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PTC 的业务主要分为两个类别:一个是传统企业级的解决方案,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生命周期管理(PLM), 已经有25 年的历史了; 另一个, 是PTC 最近拓展了一条新的产品线,叫做技术平台,是横向的,能关联很多应用和技术,主要的发展业务就是物联网(IoT)。”PTC 技术平台执行副总裁( 负责PTC 全球CPM 和IoT 业务)Rob Gremley,最近来中国时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如是说。
事实上,在2015 年5 月4 日PTC 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一次物联网大会上,PTC 已经充分展示了自己目前的物联网策略,以及基于该策略所做的产品层面的积极行动。
收购ThingWorx 后,2014 年8 月,PTC 又收购了Axeda 公司。这家公司提供以收集和管理物联网机器和传感器数据为主要功能的软件产品。PTC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实现某种形式的虚拟与现实的互通。
随后,2015 年3 月,PTC 了ThingWorx-Axeda Integrator 解决方案, 正式将ThingWorx 与Axeda 进行了组合: 借助ThingWorx-AxedaIntegrator 解决方案, 用户可以从ThingWorx Composer 快速应用开发平台上访问Axeda 应用程序接口(API),而Axeda 客户也可以轻松地将ThingWorx混合聚集到Axeda Console 内部,从而实现了ThingWorx 平台与Axeda 的数据同步。
从此刻开始,PTC 基于物联网的收购和产品升级进入了快车道。
2015 年5 月12 日,PTC 推出了基于ThingWorx 的物联网产品ThingWorx Converge。“ThingWorx 的基本功能是连接,在连接的基础上,再通过数据库中存储的所有数据进行开发应用。而Converge 是一个新的汇聚型的产品:从ThingWorx 平台上延伸出汇聚功能,把产品本身的数据共享给其他系统,如CRM、erp……让其他系统从这些原始数据中获得对于他们有益的数据。”RobGremley 认为,PTC 的目标是搭建一个更加易于部署的物联网软件技术平台。
此后,2015 年5 月18 日,PTC 宣布出资约1.05 亿美元收购ColdLight——这是一家来自美国的大数据机器学习和预测分析系统提供商,其自动预测分析平台Neuron采用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技术,通过自动、持续的数据学习,可以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发现模式、构建验证的预测模型,并将信息发送给所有类型的应用或技术。
可以想象, 与ThingWorx 平台结合后,ColdLight将对来自设备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应对包括检测数据的故障模式、建模相关性分析、故障预测、调整措施规定……从而真正实现物联网系统对用户的价值。
2015 年5 月21 日,PTC 又宣布:将与现场服务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ServiceMax 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融合双方的解决方案及市场推广团队的力量,携手提供现代的综合互联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企业实现对售出产品的数量和质保的监测、配件库存的检测管理和移动端技术支持与指导等——从而实现用服务撬开物联网在工业企业应用一角的目的。
事实上,对于一个全新的信息系统来讲,想快速打破市场的沉默,仅有一个完备的软件工具体系和一个理论存在的应用前景,是远远不够的。
案例,最直观的成功经验对于用户的吸引力依然是无法抗拒的。而且与改变产品的设计模式,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效率相比,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讲,提高现有产品的服务效率更容易成为制造业企业开始尝试应用物联网系统的理由。
此次,Rob Gremley 就向记者展示了PTC 应用物联网系统帮助企业实现某种价值的成功经验。
“Elekta 是我们的一个用户,这是一个医疗设备的公司。”Rob Gremley 所说的Elekta 是一家总部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制造业企业,其在过去的30 年间,一直致力于为放射肿瘤学引入诸多市场领先的关键技术:其直线加速器支持一系列预先配置和可选的治疗手段,可以让医师根据每位患者的需求,灵活定制治疗方案。
对于使用Elekta 的患者来讲,一般患者的治疗计划都要求在4 ~ 6 周内必须坚持每天治疗, 因而机器的正常运行时间极其重要。
但是所有的设备都会遇到故障,所有的系统都需要定期检修。传统上,这类复杂、精密的医疗设备是不允许进行远程访问的, 因此Elekta 当然无法了解基于真实数据的机器性能, 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无法立即响应用户随时可能遇到的设备故障等问题,而且没有办法立即检测和解决问题——只能采用反应式的服务模式。
这种情况在Elekta 选择了PTC Axeda 作为智能设备管理(IDM) 系统Elekta IntelliMax 的支持技术后得到了改变。
“当客户购买服务协议时, 实际购买的是系统正常运行时间,是持续向每位患者提供治疗的能力。”Elekta 服务副总裁Martin Gilday 表示:“服务不仅是带着一箱子零件的工程师, 还包括通过多种渠道提供的完整、系列的技术专长……这是关于服务的思考方式的重大变革。”
通过实施PTC Axeda 软件和远程连接,Elekta 的设备操控板上可显示清楚的信息,从而不仅有利于操作者了解用户的舒适度,而且基于警报触发通知的功能,还可以实现预见性维护。这也就意味着:潜在的设备问题几乎都可以在导致服务中断前被立即发现,并得到最及时的解决。而Elekta 也可以通过接收产品的性能数据,利用业务智能分析,将工作和条件周期与诸多关键系统组件关联起来,从而预测组件距离寿命终止的小时数。这样,Elekta就可以在零件需要更换之前,确定最佳的使用时间。
这种预见性的维护和维修,不仅降低了分布在全球近5000 台机械设备的维护难度,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最大程度地避免为病人提供的服务被中断。
“Elekta 现在使用遥控的技术来对机器进行维护,他们有25% 的维护服务都是通过物联网来实现的,大大地增加了效率。”Rob Gremley 说。
记者手记
无线引领未来
全球通信发展经历了重新定义电话、重新定义计算、重新定义万物的3个重要阶段,在这3个阶段之中Qualcomm皆有参与,并且在其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时下的无线互联时代,几乎所有终端设备都有采用Qualcomm的解决方案。IoE Day会议上,Qualcomm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Raj Talluri提到“除了移动终端设备是目前的重点投资对象,Qualcomm还将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汽车、智能家居、移动计算和可穿戴设备纳入到其中,这也是IoE的关键一步”。与此同时,他还表示“在2018年,全球非手机联网终端的出货量预计将超过50亿部”。这组预测数据也表明Qualcomm对万物互联时代的看重,未来势必是由“无线”引领的,而Qualcomm作为专注于各个领域终端解决方案的引领者,一定会逐步完善自己万物互联平台,搭建完美的IoE生态圈。
