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偿献血流程范文

无偿献血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偿献血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偿献血流程

第1篇:无偿献血流程范文

【关键词】 无偿献血; 晕针反应; 原因; 护理

doi:10.14033/ki.cfmr.2016.36.0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158-02

近年来,参与无偿献血的人数逐渐增多,促进了献血事业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其中,晕针反应最为常见,尽管晕针症状不会长时间持续,但会对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献血站的护理人员应实施有效的护理,以减少晕针反应的发生。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在笔者所在血站中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的相关资料,观察晕针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引起原因,制定预防性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1-6月在中心血站中无偿献血的献血者11 376例,男6020例,女5356例;年龄19~55岁,平均(34.8±4.2)岁;体重45~75 kg,平均(57.3±8.4)kg;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2526例,大专3080例,高中及中专1970例,初中2060例,小学及以下1740例;职业类型:学生1616例,工人3210例,农民1540例,干部2490例,私营业主1120例,其他1400例。纳入标准:自愿在本血站中无偿献血,符合无偿献血健康体检标准,资料完整,排除伴有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心脏病、肝炎者。

1.2 方法

收集所有无偿献血者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无偿献血者的献血量为200~400 ml,采血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仔细阅读无偿献血者资料,统计发生晕针反应的人数,并记录具体的晕针症状表现,利用分析法总结导致晕针反应的原因,针对原因,参照相关文献,制定护理措施。

2 结果

11 376例无偿献血者中,发生晕针反应443例,发生率为3.9%。443例发生晕针反应无偿献血者中,症状以头晕为主154例,以面色苍白为主109例,以冷汗或心慌为主90例,脉搏细弱、血压降低45例,恶心、呕吐45例。

通过分析导致原因发现,443例晕针反应无偿献血者中,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236例,占53.1%;因环境因素导致27例,占6.1%;因睡眠因素导致36例,占8.2%;因饮食因素导致27例,占6.1%;因采血者操作因素导致117例,占26.5%。

3 讨论

1998年10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献血法》,此后,我国以法制化的方法管理献血事业,整体上提高了献血质量。无偿献血是我国献血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发现,晕针反应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在部分无偿献血者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不利于献血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无偿献血晕针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工作成为研究重点,而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时需要针对原因进行,方能提高护理的效果。

3.1 无偿献血者晕针反应的原因

3.1.1 献血者自身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睡眠因素、饮食因素等均属于献血者自身存在的影响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为精神/心理因素。由于无偿献血者的来源、知识水平、对献血的认知程度等均存在差,一定程度上增加晕针反应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与再次或多次无偿献血者相比,初次无偿献血者更容易出现晕针反应[1]。此种现象不仅与献血者缺乏献血知识相关,还与献血者的思想负担过重关系密切,献血过程中,献血者过度紧张、恐惧,导致头晕、恶心、心慌等晕针反应的出现。女性、学生、公司职员为晕针反应多发人群,女性相对比较怕疼,采血时担心伴有严重疼痛,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易出现晕针反应,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加之适应能力比较差,也较易发生晕针,而公司职员则与工作环境有关联。部分无偿献血者并不是十分了解献血,献血前未充足的睡眠、饮食不健康等均可能导致晕针反应。

3.1.2 献血环境因素 血站、献血车均为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地点,由于献血人数比较多,而采血车内可容纳的人数有限,如果过于拥挤,会影响室内空气的流通性,导致不良的室内环境,部分献血者出现不良情绪,如烦躁、焦虑等,当不良情绪比较严重时,心理状态变差,不仅采血工作的顺利开展会受到影响,而且可能引发晕针反应[2]。

3.1.3 采血人员操作因素 采血人员在进行采血操作时,其操作的熟练程度、语言、态度等均会较大的影响无偿献血者,增加晕针反应的发生风险。采血人员的采血操作不熟练时,会降低无偿献血者的信心,而且一次未能穿刺成功时,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痛苦程度,影响无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甚至发生晕针反应[3]。采血人员态度比较差,且语言生硬时,会影响无偿献血者的心情,引发晕针。

3.2 护理对策

3.2.1 认知干预 护理人员应大力的开展献血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献血者的认知程度,对于献血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详细的解答,以消除献血者的担忧。献血者等待采血期间,护理人员可主动与其交谈,采取和蔼、热情的态度,鼓励性的语言疏导献血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增强献血者的信心[4]。向无偿献血者解释相关事项,并给予其安慰,指导献血者以正确的技巧放松身心,避免不良心理因素对献血的影响,防止晕针反应的发生。告知献血者献血之前一定要进食,主要食用素食,而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饮酒、服药,将晕针反应的发生尽可能降低,并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

3.2.2 严格体检 对于主动献血的无偿献血者,护理人员应按照相关的规定标准给予献血者体检,检查项目包含心率、血压、脉搏、血比重、乙肝表面抗原,转氨酶等检查,全面的了解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了解献血者献血之前的睡眠情况、饮食情况等,避免影响因素的存在,预防晕针反应[5]。

3.2.3 优化采血流程 献血者在采血室中的等候时间越长时,其情绪状态会越差,因此,血站应对采血流程做出优化,将献血者的等待时间尽量缩短,预防其产生不良的情绪状态,并减少体力消耗,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献血者等候期间,护理人员可宣传无偿献血的科普知识,比如血液生理知识、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献血与健康关系等,促使献血者正确的认识献血工作,并形成积极主动无偿献血的意识。

3.2.4 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 人的心理状况可受到环境的直接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无偿献血者以良好的心理状况献血,护理人员还应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在室内规划出等候区、采血区等,避免所有的献血者拥挤在一个空间内,防止拥堵现象的出现,保证采血室内空气流通,合理的控制室内温度(18 ℃~20 ℃)及湿度(50%~60%),防止室内温度过高[6]。可播放舒缓的音乐,或播放娱乐性的节目,促使献血者放松心情,减少晕针反应。

