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行业,包括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新兴服务业和一部分经过改造的传统服务业。具体说,它既包括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服务业,如网络通信、数字影视、网络传媒、IT信息服务、现代物流、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也包括以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的传统服务业如通信业、信息咨询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其核心则是发展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生产业。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向。从理论上探讨现代服务业发展内生路径的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内生路径的理论探讨
1、市场需求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奠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服务业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导致服务业规模日趋扩大。这里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成为扩大市场需求的关键。可考虑通过多种渠道拓展市场需求。一是通过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以巨大的消费潜力和需求张力有力地拉动经济发展,这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之策;二是通过扩大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改善服务消费的环境,完善消费政策,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以有效的需求驱动实现对现代服务业的强劲拉动;三是通过深化改革,革除政府的垄断经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让市场承担在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的服务,形成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快速拉动;四是通过市场需求的驱动,特别是要由产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中间需求的发展来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社会专业化分工程度还比较低,许多服务活动内部化,在非服务部门中形成部门内部的自我服务,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中间需求的拓展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制造业分工和专业化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渠道
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专业化程度加深和产业组织的复杂化,制造企业内部的设计、研发、测试、会计、审计、物流等非制造环节会逐渐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专业化服务部门。这表明现代服务业不是一般制造业的产物,而主要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产物。它主要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生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得以孳生的土壤,这从先进制造业不断拓展的规模和不断延伸的环节便可看出。从先进制造业不断扩张的规模看,先进制造业在它扩展的过程中有可能在内部产生新的分工,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留下空间。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深入,工业的装备程度的提高,先进制造业比重在工业中越来越大。由于先进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制造业内部才可能有更细致的分工。同时随着制造业规模的扩大,对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经济规模大到足以将其中的一部分职能分离出来,自然就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需求。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环节看,其产业链条的延伸有可能使链条中的某些环节独立出来,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任何制造业的发展均要经过研发生产营销三个基本环节的业务流程。制造业越发展内部分工越细致,这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分孳出若干个环节。比如:研发环节可能孳生咨询、设计、开发等部门;生产环节可能孳生采购、管理、融资、要素配置等部门;营销环节可能孳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部门。可见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流程的链条逐渐延伸,附着在链条上的环节逐渐增多,当生产的专业化发展到这些环节足于从制造业的母体上独立出来,它们就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可见,为生产服务的服务业原本就是从制造业的母体中孳生出来的,生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制造业的的分工和专业化发展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渠道。
3、行业融合和高新技术通用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高新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方面,高新技术在不同行业被广泛采用,为不同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如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航空、勘探、采掘、制造、物流、医疗等行业,当行业之间发生横向联系、纵向联系、侧向联系时,便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沟通,这为行业的融合做好了物质技术准备;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的融合发展,高新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广泛采用,使现代服务业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快速发展。这是因为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一旦交媒便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这种融合发展不仅表现在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还表现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融合发展上。正如美国经济学家s hel指出:“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Riddle也认为“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服务业是经济的黏合剂,是便于一切经济交易的产业,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从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看,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高新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广泛采用以及行业的融合是分不开的,而且这种行业融合高新技术通用已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对外开放和全球产业转移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外部推力
一国经济的发展既取决于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取决于国外市场的需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一般说经济越开放,生产配套需要的现代服务越多,其产业链条可能触及的空间越大,消费也就更加国际化;经济越开放,也意味着利用国外服务业资源、进入国外市场的机会越多。同时经济越开放,与国际经济国际市场联系越紧密,越加容易接受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客观现实。经济发展与经济开放度是并行不悖的。近年来,全球正掀起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日趋专业化,纷纷把后勤办公、顾客服务、商务业务、研究开发、咨询分析等业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办公室” 现代服务业的经营活动正日益国际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目前,国际服务业转移正加快步伐,已经扩展到信息技术服务、软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保险、会计服务、后勤保障、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我国可以通过扩大开放的方式,通过主动接受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方式,以扩大外部需求的强劲推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5、创新和创意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和创意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由于现代服务业既是技术和知识含量较高的产业,又是行业黏合度融合度较高的行业,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类创新和创意的发展。目前,依靠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商业业态创新、商业经营方式创新获得巨大成功的现代服务企业非常多。品牌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价值之一,巨大的品牌效应对服务企业、行业、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在一些非常成功的企业里面我们看到,他们往往不生产具体的产品,而是运用人们的大脑的想象力生产服务性产品。他们的创意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过去人们是在工厂工作的,现在人们可以在家里面办公,可以到咖啡厅里面边喝茶边谈生意。这里创新和创意成为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的灵魂,成为牵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有创意就有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创意经济广义上指一切以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实现财富和就业增长的创新型经济形态。狭义上指用创意活动丰富和完善经济行为,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进而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称。创意经济不是一个单纯的产业经济,而是对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各类创新型产业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广告、艺术、商品设计、音乐、出版、软件、广播影视等行业。此外,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文化遗产和体育等行业也具有明显的创意经济性质。即使像汽车、手机这样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其基本使用功能,而是其非功能型的设计和品牌文化。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对体验式的无形消费比例将逐步加大,比如享受一种服务,感知一种品牌,体验一种快乐等等。能够满足人们这种无形消费需要的,只能是创意。毫无疑问,创新和创意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6、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是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生态基础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即自然生长环境看,现代服务业的优质快速发展必须基于相关产业的集群发展、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关产业的集约发展。这里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是前提,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是关键,相关产业的集约发展是目的。产业集群发展(cluster)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这种集群形成具有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由于生产企业的扎堆发展,它为各类生产发展提供了便利。产业集群带来的互补、共享、大规模、低成本等外部经济效应十分显著,众多服务业单位云集在产业集群周围提供各种服务,很快产业集群带来了服务集群。所谓服务产业集群化,就是指服务业中相互关联的若干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集中。服务集群是现代服务业发挥自身功能和提升空间绩效的重要手段。产业集群的发展应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在我国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别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要通过相应政策的引导,而实现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既避免了同类产业同质竞争,也利于产业的专业分工错位发展,同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将集群化发展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的潜力发掘出来,从而达到集约化发展的目标。因此,积极推进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就为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二、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
