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的 为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效果,寻求有效的早教方法,以促进儿童智能发展。方法 本市区3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来我院儿保门诊参加“育儿工程”项目的儿童列为早教组,仅作一般健康检查者为常规育儿组(对照组)。早教组实施综合干预方法,对照组无干预因素。两组儿童均在生后9个月—3岁内,应用国内标化的“儿-心量表”进行智力测评。结果 早期教育组102人,常规育儿组73人,两组儿童性别人数和父母文化程度的比较(P>0.05);两组儿童平均发育商(DQ)分别为100.2和91.8,即早教组儿童的平均DQ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干预,确能促进其智能发育、提高智力水平,此为培养高智商、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期教育 婴幼儿 发育商 智力测验 多元智能筛查
为探寻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效果和切实可行的早教方法,我们于2007年9月—2011年6月间对市区内3岁以下散居儿童分组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以来我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服务的城区3岁前散居儿童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将自愿参加在全省推广的“育儿工程”项目的儿童列为早期教育组(要求生后3个月左右加入);只做一般健康体检者为常规育儿组(对照组)。早教组小儿家长接受连续6次(每周1次)的科学育儿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传授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早教方法等相关内容,提供《婴幼儿成长指南》育儿教材1套。要求家长在小儿3岁内进行健康检查的同时,每3个月到门诊做1次多元智能筛查,以便保健医生进行早教指导;常规育儿组不加任何早教干预因素。两组儿童年龄均在9个月—3岁内随时来儿保门诊,并由专业人员采用首都儿研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智力测评,测试项目分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等5各方面;本量表DQ等级评定标准分为:≥130为优秀,115-129为聪明,85-114为中等,70-84为偏低,<70为低下。测试后,对两组儿童发育商进行比较。
1.3 本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基本情况比较。早教组102人(男53,女49),对照组73人(男37,女36),两组性别人数之差(P>0.05);早教组小儿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和初中文化者分别为91人、11人,对照组二者分别为66人、7人,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2 早教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平均发育商比较(表1)。
表1 早教组与对照组平均发育商(DQ)比较
表1显示,早教组小儿的发育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非常显著。
2.3早期教育组和对照组儿童的DQ等级人数分布情况(表2) 转贴于
表2 早教组与对照组DQ等级人数分布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早教组和对照组儿童在“聪明”等级以上的人数分布分别占5.9%、2.7%,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在DQ“偏低”等级的人数分布中,常规育儿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且高出早教组10倍以上;又通过两组儿童DQ居“中等以上”和“偏低”等级人数分布情况比较,其差别非常显著(χ2=17.9,P<0.001)。
3 讨论
3.1早期教育的效果。本组通过对3岁内小儿分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教育组儿童的平均发育商(DQ)明显优于常规育儿组,且在DQ等级人数分布比例上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若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实施早期教育和干预,对婴幼儿智力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其智力水平,此与国内同类研究报道相一致。
早期教育,是指从零岁起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充分培养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因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只要适时地给予智力因素刺激,是会促进智能发展并取得最佳效果的[1]。即良好的环境(主要是教育)给婴幼儿各种感知觉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其远期的效果影响会更为明显。
3.2早期教育的理念。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正处在成熟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的定位性和智力的多元性,决定智力是全脑功能的状态体现,因此,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理念,并不是单纯知识的灌输和积累,而是提供和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进儿童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为儿童以后发展打好基础[2]。
3.3早期教育的实施。早期教育与脑潜能开发重点对象应为0-3岁儿童,此期小儿多为家庭养育,即家庭的早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智能发育是脑功能不断成熟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家庭、相关机构和社会等多方配合。早期教育工作不仅注重儿童发育训练本身,更注重家长对早教的足够重视和掌握最基本的早教方法。强调早教应持之以恒,提倡寓教于家庭生活,同时应重视儿童兴趣的引导,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等,使其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3]。
参 考 文 献
[1]高振敏.中国儿童智力开发百科全书.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263.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集的业务人员在实施采集血片前会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条件、方式、费用等会告诉您,并应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采集时间为出生72小时~7天内,并充分哺乳,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提前出院者等)没有采集血者,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23天。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妇幼保健项目,通过筛查可尽早检出“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酸痛尿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终身遗憾。