3.2.5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采血人员要具备娴熟的采血操作水平,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重复穿刺增加献血者的痛苦程度及心理负担,保证操作的规范性、无菌性,预防感染。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对献血者,与献血者交谈时,应使用文明用语,并让献血者感受到语言中的温暖,提高献血者的亲切感,防止消极心理的出现[7]。对于献血者的合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提高献血者的满意程度,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促使献血者产生安全感,避免晕针反应的出现。献血完成后,护理人员指导献血者正确的按压针眼10 min,嘱咐其在原地休息半小时之后再起身,防止一过性脑缺血及延迟献血反应的发生,献血者离开之前,将献血后的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

3.2.6 晕针反应的处理 献血者一旦发生晕针反应后,护理人员应冷静、沉着的对待,采血操作立即停止,在原地帮助献血者摆放头低足高位,在人中、合谷穴采取按压的方法处理,并在内关穴处按压,冬天应注意遮盖保暖,如伴有抽搐症状,于献血者上牙与下牙之间放置包裹纱布的压舌板,保护舌头,将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引起窒息[8]。同时,晕针恢复后及时的疏导献血者的心理,消除其恐惧感。

综上所述,晕针反应为无偿献血者较为常见的献血反应之一,护理人T应在平时加大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预防晕针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陶刚.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6):75.

[2]邱红梅.心理暗示干预对晕针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5):97-98.

[3]朱红.护理干预模式对献血者晕针反应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32(22):74-75.

[4]矫蕊睿,赵颖晶.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3):73-74.

[5]张春梅.无偿献血围采血过程中的常见负性事件与护理对策综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83-184.

[6]朱春莲.采血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招募中的积极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133-135.

[7]梁文彬.静脉抽血发生晕针的环境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2.

第2篇:无偿献血流程范文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09-01

献血反应是在献血过程中由于心理或生理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在采血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极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引起了一些人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无偿献血工作,扩大献血队伍,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本为对2006年以来96378例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的1324例次献血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通过《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进行无偿献血者,按规定一次献血200ml或400ml全血,间隔6个月以上,多数献血者(98.63%)无不良反应,有少数(1.37%)发生发言。其中男935例次,女389例次;年龄18-47岁,平均28.9岁;初次献血1146例,再次献血57例;25岁以下者1085例,26岁以上者239例。临床表现:多数出现头晕,双眼视物模糊,心慌、胸闷、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出冷汗,少数重者出现四肢抽搐甚至晕厥等症状。

2 献血反应原因分析 激动心理:出现献血反应324例,绝大多数是初次献血(86.6%)。恐惧心理:有偿献血者常为多次献血,年龄一般超过35岁,对静脉穿刺疼痛有一定的耐受力;而无偿献血者年龄一般小于30岁。劳累及睡眠不足:出现献血反应1324例中,25岁以下者占81.95%,献血前进行强体力性工作身心都处于疲乏状态,也易出现献血反应。空腹:献血前要求不得进食油腻食物而使部分人空腹献血发生反应。血流不畅:由于血流不畅导致采血时间延长而产生焦虑心理;或采血穿刺不顺利,献血者受疼痛刺激而过度紧张。采血时血流太快:200ml全血在2min内采完,使献血者发生暂时性血容量不足。环境因素:采血环境欠佳,特别是夏季在流动采血车上采血天气闷热和通风欠佳时。此时如遇一人有献血反应,就可能连锁出现几位献血者同时产生不适反应。

3 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有精神紧张、恐惧、空腹献血、环境因素、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或身体不适、晕针晕血、不良语言刺激、疼痛和漏检等,在采血时引起大脑皮层运动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扩张,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它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使血管扩张,阻力减少,动脉血压突然下降。诱发献血反应。

3.1 加强国家实行献血制度意义及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教育 缺乏献血知识和对血站工作不了解,导致恐惧及精神紧张是引起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首次献血者。《献血法》实施以来,我站加大献血科普常识的教育力度和广度,通过传单、板报、橱窗、海报、讲座、幻灯、录像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做好血液生理知识、献血知识、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献血法》和《吉林省献血条例》等内容的宣传,做好献血者的心理引导和献血后护理,消除他们的恐惧及紧张心理,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挽救亟待输血病患者的生命,而且可引导定期检查身体,提高生存质量作用;献血不但帮助他人,而且还可帮助自己和家人。对来站登记献血的公民,宣传人员热情接待,介绍血站环境和工作流程,耐心解答疑问,讲解采血前的注意事项:不要空腹献血,采血前一天起吃清淡饮食,身体不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者延期献血,有晕针晕血史者不宜献血。让献血者充分了解有关献血知识,了解血站工作,消除恐惧紧张情绪。通过系统宣传,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因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减少献血反应发生。

3.2 严格体检,全面了解献血者身体健康情况

3.2.1 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 采血环境可直接影响献血者的心情和心理、献血意向及身体状况。在明亮、安静、舒适、温馨、宽松的环境中献血,可以很好地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

3.2.2 提高采血人员的素质 采血人员的素质不仅体现在采血者穿刺技术水平,还包括工作责任心、仪容、仪表、服务态度以及对献血者心理护理等整体素质。采血过程中,随时观察血流情况和询问献血者有无不适,用比较法、脱敏法、分散注意法、暗示法等心理护理方法,让其思想放松,完成采血。发现不适及时处理,并宣传讲解献血后注意事项。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技术考核,挂牌上岗,强化优质服务,规范服务行为,极大的提高了献血者对采血医护人员的信任,有效地减少了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2.3 献血不良反应的护理 献血反应一旦发生,工作人员不能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以免献血者产生恐惧和疑虑心理,在加强心理护理同时,还要及时对献血反应进行对症处理。轻度或中度的献血反应者,尤其是空腹献血者出现一时性低血糖昏厥应终止采血,一般取头高脚低卧床休息10min左右或引用些含糖饮料即可;对重度这终止采血、采取头高低位,针灸或按压人中、合谷等穴,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和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可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及镇静剂,可很快恢复正常。经上述处理1324例有献血反应者均未留下后遗症。除上述治疗和处理还要加强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恐惧和疑虑心理、稳定其情绪,这也是减轻和缓解献血反应症状的重要措施。

因此,分析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前做好预防,采取适当护理措施,保护广大无偿献血者的身心健康,促进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无偿献血工作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17.

