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

第1篇: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职教师 教学能力

“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有两位教师为了让生病而住得较远的学生不落下课程,专门制作了PPT和讲解音频上传至网络,学生可以在家下载并学习,从而不影响其课程进度。这种教学模式开始引起关注,并于2011年迅速推广至全球。同时,美国的“可汗学院”“慕课”等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免费的网上教学视频,推动下教师与学生利用视频进行在线的教与学。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我国许多学者对“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本质进行过深入的论述,但对“翻转课堂”的没有公认的界定,基本认为:学生在课前利用以视频为载体的微课学习知识要点,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由教师解决学生的问题并指导完成相关练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学,课后做习题的模式,获得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二、存在的问题

面对“翻转课堂”的新教学模式,许多中职教师尚不了解其内涵,主观上认为中职学生无需进行教学改革,因此不实施“翻转课堂”。

1.不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与效用

“翻转课堂”在国内的许多条件较好的中学、高校已开始实施。但对于中职学校而言,许多教师对“翻转课堂”的内涵不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翻转课堂”的存在。“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只是个名词,具体的内涵与实施步骤并没有在中职教师中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应用。中职教师群体较少实施“翻转课堂”,因此,并没有体会到“翻转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效用。

2.不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

“翻转课堂”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门槛,首先是微课视频的录制,这对教师个人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教育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翻转课堂”以视频为载体,教师通过各种音频录制软件、视频制作软件、PPT制作技术,以及较好的录制室才能制作出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微视频,否则,不仅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反而引起学生的排斥情绪。“翻转课堂”的准备工作量较大,导致了中职教师在意识上就出现对“翻转课堂”的抵触,不积极实施“翻转课堂”。

三、提升策略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值得在中职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有利于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那么,如何提升中职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能力?

1.转变观念,提升中职教师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度

中职教师认为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和自我约束力差,在网络上看微课视频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久,因此,没有必要在中职学校实施“翻转课堂”。其实,中职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其对知识的掌握,他们需要一种新的有趣的学习方法,而“翻转课堂”正是符合学生需要的新方法。中职教师首先就要转变意识,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改革。

2.参加培训,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制作技巧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应该多举办“翻转课堂”的相关培训,如:“翻转课堂”理论培训、微视频制作培训、PPT制作培训等,这样有利于中职教师及时地掌握“翻转课堂”所需的技巧。如果教师不具备教学视频编制的相关技能,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必定是难以实现。对“翻转课堂”不是很了解的中职教师通过培训,制作“翻转课堂”所需的视频准备、思考题、讨论题、任务、情景的设置等,可以不断地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制作技巧。

3.参加竞赛,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能力

仅仅有微课视频是不足以提高教学效果的,视频只是辅助工具,更关键的是提升教师“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参加教学竞赛,结合“翻转课堂”的内涵,教师可以将所学到的各种技能与技巧运用到竞赛中,以竞赛作为突破口,以赛促教,做一个完整的“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首先体现学习的流程,重构学习过程,向学生传递信息,并引导学生将信息内化为个人的知识储备;其次,体现学生的思考、互动讨论,教学设计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互动性,这也是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过程。

4.转变角色,提高课堂指导与调控能力

当前教育的共识是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由主讲转变为指导,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指导能力来调动学生一起解决课前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在学生的互动讨论中,可能会因不同的意见出现矛盾,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引导学生。

综上,在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下,教学改革的主力是教师,只有教师有教学改革的意识与努力,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教学能力,才能实现“翻转课堂”。

四、保障措施

“翻转课堂”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保障,包括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师资保障、考核保障。

1.制度保障

“翻转课堂”仅靠教师的个人能力去实现是不够的,在学校层面要明确指导思想,建立健全n堂教学改革工作制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等,在各种制度的保障下,搭建教师微课视频共享平台、学生在线学习平台、师生互动平台等,促进“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

2.资金保障

学校需要设立专项专款用于“翻转课堂”的实施。“翻转课堂”适用于各种学科与专业,即使是一门课,也可以成为一个资源库。资源库的建立就要有资金的保障,凭教师个人的能力较难调动教师制作微课的积极性,如果给教师配备条件较好的录制场地,软硬件设施,教师就会有更大的主动性参与“翻转课堂”。

3.师资保障

教师尽管不是课堂的主角,但依然是课堂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要实施“翻转课堂”,就必须要有资金保障,有一批骨干教师积极探索教改,研究“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然后带动一批专业教师进行教改。校外培训与交流是师资保障的重要前提,教学竞赛是师资保障的重要途径。

4.考核保障

第2篇: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

1.“先学”难以落实

最早的“先学”,类似于“预习”,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浅度学习行为,也可谓是一种比较泛化的课前心理准备。以后虽然有了“先学单”(或“导学案”)作“抓手”,但由于工作的面广量大,不少“先学单”(或“导学案”)对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凭借什么学、学的效果如何检测与反馈等缺乏整体设计、系统安排,加上形式欠活、监管不力,导致许多学生敷衍了事,蒙混过关。

2.“后教”难以优化

由于“先学”难以落实,学习起点无法把握,很多教师只好把“先学单”当成习题进行订正、讲评,而后按照传统的“常规”流程传授知识,无法“挤时与学”“还学与生”。

3.“交流”难以保证

由于“后教”难以优化,“合作”“交流”的时间就无法保证,常常是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尚未打开,讨论还有待深入,就红灯亮起,被迫停止。

4.“反馈”难以到位

由于“交流” 难以保证,只是一件摆设、一种点缀,所以很多教师在小组汇报时,往往只关注是否出现了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当学生的答案自己所期望的相符的时候,就急于顺着学生的思路往下讲解,而忽略了对小组活动的评价。显然,反馈的缺位,既难以让学生确切地认识到观点的正确或错误与否,也难以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5.“训练”难以提高

由于“反馈”难以到位,本属“先学后教”亮点的“当堂训练”,也就往往缺乏针对性、难有实效性。

上述问题阻碍了“先学后教”的正常运行,抑制了“先学后教”的效能发挥。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后续的4个问题都是问题1惹的祸。如何突破“‘先学’难以落实”这一瓶颈?翻转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翻转课堂或称颠倒课堂(Flipped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学习,在课上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包括“教师编制学习任务单、创建微课程(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程、学习新知识――课堂师生互动(深度挖掘知识的内涵与价值)”等阶段。“翻转课堂”与“先学后教”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本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但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先学’难以落实”的难题。“翻转课堂”的“先学”有目标――必须先行拟定“学习任务单”;有依托――微课程(教学视频);有检测――任务单上常配有4-5个思考题;有互动――生与师、生与生随时可在线上交流;有反馈――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收获与疑问,加以鼓励或解答。毋庸讳言,“翻转课堂”是对“先学后教”的完善与优化。当然,翻转课堂作为一种舶来品,要让其与我国的语文教学有效对接,顺利“软着陆”,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否定已有经验(包括“先学后教”),也不能肤浅地机械模仿。只有辩证地把握翻转课堂的各项动因与要素,防止顾此失彼、舍本逐末,才会抓住重点、突出要点、化解难点,做到事半而功倍。

