时给予救助,切实缓解困难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2.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专业化团队的缺乏

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政策、制度、法律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社区医疗团队的服务水平及发展。因此,促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发展,需要在医疗制度、政策、法律完善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对医疗团队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及监督,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

三、提升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路径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

(1)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财政投入不足直接阻碍着社区医疗的发展,对此,中央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同时,通过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而促进其发展。各地方政府应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基础医疗卫生设备,并对社区一线医务人员的培训给予适当补助,根据各社区人口比例、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预防保健、服务数量和项目等给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

(2)制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规划。各级地方政府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通过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长期规划、年度发展计划等落实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在各社区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实行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着力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政府制订社区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护理院、医务所等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对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机构,应加以完善和补充。要按照平等、择优、竞争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

(2)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的友好关系。调整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与承担。预防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实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区各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建立分级医疗与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的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制度

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社区医疗救助制度,创新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机制,实现双向转诊制度。一方面,推进医疗资源的共享。将公立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移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实现内部管理一体化;将检查设备共享,实现设备与技术一体化;将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实现健康管理一体化。医疗资源的共享使社区卫生服务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公立医院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诊疗能力,制定双向转诊标准,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同时,探索建立分级诊疗格局,引导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首诊,将危急重症、疑难杂症送往医院,合理分流病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模式。

4.建立专业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团队

构建高效能专业化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将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对社区医疗全科医生的培养,实现与世界先进医疗水平的对接,完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选拔、晋升、考核机制,并制定激励机制和年终绩效考核机制。发挥每一位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为社区群众提供细致周到的医疗服务。

总之,社区医疗服务是全国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医疗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这对建立新型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对优化城市以及全国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5篇: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范文

关键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290-02

0 引言

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是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一座不具备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的城市,其对本地居民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不足的,其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 城市医疗卫生事业应具备的特征

1.1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以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应急救治、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卫生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健全,作用发挥良好,卫生公平性、可及性和应急反应性高,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超过省内同级市州和本区域内毗邻地区城市水平。

1.2较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所谓较强的服务功能,即卫生资源配置优化,技术领先、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卫生队伍素质优良,人才结构合理,特色专科优势显著,尤其是具有区域内认可度高的品牌医院,其特色高端具有较强影响力和龙头示范效应,能较好地满足城市及周边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具有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同时辐射周边毗邻地区的能力。

1.3科学健全的医疗卫生体制和机制。科学健全的医疗卫生体制主要包括:与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协调统一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严格有效的医疗卫生监管体制、配套完善的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等。

2 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

2.1比较优势。近年来,我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已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技术装备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监管体系、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并逐步完善。拥有一支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455个,卫生技术人员18000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位11532张,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3个。有三甲医院4所,二甲综合医院10所。试管婴儿、器官移植、冠脉搭桥、骨髓移植、断肢再植、各种放射介入治疗和腔镜诊疗术得到广泛运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三分之一的就诊患者来自安康、白河、神衣架等十堰市以外地区。20L0年,全市共培养外地医疗技术人才403名,外地来十堰就医人数达157.8万人次。已对我市周边地区形成一定的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

2.2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当前,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标准来衡量,十堰市卫生事业的现有发展水平仍然还有较大差距,尚不具备足够的凝聚、辐射、带动的“中心”作用。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无论从医院规模、学科建设,还是人才、技术、业务辐射面等各方面都应处于区域内领先地位,才能凸显“中心”地位,与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主要表现在:

2.2.1资源结构性分布尚不均衡。我市80%以上的医疗卫生设备和中级以上人力资源分布在县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三级卫生网底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不够强,群众认可度和信任度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数量虽然基本符合要求,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也在近年得到较大增强,但运行基础薄弱、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较低、作用和功能发挥不完善等问题还没得到根本改善,“硬件”建设上了台阶,但“软性实力”急待提高。

2.2.2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疾病控制尤其是基层投入不足,市、县两级现有疾控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指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医疗救援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缺乏实战经验:高素质的妇幼保健人员缺乏,履行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不够,区、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自身发展能力不强。

2.2.3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称、高学历、技术(管理)能力强、职业经验丰富的优秀业务骨干和高层次人才更是各地区各城市的医院争夺焦点,而十堰由于地处鄂西北,远离中心城市,加之又是工业城市,在薪酬待遇、个人事业发展前景、综合生活居住条件等各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人才特别是高端医学人才引进难度大,稳定压力大。同时,现有卫技人员超负荷运转,高层次人才疲于应付临床日常事务,带动学科发展、科研、教学、人才梯队培养等应有的其他职能得不到发挥,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2.2.4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缺乏。虽然政府出台了各项政策保障卫生技术人才下基层,但因为报酬、地理、生活环境等原因,毕业学生不愿意来,培养的优秀人才千方百计想调离乡镇。乡镇希望培养医生.但又怕培养后留不住。由于人才缺乏,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低下,服务项目或功能不能开展,或开展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了其基本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

