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旅游市场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市场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市场经济

第1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老年旅游;市场;现状;可行性分析

一、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

(一)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的安排比较慎重

老年人已经失去了青年人所具有的对旅游活动中探险成分的好奇,因此,出发前会通过各种媒介,尽可能详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并力求提前安排。

(二)以纯旅游活动为主

老年人应区别于青少年组的休闲旅游活动,更不同于中年组的带有特定商务目的的旅游活动。与此相对应,在旅游消费支出中,基本上全部用于旅程中的吃、住、行、游、娱,很少购物。相比之下,其他年龄组的购物支出往往占到整个旅程总消费的50%左右。

(三)以团队旅行活动为主要求有高质量且全面的服务

旅行中往往老两口结伴而行,对旅程中各种活动的安排,要求以舒适、休闲和旅游机构的高质量服务为标准。其中,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体系,是老年旅行团完成旅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老年旅行团不同于一般旅行团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传统文化,是吸引力最大的两类旅游产品

数年前,各种大规模“夕阳红”旅游专列和老人包机团开始抵达海南,这些旅游团大多分散在旅游淡季上岛,而今年,在一季度就出现大量“夕阳红”团畅游海南的景象。庞大的老年团队涌入三亚,使全市3星级以下的宾馆、酒店开房率普遍达到90%以上。

(五)旅程长的目的地参游的老年人趋少

老年人的体能与活动量难以和青壮年并驾齐驱,面对旅游地新开发的诸多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旅游产品,老年人不能参与,昂贵的费用也让老人舍不得消费。

二、老年旅游市场现状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老年旅游市场也逐渐壮大,老年人对旅游活动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老年旅游市场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旅游热点

旅游作为当今老年人一项重要休闲方式,浪潮涌动,方兴未艾,还出现了不少新花样。

1、异地疗养游。随着各地老年公寓服务内容的不断完善,老年人要求异地旅游和疗养的愿望日益突出。中国一些旅行社与旅游目的地的老年服务机构及疗养院合作,开展交流服务,使双方的老人可以有机会进行异地旅游、疗养。

2、休闲观光游。这在老年旅游者中是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他们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旅游地,圆他们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旅游梦想,在玩中休息、锻炼。

3、探亲访友游。老年人退休以后,探亲访友则是他们充实生活的一种常见方式,而在去异地拜访亲人和朋友的同时,也达到了旅游的目的,因而一举两得。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项目还不是很多,而且没有科学的安排。尽管不少旅行社推出所谓“夕阳红老年团”,可无论行程、服务都较常规路线大同小异,不能很好地体现老年人旅游的特点;对老年人旅游的心理、生理分析都做得远远不够。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旅游产品不多,制约了他们的出行。旅行社忽视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使目前市场上形式雷同的大众团并不对老年人的口味。其次,做老年旅游业务由于成本很高(旅游保险高、配备随团保健医生),收费却低,利润少,很多旅行社对这块市场开发踯躅不前。再次,是由于老年人行动缓慢等特点也制约了老年人出游。最后,老人出游选择地方要求名气大、有特殊意义,友不能太劳累,因此新的线路开发起来很困难。

三、中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一)老年人口的增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以此为基础,中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于是老年人健康状况较以前有很大提高,死亡年龄后移,死亡率降低。因此,中国老年群体的人数逐年递增,这为老年旅游市场提供了庞大的客源基础。

(二)老年人有潜在旅游需求且具有较多的时间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家庭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由“四世同堂”式的大家庭逐渐向“两口之家”、“三口之家”式的小家庭过渡,于是中国城市中出现大批的“空巢家庭”,于是在大部分的时间内,老人是比较孤独的,他们希望有合适的活动以使其生活更为丰富多彩,而安排合理的旅游是其比较喜欢的方式之一。

(三)老年人有进行旅游消费的经济基础

这在城市居民中表现尤为突出。首先,老人离(退)休在家,有固定的收入。其次,中国自古有尊老爱老的习俗,据对北京几家大的旅行社办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老人情况的调查,其中相当数量的人是子女出钱为老人实现“出国梦”,尤其那些由于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回家的儿女会更多地以这种经济给予的方式来弥补感情支出的不足。此外,中国许多高收入老年人依靠自身储蓄,也可出国旅游。

(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为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近几年中国旅游业获得较大发展,旅行社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旅行社的工作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其综合能力(包括服务水平、产品开发、营销水平等)无疑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旅行社的日趋成熟使开发老年旅游市场成为可能。

四、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分析

由于老年旅游者在身体、思想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对老年旅游市场进行开发时必须认真分析老年旅游者的需求特点,在经营思想和经营方针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一)老年旅游市场的调研

总体来讲,中国旅行社在制定营销策略前都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经营和管理上的混乱。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及市场规范化的逐步提高,旅行社应把市场调研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通过分类调研,对主要客源及其旅游目的、旅客经济特征及行为特征、旅客消费偏好及客源流向等进行深入的了解,系统地搜集有关老年旅游需求方面的信息,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二)产品创新

从旅游经营者角度讲,旅游产品品种的创新就是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重新组合,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来开发产品,尤其在产品的方便性、安全性、保健性方面突出特色。

(三)价格策略

随着旅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尽管传统的包价旅游形式正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但是对于老年旅游市场而言,包价旅游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这是由老年市场的特点决定的,老年旅游者希望一次性购回成套的旅游产品,而不愿购回“零件”再自己进行组装,因此老年旅游市场应以包价旅游为主。

(四)促销策略

要吸引老年人参加旅游,除独特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外,促销策略必不可少,尤其在现代中国老年人的旅游意识还不算很强的情况下更需要利用形象而具体的促销来刺激需求,引导消费。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旅游者,应注重宣传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情。

(五)服务创新

老年旅游群体是旅游需求旺盛、接待要求更高、更复杂的群体,需要在传统服务上不断创新。老年旅游消费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的突出特点,旅游企业要在不断提升传统项目及服务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客户需求信息系统,成立专门的老年人旅游服务站,开办热线服务,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电话订购、网上订购等方式。服务创新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使老年消费者满意。老年旅游不单是一个经济产业,也是一项福利事业。

参考文献:

1、王昆欣.一个值得大力开发的旅游市场[J].旅游学刊,2000(6).

2、王艳.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前景透视[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4).

第2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长三角”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最新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近年来游客接待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展现了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其中旅游收入接近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江浙沪地区历年来旅游总收入均名列前茅,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整体实力位于全国之首。“十二五”期间,上海地区将继续大力投资旅游大型项目建设,投资额度将达到2000亿人民币,重点的旅游建设项目接近20个,其中,倍受瞩目的迪士尼乐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政府部门对社会和民间投资的政策鼓励,旅游项目建设的规模效应将越发明显。不仅上海地区,自2013年宁杭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之后,浙江、江苏地区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两省对旅游项目的投入规模亦十分巨大,浙江旅游业总投资达5500亿人民币,规划重点旅游建设项目64个。以千岛湖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50个单体规划建设项目,投资额超过10亿人民币。江苏地区预计“十二五”期间建成9个旅游系列项目,开发17个重大旅游项目和27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这也标志着长三角旅游经济圈将继续呈现高速稳定的发展趋势。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沪杭高铁与宁杭高铁的相继开通运行,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四通八达的城际高铁网络,进一步拉动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增长。旅游者自主选择旅行路线,跨省跨区旅行实现“说走就走”的便利出行方式,不仅让众多已知的景点游客接待量持续加热,也让更多深藏的旅游地走近了旅游者的视野。

