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高效阅读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阅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阅读方法

第1篇: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推行高效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取得快速记忆、快速理解的优势。通过固定程序阅读、计时量化阅读等高效阅读法的程式,在同年级对比实验、校内推广中都取得较好的阅读成果。

[关键词]

中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为此,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情况,借助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的阅读理论,进行教改创新,在语文教学中重点推行高效阅读法。

一、高效阅读法的优势

高效阅读法是指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综合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实际和现代汉语的特点设计而成的一套现代文阅读训练体系。它的优势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

(一)高效阅读能促进快速记忆

阅读是接收信息的过程,记忆是存储信息的过程,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对于稍有难度的文章,如果以每分钟600字的速度去阅读,眼球快速运动,大脑积极思维,结果留在人脑中的信息可以达到80%~90%。如果以每分钟不到300字的速度去慢读,结果留在脑海中的信息不足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快阅读传递给大脑的信息是快镜头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加速记忆。

(二)高效阅读能促进快速理解

在短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快读书比慢读书更能理解读过的内容。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以不变应万变,高效阅读基础有了,水到渠成,高效解题不再是问题,高分高能高效,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语文课改的根本就是阅读教学的改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解题亦不在话下,教师应极力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与价值,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数量上涨,这样,语文学习才能深入人心,语文阅读教学的春天才会到来。

二、高效阅读教学的程式

(一)固定程序阅读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高效阅读也不例外。依据定势理论,固定程序阅读法把阅读分七个关键点:题目、作者、出处、基本内容、重要事实、写作特点与争议之处、新思想和读后启示。正所谓熟能生巧,把这种阅读程序固定在脑海里,成为一种阅读习惯,遵循着内在的规律,便可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当然,在实际阅读中会也要根据阅读资料的变化做适当调整改变。

(二)计时量化阅读

在熟记阅读七个关键点后,就要进行计时量化阅读。所谓计时量化阅读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调动和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动机,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计时量化阅读的方法如下。

(1)拿到材料后,不能翻看,待听到“开始”阅读的命令后,开始阅读。

(2)阅读后抬头示意,并记下自己每分钟的字数即阅读速度,要求用平时的阅读习惯一次性阅读,记下速度后不能重复阅读。

(3)阅读完材料后,闭目回忆文章内容。根据目标要求,运用提取的关键语句,整合答案,完成测试题。

(4)每人计算出自己测试的三个数据:阅读速度(文章字数/时间),理解率(卷面得分×100%),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

此外,笔者为每个学生都设计了一份训练档案(见表1),结合考试设计十道题,当堂完成训练,计算自己的分值。由于实现了量化,每次训练都可在计时的全过程中,通过速读(计时阅读)、精答(笔答测试题)、严判(根据统一标准判分数)、细算(计算出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四个步骤。小组长定期检查组员是否有进步,跟踪调查,做好记录,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教师要协助分析学生阅读速度慢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高效阅读可操作性极强,所选文章内容宽泛。起步阶段可选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此后,逐渐中期选择科普类或者人物传记类文章,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难度,以便学生提高。

这种训练在平时关注的是速度,而要想提高阅读水平仅仅提高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处理好阅读速度和理解率的关系,关键是保证在理解率达到70%的基础上再让速度一点点提升,从而提高自己整体的阅读效率。

三、高效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第一阶段:速读整体感知阶段(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节给学生播放学习的视频资料,重点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行为规范与快速阅读的意义,熟悉并牢记上课流程,拟写班级阅读口号。明确强化如下要求。

(1)阅读目标:合格速度>600字/分,最终目标为1600字/分,同时理解率>70%。

(2)明确阅读效率的计算方法:阅读效率=速度×理解率。

(3)熟记七步固定程序,解题即照单购物。

(4)要有积累本和习作本。

(5)明确奖励机制。

第二节开始至第六节进入速读正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阅读文本字数由600字逐渐上升到2000字,选择较为浅易且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全部选用选择题,每节课训练两篇,五节课共训练10篇,篇目已经确定,有《生死攸关的烛光》《鲁迅先生记》《第一支玫瑰花》《伞》《离别的礼物》《第一次挣到的钱》《别让你新奇的念头溜走》等。

(二)第二阶段:速读强化阶段(一年级下学期)

