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

第1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

在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局域化经济体系。自由贸易区主要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国家通过制定协议的方式来免除限定区域之间的关税,实现各个成员国家在该区域的商品进出自由,这样的做法对于满足国际物流的独特性以及开放性的要求,以及实现国际物流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国际港口物流,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国际物流发展的促进作用

增加我国国际港口物流产业在国际物流产业中的地位。全球化的经济体系逐渐形成,跨国贸易也在其影响下不断的快速发展。世界性的贸易方式逐渐向国际贸易形式推进。大部分的工业发达国家都意识到了国民经济朝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趋势,都在积极采取经济措施想要使本国原本的进口替代型经济或投资导向型经济逐步转向更加具有经济效益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使之对本国商业发展起到刺激作用。面对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自由贸易区就成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品中转地点,这不仅促进了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对周围地区的经济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港口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创新。除此之外,由于自由贸易区的商品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又使国际物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升了地位,为国际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为多边贸易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在进行相关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遵守协商一致的基本规则,如果实际情况无法做到协商一致则采取投票表决。建立区域贸易的形式主要是为了实现贸易经济的共同发展以及优缺互补,在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决策没有实现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凭借自由贸易区域达成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的经济目标。所以,经济贸易区的建立为实现多边贸易经济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

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基础上实现国际物流發展

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国际物流枢纽港的形成基础。国际物流的枢纽港在之后的建设中会变得更加的功能多样化,通过保税区与枢纽港的融合来进行自由贸易,就是枢纽港多功能作用的具体表现。港口枢纽综合性能的发展使原本只是进行物流运输的港口枢纽逐渐演变成为完整的实现经济贸易的基地。这样的物流枢纽港,一方面能够完成传统的装卸、存储以及商品中转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可以在生产方面、资本市场方面以及商品贸易市场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有利于形成多功能的国际港口物流体系,促进我国国际港口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

提高我国国际港口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量。通过在港口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显著提高我国港口物流的效率以及物流服务与创新能力,通过实现顾客满意度提升的方式增加港口物流的国际竞争力量,使我国的港口物流产业地位在全球范围内显著提高。另外要实现港口物流的竞争能力还要从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方面实现。而对要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的港口物流来说,就势必需要把握发掘出有价值的具有独特性质的资源。这一类资源主要是指区别于其他港口而特有的方面,能为港口物流创造更加多的经济效益优势。例如物流便利程度以及该港口的便利交通就会吸引到顾客来进行物流投入。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在资源发现后进行整合集中,并科学利用其中的有效性资源,在这里保税区就是十分具有效益的一种独特性资源,融入保税区的方式就是对有利资源的合理利用。所以,在港口区域进行自由贸易的举措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由贸易与港口区域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形式的形成就是将港口与保税区进行科学匹配共同实现价值的最好结果。

第2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东疆港 第四代港口 区位优势 战略思考

美丽的渤海之滨,一座具有6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务院于4年前就已明确了天津的城市定位: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滨海新区是天津重点发展区域,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处环渤海中心,拥有吞吐量世界第6的天津港,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市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通讯网络,在第一时间与世界相连。这里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滨海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眼球。

天津港在环渤海诸多港口中有着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地理位置,处于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背靠三北,面向东亚,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由于海运价格便宜,在运输成本上有相当大的优势。辽阔的经济腹地,总面积达全国面积的一半。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地理优势还决定了其成为蒙古国、中亚5国等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及独联体国家未来的中转港口。

一、东疆保税港将带动天津港成为世界一流大港

天津东疆港区是天津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天津的港口优势,使其成为滨海新区大开发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中的新亮点,促进区域经济大发展,更好地为腹地服务。天津港海向和陆向腹地辐射面较大:海向腹地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陆向直接腹地有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土地面积37.3万平方公里,人口1.26亿,分别占全国的4%和10%;年GDP和外贸进出口额约占全国的10%-15%;间接腹地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等。通过天津港担负的经济总量海运任务占全国的1/5。

建设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使其在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国务院推动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政策支持下,依托东疆港区独特区位优势,将集港口功能、出口加工、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功能于一体,打造成为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作为滨海新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载体,天津港将被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深水港,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二、自由贸易港区政策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使东疆港成为第四代港口的关键

自由贸易港区已成为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最成熟、最活跃的经济功能区,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共享平台。发展自由贸易港区可以提高出口绩效,实现技术转让,带动产业升级。加快东疆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有利于提升天津港口功能、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天津更好更快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振兴。建设东疆自由贸易港区是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环节。港口是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是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物流的重要载体。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利用港口的特点和优势,辟建一定规模的自由贸易港区,赋予其高度灵活的自由经济政策和监管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港口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和优势。港口经济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据有关测算,以港口为节点的产业发展中,港口本身收益为9%,航运业收益为16%,社会收益为75%。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发展港口,如韩国的釜山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力保其枢纽港地位;我国台湾的高雄港自由贸易港区,其国际枢纽大港的地位也较明显。

天津港于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城市群的交汇点,依托天津,背靠西北、华北,面向东北亚,连接中西亚,远及欧洲大陆,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京津冀、华北、西北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新亚欧大陆桥最近的起点,是从太平洋到达欧亚大陆的主要口岸,也是中亚、西亚等邻近内陆国家的出海口,具有强烈的对内吸引和向外输出的双重有利条件,具备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成为第四代港口的区位优势。

建设东疆自由贸易港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为腹地服务的客观需要。天津港海向和陆向腹地辐射面较大。2009年天津港吞吐量接近4亿吨,为38111.30万吨,同比增长7.1%,约占华北地区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的1/3,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10。其中外贸货物的吞吐量约1/2。目前,天津市约有80%、北京市约有30%、河北和山西省约有50%以上的外贸货物经由天津港进出,宁夏、甘肃等省外贸进出口额的40%-60%是通过天津港实现的。建设东疆自由贸易港区将进一步发挥天津港的枢纽作用,增强天津对内对外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互动,有利于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提高环渤海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将天津东疆港建设成为第四代港口是必然趋势

