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各国纷纷推出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业发展计划,如德国“工业4.0”战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等。尽管各个国家在制定相应战略政策时,由于各自工业基础和发展环境的不同,其战略侧重点有所区别,但在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支持面向物联网服务的虚拟数字和物理世界的无缝衔接,从而实现分布异构环境下企业制造资源与应用服务高度协同和交互上殊途同归。
西门子作为一家致力于服务全球工业发展的德国大型跨国公司,在“工业4.0”发展^程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继在德国建成安贝格数字化工厂后,在中国的数字化工厂也落户成都。
3月2日,以“成就创新,引领卓越 (Realizing innovation)”为主题的2017 Siemens PLM Software(西门子旗下机构)大中华区用户大会在武汉举行,会议吸引了近4000名嘉宾到场,场面火爆。这也说明,在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智造转型升级的需求也非常迫切。
数字化工厂打通贯穿全价值链的数字神经系统
究竟数字化的工厂是什么样子?在成都的数字化工厂,工人工作都是很悠闲的,主要由生产设备和电脑自主处理,从产品设计开始,所有设计数据、生产数据,以及生产线上的各种数据等都可以被用来作为产品质量控制的依据,并且所有产品的形状、材料、颜色等都可以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定制化生产,形成个性化的订单。自建厂以来,将近2万名业内人员来参观访问过。会上,成都数字化工厂的技术人员通过演示生产一台咖啡机,形象地展示了数字化工厂的工作流程。
比如,设计一台咖啡机,以往需要数张图纸,如果在一处进行改动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但现在,软件可以模拟整个产品的研发环节,从设计、组装到测试,在一台电脑上就能完成。通过西门子Siemens PLM Software的“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 Twin)模型程序,客户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产品数字化双胞胎”、“设备数字化双胞胎”和“生产工艺流程数字化双胞胎”。它们可以模拟真实环境的压力、温度等各种参数,可以让设计立即投入生产。之后,西门子研发平台会和生产系统对话,把数据分享给各个环节,并且生产线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智能地生产多种高质量的产品。
推进“数字化双胞胎”模式
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 Twin)模型是西门子工业软件技术团队基于模型的数字化企业理念打造的,目的是实现制造业行业内设计制造方式的创新、加工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制造企业能够整合生产中的制造流程,实现从基础材料、产品设计、工艺规划、生产计划、制造执行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数字化。
“西门子希望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打造数字化生产线,以此支持‘数字化双胞胎’战略,为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数字化双胞胎’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变革,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销售业绩,帮助企业尝试新的商业模式。”Siemens PLM Software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乃明表示。
据梁乃明介绍,西门子是一家有能力提供包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公司,从MDA机械设计自动化、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到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ALM应用生命周期管理、ESE嵌入式系统工程,从工厂/工艺仿真、自动化执行到工业大数据和物联网,西门子具备交付全线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能力。在工业软件应用领域,数字化制造会彻底改变设计、测试、仿真、规划、实施等整个生产环节,而且不仅是生产,从前端到后端的所有环节都将通过数字化串联在一起。
聚焦软件化,助力数字化转型
“2016年,Siemens PLM Software在全球取得了约33亿欧元的收入,数字服务的营收达到10亿欧元。在亚洲,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澳洲及东南亚智能城市’、‘日本创新25举措’、‘印度制造’、‘韩国制造创新3.0’,背后都有Siemens PLM Software的支持。”Siemens PLM Software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皮特・凯瑞尔(Pete Carrier)表示。
数字化正在改变世间万物。全球销售、营销和服务交付执行副总裁罗伯特・琼斯(Robert Jones)在会上指出,小变化只有付诸实施才会带来大变革。自2000年以来,世界500强中超过一半的企业消失了,原因就是没能适应数字化的变革浪潮。从电气化、自动化到数字化,西门子实践并引领了这一进程。如今,西门子正将其在自动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和软件优势结合起来,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更新换代。
目前,Siemens PLM Software已经拥有“数字化企业”转型全面的技术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通过机器学习、增材制造、机器人制造等改变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云技术、知识自动化、大数据分析来加速产品的演进。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西门子从“构思、实现、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帮助企业缩短创新周期,推动企业持续的业务变革。
“在中国,近5年来,Siemens PLM Software部门的员工已经超过了1000人。在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引领方向、领先客户、创新生态上让Siemens PLM Software不断取得成功”。梁乃明表示。
在中国,Siemens PLM Software的产品已经应用到航空航天、能源与设备、汽车和交通运输、医疗设备、造船、工业机械和重型设备、电子和半导体、消费品和零售等行业。
向企业直观地展示数字化改变业务的进程,除了成都的数字化工厂,西门子还通过开放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来展现。梁乃明表示:“西门子已在青岛、武汉、东莞建设西门子创新中心,在北京建立‘工业4.0创新实验室’,接待了近2000人次的来访。
收购不断,联合的力量巨大
近年来,西门子大手笔并购了多家软件企业,如2012年以6.8亿欧元收购比利时软件公司LMS International;2014年年底收购企业级MES软件市场的领导者Camstar;2016年年初收购美国模拟软件提供商CD-adapco;2016年8月收购英国3D打印工业组件开发商Materials Solutions;2016年11月收购美国自动化和工业软件供应商Mentor Graphics,这些产品和技术大多被整合进Siemens PLM Software,以组成更完整的解决方案。Siemens PLM Software通过数字化模拟软件、数据服务、产业分析等打造完整的产品组合,形成了较完整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架构的工业软件体系。
Siemens PLM Software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产品设计和生产系统的全数字化建模和仿真,跨越了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彰显了数字化带来的高生产力与效率。
近来,仿真领域市场发展快速,一些公司现在已经通过仿真技术进行生产创新,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带来了更好的收益。去年,对CD-adapco的收购金额高达9.7亿美元,显示了Siemens PLM Software对仿真领域市场的信心。
CD-adapco中国区总经理刘俊表示:“CD-adapco的定位是通过仿真来驱动创新,致力于帮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里发现更好的设计。”
说到仿真,就涉及到仿真的成熟度。仿真技术涉及很多层次,大多数公司对仿真的利用还处在初级和中级阶段,主要利用仿真做一些验证、排错,以及在产品开发之前预测产品的性能等,从而减少了时间和成本。CD-adapco通过重新定义创新仿真策略,着重在利用仿真进行自动化方面,然后在整个设计领域里帮助客户通过仿真寻求更好的设计。
引导客户往自动化和搜索两个层次演进是CD-adapco的目标。达到这两个层次需要什么条件呢?CD-adapco公司全球销售业务高级副总裁迪迪埃・阿尔布隆(Didier Halbronn)表示:“CD-adapco通过这20多年的努力,发现三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第一,要有领先的产品和技术;第二,要有灵活的Licensing模型来支持大规模的计算;第三,要有很好的支持体系。这三点是区别于其他公司的最显著的特点。”
为获取更多的价值,CD-adapco通过建模、测试、评估和探索创建了一个仿真的解决方案,主要通过两款旗舰产品来实现:第一款是STAR-CCM+多物理场平台,第二款产品是HEEDS多物理场设计探索平台。
关键词:项目型制造业;数字化项目制造;大规模定制
一、引言
当前中国项目型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主要得益于两大原因。一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已从2000年的36.2%提高到了47.6%,但是和国际平均65%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和发达国家70%~80%的城镇化率差距更大,所以未来20年加快推进城镇化将成为项目型制造行业的主战场。其次是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加大,2009年在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下建设规模达到了64.7万亿,比上年增长29.8%;而项目型制造业承担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仍会在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适应个性化需求、解决客户最终目标为导向的EPC模式(设计、采购、生产、建造、安装、维护、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项目型制造模式;项目制造是一种面向订单设计的生产制造模式。项目制造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其产品(如大型专用设备、飞机、船舶和坦克等)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的。项目制造具有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对资源计划、能力平衡、成本控制与交货期控制要求高等特点。
数字化项目型制造是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项目管理思想为核心的项目技术管理、项目供应链、项目生产、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重点支持项目管理与业务的集成、支持多种及其混合的制造模式(如按单设计、按单组装、按单生产、预测生产、预投生产、项目关键件计划等),强化基于项目的计划排程和优化,强调项目驱动的采购和物料控制,从而实现项目成本的管理和基于项目的成本控制。而国内项目制造业的数字化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十分显著,尚未走出传统工业的大量消耗资源老路。而传统ERP管理还无法支撑数字化制造需求。因此,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技术管理为核心、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以客户管理为主线的数字化项目制造平台已成为支撑新型现代项目型制造业的转型最重要的手段。
二、数字化项目制造平台的全流程管理
数字化项目制造平台围绕整个项目制造的全程规划、执行、监管和控制,主要适合于合同制造和按订单设计的项目型制造企业,同时在航空、国防、船舶和钢构也需要项目制造的全面解决方案。
首先是项目前期的客户需求管理,包括投标、商务和技术报价、项目可行性论证、客户订单管理;其次是技术设计管理,包括产品配置管理和两层工艺路线设计、工程变更管理和生产准备;第三是项目生产制造管理,包括项目网络进度控制、项目生产计划、外协管理、装配或部装的管理、项目成本控制;第四是项目敏捷供应链管理,包括预采购计划、协同生产和供应计划、发运过程跟踪、项目质量追踪追溯;第五是项目的安装和交付,包括现场安装管理、现场调试管理、产品交付和售后维护服务支持。