积极配合做好“国家免疫规划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流行,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结核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是临床上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为有效预防此类疾病,保证人们健康,国家已对适龄儿童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目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并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疫苗常见的有乙肝疫苗、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此外,当局部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疫情时,为控制疾病,国家会对适龄儿童进行钩体疫苗、炭疽疫苗应急接种。
当然在接种前医生会严格掌握预防接种禁忌证(如患有结核病及心、肝、肾疾病,过敏性疾病,急性传染病及恢复期,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过程中不宜接种和暂缓接种);接种过程是按国家所定儿童预防接种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制剂在人体接种后,除了少数没有反应外,大多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一般均属正常反应:如卡介苗1个月左右局部出现红疹、脓包、结痂等,这是正常的,注意不要用手抓挤,脓水多时可涂点紫药水待脱痂后即愈;局部红肿、疼痛、或接种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不需处理;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头痛时适当休息,多饮水或对症处理;如发生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脉博可能摸不到或很细弱,手足发凉、口唇发紫、抽风、昏迷等症状,立即让病人平卧,可注射肾上腺素尽快救治。
防止传染病流行最有效、最方便的措施对适龄儿童进行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为保证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强对偏远农村地区人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人们认识到给儿童接种疫苗的重要意义,使家长自觉主动配合国家的疫苗接种工作,从而提高预防接种的普及率和覆盖率。
母乳喂养机不可失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是用自身的乳汁哺育婴儿,使人类得以繁衍,生存和发展,母乳喂养是人类生殖、生理的过程,既是一种原始的,也是一种科学的喂养方法。母乳对婴儿来说是最理想、也是最必要的天然营养品,是任何代乳品诸如牛奶或其他食物都无法代替的最佳营养食品。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的质量,提高母乳喂养率,妇幼卫生和各个医疗单位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妇女从孕期、产期、产时及产后做了培训、宣传和指导,让孕妇及家属了解和掌握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代乳品喂养的缺陷,使她(他)们明白长时间的喂养婴儿,因牛奶中的铁不易被婴儿吸收而造成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牛奶中含过多的酪蛋白易形成难以消化的凝块,导致婴儿消化不良而造成腹泻等。更为严重的是代乳品喂养的婴儿易出现过敏、哮喘、湿疹等症状,何况劣质代乳品充斥市场,对婴幼儿健康造成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说婴儿对母乳喂养既是每位母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婴儿应享受的权利,母乳喂养是机不可失的。
定期带孩子去做“体检”
虽然妇幼卫生机构和各个医疗单位对各自所属辖区的婴幼儿进行了儿童系统化管理,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体格检查,但系统管理率、体检率达到圆满是有一定的缺陷,所以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所属辖区的医疗机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及先天性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使您的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关键词】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经济学分析;美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89-05
婴幼儿心理健康研究在过去的20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产生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早期儿童干预作用的认识。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在努力加强婴幼儿自身能力以及减少儿童后续适应不良之上的。这意味着,不管从减少人类痛苦的立场,还是从制定实用的健康政策的经济角度考虑,投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都具有重要意义。〔1〕尽管,不是所有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都卓有成效,但是过去25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部分旨在提升儿童生活质量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确卓有成效,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拟从经济学视角,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一、美国主要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实证研究
1.佩里学前教育项目(Perry Preschool Program Study)
该项目在1962~1967年间选取了123名来自密歇根伊斯兰缇的低收入家庭的3~4岁儿童,并随机将其分配为学前教育干预组和控制组。干预组的儿童每天在学前班接受2.5小时的早期教育干预,每周接受一次90分钟的教师家访,持续一到两年。研究者追踪研究了这些儿童之后直到40岁时的生活状态,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干预组中靠社会福利生活的人数明显少很多,发病率和犯罪率也低很多(控制组儿童长大后的犯罪率比干预组高5倍),而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则明显高很多,高校毕业率也高很多。干预组和控制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参与早期干预的儿童与不参与早期干预的儿童的人生轨迹大不相同。
2.护士-家庭合作计划(NFP)项目
该项目是一个以提高胎儿和婴儿健康,促进低收入家庭准妈妈和婴儿发展为目的的儿童早期干预项目。从准妈妈怀孕开始,护士每一周或两周会进行一次家访,直到婴儿2岁。该项目有3个主要目标:(1)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提高她们的营养水平,预防药物滥用)。(2)提高家庭育儿水平(丰富父母的科学育儿知识,减少儿童受伤、被虐待和被忽视现象的产生)。(3)促进准妈妈产后的终身发展(关注其后续怀孕计划以及学业和就业情况)。项目最初在纽约进行,之后扩展到其他城市。关于这一项目效果的调研结果与佩里学前教育项目基本相似。