进入21世纪后的“第四代港口”理论,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突出特点成为了新时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因此,港口面临着如何优化原有功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和拓展功能的新课题。集装箱将成为第四代港口的主要货物,港航联盟和港港联盟成为第四代港口发展的重要趋势,物流体系的一体化和网络化成为其发展方向。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的枢纽和国际经贸的支撑点,参与经济腹地资源要素分配与综合物流配送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因为港口拥有海、陆两大辐射面的优势,第四代港口不仅起到连接世界性和区域性生产贸易和消费的中心纽带作用,并主动策划积极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在更大程度上为这两大辐射面服务。天津东疆港的建设应遵循第四代港口的发展趋势。

1 港口与所在城市的关系上,已形成布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临港产业为城市产业主体的发展模式,使整个港城密不可分,交融在一起,发展成为“港城相济”。

2 在港口的地理布局上,出现主辅相配的网络化发

展趋势。以全球或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港口为主体的、地区性枢纽港和支线港为辅助的港口网络基本形成。港口日益成为其所在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以现代的数码、定位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各类可以对物质流、金融流、商务流、人才流进行主动、有效、实时监视和处理的控制系统已纷纷亮相。

3 在港口间发的关系上,遵从市场经济规律,倡导“竞合”理念。会出现合作与竞争同在,从竞争对手走向联盟与合作的伙伴,以合作为主导的发展趋势。从国内外港界的经营和管理的分析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利他是为了更好的自利。各港口所在的城市或所直接辐射的陆向经济腹地,都在集中力量发展其本区域的港口,并尽可能使本国、本地区的物流量经由本区域的港口去处理,减少经由他港中转。

4 在港口的自身建设上,呈现出进一步走向深水化、大型化和专门化的发展趋势。在目前排名全球前30位的集装箱港口中,有80%的港口具有15米以上的深水泊位,10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码头,20万吨级以上的干散货码头以及30万吨级以上的原油码头也屡见不鲜,而且更大吨级的超大型深水码头已在建设和规划之中。

四、国内港口发展战略及天津东疆港建设的战略思考

区域内港口群的合作将大于竞争已经成为潮流,就环渤海经济圈内的港口而言,天津港应集中力量发展集装箱业,为津京冀服务。青岛港、大连港分别以山东半岛和东北三省为其主要经济腹地。三大港口互为补给港,互助合作、优势互补,就像麦当劳与可口可乐、肯德基与百事可乐的优势互补与合作就是很好的成功范例。同时,还要建立起内河航运与港口间的合作机制,从国家的层面为物流企业和港口提供信息支持,搞好多式联运的服务工作。发挥国家在整体上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信息公布机制。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港口大国,沿海港口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港口煤炭吞吐量、铁矿石进出口量均居世界第1位。“十一五”期间,吞吐量需求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港口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为适应港口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从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转变的历史性突破,作为天津东疆港建设的发展战略有如下思考。

(一)充分利用天津东疆港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实现港口功能直接向第四代港口转变升级,使现有的在航道、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方面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实现向第四代港口的跨越,融入更多先进的管理理念。

(二)绿色物流由于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而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港城的海陆开发与建设及港口运作过程中,倡导优先使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与生态技术,通过集约化经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发展绿色港口。

(三)建立高效的口岸监管系统,推进发展自由贸易港,进一步提高港口效率,完善口岸大通关模式,实现全天候、一站式通关。银行、税务等相关机构的服务也应相应延时服务,开展网上纳税、网上付费,推进海铁联运,集中审单,实行属地接放,全面拓展口岸整体服务功能。

(四)顺应供应链物流服务大势,积极探索港口经营战略。满足市场精细化、敏捷化、柔性化,港口与其他物流活动构成无缝供应链物流体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强化港口间的协调。在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同时形成精细化的港口作业,通过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差异化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营造敏捷化的港口,将港口真正纳入现代供应链管理之中,顺利跨入第四代港口的行列。

第3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

外界过去对于深圳的关注常常由制造业而起,而附着之上的,包括证券、期货、期权、金融衍生产品及其服务在内的“虚拟经济”被认为只是未来的方向。

伦敦金融城2009年9月公布的第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则显示,全球金融中心中香港位居第三,深圳则超越内地其他城市,名列第五。“虚拟经济”在深圳的迅速成长多少让人感到意外。

“虚拟经济”初具规模

深圳市政府金融办的数据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深圳多数重要产业增速减缓,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却逆势持续增长。2009年1至6月,全年金融业总资产达3.3万亿元,同比增长36.9%。

截至2009年,深圳已有17家证券公司,居全国首位;有16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总规模占全国比重35%,基金资产净值7975.5亿元;包括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在内的一批巨型金融企业也开始在深圳涌现。

此外,由于创新能力较强,市场化运作机制较为完善,截至2008年底,深圳的私募股权基金已达300多家,私募证券基金达3800多家,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证券基金的管理规模分别达到3200亿元和6000亿元,约占全国市场规模的35%和50%。另外,深圳本地还拥有16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00多家担保公司。

同时,临近香港的区位优势,使得深圳“虚拟经济”从起步之初就具备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优势。目前,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外资银行在深圳设立了74家营业性机构和5家代表处。外资银行数量已占深圳银行总数的30%。

深圳市政府金融办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深圳的货币市场2009年成交20多万亿元,货币交易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此外,深圳一年的人民币净投放量在1400亿到1500亿元之间,约占全国的40%-50%。“全国有近一半的现金投放在深圳,可见这里‘虚拟经济’的活跃程度。”

共建全球金融中心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专家们认为,由于金融业已逐渐成为深圳和香港共同的支柱产业,“深港”合作关系正在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三来一补”合作升级到“虚拟经济”合作层面。因此,在全球金融面临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应从国家层面支持港深共建国际金融中心,同时将深圳打造成内地的“虚拟经济之都”。

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认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警示,中国要着眼于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低附加值的制造部门逐步向高附加值制造部门和生产服务部门转型。

“然而,中国传统资本市场还有很多不适应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方面,比如融资渠道主要靠政府分配,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还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虚拟经济规模很小,发展模式也比较落后,处于‘补课’阶段。在这方面应该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试验、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国世平指出,在具体的操作层面,香港与内地金融体系的接通最好是以“点对点”的方式,在风险可控制的情况下实施,而最合理的一个点就是深圳。

