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保洁员工作要求及职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洁员是医院不可缺少的角色,担负全院各科的清洁、消毒工作,工作质量的优劣是衡量医院病房管理水平的指标[1].护士长指导、监督保洁员工作,不仅提高病房管理质量,又使保洁工作更规范,流程更优化,符合卫生学标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治疗环境。
1 我院的清洁已承包给保洁公司完成,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保洁员自身条件差,由于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卫生习惯差,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接受新知识能力慢。
1.2 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责任心不强。保洁员工资福利低,家庭状况多,科室对他们没有约束力,虽然工作中不断给予培训和指导,但在执行各项制度和规程中仍有诸多不足。
1.3 制度不健全,检查、监督不到位。保洁员由保洁公司管理,在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上不能按照医院综合管理目标方案和控制院内感染的要求,执行标准不明确,监督、考评脱节。
1.4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规范。保洁公司为了减少成本,在人员配备,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安全防护等方面降低标准,加上保洁员缺乏慎独精神,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保洁质量差别较大,随意性大。
2 护士长在保洁员管理中的作用重在对环节质量的管理
2.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重在责任心。保洁员不仅要清扫垃圾,擦掉灰尘,还要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使保洁员意识到不洁工作对患者的危害性,不当工作对自己危险性。牢固树立“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的职业道德理念。
2.2强化培训,重在掌握医院感染知识,规范操作,达到质量标准。入科测试,了解保洁员是否树立清洁、消毒及隔离观念,掌握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划分意义,消毒液的使用方法,配置浓度,规范洗手的要求,职业防护方法,保洁工具的标示等。依据薄弱环节,采用边工作边培训指导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他们工作的重要性,指导具体的做法,重复强化达质量标准。
2.3健全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操作流程,重在制度落实质量保证,结合实际制定保洁员工作职责,保洁员工作制度,清洁卫生的质量标准,奖惩和考核制度,科学的操作流程,使保洁员在工作中有理论指导和行为依据[2],奖罚分明。
2.4 加强管理措施,重在监督管理行为,确保卫生保洁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突出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将定期查和随时查相结合,护士长将每日卫生检查评分表,每周消毒检测表,科室月保洁质量考评表,警告通知书,反馈给院感办和保洁公司,实行三重监控,强化管理效能,定期召开沟通会,讨论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不断提高保洁质量。[3]
2.5给予人文关怀 重在人性化管理 护士长要关心保洁员的工作和生活, 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 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 节假日给予适当的加班费,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们融入科室,产生认同感、归属感,把保洁工作做得更好。
3 结语
保洁员的素质和管理质量在一定范围内也代表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形象,通过护士长、院感办和保洁公司的三重管理监督,加上护士长对各环节质量的重点监控, 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治疗环境。提高了医院在社会上的声誉, 确保了医院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金兰,熊菊芽.清洁工管理新模式预防医院感染[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6:414-415.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为主要内容,以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垃圾处理为重点,广泛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解决农村乡、村垃圾处理问题,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效益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全县开展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使全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具体目标任务为:第一步,至20年底,县、各乡(镇)要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有实施方案,并着手编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划,20年省试点村庄要全面启动垃圾处理工作;第二步,2009年上半年要全面启动所有村庄点垃圾处理和卫生保洁工作,年底,农户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第三步,进入正常规范化运行后,县、乡财政规范投入和奖补范围,实行乡(镇)、村自治管理。
三、操作模式
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按照县、乡、村、户四级联动,以垃圾处理场所为核心,以垃圾中转站最佳运距为服务半径,以垃圾收集点为基础单元,规划建设城乡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县城近郊的农村,可采取“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的模式;偏远村庄可采取“户集中—村组简易填埋”的模式;其他地方可采取“组收集—村转运—乡镇集中填埋”的模式;各乡(镇)、村还可探索其他符合当地实际的模式。各地在垃圾处理过程中,要按技术标准进行规范处理,防止造成垃圾污染。
要注重“户集中、村落社区收集、乡(村)转运、县(乡)定点处理”农村村落社区保洁四个环节的分层运作。户集中,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农户应将稻草、动物粪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机物返田,并将垃圾集中堆放在垃圾堆放点。村(组)收集,在农村人口相对密集(35户以上)的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固定的垃圾池,由保洁员把农户和公共场所的垃圾集中清运至村落社区垃圾池。乡(村)转运,乡镇要建设一个垃圾集中转运站,配套一辆小四轮汽车负责各村落社区垃圾池的垃圾清运至垃圾集中转运站(垃圾中转箱)。县(乡)定点处理,县城和部分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批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各乡镇按照就近原则集中处理。
四、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县成立农村垃圾处理和卫生保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部长同志任组长,副县长同志任副组长,农工部、宣传部、建设局、财政局、卫生局、环保局、城管局、民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委农工部,由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村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设施、有长效管理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度。
2、明确部门职责。(1)规划建设部门:全面负责垃圾处理技术指导。依据城乡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好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规划,对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置的布局、用地、规模等作出明确界定,并着手构建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体系。(2)环卫部门(环卫、环保、爱卫)要切实履行好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职责,加强环境卫生执法和检查。(3)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沼气推广力度。(4)财政部门要建立全县农村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的经费投入。
3、落实操作方式。圩镇:达到“七个一”。即有一个圩镇卫生管理机构、有一套垃圾处理及管理制度、有一个垃圾处理村民公约、有一批垃圾池、有一个垃圾中转站、有一队固定的保洁员、有一套齐全的收集工具,公共场所做到日扫日清,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100%,处理率达到95%以上;省试点村:达到“六个一”。即有一个卫生管理理事会、有一套垃圾处理及管理制度、有一个垃圾处理村民公约、有一批垃圾池、有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有一个固定的保洁员、有一套简易的收集工具,公共场所做到每日清扫,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90%,处理率达到85%;其它村庄:达到“四个一”。即有一个垃圾处理村民公约、有一批垃圾池、有一个固定的保洁员、有一套简易工具,垃圾做到及时收集、集中销毁,垃圾清理达到80%。
