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成本核算
财务管理政策法规规定,在交通工程的实际建设过程中,计量支付证书经由监理确认后,并不能按时获取,而且一定的计量收入在支付书上并不能对工作量进行如实反映,对交通工程的成本决策和分析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我国公路行业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革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我国公路行业的生存环境挑战与机遇并存。
1.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现状
在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工程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对交通工程项目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之相应的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在实践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过于随意、松散
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过于松散、随意,比如,难以不能及时出具结算单,未能及时将发票收回、入账,以致于工程成本、经济效益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调现象。在当前的新税收政策体制下,要求不能达到查账征收标准的财务账,应当按率征税,这无疑是一项非常大的税收损失。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他们通常在结束一个工程项目后就直接进入到另一个工程建设之中,导致很多工程遗留问题,财务管理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大。
1.2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对于交通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其作为一项非常复杂,而且综合性非常高的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具体实施特点及时和质监、技术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从而加强对该交通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然实践中却并非如此,当前国内很多交通工程项目在建设资金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按审核程序办事的现象;同时,挪用建设资金、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掌握不准,以及工作盲目性非常大等问题,也非常的普遍。
1.3 政府部门缺乏对成本控制与核算的管理
交通工程项目投标后,中标企业委托项目部管理工程项目,工程通过项目部被分解,交给企业的外部协作单位,成本核算经由项目部制定时,根据外部协作单位进行单项工程的成本核算,并对各种费用支出进行定期汇报,最后再进行项目部汇总。在材料发票开具过程中,根据材料入库的发票、入库单进行入账的确认,对于不及时发票开具,应按照合同单价计算,材料部门对其进行入库单的编制并入账。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合同中具体用工以及单位上报人员进行人工成本的控制和核算,并对人工费进行当月的预提入账进行计算,预提费用应在实际的具体结算中进行冲回。定员定编应该做到落实,对机构进行精减,应减少非生产人员,并不断提高其科学水平。
2.加强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国内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政府部门加强高度重视
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责任意识,围绕中心工作,强化保障服务,努力实现“三年集中攻坚,干部一个不倒”的目标;当前许多建设工程管理公司都直接由政府部门成立,如交通局、交通产业集团,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交通建设任务,交通管理的传统模式以专门工程指挥部为建设单位,设计环节多、周期长,投资也较大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如城市高架桥、运河改线、高速公路等项目,由于工程交界面广泛,动拆迁量大,跨越行政区域多,因此需要政府出面,亲任亲为,担任指挥部领导,成立临时机构如运河指、高指等。交通管理的传统模式以项目法人为单位,在经营性的工程项目中,这种方式常被应用。即批准立项后,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策划,建设施工以及资金筹措,在项目工程建成后,项目法人要负责债务偿还、运营管理以及资产保值责任。
2.2 强化财务管理监督
切实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工程建设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关系,形成管理合力,政府部门可以根据交通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交通工程项目财务控制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财会机构,并且配备高素质、业务技能达标的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安排过程中,由政府部门对企业统一派驻,财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由总公司强化管理,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正确性。
二加强上岗人员资质检查,政府部门要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证以及其他证件加以核查,对于缺乏经验、理论知识不达标的会计人员,应当定期安排其参加培训,真正赋予他们一定的管理职权,以此改变传统的工程项目经理以施工进度为借口,在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的条件下强求财务人员付款的现象发生,以免工程项目完工后出现财务账混乱现象。
三采取激烈机制,政府要针对现代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定期为企业组织各类财务管理工作交流活动,以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制定合理的财务控制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定期对工程项目各种费用支出及时汇报,以此来保证财务工作的有序执行。
四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政府部门要及时发现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予以修正和改进,对财务制度中的各项内容加大其执行力度,并积极提高在职人员的财务控制管理意识,这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内部财务控制管理的有效性。
2.3 创新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管理
对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要求政府部门要创新财务管理观念,立足实际,建立以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为原则的现代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并在新财务管理体制下,强化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道路工程项目资金应用、财务行为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将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逐渐转变成现代的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另外,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专门针对交通工程项目预算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和安排,要求在财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交通部门应当制定适应交通行业特点的会计核算方法、财务考核参数和指标。对于分级管理而言,应严格按照中央、地方交通部门行业管理职责、基建项目建设权限,采取分级管理模式,强化预算定额管理修订,预算方案编制和初审的日常工作和非贸易以及非经营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将财务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2.4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化建设
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化建设,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切实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为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财会人才支撑,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从成本管理入手,加强内部控制,统筹协调工程建设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关系,积极开展全过程财务控制活动,实现工程项目建设利润的最大化。
二政府部门要加强市场的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工程所需要物资采购,定期派人查库、对账实进行核对,设专人进行管理,以免造成压库、或者物资浪费现象,从而达到预期的财务管理目标。
3.注意事项
1.政府部门要对交通投资项目的机构设置、管理方式以及运作规则都需要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来起到约束作用,政府部门应该出台有关政府投资项目监管、代建制法规政策、代建市场准入、培育,以及标准合同文本的相关规定。
2.要加强交通项目代建制要逐步进行推广,加强代建制培育,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鼓励项目管理公司、监理公司以及咨询公司联营合并,为了适应代建制的具体要求,各公司部门要加快拓展业务范围。同时政府部门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库,在代建机构组建前,应侧重考查企业专业人员的项目管理经验、项目履历、人员素质及企业信誉等。
3.必须明确成本控制不只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加强财务管理经验交流会的开展,要及时,有针对性,很受教益和启发,通过会议学习和交流,将促进各单位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切实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项目管理基础工作做起,努力实现“三年集中攻坚,干部一个不倒”的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是一项非常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但其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与效益实现与否,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交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才能实现科学化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继红,蒋凌鹤.浅析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J].交通财会,2007,(4):51-53.DOI:10.3969/j.issn.1005-9016.2007.04.016.
[2] 尹玲.加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收尾阶段财务管理[J].交通财会,2010,(5):56-60.DOI:10.3969/j.issn.1005-9016.2010.05.013.
[3] 王秀华.如何加强交通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J].中国科技投资,2013,(19):276-276.