现代服务业是涉及行业门类很多的行业,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这个行业处在不断的动态变化中。因而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是一个不断的永续的过程。从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路径看,有这样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在发展中引起思考:
1、用最新理念与全域视野的有机结合制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
科学且合乎实际的发展规划既是蓝图又是标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更不例外。市级层面要牢牢坚持高起点规划的基本定位,用最新理念和全域视野高标准统筹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最新理念即用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的前沿理念,全域视野即用全球眼光、全方位视角在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时要积极做好它与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土地资源保障规划的整体衔接,明确主城与郊县、江南与江北、城市核心区域与区域、传统服务业密集区与新兴服务业增长极的产业分工,形成覆盖全域、突出重点、差异分工、有序引导的高层次整体战略规划。在制定规划时就应重视现代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的确立,使现代服务业在起步时就与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接轨。
2、用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有机结合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势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行业优势越突出,品牌行业越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势也就越明显。怎样才能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势呢?这需要科技需要创新的发展,科技是推动服务创新的重要动力,技术是实现服务创新的有力支撑。服务创新是一种多维度的创新活动,其内涵较制造业技术创新更为丰富,因此,它需要我们从多个视角进行研究。服务创新业态的不断发展,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是现代服务业产业优势形成的必然条件。而要实现这些条件,必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创新服务业态。因此,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被提到了重要位置,现代服务业只有与最先进的技术相结合,才可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如信息技术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抓手,现代服务业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产业。只有用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有机结合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势。
3、用人力开发与环境营造的有机结合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后发优势
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它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紧密相连,是服务业中知识密度高、科技含量高的行业。随着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产业的不断出现,现代服务业的潜在优势越加明显。要将这种潜在优势变为实实在在的的后发优势,必须下大气力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因为现代科技是人发明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需要人去掌控,离开智力的人就不会有现代服务业,更不可能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人是环境的动物,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才的开发成长不仅要营造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也要有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工作环境,还要有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人文环境,更要有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总之,只有用人力开发与环境营造有机结合,才可能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后发优势。
4、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手段的有机结合形成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现代服务业要具有竞争优势,必须将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这是因为,只有采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才可能在服务业中形成竞争,只有同业竞争才能使那些成本低、质量好的服务占据优势,而将那些通过行政庇护、通过非市场手段保护的落后服务业淘汰,市场竞争是形成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唯一途径,在现代服务业涉及门类越来越多、牵涉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要将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变现为竞争优势,既要通过公平的市场机制角逐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又要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扫除平等竞争的各种障碍,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来实现。因此,用宏观调控与市场手段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形成现代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熊尚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3期
【2】 张建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成因分析”《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
【3】 陈滨“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促进我县现代服务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现就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总体目标
到2014年,培植2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力争6家服务区集聚区进入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行列,确保1家以上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办法
县服务业发展局(旅游局)负责县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认定管理工作。
(一)认定条件。凡满足下列条件的服务业发展载体,可以申请为县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规划;
2、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的工作人员;
3、有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能力;
4、符合商务(贸)区、产品交易市场、现代物流园、科技创业园、旅游文化休闲区、信息软件园、创意产业园、科教集聚区等形态特征,并达到一定的规模要求:
⑴中央商务区: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区内注册企业1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5.6亿元。
⑵现代物流园:园内物流企业达到7家以上,营业面积7万平方米,年营业收入超过1.4亿元。
⑶产品交易市场:经营方式先进的专业类市场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
⑷科技创业园: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区内企业14家以上,年营业收入7千万元以上。
⑸旅游文化休闲集聚区:区内配套服务企业(项目)达14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1.4亿元。
⑹软件园: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园内软件及相关企业7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4亿元。
⑺创意产业园: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以上,进驻企业7家以上,年总营业收入3500万元。
⑻科教集聚区:区内学校4所以上,在校学生2万人以上,配套服务项目7个以上。
已获国家和省市批准的物流、软件、科技等以服务为主体的园区,可以凭相关批件,直接认定为县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申报材料。申请认定县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镇(区)单位,经所在镇(区)政府同意,向县服务业发展局(旅游局)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⑴经县服务业发展局(旅游局)批准的园区发展规划;
⑵县级有权部门关于设立园区的批件;
⑶经有权部门批准的土地使用规划批件;
⑷集聚区发展现状(包括:园区具置、建设规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管理机构情况、主要经济指标、入驻企业目录和企业基本情况);
⑸其他需要出具的材料。
(三)认定程序。对申请单位的申报材料审查合格后,县服务业发展局(旅游局)组织相关部门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步认定意见,并提交县政府审批。通过县政府审批的园区,即为“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加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管理力度
(一)加强政策扶持。县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有关部门要把集聚区的重点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作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的重点。发改委和服务业发展局要把进入集聚区的重点项目优先列入省、市重点服务业项目,优先申报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以及服务业标准化项目,及时帮助较为成熟的县级服务业集聚区申报市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局、规划局和工商局等部门要通过规划和政策手段,引导和鼓励适合到集聚区发展的投资主体和现有服务业企业,到相应的集聚区投资创业;规划部门要把集聚区规划列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国土部门要对集聚区建设项目用地给予重点支持。
(二)健全管理机构。各集聚区要分别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专职人员,对区内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按照优质、高效、共享的原则,根据不同形态集聚区的需求,建设集聚区内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投融资服务、对外合作交流、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技术创新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加大招商力度。每年开展以集聚区为载体的专题性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引进产业带动性强的功能性项目、国内外知名的拥有先进技术的优势企业、行业领军人物,不断提升集聚区的能级和水平。
