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范文

文化旅游市场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旅游市场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旅游市场需求

第1篇: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范文

论文关键词:武冈旅游;营销现状;环境分析;营销战略

武冈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但旅游业发展相对周边县市仍有较大差距,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研究武冈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武冈旅游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旅游营销观念滞后、方式传统

为了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树立现代旅游营销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武冈市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缺乏市场调研,无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追求短期效益。

2.旅游市场开发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不准

一些旅游景点由于受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旅游企业缺乏对旅游对象的研究,对游客的市场需求、心理等了解不足,盲目性、主观性较强。市场定位、促销方式也盲目随从其它景区,宣传方式古板,最终导致数量、质量处于弱势,较大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

3.旅游产品单一、个性化不强,雷同化趋势明显

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竞争力成为武冈旅游发展的软肋。由于缺乏长远的开发规划及市场意识,导致许多旅游景区建成后,旅游产品往往是当地一些旅游资源的简单加工,很难达到旅游产品整体要求,特别是与临近省区的旅游产品存在较多雷同的项目,这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情况相违背,很难让旅游者心理得到满足,也无竞争优势。

二、武冈旅游市场发展的环境分析

1.武冈旅游市场发展的机遇

目前武冈旅游市场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国内省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纯朴的文化等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2005年“中国旅游策划万里行”大会上首席专家团执行主席刘汉洪作了《武冈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策划报告》,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支持,共同参与,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武冈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新世纪武冈发展的具体战略。这表明政府对旅游高度重视,为武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武冈旅游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旅游市场将更大程度地开放,旅游市场需求呈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旅游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武冈周边大多数县、市已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龙头产业,并对旅游业发展给予政策性扶持;旅游法规的健全、旅游资源开发的科技化、旅游需求的细分化等对旅游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武冈基础差、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竞争能力较弱、旅游业人才短缺,对旅游业的生存造成威胁;旅游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等导致旅游市场的营销环境变数加大,企业经营难度提高。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的扩大和深化,武冈旅游市场逐渐融入我国旅游大环境之中,对武冈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武冈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

1.酒店营销战略

酒店营销环境的优劣直接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冈有l0余家高品位宾馆,服务设施齐备,服务品质优良,现已具有同时接待6000人次游客的能力。酒店除了建筑、设备、各种耗材及经营的产品必须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外,还必须向游客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实施绿色消费行为,节约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武冈旅游刚起步,需要时间了解市场与适应环境,应引进经济型酒店品牌,以适应旅游业中、低档旅游目标市场的需求,还可通过建设品牌、特许加盟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酒店要提高服务质量,使游客产生亲切感;提高服务技能,使游客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提高服务效率,使游客节约时间;提高设施设备的运转,使游客的生活舒适。

2.旅行社营销战略

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及导游素质对游客能否得到满意的旅游体验影响最大。游客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既看不到产品又无法对产品进行检验,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游客理性选择的结果是越来越重视旅行社的品牌形象。武冈市本土旅游公司及外来旅行社应深刻了解游客的这种心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品牌建设,通过有效的品牌经营,树立诚信服务的良好形象,提高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培育出稳定并不断增长的客源市场。

3.交通营销战略

交通是连接旅游六要素的纽带,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冈市内有s220和s219省道分别与320国道、207国道相连,武邵公路和1865、1846省道贯通全市。随着“邵怀高速”公路和“竹城公路”即将建成通车,武冈交通将变得更为便捷。目前,武冈旅游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打破分割弊端,遵循旅游交通规律、市场经济法则,对交通部门的各种所有制旅行社、酒店等实施并转重组,组建交通旅游集团总公司。二是提供舒适快速便捷的旅游产品,使旅游者购票、上车方便,最大程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三是在交通工具上推销的商品要合乎环保的要求,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崇尚绿色消费。四是各个旅游景点应设有客运班车或公共汽车接送游客,开通武冈旅游专线,形成以公路为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4.目的地营销战略

根据自身的资源进行优化、合理定位,形成品牌营销特色,是武冈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关键。根据距离远近、生活水平高低、受教育程度、消费习惯等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分析每一个市场的需求特征,确定每一类旅游资源的目标市场。武冈的旅游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佛教古建筑文化、华夏根祖文化、自然山水风光等。不同的旅游资源吸引不同特点的游客,比如:佛教古建筑文化旅游景区,商业风味和文化色彩都很浓厚,可把周边区域高素质的游客作为目标市场。根据资源特色和目标市场游客的特点来设计产品和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以此适应资源情况,在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合理的联结点。

5.景点营销战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开发观光型产品,是武冈旅游永久的优势所在。要对老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完善和优化。一是尽快更新传统产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在观光产品中开发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并增加有一定参与性的活动。二是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新线路,不断开发新景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既扎根于武冈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展的主流。三是改进已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线路的综合条件,尽快对确有吸引力但综合接待能力不强的线路进行完善。四是积极开拓主题旅游产品,改变武冈旅游总体结构,建立复合式多重式结构旅游产品链。

第2篇: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范文

我国海岛众多,海岛环境独特,风光旖旎,海洋文化、民俗丰富而独具特色,因而海岛旅游对生活在陆上的人们有较强的吸引力。旅游业是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之一,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海岛旅游首先要重视市场需求,调研旅游市场,针对游客的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使海岛旅游健康发展,而不至于因盲目开发产生有产品无市场现象,甚至造成海岛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在传统概念中,旅游市场是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双方买卖旅游产品的实际场所;经济学意义上的旅游市场则是指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市场营销学将旅游市场定义为:在一定的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存在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本文所研究的海岛旅游市场是指市场营销学的定义,指的是对海岛旅游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旅游者。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海岛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对海岛旅游市场认识不清晰,忽视对海岛旅游市场的研究,与国际海岛旅游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本文以在青岛旅游的游客为例,研究海岛旅游市场的特征,希望对其它地区的海岛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海岛旅游研究是随着海岛旅游地兴起而展开的,由于国外海岛旅游发展较早,相应的海岛旅游研究自然较早。DavidEdgell研究了海岛旅游的市场及其营销问题,提出相关问题的同时也指出了市场营销对于海岛规划和管理的意义。TomBaum和RamMudambi以百慕大群岛为例,运用李嘉图模型(Ricardanmodel)分析预测旅游需求,以更好应对海岛旅游的季节性问题。CatalinaJuaneda和FranciscoSastre研究了海岛旅游的市场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细分问题。ReidarJ.Mykletun通过对波罗的海附近海岛地区的游客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地域分布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最大因素之一。加拿大捷夫瑞•华尔博士对海南的旅游业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海南在观光体验、旅游供需关系、市场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F.M.DiazPerez指出必须对海岛旅游产品进行持续性的市场细分研究,只有以此为依据,根据市场需求,才能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准确的形象设计、产品创新。目前,国内关于海岛旅游的研究,集中在海岛旅游开发与保护、海岛旅游管理、海岛居民旅游感知等领域,海岛旅游市场的研究较少。赵飞、彭华、李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广东南澳为例,主要研究了南澳旅游市场规模、旅游市场地域结构、需求类型、客源市场时间变化,并对南澳岛旅游市场发展制约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张志宏、李悦铮以长山岛为例,主要利用SPSS统计软件相关方法研究了长山岛旅游市场需求和预测。夏林根通过对上海、海口、三亚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远洋海岛旅游市场需求的特征。

