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范文

无偿献血标准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偿献血标准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偿献血标准流程

第1篇: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范文

关键词:血站 业务档案 管理

随着各地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普及,采供血机构的规范管理也提到议事日程,2006年3月1日起执行卫生部颁布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规定:血站应建立、实施记录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程序,记录并保存采供血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和数据,使其具有可追溯性,以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满足特定的质量标准。由此可见,血站的业务档案其价值不可估量。现将我市中心血站的业务档案管理总结如下:

1.档案分类

1.1献血者档案

无偿献血者档案是指献血者献血过程个人自己确认和医护人员征询及相关检查的信息资料。包括献血者健康咨询情况、个人信息资料、健康基本信息及血液初筛检测数据、血液采集信息等内容。因此,每接待一位献血者,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掌握献血者真实准确的资料,并采用唯一标识条码识别,完整准确无误地将献血者的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录入计算机系统储存,以确保后期信息追踪的准确性、可靠性。

1.2献血检测的标识可追溯性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建立和实施血液检测标识的管理程序,确保所有血液检测要以追溯到相应标本采集、运送、接受、检测方法与过程、检测结果、检测报告与追踪的整个过程,以及所使用的检测设备、检测试剂和相应责任人。因此,无偿献血者的标本具有及其严格的管理要求,其一要求留取标本必须符合检验检测标准,标本具有唯一标识码具备真实性;其二要求对献血者的血浆标本、相应的血袋留样标本进行规范保存。我市中心血站自1995年无偿献血开展以来,每袋血液实行小辫保存半年的方法,近几年在此基础上逐步改进保存方法。目前是从献血者的血液标本中进行提取血浆冷冻保存,储存期可延长至十年,为其标本的追溯提供可靠而有效的保障。献血者检验数据档案包括:检验文本报告单、检验留样标本、法定所做检验项目的初复纪录、单项复检记录、度剂的有效性以及完整的质控记录等。检验档案的规范保存既是对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负责,又是对检验人员合法权力的有益保护,也是规范化、科学化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

1.3工作流程记录档案

采供血机构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包括血液采集、血液检验、成份制备分离、血液贮存和发放等工作流程。其中血液采集过程中的仪器运行使用记录、原辅材料使用记录,环境卫生消毒记录、质量检测抽检记录及血液检测结果通知记录等,各工作环节的启示必须有可追溯性,且一环节均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真实地记录日常工作过程,以保证业务记录的可追溯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足。

2.献血者档案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

2.1无偿献血者档案在宣传及表彰无偿献血者,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1998年10月1日《献血法》的正式实施以来,政府每隔两年都要对无偿献血者先进集体或个人进行表彰,献血者档案资料完整准确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稀有血型的临床急救用血,能够及时从掌握的档案中提取献血者第一手资料,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我市中心血站每年组织这群特殊而宝贵的献血者队伍进行联谊活动,以增强相互间的沟通和联系,接近血站人与献血者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献血者之间的特殊感情,为医疗急救提供充裕保障。

2.2无偿献血者完整档案的保留有利于献血者的保留与征召

第2篇: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范文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传染病;编织物检测;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1.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96-01

1.检测对象及方法分析

在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开展中,血源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疗的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有效限制血液传染病的扩散,应进一步加强对无偿献血中血液传染病的检测,通过分析无限血中的病原体种类与结构,对血液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以避免不良质量的血液对血液输注患者产生影响。在我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传染病检测中,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即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以及梅毒等,本次试验调取了2005~2010年深圳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计26000份,通过比较患有不同血液传染病的病例数,更为直观的展现血液传染病的感染率。

在实验中,选用ELISA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HCV进行检测,而对梅毒等标注物检测则采用RPR法。在检测过程中,首先将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和检测试剂加入自动加样仪中,自动加样仪会通过自动融合血液样本和试剂而测定血液中传染病标志物的含量,测定完毕后,针对不同的标志物检测采用对应的检测试剂,以复查血液中各标志物的含量,并完成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病中标志物的检测。

2.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

在本次血液检测实验中,在3450例无偿献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中,339例呈现阳性,约占总数的10%,而在6090例无偿献血者的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中,阳性血液样本则占总数的近1%,剩余检测人数中,艾滋病抗体检测呈阳性的人数占到了约0.5%,没有检测出梅毒标志物携带者。分析各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可知,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标志物含量较高,而与其相比,丙型肝炎抗体和梅毒标志物含量则相对较少。

3.血液检测结果分析及讨论

3.1分析本次实验无偿献血者血液中的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可知,为有效控制血液传染病传播,应注重提高无偿献血者血液的合格率,通过及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的血液检测能力,以保证带有传染病标志物的血液不再患者之间传播。结合本次实验的数据内容,还能够通过对比得知不同年份中血液传染病的扩散情况。数据表明,自2005~2010年间,乙肝,饼干患者数量有所减少,而梅毒患者的数量则呈现上升趋势,由此导致的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也在上升。由于深圳实施改革开放制度较早,因此在文化思想开化的背景下,人们的婚前较为普遍,而正是由于人们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使得梅毒得以迅速传染,加之深圳外来流动人口数量较多,更是使得梅毒的传染速率加快,感染人数增多。

