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

旅游市场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市场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市场的特征

第1篇: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

一、引言

山西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不仅有风景怡人的自然景观,并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物资源,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据2014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3山西省共接待海外游客人数为 21.263万人次,占全国接待海外旅游总人数的1.65%,在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入境旅游人数及外汇收入的排名中十八位,这与我国入境旅游快速发展的大环境是极不适应的,也与山西省旅游资源禀赋状况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极不协调。鉴于此,对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有利于及早发现我省入境旅游市场的存在问题,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快入境旅游发展,促进我省旅游业崛起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二、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一)海外旅游市场客源的地域构成

从海外方面看,亚洲客源所占的比重最高,但增长速度较慢,欧洲客源的增长速度较快,入境旅游客源分布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由表1可知,近十年来,山西省接待亚洲游客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后半叶以来,亚洲是全球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由于这里华人数量众多且地理上与中国山水相连,自古便于中国有频繁的交流与合作。随着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因此中国他们把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其次是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作为国际旅游业发达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的福利保障制度完善,人们出行愿望强烈,是世界上客源输出最大的地区之一。虽然距离中国大陆较远,但是两地之间巨大自然、文化差异和经贸往来的不断加深吸引着他们来中国旅游。

(二)入境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

入境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是指来某地区旅游的游客的地理来源和空间分布,一般通过入境旅游地理集中指数G来测度,其公式为:

G=×

式中: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的总量;n为客源地的总数。

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越接近100,表明游客来源地越集中,越易受到客源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变动的冲击;相反其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游客来源越广阔,入境旅游业发展越稳定。采用2000年、2005年、2013年山西省主要客源国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山西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场的G值分别为:28.35、27.53、17.09,从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入境旅游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这表明山西省的入境旅游人数不仅在快速增长,而且客源国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入境旅游者的来源更加广泛,渠道更加广阔,这不仅可以促进山西省入境旅游业的发展,降低市场风险,还加快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转型。

三、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间结构特征分析

测定某地区入境旅游游客数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可以用年际集中指数进行分析,集中指数反映了某项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集中或分散的程度。年际集中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Z表示某地区客源国的年际集中指数,Xi为客源国第i年的游客数量占时间段内客源国游客总量百分比的分子值,1/n表示时间段内客源国数量的年平均值占时间段内客源国总量的百分比的分子值,n为时间段中包含的年度数。Y值越小,表明该客源国旅游需求年际变化幅度越小,波动越平缓,入境旅游市场的稳定性越强;Y值越大,则入境旅游客流量年际变化越大,稳定性越差,年际波动频繁。通过以上公式,利用山西省旅游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可以得出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山西省的客源国中,日本的年际集中指数最低,为4左右,说明客源市场中日本游客数量年际增减幅度较小,客流随时间变化较为稳定。从地域上看,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地域上相临近;文化上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较深,与中国有很深的文化渊源;经济上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制造业发达,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在不断加深,日本将会成为中国未来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国。年际变动较高的是菲律宾和韩国,分别达到13和11,说明两国来华游客的数量随时间变化较大,客流较不稳定。美、英、法、德、意等国来华游客年际集中指数相近,说明欧美这一客源市场的年际变化比较稳定。这与中国近年来同欧美国家的外交经贸关系的发展密不可分,欧美各国来华游客的数量也快速增长。

四、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一)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地集中指数整体仍然较高,但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入境旅游客源地集中指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且逐渐趋于合理,入境客源市场渠道多元化趋势明显。

(二)由于距离上邻近,在2007年之前,中国港澳台地区是山西省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东亚、东南亚、美洲、欧洲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相对较小,但2008年之后,随着我国与外国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数量明显增加且逐渐超越港澳台地区的数量,逐渐成为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第2篇: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旅游市场秩序;影响因素;发展建议

[DOI]10.13939/ki.zgsc.2017.08.100

1绪论

三亚作为知名旅游城市,近年来受困于旅游市场秩序的干扰,引起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以及对旅游市场的负面感知。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涉及面广,受多个因素影响,为更好把握重点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主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总结出影响三亚旅游市场秩序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提出解决办法。这有利于进一步更好地完善旅游市场秩序,保证游客的权益不受侵害,保证商家合法利益,规范企业标准和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及舒适度,构建良好的旅游市场,促进三亚旅游经济增长。

2文献综述

对旅游市场治理的国外研究集中在产生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方面上,GuidoCandela与RobertoCellini(2006)认为市场秩序混乱是由于开发失衡造成的,旅游目的地供不应求引发不法商家趁乱哄抬价格,并建议增加旅游目的地数量以使市场趋于稳定化[1]。国内对旅游市场秩序的研究在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中提出了观点。第一,在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方面上,曲静(2008)发现政府监管不利、出台的条例不健全[2];王彬(2014)提出行业协会的标准不完善,与政府接洽不当[3];朱静、柳劲松(2006)则以为政府对市场的监督管理不善导致旅游市场混乱[4]。第二,在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表现形式上,李娅(2014)认为旅游宰客现象是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代表[5];王德刚(2015)提出景区肆意涨价和多重收费是当前旅游市场混乱最严重的现象[6];胡燕佼(2013)认为“零负团费”是解决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当务之急[7]。第三,在解决市场秩序混乱的对策上,胡燕佼(2012)提出政府要加强法治意识,完善监管体制整治市场秩序[8];鲍富元(2013)建议规范旅游市场要从游客角度出发,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以防止游客受骗上当[9]。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该主题的研究多是通过罗列现象、分析产生原因、提出建议。产生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复杂,对策建议多元化。但还没有对旅游市场秩序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定量实证分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影响三亚旅游市场秩序的主要因素,并研究得出解决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思路。

3基于因子分析的三亚旅游市场秩序影响因素研究

3.1三亚旅游市场的问题

三亚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主要在“零负团费”、高价海鲜宰客、水果掉包等方面存在游客反映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三亚的旅游形象,对三亚旅游市场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为加以整治,三亚已开始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深度治理。同时,旅游秩序治理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需要企业和游客的积极参与,因此了解他们态度对于更好地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较为重要。本文基于此设计调研问卷并进行量化分析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主要因素。

3.2问卷调查与分析

3.2.1问卷发放

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三亚的游客、政府工作人员、企业代表等。在游客量集中的地方发放问卷,并对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采取实地访谈。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2份,有效问卷352份。

3.2.2基本人口统计信息

有效样本中,男性188人,女性164人;年龄阶段,“25岁以下”212人,占总人数的60%;108人为“26~40岁”阶段,占总人数的31%;26人为“41~60岁”阶段,占总人数的7%;6人为“60岁以上”阶段,占总人数的2%。受教育程度中,“高中及以下”的17人,“大专”的39人,“本科”的272人,“硕士及以上”24人学历。人均月收入方面,“不超过3000元/月”的100人,“3000~5000元/月”的118人,“5000~8000元/月”的62人,“8000元以上/月”的72人。

3.2.3客观题描述统计

问卷采取李克特量表的形式,1~5分依次表示最弱到最强。客观题主要测评不同指标对旅游市场秩序的影响程度,共有21个基本题项,分别是a1~a21。统计分析发现他们对旅游市场秩序的影响程度均值依次是:a1“旅游企业恶性竞争”的影响程度均值为3.87;a2“旅游企业虚假销售”的均值为4.11;a3“四黑现象”(黑车、黑社、黑导、黑店)的均值为4.23;a4“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的均值为4.13;a5“旅游从业人员的回扣问题”的均值为3.91;a6“导游擅自更改旅游路线”的均值为3.93;a7“企业的旅游产品/服务质量”的均值为4.03;a8“旅游产品价格虚高”的均值为4;a9“旅游企业的诚信”的均值为4.19;a10“旅游行业自律能力”的均值为3.87;a11“政府的重视程度”的均值为3.98;a12“旅游政府的监督管理体制”的均值为4.03;a13“政府对负面报道的公关能力”的均值为3.93;a14“旅游执法人员的执法手段”的均值为3.80;a15“三亚的旅游警察”的均值为3.72;a16“三亚旅游巡回法庭”的均值为3.55;a17“政府β糜纹笠档慕背痛胧”的均值为3.57;a18“政府为游客提供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均值为3.64;a19“旅游消费者不理智的消费行为”的均值为3.57;a20“收入水平较低对游客消费不理智影响程度”的均值为3.61;a21“游客肆意扩大传播自身不满旅游经历”的均值为3.84。

