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激发创新意识的具体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思考;鼓励;实际;全面性 创新性;高度重视;贯彻执行;具体措施 为人师表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达到全面性与创新性呢?我认为:
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面性
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需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这就是教师的职责,是适应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的标准,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等各个方面入手,主动、和谐而又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前的应试教育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学生获得了知识,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是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授式、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方法;现在实行全面式的教学实际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做到的,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就能实现,即“言必行行必果”。
其次要在标准上能够贯彻执行
新课程改革理论从实施标准是给予明确规定,它是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而做出规定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素质目标而制定的,其中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都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提出要求,对于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要在方法上制定具体措施
1.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让教学形式尽可能的多样化,例如: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声、像、动画等等特征,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的物体动态化。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达到神形兼备的良好效果,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
2.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让教学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重要的是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这个时候教师应当恰如其分的运用艺术性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进入思维状态,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加强学困生的及时补救。
针对学困生的不足,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后补救;现在的学生数量比较少,教师是能够补充补救过来的,同时也要以数学教研组为中心,重点开展学困生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困生热爱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努力上进、潜移默化、共同感染,使学困生具有一种别人能学好自己一定能够学好的精神和思想。
最后要在感情上做到为人师表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多加关心、多加爱护,当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生感情方面的关爱。
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性
第一、教师要思考、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很好的利用已有的条件,比如:教材、参考、影视等等,以优化教学为出发点,思考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培养兴趣、激发创新;要在开讲时引人入胜,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此问题、引导思考、得出结论、总结方法。
第二、学生要鼓励、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就会质疑,提出很多新鲜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创新思维的可能;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驰骋思维,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培养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具体做到鼓励与培养呢?
1.开课前提问、自定教学目标:在讲课之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哪些知识点?自己确定目标。学生自己提问,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是实现“我要学”的重要信息;引导学生多提问是我的重要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课堂气氛就会显得轻松、活跃而且具有成效,感情与知识融于课堂、民主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2.讲课中质疑、引导创新学习:培养学生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要按规律把时间 留给学生思考质疑,说出心中的疑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合作解答。
3.讲课后总结、评价创新成果:总结就能获得经验,经验是通过实践上升为理论的精华,正确评价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的经验,是指导更多课程的关键,对于学生自己质疑的问题成功解答的效果给予肯定性的评价,教师必须做好课后的经验总结记录,以便日后翻阅参考。
第三、教学要实际、激发创新兴趣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层次,基本做到能够全面了解和理解,这样就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因为有了兴趣而学习而思维而创新。
2.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满足学生的创新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屡遭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教师要创造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好胜心、虚荣心和兴趣心,主要方式方法从简单到繁琐逐步渗透到各个环节和各个不同的理解能力、理解层面,让学生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融合性和闪光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带来的成功机会和成就感觉,培养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学;能力
How to development is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Li Qing-lan
【Abstract】Innovation education with development people's frontier spirit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basic value mindset of education, how development student of innovation the consciousness, frontier spirit and innovation's ability have become a classroom education reform of graveness problem.This text how on the language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talk what time concrete way of doing.
