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

如何强化创新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强化创新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强化创新意识

第1篇: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

【摘要】知识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都是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的过程。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86-01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目前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引人注目,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创新能力是人的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综合表现。创新能力首先与人的因素即人格因素有关,如价值观、独立性、自信心、意志力和动机等,其中,动机因素如好奇心、自我实现或外部动机等将成为促进人进行创新的动力源;其次是人的创新思维,即对待事物采取的批判性或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再次,创新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离开了一定的知识背景进行创新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把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三者结合同时进行”。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1 强化基础知识——奠定坚实的创新基础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 知识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都是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的过程。要创新就必须对研究的对象进行科学的观察、分析,洞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内部原因和外部联系,从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改造。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任何一个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对知识的汲取、储存、积累、消化和运用的过程。

因此,知识是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学思结合,也就是说学习必须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地理教学中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现象、图表、数据的综合分析、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都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然而,无论哪一种能力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一定的识记、理解、应用等基本学习能力,才能使地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规律化,便于提取应用和迁移创新。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的掌握和理解就成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创新精神的立足点和前提。

2 多维度思维训练——构建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

2.1 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和理解,而不墨守成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提问题,在什么地方提问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要有一个积极合理的评价;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2.2 形象思维的训练。形象思维是以表象或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述知、情、意的思维方式。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的里程中,形象思维是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新思维中却占着主导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

例如:在讲地球运动一节时,这节知识是很抽象,难度很大的一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尽量使用相关教具和相关形象语言把相关知识点讲透,且选择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抽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做到灵活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做到随题型发生变化,知识点也能灵活把握使用的能力。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

3 激发创新意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第2篇: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主导;情境;任务驱动;拓展创新;教学评价

从事信息技术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有好几年了,面对信息技术课堂,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更好地把握课堂,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其实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是好多学生还是停留在上信息技术课可以玩,可以上网,可以轻松一下的观点上。如何让学生学到知识,关键就在老师怎么上课,怎么把握了。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正是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根本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亲自参与学习环境的设计、营造和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就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具体说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巧妙设疑、引出主题

疑问是探索的前提,巧妙设疑,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发出疑问、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开展探索和得出结论及明确结论的适用范围,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2.贴近生活、激发探究

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性很强,如果光是原理,不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难以理解。理论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实践,教师要善于在实际生活中挖掘素材,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二、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教师要做学生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学习的领路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正是为实现这一目的而服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交往、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而“任务驱动”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

三、把握时机,适时点拨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由于受知识、能力的限制,而遇到困难。灵活地把握点拨时机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并不是所有的任务都要点拨,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把握方法。

四、充分引导、拓展创新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想创新。

五、布置作业、及时评价

1.关注学生情感,设计趣味性作业

“百学趣当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在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设计趣味性作业,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调动其主动性、积极参与性、创造性。这样的作业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2.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性作业

从学情上看,高一学生在中小学都学习过信息技术,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常用操作方法,但由于各中小学授课程度和硬件条件的差异,学生之间个体认知和实践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形成了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层次和个体差异。在作业设计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作业多一点弹性,让作业被更多学生接受、喜爱。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可以将课堂作业分成A、B、C三个等级:A级:基础作业(人人必做);B级:选择性作业(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可全做或部分做);C级:挑战性作业(难度较高,主要针对“吃不饱”的学生)。A级基础作业以会考要求为标准;B级选择性作业在会考要求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可根据练习内容或题型设置多个题目;C级挑战性作业主要将相关知识点的提高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3.建立评价机制,反馈学生表现

