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第1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学 创新意识 措施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今天,在以创新教育为教育核心的今天,作为教育者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中职美术教育也需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的想象能力,注重技能性训练。因此作为美术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发展和总结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措施

(一)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还是学生的启发者和帮助者。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的启发引导非常重要,尤其是教师运用灵活、新奇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所以教师可以从问题入手,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境,同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并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归纳、比较、想象等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怎样画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丰富的情景,可以找一些制作精细、富有创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这些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在电脑上创作这些画呢?此时学生已被激起创作的欲望,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二)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中职教育的对象正处在人生想象力、好奇心、思维活跃的最佳时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利用身边的生活,学生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其创新的活动。例如开展“美化校园”的活动,可以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靠自己的想象力,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校园。由于学生好动的天性,对于此类可以施展自己能力的活动定会异常兴奋,学生会尽情的用画笔创造美、展现美,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无拘无束地挥发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搞一些画展,如众多以”我能行”、“露一手”等为题目的美术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自我才能和创新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美术才能的培养。

(三)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

中职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都是为社会的发展输送德才兼备、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中职教育中最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美术教育,教师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创新学习氛围。要想做到这些,首先第一点就是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好朋友,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相互尊重。只有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会在美术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张扬自己的个性。因为艺术就是要不断张扬个性,敢于打破权威,敢于不断创新。例如针对中职美术教育内容中的一些技能性内容时,这些需要学生掌握和巩固一定的绘画经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但是不要要求学生模仿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下来,如果是这样就会舒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心中所想,并及时对有创新的地方的学生给予扬和鼓励,这样学生处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表达心中所想,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学生极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而一个所掌握的的知识确实有限的,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真正推动其进步的是人类的想象力。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想象力,那他也就失去了创造力,因此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在美术教学中,甚至有些个别教师给学生设置了很多的条条框框,例如“不能这样画”、“不许天马行空”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久而就是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感到美术课枯燥乏味,想象力受到束缚,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美术教师必须要打破这种思想,要极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绘画,不要给学生标准的画法,并加以引导。例如在纸浮雕的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练习,自己掌握造型的练习方法,而教师只需要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形象。教师只有适当放手,学生才能够拥有自己的创新天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积极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方向,利用美术教育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莉.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1(14)

第2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新课标 学生

大中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创新意识又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老师,老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法越灵活,越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越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只有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才能充满创新的活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再创造"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课件演示小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开始让学生想,谁跑最快,然后课件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使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这样教学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乐于创新。

二、创设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是有效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讲一讲等手段来获取新知,多种感官协调统一,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用现实生活中长方体物体的实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来认识它与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不同之处,讲解长方体特征时,则是采用摸一摸、数一数、说一说的办法找到长方体特征,至于怎样画长方体,就让学生想方设法尝试。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再加上老师适时点拨,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三、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想别人想不到,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乐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应鼓励学生这种勤学好问喜欢探索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从而培养学生突破常规,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时,按照教材的内容是教学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的两种形式的分数大小比较。课堂中有学生提问:如何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呢?这其实是通分问题,要到以后才学习。这一问题的提出,表现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便改变了教学计划,指出:怎样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呢?比如3\7和2\9,谁比较大?一位学生说:2\7大于2\9,因为把分数2\7做为中间数,而3\7大于2\7,2\7大于2\9,所以3\7大于2\9。另一个学生说:3 \7大于2\9,因为一个分数它的分子的分母相差越少,这个分数就越大。我表扬了他们。这节课,由学生的一个"奇问"引发了思考,并由学生自己初步解决了问题,使得教学进程富有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总是想方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质疑问难,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己编题。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8十5",有的说"17-9",我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我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总之,做到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只需通过班级适当交流形成共识。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五、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营造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民主教学环境,学生就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第3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 重庆 409900)

摘 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化学这一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更加重要。本文在认识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提出一些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践;创新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41-01

创新就是指人的创造性,人们要抛开旧的不合理的,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并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学生很多时候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积极的思考,缺少主动学习的机会,动手实践的锻炼更是少。在传统教育方式的背景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都得不到培养。

