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资产评估公允价值范文

资产评估公允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资产评估公允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产评估公允价值

第1篇:资产评估公允价值范文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资产评估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是:在坚持历史成本基础的前提下,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不同程度地运用在19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以使按照新会计准则体系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此次公允价值引入会计计量的众多领域,提出了对资产评估的强烈要求。由于公允价值的特殊性,以及财务报告所需要的合理性、客观性、相关性的要求,注定必须以外部的、独立的、专业的资产评估提供会计计量中的公允价值,不能用内部会计和内部审计来替代独立评估,更不可能用独立审计来替代独立评估。

一、公允价值应用的难点――如何保证公允性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其内在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但在我国实际应用公允价值时,如何保证其公允性是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一)如何建立健全一个活跃的市场机制

在一个活跃的市场条件下,由于交易活跃与不存在私人信息,因而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价就能很好地反映出其真实的价值,这种真实的价值即完全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进程中,就有必要建立与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市场体制,通过市场条件来使会计人员很容易地获得按公允价值定义所需的各种具体计量属性形式,从而在会计外部环境上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条件。

(二)如何保证会计计量的可靠性

可靠性与相关性往往是一对矛盾。由于公允价值应用本身存在多种计量属性形式的确认与选择,在进行确认与选择中就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尽管我们知道,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为我们提供决策有关的会计信息,但如果其缺乏可靠性,也是很难被会计信息系统所接纳的。

(三)如何提高会计计量的可操作性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可操作性,也是要使其在具体实务运用上操作性强。既便于具体操作,同时又能很好地解决具体问题。在这方面除了应在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给予明确的有利于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规范要求,同时还应对会计人员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以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要加强会计外部环境的改变,能够由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有关资产公允价值信息供企业选择。

(四)如何降低会计计量的成本

要降低会计计量的成本,就是要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要使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过程中所需要获得的计量成本尽量降低。不可否认,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所花费的会计计量信息的搜索成本、处理成本以及今后审计成本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要看到这种应用成本不可过于太高,如果太高,就不符合成本与效益原则,就会影响它的推广与普及。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保障――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是由专门机构和人员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资产评估所确定的价值通常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资本保全状态,能够从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两方面完善会计的配比原则,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能够合理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可以更有效地提供会计信息。针对以上难点,专业评估的独特属性能够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真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专业评估的专业属性,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真实奠定了基础

资产评估是一种专业活动,从事评估业务的机构应由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专家和专业人士组成。一方面,这些资产评估机构形成专业分工,使得评估活动专业化;另一方面,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人员对资产价值的估计判断,都是建立在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所以,这种估计是一种专业判断,它是按照一定准则和程序所揭示的现实价值最可能的值或值域区间。

虽然市场上同一物品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对于不同的买者或卖者,其现实价值可能不同;同时,实践中注册评估师对同一资产的现实价值估值的差别尽管也带有主观成分,但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就属于正常现象,这也是市场均衡的客观形式。而且这种差别一般并不影响到相关经济行为的当事人依据评估结果对经济行为作出取舍安排。

资产评估作为一种专业中介活动,它对客户和社会提供的服务也是一种专家意见及专业咨询。由于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过程中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聘请提供资产评估的事务所从事相关的服务,对企业来说可以节约一定的沟通成本。

(二)专业评估的独立属性提高了评估意见的公正性

独立性是资产评估的基本特征,也是资产评估的灵魂。独立性原则的要旨是使注册资产评估师免于利益冲突,从而奠定正直与客观的执业基础。利益冲突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人的自我利益与其作为特定角色应尽的义务冲突;二是某人身兼双重角色时相对应的两种义务发生冲突。资产评估是按照公允、法定的准则和规程行事,评估人员是专职执业,且是与资产业务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因此,资产评估活动服务于资产业务的需要,而不服务于资产业务当事人任何一方的需要。

三、资产评估业与会计业合作的动力――公允价值的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是资产评估业与会计业合作的最大推动力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基本与国际趋同,而实务中,国际会计准则已经逐渐承认评估的重估值可以替代历史成本,一旦评估的结果被认可,评估的基础、评估的次数和是否有外聘的评估人员参与都应在会计报表和公开的信息中予以披露。比如,IAS40第33条指出:初始确认后,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主体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全部投资性房地产(但不包括第53段所描述的情形)。IAS16第32条则进一步指出:土地和建筑的公允价值通常是由基于市场的证据所决定的,而这些证据一般是由合格的专业估价人员评估确定的;厂房和设备项目的公允价值通常是通过评估确定的市场价值。此前,国际评估准则只是更多地着眼于不动产领域。随着评估行业在经济中作用的发挥,以及会计行业对评估结论依赖程度的加大,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正快速增长,对相应准则的需要日趋迫切。根据计划,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将对国际评估准则进行全面复核,目的之一是审查国际评估准则是否满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相关资产评估的要求。

(二)公允价值审计将促进资产评估业与会计业的合作

由于公允价值在确认的具体计量形式上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形式,其确认要受会计环境与交易事项的不同所制约,在确认与选择中就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有的企业管理层干脆把公允价值作为操纵利润的工具。例如,在关联交易中,关联企业经常会发生购销往来、资产转让和出售等业务,这些业务的交易价格如何确定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如有些上市公司以高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将产品或劳务销售给关联企业,而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购入产品或劳务;或者将不良资产以高价剥离给母公司,母公司则将优质资产以低价注入到上市公司。这样上市公司很容易就提高了账面利润。在非货币资产交易和债务重组中,有些上市公司通过非同类资产置换“互利互惠”,即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评估,然后两家置换的资产都有升值,根据新准则,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样换过之后,两家都增加了报告利润,这种不真实的收益的存在会造成股票市场一定程度上的虚假繁荣和资金流向错误。在债务重组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2002年7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之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公布了第545号国际审计准则(ISA545)《审计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其目的是为审计财务报表中所包含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建立准则和提供指南。它提出了对财务报表中按公允价值列报或披露的重要资产、负债和权益的特殊组成部分的评价、计量、列报和披露有关的审计考虑。

而这次我国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它提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它尤其提供了与下列各项有关的信息:了解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程序以及相关控制活动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评价公允价值计量的适当性和披露的充分性;利用专家的工作;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评价审计程序实施的结果;管理层声明;与治理层的沟通。

公允价值审计需要第三方的数据,这将促使上市公司重视财务报告中需要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需要有权威的机构来证明本公司所采用的公允价值是公允、客观的,资产评估机构能够满足上市公司的要求。

四、设想

(一)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要委托一家资产评估机构为自己提供所需的公允价值

除了市场自身存在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瓶颈”也会大大降低信息的透明度。我国证券市场散户居多、投机性强以及专业知识缺乏,这些都可能诱使管理层滥用公允价值。我们应该借助信息中介的能力分析公开信息,搜集私有信息,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业绩,以引导投资者追随绩优公司。上市公司要想得到投资者对本公司会计信息的认可,尤其是敏感的公允价值,需委托一家资产评估公司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并在对外报出财务信息的同时报出由该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公允价值评估报告,以保证所提供公允价值的客观公正。

