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果树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果树种植栽培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果树种植栽培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果树种植栽培技术

第1篇:果树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果树 栽培技术 措施 管理

随着林业结构的调整和以特色林果业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林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急于发展果树业,对一些引种品种缺乏科学管理不但会破坏土壤的微生物系统还会引起根部病害,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减弱土壤的持水力,降低土壤抵御干旱的能力。同时如果由于施用杀虫剂不当也会出现食用安全等问题。

一、果树栽培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1.果树园址选择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果园的选址要远离一切污染源。污染源主要是指与果树生长和果品发育息息相关的土壤、水质和空气等的污染,主要是指以下几种情况:农药生产厂家、化肥厂、发电厂及造纸厂等等,这些工厂不仅会散发有毒气体,还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因此,在选择园址时,既要考察果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还要对果园的灌溉用水的水质进行质量观察和测定。

2.苗木品种选择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在果树栽培品种的选择上,应选择适应性强、早果丰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栽培时选择无病壮苗。

3.果实套袋措施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套袋将有效地保障果品的安全。对适于套袋的大果型品种,如苹果、梨、桃等,在疏花疏果后适时实行套袋,可以促进果实着色,增加果面的光洁度,减少果实表面的煤污斑块、药害斑块,避免枝叶迎风摆动对果面造成的机械磨损伤害,使果面更加光洁鲜亮。

4.土肥管理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化肥的施用将导致果品重金属含量超标及其他不良危害。施用过多的氮素化肥,在土壤中易产生有毒副作用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甚至还污染周围水体,增加了果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降低果实品质。因此,在生产中禁止使用硝酸铵、硝酸磷肥等硝态氮肥。

5.病虫草害防治对果品安全的影响

农药的使用将直接造成果品的安全危害。施农药时,只有10%的药液附着在树体上,其余90%通过各种形式向周围环境扩散,特别是一些性能稳定、残效期长、分解后仍有毒副作用的农药,进人人体后不易排出。在人体内浓缩积累,极大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果品生产过程中要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农药。

二、果树种植技术要点

1.果树种植的选址要点

果树种植要选择在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园。

2.肥料施用要点

生产绿色安全果品主要使用的肥料,一类是农家肥、绿肥及未污染的饼肥。果园绿肥如苜蓿、草木樨、沙打旺、小冠花、三叶草、田菁等禾本科草类,是改良土壤、维持生态平衡、清洁又安全的肥料。非化学合成的商品肥。如腐植酸、微生物肥料等。对允许限量使用的化学肥料,如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应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为1:1;也可与微生物肥配合使用。但最后1次追肥应在采果前30天。化肥中应禁用硝态氮肥。

3.痛虫害的防治技术要点

3.1选用抗病虫品种及脱毒苗木

选用已经检疫的无病虫为害的健壮苗木,同时要求品种抗病虫,增强树体营养,提高抗病虫性,保持树体健壮,减少打药次数。

3.2采用物理、农业防治法

如灯光、色彩,树干涂白,清除病虫枝、叶、果,刮除翘皮,清理果园。防护林避免选用与果树有共同病虫害或可作为中间寄主的树种。

3.3采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

使应用较多的有核多体病毒、白僵菌、生物杆菌等。新型高效生物农药阿维菌素能有效防治螨类、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的害虫。Bt杀虫剂,由于成本低、高效安全、不伤天敌、不污染环境,可取代1605、敌百虫、菊酯类农药,还可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如灭幼脲3号、杀铃脲交替使用,防治鳞翅目为主的害虫。植物源药剂有除虫菊素、烟草水、鱼藤根、大蒜、苦楝等。在害虫捕捉器中使用昆虫外激素,如信息素和其他动植物源引诱剂。

3.4实施套袋栽培技术

果实套袋是生产绿色安全果品的重要措施。但果袋价格较贵,且套袋较费工。但大面积推广尚有一定难度,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开发高效、低成本套袋技术应用于生产。

3.5禁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对剧毒、高残留的农药应绝对禁用,如福美砷、赛力散、滴滴涕、六六六、杀虫脒等。另外,各种遗传工程微生物制剂(GEH)也应严格控制。

3.6加快果品安全质量与标准体系的建设

按照绿色果品的标准来生产。制定统一的果品食用安全卫生标准,包括水果种类、主要品种、必检农残的种类、农残限量、重金属种类及限量、氟、氯和(亚)硝酸根的限量等。

第2篇:果树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 嫁接技术 茄果 应用优势 前景

[中图分类号] S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66-01

1 嫁接技术在茄果类蔬菜中的应用

1.1 砧木的选择

茄果类蔬菜嫁接技术中最基础的就是对砧木进行选择,良好的砧木必须要有极强的共生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抗性、吸水吸肥能力和防止土传病害的作用。选择砧木品种一般能同时抗茄果类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常用砧木品种有托鲁巴姆、超托鲁巴姆、赤茄等。

