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引言
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裹足不前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明显加速,自由贸易区①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之一。截至到2013年7月,向世贸组织通报并仍有效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安排有379个,其中90%是近十年出现的。主要大国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纷纷加大自贸区谈判力度。各国能从建立FTA中获得多种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
我国在加入WTO后也积极推进自贸区发展战略。自2002年开始对外商谈自贸区,目前已签署自贸区协议12个,正在商谈协议6个。我国目前已经签署并实施的自贸协定,从经济角度来说,推动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并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竞争力。从政治角度来说,自贸区不仅增强了签署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而且大幅提升了我国国际影响力;不仅如此,自贸区战略还帮助扩大了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规模,使我国与有关贸易伙伴的贸易商品结构得到优化,促进了涉外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利用协定优惠政策的比例持续上升,我国企业从中大量受益,相关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自贸(园)区的设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对中国进一步推行自贸区战略,进一步改革开放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具体的政策角度应该如何认识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的意义,各方均有不同的解读,本文从上海自贸园区的设立原因和意义出发,从金融角度就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上海自贸区应该在金融领域的开放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 设立上海自贸区的原因和先行意义
1. 中国自贸区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在积极推进自贸区政策,世界角度看,全球范围内的自贸区发展和布局正在对我国自贸区战略形成挤压效应和挑战效应。首先,美国通过加入TPP确立了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调整,加深了对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干涉。事实上美国主导的TPP和TIPP已经使美国的贸易战略重心从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向更自由的以区域贸易自由协定为核心的新型贸易自由体框架转移,这给中国未来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局面。其次,尽管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有选择地达成自贸区安排将对中国经济和贸易带来较大的利益,但在目前的国际政治格局下,我国在中短期很难启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自贸区建设,尤其是欧美。第三,东亚地区FTA的发展日趋复杂化。中韩启动自贸区谈判使之可能成为撬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杠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受多重因素影响,很难如期顺利开展下去;中澳之间也存在较大困难;RCEP有辐条无轮,能够谈到何种程度不得而知,也对我国自贸区战略的推行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和挑战。最后,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和经济大国,我国与亚洲国家的自贸区经济利益的发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障碍。
具体来说,我国在一些敏感产业领域仍存在开放度不足、贸易摩擦严重等问题,同时部分产业面临来自相关国家要求开放的国际压力;一些重点产业开放程度的提升也对国内企业形成明显压力;特别是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业的相对封闭状态将这些不利因素放大。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和汇率、利率的自由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国必须在系统研究论证基础上,基于目前全球、亚太和东亚FTA的发展态势,寻求自身FTA战略的顺利实施,并应对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身FTA战略做出合理调整,特别是对金融的发展战略根据FTA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实现国家经济实力和金融话语权在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2. 设立上海自贸区的积极意义。作为这种改革路径的先行先试,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原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进行金融领域开放的试点建设。这就突破了以往传统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同时强调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建设,共同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试验和支撑。
必须指出的是,上海自贸(园)区的设立,有很多具体的方案需要完善。但金融改革和财税改革作为最重要的手段,其目的就是积极的参与并实践中国的经济试验区的理念和思想,在自贸(园)区内全面推行符合国际潮流的金融和贸易制度,为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边贸易谈判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中国实践来说,充分利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平台,发挥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摸索的试验区政策,将能够为我国积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积累宝贵的经验。历史上,无论是中国的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保税区等等都为中国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随后即将展开的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值得指出的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不同于以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保税区等的概念,后者主要目的是为国内各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资金引入和产业发展服务,而自由贸易试验区则应当侧重在试验性质,为中国了解适应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从而积极应对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协定的新趋势。
三、 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的金融开放
在试验区总体方案之下,中国各相关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并研究具体的政策细则。政策将涉及财政部、税务总局、一行三会、发改委、海关总署等多部门的协调。在各类政策中,为了未来我国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金融领域改革力度最大,这些金融改革也应该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其他经济区的最重要的区分。
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作为对外开放的两个重要方面,相互作用,对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金融开放可以支持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而贸易开放也会反过来增强对金融产业开放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金融开放包括本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业务和国内金融市场向外资金融机构放开两个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开放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资本和资源的国际流动。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开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外资银行准入的门槛逐渐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原则,监管接受了巴塞尔协议。外资机构在国内的资本市场投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其他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融资租赁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在逐渐走出国门,促进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同时目前中国通过与多个国家的互换协议大力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具体来说,在外资进入中国的准入方面,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也逐步降低。截至到2006年底,银行业市场已经完全放开,外资在中国设立的银行在中国经营没有地域、业务和客户的限制。外资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准入也逐渐规范。同时在金融产品的角度来看,创新也已经全方位地展开,包括银行理财、集合信托、固定收益证券、私募等各领域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大幅应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步伐已经领先于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特别是进入2014年以来,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有效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和健康发展。