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公允价值审计工作时,可与资产评估进行协作,也可减少一些重复程序,从而节省了成本。

(二)建立注册资产评估师诚信责任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同注册会计师一样,对注册资产评估师要建立同样管理机制。会计、审计和评估工作,都是特殊职业,是一种技术方法和理念并重的职业。运用公允价值,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监督,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诚信行为不可缺失,加强诚信责任机制的建设,才能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服务市场仅靠道德或行业自律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恶性竞争可能摧毁业界的一切道德底线,而行政监管容易形成政府干预过多,不规范不权威,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构筑中介业界的信誉防线。律师行业有《律师法》,注册会计师行业有《注册会计师法》,而资产评估行业却没有相应的法律。现有的一些行政法规及规章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我们在制定法律时应当加重惩诫的力度,特别在民事赔偿上,可以增加违规的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的有限赔偿责任,或者干脆变为无限责任,将违规者的投机成本从精神和经济上提高到其承受不了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警醒和惩诫作用,以避免资产评估机构为利益驱动而与企业联合造假的行为。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规范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清晰地表明党和国家对中介行业规范发展的要求。资产评估行业要适应经济改革和发展,不断提升行业的规范化水平,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徐玉德.公允价值虽好,专业评估少不了[J].新理财,2007(03).

第2篇:资产评估公允价值范文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首次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项新的资产予以确认,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如果会计上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定量。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刚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我国评估市场起步时间较短,采用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进行计量和评估,关键是怎样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完善配套制度建设,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客观有效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虽然制定颁布了《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试行)》,财政部颁布了《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4号)等规定,规范了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行为和方法,规定了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但从目前情况看仍缺少完善配套的相应制度,建议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办法,健全配套的相应制度,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客观有效。

2.建立服务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的信息服务系统

目前,许多资产评估是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大量与评估相关的信息有助于评估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科学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立服务于财务报告目的资产评估的信息服务系统是必要的。建议建立行业统一市场信息数据网络和市场信息数据库,向评估机构和人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咨询服务,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数据网络获取地区权威数据,使相关评估人员在进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时,更具有依据,并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公允性。

3.规范公允价值评估体系,确保公允价值的真实性

采用新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进行计量和评估,笔者认为,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公允价值评估体系,加强对评估工作的监督,禁止公司自己出具评估报告,对未披露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的公司应给予一定程度处罚。建立有效的专业监督机构对评估机构的评估实行监督。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可通过信息公示、独立机构审计等方式接受投资者或专业机构的监督。其次,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是以财务报告为目的,在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框架下进行的资产评估,必然会受到会计使用公允价值程度的影响,受会计制度约束。因此,要求评估师对会计准则有比较透彻的研究,因为资产评估师的职业素质将影响最后评估结果,所以,必需加强资产评估师的队伍建设。最后,加强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有关部门应严格对评估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对其评估工作予以监督,对公允价值确认依据进行严格检验,杜绝虚假评估等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确保公允价值的真实性。

4.明确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和评估对象

明确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方法的针对性或适用性。评估师执行投资性房地产评估业务,必须理解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与委托方及会计师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披露的具体要求与建议。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评估方法,应优先采用市场法与收益法,当这两种评估方法不适用时才可以采用成本法等其他方法。运用市场法评估时,应当收集足够的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交易案例,选用交易案例时应当关注案例的可比性,重点分析投资性房地产的实物状况、权益状况、区位状况、交易情况及租约条件。具体讲运用市场法的调整因素主要包括交易情况、交易日期、容积率、使用年期、面积、具置、经营业态和所带租约等条件。对于收益法的应用,应着重注意评估对象资产范围与租金收入内涵的匹配,租金收入与成本项目的匹配,合理确定净收益,应当根据建筑物的剩余经济寿命年限与土地使用权剩余使用年限等参数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确定收益期限;收益法所适用的折现率应当合理,应当反映评估基准日类似地区同类投资性房地产平均回报水平和评估对象的特定风险。

5.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应有其相应独立性,并建立高度的诚信机制

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和诚信对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影响重大。在实务中香港、台湾上市公司需要在大陆的子公司提供房地产评估报告,大陆的某些机构或个人反而不认可自己方面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这就涉及到我们的评估机构对内对外诚信问题。资产评估机构应建立高度的诚信机制,评估从业人员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按照评估程序,广泛搜集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深入实际搜集资料,根据科学的方法,认真地进行核实、研究、分析判断,最终得出经得起推敲的评估结果。独立性是资产评估服务的基本特征。评估机构和人员要恪守中立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地做出决定,公正执业,保证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保持客观和公正。

6.完善房地产市场环境,构建公正透明的估价平台

要想取得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需要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因此构建透明的、监督机制完善的房地产市场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上的推广意义重大。加速市场化的进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房地产市场限定规则。中国证监会会计部的《2009年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显示,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看,有15家上市公司采用了中介机构提供的房地产评估价格,8家上市公司参照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交易价格确定,1家上市公司按照第三方调查报告确定公允价值。由以上数据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在确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时,多数均采用了中介机构提供的房地产评估价格,因此资产评估机构是否能提供公正的评估价格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国家应逐步完善公允价值审计制度,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监督,比如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与企业财务报告的审计不能由相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通过互相监督,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7.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公允价值模式更多依赖于职业人员的分析判断,所以计量准确程度取决于职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由于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效果。因此,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呼唤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包括加强会计职业素质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逐渐引入,一方面需要不断加深与拓展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内容,尽快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鼓励他们汲取新的相关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公允价值观念,必要时可以考虑聘请有经验的国外专家提供培训支持,帮助我国会计人员和监管人员实施具体操作;另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是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在支撑。企业在加强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时还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培养会计人员保持职业良知,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禁止滥用资产负债表,防止为他人所用;只有将客观公允原则转化为会计从业者的基本理念,才能保证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自我约束,不出偏差。

参考文献

[1]王文芳.浅析新形势下企业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方法[J].财税纵横,2009(3).