因此, 数字化项目制造解决方案重点包括技术管
理(物料主文件ITEMDATA、物料清单BOM、工艺路线ROUTING、参数化产品配置管理、工程变更等)、敏捷询单、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MRP、能力需求计划CRP、车间作业控制SFC、支持流水线的重复式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产品质量管理(包括质量检验和试验、过程质量控制、质量的追踪和追溯)、能源管理、敏捷询单、样品管理及协同生产。
数字化项目制造特点决定了信息化解决方案还必须具备以下性能:①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解决方案的敏捷性是项目制造企业的主要竞争能力;②安全性,因为项目制造的产品是以装备、国防、航空航天为主的国家重点行业,因此在这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③可靠性要求高,对于大型复杂项目,数据量大、数据维护困难,与PDM或PLM系统集成是保证数据同步的及时性、一致性,准确性要求高,减少手工干预并减少错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④灵活性,项目制造企业的产品复杂,涉及的领域多,因此不可能由一个软件或一家软件提供商解决所有的项目制造问题,所以解决方案必须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可配置性、可操作性。
三、数字化项目制造的关键技术
虽然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我国项目制造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是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问题有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外存在高度的依赖性,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粗放式的管理没有根本转变,片面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尚未走出传统工业化大量消耗资源的老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产业集中度低、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与传统装备工业改造的结合度低,制造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即使实施了ERP管理的项目制造企业尽管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使用不方便、成功率低等现象,抛开企业对信息化不重视、或者实施规范性差等原因,针对采用通用ERP软件的项目制造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本身的主要问题是:①关键需求缺乏适合的解决方案,例如由于无法事先预测顾客可能要求的所有产品配置,结果造成大量人力输入一些只能用一次、甚至从来没有客户订购过的产品,造成效率低下和过高的维护与管理成本;②软件功能与项目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不匹配,例如缺乏项目进度监控功能,容易造成订单脱期;由于缺乏动态的成本预测,造成产品报价的盲目性;③缺乏熟悉项目制造企业特点的高级管理咨询顾问,无法理解两层工艺路线;④项目制造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的实施没有和项目制造企业战略转型接轨,例如向联盟体协同生产和服务型制造的转型。
因此,数字化项目制造的关键技术的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1)基于敏捷询单的项目报价管理:敏捷询单(Agile Order Response,简称AOR)技术是面对客户的询单和招标请求时,应用异构环境工作流技术使制造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客户需求,并对这些需求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交相关的技术文档并及时回应客户的请求。主要特点是: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快速排产计算来预测交货期;快速的成本估算和报价;使客户能够了解项目订单的生产进度。
(2)支持大规模定制的技术管理: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简称MC,又称为大批量定制)是一种接近于大批量生产的高速度和低成本、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的生产方式。首先它能够生产大量的不同变体产品,其次满足客户做期望的各种可能的、特定的最终产品,第三由于是大量生产,因此制造成本是低的项目制造产品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型。
(3)支持工程变更的PLM/PDM集成技术: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简称PDM)是一个用于追踪和管理零件配置、物料清单还有版本和产品设计历史的系统。它设计版本,分发设计数据到多个生产基地,并且以闭环的方式管理对设计的变更。它提供的基础功能来控制设计循环流程和管理变更。PLM/PDM还必须与ERP集成。
(4)支持参数化的产品配置管理:参数化产品配置是
在模块化设计的基型产品基础上,通过变型设计和模块化组件的选配实现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最终产品组合的过程。依据用户指定的规则对产品结构进行匹配,生成最终配置产品的物料清单BOM、物料属性、事物特征表、工艺路线等。它把产品定义的全部数据,包括几何信息、技术说明、工艺文件、合同订单和质量文件等,都与产品结构建立了联系,使用户能够很方便地知道某一项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5)支持两层工艺路线的工艺路线管理技术:两层工艺路线主要是指大型成套装备横跨各部机和设备专业制造工厂生产协作的第一层工艺路线,和各工厂内部各工步组成的第二层工艺路线。从项目管理的解决方案的角度,第一层工艺路线设计实质就是项目工作结构分解WBS的制定,而第二层工艺路线设计就是项目活动的定义。因此,要支持两层工艺路线关键必须实现多项目进度协同技术。
(6)支持多工厂的生产进度计划:项目型制造业的多工厂的协同生产是最普遍的特点,数字化项目制造必须支持两层主生产排程,上层主生产计划重点解决以总成套为主的跨各专业制造工厂之间的协同多工厂生产计划,第二层主生产计划是各专业厂内部的主生产排程。
(7)支持按订单设计的项目合同管理: 按订单设计(Engineer To Order,简称ETO,又称为按订单定制、专项设计)是一种根据客户订单进行产品设计、采购、制造、装配、发运的生产模式。客户在招标或下订单时提出产品的功能和规格要求参数,企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和工艺设计,设计结果经双方认可,签订合同后才进行生产、采购、装配、发运、现场调试、交付、后期运行维护支持。按订单设计的项目合同管理重点是按照项目各阶段进度实现价值的资金计划、结算、支付、决算的管理。
(8)基于项目看板的项目定义:项目看板是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实时管控,重点支持项目制造现场的视频监控与隐患分析、资源优化配置和制造信息实时公告。
(9)支持WBS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制造中必须实现设备、工装模具、资金、关键工种技工等项目关键资源计划,而基于工作结构分解WBS驱控创新技术是实现项目资源计划的关键,因此必须突破传统项目管理软件无法实现的企业级多项目物资需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资源优化和业务流程协同。
(10)支持软/硬追溯的项目MRP:项目MRP(Project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在项目型制造中,创新的提出以单个项目或订单为需求进行物料需求计划计算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报价中的交货期预测,以及频繁插单的项目生产计划安排。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可对项目中的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进行追踪。这里的硬追溯指所有的库存的物料都必须和项目号联系在一起,软追溯是指每个物料都是为每个项目通过物料需求计划的计算所分配的。
(11)支持高级计划协同的供应链管理:项目制造的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高级计划与排程技术(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简称APS),并通过高级计划系统(APS)生成准确的生产计划和排程来保证按时完成订单。APS与传统的企业资源计划(ERP)不同,它试图在直接考虑潜在瓶颈的同时,找到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可行最优(或近似最优)计划。
(12)支持子项目招标的采购管理:项目型制造的采购管理还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专业分包,因此通过信息化实现子项目招标流程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是关键。
(13)基于BI的项目监控和绩效分析:项目监控和绩效分析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采用商业智能BI技术建立项目风险监控的指标和模型,可以及时预警报告给风险责任人。
(14)基于灵动项目成本的成本控制技术:项目制造中除了采用赢得值技术实现项目预算和实际项目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获得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以外,更需要的是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而实时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证。
(15)支持按项目/任务采集的质量管理:按项目的质量数据采集方法不仅包括项目产品和设备的质量的数据采集,更关键的是从材料源头批次号、炉批号的数据采集开始,它是项目质量的追踪和追溯的基础。
(16)支持按项目控制的物流管理:在项目制造中,有时客户和项目制造商对跟踪和转移物料有特殊要求,因此需要对库存的物料按项目进行分配,指定该物料只能用于某个项目,项目经理可以随时查看该项目所有物料的库存情况。按项目分配库存的物料时每个在库存中的物料(除公共物料和未分配的物料以外)都必须记录该物料对应的项目号,同种物料不同项目中不得挪用,除非做借用或转移到另一项目的处理,在项目结束时,可以将按项目分配的物料做批量转移处理。
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攻关,重点解决项目制造快速投标报价方法、项目制造产品的工程技术管理模型、PLM/PDM与ERP集成技术、产品配置的自动生成工具、两层工艺路线的维护与应用模式、项目合同管理体系、项目看板的运用技术、项目资源计划的方法、项目MRP的计算、项目制造的供应链管理、多工厂生产计划排程问题、子项目招标的采购管理、项目监控和绩效分析手段、以目标成本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按项目的质量数据采集方法、交期控制下的发货管理、基于预防性/预测性维护的设备维护管理等关键需求,从而提升项目制造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升项目制造企业服务价值和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快速响应市场能力、项目成本控制能力,从而扩大项目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
四、结语
目前该解决方案已在特威盾门业、河北宏业、华鹏集团、音飞货架、捷森成电机和六维物流设备等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①客户化设计要求高,生产准备周期长,传统的企业为不同的客户提供相同的产品,而项目型制造企业的产品都是客户定制的,每个客户对产品都有着比较独特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项目型制造产品的可重复性利用性很低,客户化设计工作量大,生产准备周期长,制造过程中不可预测的因素多。因此,项目计划和任务的调整和变化、工艺路线的细化、工程变更、订单拆分、例外情况发生是经常性的。②精细化管理与项目型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不匹配,例如缺乏项目进度监控功能,容易造成订单脱期;由于缺乏动态的成本预测,造成产品报价的盲目性。③项目型制造的产品很多需要在客户现场完成安装,以每个部件组装为小节点,安排各部件、零件、毛坯的投入/产出数量和时间;同时还可能采用预投、库存计划、外协、提前采购等手段保证交付,由此配套成为生产最大的瓶颈。④单项管理无法支持项目型制造企业战略转型接轨,例如向联盟体协同生产和服务型制造的转型。
其中江苏六维物流设备有限公司信息化实施实现了面向客户需求的敏捷报价系统(创新地提出了快速技术响应、基于动态成本的快速报价、交期评估功能)按项目的精细化合同管理、全程项目制造的进度跟踪、支持大规模定制的参数化产品配置、项目派工单、与立体仓库软件的ERP集成,使得企业实现了销售增长83%、利润增长139%、成本压缩60%及订单兑现率提高75%。
参考文献
[1] 李伯鸣. 大型工程建设企业的联盟体资源计划(URP)系统的总体架构. 2010中国建筑业年鉴,2011.3.