(一)沿线旅游城市及旅游资源介绍

宁杭高速铁路2013年7月正式通车,是继沪宁、沪杭高速铁路运行之后,长三角地区又一条高速交通大动脉。宁杭铁路北起南京、南至杭州,途径江宁、阳、湖州等9个站点,使苏浙两省的省会城市南京和杭州进入一小时经济圈。“沪宁高铁”和“沪杭高铁”分别于2010年7月和10月开通运行,“沪宁高铁”连接上海和南京,途径古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个著名城市;沪杭高铁贯穿上海和杭州,途经上海松江、上海金山、嘉善、嘉兴、桐乡、海宁和余杭7个站点。

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自古以来十分丰富,江南独具特色的古镇、历史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区等不胜枚数。这里拥有25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5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上百个国家4A级以上景区。譬如:上海著名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世纪公园等人文和自然景观,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及对应的旅游收入十分可观;苏州拙政园、乌镇、周庄、杭州西湖、南京中山陵朝天宫等江南名胜,均是国内外旅游者首选参观的景点。除却众多知名的旅游景点,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自然风景区、特色农家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者选择的去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走近大自然、走进乡村成为众多城市居民优先选择的旅游地点。长三角城市圈,在市郊和远郊等地,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新的旅游休闲地发展也十分迅猛,成为特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地区旅游总人数、旅游收入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据统计,在高速铁路尚未开通之前,2009-2011三年间,“沪宁高铁”沿线城市,旅游总人数的增长幅度为12.64%,而“沪宁高铁”开通之后,沿线城市旅游总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达23.83%。在旅游人数增加的情形下,高速铁路带来的旅游经济增长率,无论是国内旅游收入还是国际旅游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高铁在带来旅游总人数增加和旅游收入增加的同时,因为出行的速度加快,旅游者逗留的时间下降,使得旅游者的平均花费有所下降。这也是促使更多人愿意出去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形来看,高速铁路的运行仍然促进了长三角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增加了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联系强度

旅游者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的时间缩短,很显然能够促进旅游者到更多的地方去观光旅游。这也使得中心城市到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周边城市对中心城市的接受能力都在加强。很显然,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整体联系强度得到了提升。自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以来,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相继开始运行,将长三角的三个主要城市上海、杭州、南京纳入了一小时经济圈,不仅仅是旅游经济领域,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联系强度都在加强。

过去,上海与苏州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大。在旅游领域,来沪旅游者因交通的原因,选择距离较近的苏州旅游,对沿途的其他古镇都来不及观光和旅行。所以,旅游经济圈的联系强度并不十分强。然而,随着高铁的运行,沿途的嘉兴、昆山、阳澄湖均成为了旅行者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从中心城市开始往周边城市辐射。基于周边城市本身的旅游资源,其在吸纳旅游者方面,所展现的能力上也较强。不仅是以上海和苏州为中心的周边小城,杭州、南京、无锡等大城市周边的旅游景区,其吸纳旅游者的能力均具有较大潜力。可见,高速时代背景下,长三角呈现同城化的趋势,旅游经济呈现一体化的发展倾向。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为副中心,以苏州、无锡和其他大型城市为网点,向各自周边的小型城市辐射。

高速铁路建设对旅游市场结构的优化作用

高速铁路网络将长江三角洲的众多城市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这对旅游市场的结构优化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高速铁路出行的背景下,过去因停留时间、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等众多因素制约的原因,均得到了解决,让更多的旅游者愿意出行。这就使得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也拓展了旅游市场的规模,随着旅游者总数的增加,各地区的旅游站点也会加速形成。

(一)加强了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

传统的旅游交通条件下,南京到上海、杭州或者苏州的时间最快也要3个小时以上,普通的客运出行达到6个小时以上。这就使得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的时候最多只能选择一到两个地方出游。大多数的旅游者无法选择途径的节点城市旅游,也制约了中心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旅游市场发展。

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处于交通沿线的众多城市均具有比端点城市更强的旅客集散能力。旅游者更愿意选择中小型的旅游城市进行休闲旅游。譬如,苏州位于上海和南京之间,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周边的昆山、嘉兴、太仓等地也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旅行者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相比于南京和上海,到苏州所花费的时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而南京到苏州、或者上海到南京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见,苏州在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最强。苏州到南京需要50分钟、上海到南京相互旅游需要67分钟,而上海到苏州仅需半小时,如此的交通优势之下,苏州成为苏沪地区旅客集散能力最强的城市。

苏州的旅游资源之丰富无须赘述,在最小的交通成本基础之上,苏州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和市内交通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苏州拥有5个国家级5A景区、17个4A级以上景区、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200家三星级以上饭店,其下属的昆山、太仓、嘉兴等地区,旅游交通网络也十分发达。鉴于苏州对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强大集散能力,苏州市在旅游观光、购物和旅游服务建设方面应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提升苏州的旅游服务品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将高铁与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网络健全并完善,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胜地。

(二)扩大了旅游市场的规模

长三角的旅游市场依托苏杭、上海和南京等著名城市,一直被称为旅游胜地,长期以来吸引着大量国内外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各地旅游市场的规模在国内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基于此,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将这几个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旅游者可以实现一小时出游。这就使得长三角的旅游市场呈现一体化的发展,并呈现出更大的规模效应。2011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接近2400万,这些人员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可以选择到苏州、杭州和南京等地进行短期旅游。国家假日制度的改革更是催生了旅游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地的居民开始相互旅游,旅游市场的流通使得长三角的整体旅游市场迈入了高速增长的时代。

高速铁路的运行让“一日游”、“二日游”等休闲方式迅速成为可能,各大城市不仅将加强自身旅游资源的建设,对自身所属的周边城市也开始投入资金兴建旅游设施。同时,各个城市开始建立旅游战略联盟,实现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共享旅游资源,满足人民对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促进了旅游站点的快速形成

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和宁杭高速途径的站点共计有35个,这些站点均有可能成为区域旅游的站点。这些站点所在区域的特色旅游资源,都将成为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沪宁高速铁路所经过的阳澄湖为例,阳澄湖大闸蟹闻名海内外,自古以来就是品蟹的胜地。在高速铁路开通之后,人们只需要乘坐十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的高铁便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大闸蟹。在此背景下,阳澄湖将不仅成为品蟹的胜地,摆脱品蟹的时间局限性,发展“蟹文化”、“蟹经济”也将成为阳澄湖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高速铁路带来了产业的空间集聚,基于此,对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而言,避免同质化现象,注重差异化发展将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若是不能将这些站点各个形成自身的特色,将很容易被中心城市覆盖,而最终被旅游者所忽略。譬如江南地区诸多的古镇景点,以乌镇、周庄、千灯古镇等为代表的江南特色古镇景点,亦需要保持自身的原滋原味,才能长久的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古镇将面临着失去原有风情的危险,久而久之将会被市场抛弃。在现代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生态和田园农家的生活。当人们在忙碌之后休假期间,对农家乐等田园和生态旅游十分青睐。这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众多旅游站点的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指导。维持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保持稀有的自然景观原生态,将有利于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第3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 泰国 出境旅游 入境旅游 客源市场

本文对泰国出境旅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探寻该市场存在的个性特点,弥补泰国出境旅游市场研究的空白,为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泰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1.泰国出境游人数迅速增长