3 对策和建议

3.1强化责任意识。各级政府要在公共卫生领域和基本医疗服务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突出公共卫生资源的公益性质。政府卫生投入应加大两个倾斜:一是向公共卫生倾斜。基层卫生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是向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载体,并且同样承担大量公共卫生职能。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的好坏以及服务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基本卫生服务的提供与利用。而公共卫生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应该大力倾斜基层和公共卫生投入。二是重点向基本医疗服务领域倾斜。

3.2健全三级网络体系。重点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人员管理、人事分配,多渠道综合补偿和绩效考核制度,转变其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并给予规范指导,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要认真研究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充实监管力量,加强新农合基金的审核报付等核算工作。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定向免费培养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妥善解决乡村医生补贴,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加强农村妇幼保健,逐步推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3.3完善城市卫生服务功能。要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运转有序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及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全面实施定编定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按岗定酬,绩效考核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政府补助办法。尽快完善社区卫生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

一体”功能i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制度,实现城乡卫生资源共享。

3.4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首先要坚持基础与高端并进。在全市医疗水平整体提高的基础上,打造高水平龙头品牌医院,做精做强1-2个代表区域医疗水平的一流综合医院。其次,要探索集团化托管运行新模式。进一步延伸医疗服务的辐射范围和空间,整体提升全市以及周边地区尤其是区县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实现常见病、多发病、急诊病人的就地治疗,疑难、为重病人的集中救治。最后,要拓展和强化优势学科建设,加强优势学科群建设,以带动整个医疗卫生行业水平的迅速提高。制定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发展规划,优先发展基础好,有一定实力的学科;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孵化一批有潜力的新兴学科;着力发展区域内需求大的学科。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新业务,同时要更加重视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效能的逐步提高。

3.5加速卫生人才建设。一是培养和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坚持“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加大对业务骨干、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老专家,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二是注重培养和引进实用型技术人才。针对临床医学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医师、技师,紧缺专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等不同层次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三是稳定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建设。要按照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和面积,结合其功能定位,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为原则,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有计划、分阶段增加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以实现卫生技术人员的城乡均衡。改革分配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待遇。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乡镇卫生技术人员的待遇应与同地区同级别乡镇教师待遇保持一致。要努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制度,有计划实施各类培训与进修。以市级为平台开发建立远程网络培训系统,鼓励在岗自我培训学习,制定相应政策制度,为乡村培养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碧津.浅谈医院如何参与创建卫生城市.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6)

[2]丁志伟.统筹城乡卫生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化医改模式.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

[3]周尚成.武汉城市圈医院集团化发展的构想,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第1期(总第259期)

第6篇: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范文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医疗卫生服务要以民为本》。我不是一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关心、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们的应尽之责、情理所在。能够参加此次渝东北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论坛,我深感荣幸。因此,我也想借此机会,站在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谈谈我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医疗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总书记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给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党的十七大报告给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更凸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政府管理能力,看党风政风建设,看社会和谐公平。

    要建成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就自然承载着要把建成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虽然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当前困扰老百姓最大的难题。

    在我们身边,经常听到人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病怕没地方看,即使有地方看,也怕遭遇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从老百姓的眼里只看见了一个字——难!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申请低保的人,他们找了工作,在劳动,也有收入。他们仍要申请低保,为什么?他们诉说着同一个理由——劳动所得不是用来吃饭,而是看病吃药!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生了小病,没有钱,就不去看医生,一拖成了大病,更无钱医治,再拖就无药可治了。

    诸如此类现象和问题,不胜枚举。

    我们常常还听见很多人这样说,我们不怕穷,就是怕生病!穷了可以慢慢来改变,但是生了病,即使再富的家也会搞得穷!那些处在贫困边缘的人们,很多人不是因为懒,不劳动,而是因病而致贫、因病而返贫!

    因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老百姓也有意见。但是无论我们诉说太多的理由,强调太多的原因,寻找太多的借口,老百姓都不会去管,都不会去听,他们只会关心三个问题:一是能否看得了病,二是如何才能看得起病,三是怎样才能看得好病。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这三个问题呢?我以为,就是要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重视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了病的问题。

    我认为,一是要建立一个以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常言说:音乐无国界!那么医疗卫生服务呢,没有地界!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契机,摈弃传统观念,打破地域界限,整合、利用好卫生资源,推动渝东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我们知道,渝东北地区各区县关系密切,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在渝东北地区具有非常明显和突出的优势,一些课题和项目在国际上均属领先水平。因此,对于来讲,必须建立一个三、四级并存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片区、区县、镇乡、村社四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发挥其积极作用;而各区县要建立三级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区县、镇乡、村社三级梯次医疗救助体系,明确各个层级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层级管理,真正建立起“小病在村社、一般疾病到镇乡、重大疾病去区县、特大疾病进片区”的渝东北地区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要认真调查渝东北地区现有的重点医院、厂矿医院、私人医院、乡村卫生所、个体行医点等各类资源,及时编制出台农村、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增添服务设施设备,优化配置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的需要。