4、做好基础工作。县将垃圾处理工作纳入09年新农村建设现场调度会的重要内容,各乡(镇)要尽快启动该项工作,并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同时在11月3日前将实施方案上报县新村办。
(1)各乡(镇)要落实农村村落社区卫生保洁员,专门负责辖区日常卫生保洁;明确乡(镇)、村、组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是新农村建设点及农村村落社区卫生保洁工作的具体督查监督员。
(2)县建设局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高度重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这一机遇,指导抓好村庄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村庄内建设垃圾池、垃圾屋。
(3)各乡(镇)要广泛开展“文明卫生户”创评、“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卫生保洁创评活动。加强农民保洁意识教育,把卫生保洁与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农村广泛开展各种卫生知识宣传,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XX村位于苏州高新区最南部,全村占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常住户268户,常住人口992人,党员52名,拥有4支志愿者队伍计40余名志愿者。(青年、团员志愿者,计生、社保专线志愿者,村民自治志愿者,应急突击志愿者)
全村行政办公用房500多平方米,并配有集计生、社保、民政、综治为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卫生服务站、健身娱乐场所等。
为巩固和完善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村配备28名保洁员,分成4个日常保洁小组组成联动保洁队伍。近几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外来人员逐渐增多,对本村新农村长效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部分基础设施出现损坏需要及时更新和修复。2011年村投入200多万元粉刷墙面,修复破损道路1300平方米,增设停车位350平方米,修补绿化300平方米。
今年4月份开始,为贯彻落实全省城乡建设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建设“三区三城”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我村围绕“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结合《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二星级康居乡村考核标准》,投入198万余元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村容村貌更加整洁
1、改建二个垃圾收集点及一个公共厕所,浇筑垃圾桶摆放点60处。
2、整修沿线电力、有线电视、通讯线路,迁移电线杆7根,缓解了村庄内线路乱拉乱挂的现象。
二、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1、新增绿化3770平方米,其中包括常绿乔木143棵,花木(球)155棵,色块230平方米,新增绿化隔离带430米。
2、逐步实行雨、污水分离,目前已铺设雨水管550米,污水管650米,新增雨、污水井各35只、雨水边井67只。
3、新建、清理农用沟渠各400余米,河道清淤870米。
三、乡村特色更加鲜明
1、道路水平得到提升,修缮破损路面并铺设沥青3150平方米,新增硬化水泥路面600多平方米,修复破损路面400多平方米。
2、重新粉刷民宅外墙墙面,翻新主干道路旁民宅门头,统一“着装”,实现了“粉墙黛瓦”的苏式风格。
3、新增村庄标识9个分布在各个自然村口。
四、公共服务更加配套
1、新增停车场地2850平方米,铺设草坪砖标准停车位95个,修复停车位17个。
2、在主干道路安装路灯26盏。
3、修复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
为巩固和完善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杜绝出现整治后反弹现象,我村积极思考,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巩固和完善村庄整治效果,村及时成立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由村书记担任组长,下设日常检查组、定期考核组,明确各人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统一思想认识。召开党员干部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带头作用,组织志愿者走访每家每户发放告村民书,开展各类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创新机制,加强保洁队伍管理。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新农村长效管理暂行办法,对保洁员实行绩效工资,组织村委相关人员定期开展考核检查(每月不少于3次),根据考核结果确定保洁员的考核奖,充分调动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逐步提高保洁员工资报酬。做到对保洁员管理的“五定”,即:定人员、定区域、定责任、定期督查、定保障,力求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4、积极探索,完善村庄管理机制。提升村庄管理水平,制定和完善村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通过与上级部门沟通,研究制定外来人员管理办法,规范外来租住户与本村村民的租赁合同。
5、深化环境整治,进一步构建宜居生活环境。以此次村庄环境整治为契机,继续深化环境整治,根据需要不断扩大环境整治范围、力度,使全体村民都能享受到新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继续做好破损基础设施的修复和更新,逐步做到雨、污水彻底分离,将全村雨、污水管道全部接入吴越路沿线管网,由市污水厂统一处理,杜绝村民群众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河,保护村内水源地,打造山青水秀、生活宜居的新农村环境面貌。
为全面落实《省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文件要求,进一步改善全乡农村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的环保和垃圾处理意识,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山清水秀地干净”目标,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转发县关于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目标任务。
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政府支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讲求实用”的原则,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构建农村环卫队伍,建立和完善“户分类定点投放、村收集转运、乡集中处理”的乡、村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成农村存量垃圾集中治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乡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并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提升乡村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为干部群众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公共财政扶持、专业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推进体制,实行乡、村、组三级联动,分级负责,协同推进。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群众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垃圾处理工作。
2.科学治理,合理利用。注重对乡、村、组垃圾的清扫、清运、处理等治理措施,保持农村的良好环境卫生,重视垃圾分类,按照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对可回田复土、堆肥利用、能源转换的垃圾尽可能回收利用。
3.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既着眼当前,又兼顾长远,科学规划布局垃圾处理设施。充分利用现有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能力,因地制宜,选择经济适用、安全无害的处理方式和技术;建立和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提高垃圾处理率。
二、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县提出的“今年全面铺开、三年提前验收”总体要求,明确年度工作任务。
(一)工作任务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1)以村为单位,在全乡所有村组开展存量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理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2)在各行政村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道路沿线、水塘边和村庄可视范围内基本没有垃圾,村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1)乡启动集镇污水处理建设规划。(2)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点全面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积极探索节约有效的技术和途径,因地制宜选择简便易行、生态环保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严禁生活污水直排直放。(3)水库水质治理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全面取缔或补签水库承包合同,全面实行“人放天养”,坚决打击畜禽养殖污水直排、施肥养鱼等行为,确保水库水质全部达到III类以上。