第3篇:资产评估公允价值范文

(河南嵩岳碳素有限公司,河南 登封452470)

中图分类号:F2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9-080-02

资产评估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活动和行业,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二十多年来,我国的资产评估实践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各类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资产评估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产权变动、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都离不开对资产价值的评估。特别是我国2006年2月颁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会计资产计价大量引入和运用估值技术,使资产评估已经成为应用更加广泛的专业技术,但是资产评估与会计之间,既有着内在联系,又存在一些在实际工作中易被忽视的区别。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资产评估,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为评估服务,从而提高资产评估质量。

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破产清算等经济行为频繁发生,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性逐渐凸现,以公允价值为代表的其他计量属性逐渐走上历史舞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经济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资产租赁、资产交换、抵押贷款、融资租赁、典当、财产保险等相关经济行为日益增多。这些经济交易行为不能仅仅依据企业所反映的账面价值进行,而需借助于资产评估的理论与方法,以资产评估的结果为依据重新确定资产价值。这就要求我们从实务和理论方面,加强资产评估界与会计界的协调与合作,以更好地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资产评估与会计应该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专业活动。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是要明确它们在资产业务中,因专业分工而产生的内在联系。会计师提供以事实判断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而资产评估则提供以价值判断为主要内容服务,它们都是现代市场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基础行业。二是要明确它们之间因工作性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标准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

一、资产评估与会计的联系

资产评估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特定条件下资产会计计价和财务报告利用资产评估结论,以及资产评估需要参考会计资料两个方面。按照《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投资方以非货币资产投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并以资产评估结果为依据,确定投资数额。在财务处理上,资产评估结果是公司会计入账的重要依据。另外,在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等产权变动中,资产评估结果都可能是产权变动后企业重新建账,调账的重要依据。从这些方面来看,在特定条件下会计计价有利用资产评估结果的要求。

在《国际会计准则》及许多国家的会计制度中,提倡或允许同时使用历史成本和现行公允价值对有关资产进行记账和披露。例如,91\92版的《国际会计准则16-固定资产会计》第21条指出:“有时财务报表不是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编报的,而是将一部分或全部固定资产以代替历史成本的重估价值编报,折旧也相应的重算”等等,第22条指出:“重定固定资产价值的公认方法,是由合格的专业估价人员进行估价的,有时也使用其他方法,如按指数或参照现行价格进行调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1998年苏黎世会议上决定,投资可用公允价值记账,公允价值一般可通过活跃市场及可信的资产评估得到。2006年2月我国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全面的引入了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下得企业合并、资产减值等具体准则中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根据我国现阶段市场的发育程度,我国新的会计准则采取了有限度的运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价属性的做法,并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规定了一些条件: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的这一巨大变化更加强了会计资产计价和资产评估的联系。以财务报表为主的资产评估已经或正在被提到议事日程。

伴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与资产评估的联系更加紧密,出现了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的局面。在今后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一方面,会计需要研究资产评估,特别是评估技术,并且寻求资产评估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会计准则的变化也给资产评估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发展空间,同时也是对资产评估行业的一种挑战,注册资产评估师必须学习并掌握会计准则,特别是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要求,掌握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的具体规范和技术要领。可以说,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之间的联系是空前的。另外,资产评估利用和参考会计数据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广泛的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有关财务指标以及财务预测数据等。而且这些企业会计数据资料的准确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资产评估结果的质量。不管是特定条件下会计计价利用资产评估结果,还是企业价值评估需要参考会计数据资料,都说明资产评估与会计有着一定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会随着投资者对企业披露资产现值要求的不断提高而更加广泛。

二、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区别

(一)两者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同

会计学中的资产计价严格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同时是以企业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为假设前提的资产评估是用于发生产权变动,会计主体变动或者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资产计价无法反应企业资产价值时的估价行为。这一区别表明,一方面资产评估并不是也不能够否定会计计价的历史成本原则,因为其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同;另一方面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下,不能随意以资产评估价值替代资产历史成本计价;如果随意进行评估,不仅会破坏会计计价的严肃性,违背历史成本原则,还会对企业的成本和收益计算产成不利的影响。当然,资产计价有时也需要根据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估价(例如我国1992年开始试点,1995年结束的清产核资中的价值重估),但这种估价要严格按照会计政策的统一规定,并且只是账面价值的调整而已,并不是我们所称的资产评估。

(二)两者的目的不同

会计学中的资产计价是就资产论资产,是货币能够客观的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量,会计学中资产计价的目的是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资产评估是就资产论效益,资产评估价值反映资产的效用,并以此作为取得收入或确定在新的组织,实体中权益的依据。资产评估价值则是为资产的交易和投资提供公平的价值尺度。

(三)两者执行操作者不同

会计学中资产计价是有本企业的财会人员完成的,只有涉及与资产有关的经济业务均需要计价,是一项经常的,大量的工作,资产评估则是由独立于企业以外的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完成的。而且,资产评估工作需要有资产评估学,财务会计知识以外,还需要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完成,其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会计计价。

三、加强业界协调与合作,实现评估界与会计界的有效互动

(一)加强我国资产评估规范的国内统一和国际协调

在会计规范和评估规范国际化方面,我国会计界和评估界均坚持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且已经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加强了与国际组织和地区性组织的合作。但是,目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多种评估资格并存,且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执业规范也由各个部门分别制定,因此评估行业需要加强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和技术标准方面的协调,建立评估行业统一的专业语言,便于国内外同行业交流和市场上相关各方对评估报告的使用,在国内以及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中为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会计界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加快以为财务会计提供技术服务和专业支持为目的的专业评估的准则建设步伐

近年来,随着美国会计标准的改革和对财务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会计标准允许以其他价值标准来替代财务报告中的历史成本,特别是“安然事件”以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开始采纳公允价值概念,并已在商誉和企业并购会计准则中对此做了相关规定,预计在未来的会计标准制定中,将进一步强化财务报告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和披露。以前国际评估准则也是更多地着眼于不动产领域,随着评估行业在经济中作用的发挥,以及会计行业对评估结论依赖程度的加大,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正快速增长,对相应准则的需要日趋迫切。根据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的计划,IVSC将对国际评估准则进行全面复核,目的之一是审查国际评估准则是否满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相关资产评估的要求,在《国际资产评估标准(IVS)》中,标准3《以财务报告及会计事项为目的的资产评估》再次说明了资产评估本身也可以为会计提供技术服务和专业支持。这一趋势无疑将改变传统上评估业主要为税收、交易、抵押贷款和法律诉讼等服务的局面,以财务报告或会计用途为目的的评估将成为评估服务业的另一重要领域,因此,有效推动评估业与会计业的合作将是今后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推进资产评估领域的法制建设

资产评估作为一种专业中介活动,对于客户和社会提供的服务往往是一种专家意见及专业咨询,这种独立的专业咨询有利于客观、公正披露相关经济行为所涉及的资产价值的相关信息,是经济行为各方据以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发生产权交易,也需要通过评估揭示公平价值,促成公平交易。这种独立性的专业评估,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债权人和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国尚没有涵盖整个资产评估领域的专门的法律,与资产评估有关的一系列规定散见于相关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刑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因此,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规律,借鉴国际评估行业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资产评估领域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法律责任,保障资产评估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会计界与评估界的联机互动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专业化的独立评估机构依据相关评估法规、准则、规范和行业惯例,提供现时价值尺度,对于政府、产权交易各方、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是一种具有较强公信力的专业咨询。因此,加强协调和配合,建立运转高效、协调有序的联席会议制度,尽可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处理”将是我国会计界与评估界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姜楠,孙燕.《资产评估》.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资产评估公允价值范文