在现代这个充满高科技,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我们的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是实行素质教育,这是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的,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化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实是密切相关的,医药领域、金属的冶炼都要用到化学知识,在高中阶段学习到的原子分子等的知识,也都是很实用的知识,可见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中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呢?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作为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么重要,这关系到新的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说教师的手中握着学生的未来,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使命感。在这份使命感的驱动下,教师会主动有意识的从自身做起,以自身的努力来影响学生。同时,还要自主探究造成学生创新意识不足的原因,在探寻原因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用更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对于高中化学老师来说,当然也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眼界。教师对待学生也要因材施教,不能对学生存在认识上的偏见,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等生,成绩差的人就不优秀,不值得培养,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首先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教师自身的努力非常重要,当然正确的教学方法也是同样重要的。下面介绍一下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要以学生为主,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时间和机会,多让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多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多进行交流。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

例如在学习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变化规律,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假设,提出假设后,再搜集资料,实验几种金属元素的性质特点,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在学生学习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取后,可以让学生多联系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气体。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化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某一知识产生兴趣之后才会更加专心地学习,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由于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时代的发展在化学中的体现是很明显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最新的科技、产品的知识为引子,引起学生的关心,也能让学生看到化学学科未来的前景。如在学习焰色反应时,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食盐的焰色反应是怎么样的,燃烧的食盐火焰颜色是什么,这样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也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情境,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程的学习。设置疑问,让学生也养成问题意识,有怀疑精神,善于勤于思考。例如在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可以提出不同的疑问,除了课本上介绍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还能发现其他的方法吗?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化学元素的传递规律来思考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多设置疑问,不仅可以让学生多主动思考,多主动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4、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要多加入实验教学,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参与度提高了,就能更集中精力,更积极地思考问题。在化学实验中不要照本宣科,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指导完成实验,只重视结论的得出,忽略过程的探索。在化学实验中要探索多种可能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多观察出现的异常现象,探讨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还可以改进实验步骤。例如二氧化碳与铝的反映不成功,分析原因是铝表面覆盖了一层氧化物薄膜,怎样才能除去这一层薄膜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新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一个知识点或是一个实验中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方案。

第4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 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49―01

1 创设主体参与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采取师幼互动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还幼儿主体的地位,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现在我采取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不愁没有创新的兴趣和精神。

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1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会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决不能采取冷淡甚至反对的态度。对幼儿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例如幼儿想知道水的性质,可能会因此而弄湿自己的衣服,教师就不能指责幼儿淘气,而是要注意正确引导他们。

1.2鼓励幼儿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

人类就是因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世间无数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伞的世界”主题活动中,我从多方面引导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并与他们一同进行讨论和大胆幻想,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力。

1.3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问多答”。例如在“给你一封信”主题活动这个情境中,我就从怎样写信,怎样设计信封、邮票等人手进行全面引导幼儿去获得信的有关知识。

2 注重个体差异,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的经验、兴趣、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如在认识种子活动中,一部分幼儿只要求他们说出种子的名称、形状等,并进行简单分类,一部分幼儿要求他们能够按照多种方法进行分类。这样,不仅使每个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捕捉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生活中,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倘若视而不见,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就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这是传统教育的敝端所在。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心人,不失时机地捕捉每个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次,园里分给幼儿每人一块西瓜,吃完后有些幼儿便拿着西瓜皮玩起来,我留心地观察,看到有的幼儿把西瓜皮当成“电话”,在“喂、喂”地互相打电话。于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小朋友们,西瓜皮还可以做什么?”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说出了若干个答案。就这样,我紧紧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不落痕迹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幼儿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一一创新。因此,当幼儿对某一个问题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我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5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民族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我们教育的首要目的就师造就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个漫长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学抓起,从基础抓起。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 我根据我们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理解认为:

一、创造氛围

天真无忌、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只宜引导,不宜压抑,过分严肃紧张的课堂氛围只会压抑小孩子的天性,压制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可能萌发创新意识,无从培养创新能力。只有为他们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他们才能身心愉悦,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突发奇想,创新意识才会油然而生,创新能力从而得以培养。

如何为小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呢?