方向要明 不少教师常将“视频”的制作视为课前的重中之重,其实,“视频”只是载体而非主体。“翻转”的主体仍在于“课堂”, 仍在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因此课前的第一要务当是对照课标、立足学情、吃透教材,进行系统设计。从学习任务的安排到学习情境的营造、从学习资源的挖掘到学习策略的选择、从学习管理的优化到学习评价的建立,要真正做到统筹兼顾抓关键,开拓创新求实效。这也是视频录制必须考量的的准绳与指针。

任务要清 “学习任务单”是有效开展“翻转课堂”的重要抓手。所谓“学习任务单”,是由教师设计的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以表单为呈现方式的学习路径文件包。学习的具体任务常以群组性问题来呈现。所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知识的重点、疑惑点、易混点;要有梯度性,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感悟文本;要有实效性,要防止表面化、肤浅化,要让学生通过解决疑问,真真切切、扎扎实实地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正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渐进化”的原则要求,充分发挥“学习任务单”导读、导思、导练、导疑的多项功能。

视频要精 可以说,没有微课程“视频”就没有“翻转课堂”。 微课程是以与教材同步的基本知识点为出发点,精讲内容,重点归纳,智能诊断,针对训练的符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的“短时、高效”的系列化课程。“微课程”视频的制作应力求做到精短、精当、精准、精美、精巧。

时间要精短 视频的长度应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时长一般不宜超过15分钟。

内容要精当 有位老师在教《飞红滴翠记黄山》时,从自己拍的优课中把学生汇报“哪些描写最精彩”的片段剪辑下来当作“微课程”,这与“微课程”的要求显然不符。另一位老师所做的《背影》“微课程”,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很明显这位老师忘记了“微课程”的使用者是学生。所以我们既不能把“微课程”当作课堂教学实录的切片,也不能把它看成教师说课的讲稿。

选点要精准 如果“点”选得不准就会与“微课程”的愿景背道而驰。如有两位老师同样做《济南的冬天》这课,一位老师结合课文的特点来做,教给学生的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景物。另一位老师却把它做成了介绍济南的风光片,显然跟语文的内涵关系不大,与语文的本质相去甚远。

形式要精美 要充分考虑视频的视听效果,画面与内容要相融,字幕与声音要相配,动态与静态要相间,既要给人知的启迪,也要给人美的享受。

设计要精巧 要在理清教学目标、兼顾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以碎片化而不失主题、创新性而不失逻辑的方式合理统筹视频的结构编排、内容呈现等要素,要始终关注与后续课堂教学的对应与对接,从而真正做到从头到尾、突出重点,从内到外、紧扣中心。

关联要紧 从理论上讲,课前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课堂学习是课前学习的提高,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应是课上需进一步研习的重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课前自学与课上教学相脱离的“两层皮”现象,极易导致学生产生课前“学与不学一个样”的错觉。因此,教师在课上应首先根据学生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选取典型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课前任务中安排的思考题进行抽查等等。课上教学与课前自学紧密相联,不仅是学生获得课前学习反馈的最直接途径,更重要的是,“关联”能使学生体会到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更自觉、更投入。

学时要整 时间是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足够的时间看视频,要想达到翻转课堂的目标显然只会“好事多磨”甚至“好梦难圆”,因此在学习时间上应予以妥善安排。尽量让学生能有相对完整的时段完成翻转课堂的课前环节,以免因时间不足而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方式要新 由于基础性的语文知识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任务单”和“微课程”已经基本掌握,因此课堂上没有了再“教”的必要,而应当以内化和拓展为核心,其流程主要包括作业检测、进阶学习、协作探究、成果展示等四个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从而使课堂功能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之所”到“共同发展之体”的翻转与提升。

互动要真 互动是翻转课堂的常态,但切忌停留在学生“形”动的表层上,要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知识的内化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多些平等,少点架子;多些微笑,少点脸色;多些关爱,少点冷漠;多些宽容,少点苛求;多些赞赏,少点责备,从而使互动真正产生出“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积极效应。

反思要深 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前观看视频,课上互动内化”。笔者认为,课后及时地总结与反思也应是翻转课堂的重要一环。如果说,课前的课程视频是翻转课堂的物质保障,课上的交流互动是翻转课堂的核心灵魂,那么,课后的及时反思则是翻转课堂的理想升华。翻转课堂的课后反思不同于传统教学的课后复习。重在将传统复习中对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理解”层面升华为如何将知识进行迁移,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层面。

监管要勤 翻转课堂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将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作了捆绑。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监管十分重要,尤其是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客观地说,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完成各种任务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前,也应让家长对翻转课堂的内涵特征、目的意义、操作流程有所了解。赢得家长的默契配合是成功“翻转”的重要保证。

评价要准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应顺势而为、循情施变。对于中学语文翻转课堂而言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应该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把评价覆盖到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要特别注意关注学生在独立学习中的表现、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在互动对话中的表现以及计划安排、课堂质疑、认识表述和成果展示等方面。要切实坚持评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翻转课堂并非完美无缺,传统教学也非一无是处。翻转课堂是教学方法“之一”,而不是“唯一”!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殊途可同归,异曲能同工。只有从具体的时间、地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才会让语文教学包括语文翻转课堂更合理、更有效,才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旅行”中,兴趣不断点燃、情绪倍加高涨、思维得到发展、能力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①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3期。

②张艳明,薛颖:《当前国内翻转课堂热的冷思考――基于36个实践案例的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第9期。

③殷建连:《基于翻转课堂的几个问题的理性思考》,《教师》,2015年第11期。

④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⑤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第4期。

第3篇: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将翻转课堂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对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程度和探究深度,突出学生主体性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教学已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翻转课堂凭借自身优势对计算机教学的开展意义重大。本文将围绕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1翻转课堂内涵及特征分析

1.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是一种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顺序的颠倒,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变革。翻转课堂中,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实现知识内化,而将知识的传授迁移至课外。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身也拥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场所,成为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的场所,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1.2翻转课堂特征分析

依据翻转课堂内涵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颠覆课堂教学顺序,即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知识的学习,利用课堂时间答疑解惑、师生互动进行知识运用,这样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充分利用;第二,角色定位的转变。翻转课堂中,学生转身成为学习的主角,通过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而教师的角色则定位于指导者;第三,翻转课堂以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为基础,可以为学生提供十分丰富、新鲜的课程资源,能够满足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翻转课堂具备多种特征,这也是其优势所在。正因翻转课堂具备诸多优势,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下文将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探讨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2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程中的应用———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2.1翻转课堂教学前准备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前应做好如下准备。第一,课程知识分解。依据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立足当前课程教学现状,对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点进行划分,细分为多个模块,如Windows7、计算机网络、Office软件等,同时Office软件也可以细分为Word、Office、PowerPoint等多个知识点。第二,依据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制作或收集课程视频。可以充分利用本校慕课资源或互联网的各种慕课资源,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中,做到每一个知识点均有其对应的视频片段。在制作课程视频时,视频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或15分钟之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段时间之内。同时,视频应具备点播、暂停、回放等功能。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以课程视频的形式来获得课程要求掌握的信息。微视频制作应从学生兴趣出发,注重调动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实现学生由学会如何回答向学会如何提问的转变,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第三,设计网络在线反馈系统。教师必须高度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较为被动等问题。因此,在完成前面两项准备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网络在线反馈系统,包括设计一定的习题和学习反馈单等。通过这一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开展个性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依据。