国际上公允价值定义以美国会计准则定义为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就是接纳了美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早在2003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着手制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允价值定义经过几次变迁,其中SFAS133中定义“在当前交易中,在自愿,即在非强迫、非清算销售的情况下,进行资产(或负债)买卖的金额。”在SFAS157中定义“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SFAS157定义采纳了一些资产评估实务中的做法。

资产评估中为充分体现评估结论的经济内涵,资产评估基本准则和其他相关准则中都强调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评估过程中应当根据评估目的等相关条件恰当选择价值类型。价值类型有市场价值、投资价值、在用价值、清算价值和残余价值等类别。市场价值是指自愿买方和自愿卖方在各自理性行事且未受任何强迫的情况下,评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公平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投资价值是指评估对象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标的特定投资者或者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估计数额,亦称特定投资者价值。在用价值是指将评估对象作为企业组成部分或者要素资产按其正在使用方式和程度及其对所属企业的贡献的价值估计数额。清算价值是指在评估对象处于被迫出售、快速变现等非正常市场条件下的价值估计数额。残余价值是指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等的拆零变现价值估计数额。

评估的价值类型与会计的计量模式有着对应关系,中评协颁布的《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对于评估价值类型与会计计量属性衔接作了具体规定。其中第二十四条指出:“在符合会计准则计量属性规定的条件时,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一般等同于资产评估准则下的市场价值;会计准则涉及的重置成本或净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现值或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属性,可以理解为相对应的评估价值类型。”

二、实例: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

1.可辨认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

荷兰学者丹尼尔・安德里森和勒内・蒂森在《没有重量的财富: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运营》中将无形资产分为五类:资产和企业资源、技能和隐含的知识、基本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共同的价值和标准、技术和外在知识。从会计学意义上来看,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商标权、著作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目前有三种:超额收益法、割差法、分成率法,但实际操作时情况千差万别。以专利为例,其计算公式:

公式中:P为无形资产评估价值。

Rt为第t年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现金流量;而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现金流量=税后利润×无形资产技术分成率

r为折现率;t为预测年度;n为预测期末年。

同时要考虑以下情况:

(1)获取与专利实施前后的财务数据,分析专利权利要求书、专利说明书及其附图的内容对专利资产价值的影响。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专利资产评估业务,应当确定专利技术产品是否与其实施企业所生产产品相对应性,并分析其对专利资产价值的影响。

(2)分析影响专利资产价值的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其中法律因素通常包括以下因素:专利资产的权属及权利的限制、专利类别、专利的法律状态、专利法定剩余寿命、专利的保护范围。技术因素通常包括:替代性、先进性、创新性、成熟度、实用性、防御性、垄断性。经济因素通常包括:专利资产的购建成本、获利能力、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

(3)了解专利所有权与使用权差异,专利使用的许可方式,以往的许可、转让情况对专利资产价值的影响。了解掌握专利所处审批阶段、专利是否处于无效宣告程序、以及专利有效性维持情况对专利资产价值的影响。

2.不可辨认性无形资产(商誉)的公允价值。

(1)会计准则中定义

本世纪20年代,杨汝梅先生在其所著《无形资产论》一书中,就对商誉的性质做出了归纳。杨汝梅先生将商誉的性质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企业内部人事上的良好关系而产生的特定价值,从广义上看,是企业中由于一切组织制度完善及管理得法所获得的利益;二是其存在较久且价值较为稳定;三是可以转让,且在转让之际,可以用货币度量。因此,形成商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销售上的商誉外,还有生产上的商誉和理财上的商誉。杨汝梅先生是较早对商誉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他的看法为后人认识商誉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E・S・Hendrikson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的性质作了以下三种解释,号称商誉的“三元理论”: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总计价账户论。其中超额收益论又称“超额利润的现值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或对持产者的现金支付)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利润。G・R・卡特利特和N・0・奥尔森,在其1968年发表的会计研究文集第10号《商誉会计》中阐述了如下观点:“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下,商誉的收益概念是最切合实际的。让受和让出整个企业的主要动机是取得未来利润。在这种让受和让出企业的交易行为中所确定的价值,就是对企业收益力的评价。这种收益力通过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超过其各种具体资财和财产权利的数额而反映出来。”评估师根据这种思路用购买价扣除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提到商誉在非同一控制下有三种途径产生:吸收合并、控股合并、新设合并。只有吸收合并、控股合并才出现商誉,即收购成本大于可辨认资产减负债后的净资产公允价值情况下的差额。在准则中规定了购买方如何确定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这种确定公允价值的过程比较接近资产评估的实际操作办法。因此公允价值的确定难点还是在确定单项资产的公允价值。

(2)商誉的评估方法

在现行实务中以超额收益折现法使用最多。超额收益折现法理论依据是:商誉是可以获取收益的经济资源,因此,未来超额收益的折现值应是获取的商誉当时的实际价值。若Ri代表第i年企业可获取的超额收益,r为年折现率,n代表企业获取预期超额收益的年份数,那么,商誉G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而商誉价值可以看作是企业为获取超额收益的一种投资,即:商誉价值=年超额收益/资本利润率,具体过程如下:

①确认企业已实现的超额收益,其基本计量方法是:

超额收益=(总资产报酬率-行业正常投资报酬率)×可辨认资产价值

或者:超额收益=销售收入×(实际销售利润率-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

上述公式均假定企业各年度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持平,如果各年度获取的超额收益不等,则可采用复利终值的计算方法将各年度的超额收益折算到计量商誉时的价值。

②将计算的超额收益按照资本利润率还原为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即商誉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商誉价值=超额收益/行业平均利润率

采用此种方法确认商誉的价值,需要掌握行业平均利润率,无需预计未来超额收益、预计的持续期限、预计的折现率等人为的主观因素,相对准确地计量了商誉价值。

三、公允价值评估路径的实施难点及展望

1.评估假设与评估价值的市场检验。

公允价值有三个层次,外部评估师(内部评估师)根据外部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估途径,特别是第三个层次,市场数据非常少,因此需要约束一些市场条件,也就是评估假设,采用现值技术估价。评估假设相对来讲有诸如被评估资产在可预知的法律、经济、技术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处于正常、合理、合法的运营及使用和维护状况等等。

我国属于经济转型国家,市场活跃与否也是渐进的过程,如专利交易市场起初是一两件交易,到交易活跃了,市场条件成熟了,同样的专利价格就能比照取值了,因此说评估的公允价值是市场模拟价值,公允价值不能保证是市场成交价,公允价值与市场价值完全一致是一个类似数学逼近过程。