[2] 许彬,付萍,安阳.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08,21(2):216-217.

[3] 张迎奇,吴志民,水波等.献血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3):446.

[4] 王珍.浅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预防和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13):130.

第3篇:无偿献血流程范文

 

关键词:  人性化服务  无偿献血   应用

 

        1  设置醒目的无偿献血流程图 

        我们将献血过程的各个环节按先后顺序编排制成标识图放在显要的位置,以便献血者通晓献血的整个过程,使献血者心中有数,尽可能减少献血者的献血时间。附流程图为:填健康征询表血型初筛检查健康体检采血休息发献血证。 

        2  提供丰富多彩的宣传品 

        献血场所除配备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的宣传栏、宣传手册外,还将一些血液知识、献血的益处、献血后的饮食与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等印在供人们娱乐的扑克牌上,分发给献血者和咨询者,使他们在玩乐中提高了对献血的认识,为血源的征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准备充足的人性化服务物品 

        我们为献血者除准备了桌、椅、洗涮及饮水用具(品)外,还备有牛奶、白糖、面包等食品,用于献血者的需求。 

        4  打造舒适、惬意的献血环境 

        我们将献血场所分成了两个区:工作区和休息区。休息区安装了电视、音响、DVD机,提供音乐、相声、小品等碟片,平时播放舒缓轻松的乐曲,献血者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节目,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情以减缓或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减少或避免献血反应发生。 

        5  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我们要求献血一线的所有服务人员衣着得体,服饰整洁、合理,仪表端庄、简约;工作态度热情,精神状态饱满,仪容和蔼可亲,能给献血者良好的第一印象,使献血者感到安全、卫生,并产生高度的荣誉感,神圣感和责任心。  

  

        6  使用热情、规范、科学的语言与献血者进行适时适度的交流 

        语言交流是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我们对服务人员明确了从接触献血者开始直至离开的规范用语,如“您好,欢迎您的光临”“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很对不起,给您增加了痛苦”“请您去休息区休息”“请您拿好献血证和纪念品”“请慢走”“谢谢,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谢谢,欢迎您再来”等,要求他们语速要适中,用专业术语,还鼓励服务人员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去沟通,建立感情,产生信任,提供联系方式,以便血站紧急时应急预案的实施。通过服务人员的努力,我市二次献血率达到了30%,固定无偿献血者占18%,保障了全市的血液供应。 

        7  倡导微笑、温馨可人的服务 

        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以微笑待人,让人感到亲切、温暖,很容易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若再加上主动向献血者问好,并根据需要及时递上一杯水、一瓶牛奶或一块面包会让献血者感到温馨可人、安全可靠,从而打消献血者的重重顾虑,使他们积极参与献血活动。

  8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无偿献血是给献血者造成短暂痛苦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业务技术能力,更要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因此我们每年都安排有关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争取“一针见血”,尽最大可能减少献血者的痛苦。在献血的整个过程要对献血者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献血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9  落实对无偿献血者的告知义务 

        献血者献血后要在休息区留置观察,由工作人员告知其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和饮食要求,确认无异常后方可离开。待血检结果出来后再以短信方式告知献血者,向他们表示敬意和感谢,并诚挚的邀请他们再次参加无偿献血。让献血者感到他们的无私奉献得到了真诚的尊重和关怀。 

第4篇:无偿献血流程范文

关键词 :献血宣传;长效机制;网络沟通

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及时有效,是当前采供血工作的主要目标。近年来,我市无偿献血工作坚持以宣传为导向,以招募为目的,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创新深化各种机制,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群众无偿献血知晓率不断提高。近三年,全市通过平面媒体报道1123篇次,电视台和电台报道323次,累计字数和时间分别为46.8 万字和1433 分钟,切实有效地增强了市民对献血工作的关注度,提高了市民的献血知晓率,营造了良好的献血氛围,较好地满足了全市临床血液需求。

一、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实践措施

1.建立宣传制度,注重宣传持续性

根据宁波市献血工作发展需要和全市献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制定《宁波市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方案》,从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作详细规定,献血宣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进行。

⑴制定考核标准。市献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将献血宣传招募工作列入全市血液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围绕血液管理的中心工作,制定年度献血宣传工作要点和《宁波市血液管理工作年度考核标准》,以加大对全市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管理。

⑵实施长效机制。与教育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学校献血宣传教育活动,使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无偿献血有益健康的意识;与宁波市青少年绿色学校合作,建立我市第一家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基地,对全市参加实践训练的中小学生开展不少于1学时的献血知识培训,至今有6万中小学生参加了培训;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首个大学生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基地,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不断推进高校献血工作深入开展;举行“热血青春、爱献甬城”大学生献血公益主题墙绘大赛等活动。

⑶建立协作沟通制度。与全市各级媒体建立良好的协作沟通机制,举办全市无偿献血宣传媒体恳谈会,邀请各级媒体记者参加,征求献血宣传工作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出谋划策;安排专人负责与媒体沟通联系,在举办的各类活动中,邀请各类媒体部门积极参加宣传报道,提高宣传的影响力。

2.运用宣传策略,弘扬献血公益形象

⑴关注献血敏感问题。及时化解“血荒”报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与媒体沟通,采用大篇幅、连续性专题报导,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化解“血荒”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市民参加无偿献血。针对互助献血、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的等疑虑,召开新闻媒体座谈会,现场解答市民疑问,并通过各级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透明血液价格,回应社会关切。患者对自己生病不给输血还要自体输血存在顾虑,我们拍摄了《我的救命血》记录片,通过视频影像向市民、医务人员大力宣传自体输血,同时还在各大媒体报道《自体输血:不妨为自己“备份”》《提倡患者自体输血救自己》《推广自体输血减少不合理用血》,将我市自体输血的宣传更是推向。