2.2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完成教学前准备基础上,教师应将课程视频至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应从体验探究、小组讨论、师生点评三个环节展开。具体如下:

2.2.1体验探究,实现“做中学”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观看视频,查找与课程学习知识点相关的资料,并在体验和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困惑所在。针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合作探究,相互探讨寻找答案,实现“做中学”。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导者的角色尤为重要,教师必须不仅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细心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疑惑,及时给予指导,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成功学习的体验不断积累,从而获得利用课程视频资源进行深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可以设计技能整合类实践任务,在课堂活动中布置下去,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促进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内化、拓展。

2.2.2小组讨论,课中答疑解惑

在体验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也发现了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下一步,应通过小组讨论实现答疑和知识与思想的交流。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也可以由学生依据寝室划分为学生小组。各小组分别安排小组,通过布置一定的任务或者安排一定的游戏,使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例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本简易的杂志版面设计及内容排版,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重在锻炼学生的Word的技能。通过全员参与,彼此在思想上和经验上形成了相互交流,产生了“1+1>2”的效应,不仅对各自存在的疑惑解决有很大帮助,更能够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环节,教师使学生懂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知识与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和深层的规律。

2.2.3师生点评,实现知识交流

在小组讨论之后,应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和分享,实现知识的交流。一般而言,可以采用辩论会、汇报会等形式。以Office常用操作学习的小组讨论成果汇报为例:第一,要求汇报者,声音洪亮,注重逻辑性和层次性的汇报小组讨论成果;第二,由其他组学生及老师负责对其提出质疑和补充,点评应指明要点,言简意赅。在对小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时,应当容许加入自己的观点,既要注重对与错的点评,也要注重汇报者表达的点评。此外,应将点评中凸显出的学生学习过程和讨论过程中存在的纰漏记录在案,以备后时查漏补缺。

2.3翻转课堂教学的评价

评价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后环节,也是重要环节。应同时兼顾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对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的成效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做好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过程中的总结和反思,以便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改正。另外,应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学习的总结性评价,真实地反映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学习中在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成效、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良好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国荣.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新思路[J].大学教育,2013(13):135-137,154.

[2]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第4篇: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验研究;应用型本科;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5-0091-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5.014

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组成部分,提高其教学质量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验教学普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重现”的模式,教师常常忙于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较少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则过多关注实验结果的正误,较少反思实验方法和结果。由此,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也较为有限。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全面改善教学效果。

从2011年开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美国流行,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它倡导学生在课外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自学课程内容,师生在课间参加教学活动和交流互动,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翻转课堂将教师从传统教学方式的讲授任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获得良性发展。翻转课堂为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华中师范大学杨九民等将以微视频资源学习为核心的翻转课堂运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还需具体设计课内实验阶段的交流互动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 翻转课堂及实验教学方法

1 翻转课堂的发展和内涵

早在2000年,美国迈安密大学的三位教授Lage,Platt和Treglia在经济学导论课程的教学中,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即将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内传授知识的工作转移到课外完成,而将原来课外练习的工作转移到课内完成。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获得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微视频的出现则使翻转课堂应用于教学实践成为可能。2004年,SalmanKhan为侄女录制了视频帮助其补习功课,侄女反映视频便于她略过已经掌握的内容,也利于她

翻转课堂的基本思想是采用“课外传授知识,课间内化知识”的策略开展教学。在课外,学生通过微视频自学基本知识,有效实现新知识的原始积累。在课间,教师安排学生开展协作探究式活动,并当面解决学生疑问,促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采用微视频引导学生课外自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方法。首先,教学微视频其实是教师讲课场景的复制品,一旦录制长期保存,可被多人反复使用。用微视频替代讲课,避免教师重复讲解,减少工作量。其次,学生易于根据各自的学习状况和特点,自由控制微视频播放的时间、进度和次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第二,最佳发挥教师辅导学生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当教师在课内为学生讲解知识点时,由于学生刚接触新知识,还来不及深入思考,此时很少需要教师解答疑问。在课后,学生做练习时,却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翻转课堂调整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次序,当学生完成课外自学,取得新知识基础后,教师与学生开展课内教学活动,交流互动,教师协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第三,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以自身为主体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意义建构是指深刻认识新知识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和相互关系,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也即是知识内化。学生只有实现知识内化,才能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并灵活运用它们。翻转课堂采用微视频引导学生自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同时,微视频免除了教师讲授的任务,使教师能集中精力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吸收和内化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2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的分析

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被要求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在实验课期间,教师先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集中讲解实验原理和内容,并演示操作过程。随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有以下缺陷:

首先,实验进展缓慢,效率低。学生基于实验指导书完成预习,较难把握实验过程的每个环节,有些学生甚至不熟悉实验仪器。他们操作不够熟练,实验进展缓慢。

其次,开展相同实验的次数多,教师重复讲解工作量大。不同班级可能开设相同实验,每个班级往往需分批进行同一实验,因此实验重复次数多。有些基础课程实验重复量相当大,重复多次讲解相同实验内容的巨大工作量使教师无暇改进教学方法。

再次,教师的集中讲解效果差。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别,每次的实验人数又很多,实验老师的集中讲解通常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清楚把握实验方法和要求。

最后,实验过程忽视学生内化知识。实验成绩通常以结果的正误来评定,学生大都只追求完成实验项目,取得正确的数据结果,很少深入思考相关问题。教师经常忙于解答学生的操作问题,较少有技术性指导。因此,师生之间缺少专业知识层面的交流和互动,不利于教学相长。

3 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方法

本文根据翻转课堂的优点,设计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实施结构如图1所示。在课前,主要通过教学微视频引导学生自学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减轻教师讲解负担。在课内,学生完成基本实验后,教师以思考题为导向,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强化其理论基础,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学生整理实验报告。以下详细介绍课前和课内的主要活动。

(1)课前活动

①教师根据实验计划编写指导书。对于各实验项目,除原理、步骤以外,指导书还应详细说明要求取得哪些结果和结论,并给出与本实验相关的1-2个思考题,以便课内开展探究活动。

②教师录制讲解实验原理的视频。该视频可采用幻灯片方式加讲解语音的形式,或者板书加讲解语音的形式。同时录制现场操作过程的视频,以使学生能熟悉实验环境。每个视频控制在10分钟左右,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提高学习效果。

③学生观看实验教学视频。学生自由选择观看视频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在最佳状态下高效率学习。学生反复学习教学视频,掌握基本原理,熟悉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并记录遇到的问题。