3.2我国输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临床医学中的血液输注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血液传染病的扩散。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传染病标志物检测,能够使无偿捐献血液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有效避免了传染病以血液形式传播,减小了患者因血液输注而感染进而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在血液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过程中,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传染病检查工作所做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工作用引进的高精度传染病标志物检测仪器有效提升了设备对标志物感知的灵敏度,能够及时中止对携带有血液传染病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行为,进而控制了血液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其次,无偿献血血液检测制度中的血液初检和复检机制,也使得血液检测结果得到了有效保障,一旦血液检查出现疏漏,血液复检则能够有效的填补检测漏洞,进而完善血液检测流程。当下血液传染病的发展中,乙肝,丙肝血液传染病已在初步控制中得以稳定,并呈现出了一定下降趋势,而梅毒的血液传染范围则进一步扩大,加之现阶段我国的血液医疗中仍存在试剂盒灵敏度限制等医学设备的限制,便使得临床医疗中血液传染病传播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要保证临床医疗的安全性,应着力做好无偿献血血液质量检测工作,并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携带有传染病的血液进一步扩散,进而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3结合本次血液测试结果能够获知,现代我国乙肝传染病在部分地区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过程中也受到血液传染病的威胁,当破损皮肤暴露于污染环境中时,便能够直接引发疾病感染,此外,在临床治疗中的注射,穿刺和采血等过程中,医护人员都存在感染血液传染病的可能,因此在注重控制血液传染病扩散的同时,也应该增强医护人员的血液传染病防范意识,时刻提醒临床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最大限度上减少损伤带来的血液传染病感染。

结束语

在本次对深圳进行的无偿献血血液检验中,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等各项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数据都充分展现了血液传染病的发展现状,也强调了无偿献血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因此进一步完善无偿献血中血液检测技术,对血液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当下我国医疗的进步和发展是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3-308

[2]王立军.北京地区献血者梅毒检测情况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质,2010;15(2):122

第3篇: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范文

关键词:利他行为;理性层次;成本收益;弱化

中国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012-01

我国实施无偿献血制度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全国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由1998年22%上升到2005年95.5%,其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由1998年的5.5%上升到去年的84.7%。然而,目前我国临床用血需求量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增长。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全国性无偿献血紧张的呢?

一、经济理性层次假设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确立为经济分析的出发点,为经济学奠定了生产者行为的基本范式;19世纪50—70年代的边际革命提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假设,为经济学奠定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基本范式。这两个范式内在统一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构成全部经济分析的前提假设。但是,早期也有经济学家认为人具有双重特性:既对自身福利感兴趣,又关心他人的福利。传统意义的经济理性假设太绝对,为了更切实际的分析现实行为有必要对经济学理性的层次做出划分:

初级层次:初级层次的理性对应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表现在内化较少的约束条件,只关注个人物质利益,在物质利益满足后也会追逐名誉、地位等个人的满足和效用最大。即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假设。

中级层次:中级层次理性是将各种行为惯例、社会道德要求标准、群体利益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观念等内化于自身,表现在不只关注个人利益,也关注他人的利益。

高层次:高层次的理性是一种理想化的理性层次,如纯粹的利他行为就属于高层次的理性。那时的理性应是摆脱了纯粹自利理性的束缚,理性完全内化了道德,它是一种极端的理性假设。

效用是偏好的函数。由效用定义理性,就是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化自身效用偏好。所以,在中级层次理性下利他行为决策的做出是利他行为人在考虑自身福利和受利人福利总和最大化的前提下做出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此还假设利他行为人对自身的福利考虑优先于受利人的福利。

二、无偿献血者成本—收益分析

在以上经济学理论中级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无偿献血人利他献血决策的做出和实现依赖于无偿献血者对自身和受利他者所获的收益和献血者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权衡(献血者优先考虑自身收益再考虑他人收益)。

(一)无偿献血者的成本。

1.时间机会成本:献血者因献血所花费的时间在从事其他活动所能够带来的收益或者是对学习、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2.感染疾病的风险成本:献血者在献血时考虑可能被感染疾病的风险。3.爱心转移风险成本:在献血行为中,献血者主要因为爱心因素将自己血液的支配权和使用权分别转移给血站和医院,最后将占有权和收益权无偿转给需要用血的病人。4.自身血液的价值成本:人体血液关系到自身的身体健康,是自身身体的一部分,对献血者来说其本身就具有一定价值。血液是一种献血者一种无偿的价值馈赠。

(二)无偿献血者的收益。

献血者的收益从时间上可分为当前收益和未来的预期收益。当前收益是指献血者实施利他献血行为后所得到的物质上的补偿和精神收益。如血站赠送的一些小礼品、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优惠、学校或单位的其他一些鼓励政策。同时,无偿献血是一种利他的爱心行为,献血者在献血后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因自我价值实现,被别人肯定,受别人好评,自我内心得以安慰的精神满足感。

三、无偿献血利他行为弱化原因分析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利他行为弱化现象的原因很多,而主要的是人们的利他行为成本的提高与收益的下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我的价值,可以有更多的个人需求追求,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人们利他行为的机会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同时,献血容易用血困难的现象弱化人们的利他行为。繁琐的无偿献血报销流程也提高了人们的用血成本,这同样挫伤了人们献血的积极性,弱化了利他献血行为的收益。

激励机制效率低也弱化了利他行为。根据以上的中级层次理性人假设,人们并不是纯粹的利他理性或利己理性。那么人们就必会考虑自身的收益,而且是优先考虑,所以激励对于人们利他行为的实现就尤为重要。

当一种制度更有利于另一种制度发挥作用时,那么制度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关系;当一个制度破坏另一个制度时,就会出现制度挤出。在标准的经济模型中只考虑货币等外在激励,并没有关注其他激励,个人货币动机与其他动机是分离的。挤出效应的存在对这一假定的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从长期看过度的物质激励会“进化”无偿献血的性质,因为它慢慢弱化了人们利他行为,忽略了人们在无偿献血中所获的精神激励和人们本性的利他行为偏好。

四、结论及建议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并非纯粹自利,也非纯粹利他,更大程度上是一种互惠利他行为。导致现在无偿献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献血过程中成本增加收益减少、制度挤出效应等导致的利他行为弱化。