此外,央行的货币政策、利率等金融调控手段也在不断地丰富,监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但是尽管如此,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中国金融缺乏相对话语权,金融产业效率低下,资本市场不够成熟规范。而且随着贸易余额和人民币国际化,也亟需探讨离岸中心建设、资本市场开放,金融市场自由化等一系列金融政策的确立和调整,这都对中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可以对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进行检验,而且可以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放开进行有益的尝试,因此自由贸易区下的货币金融改革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根据IMF的资本项目交易分类标准(七大类40项)以及2011年《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目前我国不可兑换项目有4项,包括非居民参与国内货币市场、基金信托市场以及买卖金融衍生产品。部分可兑换项目有22项,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和个人资本交易等。而基本可兑换项目仅有14项。虽然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但距离全面开放资本与金融项目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对资本流出和短期资本流动监管仍然较为严格。在新一轮贸易自由化兴起,TISA、TPP、TTIP以及我国正在与美国进行的BIT2012等谈判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逐步实现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已是必然,这就有必要对金融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以及对相应的开放风险进行研究,以便对此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实行金融开放试点的效果、影响、能否在更大范围内尝试以及在更大范围尝试后的影响作出预测,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当中,也有利于在未来应对诸如TPP等更加严苛的自由贸易谈判条件中赢得主动。
四、 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政策的全国拓展
1. 不平衡增长与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根据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经济发展过程本身应该是非均衡的。资本作为稀缺资源的一种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约束作用,因此必须通过最有效率的方式来实现配置。而这将必然是不平衡的配置方式。从人类现代经济历史上来看,不平衡增长战略的应用非常广泛,对大多数经济增长成功的国家(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纽约和日本的东京,在各自国家的发展中都大幅领先于其本国的其他城市或者地区。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集中动员优势资源,通过部分地区的先行发展和溢出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达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特殊经济区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体现了不平衡增长理论的精髓。
中国的经济特区的政策和经济特区的发展正是这种不平衡发展模式的杰出应用。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各类经济区包括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放区和保税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都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就业、出口、吸引外资、高新技术以及现代管理体系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截至到2012年,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GDP总量占到全国GDP的12.8%,而5个经济特区和上海天津两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济总量则占到全国的7%。这几类经济特区GDP总计已接近20%,如果加上保税区等的经济总量,这个数字将接近24%。除了国家级特区,中国还有大量的省级及以下的各类特殊经济区,这些经济区如果全都包含在内,其占国家经济总量的比例将大幅提高。经济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渐扩展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辽中南等沿海经济重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沿海经济带继续向西部进行经济扩张与开发,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 自贸区金融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适用建议。按照这种不平衡增长理论,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发展,广东南沙、前海和横琴、天津、重庆、厦门、青岛等地都纷纷提出建设类似上海的自贸区的方案与构想。但是,随着上海自贸区政策的落地,特别是央行自贸区金融30条的内容上来看,即使类似的自贸区在其他城市获批,其在金融领域的政策推广仍然需要格外小心。
(1)与以往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域不同,上海自贸区的目前所享受的部分政策具有明显的试验性质,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将这些政策推广到全国。更进一步的说,不仅是政策,自贸区的范围也必然在试验区的基础上将逐步分批向上海、长三角和中国其他各省第次推广。从金融行业的特点看,更是如此,目前在上海设立的很多金融政策都存在着全国范围内的适用性。例如利率市场化政策在各地的推进有助于使利率更加接近其真实市场价值,对各地金融机构运行绩效提高和金融产品创新都有积极效果;各地资本市场管制的放松则有利于国际资本向全国范围内流动,从而优化资本市场竞争机制,并带动国内资本市场运作水平的提高。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为各项金融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过积累了经验,因此除离岸业务以外,其他关于金融开放的改革措施如放松资本市场管制、利率市场化等也应在适当时机均将向整个大陆地区全境推行。
(2)尽管金融开放式总体的格局已经明确,但是鉴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各自贸区的金融政策要逐步推行。金融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离岸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在对外部国际市场的了解仍处于不充分阶段,人才储备和风险及监管经验都有所欠缺,不成熟的自贸区建设构想或同质化的自贸区规划方案只能阻碍自贸区的发展进程,甚至对国内金融局部环境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自贸区在向全国范围的推广过程中需要从上海自贸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并结合当地经济条件与优势确定阶段性目标,使金融政策在未来其他自贸区的申报批准中审慎进行,自贸区金融环境可以在良好的基础上得以构架。
(3)上海自贸区建立的特色之处,也是其他地方政府目前需要更进一步深入认识的一点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其中负面清单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性举措。负面清单管理的模式促进了上海自贸区管理职能的转变,宽进严管的管理模式则弱化了政府事前审批的权力,并强化了在宏观层面上的风险管控,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加大了市场调度资源配置的灵活性,更使自贸区的金融审慎监管空间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他各地方政府在申报和执行自贸区政策的同时,必须升级政府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努力推动管制型政府向高效廉洁、结构优化、服务公众的服务性政府转变。在完善风险监管和经济调控的同时,还应创新管理方式,注重优化市场机制与法制环境,发挥市场在调节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我国自贸区的战略能够顺利实施。
(4)尽管各地申报自己的自贸区规划存在着合理动机,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简单重复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显然会背离设立自贸试验区的初衷。以金融改革开放和贸易改革开放为宗旨,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建立不同功能的自贸区则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在金融领域,各地自贸区要充分体现各自的优势,从不同角度将以人民币业务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服务列为重中之重,成为区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金融业务的发展要更加注意风险控制和产品创新,在统筹区域资源的基础上,落实“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随着金融监管与各项政策的成熟,自贸区将通过窗口效应产生极大的改革动力,并在长期过程中推动全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
注释:
①这个自由贸易区特指基于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安排,不同于一个国家内部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本文对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后者用自由贸易试验区,以示区分。
参考文献:
1. 李锐,张秀娥,孙明远.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共同市场理论.国际商报,2010,(4).
2. 赵缜言.上海自贸区将以产品带动资本项目开.证券时报,2013,(9):A01.
3. 黄志勇.我国保税港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2,(4):65-68.
4. 丁焕峰.珠三角城市制造业聚集与分工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0,(8):45-51.
5. 盛皇,尤安山.CEPA与ECFA的比较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1,(10):80-87.