3.亲子中心(CPC)项目
该项目旨在帮助芝加哥市内3~9岁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为其家庭提供全面指导和服务,希望通过提高家长参与程度来提高儿童的学业成就。该项目包含4项主要内容,分别是提供早期干预,促进父母参与,提供以语言为基础的结构化课程,促进幼小衔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参与这一项目,儿童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更加顺利,适应能力更强。
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顺利推进有赖于政府相关政策的保驾护航,尤其是针对残疾儿童的专门政策。1986年,美国国会对1975年颁布的《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进行了修订,通过了《99~457公法》。该法要求各州逐步实施全州范围的、综合性的、多学科和多部门合作的早期干预计划,即《残疾婴幼儿早期干预计划》(The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with Disabilities),以满足 3岁以下残疾婴幼儿及其家庭的特殊需要。1990年,美国国会又修订了《99~457公法》,颁布了《残疾个体教育法》,后来还对《残疾个体教育法》进行了多次修订。〔2〕得益于相关法律的严格实施,美国全国范围内的残疾儿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为儿童以后进入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2年奥本海姆和麦格雷戈(Oppenheim & McGregor)在《教育经济学: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公共益处》的调查报告中证实了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收益。报告指出,佩里学前教育项目和开端计划等项目均能够显著降低犯罪率,提高高中毕业率,减少健康养护和社会福利的消耗,并提高雇员收入水平(平均每个项目参与者可获益100,000美元)。奥本海姆和麦格雷戈在研究中发现,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可以使个体一生收入平均增加89,000美元,而参与早期干预项目的个体一生的收入至少可以增加15,120美元。多诺霍和西格尔曼(Donohue & Siegelman)则通过研究指出,除了增加经济收入之外,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对降低犯罪率的确有显著作用。〔3〕科恩(Cohen)估计,政府因成功避免一个年轻人犯罪而节约下来的成本大约是1.3万~1.5万美元。与此同时,对早教中心的投入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的州政府以及联邦政府都通过投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罗德岛,政府将约2.28亿美元投入到有执照的早期教育机构,这些投资在带来近4亿美元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创造了9626个工作岗位。在罗德岛,早期教育每投入1美元,得到了1.75美元的回报。在路易斯安那州,2000年时已经有12701所早期教育机构,雇佣了22644位员工,为超过149000名儿童和136000名在职父母提供服务,带来近6.58亿美元的总收入。在路易斯安那州,早期教育每投入1美元,得到了1.72美元的回报。在佛蒙特州,约有2.08亿美元被投入到有执照的早期教育机构。这项投资带来的经济收益为4.26亿美元,并提供了7231个工作岗位,使37489名父母得以重返职场,从而间接增加了10亿美元的收入。总之,日益增多的实证研究证据表明,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创造收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直接收益(提供早期儿童干预服务的收益,或者说早期教育机构的收益)。(2)间接收益(为开展早期儿童干预项目而购置物品和提供服务等产生的当地经济收益)。(3)内在影响(家长在当地的花销)。(4)家长收益(家长参加工作创造的收益)。〔4〕
三、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支持措施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深入探讨了投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对人类发展的益处。他描述了一个“动态互补”的过程,即有能力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技能,拥有更多技能的人会更有能力。〔5〕正如赫克曼所描述的,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投资的大多数收益产生于动态互补过程,并且接受早期干预的儿童年龄越小,其获得的收益越大。他利用经济分析模型证明,越晚实施早期干预,处理问题所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得到的回报就越少。〔6〕赫克曼据此指出,美国各州总是处在有效使用不断缩减的财政资源的压力之下,可是任何远离儿童的投资都偏离了最有效的资金使用轨道,因为接受早期干预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创造更大收益。
然而,虽然诸多研究已经证明早期儿童干预项目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与大学教育只需家庭承担23%的成本相比,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却需要家庭承担60%的成本。可见,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投入。〔7〕为此,路易斯安那州州立早期教育与发展补偿金咨询委员会呼吁政府对早期儿童干预给予更多支持。
有研究者提出用税收抵免计划来支持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税收抵免计划主要为四个群体提供税收抵免鼓励,以扶持高质量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发展。这四个群体分别是家长、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早期教育机构教师、支持早期教育机构的公司及其所有者。
1.对家长的税收抵免
根据税收抵免计划的标准,如果家庭中有一个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并且该家庭在早期教育机构已经登记,即符合退税条件,可以申请专项贷款。这项专项贷款用于支付与接受高质量早期教育服务相关的支出,即帮助家长有能力选择更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机构。孩子所入的早期教育机构的等级不同,家长所获的税收抵免额度也不同,详见表1。
2.对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的税收抵免
这项税收抵免计划被用于帮助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支付他们为提供早期教育服务所增加的成本,如更新设备、丰富学习资源、为高水平的教师提供更高的薪酬等。不同质量等级的早期教育机构,享有不同额度的税收抵免,详见表2。
3.对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税收抵免
这项税收抵免计划是提供给不断提高受教育水平的早期教育机构教师的。这一税收抵免计划有效提高了高水平教师的工资,但没提高早期教育的收费标准,避免了将增加的人力成本转嫁到儿童家庭身上。税收抵免额度根据教师认证或受教育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受教育水平最高的教师可得到3,000美元的税收抵免,接下来依次为2,500美元、2,000美元、1,500美元等。这一税收抵免计划还适用于早期教育机构的其他职员。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税收抵免计划只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行划分,与早期教育机构的等级无关,从而有效避免了教师一味期望进入高等级早期教育机构工作的问题。〔8〕
