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

北师大实验小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北师大实验小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北师大实验小学

第1篇: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式学习;问题

引言

在我国早期社会,学者们将研究性学习也叫探究式学习。在研究性学习当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进行了互换,教师起辅助作用,只是进行了指导和参与工作等等,而学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变成了主角。。我国的教学改革早期,最大的改动之一要数研究式学习,意味着我国在教育教学方面正在稳步向前的迈进着。研究性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部分,是教小学生如何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重要方法,是初步学习数学的关键。但是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取得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总会出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怎样将研究性学习更好的与数学学习融合在一起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么近年来研究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为我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贴合新课改中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更多的老师会在授课的时候引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更多的自主进行研究。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引导。但是,如果研究性学习运用的不好,就会取得相反的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长久的经验积累得知,越是那些难解的研究课题,就会越容易使研究活动失败,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一、学习方面

1.问题:大多数的小学生中,对待数学这门学科都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这种情绪的产生主要因为学生对于数学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理解。有的学生是认为数学很难、没有意思、不易理解。也有的学生自己的能力不够,像数学这种难题就不适合自己去解答,而且也解答不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永远处于失败一方,不但得不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励反而会惹来批评。还有就是小学生的依赖心理太明显,不懂得主动的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总是投机取巧的希望老师能吧整理好的知识点交他们,刚开始的时候是可以,老师引导。但是,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许多孩子的过于依赖。而且缺少语言方面的训练,表达能力不足。多数的小学数学老师没有过多的去训练学生语言,总觉得数学是靠大脑思维,不是语言沟通。这些原因,让许多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产生对数学错误的理解,认为数学只需要做不需要说。

2.解决方法:要制定一套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能够进行积极自觉地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多进行交流,并且要发展语言优势,训练表达能力。对于那些从小阻碍数学上,心理有阴影的同学,数学老师和家长多多进行谈心,切记不能急躁易怒,那样反而减轻不了心理压力,却促使其加重了心理障碍。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初高中学习数学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慢慢的减退学生都是心理压力,让学生们没有芥蒂。

二、教材资料方面

1.问题:由于新课改的关系,许多地区的小学数学教材都采用了北师大版的。虽然新课改的教材有很多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老师和家长认为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们认为新教材里增加了许多图画知识,主要的教学内容减少了,其中在学习代数的部分时更加明显,新教材外观图景过于众多,里面的知识内容减少。还有一些地区的老师认为新课改的教材不适应农村的学生来学习,它较适合大城市的孩子。书中的许多事例农村小孩没有经历过,他们不会理解。

2.解决方法。新课改所提供的教材,建议老师选择性的使用。教材或是教科书它只是提供给老师、学生在学习时的一条基本线索。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选择使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的能力选择。要切合实际,来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进而不断的发展。

三、教师方面

1.问题:大部分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古代”时期,

新理念教学没有深入到老一代数学教师的思想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普遍的存在预习、讲授、复习、做作业等老一套的学习方法。大多数的老师对于新课改的教学方法还是有诸多不认可的地方,不敢大胆的去尝试,怕学生们接受不了、理解不了、适应不了北师大版教材,怕使用这种新教材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由于方方面面不同的原因,促使大部分教师还意识不到,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大部分的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停留在黑板、粉笔、教科书上,导致那些需要电子信息技术来讲的知识并不能够更好的完成,只能通过老师口述来讲解,效果可想而知。大部分老师也不是完全的不用,但也仅限在公开课上亮亮相而已。

2.解决方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学好,基础打牢。要大体上掌握教材的整理内容,找到 详略主要重点。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合理运用,更好且熟练的操作电子信息技术,进行都是实践。如果不切实的运用到课堂上去,就永远不会知道信息技术是否对教学效果有益,优势在哪里。在刚开始的运用中,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过我们可以从失败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已取得解决的方法。

总结

研究式学习主要就是让学生们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自觉且主动的进行研究学习。研究式的学习方法与传统意义的教学相比较来看,更加灵活具有针对性。让学生们自主的进行探究学习,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要亲自融合入行动当中去,积极乐观的进行探究学习。

2013年的盛夏之际,希望更多的同学们能够在学习数学当中,寻找到更加好的学习方法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在高考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03页。

[2]周玉仁:《论当前课改中的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教师》,06第9。

第2篇: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阅读 高校大学生 建议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5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1-0099-05

Study of Students Web Reading in Beijing Area

Xue FeiZhang Manling(Department of Media Communication,china Agricultura University,Beijing,100083)

Abstract: It is found that web reading, with all its problem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Grades and disciplines influence web reading. Some suggestions are made concern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aders.

Key words: web reading; college students; suggestions; counter measures

CLC number: G252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1-0099-05

近年来,网络阅读方兴未艾,逐渐成为各界讨论和研究的主题。而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的大学生们,则是网络阅读的重要构成群体。那么,随着网络阅读的不断普及,现代大学生的网络阅读状况如何?在阅读方式、阅读动机、阅读心态、阅读性质、阅读文本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变化?网络阅读带给大学生的影响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促成了进一步调查的实施。

1 实证调查的思路和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在问卷调查基础上辅以随机访谈,对北京地区的一些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阅读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问卷样本采集的范围主要是北京高校密集的海淀区内8所高校,其中包括综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和师范类院校。而被调查者的专业分布则覆盖文、理、工学科。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294份,有效问卷283份。问卷共22题,涉及媒介接触、阅读习惯、态度及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优劣比较等方面,主要考察北京高校大学生网络阅读概况。