2002年以来,除了2003年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之外,其他年份泰国出境游客人数均迅速增长,从2002年的210多万增加到2007年的将近390万人,增长了83.72%,年均增长率达13.95%。可见,作为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的泰国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重要的客源地国家。

2.亚洲是泰国出境游客的主要目的地

泰国出境游客一直以亚洲,特别是东亚为主要旅游目的地。2002年~2007年,前往东亚旅游的泰国旅游者人数从189.1万人增加到336.8万人,增长了78.1%。这六年中,泰国前往东亚的出境旅游者人数占泰国各年总出境游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4.06%、82.45%、83.61%、84.12%、84.09%、和83.84%。显然,东亚是泰国出境游客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而在东亚地区中,东盟各国更是泰国出境游客最核心的旅游目的地。2002年~2007年间,前往东盟各国旅游的泰国游客数量占各年泰国出境旅游总人数的比例都超过了51%。

泰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出的这一情况说明空间距离的远近对泰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极大的影响。不过,大量泰国游客前往东盟各国旅游,更与东盟各国之间签证手续简便、国家之间政治关系密切、经济合作频繁有直接的关系。

3.泰国出境游客消费现状

(1)消费额不断增加。随着泰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泰国出境旅游者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2002年,泰国出境旅游者人均天消费额为91.78美元,至2007年达到128.33美元,增长了39.82%。不过,泰国游客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天消费额差距较大,大体上表现出在经济和旅游业比较发达、旅游服务质量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额较高,相反则较低。如2007年,泰国游客在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的人均天消费额分别为161.33美元、158.21美元、148.87美元和135.61美元;而同期在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的人均天花费却只有95.30美元、88美元和86.42美元,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2)境外平均停留天数呈下降趋势。2002年~2007年间,泰国出境游客在境外平均停留天数分别为7.48天、7.14天、7.7天、6.63天、6.77天和5.83天,呈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具体到各地区来看,泰国游客在东亚、东盟和南亚地区的平均停留时间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在大洋洲、美洲和欧洲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如2002年泰国游客在东亚的平均停留天数是7.53天,其后逐年减少,至2007年只有5.44天,减少了27.8%;在南亚平均停留天数从2002年的8.7天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6.27天,减少了27.9%;在东盟的平均停留天数从2002年的8.14天减少到2007年的5.11天,减少了37.22%,减幅最大。相比较而言,泰国游客在大洋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区停留的时间则较长。2002年~2007年间,泰国游客在美洲的平均停留时间为9.85天、9.35天、8.24天、11.27天、11.02天和9.75天,除了2004年之外,都在9天以上;在欧洲的平均停留天数除了在2007年降为7.86天之外,其他年份均在8天以上;在大洋洲的平均停留天数更是一直稳定在10天左右,分别为10.69天、9.35天、10.85天、9.49天、10.52天和9.04天。

出现这样的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距离的不同,东亚、东盟和南亚地区与泰国相距较近,且文化差异较小;而欧美地区和大洋洲与泰国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远,使得泰国游客必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往返和参观游览这些地区。另一方面,欧美地区和大洋洲都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都是世界上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旅游服务水平都比较高,这些应该是吸引泰国游客作较长时间的停留的重要因素原因。

(3)住宿、购物和餐饮是主要花费项目。在泰国出境游客人均天花费构成中,住宿和购物花费所占比重较大,而娱乐和观光游览所占比重较小。2002年~2007年,泰国出境游客用于住宿的费用在其总消费额中所占比重最高,分别为31.08%、32.78%、30.32%、32.97%、34.22%、34.32%,是泰国游客的最主要消费项目。其次是购物费用。2002年~2007年泰国出境游客用于购物的费用在泰国出境游客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分别为29.37%、29.52%、30.87%、29.3%、29.27%和28.69%。此外,餐饮服务也是泰国出境游客的一个重要花费内容。2002年~2007年间,餐饮费用在泰国出境游客的消费构成中约占17%~19%之间。另外,泰国出境游客在娱乐和观光服务方面的花费较少。2002年~2007年,泰国出境游客在娱乐方面的花费占其总花费的比重分别为6.81%、6.96%、6.83%、6.23%、4.36%和4.15%,可见泰国出境游客在娱乐方面的花费较小并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观光服务方面的花费比重更低,在泰国出境游客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从2002年的4.54%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2.95%,同样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

可见,在旅游活动六要素中,泰国游客对住宿、购物和餐饮服务较为重视,尤其是住宿服务是泰国出境游客尤为注重的服务项目。因此,了解和掌握泰国游客在住宿、购物和餐饮等服务方面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满意的服务是拓展泰国旅游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而探索和挖掘泰国游客在娱乐和观光服务方面的需求是进一步提高泰国游客消费水平、延长泰国出境游客停留时间的一个途径。

(4)泰国出境游客对价格变动比较敏感。2003年的泰国国家旅游局旅游收支统计中曾说:“美伊战争,以及SARS影响了泰国游客出境旅游……但是由于各竞争国家采用价格策略为强吸引手段,尤其是随着一些旅行社推出打折的出境游产品,使得泰国出境游尤其是跟随旅游团出境游人数增加;航线的降价也使得中等收入的泰国人消费能力增强。(因此)在下半年的时候,泰国出境游人数成为增长的第一位……促使泰国人出游增长的主要因素还是价格方面的吸引力,包括来自旅行社的竞争和各客源国住宿价格的持续下降”。另外,罗卫建也曾指出:“泰国游客去国外旅游,都会考虑到费用的问题”,同时指出2004年泰国旅华市场具有“市场价格敏感,淡旺季起伏较大”的特点。

可见,泰国游客在出境游方面对价格变动十分敏感,如何正确对待和利用泰国出境游客的这一消费特点,对于吸引泰国游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对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启示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泰国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国,对泰国出境旅游市场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对我国发展入境旅游有许多启发:

1.努力改善国民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以提高我国的旅游吸引力

在2007年欧洲酒店业举行的全球游客形象评比中,中国游客获得了倒数第三的评价。这一结果令国人汗颜。众所周知,国民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的“软实力”。每一个出境旅游者都在相当程度上都代表着我国的国家形象。而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吸引国际游客的重要因素。泰国除了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之外,同时也是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之一。作为一个佛教国家,泰国国民受佛教文化熏陶,温文尔雅、注重礼貌礼仪。而我国出境游客在泰国的一些行为令许多泰国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从而使得他们对中国产生许多负面印象,这势必会影响泰国人的旅华热情。因此,提高出境旅游者的素质,规范其旅游行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促进泰国旅华市场乃至我国整个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中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公民的出国文明行为的规范和教育引导工作,树立良好的国民形象。

2.加强与各客源国的政治经济合作,简化出入境手续

良好的外交关系是旅游业合作的基础,要吸引各客源国的旅游者前来我国旅游,必须要与对象国保持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因此,加强与各个客源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是发展入境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前提。简化入境手续是指尽量减少游客办理入境手续的程序。入境手续的简单化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鼓励和支持,给游客带来方便。有些国家或地区针对某些特定客源国和地区制定免签的措施,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前来旅游。泰国出境旅游者特别青睐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盟内部国家,就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相互免签证的政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入境游游业中,有必要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国际游客的入境旅游手续,为出入境游客提供方便。

3.积极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提高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

