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基本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高中学生所存在的差异性问题探讨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机、文化背景、语言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等均各不相同,尤其是高中生。由于高中生在情感方面、身心方面以及认知方面等方面发生失衡,导致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男生通常擅于抽象思维,而女生擅于形象思维,因此女生在语文科目上的表现较为优异。其次,喜欢阅读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因此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而记忆能力好的学生比较擅长做笔记,因此语文功底扎实。另外,有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对于高中生之间的差异性,授课教师应首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在高中语文中进行差异性教学的方法
1.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并进行有效处理属于高中语文差异性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期间,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以及拓展视野以外,还要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需求等。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尊重文本,对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进行筛选整理。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的构成包含有多个部分,如语言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积累、阅读理解、诗词鉴赏、课后练习等,因而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对知识点进行分层,以学生学习情况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评价制度。另一方面,以学生的爱好、需求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结合学生的诉求,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另外,教师可对高中语文的课堂练习、课外练习等进行优化,在方便教学之余,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对差异性教学的方法进行科学设置。授课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弹性设计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下限,对于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同时,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问题,尽可能是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可通过课堂教学获取满足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另外,在语文课堂练习上,授课教师还可结合学生需求,设计拓展练习、基础练习以及跟踪阅读等多种题型,从而在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之余,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高中生均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除了要进行一些类似讨论互动型的教学方法以外,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同时对小组合作学习比重进行适当加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期间,尽可能采取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的方式,以分层方式推进教学。
3.对高中语文可以用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及时、客观的评价,针对学生层次应用相应的评价指标,是确保学生在得到尊重的情况下,均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在给予优生进行评价时,应选择高标准作为评价依据,鼓励优生不断跨越,对其语文基础进行深一步的推展。在给予中等生进行评价时,应委婉点出不足之处,并耐心、细心地指导学生不断进步。在给予学习困难生进行评价时,应多与学生交谈,寻找学生的进步点、亮点,通过及时的鼓励与表扬,给予学生信心,使其积极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当中。另外,在评价期间,教师还要遵循两个主要原则,一方面积极应用形成性评价,另一方面摒弃单一评价方式,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进行整合。
【关键词】高中 现代文阅读 解题策略
现代文阅读的问题解答,历来是高中生学习语文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现代文阅读命题的指向性没有明确的把握,造成学生的盲目解题。本文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向学生明示文章的写作目的,为学生指出正确的解题方向。
一、把握全局,明确目的
人对于新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开始,之后再进入事物的局部或者细节认知。在这种基础上,才能够把握事物的结构,最终实现事物最高层次上的认知。高中现代文的阅读也遵循这一规律,不能因为过度的关注局部或者文章的细节,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总体认识。要想把握文章的全局,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必须首先感知文章的总体内容和形式。在把握好文章的总体概要和明确文章的题材之后,再理解文章总局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在等级考试中,学生所能使用的时间非常有限,而需要完成的任务又很繁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解题能力,就应当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整体文章立意和明确写作目的的能力。具体的做法是,首先需要让学生建立文章的文体意识。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学生文本体裁的学习和训练。特别是对于难度系数比较大的记叙性文章,它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复杂的。要解决这一复杂的文章,就应当让学生明确地知道现代文的各种文体,在这个前提下,给予专门的文体性指导训练,让学生以清醒的头脑来弄清文本的具体特点,来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目。
其次,从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现代文写作的目的。这个角度其实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有非常明确的形象特征。而且无论作者选择用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都无外乎抒情和议论两种,也就是说要么是抒感,要么是阐明观点,或者是两者的相互结合。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时,只要结合文章的文本特点,并能把握文章的全局,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解答现代文阅读中的题目将不再是难题。
二、加强审题,明确知识指向
高中现代文阅读命题有着非常精准、规范的语言表述,每一道题目都蕴含着命题人的意图,并指向解题的方向。由此可以看出,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的写作目的,对于解答现代文阅读的题目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在解答现代文阅读的题目时,学生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深层次的审题,充分发掘题干中所表述的信息。只有将这些信息把握到位,才能够明确命题人所要考察的内容,把握正确的解题方向。例如,题目中会限定解答的方向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这样的一种限定,就将题目的难度大大降低。除了全面的审题之外,还应当精准地找到题目中的知识点。这也是高考考纲对于高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要求。仔细的审题,还能够让学生发现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命题者所出的每一道题目之间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铺垫或者指向。只要仔细的审阅题目,这种关系必定能够被轻易的发现。由此看来,深入审题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的解题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能力,丰富知识