合理的评价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种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点评多元化的评价,可以比较客观、全面地考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真正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第3篇: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 微型化学实验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创新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化学课程教学活动形式逐步发生变化,改掉以前的讲授为主,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现在的化学教学改革主要是走向学生实验,但是有很多学校根本不能很好地开展化学实验,不少实验主要由教师画和讲、学生记和背。为了解决现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误区,可以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具备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化学实验仪器微型化;二是实验中试剂用量少、现象明显、节省经费和时间、减少污染、方便携带。高效课堂指老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强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全面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微型化学实验,让学生人人有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实验的参与度。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微型化学实验,学生在实验体验、合作交流中获取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师生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完美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下面从三个方面阐述微型化学实验与高效课堂的有机整合。

一、微型化学实验与高效课堂整合的教学模式

1.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中运用微型实验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相对于化学概念及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显得具体而感性,因此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实验。一个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教学实验,都可以归纳为作为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适当的仪器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操作技术。虽然三者不可或缺,但是从学科教育角度评价,应当认为它们的重要性是不等同的,而且是依次递减的[1]。实验教学现状是,教师较多关注如何改进做法及用量使现象更明显,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减少污染,如何强调实验规范使学生更能应对考试等。这已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实验教学的方向。将微型实验引入高效课堂教学中,探究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归纳各物质的特点及规律,帮助学生形成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认识物质、体验用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过程,充分展示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的思维过程,真正体现元素化合物实验的教学功能。

2.学习有机化学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运用微型实验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

将微型化学实验引入有机化学物质性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静态的文字变为动态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生发很多疑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作微型实验,产生较为强烈的认知冲突,角色意识发生转变。在解决矛盾的动机心理驱使下,学生迅速调整认知结构,积极同化新刺激,将其在已有认知结构中整合、“顺应”,在教学目标下顺利完成新的学习内容。

3.学习化学理论知识中运用微型实验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

化学理论知识部分包括高一的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部分;高二的化学平衡理论部分;高三的晶体结构理论部分。虽然是基础理论的学习,但仍旧可以利用微型实验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方式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微型化学实验与高效课堂整合教学中学生的素质与教学效果

微型化学实验的特点是仪器小、试剂量少、实验现象明显等,学生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微型实验的教学效果。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开设微型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训练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往往会正面体现微型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显得比较被动,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这些学生不主动,会大大增加老师的指导工作量。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引入微型实验时,教师要把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情况先加以预设,当预设情景出现时应如何解决,充分备课,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微型实验的魅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微型化学实验与高效课堂整合的角色转变

1.教师、学生对化学实验态度的转变

调查显示[2],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分组实验效果好,不再是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机械地验证实验,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都大有提高。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能很好地体现出分组实验的优点,且实验投入时间少、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可行、实验安全,节省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微型实验的涉入,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确,知晓自己为什么而学,应该向着哪个方向努力奋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微型实验与课堂教学整合,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成绩。由此说明,利用微型实验的整合教学,确实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只有优化化学实验与情境创设的各个环节,学生才会在当前高考模式中不排斥化学,才会用心学习化学,课堂才谈得上高效,我们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微型实验与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模式并没有唯一性,我们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摸索改进,不断完善,让这种教学模式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的授课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宋心琦.化学实验教学问题[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1):3-6.

第4篇: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

如何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呢?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突出工程实践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一)缩短教材与工程实践的距离

由于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均源于教材,大多数为统编教材,这就限定了教师的授课范围。就专业课而言,教材的内容偏重于理论。这种工程实践的具体性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实践的距离。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比重太多,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及个性的发展。

(二)缩短大纲与工程实践的距离

教学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的修订周期较长,这就存在着一个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时效性的问题。完全依照大纲进行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工程实践的要求的。这种工程实践的时效性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实践的距离。