1.2 嫁接技术

我国现有的茄果类蔬菜嫁接技术有:插接、劈接、斜切接以及靠接等,这些技术也在逐步得到完善和创新,达到了嫁接蔬菜90%以上的成活率,增加了茄子、辣椒、番茄等蔬菜的产量,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大力发展。

在对茄果类蔬菜进行嫁接栽培的时候,要根据砧木和接穗口的生长特性、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的质量的因素,确定播种期,让砧木和接穗品种的幼苗能够相互协调发展,有利于嫁接处快速愈合并正常生长,保证嫁接品种的产量。

2 嫁接栽培技术在茄果类蔬菜中应用的优势

2.1 促进生长,提高产量

嫁接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茄果类蔬菜的产量,提高品种的抗性。嫁接的砧木具有较强的吸水吸肥能力,提高蔬菜品种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灾害的侵袭,减少了人工成本,也增加了品种的产量。对于辣椒、番茄、茄子等蔬菜品种相对于没有嫁接的产量提升了50%,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满足市场需求量的同时,也推动了农业嫁接技术的发展。

2.2 有效提高抗土传病害

茄果类蔬菜容易出现枯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这些病能够影响茄果类蔬菜的产量,发病严重时导致绝收;还降低了蔬菜的质量,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是造成茄果类蔬菜减产的主要病害。现在我国农业虽然对茄果类蔬菜进行轮作计划,可以保证土地的活性,但是由于栽培技术和土地等条件因素的限制,合理轮作并没有提高茄果类蔬菜的产量,没能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不利于品种质量的发展。同时,土传病害是十分顽固的病害,虽然也推出了新的化学药物进行防治,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没能提高辣椒、茄子、番茄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嫁接技术的应用,砧木具有较强抗土传病害的能力,可以避免土传病害对茄果类蔬菜根部的侵染,减少发病机会。

2.3 增加蔬菜的抗旱抗寒性能,促进早熟

茄果类蔬菜生长期间,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就会影响蔬菜正常的生长,例如茄果类蔬菜出现花期推迟,座果率不高,发育缓慢等现象,合理的运用嫁接栽培技术,可以利用砧木的抗旱抗寒能力,使嫁接苗能够更好的抵御过低温度等气候影响,耐寒力有了提升之后,能够快速适应冬季较低的气温,从而提早开花结果,促进茄果类蔬菜早熟。同时合理的嫁接栽培技术能够克服蔬菜前期生长缓慢等问题,促进蔬菜早熟的同时也能保证其产品质量和产量。

2.4 节省肥料

茄果类蔬菜在在栽种初期的根系十分脆弱,再生能力较弱,但是和优良砧木嫁接后,充分利用了砧木根系发达,分布广,且再生能力强,吸收肥料水分好等能力,从土壤深层次吸取养分,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活性,嫁接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对茄果类蔬菜正常施肥量的20%左右,节省肥料,也保证了茄果类蔬菜的绿色安全的营养价值。

3 嫁接技术在茄果类蔬菜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研发和进步,蔬菜种植和栽培趋近于机械化、科学化、高产化,在保证茄果类蔬菜营养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产量。我市也逐步推广嫁接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逐步完善和改进。

3.1 引进和使用优良砧木

砧木是嫁接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的重要载体。综合上讲,要选择抗病性强、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亲和性好的品种作砧木,茄子可以用赤茄托鲁巴姆;也可以使用常见的番茄作砧木,因为其有较好的耐低温性能,而番茄的砧木可以选择沪砧一号、板砧18等。目前,辣椒通常使用抗性强、耐高温、亲和力好、不易早衰的辣椒品种作砧木,同时引进国外的砧木品种如威壮贝尔(日本)、迅驰(荷兰瑞克斯旺种子公司)等。

3.2 完善嫁接相关配套技术

对于嫁接相关配套的技术掌握的还不够完善,导致嫁接后的成活率较低,对于核心关键技术和细节等方面没有注重,不仅阻碍了栽培技术措施的实施,还不利于新型品种的研发。当地的农业部门要结合当地茄果类蔬菜的种植面积和栽培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研发和创新,完善嫁接栽培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技术。

3.3 加快机械化嫁接技术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的嫁接工序都是人工进行的,熟练的技术工人可以8小时做1000株嫁接苗,不仅增加了人工的成本费用,效率还不是很高,所以加快当地机械化嫁接进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大学成功研制出了嫁接机器人,嫁接速度高达600株/h,而且嫁接成功率高达95%,效率十分高。自动化的嫁接技术也是提高嫁接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政府可以加大研究力度完善嫁接机器人,进行推广和研发,让各个地区的种植基地能够引进并使用,提高嫁接工作效率。

第3篇:果树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1.1 症状

用于栽培杏鲍菇的袋装培养料接种后被杂菌感染,杂菌以木霉菌较多;杂菌与杏鲍菇菌丝争夺养分、水分和生存空间,使杏鲍菇菌丝不能正常生长,导致杏鲍菇菌丝培养失败,不能正常出菇。

1.2 原因

菌种带杂菌或者菌种老化;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没有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接种后,栽培室内温度长期偏低;栽培室内外卫生不清洁、消毒不严格;栽培室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通风透气不良。