[论文关键词]治安管理课程 实训教学
近年来,公安院校大都针对治安专业实践性强的特征,相对强化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尚未形成体系,未形成整体合力,实训教学效果自然无从谈起。“理论脱离实践、动手能力差”的治安人才培养缺陷并没有得到改观。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对于造就具有从事治安管理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确立正确的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应当重视当前教学和未来职业的平衡,注重课程教学与未来警察职业岗位的适应性,使得课程教学适合公安行业的发展需要。故要秉承“警学结合、战训合一”的设计理念,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统一,要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全面贯彻“教、学、训、战”一体化的教学训练模式。要以治安业务为内容,以实践工作操作为规范,以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要严格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体系的内在规律和治安实践工作的现实要求设计课程实训教学内容和实施实训教学。在强调夯实基础、扩大知识面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紧紧围绕公安院校各公安专业尤其治安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公安工作特别是基层治安管理工作的实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设定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或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从事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的实际工作能力,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的特点。
二、准确定位实训教师角色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教师应当积极适应时代要求,改变“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过程的客体”的教育单主体观理念,明确自身现实角色定位,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综合的知识引导者和能力指导者,树立“师生互动、寓教于乐”的教育双主体观理念。“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更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单向教与学转变为双向的沟通与互动。教师不仅要成为课堂的指挥者,更要参与到学生的具体实训学习中来,甚至于与学生共同分担扮演实训场景设计中的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演练。“以前的教师相当于是羊群中的牧羊犬,而现在则变成了羊群中的领头羊。”罗素曾说:“要使个人生活成为整体,它必须体现一个人所有的创造性冲动,而且他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能够启发和加强这种冲动的教育。”治安管理课程老师应当积极顺应现时代治安管理形势发展变化对于治安管理课程教学的新要求,探究现代社会发展模式下公安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场景的设计、角色的调配、问题的引导等途径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着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治安管理课程是实践性特别强的实用性课程,其实训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实训教师“实训场景”的设计和运作,在于实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教师作为教育的灵魂,其使命在于点燃受教育者的求知之火,调动学习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去私心而扬公心,使之具有宽广的胸怀,未来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力,获取新知识的渴望以及创造的欲望,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能否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弹性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应当在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的同时,着力提升实训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采用外请基层公安实战部门有一定理论素质的优秀干警作为教官、教师和教官岗位互换制、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到先进公安院校交流学习等方式有效弥补、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实战能力,逐步建设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实战能力强的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使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师真正融治安管理研究者、治安课程教学者和有经验的治安管理实践者为一身,才能真正地大幅度提升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效果。
四、夯实实训教学硬件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除了软件条件外,实训场所的齐全和实训设施设备的完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它是实训教学过程中实施技能训练的依托,能够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的仿真环境,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治安管理课程实训场景设计的仿真性和实训项目开设的完整性,当然也决定着实训的最终效果。而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研究尚存在开展实训教学缺少可利用的现代设备模拟环境和资金投入量少与支持研究全面深入开展的矛盾。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实训条件却硬性要求教师开设实训项目,将不可避免陷入“虚于应付”的实训“形式化”“虚无化”的尴尬现状,学生不满意,老师有怨言,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作为现代化的公安院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逐步解决当前治安管理实训室数量相对较少、条件相对较差、设施设备相对缺乏的问题。如前期可加强模拟派出所、治安陈列室、治安防控实训室等室内实训室的建设,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在后期积极获取资金支持,设计并建设完成治安实训“模拟街区”,如仿真街道、银行、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地铁车站、公交站台、社区等,为治安实训完成仿真的室外实训场所,将大部分治安实训项目由室内转移到室外,形成水平较高、容量较大、条件配套的硬件实训环境,真正契合治安管理课程实训要求。
五、科学设定实训考核标准
由于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开展得比较晚,各个公安院校大多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考核要求、形式不一,任课教师也大多各自为政,甚至同一实训项目的不同任课教师的考核要求也不尽相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再加上没有制度化约束,如有些院校仅仅规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但在成绩评定上却未为实训教学设定比例,甚至没有规定实训教学的考核,故往往使实训教学的考核流于形式。而实训考核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实训考核必然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当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在整体课程中所占比例明文规定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切实监督实训考核的有效实施,保障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考核可分项目进行,每个实训项目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从以下方面考核记分:对有关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0%,案情设计10%,法律文书的制作25%;参与各方角色表现10%;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15%;法律适用20%。每个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后,实训学生按照实训要求写出该实训项目实训报告,由实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分组实训情况和实训报告完成质量情况给出实训小组成绩,由实训小组长在实训指导老师的监督下会同本小组成员商量后,根据本小组成员在本次实训中的贡献大小、表现情况等,在实训指导老师给出的实训小组成绩基础上上下浮动后给出本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浮动幅度为10%。在所有实训项目完成后,综合每个单体实训项目成绩和综合实训项目成绩后平均得出该学生最终实训成绩。
六、有效驾驭实训教学过程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以“场景运作”为主线开展,通过场景的设计与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自觉置于某个特定场景中,将抽象理论与生动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场景有关环境条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以及违法犯罪状况分析,相关资料的收集、甄别、整理、加工、编排,相关治安管理管理措施和治安执法法律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融合治安管理课程与该项目场景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人、事、地、物等不同治安管理对象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管理的差异性,促进其更好地掌握各种相关治安执法工作技能和管理艺术。其实训教学程序一般安排为:
第一,场景设计。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创设相对应的真实或类真实场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创设实体场景,也称真实场景再现;运用教材基本原理,灵活根据客观情况,创设需要学生推理的场景;利用现有物品进行实物演示,创设演示场景;采用实验教学,实现真实场景再现;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给出真实场景;利用现有材料,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设体验场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图像场景等。但无论何类场景,都应当贴近治安管理工作实际,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至少也要类似于真实社会生活,这是实训教学能否成功完成的前提。
第二,场景预热。实训教学前,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实训指导老师提前向学生展现已创设的场景,让他们有时间查资料、找问题、做分析。
第三,角色分工。实训项目参与人员根据场景要求划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做好职责的分工。
第四,物品准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物品。
第五,场景演绎。实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运作该场景。综合运用观摩式、启发式、辩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场景运作”,在场景的展开中强化思维开发、知识运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按照预先的角色分工演绎整个场景。角色的扮演要尽可能生活化,要有吸引力,强调逼真性和完整性,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演绎。将娱乐性、悬疑性、研究性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的特定情境感受性。实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该场景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角色扮演者自身以及旁观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并尽可能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第六,场景评价。角色扮演者自评、旁观学生点评、互相讨论与实训指导老师总结点评相结合。