1.更新观念

要彻底抛弃那种课堂只让老师说了算的陈腐观念,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积极作用,大胆想,放开说,积极做,做错了也没什么。

2.注意语气

教师要尽量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我经常用的说法就是:“这个问题谁想说说・・・・・・” “谁愿意说说看・・・・・・” 耐心听完孩子说出意见后,特别是听了那些不同意见后,我惯常说:“我真荣幸,能听到你这么有新鲜见解 ” “呵,真想不到 你竟有这么独到的想法” “ 我真荣幸,我和XXX的意见相同” 这些商量性的课堂用语能融洽课堂气氛,使孩子觉得老师更H切和蔼,师生关系更平等和谐,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3.活而不乱

传统的教学观念总认为,肃静的课堂,井然的秩序,就是好的课堂。殊不知,那样的课堂正是扼杀了孩子创造性思维意识的、最可怕而又最可悲的课堂,是“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课堂!不要说在那样庄严肃静的氛围下小孩子不敢“乱”想、不敢“乱”说,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天性泯灭,就是成人也会胆怯而不敢有所作为,又怎么能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每个问题,每有启发,,都应提供时间、提供机会让孩子们“乱”想、“乱”说,让他们充分表现。创造意识就是从“乱”中冒出来的,这有什么不好!

二、确立主体

决定事物矛盾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告 。在学与教这对矛盾运动中,学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否则,我们的课堂教学原则就不会确定“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均应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培养。那么,”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又怎么理解呢?这就跟旅游团得有导游带路指方向一样,导游一边带队一边讲解才能让游客们游得尽兴 , 这旅游团的游客才是主体,导游只是服务员。教师就是充当这个导游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并答疑解难的导游,是学生的服务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跟“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是一致的,并不矛盾。

我们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的极性,充分发挥其“我要学”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把学生摆在从属地位让其做学习的奴隶。若那样创造意识又从何谈起?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探索新知。这种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放开讨论、辩论,在讨论辩论中澄清是非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芽的过程。发现也是一种创造。我们就是要让学生每堂课有新发现。我在处理每课的生字生词时、从不告诉学生该怎么念、怎么拼音。事实证明我这样做、大多数生字都能读而且读得正确、 流利。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体现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教师讲跟学生练的时间分配比例要恰当。我从来都主张每节课起码要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给学生说、写、读、想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也是这样做的。我在备课的时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尽量做到该讲的问题扼要、简练 ,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多互动,给他们说、做、练的机会,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主要的是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搭建了平台。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有自信。英国著名学者马尔腾说过:“一个人能力和成就的大小往往跟其自信心的大小成正比。”小孩子也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若不自信,何来创造?为了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为了尊重学生,我从来不批评答错的学生,从不让学生因答错题而难堪,而是用鼓励的眼光或者平和的语气告诉他没关系,我相信你下次会很优秀的。

三、提出问题

培养创新意识要善于启发学生开展求异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善于提问题。

孩子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提问题可以更进一步拓宽孩子的思维领域,并且以引导孩子做定向想象和联想。创新意识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意识的求异思维不是纯灵感的产物,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断的引导,不断的启发,不断地提问题。提问题既可以引导孩子作创设情境的形象性思维想象,又可以启发孩子作深入探讨的逻辑推理性联想,还可以指示孩子做纵横比较的抽象立体设想甚至蒙太奇式幻想。创新意识就是在这些求异思维问题的带领下逐渐步入成功的殿堂的。

在教学看图学文《艰苦的岁月》第一课时,我就先后设计了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答:

1.图上是谁?他们的样子怎样?他们在干些什么?(衣着、外貌、神情、动作都能分别说一说吗?)

2.用什么方法能最快最准确弄懂本课生字的形、音、义?用分析字形法和拼音查字法)

3.课文哪些句段是对图片的直接记叙?

4.课文哪些句段是由图片画面引起的想象和联想?

5.在什么情况下,在哪里响起了笛声?

6.课文分别怎样写老和小的样子?

7.看了图、读了课文你知道作者产生了什么联想?

8.小看到的“未来”和“希望”是什么?

9.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想些什么?