4.对支持早期教育机构的公司及其所有者的税收抵免
那些捐助过早期教育机构,或者为早期教育机构的员工提供过奖金支持的公司及其所有者,也可以享受税收抵免计划。税收抵免的额度与早期教育机构的质量等级相关联(见表3)。这一政策通过增强企业团体和早期儿童发展工作之间的联系,为早期教育机构争取到更多社会资本的支持。〔9〕创立、维修或者改扩建早期教育机构,或者为早期教育机构购买设备的公司及其所有者,均可一次性申请50,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费用。为员工子女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公司及其所有者,可申请每名儿童5,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费用。
四、讨论
相当多的纵向研究证明,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投资能改善项目参与者的生活,造福全社会,获得巨大回报。早期干预会对儿童的学习产生持续影响,使儿童在未来更有可能完成高中及以上学业,减少对社会福利的依赖,降低他们成为未成年父母或者参与犯罪活动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早期教育投资是帮助儿童成长为有为、健康的青年的最有效方式,政府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10〕
从经济学视角看,早期儿童干预项目除了会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影响外,也会对当地经济产生相当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早期教育机构通过提供早期干预服务,向受教育者收取相应的费用,从而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随着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发展,早期干预所需的用品采购可以间接拉动早期教育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早期教育机构的开办,需要雇佣相应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从而间接帮助政府提高就业率。美国政府采纳研究者关于对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给予更多关注的意见,为早期教育机构提供经济支持,不仅扩大了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受众,而且减轻了参与早期儿童干预项目家庭的经济负担。〔11〕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早期教育项目(即美国的早期儿童干预项目)起步较晚,同时由于市场相对不规范,目前还很少有研究者对早期教育机构给地方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过研究。虽然文化背景和国情不同,不过美国的税收抵免计划还是颇有借鉴价值的。税收优惠的确是一种对早期教育机构发展有利的经济支持政策,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税收种类繁杂,税收涉及面较广,因此税收优惠也许并不是最可行的经济支持手段。根据我国国情,最适合的经济支持手段也许可以参考现行的高校补助方式,即各级教育部门给予民办早期教育机构运营商直接的经济援助。当然,民办早期教育机构运营商首先必须通过相关认证,然后才能申请相关的经济援助。而对于接受早期教育服务的家庭的经济支持,则可以通过儿童监护人的工作单位来考核,并通过监护人所在工作单位发放一定的经济补助金,再由工作单位向政府统一进行报备。自由职业者则可以直接在早期教育机构享受费用减免,再由早期教育机构向政府申请资金补助。对接受早期教育服务家庭的补助可以有效扩大早期教育服务的对象范围,使更多儿童享受到优质的早期教育。
为此,我们呼吁教育学与经济学研究者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与此同时,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应政策,为民办早期教育机构举办者和接受早期教育服务的家庭提供直接的经济援助,从而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儿童成为早期教育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ARNOLD D H,MCWILLIAMS L,ARNOLD E H.Teacher discipline and child misbehavior in day care:Untangling causality with correlational dat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8,34(2):276-287.
〔2〕CAHMI C. National survey of children’s health〔M〕.Portland,OR: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2003:100-105.
〔3〕YOSHIKAWA H,KNITZER J.Lessons from the field:Head start mental health strategies to meet changing need〔M〕.New York: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ren in Poverty,1997:200-208.
〔4〕GREENSPAN S I,NOVER R A,et al.The child psychiatrist and day care: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consult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Psychiatry,1976,(15):108-130.
〔5〕GREENSPAN S I,NOVER R A,BRUNT C H.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 to childcare〔M〕//M SHORE. (eds.)The practice of 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Welfar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1975:105-131.
〔6〕MOELLER M P.Early intervent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ho are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J〕. Pediatrics,2000,106(3).
〔7〕SU X,LONG T,CHEN L,et al.Early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China:A family perspective〔J〕.Infants & Young Children,2013,26(2): 111-125.
〔8〕JOHNSTON K,BRINAMEN C.Integrating and adapting infant mental health principles in the training of consultants to childcare〔J〕.The Journal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2005,18(4):269-281.
〔9〕JOHNSTON K,BRINAMEN C.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 in child care:Transforming relationships among directors,staff,and families〔M〕.Washington,DC:Zero to Three Press,2006:78-85.