在亚洲各旅游目的地中,旅游资源的相似性使得我国的旅游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单一的旅游目的地已经很难形成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借助区域旅游合作提升和增加整个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体来说,可以借助知名的文化区域提升名气较为一般地区的旅游知名度,形成连带效应。如借助“三国文化”这个整体概念,将曹魏故地河南、安徽,孙吴故地江苏、两湖和蜀汉故地四川、重庆、云南等相关地域整合在一起,形成特色文化区域,再打造一条条有特色的品牌旅游线路,把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旅游地串联起来。这样便可以引导国际游客在中国进行区域性的深度旅游,改变他们只选择几个大城市作蜻蜓点水式旅游的现状,既可以延长国际游客在我国的停留时间,还可以增加其重游中国的几率。

4.加大国际旅游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必将迎来更多的国际旅游者,培养更多国际型旅游人才是发展我国入境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工作。这就需要我国各级各类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一方面要通过各类院校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旅游企业的培训提高旅游工作者的旅游工作技能。

英语作为国际上使用范围最广、覆盖面最大的商务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显然无法回避。因此,提高我国旅游人才的英语水平是发展我国入境旅游的重要条件。在这方面,泰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在泰国的重要旅游城市,英语与泰语并行不悖,都是通用语。泰国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国际游客前来旅游,语言优势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让非英语国家的游客在异国他乡享受到本国语言的旅游接待是使客人获得亲切感和信任感的重要途径。因此,除了要提高旅游人才的英语水平之外,还应该对我国旅游人才进行非英语客源国家的语言教育和培训。目前一些大中院校的旅游专业正在采用的“3+1”教学模式(即国内三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语言对象国一年语言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方法。这些前往语言对象国学习的学生不但可以学好该国家的语言,同时还可以了解该国的风俗民情、旅游需求心理和旅游偏好等,为将来从事旅游接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加强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努力提高购物旅游服务质量

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缺一不可。食、住、行、游在旅游者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作为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的购物旅游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在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泰国、中国香港等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旅游购物收入在其旅游业总收入中的比重都比较高。据统计,2002年 ~2007年,泰国在旅游商品和纪念品销售方面的收入占总入境旅游收入的28%左右,而香港的旅游购物收入更占到其旅游总收入的50%左右。而在我国的国际入境旅游收入构成中,商品销售的收入占入境旅游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徘徊在20%附近,直到2006年才有所突破,达到了33%。相比较而言,我国在旅游购物服务方面与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开发设计有特色的旅游购物品、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要工作内容。可以挖掘我国各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改变我国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雷同、单一、毫无特色的现状,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特的购物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Outgoing Thai Nationals by Country of Destination,泰国国家旅游局www2.tat.or.th/stat/web/static_download.php?Rpt=otn.

[2]Table Summary 2002-2007[Z].泰国国家旅游局www2.tat.or.th/stat/web/static_tex.php.

第4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一、蒙古国概况

蒙古国位于中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是一个亚洲内陆国家。蒙古国划分为1市、21省(或称为“盟”)。蒙古人口为290万人(2014年2月15日,蒙古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人口密度为1.9人/每平方公里。首都为乌兰巴托,占全国总人口的45%。蒙古国的主要民族是蒙古族,也有哈萨克、图瓦等其他少数民族分布于西部。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65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

二、蒙古国主要旅游资源

蒙古国因其独特的游牧景观和游牧文化,使其拥有着极其丰富多样的自然、文化等旅游资源,其文物古迹多,自然景观优美,风光独特等。蒙古国具有宽大的土地、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这些为蒙古国发展各种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蒙古国内其特殊的生活习俗和民族风情,使得这些反映蒙古牧民生活习惯和文化的各种传统、富有浓郁民族特点的庆祝和表演活动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目前,蒙古国的著名旅游景区有东北地区的成吉思汗故乡、门纳恩平原和贝尔湖风景区;东部地区的冈嘎湖、锡林博格多平原洞穴风景区;西部地区的乌里亚斯台风景区、特勒门湖风景区;南部的达兰扎德盖沙丘风景区;北部的库苏古尔湖风景区;中部的嘎鲁特河风景区、哈尔和林古迹、特日勒吉国家森林公园、首都乌兰巴托市及周边城市风景区;西北地区的库布德四季雪山风景区、阿尔泰湖、盐湖等湖泊旅游区、乌布斯河、特斯河等风景区;西南地区的阿尔泰山脉、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

三、蒙古国入境旅游市场现状

目前,蒙古国有520家旅游公司,340个旅游营地,326家国际饭店[3]。据蒙古国旅游统计部门最新资料,2014年的入境游客总数达50.5685万人,同比下降1.8%,其中,来自亚太地区的游客为23.9850万人,同比下降8.3%,占总入境游客的47.4%;欧洲游客为14.7520万人,同比下降1.4%,占29.2%;美洲游客为0.3638万人,同比下降13.9%,占0.72%;中东及非洲游客为0.1834万人,占0.36%。

在蒙古国入境客源国中,中国一直是最大的客源国,2014年中国游客为15.7561万人,同比下降11.6%;其次是俄罗斯游客为7.3055万人,同比下井1.8%;第三为韩国游客4.5476万,同比增长0.6%;第四日本游客1.8282万人,同比增长0.5%;第五美国游客1.3987万人,同比下降4.8%。第六到十位依次为德国、法国、英国、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2013年蒙古国入境旅游收入为2.633亿美元,2014年为2.538亿美元,同比下降3.6%。

四、蒙古国入境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政府缺乏对于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是十年前制定的,战略计划和实行方法是由不同部门完成的。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基本都是自然旅游资源,游客的观赏价值较低,重游率低。总的来说,政府制定的旅游产业规划无法满足旅游业的发展和变化的趋势。

2、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欠佳。蒙古国的旅游业季节性很强,交通工具和住宿设施的供应量在旅游旺季时严重不足,而且交通条件不够完善,导致游客在路途上的不舒适感较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电路和水供应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3、缺少旅游专业人才。蒙古国的旅游教育水平较低,旅游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旅游专业的培训不够,旅游从业人员数量较少,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游客的服务质量较低,游客的体验度也较低。

4、外国游客数量逐年降低。蒙古国政府没有及时地制定旅游政策、营销策略、旅游法规等,导致旅游业的发展受阻碍,尤其是保护自然、动物以及文化的政策不足和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导致入境旅游者数量减少。

(二)对策建议

1、加强与邻国的旅游合作,扩大主要入境客源市场。中国和俄罗斯是蒙古国的主要客源国,两国的游客数量达入境游客总数的40%以上,重点做好中蒙、蒙俄的旅游合作,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2、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品牌产品。蒙古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需开发一系列旅游精品,才能持续吸引游客。为此,旅游企业可以开发草原观光、休闲度假产品、科考旅游、动物观光、野营旅游、蒙古族风情旅游、探险旅游等一系列旅游产品。

3、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培训。要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首先,加快旅游院校的建设,旅游院校是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是旅游业有适应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其次,切实加强旅游职业培训,建立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从业人员队伍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之后,需促进人才的国际交流,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进修,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为发展蒙古国旅游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第5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自助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4-0137-03

[作者简介]孙丽坤,大连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旅游开发。(辽宁大连116605)

