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半夏栽培技术及加工范文

半夏栽培技术及加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半夏栽培技术及加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半夏栽培技术及加工

第1篇:半夏栽培技术及加工范文

[关键词] 半夏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103-01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为常用中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中,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能。半夏的干燥块茎又名三步跳、野芋头、麻芋头。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野生变家种的试验,尽管已摸索出不少经验,但缺乏适宜种植生态条件,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等矛盾问题仍未有效解决。

一、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栽培技术要点

1.选好土地、重施有机肥

选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地为前茬玉米、豆地为好。底肥选用含磷钾多的优质农家肥亩施万斤左右,尽早冬耕作畦。无论春播或冬播,都要浇一次透水在封冻前,对土壤风化、肥料进行分解。

倒苗烂根会导致产量极低,因此,不要在盐碱、低洼积水的粘性地种植。不宜连作的是半夏,连作一年减产不明显,连作三年以上的严重减产。发生过烂根的地块再种半夏烂根更加严重。种半夏不宜施化肥,偏碱性的土壤施碳酸氰胺、氯化铵、氯化钾、等碱性化肥引起烂根。

2.选用良种

选芽头丰满、质地紧实、切开含有沾手的乳白沾液为良种,受水淹过的老根后易生腐烂病,质地松软、皮霉变或一挤出水的为劣种。

选竹叶、桃叶、柳叶型半夏比用褶皱叶型、芍药叶型做种产量高。半夏不结珠芽不可作种。

3.春播适时催芽播种,使珠芽土中形成

在二月下旬的黄淮地区,北方在二月底三月初,开始催芽为5-10cm地温达6℃以上,这样可提前播种,增加生育期。黄淮地区“惊蛰”前后当5-10cm地温达8℃以上,种栽芽已催出,即可种植。这样可借助于旱春地温高于其温度的地下小气候,不仅使已催出的芽提前15-20天进入生长发育阶段,而且也使叶柄在地下横生的同时,珠芽也提前15天左右在地下形成。珠芽形成的早,在土中长的又快,产量也高。

4.种时复土适当,减少一次培土

根据珠芽在叶柄着生的垂直高度为种茎直径2.6倍左右的特征,为使一代珠芽减少一次培土,在地下形成,长的又快尽早形成新植株,一般种茎深度要稍大于种茎直径2.6倍左右,但最浅不少于5cm,最深不过10cm。

栽时种茎上盖些土杂肥拌生物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

5.春播种后喷除草剂和盖地膜

喷乙草胺灭草在种后的地面效果极佳,盖上地膜可以使土壤保持水分还可使地温提高4℃左右,使半夏提前20天进入生长期,产量高。冬播开春盖地膜时,也要先喷除草剂。

6.预防病害

半夏家种后发现块茎腐烂病机群众称为“烫叶病”的病害对产量影响极大,目前尚未有效防治的办法,应以预防为主:(1)发病前定时喷药;(2)高湿多湿季节及时排水,减少土壤湿度;(3)种茎种前浸种消毒;(4)发病严重造成多数块茎开始腐烂时要及时抢收。

7.适时刨收加工

刨收时期为叶子变绿黄色、当气温低于13℃以下时为最佳,“白露”到“秋分”为黄淮地区刨收的最佳时期。此时,易去皮,好刨收,产量高,粉性足,质量优;“寒露”为最晚刨收期,气温低于8℃以下苗倒后,刨收费工3倍还多,又质量差、产量低、难去皮。

二、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栽培技术的创新点

1.在小麦生长中期将旱半夏套作在其行间,出苗后二者共同组成高低有序的生物复合群体,充分利用了复合群体的生物多样性优势。

2.半夏与小麦间套作,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基本做到了田间作业机械化,有利于规模化发展。

3.采用适时小水灌溉措施,减少了半夏的倒苗次数,增产明显。

三、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技术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1.半夏适宜的播种期为3月15日-3月25日;