三、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探究海岛旅游市场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在青岛旅游的游客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海岛旅游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并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本次调查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在2010年9月完成,调查地点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栈桥三处景点,调查对象为进入该三处景点的旅游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由调查员向被调查者仔细讲解每一个问题,然后由受访者填写,并收回问卷。根据游客是否到过海岛旅游,把问卷设计为两部分,即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部分和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部分。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86份,其中第一海水浴场441份,第二海水浴场231份,栈桥14份。四、海岛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一)海岛旅游市场人口统计学特征

本次总共调查686人次,其中男性406人,占59.2%,女性280人,占40.8%。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为34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9.9%,其中男性为225人,女性为117人,分别占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的65.8%和34.2%。可见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中男性多于女性。如表1所示,海岛旅游以中青年市场为主体。其中,26~45岁阶段的游客占64%,这一群体是海岛旅游的最大市场;46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人数较少,但到过海岛的游客占这一年龄阶段总人数的比例较高,说明此年龄阶段的游客较喜爱海岛旅游,也是海岛旅游重要的目标市场。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在这些游客中,拥有大专、本科学历人数最多,有235人,具有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人数有55人,拥有研究生学历人数有34人,三者占93.7%,这些游客的职业主要为公司职员、公务员、自由职业者、科研人员,占到受访者的78.9%。受教育层次较高的旅游者,收入相对较高且稳定,他们是海岛旅游市场的重要目标市场。

(二)东部地区为海岛旅游主要客源地

如表2所示,在受访的游客中,山东省的人数最多,其它人数较多的省市基本位于山东省周边及东部沿海地区。人数超过十人的省市游客总数为589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5.9%,这些地区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为297人,占这些省市被调查人数的50.4%。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东部地区的游客到过海岛旅游的比例较高,说明东部是海岛旅游主要的客源地,海岛旅游者数量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

(三)海岛旅游人均消费低,消费潜力大

如表3所示,海岛旅游价格水平与陆地价格水平相比,认为海岛旅游价格比较高和非常高的游客占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32.16%,认为海岛旅游价格水平在一般以下占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的66.67%。如表4所示,从最近一次到海岛旅游的花费可以看出,海岛游客旅游花费小于2000元的占到总数的61.70%,小于1000元的占游客总量的近50%,可见海岛旅游整体消费不高。由于海岛旅游产品、功能单一、档次相对较低,造成海岛旅游价格偏低,海岛旅游整体消费较低。在家庭月收入方面,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大于7万元的占到44.8%,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大于7万元的仅占23.3%,可见到过海岛旅游的高收入家庭数量高于没到过海岛旅游的家庭数量。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相对较高,说明海岛旅游者有较强的旅游购买力,到海岛旅游的消费潜力较大。

(四)海岛旅游市场处于观光旅游层次

针对海岛旅游目的的调查显示,有45.3%的游客认为海岛景观是影响他们选择海岛旅游目的地的最主要因素。在海岛旅游者感兴趣的海岛旅游项目中,选择海岛观光的有216人次,选择宗教朝拜的有16人次,选择渔家乐活动的有168人次,选择海上运动的有111人次,选择休闲垂钓的有86人次,选择海岛度假的有115人次,选择其它的有6人次。以上统计数据说明,海岛游客的旅游兴趣集中在海岛景观上,观光旅游是海岛旅游的主要目的。这说明海岛旅游市场仍不成熟,处于观光层面,旅游产品单一,与国外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形式的海岛旅游有一定的差距。

(五)海岛旅游者获得信息渠道状况

旅游者获取海岛旅游信息的渠道由多到少依次为网络、亲戚朋友、报纸杂志、电视、旅游广告、旅行社,其选择次数分别为172、133、104、92、53、48人次。从信息获取渠道上来看,海岛旅游者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数量最多,利用电视及旅游广告了解海岛的数量较少,从旅行社获取海岛旅游信息的数量更少。(六)海岛旅游者旅游满意度情况旅游者对海岛旅游最满意的是优美的海岛风光,占52.3%,这与大多数旅游者把海岛风光作为最感兴趣的旅游项目相一致,此外有26%的受调查者对独特的海岛环境较满意。游客对渔家特色风情、海上运动项目、完善的旅游度假设施满意度较低。旅游者对海岛旅游需改进之处涉及海岛旅游的各个方面,其中以海岛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质量为主。

(七)海岛旅游市场潜力大

在对344名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调查中,有89%的游客表示会考虑到海岛旅游。海岛旅游最吸引他们的地方主要为:海岛景色(143人次)、与陆地相隔的海岛环境(82人次)、海岛渔家风情(32人次)、海岛度假(25人次)、海岛文化(21人次)、坐船出海(13人次)、其它(28人次)。从统计数据看出,海岛旅游对大多数人有吸引力,最吸引他们的是海岛景色和与陆地相隔的海岛环境。可见,海岛旅游市场巨大,海岛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潜在海岛旅游者对海岛景色和环境最感兴趣。

五、结论与建议

(一)保护自然景观,科学开发海岛旅游

在开发海岛旅游过程中,需要根据旅游者的偏好编制旅游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旅游项目。大多数旅游者认为海岛最具有吸引力的是自然景观。因此,旅游规划、建设要以保护海岛景观、环境为前提,不能破坏海岛自然环境和海岛特色文化。在保护自然环境、海岛景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建设相关旅游设施,避免旅游设施的建设破坏海岛自然景观,最大程度地保持海岛景观的独特性、原生性。