自助旅游活动在我国自古有之,然而,现代意义上的自助旅游兴起与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自助旅游以其对目的地和出游时间选择的避热性、旅游活动准备的充分性、旅游活动内容的高度参与性和旅游活动安排的自主性而得到大众青睐,成为现代旅游者所乐意采取的休闲度假旅游方式。据携程旅行网2005年的一次问卷调查(以20000名会员为样本,有效问卷15000份)显示:84.34%的出游人士表示会以自助游的方式出游,短途自助游比例最高近90%,自驾车占32,34%。据悉,近年欧美发达国家旅游比率分别是自助游占70%,团队游占30%。可以看出,在21世纪的国内旅游中,自助旅游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但由于自助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因此,理性地分析我国自助游的发展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对于我国自助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我国将全面推行“国民休闲计划”,为自助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时研究自助旅游的相关问题就更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自助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自助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自助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它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完全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是没有全程导游陪同的一种旅游方式。据调查,北京94%的家庭不愿受旅行团的约束,准备自助旅游,在上海白领们在回答“下次你将选择哪种出游方式”问题时,约有70%的人希望“自助旅游”。当然“准备或希望自助旅游”不能表明目前自助旅游占多大市场分额,但说明了自助旅游快速发展的趋势。另外,从各个“旅游黄金周”的盘点评述中也可发现,自助旅游者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尤其是在生态旅游家喻户晓后,人们选择自助旅游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

(二)自驾车和背包旅游成为主要形式

1 自驾车旅游。自驾车旅游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早在1980年美国自驾车旅游就已占到了各城市间旅游的84%之多,且逐渐发展出专用的房车形式(Reereation Vehi-cle)。从近距离的周末驾车游(sunday-drive)到中长距离的驾车旅行(Drive Travel),自驾车旅游逐渐成为中产阶级的一种主流自助旅游模式。进入21世纪后,我国私家车的拥有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幅度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2438万辆,增长24.5%,其中私人轿车1947万辆,增长28.0%。另据盖洛普公司2004年中国消费调查数据中显示,城市家庭拥有的私家车总数占当年总量的85%,估计目前我国城市私家车总数达1600多万辆。私家车的增长让自驾车旅游成为当今自助游客首选的旅游方式。有资料显示,我国从2004年春节开始,自驾车游客的比例已占整个散客市场的3成以上,而且这一数字正逐年提高。其中深圳、广州、上海等城市市民出游选择自驾游的比例高达60%。开着自己的车游历天下,已成为中国人的现实。

2 背包旅游。背包旅游作为自助旅游的一种形式,在国内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的喜欢。背包旅游因为价格便宜、自由度大、环保、新颖、刺激,与参加常规团队旅行相比,更能接触到真正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彻底摆脱城市商业气息,有些旅游项目还能从中测试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而成为时尚。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徒步旅游开展以来,吸引了大量的背包旅游者前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徒步旅行不仅可以培养自立精神,丰富人生体验,而且可以增长知识,增加阅历,是居民寓教于乐的好形式。

据奥索卡、雪鸟等户外探险旅游用品专卖店经理介绍,目前购买该店装备的顾客逐渐增多,其中有年轻人、中年人,有高端游客也有部分普通游客。可以看出,背包旅游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势头。

(三)自助旅游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充分

1 旅游者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升温。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高层次需求。旅游者的自我价值实现就是通过旅游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打破束缚,获得最大满足感。进入21世纪以后,旅游者在个性化、探险化、求知化三方面的需求不断升温,这些需求通过自助旅游可得到最好实现。首先,自助旅游可根据旅游者个人喜好组合旅游产品,突出旅游者的个性需求,从旅游市场营销学的观点看,是为旅游者量身订做的旅游方式;其次,旅游者的好奇心和征服欲,趋冷避热和挑战极限的心里,激发了旅游者探险化的旅游需求;第三,旅游者希望在旅游活动中获取最大的信息量,而这一信息的来源依靠自己深度体验,就必须参与自助旅游。

2 市场环境与技术支撑条件的改善。自助旅游在欧美地区发展较早,已经成为最方便、最流行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国际间的旅游合作健康发展,欧美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者纷纷涌向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发达国家和地区,非洲、亚洲、南美地区成为热点旅游目的地,我国也成为欧美自助旅游者的首选地。自助旅游国际国内市场前景看好。

此外,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加速了自助旅游的发展进程。如旅游电子商务的运行,增加了旅游信息的收集和渠道;GPS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旅游地的安全指数。自助旅游者利用互联网可以自由组团和选择参加者,自由选择路线,通过网络旅游服务公司,可以“自助”地预订旅游路线,选择交通方式,预订酒店和导游,顺利完成行程。

二、我国自助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准确实用的旅游信息。电子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使得旅游信息增多,确实方便了旅游者,但离自助旅游者需要还有差距。现各旅游网站上信息大多是景点的介绍、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广、票务预订以及一些自助游记,对自助旅游者所关心的旅游目的地的气象、路况、治安、交通网络,人文习俗等信息介绍较少,甚至有的还不够准确,节假日客流信息更新较慢,许多新的旅游项目不能及时宣传与推广,旅游目的地的住宿(特别是青年旅馆和家庭客栈的情况)、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以及价格情况常常与实际有误差。有些网站虽开通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旅游线路预订、网上拼团等多项服

务,但必须“在线预定、离线确认、离线付款”,给自助旅游者们造成不便。

2 自驾车旅游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尽管我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而且还在不断地建设中,但对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来说,仍然只能保证主要城市之间的交通便捷。大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是自助旅游者向往之地)的交通相对不便,很多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仍然比较差,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各个景点的停车场车位紧张,仅能满足旅游团队停车,自驾车辆常常只能停在景区入口的道路两旁,碰到旅游旺季加剧了交通拥堵。此外,交通路况、路标指示、加油站布局指示、汽车旅馆、汽车维修站点等信息和紧急救援服务等方面都还不够完善。

3 自助旅游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安全是旅游活动顺利完成的保障,也是目前自助旅游面临的一大问题。由于缺乏旅行社的引导和服务,自驾车游的旅游者往往因为不熟悉景区路况或疲劳驾驶等导致交通安全事故;而背包自助游客又常常会因为迷路或进行危险性高的旅游活动造成身体伤害,有时也会因为个别偏远景区或人迹罕见景点的治安状况较差出现安全事故。

三、我国自助旅游的开发对策

(一)全面建设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

1 开发详尽准确的无人导游系统。自助旅游没有导游,旅游活动中所有事情都要旅游者自己完成是不现实的,无人导游系统必不可少。无人导游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助旅游手册、地面标示物和景区游客咨询中心。这三方面的建立可以帮助自助旅游者更方便、舒适、安全的游览景区,同时可以为自助旅游者在食、住、行、游、购、娱诸多方面提供帮助。自助游手册内容应全面详尽、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并便于携带;地面标示物的标示内容应该准确、清晰,适用于不同国籍、不同类型的游客;游客信息咨询中心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服务,地点最好设在景区的醒目之处。近年来,国内一些景区设置了人――机交流的多媒体景区信息咨询系统,使旅游者在没有导游讲解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完成旅游活动。

2 加快旅游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全国联网的旅游信息网络建设,整合和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权威的旅游信息(包括旅游线路、交通图、路况、气象等综合信息的互动在线咨询)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和交通票务预订等业务;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以帮助旅游者自己制定旅游计划为目的的旅游专家咨询系统…,使旅游者和其他需要者能够依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日程安排,以较少的时间和经济支出获得较大的旅游收益。