(1)开学第一周为速读强化周。课堂基本板块不变,但阅读文本字数由900上升到2500,每节课训练两篇,难度适中,题型全面。经过一周的强化,学生对速读模式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可以指定篇目课下进行阅读,然后利用3、4月份每周五课上时间集中训练一次。

(2)一年级下学期3、4月份每周四第七节安排一节快速阅读研讨课,利用第八节集体备课时间进行研讨,以便更好地使高效阅读与教材篇目、校本教材等有机结合。

(3)一年级下学期4月末开展高效阅读竞赛系列之速读大赛,从每班抽取3~5名代表,以答题的形式赛出高下,选出学校的速读之星。

(三)第三阶段:复述阶段(一年级下学期)

(1)一年级下学期5月份进入复述阶段。5月份后两周的周五和六月份的周五课进行原文复述和创新复述。这一阶段选文难度与审美趣味要比快速阅读强一些。

在学生复述基本达标的基础之上,即符合七步固定程序,语言流畅,要求学生把复述材料和写作适当联系,可以写300字左右短文,或谈感想启示,或谈素材的运用方向,把读写结合起来。

(2)一年级下学期5、6月份依然保持每周一位教师做一次研讨课的惯例,围绕复述进行研讨,及时交流研究复述中师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过渡。

(3)一年级下学期6月末开展高效阅读竞赛系列之复述大赛,可由班级推荐代表参加,最后选出学校的复述之星。

(4)利用6月最后一节阅读课进行复述检测,主要由学生当堂复述表现来评定,评选出复述之星。

(四)第四阶段:速读加复述阶段(二年级上学期)

利用四节课,选用八篇文章,除了进行速读必要的训练之外,由浅入深,梗概复述、程序复述、原文复述和创新复述四种复述方法加入其中,在此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写出材料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所给素材的运用方向,还可以将文章浓缩成15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加入适当议论,形成议论文的片段,储存在作文素材本里。

(五)第五阶段:精读阶段(二年级上学期)

10月份,精读第一阶段。利用四节课,精选八篇小说,进行精读第一阶段的训练,教师在设题上:前两节四篇文章侧重在小说三要素的把握上,后两节侧重在主旨和艺术手法上。

11月份,精读第二阶段。利用四节课,精选八篇散文,进行精读第二阶段的训练,教师在挑选散文文本时,注意照顾全面,例如:抒情性的、说理性的……,前一节课,要求注意散文的形散神聚的问题,后三节注重主旨和艺术手法。

12月份,精读第三阶段。利用四节课,进行科技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讲解不同文本特点,根据文本特点命题,按学校安排的课时进行训练。

1月份,精读第四阶段。利用四节课,将高效阅读和专题复习相结合,利用两周时间进行文言诗文训练,一周文言文阅读训练,注重考试方向,侧重文言翻译,强化理解率。诗歌鉴赏用一周时间,在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高效训练,速度和理解率都要强化。

(六)第六阶段:解题阶段(二年级下学期)

1~2月份,解题第一阶段。利用每周两节课,依次进行小说、散文、科技文、实用类文本的答题技巧训练。

3~4月份,解题第二阶段。3月份前三周进行文言文答题技巧训练,3月份第四周到4月份前三周进行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训练。

4月份第四周,将整个高效阅读进行总结、盘点,并总结出考场如何进行高效阅读、高效答题的方法。

四、高效阅读教学的成果

(一)同年级对比实验取得的成果

在一、二两年级内,笔者对所带一班、三班进行对比教学。在一班主要使用高效阅读教学,而在三班中仍然使用普通的教学方式。经过两年的实践对比,一班同学在阅读量、阅读速度、理解率上均有明显提高(见表2)。在四次期末考试中,一班语文教学成绩平均106分左右,三班语文教学成绩平均分在98分左右。一班学生普遍反映,进行高效阅读教学,阅读量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对课外阅读也更加感兴趣。许多语文问题,能触类旁通。笔者认为,高效阅读教学相对来说,更适于目前中学教学现状。

(二)校内推广取得的成果

在推行高效阅读教学之前,许多学生阅读量相对较小。学生阅读主要局限在语文教材、语文课外读物和几本作文选。推行后,学生阅读兴趣明显增加。学生开始把语文教材作为学习语文的框架,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同类文章,进行阅读赏析并交流心得。比如,在讲述《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以“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进行写景类文章讲解后,许多学生找到《经典散文一百篇》《朱自清散文集》《名家名篇》等书进行阅读。学生的阅读视野慢慢地扩大,能举一反三。

