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

第1篇: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 艺术生 历史教学 方法

引言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探究,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艺术生是区别于普通文、理科学生的特殊学生群体,他们一方面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动机普遍不强;另一方面专业技能训练要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历史教学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成为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都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艺术生需要有一技之长,因此高中阶段重点任务是学习音乐、体育或者美术等特长,这就使得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大大减少。同时,历史课作为文化课中的非主干课程,本身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艺术生大都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可学可不学,等高考前两个月再来学习和背诵还为时不晚,所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上,都很难保证历史教学的效果。另外,高中艺术生以艺术技能见长,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历史知识掌握程度也很一般。高中历史相对于初中历史来说更具有深度和逻辑性,艺术生学起来往往感到很吃力。例如高中历史在讲述各朝生的重大事件时,往往会依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顺序对其做横向梳理,许多艺术生本来就对各朝代的先后顺序都掌握不清,高中课本把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知识进行的这种横向梳理,他们学起来更是云里雾里,就这样艺术生薄弱的历史基础给历史教学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2.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历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一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教师造成的。一方面,许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态度存在问题。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对艺术生历史教学不够重视,认为所有的艺术生都只重视艺术技能而不在乎文化课的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往往都是应付了事,这样的教学态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校给高中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的质量一般不高。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储备情况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由于当前学校和师生都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因此学校为艺术生所配备的历史教师大都质量一般,这就使得历史课堂往往鲜有生动、枯燥无味,于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更谈不上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了。

二、做好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方法

1.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发挥主导性作用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肩负着编写学案、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一系列重任,所以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想改善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效果,首先要提升历史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师德素质,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做好历史教学不断地积蓄资本。例如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中提到“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历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知识点,而且还要了解“什么是简仪”、“简仪的用途是什么”等相关知识并将其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其次,要培养“民主型”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校要让历史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历史课上多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真正融入到历史教学之中,课后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巩固所学,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效果。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艺术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历史教师要想对其开展好历史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和兴趣需要,并在了解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诸子百家”这部分内容时,一位历史教师为了培养艺术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帮助艺术生加深记忆,精心设置了一个场景:“在一条很有名(名家)的大道(道家)上有一位儒(儒家)者,他左手拿着一瓶墨(墨家)水,右手拿着一本法(法家)学著作,这本法学著作里既不讲述玄妙的阴阳(阴阳家)之气,也没有高深的纵横(纵横家)之说,而是记载了一个农家(农家)中所发生的杂七杂八(杂家)的小事”。历史教师利用历史知识创设出这样一个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在快乐中好学历史。

3.优化历史教学手段,夯实艺术生基础知识

“授课―接受”式教学是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往往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学生则参与甚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对这种理论灌输式教学大都存在抵触心理,缺乏学习热情。新课改背景下要想优化历史教学效果,就要努力丰富历史教学的手段,重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师的课件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且易于对课件进行修改,这将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展开教学,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在为艺术生授课时,还要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做好由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的过渡与衔接,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方便于以后的进一步教学。

三、结语

总之,虽然高中艺术生在历史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只要历史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勇于应对教学中的难题,历史教学的效果就一定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第2篇: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这里所讲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的一些具体方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接收、加工及运用,涉及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历史学习技能的运用。

1. 看历史书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历史书,既包含学生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也包括历史资料、历史刊物、历史读物等,还包括相关的历史学习网站。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书非常丰富。要想学好历史,除了大量阅读外,没有捷径可循。对历史书的阅读,一般是先看历史书的目录,了解整本书的知识框架结构;看书的前言了解成书的缘由;看书的正文,可以知道书的内容以及作者对相关历史史实的观点。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重要的历史书要精读,对一些不太重要的历史书仅需了解就够了。所有的历史书一般都由历史史实和历史评论构成,对基本的史实,我们在学习时要辨明历史书所记述史实的真伪;对历史史实的评价,则要看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本身,是否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课堂听课的方法。课堂听课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听,思,记,悟。“听”就是听讲,要精神集中,把握老师和同学讲话的要点和关键之处;“思”就是思考。一方面,思考课堂上听讲的内容哪些需要记忆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思考课堂上的内容是否掌握,有无疑问和困惑;“记”既包括在课堂学习中对获得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包括对课堂上学习的要点做笔记。课堂的听课笔记内容应包括板书提纲、学习重点、老师对教材的拓展和挖掘等。笔记要简洁、明了,以便于日后的整理和复习。所谓“悟”,就是要学习和掌握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观察学习其他同学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的成功之处。