由于考虑到研究生以上学历学生的特殊性,本次调查样本全部为本科生。在 283名被调查的高校本科生中,男性占62.54%,女性占37.46%;其中文、理、工学科分布比例分布为42.40%、28.27%、29.33%;而大一学生占 14.13%;大二占29.33%,大三及大四均为28.27%。样本的构成情况基本符合现行网络阅读主体构成的特征,这一部分人也是较易并较多接触新媒体的人群,因此,本次调查结果对考察高校大学生网络阅读的行为特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见表1)。

调查实施过程中,调查者在发放问卷的同时,随机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并观察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反映出对阅读这一主题的态度,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归纳出他们的态度和意见。其中进行深度访谈的样本占总体的2.83%;文、理、工学科的人数分别为119、81、83人;男女比例各为62.54%、37.46%。本调查采用统计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

2 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家对网络阅读的具体内涵尚有争议,在进行本次调查研究之前,我们对网络阅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包括在线阅读(包括浏览网上新闻、网上小说、网上杂志等在线方式)、手机阅读(包括手机报、手机上网、手机阅读器等利用3G工具进行阅读的方式)和载体阅读(包括MP3、I-TOUCH、电纸书等移动设备作为载体的阅读方式)三种主要方式。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对北京地区大学生的网络阅读状况有了初步了解。

2.1 阅读方式选择

本次调查发现,目前几乎所有学生都进行网络阅读,并且大部分人都表示平时喜欢网络阅读。但总体而言,在以上三种阅读方式中最受欢迎的明显是在线阅读,有235个同学选择了这一方式(占83%)。此外,34人选择手机阅读(占12%),而载体阅读14人,只占5%。这说明,调查受众认为互联网的在线资讯最为丰富,而手机阅读明显高于前几年流行的MP3、MP4等移动存储方式,主要原因可能是近年来手机报的迅速发展和3G技术的日趋成熟。

2.2 阅读内容选择

在网络阅读的读物类型选择上,有170人选择新闻评论,占比率为60%,明显高于其他读物。由此可见,新闻评论作为各大门户的吸引受众眼球的主打品这一招牌仍是经久不衰。小说仍在大多数人的网络阅读中占有一席之地,有31%即88人依旧热衷于网络小说或诗歌;近年来风生水起的时尚或休闲资讯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4%的人有时也会进行此类网络阅读;专业知识也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内容之一,有76人会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方面的网络阅读。

2.3 网络阅读频度

当被问及网络阅读的频率时,只有3人选择了“基本不读”。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以下的有110人,135人阅读时间在1至3小时之间,其余阅读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有37人,占13%左右。而从被调查者每月阅读电子书和电子报纸的频率统计结果来看,阅读电子报纸的人相对较多。进行深访了解到: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阅读的“电子报纸”都是指“手机报”。看来,手机报确实已经深入了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2.4 调查受众网络阅读的阅读目的和选择标准

出于工作或学习需要进行阅读的被调查者大约有三分之一,39.77%的被调查者主要的阅读目的是为了了解新闻及资讯,另外有大约四分之一则是为休闲娱乐而阅读。至于选择的标准,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以新闻为主,主要阅读文学作品的占18.91 %,和以娱乐休闲资讯为主、以专业资讯为主的被调查者数量几乎相等,大约有十分之一的被调查者则最关注生活服务资讯。看来,轻松而有内涵的读物仍是大学生读者的首选。

2.5 调查受众网络阅读的阅读效果

在进行网络阅读效果的探析中,六成以上的人认为网络阅读带来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其中网络阅读自主性强的特点被最多人选择,约占42%;37%的人认为网络阅读信息量大;37%的人认为网络阅读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对网络阅读效果负面感官的主要有“眼睛不舒服”、“没有纸质读物有内涵”等观点,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

而具体到网络阅读对读者本身帮助情况来看,有半数的人选择了网络阅读的帮助可有可无,有无帮助则呈正态分布两端走向;仅有2%的人认为帮助很大。

在网络阅读后是否与人分享的问题上,41%的人选择偶尔分享,视心情而定;34%的人只分享自己喜欢的读物;几乎每次都分享的人占18%;而只有8%的人从不分享。这说明在看待网络阅读的共享资源上,被调查者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态度。

2.6 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环境氛围

提及网络阅读的环境,我们不得不提其开放性。开放性是网络阅读的重要特性。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网络阅读过程的互动性, 使得身处地球上任意一个可以连通网络的阅读者都可以随时进行阅读。宏观的网络阅读环境无以概述,本文则以学校的资源配置进行测试,具体而言包括所在高校读书氛围、相关网络阅读课程培训、所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等。结果显示,在调查的八所高校中,有40%的人认为所在高校读书功利性太强,氛围一般,有相关培训但是效果不显著;29%的人不清楚或是不关心这一状况;20%的人认为该校读书氛围非常好,并且有健全的培训课程;11%的人认为所在学校读书氛围很差;18%的人不知道学校有相关培训。

2.7 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比较

如果不考虑技术因素,单从内容上判断,超过四分之三被调查者认同网上的信息比图书、报刊等纸媒体的内容更丰富,有8.77%的被调查者认为前者比后者更贫乏,另外认为两者差不多的则有15.4%。但是从阅读的舒适度来看,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屏幕阅读比纸质阅读更费力,19.3%觉得两者差不多,而认为前者比后者更轻松的人数也不少,多达29.63%。这说明目前的屏幕因其对眼睛的干扰而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这一问题是存在的,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开始适应并习惯了屏幕阅读,而随着技术的改善,屏幕阅读也许会更受到追捧。