⑵关爱献血公益活动。献血明星郑某的丈夫身患重病而无钱治疗时,我们通过《宁波晚报》对其进行跟踪报道,凝聚社会公众奉献爱心,共募集30余万元善款;江苏籍献血者王某及其妻子发生车祸遇难后,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呼吁,发动社会为其家属捐款;献血英雄罹患白血病,面对巨额手术费用,我们联系媒体进行报道,并与慈善机构进行沟通,发动社会进行募捐,弘扬付出总有回报的好风尚;雅安地震后,举行“情系雅安红色爱心”等大型爱心献血活动,募集血液为受灾群众奉献爱心。

⑶弘扬社会正气。近年来,将献血事业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献血者的事迹与评选“宁波好人”、“最美宁波人”“慈善明星”等评选活动结合起来,定期宣传献血志愿者的事迹,2013年我市有9名献血明星被评为“宁波好人”;新宁波人朱治平志愿献血和参加服务的感人事迹发生后,及时利用网络进行了宣传,为弘扬正能量推波助澜,树立了献血行业良好形象;将献血明星们所获社会荣誉进行汇总,利用《宁波广播电视报》专版进行宣传报道;对获得全国、浙江省和宁波市的无偿献血荣誉称号的献血者名单在平面媒体上整版刊登,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⑷激发爱的奉献。结合急诊抢救用血事例,探索宣传新模式,如利用产妇大出血事件、余姚5 岁小女孩急需“熊猫血”、血型偏型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等及时通过多途径向市民呼吁,并利用平面媒体和微博进行跟踪报道,激发市民的爱心,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3.创新宣传平台,延伸宣传多样性

⑴利用公众平台,普及献血知识。在市区公交车车身、公交车站台、火车站候车厅、轮船码头、宁波日报党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在人员流量大、宣传作用明显的地段进行宣传;在400多辆公交车的移动电视和60余家医疗机构的候诊室、输液室和电梯口的200多台液晶电视中播放献血公益视频短片;在闹市区制作长达100多米的献血公益宣传长廊;利用宁波电视台二套气象广告节目,每天播出80秒挂角广告,使献血基础知识深入到寻常百姓家。

⑵丰富宣传载体,提升宣传影响。开展无偿献血有奖征文、献血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无偿献血在宁波摄影比赛等活动,丰富宣传载体,有效地提升献血宣传影响力;同时,以每年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活动为契机,深化宣传主题,扩大宣传影响。并利用“七夕节”、“情人节”、“春节”等富有浪漫气息的节日,提前策划活动方案,确定不同宣传主题,向社会广而告之,开展献血宣传工作,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

⑶发挥网络优势,扩大宣传广度。目前,我市已形成“一刊一网二微”的宣传方式,利用不同介质的宣传优势,展现行业动态,宣传献血典型,传播社会爱心,拓宽宣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网络宣传进一步拉近与献血者的距离,更好地宣传无偿献血知识,让更多的市民关心我市献血事业。

⑷统一宣传口径,制作专题资料。针对不同人群专门设计了一整套无偿献血宣传版面,内容包括献血法规、科普知识、自体输血、互助献血等,制作并下发到各县(市)区使用,使我市的献血宣传工作实现统一化、整体化、规范化格局。制作献血宣传公益广告片《父女情深》和《献血流程》动漫片,并统一刻录光盘发放到县(市)区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宣传。《父女情深》被中国输血协会献血促进委员会评为2008-2011 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作品广告类一等奖。

二、宁波市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思考

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是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新形势下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要实现机制创新、内容更新,形式创新,通过有效采取新方法, 新措施等提高献血知晓率。

1.深化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建设

根据献血工作发展形势,结合血液管理重点工作,制定献血宣传工作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健全多部门合作协调机制,将无偿献血宣传纳入到各部门的科普、普法教育内容当中,形成献血宣传工作的合力,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献血宣传工作深入发展。

2.加大重点人群的宣传

根据《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中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在校青少年献血知晓率的要求,按照重点突出,适量区分原则,加强城市居民献血宣传多样化,农村居民献血宣传科普化,在校青年献血宣传长效化,利用各类载体,进一步提高无偿献血知晓率。同时挖掘献血事业中的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增强社会对献血事业的深刻认识,提升献血事业的崇高性。

3.强化献血宣传的舆论引导

及时对涉及献血事业的舆情进行关注、研判和回应,准确把握献血公益事业的舆论方向,进一步增强同媒体间的沟通,强化献血宣传工作的正面引导,努力消除负面影响,为全面推进我市献血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4.延伸献血宣传半径

第5篇:无偿献血流程范文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心脏推动下循环流动于心血管系统中,它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kg的人,其血液总量为3000~4000ml。正常情况下,这些血液只有80%在血管内运行,其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以备人体急需。一个正常人1次献血或外伤性出血300~400ml,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机体血容量的减少会刺激红骨髓造血功能,输血后营养适当的话,2~3天血液中的水分即可得到补充。1个月内,铁、蛋白质、维生素、叶酸等也可逐渐恢复,其核心的组成部分血红蛋白也可于2~3个月后恢复到献血前数量,所以,一个健康人每次输血不超过4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我国献血模式正在从计划献血向个人无偿献血转变。献血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同于医院的病患,对于血站的工作人员,怎样在服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好地为献血员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同时维护献血员和用血者的利益,对于固定献血员的招募,保证血液质量,有效全面推进无偿献血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献血的以人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提高群众对献血的科学认识为本,招募阶段不盲目宣传血液与供移植器官一样,来源滑入商业轨道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伦理问题甚至犯罪。献血对于有传统观念的人来说一时很难接受,“怕伤元气”,随着医疗的发展,血液的供给又往往满足不了临床的要求,因此要大力提倡无偿献血。我们利用报纸、广播和电视,编写宣传教育材料(小册子、传单)进行宣传,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内容贴切,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容易理解,尽可能全面而不具欺骗性,让献血者对献血的意义、有关政策、献血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不盲目夸大献血之后的益处,什么“免费用血”、“献血储蓄”,而强调“科学献血,有益健康”、“无偿献血光荣”,使献血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最佳献血时机,确保使那些潜在的献血者懂得血液安全的重要性。促进公民在了解、态度和信念方面的改进。此外要注意交流方式、方法,确保献血者的身心健康,献血完全是处于自愿,而不是强制、碍于面子来献血。及早将现今处于主流的计划献血向个人自愿献血转变。有报告显示自愿献血者献血反应率明显低于计划献血,初复检不合格率也明显低于计划献血。