IoE如何改变生活
3G、4G、Wi-Fi以及蓝牙,这是目前万物互联的方式。实际上,“Qualcomm是面向汽车行业排名第1的3G、4G调制解调器和蓝牙的供应商;是Android Wear 设计第1的供应商;是家庭和企业Wi-Fi解决方案排名第1的供应商;也在联网医疗解决方案领域是第1位的供应商”。这是 Qualcomm中国销售副总裁郑建生博士与我们分享的Qualcomm在各个产业的影响力,正是因为这些在不同行业的运用使得Qualcomm拥有了万物互联的一个优越基础。只要运用好技术连接和智能产品组合,就可以让IoE向前推进一步,像10月24日在北京开跑的Formula E(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就运用了Qualcomm Halo 7.2kW无线充电系统为赛场上的安全车进行充电,这就是一项致力于汽车行业动力改善的技术,当然连接和移动技术也在其中得到了运用,而未来这些技术将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新的解决方案
IoE Day上除了事关万物互联的分享,Qualcomm还为我们展示了一些新的解决方案,像最新的LTE调制解调器MDM9207-1和 MDM9206,它可以为物联网内日益增多的终端和系统提供可靠的、优化的蜂窝连接。MDM9207-1专为智能仪表、安保、资产追踪、可穿戴设备、销售网点和工业自动化等物联网应用所设计。MDM9206将使终端制造商能支持成本优化的解决方案,并作为Cat-M(eMTC)和窄带物联网(NBIOT)的组成提供增强的超低功耗和扩展范围,还能够利用窄带调制解调器更高效地服务低数据速率物联网应用。
本次峰会以“工业互联、融合共赢”为主题,邀请了800位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工业互联网领军人物,聚焦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政策导向、产业动态、技术演进、实践创新等核心话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全面解读工业互联网发展理念。会上了工业互联网产业研究成果,全方位展示了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
峰会设最佳实践及高端对话环节,邀请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分享了工业互联网最佳实践,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的专家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中国工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走到了哪里
近年来,中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表现一直不错,衣食住行等许多细分市场都在走向成熟,在现代产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不过与此同时,互联网与整个社会的结合也正在逐步从触达个体向产业深处渗透,走向下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7年)》显示,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从消费领域持续向生产领域拓展,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驱动下,全球生产力正在经历又一次质的飞跃。
在全球都在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翘首期盼的时候,作为产业金字塔半个塔底的工业制造,或将成为各个国家首先展开角逐,并且与国力竞争关联度最高的领域。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抑或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其实都是分别从不同的国情角度,探视着传统工业企业迎接互联网改造的进程。
也正因为如此,在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这艘巨轮即将启动航程的今天,探讨中国工业与互联网的结合究竟走到了哪一步,目前面临的阻力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说极为必要。
智能制造将打通
物理和数字世界的边界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以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国家规划明确地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放在了一起,而工业2.0的关键词是标准化、自动化,工业3.0的关键词是信息化。
这也就是说,当下中国的工业产业尚处在需要完善、夯实的3.0阶段,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智能化相比尚有一段距离。如果说最领先的德国企业离工业4.0尚有最后1公里的路程,那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工业企业来说,或许还有一段长路需要跋涉。
未来的智能制造,必须建立在全面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在产业各个环节拥抱互联网,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边界。
换言之,赋予制造业所有物理环节一个非常精准的动态数字化模型,基于数字化模型把所有的ICT新技术、互联网新技术、新的模式创新都应用起来并反作用于制造业,如此才能深度改变制造业。
这样的演进步骤看起来更像是将工业设备、生产环节作为一个个的节点,逐步以数字形式汇聚成根状的信息网络,进而导入有效的管理模型,开枝散叶成智能化改造后的创新功能与应用。
古人云“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敲开机会大门、嗅到未来商机的,常常不是政策的主导者,而是产业中的实践者。在全球制造业的这场升级之战中,亦不外如是。
德国西门子推出了自己的Mindsphere平台,美国GE推出了Predix平台,这些大型工业公司将自己搭建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开放,并帮助更多的制造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而三一集团作为代表中国工业实力的行业领先者,早在2008年就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开始探索实践,并由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今,三一集团已经能够做到“平均5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从大型工程机械的角度来讲,三一的这一成绩即使是与德国人的工业4.0标杆相比,也可以说是毫不逊色。
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
正式