第七,实训考核。完成相关实训报告,进行实训考核。如:“治安纠纷调解”实训项目的实训程序即可设定为:教师拟定并给出“实训场景”:某日,梁某某的侄女与汪某某的堂弟结婚,梁某某与其他亲戚到汪某某的堂弟家做客,汪某某也在,饭后谈话期间,讲到婚嫁财物,话不投机,双方拉扯起来,汪某某不分青红皂白,用手中的茶碗向梁某某头上砸去,将梁某某头部砸伤。经鉴定系轻微伤。旁观者报警,当地公安派出所出警后对梁某某和汪某某进行调解,汪某某蛮横不讲理,双方争执不下;学生复习有关治安纠纷调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调解程序规定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分组并进行角色分工:一般每10位学生一组,2人为社区民警,2~4人为纠纷当事人,2~4人为旁观群众或目击证人;做相关物品和道具的简要准备;纠纷当事人根据角色分工,按照“实训场景”的框架和要求演绎该纠纷“实训场景”;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出警、介入;民警演绎治安纠纷调解的相关过程和程序;角色扮演者自评;旁观学生点评;互相讨论;实训指
五、科学设定实训考核标准 由于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开展得比较晚,各个公安院校大多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考核要求、形式不一,任课教师也大多各自为政,甚至同一实训项目的不同任课教师的考核要求也不尽相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再加上没有制度化约束,如有些院校仅仅规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但在成绩评定上却未为实训教学设定比例,甚至没有规定实训教学的考核,故往往使实训教学的考核流于形式。而实训考核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实训考核必然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当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在整体课程中所占比例明文规定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切实监督实训考核的有效实施,保障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考核可分项目进行,每个实训项目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从以下方面考核记分:对有关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0%,案情设计10%,法律文书的制作25%;参与各方角色表现10%;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15%;法律适用20%。每个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后,实训学生按照实训要求写出该实训项目实训报告,由实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分组实训情况和实训报告完成质量情况给出实训小组成绩,由实训小组长在实训指导老师的监督下会同本小组成员商量后,根据本小组成员在本次实训中的贡献大小、表现情况等,在实训指导老师给出的实训小组成绩基础上上下浮动后给出本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浮动幅度为10%。在所有实训项目完成后,综合每个单体实训项目成绩和综合实训项目成绩后平均得出该学生最终实训成绩。
六、有效驾驭实训教学过程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以“场景运作”为主线开展,通过场景的设计与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自觉置于某个特定场景中,将抽象理论与生动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场景有关环境条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以及违法犯罪状况分析,相关资料的收集、甄别、整理、加工、编排,相关治安管理管理措施和治安执法法律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融合治安管理课程与该项目场景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人、事、地、物等不同治安管理对象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管理的差异性,促进其更好地掌握各种相关治安执法工作技能和管理艺术。其实训教学程序一般安排为:
第一,场景设计。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创设相对应的真实或类真实场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创设实体场景,也称真实场景再现;运用教材基本原理,灵活根据客观情况,创设需要学生推理的场景;利用现有物品进行实物演示,创设演示场景;采用实验教学,实现真实场景再现;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给出真实场景;利用现有材料,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设体验场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图像场景等。但无论何类场景,都应当贴近治安管理工作实际,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至少也要类似于真实社会生活,这是实训教学能否成功完成的前提。
第二,场景预热。实训教学前,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实训指导老师提前向学生展现已创设的场景,让他们有时间查资料、找问题、做分析。
第三,角色分工。实训项目参与人员根据场景要求划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做好职责的分工。
第四,物品准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物品。
第五,场景演绎。实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运作该场景。综合运用观摩式、启发式、辩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场景运作”,在场景的展开中强化思维开发、知识运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按照预先的角色分工演绎整个场景。角色的扮演要尽可能生活化,要有吸引力,强调逼真性和完整性,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演绎。将娱乐性、悬疑性、研究性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的特定情境感受性。实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该场景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角色扮演者自身以及旁观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并尽可能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客户关系管理”是适应信息技术和企业客户理念认识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门课程,已成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合理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1客户关系管理教学现状
“客户关系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客户关系管理核心流程和支撑平台。学生能认识到客户关系管理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和积累客户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发展和管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培养客户长期的忠诚度,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收益最大化之间的平衡。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在不断改进与客户关系的全部业务流程,最终实现电子化、自动化运营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并使用的先进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和优化管理方法、解决方案的总和。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目标较难得到完整的贯彻,学生取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要么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要么偏重实践能力培养而忽视理论教学。二是教学内容(教材)的确定和教学软件的选用存在问题。三是教学过程枯燥,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材内容方面的更新尤显滞后,如大数据已经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石是企业的信息化,与大数据的融合将成为必然,但鲜有教材涉及。教学实践软件开发方面也难以跟上企业发展的进程。
2项目驱动教学要厘清CRM发展现状与趋势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门创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软硬件系统集成的管理方法和应用解决方案的总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处于不断发展与创新之中。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必须立足于客户关系管理发展现状,同时根据其发展趋势来进行项目设计。
(1)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关系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的支撑系统是信息管理。20世纪90年代英国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的阿德里安?佩恩教授提出的关系营销六大市场模型中,顾客关系是整个关系营销理论体系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其他关系都围绕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展开并最终落脚在企业与顾客的持续交易之上。同时,如果从技术和策略的角度来理解,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电子商务的技术应用方案,是“基于数据分析的营销活动”,其基本手段是信息技术。
(2)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是持续提升自主的运营效率和效果,面向客户的、管理导向和流程导向的客户关系管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客户关系管理的运作框架应具备面向顾客、战略性、整合性的特征,注重六大流程的建设:客户组合分析、客户信息积累、客户价值设计、客户价值传递、客户周期管理和绩效评估。同时,为了在组织中有效实施和推广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组织变革、信息化和流程优化的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支撑平台。
(3)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系统提供商,包括Oracle、SAP、Microsoft CRM、Salesforce等,选择实践环节软件系统,应考虑易用性、灵活性、可升级性以及性能等因素。
(4)大数据技术、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运用。数据仓库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数据挖掘起着导向作用,体现出客户关系管理是“基于数据分析的营销活动”。
(5)客户关系管理与电子商务关系。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电子商务与数据仓库是紧密相连的。以电子商务为主战略的企业中,客户关系管理是决定企业电子商务成效的关键因素。而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的研究将突出顾客价值的运用和顾客知识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实施流程和能力的研究。
3?目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1)根据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趋势,从客户关系管理的六大流程,即对客户组合分析、客户信息积累、客户价值设计、客户价值传递、客户周期管理和绩效评估六大模块进行了项目设计。项目也可由学生在论证的基础上自主选择。