1.3 防治措施

选用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及适龄、菌丝生长健壮、无杂菌感染的优质菌种。培养料调配时,含水量控制在60%~65%,即用手紧握,指缝间有水渗出而不滴为宜。保证培养料灭菌期间100℃的温度不降低,并保证料温100℃的灭菌时间在12 h以上。接种时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袋装培养料接种并放入栽培室后,室内温度控制在15~30℃,最好是23~27℃,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70%,严防高温高湿,注意适当通风透气,保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0.1%,以促进菌丝生长。杏鲍菇栽培室要求选址干燥,提前清理好排水沟,严防雨后积水。栽培前,栽培室内外、栽培架、出菇场及周围环境要彻底灭虫消毒,并注意保持清洁,杜绝病虫侵染。若袋料发生杂菌感染,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剔除感染部位,撒生石灰粉,喷生石灰水,喷、涂、注农药等。

2 发菌缓慢

2.1 症状

袋料栽培的杏鲍菇接种后,菌种吃料缓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弱,经过40多天的培养,菌丝仍没有发满培养料。

2.2 原因

菌种老化,活力低;培养料pH值过高或过低;接种时,袋装培养料内温度过低;接种后,栽培室内的温度长时间偏低。

2.3 防治措施

选择适龄、菌丝健壮、无杂菌的优质菌种;配制培养料时,pH值控制在5.5~7.0;灭菌后袋装培养料的温度下降至30℃时,抢温接种;袋装培养料接种并放入栽培室后,发菌期间,室内温度控制在15~30℃,最好23~27℃。

3 菇蕾萎缩

3.1 症状

杏鲍菇的菇蕾出现后又逐渐萎缩。

3.2 原因

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5%;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环境温度高于20℃;通风透气不良,栽培室内空气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0.1%。

3.3 防治措施

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如果栽培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5%,及时喷水补湿,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环境温度控制在8~20℃,最好是12~15℃,如果环境温度≥20℃,及时采取措施降温。结合控温控湿适时通风透气,以保持栽培室内空气新鲜,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控制在0.1%以下。

4 菇体发黄腐烂

4.1 症状

杏鲍菇的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菇体逐渐发黄腐烂。

4.2 原因

杏鲍菇在幼菇期遇到了20℃以上的高温环境,导致假单胞杆菌感染,使子实体逐渐发黄腐烂;喷水补湿时,水直接喷在菇体上,使菇体表面水分残留过多,如果没有及时通风透气,环境温度在20℃以上,菇体容易发黄腐烂。

4.3 防治措施

注意杏鲍菇栽培环境、工具、用水、工作人员的卫生;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环境温度控制在8~20℃,最好是12~15℃,不可超过20℃;喷水补湿时,要向空中、墙面、地面喷水,不要直接喷到菇体上,喷水后结合控温控湿及时合理通风透气。

5 菇体泡松

5.1 症状

杏鲍菇子实体尤其是菌盖较为泡松,商品性状不佳,品质过差。

5.2 原因

杏鲍菇栽培的环境温度高于20℃以上,栽培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以上。

5.3 防治措施

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环境温度控制在8~20℃,最好是12~15℃,温度高于20℃,及时采取降温措施;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高于95%,及时采取降湿措施。通风透气与控温控湿密切结合。杏鲍菇子实体采收的前1天不要喷水补湿。

参考文献

[1] 刘延庆,姚文菊.杏鲍菇栽培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6(2):24-25.

[2] 杨娟,郭倩,赵京音,等.杏鲍菇栽培管理重要环境因子及其控制策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23):110-112.

[3] 张维规,卢华真,张梅贵.杏鲍菇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0(3):24-25.

第4篇:果树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李;中熟;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2.3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0-0128-02

李原产于中国,是重要的经济林栽培树种之一。因其果实营养丰富、鲜艳美观、酸甜适口、香味浓郁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为了满足市场对李新品种的需求,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自20世纪末开始,以引进国外种质为试材,以大果优质、高产多抗等为目标,开展李新品种选育研究,经过多年的观察、评价、区试开发,育成了早实丰产、果实质优、色艳味美、品质上等的中熟李新品种——魁红,2012年3月经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1 选育经过

魁红李2000年引入,当年进行高接,砧木为毛桃,当年繁殖成活,利用高接鉴定树上的新枝作接穗进行嫁接繁殖速成苗,并繁殖相应的对照品种,2001年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苗圃建立品种比较试验示范园。2001年至2003年通过连续观测研究,认为其在当时引入的18份种质中表现优良,有开发利用前景,2004年初选为优系,并在淄博、潍坊、枣庄、临沂、泰安等地区建立区试开发试验示范园,研究其栽培适应性和配套栽培技术。2007年通过专家测产验收,2012年通过专家鉴定。