④在完成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学生参考指导书,开展理论分析和计算,规划实验报告,完成预习。针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验思考题,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查找资料解决。

(2)课内活动

①学生完成基本实验。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预习的基础上,能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视频所给出的基本实验内容,教师也能在此期间解答学生预习中的疑问。

②开展协助探究活动。该步骤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学生得到基本实验的结果后,通过相互交流,纠正错误。第二,学生开展探究,解决新问题。教师针对指导书上的思考题,组织学生以3人为一组开展讨论交流。各个小组分别讨论思考题,探讨结论,并在基本实验的框架上,设计和拟订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予以实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和解答学生疑问。该步骤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基本知识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展示和交流探究实验结果。各小组独立完成探究活动之后,教师选择2-3个小组为示范小组。各示范小组依次为全体同学介绍解决思考题的依据、实验方法,展示实验结果。针对展示的情况,其他同学对比本组实验方案与结果,讨论和补充改进方法。

④实验效果评价与反馈。经过探究活动、展示和交流后,每个学生首先自我评价自身掌握实验原理的情况,评价基本实验和探究实验采用的步骤、所得结果的情况,并列举本次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针对示范小组,每个学生对其实验方法和结果打分,指出其优点,提出改进意见。教师整理和总结评价材料,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将对示范小组的评价情况反馈给对应小组,促进他们提高实验技巧。学生自评有助于其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主动性。学生互评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长处和不足,改进学习方法,最终提高其应用能力。

二 翻转课堂实验教学举例

下面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图像的傅立叶变换与频域滤波”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本文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通过程序设计开展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本实验的基本实验内容为验证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平移性和旋转不变性,实现图像低通频域滤波,学生应掌握傅立叶变换原理和特性,熟悉图像正、反二维傅立叶变换的程序设计方法。

根据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编写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采用录屏软件录制了讲解原理的视频,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步骤和讲解的视频。此外,指导书中增加的思考题为:在图像的傅立叶变换域中,零频、低频和高频数据分别代表图像的什么信息,通过实验予以验证。

课前,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掌握了图像正、反二维傅立叶变换的基本过程及其程序设计方法,熟悉了常用的读图、傅立叶变换、显示等函数。针对思考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交流,对实验验证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方案。

课内,学生独立编写图像处理的程序代码,完成基本实验内容,相互交流,纠正实验错误。之后,学生以3人为一小组,针对思考题,讨论设计方案,分析其可行性,并拟订技术路线。再通过程序设计实现方案,最终给出图像处理结果。

示范小组给出的设计方案主要有两种。如图2所示为其中一种方案的流程图,图2中FFT和IFFT分别表示正、反傅立叶变换。首先,将原图作傅立叶变换,得到频域数据。然后,分别设计2个低通滤波器、1个高通滤波器,其中一个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接近零频。接着,分别将三个滤波器与图像频域数据相乘,再将乘积作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滤波结果,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处理结果图,很容易得出,傅立叶变换域中的零频、低频和高频数据分别代表图像的平均亮度、概貌和景物边缘信息。

如图4所示为第二种方案的流程图。它的基本流程与方案l一致,只是逐渐增加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获得多个低通滤波结果。当截止频率fe很小时,处理结果与图3(b)一致。当截止频率fe分别取为10、20、30、40个像元时的处理结果如图5所示。可见,随着截止频率增加,滤波结果的图片越来越清晰。由此可以说明,零频代表图像平均亮度,低频代表图像的轮廓,高频代表图像的细节。

学生比较以上两种方案,讨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其优缺点发表意见。大部分学生认为方案l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优于方案2。最后,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整理打分材料,并将意见反馈给示范小组学生。通过本实验,学生加深了对傅立叶变换本质的认识,牢固地掌握了傅立叶变换和频域滤波的程序实现方法,提高了应用能力。

第5篇: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网页设计与制作;应用方法

1翻转课堂概述

1.1内涵理解

翻转课堂的内涵为,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的过程进行转换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又叫做颠倒课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将原本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料以视频的方式展开,学生则需要在课下提前观看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共同交流,讨论并解决之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2应用优势

通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对翻转课堂的应用优势进行如下归纳:第一,翻转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为课程内容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可以永久性保存,便于学生随时观看。这样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反复学习,获得教师的个别指导,能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另外,通过课前学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复习的过程,还能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二,翻转课堂活动。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下就可以初步完成知识的学习,节省了课堂讲解的时间,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讨论、实验探究、互动交流等对知识的内化活动,对课下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增加课堂教学的活跃程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转换师生角色。在翻转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教学资源。同时,在课堂讨论中,不再是由教师主导,而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

2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其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其中的知识,进行实验步骤的演示之后,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2.1学生缺乏主动思考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练习中,学生基本上会完全根据教师演示的步骤来完成练习,所以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回忆实验步骤中,没有主动思考,。实验过程是否合理,甚至根本不明白实验的目的。当面对类似的案例或者实际的项目时,就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存在严重的依赖性,不利于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

2.2教学质量较低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包括了平面设计的技术、HTML、XML、CSS、Javascript、动画技术、服务器配置等,但是课时设置却较少。例如,我校对该课程安排了60个课时,其中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步骤演示课时约占50%,学生学习知识点和上机实践操作的实践只有一半,很难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内容都是一带而过,导致教学质量较低。

3翻转课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本文以网页设计与制作中,个人主页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对翻转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如下分析:

3.1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可以采用相关的视频录制软件,例如“屏幕录制专家”,录制2个长度约5min的微视频,并根据视频讲解的内容,设计导学案,并将资料在班级QQ裙或者微信朋友圈共享,学生利用手机终端下载视频,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查看导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在QQ群或微信群中讨论。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和问题进行统计和归纳,便于在课堂中集中解决。做好课前准备,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和理解个人主页的制作方法。

3.2合理安排课中教学

在学生完成对个人主页制作教学内容的预习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解答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案例的演示操作。这一环节的时间应控制在20min左右。在翻转课堂中,由于学生在上课前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教师在确认学生基本掌握个人主页的布局之后,就可以布置任务,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个人主页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对遇到问题的小组及时进行指导。设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展示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其中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对课前微视频学习情况、独立学习、问题讨论、合作表现、创意你表达和成果展比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3.3完善课后复习

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将评价表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放入各个小组创建的网络学习档案中。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将其制作成动态的学习资源,发送到共享平台,长期存放,方便学生能随时观看。对于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帮助他们补课。同时,对于在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或者是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在课后进行反复观看。这样既可以进行补救性学习,又可以节省课堂的公共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4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针对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柏翠,程巍.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Dreamweaver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10(29):164~165.

[2]罗金玲.基于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的高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Dreamweaver网页制作》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2(19):108~110.

[3]何敏华.“翻转课堂”在《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27(11):242.