(二)突出海岛特色,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旅游者到海岛旅游主要目的是观光,大多数游客在海岛停留3天以内,这就决定了游客的旅游花费不高。说明海岛旅游除观光旅游外的旅游项目较少,特色不足,对游客吸引力不强,难以吸引游客在海岛长时间停留,难以打动游客更多消费。从调查中发现,海岛旅游者对海岛文化、海岛民俗并不太感兴趣,而海岛文化、民俗资源正是海岛区别于陆地的重要特色之一。因此,发展海岛旅游,应深入挖掘海岛文化、民俗,开发旅游项目应体现海岛的特色文化,推出能吸引游客的海岛文化旅游产品,开拓海岛旅游文化市场。游客对海岛静谧的环境、特色的景观特别感兴趣,据此应重视海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引导以观光为主的消费观向海岛度假消费观转变,创造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

(三)细分市场,加强营销

海岛旅游应合理细分市场,加强营销力度。从游客的来源地来看,海岛旅游者主要来自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与海岛距离较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东部沿海地区是海岛旅游一级市场。此外,中西部大城市也应是海岛旅游的重要市场。针对一级市场,海岛旅游宣传营销在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电视广告的宣传,使尽可能多的潜在海岛旅游者能了解海岛旅游,激发其到海岛旅游的愿望。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应为海岛旅游的次级市场。对于次级市场,海岛旅游应继续加强网络营销宣传,同时,加强与相关旅行社合作,由旅行社协助推介。其它地区属于海岛旅游的机会市场,目前应主要做好网络营销宣传。在经济基础较好、旅游开发较完善、国家政策允许的海岛,还应加强国际旅游市场营销与开发,根据海岛实际情况及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确定细分市场,制定旅游主题,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

第3篇: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范文

(一)导向性

旅游文化营销的导向性首先表现在营销过程的规范性在文化理念的引导作用下得以规范。其次表现在对消费者旅游文化需求的引导上。当前,在我国旅游市场中有一些消费者对旅游文化的认识不是很全面,甚至缺乏健康的旅游文化常识,很显然这些人的要求也是不合理的,如果这些不合理的要求能够被这个市场不满足,说明这个市场也是不健康不理性的[1]。同时,消费者健康向上的消费需求也是促进市场合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消费者的这些消费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受旅游文化营销理念影响的。这也就决定了旅游文化营销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二)个性化

旅游文化营销中要营销个性化的文化,有特色的文化,保证旅游文化鲜明的个性,唯其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纵观世界,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两条主线。东方文化的特点是讲求和睦统一,而西方文化以其鲜明的理性精神和斗争精神著称于世。东西方文化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之处也可以理解为各自的个性。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也就决定了每一种旅游文化的营销也要采取个性化的手段应对。旅游文化营销必须尊重个性化差异。

二、新形势下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模式

旅游文化营销受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一是市场,二是需求。旅游文化营销的根本任务就是连接市场和需求这两个端点。此外,具有文化理念和要素的大文化是旅游文化营销的第三个端点,同时这种具有文化理念和要素的大文化又影响着需求和产品的双向性质。在这种关系中,产品(P)、需求(M)与文化(C)呈倒三角的关系,是旅游文化营销的外在构架。这三个要素构成了旅游文化营销的全部过程。新形势下因市场营销有着不同的流向和出发点,旅游文化营销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整个营销运作以市场为核心,同时兼顾“文化推销”,在这一过程中旅游产品为发电,先考虑产品,其次是文化,最后是需求,即P—C—M模式;第二种模式是首先考虑需求,产品再其次,最后是文化,即M—C—P模式;第三种则是以文化为出发点,即C—P—M模式;第四种则是C—M—P模式。每一种营销模式的出发点和核心层的结构顺序不同,正是这些不同的结构顺序决定了营销模式的性质和效果。以下是针对这几种模式的具体分析。

(一)P—C—M模式

从“P—C—M”这个结构关系图式来看,居于中间地位的C(文化)是连接产品与需求的中间点。旅游产品就是借助文化的这种媒介作用将自己推向市场,满足需求。文化在旅游营销过程中完成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并不去改变产品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营销与文化的融合。这是因为在旅游营销过程中,文化的力量已经超出了营销手段的力量,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特别明显,也足够强大。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不会因为营销手段的加入而有所改变。如果要改变旅游产品的文化属性,那需要营销主题投入相当大的成本,很有可能入不敷出,在这种情况下以文化为核心,突出文化的作用是比较理性的。其实这种模式也契合了“文化营销”的本质,营销旅游文化就是让某种文化名扬四海,而文化是依附于旅游产品而存在的,因此,文化的传播也必然能够带动产品的推销。因此在旅游文化营销中可以加大对文化的推广和宣传,例如采用展览会、学术讲座、节庆文化活动等形式,在接触现代化的传播技术,不断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2]。将消费者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隔阂,通过宣传了解不断消除。因为旅游文化推销其实走的是情感路线,它首先是博得旅游消费者的情感认同,首先使消费者对某种文化产生情感认同,进而通过文化将他们带到旅游产品面前,实现产品的价值。文化营销魅力巨大,对旅游文化的深入把握和研究是旅游企业做好营销工作的首要前提。“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对自己的产品的文化属性有深入的了解才能保证旅游文化营销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M—C—P模式

这种模式以市场需求(M)为出发点,在现代营销理论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针对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的。尤其是旅游产品,消费者在旅游消费中不但注重物质上的满足,而且也更看重精神需求的实现。M—C—P模式既然以市场需求出发点就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这种需求,既要开发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又要注重其文化内涵。在旅游营销中,文化必定依附于一定的产品而存在的,纯文化的旅游产品不具生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可以被忽视,相反,文化对产品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他是整个旅游文化营销的灵魂。尤其是营销主体的影响力在旅游产品的文化影响力之下时,文化的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在营销之前,深入调研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将这种文化内涵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二者的顺畅沟通,是市场型旅游文化营销的根本任务。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如我国陕西省的旅游文化营销。文物古迹是陕西省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但是在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陕西省注重文物古迹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兼顾山水旅游这一自然资源,借助文物古迹的影响力和文化感染力将山水旅游产品附带着推广出去,走国际市场宣传历史文化,国内市场文化与山水并重的道路,因此,陕西的山水旅游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三)C—P—M模式