在本次峰会上,由代表中国制造的海尔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首个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正式并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为企业提供全价值链价值交互解决方案,构建起社群经济下的诚信工业新生态,赋能中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当前全球部署焦点,各国先后针对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形成国家战略。
虽然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但是中国的制造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不同,中国制造寻求发展的关键路径是要抢先一步,构建起可以跨产业,在生态层面上相互联接和协同的平台。
COSMO平台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别于美国由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德国的由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平台,也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在互联工厂模式的核心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诚信工业新生态。
具体来说,通过将互联工厂模式产品化、社会化,COSMO平台将互联工厂生态系统中交互、定制、研发、采购、制造、物流、服务7个全流程节点,输出为7个可以社会化复制的系统应用,形成包括协同创新、众创众包、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设备远程诊断维护、物流服务资源的分布式调度等全流程的应用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全流程的业务模式革新,精准抓取用户需求,精准生产,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大规模定制升级转型。
除了海尔的互联工厂解决方案,目前COSMO平台还将聚合企业需求和广大第三方开发者、解决方案商,未砘菇有更多行业先进模式、工程技术形成可复制的软件化应用。
此外,COSMO平台上除了提供海尔互联工厂的解决方案外,还能快速聚合全球一流资源构建知识智慧服务、共享集约服务、大数据服务等领域的产品,为企业转型提供全流程闭环服务。
与此同时,COSMO平台还实现了企业、资源、创客之间的互联互通,每一个需求都可以通过平台来快速配置资源,实现产消合一。目前这个平台上已经聚集了海量资源和用户,支持平台良性循环。
举例来说,在创新设计层面,平台已整合众多全球设计类的资源,并为近百家其他公司提供了创新设计服务,每月产生创新设计方案500多个,实现了从创意交互、到协同设计、到虚拟设计验证、到产品持续迭代等全流程的服务。
在智能生产IM模块层面,可以实现用户订单实时直达全流程节点,由计划驱动变成用户驱动生产,变领导经营员工为用户驱动员工自经营,大大提高了工厂的柔性、响应速度、质量水平。
目前,COSMO平台实践已初现成效,按照平台的运作已经构建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滚筒、胶州空调、青岛热水器、FPA电机、青岛模具和中央空调八个互联工厂。同时,海尔通过COSMO平台已服务数十家社会企业,致力于打造“诚信生态、共享平台”的共创共赢生态系统。
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说,再次选择深圳,是因为“深圳这座城市太具有创新活力和创造力了,是一座非常有激情的城市。”杨叙认为,IT技术已经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云计算、大数据,到数据中心里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从传统的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最新的二合一设备,到手机、平板以及可穿戴设备甚至未来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在不断延伸,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包括城市的智能化、农业的现代化、工业的信息化等方方面面。
伴随着计算行业格局的快速转型,英特尔也在从一个芯片行业的翘楚向“提供最卓越的全方位计算体验”转型,以计算为基础,向数据中心、客户端、移动设备、穿戴设备和物联网全方位渗透。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IDF移师深圳的目的,深圳不但有腾讯、华为、比亚迪,更有一大批做智能设备、移动互联和物联网的初创公司,而这些正是英特尔创新生态圈想“圈住”的对象。
打造技术创新生态圈
英特尔进入中国近30年,在当今的转型阶段。“英特尔旨在与蓬勃发展的中国技术创新生态圈协同创新,特别是在深圳加大力度,以加速创新步伐,重塑计算行业。”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IDF上指出,英特尔将与深圳的技术创新生态圈合作,以激发本地及全球产业增长,面向多个细分市场、多操作系统和多种产品价位,带来差异化的计算产品和体验。
在IDF上,科再奇宣布将在深圳成立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以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加快推出基于英特尔技术的各种智能设备。科再奇说,该中心将创新领域延伸到平板电脑之外,将产品概念与商业运作有机地关联起来,为本地的OEM、ODM和软件开发者提供获取英特尔技术平台和开发支持的便利,包括交钥匙解决方案、开发工具、供应链采购、质量管理和客户支持等。同时,为进一步加快这一计划,英特尔还设立了总额为1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致力于加速中国的智能设备创新,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C、二合一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相关技术领域。这一创新基金是英特尔投资对推动中国IT产业和生态系统发展承诺的深化。据悉,自1998年以来,英特尔投资已设立过两支技术基金,已向110多家中国技术公司投资了超过6.7亿美元。
在本届IDF上,几十家英特尔的合作伙伴展示了基于英特尔处理器和智能技术的创新产品,并有多家厂商与英特尔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例如,英特尔和腾讯宣布建立联合游戏创新实验室,基于英特尔架构平台,开发和优化更多的游戏产品,提供卓越游戏体验。至此,腾讯游戏将全面支持英特尔架构平台,包括PC和移动设备,以及不同屏幕尺寸和包括Windows、安卓在内的多种操作系统。同时,腾讯宣布其新版“轩辕传奇”游戏将成为国内首个支持最新英特尔RealSense3D摄像头的多人在线游戏。在IDF上,英特尔还联合腾讯、技嘉等合作伙伴共同召开了锐炬图形显卡芯片展示会,英特尔PC客户端事业部副总裁兼移动客户端平台部门总经理孙纳颐认为,游戏是锐炬图形显卡最大的市场,在游戏应用中最能体现显卡的价值,以腾讯的“轩辕传奇”为例,锐炬显卡可以流畅地运行这款游戏,并将游戏的诸多细节表现出来,相比传统的显卡有明显的提升。