(三)缩短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距离

由于专业教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论述较少,教师在授课时,也往往不做过多的讲解,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只要掌握了书本知识,便可解决一切实际问题。一旦从事实际工作,才发现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存在距离,距离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越差。作为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的差距,则会给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要提高教师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在会搞本专业的设计上,应创造机会,让他们全面地参与或了解工程实践的过程。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要经历一个从前期计划到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的过程。教师还要自编或搜集工程设计实例供学生思考,并结合工程实践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与学生广泛地展开讨论。充分利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要力争做到实习前课堂介绍,实习中现场讲解,实习后讨论总结,彻底扭转重视考试,重视设计,轻视实习的状况。其次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课堂上的学生是被动的,处于给多少学多少的状态。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必须有学时保证。我们修订计划时在减少理论课教学时数的同时,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时数及增设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在各教学环节中,突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1、各门课程教学中,突出工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如力学课,不仅讲纯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中主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工程结构进行抽象思维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专业课,提倡研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在考试方法上,专题论文,教学手段上把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信息量大、质量高。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性课程。通过实验室实验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3、重视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课程设计是专业课中让学生掌握工程设计基本原理、训练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毕业设计奠定基础,我们在作法上,一是选题贴近工程实际,学生有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二是提出的工程问题要有灵活性,使学生能够进行方案、成本、工期等比较;三是规范化,包括指导方式,评分方法等。我们的课程设计评分由方案选择、计算方法及设计图纸、课程设计答辩三部分组成,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4、毕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利用,是对学生的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我们系在教学主任指导下:一是毕业设计题目要有多样性,使学生能以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择他认为更能显示其个性的题目。几年来,我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使毕业设计有施工类、工程监理;及科研论文类等多门类题目供学生选择。二是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所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结合工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三是毕业设计要求要规范化。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建立起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设计工作量、毕业设计程序、毕业设计评分标准都作出明确规定。

(三)提高全体师生对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一支具有现代工程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保证。加强思想教育,使教师具有爱岗敬业,帮助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扩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重视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先聘用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校任教。邀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学校与学生交流,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来作讲座,并聘请他们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搞好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且积极扩建校内实习基地,大大改善了实习环境。加强实验室建设资金投人,充实实验室师资队伍,改善提高实验室师资结构。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

(五)制定一套完善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文件

第5篇: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1

就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来看,企业不仅能够带动就业,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向着更高层次的发展。在更加激烈的生存环境压力下,从管理层领域不断创新,结合当前新的经济形势,通过对经济管理创新,从而推动企业发现新的突破口。结合当前企业在经济管理创新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策略,以便不断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最终促进企业向着更加健康、长远的方向发展。

一、当前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现如今企业经济管理的形势来看,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但是一些企业仍然墨守陈规,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受到各种问题的制约,从而不利于保持自身发展的独立性。

1.企业管理制度落后

就当前企业发展内部管理控制来看,企业经济发展受到一些原有的发展方式的影响,从而过于依靠外部的发展局面,内部发展力量不足。同时,企业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模式,仅仅依靠单一的发展策略,管理制度仅从当前的发展盈亏状况考虑,没有立足长远。

2.企业管理理念滞后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与世界经济相适应,所以,就企业长久发展来说,不能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当前的企业管理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过于依赖原有的发展方式,没有形成自身的发展创新思路和空间。所以,在强调经济管理以人为本的今天,应当摆脱原有的发展理念,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经济管理是一项涉及专业知识、需要依靠专业人才的企业管理分支,就当前企业工作人员的现状来看,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项关键的体系,企业缺乏相关的专业管理人员。这种低层次的管理水平,不仅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而且难以建立高品质的发展思路,最终不利于企业根据经济发展新形势创新经济管理思路,由此致使经济发展效率不高。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应当与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通过不断创新,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确保与时代接轨的同时建立高效企业。

1.全面加强经济创新管理理念

同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相比,现今社会提倡在发展中寻求创新。所以企业应当树立创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建立先进的经济管理体系,在追求效益中注重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同时建立企业经济创新管理的新发展目标,抓住国家战略改革的时机,切实创造新的发展战略,最终以新的发展经营理念促进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企业也应当积极应对市场的发展状况,通过不断加强新的发展思想指导体系,从而实现经济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