在过去的几年间跨国企业通过自身业务链整合、新產品线延伸和并购,推进了智能家居与可视对讲系统间的融合。不少国内品牌则在尝试与智能厂商合作后,或自身延伸出新的智能家居產品线,或仍停留在概念的宣传上作以观望。
去年的行业大展上,面对调控下的房地產市场,在北京初冬的严寒中多数业内厂商都在尝试新的產品线的延伸,曾经对智能家居的憧憬已经跳跃在眼前,停车场、指纹锁、监控等等开始出现在了对讲厂商的展台。在今年的深圳,我们也看到了不少新元素和新面孔的展现,不过在变化的表象背后,更令大家困惑的是可视对讲市场的未来,路在何方?
新元素:乱花渐欲迷人眼
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可视对讲室内机成为本届展会上的一大看点,狄耐克、佳乐、波创等多家厂家展示了最新推出的安卓平台室内机。相比于我刊此前评测的安卓平台背景音乐產品,对讲室内机对相应界面进行了深度开发,并且对新APK文件的安装进行了限制,这主要也是出于对系统稳定性的考虑。针对安卓系统在对讲终端產品中的应用,业内人士也是褒贬不一。支持者大多认为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的安卓平台可以为对讲终端產品增添更多功能,同时在相关开发上也更加开放与方便。另一方面,反对的声音则来自于对系统稳定性的担忧。持此观点者多数坚持对讲室内终端更应体现工业级应用的稳定性,而并非消费电子產品。系统架构设计上,具备基本对讲功能的室内机也不应承载过多的控制终端功能,否则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基于云平台的对讲產品也成为立林、竞争等厂家展示的亮点元素。基于厂家自身服务器构建的云平台,在提供传统的可视对讲功能以外,还可将呼叫信息与视频推送至用户手机。由此可见,在数字化系统基础上,不少厂商也正尝试更多突破传统的新功能,但真正的落地应用还是需要市场的检验。
细分化:精耕细作夯基础
尽管对出现的產品新元素,大家都有着各自的观点。不过,市场细分化的趋势早已成为业内共识。在市场总量有限的对讲领域,也并不乏博世、施耐德等传统品牌的跨界涉足。不少后来者,藉由数字对讲產品甚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霍尼韦尔在本届展会IS-7500数字对讲新品。
从国内企业到跨国品牌,从模拟、半数字到数字系统,从保障房配套到高端奢华应用,对讲產品逐渐衍生出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產品种类。在竞相吸引眼球展示各种炫目功能的同时,各家也更趋理性的将着眼点投入占市场主力份额的传统產品,视得安罗格朗分别基于D9000与凯乐系列推出全新数字对讲產品,海尔则着眼于用户需求的养老型社区等解决方案顿为引人关注。其实,需要长期稳定使用的对讲產品需要的并非是所谓“土豪金”的外表,而是应当首先考虑產品本身的质量和本质需求。
数字化:切实推进实际应用
长期以来,数字化技术始终处于高期待、低份额和缓增长的尴尬境地。展会上的众星捧月,却不能突破实际应用中的各种瓶颈。曾几何时,数字对讲被很多厂商赋予了更多智能家居应用的憧憬,然而市场的实践让其逐渐回归到对讲的本质。
令人可喜的是,在本届展会上狄耐克、佳乐等厂家展出的低成本数字对讲解决方案与旗下数字產品线的逐渐丰富。与此同时,针对大规模小区后续期次项目的狄耐克数模混合解决方案也解决了实际项目中存在的新系统与老系统间的兼容问题。我们也希望在数字对讲的发展过程中,业内厂商从基本功能需求入手,展现出数字对讲產品在组网与功能延伸方面的独到优势,从而通过產品应用成本的不断降低,推进数字对讲產品的实际应用。
差异性:小区安防再延伸
从可视对讲系统向小区安防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延伸,是不少业内厂商在房地產市场受政策性调控影响下,化解业绩压力的选择方式。放眼对讲行业在有限的市场总量中,销量突破亿元关成为一道分水岭。即便是市场上的领先厂家也很难再也太多的突破,更多情况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切分同一块蛋糕,这与其它方向的安防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在去年北京的大展上,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对讲企业向周边小区安防领域迈进的步伐,然而在本届展会上的仍然做出全面展示毕竟也只是少数。再向周边成熟领域的延伸中,更为重要的是体现自身的差异性元素。否则,在早已白热化的价格战时代,对讲厂商也很难从整体解决方案上有所突破。
看未来:智能家居期待规模效应
在对讲厂家需求新的增长方向的道路上,对于智能家居的期望从未降低。不少厂家甚至不惜重金投入新產品线的研发,然而经历了从无线到总线,再到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发展中,对讲厂商所推出的智能家居產品更多的归属也多停留在了房地產商的样板间中。
众所周知,房地產项目的周期往往在两三年左右,从合同签订到设备安装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在此期间,技术的发展与產品的升级因素,可能就会令一些尚未量產的產品处于被淘汰的境地。
早期,不少厂家考虑到后装因素的影响,在系统的设计上选择了更加灵活的无线產品在末端的应用,并与自身具备控制功能的终端產品进行对接。然而对讲与智能家居產品买卖双方有别的现状与系统稳定性的限制,也使得不少对讲厂家很快又增添了相对稳定的总线產品。不同于市场上的智能家居厂家所关注的集成商渠道,小众而高端的智能系统有限的出货量很难支撑起大都拥有工厂班底的对讲企业。更重要的是,不少对讲厂家在一门心思投入智能家居產品开发后,才发现涵盖广泛的智能家居系统涉及了诸多跨界领域,埋头苦干却总有做不完美的遗憾。
毫无疑问,3D打印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深入着我们的生活。杭州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业提供三维数字化技术综合解决方案的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在三维数字化领域辛勤耕耘,已经成长为三维数字领域的权威企业,其产品应用已遍及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多个领域。无论是海上舰艇雷达天线的快速精准检测、汽车座椅的二次开发还是波音737-NG飞机尾翼的厚度测量、大型风力发电机轮毂的高精度检测,先临三维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D产业的先行者
专注于三维数字化与3D打印技术的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是是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综合实力最强、销售规模最大、技术种类最多、服务保障能力最强的三维成像技术企业,其服务的客户主要来自制造业、医疗、文化创意、教育等领域。
作为3D行业的标杆企业,先临三维的发展历程,也是3D打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缩影。
先临三维成立于2004年12月,经过两年的刻苦研发后,于2006年开始销售经营,当年的营业额不过几百万,而随着3D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扩大,公司营业额连年翻番。“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有6000万,今年肯定是要破亿的。”该公司公司营销策划部经理王红梅告诉本刊记者。
目前,先临三维有员工近200人,在华东、华南、北方、西南等区域设有分公司和服务机构,申请和授权专利近30项,软件著作权近20项,在综合实力、销售规模、技术种类、服务保障能力等多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的软件企业三维成像系统通过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是行业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公司,并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着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以及承担10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计划。先临三维通过了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生产和管理工作,多数产品获得CE或FCC认证。
先临三维以其强大的实力、领先的技术水平,在业内享有较高声望。先临三维是国家白光三维测量系统(三维扫描仪)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单位,建有省级“三维数字化”技术研发中心,,是“中国3D打印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并与浙江大学建有三维数字化技术联合实验室。
愿意为某些新技术、新产品做长期的储备和投资是先临三维能够一直处于行业前列的根本原因。王红梅介绍说:“比如我们的齿科专用三维扫描仪,在国内还没有任何产品的情况下,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来研发,一面市就引起了轰动,很多同行竞相开始研发类似产品。”
三维技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先临三维的主营业务是三维扫描仪、三维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及相关软件与服务。目前,国内从事三维技术的企业,一般只生产三维扫描设备或3D打印设备,而先临三维致力于提供从扫描到数据处理到打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势明显。
从高精度三维数字化(三维数据的准确获取)、三维软件建模/检测(三维数据的高效处理)到3D打印/快速制造(三维数据输出)、三维动态展示,先临三维的三维数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已经成功运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电子电器、消费品、牙科、骨科、文物古建、雕刻、建筑、能源、科研、职业教育等,帮助这些行业的客户降低产品开发制造成本,缩短产品交付周期,并有效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
三维扫描技术水平,是决定3D打印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扫描仪能够在数秒内精确地测得物体的立体数字模型,3D打印之所以精确,就在于使严格按照数字模型来打印的。扫描仪的精度决定了模型的精密度,只有高精密度的扫描仪,才能保证模型的高精密度。