第6篇: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

关键词:项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52-04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依据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校企深度合作,完成了将工作过程作为主线,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的传授需要消耗大量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完成项目的时间过于紧凑,往往需要将项目带到课堂外完成,而项目课程的精髓在于在真实项目的实践中完成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化和专业素养的升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要求,而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弥补了这一缺憾。

一、 翻转课堂内涵与可行性

1.翻转课堂的内涵

FCM是“Flipped Class Model”的简称,通常被翻译为“翻转课堂”、“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或者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赵兴龙博士总结了翻转课堂的三个基本环节[2]:

问题引导环节: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热身”性质的问题,并将已经录制好的相应的课堂教学视频发放给学生。

观看视频环节:学生回家后观看教学视频,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馈,解决教师之前提出的相关问题,将不懂的知识甄别出来。

问题解决环节:教师收集学生不懂的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互动,解决这些问题,并鼓励小组之间通过竞争等方式积极参与解决。在开始学习新的单元之前,一般会有一个小的测试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

同时,他进一步将这三个基本环节归纳为“课前环节”和“课中环节”。并进一步分析指出,如果把“教师的教”理解为知识传授,“学生的学”理解为知识内化,那么这种流程变革所带来的是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这就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要义所在。

2.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与实现》课程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从当前该门课程的实践来看,在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为该课程开设翻转课堂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从师资角度分析,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能胜任常规学习资源的制作、,而近两年微课的推广让教师更具备了设计与制作教学微视频的技能。软件技术专业部分教师长期从事软件开发任务并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对软件技术行业中该门课程需要掌握的技能以及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均十分了解,再加上该课程已完成项目化设计环节,也为该项目化课程实施翻转课堂奠定了基础。

其次,从学生角度分析,该课程的实施是在高职第二学期,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能登录各种网络平台,自主操作多媒体资源,完成各类在线测试,并能具备简单的信息搜索能力。更重要的是,该阶段正是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最浓厚的阶段,新的授课方式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此外,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已全面建设与开放网络精品共享资源库,这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网络环境。

二、对项目化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组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对赵兴龙博士的翻转课堂环节进行了细化和拓展,将整个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程实施阶段以及课程总结与改进阶段。

1.课程前期准备阶段

课程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课程项目化的完善,以及相应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上传,该阶段是为第二阶段――课程实施阶段做充分的资源准备。前期准备阶段的建设内容与思路如图1所示。

该阶段首先由软件企业专家、学校软件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小组,对软件技术专业岗位技能进行分析调研,以形成《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与实现》课程的技能要求,并进行典型项目的选取。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与巩固知识,我们将项目分为单元小项目及实训大项目,单元小项目完成知识点的构建,实训大项目中进一步推进技能的巩固和内化。在项目选取完成后,课题组完成资源库的构建与上传,包括: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的设计、项目单元的设计;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点,需为学生准备好电子教材以及每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微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个项目需要掌握的技能与知识,需为每个项目准备单元预习单;为了让学生自测以及教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需为学生准备单元预习效果测试单;在课程中,为了让学生知道项目任务,需为学生准备课堂项目任务书,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准备单元拓展任务书,以拓展学生技能和知识面;在课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了解知识掌握程度,需为学生准备单元复习测试单。所有教学材料与资源均可以上传至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精品共享资源库,以供学生随时下载,同时资源库提供网上提问与教师解答平台,以方便学生对不懂的问题留言提问。

为了评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课题组制定了项目完成考核指标、教师评价小组指标体系以及学生自评与他评指标体系。项目完成考核指标是在每个小单元后进行的测试,让教师了解“翻转课堂”的实施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是否能完成相应的项目并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评价小组指标体系以及学生自评与他评指标体系是在实训大项目后进行的测试,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测试整个课程实施后,每位学生最终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形成情况,也是课程最终得分的重要判定依据。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开展,前期也需做课堂的布置,如让课堂有网络环境,在课堂上依然可以访问精品共享资源库的资源;创建QQ群或微信讨论组,让学生可以围绕项目或知识自主交流;提供项目提交环境,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看到每组所做的项目。

2.课程实施阶段

课堂实施阶段是对“翻转课堂”的实践,根据课程项目的安排,我们又将实践分为两部分:课程教学阶段与实训教学阶段。

(1)课程教学阶段

课程教学阶段是“翻转课堂”的主体,也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点部分。课程教学阶段的实施内容与思路如图2所示。该阶段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学生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下载单元预习单进行预习,单元中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教师均已录制好微课,供学生学习,学生同时可以参考电子教材,对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进行网上提问,或者在QQ群或微信讨论组中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在完成预习后,学生需提交预习效果测试单。

课中,教师首先对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统一进行讲解。随后,学生下载课堂项目任务书,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组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内分工协作,教师在教室巡回,解答每组出现的问题。项目完成后,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成果展示及讲解,每个小项目均评选一组最优设计奖,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成绩进行总体加分。每次授课结束前,教师均对重难点进行复习巩固,对共性或易错点进行强调,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课后,学生自行下载完成单元复习测试单,以测试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能力的同学下载单元拓展任务单,完成相应任务。教师针对每位学生课前和课中的表现,完成“项目完成考核指标”,并进行教学反思,再根据授课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

(2)实训教学阶段

实训阶段是在课程教学阶段结束后的总结与提升,也是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及专业素养的进一步培养。实训教学阶段的实施内容与思路如图3所示。

该阶段,学生首先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下载实训项目任务书,教师课堂上再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重新分组,小组内协作完成实训项目,对于学生掌握不牢靠的知识点可以进一步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下载微课重新复习、巩固,在项目整个完成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内巡回,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和讲解,并在网上完成项目提交。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自评和互评,教师也需要在网上对每位学生提交评价单。

3.课程总结与改进阶段

在课程实施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课程资源的补充,并可以在课后实施选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班级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及技能比拼,对比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态度与职业素养的区别,以确定“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实践与对比

为了了解“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效果,课题组选取2013级的软件1班开展试点研究,该班教学过程与流程严格按照上述教学设计进行,并在学期末与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2013级软件2班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1)在期末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2)组织数据库技能大比拼;(3)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1.期末测试结果对比

期末测试中,两班均采用上机完成从数据库、表格创建到数据完整性的建立,再到数据库中各类对象的建立等实战性任务的考核方式,两班考核内容与考核时间均一致,并同时开始考试,考试结果采用SPSS进行分析,选取平均值、标准差进行对比,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3]: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实施翻转课堂的班级平均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级;标准差显示证明翻转课堂班级离散程度较小,即班级个体差异程度较小;假设显著性水平α为0.05,由于双尾概率p值小于0.05,因此认为两总体均值有显著差异。该数据显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动手实践能力明显比传统教学模式班级强,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相符。[4]

2.数据库技能比拼结果对比

数据库技能比拼采取择优报名的形式,每个班级选取2组竞争实力最强的同学进行技能比拼,每组可以由3-4名同学组成。比拼通过真实项目实战的形式,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完成需求分析,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以及说明文档的建立等一系列材料,由评委组给出最终的结果,评委组由软件企业项目经理以及3位专业教师组成,评分采用盲评方式,即评委不知晓学生的班级和姓名,技能比拼最终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采取择优的形式进行技能比拼,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职业技能较传统教学模式班级好。该数据进一步说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在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方面较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好。