1 泰兴市服务业运行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泰兴市服务业发展迅猛,服务业企业数量不断扩张,涉及领域有效拓展,服务业增加值和税收持续攀升,较好地推动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据统计,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4.3亿元,增长11.2%,占GDP比重达45.7%;实现服务业税收10.5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46.5%。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9.07亿元、税收6.24亿元,分别增长13%、15.9%;实现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7.76亿元;新增服务业企业554家。物流业实现税收2亿元,增长26.7%,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11家。旅游业发展取得新成绩。黄桥镇祁巷村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为推进服务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泰兴市委、市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行政推动,服务业发展氛围逐步形成。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就业、致富群众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从全市大局出发,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引导,迅速组建了服务业发展局、旅游局、港口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和若干补充政策意见,并逐年增加服务发展引导资金,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的有效实施。市各乡镇、部门及园区也积极围绕各自职能,不断改进作风,着力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快捷的行政保障。经过全市各级的共同努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氛围日益浓烈,发展速度持续提升。
二是坚持项目推进,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市政府注重强化服务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工作,每年举办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同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的激励办法》,健全服务业重大项目的招引、立项审批、跟踪服务、联动协调、督促检查等管理办法。各乡镇、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设立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员负责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至2015年,全市共实施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重大项目63个,计划总投资5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43.9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在建服务业项目145个,总投资11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3.4亿元; 在建1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这些项目的建成营运,已经或即将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三是坚持优化结构,服务业发展层次有所提升。运输物流业增速加快。今年上半年已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53亿元,增长14.2%,比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幅高1.2个百分点;实现税收4101万元,增长32.2%。住宿餐饮业档次提升。银光大酒店获评四星级酒店,人民饭店获得“中华餐饮名店”和“中华名小吃”称号,一批具备四星级以上标准的酒店项目也在抓紧实施。金融企业结构不断完善。新增银行5家、保险企业22家。旅游业发展取得突破。江苏古银杏森林风景区与浙江禾辰实业有限公司、佳源公司达成投资协议,“黄桥古镇游”正式开通。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快。全市实现商贸流通业增加值17.04亿元,增长12.8%,实现税收8670亿元,增长7.76%。增值税过1000万元或营业税过100万元的企业达27家;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达8家;大润发超市等6家企业入选泰州服务业企业30强。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已实现房地产投资14.95亿元,增长55.6%。此外,商务、信息、科技、文化娱乐、社区服务等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2 泰兴市服务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泰兴市服务业虽然在近几年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对照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和周边地区服务业异军突起的新形势,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1、发展速度较慢,有待进一步加快。一是部分指标仍显不高。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在泰州四市中的排名虽有上升,但仍比泰州市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兴化、姜堰1.4和0.2个百分点。税收总量上升,但排名有所下滑。二是有的重点项目进展不够理想。如蒙牛仓储、电子城、农副产品市场物流中心等均未见效益。下达的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10个园区和乡镇仍为空白,一些已落实的项目由于办理手续较慢、用地指标制约、资金紧缺等原因,实施进度滞后。三是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力度不够。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50家工业企业实行主辅分离的任务仅完成12家,占完成任务的24%,有11个园区和乡镇为空白。
2、产业结构不太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制造业企业大量服务资源尚未向社会开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制约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如运输物流I,我市过去几年物流税收一直高于靖江和姜堰,今年上半年却已从去年的排名第三降为倒数第一,税收总量4032万元仅为兴化的五分之二,分别比靖江、姜堰少1306、1558万元;税收增幅42%分别比兴化、靖江、姜堰低77.8、51和37.3个百分点。调查中,有关部门反映,上半年我市工业国税开票销售为272.74亿元,按照运输费用占工业国税开票销售5%的比例测算,我市理论上能够征收的物流税达8000多万元。这一方面说明了,泰兴市物流税收的潜力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物流税源流失现象依然存在。
3、竞争实力不够强,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服务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现代经营意识,企业的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实力较弱。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和速度不够理想,配套功能欠佳,创新能力较差。究其根源,主要是有的部门、乡镇和园区对加快发展服务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服务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4、发展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企业多数规模偏小,档次偏低,缺少特色大市场、高档大商场和星级大宾馆,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还欠发达,城市规划中缺乏对城市商圈的布局引导,到目前为止,我市尚未编制城市商贸网点布局规划。物流业尚处于仓储运输传统业态,为工业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尚未形成。
3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工作力度,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做到用抓工业经济发展的力度抓现代服务业发展。一要加大领导力度。要针对现代服务业行业多、门类广、业态新、涉及面复杂的特点,配备事业心、责任心强的领导干部,充分赋予职能,使其能有效协调各方力量。二要加强体制建设。市服务业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指导,进一步完善和执行好部门联动协作、监督检查、统计评价及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城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宣堡古银杏森林群落风景区、黄桥旅游要借鉴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建立专业管理机构,推动重大项目快速发展。三要强化服务引导。进一步完善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激励办法,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更好地发挥政策洼地效应,吸引更多、更大、更急需的服务业项目来泰发展。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真正做到为企业所想,解企业所难,对一些暂时困难企业,要学会放水养鱼,共渡难关;对一些成长性好的企业,要扶上马到成、送一程。
2、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服务业发展的集约程度。一是积极打造城市商圈和城市综合体。主城区以文化广场中心为核心,结合老政府地块改造,打造鼓楼商业中心;以大润发为重点,打造新区商业中心;以威尼斯水城为重点,打造鼓楼北路商业中心。黄桥镇打造以胜利路和府前广场为重点的商业中心。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泰兴港区要加快江心洲开发和过船港务公司码头扩建工程,引导业主码头向公用码头发展。宣堡古银杏森林群落风景区尽快落实土地计划。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要尽快编制沥青仓储、化工仓储、综合物流等项目规划,落实相关条件。虹桥金属材料物流园要抓紧完成规划的专家评审工作。农产品物流园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黄桥火车站综合物流园要积极推进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综合市场建设。三是建设服务业主题大厦。依托泰兴城区、黄桥镇区和“一区四园” 规划布局商贸、金融、电子商务、信息、科技研发、规划设计、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主题大厦。
[关键词]盘锦;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中图分类号]F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097-02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涵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途径和突破口,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内外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是一个区域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曼哈顿中城和芝加哥的鲁普区,我国的上海、深圳等多年的强势发展都与集聚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盘锦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基本现状及前景规划
2.1盘锦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基本现状
(1)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目前盘锦市已形成兴隆台中央商务区、盘锦兴隆石化物流园、辽河文化产业园等十一个服务业集聚区,涉及商务、商贸流通等五种产业类型。
(2)集聚区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兴隆台中央商务区作为盘锦市的商业中心,服务业集聚已达一定规模。北部专业化市场以发展家居装饰、建材和汽车为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发展集群。同时我市还形成了盘锦兴隆石化物流园、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专业化集聚区。