3.2.4因子分析

在SPSS20软件中对数据进行检验,信度分析根据纳恩诺里和伯恩定丁的研究,测量工具的Cronbacha值最好高于0.7,分析得到21个自变量的Cronbacha信度系数为0.93,说明问卷可靠性和稳定性很好,所使用的数据具有很高置信度。根据Kaiser的解释,KMO值大于0.7,巴特勒球体检验P值小于0.05,即适合做因子分析。经过计算,本问卷的KMO值为0.922,接近于1;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为0.000小于0.05,适合做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公因子,结合正交旋转中的方差极大法来进行公因子的正交旋转处理,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经过反复提取,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有3个,结果见表1。

表1显示,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可从21个变量提取出3个主因子,初始特征值分别为9.695、2.456以及1.096。3个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3.082%,三个公因子各自的影响权重为73.2%、18.5%、8.3%。这3个主因子具有代表初始影响因素的优良性,同时具备线性回归所要求的独立性特征。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见表2。

在表2旋转成分矩阵中,载荷为0.5以上是统计数据较好的结果。其中,a1~a10归为A1旅游企业因素;a11~a18归为政府管理因素,a19~a21归为游客自身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是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游客自身。可见,不仅旅游企业对旅游市场秩序产生重大影响,政府对旅游市场秩序的管理水平以及游客自身也是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主要因素。

4规范三亚旅游市场秩序的建议

4.1对三亚旅游企业的建议

首先,旅游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诚信经营,抵制虚假销售。诚信服务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根本方法,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还可以提高三亚旅游口碑,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企业要保证销售的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杜绝卖给游客假货、残次品的行为。尤其是海鲜店和水果店更要注重诚信销售,保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其次,企业要注重员工的培养,不仅要涉及专业知识的培训,更加要注重服务意识和理念的强化。加强员工的上岗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为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最后,发挥旅游协会作用,做好协调企业与政府的工作,优化行业自律的效用。

4.2对旅游管理部门的建议

第一,高度重视旅游市场秩序,不仅在宏观上进行有力的引导和扶持,并加大对旅游市场微观层面的规范和管理。第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平台,为游客创造便利的旅游服务。开通服务热线12345、微信平台等渠道,便于旅游信息服务的提供和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并加强与游客的沟通,把握顾客需求,为游客创造良好的旅游购物环境,同时,综合协同交通、物价、工商、卫生等与旅游产业的关系,保证三亚井然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第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诚信服务的旅游企业要给予鼓励,对于欺诈游客破坏市场秩序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惩治,赏罚分明有利于在行业内形成良好氛围,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第四,提升旅游监督执法人员素质。旅游监督执法人员是旅游市场管理的形象和一面旗帜,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和文明程度是旅游市场规范发展的必要要求。

4.3对三亚游客的建议

文明旅游做文明游客。游客既是旅游产品的消费体验者,更是旅游市场秩序参与的重要主体。三亚的旅游市场环境不仅要靠旅游企业和政府构建,还要依赖到三亚旅游的游客。游客在旅游时,应树立正确的文明旅游思维,做文明游客。同时,还需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对于“零负团费”的旅行报价要谨慎,不要盲目跟风贪小便宜。当自身权益受到伤害时,可采取合法的手段和形式维护个人权益,避免采取过激的形式使得问题扩大化。

参考文献:

[1]GuidoCandela,RobertoCellini.InvestmentinTourismMarket:ADynamicModelofDifferentiatedOligopoly[J].EnvironmentalandResourceEconomics,2006(351):202.

[2]曲静.我国旅游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9):42.

[3]王彬.河南旅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郑州大学,2014:12-20.

[4]朱静,柳劲松.旅游市场秩序监督的博弈分析[J].济师,2006(6):148-149.

[5]李娅.基于游客感知的秦皇岛旅游宰客现象及其政府监管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5-9.

[6]王德刚.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需常态化机制[N].中国旅游报,2015-06-17(4).

[7]胡燕佼.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旅游市场秩序探析――以海南为例[J].甘肃理论学刊,2013(2):120-124.

第3篇: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

集聚指数占据1.00-2.00之间的省份有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陕西、江西、重庆和青海,这十个地区共占遵义总客流的14.75%,据此而言,遵义旅游的第三客源市场则比较广大。其余13个省市区应为遵义旅游的潜在客源市场,虽然地域广阔,但所占份额小,仅为6.71%。从客流距离分布的事实状况可见,遵义红色旅游客源明显具有距离衰减特征。其次,旅游流场源分布的经济集中性特征不够显著。众所周之,经济收入是旅游活动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经济收入水平高,出游能力强,因而经济发达地区通常是各旅游地的主要客源集中地区。可见,遵义的客流分布状况的经济集中性特征虽不显著,但其第二和第三客源市场也有所体现(见表1),比如,广东的客流所占比率达2.744174%,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是遵义旅游重要的二级客源市场,长三角地区的浙江、江苏等地则是遵义旅游重要的三级市场之一,发展潜力极大。第三,从遵义客流空间分布状况显示,旅游客流场源存在以旅游地为核心沿交通主干线呈扇状展开分布特征。遵义客流则是沿着成昆线、湘黔线、贵广线和黔渝线聚集分布,黔渝线向北上索可达陕西等客源市场。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是旅游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产生的,从而也要求旅游地必须加强和改善交通建设,才能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总之,旅游地的入游客流分布主要有以上特征,但不同旅游地因其资源类型、知名度、影响力、交通条件以及旅游者的旅游偏好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上述客流分布特征表现也有着显著差别。遵义旅游客流分布特征主要集中体现了旅游地中心性客流集中和沿交通主干线分布特征两个方面。遵义市红色旅游市场吸引力分析首先,除了贵州省内市场之外,遵义红色旅游对于其邻近的西部诸省客源市场具有极强的旅游吸引力,突出体现在青海、四川、云南、四省区市场;其次,在中东部的湖南、广西、河南、福建四省市场也具有较高的旅游吸引力;第三,对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重庆、湖北、江西、海南、吉林、黑龙江、宁夏等地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第四,遵义红色旅游对广东、安徽、山东、陕西、山西、内蒙古和辽宁等地旅游市场吸引力很弱。总之,遵义红色旅游对国内各地旅游客源市场吸引力集中分布特征是西部成片、中部一线、东部零星散点。西部成片为贵州、云南、四川、青海、四省连片区,中部一线是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由北到南呈线装延伸,东部主要呈散点状分布,如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等。

综合分析及建议

旅游地客源集中度指数与旅游吸引力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旅游地的客源结构状况。旅游集中度指数主要揭示旅游地的旅游客流在各个目标客源市场中的分布状况,也即旅游客源在各个客源市场的集中程度。旅游吸引力则主要反映旅游地在各个目标客源市场的影响。本文将集中度指数和旅游吸引力计算结果进行等级划分,两者均共同划分为低、较低、较高和高四个等级,两者等级的取值范围一致,即:0<集中度(吸引力)<1,1≤集中度(吸引力)<2,2≤集中度(吸引力)<3,3≤集中度(吸引力)分别表示低、较低、较高和高四个等级。然后,以旅游吸引力为纵坐标轴,集中度指数为横坐标轴构建坐标系,两者的四个等级组合形成16个单元(如图1所示)。从图1可见,吸引力和集中度指数均为低等级的客源地有辽宁、上海、山西、内蒙古、天津、吉林、黑龙江、海南、新疆和甘肃,共10个省,表明这些省的客流量在遵义红色旅游总客流量中占有很小的份额,同时也说明遵义红色旅游在这些地区的吸引力弱,影响很小。这些地区均距离遵义很远,而且除上海、天津、辽宁、内蒙古外,其他均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针对这些地区,遵义红色旅游市场开拓策略应是暂不作为市场开拓目标市场,仅在上海和天津进行适当旅游宣传,提升其在两地的影响力,以求两地的旅游客流量有所增加。吸引力处于低等级,集中度指数为较低等级的省区有山东、安徽、陕西、河北、江西、浙江、江苏,重庆、北京九个省市区,表明这些省区的旅游客流量占有遵义总客流量一定的份额,但遵义红色旅游在该诸省区的影响力依然极为有限。这些地区仅有重庆与遵义相邻,其它仍距离遵义较远,但这些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发达,人口规模大,旅游市场广阔,故而应加大在这些省区的旅游宣传,扩大遵义红色旅游在该市场的影响,吸引该旅游市场更大的客流。旅游吸引力低,集中度指数较高的地区是广东和湖北两省,这两省全年客流量占有遵义较大份额,是遵义重要的客源市场之一,而且两地经济基础好,出游率高,旅游市场规模大。同时,到贵州遵义的交通较为便捷,因而是遵义红色旅游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市场。为此,遵义应着重加大这两省旅游市场的开拓力度,增强其在该两省的吸引力,谋求更大旅游客流量。遵义红色旅游对宁夏旅游市场具有较低的吸引力,同时宁夏客流也占有遵义总客流量较小份额,并且宁夏经济落后,距离遵义路途遥远,因而暂不能成为遵义旅游市场开拓的目标市场。遵义红色旅游虽然对青海和两地区具有极高的吸引力,但这两省经济水平低,距离遵义较远,交通不便,而且两地旅游市场规模小,固然,当前也不能作为遵义红色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进行开拓。福建省在旅游吸引力和集中度指数均处于较低等级,尽管福建经济较发达,出游率也很高,客源市场规模大,但距离贵州遵义遥远,交通不便,因此,也暂不宜作为主要目标客源市场进行开拓。河南、广西和湖南均位于旅游吸引力的较低等级,河南、广西两省处于集中度指数的较高等级,而湖南省则居于集中度指数的高等级,由此说明河南、广西和湖南三省占有遵义总客流量中很大的份额,是遵义红色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之一,但遵义红色旅游在三省的吸引力不够。另外,广西、湖南与贵州相邻,距离遵义近,交通便利。基于此,遵义应加大在三省的旅游宣传与营销力度,提升其旅游影响力,使三省的旅游客流得以进一步增长。云南、四川以及贵州本省处于集中度指数的高等级,说明三省为遵义最为重要的客源市场,而且遵义红色旅游在三省旅游市场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因此,在今后的旅游市场发展战略中,遵义应进一步在三省做好旅游宣传营销工作,重点强化其在三省的旅游吸引力,巩固遵义旅游在该市场的地位。