2.评估主体:评估师业务素质的培养。

为财务报表服务的评估对评估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评估师不仅要掌握现值技术,懂得财务知识,还要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学习管理学、理财学、金融学等方面的知识,应对各方面的需求。国际评估准则中提到评估师的胜任能力,指出评估师必须具有知识、技能和经验,以按照接受的专业标准有效完成评估业务。

中国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注册资产评估师从事资产评估工作应当遵守的执业品德、执业纪律、专业胜任力等职业行为规范。其中第七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在执业中,应当实事求是,不得因个人好恶影响资产价值的分析、估算和判断。”;第八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具备资产评估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按规定接受后续教育,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执业能力。”等等。

总之,职业道德和评估技能都是评估师的素质,只有拥有广大德才兼备的评估师队伍,评估行业才会维护其行业的公信力,赢得整个社会的尊重。

3.为财务报表服务的评估未来有着广阔前景。

新会计准则颁布执行后,包括房地产评估在内的大评估作用已经越来越显现。传统的评估是为企业资产置换、产权交易等服务的,伴随着会计公允价值计量的需要,评估行业又拓展出一个新的领域,评估业务也会因为会计审计业务的固定化而稳定下来。

第5篇:资产评估公允价值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适用环境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而在我国资本市场还没有达到公允价值所要求的完善程度,资本市场容量严重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性,适宜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完善,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我国企业的影响,着重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适用环境进行探讨,为我国企业未来执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提供建议。

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特点

在传统会计计量中,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一直在会计实务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随着外部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与历史成本计量性相比,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之处。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利润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配比进行计算的, 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 而成本、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因此,由于收入和费用计量属性不同造成的价差, 不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因此对收入和成本、费用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对更科学合理。

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能够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 从而更加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以其高度的决策相关性受到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者的青睐,能够满足其决策需求。

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符合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法, 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 而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 由于计量属性上的差异, 导致不符合会计信息配比原则的要求。为了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以体现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等原则的要求。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最优环境的中国化

1.公允价值要求的活跃市场完善程度

不少人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的市场环境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他们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活跃的成熟的市场。由于中国缺乏活跃市场,因此,很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里,活跃市场是“指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市场:(1)市场中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2)通常可在任何时候找到自愿的买方和卖方;(3)价格公开”。这种模糊认识阻碍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接轨的进程,使我国已正确树立的公允价值计量目标与其具体操作途径南辕北辙。对于某种资产或负债来说,目前的中国的资本市场可能满足上述活跃市场条件,也可能不满足。从总体上来说,可以说中国缺乏活跃市场。但是,笔者认为:(1)所谓活跃市场只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其所有种类的资产和负债都存在活跃市场,也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其所有种类的资产和负债都不存在活跃市场;每个国家或地区,总是存在某些资产和负债的市场较活跃,某些资产和负债的市场较不活跃,这两者间的比例决定了该国家或地区市场的总体的相对活跃程度。当然,市场越活跃,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就越有利。(2)即使在活跃市场环境下,若不存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公允价值也无法正确完整地采用,因为现值是公允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6篇:资产评估公允价值范文

关键词:非同一控制 企业收购 入账价值

一、会计核算规范

1.总体原则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收购,收购方按收购日应支付的公允价值确定收购成本,并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包括支付的现金及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因企业合并发生或承担的债务的公允价值、符合条件的预计负债的公允价值等。

2.差额处理

控股合并的情况下,收购方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其在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抵销后的借方差额视情况分别计入合并报表的无形资产或商誉,对于被收购方拥有的特许经营权等类似特许权利,且该权利在收购日的公允价值能够单独区分并公允计量的,该部分公允价值计入“无形资产”,否则计入“商誉”。贷方差额计入合并报表的当期“营业外收入”。

购买方以支付非货币性资产为对价的,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在收购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处置损益,借记“营业外支出”或贷记“营业外收入”。

3.合并处理方法

收购方于收购日编制合并报表时,新收购企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及负债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在控股合并情况下,如果收购后被收购方是收购方的全资子公司,且被收购方按其在收购日的公允价值建立新账的,合并报表时将收购方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权益法调整后,与被收购方的各项净资产进行抵销。

4.资产评估

被收购方的各项资产及负债需要按照资产评估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以调整确认相应的收购日公允价值。

5.收购日的确定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当收购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的全部条件已经实现,控制权实质性转移日为收购日。建账日原则上与收购日一致。

6.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收购方应与税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将收购日资产入账价值作为新的税务基础。如果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有差异,需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可以按资产类别综合计算。

二、会计处理运用

[例]A公司拥有乙公司100%股权,拥有甲公司40%股权。现A公司与甲公司的其他股东商议后拟将乙公司100%股权作价投入到甲公司,甲公司其他股东以现金的形式向甲公司注资,增资后甲公司的股权结构保持不变。收购前A公司对甲公司无实质控制权。2010年6月30日为资产评估日,该时点乙公司的净资产经评估后的公允价值为19,000万元。2011年1月1日,甲公司以22,0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0%的股份,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5,500万元、公允价值86,500万元,7月1日至12月31日未分配利润增加500万元,此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事项)。

资产评估日,乙公司的各类资产中只有固定资产发生了增值,与账面相比增值1,000万元。从资产评估日到股权收购日,乙公司的公允价值由19,000万元增加到20,000万元,增加了1,000万元。其中由于固定资产新增因素增加500万元,未分配利润增加500万元。

1.由于收购前A公司对甲公司只拥有40%的股权,且对其生产经营无实质控制权,因此确定此收购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2011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款项,取得对乙公司的控制权,因此,该日为收购日。收购后,乙公司成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乙公司应于当日按照公允价值重新建立账套。

3.投资成本及差额的处理

甲公司按照支付的金额22,000万元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收购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乙公司的公允价值的差额2,000万元计入商誉。合并抵销分录为:

借: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科目 20,000万元

    商誉2,0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 22,000万元

    4.收购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2011年1月1日,甲公司取得乙公司100%股权,应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以6月30日的86,000万元为基础,对于从资产评估日到股权收购日之间新增加的500万元部分,应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由于固定资产评估增值的1,000万元在2010年7月至12月均参与了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在此期间应提取的折旧会减少乙公司的净资产,合并会计报表中其他资产项目按照2011年1月1日乙公司公允价值列示即可。

    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股权收购后,乙公司按照评估后的公允价值确认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由于公允价值和原来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1,000万元),则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0万元

      贷:所得税费用 250万元

    以后期间,需要将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按期转回,假设增值部分资产尚可使用10年,每年转回25万元(1000÷10×25%),则每年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 25万元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万元

结束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企业合并与收购业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行为。财务人员在进行此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时,应正确区分企业合并的会计类型,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坚持采用公允价值的原则,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准确计算企业的收购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苗俊美. 浅析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J]. 科技信息,2007,(21).