产品创新对旅游业来说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创新是推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新形势下,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国际国内市场持续繁荣,传统的旅游资源虽然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财富,但是如何用好这笔财富以及如何开发新的财富是新时代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底蕴,努力形成旅游品牌等。因此,旅游景区在营销过程中首先要打造自身素质,完善自己的硬件环境和软环境。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C—P—M的出发点是文化,借助产品的媒介作用将文化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3]。这种模式主要是营销主题对文化的人为处理和加工能力较强时才能实现,通过开发打造产品将某种文化融入产品之中,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使之更具影响力。这种模式对于新兴旅游业针对性更强。例如在城郊或者自然环境优美的山区发展的观光休闲旅游,营销主题不断将一些文化理念融入这些旅游产品当中,但是这却不是旅游产品与生俱来的资源或优势,这种新兴旅游的最现实基础还是自然风光,但是仅凭自然风光还不足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层次和附加值,因此人为的注入文化就成为这种旅游模式的有效途径,因此,文化成为这一模式的出发点,而产品就居于核心,最终都是指向市场需求。

(四)C—M—P模式

第4篇: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范文

出境游客需求层次提升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选择节假日外出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但发生在国内旅游行业屡见不鲜的纠纷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旅游市场已经难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国外,出境游越发受到青睐。这也为在线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数据显示:早在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2012年出境游客数量更达8300万人次,2013年的人数预计将达到9430万。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也从早期的东南亚扩展到欧美,中国游客的足迹甚至到达了极地。更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中国游客对出境游需求层次的提高。据调查,目前接近40%的出境游游客属于经验丰富的多次出境游客,他们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照相”的走马观花,而希望深入了解景点背后的故事及其反映的当地文化。这也给关注该市场的众多海内外OTA(Online Travel Agent,即在线旅游商)们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国内OTA境外“水土不服”

尽管出境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其时空特性也决定了互联网企业在其中将大有可为,但并不是谁都能从中分一杯羹的,在线旅游企业要提供与更高端的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内在线旅游企业早已注意到蓬勃发展的出境旅游市场,但受制于对国外旅游市场的陌生,很多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都遇到了种种困难,所提供的服务有时难以让消费者满意。例如在预定网站上获取的酒店信息和实际入住体验相差悬殊,或者在网站上预订后被酒店告知预订无效等。这些问题反映出目前国内OTA网站对国外酒店资源的把控能力并不充分。于是,以去年8月携程与Booking合作推出海外酒店预订新平台为代表,国内在线旅游企业纷纷选择与海外OTA或大型酒店集团合作,但这种合作的效果从目前来看仍有待提高。

海外OTA抢滩国内市场

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吸引了海外OTA的注意,除了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外,一些企业更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它们的进入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也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的在线旅游服务,其中很多细节值得本土企业学习和借鉴。

以欧洲在线酒店预订市场为例:一方面,欧洲国家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形成了深厚与多元文化特点;另一方面,赴欧洲的国内游客经济收入、教育水平、语言水平较高,更加倾向于自由行。二者决定了赴欧洲旅游的游客在预订酒店方面的需求要高于其他旅游市场,即不满足于基本的语言服务或价格优惠,而更加专注于文化体验。而这恰恰是深耕当地市场多年的欧洲本土OTA的优势所在。

以最近进入中国B2C在线酒店预订市场的HRS全球订房网为例。首先,为了保证消费者能从网站上获得更加客观真实的酒店信息,HRS长期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制作360度全方位的酒店视频,选取消费者感兴趣的诸如前台、客房和其他设施,将这些信息直观地展示给消费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正如HRS大中华区消费者业务董事总经理潘荠所说,和图片相比,“消费者可能更加愿意相信视频。”

其次,HRS对其酒店资源进行了整合,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你可以花几百块钱就能住一个柏林的古堡,这个我觉得对很多去欧洲游的消费者来说是比较有意思的经验。”潘荠表示。HRS还整合了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酒店,推出了“华人礼遇酒店”,提供诸如烧开水、国内制式电源插头以及银联卡支付等针对中国游客的特色服务。此外,来自德国总部和中国上海的客服团队相互配合,共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专业且贴心的语言服务。

最后,HRS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具有较高性价比优势。以“HRS Deals精品酒店天天半价”为例,凭借自身在欧洲市场的庞大体量和丰富的话语权,HRS与众多当地四五星级酒店协商,由这些酒店提供半价或低于半价的产品(均以网上预订价而非挂牌价为标准)。此外,HRS还推出了“0.99元秒杀”的酒店产品,“这样秒杀的酒店都是五星级的酒店,在一段时间9毛9就可以住,对消费者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潘荠如是说。

之所以能够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与HRS对欧洲和中国两个市场的深入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HRS创立于德国科隆,40余年来一直专注于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酒店预订业务,积累了丰富的酒店资源,具备了强大的议价能力,能够保证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和高性价比的服务。而在2002年进入了中国后,通过长达十一年的B2B业务经营,HRS积累了对中国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理解。正是基于长期的积累,HRS才敢于提出“懂欧洲,懂酒店,才更懂你。”的口号。对于未来的出境游市场,潘荠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多次自由行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消费者初次赴欧洲旅行因为对当地不了解或者对自己的语言能力信心不足,可能会选择跟团,但之后再赴欧洲将会选择自由行,这将加快自由行这个市场的发展。同时,自由行也将细分:更加个性化的自由行,如美食之旅、品酒之旅或欧洲文化之旅,而酒店会作为整个旅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点也是和欧洲本地旅游音的概念是相通的。欧洲人在旅游的时候对酒店的选择实际上是非常非常有想法的,这也造成了为什么欧洲70%都是单体酒店,因为连锁酒店可能没有办法提供那么有个性化的特色的服务。”

尽管中国本土OTA在短期内可能还无法与HRS等海外品牌在酒店资源、市场理解方面匹敌,但仍然可以通过学习其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握和对于旅行意义的深刻理解,提高服务水平,结合自身庞大的用户资源和对本国消费者的深刻理解,在市场竞争中建立优势。