3.问卷调查结果对比

为了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测量,我们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参考LASSI 量表并结合我院高职学生特点,同时融入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调查。为了便于统计分析,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每道题下设五个选项: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些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得分分别为1-5分,调查结果对比如表3所示:

其中态度测量学生对追求学习成功,完成与此相关任务的总的态度和动机;动机测量学生完成具体学业任务所负责任的程度;专心测量学生把注意力指向并集中在特定学习任务上的能力;时间管理测量学生建立和使用时间的水平;学习辅助测量学生创造和使用辅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和保持信息的能力;[6] 创新性测量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测量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在时间管理、学习辅助与协作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班级有显著差异,说明学生在采用翻转课堂以后能自主掌握更好的学习策略,并能更好地分配学习时间,将课堂时间大部分用来进行项目实训,亦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项目课程的实施,并能将项目课程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但在“翻转课堂”推进的过程中,依然有种种的困难,对教师来讲,需要课程资源的大量准备,配合“以学生为中心”观念的转变,课后仍需花大量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辅导以及对学生的项目做出评价;对学生来讲,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进行课前预习和测试,这需要学生有更好的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故虽理论与实践证明“翻转课堂”能更好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效果,但普遍推广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2]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3]薛薇.SPSS 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8-92.

[4]段致平,王升,贾树生.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18-21.

第7篇: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特别强调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应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上具有优势,为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财务管理课程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考核标准单一,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按照学习环节和内容层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个教学模块,分别是实验模块、实训模块和实习模块。其中实验教学是关于财务管理基础技能的训练,是后续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基础。就实际情况来看,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成效不尽如人意,其教学模式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缺乏创新。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财务管理实验教学亟须确立新的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及优势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颠倒课堂,其基本思路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翻转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与教师同学在线交流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则利用大量课堂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和参与小组活动、解答问题、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等等[1]。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被反转了。传统课堂是教师课上传授知识,学生课下完成作业,即知识传授在课上进行,知识内化在课下进行;而翻转课堂却是将知识传授放在课下,知识内化放在课上。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以其自身的优势引发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探索。陈怡[2]、刘鲁英[3]等在各自学科领域使用实验法研究了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发现翻转课堂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翻转课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转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仅在学习状态上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且在学习能动性上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2.翻转课堂优化了学习资源的利用。翻转课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和共享各种学习资源。传统课堂中零散的、分时的资源在翻转课堂中能够被集中、实时地使用。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翻转课堂模式还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认知负荷,促进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从而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

3.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差异化教学。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允许学生根据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进度和内容。教师通过跟踪评测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的放矢地予以帮助和指导。翻转课堂的差异化教学体现了“因人施教”的思想,能够满足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与学各要素有机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形态。本文为细化讨论,将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模式分为教学理念、教学组织结构、技术支撑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财务管理实验教学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围绕理论教学知识点,通过上机操作创建财务管理模型解决相关问题。目前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实验基础落后、实验学时不足、案例数据过时等,但教学模式的问题是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教学理念陈旧

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理念依然拘泥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思想。陈旧的教学导向和角色定位,没有考虑财务管理学科的特点,不能适应技术发展变化和学科建设的要求。先进的教学理念能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从而为实验教学带来模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就要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组织结构落后

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组织结构依然沿用传统理论教学的方式,过分强调和依赖课堂的作用。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听、看和练的工作,课下却较少参与;学生一味机械学习、模仿和操作,缺乏思考和创新。落后的教学组织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对实验教学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三)技术支撑不足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带来了契机和可能。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在文科实验室建设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技术设施和手段的不足制约了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四)评价方式单一

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考核仍侧重于结果评价,实验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然而,单一评价方式的低区分度和低效度会降低学生对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实验教学模式创新要在评价方式上做相??变革,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

三、基于翻转课堂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

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具有目标突出、模块固定、知识点关联度高、学生可参与性强的特点,有利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结合财务管理学科特点,本文就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设计。

(一)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要能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如何定位,这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分别应该做些什么;二是教学内容如何设计,这影响着教学活动怎么展开。由此,基于翻转课堂的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应树立两个基本理念。

1.“学生主体”。“学生主体”理念是要真正翻转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师为实验教学的准备和组织负责,学生为实验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负责。在具体的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真正“主角”,而教师是指导者和评判者。无论是学习、讨论、实验,还是展示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完成,而教师做好引导、答疑和评价工作。

2.“任务导向”。“任务导向”是翻转课堂模式下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方向和原则。“任务导向”要求教师将过去以知识点为主线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个可分解、多层次的实验任务,学生围绕任务中心,在问题动机驱动下完成实验学习。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子任务,而且还要与其他学生相互协作完成总任务。基于“任务导向”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使学生的实验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参与度更高、学习成就感更强。

(二)教学组织结构

教学组织结构是对实验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的上安排。如图1所示,基于翻转课堂的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应建立“翻转”的组织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学习资源准备是前提,然后按时间顺序,将实验教学活动分为课前学习、课堂深化、课后拓展三个阶段。

图1 基于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组织结构

1.学习资源准备。为保证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实验要求、PPT课件、微视频和各种扩展资源。学习资源的准备是实验课程开始前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应选取和制作生?印⒂形?引力或任务性较强的学习资料,并在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建立数据库组织各类资源。学习资源也可以收入学生上传的资料和作品,使学生也成为资源贡献者,从而促进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与共享。

2.课前学习。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是学生依托丰富的学习资源,完成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财务管理实验的工具主要是Excel、Spss等常用软件,受实验条件和环境限制小,实验操作可以由学生课前自主完成。所以,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课前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知识的学习,并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围绕实验任务,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获取和掌握实验知识,然后精心设计、探索创新,最终完成实验操作。借助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学生还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互动,不仅能及时解决问题,还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协作,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3.课堂深化。在课堂深化阶段,财务管理实验课堂在形式上区别于以往单调的教师讲解与学生上机操作,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小组讨论、协作学习、成果展示等形式,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检测实验的效果,总结和提升学生所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做到知识与技能的深化,而且对学生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的地提高都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财务分析实验中,实验课堂形式由过去乏味的教师讲解、学生操练改为分组成果汇报,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讨论和展示活动,能极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4.课后拓展。翻转课堂的课后拓展对学生的要求不仅要巩固、更要提高学习成果。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交流心得体会,反思、总结学习内容与实验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和提交实验报告。思想碰撞中的反思与总结能带给学生更大的收获。学生还应根据实验要求、教师的引导或自己的兴趣,进一步进行自主拓展学习。教师则根据实验情况,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将实验结果归入数据库,并进行实验小结。

(三)技术支撑

翻转课堂是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基于翻转课堂的财务管理实验教学需要必要的技术支撑,包括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微视频制作以及多媒体软硬件配套等。