[参 考 文 献]

[1]程汉杰.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第2篇: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相互作用的双向心理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先去用眼睛扫描文字,然后激活大脑中对所见文字的表层结构进行了解,从字面上理解所读内容。这是一种由个别、具体到激活大脑中的已有知识结构的过程。然后,学生对此新信息与已有图式进行判断、理解直至最终完成阅读理解这一全过程。所以说,图式对整个阅读过程都产生影响,它对阅读理解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英语教师应当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一、取舍增补法当前学生使用的阅读材料中,很多材料不具有时代气息,内容陈旧,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量和文化背景知识及内容性知识的输入,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应当首先从阅渎选材人手,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删减一些话题陈1日的文章,增加一些与时代启、息相关的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激情,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丰富了内容的图式知识,语言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二、课前预习法图式知识的多寡以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阅凑理解的速度与准确性,广博的知识结构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以原文为中心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从而增加和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也带动修辞图式的发展,有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三、直接理解法当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章的背景知识不相吻合时,信息差就产生了,这是学生由于图式知识的不完全或文字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不足引起的阅读理解受阻,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很难进入作者的世界,王就不能按照作者的意图去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前,根据学生的需要,有目的地注入一些学生所缺乏的与课文内容及词汇方面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不同文化、价值观、道德观的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增加内容图式,填补信息差。

四、关键词语法目前的高中生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于这类话题的材料学生在头脑中已经有了相应的图式,但是不知道如何去激活它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向学生进行读法指导,指导学生在两种信息处理模式下如何根据文字信息“激活”头脑中存储的知识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产生新图式。

五、预测训练法高效阅读的核心是运用图式对文章进行预测。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如何激活图式之外,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两种不同的阅读模式进行阅读,尤其是学生不太擅长的“自上而下”模式。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阅读预测技巧和策略,通过调用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使学生在阅读中能进行预测,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从而正确理解文章的意义,增强学生的预测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第3篇: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方法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文课本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不够完善,许多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灌输式阅读、放任式阅读现象明@

据调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更重视的是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教学则过于轻视,在阅读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学生根据教师划定的思路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为了让教师更快地进入课文的讲解中,学生的阅读只能非常快速地进行,囫囵吞枣般草草了事,这样学生根本无法深入到阅读当中去,也没法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学成果一直无法有显著的提升。

2.学生阅读存在应付现象

很多小学生根本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因此在教师给时间让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会放空,注意力会转移到别处,无法有效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同时因为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即使学生的眼睛是在看文章内容,但其实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探究,这种表面的阅读现象无法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也没有办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

3.学生的阅读量太少

因为小学生才刚刚进入学校,他们的兴趣大部分还集中在玩耍上,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也不会阅读。据调查,在小学中,很多学生都很少会自己去主动阅读书籍、扩充知识,学生的阅读知识匮乏,在语文学习中无法有效地运用阅读知识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现象。

二、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阅读教学则属于语文教学的重点,为了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成果,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经常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学习中,高效地理解课文知识内容,有效提升教学成果。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品读,在学生读了第一个故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晏子刚到楚国时,楚人是怎样对待他的以及晏子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这样学生就会顺着这个问题去寻找答案,等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教师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扮演楚王、一个扮演晏子,通过他们的对话,请学生总结晏子这个人有着怎样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

2.读写整合,活跃学生思维

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读和写是分不开的,两者相辅相成,都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成果,教师要让学生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将自己平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好词好句运用到写作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例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中《落花生》这一课时,学生就可以学习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传达思想情感的,如何通过对花生的描写来表达人的品格的,这样自己以后在写作过程中就能够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手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3.言语分析,学会细读课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略读,又要让学生学会细读,细读是指能够对文章的词语、修辞、心理、逻辑等展开详细的探讨,深入理解文章的知识点,因为在很多文章中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都可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这样的词语进行详细赏析,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时,形容白杨树是用“高大挺秀”四个字,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句子做下记号,这样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好词、好句的作用,可以将文章分析得更透彻,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