借鉴可从技术层面开始

第5篇: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范文

(一)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康巴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奠定了基础从广义文化的定义讲,“康巴文化”是以藏文化为主体,兼容汉文化、纳西文化、羌文化等其他民族文化,具有多元复合性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还要强化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在川区众多的地域特色民俗文化中,尤以康巴文化最为典型,由于康巴地区具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文化历史,因而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康巴民族传统体育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宗教文化,是各民族在特定的区域中长期沉淀下来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本地区独特的传统体育项目有赛马、赛牦牛、摔跤、射箭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项目的发展为旅游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促进了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在康巴地区每年举行的民族文化节中都包含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藏历新年等节日都要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拉近各村各寨距离的同时,营造出强烈的民族气息。与此同时,在各式各样的比赛中,还吸引大量的游客参与体验。近些年,政府部门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大力宣传,对藏区的旅游开发有着积极的影响。如赛马、赛牦牛、押加等极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的推广,既丰富了当地民族文化生活,又为体育旅游增添不少色彩。2006年5月20日,“锅庄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今后的继承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国家政策的支持是康巴地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开发的根本保证随着中央召开第五次工作会议,西部大开发,全民健身的实施和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康巴地区为例,甘孜藏族自治州2002年就制定了《康巴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年)》;凉山州在2000年制定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另外,跑马山项目被列为康定县旅游开发一号工程,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四)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带动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风格迥异。康定政府经常开展节庆活动来展示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吸引了外来游客。这些项目涵盖了运动竞技类、娱乐休闲类、民族舞蹈类、集会庆典类等,其中有射箭、赛牦牛、骑马拾哈达、赛马、打靶、斗牛、锅庄舞、摔跤、登山、拔河、挥刀斩旗杆、打猎、藏棋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康巴藏区民族体育项目和旅游市场的发展,更为民族地区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地方特色优势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景点没有体现本地区民族的特色优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符合当地风情民俗,甚至有些项目没有突出当地的特色文化,降低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二)经济落后康巴藏区经济相对落后,由于康定地处高原,地理环境复杂,使得体育旅游景点交通不便,道路不畅,住宿餐饮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虽然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的限制,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影响了康巴藏区的经济发展。(三)缺乏规划和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是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结合的新兴产物,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它的发展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宏观调控。2011年12月5日,《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四川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其只是对旅游产业做了宏观规划,一些新兴项目未曾明确规定,缺乏对新兴项目的大力支持。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部门缺乏对其市场进行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对民族传统体育创新项目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相关政策作为后盾。(四)体育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不大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还处在粗放性开发阶段,受地方财力的制约,市场促销经费投入较少,营销手段单一。虽然藏区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但是因为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市场知名度较低,未形成规模效应。康巴文化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然而在海外市场的宣传却少之又少,也缺乏主流媒体如央视、互联网络等的宣传。

三、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一)加强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面对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及休闲运动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康巴体育旅游的发展必须与地区文化底蕴相结合,在旅游和环境中体现生态文明。充分利用康巴藏区地域特点和丰富多彩的藏民族文化,深入挖掘传统体育文化和开发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保存和发展具有藏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把代表本民族文化的传统体育项目推广到旅游市场。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这条主线,生态体育作为其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好康巴地区的自然、人文体育旅游的优势,又快又好地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二)开发和打造现代化的地方特色精品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丰富,各具魅力。只有充分挖掘该地区特色文化内涵,利用地域优势,在项目上创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发展特色项目,才能在体育旅游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优势。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兼具休闲娱乐,既具观赏性又具参与性,简便易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要将那些富有本地区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挖掘、继承、发扬和创新,以市场需求反馈为基本点,为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提供“特色”和“精品”的旅游产品,最终实现藏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刚刚起步,需要解决和克服的困难很多,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开发康巴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在宏观规划、政策法规以及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管理,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营造良好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四)加大宣传力度旅游资源的发挥往往取决于宣传。可以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进行针对性的宣传,让人们更多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增强吸引力,从而刺激旅游者的消费动机。

四、结语

第6篇: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范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大量都市男女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无暇顾及个人婚姻问题,“剩男”、“剩女”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2011年5月21日在此间召开的当代中国婚姻家庭文化变迁之“剩男剩女”学术研讨会上,组委会专家公布了一份“剩男剩女”婚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目前适婚未婚的单身人群有1.6亿人,被婚恋困扰人群达2.8亿人。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各种各样的相亲活动和相亲形式在人们生活中如荼如火的进行着,并且形成了浓郁的相亲文化。目前,旅游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已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已摆脱了观光的单一内涵,内容和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据了解,旅游市场流行的减压放松游、相亲游、分手游等众多个性旅游受到了白领一族的热捧,其中,相亲旅旅行尤其受青睐。相亲旅游即相亲和旅游的结合,是指以旅游景区为平台,以相亲活动为内容,有特定组织举办的活动。据此,相亲旅游根据相亲主体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针对中青年的相亲旅游;另一类是主要针对老年人的相亲旅游,这类相亲旅游依据其目的,也可以分为替自己相亲的老年相亲旅游和替子女相亲的老年相亲旅游。对于“相亲旅游”未来的发展前景,百合网慕岩和陕中旅的贾宁认为,这种“相亲+旅游”的方式前景广阔,市场潜力较大。慕岩说:“国内‘相亲旅游’仍处发展阶段,年产值一亿元左右。”他们还一致认为,“一方面存在大量单身男女、相亲需求较大;另一方面,旅游业正快速发展,年增长率达30%。作为特色旅游项目,‘相亲旅游’上升空间相当大。”1鉴于此,笔者试着从杭州发展相亲旅游SWOT分析着手,分析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优势、劣势及其市场竞争力,然后提出其发展对策,希望能有助于杭州相亲旅游的发展。

二、相亲旅游市场特点

1.从需求市场看。一是需求者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大,忙于工作的青年男女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自己的个人问题。同时,由于在城市生活的父母急于子女的婚事,出现了父母替子女相亲的现象。二是参与主体年龄跨度大。相亲旅游由于其形式的新颖性较获得年轻白领人群的欢迎,但实际的情况是参与相亲旅游活动的人群存在从20岁的年轻人到年逾古稀的老年人。三是相亲旅游主体的个性化需求。由于相亲旅游主体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条件不同,在相亲过程中,其要选择的对象也必须具备某些要求,参与主体的个性化需求要求相关的专业化相亲旅游产品来满足。四是注重参与主体间的沟通交流。相亲旅游与传统旅游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相亲旅游参与主体注重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或者互动,大部分人之所以会参加相亲旅游,其主要目的还是相亲,并不是为了观光游览景区,因此,在整个相亲旅游过程中要增加彼此沟通交流的机会,为此组织主体自己或者请专门的活动策划企业来组织一些互动的游戏或者活动。