我就是通过这样步步设问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形象到抽象启迪学生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训练他们观察发现的能力和思考联想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6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工科学生;创新意识;养成

作者简介:徐双迪(1985-),男,浙江岱山人,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助教。(浙江 舟山 316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34-02

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怎样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进而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以面对激烈的竞争是各个高校育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笔者通过翻检材料发现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有较多学者已经论及,而本文试图以工科学生为考察对象,通过对现阶段工科学生特点的分析,同时结合实践这一载体,主要对工科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于工科学生,由于“毕业后直接流向社会经济生产主战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技术含量高、操作性强,尤其是面临产品更新换代快、生产工艺不断升级、生产企业竞争加剧等新情况”,[1]所以,从社会的需求性以及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求工科学生具有更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那么关于创新能力,是政府以及整个社会都在强调的内容之一。在十新修订的中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推进中国化。”[2]这里的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是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党发挥创造性的产物。

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无论是政府导向、社会需求还是学生本身等角度都在呼唤着创新。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发明,而且也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感,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3]所以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要的就是夯实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谈创新,创新才会变得可能。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对于在校或者刚毕业的工科学生来说,并不一定强求他们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或者说能够创新出某件具体事物或理论来,而是应该鼓励和引导他们养成创新意识。大学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在大学阶段就打好基础,在走上社会后随着阅历和经验的不断丰富,加上这种创新意识,这样就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目前工科学生的特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抛开坚实的理论知识、深厚的学术修养,那么再来谈创新意识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所以,要培养创新意识首要的就是要夯实理论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进行创新活动,养成创新意识。

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从学生的主体构成来看,工科学生以男生为主体。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一些工科院系的男生数基本达到90%左右,有些班级甚至出现无女生的现象。一般来讲,男生的特性和关注点相较于女生是十分不同的。男生更喜欢动手操作,更喜欢在实践过程中检验所学,进而加深所学知识;而女生更倾向于识记内容,注重学习的成效。所以即便是在男生占绝大多数的工科院系,从学习成绩上来看,女生却能够与男生平分秋色。当然,男女生的这些特点是难以改变的,这就要求在对创新意识养成的过程中,在夯实基础的学习中,能够尊重学生的特质,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其次,面对快速的信息化,网络迅速占领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再加上现在基本是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溺爱,自律意识和进取精神比较淡漠,从高中进入大学后,有些学生犹如从千斤重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出现失去方向,无法准确定位自己,逐渐出现沉迷网络等现象。所以这个时候,朋辈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曾经与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过交流,该生反馈自己的自控力比较弱,进入大学后看到寝室同学在玩游戏,那么自己也开始玩网游,一开始是不自觉的,到后来就是不自主了。所以要夯实基础就要重视朋辈的影响力、重视榜样的力量,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面的东西可以传播,但是负面的东西更易传染。在创新意识养成的过程中,要重视整体环境,做到全员育人,有效联动。

再次,有些学生出于种种原因,所选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可能会出现厌学的情况。那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因为兴趣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平时的积累中逐渐树立起来的。所以在养成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激发兴趣。

二、激发兴趣,引导创新意识养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部动机。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内部动机能够促进创造性的形成,而外部动机会抑制创造性的形成”。[4]所以要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就要重视这种内部动机,也就是兴趣。通过兴趣来推动创新,正所谓“兴趣导致爱好,爱好引起迷恋,迷恋促发创造”。[5]

关于兴趣的激发,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往往可能是不经意间的一次比赛、一次实验。比如科技创新比赛,不断给工科学生提供了很具有创新引导意味的比赛题目,例如2011年浙江省机械设计大赛赛题就是抗震救灾机器人、2012年“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赛题是直立行走的智能车等等。正是这些能够激发兴趣的赛题直接或者间接刺激着工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不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态度的调整,转读死书为会读书,学会转化、变通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服务,从而提高工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潜意识中对他们创新意识的养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每年都会举办科技文化月等活动。这些活动为省级科技竞赛储备了人才,也积极吸引着一批刚进入大学、既兴奋又胆怯的大一新生。当在理论学习中的困惑在实践过程中迎刃而解的时候,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喜悦,而且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朝着更深层次的目标探究。

在过去的一年里,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规划要求,浙江省团委、省科技厅、省学联共同举办了浙江省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等赛事。那么无论是地区赛事、省赛还是学校的活动,其实都是希望构筑一个日益优化的创新平台,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服务。