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创建东北亚合作与开发银行,促进天津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战略”(项目号:10ZLZLZF00200)。
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在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市场普遍解读认为,通过简化监管手续、实现“境内关外”的自贸区建设,将有利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外贸企业竞争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外,上海自贸区还可在新贸易业态上实行探索。资料显示,在自贸区总体方案涉及的98项试点工作中,多项内容与服务业扩大开放有关,其中涉及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及相关行业。
中信证券研究指出,上海成为自贸区后,贸易进出口量必然大幅上升,跨境金融需求也将快速增长。上海成为自贸区对其成为离岸金融中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预计跨境业务金融机构将大量增加,外币同业存放业务发展、外汇结算量也将快速增长,金融产品的种类也将日益丰富。
概念公司需去伪存真
自上海自贸区政策方案公布以来,自贸区板块便受到市场资金的疯狂追捧,多只自贸区概念股接连上演出现涨停行情,并一度成为引领大盘上涨的热门题材投资。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开张。在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在内的28.78平方公里土地上,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随着第一轮“全球化红利”趋于结束,中国迫切需要开启第二轮“全球化红利”,构建新全球价值链,这势必对中国经济提出转型升级要求,而上海自贸区就肩负着改革先试先行,用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的战略使命。自贸试验区将在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业等领域实施特殊的开放政策,其中与民众息息相关的金融改革创新备受投资者关注。
利率市场化给银行装上“新翅膀”
今年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快马加鞭,从金融“国十条”出台、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到最新的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但资金等核心要素价格仍然受管制,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上海自贸试验区在这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
毫无疑问,上海自贸区对利率市场化的探索,对饱受诟病的中国银行业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撤掉银行长期以来的‘保护罩’,压缩其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也松开了对银行的束缚,给金融机构安上一双创新的‘翅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隆国强说。
首先,利率市场化将是考验国内银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型的里程碑。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助理周和华表示,“进人自贸区后,银行要在完全竞争环境下谋生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响应能力是否具备,风险管理能力是否能跟上,业务模式、报价机制能否适应,都将对国内银行形成巨大考验。”
周和华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国内银行不再主要依赖存贷利差生存,而是在利率、汇率、银行衍生品创新方面大有可为,综合资产回报反而更高,这也更符合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
其次,利率市场化会给自贸区内企业带来利好,总体方案明确鼓励“跨境融资自由化”、“跨境融资便利化”,企业融资成本将大大降低。有业内人士以上海银行间30天期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为例,目前价格约为5.3%,几乎是香港的两倍。
另外,利率市场化一旦完全实现,普通百姓对“存钱”的概念必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对于大众客户,会更关注银行储蓄产品的稳定性和收益性,以及银行服务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对于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客户,会在确保存款安全性、金融便捷性的同时,更加关注银行投资类产品的服务;对于富裕阶层的客户,会更关注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验。”周和华分析。
境内外投资更自由便利
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是自贸试验区内最受瞩目的金融改革之一。它的推进将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全面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复星集团首席执行官梁信军对这项改革有很高期待。“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对资本输出有不少限制,要推动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清除这些限制,而且海外的金融资源非常便宜,部分区域贷款利率只有国内的一半,可以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引进这些资源为中国实体经济服务。”
“加快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步伐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也是分化投资泡沫的有利途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近几年国内货币流动性强,国民手里“不差钱”,但是国内投资渠道很少,银行存款利率又低,大量资金流入楼市,房价居高不下,存在严重泡沫。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实现让国内投资者有权利到海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然而,由于我国利率与汇率形成机制又尚未充分市场化,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同时,如何防止大规模金融套利风险的发生是上海自贸区亟待的问题。
周和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遵循先本币后外币、鼓励流出限制流人的思路指导下,上海自贸区可能探索“分账管理”模式,在自贸区内注册企业,可以开设FTA账户(即自贸账户),部分试点企业还可开设FTN账户(即离岸账户),FTN账户可以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FTA账户、FTN账户与企业的国内账户之间,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相互“渗透”。这就像一个“水龙头”,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进程,就取决于这个“水龙头”开多大。
允许设立外资银行增强行业竞争力
在自贸区挂牌当日,工、建、农、交等8家中资银行、包括花旗在内的2家外资银行及1家金融租赁公司共11家金融机构获准设立自贸区分支行。
作为自贸区试点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扩大银行服务业开放,一方面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在试验区内设立,另一方面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外资银行的参与,增强了与国资、民资银行的行业竞争,改善业务服务,有利于投资者更多的选择余地。
今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在上海进行了就任后的首次基层考察。在上海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调研时指出,“要实现‘新四化’,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进一步用开放促进新一轮的改革”。而对于上海的改革方向,给出了一条十分具体的建议,“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
事实上,上海谋划设立自由贸易区已有一段时间,总理此番的鼓励和支持,令该计划箭在弦上、呼之欲出。业界普遍预测,如果自由贸易区被批准设立,无疑将成为上海新的经济撬动点,而按照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经济战略,上海或将成为发展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
试点先行 撬动上海