3. 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历史新课程要求学会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学会搜集历史资料,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掌握学习需要的历史信息。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互联网搜索以及进行社会调查是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方法。对搜集来的历史资料,要根据它对学习的重要程度进行筛选、分类、整理,以便在学习中使用和查找。

4. 探讨历史问题的方法。学会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掌握必要的方法是重要的。总的要求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运用掌握的历史资料探讨历史问题前必须要做到,首先要对历史资料的重要与否进行认真核定。其次,一定要选用典型的历史资料作为证据来说明问题。再次,全面认识和理解所选材料的含义,不能断章取义,证据要在每个论点或者论据上面体现出来。

5. 做历史练习的方法。历史新课程的练习包括书面作业、调查报告、历史小论文、历史论坛、专题展览等多种形式。这里所讲的“练习”主要是书面作业。按照历史问题的解决过程,首先是审题,也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其次,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也就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再次,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特征,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6. 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就广大学生而言,面对硬性的记忆历史知识是很头疼的事,学会和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必要的。记忆历史知识首先要对记忆的历史知识保持强烈的信心和兴趣,这样做能提高记忆的动力。其次,要讲究和遵循记忆的一般规律。第三,运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历史知识。比较熟悉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逻辑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3篇: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一、运用提问教学法,启迪学生思维能力

提问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问有格而无定格,教学中的提问既精彩而又有艺术,因此在历史课堂中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郑成功”一课时(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第18课)便采用提问教学法教学,“大陆和台湾何时有了第一次联系?后来中央政权又是如何管辖台湾的?”这样不但可以温故而知新,而且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纵向联系。

二、运用图示教学法,使教学内容脉络分明

历史地图是历史知识的有效载体,它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信

息,在读历史地图时,要对地图进行细致地观察,运用地理方位来建立历史空间感,读出历史信息,得出相关结论。这种方法称之为图示教学法,它是由前苏联教育学家沙塔洛夫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增强记忆、激发兴趣。如在图示“丝绸之路”识图教学过程中(中国历史七年级第15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如: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据调查,图示教学法是最直观的教学法,也是学生对知识收益最快的方法。

三、运用比较教学法,深化纵横向联系

由于历史时空跨度大,采用比较法教学是历史课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比较,就是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找出异同、分清正误的思维方法。比较历史人物,往往从人物生活的时代、国别、主要事迹及在历史上的影响力等方面来比较;比较历史时间一般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结果、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在每一次比较时,都要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如何比较,比较时可以叙述,也可采用表格方式,这样学生学习时很直观,也便于学生掌握。

第4篇: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一、牢固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有助于顺利解题

1.夯实基础灵活运用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牢固的数学基础是数学解题的基石,牢固的基础知识是高效解题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让学生记住知识点,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正确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出题者的意图,理清解答思路,寻求解题的突破口,并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题.

2.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目前初中的数学命题不再是单纯地对一个知识点的考查,而是将不同的知识点整合进行考查.学生要想成功解题就必须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将不同知识点进行融汇贯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亲自动手、合作讨论、反思总结等,让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二、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1.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和钥匙,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导入主动、自觉学习之中,引导他们对各种数学思想进行总结和比较,找到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适用范围,从而寻求到更好的解题方法.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是代数和几何,两者之间是具有联系的.研究代数问题时一般会运用到几何知识;探索几何问题时往往会借助代数知识进行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答数学题目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灵活解题

方程思想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解题中遇到未知量往往会利用方程建立等量关系,然后解方程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初中数学方程的学习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如果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就可以针对未知量问题时运用方程思想进行解答.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遇到含有未知量的题目时运用方程思想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对数学转化思想能力的把握