2 植物学特征

幼树长势偏旺,枝条生长多直立,结果后开张。4年生树高210.3 cm,冠径110.9 cm(东西)×105.0 cm(南北),干径4.22 cm,新梢长度为25.58 cm。主干灰白色,新梢浅黄褐色,嫩梢黄绿色,叶片宽披针形,浓绿色,叶尖渐尖,叶缘钝锯齿状。花瓣白色,每花序有花2~3朵。3 生物学特性

3.1 物候期

在泰安露地栽培,魁红李花芽膨大期为3月中旬,3月底花芽萌发,花期为4月上旬,盛花期为4月5日至4月9日,花期特续7天左右。4月中旬出现幼果,新梢开始生长,7月初果实开始着色,7月底果实成熟,比对照品种玫瑰皇后早成熟一周左右,果实生育期为110天左右,属于中熟品种。落叶期在11月中旬。

3.2 生长结果习性

魁红幼树生长偏旺,枝条多直立生长。随着树龄增大,迅速进入结果盛期,树势趋于缓和。枝条萌芽率中等,为52.7%,成枝力高,为5.4个。幼树新梢具有抽生副梢能力,配合夏剪,能迅速形成稳定的丰产树体结构。幼果期以长果枝和中果枝结果为主,盛果期以后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在自然授粉条件下,花序坐果率高达47.9%,花朵坐果率25.4%,明显高于对照品种。

3.3 果实经济性状

果实大型,平均单果重165.0 g,最大单果重260.0 g;果实卵圆形,果形端正;缝合线浅,两半部对称;梗洼中深;果皮底色黄,果面光滑,完熟后果实全红,色泽艳丽;果肉黄色,肉质细脆,果汁多;风味浓郁,脆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2%,鲜食品质极佳。

3.4 早实丰产性

魁红李幼树早实丰产性较好。在正常栽培管理条件下,栽后第2年开始见果,第3年即有经济产量,第4年大量结果。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苗圃定植的1年生速成苗,株行距2 m×4 m,666.7m2栽83株,当年形成花芽,第2年开花株率65%,第3年开花株率100%,平均单株结果35个,平均单株产量12.4 kg,最高单株产量18.7 kg,折合666.7m2产量1 026.4 kg;第4年平均单株产量30.5 kg,最高单株产量50.0 kg,折合666.7m2产量2 531.5 kg。

3.5 适应性与抗逆性

魁红李适应性较强。在泰安、诸城、临沂、枣庄等地不同立地条件下引种和试栽,树体生长发育正常,坐果稳定,能保持早实、丰产、稳产特性。抗旱、耐瘠薄能力强,在丘陵薄地,仍能保持生长稳定、坐果率高、易丰产特性;在肥水条件较好、土层深厚的平原地区,更易发挥其丰产潜力。另外,该品种抗病能力强,不感细菌性穿孔病,对早期落叶病也有较强的抗性。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建园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雨季地下水位不高于80~100 cm的中壤低粘土地建园。株行距为 2 m×(3.5~4.0) m, 666.7m2栽80~110株。定植穴深70 cm,长宽各90 cm,栽植时,结合填土,每穴施入30 kg有机肥和0.5 kg过磷酸钙,栽植后浇足水。

4.2 土肥水管理

每年在采果后至落叶前后结合施有机肥进行深耕改土,生长季进行4~6次中耕除草。

全年施肥3~4次,1次基肥,2~3次追肥。基肥在9~10月份落叶前及早施入,以有机肥为主,每株施30~60 kg有机肥,穴施、环状沟施或全园普施。并及时追肥。萌芽前追速效氮肥为主,果实膨大期追施氮、磷、钾肥,后期施磷、钾肥。

适宜的灌水时期有4个:萌芽前、开花后、果实膨大期以及上冻前。忌积水,特别是雨季要注意防涝,以免造成烂根死树。

4.3 整形修剪

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主干高40 cm左右,主干上留3~4个主枝,其基部呈40°角开张,每个主枝上留2~3个侧枝,开张角度60~70°,侧枝上着生结果枝组。幼树修剪以轻剪缓放、开张主枝角为主。盛果期疏除上层和的旺长枝,密生枝,及时剪除内膛和主枝上的徒长枝及其它的病虫枝、细弱枝。

4.4 花果期管理

魁红花量大,坐果率高,必需进行疏花疏果。疏花数量因树而定,花多重疏,花少轻疏;落花后及时疏果,在生理落果后进行,留果标准为长果枝留3~4个,中果枝留2~3个,短果枝留1~2个,花束状果枝保留1个。保果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硼砂各600倍液进行喷雾,隔一周喷一次,可连续喷2~3次。

根据果实生育期和果实色泽确定采收期,提倡分期采收,采收后分级包装,以便于运输、销售。

4.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红叶病。在叶芽开放时和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240倍波尔多液,或在5~6月间连续2~3次喷65%代森锌液或退菌特700倍液。 虫害有食心虫和红颈天牛。食心虫可在幼虫出土前,地面喷50%辛硫磷乳剂200倍液,在成虫发生期用糖醋液诱杀,在卵孵化期树上喷辛硫磷500~1 000倍液;红颈天牛可在5~7月间捕杀成虫,用毒签毒杀幼虫。