    三是要在建好梯次医疗救助体系的基础上,坚持基本医疗保险为主,推行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职工互助医疗保险等办法,分类建好农村农民、城镇居民、城镇职工三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医疗卫生改革。

    四是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老百姓认识到医疗机构不仅能够提供医疗诊治服务,还能够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和计生指导等服务,使他们起树立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

    五是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做到疫情网络直报、村村通电话报告,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报系统,全面提高公卫事件处置能力。

    六是要大力改善服务环境,努力把医院园林化、病房家庭化的理念用到医院的建设上,注重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为病人的治疗和养病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要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多方出资的筹资机制,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起病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将医疗卫生经费,特别是

    疾病防控、除害灭病、健康教育、卫生创建等重点卫生项目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加而增加,确保资金落实,真正用到保障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上去。

    二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畅通投资渠道,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小病不要钱,大病花小钱,重病少花钱”的公共医疗卫生长效服务体系。

    三是坚持预防为主,治防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抓好预防保健工作增强老百姓的健康保障能力,通过抓好爱国卫生运动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抓好健康教育培养老百姓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通过抓好老百姓健康档案的建立构建起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

    3、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水平提高机制,努力解决老百姓看得好病的问题。

    我理解,一要抓好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教育,强化卫生法制的学习,加大医疗卫生市场的整顿,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提高服务质量,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处方临床检查、医疗收费的直接挂钩关系,从源头上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减轻患者负担,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二要积极引导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打造自身特色,创造自身优势,全方位开拓服务领域,为老百姓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要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工作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强化业务培训,增强工作能力;培养业务骨干,聘请名医“传帮带”;抓好业务尖子的进修深造;高薪引进突出贡献专家和退休专家充实业务科室,传授技术,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是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急需的专业人才;择优安置涉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卫生系统工作;广泛招聘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充实到基层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队伍,完善服务功能,使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无病无痛、无忧无虑的生活。

第7篇: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范文

(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筑健康屏障,保障群众能够“防得了病”。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着力改变“重医轻防”的局面,突出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努力使群众“少得病、不得病”。积极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市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人数199万人,建档率73%。实施了农村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两癌”检查、免费服用叶酸项目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改造农村牧区户厕5.6万座。加大传染病防控力度,完善全市三级传染病直报网络,强化传染病预警预测,切实抓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卫生监督,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市财政投入800万元购置水质全分析仪器,使我市水质检测项目达到国家标准。强化妇幼机构和产科管理,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98%,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完善自愿无偿献血网络,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预案体系、应急队伍、应急演练等基础性工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显著提升。落实创卫长效机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今年6月1日自治区人大批准《____x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正式颁布实施,爱国卫生工作迈上法制化轨道。

(二)构建和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提高群众就医的可及性,确保群众“看得上病”。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是我市医疗卫生的客观现状。据统计,我市医疗资源83%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80%集中在大医院,造成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医疗资源缺乏,成为“看病难”的原因之一。为此,着力发展农村牧区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1. 在农村牧区卫生方面。抓住国家以项目资金的形式对农村牧区卫生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给予支持的有利时机,近年来,实施了15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3所苏木乡镇卫生院、138所嘎查村卫生室新建改扩建项目。2014年,积极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目前104个嘎查村卫生室建设项目中,完工并投入使用13个,主体完工正在装修中22个,正在进行主体建设40个,未开工29个。三年投入252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城市医院对口支援苏木乡镇卫生院。农村牧区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群众在乡村的就诊率明显提高,逐步引导形成“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观念。

2. 在城市社区卫生方面。社区医疗服务具有方便、价廉等优势,既有利于分流病人、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又有利于降低卫生服务成本、减轻城市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是缓解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出路。我市合理调整卫生资源,鼓励和引导医院延伸服务开展社区卫生工作,将一级医院、部分二级企业医院、区属医院、门诊部、分院、街道卫生院转型或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推动、医院举办的发展模式。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覆盖全体居民,并形成“十五分钟服务圈”,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就医,逐步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与此同时,不断加快大型医院建设,先后建成市中心医院、包医一附院、包医二附院、包钢医院、北重医院、市肿瘤医院、包钢三医院、市传染病医院等医院新大楼。2013年启动新都市区医院筹建工作,开工建设了精神卫生中心病房大楼。