投资儿童创造未来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来自193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的1000名与会者共聚一堂,探讨如何加快发展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这次世界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大会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俄罗斯联合举办,主题为“筑建国家财富”,旨在通过提高成员国对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投资及收益的关注,促进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实现公平、普惠和广泛的发展。
发展学前教育筑建国家财富
投资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计划回报显著,是本次大会的一项共识。拥有优质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经验的儿童更倾向于接受高等教育并且顺利就业,从而拥有较高的收入和积蓄,为社会保障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们成年后依赖公共援助的可能性较小,参与犯罪活动的可能性也更低。
与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也证实了投资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回报高于其他领域的教育投资。他指出:“生命周期中的技能形成是自然发展的,如果一个儿童在早期没有受到激励去学习和参与,他或者她成年后很可能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失败。社会越晚干预家境有问题的儿童,将来就会花费越多精力去矫治。政府必须意识到幼儿早期教育对促进平等和提供劳动技能方面的重要意义。”
据介绍,美国芝加哥亲子中心为低收入人口提供早期教育和家庭支持,参与者往往取得较高的学业成绩和结业率,而且显著降低了补救性教育、少年犯罪和儿童受虐待的几率。玻利维亚基于家庭的儿童早期发展和营养计划成本-收益比率达到1∶2.4和1∶3.1之间。埃及近年来开展了一项针对处境最危险儿童的发展项目,其成本-收益比率高达1∶5.8。
学前教育入学率迅速提高
本次大会回顾了过去几十年里世界范围内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成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接受各种形式学前教育的儿童人数比30年前增加了两倍。
从全球看,对儿童学前阶段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近20年来努力推动的全民教育中,第一项目标就是推广幼儿保育和早期教育,特别是针对弱势儿童的早期教育。这种重要性也体现在与儿童健康、营养和教育有关的千年发展目标中。
同时,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服务得以显著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为提供幼儿保育与教育服务制定政策、建立制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008年全球监测报告》表明,1999年至2005年期间,全球学前教育阶段毛入学率从33%提高到40%,全球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人数增加了2000万,总数接近1.32亿人。
在推动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方面,许多发展中地区成绩斐然。在1999年至2005年间,南亚和西亚能够享受学前教育的儿童人数增加了76%,撒哈拉以南非洲增加了61%。与此同时,学前教育的性别差距明显低于其他教育阶段。
展望未来,我们大有可为
然而,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领域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大会指出,与普及初等教育和促进性别平等相比,世界各国政府对幼儿早期保育和教育投入的关注仍然较低。同时,幼儿早期保育与教育的贫富分化仍然很严重。2006年,发达国家学前教育阶段入学率平均为79%,而发展中国家仅为36%。这种贫富分化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国家内部。
“在很多国家,学前教育往往由市场提供,优质幼儿园价格不菲。这样一来,富裕家庭能够购得更好的服务,这无疑加剧了不平等”,英国东伦敦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海伦・潘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会强调,“发展学前教育,政府在入学机会、资金支持、促进平等等方面应该起到关键作用”。
“未来国家财富的筑建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大会致词中说,“如果我们想知道明天会如何,只需要简单地看看今天我们做了什么。我们投资于儿童,就是在创造一个繁荣、公平与和谐的世界。”
热点1:各国皆有入园难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有入园需求的儿童不断增多,入园难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热点问题。
波兰:办园条件苛刻
据波兰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波兰现有8400所公立幼儿园和1600所私立幼儿园,但3至6岁的儿童有约160万人,其中只有40%的儿童有机会入园。为了能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家长不惜排大队、托关系、找熟人,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出生之前登记报名,但仍有大部分孩子被幼儿园拒之门外。波兰入园难,主要是因为政府对开办幼儿园的条件极其苛刻。波兰政府规定:幼儿园必须要有相当大的室外封闭区域和供孩子玩耍的器械,负责人要有教育或护理方面的高等教育学历并有3年以上的职业经历,甚至对房间的设置、食品的提供都有明确要求。很多不符合要求的幼儿园被迫关闭,约三分之一的县甚至没有幼儿园。尽管有私人开办“幼儿俱乐部”,但昂贵的费用让很多波兰家庭望而却步。
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将技能培养和专业理论作为课程设置的主体,而对于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并不予以重视,使实践中早期教育存在缺陷。基于此,学前教育专业是否应该开设化学课程成为讨论的热点。本文将结合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化学课程的消极因素展开分析,总结出开设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开设化学课程的建议。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理论意义;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化学课程的消极因素
现阶段消极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化学基础差,通过调查显示中职学校学生中考化学成绩普遍不高,其对化学理论、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不灵活,而且初中化学课程对理论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化学实验,而理论学习复杂分散未形成体系,导致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知存在偏差。[1]另一方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有抵触的情绪,由于化学课程本身相对于音乐、舞蹈等内容而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片面的认为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化学知识并没有实际作用等,致使学生对化学专业课程失去兴趣。[2]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开设化学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基础学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掌握化学知识,并在生活中积极应用,可以养成对生活乐于观察的习惯,使其思维、想象、动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由于各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必然对学生专业课知识学习起到正迁移作用,使其在自我突破中创新,在创新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另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阶段化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可以有效解决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提升其生活质量,例如鉴别化学纤维制品、选择家居装饰等。[3]
第二,开设化学课程对学前教育领域深化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儿童教育不仅要满足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而且要有目的开发学生潜能,使其能够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现阶段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双重社会职责,所以其应对自身不断完善。在教育方面,掌握充足的化学知识,可以使其在早期教育实践中尊重并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产生探索自然、生活的兴趣,这是促使儿童对世界全面认识的重要途径,例如,作为能源的石油为什么既可以提炼成衣服又可以提炼成马路表面的沥青?衣服上的污渍为什么遇到洗衣粉后就不见了?鱼儿为什么无法在蒸馏水中生活等;在保育方面,掌握充足的化学知识,可以使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减少或避免受到化学侵害,例如,引导学生少食用膨化食品(油条、薯片等),减少儿童日常对铝的摄取、告诫儿童不要在新装修的环境中逗留,避免儿童受到甲醛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伤害等,由此可见学习化学知识,有利于学前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化。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化学课程的建议
第一,实施分层教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源于高中学习阶段的文、理班,其对化学知识的接触和掌握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学将无法全面满足学生对化学课程授课过程的要求,所以在学生入学时对全体学生进行化学测试,按照考试成绩分为内容、授课进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两种班级,既满足化学基础相对较高的学生对知识深化的欲望,又考虑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的学习难度,使教学更加人性化,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打消其抵触情绪。
第二,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传统化学课程相对枯燥,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要以验证性、探究性的实验为主,使枯燥的化学理论以生动、直观的实验得以展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化学理论都适合在班级中完成实验,部分危险性较大或成本较高的实验,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现,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调整,积极应用与实验内容相符合的情景教学法、案例项目式教学法等,使学生在观察、推断、否定、总结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
第三,扭转对化学课程的态度,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化学学科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非专业学科,其在中职院校的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其认识程度,所以扭转中职院校对化学课程的态度是推动其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中职院校在政策上的积极引导,建立明确、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使相关的教师队伍和图书馆图书储备满足需求。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化学课程的授课情况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反馈,所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化学课程设置的关键,应加大化学教师的培养力度,使其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等符合社会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化学课程,不仅有利于专业学生的自身发展,而且对其后期的早期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早期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开设化学课程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然要求,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仍会以不同的形式调整,这是专业发展的表现,应该积极推行。
参考文献:
[1]陈晨.浅谈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重要性[J].科学时代,2011,12(02):212-213.