再如,华为与英特尔在IDF上正式签署存储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结合华为OceanStor 9000为核心的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专业优势与英特尔在大数据、横向可扩展存储和软件定义存储领域的领先技术,共同建立一个基于英特尔架构的可扩展存储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在软件定义存储和横向可扩展存储领域建立深度的技术合作。在华为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中规模化使用英特尔存储构建模块。双方共享研发路线图并定期提出技术需求,促进未来产品发展。通过市场战略、合作营销、合作贸易展会和品牌联合等方式,提升华为存储与英特尔的市场影响力。
另外,东软集团和英特尔公司还共同宣布,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拟推出国内首款基于英特尔架构的企业级移动终端解决方案,满足零售、物流、金融、医疗等关键客户的移动应用需求。据了解,东软企业级移动终端解决方案融合了英特尔身份保护技术和英特尔设备保护技术以及东软移动设备管理技术和东软云服务技术,以多尺寸、低功耗、丰富的行业应用、安全的云管理和多媒体资源等优势满足了不同客户的个性化移动应用需求。
构建完整物联网平台
“在物联网中有四样非常基础的组件,第一个是物,它用来搜集数据和信息。第二是网关,他把不同的物搜集到的信息整合起来。第三是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数据在这几样组件之间进行传输。最后是后端的数据中心或者是云,它能够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分析和计算,把整个物联网连在一起。”英特尔全球物联网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唐迪曼(Ton Steenman)介绍说:“英特尔基于从设备到数据中心全面的技术专长,致力于通过可扩展的软硬件产品路线图,开发智能设备、网关,促进传统系统与云的连接,实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并从大数据中挖掘商业价值,为物联网注入了计算智能,同时也为用户带来更快更好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确实,半年多来,英特尔为网络边缘设备推出了可扩展的产品路线图,包括专为物联网智能系统而设计的全新英特尔凌动处理器E3800产品系列,以及低能耗、小内核的英特尔Quark系统芯片X1000。在平台层面上,为实现设备和云之间的无缝通信,英特尔推出了全新系列的智能网关解决方案,在既有系统与新系统之间建立连接的通用接口,以确保设备和现有基础设施产生的数据在云端安全共享,用于分析目的。英特尔智能网关解决方案系列提供经过预先验证的集成硬件和软件,可帮助企业客户更快地开发、构建和部署应用服务。
现在英特尔已经积攒了不少“物”以致用的成功案例。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到智能交通管理,从环境监控到“环保物联网”,从数字安全监控到平安城市,从数字标牌到联网商店,从数字医疗到智慧医疗……应用范围迅速扩张。例如,捷豹路虎和英特尔正在就未来的IVI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合作,联合开展下一代数字汽车原型产品研究,包括汽车与其他设备及云相连的车内体验。据了解,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已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合作,通过建立车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基于英特尔架构,为各种运输车辆开发智能车载终端系统,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设和优化全国车联网监管与服务平台。
英特尔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物理网其实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这是国内外统一的特点,所以关键的竞争优势就是高品质和高标准。”他提到英特尔最新的网关产品能够把不同的传感器搜集上来的信息,放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数据分析,再通过后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物联网碎片化跟产品订制化的问题。
唐迪曼也表示,现在行业里面很多公司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物联网能成就的不仅仅是一个垂直行业的应用,更应该是有水平、可靠的解决方案进行大规模的部署。他提到,“最近,英特尔已跟IBM、AT&T、GE、思科成立了一个工业物联网联盟,目的就是要去探索、开发更加水平化、更加可靠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应用,并且将资源整合起来,做大做强。”
数据中心和网络的变革
高速增长的信息量和越来越多的互联设备,给数据中心提出了新的需求,迫使其进行变革和转型,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在内的基础设施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IDF上,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柏安娜(Diane M. Bryant)表示,数据中心市场正在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据中心业务增长最快的市场,同时带来了新的创新和新的服务。她认为,在数据中心中,目前最大的增长来自于云计算、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HPC)。
柏安娜举例说,全球最快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实现了每秒超过5.4亿亿次浮点运算的性能,是目前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 500排行榜上排名第二的系统性能的两倍。英特尔的技术使中国企业获得了大量的计算力支持,促进了重要的科学突破和新发现。她还透露,基于Haswell微架构的下一代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 v3产品系列将在2014年下半年投产。
英特尔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通信与存储基础设施事业部总经理Rose Schooler表示,“对于企业级的应用,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降低应用成本;而在云计算方面,我们希望更好地提高其可扩展性,让云计算提供商能更好地向其客户提供服务;对于电信运营商,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好的网络架构部署盈利性的服务,并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
在整体网络建设的过程中,英特尔非常注重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体系。Rose Schooler说:“网络市场有160亿美元,但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的份额只占5%左右,因此,这样的增长空间对我们而言是非常大的机遇。”