第5篇:果树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生长势强

短枝华冠进入盛果期的表现为生长势强,树冠比短枝型红星、短枝富士大。进入盛果期后,虽然结果量逐年增加,但生长势仍然很强,冠径和美八、嘎拉、红将军基本差不多,有的甚至超过它们。干径粗度比它们粗1~3厘米。充分表现出其适应性强,耐瘠薄,耐干旱的特性。并且生长健壮,不冒条,叶色浓绿。

1.2 连年丰产

短枝华冠成花容易,进入盛果期后连年丰产,2009―2012年,连续4年平均亩产量2 600千克。最高株产175千克,2012年果价每千克4元,亩收益近万元,纯收益 8 000元。

1.3 抗病能力强

实行无袋栽培。2011年秋和2012年秋都是多雨多湿,同样喷药管理,短枝华冠果实炭疽病和轮纹病均未发生,而红将军富士轮纹病较重。说明短枝华冠抗病能力强。

1.4 极耐贮藏

贮藏至次年3月20日仍完好如初,但品质略有下降。

2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加大农家肥用量

农家肥主要施用的是猪羊粪。猪粪从养猪场拉进,开沟施入,和土充分搅拌,然后覆土。羊粪和庄稼秸秆粉碎后收集成堆,待充分发酵腐熟后地面撒施,待经过雨季后才进行浅耕,使其发挥肥效。不管是猪粪羊粪,总量保持千克果千克肥。

2.2 加大三元复合肥施用量

每亩栽树40株,每株施三元复合肥2.5千克,合每亩100千克。分2次施入,第1次结合施基肥施50%,第2次在第2年花前半月施入。

2.3 秸秆覆盖

利用秋季玉米秸秆和夏季麦草覆盖树盘地面,厚度20厘米,可保湿防旱、防草,调节地温,提高土壤肥力。覆盖后一定注意压土防火。

2.4 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年年有果,短枝华冠坐果率高,疏花疏果尤其重要,从花蕾起就开始疏花,密集处多留空胎,直至定果期,疏花疏果从不间断,干径在15厘米左右的树每株产量75~80千克,留果量450~500个左右,这样每亩可产优质果2 500千克以上,短枝华冠属大型果,这几年平均单果质量250克以上,最大果400克,所以千万不能多留果。

2.5 果实套袋

苹果落花后,果实长到葡萄粒大小,对果树喷施一遍杀菌剂,然后及时进行果实套袋,纸袋、塑料袋均可,要选择定点厂家合格产品,保证5月下旬套袋结束,双层纸袋在采收前45天分期摘除套袋。套袋可有效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果品质量,生产绿色果品。

2.6 病虫害防治

短枝华冠幼树白粉病较重,结果后减轻。但仍要加强防治,花前喷3~4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尤其注意喷遍树梢,花后结合喷药加入三唑铜,生长季节结合喷药加入苯醚甲环唑,可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虫害要注意防治食心虫,在6月下旬树下撒施毒死蜱颗粒,7月上旬树上喷来扫利或灭幼脲均能有效控制危害。

2.7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要到位。逐步提干,短枝华冠苗期生长弱,定干低,进入盛果期后,要逐步把1米以下的原主枝去掉,提干后要把原来的大型结果枝组作为主枝利用。其枝上的侧生枝要变向拉下来,使之下垂,达到连年结果的目的,短枝华冠中心干上部一般不上扬,但轮生枝较多,要注意合理疏除,保证通风透光。

第6篇:果树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前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在家庭生活中,对果品菜蔬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因此,果实品质的优劣会严重影响人们对果实品种的选择,而对于果品自身来说,果树的栽培技术对果实的品质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辽宁省的果树栽培状况着手,分析果树栽培技术对提高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果树栽培

果树栽培仅仅只是果树学的一门小小的分支学科,主要是介绍果树的生产技术的一门科学,通过对果树栽培领域的知识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并进行实际操作。对果树栽培技术的熟练掌握,有助于提高果树栽培的效率以及提高果实的品质。

2 辽宁省当地的气候情况

辽宁省,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南部,南临黄海、渤海,与日本和韩国隔海相望,是一个沿海城市。辽宁省属于中纬度地区,是温带大陆性的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境内雨热同季,积温较高,气候比较干旱,每年的降雨量相对较少。这样的气候其实并不绝对适宜果树的栽培,因此,有必要提高果树的栽培技术,以此提高果实的品质。

3 目前辽宁省的果树栽培中的问题

3.1 结构不合理

目前,在辽宁省的果树栽培中,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需要正确的认识。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果树栽培的结构不合理,也就是指果树种植的品种较为单一。有很多类水果是大规模的种植栽培,比如苹果。而有些种类的水果则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只在辽宁省的一些地区小范围的种植,比如樱桃的栽培。樱桃的果树种植难度较大,果树的成活率不如苹果树那样能够得到保障,因此导致了目前苹果一类树种植独大的现象。