数学转化思想就是当遇到复杂、繁琐、未知、抽象的问题时往往将其转化为容易、已知、具体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一个个规则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然后将这些规则图形的面积相加,得到的面积之和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样就将复杂、困难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

1.引导学生高效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解答问题的步骤是从审题开始的.题目的大量信息和已知条件会在题目条件和结论中体现,良好的审题能力能使学生找到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审题能力不佳导致无法解题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复杂的题干条件和题目设问中理清题目的逻辑,排除干扰条件,找到有用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维方法

数学建模的意义在于:将题目具体、复杂数量关系通过所学知识抽象化、简单化,建立符合某种规律的数学关系.简而言之,通过题目的所给条件,建立含有变量和参数的等式或者不等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至知识的讲解之中.

四、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解题信心在数学解题中也相当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学生数学的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积极心态.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遇到难题沉着、冷静,抱有克服畏难的心态,认真审题理清题意,不忽略任何条件,挖掘题目潜在条件,把握数学问题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导学生学会总结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数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题只是巩固知识的训练手段之一.解题完成后进行总结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

在现实中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喜欢“题海”战术,大量做题缺乏课后总结;有些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无法对解题方法、数学思想进行深层次把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解题技巧,变换看待问题的视野和角度,掌握共同规律,从而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5篇: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1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当前中国仍然采用的是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实验演示,而学生观看的教学方式,未能给学生创造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很难加深同学们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进行的实验操作也都是根据课本的指示和案例来进行,缺乏创造性和新奇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设计环节没有得到重视

从物理的发展历史来看,大部分的物理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而当前我国的物理教学方式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只是一味将枯燥乏味的物理理论传授给学生,未能将实验设计的环节应用到物理教学课程中,这也是很多学生讨厌物理的原因之一。实验设计环节是物理授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理解物理理论,更加有效学习。

1.3 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

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课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越来越少,甚至很多教师在课上只是一味进行实验操作的演示或者引导学生在下边模仿,没有给学生更大空间发挥,进行实验设计,这一做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物理实验设计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实验创新的进程和发展。

1.4 仍然注重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

传统的评价方式都是以卷面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而这种评价方式恰恰忽视了学生的另一种能力,即实验能力。这种方式会让学生认为只要学会理论知识就可以,没有必要在进行实验设计的学习和探索,只要卷面考试取得高分就可以,也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做这些与卷面考试无关的事情,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只着眼于书本上的理论,

而实验创新能力受到了极大发展阻力。这种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很难正确科学反映一名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对高中物理教学方法进行实验创新的措施

2.1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对实验设计的重视

现在大多数的高中院校以提高升学率为目的,进行应试教育,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课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效率,简化了教学过程,减少或者没有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学校相关领导和教师要尽快对这种教育模式进行创新,重视实验设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逐渐转变在教学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在实验设计中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创新性实验时,学会自主思考,主动接受知识,在实验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进行某些实验时,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更好对物理理论有更深一步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2.3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发挥实验设计的作用,必须调动教师资源,需要教师的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想充分发挥出物理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需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培养教师树立实验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的实验能力。这对物理教师的要求有了极大提高,一方面要有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和实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有责任意识和认真的教学态度。

2.4 适当的转变教学方法,加大对实验的探索

第6篇: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模拟实验;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从学科自身特点来看,高中物理总体表现出比较抽象,对想象力、思维力要求较高,大多数高中生都怕学物理,很多教师也经常感到很难教。实验教学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但现实中的实验教学又有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克服这个局限性,使实验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就成了物理教师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模拟实验可以解决很多常规实验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本文借鉴前人经验,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着力探讨模拟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同行们分享、交流。