(2)具体设计:①客户组合分析模块:选用了新世纪天籁上市的案例,要求学生区分汽车市场的客户价值、思考东风日产应如何进行客户组合分析完成项目,结合相关文献回答动态市场环境中估计客户价值应考虑的因素、客户贡献价值的测算方法等问题。②客户信息积累模块:选取了阿里金融作为案例,通过解决阿里金融的独特优势来分析阿里金融的客户信息库应包含的内容以及如何进一步运用客户信息库。③客户价值设计模块:贴近学生的切身感受选取了入校之际通信运营商在校园进行的营销活动,分析大学生群体的客户价值特点以及体现的客户需求,并展开到如何提升校园营销的效果,结合相关文献回答企业如何为客户设计其价值组合。④客户价值传递模块:选取全球最大的特卖电商、中国第三大电商唯品会,要求学生分析其快速反应系统及价值让渡系统运转的关键因素及系统中上下游间的关系,结合文献回答价值战略网的构成及客户接触面的构建。⑤客户周期管理模块:以某旅游公司为例,分析客户获取、客户保持与开发、客户流失管理的内容及应对策略,并结合相关文献,构建旅游业的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模型。⑥绩效评估模块:以湖南卫视的户外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其受欢迎的关键因素并评价其节目的满意度,思考其满意度是否还有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探讨客户满意度评价的维度及指标体系。
(3)实施过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任务为载体、项目为驱动,大致按照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与控制、项目评价三个大的环节进行。①项目设计:根据客户关系管理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按照上面客户组合分析、客户信息积累、客户价值设计、客户价值传递、客户周期管理和绩效评估六大模块进行设计。项目应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时新性。注重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②项目实施与控制:以4~5人为一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项目时间进度分工协作、开展研究。③项目评价: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帮助学生自我反省、提高和激励。总成绩结构按小组互评、教师评价、项目答辩3部分组成。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教育,工商管理,优势,对策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然而通过传统的教育方法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贴近实际。对于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于某一具体经营或管理案例的模拟或描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主动融入案例情境当中,积极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知行统一的教学理念。
(二)符合特点。高职教育在选取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理论、方法、原则等多种元素融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大有裨益。
(三)符合兴趣。案例教学通过情境模拟和分析来调动学生对于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总结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在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平衡关系。在高职教育中引用案例教学法,并不代表要完全取代传统的理论教学。比如讲授法在理论讲解过程中还是具备相当的优势,可以将知识系统、细致的传授给学生。反之,如果单纯使用案例教学法就难免产生遗漏和偏颇。因此,我们必须要协调案例教学法和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每堂课的第一阶段,建议教师采用传统的理论讲解方法,讲授理论基础和重点难点;当学生将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后,在教学的第二阶段,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对案例进行讨论、归纳和总结,进而重新梳理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样既可以让课堂免于传统理论教学的枯燥沉闷,又可以克服案例教学法存在的局限性。
(二)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应该经历“提升学生理论水平、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三个阶段,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当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一般来说,目前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分为两类:
1. 基础理论类。这一类案例属于教学中相对基础的内容,有程式化思维规律和标准答案。例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某推销员如何提高牙膏销售量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利用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对该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这一类案例的情节比较简单、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也比较单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一些基础知识的有效方法。
2. 综合体系类。这一类的案例一般来说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某教师让学生分析2008年可口可乐对于汇源果汁进行收购这一案例。这一案例的经济和社会背景比较复杂,对于理论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完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案例选择。在引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真实性。教学所选案例必须是源自现实生活中的管理学案例,基本情节、事件背景和企业关系符合现实。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场景,向学生展示管理类学科的复杂性和生动性,进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兴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启发性。教师选用的案例以及通过案例引出的问题必须具备吸引力和启发性,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针对性。每节课的教学案例应该与本课所讲的理论内容相呼应,使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做到对所学重点、难点的消化理解。
4.参与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所选案例必须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其中的兴趣。
(四)评价标准。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很难有一个硬性的标准来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标准。只有对案例教学有客观、公正、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才能继承优点,摒弃缺点,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一般来说,案例教学的评价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是否收获了预期的课堂效果;3.是否得到学生的喜好和好评;4.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各项能力;5.是否对以后的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结束语: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工商管理类教学当中的应用,是高职教育的创新,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希望广大同行能够重视案例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伟威,张立华.案例教学法及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26-01
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对数学新课程改革,我们数学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努力创新自己的教法,确立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走进一个全新的角色,来演绎一段全新的课程。新课程对初中数学教学结构的定位是以教师、学生、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因此强调我们的教学要全面,尊重学生主体,加强教师的教学指导,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感悟颇深,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进行了如下思考和探析,以期与同行共勉。
一、新课改后对数学教学的新认识
新课程改革后,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数学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导入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为新课程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点,情景教学主要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情景,将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数学最早起源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具体生动,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去分析揭示事物的规律,其中也探索知识的重要方法。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和事物出发,让学生字身边的事物中熟悉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领略数学的魅力。例如教学中的“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知识点,可以从身边的建筑、桌椅等的基本构造了解起,让学生观察几条腿的桌子比较稳,自行车的车梯等从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课本的知识,使学生深有体会。从实践入手,寻找公式定理的突破口,凭日常生活进行设问,创设情境,达到唤起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
四、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只有他们感兴趣才能共同交流,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把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把实物的、图画的、口头的以及心里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拓宽和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优越性。例如,我们在教学概念时,就可以把学生引导到一个需要使用这个概念的背景境界中去。在他明显地感到需要这个概念时,再来总结出这一概念。这样做了以后,这个概念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突出而又很切实的印象。以后一遇到类似情况,他会立即想到运用这一概念的。所以,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本质就是,先产生对数学“用”的需求,然后再学数学,“用”数学。
五、注重评价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教学评价具有多重性。其一,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有不同的评价目的,例如上新课前的评价和新课结束后的评价目的就截然不同。其二,对程度不同的学生体现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三,评价方式与手段灵活多样,体现多途径、多方位、多形式。另外,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学作用,以学生自评为主,培养自我评价和调节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评价为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兴群.新课程下数学教师的新观念[J]时代青年教育2012(03)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模式 实践能力
当今世界人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日益明显,随着我国经济飞速跃进,人们开始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很多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而且对其都比较重视。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而且注重操作能力,而学生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和机会,所以教学难度较大。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还不成熟,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和探索