2.半夏适宜播种深度为5cm-10cm。

3.为130公斤/亩新种半夏地播种量;可连续种植同一块地半夏3年,最多不要超过4年。

4.按近年市场价格采用小麦套作半夏复合群体模式计算,亩净收入3260元,比传统方式小麦收获后复播玉米增收2400元。

四、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技术的经济效益

1.示范带动作用

该技术实施后,会带动周边新绛、稷山、闻喜、侯马农民走上药业增收的路子,农民大幅度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发展生物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同时还可提高其他中药材的生产品质,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2.促进农民增收

实行麦药间作,既不影响小麦生产,又很好地进行了旱半夏种植。按每亩小麦产值560元,半夏产值5000元计算,每亩实现增收2400元,半夏加工季节正是农闲时期,又为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劳动收入,提供了新的途径。

3.公共服务覆盖范围

种植小麦和玉米,每亩年纯收入不过千元,麦药混作,小麦麦秆、麦叶遮光盖地对土壤保墒降温作用很强,造成土壤湿润、疏松,不仅旱半夏生长好、产量高,也抑制了杂草的滋生。半夏与冬小麦间套作栽培技术投资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适宜广大农村推广应用,将引导新绛县及周边县份广大农村发展生产,形成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农业产业。

4.生态环境影响

第2篇:半夏栽培技术及加工范文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成县742500)

摘要:甘肃省西和县地理环境较为复杂。该地土壤湿润、肥沃、深厚,富含钾元素,为半夏生产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土壤营养条件,并具有独特的产业化发展。通过深入产地研究半夏的基本特征,分析半夏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作用,阐述了西和半夏的药用价值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出了西和半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产区产业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西和半夏;化学成份;半夏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1-0057-04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40cm;地下块茎球形或扁球形;芽的基部着多数须根,叶基生具长柄。2年生以上为3小复叶,小叶片椭圆至披针形;叶柄下部内侧着生一卵形珠芽;花雌雄同株,肉穗花序顶生,佛焰苞绿色或绿紫色,花期4~7月,果期8~9月。半夏为浅根性植物,喜肥,原多野生于潮湿而疏松肥沃的沙壤上或腐殖土上。喜温和、湿润气候和荫蔽环境,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环境中生长;土壤含水量在20%~40%时生长较为适宜,干旱缺水易倒苗;随生长环境的变化,1年可倒苗1~3次。甘肃省陇南市所产西和半夏具有个大、色白、形圆、质坚、粉性足、药用成分高等特点。

1半夏的化学成分

1.1生物碱类

生物碱是半夏块茎生理活性的主要物质,具有止呕、镇咳、祛痰、降压、降脂作用,以及抗肿瘤和提高记忆之功效。但文献中关于半夏生物碱的分离报道很少。1997年学者丸野正雄[1]报道分离出胸苷。2003年吴皓[2]等在寻找和确定半夏药材中的鉴别成分时首次分离出次黄嘌呤核苷。

1.2刺激性成分

目前,关于半夏刺激性成分是何物质说法不一。最初国外学者认为半夏的刺激性成分是2,5-二羟基苯乙酸及其苷、L-脯氨酸-L-缬氨酸和原儿茶醛、3,4-二轻基苯甲酸及其苷。2006年钟凌云[3]等采用家兔眼刺激实验方法证明了生半夏中的草酸钙针晶为半夏的刺激性成分。

1.3挥发油类

王锐[4]等采用自制的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中药半夏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质谱鉴定出茴香脑n(Aethole)、柠檬醛(Citral)、3-乙酰氨基-5-甲基异恶唑(3-acetyl-amino-5-methylisoxazole)、丁基乙烯基醚(Buthylenether)、3-甲基-二十烷(3-Methyleicosa)、棕榈酸乙酯(Ethylpalmitate)、1-辛烯(1-Octene)等65个挥发油成分。

1.4有机酸类

吴皓[5]等在对半夏醇提物的分离提取过程中得到的水溶性成分主要有琥珀酸、棕桐酸等有机酸。张科卫等研究半夏药材中的脂肪酸成分,通过对甲酯化样品进行GC-MS分析,质谱图用NBS谱库检索,从而鉴定出亚油酸(Linoleicacid)、十六烷酸(Hexadecanoicacid)、8-十八碳烯酸(8-Octadecenoicacid)、油酸(Oleicacid)、9-氧代壬酸(Nonanoicacid,9-oxo-)、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acid)、9-十六碳烯酸(9-Hexadecenoicacid)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acid)、硬脂酸(Octadecanoicacid)、11-二十碳烯酸(11-Eicosenoicacid)、花生酸(Eicosanoicacid)、10,13-二十碳二烯酸(10,13-Eicosadienoicacid)、山酸(Docosanoicacid)等脂肪酸。