2.8 网络阅读未来发展趋势

在对网络阅读现状的建议和看法统计中,有163份问卷给出了建议或看法。其中,认为对网络阅读应该进行规范引导、提高网络阅读质量的建议占12%;此外,认为“网络阅读应该多多推广”和“网络阅读良莠不齐”相反意见也各占一半。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阅读的现状和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关注度的。

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大学生已经对网络阅读具备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在对待网络阅读的方式、目的、标准、优劣、效果的选择上也都也趋于多元化。但是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网络阅读的频度还亟待提高,其环境氛围也有待完善管理,尤其是在网络阅读的规范管理上,为数不少的高校大学生心怀期待。

3 从调查结果中得出的结论和问题

3.1 北京地区大学生网络阅读中的积极表现

从初步的调查结果来看,北京高校大学生网络阅读的总体状况还是值得肯定的。首先,从阅读行为来看,网络阅读在高校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占主流地位。在教育程度较高、己养成一定阅读习惯的高校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互联网己经成为主要的阅读途径,尽管图书、报刊等传统阅读读物的地位依然相当稳定,但网络阅读正在人们的阅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线阅读、浏览新闻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手机阅读的兴起,意味着新媒体的媒介融合趋势日趋多样化。在此次调查中,多数选择手机阅读的被调查者使用手机阅读的主要职能都是阅读手机报,绝大多数学生都对此持乐观态度。因为当大学生面临浩瀚如海的网络资讯而无从下手时,手机报以其短小精悍、聚焦重点的特点攫取了一隅之地。

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选择了专业知识这一领域。而在最初进行网络阅读试图达到目的的测试中,也有70%的同学是认为希望增长知识、拓展眼界、提高专业技能。这说明,网络阅读的内容细分已经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开始将阅读面重点停靠在专业阅读上。客观来讲这是媒介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必然结果,但从媒介素养的层面来看,这也反映了高校大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提升。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不再将娱乐休闲作为首要的网络阅读选择,从冗杂繁多的网络读物海洋里开始“取其糟粕、取其精华”,汲取营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1 ]诚然,网络阅读中开始出现专业阅读这一行为只是一个开始,但是不难相信,网络阅读市场细分的趋势是必然的。

3.2 北京地区大学生网络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几乎所有高校大学生都进行网络阅读,但是阅读的质量却是良莠不齐。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主要的阅读时间集中在1~3小时,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是在线阅读,大学生选择网络读物的主要标准是轻松,几乎没有大学生会对网络读物写读书笔记……不难发现,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阅读质量不高。了解新闻资讯是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最主要的阅读目的,对娱乐休闲性信息的需求显著,阅读的随意性明显,浏览在阅读活动中的比重较大。这也再次说明网络阅读呈现浅化的趋向。阅读发展到今天,从屏幕阅读到读图时代,色彩斑斓的图画体系确实很能吸引大学生,但由此产生的数字化、虚拟化影像只会让人的感知进一步虚拟化,让读者很少能有思考的空间,进而这些信息也难以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网络阅读呈现“浅阅读”趋势,归根结底是由于其阅读环境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在此次调查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反映了由于网络阅读环境不够规范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海量信息带来的信息焦虑,超文本链接引起的网络迷路,多媒体诱发的思维退化,垃圾信息、网络“恶搞”造成的道德缺失,以及网络阅读过程的无从选择而导致的心理浮躁和精神异化等等。[2 ] “常常浏览了一天的网上信息,也没有找到自己满意和合适的,反而头晕目眩,眼睛非常疼。”一位“资深”网络阅读者如是说。看来,网络阅读环境的非规范化不仅引起的是高校网友们的焦虑心理和时间浪费,对视力的直接影响也不容小觑。由此可见,网络阅读环境规范管理的同时,网络阅读技术端口也需改进改良,使读者在接收知识信息的同时,也能身心受益。

3.3 调查过程中对调查样本各层之间的差异分析

本调查采取了分层抽样的抽样方法,分别按专业、性别、年纪分层调查。从专业上来看,无论是阅读方式、阅读类型、还是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文科类学生都比理工类学生的选择要多一些。在调查的120名文科学生中,几乎76.34%的人在阅读方式上同时选择了在线阅读、手机阅读、载体阅读,而理工科学生几乎很少同时都是用这三种阅读方式的。进言之,文科类学生的自由时间较多,而理工类专业的高校学生则经常需要做实验或是钻研数据,进行在线阅读的时间相较较少;文科类学生虽然功课繁忙,但大多是泡图书馆翻文献或是上网看电子资源,这样也间接增加了接触网络阅读的机会。

在整个调查中,男女差别并不大,唯一差别明显的是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虽然总体上被调查者普遍都选择了“新闻评论”这一内容。但是爱看诗歌、小说的男生总数明显要小于女生,时尚资讯等几乎全都是女生的选择。而关于专业知识的阅读,又几乎都是男生的选择项。这样的调查结果应该主要源于男女生之间的性别差异,男生较女生更善于理性思维,女生较男生更善于感性思维。

同时,本调查还选择了以年级为层次进行调查。在调查中,不同年级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大一大二学生的阅读总量是最大的,这主要是由于大一新生刚迈进大学校门,对事物都觉得新鲜和好奇。因此其网络阅读也呈现出一种随意性和盲目性心理。大三学生是进行网络阅读时阅读专业知识最多的。这是由于他们一般都已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渴望在扩大自己知识面的同时,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而大四学生则是对于网络阅读的态度、看法、观点最无所谓的,并且阅读总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既要完成毕业论文,又要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数不多的网络阅读时间,也多是浏览轻松地新闻资讯,缓解心情。实际上大学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正视网络阅读,静下心来多一点时间阅读,使其摆脱由毕业引发的焦虑心理从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