【Key words】Innovation;Teaching;Ability
新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江总书记关于创新的一 系列精辟的论述,昭示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然而,语文是一 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 种创新。
有了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学习,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新点子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 种创新学习。
这种创新必将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所以要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 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 起来学习好吗?” “xx同学,大家都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这样往往就能激发创新的兴趣。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一 句“你真棒!”“你的说法有新意”……把这-声声赞扬送入学生的耳际,流入他们的心田,给他们以亲切感。学生就更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 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2. 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
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仍困扰着语文教学工作者,使教学效率不高。我认为,树立大语文观,形成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学习网络,是解决这一 难题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 个层面是语文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途径;第二个层面是其他各科教学及各种课外活动;第三个层面是家庭和社会。语文学习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 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切实抓好课外这块阵地,通过各种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形成各种技能技巧。
2.1 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社会背景、人物介绍、历史典故、及其他各种有关的知识等。
2.2 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办专栏:“小作家”园地,“手抄报”展评;提供表达与表演活动的机会“诗歌朗诵赛”、“我爱中华”讲演, “课文成画”(把课文的内容转化成美丽的图画或逼真的示意图)展览等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 点拨引导,培养创新精神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学习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钻研主体教育的理论,把握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更要求教师在“善导”上狠下功夫。教师要运用教学机智,根据课上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提问,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背后的意味,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一 堂课中可以几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如“尝试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通过读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你认为课文这样写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引导收到良好效果。当然,学生的疑问和回答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提问题,学生答问题的一 问一 答的模式。再如,教师还可经常用“发现法”,通过学生读和听同学说,让学生说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这样,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 积极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Ardunio 竞赛模式;创新能力;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129-01
一、引言
Arduino是一个基于开放原始码的软硬体平台,几乎任何人,即使不懂电脑编程,也能用Arduino做出很酷的东西,学生可以通过开源代码的学习,对Arduino进行底层开发,扩展丰富的模块,从而更容易掌握开发语言和环境,使得基于Arduino的电子互动产品设计越来越多。Arduino 设计竞赛探索出了创新实践教育改革与科技竞赛相结合的一种模式,也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一种途径。我们应当以Arduino 设计竞赛为契机,不断总结、改进和推广这些经验,从而使我们的创新实践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二、Arduino设计竞赛的重要性
目前高等学校电子类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还远未达到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因此举办相应的Arduino设计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Arduino设计竞赛,可以吸引、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培养优秀的实践创新人才创造条件。现行高校教育越来越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Arduino设计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深远影响有如下两方面。
(一)促进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目前,各高校的实验教学存在很多缺点: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方法单一,实验模式过于呆板。而实验内容大多为针对理论教材的验证性实验,呆板的实验模式和实验内容很难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不能充分挖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依靠Arduino设计竞赛的影响力,带动实验与实践环节的改革,改变传统的陈旧的实验与实践内容,将科学技术融入其中,创造多元化的实验与实践方法,建立相应的实训中心,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去,培养学生的设计、构思、实施、运作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培养现代高科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Arduino设计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加强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环节学习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种竞赛,使学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能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奠定基础。
(三)Arduino设计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能力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针对Arduino设计竞赛的实际情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将大学生实验课程、开放性实验以及设计竞赛融入其中。通过Arduino设计竞赛,积极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与竞赛相关课题的研究,承担具体任务,在实践中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Arduino设计竞赛为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提供了验证平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创新能力的同时,使得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强。
三、通过Arduino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Arduino 设计竞赛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竞赛来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关键性问题在于如何通过竞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抓好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设计电路系统的能力,为Arduino设计竞赛做好准备。针对竞赛,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培训,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水平,指导教师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学生选取课题,由易到难,指引学生独立完成所选课题。通过竞赛让学生对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与人才培养方式,与此同时培养学生将编程语言规范化,使学生掌握初步编程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其次,给出设计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开展学术讨论。针对参加竞赛的学生举行专题讲座,分级分层次辅导,因材施教,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加Arduino设计竞赛。
第三,选取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题目进行竞赛。竞赛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由两或三名同学组成,小组成员有各自的分工,要求每个参赛的作品有完整的设计流程,规范的设计方法,最终将设计的作品进行产品化,并对产品进行需求分析,设计文档及书写说明书。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鼓励大组合作, 高低年级合作, 以老带新, 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第四,实验教学与Arduino设计竞赛相结合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Arduino实践创新实验室,在Arduino设计竞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第五,Arduino设计竞赛结束后,及时对竞赛取得的成绩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针对竞赛中学生的不同表现,发现他们的不足,并指引他们改正。实验教学与Arduino设计竞赛相结合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比赛获奖作品进行陈列展览,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到Arduino设计竞赛中。
四、结束语
Arduino 设计竞赛不仅促进了课程体系的整合,引导理论教学的建设,而且它能够在推动实践教学的建设的基础上,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通过对哈尔滨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上一届Arduino 设计竞赛的总结,我们发现,学生的搜集资料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与此同时,更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我们应当以Arduino 设计竞赛为契机,不断总结、改进和推广这些经验,从而使我们的创新实践教育更上一个台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 磊.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发[J].中国电力教育,2011(8):74-75.