这些科技竞赛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能够很好结合的平台。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工科学生来说,他们更加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以至于对多数的教学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多数的实践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有些工科学生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去金工实习,进而对多数的暑期社会实践也不明白自己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造成这一困惑主要是一直以来固定不变、形式单一枯燥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所以说本身就有独特形式优势的科技竞赛,从一个侧面弥补了这种单一枯燥而带来学生厌学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进而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工科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那么根据现实和借鉴国外经验也可以看出,加强人文教育也是有益于创新意识的养成。如美国的大学非常重视通识教育,通过大学阶段“对全体学生所进行的基础性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高尚道德的陶冶、个性品质的训练,以及人所共需的一些基本能力的培养,着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能力潜质,在校方的宏观引导下独立自主学习,从而得到充分发现个人的研究爱好,激发浓厚的创新兴趣和创新动机”。[6]当然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当下如浙江海洋学院也开设一些通识课程,或者说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凡此种种其实也是在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服务。

三、注重习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谈及习惯问题时曾有这样一段话:“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因为“习惯使行为变成了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7]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7]并可以“自觉地做应该做的事、发挥下意识的作用和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

那么这是好习惯的作用,反之坏习惯的影响也亦然。所以,正是基于此,作为高校也在不断重视和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在新生入学进行始业教育的时候,会让新生思考三个问题,即为什么来上大学、如何上大学以及大学毕业后将去从事什么工作。通过这三个问题使新生能够明确自己该如何渡过这四年时光。同时,以此为抓手,培育学生良好的习惯。此外,通过报刊杂志等传媒手段,使全校形成对好习惯好未来等问题的讨论,加深对大学教育的补课与重构这一问题的认识。

不苛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是要有创新意识。那么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随着经验和阅历的加深,就会取得更好的成效。在此过程中,一种良好的习惯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正所谓好的习惯可以事半功倍。学生走出校园,靠的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在校期间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同时结合工科学生自身的特点,这在创新能力的自我养成上也将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作为大家所认同的一种能力。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无论是激发兴趣,引导创新意识的养成,还是注重习惯,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是怎样把这些因素都内化为学生的自有品质,不仅让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更让学生自己能够深切体悟到,这也是值得再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新林,沈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育途径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3).

[2]中国共产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18.

[3]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1):29.

[4]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5]刘智运.大学学习理论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6]周懿.美国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第7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素质 自由与创新 自主学习 个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站在这样的一个角度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许对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语文教改有所裨益。只有有了创新的意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地运用创新思想,培养创新情感,完善创新人格。那么,怎样才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尽可能自由地学习

马克思曾经指出要“让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得到丰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他们自由了,才能让他们放开手脚,毫无顾忌地去猜去想,创新也才有可能实现。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生解放出来,把他们放到一个宽松自主的听说读写的大语文环境中,在这方面我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在学习高一语文现代诗歌单元时,我把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学什么,怎样学,按自己的喜好排列学习顺序,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有共同的看法。于是,一开始,学生就在课堂上处于主人的位置,他们就是带着这种自主意识开始了愉快的求知之旅。《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现代诗歌,学生们以前也读过,因此都想先学这首诗。在课堂上,我只给介绍了徐志摩的生活、学习经历及写作这首诗的缘由,然后就看他们一边读,一边赏,完全陶醉康桥的秀丽风光之中。学生们读着、想着,创新的灵感就在无声中迸发,有的学生还结合课本附页的彩图将诗歌的写景部分改写、续写,为原诗增添了新的色彩,新的感情。虽然可能文采欠佳,但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表达把他们求知、求新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教学就这样创新了,学生的个性就这样形成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地增加了。因为这是他们喜欢的,要求的,渴望的。人对自己喜欢、渴望的事情都不会轻言放弃,而对老师给予的这份自由就倍加珍惜。

二、多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允许学生站在自己的立场理解文章

多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允许他们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下站在自己的立场理解文章,站在现在的角度解读知识。