4 针对大学生网络阅读的建议

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以期能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网络阅读作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重要性不可小觑。然而,当代大学生中却存在着网络信息过载导致浅阅读的症候,这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大学生正确地看待网络阅读,有效地利用网络阅读促进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则是我们所期望的。

4.1 针对网络阅读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的建议

网络阅读已经逐渐作为主流存在于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序、合理的网络阅读管理必然会对高校学生网络阅读兴趣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建立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阅读管理体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 在校园网开辟咨询服务系统。如今,大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很强,阅读中更看重事物能够带给他的实际效益。进行网络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增长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素质,并满足休闲娱乐的需要。所以,高校的校园网的栏目建设可面向大学生实际,与其成长需求、学习需求、心理需求相适应。比如可在首页开辟咨询服务系统,有针对性地对大量的信息资源做出专业性判断,整合专题数字资源,编制学生所需信息的索引或链接,方便大学生检索利用。

(2) 在图书馆建立图书馆电子资源评价体系。学校是高校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图书馆则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地点。因此,在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阅读管理中,图书馆的引导工作可见一斑。具体来说,可以从图书馆建立电子资源评价体系做起。图书馆网络站点可设置阅读、评价点击统计,这是一种在技术上不难实现、指导效果却不差的网络阅读指导方式。[3] 统计的依据可以是读者点击的次数、大学生针对该读物发表的评论数量,青少年阅读排行等。一般来说,读者都乐于接受这种阅读指导。高校学生可根据月度统计率、评价标准选择网络阅读读物。同时,图书馆也可建立“文章阅读排行”、“名家人气排行”、“图书阅读排行”、“期刊阅读排行”等,间接引导学生建立自我网络阅读的评价标准。

(3)在学校开展文献信息检索技能的培训。网络环境要求大学生学会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获取信息。针对大学生在利用现代化设备阅读时会存在技术障碍这个问题,学校应指派专职教师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检索文献信息技能的培训。根据大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层次差异,专职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辅导,对他们的网络信息检索技能进行培训。另外还可以定期举办讲座,结合课堂讲授、上机实习、电子阅览室个别辅导、在网上提供自学课件等,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再者,高校还可开设网络阅读导读课程,通过教学引导,使高校学生能够自主对网络资源进行收集、加工、整序,使无序的信息资源有序化,以方便他们查找所需要的信息,避免大学生在网上盲目浏览。

4.2 针对高校大学生受众读者的建议

毋庸置疑,网络阅读与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大学生网络读者群体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但在知识与经验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网络阅读实践中,可参考以下建议,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行为和习惯。

首先,合理分配时间,建立完整的阅读计划。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网络阅读更是如此。不同方式的阅读能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有庸俗的心理快乐,有高雅的精神愉悦,有求知的理性快乐。作为高校大学生,要“用理智去阅读”[4 ]。合理分配好阅读时间,定期做阅读计划,在阅读上获得高雅的精神愉悦和更多的理性快乐。

其次,提高阅读鉴赏能力。阅读时应该明确自我阅读的目的和需求。在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时,可从实用性、有效性、启发性三方面以期甄别。具体来说,要根据大学生的阅读实际(如阅读的水平、阅读的时间、阅读的环境等)和阅读需求进行,要关注其学习(如: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和全面发展,要目标明确并且便于对其阅读活动进行监测与调控。

再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大学生网络阅读活动中,读物不是以传递知识为目的,而是通过富有针对性的点播,来帮助、影响和启发学生去体验网络阅读的价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现自己的阅读风格,摸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分析自己的阅读需求,控制自己的阅读行为,最终提高个人的阅读品质。因此,网络阅读不可一味的追求感官快乐,而应强调“学以致用”,多进行有内涵、有深度、能够运用于实践有所收获的网络阅读。[5 ]

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暨群霞.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引导措施[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3) .

[3]黄玲.网络环境下专业学校图书馆如何开展导读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2).

[4]姚文放.当代审美文化批判[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

第3篇: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

0 引言

高校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在校学生向全面、综合实践人才方面发展,采取了与企业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方式。但是高校和企业的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都不同,这就使得高校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适应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发展的各种优势,展开对学生的思政教学,使社会、网络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消失。

1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态

首先,当前社会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经济结构体制的深入改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行贿、偷税、徇私、金钱交易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等观念。其次,一般大学生都具有守法、爱国、独立等良好的意识,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希望在学校通过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渴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而有少部分大学生思想意志不够坚定,受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没有人生奋斗目标,思想意识懈怠,行为涣散,使思政教育增加了困难。最后,当前信息时代,网络已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也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网络上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宗教意识、种族观念等相互交错、碰撞,使当代大学生面对这样的形势而无所适从。由于大学生对恶意信息不能够进行正确的甄别,很多不良信息进入大学生的生活中,例如欺诈信息、图片或视频、暴力信息等,复杂的信息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利影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困难[1]。