按照此次总理的战略指示以及多方渠道证实,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将以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28平方公里范围即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因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三大部分。
实际上,上海试点自贸区,更多被外界视为中央释放改革红利的一枚重要落子。据了解,一旦自由贸易园区试点方案获批,上海综合保税区将有望把“在岸与离岸”、“物流与结算”、“外贸与内贸”逐一统筹起来,加快通关速度以及节约贸易成本。届时,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三方面的功能都会有所提升,将更大程度地发挥上海交通枢纽的优势,带动周边长三角出口加工、贸易、服务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浦东乃至上海在这个区域里的核心竞争力。
“28平方公里是一个不小的范围,如果能够成为自由贸易区,那是一件好事。尤其对进出口等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上海梦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物流顾问相元勇对记者说,“不过,目前的确还没有了解到详实的消息。”
被定位为自贸区核心区域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2009年11月18日,在整合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的基础上,上海综合保税区正式成立。2010年9月,新成立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又被并入,最终形成了“三区联动”的局面。目前,上海综合保税区亚太采购配送中心、总部经济、专业化贸易平台、租赁产业特别功能区和空运亚太分拨中心等功能集聚已经形成。
据了解,在对外开放方面,上海综合保税区表现卓越,这或许也成为其发展自贸区的先发优势。近年来,上海综合保税区陆续开展了保税仓单质押融资、期货保税交割和保税船舶登记等多种创新业务,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贸易额预估在1000亿美元之上,高居中国内地第一。
通过资源整合,做大平台,上海综合保税区不断加大服务力度,创新业务模式,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吸引了大量优秀外资企业入驻,贸易额大幅提升,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发展之路。
事实上,上海对建立自由贸易区也是早有谋划。今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3年将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试点建立自由贸易园区,深入推进开设外币离岸账户、融资租赁业务创新等改革事项,争取国家支持开展一批新的改革事项。
随着上海市对自贸区先期筹备工作的不断完备,市政府也开始逐步将筹建计划推至公众面前。上海“两会”期间,试点建立自由贸易园区被正式列为今年上海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4月15日,上海市政府二季度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强调,试点建设自贸区是事关上海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头等大事。
不过,当记者试图了解自贸区的具体推进方案时,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保税区还没有可以公示的实质性文件,进一步的消息需要等待。而按照媒体公开报道,上海自贸区项目已在国家层面获准立项,上海各部门正加紧进行相关调研与方案制定。
“开放红利”与物流机遇
改革发展的红利释放,亦令物流业满怀期待,许多物流企业希望能通过自贸区的建设获得全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唯一一家参加3月29日总理调研后召开的企业座谈会的物流企业,上海畅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裁徐峰则表示,开放的自贸区是个引子,能够拉动其他消费,带活整个上海、整个中国的经济。对于物流业下一步的发展机遇,他表示很有信心。
事实上,在自贸区发展基础上的上海综合保税区,物流产业相关元素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在上海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重点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以国际中转、现代物流、商品展示、保税仓储、期货保税交割等业务为主;外高桥保税区重点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发展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保税展示、仓储分拨等服务贸易功能;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则重点建设临空功能服务先导区,发展航空口岸物流、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功能。几乎在所有的进出口贸易业务中,物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此外,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还设有保税物流园。该园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于保税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宽松环境,保税物流园为国内外货物的进出口物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由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港务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是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开发建设与营运管理的主体。园区经国务院批准于2004年4月15日由海关总署等八部委联合验收封关运作,成为我国首家保税物流园区。目前,该园区已基本形成了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集聚了包括美国APL、英迈,荷兰TNT,日本近铁、通运和德国飞鸽等世界知名物流企业在内的1000多家物流仓储企业。近年新批物流项目占保税区各类项目的比重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在投资额度等方面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务院第一个实施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已基本实现与港区的规划联动、信息联动、政策联动、业务联动和利益联动,充分体现了保税物流园区对国际现代物流业转移的承接能力和产业的集群效应。
对此次自贸区的建设,外高桥保税物流园也充满期待。“虽然现在还没有收到区管委会的任何相关文件,但我们自然希望物流园能够成为自贸区的一部分。”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主任朱晔表示。
据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俞俊君经理介绍,根据国务院赋予的优惠政策,物流园区实行“监管合一”的管理模式,享受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特殊政策。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设计了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并在四大功能的基础上创新十几种业务运作模式,以促进货物在境内外快速流动、保税区港区一体化运营和提高服务管理效率的目标。“如果自贸区批准设立,物流园区将在原有功能上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使用。基于当前港区联动的重点优势,园区会发挥更好的作用。”他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保税物流园有些像保税区的“特殊领地”,甚或“排头兵”,在外高桥下一步向自贸区转型的过程中,物流园区无疑将面临着先锋的考验,并率先被卷入改革洪流。
目前,由于我国的特殊监管区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而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则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海关通常监管。因此,上海在向自贸区升级的过程中必然还要面临很多挑战。
上海自贸区概念股是第一主战场。上海本地贸易、物流、金融、地产、航运等行业龙头辈出,两桥一嘴再现昔日辉煌。本周市场以上海物贸、东方创业为龙头的贸易概念股、以华贸物流、锦江投资为龙头的智慧物流概念股,以陆家嘴、浦东金桥为龙头的园区开发概念股,以上港集团为龙头的港口概念股成为上海自贸区概念股的“七大天王”,持续飙升连续5涨停,荣登周涨幅榜。笔者上期看好的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大多成为龙头品种,相信激进型投资者如第一时间介入应该取得不错的收益,笔者建议投资者中线继续看好上海自贸区概念股的前提下,回避下周二附近的短线震荡调险,空仓者可在震荡急跌中逢低吸纳,中线持有上海自贸区概念股,迎接下一波主升行情。