1.5氨基酸类

李先端[6]等利用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发现半夏中含有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等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须氨基酸。

1.6蛋白质类

陶宗晋[7]从半夏的鲜汁中分离出了分子量为44000的半夏蛋白,该蛋白不仅能凝集红细胞,还能凝集其它类型的细胞半。半夏主要含有Al,Fe,Ca,Mg,K,Na,Ti,Mn,P等18种无机元素;国内外文献也曾报道半夏含有Pb,Cu,Zn等元素。

2半夏的药理学作用

2.1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半夏的研究已表明半夏具有确切的抗肿瘤作用。陆跃鸣[8]等观察5种半夏总生物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抑制作用。以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方法证明了半夏总生物碱能损伤悬浮生长的K562细胞形态,抑制其增殖。郑国灿[9]等在人结肠癌细胞(HT-29)、直肠癌细胞(HRT-18)和肝癌细胞(HepG2)培养液中加入半夏酒精提取液,培养72h并观察各癌细胞的增殖率、杀伤率及肝癌细胞形态变化。用小白鼠肉瘤细胞(Sarcoma-180)制成小白鼠腹水模型,每天用半夏酒精提取液灌胃并观察小白鼠的生存时间。用Sarcoma-180细胞制成小白鼠荷瘤模型,连续每天用半夏酒精提取液灌胃15d,观察瘤体生长腹水模型小白鼠的生存时间,发现能抑制荷瘤小白鼠瘤体生长。

2.2祛痰镇咳作用

张科卫[10]等以氨水致咳模型、酚红祛痰、家鸽呕吐实验检测半夏的总游离有机酸的作用,结果证实,半夏中含有的总游离有机酸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以酚红冲洗法、氨水引咳法测定半夏水、醇提取物的作用。药理研究证明,四川南充及其他有关产地半夏均未见明显祛痰作用,而均有明显镇咳作用。就镇咳作用而言,水提物明显强于醇提物,野生半夏明显优于栽培半夏。

2.3镇吐作用

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活动而具有镇吐作用。半夏能显著升高猫的阿扑吗啡最小催吐量,能抑制犬硫酸铜或阿扑吗啡所引起的催吐,其有效成分为水溶性的葡萄糖醛酸衍生物和水溶性苷。半夏的各种制剂经灌服或皮下给鸽、犬、猫等,发现对阿普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止吐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生物碱植物甾醇及L-麻黄碱[11]

2.4对胃肠道的影响

刘守义[12]等研究了半夏水煎醇沉液,发现能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胃液总酸度和游离酸度,对急性粘膜损伤有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对消炎痛型、幽门结扎型、慢性醋酸型溃疡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对水浸应激性溃疡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生半夏能明显促进小鼠胃肠道的运动,对正常大鼠的胃分泌功能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对鼠的胃粘膜损伤程度较大。而姜矾半夏、姜煮半夏灌胃却可减缓胃肠运动,对胃蛋白酶和PGE2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胃粘摸损伤程度轻。这说明姜制半夏不仅可以消除生半夏对胃肠粘膜的刺激,同时又能拮抗生半夏加速胃肠运动导致的吐泻而起到一种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清半夏醇提取灌胃,能拮抗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

2.5抗早孕作用

陶宗晋等从半夏中分离出半夏蛋白,并认为半夏蛋白是半夏中抗早孕的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之一。给怀孕小鼠皮下注射250g/只半夏蛋白,50%小鼠发生流产,注射后无小鼠死亡,当剂量达到30mg/kg时,100%鼠发生流产。聂克[13]等报道,给兔子宫内注射半夏蛋白500g,其抗着床率达100%。其机理可能是由于半夏蛋白结合了母体或子体细胞膜上的某些糖结构,改变了细胞膜的生物学行为所致。