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师由班主任、辅导员等教师转变为由高校教师、合作企业委派实习指导老师共同担任思政教学教师职务,这就造成高校和企业的思政教师在教育内容、方式方面有很大不同,使学生短时间内不容易适应,内心比较彷徨。其次,以往教学模式中,学生就是单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思政课程学习中,而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增加了企业员工这一身份。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文化、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造成学生在双重身份之前转换有些混乱,思想言行方面会受到社会负面问题、物质利益的一些影响,使高校展开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了一定的难度。再次,思政教学内容和方法发生变化,传统思政教学就是以思政教师教授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引导学生展开爱国主义理论学习,展开对道德素养的学习。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使高校除了教授给学生思想政治、德育等内容外,还要积极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新方法,将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重点组织学生在合作企业中学习、实践,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教育优势资源,让学生全面感受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提升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养。学生在此过程中思想会发生转变,但是转变效果有好有坏,就可能造成思政教育出现问题。最后,学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习思政内容,既要在学校里面接受理论知识学习,又要到合作企业中展开实践学习,两方面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有很大不同,造成学生由高校熟悉的环境进入到企业相对陌生环境中,面对复杂的学习内容、人际关系、严格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可能会造成心理素质调节不当的问题,使高校思政教育难度有所增加[2]。

3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分析

3.1 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基于当前大学生思想现状和校企合作模式带给大学生思想、心理的影响,高校要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再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过课堂教学形式体现,而是将其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利用社团、志愿活动、网络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充分利用校园社团活动开展思政教学,思政教师应当和社团干部充分合作,形成全面思政教学形势。第二,拓展学生的思政实践教学,可以由学校学生干部、辅导员等人员联系社会志愿组织,开展义务维修、支教,看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第三,广泛利用博客、论坛、网评等网络传媒形式以及各种高校网络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网络传播,使学生感受到正能量。

3.2 充分利用网络展开思政课理论教学

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作用抵消其负面作用,使学生利用喜欢的方式开展学习。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w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利用微博、论坛等的隐蔽性、快捷性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一些教育内容以文字、图片等方式传递给大学生。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载体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很多学生在遇到困惑和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愿意与家长、老师、同学沟通,而是喜欢通过更新空间状态的方式将自己的困难和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渴望得到大家的关心和呵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有目的性的研究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3.3 加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力度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校园实践的延伸,是高校学生在真正步入社会前,与社会生活接触的最近距离,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政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以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以便学生在进入校企合作单位展开实习时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可以引导学生在寒暑假的时间内到社会中寻求兼职机会,锻炼自己。第二,设定社会实践目标,让学生根据专业性质、职业规划、兴趣等方面选择合适的调研项目,展开社会调查、服务等实践活动,并撰写报告由教师评审。第三,构建专门的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高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构建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学习、锻炼,综合提高学生素养[3]。

3.4 构建不同形式的思政教学课堂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要拓宽原有的教学模式,增加多样化的教学课堂。首先,构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课堂,教师要改变自身角色,与学生打成一片,改变传统课堂说教的形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教育知识。比如,在开展思政中有关道德教育、爱国教育、人生观念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主题演讲、辩论赛、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同时也可以充分运用与学生一对一交流、课堂讨论、微课等形式开展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其次,构建不同专业视域下的思政教育课堂,教师如果单纯地教授学生理论知识,难免会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理解起来也困难,学习也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考虑综合其他专业领域知识开展思政教学,充分利用各种学科之间的关系,开展学科间交叉教学。教会学生利用人文学科的思维、方法研究自然科学,或者解决其他理工科专业的技术难点等,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增强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第4篇: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

关键词: 大学外语 慕课 合作学习 民办高校

1.慕课的兴起和应用现状

慕课源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音译,是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于2008年发源于美国,之后慕课的热潮在几年内迅速火遍全球(梁杰,2014)。慕课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互联网平台,世界范围内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在网络媒介中,学习者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在线平台获取知识,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传载到互联网上,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高校自主建设慕课的浪潮。2012年被New York Times称为慕课元年,Coursera、edX、Udacity成为引领慕课浪潮最有影响力的在线平台。在国外大学慕课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相继开发建设各学科慕课,建立慕课网络平台。现阶段的慕课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模性,并且兼具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焦健,2016),不仅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还对新媒体时代教师与学生教学角色的转换提出了创新要求。对于民办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来说,慕课的兴起更是一种弥补先天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的有益良药。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借助互联网平台,免费体验国外资深教授的专业知识讲解,跟随动态画面进入课堂,实现以学习专业知识为核心内容,间接提高英语词汇、听力理解等英语基础技能。但是,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集中注意力时间有限、自身理解力较低及英语基础薄弱等主观缺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引导学生完成前期的慕课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任务活动,激发每一名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慕课学习。

2.合作学习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理念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源于美国,目前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推广。合作学习的出现对教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几乎从幼儿园启蒙教育到大学高等教育均采用过合作学习教学。目前,合作学习还缺乏明确的定义,但很多国内外学者都给出自己的阐释。学者Robert Slavin作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改革的先行者,强调小组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原则,组员通力合作完成任务是教学评价的基础。随着国内学者对合作学习研究的深入,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被逐渐补充、完善。“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以小组活动为构成模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创新教学模式”(老青,栾丽君,2016)。合作学习焦点在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小组每名成员都对整体成绩承担等量的责任。合作学习教学包含很多教学策略,Y合民办高校大学外语办学特点,这里简要阐述三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第一种合理分组,组员的通力合作通常建立在良好的小组学习氛围内。合理分组能够激发组员间优势与劣势互补,促进共同学习,教师在分组前应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生源背景、个人性格、性别及英语水平有一个宏观了解。通过学前英语水平测试,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每一小组成员人数控制在4到8人之间,囊括高、中、低档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均衡小组与小组间的整体英语水平,增强合作学习的公平性。第二种转换教师角色。合作学习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小组活动激发组员课堂参与度,提升语言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以辅助、引导者的角色参与课堂活动,友善、平等地与学生互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第三种平等参与。合作学习目的之初就在于促进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教师应在课堂活动中引导每名成员都有参与练习活动的时间,避免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为小组的领导者,而其他中低层次的学生逐渐对小组活动懈怠,不做出自己的努力,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