以严格保护献血者的个人资料为本,有严格的保密制度保守献血者个人资料秘密,在献血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谈话应不被第三者听到。献血者的资料不向其他人公开,包括他的家庭、亲属、学校或单位,尤其是涉及到献血员的个人隐私,更要注意保密,以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献血者记录包括个人资料、病史、体检记录、血液检查结果,必须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并且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可看到。对于隐瞒情况的献血者,采血工作人员主动为献血者提供保密性弃血的方法与机会,当献血者要求主动废弃所献血时,必须严格保密。血站工作人员始终保持严格的保密性,以得到献血者的信任。

以提供高标准的献血服务为本,给献血者一个愉快的献血经历,鼓励献血者自愿定期献血。

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初次献血者因不了解献血全过程,故常有恐惧心理,是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献血者提供一个宽敞、明亮、整洁、安静优美、温度适宜的献血环境,工作人员和蔼热情的接待,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献血氛围,可以有效地拉近与献血者的距离,使其缓解紧张情绪,勇敢地伸出手臂献出热血,并留下一段愉快的献血经历,更有可能发展为固定献血者,这有效降低了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本着以献血者为中心的原则,在献血整个过程中提高服务水平:血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献血者,应切实围绕这个服务对象开展工作。设计合理的献血流程可以避免献血者产生厌烦情绪,敌对心理,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血站工作人员的服务在献血的不同阶段应各有特点:在体检过程中有时涉及献血者的体征及隐私,工作人员的语气、表情等形体语言要兼具随和与庄重,以获得献血者的充分信任。向献血者解释不合格原因时,要注意言语措辞技巧,既尊重献血者的知情权,又不给献血者造成心理压力和负担。鼓励有危险行为或身体状况不佳的献血者主动放弃或主动延期献血时,态度要委婉,并建议去综合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采血过程中关心献血者的感觉,尽量多的与献血者进行交谈,消除其紧张情绪。特别是对那些害怕献血的人员,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献血者,鼓励他们,很好地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同时对献血者表示谢意,并主动宣传献血后的注意事项,鼓励他们以后再来献血。献血后及时提供饮料和点心,做好献血后护理。检测项目出现阳性结果时,血站工作人员应通知献血者本人,一方面可以避免这种献血者再献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当他们来站咨询时,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指导。

第6篇:无偿献血流程范文

那么我献的血到底去了哪?北京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主任刘江做了详细解答。

采血流程

每天早晨9点左右,北京市共30部采血车准时到达人流量大的地方开始一天的采血工作。采血时,工作人员会把你的姓名、性别、地址、身份证号等信息输入到电脑,并制成一个唯一条形码。这些信息会通过网络即时传输到血液中心。采血完毕后,条形码就就会寸步不离跟着血液。整个运输的过程是个冷链系统,必须在2℃~8℃之间进行传递。这样有利于红细胞功能不被破坏。

献过血的人的健康状况都会在资料库里,只要做个简单的检查,排查新的感染疾病后,即可献血。如果是第一次献血,则需要先填健康问卷调查表,排查是否适合献血。

血液送回血站后会送到检验科,接受转氨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抗体、ABO血型、Rh血型等七项检测。这些数据都会录入计算机。合格的就进入分离和加工环节。

血液首先要进行简单的一分为二处理。分流血浆,然后制成冰冻血浆,置于-20℃的环境里;分离出来的红细胞则储藏在4℃冷库里。此外,根据血液临床需要,血液还要经过洗涤、去除白细胞、伽玛射线辐照红细胞等,以减少输血反应。最后入库等待医院领血。入库时需要扫条形码,登记入库时间等。医院领血时同样扫码,登记出库时间等。

这种操作系统和流程是全国采供血机构的基本要求,是有规程的,类似GMP的标准化管理。在检测后,如果发现不合格的血液仍需要扫码、登记,最后由专业的医用垃圾公司取走进行焚烧,取走的时间、部门等也要进行登记。

对话刘江

问:有人说很多采来的血都因血站没有足够的保存设备以致过期后被成桶倒掉。这样的情况有吗?

刘江:为了保证用血供应量,血液过期报废是难免的。有些地区,病人少,采血多,过期报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为了减少浪费,北京血液中心的做法是:按照全年一天平均发血量乘以7就是库存量。之所以是7天,还因为现在北京90%的采血是街头采血,流动采血。这有个规律:星期一通常是发血多,采的少,入不敷出。到了周六日则是用的少,采的多。所以平均库存是按周算,医院的做法是每周领一次血。这些血是有成本的,用都不够用怎么还会过期呢。

问:如果献的血能救一条命,那是大家都愿意的。但经检测不能用而浪费掉,让人很难接受,是否能做到采血前告知呢?

刘江:单纯考虑技术因素,可以这样做。但实际条件并不允许,血液检测项目必须在血站的检测中心完成。目前北京已可做乙肝和转氨酶检测。而试纸检测容易受温度、湿度、环境、设备精密度、方法等影响。因此,血液被送到血站,仍需要进行检测,这是硬性指标。所以浪费在所难免。

问:有传言说,很多无偿献的血液被一些不法机构卖到了生物制药企业,用做生物制剂去了,成了一种牟利的手段,有这种可能吗?