(二)工作任务
在全乡村组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常态,实现“六个有”和“六个基本没有”。“六个有”即:有机构队伍,有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及网络,有生态高效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有稳定来源的工作经费,有保洁、管护机制,有考核评比具体措施;“六个基本没有”即:集镇内外基本没有垃圾,村庄内基本没有垃圾和村庄周边基本没有成堆垃圾,水面基本没有漂浮的垃圾,岸边基本没有乱倒的垃圾,公路、通道沿线可视范围内基本没有垃圾,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没有乱排乱流。
(三)工作任务
在全乡所有区域形成科学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长效机制,使垃圾污水治理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三、运作模式
结合__乡具体实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对农村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置,严格末端控制,严禁垃圾进入江河、水库等水体,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一)垃圾处理模式
1.乡镇处理模式。乡政府兴建1座(或多座)垃圾填埋场,集镇附近的村负责在辖区各个组内设立垃圾收集点,采取“户保洁、村收集、乡处理”的方式,其中:“户保洁”即各村民小组由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保洁,并将垃圾初步分类后投放到指定地点,小组聘请保洁员(一般一个村民小组聘请一人)负责将定点投放的垃圾收集拖运到本组的一个固定场所,同时负责本组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村收集”即由各村聘请的环卫专干负责村庄道路和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工作,并将各村民小组固定堆放点的垃圾收集清运到本乡的垃圾填埋场。
2.村组处理模式。偏远(离集镇远)的村庄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利用自然沟壑或废弃坑塘、砖场深坑等地形建设小型垃圾填埋场(没有的就在山场上选址新建),通过“户保洁、村收集处理”方式,进行填埋或焚烧,解决近期山村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问题,零星散落农户以户为单位处理为最佳方式。同时,垃圾填埋或焚烧前,也要从源头上进行分类减量化处理。
(二)污水处理模式
各村应根据农村具体现状、特点、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
1.分散处理模式。可在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推开。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污水分片收集后,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
2.集中处理模式。可在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村庄推开。将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处理村庄全部污水。污水处理采用自然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工艺形式。
四、实施内容
(一)宣传动员,教育引导。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改善农村环境、转变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新生活”宣传活动,开好乡、村农村清洁工程动员大会,组织开好各村民小组清洁工程动员大会。采用广播和图展、标语、横幅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境意识,教育宣传农民将生活垃圾简单分类,养成定点投放的良好卫生习惯,积极参与农村垃圾集中治理工作。
(二)迅速启动,集中清除。
从8月底开始,利用2个月时间,在全乡组织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农村陈年存量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彻底清理存量垃圾,清除卫生死角。存放多年、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存量垃圾,可对上层垃圾进行清理后覆土绿化。道路两侧、排水沟渠、饮用水源地等区域的存量垃圾,要进行彻底清理,转运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清理后的区域及时硬化、绿化,及时配套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巩固工作成果。
(三)完善机构,定岗定人。
按照“管干分离,养事不养人”的原则,乡政府安排专人负责乡域内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督查、服务和具体操作;各行政村按人口3左右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优先从低收入农户和低保户中聘用责任心强、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环卫专干、每个自然村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组建稳定的农村保洁队伍。
(四)摸查情况,合理布局。
各村需摸清本村各自然村基本情况,包括户数、人口数、日产生活垃圾量等情况,做好自然村的垃圾收集点选点工作,利用现有的处理垃圾手段,对收集点的垃圾及时进行填埋或焚烧。对本村各自然村和路网的布局做好梳理,规划一条合理的垃圾清运路网,为实施垃圾长期处理工作打好基础。
(五)配置设施,尝试运行。
乡政府建设好垃圾中转站、建筑垃圾消纳场所。逐步淘汰露天垃圾池、垃圾房等非密闭性垃圾收集设施,集镇和村庄可按10-15户配备1个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从垃圾中转站到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辆运输,从村庄到垃圾中转站可使用密闭式简易车辆运输。环卫保洁员按标准配置“一车、一铲、一钳、一帚”和保洁服。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统分结合、分工负责”的推进机制,乡成立由党委副书记、乡长__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__、常务副乡长__、综治办专职副主任__任副组长,中、小学、卫生院负责人、乡干部、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的__乡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__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日常工作。各村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根据村民小组和人口的多少确定工作人员,村支书和村主任要亲自抓,具体划片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在乡驻村干部指导下制定村规民约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细则,层层落实,长抓不懈。
(二)明确分工。
(1)乡政府职责:负责保洁队伍、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场的管理,建立实施保洁和垃圾收运管理制度。(2)村组和理事会职责:制定实施环卫保洁的村规民约,管理环卫设施,按“一事一议”要求做好生活垃圾处理费收取工作,做好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3)环卫专干职责:负责村主干道的清扫,村主要活动场所的保洁工作,村组范围内固定投放点的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站或填埋场;协助村干部负责自然村保洁员选聘、监督。(4)保洁员职责:负责自然村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打扫清运和农户投放点垃圾收集分类清运处理工作。(5)农户职责:主动做好门前“三包”、垃圾源头分类和定点定时投放工作。
(三)落实经费保障。
按照“村民自治、乡村资助”原则,乡政府承担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设备的建设费用。村、组承担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保洁及环卫专干、保洁员工资等日常运行保障费用。各村民小组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在乡政府的指导下确定收费标准,主要用于村庄保洁费用,包括垃圾分类减量、收集、清运至本组垃圾固定存放点的费用。
(四)深化宣传教育。
乡、村和村民小组要利用宣传单、图展、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常识。及时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和工作要求,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先进典型。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开展观摩培训,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形成“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督查考核
(一)建立督查机制。