“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打通港深之间金融合作和资本流动的制度,是中国构建世界金融极的最理想路径。”国世平说,“比如,通过建立港深之间的跨境资金流动通道,加快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以两地证券交易所合作为核心,推动两地资本市场融合;利用河套地区开发的重要平台,建设‘港深金融城’”。

“港深自由贸易区”

与共建全球金融中心相匹配,相关专家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建议,香港和深圳可探讨建立一个共管的自由贸易区,使之成为港深一体化的试点,同时成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政策的综合实验区,进行一系列更加开放的政策性实验和探索。

时至今日,香港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金融海啸的阴影,特别是金融和出口两大关键行业所受冲击严重。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呙中校认为,真正困境远不在此,结构性问题才是香港经济的致命伤。

呙中校说,作为支柱产业而畸形繁荣的房地产业“绑架”香港经济,极大削弱因低税和自由港而形成的低成本优势,导致香港经济转型困难。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李罗力认为,香港制造业转移后出现产业空心化,导致产业升级受阻和财政困难等危机和隐患。其中,普通劳动力就业问题更为突出。

一水相隔的深圳面临着几乎同样的难题:产业升级艰难,土地、水、能源、环境承载力大幅下降……

区域经济学者金心异说,港深这对“难兄难弟”的出路在于合作,而除了共同打造“全球金融中心”外,还应该探讨建立国家级的自由贸易区。

深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认为,把“港深共建国际都会”具体为创建“创新型自由贸易区”是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政策的深化和进一步具体化,有三个层面的战略意义:一是扩大珠三角内需,带动华南、泛珠三角经济发展;二是在环南中国海地区形成商业中心,有利于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南中国海的繁荣稳定;三是极大地提升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巩固两地的金融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张国良认为,“创新型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可从4个方面定位:金融创新试验区、区域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区域产业链管理基地。

其中,金融创新试验区功能是重中之重。张国良说,港深金融合作是中国构建世界性金融极的现实途径。港深两地制度不同,要进行金融合作不仅受到制度上的限制,而且还事关国家金融改革的整体部署和金融安全,所以有必要通过自由贸易区来先试先行。

“自由贸易区”可进行的金融试验包括:倚仗人员、资金、外汇自由流动的有利条件,使自贸区成为港深“资金自由行”的桥头堡和试验场。在自贸区内,内地居民可方便地投资香港股票、期货和各类基金,香港居民也可通过便捷手续投资内地A股证券和期货交易等。港深两地还可通过自贸区展开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的深入合作,努力拓建国际能源期货交易市场。自贸区可以作为央行及各大银行的南方总部基地,同时吸引香港及海外的银行来设立分行,形成金融聚集的优势,等等。

“创新型自由贸易区”应体现“深圳所有、深港共管”特点。张国良认为,在具体管理方式上,港深应共同设立一个高层协调机制;同时,港深要共同组建半官方性质的自贸区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对自贸区开发和管理进行灵活的统筹负责。

“港深自由贸易区”可实现路径多样。目前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在深圳前、后海区域重新规划建设;二是由深圳原有保税区进行转型。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不管哪种意见,都是可行的途径,“中国是贸易大国,而自由贸易区却很少,很有必要通过设立深港自由贸易区来先行先试”。

突破体制障碍

但如不能突破现有体制的束缚,港深共建“国际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区”只能停留在天马行空的想象阶段。

张国良呼吁,深圳和国家有关方面,应解放思想,利用香港的优势。“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的经验和人才也是国家的财富。而深圳要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和创新城市,需要有国际眼光,需要制度创新。为此,深圳应该大胆引进香港成功的国际化管理经验和人才,参与港深合作项目的管理。”

第4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

【关键词】现代港口物流;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影响研究

一、现代港口物流概述

(1)现代港口物流的概念。对于现代港口物流概念的理解,随其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发展。现在可这样理解:现代港口物流是指港口中心城市利用其自身的港口资源优势,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强化其对港口周边地区物流活动的轴射能力,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2)港口物流活动的发展阶段。港口发展经历了三代港的发展阶段:第一代港口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前,其定位为纯粹的“运输中心”,港口物流功能主要是提供船舶停靠、货物装卸、转运和仓储等服务。第二代港口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其定位为“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形成了以集装箱运输为中心,出现了临港产业群,增加了港口物流增值服务功能。第三代港口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其定位为“现代综合物流中心”,即以信息技术为服务手段,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为一体的现代港口综合物流业。

二、海口港港口物流的现状

1.海口港港口资源。(1)岸线资源。西起澄迈湾的玉苞角,东至铺前湾的北港岛,岸线总长约82公里,规划为8个岸段、5种岸线功能。即马村岸段、盈滨至天尾角岸段、海口湾西岸段、海口湾东岸段、铺前湾西岸段、白沙门岸段、塔市西至北港岛岸段等8个岸段;港口岸线、旅游岸线、城市生活和自然生态岸线、城市建设岸线、备用港口岸线等5种岸线。(2)航道资源。海口港共有四条航道,即秀英港、新海港、海甸港和马村港航道。其中马村港区航道为天然航道,其余皆为人工单向航道。由于受到海口湾淤积的影响,秀英港区和海甸港区人工航道需常年疏浚。

2.海口港物流基础设施。(1)海口港码头泊位。海口港码头泊位现状为:秀英港区泊位25个,其中深水泊位6个;海甸港区泊位46个;新海港区泊位3个;马村港区泊数8个。(2)港口设备设施。海口港现拥有各类装卸机械180台。码头仓储堆场能力为海口港仓库27间共7.39万平方米,堆场12.85万平方米。