刘江:国家禁止血站采集的血液进入生产领域。血站员工工资是财政拨款,他们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做这样的事情呢?再说,每一袋血都是有身份证的。它的来龙去脉,每一步都是电脑记录的。如果要违法做这样的事,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可能有些人是把无偿献血跟药企的有偿献血浆混到一块了,比如提取白蛋白凝血八因子等。其实那也只是卖浆不卖血。

问:现在的政策是无偿献血有偿使用,相当于血站做无本买卖,这是为什么?

刘江:北京的情况是,医院从血站领血,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是,一袋200cc的血需要210块钱,医院要给病人配血,再收10块钱的费用,一共220块钱。很多人认为,这个钱让血站赚去了,是暴利。其实这还不够采血、运输、检测等成本,这个定价是物价部门根据整个流程进行成本核算后定的价,并不是血站自己随行就市定的。

第7篇:无偿献血流程范文

摘要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研究迫切需要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尤其是作为当今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输血领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漏洞,这就需要广大医学工作者开拓新思路,逐渐加强血站与医院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输血服务质量,造福当今医疗事业。

关键词血站;医院;输血服务质量

Research of strengthe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center and hospital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 quality

Lu Jianwei

Taicang Substation,Central Blood Center of Suzhou City,Jiangsu 2154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clinical research urgently needs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fields,especially the blood transfusion field is the important composition part in today’s medical.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and loopholes in the practical work.This requires medical workers to explore new ideas,the gradual strengthen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center and hospital,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 quality.It brings benefit to today’s medical enterprise.

Key wordsBlood center;Hospital;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 quality

在当今医疗事业中,血站承担着医院血液供给的重要职责,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血站与医院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服务,提供最新的输血领域新技术,最终不断提高输血服务质量水平,推动我国输血事业不断进步。

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的必要性

血站向医院供给血液,这是两者的必然联系,然而,为了进一步适应医疗事业的发展,广大医学工作者提出了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的新思路,这是极具建设性的意见,也是当今医疗事业十分必要的一部分。

血站与医院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血站向医院提供血液供给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首先,要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及时有效地反馈医院所需血液和临床反应;其次,实现两者科研技术等相关资源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我国输血事业的发展,推动输血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1]。

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的新思路研究

为了更好地推动当今医疗事业的发展,广大医学工作者提出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的新思路,两者相互依存,将会大大提高输血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输血事业的发展。

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保障及时的血液供给,满足医院相关服务需求,是当今血站的主要工作目标。加强血站与医院之间的联系,就要充分保障血浆供需平衡,积极应对当今临床研究面临的问题,维系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2]。为了迎接血浆供需失衡的挑战,需要血站积极构建相对完善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加强与医院之间的沟通联系,提高用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大限度地做到开源节流,充分满足当今临床用血的需求。

加强血站与医院沟通,提高输血服务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输血服务质量,血站需要加强与医院的沟通交流,科学合理预测当地用血量,制定科学的采供血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调整,从而保障医院所学的血液用量和血液成分制品,将临床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相关问题及时准确反馈给血站,从而不断提高输血服务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水平[3]。此外,血站还需要向医院提供相关临床输血的专业服务,积极解决临床输血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如对于疑难标本的及时处理,做好孕妇临床输血的检查工作,检测救治新生儿临床输血碰到的问题等。与此同时,为无偿献血者提供较为完善的输血咨询服务,普及输血的相关知识,并且为临床提供科学系统的输血知识,控制合理的用血量,积极开展临床输血的相关治疗工作,积极推动患者获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效果。

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推动输血事业发展。在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的过程中,将会大大增加两者科研技术的交流,推动输血事业的发展。为了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要加强血液成分制品的临床应用结果的观察,提高相关患者的治愈率,积极展开血小板患者的输血疗效观察工作,更加合理有效的运用血液的成分制品,增加成分输血的比例。此外,加强临床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引进应用,推动临床与血站的两者联合,推动当今输血新技术的研发,促使我国输血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总而言之,加强血站与医院的联系,是当今医疗事业的重要研究对象,它将会大大提高我国输血服务质量,开辟一个全新的思路,最终全面推动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的途径

完善计算机网路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为了加强血站与医院的联系,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首先就需要借助当今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构建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血站信息共享,记录完整准确的血液信息,如献血者的姓名、血液的条码、成分名称、保存的时间和温度等,最大限度减少人为记录误差,保障血液采集和临床输注信息的一致性。另外,要不断跟踪监控数学的全程,做好患者输血的效果观察工作[4]。总之,要全方位保障血站血液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随时课查询到血液的相关数据信息,加强血液存放的管理,控制血液存储环境安全,从而保障血液资源的合理使用,保障输血的安全性。

加强血站医院联系,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为了密切血站与医院的联系,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成立小组等途径实现。首先,血站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临床输血服务小组,将输血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定期搜集调查各个医院的血库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稀有血液的采集,协助医院进行临床治疗工作,确保更加完善的输血体系,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服务;其次,为了更加全面了解医院用血的情况,血站可以有针对性地定期向医院下发满意度调查表,获取输血技术的服务质量的调查,将搜集到的问题及时归纳总结,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水平。

配合医院工作,提高血库质量管理。首先,需要加强医院血库的硬件设施建设,淘汰落后的仪器设备,及时引进较先进的血库设备,对此,血站应该积极支持这一举动,对于达到一定临床用血量的医院,提供相关专业设备的使用权,并且担任相关管理和维修工作,从而加强血库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积极开展血库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熟练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性[5]。

规范临床用血流程,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在加强血站和医院联系的过程中,规范临床用血流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血站要协调开展用血工作,合理规划供血计划,并且及时调整无偿献血工作,开源节流,充分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6]。其次,血站还应该积极验收医院的血库,其中包括仪器设备、人员装备、管理制度等几大方面,最大限度地保障用血的安全,确保临床的血液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郭永芳.加强血站与医院联系不断提高输血服务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2):64-65.