(一)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效果不理想
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宜懂不宜记”,而当前,这门课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教师主宰整个课堂,以单向“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来传授知识,而授课内容多是概念和原理的简单阐述、解释,学生被动地记笔记、背概念,对于深层次的知识挖掘和前沿的信息,即便教师仅仅以讲授、举例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多数学生非理解老师所讲知识的真正含义和实际用途。这种被动的学习起于上课,止于下课,多数师生没有构建起课后的反馈和巩固机制,即进一步加深学习效果、激发学科兴趣和应用的交流机制和理念的理解没有形成。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高效率地吸收所学内容,甚至还可能厌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打消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考试方式僵化,测试内容欠合理
当前总体而言,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考核,笔试的形式所占比例偏重,更像是测试学生对概念、理论、原理的没写水平,即便加入案例分析题目,也只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浅显运用,这种形式的考试,对于实际管理中所必需的策划设计、实施应用以及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考核基本难以涉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较为常见。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要摆脱传统不适用的教学模式,改进并创新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和学习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学习模式的解读与借鉴
1968年,布鲁姆受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式理论的影响,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见图1),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少数尖端人才,而是要普及性,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使大多数学生提高科学素质。
实际学习时间
学习程度 =F()
必要学习时间
允许用于学习时间持 久 力
=F( )
能力倾向 教学质量理解教学的能力
图1: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学习模式
布鲁姆认为,认真关注如下的五个教学变量,就有可能使多数学生掌握知识。
1. 允许学习的时间,即教师对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所规定的时限。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时间越长,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越好,因此,师生要有效利用时间,减少多数学生掌握知识所需的时间。
2. 毅力,即学生愿意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毅力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有关。布鲁姆强调,要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减少学生学习所需的毅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3. 教学的质量。它取决于学生对教学要素的需求程度。教学要素指向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反馈――矫正系统。因此教师教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提供给学生实践参与的机会、知识信息的来源并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4. 理解教学的能力,即理解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内容。所以,要改进教学方法,如教师组织小组交流、视听法和学习性游戏等,使多数学生提高理解教学的能力。
5. 能力倾向,即学生掌握一定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有证据表明,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和学习经验,能力倾向是可变的。
布鲁姆认为上述五种变量相互作用,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这些变量及其关系,在常规性讲授理论、传授经验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实践性的平台等,平衡好各变量的数值,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基于“掌握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策略
1. 案例教学
通过讨论案例,可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经验有效地融合,使学生便捷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案例法的实施步骤:首先教师根据所讲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案例(纸质或视频资料),将学生们均衡地分组,要求各小组在课堂或课前对所选案例进行研读,思考案例提出的问题,期间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然后各小组汇总信息,合作讨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达成共识,形成决策报告。待到课上,由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讲解本组的解决方案、决策依据等。
学生自主地进入案例的角色之中去分析问题,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要参与,提出观点相互启发,形成团队认可的解决方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协调能力、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 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是指将理论知识镶嵌在设置的模拟环境中,通过在模拟条件下操作来丰富实践经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它比常规的课堂讲授更直观、更贴近实际,又比社会实践易操作,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教与学”、“学与用”的有效方法。
情景模拟法的实施包括四个环节:第一、制定模拟情景的教学计划。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所需条件、实施过程的控制等环节;第二、教学情景设置。依据计划为学生分派角色,准备模拟场景所需的文字材料等资料。以招聘面试模拟为例:分配模拟角色,招聘组织的背景资料、招聘职位的岗位说明书、面试的方法、面试的题目及评价标准等,实施场景布置包括桌椅的摆放等;第三、教学的实施与控制;第四、点评。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指导,同时也要求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反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理论与实践的收获和操作的难点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
情境模拟法为学生提供了仿真的实践平台,在逼真的情景体验中拉近了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距离,将学生放进特定的情境,在担当角色中发现问题,快速地作出分析,并且合理地解决,在演练中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自我认知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策划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增强自信心。
3. 引入专业人士讲座
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留出部分课时,邀请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到课堂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的工作方法和经验阅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同时,这些专家会指出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可以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4. 利用网络多媒体
为了增加知识的信息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配合传统的板书形式进行知识的讲授,通过投影仪进行文字、图表讲解各章节的理论知识点,也可以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视频影像资料放映给学生。在课下,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将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发送给学生,推荐他们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参考资料和网站,指导学生阅读前沿信息,汲取先进理念,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丰富、整合理论框架来指导实践。
5. 课程考核
对于学生,传统的考核模式重结果,轻过程;多以笔试闭卷的方式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方式单一,评价标准侧重于记忆而不是运用和创新发散。这势必造成学生过分注重期末卷面成绩,急功近利,这种考试方式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学效果起到的作用有限。因此,为了更全面地考核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教学效果,要增加技能测试的比重,使测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见表1)。
表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试总成绩构成
考核时间 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形式 权重 合计
平时 学习态度 课上出勤率、发言情况、小组活动参与情况等 10%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学习精神、网络运用、课外信息获取意愿等 15%
学习效果 作业质量、案例分析任务报告质量、无领导小组讨论或情景模拟操作效果等 15%
期末 理论掌握程度 闭卷或适当开卷 60%
与单纯地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讲授式学习相比,诸如上述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与缺少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讲,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设身处地的实际演练中,学生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需要激发和整合计划、组织、协调、决策等多种能力,并有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人、物、信息等资源去策划和实施。在互动式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和一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多样化的教与学,能够使学生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度和运用瓶颈,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知识缺陷和努力方向,增加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新鲜感和学习兴趣,锻炼了各种管理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组织效果提升策略[J].高教研究,2011.
[2] 曹露露,陈双,孙毅杰.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
[3] 王翠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创新[J]. 企业与教育,2011.