3.民办高校大学外语教学现状

民办高校作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涌现的新生力量,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教改进程中正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办学时间短、资金来源有限、办学阶层特殊性等原因,民办教育的整体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都与公立高校存在较大差距。此外,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差、外语学习热情匮乏等问题,导致现阶段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师生间教与学的主动性严重不足,语言教学效率低下,非常不利于民办教育为市场化转型进行相关人才储备。对于现阶段民办高校的大学外语教学现状,笔者以自己教学所在省份吉林省为例进行统计说明。根据教育部的2015年全国高等院校名单,吉林省共计有民办院校16所(本科12所,专科4所),12所民办本科高校均开设了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首先,在授课模式上,传统的“读写课”+“听说课”授课模式普遍应用,语言学习以教师为主导的机械训练为主,课堂交替使用翻译教学法和听说法。但是,有限的听说训练无法面面俱到,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欠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学习积极性。其次,班级人数上,现阶段大学外语教学受困于学生多、师资少、课时减少等客观因素,往往是40人到80人组成一个自然教学班级。教师为完成正常教学进度,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与所有学生展开课堂互动,从而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热情不高。此外,由于教学理念落后、教师业务水平低、办学条件受限等多重因素影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空间。主观因素上,民办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语言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偏低、语言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综合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可见现阶段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急需转变的是教学理念和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弥补各种客观不利因素,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增强语言学习动机。

4.慕课+合作学习的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图1 基于慕课背景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

如图1所示,本研究探索的基于慕课背景的大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教学包含三个环节:首先,学生要自行利用网络平台观看学习慕课视频,视频内容由教师提前指定;其次,在正式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以慕课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境。观看视频后,教师针对慕课中涉及的词汇、语法及听力难点进行逐一讲解,为学生自行开展课堂讨论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最后,在布置教学任务后,教师依据合作学习的三个主要教学策略,平衡分配小组,并轮流指定成员担任小组领导者组织成员参与讨论。整个合作学习的讨论过程,要求小组成员必须使用英语,多运用课堂所涉及的慕课词汇和口语表达。教师根据最终的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各小组等分,并指出教学过程中有待改进的环节,为下次分组讨论积累经验。

此种混合模式教学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弥补了现阶段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诸多弊端。首先,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导致优质的教育资源很难惠及学生,逐渐拉开了民办高校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英语能力差距。在线慕课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恰恰给予了学生实现教育公平的机会,教师可以借助慕课自主学习专业英语,实现专业职业化。学生通过慕课,可以接触到国外一手的教育信息,感受直观的英语素材。其次,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往往采用合班上课的模式,大班模式的英语教学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基于合作学习的英语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数量较少,教师以辅助者的角色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鼓励成员参与讨论,进而提高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可见,基于慕课的合作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现阶段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课堂。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被混合式教学模式取代。基于慕课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整合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特点,为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找到了正确的路径。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学生特点,对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热情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杰.“慕课”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N].中教育报,2014-01-07(3).

[2]卢东平,向平.慕课视域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5(2):26-29.

[3]焦健.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商务英语翻译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6(7):36-37.

[4]Slavin,R.E,When does Cooperative Learning Increase Achievement[M].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3,429-445.

第5篇: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3-0061-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类外资、合资企业纷纷落户中国,致使国内经济不断卷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因此,国内对外语能力的专业化、综合化的需求已呈现必然趋势,对能熟练掌握并运用英语和外商进行交流或沟通的高级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作为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练好语言基本功,更要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掌握用英语处理未来就业岗位中相关业务的技能,提高专业学生涉外交际能力与社会竞争力,最终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1]所以,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国内社会发展迅速,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具有综合素养的高级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所以,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育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显然,问题还是出在了教育体制上。很多学校只是一味的强调过级率,只要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者英语

应用能力考试A、B级就可以了,这使很多学生一进校就一鼓作气,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后就再而衰、三而竭了。可见制度化考试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很多学生为了考试才学习,考完通过了就不用再学英语了,结果白白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大学毕业后竟然连一句成文的英语都说不出来,更别提和外国人交谈了,这种让人焦虑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2]针对这一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也进行了很多教学革新。比如,在教学模式上,一改传统的 “独角戏”式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反映和反馈,加强了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很多老师们开始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手段上也不再是一味的使用黑板、粉笔、录音机等老式的教学用具,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了视听效果俱佳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一步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这些改革在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学生又开始产生了厌学情绪,因为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专业本身没有任何关联,无法为专业学习服务,这就需要英语教师除了讲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要适当地补充一些与学生专业、工作岗位、未来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大部分大学英语授课

教师都是青年教师,且所学的专业基本上是英语语言文学,缺少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行业实践经验,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并不了解,因此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方案对实用性和职业性的需求。可见,问题的原因并不在于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在于授课教师自身的转变。[3]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形势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师要认清现状,深刻反思,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个人知识结构,才能成功转型,以适应时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足

1.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有待更新

有学者调查发现,在全国600多所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义为语言的讲解者和示范者的人竟然占据90%, 显然,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很多老师对此表现出保守或怀疑的态度,认为以目前所教学生的水平,大学英语没有必要改革,继续维持读课文,讲语法,译段落,或曰“三点一线”独角戏式的陈旧教学模式,可见,这与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理念完全相悖。此外,还有学者调查发现,部分英语教师对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职业为导向,素质为主线,能力为重点”等持有认可的态度,但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所以很难付诸于实践。