先临三维的三维扫描产品门类齐全,居全国首位。无论是多范围、大范围扫描装置、高端扫描仪以及应用于医学的牙齿扫描仪等,先临三维的技术,均处于领先水平。
“我们的三维扫描仪产品型号有10来种,面向工业制造、医疗和教育多个领域的客户,年销量几百台。在工业制造领域,我们的三维扫描仪在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电子电器、雕刻、服饰、玩具、建筑、能源等行业有很广泛的应用。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我们也有很多成功案例,目前着重在齿科、骨科、医疗设备与医疗器械、人造骨骼与器官的3D打印研究等方面。”王红梅说。如今,无论是海上舰艇雷达天线的快速精准检测、汽车座椅的二次开发还是波音737-NG飞机尾翼的厚度测量、大型风力发电机轮毂的高精度检测,先临三维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先临三维在3D打印与文化创意领域相结合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3D打印及快速成型技术介入文物保护、复制及衍生品开发领域,并延伸到传统的油画、雕塑、陶瓷、紫砂、竹木牙角、玉石翡翠等艺术创作及营销领域,利用该公司技术复原或制作的艺术品均神形俱备,令人叹为观止。如西汉瓦当、东汉辟邪、北魏佛像等文物的复制,均是成功的案例。
据王红梅介绍,先临三维的3D打印客户覆盖各个应用领域,涉及汽车、摩托车、家电、通讯产品、航空航天、轻工业、医疗、国防等行业。在3D打印机的研发方面,先临三维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在今年4月份了第一款自研的FDM技术的桌面式3D打印机,至今已经热销近50台,供不应求。”王红梅透露,近期该公司还将一款专业领域的3D打印机,但出于保密的需要,暂时不能透露具体技术类型。
为客户创造价值
作为三维数字领域的先行者与标杆企业,先临三维对于自己所承担的对产业和社会的责任有着深刻的认识。
先临三维既是国家白光三维测量系统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也是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无论是在三维扫描领域还是3D打印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实力雄厚。对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先临三维有足够的研究与掌握,一直在致力于使客户能够真正体会到3D打印的价值,从而实现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宗旨,坚持“求精,务实,创新,共赢”理念的先临三维,客户遍布国内外,拥有成都飞机设计院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中材国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世园投资集团公司、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东营万迪诺制动系统有限公司、西安茂陵博物馆美克美家(天津)、温州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众多知名客户。
围绕“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创新应用” 的产品开发战略,先临三维国内多家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筹建了联合实验室,以保证其在三维数字化技术和3D打印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C-TEX2012盛装开幕,奥宝科技高调亮相,隆重召开新品媒体会,推出了多款最新领导型产品。
今天,几乎每个电子设备的生产都在使用奥宝科技系统。在电子产业供应链中,奥宝作为数字化生产工具的领先供应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奥宝科技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并取得优异成绩。作为全球PCB产品良率提升及特殊应用生产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奥宝科技一直以科技革新者的姿态,引领着业界技术创新,不断推出适应PCB制造的各类应用及为生产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每年的电子行业展会上,都能看到奥宝科技高调亮相,并带来耳目一新的高端产品。2012苏州国际线路板/表面装贴博览会上,奥宝科技再次隆重举行媒体会,推出多款最新领导型产品。
本地化服务 扎根中国
自90年代中期开始,奥宝科技就已经在大中华区开始运营。近些年来,奥宝在大中华区进行了显著的扩展,致力于为本地客户提供一系列领先的产品与科技。2011年5月24日,奥宝科技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设立的奥宝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新公司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为长三角地区厂商提供极其方便的产业配套支持。随着苏州公司研发中心的设立,奥宝在中国地区已经拥有了从管理、销售、客户支持和研发的本地化机构。
十几年来,奥宝科技在中国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在中国大陆地区,我们拥有11个办事处,包括去年在苏州新成立的苏州分公司。在中国,拥有一流的解决方案以及强大的客户支持团队,不仅是我们客户成功的关键,也是奥宝科技公司作为领先供应商成功的关键。我们在中国大陆有数百名员工,致力于为我们在PCB及FPD行业中的客户提供服务。”
如今,奥宝科技已经成为中国PCB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宝所有的系列产品目前都在中国大陆进行销售及使用。中国所有领先的PCB制造商都将奥宝科技的设备用于其先进的生产线中,“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奥宝科技承诺,将会在中国不断进行投资,持续扩大经营,这将涉及管理、销售、客户服务、研发、运营以及对个别设备的制造等各个方面,以满足客户的长期要求。
高端产品 提升客户效益
本次展会上,奥宝科技展示了公司旗舰产品Fusion? AOI产品线的最新系统Ultra Fusion? 200自动化光学检测(AOI)。作为新一代高端旗舰AOI系统,Ultra Fusion? 200在保证高产的前提下,最精细可达到15μm的检测能力,满足IC基板与高端HDI更精细的生产需求,更体现了其杰出的性能。
奥宝科技有限公司PCB部门总裁Richard Klapholz先生说:“随着PCB行业的生产要求越来越复杂,对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客户需要创新的生产工具以开发新的生产功能,在保证盈利的同时达到生产所需的高品质与高效率。我们的愿景是创造一个PCB新世界,而作为我们愿景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Ultra Fusion? 200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实现了最高效的检测成果,从而实现了IC基板与高端HDI检测的最低扫描成本,并确保能够大幅提高产量。”
为满足客户生产制造的需求,奥宝科技提供完整的成套设备,包括:激光直接成像(LDI)系统;自动光学检测(AOI)系统;文字喷印机;UV激光钻孔;CAM/工程软件。尤其是针对亚太区,奥宝有针对市场上最先进的PCB生产的高端产品线。“我们的每项解决方案都具有卓越的优势,即使面对最具挑战性的PCB设计,亦可实现更高的操作效率及生产效益。” 奥宝科技PCB 部门总裁Richard Klapholz先生说。
持续产品创新 引领未来
近几年来,国内外设备厂商大量涌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奥宝科技却能以其强大的核心竞争优势,屹然稳坐业界“头把交椅”。持续的产品创新就是奥宝一直保持竞争力的秘诀。据介绍,奥宝科技产品的绝大部分来自最近推出的新技术。对于PCB而言,奥宝的研发成就及竞争优势在于利用可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应对PCB行业关键趋势及挑战的能力,这些解决方案会对PCB企业的运营效率及利润率产生直接影响,同时有助于协助企业加快发展的步伐。这些技术包括激光直接成像、高端AOI、低假点率、高检测效率、支持微钻孔的UV激光钻孔系统、支持线宽/间距在50μm以下的AOR系统、大量生产式文字喷印系统等。
Richard表示:“奥宝的专家团队具有多学科背景,拥有最为先进的专业知识,可以开发提供最为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从而满足电子制造商提高竞争力并夺取市场成功的长远需要。在研发方面不断投入,不管市场情况如何,都会拿出每年营业额的15%作为研发资金。公司一直秉承‘没有研发就没有未来’,技术领先是公司的格言。”
如果先生产100辆卡车,则会产生大量的待售品,占用更多的现金流。理想的生产状况是进行灵活的小批量、多批次生产,使生产得以均匀、连续,这样产生的库存待售品才最优,而且生产过程的原材料消耗会更少,现金流也更为顺畅。未来制造工厂所追求的目标必然不再是工业化大生产,而是建立在端对端数字化之上的多品种、个性化、高效优质的生产。
位于德国安贝格的西门子电子制造工厂(EWA)就是智能数字化未来工厂的梦想雏形,今年上半年,我多次前往EWA进行学习。同行的德国伙伴告诉我,就是这样一座“朴素”的工厂,不仅实现了从管理、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全过程数字化,还能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美国研发中心进行实时的数据互联。
在EWA生产车间,员工们身着蓝色的工作服,有序地走在一尘不染、蓝白相间的PVC地板上。齐胸高的灰蓝色机柜整齐地排成一行,在安置其间的显示器上,数据洪流如同瀑布一般,倾泻而下。在这里,一场工业领域的“数字革命”正悄然拉开序幕。
自己生产自己
一直以来,EWA都被誉为西门子集团王冠上的宝石。现在,这个占地10000平方米的高科技生产车间,则成为了西门子实施“数字化企业平台”的典范。