三、海口港口物流与现代港口物流存在的差距

现代港口物流主要体现在第三代、第四代港口的发展上。而海口港口物流还处于第二代港口的发展阶段,与现代港口物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1)海口港港口产业优势不突出,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海口港作为海口市中心港区,仍处于二代港发展时期,不能较好的发挥其优势。主要表现为港口物流功能单一,泊位等级低,专业化泊位缺乏,港口物流服务能力相对较低,欠缺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跟现代物流差距明显,不能很好的突出其传统产业优势,从而无法满足海口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成为海口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2)港城发展不协调,矛盾较为突出。港城不能协调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一是目前海口港的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秀英港区,而秀英港区位于海口外滩的范围之内,地处中心城区。随着海口城市经济的发展,港口与城市在土地利用、货物集疏运方面的矛盾表现得较为突出,从而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二是港城在环境功能上不能协调发展。秀英港区位于中心城区,但港区在船舶装卸作业及车辆集疏运生产过程,必然会对海口城市环境造成影响,这与把海口城市建设成为热带滨海旅游休闭胜地的定位很不协调,限制海口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

四、现代港口物流条件下海口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临港工业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影响城市经济发展。海口临港工业主要集中在海口三区,即保税区、高新区、金盘工业区,其工业产值占海口市的40%左右。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海口市临港工业存在总体上发展程度不高、产业聚集规模不够,科技含量和研发能力不足,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规划程度较低,相关软硬件的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着海口城市经济发展。

(2)港区分离,难以促进现代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前制约海口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港区分离,即港口—保税区分离,不能联动发展,使保税区的出口加工、转口贸易和保税仓储等功能不能以港口为依托,充分发挥出来,难以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务。同时,港口也难以利用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利用保税区的加工贸易功能,促进和支持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港口城市经济做大做强。

(3)海口城市经济区位定位内涵不足,使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得不到扩大发展。

五、现代港口物流条件下海口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1)整合港口资源,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建立信息港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条件下,必须整合海口港港口资源,建立现代港口集群,对港口以及临港产业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海口港建设现代港口物流还处于初始阶段,缺乏信息管理能力。为了配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战略,应向国内外第三代港口学习,借鉴其服务城市经济建设的经验,加快信息化建设,在现代港口物流生产活动中推广应用EDI系统技术,构建联通国内外信息网络,配置信息技术设备,提高海口港口物流信息化水平,以满足现代港口物流服务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实行港口与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港口与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海口实行港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向。首先要充分利用海口的港口资源优势,把海口港建设成为信息化枢纽港。其次要坚持以港兴市,以市兴港,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由于现代港口物流所具有的运输服务功能、水运规模的经济性、商贸服务功能以及信息服务功能等,使临港工业区成为跨国公司首选的理想制造业基地,成为现代工业的最佳聚集区域,形成产业聚集,出现产业集群,从而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经济走“港兴城兴”的港城一体化发展道路。

(3)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提供现代物流服务的发展战略。一是实施“区港联动”,建立国际保税物流园区。目前制约海口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没有建立国际保税物流园区,港区分离。港口难以利用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优势,促进港口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而制约着港口物流的发展。因此,要实施“区港联动”,就要在港口区域内建设国际保税物流园区,把保税物流园区在税收、海关监管等方面的优势与港口物流在运输、商贸、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相结合,促进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园区、城市经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二是建立自由贸易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建设保税物流园区,由此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已成为国际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首先,保税物流园区可试点自由贸易区政策。海口保税区已难以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必须将现代港口物流与自由贸易区功能相结合,设立国际保税物流园区,实行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实施“免征、免税、保税”政策,进行“境内关外”运作模式,拓展自由贸易区商贸、中转、加工功能,更好地促进海口市城市经济的发展。其次,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契机,奠定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基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行“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特点的旅游开放政策。海口市可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策,不断推进自由贸易、自由投资、自由旅游购物等进程,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建.现代港口与城市发展——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系

[2]史国光.港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港口经济.2002,2:36~37

[3]郭信昌,刘庆珠.入世后的港口经济.港口经济.2002.1:13~15

第5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

近年来,重庆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构建起三个国家级交通枢纽、三个保税区、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的“三个三合一”的开放平台体系,让重庆成为内陆12省区市唯一同时拥有航空、水运、铁路三种口岸形态的城市――开放平台外向型经济占全市比重达到4%,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支点集聚辐射功能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重庆要想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融入全国“两带一路”战略格局,成为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还需要在内涵拓展和能力提升方面积极作为。

提升口岸高地能级。充分发挥水陆空三枢纽、三口岸、三保税区的综合协同功能,将寸滩水运口岸全力构建和打造成政策最优、功能最全、优势明显的新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一流的内陆水运通关口岸;积极推进万州港等二类水运口岸和江津珞璜港等多个口岸后续监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口岸功能,并在果园港、东港、万州港增设种苗、原木、药品、粮食、冻肉等开放口岸,充分发挥好内陆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功能,充分考虑进口汽车整车的市场半径,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建立有机的配套产业,充分发挥其在西部开发开放中的作用;积极推进铁路保税物流园封关运行,开展启运港退税试点,建立水陆空口岸协同运作机制,减少综合物流成本,切实提高口岸运行效率,将铁路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内陆地区西向对外大通道的战略起点、重要平台和重要的铁路物流集散地;加快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航线开发为重点的江北国际机场四期扩建项目,争取新开万州航空口岸。

推动开发开放平台升级。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简政放权,充分发挥两江新区、保税港区、国家级开发区等主要开放平台的作用,适当扩大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范围,促进功能升级;增强开放平台承载能力,强力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推动江北嘴、悦来、礼嘉、鱼复、龙兴、水土等重点功能板块加快建设、释放能量;提速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贸易功能区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万州、南岸保税物流中心(A型)建设,争取设立南彭保税物流中心。此外,还要推动丰都县成为澳洲肉牛进口首批承接地,并办好中韩产业园和中新合作项目,加快经开区、高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开发开放;建立区域间的联动发展机制,优化开放平台区域空间结构,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城市发展新区江津区等地布局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升级“装备”。