3.2 果实的品质较差

长期以来,辽宁省都大规模的种植和栽培果树,同时也向国内外各地方销售这些果实,虽然市场相对繁荣,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比如,果实的品质较差。当然,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辽宁省当地的季风气候的影响,以及果树栽培技术不高,再加上大规模的种植,使得果商为提早抢占市场而过早的进行采摘等等,这些因素都致使目前果实出现了品质较差的问题。

3.3 栽培技术的问题

在辽宁省境内,大多数种植与栽培果树的群体都是农民。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对果树的栽培技术的掌握也不到位。较低的栽培水平,必然会对果树的果实造成巨大的影响。在销售市场上,果实的销售商或收购商就会因果实的品质太差而拒绝收购,这样一来,果实的种植户就无法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在第二年,就会减少对果树栽培技术的资金投入,循环往复,造成果实品质长期得不到提高的现状发生。

果树的栽培种植,需要辽宁省各地应科学的、合理的进行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户要尊重当地的自然条件现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果树栽培技术选择完全适应当地果树栽培的品种。才能有效改善目前辽宁省境内的果树栽培现状,进而提高果实的品质。

4 果树栽培技术对提高果实品质的影响

4.1 促进果实栽培的品种多样化

在辽宁省,果树的种植结构不合理,品种较为单一,除了受到当地季风气候的影响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果树的栽培技术水平不高而导致的。因此,科学有效的提高果树的栽培技术,有利于促进这一地区的果树种植与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进而提高当地的果实品质。

4.2 促进果实生长环境的改善,提高果实的品质

水果虽然在世界各地的种植中相对来说都较为普遍,但是不同的水果对它自身的生长环境却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苹果树比较适合生长于气候较为凉爽且干燥的地方,同时,需要相对充足的日照时间,这就是苹果在北方大量普及的原因。

目前果树栽培技术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与提高。在辽宁省的果树栽培中,可以利用高超的果树栽培技术,改善果实的生长环境,因为毕竟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宜果树的生长,如果将果树全部种植在天然适宜它生长的地方,果树栽培的投入就会大规模的扩大,生产种植的既得利益反而相应的减少。因此,利用栽培技术,可以改善果树的生长环境,促进果实品质的不断提高。

4.3 减少果树的病虫害问题,提高果实的品质

在果树的种植与栽培中,最让种植户们头疼的一件事,莫过于每年的病虫害事件。如果果树的病虫害事件规模较大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当前的果实品质的优劣,同时,也会大大影响果实的销售状况。因为果实对自身的生长环境比较挑剔,很多情况下,都会引发病虫害的发生。比如,如果这一年的降雨量相对平时过多,果实所需的日照时间就会严重不足。那么,在此条件下,就很容易造成果树的花芽分化不均,果树也就会“生病”。再比如,北方的气候受季风气候影响较大,同时,辽宁省又临近海洋,并且位处中纬度地区,因此全年的降雨量分配不均,经常造成干旱,这时,果树的病虫害事件就会加剧。因此,科学的,合理的提高果树的栽培技术,能有效防止以及减少病虫害对果树的影响,进而提高果实的品质。

4.4 优化化肥用量,提高果实的品质

近年来,辽宁省的果实生产效益较好,种植户对果实的品质要求也逐渐重视起来。在果实栽培中,种植户大量使用化肥,施肥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以最适量的标准促进果树的生长,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果树的栽培技术中,应该注重关注化肥使用量合理化的探索与研究。了解国际上最新的栽培资讯与技术,借鉴其中优秀的成分,改良现行的对果树的化肥需求量的精准测试程度,以提高果实的品质。

4.5 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果实的品质

第7篇:果树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保护地;果树栽培;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187

1 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误区

1.1 盲目追求果树的快速生长

种植者为了让果品尽快上市销售,没有遵循果树正常的生长规律,过于提前的进行棚内升温,这使得果树的发育状况参差不齐,容易出现花芽干枯以及花芽坐果率不高的情况。过早升高棚内温度,也使得果树不能得到必要的休眠,且果树的根茎与树枝生长温度不相协调,这直接影响到果树种植的产量,也降低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1.2 盲目选择树种

很多种植者对市场环境和栽培技术不了解,在选择果树品种时有很强的盲目性,也存在脱离实际,过于片面化追求新品种的情况。树种选择不当,就会导致果树与保护地的土壤环境不适应,无法良好生长,或者收获的果品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丧失市场竞争力,无法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1.3 果树栽培棚室结构不合理

比如棚室搭建过矮,果树生长空间不够,且不能进行良好的通风换气;比如棚室透光性差,果树不能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成长缓慢,结果率低,且果品质量不高。

1.4 依赖于药品催熟

大多数种植者为了快速催熟果实,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使用pp333、赤霉素、乙烯利等药品促进果树生长,药品的过多使用降低了果品质量,对消费者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长久来说,不利于保护地果树栽培的可持续发展。果树结果的关键点是授粉,授粉树的合理安置也是果树栽培需要考虑的要素之一。