天津自贸区概念股成为自贸区概念股第二战场的急先锋,以天津海运、天津港、津劝业为龙头的的天津自贸区概念股接力上海自贸区概念股成为踏空资金的主选,周四更是出现13只天津概念股涨停热潮,整体板块启动迹象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如果按照上海自贸区概念股的炒作模式进行操作,大龙头上海物贸七月初启动,正式成立上海自贸区在八月下旬进入加速拉升周期,故笔者认为天津自贸区概念股目前也应处于启动初期,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展望后市,第一主战场上海自贸区概念股王者外高桥相信会有N个涨停。第二战场在天津自贸区概念股的带领下,深圳前海、广州南沙、重庆等新的生力军或将爆发。
南中国的珠江流淌在富庶的珠江三角洲,而它的支流之一“西江”蜿蜒穿越在唇齿相依的两广大地。
山脉同源,江河同源。广东肇庆市与广西梧州市,坐落在西江两岸,地处省份交界处,山水相连人文相近,历来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
当前,两广筹划在肇庆市封开县和梧州市蝶山区,建立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区域合作载体“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下称“试验区”)。
合作区涉及的两广各级政府部门,都看重建设试验区的重要意义,认为这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能够推动肇庆和梧州两市发展加速,互利共赢,提升区域竞争力。
粤桂合作,蓄势待发。
合作缘起
合作区的推出,渊源于2011年12月11日粤桂两省(区)人民政府签署的《“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省(区)利用国家在两省(区)实施的先行先试政策,在两省(区)交界处的广东肇庆市封开县和广西梧州市蝶山区,各划50平方公里土地,建立两省区直管的试验区。
试验区大致的地理范围,涵括:肇庆、梧州将以两市交界为中轴,肇庆市封开县西北、梧州市白云山以东、沿西江两岸。
根据协议,粤桂发挥各自优势,联合促进产业转移和承接,加强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技创新合作,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鼓励双方各类资本参与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推动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同时,鼓励企业到对方其他重点区域和产业园区投资发展,鼓励双方企业就近建立配套关系。推动产业园区交流与合作,引导双方优质企业异地发展优先选择落户对方产业园区,重点支持对方在本地投资的重大项目建设。
关于粤桂合作,广东省省委书记早在2009年5月中旬表示,两广是好邻居、好兄弟,进一步加强粤桂合作,对广东、广西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好事情。
广东广西两省(区)签订试验区协议后,在筹备试验区过程中对协议又提出了修改性的指导意见。
今年6月28日-29日,两广发改委召集梧州、肇庆两市发改部门在广东肇庆市研究修改《广东省人民政府、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指导意见的结构、功能定位、产业选择、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计划在8月正式上报两省(区)政府审查,争取在10月于海南召开的泛珠大会上,由两省(区)领导共同签署。
“两省(区)将按照‘产业转移、创新发展、先行先试’方向,规划试验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与城镇建设等。”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余云州披露,“试验区将享受两广叠加的优惠政策,在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利益共享,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
梧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周雄推介说,根据梧州、肇庆两市初步磋商,试验区将本着我国东西部区域合作典范、两广经济一体化先行区、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创新合作机制,在探索建立两省(区)直管、东西部优惠政策共享叠加、经济发展战略衔接、区域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等方面先试先行,研究解决试验区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问题,并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7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总体规划已经有了突破,时机成熟时,希望能够与广东省一起将之共推为国家战略。试验区的具体操作情况,省级层面由广东发改委泛珠秘书处和广西发改委泛珠办负责,市县级层面由肇庆市、梧州市和封开县负责。”
区域合力
根据协议,到“十二五”期末,两省(区)深度合作机制基本完善并成熟运作,共同推进北部湾经济合作,开拓东盟、港澳市场取得明显进展,跨界基础设施建设、便捷舒适无障碍旅游圈及现代流通经济圈建设、产业对接合作、社会事业发展与社会管理协作、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显著提升、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试验区的启动,将带给梧州市和封开县的经济发展什么样的影响和推动,两地的领导对试验区都寄予厚望。
梧州市,是“西江黄金水道”重要的国家一类口岸,与粤港澳一水相连,与珠三角具有近水楼台之利。
梧州市委书记刘志勇,期待试验区的早日启动,愿携手广东肇庆市合力打造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蝶山区正倾力构建试验区,指向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区。
根据协议规定,刘志勇期许,梧(州)肇(庆)两市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合作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共同推动试验区打造成为粤桂战略合作的先导区以及肇梧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试验区的另一方肇庆封开县,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会点,毗邻广西梧州市,亦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封开县县委书记张浩强调,封开与梧州要加强两地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尽快开展对试验区的指导思想、路网建设、产业定位、项目选择、生态保护等工作的研究,尽快形成具体的规划方案。
张浩认为,目前关键所在是把试验区的概念推向落实,更好推进试验区建设取得进展。
试验启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成试验区课题研究报告,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亦完成了试验区建设总体工作方案。
今年3月,梧州与肇庆两市已成立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目前,试验区所在的广东封开县和广西梧州市,在全力推进统筹规划工作,两地政府部门领导交流与互动频繁,为试验区的启动做充分准备。
目前,两市初步研究确定了24项重点项目计划,其中西江航道升级、高速公路及铁路的衔接都在协商之中。南广铁路的建设,广佛肇高速公路力争延伸至封开、梧州,向上级部门争取将西江航道升级至3000吨级,以对接水路交通。
肇庆市交通局局长吴生6月8日公开表述说,粤桂合作路网结构规划已启动,经与广西梧州市交通局协商,同意选取在两广交界建设粤桂大桥,作为开展试验区工作的启动点。
之前的5月17日,封开县与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南方分公司举行投资100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签约,这是试验区“基础配套设施先行”的标志。
7月4日,梧州市常务副市长李新元带领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到访封开县,双方就深化试验区的规划、做好跟踪对接、加快试验区建设进行了深度协商。
梧州市、封开县两地为争取早日启动试验区,正着手对的交通道路和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同城化建设。两地交通部门计划实现公汽交通对接,加快撤销梧州收费站。
试验区南北两岸的云龙桥南桥头经大园桥至蟠龙口沿江试验区专项公路、封开县西江干堤段达标加固工程及大园桥等项目,都在规划中。
梧州市,计划将今年9月前动工的市环城高速公路接入广佛肇高速公路,形成连接珠三角、北部湾、大西南快捷的大通道。同时,完善试验区内路网体系的规划建设,疏通连接交通骨架网络的“毛细血管”。
管理协作
广东广西的官方预计,试验区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合作,并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对接。
在两广纷纷看好试验区前景的时刻,已有专业人士未雨绸缪,思考试验区今后可能遇到的管理疑难。
跨省份的区域经济合作,税收分成的收入分配问题如何解决?试验区的管理模式如何?这都是试验区发展面临的棘手困难,这考验两省(区)合作的政治智慧。
在吉林省经济学者于雷看来,关于税收收入的分配问题,这里涉及到试验区的运作模式的选择。如果政府行为的运作,其利益分配自然由双方协商解决,主要是依据各自所投入的各种优势资源(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的大小来股权量化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分配。倘若选择商业性投资公司的运作方式,也是按照各自投入的资本(以其他方式投入的也可以折算入股)换算成股权来进行分配。况且,试验区不可能单纯依靠政府职能部门运作,市场经济下引入投资公司管理的方式是一种必然。