所以,在解决目前献血紧张问题的过程中,应针对人们利他行为被弱化的因素提出改革措施,减少人们的献血成本并增加收益,促进人们的利他行为的实现。在献血激励机制的设计上应更加着重与人们的精神激励,适当的辅助与物质激励,为献血者提供温馨、人性化的献血服务。

参考文献:

[1]齐良书.利他行为及其经济学意义—兼与叶航等探讨,《经济评论》,2006.3。

第4篇: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范文

本刊讯 8月30日至31日,卫生部血液质量管理督导组一行到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督导检查。血液中心副主任周源向督导组专家汇报了近年来血液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发展概况。

卫生部血液质量管理督导组一行10人在听取了中心的情况介绍后,按照《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具体条款要求,分成实验室、采供血流程、质量体系建设等若干小组,分别对中心采供血设施、布局、环境、流程、献血者服务、冷链运输、特种垃圾处理、站内感染等执行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9月1日上午,督导组一行就督导检查情况进行了反馈。山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王峻、医政处处长李和平,太原市卫生局局长李文学、医政处处长李玉杰、张泽副处长现场听取了卫生部血液质量督导组的汇总。督导组对我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的开展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赞扬,对我中心血液质量管理、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工作、固定献血者队伍的不断壮大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中心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给予了现场督导,并就办法和规范进行了描述。

周源副主任代表血液中心表态,卫生部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在最短时间内整改,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限期整改,所有不符合项在年底前必须整改完毕。血液中心将严格按照一个“办法”、两个“规范”要求,不断提高血液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为献血者服务质量,为省城各大临床医院提供充足安全有效的血液。

(宋利斌)

血液中心积极进取 为创建文明和谐城市做贡献

本刊讯 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成立于1984年12月,其前身为太原市中心血站,1994年经卫生部评审验收达到血液中心标准,现位于迎泽西大街185号,业务大楼共12层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6000余万元,是山西省采供血工作业务指导、教学和科研中心,负责太原市的采供血业务,为省城131所县级以上医院提供临床用血,年供血量20吨。同时也是“太原市输血技术研究所”、“山西大学生命科学与研究学院科研合作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教学基地”。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中心在无偿献血工作方面真正做到角度、力度、广度的创新。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下,无偿献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1年已全部实现由政府指令性计划献血向完全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一次献血量400ml占总献血人数的97%以上,2005年实现了100%自愿捐献机采血小板。截止目前我中心共建有10支近2000人的应急献血者队伍、600余人的稀有献血者队伍及8000余人的固定献血者队伍,建立了完整的太原市采供血应急预案,成立了全国首家无偿献血爱心记者俱乐部,建立了首个无偿献血志愿者义工协会及协会党支部,在全国举办了首次以答谢省城无偿献血者为主题的义演音乐会。

我中心在省城繁华地带共设立了影都、南宫、千峰、天主教堂、美特好五个固定献血点,同时还有一辆流动献血车专为企事业单位团体献血服务。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同ISO9000质量体系有机结合,确保省城临床用血的充足安全有效。自《献血法》实施至今,太原市已连续五届十年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连续十年保持了“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多次被省、市政府授予“模范单位”称号。

我市献血总人数达487776人次,累计献血量达1400000升,为创建文明和谐太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血型不同的夫妇为什么要进行免疫血清学检测

太原李女士近日顺利产下一个3.2kg重的男婴,但是孩子出生的第二天身上的皮肤就开始变黄。经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检测,孩子患了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

那么,什么情况下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病。胎儿血型基因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胎儿由父亲方面遗传的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进入母体,可刺激母体产生免疫性的不完全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胎儿的红细胞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最常见的为ABO血型,从理论和临床实验结果观察证实,母/子O/A.O/B.A/B.A/AB.B/A.B/AB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中国人ABO血型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概率是3.9%左右,当父亲的血型为A型、B型、AB型,而母亲的血型为O型时,新生儿较易发生溶血病症。另外,ABO血型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在第一胎易发生。

Rh血型系统分Rh阴性和Rh阳性,我国大多数人是Rh阳性。在汉族人群中Rh阴性为0.3%-0.5%,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在母亲是Rh阴性,而胎儿是Rh阳性的母子之间。Rh阴性的孕妇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概率是29%左右,并且比ABO溶血病严重的多。新生儿出生6小时内就出现黄疸,Rh血型不合溶血反应多发生在第二胎以后。如有输血史(输入RhD阳性的血液)怀孕第一胎就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怀孕第一胎需流产时应常规查Rh血型,如阴性避免流产,预防抗体产生。

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一般发病较轻,重者可造成胚停育,贫血,死胎,胎儿水肿,重症黄疸引起智力障碍。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病较重,胎儿可因重症贫血而死于宫内。存活者可出现重症黄疸,造成核黄疸,影响脑及其重要器官的发育,引起智力障碍。

因此,ABO,Rh血型不合的孕妇应提前做免疫血型血清学检查,血清中一旦有不规则抗体检出,通过中西医治疗,降低抗体效价,中西医治疗效果差者孕期可通过血浆置换降低免疫抗体效价,以确保胎儿正常分娩。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脐带血进行检测,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实验室给临床提供技术服务,并进行咨询指导,热线电话:0351-8304025。(王晋萍)

省城临床用血告急 社会各界争献爱心

本刊讯 由于近期省城迎泽大街道路工程改造,使得我中心街头采血量最大的献血点――南宫献血屋被迫停止正常采血工作,再加上省城无偿献血的主力军――大学生处于放假期间,从而导致了血液中心库存量大幅下降。截至到8月25日,血库各血型库存均降低到警戒线以下,这意味着省城各大医院临床用血将受到一定影响。