2.6其他作用

半夏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镇痛、镇静催眠作用,能预防造影剂副反应,还能解毒、抗真菌、抗炎、降低眼内压等。半夏中的谷甾醇对氧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从半夏挥发油中分离出的茴香脑具有促进骨髓中粒细胞成熟,提前向周围血液释放,可用于白细胞减少。

3西和县半夏产业的发展

3.1发展中的问题

3.1.1种茎缺乏

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半夏由野生变为家种的历史不长,生产中长期依赖采挖野生半夏块茎作种用,致使近年来半夏品种混杂退化,品质下降,病害严重,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目前广大药农所用的半夏种茎,基本上都是由当地的半夏专业合作社从外地调入采挖的野生种茎。因此建立异地良种繁育基地,解决种茎紧缺成为西和半夏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3.1.2资金匮乏

目前每千克半夏种茎种子价格为30元以上,每亩需要400~500千克,半夏种植资金投入大。西和县属于贫困山区,药农种植半夏,需要向银行贷款买种茎、肥料及农药,但是贷款难、贷款利息高、手续繁杂。药农有不重茬的种植习惯,川坝河谷的地块已基本种遍,现在药农大多已改为半山田地种植,这就带来了半山地块浇灌难,药农多购买小型提灌设施,这就需要分级提灌,且费时,费力,半夏急需灌水时得不到灌溉。

3.1.3栽培技术落后

半夏种植过程中,有一部分药农存在着生产技术原始,粗放,疏于管理的现象。西和县长期种植半夏,农民掌握了半夏种植的基本方法,但对影响半夏生长的栽培因素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大多数农户对病害束手无策,直接影响了群众种植半夏的积极性。

3.1.4收获方式落后

目前西和半夏的采收基本是采取人工采挖的方式,采收效率极低,造成半夏种植成本增加。有人曾采取过机械采收,但易造成半夏块茎损伤,影响半夏成品的商品品质。急需解决半夏机械采收设备的改进,减少半夏的种植采收成本。

3.1.5轮作倒茬困难

在西和县半夏种植适生区,5年内不能重茬种植,有的药农甚至10年内都不想重茬种植。主要原因是重茬带来的烂苗、死苗现象严重,产量下降。土地不能重茬的原因,分析起来可能有重茬土壤中病毒、真菌或细菌引起,也可能是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缺失,或由于土壤中存在半夏生长过程中分泌的某种毒素。但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需要专家和有关部门尽快解决。

3.2发展思考

对于西和半夏的种植,在选地与整地方面,为了减少土壤带菌量,应选择从未种过半夏或5年来未种过半夏且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无污染的田块。前茬以油菜、小麦为宜。生产地应选择远离工矿区1000m以上,避开医院和生活污染源2000m以上。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科学施肥时,应以高温堆沤的农家肥为主,配以草木灰。亩施农家肥5000kg以上,或磷二铵20kg,整地时作基肥一次施入。生长中期适当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与尿素,同时可喷锰、铁等微肥。合理密植,按照270~300粒/m2的播种量,用种量为400~500kg/亩,亩保苗在18万~22万株。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好。在小畦内开宽10cm、深6cm的种沟,将种茎均匀撒入沟内,株距2cm左右。沟间距一般15cm左右。播种时间方面,西和县半夏现以春播为主,播种期视海拔高度与地形而定,海拔1600m地区,一般在惊蛰时期(3月上中旬)以土壤解冻时播种;播种时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以确保块茎的萌发与出苗。春季播种后,在半夏地表覆盖麦秸遮阳、保墒、防草。田间管理方面要及时松土除草。遇旱时,于早晚阴凉时灌溉。5月下旬至6月下旬要控制灌水,促使半夏地下部分充分发育,防止地上部分生长过快,提高抗旱耐热能力。雨季遇涝需及时排水,以防烂根。及时追肥培土,追肥时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也可将农家肥和尿素以5kg/亩拌匀撒入沟内,并把行间的土培在半夏苗上,以刚好盖住珠芽为度。