结论

第4篇: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老年市场;价格策略;消费心理;养生旅游;促销策略;心理预期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在进入21世纪后,人口的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然而,这对各国旅行社来说,却是一个藏金蕴银的大市场。这个市场被旅游学家称为“老年旅游市场”。据国家旅游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旅游的比例已占到旅游市场的20%左右,在旅游淡季,这一份额达到50%以上。目前,我国有100多家旅行社设立了专门的“老年部”,在赣州就有一家旅行社专门从事老年旅游业务。以各种老年特色为主题开展的休闲游、疗养游、纪念游、健身游、养生游等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受到广大老年消费者和其子女的欢迎。

一、当前老年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目前我国专门开设部门为老年旅游服务的旅行社还是偏少。旅行社一方面想吃老年旅游市场这块肥肉;另一方面又不愿承担旅游风险,更不愿投入太多的资金为老年人旅游提供健全的、人性化的导游服务。现在旅行社的导游服务大部分还停留在一般化和浅层次的常规接待方面,不能适应“以人为本”的要求。例如,老年人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的安排比较慎重。老年人已经失去了青年人所具有的对旅游活动中探险成分的好奇,因此出发前会通过媒介对目的地的情况做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并力求提前安排。所以,旅行社必须建立针对老年人的旅游网络体系,在提升对老年游客的服务功能、方便老年游客上下功夫。

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我国很多旅行社在设计老年旅游产品时不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把不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出售给他们。很多老人对旅行社常规旅游项目心存看法,反映说旅行社的行程太满、太紧张,花的钱多,身体还吃不消。老年游客不同于其他游客,体力和饮食习惯有其特殊性。他们希望拥有一个轻松的、高质量的旅游,过多的景点和过长的旅游周期会使体力透支。而旅行社为了赚取利润会安排过多的景点和购物点,导致行程紧迫,从而影响老年游客的心情和身体健康,进而对旅游产生恐惧。这对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据旅游权威机构测算,我国老年游客每年旅游消费可达三千亿元左右,而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仅为不到五百亿元,且专门为老年游客量身订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与老年人的旅游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旅行社还没有看到老年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忽视了对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使得老年旅游市场长期被冷落,导致了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

二、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1、有充分的经济基础和闲暇时间。当今城市老年人中有近一半拥有储蓄存款,现在60岁左右的老年人,还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受益者,每月能领到一定金额的退休金和养老保险金,其子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会进行适当的资助。现代人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老年人不必整日操持家务。家庭结构逐渐由“四世同堂”向“三口之家”甚至“两口之家”转变,于是出现了大批的“空巢家庭”。因此,老年人的空闲时间非常充足。

2、大多具有强烈的外出旅游欲望。据有关部门统计,70%的老人有退休后旅游的打算。旅游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休闲、学习方式,是自我丰富和自我肯定的途径;并且旅游是一项兼观光、疗养、运动、购物、休闲和娱乐等于一体的大众活动,能够丰富、点缀老年人的空巢生活,备受老年人的喜欢。

三、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满足消费心理需求,拓宽营销渠道。老年人的旅游行为,多属于理性购买,强调经济实惠,质量可靠。针对这一情况,旅行社应提供优质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要向老年人提供完善的专门化服务,从而赢得老年旅游市场。在行程上应注意节奏要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适应。在吃、住、行方面要细心安排,保证老人们得到充分地休息,以消除途中疲劳。

目前,多数旅行社都接待普通的老年人旅游,但却一直是不温不火,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老年人特色。所以,开办老年人旅行社必须有新的特色,比如策划金婚银婚游、百名老人游等,以特色来产生轰动效应,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年朋友参加。

旅行社应成为老年人有求必应的窗口,热情提供各种旅游信息,推荐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及时追踪老年市场动态,做好信息反馈,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充分利用电脑网络,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建立健全的老年市场预定系统,以最简单的方式和最快捷的速度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还要积极和企事业、机关团体、老年学校、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密切联系,利用适宜的时机推销其产品。这样可以随时了解老年人的旅游需求变化,以便对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或创新。

2、不断优化价格策略,进行灵活促销。老年人属于理智型、节俭型的消费者,价格因素在购买活动中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物美价廉是老年人基本的产品价格趋向,老年商品价格策略的总原则应该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采用较低的价格。随着旅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尽管传统的包价旅游形式正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但对于老年旅游市场而言,包价旅游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这是由老年市场的特点决定的,老年旅游者希望一次性购回成套的旅游产品(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地活动安排等诸多项目的组合),而不愿购回“零件”再自己进行组装,因此老年旅游市场应以包价旅游为主。但具体实施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的调整。

在促销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广告+促销”的方式外,更应根据老年人的社会形态,实现活动营销、体验营销、公关营销。对老年旅游市场进行广告宣传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宣传角度和宣传地点及时间。可在节假日、双休日或其他有利的时机,选择老年人较集中的地点开展老年人旅游咨询活动,以传播相关信息。宣传时注意要从老年人的一种生活需要的角度入手,强调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心理需求。

另外,产品宣传要适度:要做到名副其实,实事求是。因为老年人多为成熟的消费者,同时老年人对价格十分敏感,所以制定产品的价格要符合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和心理预期,在做报价、宣传时要特别注意降低直观价格,让老年人从心理上愿意关注旅游产品。

(作者单位:赣州技师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篇: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

我国海岛众多,海岛环境独特,风光旖旎,海洋文化、民俗丰富而独具特色,因而海岛旅游对生活在陆上的人们有较强的吸引力。旅游业是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之一,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海岛旅游首先要重视市场需求,调研旅游市场,针对游客的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使海岛旅游健康发展,而不至于因盲目开发产生有产品无市场现象,甚至造成海岛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在传统概念中,旅游市场是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双方买卖旅游产品的实际场所;经济学意义上的旅游市场则是指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市场营销学将旅游市场定义为:在一定的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存在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本文所研究的海岛旅游市场是指市场营销学的定义,指的是对海岛旅游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旅游者。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海岛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对海岛旅游市场认识不清晰,忽视对海岛旅游市场的研究,与国际海岛旅游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本文以在青岛旅游的游客为例,研究海岛旅游市场的特征,希望对其它地区的海岛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海岛旅游研究是随着海岛旅游地兴起而展开的,由于国外海岛旅游发展较早,相应的海岛旅游研究自然较早。David Edgell研究了海岛旅游的市场及其营销问题,提出相关问题的同时也指出了市场营销对于海岛规划和管理的意义。Tom Baum和Ram Mudambi以百慕大群岛为例,运用李嘉图模型(Ricardan model)分析预测旅游需求,以更好应对海 岛 旅 游 的 季 节 性 问 题。Catalina Juaneda和Francisco Sastre研究了海岛旅游的市场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细分问题。Reidar J.Mykletun通过对波罗的海附近海岛地区的游客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地域分布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最大因素之一。加拿大捷夫瑞•华尔博士对海南的旅游业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海南在观光体验、旅游供需关系、市场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F.M.Diaz Perez指出必须对海岛旅游产品进行持续性的市场细分研究,只有以此为依据,根据市场需求,才能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准确的形象设计、产品创新。目前,国内关于海岛旅游的研究,集中在海岛旅游开发与保护、海岛旅游管理、海岛居民旅游感知等领域,海岛旅游市场的研究较少。赵飞、彭华、李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广东南澳为例,主要研究了南澳旅游市场规模、旅游市场地域结构、需求类型、客源市场时间变化,并对南澳岛旅游市场发展制约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张志宏、李悦铮以长山岛为例,主要利用SPSS统计软件相关方法研究了长山岛旅游市场需求和预测。夏林根通过对上海、海口、三亚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远洋海岛旅游市场需求的特征。