第7篇:资产评估公允价值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会计实务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168-03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此次新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很多,其中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涉及债务重组、非货币易、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范围。虽然这次大范围使用公允价值是新准则的一大亮点,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标志。但是,由于严格的限制条件和我国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仍不够明朗。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一些有关问题的分析,使人们对公允价值有一个全面清醒的把握,既不要对公允价值盲目地抱乐观的态度,也不要对新准则失去信心,同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我国现阶段应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一)我国现阶段应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1.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会计计量在坚持历史成本外,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资源配置中主导地位的确立,社会对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促使公允价值的应用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公允价值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企业收益的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的。一方面,按照原来的会计准则,收入与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属性方面不配比,收人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而在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人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在计量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价值的同时,也反映出公允价值变动所造成的利得和损失,体现了企业的真实收益。因而,公允价值更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

3.公允价值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要于决策有用,必须具备两种主要的质量,即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对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更具有相关性。企业在涉及到金融工具等新产品时,公允价值能反映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并有利于验证其以前所作预测的合理性,更具有可靠性。公允价值的本质是真实与公允并存,是市场的无偏定价,同一会计主体各个会计期间以及不同会计主体之间,计量技术往往是一致的,这使得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也大大增强。

4.公允价值有利于资本保全。实物资本维护理论认为,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取得这些能力所需的资金或来源。企业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必须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能力能够得到补偿。若企业耗费的能力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其补偿只是一个名义货币购买力,一旦物价上涨,相同的金额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将会萎缩。若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 则代表的是实际货币购买力,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下,相同的金额也能购回与原来规模相应的的生产能力,企业的资本得到保全,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的状态下持续下去。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在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情况下,各要素的价值表现能够不断地反映现实中变化了的资产价值,更好地保全资本。

(二)我国现阶段应用公允价值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很难准确计量。公允价值的认定有3种方法:(1)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即为其公允价值;(2)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3)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通过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方法取得公允价值的难度最小,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有失公允的现象:如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势必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取得。使用同类项目的市价作为公允价值,同类项目的确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应用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由于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而且不同投资者与管理当局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不完全相同。这些都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从而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

2.利润操作问题。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影响企业的全面收益,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进一步应用,加之公允价值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估计、假设和判断,一些企业就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人为操控利润。例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甲公司和乙公司存在业务往来,现甲乙两公司经协商,甲公司把其账面价值10万元的资产以15万元的价格交换乙公司账面价值也是10万元但公允价值被高估为15万元的无形资产。通过资产置换及人为高估公允价值,双方都达到了调高账面利润的目的。

3.信息成本较高。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期末分析各方面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该过程将会增加企业的信息成本。目前,我国在实务中对公允价值的确定,除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的资产或负债之外,其他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在使用公允价值时,则需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等技术手段来确定,这样一来,使用公允价值的信息成本就变高了,取得其资料、数据的难度较大,而且还增加了报表的准备成本。

4.非有效市场下出现的问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加剧以来,市场所固有的许多规则和模式被打破了。一些财务报表编制者围绕着会计中的公允价值问题不断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责问和修改要求。一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报表使用者和编制者之间加剧了信息不对称,违反了稳健性原则。公允价值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遭到的批评相应集中在公允价值会计和公允价值计量两个不同方面。在公允价值会计方面,一些金融机构认为在螺旋式下跌的市场上,以公允价值计量某些金融工具会使市场持续失去信心,陷入恶性循环。因此他们呼吁通过金融资产重分类的方法,使一部分金融工具摆脱公允价值计量的束缚。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大量报表编制者、审计师和使用者都认为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指南严重不足,尤其对目前市场不再有效的情况没有适用的专门指南。

二、我国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2007年1月1日起,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率先实施。两年来,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效果如何,公允价值这一新鲜“血液”的加入又给上市公司带来些什么呢?下面参考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年报中的有关数据做一分析。

(一)我国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应用后的情况

截至2008年4月30日,沪市共有853家公司披露了2007年年报。通过对年报进行分析,2007年共有199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上市公司家数的23.4%,其中145家上市公司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总额为177.95亿元,占全部沪市上市公司全年利润3819.04亿元的4.66%,54家上市公司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总额为38.72亿元,占沪市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1.01%,两者合计为收益,金额为139.23亿元,占沪市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3.646%。

截至2009年4月30日,沪市共有861家公司披露了2008年年报。通过年报进行分析,2008年共有230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上市公司家数的26.7%,其中194家上市公司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总额为185.6亿元,占全部沪市上市公司全年利润4656.87亿元的3.99%,36家上市公司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总额为370.2亿元,占沪市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7.95%,两者合计为损失,金额为184.6亿元,占沪市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3.964%。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总体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从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数量上看,2008年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家,公允价值影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所上升,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9家。其次,从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金额上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不大,但占净利润的比重已有上升趋势,说明公允价值对企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2007年上市公司发生公允价值损益为净收益139.23亿元,而2008年发生公允价值损益为净损失184.6亿元,主要原因是受资本市场影响,上市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造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现了“扭盈为亏”的现象。另外,通过对比2007年与2008年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数目和金额来看,二者形成巨大反差,即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上市公司数目在增加,但收益金额占净利润的比重在下降。与此同时,发生公允价值损失的上市公司数目在减少,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金额占净利润的比重增长很快, 说明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是异常严峻的一年,特别是对一些持有金融资产比较多的企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二)我国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应用情况的分析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总体上看,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尤其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一年,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达到了扭亏为盈的目的。但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对于上市公司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突发性事件等因素的变化,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又使上市公司利润产生了较大的波动,一些较大程度上使用公允价值的上市公司在第一年大幅盈利的同时,第二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却深受公允价值下降带来的利润受损之苦。可见慎用公允价值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原则。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也要正确看待和理性分析年报中有关损益指标。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以往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一些不能计入利润的收益现在可以计入,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公司“粉饰”报表带来了便利,因此,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体系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而且,整个市场的环境也在发生着瞬息万变的变化,如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所以投资者在阅读年报和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时,不能简单地考虑业绩增加了多少,而是应该深人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及其成长性,从深层次把握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要着力关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工具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引入公允价值后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除了要看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外,还要注意现金流量、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等指标,以识别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新会计准则有目的地调控业绩的情况。总的来说,公允价值的介入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建议及创新

(一)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原则及具体措施

1.建立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允价值的“公允”要求一个活跃、流动、健全的市场提供公平交易价格, 如果缺乏这样的市场, 就需要通过评估或判断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等方式来获取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公允价值,首先,要积极培养各级市场,获得客观市价,虽然公允价值并不等于市场价格,但市场价格毕竟是客观的,可靠程度最高,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来源。其次,要加快各种金融价格市场化进程,为金融衍生品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提供条件。