2.从供给市场看。一是组织主体众多。相亲旅游市场需求的满足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参与,相亲旅游产品的提供也不是单一的主体,而是由众多的组织主体提供,这不仅包括旅行社和景区,也包括知名婚恋网站、专业婚介机构、电视台、报社、政府、社团和中国相亲旅游协会等等组织,这些组织主体之间也可以合作共同提供相亲旅游产品。二是产品呈现专业化。相亲旅游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必然要求相亲旅游组织主体对其市场进行专业化的细分,并开发满足某一或者某些细分市场的相亲旅游产品,以更好、更有效的满足相亲旅游市场需求,从而取得在这个市场中的竞争力。三是商业目的与公益目的兼存。相亲旅游是由“父母相亲会”发展而来的,而“父母相亲会”是由父母之间为自己子女的婚姻恋爱问题而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公益交流活动;随着“父母相亲会”的发展,相亲旅游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迅速走红。有些组织或者企业出于商业目的已开始组织相亲旅游活动,而政府、社会团体等组织出于社会发展的考虑,也开始组织了一系列的公益相亲旅游活动。从相亲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商业相亲旅游与公益相亲旅游共存。

三、杭州发展相亲旅游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近来,SWOT分析已广被应用在许多领域上,如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能力自我分析,城市的自我分析等方面。杭州发展相亲旅游不仅有其自身的特有优势,也是市场提供的一次重大机遇,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内外部情况,能够对杭州能否很好的发展相亲旅游有一个很好的认识。现对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SWOT分析如下:

1.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优势(1)发达的旅游业。杭州是一个典型的旅游城市,其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处于成熟稳定的时期;发达的旅游业为旅游相亲方面的延伸发展奠定了基础。(2)深厚的爱情文化底蕴。杭州有无数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就诞生在杭州,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坡,宋代大文豪,在杭州任地方官时,留下了卓著的政迹,留下了众多的千古绝唱,也留下了与琴操的古典爱情;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美丽而有才华,是中国古代受侮辱的女子追求幸福爱情的代表(3)丰富多彩的爱情旅游资源。杭州不仅有无数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而且还有丰富的爱情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爱情故事有关的历史古迹,如与《白蛇传》有关的断桥、雷峰塔,与《梁山伯与祝英台》有关的长桥、万松书院,还有苏堤、苏小小墓等等;二是与爱情、婚姻有关的古迹和景点,如“月老寺”、太子湾等;三是有丰富的以吟咏爱情为主题的各种文学作品,如诗词、戏曲、散曲等等。这些爱情故事和旅游资源为相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支持和发展空间。(4)颇具影响的相亲旅游活动。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园举办的“浙江红娘日公益相亲大会”和万松书院的“老爸老妈相亲会”在全国最为出名(2007-5-26,浙江都市网),每年在西湖举办的中国相亲大会也颇具影响,而其他大大小小的在景区举办的相亲活动更是不计其数,也获得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正是这些相亲旅游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以后相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相亲旅游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5)成功的国际旅游形象定位。杭州成功的国际旅游形象定位———爱情之都,意味着杭州这个秀丽、温馨、浪漫的城市注定与爱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相亲即是寻找爱情,旅游就把两者很好的联系到一起,互相辉映。

2.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劣势(1)没有意识到相亲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相亲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旺盛,其能带来的利润或者其他收益也很可观,然而相亲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却没有被相关的企业或者组织识别,也可能是因为低估了相亲旅游市场能够带来的收益,因此也就不会去或者有意识的去开发相亲旅游产品。(2)相亲旅游发展缺乏大规模的合作。杭州是较早发展相亲旅游的一个城市,其举办的相亲旅游不计其数,以杭州黄龙圆缘民俗园举办的中国红娘相亲大会和杭州万松书院的“父母相亲会”最为有名,并且其他举办的相亲旅游等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组办方缺乏大规模的合作,其举办的相亲旅游活动并不能满足市场对相亲旅游的需求,因此,相亲旅游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合作以扩大相亲旅游的规模和影响力。(3)相亲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杭州举办相亲旅游的次数不胜枚举,参加人数也与日俱增,但仍有大部分相亲旅游需求者不知道相亲旅游的具体时间和参加渠道,主办方和需求者信息不对称,相亲旅游活动的信息没能有效、及时的传达给有相亲旅游需求的大部分人员;若要相亲旅游的良好发展,需加大相亲旅游的宣传和促销。

3.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机会(1)较大的相亲市场。2.8亿被婚恋困扰的人群都是相亲市场的潜在需求者,再加上替子女相亲的父母,相亲市场的潜在需求非常可观,如果把这些有潜在相亲需求的人朝着旅游景区这个平台上引,并由相关的组织提供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相亲的潜在需求即可转化为相亲旅游的潜在需求。(2)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在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人员必然越来越多,旅游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由于相亲需求者的数量也较大,相亲旅游最终会以其自身的优势赢得其应有的市场,这也是相亲旅游发展的一个市场机遇。(3)相亲旅游开创了全新的相亲方式。相亲旅游相比传统相亲,不仅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增加了交流机会,加强了彼此的了解,而且还不易产生尴尬的局面,弥补了传统相亲的不足;即使相亲不成,也可以结识很多朋友,而且还有了一次旅游体验。

4.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威胁(1)其他城市逐渐重视相亲旅游的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国内其他城市逐渐重视相亲旅游的发展,并且组织了相关的活动,结果非常成功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加强相亲旅游的发展,有的城市甚至把相亲旅游作为一个主题节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与此同时,还鼓励当地景区参加相亲旅游景区评选活动。(2)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相亲旅游和旅游一样,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从季节上来说,春季和秋季是相亲旅游发展的旺季,因为这时候适合出行,再加上春季的西方情人节和秋季的传统七夕,更是激发了相亲旅游的需求,而夏季和冬季,由于天气的原因,相对来说相亲旅游处于淡季;从每天来看,周末休息,相对来说,相亲旅游的人数会多些,而平时由于忙于工作,相亲旅游的人就少很多。(3)相亲旅游还没有被大部分人认可。相亲旅游之所以没有被大部分人认可,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还没有听说过或者接触过相亲旅游;二是对相亲的排斥,从而引发对相亲旅游的排斥;三是对相亲旅游结果的质疑;四是相亲旅游的收费比一般旅游的收费偏高。

四、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对杭州发展相亲旅游的内外部因素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认识;在发展相亲旅游的过程中,杭州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其具体对策如下:

1.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相亲旅游。相亲旅游的巨大潜在市场需求不得不说相亲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杭州要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相亲旅游;在发展相亲旅游的过程中,在其需求的旺季,开展的活动要尽量最大化满足市场的需求,以谋求在这个市场中的最大收益。