三、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探究海岛旅游市场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在青岛旅游的游客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海岛旅游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并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本次调查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在2010年9月完成,调查地点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栈桥三处景点,调查对象为进入该三处景点的旅游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由调查员向被调查者仔细讲解每一个问题,然后由受访者填写,并收回问卷。根据游客是否到过海岛旅游,把问卷设计为两部分,即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部分和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部分。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86份,其中第一海水浴场441份,第二海水浴场231份,栈桥14份。四、海岛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一)海岛旅游市场人口统计学特征

本次总共调查686人次,其中男性406人,占59.2%,女性280人,占40.8%。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为34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9.9%,其中男性为225人,女性为117人,分别占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的65.8%和34.2%。可见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中男性多于女性。 如表1所示,海岛旅游以中青年市场为主体。其中,26~45岁阶段的游客占64%,这一群体是海岛旅游的最大市场;46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人数较少,但到过海岛的游客占这一年龄阶段总人数的比例较高,说明此年龄阶段的游客较喜爱海岛旅游,也是海岛旅游重要的目标市场。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在这些游客中,拥有大专、本科学历人数最多,有235人,具有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人数有55人,拥有研究生学历人数有34人,三者占93.7%,这些游客的职业主要为公司职员、公务员、自由职业者、科研人员,占到受访者的78.9%。受教育层次较高的旅游者,收入相对较高且稳定,他们是海岛旅游市场的重要目标市场。

(二)东部地区为海岛旅游主要客源地

如表2所示,在受访的游客中,山东省的人数最多,其它人数较多的省市基本位于山东省周边及东部沿海地区。人数超过十人的省市游客总数为589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5.9%,这些地区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为297人,占这些省市被调查人数的50.4%。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东部地区的游客到过海岛旅游的比例较高,说明东部是海岛旅游主要的客源地,海岛旅游者数量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

(三)海岛旅游人均消费低,消费潜力大

如表3所示,海岛旅游价格水平与陆地价格水平相比,认为海岛旅游价格比较高和非常高的游客占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32.16%,认为海岛旅游价格水 平 在 一 般 以 下 占 到 过 海 岛 旅 游 的 人 数 的66.67%。如表4所示,从最近一次到海岛旅游的花费可以看出,海岛游客旅游花费小于2000元的占到总数的61.70%,小于1000元的占游客总量的近50%,可见海岛旅游整体消费不高。由于海岛旅游产品、功能单一、档次相对较低,造成海岛旅游价格偏低,海岛旅游整体消费较低。在家庭月收入方面,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大于7万元的占到44.8%,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大于7万元的仅占23.3%,可见到过海岛旅游的高收入家庭数量高于没到过海岛旅游的家庭数量。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相对较高,说明海岛旅游者有较强的旅游购买力,到海岛旅游的消费潜力较大。

(四)海岛旅游市场处于观光旅游层次

针对海岛旅游目的的调查显示,有45.3%的游客认为海岛景观是影响他们选择海岛旅游目的地的最主要因素。在海岛旅游者感兴趣的海岛旅游项目中,选择海岛观光的有216人次,选择宗教朝拜的有16人次,选择渔家乐活动的有168人次,选择海上运动的有111人次,选择休闲垂钓的有86人次,选择海岛度假的有115人次,选择其它的有6人次。以上统计数据说明,海岛游客的旅游兴趣集中在海岛景观上,观光旅游是海岛旅游的主要目的。这说明海岛旅游市场仍不成熟,处于观光层面,旅游产品单一,与国外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形式的海岛旅游有一定的差距。

(五)海岛旅游者获得信息渠道状况

旅游者获取海岛旅游信息的渠道由多到少依次为网络、亲戚朋友、报纸杂志、电视、旅游广告、旅行社,其选择次数分别为172、133、104、92、53、48人次。从信息获取渠道上来看,海岛旅游者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数量最多,利用电视及旅游广告了解海岛的数量较少,从旅行社获取海岛旅游信息的数量更少。(六)海岛旅游者旅游满意度情况旅游者对海岛旅游最满意的是优美的海岛风光,占52.3%,这与大多数旅游者把海岛风光作为最感兴趣的旅游项目相一致,此外有26%的受调查者对独特的海岛环境较满意。游客对渔家特色风情、海上运动项目、完善的旅游度假设施满意度较低。旅游者对海岛旅游需改进之处涉及海岛旅游的各个方面,其中以海岛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质量为主。

(七)海岛旅游市场潜力大

在对344名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调查中,有89%的游客表示会考虑到海岛旅游。海岛旅游最吸引他们的地方主要为:海岛景色(143人次)、与陆地相隔的海岛环境(82人次)、海岛渔家风情(32人次)、海岛度假(25人次)、海岛文化(21人次)、坐船出海(13人次)、其它(28人次)。从统计数据看出,海岛旅游对大多数人有吸引力,最吸引他们的是海岛景色和与陆地相隔的海岛环境。可见,海岛旅游市场巨大,海岛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潜在海岛旅游者对海岛景色和环境最感兴趣。

五、结论与建议

(一)保护自然景观,科学开发海岛旅游

在开发海岛旅游过程中,需要根据旅游者的偏好编制旅游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旅游项目。大多数旅游者认为海岛最具有吸引力的是自然景观。因此,旅游规划、建设要以保护海岛景观、环境为前提,不能破坏海岛自然环境和海岛特色文化。在保护自然环境、海岛景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建设相关旅游设施,避免旅游设施的建设破坏海岛自然景观,最大程度地保持海岛景观的独特性、原生性。

(二)突出海岛特色,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旅游者到海岛旅游主要目的是观光,大多数游客在海岛停留3天以内,这就决定了游客的旅游花费不高。说明海岛旅游除观光旅游外的旅游项目较少,特色不足,对游客吸引力不强,难以吸引游客在海岛长时间停留,难以打动游客更多消费。从调查中发现,海岛旅游者对海岛文化、海岛民俗并不太感兴趣,而海岛文化、民俗资源正是海岛区别于陆地的重要特色之一。因此,发展海岛旅游,应深入挖掘海岛文化、民俗,开发旅游项目应体现海岛的特色文化,推出能吸引游客的海岛文化旅游产品,开拓海岛旅游文化市场。游客对海岛静谧的环境、特色的景观特别感兴趣,据此应重视海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引导以观光为主的消费观向海岛度假消费观转变,创造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

(三)细分市场,加强营销

海岛旅游应合理细分市场,加强营销力度。从游客的来源地来看,海岛旅游者主要来自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与海岛距离较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东部沿海地区是海岛旅游一级市场。此外,中西部大城市也应是海岛旅游的重要市场。针对一级市场,海岛旅游宣传营销在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电视广告的宣传,使尽可能多的潜在海岛旅游者能了解海岛旅游,激发其到海岛旅游的愿望。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应为海岛旅游的次级市场。对于次级市场,海岛旅游应继续加强网络营销宣传,同时,加强与相关旅行社合作,由旅行社协助推介。其它地区属于海岛旅游的机会市场,目前应主要做好网络营销宣传。在经济基础较好、旅游开发较完善、国家政策允许的海岛,还应加强国际旅游市场营销与开发,根据海岛实际情况及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确定细分市场,制定旅游主题,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

第6篇: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自驾游;自驾车旅游市场;自驾车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168-03

一、引言

“自驾车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的美国,是当时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旅游形式。最初人们把周末开车出游叫Sunday - drive,发展到后来的Drive Travel[1]。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方式,自驾车具有自主性、时尚性、个性化等特征,且兼具刺激性强、消费档次高、体验性强等特点。中国的自驾车旅游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兴起,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旅游者所使用的代步工具主要是家用小汽车、多功能越野车及商务车等。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多,道路条件的改善,公民休闲时间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心理的日益成熟,自驾车旅游正逐渐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形式。随着自驾车旅游的快速发展,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自驾游基础理论、市场、产品、目的地等诸多方面。现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如下总结。