[2]吴琼.幼师专院校在校生学前教育专业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3,14(05):85-87.
根据一项对0—3岁幼儿情绪发展的资料研究结果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精心照顾,会使他们活动机会少,社会交往面狭窄,往往性情孤僻、怯弱、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儿童特有的天真活泼、勇敢和蓬勃的朝气。同时,家长的 “关照”过程中,也增强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压抑了孩子独立自主,自立自信意识和独立活动能力的发展。
我曾经作过一次有关家庭早期教育的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于早期教育存在着这样两种观念:一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我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二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发展必须顺其自然,父母教育的作用不是很大。
我们幼儿园为了顺应社会的需要也开办了早期教育亲子园,而这个亲子园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家长走出孩子早期教育的误区,将早期教育的精髓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针对这一目标,我开展的亲子活动中是这样做的:
一、活动前的集体指导
在每学期前,我都要单独将要参加本学期亲子活动的幼儿家长召集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在家中和孩子交往应注意的问题,如: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耐心和老实地作答,并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让孩子多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们正常交往;自己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激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认真对待孩子个人要求;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在孩子干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诚实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不存在完全不能和孩子讨论的话题;让孩子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发挥孩子具有的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勉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人等等。
其次要让家长真正了解亲子活动的重要意义。孩子年龄小,兴趣广泛,可塑性强,家长很难判断孩子那一方面具有特别的天赋,可以通过亲子活动观察、发掘孩子的天赋,并循循善诱。而且亲子活动不仅是认知的活动,更是一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和家长一起活动能感到快乐,,便能密切亲子关系,同时还有益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孩子们会把和家长一起活动中获得的对待事物、对待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现实生活中去。这就更要求家长通过我们的亲子活动学会一些基本的教育手段,给予孩子正确的帮助和引导。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意义的认识。
最后,我也会给家长提出一些要求,希望他们能积极配合和参与到活动中来,给孩子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因为只有家长表现出一个积极的态度,孩子才会去模仿家长也积极参与活动,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自然、温馨的环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训练技能、锻炼身体。
二、活动中的详细讲解
在每次活动中,我都将每个活动环节的目标、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向家长作一个详细的介绍,让家长知道每个环节对孩子有那些方面的帮助。同时,为了更便于家长在家中开展类似的活动,我多方面收集资料,精心创编了一些即实用,又便于开展的活动。而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教、玩具的选择也是家庭中经常能看到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还有的就是孩子们经常玩的玩具,这样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又能使家长和孩子都易于接受。比如:拨弦活动,准备的材料就是一根橡皮筋和一个一次性的碗(或杯子),在碗(或杯子)沿上对着剪两个小口子,再把橡皮筋竖着套在上面,然后拨动橡皮筋就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这个活动能促进了孩子的精细动作的发展,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感受力,也能让孩子亲身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这个活动在家中也是简单易行的,一根橡皮筋和家中的任何碗、杯、瓶等容器都可用来制作乐器,还可以引导孩子感知不同的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促进孩子的探知欲望,当孩子拨动橡皮筋发出音乐声时,这个音乐又成了一个抒绪的游戏,而家长合着音乐边唱边有节奏的动作和表现,更会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在活动中还要让家长意识到不要“望子成龙”过切,而处处“包办”,要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意提醒家长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去体验学习的快乐,自发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习惯,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和独立个性。同时,指导家长根据孩子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家中依照老师所教的内容和方法教孩子练习,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交流,系统开发孩子的潜能。
三、活动后的个别交流
关键词:音乐 早期教育 大脑 发展 音乐教育
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儿童时代的潜力是很大的,儿童时期的经验对以后的智力和能力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大脑的发育在出生前已经开始,婴幼儿时期脑的发展比身体的发育要迅速许多。成人的脑重约为1400克,新生儿脑重约350-400克,9个月时为660克,相当于成人的三分之一,2岁至3岁时为900-1011克,7岁时已接近成人脑重,约为1300克。人脑的发育在学龄前期已基本完成,特别是0-3岁是人脑发育的黄金时期,由此可见,开发脑的潜能应主要在学龄以前进行,早期教育应是人的一生中智力发展最为重要的时期,适时地进行音乐教育对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乐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和完善
大脑是神经活动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由大量的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新生儿最初是以无条件反射的方式来适应周围环境的,以后逐步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慢慢建立起各种条件反射。而聆听音乐是以反射活动为基础,包括了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因此聆听音乐对条件反射的建立有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大脑左右半球在音乐活动中分工与配合的关系十分复杂。神经学家认为右脑控制感情和直觉,同时又是主管音乐、情感等方面的“音乐脑”,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联系。用音乐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进行音乐活动不仅可开发人的右脑,还可促进左脑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左右脑的和谐均衡发展,使智能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