争取建立新的内陆开发开放平台。主动对接国家自贸区发展战略,依托两江新区建设内陆首个自由贸易园区,积极争取设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园区,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同形成长江黄金水道首尾呼应的局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多双边贸易投资合作协调机制,探索构建有特色、有区别的内陆自由贸易园区开放新模式,支持扩大投资领域开放范围,推进投资便利化,探索园区内项目“零审批”改革;推动中新产业园落户重庆,依托新加坡在渝外资及我市在新加坡的海外投资,围绕现代互联互通与现代服务主题,着眼现代物流、金融结算、大数据应用,推动新加坡方面支持在渝设立中新产业园,允许园区发展离岸金融和跨境投融资便利试点等。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

第6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

一、重庆保税港区功能创新的目标模式

回顾我国保税区的缘起,最初提出该设想是在1984年。而所谓“保税”,则是指进口货物暂不缴纳进口关税,而先将其存入特定区域。如果货物从特定区域转运出口或经加工再出口,则免缴出口关税。关于我国保税区的性质和法律地位,至今仍无明确说明。只是在2004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天津会议”上提到,我国保税区是“类似于其他国家在港口划出一块并用铁丝网围起来的自由区”。因此,笔者以李岚清副总理的讲话推测国家关于保税区在未来发展方面的定位,应当是以国际自由贸易区为目标的。即我国保税区最终发展目标应是国际自由贸易区。

那么,我国目前的保税港区与国际自由贸易区又有何联系与区别。首先,在隔离装置方面,我国保税港区与国际自由贸易区完全相同,选用材料的标准完全一致;其次,在设区选择、功能取向、开发自由度以及关税豁免等方面,我国保税区也是参照国际自由贸易区而定。但是,在是否接受海关监管,是否享受治外法权以及具体管理制度等方面,我国保税区又与国际自由贸易区有着本质的区别。国际自由贸易区有着明确的“境内关外”的法律地位,并享受“治外法权”,免于海关监管。而我国保税区则是属于海关的特殊监管区域,仍属于“境内关内”,对于是否享受“治外法权”暂无明确的法律文件。因此,我国保税区与国际自由贸易区虽在某些方面很相似,但仍有着本质差异。

正是上述本质差异,使得重庆保税港区的发展模式应从一开始定位于国际自由贸易区。即将其建设成为按国际惯例运作,依托水港、空港和铁路港建设,发展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并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从而成为对腹地具有超强带动辐射作用的综合型自由贸易区。

二、重庆保税港区功能创新的原则

在明确了重庆保税港区功能创新的目标模式之后,站在全球视角下借鉴世界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重庆保税港区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重庆保税港区应在功能创新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先行先试,渐进创新。从国际经验来看,即使国际上非常成功的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也都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因此,对于重庆保税港区的发展也是同样道理。在某些方面,比如优惠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重庆保税港区可以直接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或我国其他地方的保税港区比如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成功经验;在另一些方面,比如具体的功能拓展、操作模式等,重庆保税港区可结合自身特点先行先试,在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自己独特的经验教训,从而逐步创新,打造其重庆特色。

2.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共同推进重庆保税港区功能创新。保税港区的功能最终依托于区内的企业。因此,要想真正推动重庆保税港区功能创新,就必须完善其配套政策环境,加大对区内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各部门与企业紧密合作以促进政策法规的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紧密结合。一方面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商务、海关、检验检疫、港口、机场等单位的相互合作,共同打造现代化的物流信息平台,以进一步促进重庆保税港区的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国际物流、保税仓储、商品展示展销等功能的拓展。

三、重庆保税港区功能创新的路径

1.聚集优势、区港联动,打造重庆现代物流

一方面,重庆保税港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重庆两路寸滩港位于重庆北部,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其远期规划面积为15.16平方公司,其中,水港功能区为6平方公里,空港功能区为2.37平方公里,且整个保税港区紧邻陆地、岸线丰富、港区腹地宽裕。当三峡大坝蓄水175米后,重庆水港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深水港,万吨巨轮可直接驶入。同时,重庆空港又是国家民航总局规划的枢纽机场之一,货物吞吐量位居国家前列。另外,重庆还将在沙坪坝区团结村设立重庆铁路保税港区。因此,重庆保税港区可谓是“水港+空港+铁港”三个功能集于一身,以保税方式进行陆路、水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形成纵横交错的运输网络,从而为打造重庆现代物流奠定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重庆保税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根据国务院批准意见,重庆保税港区将实行“三合一”叠加政策,即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优惠政策在重庆保税港区都适用。企业进入保税港区不用缴纳入关关税和进口增值税,而在保税区内交易的货物则不收取任何税费。同时,港区内还将设立物流金融仓库,开展“保税仓”运作模式,为客户融资提供了极大方便。若能将此等“政策优势”发挥到极致,并不断转化为“功能优势”,则能进一步促进重庆保税港区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及国际物流等功能的发展。

2.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加大政策制度等创新

另外,加大保税港区的政策制度创新,为区内企业尽可能提供方便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企业最关心的就是税收、海关通关、外汇以及准入等方面的政策优惠等,因此,政策制度创新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税收政策方面,即在关税、流转税、所得税等方面实施豁免或更低的税率,为区内企业创造更优的成本优势;二是在海关监管方面,应借助国际经验或我国比较成熟的上海外高桥的海关监管经验,尽量简化通关手续,减少商检和卫检的商品种类等,使得进出口和转口贸易避免重复验关,从而为进出保税港区的货物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三是在外汇政策方面,可参照国际货币自由兑付的外汇政策,逐步实现外汇兑付自由,从而为我国国际物流创造条件;四是在企业准入制度方面,应加大开放力度,对愿意进入保税港区经营的企业减少在资本金数量、来源地、股权比例、企业性质等方面的歧视性或差别性政策待遇,给予各类企业充分竞争的机会,从而不断地促进区内企业多样化、产业结构的优化等。尤其重庆地处内陆,更应该在政策制度设计方面多下功夫,以引进更多更好的企业。

3.发展临港产业,寻求区域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7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

一、概念区别

(一)FTZ与FTA的本质区别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缩写为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这种方式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某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做买卖(贸易),对该地盘的买卖活动不过多地插手干预且对外运入的货物不收或优惠过路费(关税)。