[关键词]“负面清单”;外商投资;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借鉴
[DOI]10.13939/ki.zgsc.2017.02.204
1 负面清单概述
“负面清单”这个名词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30年代。1994 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首次采用了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今后各国的外资管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即投资领域的黑名单,是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而清单之外的领域统一实行内外资一致的准入管理。正所谓“法无禁止皆可为”,这种以清单列明的方式可以让外国投资者事先对照并调整自己的投资方向,也有助于东道国有效管理资本流向,避免国外资本打击国内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和领域。
2 上海负面清单管理实践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落成,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了对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管理实践。尽管最新出炉的2015版负面清单较前两版大大提高了开放程度,并增加了透明度,但是与国际高水准的负面清单还有一定差距。
2.1 清单相对冗长,且透明度较低
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清单中,仍然保留了122项特别管理措施,涉及14个国民经济行业,其中“禁止投资类”就涵盖了10大领域、24条具体规定,这与高标准的开放度要求不相匹配;另一方面,2015版负面清单仍有部分规定模糊且宽泛,即存在无具体限制条件的特别管理措施。例如,清单中多次出现“合资、合作”类字眼,但是并未对此类概念做详细的阐述,缺乏标准和规范,为政府监管带来一系列难点和潜在风险。可见我国负面清单的透明度有待提高,与国际高标准仍有差距。
2.2 对服务业开放的限制性条款仍较多
当前,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关于服务业的开放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我国进一步开放市场的要求。一是在通信网络、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产业方面的限制条款较多。例如提出“对增值电信业务(电子商务除外)的外资比例不超过50%”“通用航空企业法定代表人须由中国籍公民担任”等限制条件。二是对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也是谨慎、有限的。负面清单中针对外资银行、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机构的资质要求、股权比例、业务范围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补充和限制。例如证券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49%;外资不得申请开立A股等。
2.3 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国内法律法规是负面清单制定的基础,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是上海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的唯一依据。自贸区内外商投资涉及国家安全的,须按照《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试行办法》进行安全审查。可见我国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缺乏一套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的支撑,自贸区内的众多配套改革措施也不尽完善,相关规定既不规范也不够透明,这会直接影响到负面清单的法律效力和外资管理的透明度,并且难以与国际投资准入规则接轨,不利于推进国内市场开放。
3 负面清单的国际实践
在亚洲,日本是推行负面清单模式的先行者,管理经验相对丰富。而韩国的外资准入管理是由“正面清单”过渡到“负面清单”。
3.1 从不符措施的内容看
日、韩两国在对外签署的FTA中,其不符措施所涵盖的内容都颇为广泛,且形式灵活。特别是韩国,在负面清单中多次使用“有权采取或维持任何措施”“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等措辞,力争将尽可能多的不符措施涵盖其中。此外,韩国对不符措施的规定也广泛出现在协定正文和附件中。例如在与美国达成的FTA中,正文部分涉及的不符措施就有5个章节,包括对投资、跨境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条款规定。附件二中更是存在对“所有部门”的限制,这种限制方式大大提高了韩国政府政策的实施空间。
3.2 从产业选择看
从产业的选择来看,首先,日、韩两国对其重要经济部门和危害国家安全的领域均保留严格的准入监管。韩国除了近海水产业、广播业、金融、电信业等敏感领域之外均允许开放投资,并对外商投资采取“原则申报、例外批准”的制度,可见外商投资的自由程度相当高。而日本则采取有重点、有选择的开放制度,从对国民经济安全影响较小的产业着手,对航天航空业、武器及爆炸物制造业、渔业、能源产业、广播业及公共执法等领域,则保留采取有关措施的权力。其次,两国对其优势产业和竞争力低下的产业均采取了适度保护,避免全部开放。例如日本在农业和渔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因此在其相关产业方面的投资限制较多。最后,两国现有的不符措施多集中于服务业。例如从韩国与美国签署的美韩FTA来看,现行的负面清单共涵盖了47大领域,而其中有43 个涉及服务贸易领域。
4 借鉴与启发
4.1 进一步精简清单内容,对接国际投资标准
目前,我国现行的负面清单还是过于冗长,为了充分发挥负面清单的积极作用,需要在防范外资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和动态管理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清单内容,使负面清单更加科学、完整。例如将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的行业从负面清紊弦瞥,此类行业的规定应从行业法律法规进行统一监管。此外,应注意与国际投资标准的衔接问题,保留将来采取不符措施的行业的权力,以保护我国尚未出现的产业。
4.2 有选择地开放行业,并为战略性产业预留发展空间
我国应充分利用好第二类负面清单,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部门做出专门的规定,以维护我国产业的核心利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同时参照韩国经验,慎重把握传统优势产业和弱势产业的开放程度,避免过度开放造成的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下滑或对弱势产业造成冲击。此外,制定负面清单时要对我国尚未出现的产业的发展预留必要、合理的空间,尤其是战略性产业。要立足我国的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关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这也是未来我国修订和完善负面清单的突破口。
4.3 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及配套制度,增加透明度
一是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修订。及时废止严重过时的法律法规,调整与市场开放和经济发展要求不相称的规定,切实加大相关法律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保障。二是加快修订“外资三法”,完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建设,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制度,进而提高外商投资管理模式的严谨性和透明度,增强负面清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5 结 论
当前,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将会被逐步开放和解禁。要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参考借鉴国外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立足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开放水平,不断总结自身经验和不足,力争制定出一份高标准、高质量的负面清单。总之,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先试先行,既是我国投资管理改革的最新探索,又是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它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荆林波,袁平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评价[J].国际贸易,2015(9).