[2] 田 磊.大学生电子竞赛对实践教学的促进和革新[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65-66.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学生;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8-0178-02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切入点
1.兴趣教学。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让人产生求索的欲望,也能开发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想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脚步,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关键则应在于对学生进行兴趣教学。要实现对学生的兴趣教学,教师应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手段,如巧妙的课堂设计、趣味的材料运用以及能够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创设等;也可以通过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创新应用来起到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提问、阅读与讨论等。
2.激励教育。在教学中,学生的思考必须通过教师的良性引导步入正轨,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阐明了这个道理。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乐于“较真”的精神。只有学生发现了问题,并敢于质疑,才能进一步体现学生在思考当中的真实反应。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加以肯定的鼓励,这样才不至于打消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应有的褒奖。
3.满足学生需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出现见解有别于其他人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都希望教师对自身的创造性见解有所首肯、认可,都希望自身的创造性需求得以满足,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课的新问题以及情境创设中的新思路加以理解并实际应用,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1.情境创设。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过程中,首屈一指的教学手段应当是情境教学。最近几年,情境教学逐步在素质教育当中得以普及,并以其主要思维作为教学内容的依凭,政治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融合进名人故事、趣事以及寓言等实现课堂氛围的提高,让学生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能在自然、舒缓、愉悦的气氛中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2.创新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在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均为枯燥乏味的灌输性教学,加之对学生强制性的思想规范,使学生很难有创造性的思维。其实这种方法已经不具备对当前学生的培养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动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自主进行学习、发现、探索、思考、求真,竭力去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比如在进行《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课时,笔者便通过一则故事作为教学开端。故事的大意为:“有个工人下班回家,在归家途中途经一片墓地,因为天色已晚道路崎岖,不慎掉进了一处墓穴当中,他奋力挣扎,希望能够尽力出来,但因为墓穴较深,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最终他放弃了,决定在墓穴中等待,第二天天亮时再想办法。在他昏昏沉沉的半睡半醒之际,一个醉汉也掉了进来,与自己一样,同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爬出去。于是,他告诉那个醉汉,没用的,再怎么努力也出不去,我已经试了好多回了。但是话音刚落,醉汉便惊愕的大吼了一声:有鬼啊!竟然毫不费力地就冲出了墓穴。”通过这样的一则略带几分诙谐的故事,将场景设定为生活当中真实存在,处之可及,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墓穴,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笔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醉汉在听到工人说话之前与之后有什么不同?”答案显而易见。学生回答:“听到工人说话前,用尽力气也爬不出的墓穴,在听到工人说话之后,误以为有鬼,竟然轻易爬了上来。”笔者接着问:“那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又回答:“因为受到刺激后,潜能可以被激发出来。”此时,笔者便点明这就是潜能,并对积极发言、勇于表达的学生提出鼓励,随之展开课堂内容的讲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胆地创新课堂,运用丰富的想象与新颖的授课方式贯穿课堂始终,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初中学生的个性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全面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并加以创新利用。在传统课堂教学当中,通常以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与教师总结贯穿课堂始终。在新型教学中,使用此种方法并加以新颖的应用则会起到更好的作用。首先,在课堂伊始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熟悉,并以此为前提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只有提问,才能让学生思考,提问的过程也是引导、启发的过程,问题问得能否让学生产生对掌握知识的渴望是教师所需要掌握的重要方法。提问能对学生遇见相关能力加以提升,并随着学生欲望的不断增强,为其培养自我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能力。其次,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也是培养师生、生生之间感情的重要渠道。笔者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批讨论,并参与到讨论当中,作及时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自然在这思想碰撞之间迸发。最后,总结部分即是由教师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性陈词,对错误予以纠正,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创新意识。
4.思考与不足。在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当前,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从原有的主导位置转移,逐步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在教学当中将主体地位归还给了学生,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氛围为目标。所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安排上必须要具备针对性与计划性,还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知识基础,并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对学生的个性化能力进行培养,以及对个性化需求加以满足。同时,在进行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公正的为学生进行适当评价,注意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不伤害学生,树立其自信心,从而促使其创新能力与精神的大幅度提升。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进行分析论述,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为我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高谏赟.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1,(32).