[2]赵林,王同显,焦淑贤,等.密切血站与医院的合作,共同提高输血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4):321-323.

[3]褚晓凌,郭永建.英国血液成分输注指南及其对我国输血安全的启示(下)[J].中国输血杂志,2010,(12):1083-1088.

[4]张晓娟,张晓玲,张跃华.血站供血科延伸服务对临床安全输血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285-286.

第8篇:无偿献血流程范文

关键词:输血 管理 疗效评估 信息化管理

困扰输血界的问题主要是血制品的持续短缺,为满足临床正常用血,除了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以外,合理的应用现有的血液资源,将有限的、宝贵的血液用在急需的患者身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用血涉及科室和环节较多,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滥用血制品和给血错误依然存在。各级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加强输血科规范管理,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对宝贵的血液资源进行全程控制,我院输血科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有效输血的评价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运作,现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探讨。

1.对临床医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培训相关输血知识

输血科既是临床用血的执行科室也是临床用血的监督科室。现在我们不仅仅是测测血型、做做交叉、发发血的检验科血库,我们还肩负着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的职责。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它的使用适应症非常有限,然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广泛存在滥用的情况[1]。输血工作犹如“双刃剑”,力求“趋其利,避其害”,输血科应该定期对临床提出的问题,例如血液质量、成分血适应范围、不良反应的确认和处理、新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等进行收集,提交到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并找到较适宜的解决方案,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院用血科室医生培训,若有条件可以邀请当地临床采供血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临床成分血使用范围的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解决临床医生的困惑,提高全院临床用血理论的整体水平,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输血工作提供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加强了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2.严格把握输血指针,积极与临床用血科室沟通,合理选择血液制品输注

临床医生对合理用血、安全用血重视不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不严格,“人情血”、“安慰血”过多,自体输血很少,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加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机会[2]。如何有针对性的掌握输血适应症,将临床输血分为内科输血和外科输血两大类,特别是对内科慢性失血的处理,内科慢性贫血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已通过代偿能够耐受血红蛋白(hb)的降低,慢性贫血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针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需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降低或已丧失功能。hb及红细胞比容(hct)的高低不是决定是否需要输血指标,而最好的指标是临床症状无明显症状者暂不输血,慢性贫血患者针对病因治疗比输血更重要。输血科医师同时要起到指导临床外科医师合理用血的作用,对每例拟输血患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出血量2000ml再增加冷沉淀。出血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利用血液成分去止血,有止血功能的血液成分有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3]。

3.输注血液制品后疗效的评估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血液输注疗效进行评价。对于输注红细胞的患者在24小时内对其进行输血疗效评估,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期望血红蛋白值=输注红细胞单位数×每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总量/血容量-输注前血红蛋白值)计算出期望血红蛋白值,与输注后实际测量血红蛋白值之间的比较、评价;对于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输注后1小时或12小时对其ppr进行评价:ppr=(输注后血小板数-输注前血小板数)×血容量/(输入血小板总数×2/3)[4]。对所有的疗效评估进行记录,对符合输血目的达到输血效果的输血过程进行关闭,对疗效欠佳的输血与临床医生联系共同查找原因,努力做到每一次输血合理有效。但由于个体差异,医生对输血指针的把握差异导致临床输血疗效评估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4.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文档对一次输注全过程进行管理

让信息化全程参与临床输血管理,对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又快又准,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行为,促进了输血行业健康持续发展[5]。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和准确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对每一份临床用血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满足规范的用血流程:从临床用血申请、临床用血指针评估、临床输血全程控制、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临床用血疗效评估等。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完成输血各环节的记录,月底对其总结分析,对临床输血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从而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

输血是治疗疾病、抢救生命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抢救和防止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输血事业日益发展和输血实践技术不断更新,传统输血观念、意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临床输血已由输全血发展到输成分血,由原来单纯支持治疗到安全、合理、科学有效。输血科的作用已不再是传统的仓储(收血、放血)功能,还担负指导临床科学规范、合理用血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18.

[2] ,谭东云,饶荣.基层医院血浆不合理输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1(11):518-519.

[3] 王彦.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评估方法:踝肱压指数[J].重庆医学,2004,12(2):125-127.

第9篇:无偿献血流程范文

【关键词】护理工作;白细胞去除术;白血病/护理;人文关怀;治疗性单采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6.02.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19(2016)02-0173-02