(三)完善机制,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看得起病”。

立足卫生行业实际,多途径构建医疗保障体系,着力推进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医疗机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改进医疗服务,努力缓解群众就医负担。

1. 不断完善新农合工作机制。2014年全市参合农牧民69.63万人,参合率99.07%,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25元,基金达到2.96亿元。实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病种扩大到29种,其中将14种大病以及无责任意外伤害纳入大病商业保险范围。今年住院报销最高封顶线提高到13万元。

2. 积极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市69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自治区增补药物,实行药品零差率

销售,实现基层全覆盖的目标,有效降低群众用药负担。3. 加快医疗机构运行管理机制改革。

一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九原区医院、达茂旗医院、固阳县医院和土右旗医院分别列为自治区和国家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重点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医药价格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二是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同时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不断改善诊疗环境和服务流程,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预约诊疗服务。强化医疗机构对口帮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启动市中心医院与土右旗医院协作办医。积极推动包钢三医院股份制改革。与市公安部门联合开展医院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启动市综治委、卫生、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建立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大力发展医疗服务,鼓励不同形式的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三是积极开展医疗机构公益性建设。推行济困门诊、济困病房建设和对口支援农村牧区工作,大力推行单病种最高限价。深入推进“健康____x行动”。

四是加强行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大力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德医风教育活动,在12家三级医院安装了反统方软件。积极推行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和诊疗费用一日清单“五统一”制度,实现诊疗收费电子监督,努力提升卫生行业形象和医院公信力。

(四)加强设备配置和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群众“看得好病”。

提高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是保障人民群众就医效果的根本所在。在抓好各大医院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高、精、专医疗技术队伍,更新陈旧医疗设备的同时,着力抓好农村牧区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配置、卫生队伍建设,促进全市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加强医疗设备装备。为406个嘎查村卫生室、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价值317万元和260万元的基本医疗设备。投入276万元为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双向转诊车。投入253万元实施农村牧区基本卫生服务全覆盖工程,配备了17台流动卫生服务车及车载设备,发放3314个家庭健康保障小药箱,为全市173个没有卫生室的行政嘎查村农牧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

加快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750万元在固阳县医院、达茂旗医院、土右旗医院实施旗县医院能力建设,配备PACS系统,用于日常监测信息采集和远程会诊。投入700万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全市一体化嘎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第三方医疗服务。2013年,我市首次引进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价组织机构,对我市12家医院进行了全面的医院服务管理暗访调查,对每个被调查医院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并就存在的问题与医院领导班子面对面、一对一、全方位、逐条逐项进行反馈,对改进医院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培训制度和规划,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确定包钢医院、市中心医院、包医一附院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

加强名医培养和学科建设。全市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自治区级领先、重点学科14个,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所5个,____x市领先、重点学科71个。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引进和培养医学博士、硕士210名。2013年启动实施名医人才培养工程,五年投入1000万元。首批5名名医培养对象、10名名医后备培养对象陆续赴国内外进修深造。对未进入名医培养工程的蒙中医、儿外、传染病、精神科等学科进行专项资助培养。今年确定培养对象22名,其中名医培养对象5名,名医后备人才培养对象10名,名医后备中蒙医7名。

虽然我市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以及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医改面临不少困难,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一)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公共卫生财政投入不足,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疾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等比较陈旧、滞后,妇幼保健机构作为差额拨款单位,财政投入总量仍然不足,运行存在一定压力。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经费不足。慢性病防控一是经费投入不足,部门间协调沟通、各负其责、有效监督的工作机制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专病防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县级以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能力低下,全市90%以上传染病是由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现并报告。地方病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全市地方病防治专业人员40余人,工作任务繁重,人员年龄普遍较大,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全市9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目前仍有3家妇幼保健机构(东河区、石拐区、昆区)还未纳入政府全额事业拨款单位,与《全国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标准(试行)》中要求的“明确妇幼保健