一、模拟实验在高中物理授课中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分析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研究对象更复杂、概念更抽象、知识的跨度更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都提高了很多,老师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往往很吃力,很难真正掌握知识内容,甚至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出现偏差或错误,造成认知障碍,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想要真正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教师除了要有丰厚的物理专业知识功底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对物理学科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多样的教辅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尽可能将抽象的概念阐述的更直观、具体,将物理规律总结的更清晰、明了。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但物理实验室大小、实验时间、实验手段、仪器设置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使得并非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实验教学,且并非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可以在实验室重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模拟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除此之外,模拟实验还有传统实验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模拟实验,不仅可以简化研究条件,调控实验过程,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时间、空间的放大和缩小,更加直观和生动地突出实验细节,这是常规实验所无法做到的。而且模拟实验大部分都可以由学生自主演练、自主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所以,不论是从应用性分析,还是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角度分析,模拟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模拟实验类型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否要利用到实物器材,模拟实验大致包含两个大类,即利用实物进行模拟和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物模拟主要指的是利用或者设计一些模型(与原型相似或有某些共同点),利用模型对原型规律和过程进行间接的研究;计算机模拟实验,指的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进行直观化的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能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印象。不论是实物模拟还是利用计算机模拟,都是常规实验的有效补充,在以下类型的实验教学中更是解决了常规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

1.由于器材、场地限制无法在课堂开展的实验

学好物理需要提高实验观察能力和模型建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是高效物理课堂的前提保证,但由于受器材、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在课堂开展,这时就需要用模拟实验来替代。例如,在学习《波的形成和描述》时,机械波介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非常抽象,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常规器材无法演示。可以用实物小球模拟波的各个质点,让学生用橡皮筋悬挂小球,再把每个小球之间也用橡皮筋连接好,这样小球就代表绳中的各个质点,小球间的橡皮筋的弹力则表示为各个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任何一个质点的振动都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出是受迫振动的,从而把复杂的运动特点用简单的模型直观展示出来。

气体压强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之一。气体对四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无规则运动的气体分子与四壁持续的碰撞结果,课本对气体压强本质的这种微观解释非常抽象,借助塑料小球撞击活塞的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玻璃筒内装入一些塑料小球,让这些小球代表气体分子,在小球上放一轻质活塞,小球对活塞的碰撞就可以模拟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作用。当电动机带动振动器使小球运动时,小球不断地撞击活塞,虽然活塞受到小球撞击的作用力是短暂的、不连续的,但频繁地撞击,在整体上就能表现出活塞受到一个稳定的作用力而稳定悬浮,这个稳定的作用力就可以模拟为气体压强的压力。改变电机的转速(气体分子运动的快慢)、塑料小球的数目(气体分子的数量),活塞的悬浮高度(气体压强)都会变化。通过这个模拟实验并结合示意图,气体压强本质的微观解释就形象化了。

再比如,像a粒子散射实验,电磁流量计的原理、回旋加速器原理等无法在课堂上操作的实验,传统的教学只能将实验现象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重现实验过程,而且实验现象是以动画形式直观呈现,需要突出的实验现象还可以重复播放。动画演示所特有的视觉刺激能使学生整堂课都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实验现象不够直观、明显的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的器材、实验室的光线、观察者的角度等各方面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实验的观察效果,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这种情况下模拟实验就比常规实验更有优越性,利用模拟实验可以将有些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进行放大,增加实验的直观性。例如,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支持力是因为桌面受到挤压产生了形变,但桌面、玻璃等刚性物体的形变不像弹簧、橡皮筋等弹性材料的形变那样直观,常规方法无法让学生观察到桌面的形变。可将激光器射出的光束照到放在桌面上的平面镜,经反射后照到天花板上,当手压桌面时,并不需要多大的力,就能看到天花板上的光点明显地移动,从而将桌面的形变显示出来,使学生能有非常直观的印象。

再如,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中对磁感线概念进行教学时,由于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假想线,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很多学生在理解时都感到很抽象。以往的教学实践大多是将条形磁体固定在有机玻璃板下,把铁粉撒在有机玻璃板上,轻敲玻璃板,通过铁屑的排列来显示磁感线分布情况。这虽然比单纯的靠想象更加形象直观,但学生看到的现象毕竟是在一维平面内的,是不完整的,极易产生知识理解上的误区。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教学,就能使学生更加立体、更加清楚地看到磁感线在空间上的分布,并且突出了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的重要特点。

