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九寨沟旅游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四川旅游 泰国旅游 海外客源 合作交流
一、四川旅游发展简述
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处于青藏高原边缘及四川盆地,由于地质结构的强烈反差,形成了变幻多端多的自然景观和多样气候并存的独特现象。从高原风光、雪山草原、峡谷森林到无垠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是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之一。四川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同时它又具有悠久深厚的藏、羌、彝等多民族文化并存的人文历史渊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目前四川拥有3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1项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1项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都江堰-青城山,是全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最多的省。羌年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四川还具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温泉精品旅游景区25处。四川也以三国文化,美食文化、大熊猫闻名世界,是通往青藏高原的门户。2006年省会成都市被评为中国首批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拥有“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的雅号,民间素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美誉。
四川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旅游产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 ,其旅游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到2012年,四川旅游外汇收入超过7.98亿美元,旅游经济呈现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1-7月,四川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03.8万人次;累计实现外汇收入3.63亿美元。入境旅游。接待入境旅游者16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9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9%和67.8%。日本、 美国、新加坡、泰国是四川的传统客源大国。[1]
二、四川泰国旅华客源市场的现状
四川是泰国游客传统的旅游目的地,泰国也是四川重要的境外客源市场之一,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体现为较为特殊的“泰流现象”。2004年以来,泰国旅游市场亲蓉度有所下降,对四川的偏好在减弱。[2 ]这说明四川的市场竞争对手对泰国的吸引力在增强,同时也说明四川的泰国旅华市场产品有待创新和提升。四川旅游资源虽然得天独厚丰富,但海外客源的挖掘还有待深化,相关研究也较为匮乏。四川和泰国尽管旅游合作已有多年,但通过在知网的搜索,笔者发现有关四川与泰国旅游交流合作的研究文献寥寥。四川旅游如若拓展泰国市场,需要进一步加强四川旅游产品对泰国游客的吸引力。
三、四川拓展海外旅游市场的建议——以泰国为例
通过一系列的田野考察及文献查询,笔者认为四川的冬季旅游资源、教育旅游资源及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创新海外旅游市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四川冬季旅游资源的推广
泰国地处热带,年均气温24~30 ℃,全年没有冰雪寒冷天气,以阳光滨海度假旅游为主,因此,四川可以针对泰国旅游市场设计具有地域差异的冰雪旅游产品体验游。实施冬季旅游的品牌化和差异化战略,打造四川冬季旅游富有感召力的品牌效应。
1.四川冬季旅游资源分析
四川发展冬季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它既有以九寨沟、 峨眉山、 西岭雪山、 贡嘎雪山、海螺沟、达古冰川等为代表的传统冬季雪山温泉旅游产品,也有规划建设中的创新冬季旅游产品。例如,四川茂县规划将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建设成为“亚洲第一、国际入门级”的大型滑雪场和亚洲重要旅游目的地,以高山体育运动为功能特色,供体育运动、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的优质大型风景名胜区。九鼎山太子岭滑雪场一期工程示范区已于2013年初开门迎客。此外,四川冬季还有西昌、攀西阳光度假旅游产品。鉴于四川冬季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彝,藏、羌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可以和地方民族风情游结合在一起。
2.四川冬季旅游的现状
长期以来,无论是旅游经营者还是游客都认为冬季是四川旅游的淡季,忽略了对冬季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四川省从2005 年才开始重视冬季旅游市场。[3 ]
基于四川旅游政务网2004 -2010 年的旅游统计数据,冬季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年的比重的四分之一左右,这表明冬季旅游一直是四川旅游中薄弱的环节,知名度不高,客源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和泰国,占四川冬季入境客源总量的50% 左右,人均停留时长接近两天,低于春夏季节,但冬季的人均花费高,市场发展潜力大。四川需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冬季旅游市场的研究,采取多种措施创新冬季旅游产品,增强冬季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3.四川发展冬季旅游的措施
首先,四川需要加强冬季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实施国际化营销策略,强化四川冬季旅游品牌形象以吸引泰国客源。四川内陆的冬季冰雪和泰国的阳光海滩相比较,其特色是一冷一热的互补性鲜明对照。四川在面向泰国营销冬季旅游产品时应合理设计个性化旅游产品,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以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终端满足游客需求,提高人均消费水平。通过打造四川冬季“冰雪节”,“冬季温泉之旅”,“西昌、攀西冬季阳光休闲之旅”,“西岭雪山,峨眉山、九鼎山滑雪之旅”,“海螺沟、达古冰川之冰川旅”,提升四川冬季旅游的感召力。此外,还可以把川内其他旅游产品与冬季旅游产品进行整合,推出四川冬季“四川民族风情游”,“购物游”、美食游等旅游产品。