“数字化企业平台”是实现数字制造的载体,它可以实现包括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以及生产执行和服务的高效运行,能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高的生产效率。在这种生产环境中,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代码,产品可自行控制其本身的生产过程。换句话说,生产代码只需要告诉机器有哪些要求,接下来必须执行哪道工序,产品就像会“说话”一样,通过数字化的“语言”让其从设计到服务都畅通无阻。
EWA主要生产Simat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以及其他工业自动化产品,产品种类达到了1000种。现在,它们已经将数字化工厂所需的主要组件部署完成,让产品与生产机器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全部生产过程均为实现IT控制进行了优化,从而使故障率最小化。
依靠智能系统,EWA员工的工作流程与结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生产流程伴随着不计其数的变化因素和错综复杂的供应链不断得到优化,在生产面积几乎没有扩张,员工数量也没变的情况下,产能却提升了8倍,产品质量更是比25年前提高了40余倍。EWA的负责人自豪地说:“EWA的产品质量合格率高达99.9988%。据我所知,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同类工厂可以实现如此低的故障率。”EWA每年能生产约1200万件Simatic系列产品,按每年生产230天计算,即平均每秒就能生产出一件产品。
目前,EWA的生产设备和计算机可以自主处理75%的生产价值链,以前需要用人工完成的动作通过“智能算法”固化在机器中,让机器代替人工,只有剩余四分之一的工作需要由工人来完成。也就是说,仅在最开始的时候,需要人工将印刷电路板放置在生产线上,此后所有的工作均可以由机器自动控制进行。Simatic系列产品的生产过程正是由它自身控制的,换句话说就是“自己生产自己”。在这里,每条生产线几乎都运行着大约千台Simatic控制器,自动化流水线正在生产的就是西门子自动化产品,这就好像美国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生产机器人一般。
可见即可得
研发是数字化工厂“数据链条”的起点。在数字化制造的前提下,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都基于同一个数据平台,消除了EWA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工作的时间差,彼此同步进行让各方配合得更加默契,这大大改变了传统制造的节奏。另外,由于在研发环节产生的数据能够在工厂各个系统之间实时传递,同时数据的同步更新又避免了传统工厂由于沟通不畅产生的误差,更大大提升了EWA的生产效率。
作为EWA研发新产品的载体和工具,西门子PLM的产品开发解决方案――NX软件,可以支持产品开发过程中从设计到工程和制造的各个方面,并通过集成多种学科仿真,来提供全系列先进零部件制造应用的解决方案,这是其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都难以实现的。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们可以通过NX软件进行模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模拟组装和性能测试,真正实现“可见即可得”,这为研发人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这对工程师们也有一定要求,他们对将要用于制造产品的机器的属性了解越透彻,所编写的模拟程序就越精确。
在NX软件中完成设计的产品,都会带着自己专属的数据信息继续“生产旅途”。这些数据一方面通过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向生产线不断传递,为完成接下来的制造过程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被同时“写进”数字化工厂的数据中心――Teamcenter软件中,供质量、采购和物流等部门共享。采购部门会依据产品的数据信息去采购零部件,质量部门会依据产品的数据信息进行验收,物流部门则依据数据信息确认零部件。
共享数据库是Teamcenter最大的特点。当质量、采购和物流等不同部门调用数据时,它们使用的是共享文档库,并能通过主干快速地连接到各责任方。即使数据发生更新,不同的部门也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数据,这就使得EWA研发团队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高效,避免了传统制造企业在研发和生产环节之间由于数据平台不同而造成的信息传输壁垒。
流程更少更快
在EWA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高度的数字化得以充分体现。西门子全集成自动化解决方案(TIA)将数字化与生产成功结合:PLC引导生产流程,视觉系统识别产品质量,自动引导车进行产品传递,这都使得工厂产品的一次通过率(FPY)达到99%以上。
一名PLC装配工位上的普通员工告诉我,他现在的日常工作都在电脑上完成。每天,由西门子MES系统生成的电子任务单都会显示在装配人员的电脑上,而实时的数据交换间隔小于1秒,这意味着操作人员随时可以看到最新的版本,并可以细致入微地观察每一件产品的生命周期。
而西门子MES系统SIMATIC IT则充当了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调度者。它采用虚拟化技术,由MES系统统一下达生产订单,在与ERP系统高度集成之下,可以实现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等数据的实时传送。此外,SIMATIC IT还实现了工厂信息管理、生产维护管理、物料追溯管理、设备管理、品质管理和制造KPI分析等多种功能的集成,能够保证工厂管理与生产协同。当自动引导车送来一个待装配的产品时,传感器就会扫描出产品的代码,将数据实时传输到MES系统,然后电脑上就会显示出它的信息,MES系统再通过与西门子TIA全集成自动化的互联,等到相应零件盒的指示灯亮起,装配人员便可根据指示灯进行操作。这满足了自动化产品“柔性”生产的需求 ,即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有了指示灯的提示和对应,即使换另外一种产品也不会怕装错零件了。
待装配人员确认装配完毕,按下工作台上的一个按钮,自动化流水线上的传感器就会扫描产品代码,记录它在这个工位的数据。SIMATIC IT以该数据作为判断基础,向控制系统下达指令,指挥引导车随即将它送去下一个目的地。
在到达下一道工序前,产品必须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以PLC产品为例,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针对该类产品的质量检测节点超过20个,可以充分保证产品的质量。1000多台扫描仪实时记录着每一道生产工序以及诸如焊接温度、贴装数据和测试结果等详细的产品信息。在此过程中,Simatic IT每天会生成并储存约5000万条生产过程的信息。其中,视觉检测是EWA数字化工厂特有的质量检测方法,相机会拍下产品的图像与Teamcenter数据平台中的正确图像作比对,一点小小的瑕疵都逃不过SIMATIC IT品质管理模块的检测。
在经过多次装配并接受多道质量检测后,成品将被送到包装工位。经过包装、装箱等环节,一箱包装好的自动化产品就会通过升降梯和传送带被自动送达物流中心或立体仓库。这样一个完整的生产环节,在传统的制造企业要通过几十甚至上百人的手去完成,而在EWA的车间内,绝大多数的工序都借以自动化设备完成,实现了“又好又快”的生产操作模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全程透明”的数字化物流
在EWA中,研发和生产过程通过数字化科技被发挥到了极致。同样,在物流环节,数字化的优势依然明显,这体现在EWA的数字化物流系统的运用中。
在物流上,ERP、西门子MES系统SIMATIC IT以及西门子仓库管理软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自动化流水线上的传感器会对引导车上的产品代码进行扫描,扫描得到的数据就会“告诉”软件系统在该装配环节需要的物料是什么,员工只需按动按钮,物料即从物料库自动输送出,并通过流水线上传感器的“指挥”,送到指定位置。这一过程“全程透明”且不需要人工干预,完全实现了从原材料、产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的有效流动。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这种方式不但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还避免了因信息传递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错误生产和重复生产。
在物料的中转环节,依照精益生产中的“以需定产”原则和“拉式生产”概念,生产流程的各工序只会在收到实际需要的数量时才进行生产,这就保证了工厂能够“适时、适量并在适当地点生产出质量完善的产品”。
在EWA布局紧凑的高货架立体仓库,有近3万个物料存放盒用来存放更大批的物料。但其物料的存取并不用叉车搬运,而是通过“堆取料机”用数字定位的模式进行抓取,所以不必考虑叉车通过的距离,这让物料库的设计更加合理,从而节约了更多的空间。
在EWA,真实的生产工厂与虚拟的数字工厂同步运行,真实工厂生产时的数据参数、生产环境等都会通过虚拟工厂反映出来,而人则通过虚拟工厂对真实工厂进行把控。“工业4.0”的中心是智能化工厂,智能化工厂的基石是数字化信息处理系统。在西门子的概念中,EWA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工厂,其自动化不是简单的机械对人力的代替,而是既包含了自动化生产,也包括了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是建立在数字化生产基础上的自动化。
EWA的生产过程代表了西门子面向未来的技术,更展现了“工业4.0”未来的愿景――实现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在生产过程中的完美融合,产品之间以及产品与机器设备间的通信将使生产路径进一步优化。
在各种有序运行的机器旁边,几名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作人员在电脑前不慌不忙地操作,脚下洁净的地面给人一种错觉——这里像是一间文职人员的办公室。生产线上,各种元器件在传感器的配合下自动前行,有的右拐、有的前行一段右拐,才证实这里的确是生产车间。
9月11日,西门子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生产研发基地(SEWC)正式投产。SEWC研发制造的第一款新品Simatic IPC 3000 SMART(西门子工控机产品,用于冶金、电子、通用机械、电力、矿山和交通等领域)就在这个车间下线。