2.提高职员素质,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应当依靠企业人员的从业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秀的软实力。对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员工来说,应当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管理,建立职工岗位培训制度,通过此种方法,及时有效的更新员工知识存储,以充分保障员工的岗位适应性。企业也应当建立合适的岗位淘汰制度,通过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继而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感,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的同时加强员工的使命意识。

3.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

企业的发展力争保持经济独立性和风险防护意识的同时应当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创建树立经济管理创新意识,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有效制约并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保证企业发展的凝聚力,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最终促进企业发展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应当建立完备的经济管理体系,促进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企业在建立经济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当把握全面的发展战略,通过综合的管理体系,实现制度的创新。此外,企业的经济管理在创新的过程中也应当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将企业带入良性循环,以实现新的运行轨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企业发展而言,务必要及时创新思路,切实把握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通过审视自身发展问题,制作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以真正实现企业发展的创新。在此过程中,还要通过选择合理的发展理念,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并且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和人才选拔机制,确保经济管理创新与时代接轨,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建立更加正确、完整的发展目标,从而推动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华.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创新企业经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4(25):678-679.

第6篇: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育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型人才

1 信息素养及其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收集、获取、评价、整理和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技能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能力,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等,它是信息社会中的学习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

2 创新教育与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关系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创新兴趣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着重研究与解决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创新的关键又在于如何生产、传播和利用知识和信息。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信息素养,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分辨与协调能力,具有接受相关学科的信息启发能力,才能具有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创造新信息的能力,才能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在知识信息急剧增加并且老化加速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要想创新是不可思议的。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和能力,而这种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才能获得。

3 信息素养型人才的标准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如下: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4 信息素养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4.1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信息及其运动规律的抽象性、概括性、总体性的认识,是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洞察力、判断力等。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及信息价值观的教育,以培养学生信息活动中信息行为的自主性、独立性及其行为准则,使其具有如下能力:一是能够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确立信息时代重视知识、终身学习和勇于创新的一些新观念;二是具备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并且善于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学习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瞬息万变的新经济时代,只有具有较强信息意识的人,才可以充分认识到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能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多种终身学习的实践方法来打造自己的生存空间,学会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提高高校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自觉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4.2丰富学生信息知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它包括传统文化教育素养;信息基本知识及现代技术知识;外语的掌握与运用。传统文化教育素养即读、写、算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在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的基本知识是指信息的理论知识,包括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对信息的方法与原则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等;重视外语的学习,信息社会是全球性的,要了解国外的信息,需要掌握一至两门外语以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应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网络知识、文献检索知识、情报学知识、外语知识、信息法律、道德知识等的学习。大学生通过这此信息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3拓展学生信息技能,开展教学实践创新

信息技能是人们发现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传递新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信息能力与信息技能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技能是一种概括化的行为模式。而能力则是概括化的心理特征。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定型,但技能却可以不断积累。由于个体的文化素养不同,信息意识强弱及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不同,因而其信息技能也存在差异。当代高校学生,其知识结构不断地加宽加厚,其认知水平也逐渐在提高,应具有熟练应用、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好地掌握开发工具和手段,熟悉各种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信息查寻、获取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具有分析、加工能力,为己所用,以推动自己的各项实践活动。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环境和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激发学生的信息兴趣,扩大学生的信息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信息素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4.4加强学生信息能力,适应信息时代需求

信息能力包括:(1)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包括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电子邮件等。(2)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它是个体根据自己特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多种方式,从外界信息载体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的能力。(3)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人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将所得到的信息化为已用,因此人们必须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才能把所得到的信息真正利用起来。信息处理能力是信息能力的重要部分。个体应具有从特定的目的和新的需求的角度,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鉴别、筛选、重组,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的能力。(4)创造、传递新信息的能力。个体应有在对所掌握的信息从新角度、深层次加工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创新,从而产生新的信息的能力,同时,作为信息的生产者与传播者有了新创造的信息,还应通过各种渠道将其传递给他人,与他人交流、共享,从而促进更多的新知识、新思想的产生。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的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的栋梁,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受过良好信息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就能随时按照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获取相关资料信息,取得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红晔.提高信息素养培养综合人才[J].中国科技信息,2008.