机构为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的目标还存在差距。全市9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均为单独建制,名称规范,科室功能设置基本能与其开展业务相匹配。现达茂旗妇幼保健所、青山区妇幼保健院开展产科、住院临床业务,其他机构受条件限制仅能开展门诊诊疗和妇女、儿童保健服务。除昆区、达茂旗、固阳县妇幼保健所以外,其余机构业务用房均未达到《考核标准》的要求,其中白云区、东河区、石拐区妇幼保健所等机构甚至未达到要求的50%。妇幼保健机构人员配备中,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平均占75%以上,本科学历所占比例达50%以上,按照《考核标准》中保健人员与当地人口比例1:10000的最低编制要求,昆区、青山区、东河区妇幼保健机构人员配置均不达标,白云区、石拐矿区由于服务人口较少,存在开展业务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而其他达标旗县也存在人员老化,专业人员断档的问题。(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差距较大,一些地区医疗卫生机构重复设置,布局不合理。优势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市三区,特别是青山、昆区,三级医疗机构重复设置,职能交叉,资源“过剩”,新都市区、九原区和其他旗县区医疗资源匮乏,难以形成区域内资源的合力优势。特别是农村牧区卫生工作基础薄弱,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卫生资源总量、质量、卫生基础设施、服务条件及人口健康状况等方面都落后于市区,绝大多数大型先进医疗设备都集中在了城区大型医院,农牧区医疗设备短缺、落后,且旗县区之间、乡镇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三)卫生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供需矛盾仍然突出。8家直属医疗单位1997年核定编制人数3970人,床位数2590张,已不适应各单位目前业务增加、服务需求增多的实际需要。目前8家医院实际开放床位4341张,按照床位和专业人员1:1.5的比例,应核定人数为6652人,总体人员短缺。同时,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专业人员不足,疾控机构具备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人员比例不足30%~40%;卫生监督员总体数量不足,平均监管数量大,监督频次低。基于此种情况,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编制,畅通进人渠道,有效缓解部分单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立足目前我市医疗单位发展实际规模,在充分调研和测算的基础上,分批分步有序增加部分医疗单位编制,从长远角度解决人员不足问题,以形成专业人员梯队建设。

(四)“无主病人”救治机制亟待完善。我市几乎所有医院都存在“无主病人”欠费情况,2009至2013年各医院累计接诊无主病人1995人次,累计投入救治费用515.3万元。巨额的医疗欠费,医护人员长时间辛苦付出得不到回报,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运转秩序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国家卫计委要求地方设立大病救助基金,我市目前还没有开展此项工作。

(五)公立医院改革滞后,有待于加快探索推进的步伐。目前,我市公立医院改革仍然停留在表层的服务管理方式的改进,深层次的“四个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仍然没有推开。

(六)村医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我市共有乡村医生921人,50岁以上占40%。乡村医生面临人口老化,而绝大多数又没有养老保险的现状。为保障村医老有所养,调动和发挥村医积极性,需要积极探索实行村医养老保险机制(鄂尔多斯市制定养老补助待遇:在岗工作满10年,女满55岁,男满60岁的村医,每月发放养老金1200元)。

(七)健康服务业发展滞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健康服务中所需供应出现短板,导致现行健康消费保障机制不完善。服务链上的关键环节缺损,使得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无法与消费需求和新兴业态发展趋势相匹配。第三方医疗服务需求逐年增加,现有的第三方医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八)120急救能力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市政府投入不足、急救资源不足,急救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我市院前急救一直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下。政府投入不足,各急救分站业务收入只能维护一般运转,基本建设、更新车辆、增添设备困难重重,120急救车辆配备严重不足,且车辆更新不及时,车辆状况差,存在“带病”出车现象。按每5万人配置一辆救护车,我市至少应配60辆救护车用于院前急救,现有的27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各急救分站实行24小时两班倒,有4个分站由于人员不足,实行每班24小时制,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国家对急救服务辐射半径规定为3-5公里,而我市由于急救网络医院不足,服务半径远远超过五公里,服务距离大,急救时间也在延长。在我市的报警求救电话中有30%的是骚扰电话。

(一)以将改革开放和创新作为核心驱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能力。

1. 应进一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尽快拿出区域性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卫生业务为主线,以实用共享为目标,参照____x市卫生信息化“12446”工程,加大政府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全市统一的卫生信息化平台。

2. 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强化卫生人才科技支撑。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将人才战略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深化“将才、团队、平台”的科研人才发展模式,以人才培养带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基层医疗服务监管制度,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建议市政府保障名医人才培养工程持续推进,加大名医人才培养工程影响力,更好建设与管理重点学科,完成科研成果、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3. 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健康服务中所需产品供应短板,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评价等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建议市政府整合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等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建立我市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

4. 院前医疗急救带有社会公益性和政府行为的特征,是社会抵御重大灾难、集体突发事故不可缺乏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和快速的现场急救能力,是社会安全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院前急救与经济社会发展,建议市政府加大投入,整合120急救指挥中心和各医院急救分站医疗急救资源,参照北京模式建立符合实际的综合型120急救体系(既指挥各家医院的急救分站做好院前急救,同时也有自己独立的一支急救队伍,指挥中心的急救队伍平时也参与院前急救,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可以迅速到位,及时开展应急救援)。

(二)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

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所提升。新农合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居民健康档案真实性和规范性核查进一步加强,《____x市爱国卫生管理条例》基本落实,并实行城市卫生长效管理。在实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项目的基础上,以城带乡,积极探索推广上下联动的医疗联合体机制,促使大医院的人才向基层流动,并积极探索村医养老保险机制。建议市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制度以便加快支付制度改革深化进程,并通过提高筹资标准、增加财政补助等方式,增强制度保障能力,提高参合患者医药费用补偿比例,并进一步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管理标准化,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一体化管理。