1.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是支持翻转课堂教学的一个虚拟的学习与实验环境,可以实现学生实时动态、连续性的学习,并为交流互动和资源共享提供条件。实验教学平台在数据层面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保存学习资源数据、学生信息数据、学习和实验进度数据;在功能层面能实现在线课堂、教学管理、互动交流的功能,其中教学管理应包括在线考勤、实验作业提交、跟踪评测、评价反馈等系统;在表示层面,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使用Web浏览器访问[5]。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主开发此平台,以保证平台的适用性和数据的安全性;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协调使用课堂派、微信、QQ群等平台或软件也能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2.微视频。财务管理实验教学的微视频包括理论教学视频、实验示范视频和成果展示视频等。微视频的制作一般采用微课的形式,要求主题明确,长度十分钟左右。教师可以使用Camtasia Studio、Office Mix等录屏软件方便地制作微视频,也可以采用录像的方式,录制教师讲评、学生讨论、成果展示的视频。微视频是翻转课堂重要的学习资源,建立一个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微视频库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学生的优秀作品是微视频库很好的补充。

3.多媒体。基于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需要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增强了实验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学生小组讨论可以借助电子白板、投影仪提升效果;学生实验操作和成果展示可以通过大屏和分屏显示;学生使用手机传送图片、语音、视频与教师进行更有效的沟通。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技术创新服务于实验教学。

(四)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传统课堂的考核以单一纸质测评为主,往往是滞后的、片面的和不准确的。翻转课堂的考核应改革过去“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模式,而建立“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二元结构评价体系。

1.过程评价。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应突出过程评价的比重。过程评价将实验学习中需要学生参与的各环节如自主学习、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交流互动等,分别制定评分标准,借助网络实验教学平台自动或手动完成评测。过程评价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的始终,具有即时性和可靠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即时学习状况,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不足,以便随时做出改进。

第8篇: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型;Java程序设计;学习自主性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社会对各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等各个方面有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给传统教学带来挑战。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成为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紧迫任务之一。

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国内外对翻转课堂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翻转课堂是在信息技术支持的环境中,课前教师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和学习任务单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知识传递;课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师生答疑等,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的形式。在《Java程序设计》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较低,同时“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每个学生间的差异,降低了学习效率。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知识的主动获取和课上知识的内化,分解知识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2.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构建

在深入研究翻转课堂理论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该模型基于泛雅网络学习平台,平台以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思想,以课程为中心,具有师生交互性好、教学资源丰富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的优势。学习平台中的学习空间可以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主页,记录其学习历程,满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学习互动交流,同时支持各种移动终端,满足了信息化环境下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该平台的运用解决了传统教与学实施中的诸多弊端,极大地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该模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课前,教师在深入分析学情、教学目标等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导学案、视频等)的设计与制作,并在泛雅学习平台上;学生利用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完成学习测验,在这过程中可以在平台上与同学、教师交流、讨论,教师查看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并作出评价。教师通过收集平台讨论区上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进行课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在课上展示课前作品、进行成果汇报、针对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地讨论、探究,在这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学习评价。课后,教师通过收集评价反馈,开展教学反思,以便修正教学设计;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实践练习,检测学习情况,反思学习的收获与不足。

3.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3.1.基于泛雅学习平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3.1.1.开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化课程打破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传统的知识体系方式,将课程进行了项目化的整合与开发,力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学习体系中培养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的能力。课程围绕一个“翻转课堂成绩管理系统”的项目,如图2所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的记忆,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3.1.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结构设计学习资源设计是否合理对翻转课堂能否顺利进行有着很大的影响,学习资源的设计应该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图3所示为《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数字化课程结构图。项目单元是课程的主要结构框架之一,每个项目单元中都包含了单元设计,其中明确了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创建单元测验和评价。任务是对项目的具体划分,在分析学生特征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导学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作分层的导学资源(包括微视频、电子图书、习题库等),并辅以相应的测验作为学习过关点。

3.2.教学过程的实施

实施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通过观察学生在三个阶段中学习行为的表现,进行总结、反思、修正,在实践中研究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设计。3.2.1.第一阶段:初步探索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设计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应用到教学实践,研究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实施翻转课堂的第一阶段(表1)中存在如下问题:(1)课堂上学生交流与沟通的主动性不够;(2)小组协作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协作学习参与度较低;(3)习惯了传统课堂形式,还没有完全熟悉翻转课堂学习模式。3.2.2.第二阶段:优化导学案设计,引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在总结第一阶段问题的基础上,本阶段主要从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改进,重点是对导学案进行优化。根据导学案作用于翻转课堂的阶段,将导学案分解为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堂探究任务单及课后反思任务单三个部分。课前学习任务单的目的是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由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学法指导、自我测评等内容构成。课堂探究任务单用于指导学生在课堂开展探究学习,包含学法指导、学习评价等内容,立足学生的角度,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为重心,促进知识的内化。通过课后反思任务单,反思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知识的升华。经过本阶段(表2)对教学设计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中,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明显增高,但仍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3.2.3.第三阶段: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的学习在前两个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本阶段重点关注翻转课堂中学习评价的设计。在分析翻转课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图4),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真实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1)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内容从单一的知识维度向技能、能力、情感等多维度拓展,除了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内容。(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由教师单一评价扩展到学生评价、小组评价,提高评价的开放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深度的互动交流,又能使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其批判性的能力。(3)评价方式多样化。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相结合以及在线评价的方式,通过累计学习积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4.实施效果分析

本文主要从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影响这一角度来分析翻转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在翻转课堂实施的不同阶段中男、女两组学生的学习过程,重点分析两组同学课前自主学习的学习记录(表3),来进一步反馈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促进作用。本文中的学习自主性既包括“态度”(学习者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又包括“能力”(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独立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能力)。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学者对自主学习含义的理解,得知自主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并以此作为本研究中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标。(1)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2)能够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3)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4)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及时进行反思从翻转课堂实施不同阶段中所观察到的数据,我们发现,随着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两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逐步的提升。

5.结束语

《Java程序设计》课程属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内容抽象、难懂,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文中分析了翻转课堂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广大师生所认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2012,2012.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钟晓流.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育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FEB,2013,(19):58-64.

[4]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46-50.

[5]何世忠.科技改变课堂文化塑魂教育—重庆市聚奎中学以“翻转课堂”为突破口推动学校整体改革的行与思[J].今日教育,2013,(10):15-17.