4.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巧设疑问也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时,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就可以提问“文中总共描绘了蔺相如的几件事情?”让学生去踊跃回答,同时让学生对于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加强与同学间的探讨及和教师的沟通,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第4篇: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一、渗透速读与巧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速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快速阅读,可发展学生智力。因为在快速阅读中,学生需要经过理解、思索、想象与记忆等思维活动,需要提高阅读速度,以提炼出更多信息,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敏捷思维与反应力,从而发展学生智力。其次,速读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尤其是课外阅读,可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另外,速读可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因为在阅读时,学生会逐步提高阅读速度,收集更丰富的词语,而词汇知识又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因此,速读可发展学生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们年龄的增长,语文阅读量也逐步上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渗透速读方法,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①逆向式讲读。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在阅读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分析篇末内容,而后阅读文后思考题。一般而言,篇末内容的概括性是很强的,通过对其分析,学生可提前把握文本主旨。这样,通过逆向阅读,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在文后问题驱动下,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地发掘课文难点,把握文本细节。这样,可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②跳跃式讲读。即跳读,不再是逐字逐句阅读。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课文脉络,突出重难点,逐步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文本。一般而言,该阅读技巧适用于内容冗长繁杂,而情节曲折迂回的文章,以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章脉络,提炼所需信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指导细读与会读策略,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认知与思想上缺乏独立性,难以快速辨别真假。同时,学生意志力与情绪方法缺乏稳定性,因而在阅读学习中,学生有时注意力不集中,无法细致分析课文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思索积极性,提高思维准确性。如分析文本时,教师可提出启发性、引导性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研读文本细节,发掘隐含信息,对于疑难问题还可引导学生讨论,以突破难点,把握语篇深意。

如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时,当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体会语言与细节等。(1)教师可要求学生捕捉“人物心理、行动、语言等描写,体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自读文章,交流学习体会。同时,教师可提问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研究细节蕴含的信息。如①“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其中,“一愣” 说明了什么?“一亮”又表示什么?②“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姑娘茫然的眼睛中透露出什么信息?而“命令道”使你感受到什么?③“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请问为什么“他”“急了”?等等。(2)再读课文,思考:是谁说了“别饿坏了我的那匹马”,在文中这句话出现了几次,有何用意?谁能具体分析?这一问题尽管难度不大,却较为烦琐,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细读与讨论,学生会明白“别饿 坏了那匹马”既是文中标题,也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关键句。作者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文,有层层推进作用。这样,可指导学生由标题、由细节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注重精读与多读训练,指导学生丰富知识积累

第5篇: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途径;创造能力

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水准的高低。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误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确实存在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等弊症。

1.教师对教材理解不精深。有些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够细致深入,粗枝大叶;有些教师过度依赖教学资料,不能独立研读教材,迷失自我,未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有些教师不能从学生角度把握文本,偏离教学主线。

2.阅读过程中教师越俎代庖,冲淡学生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说,阅读其实是与文本对话,是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获得认知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对文本理解,冲淡了学生认知体验,弱化了学生的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和审美情趣,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3.新的教学手段使用不当,忽视语言积累。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教学学习方式之一。但是,课堂“小组讨论”往往只流于形式,使小组合作探究成了课堂的装饰性道具。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上,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如果一堂课表面上五彩缤纷,但是有些活动脱离正常教学内容,课堂被花样繁多的活动割得七零八碎,阅读教学便失去了自我,课堂成了“闹戏”表演的舞台。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途径

1.扫除文字障碍,打开阅读之门。阅读文本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阅读过程中会有字词障碍,需要边读边想,把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利用查工具书、师生交流等方法解决所画的疑难字词。只有读懂了文章内容,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巧设思维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本和学生特点,巧设思维情境,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使教材变为“学材”。联系上下文,激发学生兴趣,升华感知,使其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教师的正确引领是非常重要的。

(1)恰当置问,巧妙点拨。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这一手段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对话文本,感悟文本。

(2)重点突破,直击核心。抓住重点,开门见山,导入阅读核心,撞击学生心灵之钟,激起其探求欲望,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3)科学评价,激活阅读。教师应紧紧秉持课堂评价这一法宝,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激活其情绪,创造美好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提高兴趣,更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之中。

(4)读练结合,相得益彰。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5)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丰富阅读的内容。恰当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强学校的阅读氛围,丰富阅读生活,拓宽阅读领域。

三、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

1.点燃发现欲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发现动机,激起其创造欲望,学生就会在文本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第6篇: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和高考专题复习中,边教学摸索边积累总结,偶得的这些答题小法算是抛砖引玉,若能给苦读的学子带来一点捷径,我就不怕见笑大方了。