(三)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好提升医疗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近几年,我市在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安全保障方面有了全面发展,下一步建议市政府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将健康管理融入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呼吁并引导城乡居民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行为,实施健康自我管理,全面提高群众健康素质。

(四)调整和优化卫生发展布局,促进城乡卫生统筹协调发展。

第8篇: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范文

智慧卫生协同创新工程

3月26日南通市正式启动智慧卫生协同创新工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顾健人、徐建国、高润霖、项坤三、王红阳、程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蒋立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贾伟平教授受聘担任“智慧南通”建设高级顾问,南通市市长张国华为受聘专家代表颁发“智慧南通”建设高级顾问聘书。活动之前,市委书记丁大卫会见了受聘的院士专家。

参会的专家和学者指出,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卫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卫生理念,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行政监督等方面提供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的技术支撑,打造全生命周期自我健康医疗管理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大智慧、大医疗、大卫生、大发展”宏伟目标;同时智慧卫生是由政府引导,专家、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创新的一项惠及老百姓的系统工程,从城市建设整体构思出发,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将智慧卫生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必将把智慧卫生系统打造成造福人民的民生工程;智慧卫生代表着公共卫生服务在信息化时展的新趋势,不仅是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繁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的切实举措;当前南通市委、市政府将以智慧卫生为契机,加快推进区域卫生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在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加快形成信息高度集成,广泛覆盖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建构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南通医疗卫生服务的数字化、特色化、高效化。

夯实服务基础

南通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已经覆盖全市80%以上的社区、乡镇和村卫生室,建立了560余万人的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和南通市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的支持下,可在国内外随时查阅利用的特点使其成为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

南通的医院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已在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数字卫生、远程医疗建设工作也已全面展开。

南通大学的医学信息学系和数字医学研究所是国内最早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教学与科研单位之一,能够满足和推动南通市智慧卫生建设的人才培训、技术开发、科研攻关和决策支持服务。

明确服务建设目标

2014年,南通争取形成智慧卫生云计算产业基地,初步建立全市智慧卫生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南通全市范围内所有医疗机构之间以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数据互联互通,居民健康卡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医疗服务业务的协同管理,从而有效改善和缓解南通市民“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

在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安装各种生理数据传感器,实现全面的远程医疗与应急救助,深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从而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2018年,力争形成完善的南通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形成集共享、、调度、指挥、决策为一体的,全面、高效、便捷、快速的市级、区(县)级智慧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与共享服务。

实现智慧服务

对于医疗机构科学的辅助治疗和资源的优化及共享利用:通过对区域卫生信息的共享,方便医务人员跨机构快速掌握患者信息。结合医学专家知识库,应用人工智能、通讯技术等手段来辅助各类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最大化地减少医疗差错,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医疗成本。

第9篇: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范文

一、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一)对现阶段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思路设计的思考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政府强化责任,机构优化服务,百姓得到实惠。这是因为,百姓、政府和医疗机构,构成了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三大参与主体:百姓是需求主体,政府是责任主体,医疗卫生机构是服务主体。

百姓作为需求主体,其需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希望身体健康,不生病。因此,他对健康管理,健康指导,即人人享有初级保健,人人拥有健康医生有需求。二是希望病有所医,得了病,能够享受到方便、安全、有效、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尽快将病治好。三是希望医有保障,得了病,能够看得起。四是吃药能够安全、有效、价廉。这些都是百姓合理的基本需求。

强调政府是责任主体,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医疗卫生基本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是对全人群的保护与覆盖,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公立医院虽不完全算作公共服务,但是,一方面它承担着医学研究、危重病、疑难病救治任务,代表着一个城市医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据调查表明,老百姓对大医院的就医环境、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感受最深切,反应最敏感。因为百姓在这里时常感受到的是,小到解除病痛的健康回归,大到生死安危的大喜大悲,因而公立医院服务的好坏,质量的高低,对百姓的幸福指数影响最大。事关城市地位和百姓幸福感,政府当然有责任。二是我国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培育、成长、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市场走向健康、有序、规范、成熟的过程中,政府的责任主体地位是不能弱化的。

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其责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制定区域卫生发展规划。这主要包括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之结构合理,数量合理,布局合理,功能合理,形成分工明确,互相补充,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二是提供保障。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言,政府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保障:①加大经费投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支持公立医院和其他非营利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发展。②通过实行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实现科学投入,确保经费投入取得最大效益。对百姓而言,政府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保障:①代为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如通过政府购买,让百姓免费享受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②健全的医疗保险制度,帮助百姓提高看病就医支付能力。三是推进措施。主要是通过政策性、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措施,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四是加强监管。主要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与药品供给;监督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依法规范行医;维护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妥善协调处理医患关系,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服务主体,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提供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等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三是其他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如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供高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