8月25日上午,中心领导迅速召开了中层干部紧急会议,在听取了一线科室的汇报后,领导当机立断:立即启动采供血应急预案,多管齐下,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临床用血:一是信息科通过山西卫视、太原电视台、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青年报、太原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血液告急”通报,呼吁广大市民踊跃献血;二是大力挖掘团体招募献血单位,动员社会企事业单位组织人员无偿献血,流动献血车做好随时上门采血的服务准备;三是发挥太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作用,通过协会志愿者的广泛宣传,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行列中来;四是延长街头献血点工作时间,由原来的下午4:30延长至5:30下班,方便群众献血;五是增派行政后勤人员到街头献血屋加强宣传,加大招募献血力度。

“血液告急”的信息后,社会各界反应强烈,许多市民不顾天气炎热、交通阻塞,赶到献血点奉献爱心,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企业、社区等纷纷给血液中心打电话要求采血车上门采血: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煤气化焦化厂、亲贤党支部、千禧集团、煤炭中心医院、三木购物广场、太原钢铁公司团委等,三十人、一百人、三百人,8月24日,292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116800ml;27日551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220400ml……短短几天时间,市血液中心的库存血量就恢复到正常状态,安全及时有效充足的确保了省城的临床用血。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省城广大市民积极踊跃、慷慨奉献各自的热血与爱心,奏响了一曲共建和谐社会的赞歌!(宋利斌)

用鲜血谱写奉献之歌

近日,在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里,连续举办了两次“关爱生命 无偿献血”活动,活动得到园区同仁们的支持,纷纷加入献血的队伍中来,献血的感人场面感染了所有献血中心医务人员。

六月中旬,听说血液中心血库告急,极缺O、B型血,为缓解这种状况,富士康集团就开始筹划举行以奉献爱心,挽救生命为目的的大型无偿献血活动。为了让大家更为全面地了解献血知识、献血的好处,让更多同仁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宣传,在园区网站上献血信息、献血须知等幻灯片,并开通了献血咨询热线,帮助大家解决与献血有关的各种问题。通过两周的宣传,使员工消除了心中的疑虑,并且了解到了献血的好处,纷纷要求加入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队伍中来。

富士康(太原)园区“关爱生命 无偿献血”大型公益活动在7月7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拉开了帷幕,离活动开始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等待献血的同仁就已经排起了长龙。10 时整,献血工作开始,整个过程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井然有序。仅一天时间,就有263人献血,献血总量达105000ml。

8月中旬,太原红十字血库再次告急,在第一次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了第二次富士康太原园区“关爱生命 无偿献血”大型无偿献血活动,为给大家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和温馨的献血环境,工作人员利用一整个下午将临时借来的办公室布置成了献血屋,屋内放置风扇使献血环境更加通风,落地玻璃上也挂上了崭新的窗帘遮阳。在这次献血活动中屡次出现叫人落泪的感人场面,有些要上夜班的同仁不顾工作辛苦,坚持要求献血,不愿请假,延误生产,对于这些场面,我们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第5篇: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范文

【关键词】  献血者  恐惧心理  献血反应  预防  护理措施

        1998年以来,我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对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在自愿献血的前提下,开展无偿献血。在我站的大力宣传下,无偿献血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但是,在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影响了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我站近两年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献血反应与心理因素有关,也就是说恐惧心理是造成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我站采取了科学有效地心理预防措施,使献血反应明显减少,并对出现献血反应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节和对症处理,快速地解除了献血反应,增强了献血者的信心,使无偿献血工作顺利进行。

        1  统计对象及统计结果、分析方法和应对办法

        1.1  统计对象及统计结果

        2010年全年共有43373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有647例出现献血反应,约占总献血人数的1.55%。其中,因恐惧心理而造成轻度献血反应的583例,占献血反应总数的90.1%。经过献血前、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献血反应较之2009年明显减少了0.4%(2009年全年总献血人数42768人次,出现836例献血反应, 约占总献血人数的1.95%)。

        1.2 应对办法

        在整个采集血液工作流程过程中,除严格按照血站操作规程操作外,从接待献血者开始,我站工作人员都要对不同献血者进行心理帮扶和护理,尤其是对出现献血反应后的献血者更要引导其正确对待短暂反应,尽快恢复正常。

        2  恐惧心理造成献血反应的原因

        2.1  思想顾虑:初次献血者或非医务工作者,对献血缺少感性认识,对献血知识不了解或了解不够深刻,对献血存在一定的思想顾虑,这一类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恐惧心理,从而引起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出现短暂性血管扩张、血压短时下降的现象,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造成献血反应。

        2.2  准备不足:献血者在献血前存在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空腹等现象,没有做好充足的献血准备,使体质暂时性出现减弱,从而导致血压短时下降,导致大脑暂时供血不足,当轻微头晕时,出现过度恐慌,加重血压下降,造成献血反应。

        2.3  过度担心:许多身强体壮、完全符合献血条件的男性献血者,往往比其它人群更容易出现献血反应,归纳原因就是因过度担心导致精神紧张造成的。精神紧张是恐惧心理的一种,人的恐惧感作为一种情绪,是对某种事物或情境产生焦虑和害怕而出现的一种表现[1]。大多数出现献血反应者均在事后回顾存在一定的担心,如:担心因献血而感染疾病、担心见到自己的血后晕血、担心血液万一检测不合格怎么办、担心献血后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担心穿刺疼痛自己忍受不了、担心血液检测不合格后个人隐私被暴露等等,这种过度的担心,必然会造成精神紧张,使人产生恐惧心理,导致短暂低血糖、脑供血不足,出现献血反应。

        3  恐惧心理造成献血反应的外在表现与主要体征

        3.1  外在表现:献血者面部表情紧张焦虑,目光发呆,沉默不语或说话吐字不清、语无伦次,肌肉僵硬、动作迟缓,肢体动作不协调或手足无措,手心出汗或冰凉,头部、面部、鼻尖等局部冒汗。 