关键词:语言教学,师生关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97-02
一、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好之间的关系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课堂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在课堂上的变化,学习情况的变化,改变和修改默认的目标,生成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默认生成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课前必须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对稳定,防止课堂上出现无休止的无序状态。妥善处理的关系必须做到: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向教师提出质疑单一形式不同的类别,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早期把一个常见的问题整理充实到教学目标。其次,在课堂教学和学习情况分析,大致评估的原始预先设定的目标的实现程度,临时增加降低的目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备课到原来的教学目标,可以考虑采取预先设定的目标,并生成目标的亮点和见解。教课,写教后的补救目标方式来完成下一堂课,之前在旧到新课程目标的教训产生的情感与形式的建议和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和学生之间已经形成的情感因素,保持相同的基本目标,制定新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学的目标更切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并确保默认的目标统一。
二、在教学内容上,妥善处理好理论与常识之间的关系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要求,针对学生的道德标准教学。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一些生活情况,观点、原则、阅读、活动等,它是一个教师备课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常识之间的关系。要尊重教材制定的理论观点,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的接受。要处理的关系必须做到:一是生活常识,常识教学回归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理解的理论知识转移的理解,对生活的体验,通过生活经验的认识,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生活的情况下,也可以从生活的城市学生和农村的学生,再创造和替换一些教科书生活的情况下,使其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设定的场景是可以增加或减少探索的问题,以确保探索的问题或活动,可以在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学生采取的一些探索性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过量注射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教学,注重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学生很少注意的生活和成长,很少和学生活动的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对倡导启发式灌输,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滋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生活的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并坚持启发式和原则。启发式教学,也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诲,相反,教师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教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这些的教导仍然可以使用新课程上下文。但是,教师不能前进,教师必须大胆创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要做到:第一,促进参与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各方面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倡议,而是创造性的参与,特别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找到关键和重要组成部分,答案,理解其中的含义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学生的学习经验,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经验,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升自身的情感体验;三是开展研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的社会和生活,并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思维技能,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互动与学生,资源和信息互动,相互启发,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优化。
四、在教学评价,并妥善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评价
新课程需要客观的评价,知识,能力为目标的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言教学评估包括三个方面。突出和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强调学生的评价对象的评价,但也要求对学生的能力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采取多种学习评价,实施开放式的评价。毫无疑问,这样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是为了鼓励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要妥善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评价。一方面,你要保持和提高的教师评价机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将更加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的评价。妥善处理的关系有:第一,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让学生学习评价,培养意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二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注重在发展过程中,实时动态的实施形成性评价上几次。第三,思想的评价和实践的结合,学生记录和描述的整体素质,全面客观的发展,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四是采取各种形式实施的综合评价,认可和鼓励,及时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亮点。
五、在语言教学,合作学习小组划分处理之间的平衡关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配合,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诸多好处,越来越多的教师教学有意识地采用。然而,由于缺乏正确引导的初始阶段,经常会遇到的联合工作小组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设想,往往是优秀的学生在组安排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组临时搭建的公开课,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没有心理倾向的合作进行有效的互动,合作学习的一些群体成为优生发挥他们的潜能,在舞台上表现自己,缺乏准备急于讨论之前,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的问题,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是太简单了,缺乏必要的先决条件讨论浪费课堂时间。
究其原因,学生不知道如何合作,教师没有真正教的学生采取合作的方式。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有效参与是有效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有效参与,从几个方面透视:从参与的范围可分为部分参与和充分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性格内向,害羞的学生可能成为“看客”。从参与中的表现,可以分为外部参与和内部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那些能说会道,眼疾手快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较高的参与;事实上,后者也参与,即使在实质性参与。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和实施,教师倾向于引导学生的第一部分,后者部分学生的监管是不足够的关注是不够的,以鼓励从参与的效果,可分为有效(高效和低效)参与和无效参与。参与的有效性,主要看参与的学习目标,为实现团队的价值和自我发展的价值如何。
2.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课程刚刚开始,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问题和答案,使学生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混淆。目前,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上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的。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行为,而不是教师要求的反应。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尝试使用下面的方法:
(1)建立一个固定的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一般都控制在约4人组的成员。经过了长期的合作学习,觉得他们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而这个群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习培训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各种最先进的学习方式。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索的欲望。
(3)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激发热情的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3.心理基础的合作环境和心理环境
(1)明确和遵守的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的第一次学习,确定共同目标,成员必须遵守。这是一个过程“纪律”的“自律”是“驱动”到“主动”的合作进程。
(2)责任和积极的合作。在合作的背景下,学生一般表现更多的信心和安全的感觉,有点担心失败,其内部动机得到更好的兴奋,但它很容易让学生坐下来享受懒惰的思想。因此,小组合作的成员必须明确在本小组实现目标的作用和承担其应尽的责任。
(3)尊重和接纳。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成员之间的小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提高了互补的总有效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尊重和接受。认真和虚心接受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让积极合作和谐和理解的气氛,使每个成员的创造潜力,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4.洞察合作的时机需要
为了使学生适应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定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的积极性似乎不高。原本以为我是在该方法中的问题后,学生终于道破了这个秘密:教师,教师不讨论这些问题。原来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只有当内容不能得到解决,个别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们才有合作的热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机遇,恰当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角色的转变,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实验、观察、调查、讨论,所有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的学习活动,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实践中,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教师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广泛合作。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或让学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化,表达他们的意见,了解彼此。
六、听和说的语言训练,处理学生的关系
听和说的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按照相关的信息:在人们的日常言语活动的45%,听占30%,16%读,写9%。换句话说,人们大部分时间在可见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听力和口语技能。极其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语言,使快速和响应的现场环境。当然,你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需要那些表达了强烈的听力和口语能力。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在同一过程中,这两个身份经常进行听力和口语培训。
1.阅读是基础的训练听说能力
通过阅读,教师所熟悉的语言和文本的内容,理解和领会其思想内涵。朗读是训练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基础上,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促进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发展。张志公曾经说过:“让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阅读更多的优秀作品将处理语言的锤炼自己的语言沟通的丰富的口头语言,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1)阅读训练听觉敏锐。我们知道,一般的阅读水平要求忠于原著,也就是说,它不会增加的字,不漏字。这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及对需要调动听觉器官,关注的焦点。当教师的大声朗读,通过听觉器官的语言传送到大脑系统,从而使语言的语言的响应和控制。
阅读训练有很多具体的做法,这里只是想强调两点:一个准确的。常见的有“通假字,如中国古典文本,根据原始发音的字读,不读假声,文本的内容是错误的,听起来也很容易混淆。两个暂停:适宜暂停阅读,所以教师觉得这听起来很自信,容易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2)大声说话可以提高水平。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问学生,声音洪亮、清晰的语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信心,促进发展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会看到有些人说话口齿不清,发音含糊不清,不成句。这个的阅读阶段是一个良好的阅读训练,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语言技能的发展。