二、自驾车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自驾车旅游研究多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例如,胡敬民(2003)、翟向坤(2003)、龙斌(2004)、陈乾康(2004)就自驾游的成因、市场特点、问题和措施进行了讨论,并且指出自驾游具有广阔的前景。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驾车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包括自驾车旅游的定义、分类、特点、影响因素、作用、服务系统、产生、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

尽管自驾车旅游已经在很长时间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关于自驾车旅游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龙斌认为,自驾游是指旅游者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自己驾驶为主要手段,借助旅游目的地所拥有的特殊人文自然环境和相关设施所进行的一系列吃、住、行、游、购、娱行为,是一种寓健康、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充满个性化和无穷魅力的旅游活动[1]。张晓燕认为,自驾车旅游是旅游者以私有或租借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以休闲体验为主要目的,以自发组织为主体的前往目的地旅游的连续过程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现象与关系的总和[2]。吴娲(2007)、赵鹏(2008)、杨丽(2009)等学者也进行了尝试性的界定。尽管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研究者们的定义都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以私有或租借的车辆为交通工具、驾车者旅行和暂时居留引发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以休闲为目的。

胡敬民在研究中将自驾游类型简单分为观光度假型、休闲度假型、极限挑战型、探险摄影型、随心所欲型、体育运动型和以躲避尘世净化心灵为目的的孤独漂泊型[3]。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龙斌划分为全部由旅游者自己操作的完全意义上的自驾游和由旅行社提供部分服务项目协助完成的自驾游[1]。在此基础上,方小燕(2005)、张晓燕(2005)、赵鹏(2008)对自驾游的类型做了更加详细的补充和细分。

此外,国内众多学者通过分析指出中国自驾车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4~5]。何玉婷[6]在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发展的原因。徐吉吉[7]等认为,自驾车旅游发展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自驾车旅游将向有序、规范化和休闲方向发展。朱生东[8]从旅行社服务、旅游交通服务、食宿服务、汽车租赁服务、地图服务、在线服务六个要素打造自驾车旅游服务系统。陈太政[9]从供给、需求、信息、支持、汽车开发商五个方面提出构建自驾车旅游网络的基本框架。翟向坤[10]比较了国内外旅游发展模式,从自驾车旅游对旅行社、住宿业、景区景点的影响三方面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对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提出了中国发展自驾车旅游的思路。

(二)自驾车旅游市场研究

有关市场分析多结合某一具体地域,在一些统计数据或相关调查的基础上,对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发条件、需求特征、类型、特点、市场细分、市场培育、开发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性研究。关于自驾游发展条件的研究成果众多,以翟向坤总结的如下几个方面为开山之作: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激增;汽车租赁业蓬勃发展;汽车俱乐部发展迅速;全国公路交通设施状况大为改观;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中国旅游业发展,国民更加崇尚一种自由与个性化[10]。吴巧新[11]从发展自驾车旅游条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条件。刘巍在研究中指出了京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率先发展自驾游的地区的示范作用[12]。周沁[13]认为,自驾车旅游的发展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认为,“自驾游经济”将给市场带来很多投融资机遇。方海川[14]探索完善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拓展休闲旅游空间。陈乾康[15]通过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四川省成都市自驾车旅游市场规模为基准,预测了全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规模和总商机,从大的战略角度提出了做大做强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基本思路。国内其他学者以湖南、广西、浙江为案例地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各地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16~17]。张晓燕等[18]对华北地区的山东、北京、天津、河北自驾车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自驾车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决策影响因素、消费行为等作了深入分析,并对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总结。刘金敏[19]从人口统计、旅游活动特征探讨了自驾车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旅游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驾车旅游市场环境。费永红等人[18]根据黄金周期间珠三角地区自驾车游客的抽样调查结果,对自驾车游客的市场规模、客源构成以及旅游消费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自驾车游客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胡敬民[3]从自驾车旅游发展趋势的角度,探讨了自驾车旅游市场形成的机理、类型、特点以及市场的培育。曹新向、雒海潮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特征、旅游偏好特征、度假行为特征、组织形式特征和信息获取特征五个方面阐明了市场特征及需求[20]。洪娟、汪德根、程久苗还对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旅游消费、旅游方式、旅游空间流向规律几个方面的特征做了补充[21]。江学淮[18]从人口学特征、旅游动机、旅游消费和空间流动规律等方面阐释了自驾车旅游市场特征,对自驾车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三)自驾车旅游产品研究

目前关于自驾车旅游产品的研究并不多见,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从旅行社的角度进行研究,如赖斌等[18]探讨了旅行社使自驾车游产品化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明确了旅行社生产“自驾车游产品”能带给旅游者的利益,提出了旅行社开发自驾车游产品的方向。张文敏[22]等提出港澳与内地在市场开发方面应实行双牌制,认为旅行社是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的主体。陈乾康在研究自驾游对旅游业影响中指出了自驾游对旅行社业务的冲击,虽然分流了客源,但鉴于自驾游的近程旅游、选择路况好等特点,对旅行社的其他业务尚不构成威胁,并指出了应对之策:调整业务重心,以长线旅游、特种旅游、跨省及出境旅游等业务取代短线旅游;抓住旅行社在食宿预订方面的优势,拓宽业务范围,发展自驾游团队业务[15]。杨冬梅考虑到了与汽车俱乐部的合作[23],在研究旅行社开发自驾游产品企业战略时,指出了产品制作和销售过程以及对竞争者的策略[24]。黄静波[18]探讨了红三角地区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对策。另一方面,主要从自驾车旅游线路方面进行研究,如张晓燕、何佳梅通过对旅行社开发自驾游产品的优劣势分析之后,进一步细化了开发措施:一是旅行社应充分利用汽车俱乐部和汽车租赁公司的强项并加强联合,为自驾游产品吸引客源和提高技术保障拓宽途径;二是构建产品开发服务链条,包括旅游目的地景区的车位预订、详细预算并设计多种自驾线路组合满足不同收入者的需求、汽车营地和汽车旅馆方面的合作、应急对策及全国联网的紧急救援系统;三是产品的开发要求主题鲜明并创新营销方法;四是构建产品保障体系。考虑到来自交通、环境容量和基础设施中的发展瓶颈后提出改善客观条件、开发分时分段旅游产品、纵深发展专项自驾游产品等应对措施[25]。赖斌、杜通平、黄萍提醒旅行社产品开发时找到与游客的利益契合点,深度挖掘产品线路[26]。胡敬民[27]从分析游客心理入手来设计自驾车旅游线路。张波[28]指出自驾车旅游路线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自驾车旅游产品的研究大多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定性研究,但研究的不够深入。

(四)其他方面的研究

1.自驾车旅游目的地发展。张宪洪 [2] 借鉴外国汽车营地的相关资料,对汽车营地旅游项目在中国本土开发的市场前景、产品类型、项目设计、规划布局、管理运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理论探讨和实务研究。李享[29]等从宏观理论角度对与目的地相关的自驾车旅游进行分类研究,探讨了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和其应具备的条件。姚小云[30]探索了世界遗产地武陵源自驾车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自驾车旅游的障碍、思路与对策。周武忠[31]以自驾游为导向,探讨了规划布局景区、景区产品、景区配套产业及支撑系统。梁雪嘉基于风景旅游规划AVC理论,从风景旅游地规划和游憩体验的观点出发,结合客观实际提出了若干提升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的对策[32],从而使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2.自驾车旅游供给影响。李莉[33]从自驾车旅游对旅行社、住宿业、景区(景点)、购物点、旅游信息系统的五方面的影响阐述了自驾车旅游对现行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及相应的应对办法。高怡等[18]在分析泰宁自驾车游客服务系统现状的基础上,从食、住、行、游、购、娱信息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3.其他研究。胡敬民在研究中指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编制各省县旅游交通详图、开发新型旅游房车[3]。邵杰[2]以需求分析为主线,讨论了旅游交通需求的特点和构成以及需求的变化趋势,并重点讨论了自驾车旅游的需求影响因素和出行行为特点。程静静[34]等建立了灰色系统理论,对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进行预测分析。苗学玲考虑到网络论坛具备单向传媒、口碑传播和专家意见多种信息渠道的功能,能够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对该领域做了研究,尝试将论坛帖分为询问帖、分享帖、活动帖、资讯帖四个主要类型,体现旅游者信息行为、旅游体验分享行为和社区交往行为[35]。

三、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自驾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自驾车旅游的内涵、分类、起因、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这些研究多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很少。在市场研究方面,以个案研究为主,主要分析某个区域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特征。 对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研究过于笼统,没有专项市场的研究。只是简单地分析自驾车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出游时间等,只有部分学者进行了市场细分,却没有进行更为详细深入的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充分利用调查结果,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以及市场预测,扩大学术价值。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开发多从旅行社角度出发,产品的开发需要进一步细化。车俱乐部和旅行社等如何开发有特色的自驾游产品,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如何建立自驾游行业品牌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自驾车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自驾车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影响、自驾车旅游与区域旅游交通的构建、自驾车旅游安全的、以自驾车旅游为导向的旅游景区规划的、自驾车旅游涉及相关法律的研究比较少,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多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用以支持理论研究。对于自驾车旅游研究存在的不足,加强对这些薄弱环节的研究,是今后国内自驾车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龙斌.驾车自助游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8):35-39.