        3.2  主要体征:献血者面色苍白、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压或血糖下降,头晕恶心,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呕吐、晕厥和惊厥。

        4  恐惧心理造成献血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4.1  对献血环境的要求  笔者在这里阐述的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空间布置等等,对置身于该物理环境内的人,起着至关重要的心理情绪影响作用[2]。规范、整洁、舒适、安全的献血环境,能让献血者感到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反之,他们会接受不良的环境刺激,使本来就有点紧张的心情更加紧张,从而加剧恐惧心理发生不良反应。目前,无偿献血采集工作仍然以流动采血车为主,而流动采血车往往存在空间窄小的缺点,近年来,我站强调献血环境建设,分别建设了3个献血屋,要求血液采集现场室内环境的高标准,特别是在流动采血车窄小有限的空间内,更要为献血者提供整洁、舒适的献血环境。医护人员每天出车前清洁采血车,开门窗为采血车换气,整齐摆放车内各类物品。血液采集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室(车)内的整洁,并播放轻松的音乐,创造一种亲切、温馨的人性化献血环境,给献血者以心理安慰,使之能够放松精神。

       4.2  对医护人员仪表与着装的要求  一个人的着装仪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他内心的境界与情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与责任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他是否具有较高的工作技能与工作能力。医护人员的仪表着装应当给献血者以信任、亲切、和蔼、专业、整洁、安全的感觉,因此,我们的专业形象应符合医护人员职业标准,使他们相信:有我们高素质医护人员为之提供高标准的服务,使他们对献血过程放心。

        4.3  对服务态度的要求  医护人员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献血者的情绪。我们的接待人员、体检医生、采血护士除了要对献血者热情接待以外,一定要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这种沟通与交流不仅限于语言,还包括副语言和肢体语言,信息交流是双方的,当我们在对献血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同时,对方也在观察我们的每一个细小的行为,比如:我们的面部表情是不是真诚的、眼神是不是关注的、说话的语气声调是不是亲切平和的、一举一动是不是专业的等等,我们传递给对方的每一个信息是否能让对方满意接受,是沟通与交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与献血者交流的时候应当做到面带微笑,以友好的目光接触对方,用亲切的语言问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正确地解答疑问,给献血者好的印象,使献血者产生安全感和被尊重感,通过以上的交流,一般的献血者都能很快放松心情,愉快地参加献血。只有个别极度恐惧的献血者,要解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不能急于采血,先让他们坐下休息一会儿,递上一杯热饮,并引导他们把产生恐惧的原因讲出来,然后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帮助,也可以让他们先看一看别人献血过程或请别的献血者向他们讲述献血的感受,如果通过多种方式沟通均无法消除恐惧者,可劝其放弃这次献血,等以后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后欢迎他们再来献血。

        4.4  对接待咨询和体检工作的要求

        在接待咨询和体检工作的过程中,对待献血者要做到细致入微的询问,内容包括:有无熬夜,是否空腹,既往病史,一周内服药情况,近期身体状况等等,注意观察献血者的心理反应,从献血者的眼神、表情、动作、语言等表现中观察其内心活动,发现对献血有紧张、恐惧表现的献血者,应给予相应的帮助与心理疏导,使其精神放松,心情愉快的参加献血。

        4.5对采血护士操作技能的要求

        工作技能是人的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采血护士是以专业技术为献血者服务的,因此一个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护士才能给献血者一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对待有恐惧倾向的献血者,采血护士除要用温和的语言与之沟通以外,还要恰到好处地给予一些心理的暗示,分散其注意力,比如:在用平和流畅的声调与献血者交流的同时,协助献血者调整坐姿,帮助他们卷一卷衣袖,利用找血管的动作轻抚献血者的手臂等等,以表示职业的关注与安慰,并以轻柔、熟练、准确的动作进行静脉穿刺操作,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及无疼痛穿刺,这样,给献血者传递的信息就是一种尊重、关怀、安全的信息,能有效地解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使其轻松、愉快、顺利地完成献血[3]。

        总之,预防和护理因恐惧造成的献血反应,必须要做到“心病要用心来治”,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有情感、有思维、有自我意识的人,要使他们自愿参加无偿献血,并在献血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达到顺利的采血,我们就应当为献血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献血环境和氛围,让他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享受到尊重、关怀、赞美等热情周到的服务,通过我们的服务让他们了解献血知识,真切的体会到献血是安全的、愉快的,而对献血不再紧张害怕,愿意成为固定的无偿献血者,这是我们血站广大工作人员的共同目标。

参 考 文 献

[1] 陈淑坚.心理学与护理.卫生部护理中心组编,2008,6.

第6篇: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范文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心脏推动下循环流动于心血管系统中,它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kg的人,其血液总量为3000~4000ml。正常情况下,这些血液只有80%在血管内运行,其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以备人体急需。一个正常人1次献血或外伤性出血300~400ml,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机体血容量的减少会刺激红骨髓造血功能,输血后营养适当的话,2~3天血液中的水分即可得到补充。1个月内,铁、蛋白质、维生素、叶酸等也可逐渐恢复,其核心的组成部分血红蛋白也可于2~3个月后恢复到献血前数量,所以,一个健康人每次输血不超过4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我国献血模式正在从计划献血向个人无偿献血转变。献血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同于医院的病患,对于血站的工作人员,怎样在服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好地为献血员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同时维护献血员和用血者的利益,对于固定献血员的招募,保证血液质量,有效全面推进无偿献血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献血的以人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提高群众对献血的科学认识为本,招募阶段不盲目宣传血液与供移植器官一样,来源滑入商业轨道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伦理问题甚至犯罪。献血对于有传统观念的人来说一时很难接受,“怕伤元气”,随着医疗的发展,血液的供给又往往满足不了临床的要求,因此要大力提倡无偿献血。我们利用报纸、广播和电视,编写宣传教育材料(小册子、传单)进行宣传,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内容贴切,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容易理解,尽可能全面而不具欺骗性,让献血者对献血的意义、有关政策、献血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不盲目夸大献血之后的益处,什么“免费用血”、“献血储蓄”,而强调“科学献血,有益健康”、“无偿献血光荣”,使献血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最佳献血时机,确保使那些潜在的献血者懂得血液安全的重要性。促进公民在了解、态度和信念方面的改进。此外要注意交流方式、方法,确保献血者的身心健康,献血完全是处于自愿,而不是强制、碍于面子来献血。及早将现今处于主流的计划献血向个人自愿献血转变。有报告显示自愿献血者献血反应率明显低于计划献血,初复检不合格率也明显低于计划献血。