(二)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

1 完善交通通讯网络设施。交通、通讯、网络设施是旅游活动的媒介。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交通网络布局,尤其是目的地内部交通,配备一定数量的交通工具。同时,加强景区内的通讯网络设施建设,对于投资建设单位和个人给予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投资。

2 相应的配备餐饮和住宿设施。我国自助旅游的游客中,消费能力各异,旅游目的地在住宿设施的配备上应多样化、方便化。比如,开设汽车旅馆、青年旅馆、路边旅馆、家庭旅馆等等。同时,加强管理和服务,针对自驾车游客,可参考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等)的经验,以规划建设汽车旅馆为突破口,带动相关服务设施如加油站、汽车维修点、通讯、餐饮等设施的建设,还可采用协会制管理,统一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对于“背包族”自助旅游者,可在景区内划出一块环境较好的空地,供旅游者休息、野炊、露宿之用。通过建立综合服务站,向游客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出售饮用水源,出租或出售帐篷、睡袋、烧烤炉等用具,备有简单的生食,派专人负责露营区的安全等。除此之外,还需考虑到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环保问题。

(三)建立安全预警制度和公共救援体系

自助旅游者很容易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为了确保自助旅行的顺利进行,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各地政府及景区应该全面建立旅游预警制度,及时预报景区的天气、交通、卫生、治安、习俗、疫情、医疗救助服务等游客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此外,建立完善的公共救援体系。目前,国内公共救援体系基本还是空白,发生意外事故后,遇险者一般都是向110、120、112等公安、医院、交通等相关部门寻求帮助,这些部门承担了主要的救援任务。但针对沙漠、雪山、大海等户外遇险的情况来讲,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常设的救援机构,因此,容易出现救援不及时等情况。而在一些旅游发达国家,这个体系是由旅游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和志愿者共同建立和承担的,设施完善,经费充足。我国也可以学习这些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的机构。

(四)提升旅游者个人危机处理能力

旅游活动过程中接触危机最近的往往是旅游者自身,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自觉培养危机处理和应急自救的能力,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惧。首先,在旅游出发之前熟悉旅游目的地自然灾害发生的危险信号,自救的技巧,熟记相关部门的求救电话,掌握紧急处理伤口的方法,随身携带简单实用的救援物品(如绳子、哨子、电筒等);其次,加强运动锻炼,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在旅游途中量力而行;第三,培养团队意识,自助旅游多数是结伴而行,组织者要详细了解自己团队中每个人的情况,制订详细的行程安排及出现意外时的应急方案。参加者要提倡团队精神,坚决反对个人的冒险行为。此外,在装备和技能方面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不能光图好玩而忽视安全防范。

(五)保障自助旅行者的安全利益

第6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一、研究原理

目前,学界逐渐重视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预测,在入境游客量预测、国内游客量量预测等方面,建立了各种方法和模型。在对国内旅游市场游客量需求的预测中,常用的方法有多元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引力模型及一般时间序列模型等,这些方法可以反映游客变化的一般趋势,但预测结果受突况(如SARS事件)的影响比较大。ARIMA作为统计预测中的一个重要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由于ARIMA模型则能够较好地克服随机干扰问题,近年来,也被运用与旅游业游客量的预测中。

ARIMA模型全称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n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由博克思(Box)和詹金斯(Jenk-ins)于70年代初提出。其中ARIMA(p,d,q)称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是自回归,p为自回归项;MA为移动平均,q为移动平均项数,d为时间序列成为平稳时所做的差分次数。

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模型被识别后可以从时间序列的过去值及现在值来预测未来值。

二、研究步骤

(1)根据时间序列的散点图、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图以ADF单位根检验其方差、趋势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识别。(2)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如果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并存在一定的增长或下降趋势,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如果数据存在异方差,则需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直到处理后的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值和偏相关函数值无显著地异于零。(3)根据时间序列模型的识别规则,建立相应的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截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拖尾的,可断定序列适合ARIMA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拖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截尾的,则可断定序列适合ARIMA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均是拖尾的,则序列适合ARIMA模型。(4)进行参数估计,检验是否具有统计意义。(5)进行假设检验,诊断残差序列是否为白噪声。(6)利用己通过检验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三、研究假设

(一)预测指标的选择

本文选择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进行模型分析,对未来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进行预测。

(二)研究假设

假设1:利用ARIMA模型预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是可行的。

假设2: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其预测值具有可信性。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选择1998-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5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实验数据(见表1),构成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采用ARIMA模型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并预测至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7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趋势预测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1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 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 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1-2006年的数据做分析,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 015人次,到2006年达到867 273人次,净增长为195 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4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5、2006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 698万美元,200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1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6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

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当。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网ta.com/index.asp上数据整理得到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 000人次。

二、 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 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 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著,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 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 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 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 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6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 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 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 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 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 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 needed 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 needed 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6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4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 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政治风波和2003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预测的方法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根据修正后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拟合,具体方程见表5。统计检验表明,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

四、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加大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分级开发,选择客源市场目标层,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3]做好海外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以一级和二级客源市场作为宣传营销的主体,加强一、二级客源市场的投入,对三级市场进行适当开发。同时要注重客源呈多元化趋势,积极拓宽客源层。(2)在游客旺季,对旅游产品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产品开发层次[4],加强参与性、娱乐性、度假和商务旅游市场的开发。在这方面,可积极借鉴北京等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3)整合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大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如西安曲江新区旅游产业集群和临潼旅游产业集群。(4)树立西安整体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提高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梅.中国入境旅游预测与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赵晓燕.旅游经济学[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第8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医院收录的19例患者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27±4.2。其中在工作日3例,节假日16例,饮酒史为5~9年,平均7年。饮酒后在1~6h内发病的有17例,7~12h内发病的有2例。1.2 临床症状 送入医院的患者均发现为不同程度的昏迷,7例呈重症昏迷,12例出现呕吐、谵语、体温降低等症状。其中恶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心房纤颤7例(36.82%),窦性心动过速2例(10.53%),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10.53%),交界性早搏1例(5.26%),尖端扭转性室速1例(5.26%),偶发室性早搏1例(5.26%),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15.79%),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10.55%)。19例患者中都没有心脏病史。1.2

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措施:迅速催吐(禁用去水吗啡),对于1~6h内入院的患者用1%的碳酸氢钠或清水反复洗胃,静脉滴注50%葡萄糖液100ml加入普通胰岛素,并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烟酸,以加速酒精在患者体内的氧化;若患者此时仍表现为昏迷不醒,就要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0.4~0. 8mg加生理盐水10~20ml[1],静脉推注以催醒。用药后30min后仍昏迷者重复用药,直至患者清醒;检测患者体内水、酸碱、电解质的情况,并确保患者体液的平衡与稳定;使用利尿药使患者体内酒精加速排泄;对于部分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考虑使用血液透析以减少血液内酒精的含量。(2)特异性治疗: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普萘洛尔;心房纤颤应用西地兰;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用异搏定;交界性早搏应用胺碘酮;尖端扭转性室速应用利多卡因;偶发室性早搏应用利多卡因;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用阿托品;左束支传导阻滞应用心律平。(3)后期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饮食给予必要的指导。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2