上述三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百姓向政府提出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需求;政府将满足这一需求的任务交给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通过进行规划、提供保障、政策措施和加强监管来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向百姓提供优质、方便、安全、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来满足百姓的需求,完成政府交给的任务,并因此而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可见,政府责任是否到位,机构服务是否优化,决定了百姓能否得到实惠。

据此,我们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这样的思路设计,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即政府强化责任,机构优化服务,百姓得到实惠。

(二)对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的现实分析

政府强化责任,主要是强化以下五个方面的责任:

一是通过卫生资源调整,建体系、调结构、强功能、提能力。我市多年来坚持不懈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起步早、效果好。这个调整仍在继续推进。

二是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向百姓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以成本价格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充分体现其公益性、公平性、可及性和普惠性。政府免费提供18项公共卫生服务已覆盖全市人民,率先实现了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明年,我市将在9个城区实行社区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这将进一步减轻老百姓的医药负担,向着以成本价格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迈出一大步。在这方面,我们希望有条件的区县步子走得更快一些,一方面让百姓得到更多得实惠;另一方面为改革提供新鲜经验,为全市做出示范。在这方面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是通过政府引导、支持、监管,实现公立医院健康发展。首先,政府引导要与公立医院自主发展相结合。既要把政府导向和要求纳入公立医院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又要允许公立医院自主发展,做强优势,形成特色。政府的要求要到位,考核要到位,支持要到位,但不能管得太死,不能事事都要管。其次,政府支持要与公立医院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相结合。既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绩效投入,又要允许公立医院开展多样化、多层次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第三,政府监管要与公立医院自律规范经营相结合。既要对违法违规经营给予处罚,又要倡导行业自律,承担社会责任。在这一方面,我市通过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已有很大进展,但仍有较多的问题。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我们还需要做更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次推出的八项措施,有3-4项都与公立医院有关,这也表明了我们正在加大力度,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基础。

四是通过实行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强化投入和监管责任,建立科学、高效的卫生补偿机制。政府对公立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要能够明确投入的目标,保障投入的数额,检验投入的成效,提高投入的效果。在这方面,我市正在积极探索。市财政局和市卫生局对18项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正是着眼这个目标,沿着这样的思路推进的。

五是通过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提高保障水平,使保障更加合理、公平、科学的目标。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正在研究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接的办法和方式,探索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的办法。

总之,上述几个方面,是我们要付出长期努力去实现、去达到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机构优化服务,主要应优化四个方面的服务:

一是通过加强教育与绩效管理,强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

二是通过加大投入与考核,纠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不合理的趋利行为,优化服务功能,简化服务流程,降低医疗费用。

三是通过人才培养与培训,提升人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是通过改革人事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效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述分析可能不够全面,但这些内容都是最基本的,只有政府强化这五个方面的责任,机构优化这四个方面的服务,百姓才能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三)我市医疗卫生八项改革措施出台的背景

我市医疗卫生八项改革措施,具有四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一是与国家医改的大方向相一致。医疗卫生涉及千家万户,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民计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前不久,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卫生改革的方向,提出近期要着力抓好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我市推出的这八项医疗卫生改革措施,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符合国家医改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这是我市医疗卫生八项改革的第一个突出特点。

二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高书记对医疗卫生工作非常重视,明确提出要高度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提高健康水平,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市长多次做出指示,要求我们把医疗卫生工作作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最大抓手,着力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用上放心药、支持公立医院健康发展和搞好卫生事业城乡统筹等五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这是我市医疗卫生八项改革的第二个突出特点。

三是体现了我市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我市推出的这八项医疗卫生改革措施,是把"政府强化责任,机构优化服务,百姓得到实惠"这一总体思路设计项目化,而形成的八个强有力的具体工作抓手。从思路设计,到工作目标,再到具体项目,有了工作抓手,才能更好地抓落实。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分析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思路设计,就是希望大家首先建立这样一个大的思路框架,能够充分认识到,这八项改革措施,是我市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总体思路项目化的体现。比如,实施公立医院责任考核与合理补偿制度,建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机制,就是为了强化政府保障和监管的职责,加大投入,科学投入,引导公立医院担当社会责任,维护正常的医疗卫生工作秩序。再比如,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区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目的是加快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和水平,优化机构服务。又比如,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改革,实施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互动,提升社区18项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行全市药品集中采购,目的是降低虚高药价,减轻百姓的医药负担,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加快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及"首诊在社区"和"双向转诊"的有效机制,方便百姓在社区就近得到有效医治,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思路设计的项目化,是这八项改革的第三个突出特点。