乡政府将分工作组定期调度、督查、抽查、通报有关情况,制定督查考评方案,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与集中督查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对各村清洁卫生和垃圾收集处理工作进行考核,重点督查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保洁人员队伍建设、卫生费收缴、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群众满意度、垃圾收运、人员配备和经费收支等情况。同时,要将考核结果进行排序,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体制机制不健全、经费收缴不到位、工作迟缓、进展不力的村进行批评并在年终考核时扣除相应分值;对建设工作不力给全乡治理工作带来被动和负面影响的,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乡政府将对各村进行评比表彰,各行政村要在农户中开展“卫生户”、“文明户”、“清洁户”等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农户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
镇在实施“清洁家园”行动中,出台了一系实可行的考核、奖惩办法,形成镇、办事处、监督员、保洁员四级监管网络,在城镇划定责任区落实部门包干制度,在农村实行四级监督网格化管理,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机制。
以机制促管理
为了进一步巩固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全镇“清洁家园”工作的开展,镇出台了符合实际的《实施“清洁家园”行动考核细则》和详细的《考核评分标准》,并制定了《集镇村保洁人员管理办法》,为该镇的“清洁家园”行动的长效管理打下了基础。
考核细则规定,在考核中发现考核区域存在问题的,在同一地点第一次发现问题的对所属行政村发出《限期整改通知》;第二次再发现该问题的再次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并给予全镇通报批评;第三次仍发现该问题的,扣除该行政村当月政府财政补助,并在新闻媒体上给予曝光。每月在四个办事处中评出一名最高分列为红旗单位。对村居以办事处为单位,每月各办事处评出一名最高分行政村,列为红旗单位,并奖励该村1000元。该村若在次月仍被评为办事处第一名的,奖励该村元。各办事处前一名和最后一名的行政村在每月15日以红榜和黑榜在电视台公布。全年连续评分为全镇最后一名的行政村,次年取消政府财政补助。各行政村认为不参加考核的,可书面报镇清洁办,次月被取消政府财政补助,并报县委督察室给予相关责任人“效能告诫”。年终表彰,根据平时考核结果,对被认定为全年最高分前九名的行政村、前一名的办事处给予通报表彰,并对第一名至第三名的行政村给予奖励6000元,第四名至第六名给予奖励4000元,第七名至第九名给予奖励元,对前一名的办事处给予奖励元,对被认定为最后三名的行政村和最后一名的办事处给予通报批评。
以管理促保洁
环境卫生质量很大部分取决于保洁人员工作得力与否,镇在各村居招聘保洁员实行一年试聘用制度,若发现收集的垃圾不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堆放点的或河道、硬化道路、绿化带保洁不到位将被解聘。
为确保保洁质量,镇政府加强了对建成区五个集镇村(东西街村、金家洋村、横街村、车头村、金处村)的管理,出台了集镇村保洁人员具体考核细则。
考核细则中规定,垃圾收集包片到人,日清日运,河道内杂物必须在三天内清理完毕,群众有反映较大的每发现一次扣20-30元,由村分管卫生的同志具体监督负责。
另外,每月所负责的村居在办事处被评为第一名,保洁员将得到300元奖金,连续经考核被评为全镇最后三名的,保洁员将被扣工资每月100元。
以责任促落实
为了加强城镇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镇与镇属三十六个部门签订清洁家园责任书,对清洁家园行动镇部门单位职责予以明确。
责任书中明确工作职责、目标,要求镇属各部门共同做好单位周围公共场所的卫生打扫工作揖及单位门前“三包”,对镇政府划定保洁地域要进行定时、定人负责,要进行日常监督,确保该地段卫生、整治,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划定地段群众的环卫意识。
责任书中规定镇清洁家园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利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现场查看形式,进行月度、季度和年度评定的方式,对各相关部门单位进行考核。
同时责任书只也对奖惩进行了规定。责任书的职责目标纳入镇委、镇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对领导不重视、任务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经考核被评为全镇(来源:文秘站 )最后三名给予通报批评,上报其主管部门,并在电视台予以曝光;对考核评为前三名的部门单位给予通报表扬。通过责任书的签订进一步完善了“清洁家园”考核体系,促进了清洁家园工作的进程。
以监督促成效
为全面推动“清洁家园”行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监督作用,镇在40个行政村聘请一批农村环卫监督员,明确监督员职责,规定监督员具有协助镇政府宣传清洁家园行动目的、意义,协助城管部门管理镇容镇貌,对市民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纠正和劝阻,督促临街临路单位、个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每月参与对有关行政村考核评分,直接向镇“清洁家园”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农村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对全镇“清洁家园“行动进行全过程监督。
为了使监督更合理、更规范、更有效,6月30日,镇召开全镇50名农村卫生监督员培训会,会议就当前农村存在问题,卫生监督员职责,卫生监督内容,在清洁家园中如何行使职责等作了培训。会后卫生监督员对列入考核的村居进行实地评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农村卫生监督员的知识,促进了清洁家园更好的开展。
以奖惩促提升
深入开展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实践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关于印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通知》厅〔〕28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依照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农村新面貌。
二、基本原则
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1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分级实施的原则。各街镇、村(居)为本辖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积极引导、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合力。
鼓励、支持各地从自身实际动身,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原则。区别对待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村改居社居委和中远郊行政村等不同区域。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发明性开展各项工作,不搞“一种模式、一刀切”
强力推进,4坚持重点突破、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选择影响力大、代表性强的街镇和村(居)作为示范点。形成典型,同时坚持以点促面,带动全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
治标与治本相结合,5坚持夯实基础、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环境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绿化大会战、和谐社区和文明镇村建设相结合,不时巩固和提升成果,总结经验,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耐久、深入开展。
三、总体目标
全面清理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中远郊腹地农村“脏、乱、差”现象,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镇容村貌整治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保证机制,建立完善农村保洁站(办)健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落实长效管理制度,达到农村卫生状况明显改观、镇容村貌明显提升、人居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目标。
四、工作任务
建立保洁队伍、建立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两治理两建立”即:治理环境卫生、治理镇容村貌。
(一)开展集中整治活动
1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集镇整治
修缮和出新道路沿线的围墙和建筑;取缔露天茅坑,全面清理“十乱”即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乱占道、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拉杆线、乱摆摊设点、乱涂写张贴、乱设招牌广告。全面清理残墙断壁。改造旱厕;疏浚河道沟渠和下水管道,清掏淤泥杂物,清理垃圾杂草,清除污水;整治骑路经营,完善市场设施,规范集贸市场。
2道路沿线整治
清除流露垃圾,全面清理环境。清除飘散的杂物和白色垃圾,清除粪堆等。全面整治沿线村容村貌,修缮和出新围墙和破残建筑,清理乱涂乱画,撤除有碍观瞻的招牌和广告,规范乡村店招牌设置;撤除清除露天茅坑、简易旱厕、废弃猪圈和擅自搭建的临时建(构)筑物,迁移拴养牲畜和柴草堆,清除路边堆放建材等。全面疏浚、疏通沿线排水沟渠,清除淤泥,清理杂草,清理污水。加强对马路边、河道边、坝埂上等处毁绿种菜、开荒种菜现象的管理。
3村庄内部整治
衣物晾挂整齐规范。无卫生死角,全面清理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范围内的流露垃圾。农家院落应做到房前屋后可用物品堆放整洁有序。无蚊蝇孳生地。墙体无乱涂、乱画、乱张贴。
(二)落实长效管理
1组建专业保洁队伍
加强农村专业保洁队伍建设。依照乡村社区管理要求。
配齐专职人员,1加强街镇级市容所(科)建设。各街镇要进一步加强市容所(科)队伍建设。增强工作力量,街镇级市容所(科)负责集镇道路、集市、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工作。并督促辖区各村(居)建立市容环卫保洁站(办)保洁站(办)负责本村(居)范围内的清扫保洁任务。