链接1
英特尔IDF14亮点
・首个英特尔智能设备创新中心落户深圳,以加速推出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的基于英特尔技术的智能设备。
・总额达1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智能设备创新基金”,以加快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C、二合一产品、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及其他相关技术领域智能设备在中国的创新步伐。
・英特尔与腾讯建立联合游戏创新实验室。
・英特尔与华为签署存储战略合作备忘录。
・英特尔与东软集团宣布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链接2
更多期待
・全新未锁频第四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2014年年中上市。
・全新未锁频智能英特尔奔腾周年纪念版,2014年年中上市。
・全新智能英特尔酷睿i7 八核处理器至尊版,2014年下半年上市。
・SoFIA 3G,2014年第四季度发货。
物联网、大数据无疑是目前信息技术在工业界应用最为热门的
关键词 ,对于制造商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风起云涌、暗礁激流的时代。《哈佛商业周刊》最新发表的由管理学大师Michael E.Porter与P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im Heppelmann合著的文章《物联网时代的竞争力再造》深入探讨了互联智能产品革命,以及在互联化、智能化的世界中,企业需要如何在战略和运营方面做出选择。
PTC首席市场营销官Eric Snow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PTC对于ThingWorx以及Axeda的收购,帮助我们立足于物联网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使PTC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未来我们会继续大力整合和发展现有的技术和服务,帮助制造商重新改进业务流程,布局智能互联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抓住新一波的价值浪潮,在物联网时代赢得竞争优势。”
除了上午的主题演讲和案例分享,本次技术大会还开放了5大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专题论坛,总共进行了20个课题演讲,全方位介绍了PTC Creo3.0、PTC Windchill更新、物联网ThingWorx解决方案、服务转型及最新的PTC SLM解决方案等极具价值的技术内容。除了PTC的技术专家外,来自德国电动汽车企业StreetScooter、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迈瑞生物医疗、LG等PTC优秀客户的代表也在会上分享了PTC产品和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产业互联网将是下一个百万亿商业时代
首先,杜登斌谈了对“互联网+”的看法。他认为,“互联网+”的目标是依托消费互联网模式带动和引导传统产业和企业升级转型,核心不在“互联网”,而在于后面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中国制造2025”时特别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领域。他分析说,所选的十大重点领域都是规模生产的基础工业,都是自动化、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进行互联网智能化相对容易,互联网改造费用占比也相对较小,成本可控。其次,这些行业乃国之重器,必须同步最先进的工业技术。最后,这些都是国家主导的行业,“可以举国体制下快速完成智能制造后,再向其他行业扩展”。
同时,“互联网+”的力量从消费侧扩展到了生产侧,从用户侧扩展到了产业侧、企业侧,这些都昭示着“产业互联网”的到来。随着社会趋势从引导消费过渡为创造消费,企业产业的进一步虚拟化,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下一个百万亿商业时代。
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杜登斌认为实体经济与金融结合起来才是升级转型的根本出路;而与金融结合起来,必然需要大数据解决方案来解决产业的评估、定价以及信用等问题。所以,产业互联网的翅膀是金融,核心是大数据。
以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工业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
“没有大数据就没有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杜登斌说,在信息化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互联网+”技术以各类信息数据为生产资料,推动经济的分布式发展和效率的系统性提升,让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等各种过去分散、独立的社会主体实现良性互动,创造出与信息社会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管理方式和产业演进路径,为智能制造、物联网和产业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他简要阐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工业大数据技术创新的思路、规划、设计、模式和目标。
思路:产业互联网必须围绕数据资产创新来实现。首先,要有采集挖掘分析平台,形成产业价值、产品价格基数数据,来完成基础定价、基础评估等;其次,要有综合应用服务平台,使数据资产、权属、数据变现,来完成评估、征信、量化交易等;最后,要有金融创新平台,使数据资产证券化,来完成指数、量化交易等。
规划:六位一体综合解决方案。即以数据资产为核心,构建集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云资产、云交易、云金融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金融服务共享平台。
设计:基于采集挖掘梯级开发。通过垂直定向采集挖掘技术实现数据的大集中(云数据),形成云数据资产。在云数据之上构建各种应用,形成数据云服务和数据云应用,完成数据变现。基于云数据的应用,实现数据资产的归集与估值、征信定价、指数,完成数据金融化。
模式: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业务线。通过基于工业大数据产权价值、产品价格等多维度的采集、分析,形成工业大数据的评估平台,为金融机构、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依据。通过工业大数据采集、挖掘技术,构建数据的中央厨房,进行数据和信息原创和二次、三次加工;同时完成产业、产品数据与信息和产业、金融相互融合,构建产业生态融合系统。通过大数据产业应用平台进行资产和权益归集,开展大数据实时匹配和统计,建立大数据产业定价和指数系,围绕产业指数进行金融创新,形成大数据金融量化交易。