小阅读主要以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而在考试中自然类的文章数量较多。这类文章的特点及考试要求十分鲜明:一是行文简明精确,表达直白,语意单一,要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双关,更不讲含蓄。二是文章思路大多清晰、显豁,即先提出话题,后介绍原委;选文一般四五个段落,多是一段就是一个侧重点,段意明确。三是要求简洁明了。阅读的目的就是“理解文意,筛选信息”。这就意味着命题人对考生所要求的,无非是通过可操作的言语“整合”过程,达到理解的目的;它还意味着文章内容虽然隶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是阅读的着眼点却不应在自然科学知识的推导。因此,考生在阅读时,无需在比较陌生的纯科技知识上煞费苦心,也无需在“鉴赏评价”等纯艺术问题上绞尽脑汁。四是表达准确精密。阅读此类文章一定要准确获取信息,只有如此,一切后续工作才具有操作意义和价值。

这类文章设题的立足点就在于考查考生理解的准确与严密,具体讲就是考查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及推断能力。因此,高考试题对理解能力的考查都维持在不太高的难度上,大多把考点设置在两个部位:对原文的隐含信息的理解是否正确;对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否合于事理。为此常常用“偷换概念”、“乱设因果”、“衍生他意”、“错误整合”等方法进行设题。选项的设置往往是从理解、概括的角度为原文语句“换一种说法”,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考生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仔细辨别,比较选项,排除干扰。这就需要掌握命题者设置干涉项的常用方法: 1、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强加进去的。2、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内容出自文章,但与题干毫不相关。3、曲解原文:利用文中某一词语的多义性或某一短语的歧义特点,故意曲解原文意思。4、偷换概念:选项中将原文词语用似是而非的非等值概念替换,常见方法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5、源流倒置:选项在时间上将原文的内容提前或滞后;在因果关系上或条件结果关系上,将原文的因果或条件等源流关系置换。6、以偏概全:即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体。7、转化失误:将某一类句子转化为别的句子时,误将肯定与否定,谓词与主词,全称与特称,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互换。另外,题干的安排大多是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布局,即先以段落为单位设置考查的重点、难点,最后考查对考生对文章的整体性把握。这种设题安排符合阅读实际,做题的过程正是我们深入理解文本的自然过程。

以上列举的常见干扰方法和题干设置规律考生一定要了然于胸,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解题方法步骤,就可以使解题过程从盲目走向自觉,变被动为主动。

第一步,粗读原文,了解文本大意。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有:把握段意,划出中心词句;明确解说、阐释的对象,把握作者的大致见解倾向。

第二步,依据要求,选择方法,全力做题。该环节的要求是:认真读题,看准题目要求;根据要求找出对应的区域;将原文与选项相关部分仔细对照比较,一般来说发生变动的地方考生要特别注意;再依次分析题干要求,选择科学方法,确认选项正误。

勤对应:根据题干要求,将选择项中的判断叙述与原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逐一对应,对与答案有关的重点进行仔细分析推敲,并找出答案与文中信息之间的细微差别,通过对关键词语及句子的比较,初步选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项。对照比较中,应侧重选项与原文信息之间信息量的大小,信息的全面与片面、信息的表层与内容、信息的评议表达角度、信息是否为合理延伸理解等等,看是否吻合。这种方法是解题中最基本的方法。

看提示:这种方法主要是注重题干或原文中提示性的语言标志,同时要对阅读文字的标题、副标题、文后的注释甚至标明的写作时间、地点进行扫描,从中找出能够帮助解题的信息。

多验证:一般来说,所选项的正确答案在文中都有暗示,我们将所选项答案放入文中,看是否与这些暗示语照应,如果照应,我们便可以确认为正确答案。这些暗示语一般为表范围、程度、推测语气的副词、关联性词语、表顺序词语、插入性词语以及开首句、总结句、过渡句、设问句、反问句等。

第7篇: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能力;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71-01

在小学英语高年级段的教学中,阅读课教学占了相当的比重。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在阅读中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阅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收获信息,培养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教会学生阅读英语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其次是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生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增强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法技巧很重要,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他们“会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过程。