提高保洁实效。2建立村(居)级保洁员队伍。原则上村(居)级保洁员数量按在册人口数4001比例配备。村(居)级保洁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村(居)内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乡村旅游景区、河道、公厕保洁及垃圾清运。有条件的村(居)要推行村(居)环境卫生市场化保洁。
2完善环卫配套设施
原有垃圾房(池)全部撤除。1配备规范化垃圾桶。垃圾实行容器化收集密闭化运输。
区城管局统一设计,原则上按照每10-15户(每个楼道口)放1只垃圾桶的要求进行配置。统一样式和颜色。
配备垃圾收运车辆。原则上每个街镇配备不少于1辆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车,2配齐垃圾清扫和清运工具。各街镇、村(居)要统一配置必要的垃圾清扫工具。有条件的村(居)也要配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每名专业保洁员要确保配备1辆生活垃圾收集三轮车,及时收集、清运村庄垃圾桶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发生二次污染。街镇要统一村(居)清扫保洁人员服装和工具。
各街镇要在辖区主次干道沿线,3合理配置果皮箱(桶)依照相关规范。街镇道路、车站、市场周边等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小区内部道路、乡村旅游景区道路两侧要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有条件的村(居)村内道路沿线也要布置果皮箱(桶)
加快推进街镇垃圾转运站建设,4加快垃圾转运站建设。每个街镇要有一座垃圾转运站。确保尽早投入使用。
3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和保洁制度,1健全工作职责制度。切实加强对街镇、村(居)两级环卫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市容所(科)市容站(办)管理职责、清扫保洁人员工作职责及垃圾清运、村庄保洁的具体要求,制定工作规程,切实增强环卫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实行环卫监督员制,2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台帐管理制度、村庄保洁检查登记制度等。加强村(居)民自治。村民组长或村(居)委会指定一名热爱公益事业、责任心强、村(居)民中具有一定威信的村民担任本村(居)环卫监督员,增进村(居)民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监督。落实好“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把环境保洁、村容秩序落实到每家每户,责任到人。
纳入政府目标管理,3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区对各街镇、村(居)督查考评体系。同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集中整治期间,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将每10天组织暗访一次、通报一次,通报存在问题,限期整改。转入长效管理后,每月检查一次、讲评一次,纳入全区乡村管理考核工作之中。考核结果原则上每月统计公布一次,每季度通报一次,对组织检查、明查暗访和群众投诉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限期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在区级新闻媒体曝光。
与区下拨专项补贴经费相挂钩,考核结果实行“五挂钩”与区级考核相挂钩。与区委、政府对街镇的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相挂钩,与下拨村(居)级环卫保洁经费相挂钩,与村(居)清扫保洁人员报酬相挂钩。同时要积极做好迎接全市检查考评工作。
检查频次不得低于区级组织的检查,各街镇相应建立对村(居)检查考评机制。检查结果上报区指挥部备案。年度检查中,一次排名垫底的街镇,》报通报批评;两次排名垫底的街镇,由区纪检、组织部门对街镇党政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三次排名垫底的街镇,追究街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
每年评选出20户“清洁家庭”,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清洁家庭等评比活动。授予荣誉匾牌;评选出6个先进村(居)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3个,第一名奖励2万元、第二名奖励1万元、第三名奖励5千元,用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经费补贴。
五、实施方法
分三个阶段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年12月上旬开始。
(一)重点突破阶段(2011年1月31日前)各街镇、村(居)综合整治乡村出入口道路、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中远郊腹地农村的市容和环境卫生。全区各街镇、村(居)中树立一批开展速度快、力度大、效果明显的典型。
(二)拓展延伸阶段(年3月31日前)以点带面。把集中整治延伸到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区域,探索建立镇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快速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4月1日起)不时总结经验。建立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管理长效机制,组织开展检查考评,纳入全区乡村管理长效考核之中。
六、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副总指挥由郝力群、黄韦华同志(常务)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各镇(街)负责人,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文广局)农林水务局、住建局(交通局)财政局、卫生局、规划分局、城管局、环保局、团区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城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组织检查、指导和考核各街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综合整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信息,编况通报,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工作落实;指导各街镇、村(居)建立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明确目标整治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和联络人,各街镇都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街镇、村(居)党委(党工委、党委、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在2013年岁暮天寒的时节,《城市管理与科技》编辑部一行再次来到素有“夏都”之称的延庆县。不同于5月桃李芬芳时前往探访的生态小镇千家店,此时林寒洞肃,不知将要前往的位于延庆城乡结合部的“出城第一镇”——沈家营会是怎样的风光?由于冬季昼短夜长,加之雾和霾的阻碍,我们行驶在能见度极低的道路上,驶向目的地沈家营。
也许是太阳冲破了云层及雾霾的阻碍,在“夏都”入口处,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下洁净如昔的迎宾环岛;呼吸着自然山水中的清新空气,我们一行人刹那间忘记了寒冷。汽车继续前行,向东驶出县城不过4公里,在结冰的妫河旁,沈家营镇安静地等待着我们。
沈家营镇辖22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37.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839户11822人。近年来,自然大环境优势并不明显的沈家营镇,以延庆县建设生态宜居的“绿色北京示范区”为契机,以环境优美、和谐宜居为目标,结合镇域发展实际及区位优势,创新“1435”环境管理体系并推广为“延庆模式”,环境工作始终保持在全县前列,连续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乡镇。这些成绩的背后,又凝结着沈家营人怎样的辛勤努力与智慧创新呢?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记者:我们知道,沈家营位于延庆城乡结合部,自然条件不是非常优越,环境管理难度大,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实现沈家营环境建设攻坚克难的管理机制吗?
姜言泉书记(以下简称姜书记):沈家营是延庆出城第一镇,交通四通八达,但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使环境治理困难重重。为此,沈家营镇经过摸索创造了颇有成效的环境管理模式,延庆县在此基础上开始在全县推行,并逐步形成了延庆“1435”农村环境管理模式,即一网、四定、三落实、五查。
“一网”指网格化管理。2013年,沈家营鉴于以往片面地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村内大街小巷的责任划分上、忽略了农村周边等重点区域的入网问题,进一步细化了全镇的责任区划分,将进村路及村周边等容易被忽略的区域纳入网格化管理范围,做到“横到边、纵到底”。
“四定”即通过定工作岗位、定工作职责、定工作标准、定奖惩机制,实行保洁员、片长、监管员的环境工作连带责任制,将环境工作与村干部绩效奖金挂钩。
“三落实”具体包括落实管理机构和责任人,除镇村党政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外,各村均配有1名环境监管员,负责监督指导。落实环境设施设备,各村都设有专业保洁队伍,镇政府出资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并负责定期维修保养。落实包括村干部环境建设奖励及垃圾清运奖励在内的专项经费。
“五查”指各级监管员到保洁员一级抓一级,日巡查、周检查、月抽查、季度拉练检查及年度考核检查。
记者:环境管理机制的运行与制度的落实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那就是“人”,沈家营镇的保洁队伍是怎样建设和管理的?