第9篇: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范文

关键词:微课视角 英语翻转课堂 实践探索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改革实践都会凭借其指导理论自身的优势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任何一种教改理论也都会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无法解决它所面对的全部教学问题。因此,无论是颇受任课教师喜爱的大学英语微课改革,还是深受研究者提倡的翻转课堂理念,都有相互整合的必要。特别是在英语微课视角下,探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践的诸多问题,更能在提升任课教师执教能力的基础上,拓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基于英语微课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实践的探索主要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任课教师应该在理论层面上,明确微课与翻转课堂教改理念的核心是什么?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如何实现两种教学理论的整合。下边就结合自己的思考对相关问题阐释如下并以期实现抛砖引玉之目的――引发任课教师对于教改理论整合实践及其相关课题的关注。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

对这一部分的说明,主要完成两个问题的阐释,即,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改理论核心是什么以及两者整合的必要性。

1.微课

“微课”是一种教学改革实践,对于其内涵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持有不同的意见。从另一个层面v,在目前的学术界,对于“微课”的界定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也正是这样的争议才使我们对于“微课”的理解不断深化。下边通过对“微课”争议的列举来探讨其核心意义所在。

首先,所谓“微课”之“课”是“课程”的意思。即,“微课”是一种课程。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微课程”简称“微课”,既区别于传统单一类型的教学课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合型教学资源。[1]这也就是说,探讨微课及其相关问题,既要有课程研究的视野,又要有课程开发的能力。否则,对于微课研究而言就是一种缺欠。

其次,所谓“微课”之“课”是一种教学活动。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这也就是说,微课是课堂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视频呈现为主要手段,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简短的教学环节。

在此,虽然不可能穷尽全部的微课界定,但却可以通过对微课内涵界定的发展历程明确“微课”的基本内涵,从而确定本次的研究视角:人们对微课概念的认识经历了“微资源构成”一“微教学过程”一“微网络课程”三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3]

“微课”既可以理解成一种课程资源,也可以理解成一个课堂教学实践的特定教学环节。因为,“微资源构成”也好,“微网络课程”也罢,它们都可以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出现在特定的“微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微课”的实质就是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教学环节和课程资源。但是如何运用这种课堂资源,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融入这样的教学环节微课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则关注较少。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针对传统教学实践的一种改革理念。一般认为,所谓的“翻转课堂”,它将知识讲授工作从教师职能中删除,交给互联网技术,而将知识的内化作为教学重点,使协助学生内化知识成为教师的主要职能。[4]所以,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有研究者这样总结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翻转课堂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课堂氛围以及知识的内化均比传统课堂更有优势。[5]因此,“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翻转”两个字上。因为,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所谓的“翻转”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首先,学习方式与内容的翻转。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传道”和“解惑”。而且这两种作用是有机而又和谐统一的。“传道”之中有“解惑”;“解惑”之中也有“传道”。可是在翻转课堂里,“传道”一般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了,而“解惑”则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其次,课堂教学职能的翻转。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翻转课堂里,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因此,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否则就会因为学生的“无疑”而失败。

总之,微课与翻转课堂虽然有各自的理论优势与实践价值,但它们却不能解决全部的教学问题,因此,取长补短式的相互整合就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必然。从另一个层面讲,大学英语微课的改革实践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而翻转课堂的成功实践则又提升了微课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微课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实践可以成功地实现两种理论的互补。

二.英语微课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实践

在大学英语微课视角下,探讨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及其相关问题,既要注重英语微课对翻转课堂实践的客观影响,也要关注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对大学英语微课发展的反作用。因此,从以下四个层面上对其进行了解析:

1.课程资源的整合化

正如上边分析的那样,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而大学英语微课的改革实践则丰富了传统的课堂资源。但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微课并不一定都满足英语翻转课程实施的具体需求。所以,它需要任课教师进行整合性应用。这里所谓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

首先,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即,任课教师要结合本校的英语微课发展实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网络为媒介整合校内外的微课资源。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对于微课而言也是如此。例如,广西财经外语学院,针对英语微课应用性不强的教改实际,提出了“顶层设计、系列化和共享性”的财经类大学英语微课实践策略;针对微课教学模式研究的缺失,又有研究者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微课改革实践。因此,为了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要对微课进行相应的整合准备。

其次,学科内部的资源整合。微课改革涉及到全部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特别是在英语学科内部,以微课针对的教学内容为标准,英语微课可以分为四类,语音微课、语汇微课和语法微课以及文化背景微课。针对delicious这个单词的微课,既要有英音与美音的语音微课,又要有针对其核心意义“美味的”、“精细的”、“甜美的”等诸多意义的词汇微课,还要有针对其构词法的“语法微课”。例如,delicious的形容词、副词的构词法讲解。因此,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需要对这些微课资源进行整合性使用。

2.问题处理的简易化

利用微课可以分类化处理学生在翻转课堂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使学生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从而实现教学问题简易化处理的目的。例如,针对delicious这个词汇的学习而言,学生可以通过语音微课处理语音学习上的问题,包括其英音与美音的讲法;学生还可以把构词词缀的变化而引起的词性转换作为一个探讨构词法的例证,进而学习其相关的语法问题。甚至是针对某一语汇的微课还会涉及到文化问题。例如,针对fish一词的学习,还要涉及到短语drink like a fish(豪饮)这样的文化性差异讲解。因此,针对不同的学习问题,学生可以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选择不同的微课类型进行解Q。

3.学习方式的碎片化

众所周知,在教学实践中,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影响是相互的。翻转课堂对大学英语微课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习方式的碎片化处理上。所谓学习方式的碎片化就是指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策略的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安排相应的学习时间,提升自己的英语素养。例如,无论是语音微课,还是语法微课,因其有特定的针对性内容,所以,学习这样的微课耗时也会相对较少。因此,它可以实现学习时间上的碎片化。但通过针对某一特定内容的全部微课的学习却又可以实现系统化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例如,针对delicious而言,既语音知识的学习,也有语法知识的识记,甚至还有文化差异的讲解。因为在“in delicious drink”、“in many delicious dishes”“in the delicious sense”等的翻译中,还会涉及到语境对词汇意义选择的影响。

针对词缀“ab”的语法微课,可以使学生掌握以“ab”作为前缀词汇的大概意思,继而培养学生的推测生词能力。例如,根据“absent”中,词缀“ab”表示“反常”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推测“abnormal”的能力。因为,“ab”表示“反常”的意思,因此,与“sent”(出席)相反的“词”就是“缺席”;从而可以得出与“normal”(正规)相反的词义就是“不正规”。

4.学习内容的选择化

在微课的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还具有另外一个特点,即学习内容的选择化。在传统的教学中,因为任课教师要面对全部的学生,因此,他要毫无选择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而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学生却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进行英语实践。针对初学者而言,对于delicious的讲解,既需要有语音微课的支撑,还需要有语法微课的辅助。而对于发音较好的学生而言,他就可以略去语音微课的学习,从而选择针对delicious语法微课或针对其文化背景讲解的微课来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这种学习内容的选择化,既是前边碎片化学习得以深化的基础,也是学生分类化处理学习问题的客观性选择。

总之,微课与翻转课堂是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最大的两种教学改革实践。如何克服各自理论中的局限性,从而在彼此相互的匹配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应该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思考的课题。因此,本文结合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对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整合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实践层面上的探讨,以期引发广大同仁对教学改革实践的反思。

参考文献

[1]彭博,吴娜.大学英语课程中“微课”应用实践的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英语广场.2015(07)

[2][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4]丁伟.教学改革动态初探――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中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