2 解决对策

2.1 光照条件的改善

对果树栽培设施进行优化,提高棚内透光性,优化棚内空间结构,以利于果树生长保护地栽培果树。果树栽培棚室的科学结构是:棚高3m左右,棚肩1.2m左右,棚室内应在地面铺设具有折光效果的反光膜;棚室内温度应保持在6~28℃;棚室内湿度应保持在55%~80%,并且应该每天开棚通风,保障棚室内的CO2含量,以利于果树进行光合作用。

2.2 科学选择果树种苗

比如早熟果品可以尽量选择休眠较短、生长期短的树种:丽春油桃,金太阳杏、早茉莉葡萄以及早樱桃等,既与保护地果树栽培环境相适应,又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能有效的实现经济效益。

2.3 地面升温与保温

棚室搭建完成后,应对室内地温进行提升再关棚,可以选用的方法有:草毡铺盖法,在棚室外周预先挖出沟道,大约宽45cm、高50cm,在沟道中用草毡进行铺盖填充,这样可以阻拦室内热温让外部传递,以此达到地面升温、保温的效果。

2.4 加强果树温室栽培的管理

夏季管理:要及时对果树进行修剪,这是提高果树结果率的关键。将残枝老枝进行清理,为结果的枝梢保留充足的生长空间,避免对树叶造成损伤。冬季管理:要及时在有太阳时开棚,拉开所铺盖的草毡,让果树进行及时的光合作用;盖毡关棚的时间也不应太晚,最好是在仍有日光的情况下完成。

2.5 提高果树结果质量

控制催熟性药品的使用情况,尽量采用非化学式的方式来优化果树种植,包括土壤优化、修剪等手段。在防虫害方面,要了解每一果树品种可能会出现的病症,提前进行预防,适当使用药品喷雾进行防治。在施肥管理上,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并进行科学施肥,切记盲目多量施肥,要根据果树生长的每一阶段有控制的用肥,以西瓜为例:瓜苗生长阶段应浇水并施沃地宝底肥约5000g,长蔓阶段应施约5000g磷酸二氢钾,幼果退毛阶段应施高钾型水溶肥80kg左右。

2.6 适当增加密度,提高产量

适当增加密度是提高棚内种植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只要充分优化棚室各项性能,在光照利用率充足的情况下,密植的效果就能有效发挥。在增加种植密度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种植品种特征,应该及时修剪,并不断的学习,优化种植技术,如不然,不科学的密种也会减少地果树的产量。

3 结束语

保护地有其环境的特殊性,在进行果树栽培时,必须深入了解保护地的环境特征,因地制宜,优化栽培技术,实现科学种植。应该充分重视果树的产果质量,不能盲目追求量的增加,而是应该不断总结经验,进行良好的种植管理,提升果品质量,保障保护地果树栽培的长远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丹.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2.

[2] 谢长荣.保护地果树栽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2011.

第8篇:果树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关键词:庭院果树;设计;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63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具有较多种类的果树以及丰富的数量。中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农业经济,同时中国也是不折不扣的水果大国。庭院果树具有鲜明的特点:改善环境、创造收入、强化了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

1庭院果树设计

庭院果树园艺设计主要有两种:路旁设计和综合种植。所谓的路边设计就是把果树种植在道路的两边,对于路旁果树品种的选择比较适宜的是高大或者藤蔓类的果树,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不仅可以乘凉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靠近门窗的地方避免种植这类果树,主要是考虑让充足的光进入室内。所谓的综合种植提倡的是综合利用,对于庭院的设计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风格进行不同的种植。由于庭院果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在改善其实用性上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人工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如此还可以大大提高庭院土地的利用率。在设计庭院的时候,无论院子是什么样的风格,要想获得全新的户外体验就必须要强化季节性的装扮。对于室内的布置要遵循室外的布置技巧,目前最流行的庭院设计理念就是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

2庭院果树园艺栽培技术

2.1种植

种植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对庭院果树进行定植的时候要一次性进行改土操作。坑需要具有较大的宽度和深度,一般意义上长、宽、高的范围分别是:1~1.5米,1~1.5米,0.8~1米。在果树种植之前要进行有机肥的施加,每棵树的施肥量在30~40公斤之间。选择树苗的时候要对它的高度、茎粗、年龄进行充分考虑。这样可以提高果树的成活率,并保证结果的时间。在种植树苗的时候,上枝叶要展开向下,先期填土要求是湿土,然后再继续填埋。要是树苗过大,种植的第一年要绑好支架,防止果树歪斜。

2.2治理

所谓的植后治理,主要就是管理肥料和水分。其一就是基肥的施加,可以提供树木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以及大幅度提高产量。每年的秋天即9~10月份施加有机肥,树龄的大小决定施肥的多少。小树一般施用20 ~ 40公斤的肥料,成年树施加80~100公斤的肥料,施肥的时候要挖成条状或者环状的施肥沟。接着就是追肥,不仅可以给树苗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肥料,还可以促进其花芽的分化。对于追肥的方式,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量少多施的办法,分不同的阶段进行施肥,在2~3月进行开花期追肥,5~6月份追加的肥料有多种选择:腐熟有机肥、果树专用复合肥、草木灰等。施肥过后还要注意浇水。在庭院加水比较方便,但是注意水的碱性不能太高,不宜用肥皂水、洗锅水等。同时还要注意在雨季的时候排水。