2.重教轻研,知识面窄

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各高职院校纷纷招聘了大量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以缓解不断加重的教学压力。很多青年老师一进校就忙于教学,根本没有课题研究的时间和外出进修的机会,所以对高职外语教育理念、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了解甚少,只能依靠大学时所学知识应付教学,这导致很多青年教师长时间重教轻研,自身教学水平很难进一步提高。其实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之间应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然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青年教师在本科学习阶段侧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学习;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知识层面不够宽,科研能力比较弱,缺少进修学习的机会。

3.现代教育技能需要提升

尽管很多高校当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到普及,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有些外语教师缺少对多媒体系统知识的了解,导致实际操作有困难;或因其对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不熟悉,无法应用到课程当中,致使很多教室里多媒体设备形同虚设。还有一些教师不再书写板书,代之以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来实施教学,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看着屏幕读,这样的做法依旧无法和学生进行互动,也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学生仍只能被动接受。[4]可见,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确实令人担忧。

(二)学校在英语教师转型帮扶方面力度不够

1.师资队伍不健全,影响整体教学水平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数量不断递增, 英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比例开始失调, 出现师资匮乏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多数院校对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大班授课, 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由于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使青年教师数量剧增并占据了一定的主导地位。然而,由于受到家庭、经济、环境、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一些青年教师以及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英语教师大量流失,对大学英语的整体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教学、科研压力大,教师健康出现危机

由于很多大学英语课程是大班教学,课上教学任务很难布置和实施,课堂秩序无法把控,致使教学工作难度加剧,效果较差。再加上课后备课、作业批改以及科研任务等工作量的不断增多,使得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背负巨大的压力,心理和生理上的过渡疲劳不但严重影响了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而导致工作效能低下,对教师个人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存在自我发展的意识和需求,而且在积极寻求转型的机会以改变现状,但这样的愿望往往不容易实现。

3.进修学习机会少,个人需求难以满足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虽然在教师专业素质培训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但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其实际行动与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只能参加一两个出版社每年组织的暑假师资培训。但由于培训时间比较短,内容零散,缺少系统性,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然而,由市级或省级以上专业机构或部门组织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训却少之又少。即便是有,也只停留在研讨如何提高英语教师语言能力、教学技能或科研水平等方面,距离全面提升英语教师专业及职业综合素养的目标和要求还相差甚远。[5]

三、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彻底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行动的指南,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深受其影响。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勤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改革和创新教学策略,大胆尝试,凭借新的想法和理念重新定位自己在课上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在的创造性,促使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教师的角色才能从原来的“主演”转变成现在的“导演”,由“参与者”转化为“组织者”,让学生们充当“主角”,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二)改善外部环境,提升教科研水平

面对较为繁重的教学压力,学校应该为大学英语教师们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外部环境,让他们在教学之余,有时间进行科研工作。他们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收集所研究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在教学一线积累的丰富经验,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多方面进行相关的学术分析与研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经验,由原来的感性认识成功上升为理性认识,渐渐从一个教学能手发展成为一个科研能手,最终完成个人职业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外语教师创造稳定而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各种待遇,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和实际需要。

(三)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当代教育影响深远,更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片新天地。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展现课件的试听效果,任课教师需要了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说明,具备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能力,还需要掌握以网络信息为主的各类资源的收集和使用方法,精心设计和开发资源丰富、功能强大,能够让学生进行互动合作的学习平台,以全新的教学形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6]

(四)优化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学习不能仅限于掌握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等方面,还应该关注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未来就业方面的信息,如果英语教师不注重积累这方面的知识的话,就很难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对职业性和实用性的需要,也不利于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职业文化素养的国际化人才。因此,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应该仅限于本学科,应该尽可能开阔个人眼界,在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推行ESP教学,它与专业和职业紧密相连,注重培养学生能够依托专业知识,运用英语在职场环境中开展工作的能力,与公共英语教学相比,其教学模式和设计,教学目的和内容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英语教师可以自觉学习和研究ESP理论,并依照所教学生的专业要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也可以走进专业教学课堂,了解并掌握相关专业内容,将其与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五)加大培训力度,深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加强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英语教师发展规划和帮扶政策,通过参与专业建设、职业培训以及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强化ESP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推进高职英语教师的转型。学校也可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尽可能地为英语教师们提供与外部沟通和学习的机会,在各类培训中不断充实和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比如,学校可以邀请外语界知名的专家学者来院交流,举办学术讲座或教学研讨会,这样,教师们不用出校就可以和专家教授们零距离接触。根据实际情况,大学英语教师也可以申请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班,汲取最新的高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解职业教育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实践以能力为本位、任务为导向的新型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教师也可以申请下企业锻炼,深入了解校、行、企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和员工的交流机会了解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英语人才。通过这些实践,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报考相关职业资格证,成为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7]

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成功转型不仅进一步优化了其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还提升了职业综合素养,这是对其自身传统角色的重新定位。在高职教育目标的指导下, 大学英语教师将获取的专业知识与语言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把高职英语与学生所学专业衔接起来,不仅充分凸显了职业内涵,也为培养出语言功底过硬、具有较高综合文化素养的跨学科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59-66.

[2]刘青春.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素质结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9):21-23.

[3]周婧,韩秀丽. 高职英语教师转型探析[J].才智,2009(20):18-20.

[4]程颖.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5):33-35.

[5]顾柳琼.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师角色调适[J].教育与职业,2010(11):40-41.