姜书记:目前全镇有环境管护员共533人,包括片长、村级专管员(兼任垃圾分类指导员)、村庄保洁员、公路沿线保洁员、公厕看护员、垃圾房看护员、垃圾分类收集员、建筑垃圾清运员和渣土点管护员九类。
全镇明确了所有保洁人员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职责,每村设立一名村级监管员负责检查监督管理本村保洁员、垃圾房管护员、建筑垃圾清运员和垃圾分类收集员工作情况;将公路沿线及村庄分为五片,片长负责监督片内检查监管员;市政市容所管理五名片长。保洁队伍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管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在沈家营,从监管员到保洁员,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及奖惩措施规范着他们的工作。比如垃圾分类收集员,必须穿着标志服上岗;正确指导农户的垃圾分类工作;必须分类收集、清运垃圾;垃圾分类收集后密封运输;垃圾分类收集后,分别清运到指定地点。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为灰土垃圾、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五类。保洁员按照分类规范将灰土垃圾进入渣土填埋点、可堆肥垃圾进入堆肥点、有害垃圾进入垃圾房集中存放、其它垃圾进入垃圾房内的垃圾箱。保洁员每天收集完垃圾,将车辆及收集容器擦洗干净后存入指定地点。
当然,保洁人员的选用也是有标准的。首先,其所在家庭垃圾分类必须合格,同时还要符合县级生态文明户的标准。每日必须按要求收集一次,上午未收集到的下午须进行补收,由村环境监管员负责日常考核并进行相应罚款;处罚的同时也有奖励机制,比如,垃圾收集员入户收集后,送垃圾房一车垃圾,奖励5角钱;市政清运车拉走一箱垃圾,奖励垃圾房管护员5元钱等。
建设优美村庄 打造一村一品
记者:我们知道,沈家营发展生态有着不可忽视的劣势,如地势平坦、缺少特色景观,自然大环境也不占优势。村镇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
姜书记:的确,在特色景观及大环境上来说,沈家营不占优势。但是沈家营镇村环境干净整洁,“三乱”现象基本消灭;环境保洁队伍建设规范;环保设施建设也较为完善。
作为县城窗口及通往东部乡镇的通道,环境工作是沈家营镇的重中之重。在现有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沈家营坚持建管结合、以管为主原则,以“1435”管理模式、推动垃圾分类为重点,实施“公园化”战略,深入整治路边、村边、河边,推进镇区变公园、村庄变公园、田园变公园、果园变公园的生态大公园建设目标的实现。
环境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带动产业发展。在现有环境整治基础上,沈家营以点带面,进一步提升全镇村庄的环境档次,打造环境优秀村庄,打造一村一品,建设优美村庄。在巩固环境成果的同时实现村庄发展、农民富裕。
沈家营的环境建设规划原则,主要依据三个指导。
一是以法律规范为指导,充分考虑镇区、村庄的文化底蕴和区域特色,构筑镇村生态环境特色。
二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充分利用镇村特色及现有环境基础,创造特色的景观空间。
三是以人居环境学为指导,充分考虑办公、居住、公共服务等公共设施及绿地等空间的创造。
在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的同时,沈家营更加注重处理好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谨慎选择投资商及投资产业,努力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宜居小镇。目前22个行政村已有19个达标成为优秀村,现有的特色村有以下几类:
一是建设文化创意型村庄。如依托曹官营文化墙、兴安堡九曲黄河灯等文化创意资源,将冯庄厚德村、上花园御花园、下花园元仁宗故里等打造成为以“文化创意”为主题的村庄。
二是建设产业景观型村庄。如依托西王化营村的千亩有机甘薯基地及八里店村千亩金香玉梨园的建设,将前吕庄杂粮基地、下郝庄和河东设施农业等打造成集采摘、休闲、体验农家生活为一体的产业景观型村庄,为农民开辟增收新渠道。
三是建设生态环保型村庄。如以沈家营环保村为依托,加大宣传力度,提倡废旧物品再利用,将东王化营现代小区、新合营垃圾分类先行村、妫河公园、香村营河域等,精心打造成节能环保型村庄,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水平,提高群众低碳、节能的环保意识。
记者:这些特色村的建设,“特”色在哪里体现?
姜书记:就说说沈家营环保村吧,24名保洁员在村庄保洁之余,天天扎堆村委会大院,做起了废旧物品利用功课,先把自家的瓷片、饮料瓶、易拉罐、铁皮饮料罐、塑料瓶盖、光盘、磁带、轮胎等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撮落起来,大家集思广益,破解再利用课题,然后发动村民捐献,再分类存放,一种一种的开发,一次一次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一个月时间,终于琢磨出门道,旧光盘变身闪光球、瓷片粘贴变身青花瓷“北京精神”表述语、易拉罐变身电线杆灯笼串水帘,废旧轮胎切割变身环形花带、轮胎盛土变身花盆,花花绿绿的塑料瓶盖变身文化墙上环保宣传标语,树干上用草绳、饮料瓶制作成花瓶,各色牵牛花随风舞动,绿荫下一个个圆凳则是废旧轮胎、水泥、铁皮饮料瓶混搭的杰作,个个独具匠心,样样精致环保,沈家营村通过废品开发利用,实现了村庄环境美化从平面向空间拓展,用实际行动率先开展环保村建设。
再如文化创意村曹官营。围墙本来是一种围合的用于隐蔽自我、保护自我,使敌人不能侵犯,使人民安居乐业的建筑形式。一般由墙帽、墙身、基座等几部分组成。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勤劳质朴的曹官营村人留下了种类繁多的民居围墙,创造了丰富的围墙文化。据初步统计,曹官营村现有四大类15种围墙,总长度约5488米。这些围墙分布于全村各处。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人们并没有直接地改旧换新,而是将不同时期的围墙刻意地保留下来,借以记录曹官营村发展的历程,用围墙这种载体保留历史的记忆。
记者:谢谢姜书记。祝愿沈家营越来越美好!