其次,四川需要加强旅游管理,升级服务水准,促进冬季旅游市场的繁荣。例如,可以实行冬季优惠门票;培训优秀的冬季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特别是冬季滑雪旅游服务人员;用网络化的智能手段为游客提供景区的天气、气候和景观等实时及预报服务。同时还需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深化蜀泰双边冬季旅游的交流和合作。
四川发展冬季旅游的潜力巨大,有实力成为中国冬季旅游除了东北和海南以外最具竞争力的第三极。
(二)四川教育旅游资源与泰国的合作开发
1.四川教育旅游资源与泰国的对照分析
四川和泰国都具有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但目前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还很有限,未来与泰国的教育旅游开发合作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近年来,泰国出现了学习中文的热潮,社会对懂汉语又懂泰语和英语的复合型人需求日益增大。泰国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中文课程,许多家庭不惜重金为孩子聘请中文教师。同时,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中国民众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普通民众子女的留学需求越来越大。而泰国的教育国际化程度很高,师资多具有欧美留学背景,教育体系和西方发达国家接近。与欧美国家相比,泰国的留学费用更低,离中国更近,与中国文化相通,民众也很友好。目前中国普通民众对泰国的教育优势了解的不多,蜀泰可利用各自的特色教育资源、加强宣传,扩大双方的教育交流合作,打造更为成熟的互派留学生的游学产品创造条件。
2.四川开发教育旅游资源的建议
第一,挖掘泰国青少年短期游学市场。泰国每年的3~5 月和10月份都是各类学校的假期,可以针对泰国学生打造修学旅游产品,开发普通话之旅,汉语夏令营,四川文化之旅夏令营, 让泰国青少年在游学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汉语及四川的特色文化。
第二,拓展蜀泰高校游学产品。目前泰一些大学已建立了稳健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成都大学和泰国清迈大学签订了办学合作协议书,双方在本、硕、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图书资料和教学信息交换、学术创新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办学成效。利用这些平台,可以设计泰蜀大学生游学旅游产品。例如,泰国学生可以以游学的方式到四川学习汉语、中医、针灸、太极等传统文化,同时可以探索开展学历教育。
第三,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随着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四川对高素质、国际化的专业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泰国在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管理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随着中国客源的增多,泰国也需要更多懂汉语、了解中国旅游政策、法规及文化习俗的旅游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双方旅游人才培养的合作和交流十分必要。
(三)四川文化旅游项目的提升
1.四川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分析
四川除了自然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其人文旅游资源也丰富多样。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宗教景观众多,与佛教及道教的渊源深厚悠久。既有驰名天下的佛家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道教名山青城山、号称“川西第一道观”成都青羊宫,也有驰名中外的三国文化历史遗迹等文化宗教旅游资源。
2. 四川拓展文化宗教游的建议:
四川的宗教文化考察游、三国文化游等是传统上吸引泰国客源的主要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需要不断深入挖掘,在旅游服务和管理上与时俱进。
第一,提升传统旅游资源的内涵及智能化服务端
泰国是一个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国民多信奉佛教。 他们对佛教文化有比较独特的情感。因此可进一步开发以宗教文化考察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汉传佛教文化考察游, 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之旅。 可以利用四川现有的佛教景观和典故来设计佛教文化之旅项目,打造现有佛教旅游资源升级版。泰国的中老年游客普遍对“中医药”、“道教养生”感兴趣,可开发“道教养生之旅”,同时促进泰国游客对中国传统医学、道家养生文化的了解。
泰国人对三国文化非常热衷、至今泰国很多寺庙里供奉着三国人物。 而成都是三国文化故地,因此可以将三国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整合,联合推出深度体验型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借助 “三国文化” 的整体概念打造四川三国特色文化之旅。同时,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四川文化游可以多部门合作,借助数字化的智慧旅游手段,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电话、计算机云技术等开发多种语言的模拟宗教及三国名胜实景体验游客户服务端。
第三,加强政府间合作,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四川应以加快入境旅游发展为突破口, 促进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及合理转型。同时,不断创新,提供更多个性化旅游产品,例如美食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旅游等等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此外,四川若提升海外旅游市场,还需整合旅游资源,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力,加强双边政府间的合作交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硬件,同时,在交通、 签证手续、 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外宣等软件方面不断改进,以拓展四川海外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 四川旅游政务网. http:///sclyj/