(3)集聚区成为投资的新热点。围绕向海发展、全面转型这一主线,盘锦市成功引进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前景广的商业及地产项目,这些具有“发动机”效应的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盘锦现代服务业已驶入了高水平发展、快速发展的新航线。
2.2盘锦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前景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城市化发展为契机,坚持“城区、园区、基地、项目”多轮联动发展,形成服务业合理规划布局,并促进集聚发展。未来我市的服务业将以城市中心商务区、临港工业区、旅游度假区、辽河文化产业园区为支撑,实现服务业的集群化、高端化发展。通过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将我市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区域消费中心、旅游中心、居住中心和职业教育中心。
3盘锦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3.1盘锦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优势
(1)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盘锦作为东北内陆、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乃至东北亚最重要、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之地,其区位优势不言而喻。超前谋划建设的交通运输体系,也为盘锦“十二五”经济的腾飞铺下了一条 “黄金通道”。另外,盘锦不仅居于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交叉点,置身于东北经济区域与华北经济区域的融汇处,而且还处于辽宁沿海经济带、辽西北发展区域和沈阳经济区几大板块叠合之处,这不仅可以使盘锦市接受各地的发展辐射,而且也可以吸引腹地和国外优势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等来此聚集。
(2)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石油之城,鱼米之乡。”盘锦这片黑土地,物华天宝,具有许多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尽管经过多年开采,油气采掘业还有能力在未来二十年里维持相对稳产,这为我们发展石化产业提供了资源。可再生资源如水稻、芦苇、水产品等随着相关高端加工产业的介入价值效益也正快速显现。盘锦市更有世界上罕见的红海滩奇观和世界面积最大、生态系统保存得最完整的苇海湿地两大垄断性优势资源,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法宝。
(3)接踵而至的政策支持。“好风凭借力”,正当其这几年顺水行舟之际,盘锦市又得到了国家和省多项政策的支持。从东北振兴战略到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到辽宁省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从辽宁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市到辽滨成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无一不为盘锦市加快发展提供重大历史机遇,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4)蓄势待发的坚实基础。近几年,盘锦市服务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兴隆台中央商务区功能日趋完备,中心辐射作用日益强大;“5+1”等一大批地产项目相继开工,将会大幅度提升盘锦的人居环境水准;同时,大批产业园区开始兴建。这些都为盘锦进一步发展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2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集聚规模偏小、集聚程度偏低。目前盘锦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还存在集聚规模偏小、集聚程度偏低的问题。服务企业“小、散、弱”;服务业人才匮乏,储备严重不足;中介、创意设计等领域发展滞后,缺少科技研发、软件信息等高端生产业企业。
(2)过度依赖政府政策、市场活力不足。盘锦市集聚区的发展总体上依赖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大多数商务区、产业园区的建设都是在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进行的;集聚区的进一步规范化、完善化也都在政府引领下进行。针对目前服务业发展基础不牢、活力不足的实际情况,政府引领是上上之选,但政府推动的后果是削弱了市场的主导作用,进而制约了我市服务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3)集聚区项目进展有待进一步提速。集聚区内部分在建项目建设速度相对滞缓。部分集聚区涉及旧住宅、旧商业用地的拆迁工作有待积极推进;集聚区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领域的人才引进、培养相对迟缓;部分地区缺乏重大项目统一的协调机制,招商项目后续服务跟进不够等。以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聚区建设的发展进程。
(4)服务业产业布局不均衡,传统业态比重较高。盘锦市服务业布局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南快北慢、东好西差,兴隆台区以南服务业发展迅速,而双台子区以北服务业发展缓慢且处于低端消费水平,城市西部则更是服务业发展的最缓慢的区域。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零售批发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占服务业比重达70%以上,而现代物流、中介等生产业和社会化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业比重小、总体发展水平低。
4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制定导向清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全市总体经济格局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每个集聚区的、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每一个集聚区产业定位、功能定位。另外还要注重集聚区规划与区域规划、服务业总规划,各园区、城市带建设之间的衔接协调。引导集聚区所属各区、县及开发区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以规划引领服务业集聚区的良性发展。
4.2优化服务业集聚区的区域布局
未来盘锦将通过“五点”城市带和十个新市镇的建设,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提前谋划一些能够引领这些地区发展的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区域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着力布局一些生产业的产业园区,既推动这些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又弥补我市服务业链条的断点。
4.3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生活业,提高城市满足市民需求的能力。让各区域依托自身优势,发展与周边产业集群和百姓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生活业,增强商贸居住、休闲娱乐、公共服务等综合功能。构建高效的生产体系。盘锦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让盘锦成为区域的枢纽,这对于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业同样是一大机遇。
4.4打造最优越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撑环境
(1)政策环境。①积极引导。合理规划集聚区的布局,促使集聚区科学发展。根据盘锦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和集聚区发展的特点,重点引进高端服务业企业。引导入驻集聚区的企业走品牌化发展、联合发展之路。引导各类集聚区内的企业瞄准本行业标准,积极创建自己的专利。②政策支持。目前,盘锦市向城区下放权力73项,把权力下放作为激活城区经济、发展服务业的关键。同时,对入驻集聚区的企业实行注册登记“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明确重大项目减免、返还土地收益等优惠政策。③加大财政扶持。市政府已确定拨付市服务业引导资金,建议重点支持集聚区的发展。同时,建议市科技专项发展资金、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市场建设资金等专项资金应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适度倾斜。④加大税收优惠。用足用好国家、省、市现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部分地方税减免可向集聚区内鼓励发展的服务业企业做些优惠倾斜。
(2)人才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力度,鼓励服务业人才的继续教育,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社会机构的作用,培养急需人才。鼓励企业与省、市大学、院所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人才孵化和专业技能强化,为集聚区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努力改善吸纳人才软硬环境。目前,我市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人才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方案,吸引各类人才向盘锦集聚。还要加大力度引进金融、软件、现代物流等高端创新人才,并通过其品牌效应和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才,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
(3)金融环境。鼓励全市金融机构对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业企业加大信贷支持。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集聚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拓宽项目筹资渠道。
(4)政务环境。公共服务平台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提升集聚区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应针对不同集聚区的特点,督促各集聚区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抓紧建设一批公共管理平台、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交易平台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为入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建立积极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将集聚区建设和发展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与领导干部绩效挂钩,建立集聚区发展指标体系,对集聚区发展进行监测,为各级政府全面掌握集聚区发展动态,指导集聚区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完成社消零总额58.05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进出口额5800万美元,同比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10%;完成引进利用外资260万美元。
1—3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3.94亿元,占36.2%),同比增长13.3%,在全市区县中完成总额排位第4,增幅居第3,完成市上下达同比增长12.5%目标任务。
1—3月,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004万美元,同比增长6%,在全市区县中完成总额排位第4,增幅居第3,完成市上下达1964万美元的目标任务。
1—3月,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1亿元,同比增长9.6%。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着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相继完成了《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正商请中商商业规划设计院编制我县《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物流仓储、金融保险、中介担保等生产业,积极培育家政服务、社区医疗、养老保健等生活业,稳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推动服务业态提升,促进大型商贸、电子商务等业态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好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引资,特别注重引进如科技研发、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一些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生产业。