做好病虫害防治。实行轮作倒茬能够有效降低半夏本身分泌物造成的毒害,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病害发生严重地块应与粮食作物倒茬4~5年后才能再次种植半夏。土壤灭菌时,应在播种前结合整地采用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与辛硫磷、克螨特等杀虫剂进行土壤杀菌灭虫。播种前对种茎进行挑选剔除有病斑、霉变、腐烂的种茎,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浸泡种茎2h,晾干备播。合理施肥,禁止把带有大量病菌的未腐熟农家肥直接施入田中,以免造成土壤污染。科学排灌,不要选择低洼易积水的地块种半夏,严防积水受涝。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用5%石灰水处理病穴,也可浇灌根部消毒。在发病严重时,可适当选用无机矿物类杀菌剂进行防治。

西和县半夏采用的是用珠芽和块茎繁殖,在当年或第二年即可收获,一般在8月中、下旬叶片发黄时采挖。采挖时将半夏挖出,翻在一边细拣,并按大、中、小分开加工。把需加工的半夏放在筐内或编织袋内进行浸泡、剥皮、漂洗,也可用半夏脱皮机去皮,洗净后晒干或烘干,即为生半夏。半夏收获后应及时加工,不能存放,否则难以去皮。每3~4kg鲜半夏可加工1kg干品,以个大、去净皮、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使用干燥、洁净、无异味,对半夏质量无影响、可降解或回收的材料,如麻袋、编织袋等对半夏进行包装。

参考文献

1丸野正雄.ActivepriciplesofPinelliaetubeandnewpreparationofcrudedrug.JournalofTrationalMedicines,1997,14

(2):81.

2吴皓,李伟,张科卫,等.半夏药材鉴别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836-839.

3钟凌云,吴皓,张科卫,等.生半夏中草酸钙针晶的刺激性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706-1710.

4王锐,倪京满,马蓉.中药半夏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8):457-459.

5吴皓,张科卫,李伟,等.半夏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3,34(7):593-594.

6李先端,胡世林,杨连菊.半夏类药材氨基酸和无机元素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0):37-38.

7陶宗晋,徐琴钰,吴克佐,等.半夏蛋自的分离、结晶、生物活力和一些化学性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1,13

(1):77-82.

8陆跃鸣,吴皓,王耿.半夏各炮制品总生物碱对慢性白血病细胞(K562)生长抑制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5,11(2):54-85.

9郑国灿.半夏提取液的抗肿瘤性研究[J].四川中医,2004,22(9):9-11.

10张科卫,吴皓.半夏中总游离有机酸的作用研究[J].南京中医大学学报,2001,17(3):159-161.

11肖培根.半夏新编中药志(第1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2刘守义,尤春来,王义明.半夏抗溃疡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19(1):42-45.

第3篇:半夏栽培技术及加工范文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古籍有误?或者像某些人说的,中医理论本身就不科学呢?当然不是,问题其实恰恰出在药材身上。

现在,为了追求药材产量的增长,有些药材供应商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影响中药材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产地。而正是由于中药材产地的不同,造成了药效的差别。

什么是“道地药材”

中药的产地是影响药物性能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环境、气候、温度、水分、阳光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同一类的药材在不同地区出产,其质量差异很大。古人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认定某药以某产地出产者为疗效最佳的正品,称为“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

由于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很多道地药材,都会在其名称前冠以产地,如浙贝母(产于浙江)、川芎(产于四川)、党参(产于山西上党)、建泽泻(产于福建)、新会陈皮(产于广东新会)等。

“道地”――好药材的代名词

道地药材是品质优良、功效卓著的药材的代名词。从古到今,医家一直推崇使用“道地药材”。唐・《新修本草》曰:“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宋代的《本草衍义》序例中也有“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的记载。而此种说法也得到了现代科技的认同。

现代研究人员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道地药材在有效成分含量上明显高于非道地药材。大多数不同产地的同一种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各含量却相差甚远。

例如,产于河南焦作的道地药材怀地黄,其有效成分梓醇含量为0.435%~0.811%,而广东、山东、陕西等地所产含量仅为0.01%~0.06%。又如,河南封丘的道地药材金银花花蕾中有效成分总绿原酸含量多数在4 %~7.59 %,而几个非道地产地的样品总绿原酸含量都在3 %以下。