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就需要以丰富的语文知识为基础。同样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以深厚的语文基本功为支撑。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命题也变得越来越新颖。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就无法抓住千变万化题型中的本质。因此,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老师应当不断丰富学生的基本知识,并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基本知识习题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目时,运用掌握到的知识,抓住题目的实质,找准命题人的考察意图,把握准正确的解题方向。此外,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底,还能让学生将抽象的题目,翻译成自己所熟悉的语文知识,在提高解题速率的同时,还会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四、把握原则,明确流程
高中现代文阅读的解答有自身的原则和流程,学生解答题目时,应当把握这些解题的原则和流程,因为他们能够帮助学生应对千变万化的题目。现代文阅读解答的重要原则可以归结为,老实做人,认真答题。这一原则实质上是在告诫学生,题目的解答必须有完整的组织结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解答。其具体的解题流程是:整体感知、审清题干、题目定位、落实范围、组织答案。这样的一个流程,也为学生解答题目指明了步骤,为避免学生答题时慌张,最终影响得分而提出的科学解决方法。
五、结语
高中现代文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其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于语文的整体得分有着巨大的帮助。本文在结合现代文命题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现代文阅读解题策略,旨在为学生阅读解题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提供参考意见。但是,要想真正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学生在平时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 岳林水. 浅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与技巧[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4):30-31.
[2] 陈凤艳. 浅谈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0):58-59.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高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但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在最少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怎样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生动,易懂。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我经过几年的研究,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有以下看法: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某教育家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现在,大部分生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感情,多与学生交流
有个教育学家曾说过:“肥沃的土壤可以比喻为感情,而我们的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师生情感间的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而教材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它不是无情的。在教学中,只有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让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这样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中有人情味的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有感情的讲解,能引导学生与伟大的文化接触,对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的情感,激发学生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目前中国的形式还是高考选人才,所以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在语文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不然就是“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不完全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综上所诉,在语文课堂上加入“文学味”,让语文课堂教学早日实现“诗化”,这对高中语文的提高是多么重要。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积极引入“生活味”,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某名人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经过我多年的教学,我也觉得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就像潮水,我们的情感每时每刻都在激荡着,不断地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所以教师要是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并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和回味,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个充满激情。学生爱学的课堂。
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的味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五、以时惧金进地导入新闻,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先进性
一、用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综合,教师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构建语文课堂。教师要营造生活环境,增加学习兴趣。从生活中来,挖掘生活因素,促进个性发展,在生活中学;拓展生活空间,培养实践能力,到生活中去。“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这句教育名言如今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应该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转变角色观念,营造生活氛围。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和学生们生活贴近的,形象直观的内容,学生都容易接受。我们应该善于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因素,让学生在生活中点击语文。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