在练习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时,由于这些精密仪器的刻度非常小,加上观察位置的影响,演示实验时大多数的同学无法同时参与互动;如果让学生分组练习,由于学生无法自主判断读数是否正确,需要老师到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实验效率十分有限。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和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相结合的办法就可以实现课堂的高效率。在分组实验前,利用屏幕显示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件长度的情景,让全班同学一起读数,不但可以突出容易读错的刻度细节,而且点击鼠标可以随意设置待测物体的长度,并能将正确答案直接显示出来,非常形象直观。通过一定次数的计算机模拟练习后再做分组实验,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3.由于安全性问题常规无法解决的实验

模拟实验可以将有些无法通过常规实验研究出的物理规律加以直观呈现。例如铀235的链式反应、轻核的聚变是无法在教室里进行实验的,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情景就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上《牛顿第三定律》时,可以用“水火箭”模拟真正的火箭发射。将瓶壁上装有气门芯的可乐瓶装三分之一水后用橡皮塞塞紧,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把气体打入密闭的容器内,使容器内空气的气压增大,当压力超过橡皮塞与瓶口接合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水将橡皮塞冲开并向下高速喷出,由于反冲作用,“水火箭”便会冲向天空。“水火箭”的基本原理和真正的火箭是一样的,通过分析“水火箭”的原理,学生就可以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运载火箭技术上的应用了。

第7篇: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一、明晰目标价值,激发内在动机

时间管理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心态。学习时间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积极的态度,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首先要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我要的是什么?”这对大多数学习盲目的刻苦型学困生来说非常重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制定这个目标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时间规划。

明确了时间管理的目标和价值,就要制定短、中、长期目标,对每天的学习进行时间安排,以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多的任务,提高自己对时间的应用效率,以价值为导向,效率较高、井然有序,把每天的学习任务写在纸上,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它们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学习任务安排在优先位置,同时安排更多的时间,保证这些重难点问题首先解决,把认为不重要的学习任务安排在次要位置,在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学习任务后,再做不重要的事情。

其次,要有积极的心态。要积极引导刻苦型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科学的支配时间,懂得学习、休息、锻炼、娱乐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既要安排好学习时间,又要适当安排体育活动,使体力有所增强;还要适当安排丰富的课余生活,调节精神,陶冶性情;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既不太短,也不太长,保持良好的睡眠规律,以防止大脑过度疲劳,使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学习。

二、强调规划有序,学会度量时间

首先,要确保学习规划适合自己。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刻苦型学困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制定一个适合他自己的学习规划。当然这个规划只是老师的建议,具体的实施还要靠学生自己去执行,在学习中不断去调整,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

其次,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刻苦型学困生对时间的安排能力不强,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习度量时间,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例如,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几道最基本的题目,每一个题目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这几个题目的解题关键是什么,如果时间还没到,题目就很好地完成,就可以奖励一下自己,或者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取得进步以后,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题目数量,但是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

最后,确保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能够有效。刻苦型学困生都有着努力学习的意志,在制定好学习计划后,要按照学习规划和学习时间的安排,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最重要的是坚持,学习时间安排的再合理,没有得到实践,没有收到学习效果,一切都是空话。因此,把合理的学习规划付诸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三、注重自我调节,提升管理能力

学生的精力充沛点可能会存在差别,因人而异。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精力充沛时间段进行学习调节,精力充足的时候,学习效果当然好;倘若精神萎靡,学习效果自然降低。刻苦型学困生应该善于把握自我调控能力,经常保持充满干劲的情绪,依照自己的生物钟,安排精神最好的时段来进行学习。

确定刻苦型学困生学习的最佳时间点,经过长期合理的使用,便可以形成习惯的节奏和规律。一日之中几点钟做什么,接下来做什么,有条不紊,时间长了便自成一种用时规律。例如,需要记忆的知识,应该在自己精力充足的时候,记忆力强的时候,有的学生是在早上,有的学生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调节,不适合记忆或学习的时候就应该休息,而不是强迫自己学习。合理的安排时间,一定会大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善于挖掘潜力,养成良好习惯