与国际上传统自由贸易区(FTA)不同的是,传统自由贸易区是多个国家一起玩,游戏规则多国共同制定;而这种方式是一国在自己的地盘玩,自己地盘自己做主,游戏规则自己制定。

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缩写为FTA)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区域经济贸易团体,指多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之间做买卖生意(贸易),为改善买卖市场,彼此给予各种优惠政策,至于怎样做买卖,不是某一国说了算,而是在国际协议的基础上多国合作伙伴一起商议制定游戏规则。

(二)FTZ与FTA的中文译名

FTZ与FTA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为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商务发展而设立。为避免两者混淆,商务部等部门2008年专门提出将FTZ和FTA分别译为“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贸易区”,以示区分。

二、贸区简介

(一)格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设于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将为上海带来十年发展红利。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该试验区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将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该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曾遭遇阻力,但国务院总理“力排众议”努力促成该项目通过。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是“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

(二)特点

上海自贸区具有国际性及双边性,侧重于金融改革试点;而设立在广东的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属于区域性自贸区,侧重于对外,着眼于广东省与香港、澳门两地的经济联系,更侧重于珠三角地区经济整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试点。

三、基本概况

(一)规模

1.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1990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

2.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1.03平方公里)是国务院特批的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同时是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于2004年4月15日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其与外高桥港区连成一体,距离外高桥保税区仅有3公里。

3.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3.59平方公里)。

4.洋山保税港区(14.1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85平方公里,岛域面积7.31平方公里)。

(二)功能

2013年上海综保区将推进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功能、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等十项功能先行先试,即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运作、融资租赁功能全面发展、以期货保税交割功能促进大宗商品产业集聚、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推动机场区港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做大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全面推进亚太营运商计划、探索“前店后库”联动模式、试点全球维修检测业务、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9月29日举行挂牌仪式,当天国家有关部门及上海市领导为第一批入驻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颁发了证照。首批入驻自贸区包括25家企业和11家金融机构,其中11家金融机构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浦发及上海银行8家中资银行,花旗、星展2家外资银行和交银金融租赁1家金融租赁公司。

(三)入驻企业

1.首批进驻企业具体名单

25家企业如下。

(1)上海百家和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百视通、美国微软全球金融)

(2)卜蜂进出口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泰国正大集团)

(3)上海盛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盛大集团)

(4)上海东方明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东方明珠集团)

(5)广视通网络通信发展有限公司(SMG、国家电网)

(6)上海跨境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东方支付)

(7)上海东方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东方网)

(8)上海泛亚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硅谷天堂资产、盛富投资、山水控股)

(9)上海亚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中铁物资、中信证券、上海乾阳投资管理)

(10)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联交所)

(11)上海中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国盐业)

(12)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上海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

(13)世天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荷兰世天威)

(14)上海布瑞克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全球网交所、金砖国家创投基金、成都中美基丕基金)

(15)联碧德(上海)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联碧德)

(16)艾摩珂海洋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芬兰Almaco(爱买客)集团)

(17)法巴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法国巴黎银行)

(18)上海运力集装箱服务有限公司(汇锝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宏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19)上海浦东保时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保时捷)

(20)杰尼亚(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意大利杰尼亚控股公司)

(21)弘毅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弘毅投资有限公司)

(22)申银万国智富投资有限公司(申银万国期货有限公司)

(23)华安未来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4)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贸区分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5)大众保险股份邮箱欧诺公司上海市自由贸易区支公司(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8家中资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浦发及上海银行。

2家外资银行:花旗、星展。

1家金融租赁公司:交银金融租赁。

2.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相当于列出“黑名单”。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于2013年9月30日公布,包括了国民经济所有18个经济行业门类,涉及89个大类、419个中类和1069个小类,编制特别管理措施共190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此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关键内容。以后,在这个清单之外的领域,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将改为备案制(国务院规定对国内投资项目保留核准的除外)。

2013年11月3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运行平稳。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不断修改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调整的方向是越来越开放。

(四)战略意义

1.国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是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这项重大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重在提升软实力,各项工作影响大、难度高。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现代物流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主编杨达卿在2013年9月23日《论道》节目“升级的试验自贸区”中指出,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下突围的重要一棋。

杨达卿指出,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美国要捍卫全球贸易霸主地位,采取三大步骤欲捍卫霸主地位,并逐步架空WTO:第一是在东半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TPP贸易同盟;第二是在西半球团结欧盟建立TTIP贸易同盟;第三是在全球建立PSA服务贸易同盟。这三个同盟都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排除在外。中国建立自贸区既利于捍卫中国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利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接轨。上海自贸区将促进上海成为亚太供应链核心枢纽。

2.上海

对于上海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推行,获得机会的不仅是贸易领域,对于航运、金融等方面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将使上海突破已有的条框,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上海注册开业。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进将使得海上保险等航运服务业务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解决航运中心建设中金融支持的问题,这将使得上海获得更多的制度红利。

免税和自由港将有利于吸引高端制造业,而贸易区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加工、制造、贸易和仓储物流企业聚集,叠加中国的产业升级。因此,自由贸易区对于物流的集聚效应将更加显著。

四、规划建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方案》又指出,扩大服务业开放。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

(一)总体方案

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该总体方案就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扎实做好组织实施等主要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包括: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未来企业法人可在上海自贸区内完成人民币自由兑换,个人则暂不施行;上海自贸区也很可能采取分步骤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方式,如先行推动境内资本的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上海自贸区在中国加环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中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中国加入TPP的首个对外开放窗口。

(二)建设背景

中国自贸试验区花落上海并非偶然。在国务院的期许中,上海自贸区将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很可能以“一国之内”自由贸易区的形式出现,它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优惠税收,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将有极大促进作用。

2013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位于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支持上海积极探索,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如何试点先行在28平方公里内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所指28平方公里即上海综合保税区范围,其中包括2005年与浙江跨区域合作建设的洋山保税港区、1990年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2010年9月启动运营的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上海口岸服务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海口岸外贸货物吞吐量累计达3.6亿吨,同比增长5.9%,上海港继续保持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地位。外高桥港区完成1536万标准箱,连续八年蝉联全国国际船舶吞吐量最高的港区。