我们在学习诗词鉴赏时,由于书上的作品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即使介绍了背景和写作意图,仍有很多信息难以把握,以致不能准确理解诗人的复杂情感,有些学生就很容易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去理解、,揣摩诗的意境,对于这一点,老师不应该轻易否定,而应给予赞扬和鼓励。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让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理解课文,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悟作品,对作品的不确定性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要“让文章本身教育学生”,有要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想象,不让现成的结论套住他们的思想,扼杀自主的思考;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前人的评价,更不能不让学生提反面的意见,否则将会使求知者变为厌学人。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非常重视这一点。记得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在研读“兰芝抗婚”这一情节时,理科班一位学生认为兰芝在哥哥的逼迫下突然答应婚事,是缓兵之计,心理其实在盘算怎样才能与仲卿破镜重圆,因为离别时二人有约“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和“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这无疑是我们当代人的一般想法,学生按自己的心理去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了,而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其实女主人公此举是对前途的完全绝望,人物行为看似突然,实是深思熟虑,决心以死来反抗封建专制的表现,可是课堂上没有人想到这一层。面对学生积极的质疑,我犹豫了,是该肯定他们的想法,还是马上否定呢?作品中刘兰芝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封建社会中罕见的头脑清醒、性格坚强的女子,可怎样说服学生呢?想起以前曾有位学生问我:“老师,我们理解为什么总是不对,我真不知道该往哪儿想了。”面对学生的疑惑,我竟无言以对。而现在,我怎能轻易地否定他们积极的思考,不行,一定要鼓励他们多方位的探究,因此,我问大家:“他说的对吗?有没有道理?”“对!有道理!”“好,这位同学很善于思考,也敢于同旧传统旧势力作斗争,他站在我们今天的社会背景中体会人物内心世界,那下面也请大家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中,女子有没有今天的自由?在当时的社会,兰芝当时处境如何呢?她会有怎样的决定呢?”

这时,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封建社会女子被休回娘家怎么可能再回去,封建家长制度怎会给孩子这样的自由?就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求知探索的信心,开拓了学生学习探索的思路。由此可见,老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是重要的因素。

语文学习中的创新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创新,更要化这种知识和能力为我所用,变成自己创作的创新。通过学习诗词,学生的兴趣浓厚了,课堂上积极地朗读,踊跃地分析品赏,大胆地联想想象,在学习体验中尝到了获得知识的甜蜜!这时,我又试着让学生去感悟自己的生活,创作自己的作品,要求注意把握意境。结果,不少学生写出的诗优美感人。有的语言平实,形象鲜明;有的含蓄蕴藉,主题深刻;词就更有特色了,有的作品很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寓情于景,寓情于事都表现得十分完美,而他们自己却毫无感觉。其实,老师应该看到,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特点和特长,这些就需要我们伯乐们去发现,去挖掘,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触动他们创新学习的神经,一旦找到了按钮,那么电路就被完全打开,以后的学习工作就畅通无阻了。有时我不禁自问:为什么学生对作诗、填词饶有兴趣,而对写作文却很头疼呢?我自以为写诗写词要比写作文难得多,殊不知就在于知识的新奇性和吸引力。诗和词给人想象的空间如此丰富,且学生是刚开始尝试进行创作,兴趣自然浓,且不说文采,能写就是精品;而作文从小学写到现在,这么多年没有多少成功的作品,自然兴趣锐减。其实,写作的空间要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还有待我们这些语言教育者开辟新径,不断研究,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钟启泉先生曾指出:“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我相信,只要有心种地,就会收获果实。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率先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自由的有意识的学习语文的创新中,更好地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实现全方位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字: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就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最经常的形式与手段,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原有的那种强调教师讲清楚、学生听明白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我们就要变革课堂教学观念和模式,构建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主动探索地学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就谈谈笔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营造平等、宽松、激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平等、宽松、激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因为创新的思想离不开创造的氛围,这种氛围要靠教师的爱心去营造,爱心是激发创新力的“催化剂”。教学中还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敢想;要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问,不但问“是什么”“为什么”,还要问“怎么做”,更要“教师问,学生答”,还要“教师导,学生问”。另外,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不压抑、不嘲讽=多鼓励。如可以用“谁来告诉大家”,“谁愿意说说”,“谁有不同的看法”等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也可用“你说的真不错”,“你的见解很独特”,“教师与你的意见相同”等带有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自信,敢于向教师挑战,敢于向课本挑战,凡是要有自己的主见,标新立异,敢于创新。