[2]焦玉音.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学习(上), 2011,(7).
[3]王云林.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J].教育探索,2000,(3).
[4]李建清,傅跃威.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J].中国科技论坛, 2000,(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经典方式:第一种方式认为构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新人格,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进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创新能力指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二者综合的展现,创新意识则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创新人格则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第一种方式认为深化和具体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创新教育,它的本质就是要强化对学生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将其视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这同时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第三种方式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诱导和启发的教育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我国教育部在2002年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主要在包含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九所高校中进行试点,由此可见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其中依旧包含了众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没有构建基于实践和实训层面上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都进行的较少,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措施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创业,更别提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了,其中所涉及的主要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举办论坛、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二是高职院校普遍不重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人口成本的逐渐提高导致各地区出现了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虽然就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创业却承受着巨大的困难。
三、协同创新视野下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教学目的。应根据校企合作计划,制定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创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要求进行学习,并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教师应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进而向学生传递更好的社会经验。学校则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逐渐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工作体系,与企业之间多进行紧密的合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企业则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明确自己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定位。例如,本公司就是根据现状进行分析,现阶段工程管理或工程建设的参建各方都存在着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不会消除现阶段任何一种工程管理形式,我们只是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加强了参建各方的工程管理水平与效率,并且强化了工程行业监督与社会监督的能力。
(二)建立与本专业相符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有效加强实践活动。协同创新指的是各个创新主体都应实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最高水平和最优同步的系统。所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建立与本专业相符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有效推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针对水利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我院翔宇创业学院孵化的一个项目禹忆公司主要是从政府需求出发,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与教育信息平台,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全过程,同时在平台上建立关于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以及工程运行等阶段的信息化管理。
(三)根据国家政府的政策和市场需求,合理制定校企合作的项目计划。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政府的政策和市场需求来合理制定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计划,同时在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渗透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了解本专业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从中获取一定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举个例子来说,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信息化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市场化,需要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整合。然而在市场中并没有公司能够提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我校翔宇创业学院禹忆文化公司建立的这个平台就想解决政府以及市场的需求。其次,根据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水利建设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在增加投资力度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了水利建设市场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实现水利建设现代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水利管理平台是有极大的市场价值的。目前水工教学形式单一,平台中搭建的水利工程虚拟项目部培训系统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晓晓.协同创新视野下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探讨——以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122-126.
[2]谭喜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训赛创融合”实现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18):100-102.
【关键词】作业展评 双基 创新 体验 实践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开学第二周我们进行了一次作业展评,从这次展评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美术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表现平面形象和立体造型,并能大胆的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体现了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品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缺少基本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美术方面愉快而主动的发展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一、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小学美术教学,进行美术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通过美术教学,将系统地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绘画、工艺、和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培养生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学生掌握观察、想象、思维的方法和绘画造型、设色以及简单的工艺操作技能。这种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果忽视了基础教学,学生缺乏基本的造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色彩分辨能力、手工操作能力,对于将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各种专业教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创作是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美术知识技能经过够思、构图、围绕一定的主题思想来表现画者的思想感情的。而创新意识则指的是一种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方法、寻求新结论的心理想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1)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气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选择学习内容。如:学生观看一年级的《太阳》时,可让学生描述自己进行创作想象的内容,引发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变通性、直觉性和求异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激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儿童绘画创作教学必须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培养创造意识,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例:低年级学生的创作画《我的妈妈》学生经过现实思考想象,不仅画出了妈妈的形象,还讲出了自己的画法思路,表现出了妈妈的工作。这时,教师给要给予表扬和鼓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才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体验和感受能力