在药效上,道地药材也往往优于非道地药材。例如:穿心莲的道地产区在广州,其抗菌作用就远较福建、安徽产者为优;其他产地的黄芩虽然也有抑菌、抗炎、解热与镇静的药效,但作为道地药材的河北围场黄芩,在抗炎、解热等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

道地药材不仅靠产地的自然条件,而且与药材的生长年限、栽培技术、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有着密切关系。每一种道地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栽培、采收及产地加工技术,这也是道地药材形成的一个原因。

综上所言,“道地药材”是指质量好、疗效高、得到中医公认、且来源于特定地域,具有独特的种植、采收、加工技术的名优正品药材。使用原产地的道地药材,在临床上可达到量小而效宏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古籍中的汤药用药量都非常小,而现在动辄用好几倍的量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原因。

部分道地药材的产区划分

全国的道地药材约有200种,例如著名的“四大怀药”、“浙八味”、青海西宁的大黄、甘肃岷县的当归、四川江油县的附子、重庆石柱的黄连、山东东阿的阿胶、云南的三七等,均以质量上乘而闻名中外。这里将全国部分道地药材按照道地产区的划分简单介绍如下:

关药东北三省和的东北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如:人参、防风、细辛、五味子、刺五加、关黄柏、鹿茸、升麻、桔梗等。

北药长城两侧及其以南的河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如:北沙参、党参、黄芪、黄芩、金银花、山楂、知母、阿胶、远志、板蓝根、连翘等。

怀药古指怀庆府,现泛指整个河南省盛产的道地药材。如:怀地黄、怀牛膝、怀、怀山药、天花粉、金银花、红花、辛夷等。

浙药浙江省所主产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浙玄参、杭麦冬、杭白芍、杭、延胡索、山茱萸、栀子、白芷等。

川药四川省以及重庆市境内主产的道地药材。如:川贝母、川芎、黄连、川乌、川木通、麦冬、巴豆等。

广药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等省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如陈皮、何首乌、广藿香、芡实、玉竹、金钱草、鸡血藤、肉桂、穿心莲等。

云药云南省境内所主产的道地药材,如:三七、云木香、云茯苓、儿茶等。

第4篇:半夏栽培技术及加工范文

巍巍白刀岭山下,滔滔莫洛河蜿蜒而去,投资351万余元重新改造翻修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卫生院正在紧张施工中。

从麻风医院到石门卫生院,历经62年,石门卫生院从最初单一的诊疗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今天集预防保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石门乡每个村配备2名村医和一名从县城医院下来帮扶的医生开展医疗工作。今年新建10所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基本满足群众看病需求。”石门乡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罗文景说。

和石门乡一样,行走在有着“贵州屋脊”之称的威宁自治县的土地上,四处热潮涌动,脱贫攻坚鏖战正酣。

扶贫更精准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在中国,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贵州,威宁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全县1 4 8 万人口中, 目前还有19.15万贫困人口,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按照“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要求,威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身体是不是健康。”为进一步精准扶贫对象,解决“贫困识别”问题,威宁创造性地总结提出了精准扶贫“五看法”,摸清搞准贫困人口构成、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难易等情况,对扶贫对象做到乡有册、村有簿、户有档、人有卡,一户一台账,根据不同贫困类型,不断调整完善扶贫思路,解决“如何扶贫”问题。

在扶贫实践中,威宁坚持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对于有脱贫能力的群众,实施政策扶持,提高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对于缺乏能力的,积极实施“提智增知”工程,一手抓中小学基础教育,一手抓脱贫致富技能培训,确保扶贫技能培训全覆盖,以此提高扶贫措施的精准度。为杜绝“戴着贫穷帽子、过着炫富日子”的现象,全县强化精准脱贫跟踪督促、考核评估和家庭收入核查,对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实名登记、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努力做到脱贫成效精准。