[2]窦文章.自驾车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3]胡敬民.旅游市场新热点――自驾车旅游[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钟莹峰.中国自驾车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5-87.

[5]杨鹛.中国自驾车旅游游客特征及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01S):272-273.

[6]何玉婷.体验经济时代中国自驾车旅游发展的原因[J].天府新论,2005,(S2):146-147.

[7]徐吉吉,孙厚琴.中国时尚休闲方式的现状及前景――以自驾车旅游为例[J].当代经理人,2006,(7):215-216.

[8]朱生东.自驾车旅游服务系统初探[J].黄山学院学报,2005,(5):40-41.

[9]陈太政,张东山.构建中国自驾车旅游网络的初步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2006,(6):64-68.

[10]翟向坤.中国发展自驾车旅游的战略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54-60.

[11]吴巧新.长江三角洲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12]刘巍.中国自驾车旅游发展瓶颈以及发展对策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71-72.

[13]周沁.关于国内自驾车旅游市场的调查和投融资机遇思考[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4]方海川.休闲旅游新宠:从成都自驾车旅游市场看旅游观念新趋势[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2):100-103.

[15]陈乾康.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旅游学刊,2004,(3):66-71.

[16]曹新向,雒海潮.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2):87-91.

[17]韦倩虹,郝革宗,黄建清.广西自驾车旅游初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2):80-84.

[18]张学梅.国内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2010,(4).

[19]刘金敏,李倩倩.浅谈自驾车旅游[J].现代商业,2007,(1):247.

[20]曹新向,雒海潮.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2):87-91.

[21]洪娟,汪德根,程久苗.中国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动力、特征及其效应[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5).

[22]张文敏,邬琛.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特征及其产品开发――以“泛珠三角”区域为例[J].商业经济文荟,2006,(3):60-62.

[23]张晓燕,何佳梅.中国旅行社的自驾游产品开发[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4-66.

[24]杨冬梅.对自驾车旅游产品的分析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0-62.

[25]杨冬梅.自驾车旅游产品研究――以成都自驾车旅游为例[D].成都: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2005.

[26]赖斌,杜通平,黄萍.从旅行社的视角看自驾车游产品化[J].企业经济,2006,(3):92-94.

[27]胡敬民.黔东南苗侗风情自驾游旅游线路设计[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4):21-24.

[28]张波.国内“自驾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渝西学院学报,2004,(2):87-89.

[29]李享,李怡锐.中国自驾车旅游目的地研究[J].考试周刊,2007,(36):154-156.

[30]姚小云,李敏娜.世界遗产地武陵源自驾车旅游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31]周武忠,朱剑峰.自驾游导向的旅游景区规划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7,(5):46-55.

[32]梁雪嘉.试论“自驾游”与风景旅游地生命力的提升[J].科技资讯,2006,(30):228-229.

[33]李莉.自驾车旅游对现行旅游供给体系的影响及应对办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65):166-167.

[34]程静静,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自驾车旅游可行性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3):96-104.

[35]苗学玲.自驾车旅游研究的新视角:旅游网络论坛的主帖分类研究[J].商业研究,2006,(11):157-162.

Progress About the Study of Domestic Self-driving Travel

LIU Huan

(Xinjia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Science and Tourism Department of Geography,Urumqi 830054,China)

第7篇: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

>> 高校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标准体系及应用研究 企业市场风险预警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方金融风险体系预警研究 地区性民间融资市场风险监测和预警体系研究 入境旅游:国际客源市场的规模及影响 西部民族旅游入境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研究 杭州市韩国入境旅游市场拓展对策研究 广州入境旅游市场国际竞争力研究 黑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拓展研究 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消费行为研究 四川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发展研究 基于竞争态的安徽入境旅游市场研究 入境旅游市场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卷烟生产质量风险预警体系研究 基于Matlab GUI的大型公共活动拥挤踩踏事故风险预警及应用研究 尾矿库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应用研究 标准体系在南京市代码中心窗口服务的应用研究 房地产市场预警体系研究及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5.

[8] 毛晓莉:马来西亚旅游危机管理经验借鉴[J].东南亚纵横,2006(10).

[9] 陶琼:新加坡旅游危机管理初探[J].东南亚纵横,2007(1).

[10] 藤玮峰:我国境外旅游预警的层次性和侧重性探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6).

第8篇: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

基于2001-2010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入境和国内旅游数据,利用集中率(CRn)和聚集度指数(HHI)对其市场空间集聚性进行动态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入境旅游市场空间集中度高于国内旅游,且两者仍处于市场寡占阶段,市场竞争程度国内市场高于入境市场;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空间集聚度均成下降趋势,空间均衡度逐渐提高,说明江苏旅游市场垄断强度在下降,市场空间格局正在逐渐扩散;入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受高级别景区景点、区位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大于国内旅游市场,加强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营销力度利于提高其市场份额。

关键词:

旅游市场;空间聚集性;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江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01002

1 引言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丰富、市场经济发达,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从2002年到2011年,江苏入境旅游游客由222.6万人次增长到737.3万人次,10年间接待入境游客量增长了3.3倍;国内旅游人数也从2002年的1003816万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4.1亿人次,10年间国内游客量增长4.4倍,已成为我国的旅游强省。然而由于旅游资源、交通、经济等因素存在差异与变化,江苏省各地(市)旅游市场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市场聚集与均衡、竞争和垄断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本文收集2001-2010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入境客流量和国内客流量统计数据,采用集中率(CRn)和聚集度指数(HHI)对其市场空间聚集性进行定量研究,分析近10年来江苏省旅游市场空间分布格局演变规律,为制定指导江苏旅游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市场策略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指标主要有集中率、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墒指数等。本文主要利用集中率(CRn)和聚集度指数(HHI),对近10年江苏省13地市的入境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空间聚集性及演变规律进行定量分析。

集中率(concentration ratio,CR)是一种测定市场绝对集中度的方法,是考查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衡量市场垄断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采用市场规模靠前的几个主要市场占整个市场的份额表示。游客量是测量旅游市场的最常用指标之一,因此,本文采用游客量来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CRn=ni=1Xi/Ni=1Xi

式中:CRn表示市场规模排序靠前的n位分市场的集中率,其值大小说明市场的垄断和竞争程度;Xi表示市场规模排序第i位的分市场的游客量;N表示分市场总数即江苏13个地级市旅游市场;式中n通常取n=1、 n=4 、n=8,考虑到江苏旅游分市场(13个)总数少,因此本研究选取CR1、CR4进行分析。

聚集度指数(Herfindahl -Hirschman index,HHI),是指某特定行业市场中所有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HHI值越大表明市场整体上聚集程度越高、垄断性强;与此对应,用均衡度AHI指数表示市场均衡度、市场竞争程度,可用AHI=100-HHI计算。当HHI=1时,表示所有游客集中于某个分市场,具有最高的市场垄断性;当分市场规模相同时,HHI=1/N,N趋向无穷大时HHI就趋向0,市场均衡性最大,市场竞争度也最高。其HHI指数计算公式为:

HHI=Ni (XiX)2

式中:X表示行业市场的总规模;Xi表示产业市场中第i位的市场规模;N表示产业市场中的市场总数,本研究中N为江苏13个地级市旅游分市场数。

2.2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础数据:(1)入境市场数据,收集整理2001-2010年10年间江苏省13个地市入境旅游人次数据,分析其地域空间集聚特征及变化规律;(2)国内市场数据,收集整理2001-2010年江苏13个地市国内旅游人次数据,分析其地域空间集聚特征和变化规律;以上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