二、音乐可促进感知觉的发展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源于生命、源于自然,人的呼吸、心跳、走路、跑步等各种运动无一不是音乐的蓝本,内心各种细微的感受也无一不是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正因如此,人对音乐的感知绝不会只停留在听觉上,而是在听觉的带动下投入整个身心,使身体的运动与旋律、节奏产生共鸣。婴幼儿聆听音乐不仅可促进听觉和运动觉的发展,还可在有意或无意中丰富内心的情感感受。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相对落后于感知觉的发展,早期感知觉的充分发展对人以后的成长相当重要。据临床观察,听轻柔的音乐可使胎儿安静入睡,而听节奏鲜明、强弱对比强烈的音乐会使胎儿躁动不安,可见胎儿的内耳在妊娠中期已经完全发育,可以对各种声音有所反应。这个时期与胎儿交流的重要方式是通过声音来进行,聆听轻柔优美的音乐有利于胎儿听觉的发展。新生儿的前半年主要是通过感觉来认识事物的,特别是视觉和听觉的发展对心理其他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人的听觉、视觉的发展,还可促进触觉和运动觉能力的发展。
学龄前期的儿童(4-6岁)已具备从事音乐活动的能力,演奏乐器时可使幼儿在听觉和触觉之间建立联系,十指的运动不仅可起到健脑的作用,还可使手指的神经感应产生灵敏的感受性,提高指尖的鉴别和判断能力,产生触觉思维。
三、音乐可增强注意力
新生儿的注意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产生的,注意的发展开始表现在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集中,但很不稳定,1岁以后出现随意注意的萌芽状态。在前幼儿时期逐渐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欣赏者随着乐音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保持注意力相对稳定,才能对乐曲有整体感,才能基本了解乐曲的情绪及其意象。聆听音乐可以促进婴幼儿注意的形成和提高。
至于音乐的表演,无论是视谱、练习、演唱、演奏等都要求演唱、演奏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稍不集中就会出差错,使演奏或演唱中断。事实证明,从小接受音乐教育(学习演唱或乐器演奏)的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紧张性比一般的同龄儿童要好。
四、音乐可增强记忆力
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有了记忆,人类才能积累经验、发展思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呈流动状态,随时间的流逝而逝去,它不同于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不可能同一时间完整地展现在人的面前。因此音乐在人脑中呈现形象必须以回忆为基础,聆听音乐势必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记忆力。从事音乐欣赏和音乐演奏的实践活动,可以在视奏、视唱过程中培养人的视听觉记忆、情绪体验记忆、动作的运动记忆以及词语方面(歌词)的记忆等。
五、音乐有利于发展人的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活动。没有想象和联想,人类的思维和创造力将无法发展,更没有科学和文化的产生和繁荣。音乐是人的丰富想象力的产物。音乐和语言同是情感的载体,而音乐的无语义性使得它成为最自由的艺术。音乐可以为人们提供最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聆听音乐应是培养婴幼儿想象和联想最有力的手段,因为音乐是以形象表象为内容的,聆听者必须通过想象和联想才能使音响在脑中呈现出造型。音乐欣赏中的想象、联想可以不受词语、概念的限定,不受感知经验的制约,同时音乐的无语义性还有助于幼儿通过发散性思维导向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音乐欣赏中人的想象、联想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实践证明,经常在音乐世界遨游的儿童明显显示出比较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创造力。
六、音乐对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音乐不仅能启迪人的智慧,而且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有相当作为。如聆听轻柔的音乐可稳定婴幼儿的心率、平和情绪,使他们享受到音乐的美感和愉悦,有利于活跃思维,丰富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等。在音乐训练中能够锻炼儿童的意志品质、感受能力、理解力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等等。
一、早期阅读的意义
(一)早期阅读的概念界定
迄今为止,关于“早期阅读”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固定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对早期阅读都有着不同的说法和诠释。
《教育大辞典》关于“早期阅读”的概念定义为“自儿童一岁半以后开始,最初是由成人读儿童读物,儿童听的形式,儿童识字后,进入自己阅读。”这个定义主要从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出发,强调成人要为幼儿提供他们能理解和赏析的阅读形式。
(二)早期阅读的意义
早期阅读活动是一种整合教育,它贯穿于各种活动中,也是孩子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早期阅读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性以及对幼儿个性的形成等各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早期阅读现状
当前的幼儿早期阅读情况的开展并不乐观,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个现状。部分的幼儿园对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也没有真正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此外,有些家长与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对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如图一所示(图略),83.4%家长已初步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其中有59位家长认为早期阅读是有意义的,占65.6%;有16位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意义重大,占17.8%。但这些家长对早期阅读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很多家长简单地认为,阅读就是教会儿童识字,忽略了早期阅读主要让幼儿产生阅读意识,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对孩子进行整体阅读的培养。
(二)早期阅读环境创设
家庭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在物理环境方面,很多家庭没有专门设有适合幼儿的书架与书桌,不方便幼儿随时取阅。幼儿没有固定的阅读区域,看完书后随便乱扔,阅读率低。调查显示,只有4.4%的幼儿是在书桌前进行阅读活动的,78.8%的幼儿是在沙发上、地板上或床上,还有17.8%的幼儿是无固定场所的。在精神环境方面,很多家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成人本身并不重视阅读,没有阅读的习惯。其次,成人对幼儿的阅读活动缺少耐心,没有积极参与到幼儿阅读活动中,与幼儿共同阅读时间和次数都很少。如图二(图略),每天有固定时间陪孩子阅读的只有4人,占4.4%。儿童最初的阅读兴趣是从成人的阅读行为中产生的,成人的阅读行为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阅读行为。
(三)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早期阅读的指导