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品味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古诗词的学习与鉴赏。古诗词鉴赏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中国古诗词的绝句、律诗以短小精悍著称,短小文字中的意境美让阅读者叹为观止。古诗词鉴赏往往也是经典篇目的教学难点。通常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按照作者生平介绍、创作背景介绍、诗词朗诵、大意理解、主旨总结的思路进行,这样的教学思路只能实现诗词的学习,难以真正实现诗词的鉴赏,更不要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了。引进新的教学形式挖掘诗词的内涵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品味诗词独特的魔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作为人文教育基础的语文教育,归根究底就是人文教育,其本质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去做人,其实古今中外这种教育观念都没有改变过。但如今,高中语文教育就脱离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发生了偏差。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中语文教育只是看重技术教育,忽视人文教育,以分数取人,无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这种教育环境的影响下,一些失误和弊端势必就出现了在语文教学当中,导致人文内涵被严重忽视和淡化。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我们要让语文教育成为陶冶学生情操、指导人生价值意蕴的媒介。
四、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灵活实施与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语文素养绝对不是单一的能力或者知识点,也不是语文知识点之间的简单相加。良好的语文素养意味着学生不但对语文学习充满了诸多的兴趣,而且具有较高的道德和审美修养,对自己的祖国和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感情,学生本身的个性和人格都是健全的。对语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体现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具体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培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让学生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语言进行正确的认知、理解,需要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需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语言能力,口头交流、书面写作、正确理解等等。课内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培养和培育,好的教科书还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反映生活中的具体内容,对于语文教科书来说,还要能够深度的融合人文和科学精神,真正成为一个人文教育开展的良好载体。另外,对于课外学习资源的挖掘,对于课堂知识的深度理解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来说,在外延上,它是宽广的、丰富的。这样,学生对知识和文化的理解就不会局限在表面,就会将其演变为一种深深的感悟,一种对人生和人性的感悟。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大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27-01
一、中学语文教学特色
中学语文教学当然包括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但高中语文教学与大学本科阶段的语文教学有紧密的联系,时间衔接自然,课程内容的照应与过渡更显著,故本文中学的语文教学主要谈高中部分,高中语文与大学语文关系密切。
高中学生在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系统学习后,经中考升入高中,此时最大的求学目标便是高考升学,正如众所周知的,高中的一切课程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来转,为对付此国内第一大考,于是形成了高中语文课程的一些特色,即:
(一)应试教育化,综合能力弱
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肯定是为了对付高考,所以凡是与高考相关的利于高考的教学训练活动都会进行,而凡是与高考无关的或在其次的教学训练活动都不会进行,或进行得很少,以免占用了有限的宝贵时间。高考是个指挥棒,历年高考真题也是个晴雨表,反映高考的动向,严抠语文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就是语文教师制胜的秘笈和法宝,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弱。
(二)重视打基础,口径较狭窄
因为高中的语文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所以一般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也呈现出重视打好基础,语文的知识面、涉猎面都显得较为狭窄,特别是学理科的学生,主要局限在掌握基本知识点上,对未来学习的适应口径较窄。
(三)集中在课堂,实践活动少
由于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特点所限,高中语文学习也主要集中在课堂上,以课堂教师讲授学习为主,社会实践活动较少,课外阅读靠学生自觉和学有余力。高中学生语文课程也有一些科研活动,但一般来说科研活动都有限。
鉴于以上分析的高中语文教学特色,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不但为应试,围绕高考指挥棒转(这是现实国情所定),还应为学生将来大学的学业和人生打下雄厚的基础,更应重在激趣,激发、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树立信念。如第一位女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太空授课,就不知会为多少孩子打开探究世界之大门,会激发多少孩子对浩瀚宇宙苍穹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献身科学的热情,语文课程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
二、大学本科生语文教学特色
一般地我国大学对本科生都开设有较多的人文类选修课,包括大学语文这类课程,有的学校还将大学语文课作为必修课,有的作为选修课。大学里的语文课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宽口径,重素质
大一新生经过高考千军万马的厮杀,闯过独木桥,进入大学后,真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们摆脱了高考的束缚,进入了向往已久的自由学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被激发出来。相较于高中的应试教育,大学语文的教学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视野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丰富。宽口径,为以后的学业和事业打下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让大学生的学业、事业适应性更强。
(二)多讨论,有实践
大学语文课都会有讨论环节,讨论课较多,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思考,各抒己见。有的讨论甚至引发辩论,给学生更多启迪和收获。
大学生有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做志愿者、家教、讲座、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这些都可成为大学语文学习和发挥的第二课堂,如成为作文的素材来源,为多种文体实践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学生积极参与性强。
(三)时间自由,阅读较充裕
大学生活学生自主掌握的时间较多,相较高中学习生活自由多了,可自由阅读的时间较充裕。鉴于大学语文学习教学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开列出参考书目,推荐对的好书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素质,教师还可多出一些思考题,供学生思考学习,激活其思维,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开拓视野,如读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蛙》等,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申报一些人文类的科研课题,进行科研活动。