刻苦型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不佳,就是因为他们还没发现自身潜在的能力,只知道盲目地每天都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反而收不到想要的效果。刻苦型学困生的学习精神可嘉,但是学习方法有待改进。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刻苦型学困生要调节自己的心态,重新认识学习这件事,打消内心的恐惧和疑虑,学习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让自己更好地去认识世界,提高自我修养,完善自己,而不是当做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这种心态一定要调整。对于刻苦型学困生来说,调整自我状态,控制自己的心境,比盲目地努力学习要重要的多。

合理分配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刻苦型学困生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学习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各科的学习特点,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使各科相互平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学习任务,按部就班,逐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善于调配学习时间,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上遇到疲劳的时候,要么就变换工作方式和学习内容,要么就彻底放松大脑,好好休息一会,让大脑充满活力,缓解一下学习压力,为自己打气,使大脑调控到最佳状态,再开始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要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长时间坚持下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从而更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更灵活地调控学习时间。

五、学会积极归因,排解学习障碍

刻苦型学困生,尤其是那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整天看着好像很勤奋,其实,并不是自愿的学习,因此学习效率并不高。例如,有的学困生总是有一种心理上的慌乱,忧虑过度。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刻苦型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扰主要是来自自身的焦虑和恐慌,一方面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够自信,另一方面对未知的知识感到恐慌,既对昨天的学习感到遗憾,又对明天 的学习感到迷茫。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就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正视自身问题,打消心理疑虑,尽量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的合理得当,能够很好地完成,也能够每天都有所收获,看到自身的进步,在充实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收获的乐趣,不让自己去焦虑。在刚开始的时候,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去焦虑,把注意力转移到完成学习任务上,要尽可能地投入,专心致志,在养成习惯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这种焦虑恐慌心理。

六、增强自我效能,实行校本评价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教学中应该更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如何完成学习的方法。如教学中尝试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对刻苦型学困生来说至关重要。

教学中尝试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使自评与反思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反思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变被动为主动。

第8篇: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创新能力培养 信息时代

当今社会是一个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高中课堂一门普遍性学科,但是,受传统教育及升学压力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处于传统教学阶段,过分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导致缺乏创新性人才的缺乏。本文通过分析并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旨在为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一、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

创新能力是把理想、精神、愿望转化成为价值的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是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

我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相对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少专家学者开始提出创新能力课题的研究,尤其是1999年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把创新能力提升到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这一高度,使得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培养创新能力研究的热潮。许多论著、文章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看法。

但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普遍不高,学生思维定势比较严重,缺乏想象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仍然存在;对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也多种多样,有人认为是我国教育体制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有认为是教学方法的影响,总之,影响因素涉及文化背景、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而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者的意见也是众说纷云。

但总体来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基本价值取向。

二、高中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教育思维

信息时代,使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快速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在当前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高中学校普遍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创新教育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教育主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几大方面开展,其中以创新情感为动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包括继承意识、革新意识、科学意识等几方面,继承意识是对前人成果的继承,也是创造成就的起点,打好基础,才能为未来的创造做准备;革新意识是在对现有知识的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打破现有思维方式,追求新的认识;科学意识是指按客观规律办事。

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就是想象思维、求异思维等,通过头脑储存的印象元素,构建新的形象,追求与众不同的意识。

创新能力的锻炼。创新能力包括创意设计的能力、自主行为的能力及自主实践的能力。

创新人格的培养。即独特鲜明的个性、坚忍不拔的意志、求索不懈的精神等,创新人格要求学生能够发挥个性优势,挖掘创新的潜能;在学习、探索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引导并培养学生坚忍不拨,排除万难的精神,不断求索。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研究

(一)整合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

信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已不再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而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组成,其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自主能力将带动整个课堂教育的前行。可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迁移、创新的方式,来引导教学实践过程。利用信息技术的自主性、交互性、多样性、协作性等几大属性,创新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包含大量的网络信息及资源,这些又是扩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创新与完善的沃土。发挥信息网络资源,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在课堂上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思想。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让学生组成联合开发小组,每组进行选题,进行自主开发,学生利用网络上的大量信息,通过分析与思考,独立完成选题。