一、阅读的准备阶段(pre-reading)——善于运用导入技巧

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恰当的导入有利于学生进入阅读的最佳状态,常用的导入方法:(1)利用丰富的课文插图。它们的出现既吸引了学生,又给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观察文中的插图,展开想象,能快速帮助学生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搞懂语篇中所蕴涵着的主要意思(2)复习展现新知识。利用图片、歌谣、body language(身体语言)、游戏等巩固学生在此之前所学的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知识,为阅读作好铺垫。(3)激活与阅读材料相关的的文化背景知识,扫清语言障碍。例如西方国家节日、习俗与我们国家大不相同,阅读材料中人物的背景和场景跟我们国情也存在差异,教师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和比较中西的文化差异,并预测阅读文章的内容。(4)简笔画是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用简单的线条勾划出的简笔画,既可节约教学时间,又可形象生动地呈现词汇或句子的意思,正确地运用简笔画能够迅速地使学生了解阅读材料中抽象文字所表达的的主要内容,从而迅速地明确阅读的方向。如在六年级下册Unit2Part BLet’sread之前,我将天气、人物所站的位置,及事件在描述的过程中一一画用简笔画出来,待描述完后,一场有趣的足球赛及赛后的人物的心情展现给了学生,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也顺利可行了。

二、阅读的呈现阶段(while-reading)——巧妙地理解过程

此时,老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方法上的帮助。小学生年纪小,阅读经验不足,尚未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不会抓文章段落大意,不会找关键词,不懂得词义猜测,当面对文章里的一些新单词就显得缺乏信心,变得害怕阅读。不懂得通过上下文联系,插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意思等。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阅读的流畅性,回忆阅读内容以及理解力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选择、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做法有:(1)布置任务,略读文章。阅读的开始阶段适宜布置简单的,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去读,让学生在直接、表面的阅读任务中找到乐趣,阅读方式可以是略读或跳读。(2)带着问题,精读文章。带着教师布置的几个问题,详细阅读,掌握详细的信息(get the main information),也可以是小组活动的形式,讨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运用。①问题的形式可以是简单的问与答,判断对错,选择答案等。②练习的设置也可以是填表格,给图片或句子排顺序,图片与句子的配对,填空等。③教师可以通过听说与阅读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短文,通过模仿录音或动物、各种人物的语气朗读,通过角色表演等形式,达到巩固语言的目的。

三、阅读的拓展阶段(post-reading)——有效进行练习

第8篇: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方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要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在读中积累语言,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发展思维。

1.在品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我总结出一条学习语言的途径,即“感受——领悟——运用”,通过读,读熟了,就记住了,在读中就能逐渐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读书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这里强调的读,并不是单一的读,泛泛而读,重“多读”,更重读中悟,要注意读的层次性,一般从三个层面进行读。例如,我在教学《荷花》一课,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使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句让学生进行品读理解,像理解文中“冒”一词,采用换词法让学生不断比较地读,从中领悟“冒”一词用得准确精妙。写出了荷花充满活力的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下长出来,在这一基础上最后再采取个别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读时并注意词句的轻重缓急,指导学生把文章的表达的情感真正读出来,体现“行之有口,用之于心”。

2.在品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阅读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感能力是一种修养,它是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情感所反映的实际情况的正确、敏锐丰富的领悟力、感受力。如我教学《火烧云》时,老师引导学生经过反复朗读深深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极快、颜色多而美的特点,能入情入境地读以后,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肯定同学说:“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请听老师读。同学们闭目静听,边听边想象“云仿佛变成了一匹马,忽然又变成了一条十分凶猛的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的景象。”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眼前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接着老师就让学生想象还有那些景象……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说出了很多形态各异、变化极快的景象。这样的阅读教学真正做到读中启智,读说结合。

3.在品读中育人,熏陶情感

语文不同于别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意把语言文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结合起来,让学生用心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情感,与作者心灵感通。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我反复出现小壁虎向别的动物结尾巴的一句问句“你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小壁虎非常难过,着急的心情,但又不失礼貌,而读到“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说的话要采用变调,读出它们为难并带有歉意的语气读,通过个人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文中的角色想象,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的情感,从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让学生懂得对人要有礼貌等。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感悟”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通常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让学生带着问题“精读”和有选择性地略读.