记者观察(下)
第一条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农村人居及发展环境,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宜居新农村,提升县域环境软实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行政区域内所有单位、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行政村是指县城区范围以外的行政村、自然村。
本办法所指的主干道路是指县域内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公路道路。
第四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第五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坚持“政府倡导、乡镇负责、村组实施、部门配合、单位帮扶、社会参与、群众动手”的原则。
第六条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逐步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分拣、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运行模式。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设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县爱卫办),负责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推动工作。其主要职责:1.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推进;2.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各项制度、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实施;3.负责对全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
第八条各乡镇(旅游区管委会)设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5人。其主要职责:1.负责辖区内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推进;2.负责辖区内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实施;3.负责对辖区内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督促村组、单位和个人履行维护农村环境卫生义务;4.对农村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及其他环卫工程设施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5.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考核;6.负责辖区内主干道路过境镇、村段两端外延各30米范围内及主干道路两侧路肩10米以外范围的环境整治工作。
第九条各行政村设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小组,有专职(兼)环境卫生监督员。其主要职责:1.宣传环境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普及环境卫生知识,制定农村环境卫生公约,增强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创建整洁、优美、文明的环境;2.负责本村卫生规划和卫生责任区的划分,落实好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责任制;3.按照定时倾倒、定点堆放、定时清扫、定时清运的要求,对本村环境卫生进行监督检查;4.负责对环卫保洁作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考核;5.对本村环境卫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定期向乡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报告工作。6.协助乡镇政府(旅游区管委会)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开展工作。
第十条县城区范围以外的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社区、小区均应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卫生监督员,负责对本单位、社区、小区内的环境卫生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三章部门职责任务
第十一条县文体广电局负责指导乡镇、村组做好人文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文化推介工作。
第十二条县林业局负责按照“宜林则林、宜花则花”的原则,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加快推进生态村庄建设。
第十三条县民政局负责指导各行政村结合各自人文特点、历史渊源,做好村名碑、村名牌的设置工作。
第十四条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做好县域内县、乡主干道路路面、路肩及过境镇村段两端外延30米路肩外10米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和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并负责道路安保设施的配置、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县水务局负责指导检查乡镇做好县域内河道、河流的环境整治及日常环境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县市容园林局负责根据环境卫生规划及设施设置标准编制垃圾转运站、垃圾压缩站、公共厕所等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立项和实施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章保洁队伍建设
第十七条积极推进环卫保洁专业化、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鼓励和提倡农村环卫保洁作业实行市场化运营。
第十八条乡镇(旅游区管委会)所在地、所属集镇、中小市场按5000平方米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配足配齐保洁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经营团体等根据清扫面积配足保洁人员。
第十九条行政村按村民小组数量1:1的比例或按农村人口200—300人:1的比例配备保洁员。
第二十条保洁人员的工资待遇由乡镇或村组根据各自实际自行确定,并应逐步提高。
第二十一条保洁人员装备由乡镇、村组负责配备。基本配备标准:保洁三轮车、保洁服装、保洁用具(锨、扫帚等)。
第五章管理标准
第二十二条乡镇所在地、集镇、中小市场、旅游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一)街道、公共场所和街巷路面平整,下水道无垃圾堵塞,水渠、绿化带、路沿石、果皮箱干净整洁,路面便道无积尘、无痰迹、无积水、无果皮纸屑、无垃圾散点、无乱堆乱放、无乱摆乱占、无乱搭乱建、无乱停乱靠,冬季无积雪冰块;(二)主要街道两侧和景观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保持整洁、完好、美观,无乱粘贴涂写、乱设摊点;(三)镇区道路、街道实行每日两扫制度,每日清早、下午分两个时段分别完成一次全面清扫,全天侯进行保洁;(四)垃圾池、果皮箱的垃圾应在每日8点前清运完毕,垃圾池有专人管理,做到垃圾池干净整洁,定期消杀,垃圾日产日清;(五)垃圾清运车辆保持车体整洁,车况良好。(六)公厕设施齐备完善,标志明显,建立管理制度;公厕室内干净整洁、无绳蛆、无尿碱、无臭味;定期消杀消毒。
第二十三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一)街巷达到“八净”“八无”,即主街干道净、背街小巷净、人行便道净、农户庭院净、主体墙面净、绿化带净、下水口净、垃圾池(箱)净;无生活垃圾、无杂草杂物、无乱泼乱倒、无瓜果皮核(纸屑、塑料袋)、无乱堆乱放、无残垣断壁、无乱写乱画、无乱搭乱建;(二)空闲地无生活垃圾、无杂草杂物,闲置物品和可用建筑材料堆放有序;(三)垃圾池周边环境达到“三无”,即池外无垃圾、无杂草杂物、围墙无乱写乱画;(四)街巷每日清扫一次,巡回保洁;(五)每日定点、定时收集垃圾,并每日将垃圾运至垃圾场进行填埋,黄土覆盖;使用垃圾池收集的做到日产日清,每日将垃圾运至垃圾场进行填埋,黄土覆盖;(六)村内无害化卫生厕所达到75%以上,自来水或其他安全卫生饮用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七)冬季街巷道路无积雪冰块。
第二十四条主干道路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一)路面、路旁干净整洁,道路每日一扫,巡回保洁;(二)道路两侧排水沟无垃圾暴露;(三)道路沿线两侧行道树、绿化带养护良好,绿化带内无垃圾杂物;(四)道路两旁建筑物、构筑物美观、整洁;道路沿线门店牌匾整齐规范,门外干净整洁;(五)道路两侧视线范围内卫生整洁,无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乱设摊点、乱建屋棚等现象;(六)冬季无积雪冰块。
第二十五条河流、河道环境卫生管理标准:河堤内外无垃圾明曝,水面无垃圾、无漂浮物。
第六章环卫设施设备
第二十六条乡镇政府、旅游区管委会应当将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建设和配置内容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及建设规划具体方案中,与当地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卫生管理技术更新相协调,并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生活、美化环境、节约资源的原则进行相应建设、配置。
第二十七条乡镇所在地、集镇、中小市场、旅游景区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建设规划方案,应当包含设置环境卫生设施的内容,并征求县乡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和县市容园林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八条环卫设施、设备指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维护农村卫生作业所需的专用设施、设备、工具。设施包括:公共环境卫生张贴栏、环境卫生专用标志、公共卫生间、垃圾处理场、垃圾压缩站等;设备包括:垃圾转运池、垃圾箱、果皮箱等;工具包括:垃圾收集车、清扫工具等。
第二十九条乡镇所在地和集镇环卫设施建设、配置按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标准设置;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各村结合实际,可按每200—300人建一个垃圾池的标准建垃圾池;主要街道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有公共环境卫生张贴栏,每村建有垃圾填埋场;车站、集贸市场、旅游景点、文化娱乐广场等各类公共场所,应按照公共环境卫生设施标准,配套建设数量合理的公共卫生间和垃圾箱。
第三十条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经常进行清洗、消毒,保持环境卫生设施的整洁、完好和有效使用。公共厕所应当对外开放,设有明显标志,并由专人负责保洁。使用公共厕所应当自觉维护公共厕所的清洁卫生,爱护公共厕所的设备。
第三十一条乡镇、村组的垃圾池、垃圾填埋场选址应远离主干道路和水源地。
第三十二条凡经规划批准设置的环境卫生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阻挠卫生设施的设立和建设。