2.重复听说能力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重复的训练方法,是复述的内容的文字,阅读的消化理解的文字内容储存在大脑中,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重述可以进行详细说明,这是简要;关键在复述的过程中,重复的内容要注意的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此外,复述语速,语调根据内容的重大变化,灵活。重复训练说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重复完成后,教师要重复评价。如声音清晰,语句流畅,侧重于是否显着整齐的是清晰的,它也是一个训练过程中。此外,复述教师训练学生听,如此重复听的过程中加以评论,及时准确的提高自己演讲技能。
3.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听说能力的训练
讨论教学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早在中国的春秋,孔子谈到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东方和西方的教育还是很受欢迎的。通过讨论,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促进发展的思想,有效的听说能力的训练。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碰撞迸发出的智慧,听力和口语技能培训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一个成功的讨论有趣的话题,在那里是争议的焦点,以唤起学生讨论的欲望。一般都在语文课堂讨论的文本内容将开始听力和口语能力的训练效果,教师在讨论的组织,一定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有充分理由的,明确的主题。如果有学生在讨论中,什么都没有,出题目,一些断章取义的曲解别人的意思,有的人干脆出太多,然后小于点数。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有很好的讨论,训练敏捷的反应听话,灵活的反应能力说话。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念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的学生来自许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创新的教学目标真正转化,所以教学方法真的变成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真正转化为内在驱动力,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CLIL;双语教学;商科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55-04
全球化社会、知识经济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和到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也与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越来越不相符,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革命挑战的需要。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不时之需,这要求根据转变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学习手段、方式与学习内容等也要随之进行改变。要求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积极开展高校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复合型双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高校的双语教育教学作为一项积极适应时展的应时之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对这一思路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本文在对CLIL介绍的基础之上,通过双语教学与CLIL的比较,指出目前我国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的教学实践,引入CLIL理念,对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重新的设计。
一、双语教学与CLIL的比较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1]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环节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育方法。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2]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其他课程的教学,它不是语言教学,而是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有异于一般的专业外语。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是指将外语作为教学用语来教授如专业课等非语言类课程。CLIL不仅仅是教授一门外语的方法,而是一个创新的教学平台。在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首先提出:作为一种兼顾学科知识和外语学习的教学模式,CLIL具有双重教学目的。CLIL的出发点是希望在学习学科专业的同时,促进学生语言学习同步的发展。CLIL逐渐成为一种融合了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全浸入式”教学(immersion instruction)、跨课程的英语学习(English Across the Curriculum)等教学模式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3]事实上,除母语以外的任何第二语言都可以成为CLIL中用于学习与交流的语言。但是作为世界上目前最通用的语言,英语是当前CLIL课堂上最常用的语言。CLIL模式在欧洲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推广。从理念、方法、课堂设计、任务布置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CLIL的研究者与实践者都提出了新的思路。
根据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实施具体情况,双语教学模式通常被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1)全外型,即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采用英语原版教材,教师使用全英语授课;(2)混合型,即采用原版教材,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交错使用英语和汉语授课;(3)半外型,即采用原版教材,基本使用汉语授课。以上的双语教学,均以原版英语书籍为课程教材,划分标准在于授课中英语的使用比率是全外语、大部分外语或是大部分汉语。[4]在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学科知识,如果对英语有要求的,也更多关注专业术语的记忆,专业知识与语言教学目标比重大概在20%~80%以上。[5]
作为创新的教学平台,CLIL不仅仅教授一门外语或利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程。它的创立者和支持者都强调,CLIL对教学内容和语言的学习是同等重要的。CLIL专业知识与语言的比例基本上是50%~50%的模式。
在具体的CLIL教学中,Colye提出的4Cs,有来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框架。4Cs包括内容(Content)、交际(Communication)、认知(Cognition)和文化(Culture)。通过对专业知识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参与认知过程,通过语境中的交际与互动,增强语言交流能力和技巧,提高跨文化意识。[6]
但是当前在我国,许多正在实施的双语教学课程常常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不仅学不好语言,甚至会拖累专业课的学习。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一般以教师为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参与,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依据CLIL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是组织所有教学活动的核心。在学科专业知识的背景之下,注重学习过程里学生的体验,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专业知识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情景与交际环境,将学生从孤立的、纯粹的、枯燥的外语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财务管理》在国外被称为《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是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主要对企业筹措资金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如何进行资金投资,即公司的投融资决策进行分析与决策。[7]由于概念的灵活,计算相对复杂,传统的国内教材在编写上侧重理论体系的描述,缺乏实例,或案例常常与现实存在差异;再加上由于我国的学生通常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大多数学生们一般都认为《财务管理》课程是较难掌握且学好的一门课程。《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以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在他们已经学习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之后,利用来自企业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经济生活中企业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用于客观经济生活,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从实际案例出发,学生可以锻炼应用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对过去学习过的理论与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
在我国,财务管理案例工作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太长,由于国内没有相应的成熟教材,在国内目前使用较多的由全球第一和第二大案例制作中心Harvard商学院和Ivey商学院开发的财务管理案例。因此采用中英文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方式。在案例选择上,根据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和理论框架与逻辑,选择相关的企业案例,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经济环境和企业背景中。例如,在分析企业投资决策的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加拿大毅伟商学院的Rocky Mountain案例。在Rocky Mountain案例中,以加拿大一家高山滑雪旅游公司为例,学生可以学习在计算银行贷款和债券成本、股权的融资中优先股和普通股的成本,并对股权和债权融资方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对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资金来源进行选择。在股权和债权融资的比较方面,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由于利息费用在税前开支,可以起到节税的作用,因此可以降低债务的融资成本。
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无法找到财务基本理论与经济社会、企业现实的关系,也无法领会如何使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使用财务管理案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理论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及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局限性,并能更加深入清晰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分析背景,并且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经济社会中公司进行管理决策与财务分析的复杂性。由于财务分析决策与公司的决策、组织架构、运营管理、生产销售、人事管理、报酬激励机制等相互关联,通过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进行信息综合和综合管理的能力。由于在案例分析、计算与决策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企业信息和财务数据进行判断性分析,并能区分主次信息、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权衡利弊,这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决策能力。
采用双语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更好的掌握英语这一世界语言。[8]通过国外西方典型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并学会如何使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地是了解到了国外管理层的逻辑思维、决策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等,为今后从事跨国商务和贸易经济活动、开拓国际市场等,打下了优良的语言沟通和文化交流的基础。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般步骤、分析技巧,在案例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就企业面临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并能就自己的观点进行清晰地有说服力地课堂演示,并在同学中进行辩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此外,在案例教学过程,能增加学生对实际经济生活与企业背景的真实感受,培养他们采纳不同意见和观点的态度,这能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促进师生和生生的关系和互动。另外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必须按要求写出发言的PPT和案例分析报告,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报告能力。当然原版英文教材与案例也有它的局限性,它探讨的是西方企业在相对完善的西方市场经济环境中面临的管理、财务管理中的投融资决策问题。在我国,由于社会制度、市场环境、企业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和教学中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财务学理论和决策模型。