“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这句顺口溜道出了迤那镇五星村曾经的贫困与无奈。如今,五星村发展党参、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昔日的苞谷、洋芋地变成了党参、金铁索等种植基地,产品远销广州等地。五星村村支书李仁兵说:“现在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是威宁自治县‘五看’看真贫起了重要作用。”毕节市委常委、威宁自治县委书记肖发君在10月20日召开的威宁自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强调,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到2018年实现剩下的314个贫困村整村脱贫销号、5.05万户19.15万贫困人口越线。

动力更强劲

变“要我富”为“我要富”

“烤烟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四个村上千户村民种植烤烟,种植面积12000余亩,户均每年有几万元收入。”在小海镇松山村亿林峰烤烟种植基地,合作社负责人之一的程奎饶有兴致地说起松山村的“致富经”。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兴则威宁兴。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威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重点发展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商品蔬菜、山地生态畜牧业等特色产业,通过连片规划、集中打造,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带、连带成块的“六大板块经济”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10月,“威宁荞麦”农特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评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至此,“威宁荞麦”成为继“威宁党参”“威宁荞酥”“威宁洋芋”之后的威宁第四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大农业助推大扶贫。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威宁依托种植荞麦、洋芋等优势产业,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良种植和加工技术,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种植,使其成为威宁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荞麦适宜于生长在海边23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威宁的高原气候和山地条件,是荞麦种植的最佳选择之地,80%的土地均适宜荞麦的种植与生长。

威宁自治县农牧局党组成员毛春如说,目前全县荞麦种植总面积达16万亩,产量在2.6万吨左右,其中企业加工掉的荞麦总量在1.3万吨左右,老百姓自己存放食用的荞麦在7000至8000吨,剩余的荞麦作为出口原料销往四川、昆明、山东等地。

威宁的自然生态条件是中国南方最适宜栽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威宁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60万亩以上,面积和产量均居贵州之首,2008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

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威宁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威宁从山东省滕州市引进冬作早熟马铃薯“三膜覆盖”栽培技术,破解高寒山区冬季不能种植喜温农作物的难题,推动马铃薯由商品薯生产向良种扩繁转变,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营销由传统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将“小土豆”打造成“大产业”。

目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威宁人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马铃薯总产量270万吨,商品率达40%以上,年产值达3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种植业收入2163元中马铃薯贡献达865元,贡献率为40%。

威宁自治县扶贫办负责人说,通过产业扶贫,现在村民的思想转变了、信心普遍提高,过去的“要我做”变为了今天的“我要做”,过去的“要我富”变为了今天的“我要富”。

效果更明显

变分散用力为形成合力

小海镇松山村村民程宗俊家里养了一群羊,他很想扩大养殖规模,可一直苦于资金短缺。今年3月,受益于金融产品“群星贷”,程宗俊顺利贷到8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

“群星贷”是威宁自治县信用联社助力精准扶贫创新的金融产品,今年3月正式投放市场。

威宁自治县信用联社有关负责人介绍,“群星贷”贷款金额在8万元(含)以内,根据借款人发展项目生产经营周期确定,分为一年期和两年期。“群星贷”贷款属财政全额贴息,根据“先收后贴、分期补贴、应贴尽贴”的原则,实行按季结息。截至今年8月,威宁自治县信用联社已发放“群星贷”就业创业贷款773户,发放贷款4361万元。

脱贫攻坚,金融发力。近年来,县联社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增强金融精准扶贫的成效。

县信用联社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抓手,通过了解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致富愿望及金融服务需求,建立管理信息档案,落实农户贷款利率优惠,提高贫困农户贷款覆盖率,降低贫困农户融资成本,帮助贫困户更好更快实现增产创收、脱贫致富目标。

截至目前,县信用联社对威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授信金额203685万元,向230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贷款金额54348万元。

此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银企也纷纷助力威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

金融扶贫破解了脱贫攻坚的融资瓶颈,驻村帮扶则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石门乡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陈晨20岁出头,个子娇小,起初村民颇感失望:“一个城里娃娃,能做哪樱俊

如今,村民却自发为村的速变鼓掌:一年的时间,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村子里安装起了太阳能路灯,甘甜的山泉水哗哗流进水缸。村子里建起了冷库,建起了中药材种植基地,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