SEWC生产车间主要为上下两层。一层为物流层,诺大的空间中,除了传送带,只有1名工作人员操控着一辆小车从记者身边驶过。SEWC总经理Andreas Bukenberger介绍,这一层最多只需要6~8名员工,从原材料的进入,到送检、按需分送、不同工序加工、到成品打包,垃圾包装运送等一系列流程,都将在传送带上自动完成。
在记者问及是否会出现运送差错、断电等情况时,Bukenberger有些激动,特意用了很长的篇幅向记者介绍:“所有的材料一直到产成,遍布生产线的传感器都能通过条码记录下各种数据,绝对不可能出现差错,也不可能出现物品掉落的情况。就算断电也会有数据的备份而不会导致生产过程出现任何的紊乱。”
在车间的二楼是制造车间,从物流层传送上来的原材料将在这里通过各种程序成为产品。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看上去并不忙乱,只是在电脑前比划着。“每个班次,我们一共需要20~30名工作人员就能完成各项工作。”SEWC卓越运营部经理戴霁明表示。
不论是Bukenberger的底气十足,还是工作人员的气定神闲,都源于这座工厂的数字化制造基础。SEWC是西门子在中国建设的第一个数字化企业,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到制造过程的高度数字化,让智能制造更为具象的呈现。这一天,西门子迈出了抢跑智能制造时代的又一步,也打响了在工业4.0时代获得更多机会的算盘。
定义工业4.0
西门子工业已经从事了160余年的制造,同为制造企业,西门子也遭遇了制造企业避不开的挑战。西门子认为,制造业存在三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增加制造的灵活性。然而在传统的制造条件下,要同时满足这三大需求并不容易,企业通常得牺牲灵活性来提升生产效率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如,iPhone产品由于企业缺乏制造能力,只能一次推出一款新品,降低生产的灵活性;而三星自身具备制造能力,能在短期内不断推出各类新品参与竞争。
要同时满足这三大需求,保障并提升产品质量,智能制造成为西门子的发力方向,西门子将其定义为工业4.0时代。在西门子看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在制造业上,提升自动化水平,即将到来的工业4.0时代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现在,一款汽车需要上千人设计,设计人员设计3年、生产模具1年、建设工厂生产4年,至少需要8年的时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业务领域市场传播部总经理于缨向记者介绍西门子对工业4.0时代的构想,“未来的制造将是基于大数据、互联网、人,结合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柔性制造。其实现定制化生产,甚至可以当月定制车,下个月就可以生产出来。”
虽然这一构想的实现尚需时日,但是西门子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探索。西门子德国安贝格电子制造工厂是西门子打造的第一个数字工厂,正是由这家工厂探索出其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制造转型的技术线路。SEWC作为安贝格在中国的姊妹工厂,亦实现了从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到制造控制层面的高度互联,通过在整个价值链中集成IT系统应用,实现包括设计、生产、物流、市场和销售等所有环节在内的高度复杂的全生命周期的全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正是在这些复杂IT技术的辅助下,灵活生产不必再被牺牲或者无法实现。指着正在生产线上自动拐弯、直行的元器件,SEWC卓越运营部经理戴霁明告诉记者:“这些半成品运送到不同的路径,将生产出不同型号的产品。现在工厂这两条生产线上,可以同时生产20~30种型号产品。”
谈及为何要建设数字化企业,西门子工业业务领域工业自动化系统首席执行官Eckard Eberle表示:“我们建设数字工厂,其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产品质量,通过各种体系的无缝链接保障产品的质量。其二是为了快速实现生产的调整。其三是帮助客户有效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
没有纸张的车间
关于SEWC,让西门子津津乐道的是这座工厂不仅是一个数字化企业,而且是自己生产自己——绝大多数技术来自西门子。
工厂里生产的每一件新品,都拥有自己的数据信息,数据在研发、生产、物流的各环节不断丰富,实时保存在一个数据平台中。基于这一数据基础,ERP、PLM、MES、控制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实现信息互联。工厂采用了西门子PLM(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通过虚拟化的产品规划和设计,实现信息无缝互联。利用制造执行系统SIMATIC IT和全集成自动化解决方案(TIA),将产品和生产生命周期进行集成,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其设计还赋予工厂灵活性,可满足不同产品的混合生产,并为将来的产能调整做出合理规划。
“传统的制造中,一般是研发时出一张图纸,然后交给生产部门作出样品,图纸再返回研发部门调整、修改后再生产。数字化制造下,从研发到制造都基于同一个数据平台,改变了传统制造节奏,研发和生产几乎同步,而且完全不需要纸质的图纸、订单。”面对基本看不到纸张的生产车间,戴霁明向记者阐述数字化制造带来的改变。这种节奏的改变带来的是产品上市时间的大大压缩、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
王云龙是SEWC的一名PLC(可编程控制器)装配工位上的员工。每天由西门子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生产的电子任务单就展现在其面前的电脑屏上,订单由系统下达,在与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高度继承下,实现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等数据的实时传送。
王云龙的工作台上有5个不同的零件盒,当自动引导小车送来一款待装配产品时,电脑显示屏会出现它的信息,相应所需的零件盒的指示灯也会亮起。传感器扫描产品的条码信息,并将数据输入了MES系统,MES系统通过与西门子TIA的互联,操纵零件盒的指示灯。
王云龙确认了装配产品后,按下按钮,自动化流水线的传感器将扫描条码信息,MES系统将以数据为判断基础,指挥小车去下一目的地。在达到下一工序前,这个产品将经过20个质量监测节点。视觉检测是数字化工厂的特有监测方式,相机拍下产品图像与Teamcenter数据平台中的正确图像对比,一点小小瑕疵都逃不过品质管理模块的“眼睛”。经过多次装配和质量检测后,成品将送到包装工位,经过人工包装、装箱,包装好的产品将通过升降梯和传送带自动送往物流中心或者立体仓库。这一生产过程,无需像传统制造中,用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手工去完成。
Bukenberger表示:“应用了西门子数字化企业平台解决方案的成都工厂和其他工厂比,产品的交货时间缩短了50%,产品的一次通过率可达到99%以上。安贝格电子制造工厂,平均每秒生产一个产品,未来的SEWC有望冲击这一纪录。”
赞赏“两化融合”
事实上,在SEWC的车间还有第三层,但是这一层除了少量的管理办公室之外,建成了环形参观走廊。在记者结束参观时,SEWC总经理再次表达了欢迎记者以及企业前来参观的观点,让这家工厂多了一份参考物的色彩。
SEWC除了生产Simatic工业自动化产品外,还为工业企业提供控制系统和解决方案,用自动化技术为工业优化升级打开潜力空间,通过改善企业自动化流程提高效率。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海滨告诉记者:“中国提出了两化融合发展。实际上,SEWC的本质与内容就是两化融合的一个体现。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发展愿望越来越迫切,也在推进西门子的探索。SEWC可以说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希望能够给更多工业企业带来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息化投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手段本身的快捷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管理上所能达到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先进性等,是传统管理手段无法达到或难以比拟的。然而信息化投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许多国企领导对信息化应当投资多少感到困惑。不少国企的领导说:我们在信息化方面有比较充足的预算,我已经投资不少了,但每年新的信息化项目投资提案还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我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国企的信息化投资受到国家政策、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变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企的决策者要从战略的角度、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完整地看待国企的信息化投资问题。
一、国家政策促进国企信息化投资
党和国家历来把信息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七大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党的十七大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提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作为对国家承担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国企,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信息化发展的认识,加强对信息化的投资。