[2]李华奇.论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情报科学,2002.

[3]李晓娟.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质标准[J].图书馆建设,2001.

第7篇: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技能; 技能教学; 财会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各专业的技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市、省技能大赛的开展,对口单招对技能考试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教师,我就财会教学中如何强化技能教学谈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1 明确技能教学的重要性财会专业的技能内容包括珠算、点钞、会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

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学生毕业时最起码达到的技能要求是:珠算达到普通四级、熟练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流程。技能大赛中财会专业的技能比赛项目有:珠算、点钞、会计账务处理。对口单招考试中技能考试项目有:珠算、点钞、会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总分300分,计入高考成绩,其中珠算应达到普通五级的水平,点钞在3分钟内完成2把的点数、扎把和记录,会计电算化在90分钟内完成新建账套、初始设置、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等任务,会计账务处理则在90分钟内完成从数字书写到编制报表的一系列账表凭证仿真式操作处理及审核。因此,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不管是面临毕业后的就业,还是参加对口单招考试的继续深造,专业技能显的尤为重要!面对这种形势,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明确技能训练的重要性,注重各项技能的训练。

2 合理安排各项技能教学根据各项技能在考试或比赛中的权重及各自的特点

应合理安排好珠算、点钞、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等项目的训练进度,合理进行课时分配。如珠算的技术性较强,且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就应按排珠算课,以每周2节课为宜,但必须配合以大量的课堂和课后练习。而像点钞、数字和汉字的书写,教师只需在课堂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后,学生完全就可以在课后完成训练任务。会计电算化,我认为在高二第一学期开始开设较好,因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账务处理的流程有了系统学习,此时学会计电算化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像会计账务处理中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等,完全不必另设技能课,只需在平时《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进去就行。这样,经过合理的课时安排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财会专业技能也能完全达到要求。

3 优化技能教学的教学环境财会专业的技能训练在课堂就可以完成,会计模拟实习室就显得可有可无

其实我认为一个良好的技能训练环境,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室中上技能课,总是存在着一些不足,而在专门的会计模拟实习室进行技能训练则效果不同。首先,走进财会模拟实习室,让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重视。学生会想今天我们不是像平时一样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而是专门的技能训练。我今天一定要学到点技能,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其次,在财会模拟实习室中,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实习室中,给学生发放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看、听、做来巩固和训练知识。如要练习账簿的登记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等账簿外表形式的实物以及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等账页格式的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让学生听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账应采用何种外表形式及其账页格式,初步形成对账簿登记的总括印象。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怎样登记账簿。最后,在实习室中更能有效的进行模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选用类似于某一单位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系列资料,把一个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类似于会计机构负责人的性质。每个人有不同的分工,让学生模拟扮演某一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处理,以增加其真实感与新鲜感,共同协作完成一整套模拟业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职业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4 规范考试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考试是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其它某些心理特征的测量,具有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选拔等功能

因此在平时的技能教学中,配以一定的考试、测验是一种必须的手段!所以应从考试内容、形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试功能和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制度。

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技能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考试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

第8篇: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teacher-centered traditional classroom model is completely turned into a new type of student-centered self-learning mode, forlearning by internet, how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learning ability effectively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online education.