2.3修剪

一年四季对于庭院里的果树都需要修剪。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修剪的量以及技巧是不一样的。出于果实产量和果实形状的考虑,对果树进行整形的时候,要让其保持适度的密度,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我们一般选择在冬季进行修整,同时修整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果树的实际情况,如环境、树龄、生长情况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在休整过程中让树木失去的能量力争最小,并有一个相对较小的损伤。在树枝较大的地方,注意分枝,把粗壮头枝留下,让树冠进一步舒展,这样在外观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对于树上的细小枝干,要有选择的进行修剪,使其生长减缓,避免和粗枝干叶争夺养分。

2.4管理

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在花期要进行人工授粉,使用各种方法保花保果。坐果率较高的时候,要进行一定的疏花疏果,每个花序留1~2个。在疏花期之后的15天便可以进行疏果。要是果实较大的果类,如苹果、梨建议留一个果实,对于小型的果类如樱桃、葡萄进行整串的疏果。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不仅可以防治菌类的侵入,还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水果的主要方式,在果实成熟前20天即可把套袋去除,目的是增加光照、增加果实的成色,在傍晚时分进行喷水操作,可以让果实的光合作用不断提高,让果实的糖分增加,同时也有利于果实成色的增加。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庭院中进行果树的种植不仅可以给庭院增添景色,还可以增加收入,把握好栽培技术,可种植出优良的果树,不仅可以到品尝到新鲜的水果,还能够提供给我们一个舒适、宽松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玄丰,阮瑞雪,霍俊伟.浅析庭院果树园艺及其栽培技术[J]. 现代园艺,2013,(22) .

[2] 刘长书,陈俊红,冯义彬,刘盛.庭院果树园艺的价值及栽培技术特点[J].中国南方果树, 2012,(04).

第9篇:果树种植栽培技术范文

一、果树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栽培品种单一

现阶段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品种过于单一,各种水果的种植面积不平衡,直接导致市场需求有所不同,像桃、李、猕猴桃等水果需求量较大,而草莓则经常会出现产品滞销、堆积的现象。虽然我国的一些果树品种经过设施栽培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部分地区的农业人员对果树的了解甚少,盲目对其进行设施栽培,就得不到较好的收益。从生产难度和收益角度来看,应重点选择耐藏性能差的树种,如核果类的桃、杏、李等,同时葡萄、枣、草莓也应作为主选树种。此外,技术人员还应该着力开发适合设施栽培的树种,丰富栽培种类,今早的投入生产,获得收益。

2.果品产出情况不稳定

果树寿命一般较长,栽种后一般情况下不存在换茬的问题。但是果树一般会存在隔年结果的现象,这种不能连年丰产的现象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果树在设施中栽培的光照强度不同于室外,日光利用率较低,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打理,会导致果实含糖量降低、酸含量增加、风味变淡、着色较差、果实偏小和果实畸形率高等问题,不仅会影响销量,还会直接导致果实的积压,甚至造成果实的腐烂,极大地增加了成本,影响了生产者的收益。

3.设施配备不合格

当前国内的设施不够专业,大多数地区沿用的是传统的蔬菜大棚。这种大棚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会存在抗逆能力差、阳光利用率低等问题。而且传统的大棚种植的都是蔬菜,蔬菜和果树毕竟存在着一定的生长差异,生长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普通设施无法满足。而且由于设施空间有限,不像大田空间开阔,所以已经研制好的农业机械一般不适用于设施内,所以,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制约了果树设施栽培的发展。尽管目前虽然研发了一些设施生产装备,但这些装备在生产效率、适应性、作业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仍存在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改善果树栽培的建议

1.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果树栽培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涵盖的方面也较多,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学习先进的果树设施管理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保证果树的正常生长。同时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应该时常聘请高级技术人员对设施内的果树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使果树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果树在设施中生长光线透过率低,光照强度也低,因此,为了改善光照问题,首先可以选用透光性能好的新型覆盖材料,注意棚膜的使用年限,同时可以在设施内引用日光灯等对果树进行补光。光照不仅能够使果树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设施内的温度,因此温度的调节对于果树来说也十分重要。设施温度的调节主要是冬季增温、保温,春季保温或通风降温。此外,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养料,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也十分重要。工作人员可以在设施内储放一些干冰,还可以通过增施农家肥达到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目的。

3.严格选择果树品种

控制果树设施的生长情况,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选好果树的品种。在对果树苗木的选择中,应优先选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果实丰硕和抗病能力强的果实苗木,保证它们的生长能力较强。而且优质的果树可以达到丰产的效果,保证了投资者的更大收益。当然,在果树生长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培育工作,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使果树高效持久的生长。

4.结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