以严格保护献血者的个人资料为本,有严格的保密制度保守献血者个人资料秘密,在献血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谈话应不被第三者听到。献血者的资料不向其他人公开,包括他的家庭、亲属、学校或单位,尤其是涉及到献血员的个人隐私,更要注意保密,以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献血者记录包括个人资料、病史、体检记录、血液检查结果,必须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并且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可看到。对于隐瞒情况的献血者,采血工作人员主动为献血者提供保密性弃血的方法与机会,当献血者要求主动废弃所献血时,必须严格保密。血站工作人员始终保持严格的保密性,以得到献血者的信任。

以提供高标准的献血服务为本,给献血者一个愉快的献血经历,鼓励献血者自愿定期献血。

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初次献血者因不了解献血全过程,故常有恐惧心理,是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献血者提供一个宽敞、明亮、整洁、安静优美、温度适宜的献血环境,工作人员和蔼热情的接待,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献血氛围,可以有效地拉近与献血者的距离,使其缓解紧张情绪,勇敢地伸出手臂献出热血,并留下一段愉快的献血经历,更有可能发展为固定献血者,这有效降低了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本着以献血者为中心的原则,在献血整个过程中提高服务水平:血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献血者,应切实围绕这个服务对象开展工作。设计合理的献血流程可以避免献血者产生厌烦情绪,敌对心理,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血站工作人员的服务在献血的不同阶段应各有特点:在体检过程中有时涉及献血者的体征及隐私,工作人员的语气、表情等形体语言要兼具随和与庄重,以获得献血者的充分信任。向献血者解释不合格原因时,要注意言语措辞技巧,既尊重献血者的知情权,又不给献血者造成心理压力和负担。鼓励有危险行为或身体状况不佳的献血者主动放弃或主动延期献血时,态度要委婉,并建议去综合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采血过程中关心献血者的感觉,尽量多的与献血者进行交谈,消除其紧张情绪。特别是对那些害怕献血的人员,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献血者,鼓励他们,很好地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同时对献血者表示谢意,并主动宣传献血后的注意事项,鼓励他们以后再来献血。献血后及时提供饮料和点心,做好献血后护理。检测项目出现阳性结果时,血站工作人员应通知献血者本人,一方面可以避免这种献血者再献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当他们来站咨询时,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指导。

第7篇: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范文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R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1-0115-01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投入的提高,临床采用成分输血日益增长,无偿献血的方式也由献全血扩展到献成分血,机采血小板捐献已成为一种新的献血方式,由于其具有纯度、浓度高,白细胞和红细胞污染率低,贮存期长,疗效好等优点[1],深受临床医务人员喜好。但由于采集血小板所需时间长、要求的技术水平、操作方式和环境相对较高,因此大部分地区的捐献量相对于需求量是杯水车薪。建立一支稳定的机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提高血小板制品合格率无疑成为目前无偿献血的重点和难点。长沙市血液中心2009年以来采用新的机采血小板献血管理方法,并与2008年同期相对比,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调查方法。

1.1.1献血者招募:从以往献血人群组成分析,献血者多为学生和社会群体两大类。尤其是大学生,身体健康,献血积极性高,血小板收集的合格率也高,且容易形成团体。对此我们与长沙市各高校团委、学生会合作,通过他们在各个高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如周末或工作日中午,我们的工作人员和高校志愿者们在校内拉横幅、布置展牌、出海报等,向学生发放宣传手册,另外对部分高校采取业余授课的方式进行知识宣讲和视频观看,尤其是宣传大学生所不了解的机采血小板知识。对有意向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的师生登记其信息,预约到我机采室进行采集。

然而学生群体人数相对较少,且受寒暑假的影响容易出现“季节荒”。社会群体人数庞大,如果调动这个群体的积极性将极大的扩大无偿献血队伍。为此我们与长沙市各大单位、媒体合作,通过大型单位内部组织献血,并经媒体报道,扩大影响,提高民众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的意识。

1.1.2 人性化全程服务。营造温馨的献血环境,采血室宽敞明亮、温度、湿度适宜,献血椅整洁舒适;优化献血流程,缩短等候时间,可减少献血者烦躁、情绪不稳、体力下降的现象[2];工作人员态度热情,认真向献血者介绍采血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和采集方法,解除献血者的思想顾虑,保证血小板的顺利采集;采血前,给予献血者口服葡萄糖酸钙20ml,在采集过程中如发生手、足、口唇、四肢麻木、痉挛等枸橼酸钠反应,应暂停采集,继续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钙20ml,并帮助献血者按摩麻木、痉挛部位,待症状好转后继续采集[3];对首次献血者,为保证穿刺成功和采集顺利,由穿刺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穿刺,采血时选好合适的静脉,手法要轻、准、稳,避免穿透血管引起淤血,保证“一针率”[4];采血室内播放舒缓的音乐,在采血床对面播放轻松娱乐的电视节目,采血时适当遮挡采血管路,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另外参照其他城市血液中心成功运作的经验[5],我们拟与手机运营商合作,建立短信平台系统,在节假日和生日时向献血者发送祝福的短信;成立献血者俱乐部,定期进行互动活动。