(一)采用评价方式,引导国企信息化投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系主任李东教授说过:“中国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由‘政府推进’到‘政策引导、市场推动’的转变过程。”政府是很多国企信息化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早期信息化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在国企信息化投资工作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及地方国资委每年都会对国企的信息化工作会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对国企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进行统一引导,同时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规定: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以中央企业的总体水平为对象,建立特定的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中央企业一定时期内的信息化过程和信息化效果作出评价。国企在信息化投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项评价指标。
(二)以优惠政策扶植国企信息化投资
与此同时,国家也会采取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植国企的信息化建设。常见的优惠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1)税收政策。即国家对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资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的政策优惠;(2)利率政策。即国家对企业投资在信息化上的信贷资金,给予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信息化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一旦企业的投入没能获得预期效果将可能会威胁到企业的发展,如很多大型国企每年在ERP系统上投资都要上亿。国家的扶植政策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化投资的风险,因此国家的扶植政策应当作为国企信息化投资强度的重要依据。
二、不同信息化发展阶段的信息化投资需求差异大
国企的信息化的发展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是紧密相连,基于企业的成立时间、信息化投入的强度等原因,企业所处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也不同,信息化投资需求的差异是比较大的。
关于企业信息化阶段有多种划分。我国学者在总结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研究信息系统集成轨迹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信息化四阶段发展理论:即单点数字化阶段、单点自动化阶段、联合自动化阶段和虚拟化企业阶段。
(一)单点数字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个别部门的基本数据和文件开始进行数字化处理,还没有使用数据库,或使用了数据库,但仅限于编辑、查询、输出,没有进一步的功能开发。这个阶段对应的是国企的成立初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部门的职能还不明确。这个阶段的信息化投资很少,最主要的信息化投入是购买个人办公电脑。很多国企甚至在费用预算中没有信息化费用,所需的费用从行政费用中支出。
(二)单点自动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一些部门业务流程开始通过建立数据库实现自动化,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逐渐走向有序化,但数据库处于分散组织状态。这个阶段是国企成立两三年后,各部门的职能比较明确了,为了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而开展一些信息化工作。在这个阶段,各部门都有很多明确迫切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同时软件提供商也能提供很多成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如在企业建立OA、CAD、CAM等系统。因此这个阶段的信息化投资就比较大了,而且投资重点在分散的信息系统建设。如一个成立两年多的1000人规模的国企,2013年的信息化投资达到了七千多万,其中信息系统建设费用达四千多万,网络通讯费用近两千万。
(三)联合自动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有了集成框架,部门之间能够实现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数据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我国的大多数国企信息化都处在这个阶段,这时部门独立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得到了满足,国企的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站在更高的层面实现信息化的集成化管理。通常,国企会重点投资建设几个大型的系统来实现企业数据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如在企业建立ERP、Portal等。国企的信息化投资强度比第二阶段更大。
(四)虚拟化的企业阶段
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已成为一个智能主体,能快速反应市场,并能利用与其他企业的协作,快速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这个阶段是目前国企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将有质的变化。目前很多软件公司对这个阶段的信息化工作只是有个初步的解决方案。如IBM提出了“智慧企业”的解决方案。要实现这一阶段的信息化目标,同样需要大量的信息化投资。
三、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国企信息化投资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的十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西方国家走的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就迎来了信息化。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国企推动“两化”融合,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到工业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原料采购、库存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因此信息技术的每一步创新都可能驱动国企某个环节的信息化投资。
信息技术的创新可以是软件或硬件的局部创新,也可以是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整体创新。局部创新以手机相关信息技术为例,对企业信息化影响较大的是2008年手机发展了移动互联网功能和2010年加入传感器功能。很多经常开会、出差或野外工作的国企员工,有非常迫切的移动办公的需求。2008年后,很多国企,特别是有海外业务的,新上的系统都会增加移动办公的功能,同时还会对一些旧的系统进行改造以适应移动办公的需要。2010年手机有了传感器后,就能实现数据采集,GPS定位等功能,有力推动了国企物联网和EPR系统的研究与发展。整体解决方案创新的最突出例子就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和均把云计算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企是纷纷响应号召,大力加大云计算投资,实现信息化服务的升级,极大地提升企业的业务效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田杰棠调研得出国内的私有云建设速度还是很快的,但多集中在一些实力强大的大型国企中。可见国企的信息化投资对信息技术的创新是很敏感的。
四、结束语
本文所谈的是国企信息化投资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经过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国企的信息化进入了理性投资阶段,更加注重建设和应用的良性互动,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很好基础的情况下,更加重要的是抓好应用。深化应用才能够充分体现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建设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因此,一些专家指出,我国国企信息化投资正步入一个以深化应用为导向的新阶段,而深化应用的成功更有赖于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的结合,这对已进入信息化深水区的国企来说更加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伟玲,肖拥军.我国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3(1):24-26.
[2]朱立新.陈显中.对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的重新划分[J].商场现代化,2005(6):75-78.
[3]张庆武,郭东强.国家政策对信息化投资的影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1):67-71.