在小学阶段,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色彩感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如:三年级的《绿色和紫色的画》,这节课是认识三间色中的绿色和紫色的色相,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欣赏以绿色,紫色为主的图片和绘画作品,让他们通过欣赏感受绿色带给人们的清静、凉爽的感觉,感受紫色带给人们的神秘、梦幻般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调色,培养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绿色是怎么调出来的?(出示蓝色黄相卡),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调出绿色。最后,让学生画一幅以绿色为主的画,如“绿色食品”等,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生命。
四、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表现生活中有趣的,自己喜欢的造型,自己动手去做手工制作,这就是美术中的手工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1)手工课包括设计和制作,在小学里手工主要是制做练习,使学生了解制作物的结构和材料性能。工具使用和制作方法,教师进行制作示范。帮住学生掌握方法,解决问题。(2)材料和工具要在上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好,引导学生要节约材料,爱护工具,手工教学还特别要注意安全。如不在专用教室上课,还要组织学生在课后收拾工具和做好教师的清洁工作。(3)鼓励学生在制作时灵活选用身边常有的各种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如用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促进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4)及时做好作业展览和评比等工作,总结经验,提高学生手工学习的积极性。
五、开展作业展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基本走向
在高校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今天,在全球范围内,尽管有着不同的背景以及根源,高校发展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相同的是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都是很高的,我们教师的主要职责也是培养出合格的优秀学生,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知识架构。在大学改革的过程中,其最终目标还是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在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比比皆是。本文将提出改革实践的几种具体措施并加以分析。
一、重视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我国近几年的大学教育中,越来越偏重于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之前的专业型人才,虽然专业人才有着其独有的优点,比如说在某一领域拥有着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够在特定的领域发光发热,而且现在的就业市场也更偏重于接受专业人才,这也是由于企业里各部门分工明确,各有所长。但是处于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以及社会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更能得到社会的青睐,所以大学教育也要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高校教育中,无论是专业知识的教授还是普适教育都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就必须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其的综合素质培养。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是为了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二者是共通的而不是对立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改革实践中,更是要注重这一点。针对高校教育对于专业知识的偏重,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进行调整,比如美国在战后工程教育一度之重视理论与分析,而缺乏对实践与综合的教育,针对这一问题开始提出“回归工程实践”,从而促进了工程教育对工程背景、实践以及综合和创新的重视。而在德国,虽然有着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但在现代工程发展的全新挑战时,主动提出在划分教育层次、专业多样性发展的同时,要着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程度,加强基本理论以及前沿知识与交叉学科教学。各国对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必须在教育中既重视理论,又不轻视实践,建立二者之间的有效平衡。
二、重视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
创新是当下的时代需求,而教育更是要为这一时代需求做出努力,教育在以往一直比较崇尚经验以及传统,过多的以传统的东西作为权威而缺少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创新更是会出现不支持以及质疑,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适应时代的人才,而现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展的节奏可以说是迅速,科技更是出现了大爆炸的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依赖传统,依靠权威知识是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有创造性精神,能够更加适应时代需求,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中,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校领导以及基层教师都要加以重视,引进先进改革经验并因地制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既能够学会并掌握知识,更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发挥出知识的真正力量。近几年来社会上对于加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呼声不绝于耳,因此也出台了各种教育改革措施和新鲜经验,如举办各类综合知识竞赛等,大学内部也更加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些高校试行的将学生的创新成果折算计入学分的制度等,有力地推动了创造性人才培养。但是,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使得该举措的推进步步受挫,我国大学创造教育的开展尚不尽如人意,目前应当把培养创新品质列为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从课程设置到活动鼓励,从课堂到课外活动,全面推进创新。
题情景”“多元评价”“自主实践”等方法被提出,并将这些方法用实践来证明,结果得出结论证明这些教法是可行的。现在初中学生
的劳动态度有所改善,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成果随之诞生。
关键词:劳技课堂;教学;创造力;培养;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这是一位伟人所说的一句很经典的话。青年人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动力,培养青年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就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要在他们的心中树立这样的意识,“劳动人民最光荣”、“我劳动,所以我快乐”等等。为使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劳动与技术课教学必须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自律,树立竞争意识,严格要求学生自己亲自动动脑思考、分析,自己在脑中严密构架设计模型,自己动手将自己所构架的模型搭建起来。老师也要严格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鼓励、帮助学生去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并及时给与学生一些准确有价值的改进方法或评价。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严格执行下去,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初中劳技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我国长期运用的是“应试教育”,这样的教育体制及制度下,学生努力追求着高分,老师也在不断给学生注入追求高分的思想或意识,甚至直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努力鼓励或逼迫学生走上追求高分的道路上。这难免会在老师教学上出现畸形。这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普遍现象,在全国蔓延开来。