2.加强认识,重视相亲旅游的发展。针对杭州目前缺乏对相亲旅游的重视,要从思想上加强认识,了解并熟悉发展相亲旅游的重要意义,才能有利于相亲旅游活动的积极开展。

3.加强合作,扩大相亲旅游的规模。目前,杭州举办的相亲旅游不计其数,但是其规模都比较小,不能最大化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组办相亲旅游的参与各方要加强合作,扩大相亲旅游的规模,以加强杭州的相亲旅游市场竞争。

第7篇: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范文

[关键词]重庆市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重庆旅游资源现状

重庆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西南最大工商业城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既丰富又有特色。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0余处,文物点有20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00多个。域内三面环山,两江汇流,与周围众多的山城群落交相辉映,优美如画,集山、水、林、泉、瀑、峡、洞为一体,熔巴渝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此外,巴渝古朴独特的民风民俗引人入胜,多姿多彩的地方文艺令人倾倒。重庆是川菜主要代表地域之一,重庆夜景誉满天下,吃、游相得益彰,颇具重庆人文特征。

二、重庆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直辖以后,重庆旅游有了较大发展,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率在20%以上,旅游业正在成为重庆市的支柱产业。按客源地粗略划分,可将重庆旅游市场细分为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市内旅游市场。境外客源已经基本形成以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为主体,北美和西欧市场为两翼的市场体系,2006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0.3239万人次,与1996年相比增长了266.69%。重庆国际旅游市场具有花费较大、旅游需求档次高、青年旅游市场是主体三大特点,但来渝的国外游客很多只把重庆作为旅游的途径地和中转站。重庆旅游国内市场主要客源集中在广东、华东诸省、京津地区、港澳台地区等,这些地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人文素质高,人群旅游购买力强,出游愿望强烈,重庆风土人情对其有较大吸引力。市内旅游方面,随着市民消费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重庆市内旅游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市内旅游市场具有散客旅行为主,旅游景点、景区众多的地区出游率高,交通便捷地区出游率高等特点。

三、重庆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重庆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四方面的内容。

1.产品策略

(1)突出特色与精品,建立核心品牌。长江三峡以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三峡中的两峡都在重庆境内,因此三峡可以成为重庆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应该优先重点打造这一龙头产品。除了长江三峡,与敦煌齐名的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等都应该打造成为有分量的核心产品。

(2)将历史文化内涵注入旅游产品。重庆旅游在发展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深化。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内涵包括巫山原始文化、巴族巴国文化、三国文化、丰都鬼文化、陪都及红岩文化等十大历史文化。将其注入旅游产品,必将更有底气,更有风韵。

(3)针对不同客源梯度开发。不同的客源在经济实力、输出游客数量、与旅游地的空间距离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因而应该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和市内旅游市场这三个不同的客源市场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

2.价格策略

(1)差别定价策略。旅游产品采取随行就市的定价法,针对不同的客源特点(散客和团队、游客年纪等)、时间(旺季和淡季)等因素,对同类产品分别采用地理差价、季节差价、对象差价等策略。

(2)心理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要求在制定价格时不应只考虑旅游者的理性分析,而且应更加重视其情绪上对价格的反应,可将同一类型的旅游产品分为几个等级,以不同的价格吸引不同的旅游者,但在旅游产品分级中,级别档次要适当,要使不同级别的产品在质量等方面有明显差别。

(3)新产品定价策略。旅游新产品定价时政策和措施少,灵活性较大,可考虑弥补旅游新产品开发成本和限制竞争等因素。对一些新颖度高、特色明显的新产品,可以实行偏高定价。这样有助于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待竞争对手介入后,再降价,使用满意定价,保证利润。对普通观光旅游新产品,由于其替代性强,宜使用满意定价策略,积聚人气。

3.渠道策略

旅游产品的销售一直是重庆旅游市场发展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重庆旅游业的综合效益。良好的、高效的销售渠道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由于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复杂性,重庆必须采用多种类型的旅游销售渠道:在旅游客源产生量较小且十分分散的地方,要选择层次多、“触须”长的旅游销售渠道;在旅游客源产生量大并且相当集中的地方,要选择层次少、“触须”宽的旅游销售渠道。最终,形成一个立体完善、优势互补的旅游销售渠道网络体系。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旅游企业更可以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将景区的旅游资源、旅行社的主要业务功能整合到一起,更直接和快捷地建立营销渠道。

4.促销策略

(1)广告促销。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标牌、印刷品、POP、户外广告等媒介对重庆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进行各种类型的广告宣传。但一定要注意硬性商业广告与软性新闻宣传的结合,并且要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务求多渠道、多层次、有针对性地宣传推介重庆旅游资源。

(2)主题活动。重庆应该坚持以举办重大专题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推出新卖点,提高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尝试举办重庆旅游主题年活动,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古镇旅游、温泉旅游等特色旅游借势,营造旅游氛围,开展旅游招商,打造旅游产品。

(3)销售促进。采取各种促销策略,提高商、中间商的销售积极性,同时使游客觉得获得实惠。向游客赠送旅游地纪念品,淡季进行价格优惠、使学生、老人等群体享受折扣惠;对境外组团社、市内国际旅行社、计划内出航游船实施奖励或补贴政策。

第8篇: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范文

一、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的涵义和特性

1.涵义

旅游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活动过程有着强烈的社会性,其市场营销行为受到内外部可控与不可控因素的综合影响。也即旅游市场营销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开展的,这一时空条件就是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旅游企业的生存空间。

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可根据营销环境所受影响的方式,分为微观营销环境和宏观营销环境。前者是直接影响和作用于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环境因子,如旅游消费者、批发商、生产者、竞争者等;后者是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间接发生影响与作用的因素。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主从关系。

2.特性

(1)差异性与相同性。从整体上看,同一国家、同一地区的市场营销环境是相同的,旅游企业比较容易与之相适应。而不同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有所区别,社会使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显示出差异性,这一特性有助于旅游企业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可行的市场营销因素组合方案。

(2)整体性与地域性。旅游市场营销环境研究的对象有自然、社会、经济等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原系统,这就需要将其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但由于区域的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各区域间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研究其地域差异性将有助于在旅游市场营销中突出旅游的区域特色,发展特色旅游学和特种旅游,强化特定旅游区域的“个性”。

二、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旅游市场营销微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市场的需求受到旅游者的兴趣、爱好、收入等微观因素的直接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构成了旅游市场的微观营销环境。一般来说,旅游市场微观营销环境包括旅游企业、营销中介、旅游商品购买者、竞争者。