2.着力推动商贸重点项目建设:面对过去服务业发展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实际,我们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近年来,相继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交易中心、郪江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和谐国际金融中心、郪江国际养生岛”等一大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其中:投资12亿元、占地1470亩的道地中药材全球交易中心项目将集柜台交易与电子商务、传统贸易与现代物流、商品交易与高端论坛于一体,形成集群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一站式”综合运行网络。投资8亿元、占地95亩的郪江新城商业综合体项目,集商务活动、商业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康体保健、生态保育、文化艺术、会议研讨、文化传播、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将成为乃至川渝两地有较大影响力的商业商务中心。投资10亿元、占地275亩的郪江国际养生岛项目,集高端老年示范住区、老年人服务综合体、老年人用品交易综合市场、一座五星级酒店、县中心敬老院及残疾人康复中心于一体,将成为川渝首创的全龄化养老示范住区,辐射整个西南片区,为广大老年人生活、娱乐、康复和医疗提供全方位服务。
3.着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完善消费市场体系,强化市场运行调控。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加大监测分析力度;积极引导组织企业参与全省“迎春购物及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为“造”产品走出奠定坚实的基础;突出市场体系建设。抓紧修编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推动农产品零售环节的连锁经营,发展连锁超市,逐步实现农村消费方式的现代化。
4.着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继续拓展商务流通执法检查,突出抓好食品安全、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净化流通市场;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各领域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活动,对检查活动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切实规范特种行业的管理。大力开展典当行的清理整顿、打击非法典当经营行为,做好对典当行政策法律培训及业务指导;加强对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的监管力度,规范其经营行为,努力促进我县市场经济秩序良性健康发展。
5.着力推动进出口稳步增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努力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进一步做好外贸进出口企业的培育工作,加强监管和协调,引导其有序稳步开展进出口业务;努力提升外贸质量。进一步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大力支持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传统产业加强技改研发,提高生产水平,改善产品质量;努力扩大加工贸易。充分利用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和我省支持产业转移的政策,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
三、抓创新、促发展,全面深化商务领域改革
(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电子商务协会,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县域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推动小组。设立专项资金,把“互联网+”融入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各个环节。2015年力争建成2-3个农村电子商务村级站(点),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网络渠道。
2.支持成立“县电子商务协会”,并切实加强协会与企业合作,打造我县特色优质农产品、工业品、文旅产品的统一销售平台,借助平台扩大我县产品销售渠道和销售业绩,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文旅产品出县”战略构想;以县政府名义与阿里巴巴或京东等国内驰名电子商务企业签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战略协议,借助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市场品牌推广能力,推动县域农村电子商务跨越发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协会的职能作用,网络资金、人才、技术资源和市场品牌,按照“产业特色化,平台专业化,市场纵深化,应用全域化”的思路,结合县情实际,采取app模式,推动我县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形成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思路目标,突出发展重点
(一)创新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生产业,提升发展消费业,创新发展公共服务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服务业有效投入,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提升载体集聚功能,实现服务业增速明显加快、比重明显提高、结构明显优化、集聚程度明显提升、竞争力明显增强。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与城市现代化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功能明确、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体系。
(二)明确发展目标。
围绕“一个突破、五个提高”,实现总量扩张与质量、结构和效益提升的有机统一,基本扭转我省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一个突破:“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力争突破7000亿元。从年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确保到“十二五”末达到35%以上,力争达到37%。
五个提高:一是力争到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比提高10个百分点;二是力争到年,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三是力争到年,服务业地税收入占全部地税收入比重达到60%以上,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四是力争到年,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比重达38%以上,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五是力争到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30%以上,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三)突出发展重点。
推动传统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商贸流通、餐饮住宿、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通信等重点传统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经营效率提高和层次提升。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科技、信息、生产与销售服务等新兴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金融、文化、电子商务、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服务外包、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休闲、家庭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将有优势、有潜力、带动作用强的旅游、金融、文化、物流作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引导扶持
(一)强化规划引导。
以《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基础,按照统一领导、分头组织、统筹评审的原则,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加快编制物流、旅游、金融、文化、服务外包、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家庭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11个新兴服务业的专项规划。11个子行业的专项规划要加强与现代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形成一个总体规划为龙头,专项规划为支撑,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功能完整、相互促进的“1+11”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
责任部门: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省工信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厅、省民政厅、省旅游局、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
(二)完善政策支持。
健全和完善服务业政策体系,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
1.进一步落实现有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8〕11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7〕3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9〕4号)等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切实把国家和省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现有安排文化、旅游、农村现代流通等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省财政今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支持服务业的发展,并逐年有所增加。重点支持服务业新兴行业发展以及服务标准研究制定、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培训体系建设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落实各项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
责任部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3.完善价格收费政策。对列入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实现与工业基本同价,逐步实现商业用电价格与普通工业用电价格并轨。
责任部门: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
4.支持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各地申报国家级、省级服务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新引进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在一定期限内给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优惠。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符合我省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
责任部门:省发改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地税局
5.切实保障服务业发展用地。各级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统筹考虑服务业发展用地布局,并在年度用地计划安排上,满足当地服务业发展用地需求;对列入省重大项目的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积极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对引入的总部企业及企业设立的研发中心用地,可优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责任部门: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6.加快服务业品牌创建和标准化建设。制定服务业品牌培育计划,完善服务业品牌评价办法和评价机制。引导服务业企业积极注册商标,支持省服务业重点企业参评省服务业名牌称号。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的服务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开展省级服务业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工作。
责任部门:省商务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
7.加大金融对服务业发展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业在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中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综合性、多样化、优势互补的金融服务。多方面拓宽服务业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金融街、金融商务区、金融外包服务产业园等金融服务集聚区,促进金融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