在学生追求着高分的这种趋势下,学生不断地改变着学习方法,力求在考试中获得名列前茅的成绩,老师也在使用花样百出的教学方法,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在这种趋势下难免就会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尽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但是其动手能力却很差。学生的理论基础很厚实,但是当其理论付诸行动进行实践时,就会造成难以施行的现象。这难免就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激情,使其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本来就是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专门设置的一门课程。本来这门课程就少,但是有些学校却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移用这门课的时间。使得牢技课程名存实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初中劳技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劳技创新教学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很值得的争论。在我国古文中,有一些论述,当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授业解惑也”。传授别人专业知识和解决别人的困惑。但在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看来,“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某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一直以来,人们都普遍认为教学就是为了传授知识,而缺少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性格的塑造。以前人们更加重视教学的内容,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很少考虑甚至不考虑学生思维、能力和性格的培养。教与学这本来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重视教学的过程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这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主观学习兴趣,有兴趣就会有新的探索,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中心。老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并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激励。
(二)创设问题情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以前,师生都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心理学家说,“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培养学生兴趣才是学习的关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创新潜力。例如:初中老师在上《粉笔雕刻》这门课之前,会雕刻一些精致的作品,在课上供学生欣赏。然后学生就会感到很惊奇,在欣赏完作品以后,学生会主动提出很多相关的问题。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种想要学习的欲望。只是老师在平时上课时并没有把学生这种学习的欲望给挖掘出来。所以,老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去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发掘其学习的欲望,并鼓励学生自我肯定,用于发表自我看法,勇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当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会善于思考,勇于追求成功,使其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三)提倡自主学习,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才能在学习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本人曾担任过初中《手工制作》的教学工作。在其中“风筝制作”教学中,以“提倡自主学习”为主题,简单给学生介绍制作风筝的四个步骤(了解风筝,放飞风筝,制作风筝,设计新风筝)之后,就交给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具体做法:“了解风筝”,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风筝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处理。“放飞风筝”,要求学生掌握放飞风筝注意的事项,需要考虑的因素。“制作风筝”要求学生先画出大致的图纸以及根据图纸对图纸进行剪切,画图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空间画图能力。“设计新风筝”,是学生集经验、智慧、美工等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来的。结果,学生们基本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还有一些学生设计的具有创新性的风筝是很值得表扬的。这不仅开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证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还掌握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与技能。这也有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思维的形成。
(四)精编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造素质
曾经一位科学家说过,“创造源于实践。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需要实践,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更需要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能力的土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有效的手段。技术操作实践活动就是一门集考察、检验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一些东西通过口授是不能教会学生技能的。只有学生自己亲身经历才可以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智慧。在经历中,学生才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在书本上所不能教授的启发和经验。学生在接受挫折,战胜困难中,内心的微妙变化这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放弃就体会不到最后成功的乐趣。因此,提高学生创造素质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初中实践课中有一门《温馨的贺卡》的一节教学课程。本人在这节教学课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一个贺卡,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贺卡的内容。尽管刚开始,有不少学生说这很简单,但是结果却并不尽人意。在设计的过程总是不尽完美,缺乏新意和艺术感染力,总是有人会向老师请教如何才能设计出完美的作品这类问题。这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只有创新才能造就成功,只有亲自动手才会有所进步,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掌握设计技巧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激发。
(五)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众所周知,适当的鼓励是可以激起学生的上进心的。初中生的自尊心和表现欲是很强的,所以给予适当的鼓励是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勇气去回答问题。并且适当的鼓励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提升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老师在提出问题时,也要注意提一些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善于扑捉学生的眼光和表情,对有望举手回答的学生优先权。因为他们对自己不自信,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肯定。对于那些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形成。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这本身就说明他们用心思考了,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这只是思路的错误。对于有创新新思维的回答,更加要加以表扬,使学生勇于去思考,发挥其创造性思维的热情。这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的。奖励方式是有很多的,比如,口头表扬,发奖状,对学习加分,在班级活动中评选小能手等。这些奖励方式要适当运用,才可以事半功倍。还有对一些优秀作品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展示,或者发表到学校创办的杂志上,获得稿费。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鼓励方式。有利于学校创新性风气的形成。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的重要引导对学生是很重要的。适当的激励可以激发其无穷的创造欲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劳动与技术课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塑造,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其主观创新意识和提高主动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互动,参与创新性活动,这也是现代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让每个学生都争取发掘其潜在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振涛.浅议劳技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社会科学,2008(2).