高白细胞白血病是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于100×109L-1,容易引起高黏滞综合征,是血液科的急危重症。应用白细胞单采治疗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患者的血液离心分离,去除过高的白血病细胞,达到快速降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改善患者白细胞淤滞症,同时避免了大量白血病细胞破坏造成的肿瘤溶解综合征的发生[1-3],成为临床降低白细胞数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白细胞治疗性单采具有以上优势,但在单采治疗中,由于治疗时间长,技术要求高,护理人员重视对机器的掌控而忽视对患者、家属的关怀,导致患者及家属紧张、焦虑,血管穿刺困难、穿刺后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本院血液内科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在白细胞单采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血液内科住院需进行白细胞单采治疗患者82例,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19~69岁;急性白血病43例,慢性白血病39例;白细胞计数均大于100×109L-1。诊断标准参考《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国内形态学分型诊断标准。将8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9~68岁,平均(45.03±4.33)岁。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9~69岁,平均(45.66±4.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前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采用美国COBESpeictre6.1型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引血流量40~50mL,全血循环1.0~1.5倍,运行时间150~180min。1.2方法1.2.1研究组在白细胞单采治疗中全程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2.1.1组织构建科室成立细胞单采治疗小组,护士长任组长,组员4名,小组成员需为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师,并参加静脉专科护士、细胞分离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建立治疗小组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质量管理要求。每月召开细胞单采治疗质控会议,评价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建立疑难患者进行科室会诊、多学科协同完成治疗制度。1.2.1.2单采前人文关怀护理(1)护理人员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各项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检查、传染病等5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与患者、家属沟通,介绍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需要配合的技巧,介绍机器的功能和治疗成功的例子,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经过,增强治疗的信心,减轻患者、家属的疑虑和担心,取得其治疗配合。(2)血管的评估: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确定穿刺的方式,对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通知麻醉科预先建立好血管通路。1.2.1.3单采过程中的人文关怀(1)环境、用物准备:提前调节好治疗室的温度与湿度,保持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50%~60%,所需物品、耗材检查备用,机器性能完好。(2):患者取舒适,头部抬高15°,穿刺部位自然放松。(3)建立血管通路,根据患者采集量、血管情况,两组患者均采用留置针穿刺桡动脉与头静脉建立血管通路,避开关节,妥善固定,穿刺成功率为92%。(4)单采开始时,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绪波动、机器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熟练调节各项参数和应对机器各种报警,取得患者信任。(5)单采过程中,询问患者感受,协助其改变,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肿胀,并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安抚紧张情绪。冬天注意患者肢体保暖,患者单采期间不能休息,可提供书报、音乐或观看电视、电脑节目等,分散注意力,保证机器正常运行。(6)单采结束,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静脉穿刺处的留置针通路保留,用以完成患者日常的静脉滴注治疗;协助医生抽取血标本送检,记录单采过程,患者在治疗室观察15min后,送回病房。1.2.1.4单采后随访白细胞单采治疗完成后,单采治疗人员与病房护士交代单采过程中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观察的重点,连续24h,病房护士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穿刺处有无淤斑、血肿、感染等情况发生;单采治疗人员24h内跟踪不良事件发生,协助医生处理,并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家属对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不满意的条款进行整理,科室护士长就相应的问题组织科室人员分析、讨论,提供整改措施。1.2.2对照组应用单采常规护理,执行医嘱,安装一次性血细胞单采循环管路,建立血管通路,调整参数,完成治疗。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单采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7,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单采治疗后穿刺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穿刺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03,P<0.05)。见表2。

3讨论

3.1在高白细胞白血病进行白细胞单采治疗过程中构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重要性高白细胞白血病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采用白细胞单采术可减少患者白细胞负荷,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化疗争取时间[5];同时,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治疗效果,改善预后[2-3],因此该项技术在临床广为应用。在白细胞单采治疗过程中,应构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即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保证治疗单采的顺利完成[6]。在单采治疗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从单纯地完成治疗护理发展为对治疗的全程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为患者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的同时,体现人文护理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6-8]。同时,从组织构建、人员培训、环节把控等方面达到全程质量控制和预先控制,保证了治疗的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提高。3.2在高白细胞白血病进行白细胞单采治疗过程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3.2.1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到高白细胞白血病单采治疗中,可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加强护患沟通,提供有效的健康服务,从而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组研究中,由于人文关怀护理在高白细胞白血病单采治疗中的介入,通过质量管理小组制订相应的制度、流程,重视各个环节的人文关怀护理。采集前对患者访视、评估;采集中注重环境、、穿刺技术、心理的支持、健康教育;采集后追踪观察;让患者在整过治疗过程中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保证单采治疗的顺利进行;使患者和家属均得到舒适与满意的服务,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提高,心理状态得表2两组患者单采治疗后穿刺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组别研究组对照组42404(9.5)10(25.0)1(2.4)6(5.0)0(0.0)2(5.0)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1.103,aP<0.05。n淤斑血肿5(11.9)a18(45.0)感染合计表1两组患者对单采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n(%)]组别研究组对照组424040(95.2)a28(70.0)1(2.4)10(25.0)1(2.4)1(2.5)n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0.067,aP<0.05。到改善,研究组满意度(95.2%)较对照组(70.0%)明显提高。3.2.2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到高白细胞白血病单采治疗中,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降低单采过程和单采后穿刺处不良反应发生率。白细胞单采治疗最关键的一步是快速建立并能有效维持血管通路。护士早期对患者的访视,有利于对患者血管的熟悉和了解,针对患者血管情况提出建立相应的血管通路方式,避免了先常规开始治疗再评估血管而被动选择血管通路的弊端。经过专科护士与专业技术培训后的护士在其操作技能和技巧方面要求较高,通过专业护士不断学习、训练达到熟练的操作技巧,既能有效提高穿刺率,减轻反复穿刺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产生的强烈疼痛,减少对皮肤、皮下组织、血管的损伤,又能通过操作非语言方式维系有效的沟通[9-10]。本研究中,研究组通过护理人员为患者寻求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在运行过程之中未发生并发症;治疗结束后的加压包扎和追踪观察,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避免了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的缺失,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总之,在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单采治疗过程中全程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能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广强,王立茹,陈以娟,等.白细胞分离术在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5):566-571.

[2]SchwartzJ,WintersJL,PadmanabhanA,etal.Guidelinesontheuseoftherapeuticapheresisinclinicalpractice-evidence-basedapproachfromtheWritingCommitteeoftheAmericanSocietyforApheresis:thesixthspecialissue[J].JClinApher,2013,28(3):145-284.

[3]DeSantisGC,deOliveiraLC,RomanoLG,etal.Therapeuticleukaphere-sisinpatientswithleukostasissecondarytoacutemyelogenousleukemia[J].JClinApher,2011,26(4):181-185.

[4]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0

[5]黎民君,郭丽望,陈利媚,等.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6):68-69.

[6]王芳.人文护理在机采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124-125.

[7]谢清华,颜香云,林引尧.全程人文关怀护理在街头无偿献血中的应用及体会[J].护理杂志,2009,26(6):51.

[8]周文娟,胡德英,刘义兰,等.骨科病房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3,28(4):5-8.

[9]吴晶,霍世英,赵美娜.浅谈干部病房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技巧[J].医学信息,2010,23(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