1.1.3 严格筛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我国对机采血小板制品已有统一的标准,但目前《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对筛选献血者仅规定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应符合献全血的体检标准,并要求其采前外周血小板数目≥150×109/L,而据此标准筛选献血者的机采血小板制品合格率仅80%左右[6]。影响机采血小板制品合格率的因素众多,其中献血者自身条件非常重要,其不但影响制品质量,还有可能增加机采血小板时出现头晕、出汗、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引起其他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的恐惧和误会。

相关研究表明[6],献血者采前外周Plt、体重、年龄均影响血小板收集量,其中外周Plt、体重与其呈正相关,年龄呈负相关,尤以献血者采前外周Plt为甚。因此对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我们限制年龄在18至40周岁,体重六十公斤以上,献血前充分休息,避免空腹或饥饿,Plt≥175×109/L,一周内未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其余条件参照献全血的体检标准。如只达到献全血的体检标准,我们建议其献全血而非机采血小板献血。

通过上述方法,2009年我中心机采血小板献血人数达到2717人,较2008年同比增长47.02%,为进一步分析严格筛选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献血的影响,我们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1.2 数据统计分析: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资料数据由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注:两组组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对比(P>0.05),制品合格例数对比(P

表1结果表明:①2009年度机采血小板献血人数较2008年度有明显增长;②2009年度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2008年度均为19例,但1.03%的发生率却低于2008年度的0.6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009年度机采血小板制品合格率明显高于2008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机采血小板由于自身采集时间长,耗材较昂贵等特点,所以血小板制品不合格显得尤为可惜。另外由于招募工作难,一旦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势必影响献血者的保留与再宣传。因此对于机采血小板,在传统献全血宣传的基础上,应加大机采血小板知识的普及,给予更加人性化的护理,并严格筛选献血者。研究表明,严格筛选献血者不但没有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还减少了机采血小板献血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机采血小板制品的合格率。

参考文献

[1] 马振华,关兴丽,李晖.机采血小板的经验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212

[2] 刘静,王琳.机采血小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10,10(1):26

[3] 田桂珍,刘爱军,王洪青,等.口服葡萄糖酸钙对预防机采血小板反应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8(16):3853

[4] 师玉红.护理干预在减少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209~210

[5] 赵宏祥,戴为人,袁秀珍,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与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5):88~89

第8篇: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范文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献血;整体护理;献血反应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对于血小板的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机采血小板因具有纯度高、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由于血小板的采集所需时间长、抗凝剂进入体内量相对较多,易使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甚至发生头晕、恶心等献血反应,而这都直接关系到献血者重复献血率的高低[2]。故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必不可少。深圳市血液中心自2015年1月开始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12月在深圳市血液中心捐献机采血小板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5年1~12月在深圳市血液中心捐献机采血小板的1500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献血护理方法,给予常规献血知识宣教。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采血前护理

①认知干预:护士向献血者讲解输血流程,介绍TrimaAccel全自动血细胞采集机原理及采血耗材的安全性,减少献血者顾虑;与此同时,护士着重介绍血液生理知识,告知献血者合理的采集血小板并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并向献血者介绍机采血小板的过程,采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介绍采集的血小板作用与用途,使献血者明确整个机采血小板的过程是科学、安全的。

②心理干预: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时间一般在1h以上,采集时间长,所使用的耗材多且过程较为复杂,可使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产生恐惧、紧张感。多数献血者还会担心机采过程中有可能会感染疾病,特别是在机器偶尔发出警报声时可加重献血者不安心理。因此,在采集血小板前需要向献血者详细介绍机采血小板的过程,耐心解答献血者提出的疑问,邀请多次献血者对于初次献血者鼓励安慰,向其介绍采集血小板过程中及采集后的感受,尽量消除初次献血者的顾虑,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应对采血。同时护士应对献血者的献血行为给予感谢及鼓励,使献血者感受到献血的意义。

③行为干预:告知献血者在采集血小板前1d清淡饮食,采血当日不可空腹,适量饮水。血液采集前口服10%葡萄糖酸钙口服液10ml,以防发生抗凝剂反应。

1.2.2采血过程中护理

指导献血者采取合适,采血时应选择粗大而表浅的静脉,若献血者血管较细,可选择肘正中静脉采血,于采血点上方约5cm处采用止血带绑扎,并以2.5%碘酊对采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排气,拔掉护针帽后,迅速穿刺并以胶布固定好,打开滑轮,对皮肤针眼处采取无菌棉球覆盖以防感染。嘱咐献血者每隔10s松握手部1次,直至采血结束。机采血小板过程中,护士应不断询问献血者有无不适症状,若献血者有头晕、头痛、乏力或面色苍白症状,需及时给予处理。采血过程中,护士还需密切关注抗凝剂滴速,观察采血点有无渗漏,如有渗漏及时拔掉针头并重新更换再行穿刺。在献血者采血过程中,护士需全程陪伴,随时满足其需求。

1.2.3采血后护理

采血结束拔针后,指导献血者用手对双侧针眼压迫10min以上,至不出血为止。采血后不可立即起身,防止因性低血压导致跌伤,现场休息至少30min才能离开。棉球保护针眼至少12h,24h内不可清洗针眼处,以防发生感染。献血后第2天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献血者恢复情况,尤其是对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者,向其讲解原因与预防方法,护士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制定改进措施。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轻度:精神紧张及焦虑,存在眩晕及连续哈欠等现象,心跳及呼吸加快,面色苍白,伴轻度出汗,有知觉;中度:渐进轻度反应症状,有胸闷、心悸、呕吐、恶心、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失去知觉;重度:无知觉或伴抽搐、晕厥、意识模糊、心律不齐、惊厥、大小便失禁等。