护理要点 2.1 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以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安置,呕吐患者时应及时清理出呼吸道及胃里的污物[2],必要情况下用吸痰机吸取。并时刻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呕吐物,以了解是否有呼吸道、胃壁的损伤出血。2.2 洗胃: 部分患者在送院前就给以催吐、洗胃等措施,这些未有医生在场的救治措施均有一定的危险性,且部分病人在不正确的洗胃过程中会伤害到胃粘膜等组织,造成其他的病症。医师应注意在洗胃时注意观测心电图,并时刻做好急救的准备。2.3 催醒 不同患者的中毒情况不同,部分患者神志清醒,对该类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工作,告知该病可以治愈并鲜少有后遗症,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并帮助其树立信心。对部分昏迷的患者采取催醒疗法,应用静脉推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另有部分谵语、躁动患者,对其采取保护措施,对于少数控制不住的患者则须使用适量镇静剂辅助治疗。2.3 对心律失常的急救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仔细分析患者心率失常的类型,并时刻对照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药物治疗[3]。需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应对各个心律失常有正确的判断治疗,防止出现误诊的现象,尽量控制病情,防止心律失常发展或连带产生其他并发症。在应用治疗药物时也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少数身体机能异常的患者应调整用药的方式与剂量。2.4 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了解其酗酒的原因,开导患者心理,讲述过量饮酒的坏处,并告知其饮食禁忌和正常的饮酒量;对于严重的需留院观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适时了解病人生活工作的环境,针对其自身的特点给予特定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此类患者建议其戒酒。3

结果表1 急性酒精中毒护理结果4

第9篇:旅游市场经济范文

[关键词]转移-份额分析法(SSM);竞争力转移分量;入境客源市场;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1―0046―06

引言

入境旅游的发展是区域开放度和旅游产业水平的标志。如何有效拓展客源市场,是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制定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旅游市场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增长率法、市场占有率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多为单因素分析,难以对旅游市场有全面的把握。孙根年、邵筱叶等利用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双指标,采用波士顿矩阵法构建出综合反应旅游市场竞争态的模型,是一种较为综合的研究方法。目前在揭示旅游市场结构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转移分量方面的定量分析方法仍较少见。

转移一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缩写为SSM,是由美国学者休斯敦(Houston D.,1967)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一种区域经济相对于大尺度参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相继引用(杨开忠,1989;崔功豪,1999;汪宇明,2000等)。美国著名旅游专家查尔斯・R・戈尔德耐(Chades R.Goeldner)等在其所著的《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教科书中,系统介绍了SSM方法在旅游市场变化趋势研究中的运用,并据此将市场划分为“兴旺、崛起、衰落、停滞”等4种类型。国内学者杨新军等(2005)利用SSM方法对陕西省旅游产业结构进行过有益的探讨和分析;黄秀娟(2004)借鉴“市场份额分析法”和“兴旺、崛起、衰落、停滞”市场类型划分方法,对中国国际客源目标市场进行分析,并用于福建海外市场结构分析。吕帅、汪宇明运用SSM对上海市海外游客市场客源结构进行分析。

本文在参阅中外文献基础上,引入转移一份额分析法对旅游市场客源结构进行分析,并主要关注竞争力转移分量的变化,对浙江省区域旅游市场结构变化相对于全国大尺度的对比进行研究,对浙江省入境客源市场客源结构进行分析,旨在利用分析结果,进行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选择。

1 转移-份额分析法(SSM)与产业经济结构分析

1.1 SSM的基本原理

转移一份额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上级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经济总的增长量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为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SSM方法用于旅游市场结构变化分析,主要是以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样本,以全国为大尺度参照体系,将地方旅游客源市场在一段时期总的增长量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来进行市场变动趋势分析。

1.2 对SSM分析法数学模型的改进

依据SSM数学模型原理,任何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其游客总量和结构均会发生变化。假设基期年区域i的游客总量为αi,0,末期年为αi,t,区域游客总量按照客源地划分为n个部分,分别以αij,0、αit,t(j=1,2,…,n)表示基期年和末期年客源地,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并以A0、AT表示区域i某层次上一级大尺度行政区域在相应时期基期年和末期年的客流总量,以Aj,0、Aj,t表示基期年和末期年客源地j到达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客流量。则有:

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rij=(αij,t-αij,0)/αij,0(j=1,2,…,n) (1)

客源地j到达区域i所在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客流量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Rj=(Aj,t-Aj,0)/Aj,0 (2)

以上一级大尺度区域各客源地客流量所占的份额为标准按下式将区域i各客源地客流量标准化得到:

α'ij=αj,0×Aj,0/A0 (3)

这样,在[0,t]时段内客源地j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转移分量Pij和竞争力转移分量Dij3个分量,依次表达为:

Gij=αij,t-αij,0=Nij+Pij+Dij (4)

Nij=α'ij×Rj (5)

Pij=(αij,0-α'ij)×Rj (6)

Dij=αij,0×(rij-RJ) (7)

区域i总的客流增量Gi以及总的份额分量Ni、总的结构转移分量Pi和总的竞争力转移分量Di分别表达为:

Gi=αi,T-αi,0=Ni+Pi+Di (8)

Ni=∑'αij×Rj (9)

Pi=∑(αij,0-α'ij)×Rj (10)

Di=∑αij,0×(rij-Rj) (11)

区域i客流量对于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的相对增长率为:

L=(∑αi,T/∑αj,0)÷(At/A0) (12)

进而引入:

Kj,0=αij,0/Aj,0 (13)

Kj,t=αij,t/Aj,t (14)

分别表示在基期和末期客源地i到达区域i的客流量占同期上一级大尺度区域相应客源地客流量的比重,则将L分解得到结构效果指数W和竞争力效果指数u;

L=W×u (15)

W={∑(Kj,0×Aj,t)/∑(Kj,0×Aj,0)}

÷{∑Aj,t/∑Aj,0} (16)

u=∑(Kj,t×Aj,t)/∑(Kj,0×Aj,t) (17)

2 浙江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变化的SSM分析

2.1 分析数据选取及客源地划分

以中国旅游网、《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1年、2006年度分国籍统计海外游客量为分析依据,选取客源国及地区样本分别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3个地区,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澳大利亚17个国家,加上其他国家地区,共21个客源市场样本;以全国海外客源市场作为上一级大尺度区域样本,通过基期年与末期年数据指标的比较,显示浙江省海外客源市场发展态势与各客源地的结构地位状况(见表1)。

2.2 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

利用表1数据,根据SSM的计算方法和流程,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见表2、表3),可得到不同阶段的计算结果。

分析表指标栏由以下3部分组成:

(1)原始数据:

αij,0、αij,t、Aj,0、Aj,t;

(2)中间结果:

rij、Rj、α'ij、αij,0-α'ij、rij-Rj;

(3)最终分析结果:

Gij、Nij、Pij、Dij、Pij,

PDij=∑Pij+∑Dij。

2.3 总体效果计算与应用性分析

根据计算的总体效果可以对区域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效果和竞争力做出分析判断。

依据式(10)、(16)计算出P、W,以此判断区域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结构效果。如果Pi较大,W>1,则说明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高速增长市场,市场结构处于一个优势结构,对于目前市场营销的战略重点不必做大规模调整;反之,若Pi较大,W<1,则说明区域市场衰退,要对市场营销战略进行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6年经过5年的发展,浙江省海外入境客源市场样本单位的结构地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台湾占比下降了9.43个百分点,而韩国上升了3.45个百分点,菲律宾占比下降到了0.70,成为来浙客源市场中占比最小的市场,其他市场中占比在大幅度提高,从2001年的7.67%,上升到2006年的13.75%。