[摘 要]节庆旅游在促进城市旅游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本文通过SWOT方法对贵州节庆旅游进行分析,提出了贵州节庆旅游要在品牌建设、市场运作、宣传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求新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贵州 节庆旅游 SWOT 分析
一、贵州节庆旅游发展的现状及意义
节庆旅游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经开发规划后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动态文化吸引物的各种节事庆典活动的总和(包括各类旅游节日、庆典、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以及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聚集了49个民族,丰富的自然资源、众多的节日、适宜的气候以及历史文化赋予了它绚丽缤纷的旅游资源,因此节庆旅游成为贵州各地区竞相开发的热点。贵州具有丰富的节庆旅游资源,近年来,通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较好地推销了贵州各地的旅游品牌,创造了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贵州节庆旅游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旅游收入不断提高。
二、贵州节庆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
(1)资源优势
①旅游资源丰富。贵州是我国和世界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黄果树、织金洞等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地区,草海、梵净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等9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镇远和遵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公山、百里杜鹃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等等。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促进贵州省节庆旅游市场的发展,近年来,贵州省相继举办了一系列节庆旅游活动,如贵州省乡村旅游节、黄果树瀑布节、油菜花节、遵义国际名酒节、凯里国际芦笙节、中国贵州(遵义)省神秘赤水河旅游节、中国贵州红枫湖旅游节、中国兴义万峰林旅游节、贵州杜鹃节、贵州梵净山旅游文化节、中国都匀西部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节、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等。
②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苗年(十月中旬),姊妹节(三月十五至十七),芦笙会(正月初三至初五),牯藏节(十月、三月中旬)。另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还有全国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全国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台江姊妹节,有世界上独木龙舟的发祥地――台江施洞,有粗犷奔放的苗族祭祀狂欢舞蹈――反排木鼓舞,有“行云流水”的苗族飞歌,有“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黔南地区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斗牛,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六盘水地区的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彝族折溪傩戏节(历正月初三至三月初三),苗族的节采花洞(正月初一到十五)、跳花节(农历二月十五),彝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等等。在少数民族节日、集会期间及农闲时节,农村要开展演地戏、跳芦笙舞、赛歌、赛马、斗牛等饶有情趣、极富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活动。而乡间寨上民族情趣极浓的婚俗、酒规、葬礼,也会使游人大开眼界。
(2)区位优势
一是在宏观区位上,贵州处于大西南的东南部,属近海内陆省份,周边省市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快,旅游消费能力强,客源充足。既便于接待东南沿海和港澳台地区游客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又是内地游客赴沿海开发地区旅游的重要通道,有利于发展过境旅游。特别是贵州省高速公路“六横七纵八联”交通骨架的规划和近期贵广高速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将使贵州的区位优势大大提升。
二是在旅游区位上,贵州处于广西桂林、云南石林、四川九寨沟、重庆三峡、湖南张家界等旅游热点的中心区,有利于加强横向联合,建立高端旅游网络系统。
(3)独特的城市形象
“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是贵州省会城市――贵阳市的旅游形象定位,凉爽的贵阳夏季气候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避暑旅游。据市旅游局统计,2011年1月~7月,贵阳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562万人次,同比增长18.9%;旅游总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76.6%。充分说明“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的城市形象具有高度吸引力。
2.劣势分析(Weakness)
(1)景区景点资源整合不够,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待提高
目前,全省旅游区景点,由于产权关系、地方和部门之间利益冲突等,导致政出多门,分头管理,景区缺乏统一规划,景点开发各自为阵、孤立作战、分散经营,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合作,影响和制约了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旅游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尚未形成。
(2)旅游产业链条上还存在瓶颈和薄弱环节,综合配套不够完善