责任部门: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
(三)培育龙头企业。
培育一批成长快、效益好、规模型现代服务业企业群体,带动大量中小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整体发展。争取到“十二五”末,全省培育1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其中过100亿元10家,10-15家进入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重点实施“三个一批”工程:
培育扶持一批服务业企业上市。加大扶持和引导,推动一批规模较大、业绩优良、成长性好的服务业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一批服务业上市企业。推进一批企业开展服务业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到年,培育发展20个省服务业名牌产品、50家省服务业名牌企业,形成3-5个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服务业品牌,培育中国驰名商标。新建100个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引进一批服务业领军企业。重点引进境外、省外具有知名品牌的大型金融机构、物流龙头企业、旅游集团、知名文化企业等落户。
责任部门: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各服务业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四)强化人才支撑。
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的专业化服务业人才,全面提高服务业人才队伍素质。制定综合性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结合实施“赣鄱英才555工程”、“省优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计划”和“留学人员回赣创业服务计划”,通过公开选拔、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一批我省紧缺的现代金融、创意设计、旅游会展、社会工作等领域的高层次策划、管理、技术、经纪人才。多层次、多渠道培养服务业人才。鼓励和支持一批服务业专业技术学校建设;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加强服务业有关专业设置并与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支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再培训、再教育。将服务业高端人才培训纳入各级政府的人才培养计划。各级政府人保部门要建立服务业人才培训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政府管理人员、企业高管到国内外服务业发达地区培训学习,培养一批服务业前沿高端人才。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
三、深化改革创新,强化平台建设
(一)开展改革试点。
以服务业综合改革为抓手,深化服务领域改革,推进全省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支持景德镇市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建设陶瓷创意设计、陶瓷文化旅游、陶瓷文化会展和交流、陶瓷古玩与陶瓷艺术品交易、陶瓷文化创意教育等五大中心,打造世界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积极向国家争取南昌等城市纳入新批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特点的县(市、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具体实施细则由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制定。
责任部门: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构建发展平台。
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强化资源整合,增强集聚区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服务业集约发展水平。重点培育和扶持大型城市综合体、文化产业基地、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现代物流园区、文化商贸旅游综合体、新型专业市场(含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六种类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成为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先导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到“十二五”末,培育和扶持50个左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5-10个,超50亿元的10-2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占相关行业营业总收入比重达到40%。具体实施细则由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制定。
责任部门: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服务业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三)推进项目建设。
把项目建设作为服务业投资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省服务业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围绕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谋划、论证、筛选、实施好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力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30%左右。加快制订《省现代服务业产业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并突出特色,积极引导社会服务业投资方向。积极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库建设。每年分行业确定200个左右的省级服务业重大重点项目,实行滚动管理。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和协调调度,对重大项目在审批、资金、土地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并优先支持重点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责任部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
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一)完善统计体系。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若干意见》,由统计部门会同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规范服务业统计范围和基本内容,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全省和各设区市服务业发展综合指标的月报制度,及时反映全省、各行业、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情况。
责任部门: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
(二)强化绩效考核。
强化服务业目标任务考核,出台《省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考核暂行办法》,将服务业发展指标纳入全省年度市县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形成量化目标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服务业工作考核制度,确保服务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责任部门: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
(三)强化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和充实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健全工作体系。由省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省直部门、行业协会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省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形成各部门齐抓共促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服务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三产业。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认为,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商业(包括法律、工程设计、城市规划、公共关系等专业服务以及计算机、研究与开发、不动产、商务租赁等方面的服务);电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
自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未来20年,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时期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
3、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
4、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5、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6、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向知识社会的必要条件。
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目前存在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截至*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2%,其中22个高收入国家为65%,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2%,34个低收入国家为43.5%,而我国仅为40%左右。
2、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远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该比重在*年已经达到40%以上,而我国目前还不到30%。
3、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不高。内部结构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劳动生产率较低。*年,美国、日本、欧盟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生产率是6万美元以上,我国仅为*美元左右。
4、服务业市场开放不够,竞争不够充分,服务业投资在所有制结构上的转换仍然缓慢。
5、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和地区差别大,公益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服务业不小的差距,既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无比潜力,但也严重制约着我国近期经济发展空间的扩大。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现代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长潜力大、应该加快发展的产业,要把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一样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由于服务业范围广、行业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而且目前的行政体制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业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要尽快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步调,形成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合力,并加强责任制考核,各地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对地方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考核,促进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改革力度,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