四是深入基层调研、总结试点经验和学习外省市成功做法的结果。按照高书记、市长的要求,我们组织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针对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做了大量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措施的四个准则:①突出阶段性和从我市实际出发;②充分用好我市卫生发展的原有基础;③重点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④切实惠及百姓。市长曾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等医疗卫生改革重点内容到做过专题调研,并指示要认真总结、学习、推广的经验和做法,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把会议放在召开的原因。我们曾不止一次的向大家讲解、推广的经验,的社区卫生改革至少有三点非常值得肯定:①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合理、可行。②把"政府强化责任,机构优化服务,百姓得到实惠"的工作思路落到了实处。③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为:双重网底进一步夯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任地担当起了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四个转变"(由以医疗为主转变为防治结合;由仅把病人作为目标人群转变为把健康人也作为了目标人群;由只注重治疗过程和有病就医转变为重视健康管理和指导;服务方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初见成效;公益、公平、可及、普惠得以体现;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同了;居民认可度、满意度很高。我们将继续关注的改革,希望不断创出新经验,为全市做出示范。

以上是我就医疗卫生八项改革措施出台的思路和背景,与大家做了一些交流,我想用以下三句话做一个小结:

卫生改革与发展是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理清思路,努力把现阶段应该干也能够干的事情干成、干好,是求真务实,科学理性的体现;

这八项改革措施是近期把我市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总体思路项目化的几个具体抓手,它不能解决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所有问题,但一定会把改革与发展推向前进;

实施这八项改革措施的阶段性目标是:解决突出问题,做强发展优势,切实惠及百姓,为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夯实基础。

二、明确要求,全力推进并实施好八项卫生改革

回顾我市医疗卫生八项改革措施研究出台的过程,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重视的程度和我们扎实工作的基础。9月10日,市长专门听取有关汇报,对这八项改革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11月11日,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这八项改革措施。11月24日开始,我们通过政务网,向广大市民广泛征求了意见。12月8日,我们又专门召开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会,进一步征求意见,并对有关方案和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完善。12月17日,市政府召开新闻会,向全市正式公布了这八项改革措施。这几天,我市各大报纸每天刊登一项改革内容,采用问答方式,对这八项改革措施进行了连续报道和解读,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受到百姓的普遍好评。

我市医疗卫生八项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实施办法,大家都已经比较清楚,下午,市卫生局还要逐项进行专题培训,这里我不再赘述。这八项卫生改革措施已经正式公布,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群众热切期盼各项政策措施赶快实施。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把它们落到实处,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切实让群众受益。落实八项卫生改革的任务很重,责任很大。我们已经向百姓做出了承诺,就必须做好,没有退路。各部门、各单位要层层落实职责和任务,确保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目标。为此,我提三点要求:

一是市联席会议机构要统筹协调,全力推进。这八项卫生改革措施的出台,是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了更好地推进实施,密切配合,统筹协调、联手推进,我们建立了卫生改革重点项目综合推动联席会议制度,由向杰同志任组长,成员主要有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药监局、市物价局、市公安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主要职责是就这八项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研究,加强协调。同时,我们还要组成联合督查组,从明年开始,对各有关部门、各区县和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推进八项卫生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要连续督查四年,确保取得实效。

二是各有关部门要尽职尽责,落实责任。实施我市医疗卫生八项改革措施,市卫生局要落实六个方面的责任:①要尽快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出台八项措施的配套文件,春节以前要全部下达。②要分级、分类做好八项措施的培训。明确目标任务,清晰改革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了解有关部门的政策和要求,熟悉操作标准、工作步骤和流程。③要建立市卫生局党政领导班子项目责任人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特别是要抓好涉及本系统改革措施的落实工作。④要加强对区县和各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推进,组织专家组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头深入到各区县、各医疗卫生机构,查找问题,纠正偏差,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⑤要完善项目评价、考核标准,加强跟踪、检查,做好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建立工作进度每月信息专报制度,真实汇总有关情况,每月10日向市政府汇报上一个月实施这八项改革的进展情况。⑥要会同宣传部门,持续做好项目进展的宣传报道工作。发改委要做好有关改革项目的立项规划和资金保障工作,如区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要抓紧立项,做好规划,加快推动实施。市财政局要提供资金保障,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如提高社区18向改革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标准,实施对公立医院的补偿项目,要认真核定编制,做好预算,确保补偿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积极配合社区卫生机构实施零差率改革和实施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互动,调整和完善有关医保政策,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市药监局要积极配合实施药品集中采购,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用药安全。市物价局要对社区卫生机构实施零差率改革和实施药品集中采购,给予大力支持。市公安部、司法局、保监局要积极配合《市医疗纠纷处置办法》的实施,协调警力,加大力度,切实维护好正常的医疗卫生工作秩序;发挥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及时兑现赔付资金。各部门既要承担好各自的工作责任,又要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这八项卫生改革工作做好,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