关键词:自主学习;网络学习;成人教育

Key words: independent study; online learning;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12-01

0引言

成人教育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问的限制,常常因为学习时间不够,而导致学习连贯性比较差,因此需要抓住成人教育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使得接受成人教育的人真正掌握其所需要的知识。

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课本,课堂――学生”中,教师缺乏“激活”课本的有效辅助教学手段,课本的利用率不高;教学设施简陋,教师无法使自己传授均等地传到教师的各个角落,部分学生感到受到了忽略,导致教学效果降低;学生一直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能主动地对知识作出反应;近年来,由于成教招生人数大幅增加,问题也就越来越多,面对传统成人教育的弊端和困境,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出现,发展网络教育,使许多因种种原因不能进入普通高校读书的人实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已成为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好的解决了我国成人教育现在所面临的种处问题。

1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成人教学的影响

教学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成人英语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成人英语教学质量。多媒体网络在成人英语课程中的应用,彻底地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传统模式,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教师从授课者转变成协作者或者指导者。

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并且共享信息。教师应用所设计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精心设置教学过程。

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病,实现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

2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自主学习的构建

发展学生理解和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处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它提出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彰显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建构自主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学与教”理论、学习能动性原则等为理论依据,结合成人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和成人教育课程特点,探索网络环境与新课标双重环境下的成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明确目标――开发环境――自主学习――网上辅导――网上评论――课程总结”。

3总结

基于网络的成人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核心,面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统模式,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他是学生的协作者和帮助者,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英语知识,还要熟谙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某些教学软件的制作和使用。它极大的提高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傅素英.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模式探析[J].教育视点,2008(3).

第9篇: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

【关键词】贯彻;群众路线;着力点

一、军队政法工作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在凝聚共识、统一思想上下功夫

军队政法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念,把军队政法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这一主题上来。要始终把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为根本立场和永恒课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和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激发军队政法干部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贡献的内动力。

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军队而言,基层是部队建设的主体和基础,广大官兵是我军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及力量所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铸牢群众观点,真正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要牢固树立“广大官兵是真正主人”的观念,相信、依靠并带领广大官兵完成建军治军大业;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官兵服务”的观念,坚持心贴基层、情系官兵,想方设法为官兵办实事解难题;要牢固树立“基层是智慧源泉”的观念,放下架子甘当学生,做到重大决策问计于兵,敏感事务公示于兵,难题攻关借力于兵,检验成果求证于兵,紧紧依靠广大官兵实现强军目标。

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清醒认识思想意识多元、价值取向多样给军队政法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加强军队政法工作各项建设,积极推动部队法治建设科学发展。要紧紧围绕听党指挥这个灵魂,采取多种形式颂党恩、赞成就、固信念,坚持党对军队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传承军队政法干部忠诚于党、铸牢军魂的使命责任,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二、军队政法工作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在加强作风、提升素质上下功夫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军队各级政法干部必须在学习理论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落实好“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突出纠治“”,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要夯实好自身能力水平基础,在提升素质建强队伍上下功夫见成效。

要始终保持时不我待、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政法工作更要做到沉下心、稳住神、舍得加班加点、乐于吃苦奉献。要树立一种导向,对那些工作积极刻苦、精神状态昂扬的同志重点培养,对那些不履职尽责、只想着讲条件、要待遇的同志坚决批评,要养成严谨细实的工作习惯,把主要精神放在如何干好工作上,做到心无旁骛。要用智谋事,有热情、有干劲,坚持按政策法规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规律办事。

要加强党性修养,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军队政法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提高司法实务能力,积极改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层次,丰富实践锻炼,持之以恒地学习业务知识和法学理论,培养过硬的业务技能,使政法干部成为查获案件的专家、化解矛盾的行家、官兵健康成长的贴心人。要转变司法作风,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盯住社会关注、官兵关切、难改易犯的突出问题,从自身做起,恪守办案制度规定,筑牢廉洁公正的思想防线,以实际行动纯正司法作风,维护司法权威和形象。

三、军队政法工作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在践行“司法为兵”宗旨上下功夫。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凝聚广大官兵力量、实现强军目标、永葆我军本色具有重大意义。军队政法工作必须深刻把握为民、务实的要求,坚定不移执行群众路线,践行司法为兵宗旨,履行好捍卫军魂、保障中心、服务官兵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