3 入境旅游市场空间聚集性分析

江苏省2001-2010年的入境旅游游客量数据表明游客主要集中于苏州、南京、无锡、镇江四个城市,其中苏州最多,2010年接待入境游客207.5万人次占全省总量的31.7%。图1为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空间集中度CR1和CR4指数变化图,从图1可看出首位度指数CR1指数有所下降,由2001年的34.6%降到2010年的31.8%,降幅为8%,说明苏州市入境旅游在江苏一直保持首要地位,但市场地位在减弱。

四分位指数CR4从2001年的85.2%降到2010年的73.3%,降幅为14.0%,降幅大于CR1,但市场占有率仍超70%,表明苏南四个城市:苏州、南京、无锡、镇江的入境旅游市场仍在江苏占有具有重要作用,这是不但由于四个城市位于经济发达、交通区位较好的苏南地区,旅游资源方面除镇江市外都拥有2个高品位的5A级资源,而且因为入境旅游作为大尺度的空间的旅游行为,其旅游者在时间和财力的限制下,倾向于到知名度高、较便捷、大城市旅游。

如套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江苏入境旅游CR4指数位于65%-75%之间,仍属于高集中寡占型产业市场,处于此类型产业市场时,其进入市场的壁垒比较高。这说明江苏省CR4之外的其他市域想分享更多的入境旅游市场,存在一定市场风险和难度,成本也较高,而且CR4指数保持较低的下降速度,说明江苏入境旅游寡占型市场格局将保持较长时间。

集中率反映的只是排名靠前的分市场的总体规模,忽略了其他分市场的规模分布情况,为了从整体上分析近10年来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空间聚集性,采用HHI和AHI指数进行分析。根据2001-2010年江苏入境游客量数据,得出入境旅游市场HHI和AHI指数变化图2。从图2可看出,反映整体空间市场集聚度的HHI指数有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22.9%下降到2010年的17.9%,而反映市场均衡度的AHI指数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77.1%上升到2010年的82.1%。江苏入境旅游市场聚集度HHI指数下降,均衡度AHI指数的上升,说明江苏入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整体呈逐渐扩散,市场垄断趋势在下降,市域间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下降速度较慢,短期内市场格局不会变化太大。

4 国内旅游市场空间聚集性分析

国内旅游的起步虽然比入境旅游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规模越来越大。江苏省经济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具备发展国内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2011年接待国内游客4.1亿人次是接待入境游客的55.6倍,积极探讨国内旅游市场变化规律对推动江苏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3反映了江苏国内旅游2001-2010年市场集中度的变化情况,从图3可看出,江苏国内旅游市场空间集中度低于入境旅游,且也成下降趋势。其中首位度指数CR1从2001年的20.7%降到2010年的19.7%,降幅为4.7%;CR4从2001年的61.4%下降到2010年的59.8%,降幅仅为2.6%,说明江苏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程度高于入境旅游,这由于国内旅游不同于入境旅游,国内游客多来自周边省份和本地区且旅游景点的选择具有多样性,空间分布相对较为均衡,使得旅游资源、经济、交通对江苏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小于对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这意味着各地级市加强国内旅游市场营销的力度将利于提高其市场份额。

如套用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江苏国内旅游市场CR4指数位于50%-65%之间,仍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产业,可见,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程度高于入境旅游,竞争强度下降趋势小于入境旅游市场,各地级市不断的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质量将利于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

根据2001-2010年江苏国内旅游市场数据,得江苏国内旅游市场集聚度HHI指数和均衡度AHI指数曲线图4,由图4可知,集聚HHI指数逐年下降从2001年12.6%降为2011年的11.9%,而均衡度AHI指数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87.4%升到2010年的88.1%,两者变化幅度较小且低于入境旅游市场变化幅度;表明从整体上看江苏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程度也高于入境旅游,市场成熟度较高,市域间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程度较高且会越来越激烈。

5 结语

本文基于2001-2010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入境和国内旅游数据,利用集中率(CRn)和聚集度指数(HHI)对其市场空间集聚性进行动态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入境旅游市场空间集中度高于国内旅游,且两者仍处于市场的寡占阶段,市场竞争程度国内市场高于入境市场;入境和国内旅游市场空间集中度均在下降,空间均衡度在逐渐提高,说明江苏旅游市场垄断强度成下降趋势,市域竞争度在加强,市场发展格局正在逐渐扩张;入境旅游市场空间分布受高级别景区景点、区位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大于国内旅游市场,各地市加强国内旅游市场营销的力度将利于提高其市场份额。研究结果为从宏观的把握江苏旅游市场,制定市场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2011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224).http://.cn/system/2012/02/24/012783992_01.shtml

[2]水.产业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9篇:旅游市场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新开发旅游地;市场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4-0023-06

1 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规划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县域旅游规划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许多市县都把旅游业作为本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试图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改善经济状况的一大举措。在新开发旅游地的规划中一些特有问题很值得关注,如客源市场分析方法的独特性。客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客源市场分析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开发投资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是旅游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旅游规划中客源市场分析的依据是历史统计资料以及景点的抽样调查报告,但是很多新开发旅游地统计资料空白,根本无从查起,一些小景点也大多处于原始状态,无法进行实地市场调查。单纯的定性分析缺乏可信度,所以在这些地区进行客源市场分析就要另辟蹊径。目前的研究很少关注在缺乏历史资料的情况下,旅游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如何进行。本文以洛川旅游规划中的市场分析为例,运用潜在客源市场调查和分析方法研究新开发旅游地的市场定位和预测。

2 研究区域概况

洛川位于陕北南部,是以苹果种植为主的农业县,没有规模大、效益好的支柱工业,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洛川县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全国8个主类31个亚类的旅游资源中,洛川县拥有7个主类14个亚类,分别占87.5%和45.2%,其中,洛川会议纪念馆、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洛川苹果、蹩鼓、农民画、泥塑、毛麻绣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拥有一定的客源市场。近年来,洛川县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试图从中寻找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开始编制洛川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3 洛川旅游市场分析

3.1现实旅游市场分析

为获取洛川现实旅游市场方面的信息,规划组于2006年7月20日-30日在洛川会议纪念馆、民俗博物馆以及重要的旅游饭店发放游客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93.3%。经过统计分析,获得了洛川现实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见表1)。洛川旅游业受开发时间短、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和旅游形象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客源市场规模小。目前洛川每年可接待旅游者15万人次左右,主要来源于陕西及其周边省区。陕北和关中的游客占洛川现实客源市场的56.3%,陕南和周边各省的游客占23.2%,全国其他省的游客占20.5%,外省游客多是商务和公务之便的顺访者。旅游者单人次消费不高,据调查,每人每天在洛川的消费不足100元。从游客对洛川旅游产品的偏好来看,红色旅游产品和民俗旅游产品受旅游者的欢迎。

3.2潜在旅游市场分析

3.2.1潜在市场的空间分布和等级

旅游市场的空间定位,即确定市场合理的空间范围,从“市场是一个场的角度”看,即确定旅游地吸引力的有效区域。根据距离衰减法则,来自距旅游目的地500公里范围内的游客大约占游客总量的80%。因此,以陕西的10个城市和陕西省周边的重要城市银川、太原、郑州、洛阳、庆阳、平凉、临汾、晋城8市为代表,研究潜在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和等级特征。

根据旅游市场学的一般原理和国内外文献,选取10个影响居民出游力的因子来分析潜在市场的出游力。居民潜在出游力主要由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状况等决定。经济要素是影响居民出游力最基本的因素,选取X1-人均GDP、X2-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等反映经济因素。交通方面,由于洛川和周边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公路交通,选择X5-公路客运量(万人次)和X6-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公里)反映交通差异。以X7-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数量(部)和X8-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量(户)和来衡量信息通达程度和外向性。另外,X9-非农人口(万人)和X10-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等社会因素也会影响地区出游力。考虑到国家实行统一的节假日制度,各地区差异不大,因此忽略此项。除X5和X9是总量指标外,其他指标均是相对指标或人均指标,可以更加客观地探讨这18个城市居民出游力差异。

通过对以上指标和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可以划分洛川潜在客源市场的等级。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降维,即抽取少于原来指标个数的互不相关的共同因子来代替原来的指标,达到既不丢失信息又可以降维的作用。共同因子反映了同类指标的特征,综合解释能力较强。另外,各指标的权重由它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决定,因此权数的确定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以上述18个城市为样本,以10个指标为变量设计原始数据矩阵,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KMO=0.760>0.6,适合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旋转法,从变量相关矩阵中提取因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两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1.2%,也就是说,用这两个因子可以代替原来的10个变量,提取F1和F2作为评价18个城市出游力的公共因子。