要从改革入手,以改革增压力,求动力,强活力。要从三个层面实施改革。一是按照产权明晰化、投资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经营者职业化的要求,加快国有(集体)服务企业改制步伐,积极引进境外资本,大力吸收民间投资,促进国有资本从一般服务领域有序退出。二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公开、企事公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步伐,将营利性或企业化管理的服务型事业单位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非营利性机构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三是推进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服务由为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为社会服务转变。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部分公益服务事业领域的产业化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对机关、院校、医院等后勤服务设施尽可能向全社会开放,统一整合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放宽市场准入,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要积极探索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都要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市场主体资质,市场准入条件和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对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废除不合理的带歧视性的有关规定,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加强对服务市场的依法监管,整顿规范服务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要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加强与境外服务企业的合资合作,大力引进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现代流通、旅游设施、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各类中介咨询机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加强与国际知名服务企业的合作,利用跨国公司的经营渠道和市场网络,输出服务产品。鼓励国内外大型服务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配送中心,促进服务业的外向发展。
(五)加强规划引导,促进现代服务业有序、协调发展
规划是龙头。及时制定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现代物流等重点新兴行业要专门制订好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指导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各地各部门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合理布局,准确定位,防止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协调发展。
(六)多渠道增加投入,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
首先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引导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推动重点行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发展。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和补贴,并根据形势发展,进一步加大引导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服务领域。其次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引导银行在独立审贷基础上,积极向有市场、有效益的服务业项目和企业发放贷款。再次要大力扶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同时要积极向中央和省争取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支柱行业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
(七)加快推进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做大服务业总量规模
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市场化水平,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调节供求矛盾,做大服务业总量规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服务业发展。
(八)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
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鼓励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以电子商务为龙头,推进服务业企业信息化。加快研发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建设,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服务领域或创办服务企业,提高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培养和引进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熟悉世贸规则,通晓国际惯例、擅长国际交往的金融、保险、贸易、中介等专业人才。要加强服务业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从而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层次的升级,重点培育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
(九)以市场需求为取向,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
要规范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工作,制定劳动力市场管理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事务等就业服务制度的标准,规范劳动者、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方便劳动者就业。对安置就业多、公益性强的社区服务和农业服务等项目,要给予必要的税费减免,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转业军人创办社区服务和农业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关键词:都市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形成与发展机制 实证分析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提高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其依靠区域特色和功能,对拓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城市综合功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涵义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它是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同类或相关服务业企业集聚互动,形成的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集聚区域的总称。
2004年上海市率先引入集聚区的概念,并基于上海城市经济特色,把集聚区定义为微型CBD,主要指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及相关休闲、生活配套设施较为集中,商务、生态和人文环境协调,具有较强吸引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知名企业集聚能力的区域。当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逐步从单一概念,转变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完整体系。它具有统一规划,产业特色鲜明,核心业态优势突出,空间相对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的特点。
二、浦东南部加快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必要性
1、是上海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需要。
按照上海市政府2005年的《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提出的思路,上海要重点打造出集功能和形象为一体的“三带19区”现代服务业新亮点。
2、是新浦东加快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
浦东新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浦东要推进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目前浦东中南部由于历史的原因,服务业发展一直比较滞后,到目前为止,对外贸易占服务业的比重很小,更没有城市综合体和商务商业集聚区。在建中的五角世贸商城使浦东南部具备了开展进出口贸易和会展旅游的硬件条件。
3、是浦东南部重镇惠南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的需要
惠南镇自1886年建制至2008年3月,一直是县府、区府所在地,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2009年5月以来,随着国家战略——南汇整体划入浦东,惠南镇融入了大浦东的二次创业中。惠南镇是在南汇旧县城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新市镇。当前,惠南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还比较落后,运用高科技和高技术的智能化经营服务门类还屈指可数,传统服务业占据主要位置。
三、把浦东惠南镇五角世贸商城及周边建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区位优势
在浦东新区惠南镇城区的东北部的城东路和下盐公路口,建有一个建筑体量达48万平方米商城,其规划设计受美国五角大楼外形启发为五角状,并分别区划为欧洲、美洲、亚洲、澳洲和非洲五大区,它就是上海五角世贸商城。它紧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仅相距8公里)和洋山深水港两大国际航运中心,离上海迪斯尼也仅8公里。
2、资源优势
五角世贸商城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市商务委、上海市海关的关心支持,上海海关于2007年授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仓库”、2008年授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仓库”。国家商务部于授牌2008年4月授牌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区域采购物流中心”、2008年9月授牌“上海进口产品展贸中心”(以下简称“进口中心”)和“联合国上海采购物流中心”等。
3、配套优势
上海五角世贸商城正式运营后,将形成12000家展位,3000个车位的特大型商贸中心。商城本身能解决适量的配套服务功能,但倘若运作成功,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这就为周边区域发展商业设施,进行商业集聚提供了依据。
五角世贸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以科学严整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前沿现代的建筑设计,和谐完美的城市景观以及强大的经济蕴藏力,成为惠南现代化服务型城市的形象标志。
四、推进建设浦东惠南镇五角世贸商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措施
1.强化规划引导
要高水平、高起点地做好浦东南部以五角世贸商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专项规划设计。有关部门一方面要修编好集聚区发展规划,要按照专业集聚、梯次推进、增强辐射的原则,坚持长谋远算,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既要立足当前,又要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2.加大政策扶持
针对五角世贸商城要建成“上海进口产品展贸中心”和“联合国上海采购物流中心”的目标,要加大财政扶持。浦东新区政府在已确定拨付区服务业引导资金中,建议重点支持五角世贸商城的“进口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要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五角世贸商城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对引进的服务业企业加大信贷支持。
3.构建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建设五角世贸商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市土地、交通设施、人文景观等许多资源要素,要切实保证集聚区建设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完善市区镇三级推进“上海进口商品展示贸易中心”建设的机制,明确深化推进集聚区规划建设的责任主体,形成条块结合的工作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玉婧.可持续发展理论探源及其经济学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4,(7):11-13.