目标:最终能够服务于“互联网+”、“大数据+”,来实现智慧城市、智慧中国。
工业大数据金融创新应用需要突破的问题
针对工业大数据金融创新应用需要突破的问题,杜登斌提出工业大数据的定价、评估、交易难题。工业大数据属于高附加值产业,较难界定价值和价格,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产业金融的解决方案,实现数据交易和金融的嫁接。
本次展会上,众多知名信息通信厂商进入广电行业的力度明显加大,带来广电行业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结合的颠覆性的创新,成为展会现场最具创新活力的军团。
华为全系列方案服务广电
主攻企业业务市场多年的华为将广电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在CCBN2016上,华为从智汇网络、全媒体、智慧广电等几个展区展出了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针对广电网络的双向网改,华为重点展出了千兆接入方案;针对视频主宰未来网络流量的趋势,华为推出4K超清解决方案;针对电视制播平台的云化,华为推出了融合媒体云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加速广电双向网改
中兴通讯今年带来了包括广电无线双向网、OTT 4K、极速FTTx等多方面解决方案。作为此次核心展示内容,中兴通讯现场呈现了广电无线双向网方案相关的全系列的终端产品,如SDR基站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中兴通讯在eMBMS、智能电表、智慧家庭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将帮助广电面向家庭用户实现无线业务的快速落地。此外,专为广电客户量身定制的双纤三波接入终端,在多家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应用的新一代广电IT支撑体系,以及覆盖业务管理、内容管理、头端、EPG、CDN、机顶盒、接入承载等网络的各个层面4K解决方案,全面展现中兴通讯在广电领域的积极探索。
烽火科技“云”“管”“家”建智慧广电
在此次展会上,烽火科技集团主要展出了智慧家庭、智慧管道、智慧云三大板块业务,其中智慧家庭业务颇受观众欢迎。
据了解,烽火智慧家庭业务的发展战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家庭控制中心、家庭娱乐中心和云端服务平台,其中家庭控制中心的核心是家庭网关,烽火希望通过家庭网关进行家庭物联网组网,实现信息一体化;家庭娱乐中心是以机顶盒为业务呈现及人机交互节点,实现包括娱乐在内的多种业务部署;云端服务平台是内容注入及业务分发部署的核心,以支撑后终端时代内容及服务的发展。
对于烽火通信而言,随着新一代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2.0的推出,广电正加大智慧家庭业务发展和智能终端布局。事实上,不仅是广电,运营商也在加紧布局智慧家庭业务,希望通过FTTH将互联网、物联网、IPTV等业务接入用户家庭。
作为智慧家庭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烽火科技此番将FTTH解决方案、智慧家庭网关及终端解决方案、云计算以及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业务带到了展会现场,展现了烽火科技在智慧家庭业务方面的实力。
联想“云+端”助力广电转型
联想从去年开始聚焦于广电云服务领域,今年拿出的ThinkCloud视听云解决方案更加完善。包括服务端的云存储、专用服务器、SDDC、媒体存储等产品,视听终端的媒体工作站、机顶盒云化服务平台等解决方案,管理端的全景监控、数据中心管理解决方案,共同组成了广电“云+端”的完整解决方案,旨在将自身云计算服务能力和广电行业的IT发展需求相结合,专注于“全媒体内容汇聚、全媒体内容生产、全媒体多渠道”的融媒体云平台建设。联想助力广电行业转型与促进全媒体融合的主题也更加鲜明。
瑞斯康达用智慧联接广电
近年来,广电行业的发展呈现出“智慧城市”、“宽带广电”、“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的发展方向。瑞斯康达以“用智慧联接你我”为主题亮相CCBN2016,设立“光纤到户”、“数字专网”、“综合承载”、“数据中心”、“政企ICT”五个展区,全方位展示应用于广电网络的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实施“宽带广电”战略。
大唐融合聚焦安全服务
作为CCBN的老面孔,大唐电信集团子公司大唐融合亮相CCBN2016。在信息安全领域,大唐融合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聚合各种安全技术和安全服务力量,以自主可控的IT构件和信息安全关键技术为基础,拓展云时代安全服务,为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大唐融合结合国内多家省级广电集中式客服系统的建设经验,成功推出了省级客服系统集中式建设的全面解决方案,即客服系统3.0版。
长飞用好光纤助力宽带广电
长飞光纤光缆(上海)有限公司携三大系列产品亮相CCBN2016,以“畅享绿色 ‘纤’动未来”为主题,展示了EDFA光纤产品解决方案、室外光缆产品、室内光缆产品三大系列产品。
其中EDFA光纤产品解决方案是本次展示的主要产品,包含常规功率及高功率EDFA的全套光纤产品,由长飞掺饵光纤系列、Fibercore全系列掺饵光纤系列、Fibercore铒镱共掺光纤系列、WDM及其耦合光纤、单模尾纤跳线、特种单模尾纤、高功率隔离器等八类产品组成。
此外,长飞(上海)还展出了室外光缆和室内光缆两大系列产品。据介绍,室外光缆产品广泛应用于干线通信网络物理链路层敷设;室内光缆产品广泛用于综合布线、室内数据通信及光纤到户领域。
目前,长飞(长海)公司生产的光缆产品广泛用于电信运营商等干线和本地网光缆传输单位,广电、电力、高速公路等行业信息传输系统和局域网数据传输系统和工业预连接等领域。
华三新IT战略亮相
用一个App来操控室内灯光的明暗变化,早已是“智能照明”最初级的状态。现实情况是,市面上各种能够使用手机App直连的灯泡产品层出不穷,智能灯泡的解决方案也如雨后春笋。
如何将照明控制作为智能家居的切入点,让更多的家庭智能设备甚至是传统设备可以接入这张智能控制的网络,未来甚至是投入物联网的怀抱,这是包括飞利浦照明在内的照明业大公司都已经开始尝试的事。
比如飞利浦照明,从两年前提出“智能互联照明”的概念到现在,一方面是有了很多的面向企业、政府机构等专业市场(B2B)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另一方面在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家用照明市场(B2C),正尝试让智能照明产品不囿于科技达人“尝鲜”的玩具,而是与包括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监控等其他的智能家居设备实现“互联”控制,更加有用。
飞利浦照明首席执行官洪岸礼(EricRondolat)曾说:“我们现在要更靠近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因为当照明互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多的应用,创造极大的想象空间。”
产品和使用场景如何更接地气,产品的研发如何更贴近用户,这些都是在点亮“智能互联照明”这一宏图前要越过的障碍。
难点在“联众”