F1作为第一主因子,贡献率为43.596%,从表3可以看出,在X1、X2、X3、X4、X7、X8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而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人们富裕程度和外向程度。F2作为第二主因子,贡献率为38.276%,在X5、X6、X9、X10上的因子载荷值较大,这些指标反映了人口和人口流动状况。由表4,公因子的线性组合是:

F1=0.252ZX1+0.309ZX2+0.094ZX3+0.122ZX4

-0.184ZX5-0.100ZX6+0.273ZX7

+0.220ZX8+0.022ZX9-0.121ZX10

由表5可知,在距离洛川500公里的大中城市中,西安、郑州、太原、银川、洛阳的出游力较强,晋城、咸阳、临汾、宝鸡、延安、渭南的出游力一般,铜川、汉中、榆林、平凉、庆阳、商洛、安康的出游力较弱。

3.2.2潜在客源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

由于地区经济和个人收入的差异以及旅游者偏好的不同,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市场分析过程中有必要从多方面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规划组于2006年8月1日-12日在西安、渭南、宝鸡、榆林、延安、银川、庆阳、洛阳、太原9个城市发放了8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59份,有效率为94.9%。问卷发放的范围涉及陕西省内外,包括了不同出游力的城市。问卷的内容主要有洛川在客源地的知名度、潜在市场居民到洛川旅 游的意愿、动机、产品偏好和障碍因素等。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洛川在客源地的知名度和映象

洛川在省外市场的知名度为52.52%。对旅游目的地的原生映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潜在旅游者的消费,本项调查采用5项名称量表测定潜在市场的居民对洛川的映象。结果显示,人们对洛川的原生映象存在着地域差异。在陕西周边省,提到洛川,人们第一映象最多的是洛川会议,占57.2%,其次是洛川苹果,占25.6%。而在陕西省内,人们第一映象最多的是洛川苹果,占62.3%,其次是洛川会议,占34.8%。其他选项如黄土地貌、黄土民俗等只占很小的比例。

(2)潜在市场居民了解洛川的方式

潜在市场居民了解洛川的主要途径是广播电视、书籍报刊、路过和亲朋介绍,分别占24.7%、20.3%、19.4%和17.3%。网络这种现代媒体在洛川旅游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有限,旅行社也很少将洛川纳入旅游线路,分别占5.8%和1.8%。居民了解洛川的途径存在着地域差异,外省居民知道洛川大多通过书籍阅读,陕北地区居民了解洛川主要是因为路过或者去过,关中地区居民了解洛川的各种途径所占比例较均衡(如图2)。

(3)潜在市场居民到洛川旅游的意愿和动机

陕北和关中地区因为距洛川较近、交通方便,到洛川旅游的意愿强烈,分别占42.1%和44.8%,而洛川对外省居民的旅游吸引力有限,愿意到洛川旅游的占22.1%。陕北、关中和外省的潜在旅游者去洛川旅游的主要动机存在差异。陕北潜在游客去洛川的主要动机是参观革命圣地、利用路过和做生意之便;关中和外省潜在游客去洛川的主要动机是参观革命圣地、欣赏黄土奇观和体验民俗风情(如图3)。

(4)潜在旅游者对洛川旅游产品的偏好

调查结果显示,参观革命圣地、体验民俗风情、欣赏黄土奇观、参与苹果专项旅游是潜在旅游者所喜爱的洛川旅游项目,这与旅游动机是一致的。不同客源地和不同职业的潜在旅游者对洛川旅游产品的偏好存在差异。参观革命圣地受到各个潜在市场旅游者的普遍认同,对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的偏好则不一致。外省潜在旅游者希望到洛川能够体验民俗风情、欣赏黄土奇观,陕北潜在旅游者偏好度假和苹果专项旅游,关中地区的潜在旅游者对陕北民俗和苹果专项旅游较感兴趣(如图4)。通过对潜在旅游者的职业与旅游偏好的交叉分析发现,工人对苹果专项旅游和参观革命圣地比较感兴趣,公司职员和学生喜欢民俗风情类旅游产品,农民喜欢苹果专项旅游和度假类型的旅游产品,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和离退休人员则偏好革命圣地、民俗风情类旅游产品(见表6)。

(5)洛川旅游市场的竞争状况

目前洛川的旅游吸引力远不及陕北其他旅游景点,潜在市场居民去过延安革命旧址、黄帝陵、壶口瀑布等陕北景区的分别占42.7%、41.4%和31.2%,而去过洛川会议旧址和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的仅占9.7%和5.3%。但61.6%的人表示,即使陕北有这么多著名旅游景点,他们仍有可能去洛川旅游,说明洛川的旅游市场还存在着很大的开拓空间。

(6)限制潜在旅游者到洛川旅游的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不了解洛川是妨碍潜在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首要因素,占47.3%;交通不便是阻碍游客到洛川旅游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占35%;缺乏特色旅游项目是阻碍潜在市场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占28.5%。其他阻碍因素如“对洛川的景点不感兴趣”和“去过的地方不想再去”仅占很小的比例。

3.3 洛川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通过对洛川现实旅游市场的调查以及潜在客源市场空间分布、等级和消费者行为特征的分析,可以对洛川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定位。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延安、榆林等地居民到洛川旅游的意愿较强,占43%,且到洛川的交通非常方便,应定为核心客源市场。太原、郑州、银川、洛阳、晋城、临汾出游能力较强或者一般,居民愿意到洛川旅游的占22%,故将其定位为拓展市场;陕南的汉中、商洛、安康因为与洛川距离相对近、旅游资源差异大,也应定为拓展旅游市场。平凉、庆阳等地出游能力弱,且洛川旅游资源与其相似性强,对当地居民的吸引力很有限,因此不作为市场拓展的重点。全国其他地方,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可作为机会市场。洛川旅游市场应以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公司职员和学生为主,重点开发民俗风情、革命圣地、黄土奇观和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

4 洛川旅游者数量预测

游客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交通条件的改善、新景点的开放、促销手段的加强等直接因素以及区域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等间接因素,直接因素的影响易被预测。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目前阻碍潜在旅游者到洛川旅游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条件不便、对旅游信息不了解和缺乏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如果认为到洛川的游客数量变化是这3个因素的函数,未来随着这3个条件的改善,游客量就会不断增加。“目前阻碍潜在旅游者去洛川旅游的障碍因素”统计结果显示,在3个主要阻碍因素中,有的被调查者只受阻于其中1个或2个因素的缺位,也有的受阻于3个因素的缺位,对这3个主要障碍因素的各类选择比例如表7所示。

对某一类障碍因素,通过不断改善,其障碍影响会逐渐消失,客源市场中那些把它看作是妨碍其去洛川旅游唯一阻力因素的潜在游客,未来可能会变成现实游客;那些把它看作是妨碍其去洛川旅游两个主要阻力因素之一的潜在游客,其中的1/2可能会变成现实游客;把它看作是妨碍其去洛川旅游3个主要阻力因素之一的潜在游客,其中的1/3未来可能会变成现实游客。因此,如果某一类障碍因素得到完全改善后,年游客量的预测值为:

其中y为游客数量预测值,p为核心市场的潜在旅游者规模,a为核心市场旅游者的成行系数;q为拓展市场潜在旅游者的规模,b 为拓展市场旅游者的成行系数,wi为各类选择比例,v为核心市场和拓展市场占全部市场的份额。洛川的核心市场共有城镇居民802.66万人,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到洛川旅游的占43%,即p为345.14万人;拓展市场有城镇居民1107.58万人,愿意到洛川旅游的占22%,即q为243.67万人。利用专家打分法,测得核心市场潜在旅游者的成行系数a为0.3,拓展市场潜在旅游者的成行系数b为0.1。根据距离衰减法则,v的值为0.8。

依据该公式,可估算出在不同的障碍因素得到改善后的游客数量。如果其他因素不变,仅提高洛川旅游产品的质量,丰富旅游活动,消除“缺乏特色旅游项目”这个障碍因素,则洛川旅游者的数量估计值为84.3万人。如果其他因素不变,通过大力实施宣传营销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不了解洛川旅游信息”这个障碍因素消失后,洛川游客数量的估计值为56.6万人。当其他因素不变,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瓶颈消失后,洛川旅游者数量的预测值为25.9万人。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进行比例折算,可估算3个主要障碍因素消除后的游客数量。潜在旅游市场有84%的被调查者关注这3个障碍因素,消除后的游客数量估计值为:(345.14×0.84×0.3+243.67×0.84×0.1)/0.8=13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