第三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或者擅自拆除、迁移、封闭环境卫生设施。确需拆除、迁移环境卫生设施的,应征得管理部门同意,并按照规定重建或者补建。
第七章责任与考核
第三十四条乡镇(旅游区管委会)行政村和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各自区域内环境卫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十五条实行农村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有关单位和个人按照环境卫生管理的要求,做好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
第三十六条环境卫生责任区的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乡镇政府所在地、乡村按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村委会负责;
(二)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等单位的内部区域以及其周边区域由该单位负责;
(三)文化体育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商店、饭店、车站等场所,由经营管理单位负责;
(四)施工工地由施工单位负责,待建地块由业主负责;
第三十七条县农村环境管理办公室负责对乡镇(旅游区管委会)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第三十八条考核实行月检查、季评比、年终总评的模式。
月查:每月对环境卫生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开。
季评比:每季对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根据得分及评定档次,按档次以乡镇(旅游区管委会)为单位兑付相关村组的奖补资金。
年终总评:年底对乡镇(旅游区管委会)进行考核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表彰奖励、责任追究,并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八章经费筹措与管理
第三十九条农村环境卫生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县财政按照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予以奖励补助。
第四十条按照“一事一议”的方法,鼓励和提倡群众按每户每月1至5元的标准义务缴纳卫生费。
第四十一条县财政根据财力状况逐年增加环境卫生经费,用于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和运行费用。
第四十二条环卫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县财政、审计部门应定期对环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如果把生态环境作为一个产品,谁又该为这个产品买单呢?换句话说,人们所享有的生态产品该由谁来提供?财政又该如何解决资金的难题?并如何进行切实的监管?鹤山市为了实现“美丽鹤山”的目标给出了答案。
生态产品提供者
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而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各级政府也应该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并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将生态环境质量纳入基本公共产品范畴,从理论上明确生态环境的显性价值,同时,提供生态产品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从实践上按照统筹城乡、梯度推进的原则解决农村、农民的环境问题,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农业领域小而分散的污染问题。
据记者了解,目前造成农村垃圾到处扔的原因太复杂,首先是资金不足,单单靠村委会、镇政府等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如果让村民出钱,他们也不愿意。其次是村民卫生意识薄弱。
鹤山市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难题,探索出创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截止2012年底,全市1083条自然村设置村级垃圾收集点(垃圾桶、垃圾池等)1730个,农村垃圾收集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85%,有效破解了“垃圾围村”的难题。
不仅如此,作为城市的脸面,林业生态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它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它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很少,没能充分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人力物力浪费现象严重。
但是鹤山市结合种种的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在加快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中,充分调动了多方力量,管理上实行多级联动,资金上多元投入机制,有效解决了生态林业发展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鹤山市通过森林进城围城的“绿化示范村”建设,建成了沙坪街道杰洲村等10条示范村,城乡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群众广泛参与,实现共建共享,使广大市民在行动中受到生态文明的熏陶,增强市民热爱家乡,热爱绿化、保护环境的意识,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并且通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提高了城市绿色通道景观档次,增强了高速路林带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
多元投入机制
鹤山市市长亲自挂帅,成立了生态景观林带建设领导小组,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地供给和资金筹措等问题。
根据测算要求,鹤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工程的直接投资为3213.5万元,除江门市级补助外,鹤山市需投入2887.9万元。如何解决这笔资金?生态景观林带建设领导小组决定把建设任务分解到位,把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层层抓好落实。为确保工程建设资金落实到位,按照分级负责、多元投入原则,采取“政府补、部门筹、企业引、社会集”的多元投入机制。
一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及抚育管护资金由市、镇(街)两级财政共同负担。鹤山市财政对高速公路20米范围内绿化景观带和1公里可视范围内的林地种植套种或改造建设,按照每亩500元的补助标准落实建设资金790万元,不足部分由各有关部门和沿线各镇(街)自筹解决;组织好重点工程资金配套,要求交通部门新建和改扩建公路时将绿化经费纳入工程预算,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时,相关部门对项目范围内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要安排造林绿化资金。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造林、生态建设、生态公益林补偿专项资金补助近570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捐资造林或认种、认养等多种形式,参与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据统计,2012年鹤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近1150万元。
鹤山市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则采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各级财政补贴一点,村里出一点,村民筹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助一点”的投入机制。
以这种方式筹集资金可以产生四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年加大垃圾处理项目财政预算倾斜力度,2012年环卫经费预算安排2250万元,比去年环卫实绩支出增长26.67%,市财政按照“逐年配套、分批实施”的原则计划两年内投入2000万元改造和建设城乡环卫基础设施。二是全面推行收费制度。2005年,鹤山市率先在江门地区开征“城区生活垃圾处理费”,通过完善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合理制定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将收费政策逐步辐射到各镇(街),资金专项用于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三是积极申请上级专项资金。2009-2011年共申请省治污保洁工程(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资金700万元,全部用于马山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改造扩容工程和村镇垃圾收集点建设。四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如桃源镇采取“财政拨一点、村负责一点、村民出一点”的办法筹集环卫经费,其中垃圾清运及处理经费由镇财政全额负担,两年累计投入资金272万元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目前该镇垃圾清运覆盖率达96%,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采取有效监管
在资金大量投入同时,鹤山市也狠抓资金监管,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对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具备国库集中支付条件的,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不具备国库集中支付条件的,实行报帐制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工程资金。对于工程质量管理,鹤山市采取了对建设规划、用地落实、备耕整地、苗木引进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开展建设评估、监督检查工作,严把质量关。强化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支持大力选育林木良种,采用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和造林模式,科学合理搭配造林树种,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景观效果。并且在项目管理上,引入竞争性分配机制,工程项目实行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择有资质的专业绿化公司造林,聘请专业监理公司监理,彻底解决造林成活率不高、绿化标准难以保证的问题。同时,坚持“造管并重”的原则,建立造林绿化管护机制,落实管护单位、人员和经费,切实提高造林绿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