旅游中得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尚处在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旅游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旅游商品、餐饮住宿、保健娱乐等关联产业还不够完善配套,尤其在旅游购物方面,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普遍存在旅游商品研发能力弱,文化内涵浅,产品档次低、结构雷同,在旅游消费中比重过低等问题。
(3)专业人才奇缺
贵州节庆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专业水平差,缺乏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员。特别是缺乏能对景区自然环境进行监测的专业从业人员,同时也缺乏旅游导游人才,旅游规划人才,旅游营销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及会展人才。
(4)信息化建设滞后
贵州省旅游从业人员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相对贫乏,这是贵州省实现旅游网络信息化的主要不利因素;另外,有些部门对建立旅游网络信息化在认识上、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贵州节庆旅游成为全国专业旅游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滞后的省份。
3.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21世纪世界经济将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市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旅游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旅游消费需求逐年大幅提升。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不断推进
国家势必会继续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推进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建设进程,有效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这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西部地区旅游业有望成为受惠最早、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产业。
(3)各级政府大力扶持
2002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至2010年力争把贵州建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同时,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银行首次合作提供贷款资助,由省政府、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共同编制了《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几年来在《总规》指导下,陆续完成了各市、州、地旅游发展总规划及各种专项旅游规划,形成较完整的全省旅游规划体系,使旅游业按照“规划先行、保护第一”的原则,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从2006到2008年,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了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同时还成功举办了“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贵阳避暑节、遵义酒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全力打造“多彩贵州”形象品牌,省领导还亲自带促销团到海内外宣传推介贵州节庆旅游,形成党政推动、齐抓旅游的大好局面,掀起了中外游客到贵州节庆旅游的新。
(4)交通设施的进一步改善
2007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加快了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省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旅游交通大为改善;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由4D级扩建为4E级,并建成了6个支线机场,开辟了通往中国香港、泰国、新加坡、韩国的海外航线和旅游包机,日前又开通了两岸周末联程旅游包机。
4.挑战分析(Threat)
(1)与其他旅游地的竞争
贵州节庆旅游正遭遇四川、云南等邻省的激烈竞争。贵州虽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也有一些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与周边邻省相似,旅游客源市场相近。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2)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天然环境造成破坏
贵州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既丰富又脆弱,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例如一些早期开发的村寨,由于开发水平低,缺乏经验和有效管理,随着游客的涌入而迅速人工化和过度商业化,甚至流于庸俗化。失去了传统文化的真实与质朴。
(3)民族民间文化的衰落
贵州在开放市场条件下,民族民间文化面临严峻挑战:首先是少数民族有形文化的流失与衰退。现在许多民族村寨里年轻人都不懂传统手工制作;其次是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流失与衰退。贵州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但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节日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消失;第三是语言文化的萎缩。现在许多少数民族年轻人已经不会说自己本民族的语言。
三、促进贵州节庆旅游发展的对策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见,贵州节庆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贵州节庆旅游的开发中要充分利用优势,抓住机遇,扬长避短。
1.打造特色节庆旅游活动