(二)培养创新品质,让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情感,这也是创新能力的基本动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不怕挫折,执著追求真理的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适时引导,不要因为担心学生走入歧途而阻止思维的扩散。因此激活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首要出发点,层层设疑,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科学而深刻的指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也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增长知识的同时,体验参与、探索的快乐。

创新能力是一个能够积极改变自我、改变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以多向、逆向思维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想象力,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首要出发点。

(三)利用多种资源与渠道,让教学走出“课堂”

利用网络中大量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制作情境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已不再局限于教室与教师两种形式的传授式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可自主开发课程,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在上课之余读书、看报,拓宽知识面,在校内举办网页设计大赛、电子小报比赛、电脑绘画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省市计算机应用比赛,通过参加比赛,不断完善作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的精神,使学生的生活、学习与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总之,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针对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手段,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带到课堂。利用多种途径与渠道,开展创新实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翁凌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思路[J].新课堂学习.2011,7:23-25.

第9篇: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范文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也迎来了新的改革浪潮,新的课程改革对老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更加的高,这就意味着高中历史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进一步的对自己的观念进行创新改革,让教学方法更适合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让由来已久的素质教育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得到展示。本文就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以及特征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随着中国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在这个时期,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迎来了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岔路口,这条路上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这就要求现在的一线高中历史老师主动抓住机遇,不惧挑战,充分考虑到当下学生的历史学系现状,进行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今大部分的历史老师紧紧跟随我国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极大的推进了我国高中历史的新课程改革,提高了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效率。然而,从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来看,高中历史老师还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没有更好的对自身的教学思维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从而学生与老师都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只教考试涉及到的内容,只学习考试涉及到的内容,谁都不会跳出固定的思维圈子,去寻找新的知识海洋,全面发展历史素养。在学生才升入高中的时候,学生在以往的历史中学习情况较为浅薄,涉及到的内容老师并未深入的进行探讨,所以基础的薄弱导致学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高中历史的学习,给高中生本就瘦弱的肩膀再次增加了沉重的担子。另外,把学生作为切入点,他们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考试是什么,不会去对考试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知识浅薄的认为历史是高考的一部分,不利于高中历史课教学效率的提升,降低了他们的知识转化率。以老师作为切入点,现在一部分老师的历史素养不够高,高中历史储备量不足以应付教学实践,严重缺乏对社会历史的相关研究,未及时把储备的知识进行更新升级,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现在的教学过程不相符合,跟不上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妨碍到学生对高中历史兴趣的培养过程。

(二)现阶段历史教学的特征

我国的历史教学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起来,有着传统历史教学所不具备的特征。具体表现在这些各方面:首先,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与高中之前的历史的教学目标比起来不尽相同。高中之前所进行的历史的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的是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初步的、简单的认识;但是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老师更加关注的是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能否培养出可以为高校所接受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让他们能够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其次,历史和传统历史所选择的教育对象不一样,高中之前历史教学仅仅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在有了高中之前历史教育的铺垫之后,对历史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简单的认识与感悟,学生能够进行更加活跃的思考,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抽象思维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高中历史老师要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使之适应逐渐改革的高中历史教学。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历史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过去的老师中心论已不再适合当下的历史教学过程,要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主人公的历史课堂,提高历史的教学效率。在日常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得到充足的个人空间,进行相关的思维活动,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他们对某个历史问题的独特见解,并将出自己的感悟,对他们的见解进行一个评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于讨论,习惯于把历史问题进行必要的联系,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历史问题,从而解决历史问题。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历史作为一门和英语、语文相同的人文类学科,包含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大体上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方面。所以,在历史老师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思想所有的教材与讲解,积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历史的教学,诸如多媒体技术。不但让历史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直观性,具有更好的欣赏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的教学效率,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所设定的目标。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现阶段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用历史知识为社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所以,高中历史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社会作为基础,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有地方进行运用,充分展现出高中历史课堂的开放性与延展性,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等,通过实践,学生充分感悟到了历史的魅力所在。在此过程中,不但激发出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还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为提高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步伐不断迈进的背景下,历史老师必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地制宜进行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改进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

作者:许小姣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