[2]肖明辉.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劳技课堂教学创新方案[J].新课程,2010(12).
[关键词]单片机;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82―03
引言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向学生传授单片机技术的基础课程,它综合了多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知识,主要培养学生进行智能化电子系统整体设计的能力,培养强电专业学生的弱电控制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技术,可为后续更高层次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参与实际的综合设计课题和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搞好《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目前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院的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三个电类专业均开设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学生在学习了电路基础、数字电子、模拟电子、微机原理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再学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在整个教学安排上是非常合理的。然而通过40学时的教学和一周的课程设计,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时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尤其是创新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
1 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够,缺乏创新思想,学习过程中一旦碰到问题,很难认真思考、探索研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2 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还是以理论为主,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很少有应用具体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 目前实验课程体系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启发型实验不够,没有大型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基本没有对学生动手能力训练,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引导下,学习成绩主要是以考试成绩确定的,因而常常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这种评价体系造就学生对实践环节学习的轻视心理,即是以成绩合格为目标,而不是能力获得为标准,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改革思路和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在单片机教学中,根据学生、教材、教学设备等实际情况,将授课内容进行全面、合理的整合优化。减少冗余,加强综合性、创新性内容,在对整个课程链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课程改革,改革后的讲课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
在对整个课程链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可以避免学生反复学习同一内容,但又学得不够深入等问题。对照以前的教学大纲,了解当前学生所学课程,对单片机的大纲做了更改,利如增加了单片机应用典型案例、接口部分知识,删除了同步、异步通信概念、进制部分知识等。
这种改革符合目前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基本方针,可以减轻学业压力,用有限的课时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做到“厚积”。在改革过程中注意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为培养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授课中改变老师唱主角,学生当观众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静态、被动接受的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利用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教会学生进行创新的科研方法和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创新。另外在现行开设单片机课程中,实践内容所占比例偏少,实验设备陈旧,内容跟不上时展,因此进行了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改善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状,使各环节相互衔接,增加创新实验,通过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为提高创新能力所采取具体措施
1 提高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在学习中创新,喜欢创新,注意创新,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课之后,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单片机的多种应用功能及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和学会后能做什么,并利用图片、录像和实物等介绍一些当前的单片机先进科技和教师相关单片机科研成果;邀请一些单片机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知名教授来校作单片机知识专题讲座;请一些已毕业从事与单片机技术有关的学生来现场指导教育,使他们了解单片微机在工业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计算机外部设备、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和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及学好单片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动脑思考有哪些领域或哪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电器或仪表等设备适合用单片机控制,从而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2 鼓励学生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断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制作自己兴趣的产品,编写单片机程序。由于初学者一般没有开发板和仿真器这些设备,为了给学生创造条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给学生提供一些单片机仿真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模拟实际系统,编写软件。例如提供了proteus仿真软件,它可以仿真51系列、AVR,PIC等常用的MCU及其电路,还可以和keil软件互联,可以像使用仿真器一样调试程序。又不需要任何费用,特别适合学生在单片机学习的起步阶段使用。我们在实验室里安装了这个软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演示它的功能和使用,鼓励有电脑的学生安装这个软件,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做做电子表、步进电机、直流电机控制、LED显示,AD、DA转换,交通灯设计等方面的模拟实验。
(2)鼓励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学生买一些小型的单片机学习开发板。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专门为在校大学生学习单片机量身定做学习开发板、主控芯片。包括凌阳、51系列、AVR系统等,它们价格低,特别适合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单片机开发。而实验室也购置一部分这样的开发板,对学生开放,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开发单片机系统的环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在实验中培养创新思维