摘要:天府新区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吸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它承载着带动成都、四川、成渝经济区甚至整个中华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方向。本文从天府新区的现状入手,结合区内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与新项目启动情况以及天府新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及政策支持,对天府新区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天府新区 现代服务业 政策
一、成都天府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天府新区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为主体,总面积1578平方千米,其中在成都范围内的面积有1293平方千米。加快天府新区成都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于将天府新区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以及将成都市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化、充分现代化、高度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就目前情况而言,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即 “天府新城”版块已初具规模,成为天府新区建设的起步区和桥头堡,区域内集聚了如新会展中心、软件园、孵化园以及建设中的金融城等功能性区域,基础建设以及生活奢侈配套也相对成熟。但在双流、中和、华阳东、龙泉等片区,无论是产业布局还是生活业的发展都还在起步阶段。
天府新区共涉及5个市级服务业战略功能区,分别为天府新城、东部新城、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功能区和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服务业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这几个区域,已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几大有明显优势的产业,产业基础较为雄厚。
二、成都天府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第一,土地资源。从可建设用地总量上看,天府新区成都部分面积1294km2,区内建设用地比例为40%,其中,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约占18.2%,服务用地进一步扩容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第二,生态条件。由山(龙泉山、牧马山、老君山、彭祖山)、水(三岔湖、龙泉湖、锦江、鹿溪河、东风渠)、田(广袤的田园农业用地,形成独特的田园景观)组合而成的优质生态组合不仅塑造了天府新区国际性的文化休闲宜居吸引力,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条件。
第三,交通条件。天府新区已有或规划了通往全国和世界重要城市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为发展物流分拨中心、软件及服务外包、金融商务、临空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二)劣势
第一,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天府新区成都范围涉及高新、双流、龙泉驿、新津4个区县、9个市级战略功能区,如何协调天府新区与各区县、周边区域和原市级战略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建立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第二,现有产业在产业链上所处的层级较低,也太也较为低端。如物流业仍以运输、仓储和货代等传统业务为主,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服务外包中附加值较高的KPO和BPO较低;旅游业仍以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为主。
第三,高端人才缺乏。天府新区作为未来高端服务业聚集的区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将是巨大的,而目前成都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健康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中高端人才相对缺乏,高端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资本运作人才急缺。
(三)机遇
首先,天府新区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成渝经济区大都市圈城市发展和人口集聚,为天府新区服务业提供了庞大的消费市场。天府新区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仁宝、纬创等重大制造业项目的加快落户,将对现代物流、科技研发、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等生产业产生巨大的需求。
其次,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十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了涵盖商务服务、现代物流、软件及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娱乐休闲等行业的重大项目,以及仁宝、纬创、哈曼、物联网、大众一汽等重大工业项目也增强了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此外,新川科技园项目通过整合政府和市场资源,探索一条与外资合资建园道路,对服务业发展模式将产生一定影响。
(四)挑战
第一,产城一体对服务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天府新区未来将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如何出炉产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产城一体是未来发展中的难点与挑战。目前该区域已开发园区内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尚未紧密集合,突出表现在与企业和员工服务配套的交通、餐饮、娱乐、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建设滞后,生活业尚未在空间上实现全覆盖及均衡发展,难以满足入住企业和人员的需求。
第二,区域竞争事态加剧。首先是天府新区与成都老城区二者在商贸、金融、商务、国际交往、休闲娱乐、传媒设计等高端服务业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关系。未来如何实现与老城区的错位竞争将是天府新区建设中一大挑战。其次是天府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的竞争。随着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都和重庆作为经济区的两大核心,承担着引领区域整体发展的重任。
三、促进天府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组织管理
一是建立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成立由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区县共同参与的天府新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区域内服务业发展,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宜;制定服务业发展目标计划并确定实施主体,督促服务业发展目标落实并进行考核。
二是积极开展服务业发展的部门协作。成都市相关职能部门要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一至两名专职人员具体联络天府新区服务业发展的相关事项,参加由天府新区服务业领导小组召开的工作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天府新区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制定扶持政策
一是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对天府新区大力发展的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软件与服务外包、会展、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进行专项资金扶持,采用贷款贴息、房租补贴、税收返还、财政奖励等多种方法,重点倾斜于对服务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关联度高、辐射面广的战略性项目的政策支持。
二是构建产业扶持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在支持服务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结合产业定位、产业发展重点,出台土地、价格、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构建起完善的服务业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三是加强政策的落实力度。在制定政策时,邀请企业、社会群体等参与政策的评估、审核和调整,加强政策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在制定后,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跟进服务,确保政策的落实。
(三)优先要素保障
一是增强土地保障。对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在用地规划、用地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支持;通过土地综合整理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解决服务业项目在有条件建设区内的土地指标。
二是增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区域内更多现代服务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计划,获得上级财政支持;组建由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市级服务业投融资平台,建立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支持和帮助品牌服务企业通过上市、发型债券、合资合作、融资租赁以及产权交易等方式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三是增强人才支撑。建立现代服务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服务人才;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造就一支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鼓励和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实行知识入股、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分配形式,强化对人才的利益激励。
(四)加强投资促进
一是加强项目储备和包装策划工作。以构建高端服务功能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为发展目标,紧密关注国内外服务业转移趋势和特点,加强项目研究、策划、论证工作,高标准包装推出一批对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建设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项目,并编制项目手册。
二是创新招商机制,开展针对性招商。根据产业规范、发展重点及发展需求,结合区域投资环境、资源优势,紧密联系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大专业招商和登门招商力度。针对服务业的重点行业及关键领域,瞄准目标企业开展针对性招商,加快引进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重大项目。
三是实施区域营销,宣传区域形象。大力实施全方位的区域营销战略,对天府新区区域形象有关的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通过新闻宣传、文化交流活动、政府公关、高端论坛、广播电影电视、旅游促销等形式,扩大目标范围,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天府新区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四川成都天府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1-2015)》,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