二、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学是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进行设疑、激发、鼓励、诱导,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使学生尽快怀着一种好奇、渴望、急切的心情,主动投入到探求新知的活动中。例如,在探讨“点和2点之间,时针和方针何时第一次重合?”时,问题的提出是以直接观察手表的转动来作为基础的,而不是列方程求解,突破常规,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又如,在举例说明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时指出:老年人拄着拐杖走路较平稳的理由是,拐杖的落地与人的两只脚这三点确定一个三角形等生活中的例子将学生直接引入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让他们从问题中去验证,去探究,去发现,就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创新的意识

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主动地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敢于提出问题是创新意识的起点。

2创新问题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动手动脑,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让想象张开翅膀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有效地利用开放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定向思维束缚,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此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创新能力的产生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在教材的创新因素的挖掘,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等诸多方面加以改革,以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真知的喜悦。

参考文献:

第9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

美术学习培养兴趣创新现在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多参加美术活动是满足幼儿喜好,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美术教育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提升幼儿审美情感,家长可以通过幼儿的绘画内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传授的不只是单纯的方法,还要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给孩子一支笔让他画出自己的全世界!

一、准备足够的工具材料,为培养幼儿创造力提供合适的条件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可以每年都对学校院墙进行美术粉刷,绘画出各种各样的儿童世界,教室内的墙壁也可以根据学校整体艺术风格进行涂色绘画。当幼儿怀揣着好奇心走进自己的校园,会发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种良好环境下不断的引导幼儿自己迈出第一步,为幼儿的兴趣探索和自主参与创造条件。

孩子是无比纯洁的天使,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在举手投足间就会找到他们的创新萌芽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幼教,我们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灰姑娘的美丽”。我们带领的不是单个幼儿而是一个幼儿团队,在一起学习绘画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去发现他们的特长,了解他们每一个人谁喜欢画画,谁喜欢手工制作等等。根据他们的喜好为他们准备好充足的材料、工具使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创作天赋,在实践中让幼儿觉得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认可。

二、创造有利于激发幼儿创新兴趣的环境

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兴趣很关键,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努力创设环境促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幼儿的实践欲望和创新意识就体现在他们平时的活泼、好动和好奇中,教师不该为了安稳而过分遏制他们,而是呵护好这些创新意识到萌芽并给予一定的支持,通过利用环境资源帮助激发他们的灵感。譬如在玩色活动中,幼儿任意选择老师给准备的蓝、黄和红三类颜色的小瓶和水,然后在一番调和、搭配之后就会发现瓶子里的颜色一会变紫,一会变绿,又一会儿变浅,一会儿变深,特别奇怪,这样幼儿肯定就会对颜色的变化充满无限的好奇心,老师顺其自然地引导他们试着创造新颜色,为使他们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放大,就可以教给他们配色的方法,让他们用自己配好的颜色和相应的宣纸来装饰剪好的各种各样的服装。有的小朋友会在事后自豪地告诉我们:“老师。我只用几种颜色就配出了五颜六色的裙子,好看吗?我还能配出别的许多颜色呢。”还会有同学高兴地尖叫:“我成魔术师啦!”由此可见,一旦幼儿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他们就会把这件事当成一份无尽的乐趣,并从学习中获得喜悦,创新意识油然而生,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培养。

三、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不只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还要知道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就是动手能力。“幼儿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虽然幼儿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还不够丰富,但动作表达可以成为他们表达思想的直接表现形式。在绘画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通过鼓励实际动手操作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创新引导实践,实践促进创新,幼儿的创新思想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

四、激发想象,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幼儿时期正是想象力发生和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且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想象力不仅包括幼儿对事物的联想能力,还包括他们对事物的幻想,这两者都是幼儿探索活动和创新性活动的前提。

五、成果展评,体验创新乐趣

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采用分层主评、全体讲评、小组互评、幼儿自评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对有进步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

六、不断改进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在美术教学中,不能以传统老套的方式进行授课,教材中的内容是学习中心,可以组织幼儿实际观察、探讨学习,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发展多层次地创新观念,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想象,鼓励孩子大胆发言。尝试不断改革教学,多听、多看、多夸奖是鼓励幼儿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

七、结语

爱因斯坦说过:“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创新,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在这个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经济的时代,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未来,每一个幼儿都将可能成为改变社会的人才。作为教师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锻炼孩子的创新能力,培育好他们的创新萌芽。用自己的创新教育思想培育祖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Min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2004[M].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艳.科学教育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