广州一季度经济“危中有机”
“经济总体回暖、部分指标反弹乏力”是广州一季度经济情况的总结。应对金融危机之战,一季度广州经济“乍暖还寒”,虽达到8%的预定增长目标要求,但生产总值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工业总产值波动涨幅仅在0.2%,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速反而下降了1.8%。
对此,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指出,广州经济虽然回暖,但面临巨大压力。在这场危机中,广州正以抢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先机,增强高端要素、产业、技术、人才集聚力,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中心城市资源配置功能和辐射能力,实现一场新的弯道超越。
长三角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再提速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又有实质性举措。在前期国务院公布“两个中心”建设相关意见之后,上海市召开了“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并公布了《上海市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在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上海市将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发挥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中心在上海比较集中的优势,扩大票据业务规模,争取把上海建成全国票据集中交换的中心;积极推进信贷转让市场建设;探索建立保单、信托资产转让等市场。
上海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表示,接下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重点是继续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速公路通道,尤其要重视铁路建设、内河航道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推动海铁联运、江海直达和水水中转。
西三角
重庆欲打造西部私募股权基金中心
日前,渝富资产管理公司与亿泰证券就合资组建重庆亿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举行了签字仪式。亿泰股权投资基金是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第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金额将达50亿元人民币。
对此,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私募基金的发展工作,目前已出台三方面的优惠政策。他认为,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将对重庆建设成金融中心起到重要作用。将重庆建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高地”,显然是重庆市政府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反复强调了私募股权基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黄奇帆认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本质是中小企业缺少资本金。一个缺少资本金的企业就不会有资本的信用,不会有融资的信用。100亿的私募股权基金能够激活1000亿的中小企业的资产。政府负责任的行为是更多地推动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让他们去优胜劣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本金,最后引导银行更多给中小企业融资。
环渤海
沈阳从内陆向港口城市转型
随着沈阳保税物流中心获得海关总署等四部委批准,沈阳市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辽宁沿海开放的机遇,举重拳发展近海经济,承接沈阳装备制造业与营口港现代物流的叠加优势,使沈阳这个内陆城市逐步向港口城市转型。
辽宁省委、省政府将沈阳近海经济区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规划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提供物流支撑。目前沈阳近海经济区已完成了起步区10平方公里土地整理,实现了“七通一平”。
专家认为,近海经济概念的提出和保税物流中心的建立,极大地丰富了沈阳的城市功能,增加了这个城市港口功能,大量的货物涌进,让沈阳从“内陆城市”成为“港口城市”,成为东北地区的进出口货物集散地。
海峡西岸
福建平潭具体落实海西经济区各项政策
海西经济区的具体推进措施正在紧锣密鼓地落实,首个重大合作项目――在平潭建立两岸合作试验区,将有突破性进展。
15年倏忽而过,“与狼共舞”的中国,今天不仅成长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并且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捍卫者、改革者、领导者。
15年间,“入世”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对市场的拥抱,以及市场对中国的认可。
据中国复关及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行相关谈判时,从美国到欧洲的每一个代表都逼着中国人“承认”自己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国在对计划和市场、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上不断深化,正是中国践行市场经济道路的最好例证。
本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接轨的阵痛可想而知,但中国在履行承诺方面堪称表率。2002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全面下调关税,到2010年1月1日,关税总体水平由此前的15.8%降到9.6%,所有产品的降税承诺履行完毕,甚至还逐步取消了400多项非关税措施;贸易投资方面,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过渡到“登记制”,外国律师事务所可以在华设立代表处,外资银行可以向中国企业和个人提供人民币业务……
如果说中国企业15年来经受住了“与狼共舞”的冲击,中国市场和政府也经受住了“引狼入室”的考验。可以说,在接受国际规则、融入国际秩序方面,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典范。
随着市场准入与开放程度显著提高,机遇与发展也因此不期而至。“入世”15年,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约7.6倍,进口额增长了近6倍,从世界第六大贸易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需求”愈发显得耀眼。党的十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已经连续3年高于GDP增长、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逐渐提高。2015年中国出境人数为1.2亿人次,境外消费高达1.5万亿元人民币。而2015年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超过13%,堪称世界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客观全面地观察,就能看清楚中国对全球贸易的贡献。世贸组织对中国的第六次贸易政策审议刚刚结束,增速有所放缓的前提下,中国改革步伐依然蹄疾步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放新举措、“一带一路”倡议、自贸试验区探索等,都得到了成员的高度肯定。特别是2016年,在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期间,无论是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还是推动《贸易便利化协定》早日实施,中国为多边贸易体制建设提供的领导力有目共睹。
不久前,中国企业家郭台铭以“为您生产iPhone的那个人”为名,给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写了一封信,详细分析了在全球市场的配置下,实干的企业如何在中国取得成功的秘密。
走过15年,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世贸组织规则里并没有关于“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义和判定标准。这个概念肇始于冷战时期,起源和存在于个别成员的国内法中。从海尔到海信、从联想到TCL,从华为到大疆,15年间,不少默默无闻的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摔打成了世界品牌,市场已经给了他们应得的地位,再想把市场贴上的标签撕去,不仅违背世贸组织的规定和精神,也违背市场规律本身。
入世15年来,中国一直切实恪守世贸M织规则,积极履行入世时的承诺,为此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改革,实施了大量有利于贸易自由化的措施。
15年来,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承诺不使用农产品出口补贴,取消了全部进口配额和特定招标管理,打破了外贸经营权的垄断,开放了金融、运输、物流等100多个服务业部门,连续8年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并对33个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