用充满活力的光线在清晨唤醒你,用昏暗的灯光让自己在夜里安然入睡。飞利浦照明面向家用市场推出的智能照明产品Hue WhiteAmbiance(Hue氛围灯)就是希望能模拟日出日落的过程来变化灯光色温和明暗,用户还可通过智能应用程序(App),或是飞利浦Hue入门套装中的调光开关,来调用不同场景的灯光。
与市面上众多的智能灯泡相比,飞利浦Hue智慧照明系统的最大亮点在于“连接”,承担这个角色的是套装里的桥接器,并且飞利浦自一开始就提供了相应的智能灯具开发者套件。
有资料显示,Hue系统的桥接器能够通过ZigBee技术连结最多50个灯泡,并且在连上网路后能够通过手机App以及其他方式对这些灯光进行控制。推出没多久,市场上就出现了一批利用飞利浦Hue开发者套件开发出来的产品和应用程序(App)。
这种“连接”的意义在于,协调矛盾:在家居场景里,智能化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智能硬件之间的连接标准的统一却还遥遥无期。现在来看,相对成熟稳定的是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技术,它是物联网概念在美国兴起时提出的,是比较底层的通信协议,像三星、LG、海尔、海信等各家厂商虽都属于ZigBee联盟,但是各个品牌之间不互通,各自为战。
据飞利浦照明的官方资料,飞利浦Hue系统不断引入其他应用、产品和平台的支持。目前,飞利浦Hue不仅可以无缝兼容Nest的智能恒温器、摄像头和警报系统,还能兼容包括亚马逊Alexa在内的其他智能家居设备。通过开发者们的积极贡献,飞利浦Hue已拥有了600多个第三方应用程序(App)。
“我们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灯泡,而是一整套系统,一个生态圈。”这是飞利浦消费照明解决方案负责人Chris Worp对Hue系统的定位,这个系统生态包括了灯泡、应用程序以及他们相互配合所带来的照明体验,它可以与你的音乐和电视互动,实现当你进门时自动开灯等功能,这些体验远远超过了简单照明的开、关、调亮度之类的基本功能。
飞利浦照明家用照明系统负责人,也是Hue发明团队成员的George Yianni介绍,飞利浦在Hue上市之初便启动了一个针对开发者的项目,召集独立设计师和设计公司为Hue开发应用。这个项目目前进展非常顺利,在欧洲和美国都提供了大量适应当地消费者习惯的应用和体验,近期会将这个项目推广到中国和印度的开发社群中,开发出更针对这两个市场的Hue应用,也会将一些在欧美饱受好评的应用进行本地化后推广到这两个市场。
如何创造更多更接地气的智能互联照明的使用场景,如何与更多的家庭智能设备“互联”甚至“互通”,这是飞利浦照明在家用市场推广Hue这类智能照明产品要加速解决的难题。与之相匹配的,是销售通路和渠道策略的调整变化。传统的照明设备都是以渠道商和经销商体系为主要的销售通路,而智能照明设备如何组建适合这类软硬结合产品的渠道,是完全依赖电商平台,还是线上与线下传统渠道协同作战?这些问题对飞利浦照明来说,也是待解的课题。
“智能互联”解决方案的蓝海
智能照明,已经是被多方势力、众多玩家紧盯的蓝海,可以预见,智能照明方案带来了全新的运营模式,会涉及到庞大的产业链,芯片、传感器、LED照明、通信模块、云平台等都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
连接照明公司Gooee副总裁John Couch此前曾对外透露,到2019年,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将可在软件及服务方面为业界带来约5500亿美元的收益,而硬件销售所得的收益仅为500亿美元。
眼前逐渐展开的竞争格局:传统照明设备制造商如飞利浦照明、欧司朗等正在积极转型为智能照明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霍尼韦尔、施耐德、GE照明等一些以工业自动化、自动化控制、能源管理为业务重心的工业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浪潮下,也从自身优势领域向智能照明领域渗透;IT公司如思科携手Cree-起抢攻物联网市场照明,又携手飞利浦布局物联网写字楼照明市场: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如中国的华为、中兴,也开始大力开拓智能照明领域,如华为最近在CeBIT 2016上了宣称“业界首个”多级智能控制照明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的智能照明,几乎是集中了上述各路势力的竞技场。比如飞利浦曾提出“智能互联照明概念”,路灯不再只是灯杆加灯头,可能成为城市的雕塑;路灯也不再只解决照明需求,可能成为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载体,用来传输信息和数据,减少各行各业在城区道路旁竖立的各类监控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强安全。
今年3月,飞利浦照明对外了基于云计算的飞利浦ActiveSite智能互联照明系统在更多场景的应用解决方案,比如在西班牙的两座地标建筑――西班牙石油公司总部大楼(CEPSA)和托莱多的世界遗产Bano de la Cava上――帮助用户从云端监控照明,可以从世界上的任意位置安排地标建筑的灯光秀。
飞利浦ActiveSite智能互联照明系统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管理者只要通过互联网接入系统,便可在全球的任何角落监控、维护并管理整个建筑的照明,并通过及时的软件更新,减少在软硬件及维护上的时间和成本。
“智慧城市”的智能照明也是一块最难啃的肉骨头。一方面,当下主导并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还是政府,企业只能是解决方案和具体建设实施者;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涉及到多方合作,可行的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还处于摸索之中。
在谈到飞利浦照明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时,飞利浦专业照明产品负责人Dominiek Plancke也有类似感慨:“这个问题很大,飞利浦已经有了很多智慧城市相关的应用,但对于未来的智慧城市会发展到什么样,没人能做出准确的预测。”不过,他也明确表示,如果城市的市政管理部门需要对城市的照明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做投资的话,这意味着企业提供的设计和产品解决方案需要考虑未来25年~30年的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飞利浦智能互联照明系统是基于云计算的,也有这方面的考虑:针对智慧城市的智能照明解决方案,不仅要安全稳定可靠,同时还需要“有弹性”,提供可扩展的产品和服务。
对飞利浦照明这样的传统照明设备制造商来说,从产品提供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是个持久战,包括软件/云服务平台能力的构建,产品形态改变相应带来的销售模式和渠道合作方式的变化等等,这些都需要重新梳理和构建。
IBM(中国)有限公司
作为助力行业与企业转型及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翘楚,IBM因其综合贡献荣获了“2013年度产业变革领导力成就大奖”。IBM“智慧地球”战略已经推行5年,此奖项是对IBM公司在中国推动该战略的进程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移动、社交商务、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助力企业、行业转型与城镇化发展中所展现的产业领导力的高度认可。