目前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的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由于教材采用全英语的国外案例,对学生英语水平、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学生学习态度与时间的投入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案例的掌握程度,通常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取决于他们财务学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根据教学中实际遇到的情况,有部分学生借助于字典,即便能读懂案例中所有的英语单词,但由于没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理论,仍然无法完全理解案例中企业面临的经济事件和财务问题,也就无法根据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不够。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上课之前没有对案例进行预习和准备,也就无法保证在课堂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2)目前在本科案例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型”的教学方式,即以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与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教师对学生引导性的思考、分析和讨论。部分教师误认为案例教学主要是为了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趣味性,案例是教学过程的调剂,是对要传授的知识的例证和说明。在案例教学中,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很重要,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为重要。[9](3)相比传统的教学而言,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用英语组织课堂学习,而当前兼具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教师少之又少,再加上班级规模大等条件限制,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CLIL在教学中的应用
CLIL强调课堂交际是连接内容传授、文化传递,和认知发展三者的中心,认为通过学科知识和语言学习相结合,提供给学生专业知识与语言同一时点的接触和实践,可以挑战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并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互动和转化。在知识学习和内容传递方面,CLIL课堂不再受传统语言课堂中语言内容的限制,大大提高了语言交流和学习的真实性和多样性。另外,由于专业知识与认知发展的密切关系也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其参与的程度。在认知方面,CLIL课堂中学科方面的理论与知识的掌握,对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提出要求,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促进认知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高。在语言与跨文化交流方面,CLIL课堂培养学习者利用英语作为通用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能理解和包容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视角,能够适应与英语母语者、非母语者之间的口头与文字的双向互动交流。
将CLIL的理念应用于《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中,对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和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都是一种挑战。
1.注重师资培养。在CLIL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原因在于,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对师资的要求相当高,需要教师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知识的讲授,也就是说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否则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由于其概念的灵活性和计算的复杂性,《财务管理》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更高。在CLIL教师培训方面,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鼓励并选拔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学科教师参与到CLIL教学中来,并对这些教师进行相关英语的培训;或者鼓励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之间进行合作教学。
2.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形式,实现语言与内容的结合。CLIL摈弃了人为地将语言教学同学科教学分离的现象,目的在于将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全结合起来,它的理念是以某个学科知识或某种主题的教学为基础进行语言的学习。因此在制定《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符合本课程的专业知识与理论的语言教学计划。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才不会迁就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根据学生的语言程度使用教学语言。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拓宽学生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真正实现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的双向促进与共同提高。另外,在CLIL的案例教学课堂上,要让学习者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话语权,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公司CEO、CFO等。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具有了另一种“说话者身份”,如同戴上了面具,可以不受其真实身份、地位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更丰富的话语表现,以“新观念、新视角”等,促进对于多元文化和经济环境的沟通和理解。
3.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即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与合作为核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通过教师单向讲授的教学方法进行激发。为提高理论知识与客观经济生活的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传统媒体如期刊、报纸、电视等,以及新媒体如网络资源等提供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财经时事和公司案例作为实例教材,对书本教材进行补充,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去了解和分析财经时事与上市公司,探讨经济与管理事件背后可能的经济逻辑和理论。
热情投入课堂讨论是CLIL教学的中心环节。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首先由4~5位学生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在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进行小组讨论,增加所有学生的参与程度,然后再进行全班讨论,增加学生发言的自信心。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教学方法如Fish bowl及Sticker等,为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提供机会,要求学生尽可能地用简洁与精练的语言将其想法中的要点表达出来。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方案,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辩论和探讨,提高思辨能力,加强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和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英语学习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英]T. Husen,T.N. Postlethwaite.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研究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英]里查兹(Richards.J.C.),史密斯(Schmidt.R.).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M].管燕红,唐玉柱,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盛云岚.欧洲CLIL双语课堂:理论实践与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8(4):49-55.
[4]付筱娜.试析高校“双语”教学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2,(7):91.
[5]王唯薇.CLIL与21世纪教育:一个理论和实证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163-170.
[6]Dale L.,Es W.,Tanner R. CLIL skills [M].Holland:Universiteit Leiden,2010.
[7]Ross A.S.,Westerfield R. W.,& Jordan B.Corporate Finance Fundamentals[M].Singapore:McGraw Hill,2008.
[8]Nunan D. The impact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on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J].Tesol Quarterly,2003,37(4):589-613.
[9]曾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93-93.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37-02
药事管理学是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是根据药事管理学科体系的知识点和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符合学科体系下知识认知的规律,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学习兴趣,所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笔者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引入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
课程教学设计中主要涉及两个概念,即“工作过程”和“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是指在不同职业和同一职业的不同时段的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而“结构相对固定”是指思维的工作过程是固定的,即资讯一决策一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评价。工作过程是技能、知识和态度整合的载体,强调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工作和学习,学会与人共处。高职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强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高职教育的需要设计工作过程,实现职业目标和教育目标的融合。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的主题学习单元,是同一范畴的3个以上课程单元。以职业资格为基准选择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之间呈现出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关系,通过比较学习逐渐熟能生巧,掌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获得完整的思维过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药事管理学作为药学类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并能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些能力目标,教师可对药事管理学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步,进行药事管理人才社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确定药事管理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第二步,根据药事管理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即课程体系构建。第四步,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细化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第五步,根据分解出的学习任务实施课程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了9个学习情境(见表1),既遵循了从入门到熟练,从单一到综合,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又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按照比较学习的原则,对药品、人员、生产、经营等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学生在同一个范畴的9个工作过程构成的课程单元——学习情境的学习中,通过重复步骤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方法,又在不同药事管理内容的比较中,提升自己的药事管理和监督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实践
(一)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依据典型工作过程,分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6个步骤,以小组(3~5人)为单位进行。以下以情境4“特殊药品的管理”为例分析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严谨求实的良好职业素养。
其次,实施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学生参与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知识要点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教师是工作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第一,资讯。教师通过典型案例提出工作任务。观看盐酸曲马多在批发市场和药店可随意购买的视频,提出工作任务,即特殊药品的管理。第二,决策。分小组查阅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计划。小组讨论,确定药事管理的具体内容、环节,分析典型案例。第四,实施。各小组按照讨论结果,分别从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相关企业(批发店、药店),药品使用单位(医院),新闻媒体等不同角色按照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对特殊药品盐酸曲马多进行管理。各小组派学生代表分别上台汇报各自的管理依据、办法。第五,检查。教师组织学生就本次任务的实施情况及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最后教师给出结论,总结知识点。第六,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对问题的分析、总结归纳,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方法
各学习情境的教学中均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学习情境中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原理,而且提高了项目计划、实施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即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师生点评等方面来综合评定,强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并进行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