②比较两组献血者1年内重复献血情况。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观察组男810例,女690例,年龄20~52岁,平均(37.8±6.5)岁,体重50~92kg,平均(62.5±6.2)kg,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353例,高中864例,大专及以上283例;对照组男848例,女652例,年龄20~55岁,平均(38.5±6.8)岁,体重51~90kg,平均(61.9±9.7)kg,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349例,高中861例,大专及以上290例。两组献血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献血反应比较

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67%,相对于对照组的4.67%有明显下降(χ2=6.782,P<0.05),见表1。

2.3重复献血率比较

观察组重复献血率为61.67%,相对于对照组的45.47%有明显上升(χ2=79.135,P<0.05)。见表2。

3讨论

对于采供血机构而言,其面对的主要是无偿献血者,与医院患者不同,无偿献血者是健康人群,其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爱心进行血液捐献。与此同时,机采血小板与其他采血方式不同,其采集时间长,所使用的耗材多且过程较为复杂,故献血者更易出现不良心理,这既影响到机采血小板质量,也关系到重复献血率的高低[3]。对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尤其是首次献血者而言,血站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采血过程中需要对献血者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护士应对献血者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使其感受到被尊重,更加明确献血的意义[4-5]。深圳市血液中心自2015年1月以来,将整体护理应用到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取得了满意效果。观察组献血者献血后的反应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再次献血率也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观察组献血者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后,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仅为0.67%,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下降。此外,通过对整体护理干预实施前后1500名无偿献血者1年内重复献血率可达61.67%,相对于对照组的45.47%有明显上升。采血前血站护士需要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根据献血者的背景、年龄、文化层次等,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向其介绍血液生理知识及献血常识等,向献血者说明合理进行机采血小板并不会增加献血者的健康隐患,解除献血者的顾虑与恐惧心理[6]。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各项操作标准进行操作,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使献血者提高对护士的信任感。采血完成后,血站工作人员应对其无偿献血行为表示感谢与敬意[7]。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献血反应的发生既给采血带来不便,也影响了献血者日后的重复献血率。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枸橼酸盐中毒、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空腹及饥饿等[8]。因此,对于这些易引起献血反应的因素应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如采血前口服葡萄糖酸钙、忌空腹、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指导等。综上所述,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率,提高重复献血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欣欣,蒋奔,宁一明,等.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23-25,29.

[2]潘淑敏,陈胜,姚政伟,等.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静脉穿刺选择效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2):1272-1273.

[3]杨桂芳.个性化护理在单采粒细胞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41-143.

[4]曹英,吴次宁,田浩,等.单采献血中人文关怀护理与传统护理效果的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2):127-128.

[5]杨京娟.献血者机采血小板中发生抗凝剂过敏反应的原因探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0):1075-1078.

[6]卢智勇,叶玲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1):1392-1394.

[7]郑丽萍,李铁军,杨文萍.机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8):702-703.

第9篇:无偿献血标准流程范文

(一)着力加强农村卫生。

一是完善新农合相关政策与措施。及时调整统筹补偿方案,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扩大受益面,让新农合制度更具吸引力。根据国家最新筹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完善全市相对统一的补偿方案,防范基金风险。推进定点医疗机构直补工作,保证一次报账率达到90%以上。

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农村卫生政策,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建设工作。

三是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探索乡镇卫生院财务县管体制改革,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在县(市、区)卫生局设立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管理中心。积极探索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规范村卫生室的设置、功能,鼓励县、乡、村卫生机构开展业务纵向合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网的整体功能。四是加强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深入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开展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进一步丰富支援工作内涵,探索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

(二)着力加强公共卫生。

一是继续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与各部门建立卫生应急合作机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会诊制度、值班制度、疫情处置制度等各项制度;加强演练和培训,组织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专家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抓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宣传工作,加强全市预防接种人员培训和疫苗准备,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方案能正常实施。继续加强疾控机构体系建设,提高全市疾控机构服务能力,大力实施结核病、艾滋病、职业病、乙肝防治等10个工作规范。

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重点抓好产科基本服务标准的贯彻落实,对县级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进行达标验收;做好“降消”项目工作,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快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步伐,组织一次专题督查;加强儿

童保健工作,逐步在全市推行统一的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农村儿童体检率;继续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项目。继续开展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90%开展助产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标准。

四是配合做好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加强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工作的管理,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特别是章贡区要强化城区小餐饮等整治,规范“六小”行业管理,做好迎接省级考核的准备。以春秋两季公共卫生周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三)着力加强社区卫生。

一是落实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项目要求提供优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政府集中采购。

二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的准入,加强监管,完善机构职责、工作内容和绩效考核办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培训业务骨干12名、社区公共卫生人员7名、全科医师60名、社区护士100名,继续办好社区卫生人员夜校,加强社区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四)着力加强医院管理。

一是扎实开展好医院等级评审。全面开展第二周期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均要积极参与等级评审和达标上等工作,争创高等级医院。

二是落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相关措施。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继续实施单病种限价与医学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努力降低门诊、住院人均费用和药品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继续实行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市县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部参与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三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和人员的准入管理,强化临床路径与院内感染管理,简化就医流程,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抓好医疗机构校验,继续实施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执业警示记分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管。开展执业医师、护士定期考核,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开展专业护士岗位培训。贯彻《处方管理办法》,规范临床用药特别是抗菌素使用,逐步推行临床药师制度。不断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建设活动,完善医患纠纷处置机制,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