2016年12月29日,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协会协办,北大科技园承办的“中关村留学人员企业精品项目推介会(三三会)项目专场”在北大科技园举行。
此次会议推介的项目聚焦物联网、科技金融、在线教育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北京泰清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街角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天卓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墨加科技有限公司、人加智能机器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康智达数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进行了现场路演。本刊记者就其中四家企业进行详细报道。
罐装生产管理
物联网与制造业紧密结合
北京泰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清科技”)成立于2014年,从事智能制造、生产制造系统评估与协同优化,以及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围绕物联网技术布局,泰清科技已经在制造业物联网搭建与研发、罐装全自动化生产线效率的评估与优化、太阳能支架跟踪器的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冯消冰是泰清科技创始人,北京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清华大学在读博士,在机械行业有多年从业经历。在创新研发方面,他很重视公司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新技术机构的合作交流,从而不断增强公司在制造业、新能源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我国传统企业生产效率优化贡献一份力量。
截至目前,公司已经与英国OptimumFX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机构达成了合作关系,进一步打通了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
此次项目路演会上,冯消冰展示的创新项目是灌装生产线效率管理系统。他强调,这一系统通过三维实时监控生产线环境,实现数字化产线,从而量化各种效率指标、识别各类损失,是国内第一家罐装包装生产线整体效率评估与优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其中的核心技术及设备包括软件云平台、工业以太网、数据采集器和智能硬件传感器等。
“通过灌装生产线效率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对瓶颈机器执行损失实时分析,同时还可以采集一系列数据,包括机器正常运行时间、停机时间、故障次数等。系统对整个工厂以及每天生产线、每台机器做到全局概览,能够标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行动。企业还可以找出影响生产力的最大问题,以及造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冯消冰说,通过灌装生产线效率管理系统的使用,企业预期生产效率可以提升8%左右。
“目前,国内没有同类产品,市场空间广阔,据互联网统计数据,中国包装企业大约800万家,规模庞大,灌装生产线效率管理系统适用于啤酒、白酒、饮料、医药等多种类型的产品包装生产线。”
在泰清科技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战略合作中,研究院负责推广灌装生产线效率管理系统,同时拥有产品知识产权,泰清科技负责产品研发,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迅速占领了一部分中国罐装产品包装市场。
如今,泰清科技希望以股权出让形式融资500万元,投资方最好有相应的市场资源。
在线收银系统
开便利店也要高大上
此次项目路演会,北大科技园邀请了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杭州街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街角科技”)创始人兼CEO张桥。他曾供职于阿里巴巴、怡亚通等知名公司,积累了深厚的消费品线上交易和消费品供应链经验。
自2012年起,创始人开始自营便利店和加盟便利店的尝试,结合B2B、供应链和金融服务的从业经验,思考社区便利店需要的服务。
街角科技为社区零售便利店提供新一代收银解决方案,包含智能触屏平板收银机和软件系统,以及手机端移动店铺管理系统。在收银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系列扩展能力,对接接入市场上一流的零售SaaS服务,包括线下支付、库存管理、采购订货、数据分析、会员运营和金融信贷等方面。
新一代收银解决方案在提高营收、控制成本、有效投入三个方面提升便利店运营能力,从而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社区便利店生态的健康发展。这一方案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收银机端软件、手机端软件、Android平板硬件。
收银机端软件提供Android平板版本和Windows版本,分别对应立刻收银平板和普通PC,供使用者在收银场景下,在较大屏幕上完成收银结账、资金投库、商品基本管理等操作。
手机端软件提供Android、iOS和微信小程序版本,供使用者在管理场景下,远程通过手机完成查看店铺帐目、订单明细、管理店员、监控店铺数据动态等操作。
Android平板硬件支持触摸操作、语音输入和输出、有线和Wlan无线连接网络、SIM卡数据连接网络和蓝牙传输等。同时提供外设选配,包括便利店收银必备的扫码枪、小票打印机、客显和钱箱等。
创始人强调,新一代收银解决方案的应用空间广阔。根据2015年数据,全国社区便利店数量为80万家以上,GMV在8000亿以上,消费人次在500亿人次以上。预估2020年,全国社区便利店GMV将达到20000亿以上规模。
仅杭州地区的社区便利店数量就达到了1万至1.5万家之间,每1000个市民保有1家社区便利店,h远超过品牌连锁便利店数量的十倍甚至百倍。便利店年客单量达到6亿元以上,年GMV达到100亿以上。
此次,杭州街角科技融资金额是600万元,通过股权融资,在B2B、SaaS等相关服务上进行细化和提升。
自适应学习技术
开启精准个性化学习之旅
北京天天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天卓越”)带来的项目是魔力学院――国内首家结合人工智能和自适应学习技术打造的智能在线教学平台,经过近三年的沉淀,魔力学院在优质课程内容在线化的呈现方面探索出了从体验、效果和成本控制各方面,优于传统课堂的线上智能教学课程,通过互动课堂、机器人讲题、知识点神经网络和思维引导标签等新技术和新的方式,完全替代了教师讲课、讲题、随时随地答疑等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功能。
2014年11月,天天卓越获得九合投资公司天使投资,并于2015年6月推出1.0版本的魔力学院自适应学习平台,同时开始自主开发GMAT和考研英Z课程。2016年3月天天卓越上线GMAT课程并开始推广运营,目前公司主要致力于推广核心自适应学习系统,寻求与更多的优秀内容方合作,降低教研成本,提升学习效率。
天天卓越CEO张海霞是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有五年新东方教学经验,后来学习和掌握自适应学习理论及技术后,创立了魔力学院。
魔力学院通过构建知识点神经元体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适应学习解决方案,无论用户的基础水平如何,都可以通过平台系统获取精准的个性化学习方案。
如今,魔力学院已经构建起一个以自适应算法为核心的技术平台,拥有4项发明专利和6个软件著作权专利。
张海霞说,“在学习当中,每个人的基础、学习能力和态度都会有所不同,魔力学院通过思维标签体系和全程的数据节点采集,最大程度上做到用户画像的精确,让每一个用户得到精准的全套个性化学习方案。”
在商业模式上,魔力学院所切入的领域是与专家合作研发人工智能教师,用户购买人工智能教师的使用时间,从而让平台盈利。此次项目路演会上,张海霞强调,公司将融资800-1000万元,以股权融资形式寻找投资方,希望对方有教育行业背景。
潘多拉盒子
一站式获取所需知识
传统的知识服务产业,包括教育、培训、咨询、出版等,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并没有随着科技发展发生很多升级迭代,内部产品、服务僵化、封闭,而另一方面用户层面对各类知识服务需求变得更实用化、数字化、个性化,近几年方兴未艾的问答社区、在线教育、数字出版、自出版、O2O咨询正从根本上改造传统的知识服务产业,整个市场空间可达万亿级别。
北京墨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加科技”)成立于2014年12月,致力于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在线知识推荐、管理社区,在线知识交易平台,进行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等。
墨加科技创始人姚树奇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在校期间他创办了NGO社团组织馨雅书苑,致力于为中西部小学募捐教育资源。毕业后,姚树奇先后就职于海航、Inditex、新东方、PICC等知名公司,从事投资分析、品牌咨询、项目管理等工作。2013年,他自学编程,创办了在线教育网址导航“潘多拉盒子”。
在“潘多拉盒子”基础上,姚树奇和他的团队开始自主研发中文互联网知识推荐管理社区,并为其取名为“墨加社区”,提供一站式知识推荐和订阅管理服务。2016年10月,墨加科技推出了互联网从业者知识交易平台――Twinkle,旨在培养10万名知识小店主,从而打造高效、实用的知识内容交易、数据平台。
墨加科技目前的产品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在线知识推荐管理社区。“我们已经认证并扶持了六百余位互联网及金融经营领域从业10年左右的资深知识达人,通过墨加科技自主研发的在线知识推荐、管理系统,将自己每天发现的在线学习资源进行推荐、分类,用户可以通过社区,更高效、精准地发现、订阅自己需要的知识内容,一站式、跨平台地获取和分类管理自己的知识数据。”姚树奇强调。
其次是在线知识内容交易平台。“基于墨加科技认证的知识达人,我们自主研发并上线了中国首个面向职业人群的知识内容订阅、交易平台,以分享经济模式一方面让大量拥有智力及时间盈余的资深从业者通过这个平台输出、定价他们的知识、经验,另一方面也让更多人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取到实用、系统的知识经验分享。”
再次是线上+线下付费知识沙龙。“基于在线平台积累的这些高质量知识IP,在线上+线下我们通过与书店、孵化器、传统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付费知识分享沙龙,实现知识的产出者与消费者之间更高效的互动交流。”
姚树奇希望通过股权融资募集580万元,投资方最好对知识共享经济、知识图谱、机器学习有一定行业认知及投资经验。
除了以上四家公司外,海豚家(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孙昊展示了为准中产阶级女性而生的高质量内容社区“种草社”,瞄准高校女生到职场新鲜女白领,提供问答和优质的文章内容分享。
孙昊声称,“种草社正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优秀的女性达人来种草社回答和分享年轻用户关注的问题。”
种草社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女性职业、实习心得、时尚趋势、美妆护肤、穿搭技巧、剁手交流、情感私房、自由旅行、运动塑身等刚需场景,旨在从多维度渗透用户的使用场景,陪伴年轻女性更好地成长。
孙昊欲出让10%股份,以股权融资形式募集500万元,投资人最好在内容领域、新媒体及女性社区方面有投资布局。
人加智能机器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康智达数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也分别展出了自己的核心项目和产品。
人加智能机器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为包括无人机、自动驾驶、地面移动机器人、头戴式计算机等领域的移动机器人提供视觉感知模组式解决方案。公司CEO李嘉俊欲融资3000万元,用来智能机器人市场拓展。
康智达数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所展示的项目是康智达乐画数字媒体项目。这家公司一直致力于数字艺术、数字媒体、数码影像技术在教育领域俄应用,开展互动新媒体创意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