(三)自贸区规模

1.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1990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

2.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1.03平方公里):国务院特批的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同时是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于2004年4月15日通过海关总署联合验收小组验收;与外高桥港区连成一体,距离外高桥保税区仅有3公里。

3.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3.59平方公里):2010年9月28日正式运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流域交汇点,紧邻货邮吞吐量世界第三的浦东国际机场,又处于亚、欧、美三角航线上。

4.洋山保税港区(14.1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85平方公里,岛域面积7.31平方公里):2005年12月10日在洋山深水港开港时正式启用,是上海市和浙江省跨区域合作建设,实行海关封闭监管的特殊功能区域,也是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

(四)任务措施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

2.扩大投资领域开放。选择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支持试验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

3.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鼓励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

4.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

5.完善法制保障。各部门要支持试验区深化改革试点,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

(五)政策

1.拟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金融领域试点最惹人关注,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徐权表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上海市市长杨雄也在前不久的陆家嘴论坛上证实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申请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而且这一改革方向不会因为短期的流动性变化、热钱流向的变化而变化。

2.构建离岸金融中心。离岸金融业务是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一脉相承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也看好上海的离岸金融中心,人民币汇率价格发行机制能使外流资金更好地周转,提高人民币使用的效率。

3.税收优惠。税收政策优惠是大家争议较多的话题,因为自贸区的政策和创新需要有可复制和可推广的价值。因此,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目标不是传统的由优惠和特殊政策构成的“政策洼地”。27日公布的自贸区总体方案没有提到之前媒体盛传的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而是“注册在试验区内的企业或个人股东,因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缴纳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方面适用中关村等地区试点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政策。自贸区的税收政策优惠程度低于预期。不过方案表示,在符合税制改革方向和国际惯例及不导致利润转移和税基侵蚀的前提下,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

4.贸易领域监管模式创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是与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主要区别。所谓“一线”,是指国境线;“二线”是指国内市场分界线,也就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空间分界线。创新监管模式提出要将一线监管集中在对人的监管,口岸单位只做必要的检验检疫等工作,特别是海关方面将不再采用批次监管的模式,而采用集中、分类、电子化监管模式,达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人与货物的高效快捷流动。

5.推动外贸物流创新发展。整合了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大保税区后的上海自贸区利好外贸物流。长江是全球最大的内河水运通道,被称为黄金水道。上海港90%的集装箱货源来自长江经济带,浦东机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货运机场也依赖长江经济带。

第8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

2012年12月7日,在党的十后离京视察第一站就到前海,对前海开发开放作出重要指示:前海开发开放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新契机、转型升级的新推力、改革开放的新起点、粤港深港合作的新平台:将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充分发扬特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落实比特区还要特的先行先试政策。

前海合作区位于深圳西部蛇口半岛的西侧,珠江口东岸,地处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轴和沿海功能拓展带的十字交汇处,毗邻香港、澳门,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宝安大道和西部岸线合围而成,占地面积14.92平方公里。前海合作区是未来珠三角地区的超级综合交通枢纽,拥有覆盖华南沿海数十个港口的公共驳船快线,汇聚了多条高速、快速路及12条轨道交通线,10分钟内可抵达深圳国际机场,30分钟内可抵达香港港和香港国际机场,形成了衔接深港、覆盖珠三角、通达亚太、辐射全球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具有服务全国及全球市场的优越交通条件。

前海的功能定位为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引领区: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其他专业服务四大产业。到2020年,建成基础设施完备、国际一流的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具备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和法律环境,形成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业中心,在全球现代服务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

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

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位于深圳西部港区、珠江入海口东侧,背依大、小南山,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税港区于2008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9年7月1013通过验收,2009年年底正式封关运作。保税港区规划面积3.71平方公里,一期围网封关面积1.176平方公里,包括港口作业区(妈湾港区集装箱码头5、6、7泊位)0.456平方公里和物流园区0.72平方公里两部分,以“物理围网+电子围网”方式进行监管。截至2014年底,保税港区内已经建成现代化仓库8栋,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其中保税冷库约1.2万平米,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在全国保税港区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区内已建成7座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供应链设施及办公场所,最终规模将达到1007万平方米。

前海湾保税港区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先行启动区和重要功能区,未来将按照深港共建全球性物流中心的目标,积极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通行的规则,探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贸易港区,打造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的航运服务基地、供应链管理中心和国际贸易平台。根据前海总体发展规划要求,保税港区将重点发展航运服务、供应链物流、国际贸易、创新金融四大主导产业,具有以“保税”为主要特征的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功能,主要开展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国际转口贸易以及与之相应的金融、保险、、展示、检测、维修、航运服务等服务贸易。

保税港区是中国国内开放程度最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前海合作区是深港合作的国家战略区域,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实行特殊的财税政策、探索试点跨境贷款、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等。前海湾保税港区位于前海合作区范围内,既享有保税港区的特殊功能,又享有前海合作区的特殊优惠政策,是中国国内政策最优惠、运作成本最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特殊区域之一。

前海合作区是“特区中的特区”,承担为国家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引路的重要历史使命,将坚持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借鉴国际惯例和成熟运作经验,充分发挥香港在前海开放中的独特作用,在粤港合作框架下,形成两地产业互补、经济一体和社会共融的发展格局。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于2015年4月27日挂牌成立,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港经济深度合作的主要板块,规划面积28.2平方公里,分为前海区块(15平方公里,含前海湾保税港区3.71平方公里)和蛇口区块(13.2平方公里)。该片区将把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前海国家服务业开放发展战略平台功能、蛇口发达的港口航运产业基础更好结合起来,形成区位、政策、体制和产业的叠加优势,进一步发挥新时期深圳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前海蛇口自贸区根据产业形态分为三个功能区:一是前海金融商务区,即前海区块中除保税港区之外的其他区域,主要承接服务贸易功能,重点发展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专业服务,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业中心。二是以前海湾保税港区为核心的深圳西部港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与高端航运服务,承接货物贸易功能,努力打造国际性枢纽港。三是蛇口商务区,即蛇口区块中除西部港区之外的其他区域,重点发展网络信息、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与前海区块形成产业联动、优势互补。