贵州节庆旅游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在保持节庆主题的前提下,在内容、形式上要有独特创意。一方面,进一步突出贵州节庆旅游的特色,特色化是激发旅游者潜在动机的最大诱因,也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源泉。贵州因其独特的区位特色、资源特色和少数民族传统特色,形成了鲜明的主题形象。目前贵州节庆旅游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一系列既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又体现时代风尚的节庆活动。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继续深挖这一主题,推出符合当今时代特色的节庆活动,从而在国内国际节庆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另一方面,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可参与度,节庆活动内容形式要灵活多样,内容上因时因地融进新元素。此外。目前贵州节庆旅游以观赏性活动为主,可参与性较差,极大地限制了受众面的扩大。提高活动的可参与度不但可以增加节庆旅游的体验质量,而且可以为旅游者营造难忘的旅游体验。
2.打造知名节庆旅游品牌
顺应经济发展潮流,树立品牌意识。现代国际经济竞争体现为品牌竞争,节庆同样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因此,贵州节庆旅游应深度挖掘自身特色,明确自身定位,抓住“少数民族原生态”这一形象品牌,在产品、服务方面营造品牌文化。打造“民族”品牌,是贵州发展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提供专业的节庆服务
专业的节庆服务要求节庆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迅速高效、服务周到。加强节庆旅游市场调研,把握节庆旅游现实需求,精心设计适合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打好节庆旅游精品品牌。 学习世界上节庆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从节庆策划、宣传到举办环节进行标准化、科学化,按国际化标准举办节庆活动,加速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借助现代网络和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宣传是塑造品牌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适时的网络宣传和媒体报道能提高贵州省旅游产品知名度。青岛国际啤酒节和大连国际服装节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必须要实行品牌经营,强化品牌效应。
(3)深化节庆旅游市场化运作
从马聪玲在对青岛国际啤酒节成功营销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青岛国际啤酒节的运作模式从“官办”到“民办”、再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转变过程 。如从2005年开始,贵州省启动了“多彩贵州”系列活动,通过市场运作来办大赛,政府由原来的主导角色变成了引导、协调和监督的角色,具体的策划和操作已经逐步交由市场去完成。并探索出的“党政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媒体搭台、文化唱戏”一条新路。
辜应康等指出企业主动参与办节是节庆旅游市场化运作成熟的标志。 随着民歌节知名度逐步提高,受关注度日益增强,主办单位应该进一步推进市场运作机制,深化“成本与利润”、“投入与产出”的理念,这样广大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将主动参与其中,而参与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会使推出的活动及产品更贴近市场,节庆旅游质量在竞争中将得到提升。当然,企业参与可能导致节庆旅游的过分商业化,不利于长期发展,因此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宏观调控手段来控制这一倾向。
(4)加强节庆旅游营销力度
加强节庆旅游宣传和促销是发展节庆旅游的另一重要途径。好的商品需要广泛深入的宣传,所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多渠道节事营销,通过新闻报道、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宣传节旅游活动的理念、主题、宗旨和活动的具体内容;借助网络实施联合营销,建立网站和网页,通过互联网信息,进行促销,实行网上购票、网上结算服务。节庆旅游的宣传促销实质上是推销城市,打造城市的品牌。因此,在宣传定位上,明确主方向,确定市场策略,全力推销节庆旅游活动;在宣传内容上,宣传贵州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建设成就和投资环境等,吸引国内外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进行经贸洽谈;在宣传形式上,全方位、立体化,调动本地一切宣传工具进行全面宣传,大造声势。不仅依靠本地的新闻工作者对外宣传,还应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新闻媒体前来考察采访,提供并帮助他们收集有关贵州节庆旅游的相关素材。
(5)加快节庆旅游人才培养
人力资源是节庆旅游中的重要资源,包括专业的市场调研人员、营销策划人员、市场分析预测人员、市场开发人员和组织实施人员等。节庆旅游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特殊专业技能。贵州节庆旅游人才匮乏成为限制节庆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政府必须加快培养节庆旅游人才的步伐,建议区内高校设置相关专业、派专业人员外出学习、聘请国内外培训专家、邀请国内外知名节庆策划团队参与贵州节庆策划与交流探讨实践经验等,在节庆举办期间向社会公开招募和选拔有实践能力的志愿者以缓解短期的人力资源压力。
四、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贵州节庆旅游发展虽然存在着一些自身的不足,面临着激烈的外部挑战,但其发展机遇和优势也是明显的,发展前景也很广阔。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贵州节庆旅游的发展优势和机遇,对于其劣势和威胁,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相信贵州节庆旅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认可度和参与度比较高的旅游形式。
参考文献:
[1]连建功,黄翔.湖北省节庆旅游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1):90- 92
[2]朱 梅,汪德根.苏州国际旅游节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8):766-768
[3]郭 峦.论贵州市会展旅游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7):63-65
[4]马聪玲.事件旅游:研究进展与中国实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