从表3中数据反映,浙江省海外客源市场在基期年和末期年的入境游客增长总量达到2798770人次,相当于全国的增长率L为2.07,总结构转移分量P为945595.68,说明浙江省海外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总体发展速度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朝阳性客源市场的优势明显(见表3)。

图1表明,浙江省海外市场中菲律宾、西班牙、印度尼西亚、印度、俄罗斯、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竞争转移优势不是很明显,竞争潜力较弱。新加坡、泰国、中国澳门等市场基础较好,但竞争优势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表3中可以看出,W=1.22>1,P=945595.68较大,说明浙江区域海外结构效果比较好,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高速增长市场,市场处于一个优势结构,对于目前市场营销的战略重点在保有原来做法基础之上,要加强菲律宾、西班牙、印度尼西亚、印度、俄罗斯、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泰国、中国澳门等市场营销拓展,提高这些国家客源市场的份额。

从表4看,入境客源市场按入境人数在全国排名前三的是港、澳、台地区,接下来是日、韩、俄、美;在东南亚国家中,入境中国前几位的是马、新、菲三国。而从浙江的情况看,排在前列的是台、港地区,中国澳门在浙江只是处于中间位置,日、韩、美是浙江客源国前几位的市场,在全国属于主要客源国的俄罗斯、菲律宾,在浙江是属于靠后的客源市场。在浙江入境客源市场增幅大的客源国及地区的排名与入境客源人次排名基本上是相一致的,说明浙江入境主要市场还是台、港地区,以及日、韩、美、马、新国,在浙江市场上占有比较大的比重的是除了表中所列客源地区与国家以外的地区与国家的组合,这组市场不容忽视。

在2006年浙江的入境客源市场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4个市场合计占到整个市场的56.07%,来自中国台湾旅游人次虽然在浙江市场中占居第一的地位,但在整个入境浙江的客源市场份额中已从2001年的27.19%下降到2006年的17.76%,下降了9.43个百分点,下滑幅度大;而韩国市场占比从2001年的8.28%上升到2006年的11.73%,增长了3.45个百分点,增幅比较明显;其他地区来浙的市场占比从2001年的7.67%上升到2006年的13.75%,增长了6.08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来浙江的海外客源市场日益走向多元化,向世界更多的国家与地区延伸。

3 基于SSM分析与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营销目标定位思考

3.1 浙江省入境市场营销目标定位

从客源市场的份额以及竞争力转移分量数据分析,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两地区,东亚日本、韩国两国家,东南亚的马、新、泰三国,美洲的美国是浙江目前的主要客源目标市场。从2001年到2006年这5年发展过程趋势来看,中国台湾仍位居榜首,但增幅是所有客源市场中最弱地区,只有89%,结构地位也从27.19%落到17.76%。在东亚区域中,韩国市场势头很好,是所有客源市场中增幅最大的市场,达到311%,新、马、泰三国的增长情况较好,而菲律宾表现趋弱,增幅只有92%和结构只占0.70%,在欧洲国家中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情势相对较好,澳大利亚增长幅度较快。其他地区到浙江的比重增长最快的达到420%。

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以及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一直在浙江省入境客源市场中拥有较大的份额,并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澳大利亚发展迅速,这是浙江省应当关注的重点市场。要继续稳定并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其份额,加大促销的力度,提高在这些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应维护好相对成熟期的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市场,防止其进入衰退期。印度、印尼、俄罗斯、英国、西班牙等国属于快速成长的市场,这些国家在浙江的游客量基数不是很高,但发展较快,这一类市场应当关注,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提高其在浙江的市场份额。如俄罗斯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该国在中国的总体增长率,通过开展“俄罗斯・中国年”、“法国・中国年”、“印度・中国年”等一系列活动的机会大力开拓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市场。对菲律宾等客源市场进行分析,特别是英国,分析找出原因,扭转这一局面。

3.2 浙江入境客源市场营销方向

3.2.1 巩固观光游市场,提升商务游市场,拓展休闲度假、会展旅游市场

基于SSM分析,优势市场的国家与地区数量还是比较少,在确保优势市场继续发展的同时,拓展一批目前市场份额小的潜力市场,必须针对浙江资源和经济产业特色,拓展潜力市场。浙江省的商务旅游的游客是最多的,占到48%左右;而后依次为观光游客大概占到36%左右、休闲度假的大概占4%-5%,而会议游客只占2%-3%。浙江省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国际旅游市场开发和推广工作应当成为营销工作的拓展重要方向,这也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次,与休闲度假产品相关联的是浙江省的会议旅游产品的开发。浙江省应当日益重视国际会议旅游市场,在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会议旅游的促销上加大投入。但是休闲和会议旅游的份额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省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上有长线意识。浙江省的商务旅游发展良好,每年的份额都是最高的,这得益于浙江近年来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要有效利用发达的商贸平台,积极发展会展业。以宁波、义乌等城市为龙头,打造成为“长三角南翼的会展之都”。浙江省发展会展旅游的市场潜力很大,而旅行社进入这块细分市场的很少,旅行社应加强与商贸部门、会展公司以及国外商务旅行社的联系合作,为国际客商提供专业的展览旅行服务。

3.2.2 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通过SSM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浙江省海外客源市场份额在全国总体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区位带来的竞争转移优势,但结构转移分量优势的显示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为了使浙江海外旅游市场份额持续提高,应进一步加快旅游产品创新,提升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水平,与国际直通能力,并依托长江三角洲腹地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优势,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区域联动,进一步提升浙江旅游产品在全国的结构转移分量的竞争地位。

3.2.3 参与“长三角城市合作组织”、“浙闽赣皖联合体”捆绑营销

浙江省周边区域各自优势市场有所不同,浙江海外市场的拓展应走延伸、合作之路。通过“长三角城市合作组织”、“浙闽赣皖联合体”捆绑营销,旅游相关利益群体之间通过建立旅游营销联盟合作机制,共同分担旅游营销费用,协同进行旅游营销传播、旅游品牌建设、旅游产品促销等方面的营销活动,以达到增强旅游市场开拓能力、共享旅游营销资源、巩固旅游营销网络的目的。联合体通过建立旅游联合营销委员会,对旅游联合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相关矛盾、利益分配进行协商与管理;对各区域旅游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完善。旅游联合营销中的各相关利益群体齐心协力,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共同打造国际旅游品牌。可以利用各种大型的公关宣传活动、新闻报道、媒体广告等,推广旅游品牌,促进区域旅游联合营销体中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共同发展。

3.2.4 做好客源市场细分工作,实施市场细分营销

要认真分析入境旅游者的构成情况,包括国别、区域分布、时间、浙江各地市的接待情况、入境旅游者性别、年龄、职业、旅游目的等,根据细分市场特点,采用不同市场营销策略,体现在旅游产品组合设计、推介方式、营销渠道等各个方面。

如日韩市场,该市场具有以“商务客为主”的特点,在营销工作中,可以通过与国家旅游局合作,积极参加双边旅游贸易展示会等方式,在这些国家的主要城市建立海外旅游营销办事处,加强旅游直销能力等。

国际旅游之引力主要来源于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不同市场出游趋势,旅游营销的各项工作要紧扣展现文化差异的理念,在差异中寻求商机,打好文化差异牌。

4 结语

对入境客源市场客源结构的分析,旨在了解入境旅游目标市场,继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目标市场进行有效的市场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