三、研究生语文教学特色
这里所说的研究生语文教学包含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方面,广义的语文教学可以包括语言文学类(鉴赏的、专题的等)的选修课程,狭义的语文教学主要指研究生学科教育(语文)专业的教学工作。本文主要谈谈狭义的研究生语文学科教育专业的教学特色。
(一)心智成熟,适应性强
硕士研究生经过大学的学习,有的还有一定的工作经历,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工作经验,一般心智都比较成熟,社会适应性较强,有的人还已成家,所以硕士研究生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的宝贵阅历,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导师主要在关键处点拨,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有深广度,具学术创新性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的学术性,具有探索性。语文学科教育探讨大、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规律,主要研究教学法,也涉及教材的编选、评价等,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更应突出其创新性,力求出彩出亮点,给大中小学的一线语文教师以启发和借鉴,并力求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归纳为一定的理论,使之具有普适价值。由此,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最后定稿结论中都必须非常强调有深广度,具备一定的学术性,有创新点,这样的论文还可投稿发表出成果。
(三)讨论为主,重视成果
硕士研究生语文学科教育课堂更重视讨论,讨论和教师讲授约各占50%。因研究生课堂一般人数有限,比较便于组织开展讨论,教师可事先布置若干讨论题或阅读材料,到时研究生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教师及时点评、总结,这样的教学常能达到预期目标。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考试更多的也是写论文形式,教师、学校都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尽量多地发表文章,重视成果,为未来读博进一步深造和事业打下良好基础。硕士研究生或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在学术上已有一定的方向感,由此,教师对语文学科教育的研究生在语文教学上也会着重讲学习研究的方法,教师可提出供学生探索的一些问题,图书资料查阅获取的途径,及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鼓励研究生将平时的课业论文、毕业论文等修改后积极投稿发表等,有异于大学本科的语文教学,研究生语文教学常常是小课堂和导师制,研究生还可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做研究,其学术性和创新性都大大加强了。
四、中学大学研究生语文教学的衔接与拓展提升
一、把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基本立足点
1、提问: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为了实现交换,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晶必须具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思考。
2、做直观演示。出示物品:一支无笔帽的破钢笔,高中语文、地理、历史课本第一册各一本,《中学生学习报》一张。走下讲台,向学生推销。
3、引导学生分析交换结果:只有《中学生学习报》推销了出去,为什么会这样?学生不假思索就说出了答案:破笔无用,语文、地理、历史课本虽然有用,但我们又不需要,只需要这份报纸。
二、把教给学生探明事理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有效途径,教学生学会辨析事理,认识规律,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而有用,.学而有得,深深认识到思想政治是一门智慧课。学生厌烦思想政治课,就是因为这门课概念、观点、原理、结论、事实太多,太深奥、太枯燥,难理解,难掌握,下了很多功夫记,记住了却不知道怎么用。教学中能否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一难题,是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这块学校德育主阵地能否巩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重大政治问题。解决这一难题,关键要教给学生辨明事理、正确认识事物的逻辑思辨方法。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经济现象也不例外。在经济常识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分析事物间的联系人手,探明其蕴藏的道理,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高效快捷地理解经济常识基本观点、原理的科学方法。
比如,学习价值规律有关知识,引导学生抓住“社会必要劳动、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和价值、价格、市场供求关系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认识事物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任何事物都是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构成的辩证的对立统一体。如分析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全球化、出口与进口、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等问题,采用这种方法,结合具体条件,辩证地分析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就很容易做出正确的解释。
三、把握好教学的“度”
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即在于对学生心灵的沟通、智慧的启迪和高尚人格的激励。要将教学艺术上升到美的境界,关键在于把握好教学的度。
1、循序渐进,宏观上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的梯度。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格修养的提高有一个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渐进积累过程。就每节课学习的知识而言,也有一个接受、消化、理解、领悟,内化为认识能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状况和生活经验,制定科学的教学进度,设计好每课时的教学进程。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了,一课一得,各有所得。
教学系统结构完整性主要是指知识点环节的整体性,包括社会生活的联系、坚持系统的完整教学结构、重视课后复习训练等。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之后简称为CAI)能贮存大量的教学资料,并且根据教学需要实时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多媒体材料,快速全面地呈现知识点,使得练习和反馈更高效、更快速,使学生更高效地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整体性理解、分析、归纳和整理,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从系统结构完整性的角度看,具有合理结构的系统,其系统的整体功能必将大于各部分的总和。如采用“CSC电子备课系统(高中语文版)”通过加工改造制成的《沁园春•长沙》一课的课件。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播放全屏幕的配乐朗读录像,音乐优美动听,朗读感情激越,更有精美绝伦的动画效果,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可见,CAI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各种感官受到充分刺激,调动了各种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全面完整地有机结合,对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完整性带来良好的影响。
二、CAI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有序性