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时,对孩子各年龄阶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足,所以在选择儿童读物时把握不准,开展的方式针对性差,缺乏有效的过程指导。对处于阅读能力发展关键期的低幼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这个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家长应确保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快乐的,轻松的,游戏化的。比如,有些家长过早地让幼儿识字,或者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机械地背诵古诗、三字经等,这些对于低幼儿童而言,这样的阅读是无益的,反而会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三、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早期阅读观念
目前幼儿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都非常高,但由于许多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还不足,概念的理解不全面,因此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能力,而且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但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二)创造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
幼儿的阅读行为实际上是利用图片和文字等符号与人交往的一种方式,阅读活动在很多时候是幼儿游戏、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从幼儿的心理活动特点出发,结合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的条件,营造幼儿阅读的理想环境。
(三)选择合适的早期阅读材料
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所以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宜幼儿阅读的材料应是:
1.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家长和老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读物。对3―4岁幼儿来说,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对图书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选择一些色彩感强、内容简单、形象突出的绘本;4―5岁幼儿可以对阅读材料进行简单的理解,所以可以选择内容相对丰富的材料;5―6幼儿的图书除了故事类外,还可选择一些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性的图书,满足他们的探究心理,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7岁的儿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儿童总是从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客观事物,思维的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应向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与他们生活经验相符的有具体意义的早期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故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如禁止吸烟的标志、安全过马路的标志等。
(四)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
1.父母的作用。首先,父母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否有意为孩子进行阅读准备是造成孩子阅读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父母应从培养自身阅读兴趣人手。其次,父母在阅读活动中需要培养孩子一些好的阅读习惯,如养成有序翻阅图书,爱护图书、看完图书后物归原处等良好的习惯。家长应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最理想的是有固定时间陪孩子阅读,或与孩子交流阅读的体会。在家庭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可运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阅读指导,如游戏法、表演法、谈话法等,帮助孩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阅读的兴趣,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当今许多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术方面的才能,能够涂涂抹抹,写写画画,甚至长大后能成名成家。这种愿望是好的。然而一个孩子有无美术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
所谓美术才能指儿童对形象中的线条、明暗、结构、色彩等方面而引起情绪变化的感受,并具有美术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绘画、泥塑、雕刻、折叠等。那么怎样及早地发现孩子的美术能力,并及时加以培养和教育呢?
(一)儿童美术才能与本身素质
儿童美术才能受遗传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已决定了。笔者曾先后调查了20多户有艺术能力的家庭,发现他们的子女48%有艺术能力,而75户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只有20%有艺术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遗传素质仅仅为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美术才能的形成必须通过环境和教育的良好影响,所以我们及时发现和培养儿童美术能力非常重要。
一般说来,具有美术才能的孩子,往往早期就有显露。3~4岁时,其美术才能表现为:1.求知欲望强,好动好问,兴趣广泛,尤喜爱涂涂沫沫。2.视觉感受和辩别能力较强、能分辩各种颜色、线条曲直、方圆等。3.观察事物较全面、细致、准确。4.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这一苗头时,家长就应紧紧抓住这关键期加以培养。一般说来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研究表明: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为了促进儿童的视觉感官的发展,首先要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如分辩物体的大小、方圆、厚薄、曲直、颜色等。其次,给孩子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鼓励他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等,使孩子善于从比较中区别事物,找出特点变化规律。最后,还应帮助孩子掌握观察方法,按正确顺序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充分发展孩子的感知功能,使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
(二)儿童美术才能与家庭教育环境
美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儿童美术才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教育尤为显著。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拉斐尔等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大师,是与他们从小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分不开的。
俗语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些美术家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1.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2.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3.善于言传身教;4.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5.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6.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
(三)儿童美术才能与好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