2.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这里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水平,也包括职业道德,应尽快出台准则的相关指南,并大范围开展专业培训,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此外,在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同时,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3.防范操纵利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加大、专业判断的事项增多,也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准则的机会增大。如何限制和防止操纵利润,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一个具体的实施指南,给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制定一个明确标准,使公允价值计量标准不会出现太大差异。可以从总体上规定公允价值计量范围,但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这是国际上通行的作法。同时要注意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一致性,中注协已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审计》指南,所以也应考虑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方面的会计准则。另外,还要建立有效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机制,以有效遏制利润操纵等不法行为。

4.选择性地允许使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一项基本的计价理念。但是在本次制定完成后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仍然是比较有限的,只有在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项目才可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因此,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进行协调,明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事宜,以利于新会计准则的正常运用。

(二)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创新构想——建立第三方评估团体

就资产评估而言,既能够解决市场不充分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的难题,也能够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真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资产评估和会计之间的关系正变得日趋密切,而这种业界合作的最大推动力,来自于目前向“公允价值”会计的逐渐转化。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适当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之后,资产评估业也必将加强与会计合作方面的工作。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行之有效的一种创新方案就是建立第三方评估团体。所谓第三方评估团体,就是指由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专家和专业人士组成的从事资产评估活动的机构,其资产评估活动服务于资产业务的需要,而不服务于资产业务当事人任何一方的需要。

1.建立第三方评估团体的必要性。在公允价值确认的三种情况中,除“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即为其公允价值”这种情况外,其他的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要通过估值技术等手段获得公允价值。因而,建立第三方评估团体就十分必要。资产评估是由专门机构和人员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专业评估的独特属性能够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真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专业评估的专业属性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真实奠定了基础。首先,这些资产评估机构形成专业分工,使得评估活动专业化;其次,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人员对资产价值的估计判断,都是建立在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所以,这种估计是一种专业判断,是按照一定准则和程序所揭示的现实价值最可能的值或值域区间。虽然市场上同一物品在同一时点、不同地点,对于不同的买家或卖家,其现实价值可能不同;实践中注册评估师对同一资产的现实价值估值也带有主观成分从而造成差别,但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就属于正常现象,这也是市场均衡的客观形式。而且这种差别一般并不影响到相关经济行为的当事人依据评估结果对经济行为作出取舍安排。另一方面,专业评估的独立属性提高了评估意见的公正性。独立性是资产评估的基本特征,也是资产评估的灵魂。独立性原则的要旨是使注册资产评估师免于利益冲突,从而奠定正直与客观的执业基础。资产评估是按照公允、法定的准则和规程进行,评估人员是专职执业,且是与资产业务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因此,资产评估活动服务于资产业务的需要,而不服务于资产业务当事人任何一方的需要。

2.建立第三方评估团体的可行性。目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执业准则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不断扩大,社会监督作用日益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已经进入到全面提高行业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新阶段。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更进一步向评估界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此次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大量应用就为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提供了一个契机,无论从实务还是理论方面,继续深入加强与会计界的协作,促进会计工作对评估结论的引用,推动会计行业与评估行业的合作,实现评估界与会计界的良性互动都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现时,随着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不断扩大,在公允价值将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公允价值评估业务被纳入资产评估范围是十分可行的。

综上所述,面对现实,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全面推广与应用还受诸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其本身还有一些缺陷与难题需要解决。但是,公允价值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因此要适度、稳健、有限和慎重应用。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计量技术的日臻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理念会逐渐深入人心,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应用也必将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3.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5.孙爱峰.探寻公允价值的新路.会计师,2009(2)

6.王钟芬.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时代金融,2006(11)

7.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8.王兆金.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财会统计,2009(1)

9.黄羽佳,张永冀.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问题探究.当代经济管理,2007(8)

10.柴俊杰.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修订.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4)

11.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述.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7)

12.宋茂霞.公允价值计量的是非之争.中国农业会计,2009(3)

13.朱来朝.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探讨.西部财会,2007(5)

14.文平.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困境探讨.财会研究,2009(1)

15.谢诗芬.价值计量的现值与公允价值.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2)

16.林燕云,任永平.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影响分析.会计之友,2008(1)

17.FASB.SFAS NO.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s[OL].Sep.15.2006

第8篇:资产评估公允价值范文

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是否需要考虑税务摊销收益在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界是一个存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从资产评估准则和转让定价两个方面阐述了税务摊销收益对企业的影响,同时从资产价值的角度分析了无形资产价值是否包含税务摊销收益产生的价值,认为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时如果选择税后收益需要恰当分析税务摊销收益。然后从收益法的原理出发推导了税务摊销收益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一般情况下考虑税务摊销收益将使得资产公允价值提高到10%以上。

摊销税务收益(TaxAmortizationBenefit或者TAB)是指对因为无形资产摊销所产生的税收减免产生的收益现值。笔者认为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时,可以选择税前或者税后的收益进行折现。如果选择税前收益进行折现,不会产生税务摊销收益问题。如果选择税后收益,则涉及到税务摊销收益的价值的确定问题。但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是否需要考虑税务摊销收益,目前业内尚有争论,国内评估界也没有统一规定。

一、无形资产评估考虑税务摊销收益的必要性分析

(一)税务摊销收益对企业的影响依据《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当出现无形资产转让和投资、企业整体或部分资产收购和处置等经济活动时,资产评估师可以接受委托,执行无形资产评估业务。本文分别分析这两种情形。(1)企业发生整体或部分资产收购和处置等经济活动时,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公司合并对价分摊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评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如果不考虑摊销税务收益,根据对价分摊计算方法,摊销税务收益值进入商誉部分。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下,无形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摊销费用,准予扣除。而外购商誉的支出,只能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才准予扣除。可见,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影响到企业所得税支出。(2)无形资产转让和投资时,不同的处理方法仅仅是影响评估值,并不影响所得税支出。但评估值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到交易双方的谈判,同时影响到财务报告中资产的价值,影响各种财务指标的计算,进而影响企业决策。如果涉及到国有资产,还会影响到国有资产管理。

此外,税务摊销收益的处理还对转让定价产生影响。随着跨国企业的普遍化,跨国(境)交易变得频繁。跨国交易涉及两个国家(地区)的税务政策的差异,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向卖方使用的资产支付使用费用,大部分此类资产是无形的。将无形资产转让给投资控股公司,可以对资产的所有者提供很大的国家收入税收优惠(主要是所得税)。目前,通用标准是将正常交易的价格与给定的转让定价进行对比,其使用费用表示为适当的价值投资收益(即收益法估值),各方需要对无形资产不断进行评估,而无形资产价值是否包含摊销税务收益也是争议的话题之一。