现代信息论认为,信息其实就是一个系统有序化的程度,可以把信息量作为系统有序化的标志。只有蕴含了足够大量的信息,一个系统才会拥有有序结构。现代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包罗万象,从语修逻文到天文地理、现代科技等无所不包,CAI成了理想的媒体教学工具,它能够提供一个生动的、面向互联网的开放式信息系统,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敞开,可以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思维模式,让学生的大脑全方位广泛摄入大量信息。根据“耗散结构”的理论,有序的知识结构必须不断地输入大量的有效信息,并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其稳定性。而孤立系统是无法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始终都无法形成有序的结构。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其实就是大脑的认识结构不断地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由于大脑的学习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所以一方面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信息,另一方面却也无法避免一些知识点的遗忘。鉴于CAI拥有交互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实时的、有针对性的有效交流,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记忆达到一定程度的同步,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会巩固旧知识的记忆,有效增加了记忆的深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记忆量,增强了大脑认知结构的有序性。
三、CAI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互动性
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互动交互的过程。通过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深入研究表明,一般不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情况下,使用更生动、更多刺激感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更有效。国外知名教育家布鲁姆进行了著名的“掌握学习”实验,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反馈―矫正”环节。CAI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特点,正好为学习反馈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学生通过CAI平台进行练习,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计算机信息数据库的反馈报表并加以改进。CAI和计算机局域网LAN的结合具有实时监控的功能,教师不但可以查看任何一名学生的计算机屏幕,更可以对学生的屏幕进行实时控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控每一名学生做题的进度流程、正确率,从而第一时间调整教学策略,强调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率达到最优化。教师可以通过CAI了解所有学生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薄弱环节等进行整体矫正,补偿讲解,强化基本知识点的习题训练,也可以对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化教学,兼顾全局。CAI可以自适应灵活的调整教学安排,传统课堂上几十个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听到教师相同的讲解,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会出现学习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了的不均匀状态。CAI突破了常规教学的“一锅端”模式,采取分散式异步教学的模式,更有效地掌握每一名学生学习的速度,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他们可以与计算机对话,按照自己的速度学习和做练习,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请教。我校的实验表明,CAI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实验班的学生不像对比班学生那样出现明显的学业分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文言文的特点和现行的文言课堂教学现状
因为我们的先辈知道语言和时代要变,所以他们把文字脱离了语言,文字单独成为一个系统来表达思想。这种文字保留了几千年的思想和文明。这就是文言文。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再加上时代的变迁和近代的白话文教育,导致我们很难理解文言文。所以多年来,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大多先落实在具体的字词句的翻译理解上,在读懂的基础上然后才能带领学生赏析文章的构思、表达、思想内涵等。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的文言教学更倾向于字字落实的翻译。
再加上高考文言文的考点比较固定,基本上文言阅读试题是围绕四个方面设置的。一是文言实词和虚词,这些主要靠积累。这就需要大量的识记,而识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太美妙的过程。二是文言句式。三是句子的理解。这两项基本上都是以翻译句子的方式出现。四是文章内容的理解,涉及全文或局部内容的理解,且是选择题的形式。因为考点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文言教学的稳定,促使学生更好地落实文言基本知识。但作为文言文的执教者也会必不可免地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的心理,教学的内容就会倾向于考试的内容。
二、文言教学需要补充语法教学的原因
学生从高一开始便接受文言文的教育,到了高三更会进行三轮复习,来强化他们所学的文言知识。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能做到大概理解,却不能字字落实,更搞不清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究其原因,是语法教学正在淡出语文教学领域。而现代汉语语法中的词类和单句知识对于高中生学习古代汉语极为有用。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比较,在2013级高一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初高中语文知识能自然地衔接,一开始就给学生补充了语法知识。虽然教学时间只有一周,但当学生学到文言中的虚词、实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时,因为有简单的语法知识打底,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很快就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有了语法知识作基础,下面他们只需做简单的积累、识记工作即可。在理解语法的基础上,如果有学生能够把20篇文言阅读从头到尾认真地字字落实,就会发现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在文言阅读这一块明显获得了自信。2014级的高一语文教学中则没有补充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当教授到文言文时,学生对于其中的“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词类活用”等,很明显地表现出疑惑。 比如必修一《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状语后置”,学生看不出,教师进一步告诉他们是“状语后置”,他们还是听不懂。首先,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状语,其次不知道状语该放在句中哪些位置上。如果教师不补充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而只是单纯地告诉他们这是状语后置句,原来的语序应是“青于蓝出而于蓝胜”。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他们更迷惑。原因在于初中语文的课本中未编入语法知识的相关文章,也未对语法进行教学和训练。如果我们能在高一起始阶段,让学生稍微接触一下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主、谓、宾、定、状、补”的概念, 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会更加地顺利。
三、文言教学需要补充什么语法知识