第6篇: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

记得刚来实验小学时,我还是一个年幼无知、性格内向、有几分羞怯的小男孩,每次上课发言,我都两腿发抖,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逐渐改掉了这个毛病,常常主动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使我从一稚气未脱的小孩,逐渐长成了一名懂事的少先队员。

刚上学时,我的字写得不好,写字经常拿不到“优”。看到别人的字写得那么好,我从心底里渴望把字写好。后来在老师的督促指导下,这学期我的字有了明显的进步,也使我增强了信心。

一年半里,我在实验小学老师的关心指导下,荣获了省语言文学刊创刊20周年征文活动的一等奖、全国首届迎奥运征文优秀奖,小提琴艺术标兵、学习标兵、美术作品奖……

我爱实验小学,实验小学也在伴着我不断成长:修建了大门,修建了乒乓球室,每个班级都用上了电脑,并与北师大附小联网,生源年年暴满,获得了各种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

“今天我能行,明天我更棒!”我愿与实验小学共成长,一起走向辉煌的明天!

第7篇: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

20日上午,ICoME会议开幕式在大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丽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序幕。大会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珠珠教授、日本教育媒体研究会主席Kenichi Kubota教授、韩国教育信息与媒体协会主席Hoisoo Kim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何克抗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词。

在大会上,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Sara Hennessy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珠珠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黄荣怀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在教室中使用ICT提高教学质量的交互教学法(Interactive Pedagogy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Using ICT in the Classroom)”、“中国教育信息技术新的国家政策与趋势(The New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Trends on ICT in Education for China)”、“从E—learning到智慧学习: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From E—Learning to Smart Learning: the Reform and Trend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的大会主题报告,从不同的视角分享了国内外教育媒体应用的最新进展。

为期三天的大会共安排了14场次的平行讨论区,中日韩三国近100名教育技术知名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在教育媒体领域的先进知识、有效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涉及教与学的创新实践、跨文化和国际协作的创新学习方式、创造性学习的新媒体、学习设计和教学法创新、创造性学习中的交互、变革社会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智能学习、开放的适应性学习资源等多个主题。

为推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领域高水平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生层次优秀人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本次ICoME会议中还专门安排了暑期学校活动,面向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硕、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国内外院校教育技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加盟,为相关领域硕、博士研究生搭建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支持其最新科研成果展示与学术研讨、获得专家科研指导与同伴学术建议,从而建立其学术关系网络、扩展其专业视野、提升其专业能力。暑期学校以圆桌会议形式进行,从20日开始举行共计17场次,参与学生近百名。

第8篇: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

以“面向全体,面向未来,终身体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继续贯彻落实新课标,进一步推进我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一.认真备课,上课

以中心体育评优课和学科研讨现场会为契机,认真备课、上课,做好体育课研讨工作。

二.完善课间操管理方案,结合校运会,进一步提高课间操质量。

三.组织好校春季田径运动会,全面提升学生身心素质水平。

四.坚持以田径为基础,全面健康发展的课外体育工作原则,结合京师达课程和早锻炼,做好特色体育工作。以积极态度参加中心、区田径运动会和区首届小学生趣味运动会,以及其它体育系列锦标赛,争取好成绩。

五.配合学校落实《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六.进一步完善细化各年级体育课堂学生评价办法。

七.积极参与学校科研工作,特别是德育实效性课题结题工作。做好体育课堂教学以及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科研总结工作。

八.结合学校工作认真做好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规划中设定目标的培养工作。力争通过评优课和其它工作涌现出我校中心和区学科带头人。

第9篇:北师大实验小学范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标实施至今,这一点早已引起每位数学教师的注意和重视。尤其是现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册教材中充满着 “分一分”“量一量”“说一说”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这就更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来,从而也更为快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巧用情境激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发挥,发挥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材料的感兴趣程度。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甚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数学情境的引入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应尽量挖掘教材潜在的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和素材,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出一个给老师家新房地板装修的学习情境,从客厅到阳台、从厨房到卧室,层层深入,步步为营。装修新房这个事情是为学生所熟知的事情,所以这个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与新房地面装修进行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成是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铺地砖的过程中学会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二、利用实践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北师大版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如“分一分”“数一数”“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量一量”“折一折”“称一称”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自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实践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以讲解、谈话、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操作、实验的实践活动中发现知识,运用知识。

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图形中的规律》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整排摆着的5个三角形共需要几根小棒,再让学生猜像这样一直摆下去,摆好20个三角形共需要几根小棒?最后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分别用小棒摆出整排的三角形1个、2个、3个……,同时分别记录下摆1个、2个、3个……三角形所需的小棒根数。通过这样摆和记,学生观察发现像这样整排摆着的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摆n个三角形共需要2n+1根小棒。最终有效地通过找到的规律来解决最初的猜想,即像这样摆20个三角形共需要41根小棒。整个环节通过学生观察、猜想、动手实践、得出结论、验证猜想,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条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去探究知识的全过程。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挥。

三、善用延时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有一项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延时性评价。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倘若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势必会影响学生探究的欲望,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如果能通过延时评价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让数学课堂充满思辨性,教学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当老师让学生对“把一个苹果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2/3”这一句话作出判断时,一个学生起来说:“我觉得是对的,因为这样每份就是半个苹果。老师刚才说了‘半个’可以用2/3表示。”另外一个学生听后马上反驳:“我觉得不对。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分数要平均分,这里又没有说是平均分。”这样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老师没有直接作出评价,而是说:“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意见。现在我们进行一场辩论赛,各方分派代表,分别说出你们的理由。”于是两组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在畅所欲言的讨论中相互启发,最终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上例中,当学生出现不同答案的时候,老师并没有简单地肯定某种答案,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辩论,给学生一个思辨的课堂,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可见,在课堂上,教师过早地评价会阻断学生的探究与思索的欲望,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而延时评价则给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