中国审查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修改了不符合WTO规则的条款,增加了WTO规则所要求的内容。为确保国内政策和WTO规则的一致性,2014年6月,中国政府更是创立了贸易政策合规工作机制,共对近千件贸易政策进行了合规性评估。
受益于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中国在短短15年间取得的巨大成就远超预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官方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0.51万亿美元,2015年这一数字为3.96万亿美元,约为入世前的8倍。
“如今,中国正在从自由贸易规则的学习者、跟随者,逐渐成为规则改革的推动者和倡导者。” 赵萍说。
中国从WTO中受益,也为WTO其他成员提供了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均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军者。若无中国贡献,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衰退将更深重,亚洲国家将面临更严重的困难。
从GDP贡献率看,2001年,中国实际GDP对全球贡献率为0.53%,2015年,这一数字为24.8%。从进口看,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由0.24万亿美元升至2015年的1.68万亿美元,增长了6倍。中国商品进口占世界的比重从3.8%上升至10.1%。据统计,2002年至2008年全球资源密集型国家的增长,1/10来自中国需求的增加。
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称,中国的加入让WTO更强大、更有活力。吸收中国,是WTO向“全球成员制”与包容性迈进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自贸协定越来越多,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升温。与此同时,中国商品出口也面临关税成本增加、出口企业频遭“双反”调查等严峻挑战。
是WTO已经过时了,还是贸易全球化走进了死胡同?显然都不是。当前全球自由贸易仍然依靠WTO规则体系来维护,WTO的作用和地位仍是毋庸置疑的,但推动WTO的进一步改革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共识。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认为,WTO是唯一的全球性贸易组织,中国应继续坚定支持WTO,积极推进多边议题谈判。同时,应继续推进RCEP等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发出推进全球化的积极信号。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所长张莉也认为,中国是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坚定倡导者。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逆全球化很难成为一种趋势,只是一种局部的躁动。
面对全球贸易治理制度框架和全球贸易治理规则的演变,中国一直在探索。不仅提出了“一带一路”规划,还积极寻求和贸易伙伴谈判和签署双边或区域贸易协议。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已经签署12个双边FTA及一个升级协议,并正在谈判8个双边和区域FTA。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正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变革开拓新空间。
“今后,在多边贸易领域,中国还会继续加大投资和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说。
15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促进中国外贸发展和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加速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事实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过去的15年,中国一直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实现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在外界看来,中国是全球化的“大赢家”。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对此分析,中国入世15年取得的成就体现为“三个提升”。
一是能力和实力提升。目前,中国货物贸易已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二。同时,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二是整合能力提升。快速发展的中国并没有“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早在2012年,中国就已成为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124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三是话语权提升。入世之初,“接轨”、“对标”是中国政府部门和业界的高频词。“那时我们的话语权非常弱,像一个小学生在努力学习世界规则。”但2012年后,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中国已经从自由贸易规则的学习者、跟随者,逐渐成为规则改革的推动者和倡导者。”
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0.51万亿美元,2015年这一数字为3.96万亿美元,约为入世前的8倍。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莉也认为,入世15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就是力量增强,逐步向强国迈进。以电子商务为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经济体,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高达30%。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7亿,手机数量达6.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4.48亿,网上支付用户也达4.55亿。同时,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十二五”期间增长了4.6倍,且保持着30%的年均增长率。值得特e关注的是,跨境电子商务近两年来也在飞速发展,其在中国外贸的总体占比已达到20%。目前,中国已有5000多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20余万家企业参与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
当然,15年来,中国不仅凭借自己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国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也以自身发展贡献世界,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世贸组织发言人基思・罗克韦尔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用过去15年的经历告诉世界,成为开放型经济体可能带来怎样巨大的发展和繁荣。中国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贸易体量的双增长,也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15年来,中国受益于开放的发展,也因开放给世界做出了更大贡献,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了1456.7亿美元,并超过同期中国使用外资1356亿美元,对外投资金额超过了招商引资的数量。现在我国对外投资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
从GDP贡献率看,2001年,中国实际GDP对全球贡献率为0.53%,2015年,这一数字为24.8%;对全球实际GDP增长率的拉动度也从0.03升至0.6个百分点。
据统计,2002年至2008年全球资源密集型国家的增长,1/10来自中国需求的增加。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持续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货物和服务,促使很多国家的经济趋于稳定并实现复苏。从进口看,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由0.24万亿美元升至2015年的1.68万亿美元,增长了6倍。中国商品进口占世界的比重从3.8%上升至10.1%。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指出,当前全球自由贸易仍然依靠WTO规则体系来维护。今后,中国在坚持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也要积极构筑面向全球自贸区的网络,通过自贸区网络逐步降低关税水平,加大投资和服务行业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