(一)学习单句成分划分有助于理解文言特殊句式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语法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择一些重点。笔者所接触的学生对词类知识还是有一个大概认识,能基本明白实词和虚词。知道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所以笔者认为首先要补充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句子的成分。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主语、谓语、宾语――三种主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三种附属成分。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同时还要介绍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介绍完语法的基本知识,学生只是清楚了一点点。紧接着要靠适当的练习来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点,争取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等学生能够基本划分句子成分后,就开始引导他们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比如“蚓无爪牙之利” (《劝学》)。先请学生翻译句子“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学生立刻就明白锋利应该修饰句中的名词“爪”和“牙”,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是定语,现在定语放到了名词的后面,“蚓无爪牙之(利)”。划完句子成分,学生一眼即知,这是定语后置。再比如“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学生理解了本句意思是“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比学生”这个介宾短语应该修饰“贤能”这个谓语,它在句中充当状语。那么在“师不必贤于弟子”中,正确的成分划分应该是“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一眼即知状语(介宾短语)放到了后面,原来这就叫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仍以《师说》为例,比如“句读之不知”,也就是“不理解字句”的意思。句中“不知”是谓语,“句读”是宾语。“句读之不知”,句中成分划好,学生就看出宾语没有放在谓语的后面,却放在了谓语前面,这就是宾语前置。依照现代汉语语法中单句成分划分的办法,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中最难分辨也是最常考的“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这对提高学生文言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复习词类知识掌握文言中的词类活用
有实在意义的并且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词叫做实词;没有实在的意义,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但是对整个句子有一定作用的词叫做虚词。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以上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àng)之。”(《鸿门宴》)──先攻破秦军打进咸阳的,就让他做王。“王之”的“王”本是名词,在这里临时活用为动词,后面还带有作为宾语的代词“之”,意思是“使之成为王”。这种现象叫词类的活用。那么,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否已经活用成别的词类了呢?除了从语境来判断之外,还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学生只要根据语境理解了文意,再加上以往所掌握的词类知识,发现词性出现了变化,就知道这里可能是词类活用。能够正确判断各类词性,词类活用就不会成为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拦路虎。
总之在高中起始阶段补充必要的语法知识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前提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郭锡良.古代汉语[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
[3]丁瑞.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艺术刍议[J]. 语文教学之友,2014,393:23
[4]姚维勤.多元智能理论与文言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14,391:22
关键词:中学语文 作业设计
一、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兴趣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传统的语文作业基本上是知识的再现、巩固和强化,作业设计的目的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方法的指导、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自主性、积极性,谈何学习的趣味性。
二、作业设计应具有“生活化”
作业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不再像以往作业中仅仅就教材中的范文提问题,应打破作业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原有经验和体验的旧模式,不再把学生的学习等同于学科内容的学习,让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大自然的变幻莫测是学生向往和感兴趣的,面对这样情境性的作业,学生乐于参与,且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作业设计应具有丰富性、多样性
语文作业内容的多维性决定着语文作业设计应注重形式的灵活多样:可以设计一些自创型作业、合作型作业、实践性作业、研究性作业、思维训练性作业等。
首先,不同的文章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如诗歌教学时,加强诵读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如在讲《荷塘月色》一课前,让学生给文章配乐,从音乐的选择中让学生体味作者那种复杂的情感;在讲《长亭送别》一文时,我让学生编演课本剧,从选演员到排练,学生都积极参与,特别是主人公崔莺莺的形象,表现得非常到位,使学生能够体味出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崔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痛苦。感受《长亭送别》这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体味王实甫戏剧的阴柔之美;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我让学生去搜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从判词中了解人物的命运,并让学生去搜集《红楼梦》中的诗词并背诵,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在讲《六国论》一课时,布置合作模式的作业,一个小组找出文章中的生字,一个小组归纳文章的实词、虚词,一个小组归纳文言现象,一个小组分析文章的内容,任务布置后,学生立即分工行动,忙得不亦乐乎,而且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其次,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我在上完《劝学》之后布置了这样几道作业题;(1)背诵文章的关键句,找出文章的特殊句式并加以翻译。(2)背诵1~2段,列出文章的论证纲要,找出文章的特殊句式并加以翻译。(3)背诵全文,比较《庄子》与《荀子》风格的不同。这三道题对应不同类型的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记忆一些关键句,基础一般的学生记忆一定的篇幅并回顾课堂的内容纲要。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能够在课外得到延伸和扩展。
最后,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我在教《赤壁》一课时,发现部分学生的文言功底不是很“深厚”,文章读得结结巴巴,对文本字面上的意思也不理解,我就让这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去疏通文义,等他们把作业完成了,再让他们去讨论苏轼的思想态度和人生境界。同时,在设计作业时,注意把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作业设计应具有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