2013年度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包头市与曙光携手共同推进建设的包头市工业云平台以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是贯彻“8337”发展思路、落实工信部“工业云创新行动计划”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的一项阶段性工作成果。平台以曙光包头云计算中心为基础支撑,以资源整合共享为立足点,既能满足当前包头市两化深度融合发展需求,又能深化服务体系,为的政府、企业及个人在政务、教育、交通、医疗、工业制造等领域提供信息服务。
2013年度最具成长潜力企业奖
奇虎360 科技有限公司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虎360”)创立至今,一直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免费安全服务,并为中国互联网安全做贡献。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木马、病毒、流氓软件、钓鱼欺诈网页等多元化的安全威胁,奇虎360坚持以互联网的思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同时,奇虎360奉行开放与合作的精神,通过360导航、360游戏中心以及360软件管家等产品,与诸多合作伙伴一起分享奇虎360的用户、流量、品牌,实现合作共赢,共建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2013年度中国IT产业最具价值分销商奖
北京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北京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世界知名IT产品在国内的分销业务,同时也是金融、制造、流通等多个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技术咨询和服务的领先供应商。其目前共有26家分支结构,搭建起了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上千家经销商在内的稳定的多维渠道体系,成为HP、H3C、微软、 LifeSize 、BARCO、康普、富士通、三星、康宁等IT厂商在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
2013年度中国云计算创新企业奖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自2010年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全面启动向云计算转型战略至今,已成为涵盖IaaS、PaaS、SaaS三个层面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在技术创新层面,浪潮在云计算核心装备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中国中国第一台云服务器和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和云安全产品方案。此外,浪潮还在云计算基础架构、云计算节能体系、云计算安全体系等领域主导起草了7个国家级标准。而在技术之外的“商业模式创新”层面发力,它也在积极推动自身由产品、方案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型。
2013最佳CDN厂商奖
北京蓝汛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蓝讯通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ChinaCache)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内容传输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ChinaCache在全世界拥有15000多台服务器,为国内外21000家知名企业提供网络应用基础服务,拥有25项发明专利和14项软件著作权。2012年,ChinaCache和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面向海量用户的新型视频分发网络”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年,ChinaCache正式了内容感知网络服务下重新定义的四大行业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企业、运营商等。
2013年度最佳CDN服务奖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CDN/IDC服务8年,在IDC互联网数据中心、CDN内容分发网络的平台搭建运营以及互联网增值业务拓展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目前帝联在全国近300个CDN节点,储备带宽超过2500G。同时帝联和众多运营商开展CDN节点合作业务,率先在中国移动、教育网、铁通、电信通、长城宽带、科技网等运营商部署大量节点资源,显著提升在运营商的覆盖能力。
2013年度中国IT解决方案智慧引领奖
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为行业用户提供专注于前瞻技术、高效和优秀性价比的服务支撑体系及行业解决方案。目前已完成了包括医疗、教育、金融、政府以及中小企业等多个行业的数十套解决方案。在建筑智能化领域,其推出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囊括了楼宇自控系统、综合布线、整体机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语音通讯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若干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可以通过组合应用到办公、医院、学校、交通等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中。
2013年度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奖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是实现显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对策。”这是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升提出来的,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京东方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10000项。截至目前,京东方全球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五。与此同时,京东方积极布局新型显示生产线。京东方鄂尔多斯的中国首条第5.5代AMOLED生产线已于11月21日投产,正在建设的合肥第8.5代氧化物TFT-LCD生产线也将于近期投产,这标志着我国在新型显示领域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3年度4G 宽带集群产业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