改变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并开放实验室,随时恭候学生的来临。在整个实验进行过程中,以学生为实验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对待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自己动手解决这类问题。指导教师在实验的组织管理上起主要作用,而在实验中仅起指导作用,给学生指明方向,避免多走弯路,并解答实验当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例如:在彩灯移动实验中,鼓励学生编写不同的移动花样,采用多种不同方法编程,并设计电路图,这样将生活中常见的小产品与课程实验结合起来。使同学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
理解,学到了实际知识,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通过课程设计改革培养工程素质,强化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一些制作发明上,更重要的是要有必要的工程素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从课程设计选题开始,就要求学生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作好分工、做好实验记录、总结调试心得等。使学生熟悉从立项、方案论证、软硬件设计与调试、PCB设计、结构设计、到安装调试等电子设计的全过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使学生理解并认识了良好的工程规范。在设计阶段,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意实现创新性设计。在报告整理阶段,引导学生对设计过程进行总结。从方案设计到器件选型,从程序开发到调试。都要求学生将实践中获取的经验总结文字材料,使学生在设计过程逐步体验本课程的系统性。例如,选择电子时钟系统作为课程设计的同学,其硬件电路尽管相对简单,涉及的单片机资源并不多,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很快的实现基本功能,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在硬件电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重新规划设计软件,实现许多如计时器、万年历、秒表、定时报警器等附加功能。
每年课程设计的题目既可从教师给定的题目中选择,也可以自行拟定,自行拟定的题目在做之前要提交可行性报告。这就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007―2008学年我专业的课程设计的可选题目如表2所示:
而课程设计评分依据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和文字报告等进行评价。例如,确定若干个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仪器系统如时钟、点阵显示器等基本功能供学生选题。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提交完成基本功能的仪器系统、相关文字报告等,最后进行答辩。毕业设计得分由设计产品功能和质量分(40%)、毕业设计报告分(30%)、答辨分(15%)、特色与创新分(15%)等部分组成,并要答辨。
5 通过考核方法改革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
考核方法作为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它直接检验教和学双方的效果,间接指导着学生的学习。目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使用比较普遍的考核方法仍然是闭卷笔试。应该说,闭卷考试在基础理论类课程教学中,在强化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单片机原理》课程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如果仍以闭卷考试作为主要评价方法,则不能较好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对当前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并拟建立一种长期的跟踪考核制度,将考核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核上。即将原来的纯笔试改成了设计报告、机考和笔试相结合评分的方法。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要提交一个设计报告,设计一种产品,该报告的评分标准为:报告(50%)+创新意识(30%)+程序调试(20%)。而机考指的是在实验室里现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而笔试试卷在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题型上进行了改革。减少了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客观题,增加了灵活多样的程序设计,电路设计等题型。充分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新能力。最终成绩测评比例为设计报告(30%)+机考(20%)+笔试(50%)。
6 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我们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注意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兴趣的培养。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纳入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来,成立了创新电子社团,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为主,其他专业学生也可自愿参加。由《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主讲教师作为主要指导教师,每周辅导1―2次,并提供不同层次的实践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出灵活多样的实践要求,吸引学生主动地、有选择地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或感兴趣的产品设计。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设计目标和任务,把学生被动地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把依赖于老师的学习变成独立的学习和思考。设计题目和产品的实现也增强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提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实验项目、设计和电子制作,可以自己设计电子作品等,这样就使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创新思想得以实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7 依托各种竞赛,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创新能力
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盛群杯单片机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等各类比赛。这些竞赛既培养了学生电子设计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各类竞赛,掊养一部分学生的动力创新能力,再通过宣传,使其它学生对单片机学习产生兴趣,为参加这些竞赛而努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结束语
在进行了课程改革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了很大的激发,出现了自主式学习的热潮。由于课程的改革,使理论教学的时间大大缩短,学生有了更多动手和思考的时间,在课程结束时,大多数同学提交了自己的作品,更有部分同学在单片机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主动地促进单片机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使单片机课程跟上时展的潮流,使学生学完单片机后,不仅仅具有初步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还具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江世明,刘湘涛,申寿云等.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创新与实践[J]怀化学院学报,第2006,25(8):162―163.
[2]龚益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与实践[J].2007,(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