阅读教学时,无论是精讲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我都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学生可以知道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词需要掌握,其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来写等,学生对课文的文章结构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有了整体印象。

教学时,老师让学生认真阅读预习,明确目标后,再去精读课文。这里说的“精读”,就是精细地读,反复的读。

我在教《第一场雪》时,首先要求学生带着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去精读课文。为了让学生达到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目的,老师采取了“三抓三读”的引导方法,从“下雪前”读到“下雪中”,从“下雪中”读到“下雪后”,一是抓雪美的层次读,限度整体描写的语句,“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再读柳树,松树其有特色实效的语句,三是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读。先默读找出些雪大的段落,再朗读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学生在读中“分析思考”,“整理与感悟”,不仅解决了预习思考题,而且很好的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略读,就是对精读中的获得的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水准的一种训练方法。我们的教材每一单元都安排了一些略读课文。对于这类课文,我们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去读。当然,略读离不开精度,真正把握文章的精微之处还要去精读,没有精读训练,略读训练,将难以奏效。

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方法,老师还注意默读、速读、朗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的训练。学生们读,不仅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们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技巧。

三、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积累知识要让学生自主地读,并运用知识。要让学生联系实际地读,创新地读。

1.自主式阅读

课外朗读是学生自主式阅读的表现形式,也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主要渠道。我们让学生课外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得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学生坚持读课外书,兴趣就会“越读越浓”,书就会“越读越厚”。

第9篇: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一、注重课前预习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对文本有较为深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亲近文本,对文本有更加宽泛的了解。预习就为学生提高这方面提供了可能性和可靠性。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自觉地去预习课文的习惯还没有养成,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才能使预习落到实处,有成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个预习本子,每篇课文的预习有一个固定的安排,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我学会的词语;②我喜欢的句子;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例如,预习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这一课时,一个学生就是这样做的:①我学会的词语:一碧千里、翠流、低吟……②我喜欢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您去过草原吗?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学生的预习就不会停留在读一两遍课文的形式上,他们必须去认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才能完成作业。当完成了这项作业,他们对文本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思考。这样就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对一堂课的目标、方法、提问、板书,甚至教学的语言和教态都要进行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对社会、对生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文本的理解是有局限的,对文本的体验也需要教师适时引导与点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适时的点拨和精要的讲授。当学生理解肤浅、领悟不到文本的主旨,或者说对文本的主旨缺少更深层次的感悟时,教师就要发挥指导的作用,适当地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入,体验更加丰富深刻。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在音乐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结果,学生的认识都是:“我”能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完全是因为唯一的听众——那个女音乐教授的鼓励。此时,教师很有必要讲解一下,“我”在音乐方面的成就,除了老教授的赏识和鼓励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不懈努力以及不气馁、不放弃。这样就能使学生领悟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别人鼓励外,还要加上自己的不懈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2.学生有疑难时,教师要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对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在遇到深、宽、难的问题时被卡壳的现象。当学生的讨论停留在同一个低层次,重复徘徊的讨论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讲解和点拨,以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例如,教学《将相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让学生讨论将相和的原因时,学生说来说去都是廉颇能知错就改,蔺相如大人有大量,不计恩怨,没有把将相和的根本原因说出来。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点拨学生:①秦王在渑池会上没占到便宜,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这是为什么?②秦王为什么不敢进攻赵国呢?③若将相不和,赵国会怎么样?至此,学生就会茅塞顿开,原来将相和好,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们热爱自己国家的精神比起他们知错就改、宽宏大量的品质就更加伟大了。这样,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注重课后拓展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巩固

“在教学工作中,大量的复习、巩固、运用的工作是在课外完成的。其中课外作业就是重要的一环。组织好学生课外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现代教育学》)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阅读能力,课外的广泛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可能。所以,教师应注重阅读的课外拓展,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新课标中对5—6年级的阅读有具体的要求:“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根据调查发现,凡是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都喜欢课外阅读。可见,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大量的课外阅读。

1.开展课外阅读延伸,巩固课堂阅读效果。如今课外阅读的渠道很多,阅读的内容也良莠并存,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一定要加以引导。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所以,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阅读感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好语文创造重要条件。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东莞是发达地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社区图书馆、家庭藏书等渠道实现这一目标。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安排具体的作业。比如,学习六年级第六单元后,我们就设计了一项探究性阅读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究的总标题是:调查人类生活的资源情况。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调查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和大气资源。学生通过上网等渠道查找资料,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览这次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还满足了学生上网的迫切愿望。

总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根据实际,切实可行地去做,就一定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实践取向——语文教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现代教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3] 中小学教育的艺术.广东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