(二)无形资产价值分析既然税务摊销收益处理对企业、政府税务部门和监管方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就有必要分析无形资产价值是否包含摊销税务收益产生的价值。或者说,评估师在采用收益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如果选择税后收益而且不考虑税务摊销收益,是否会产生收益或价值漏损?回到收益法的参数理解上,在考虑无形资产带来的超额收益时,我们认为其可以是收入的增加,也可以是成本和费用的节约。无论是利润指标,还是现金流指标,都需要考虑税收因素,如果该资产的出现可以促使税收的减免,那么可以认为这部分收益是这项资产带来的。从这个角度上分析,需要考虑摊销税务收益,否则会出现收益漏损,进而导致价值漏损。另一方面,在资产评估方法中,考虑因税收带来的收益也是普遍做法,比如在成本法中,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资产价值均把因为资产损耗产生的税收减免加回资产价值中。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时,如果选择税后收益,则需要恰当分析税务摊销收益。

二、税务摊销收益计算方法

假设折现率为,摊销年限为,直线法摊销,残值为零,税率为,未考虑税务摊销价值时评估出来的无形资产价值为。

三、税务摊销收益计算案例

计量摊销税务收益最显著的影响是可以增加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根据情境的不同,可以提高资产公允价值的不同百分比。本文用一个简单的案例来刻画税务摊销收益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假设某企业并购时,其中有一个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无形资产,每年将产生10万人民币的收益,摊销年限为10年,假定适用的折现率为10%,所得税税率为25%。也就是说,考虑摊销税务收益,在给定条件下,可以增加11.63万元的公允价值,增值率达到11.63%。本文对参数摊销年限和折现率进行敏感性分析,见图1和图2。可以发现,摊销年限越短,摊销税务收益越高,摊销年限与摊销税务收益呈负相关关系;折现率越小,摊销税务收益越高,折现率与摊销税务收益呈负相关关系。但通过计算公式可以发现,税率越低,摊销税务收益越低,税率与摊销税务收益呈正相关关系。

四、结语

资产评估涉及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中的交易对价分摊,可能会对无形资产是否可以享受税收摊销收益进行评定,本文通过对税务摊销收益对企业的影响和无形资产价值的分析认为资产评估师运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时,如果选择税后收益,则需要恰当分析税务摊销收益。摊销税务收益计算方法的关键参数包括无形资产的折现率、所得税税率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等3个参数,其中,折现率和年限与摊销税务收益负相关,税率与摊销税务收益正相关。摊销税务收益计量最显著影响是可以增加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本文对无形资产评估中的税务摊销收益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参考。

参考文献:

[1]TheCanadianInstituteofCharteredBusinessValuators.IllustrativeExampleofIntangibleAssetValuation[R].2009.

[2]ParrR,SmithG.IntellectualProperty:Valuation,Exploitation,andInfringementDamages[M].JohnWiley&SonsINc,2005.

[3]GaraSC,KarimKE.Securitypricereactiontotaxlawchanges:Acaseoftaxamortizationofpurchasedgoodwill[J].AdvancesinTaxation,2000.12:77-104.

[4]景志伟.企业并购重组后采矿权价款摊销的探析[J].财会学习,2012.(3):55-56.

第9篇:资产评估公允价值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资产评估行业得到了发展和壮大的机会。根据资产评估协会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全国共有资产评估机构3124所,注册资产评估师32123人,资产评估从业人员数量也已经发展到10万人之巨①。

资产评估在诞生之初就肩负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使命,并成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加速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资产评估对金融市场经济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资产评估对金融市场的贡献研究

(一)资产评估对金融不良资产处理的贡献

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是金融市场领域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也是金融市场风险控制的一个难题。金融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首要问题就是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确认。而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和价值鉴定功能恰好能满足该要求,从而促进了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该过程中,资产评估不仅为不同利益的主题之间提供了利益分割的价值的依据,而且资产评估还为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底价提供了基础信息。另外,资产评估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还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同时,资产评估也能为各相关经济主体之间提供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客观参考依据和专业的咨询意见。国家财政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更是规定:对于以公司债权出售、出租或债转股等方式处置资产时,原则上要求经过第三方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参考评估结果来确定资产的底价和折价,以保证处置资产的公允价值科学、合理。资产评估作为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基础,任何处置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方案都必须以资产评估为依据。由此可见,资产评估对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有着十分重大的贡献。

(二)资产评估对金融风险控制的作用

金融资产价值是金融资产交易的一项基本信息,而金融资产价值需要通过评估来确定。因此,资产评估是金融资产交易的基础。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和价值鉴定功能,其不仅可以科学地分析金融市场的质量状况和资产结构,同时也可以为金融资产的交易提供基础信息,从而可以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资产评估来及时、客观、公允、动态的反映金融资产的价值,对于量化、防范金融资产管理与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下面以银行抵押贷款过程中风险控制为例,分析其涉及资产评估的各个环节和各环节中资产评估所起的作用:1.债务人向银行申请贷款并提供抵押资产,银行对抵押资产进行贷前评估,此时资产评估起到发现抵押资产价值,为银行提供发放贷款的参考依据的作用,从而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2.在贷后风险管理过程中,银行要对抵押资产进行及时监控,即银行在抵押资产存续期间要对其进行持续评估。及时监控抵押资产的价值变动,量化贷款风险,控制抵押资产大幅减值的隐患,为银行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3.当债务人违约,抵押资产将由银行收押并成为不良资产的环节中。银行在处置前也会对抵押资产进行价值评估,而资产评估结果也将作为银行抵押资产处置定价的基础依据,使抵押资产回收价值达到最大来降低银行的损失。从整个过程来看,银行通过资产评估可以有效量化和防范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品种也逐渐增加,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变得复杂和难于管理。资产评估在金融风险控制上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资产评估在抵押资产业务中的贡献

资产抵押担保作为最为传统,使用范围最广的风险控制手段,其在降低贷款风险、保障贷款安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于占有单位在进行资产抵押担保或其他类型担保时,可以对抵押资产进行评估。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颁布,更是为资产抵押担保提供了法律依据,促使其成为经济活动中一种最常用的资产担保形式,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得到广泛使用。在降低抵押资产贷款业务风险过程中,其核心在于科学、合理的评估来确定抵押资产的价值,并以此为参考来确定放贷数额,降低放贷风险。目前,资产评估已经贯穿了我国商业银行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全过程。

(四)资产评估成为金融机构改制上市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或公开上市的过程中,资产评估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股权、债权、不良资产等在内的所有资产都需要进行价值确定。科学的、合理的资产评估结果是金融机构改制上市交易价格确定提供了有效的价值衡量尺度,并成为确定其价格的最主要参考依据。

另外,资产评估也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财务的会计信息质量。由于财务报告的客观性、合理性、相关性要求和公允价值的特殊性,内部会计和内部审计都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只能有第三方独立的、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来提供计量中的公允价值。而资产评估在会计信息计量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公信力极大提高了改制上市金融机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了金融机构改制上市的过程。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推进,国有金融企业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营表现。其纷纷进行实行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股份制产权改制。因而在这样的浪潮中,资产评估对我国金融企业,金融市场更是起着前所未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