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进行不是孤立的过程,它要与旅游企业的诸多职能部门,如董事会、财会、采购、客房、餐饮、娱乐等部门的工作紧密联系。旅游市场往往是国际性的市场,往往有众多经营同类产品的竞争者。并且,旅游产品的需求替代性较强,旅游市场的潜在竞争对手较多。竞争者的营销战略及营销活动的变化对旅游企业的营销工作的影响较为明显,旅游企业就必须密切注视竞争者的任何细微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对策。

旅游者是旅游企业微观营销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旅游企业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也就意味着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得到旅游者的承认。反之,则表明企业市场营销工作遭致失败。对旅游消费者的把握,要从旅游市场的规模和旅游者需求的质与量两方面分析和了解。

2.旅游市场营销宏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是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所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对旅游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并借助于微观营销环境为媒介而作用于企业的营销行为。

(1)社会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文化是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会使人们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表现为种种具体的市场需求,而旅游营销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因此,旅游营销必须适应文化因素,必须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可以促进文化的变化。旅游企业在开展国际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时,不能以本国文化为参照系,而要自觉地考虑异国文化的特点,使旅游营销与社会文化因素两者之间相互适应。

(2)人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是市场的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人口因素与旅游市场营销的关系个分密切。旅游市场营销的人口环境因素包括了人口的数量、密度、居住地点、年龄、性别、种族、民族和职业等情况。例如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的特点,宏观上决定了东南沿海一带为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人口的地理分布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逐次推进,人口的地理分布就会出现流动状况,资源年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这就会为开展旅游市场营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客观上增加了更多的旅游和娱乐活动,为旅游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国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构成了经济因素的主体。这两个因素直接与旅游市场消费有关。此外,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率、货币供应量、消费者支出模式等也与旅游市场及其市场营销紧密相关。经济发达程度制约了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状况的改善会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然而,有时经济的变化却会从相反方面影响旅游市场营销,对与旅游营销密切相关的旅游需求、消费能力、消费方式和旅游规模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因素在可持续发展中起核心作用。没有经济的促进和推动,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

第9篇:文化旅游市场需求范文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各地区普遍存在有闲、有钱的消费行为,休闲经济已然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人们对休闲的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旅游应运而生,怎样在乡村旅游中应用市场营销策略,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大任务。

细分市场,准确定位

乡村旅游市场的主要消费者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因工作和生存压力较大,渴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年轻人。实际上乡村旅游产品的地理位置存在差异,环境条件也不同,所以乡村旅游资源特性也存在区别,包括知名度高低、服务内容差异、可提供休闲的时间差异、经营者能力差异等。因此,在选择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时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应按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状况、交通状况以及自然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乡村旅游的目标消费者区域与需要开拓的市场的顺序问题,把和乡村旅游产品间距较近的市场、已经富裕起来的地区的青少年、中老年人群均作为潜在目标市场,做到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实现对市场的准确定位。

全面落实4P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乡村旅游的产品需要提高创新度,并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一是主动研发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可基于现有产品进行创新,在既有旅游景区增设新的娱乐活动、节日活动等,使游客产生新鲜感;或在既有的经典旅游线路上开辟新的线路,创新乡村旅游线路。二是针对乡村旅游的实体与文化实施创新,包括创新场所、建筑,立足实际制定乡村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打造专属的乡村旅游产品和品牌。三是遵循精品打造原则,和谐开发、发展乡村旅游市场,避免无序竞争。各级政府部门要规范管理乡村旅游市场,制定有鲜明特色和广阔前景的市场开发计划,避免产品建设重复、雷同,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的产品竞争力。

价格策略。制定乡村旅游产品的价格是构成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部分,价格策略要符合乡村旅游产品市场需求,以获取最高收益。针对同类乡村旅游产品,可依据游客的差别或时间、地点等进行市场的细分,界定不同的价格,使每一个市场都有最大化的收益,避免同一价格对细分市场收益产生消极影响。制定差异价格一般包括三种:根据不同旅游者或不同消费量定价;根据乡村旅游的淡旺季定价;根据乡村市场需求定价。就拿住宿来说,同一游客住第一天138元、第二天118元、第三天98元,而不是每天138元或每天98元,以便成功吸引游客连续住宿。而针对外省、境外的游客,可让其凭借车票购买打折门票,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拓宽乡村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另外,乡村旅游需求存在季节性特征,因而大多数产品也有淡旺季之分,乡村旅游地就可按照淡旺季制定不同价格。旺季时制定较高价格应对高需求,增加收益;淡季时制定较低价格吸引游客,调节游客旅游时间。如此一来,就能在旺季适当减少游客数量,降低乡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压力;在淡季时就能收回经营成本。

渠道策略。只有借助一些流通方式,方可把乡村旅游产品送到游客手里,这就是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中的渠道策略。好的渠道对于乡村旅游地在当下远程市场推广旅游形象、推广旅游产品是非常关键的。如今,很多乡村旅游景区并没有旅行社,需要当地相关部门积极采取鼓励措施,支持乡村旅行社的发展。乡村旅游地具体可选择一些销售渠道:一是乡村旅行社等乡村旅游零售商;二是乡村旅游商;三是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办事处等乡村专业旅游媒介;四是专业的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当建立市场销售渠道之后,乡村旅游地就能把控销售渠道,协调各种渠道的经营目标。同时,要加强和旅游中间商的合作,激发大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座谈会,增强中间商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认识;邀请中间商免费旅游,增强其对乡村旅游产品的熟悉度、认知度,优化推广效果。

促销策略。一是网络促销。乡村旅游地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宣传乡村旅游,产品信息,同时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以及专业的旅游网站,更好地宣传产品,为游客提供各方面信息,增加网上的浏览量、A定量,方便游客出行。具体可在电视旅游专题、对外宣传画册等促销策略中加入网址,向游客介绍网站,链接,通过微信、微博开展活动宣传,或抽奖或点赞,送出一些半价或免费的旅游促销活动,达到宣传促销目的。二是民俗节庆活动。乡村旅游地可借助民俗节庆活动达到促销目的,展示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与特色。在民俗节庆活动前期,可利用媒体大力宣传,提高活动的运作效果;在活动期间,可邀请专业媒体报道活动,宣传乡村旅游,开发更多与当地乡土风俗息息相关的、对游客有较强娱乐性与参与性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促销策略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实行乡村体验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