第9篇: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优势范文

舟山位于浙江省东部,上海南侧,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1月8日,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一期)封关仪式上,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表示,要以综保区为突破口,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抓紧完善总体方案,加大申报争取力度,争取早日列入国家试点范围。

1月16日,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积极争取设立舟山自由贸易港区。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后,浙江、广东、天津等地都在力争进入第二梯队。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但到目前,国务院尚未批复第二个自贸园(港)区。

舟山市代市长周江勇说,申报自由贸易港区是舟山群岛最大的亮点和政策期望,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取得“阶段性突破”。

招商“军令状”

在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有两个核心亮点,“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岛”和“条件成熟时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区”。

1月7日,《舟山日报》刊发舟山2014年的10个改革突破重点。排在首位的便是,“推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发展”。

在近期举行的地方两会中,自贸区成了热议话题。据了解,广东、浙江等十几个省市申报了自贸(港)区。

2013年12月初,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增进部省之间的协调配合。

1月1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调研组抵达舟山。舟山探索加快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海洋产业投资便利化和扩大现代海洋服务业对外开放获得认可,体现海洋特色,解决了在上海自贸区边上再搞重复建设的认识误区。

周江勇表示,舟山自贸港区申报“按内容来定,按需要来定,按项目来定”,把时间表往前提一个月。敲定后,对接部委,逐个突破。

自贸区未落地,招商先行。1月15日,舟山召开招商引资大会,目标是突破400亿元。任务层层分解,各单位立下“军令状”,设立7个专业招商组,并制定考核办法。

周江勇说,舟山上下都在自我加压,GDP增速从8.5调整到10%,开年第一个大会就是招商动员大会。《舟山日报》评论员文章说,要以志在必得的雄心大招商、招大商。

舟山的底气是拥有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数据显示,舟山群岛有1390个岛屿,有海域深海岸线280公里,占全国的18.4%,水深20米以上岸线超过100公里,其中不少岛屿距离国际航道只有10多海里。中国7条主要国际海运航线,有6条通过舟山。

岸线资源丰富,但岸线收储需要大量资金。舟山市岱山县县长毛江平表示,以岱山县为例,可用岸线资源80%要系统化整理,围海造地成本30-40万元亩。

根据2013年9月印发的《舟山市港口岸线储备实施办法(试行)》规定,港口岸线储备由该市港口岸线储备中心承担具体工作,按照“先储备后供应”的原则实行储备制度。未依本办法储备的港口岸线,原则上不得用于港口开发建设。

“今年全市安排18亿元重点收储前瞻性资源,但收储不可能短期内变现,有可能要储三五年。资金短缺,希望省国有公司参与舟山重大资源收储。”周江勇说。据了解,浙江省政府将成立一个省级平台,浙江能源集团牵头组建,参与全省重大资源收储。

海水淡化成本过高也是难题。舟山淡水资源十分缺乏,海岛以及边远小岛水资源短缺主要靠海水淡化解决,目前已经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处,海水淡化生产能力已经达到9.98万吨/日。

海洋特色

1月8日,舟山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目前,已完成注册企业109家,总注册资本金达34.86亿元;已签订协议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达157.55亿元。根据部署,舟山综合保税区将打造舟山自贸港区先行区。

周江勇说,一边申报自贸区,一边提升综保区,舟山要加快建设保税燃料油加注中心。他举例说,整个舟山海域经过万吨以上轮船20000多艘,进入宁波-舟山港的有6000多艘,但燃油加注基本集中在新加坡、香港,新加坡4200多万吨,整个中国1125万吨,舟山才搞了63万吨,潜力非常大。

据周江勇估算,和新加坡相比,每吨燃油相差15美元,一些船只哪怕是在舟山港维修,修好后也是稍加一点油,跑到新加坡再去加,“我们准备试两单,检验四个口岸单位怎么监管,价格到底差在哪儿”。

在浙江省两会上,这一计划吸引了省长李强的注意,并建议舟山做好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鉴于舟山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的限制,对于舟山的未来发展,李强说,“没有想好的事情,急不得,想好了的事情去做,慢不得。”

浙江省公布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三年(2013-2015年)行动计划》显示,到2015年,舟山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达3000亿元以上,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000亿元,舟山港域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4亿吨以上。

据介绍,目前完成了750亿元,主要以基础设施为主,产业投资约占40%。李强说,舟山的基础是海洋,优势也在海洋,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特别是海洋经济的核心产业。哪些适合舟山,或将来有优势,“千万要注意什么都想要是不行的,你要不了”。

资料显示,2012年舟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1.95亿元,主要形成了四大产业:一是船舶修造业,全年船舶工业实现产值69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3.7%;二是港航物流业,全年舟山港域港口货物吞吐量2.9亿吨,五大中转基地;三是海洋旅游业,以佛教文化和海洋休闲为主,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66.76亿元;四是水产加工业,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48.30万吨,实现渔业产值148.02亿元。

“海洋产业集聚区这篇文章要做好,要真正发挥高端产业集聚的作用,舟山的每寸土地、每寸岸线都非常珍贵,要好好地规划,统筹利用。”李强说。

省直部门不给穿小鞋

从地图上看,舟山群岛正处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中间,向东直接面向大洋,是沿海省份直接进入西太平洋最近区域。

李强说,舟山这块地不只是舟山自己的,也不仅是浙江省的战略,它是国家战略,向东是大海,能直接往太平洋走的,就这么一块地。“舟山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

据周江勇介绍,舟山已开始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出新区开发主体不论产权性质,均可依法平等享受“非禁即入”待遇。

李强表示,全面推进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试点,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写了一句,首先就要在舟山探索,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负面清单”管理也不能等,要自己制定,体现舟山特色,做好对岸线资源的管控。

怎么样更好地利用市场机制,让更有效的市场主体进入?李强建议,舟山可以借鉴海宁的经验,推进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省政府可以下放相关权限。

在李强看来,舟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上,要构建一种全新的体制来保障高效运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年底省政府常务会议赋予舟山省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不能按老体制管理新体制,该放就要放”。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