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技术的含义范文

数字化技术的含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技术的含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技术的含义

第1篇:数字化技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汉字字形;形式化描述;网格字形;特征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91.1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汉语是一种大字符集语言,汉字数量大、结构复杂,汉字字形描述和特征计算方法是汉字信息处理的一项基础研究,对于各种汉字处理应用和汉字教学都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汉字字形描述做过很多工作,一般是把汉字的构形方式按照人的认知分类,并使用人认知的部件、笔画来描述。这些描述确实对相当多的汉字有效,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和描述缺失,无法支持字形特征的自动提取、分析和计算。由于缺少统一有效的字形形式化描述体系和字形特征计算方法,造成目前汉字处理应用中存在一系列障碍,主要方面列举如下:

各种汉字识别输入(包括手写识别输入)软件,受到识别原理的限制,只能识别训练集内的汉字,无法输入集外的汉字。

汉语教学和国际推广都需要对错字进行定量分析,如错字的描述、界定、分类、计算机辅助汉字书写学习、书写水平标准化自动评测等,但目前计算机没有错字输入和比较的方法,严重制约了对错字进行深入定量分析研究的水平。

汉字文本识别后的校对处理、涉及汉字的历史文化研究(如古籍字、异体字的比对、界定)等应用都需要分析汉字字形的相似性,但目前也没有支持这种字形分析计算的有效方法。

独立建立的集外字表因缺少有效比对工具而难以共享和归并。

各种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出版物中有许多集外字,这些字可以输出,但读者无法输入,从而也无法查询、检索包含这些字的内容。

因此,建立一种统一有效的汉字字形形式化描述体系和基于该体系的字形特征计算方法,能涵盖所有正字和错字字形,并支持字形特征的自动计算,对解决汉字处理面临的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给出了一种汉字网格字形描述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描述一切可能汉字字形(包括错字)骨架的能力,并支持自动提取不同颗粒度构字元素、结构关系等字形特征,为字形特征自动分析计算提供了一种可行、有效的手段,从而也为基于字形计算的各种应用建立了基础。

2 汉字字形主要描述方法分析

许多学者看到,目前汉字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把汉字整体作为编码单位来处理,这样就无法分析计算其内部成分。实际上,汉字字形是可以分解来划分结构类型的,并且以部件、笔画作为基本的构形单位。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有一批研究成果。代表性方法如下:

(1)汉字信息字典

上海交通大学汉字编码组编,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主要特点是将汉字递归地分解成部件和笔画的组合,组合的结构类型有左右、上下、包容、嵌入4种,描述了7785个汉字。

(2)汉字部件规范(GF3001-1997)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97年12月1日,主要特点是穷尽式地列出了国家标准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中20 902个汉字的部件表,并把集内汉字依据这些部件进行了逐个拆分。

(3)表意文字描述序列IDS(Ideographic Description Characters Sequence)

Unicode联盟于2000年提出的表意文字描述符系统,作为Unieode 4.0标准。主要特点是将汉字递归地分解为部件的组合,组合的结构类型有12种。将结构类型符作为操作符,汉字或部件作为操作数来组成前缀表达式,可以表现Unicode集内的绝大部分汉字和一些集外汉字的字形。从实现的效率考虑,对表达式的长度和其中连续排列的部件个数有限制。部件集合不固定,同一汉字的描述方法也不固定。IDS的出现,反映了ISO也认识到单纯用扩充编码的方法支持更多汉字是行不通的,只有从汉字的构形出发,才能真正解决汉字的计算机表示问题。

(4)汉语文档处理语言CPL(Chinese Document Processing Language)

台北“中研院”信息技术研究所文献处理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为古籍整理服务。主要特点是将汉字递归地分解成部件和字根的组合,组合的结构类型有直连、横连、包含三种,还有几种重叠形式。确定出1千多字根,表现4千多部件,涵盖了5万多字形。并用CPL作为其研发的汉字构形数据库的字形描述语言。

(5)汉字数学表达式

国防科技大学孙星明,殷建平,陈火旺等于2002年提出,将汉字递归地分解为部件的组合,组合类型有6种(左右,上下,左下包,左上包,右上包,全包含),固定出505个部件。并给出了关于结构类型的结合律和传递律,使得字内任意两个部件的结构关系能通过逐层的推导而得以确定。

(6)字符描述语言CDL(Character Description Language)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2003年提出的基于笔画和部件的字形描述系统,并采用XML作为元语言。主要特点是将汉字递归地分解为部件的组合,最底层的部件是笔画。CDL没有结构类型的概念。它处理部件间位置关系的核心思想是:每个部件有一个隐藏的外包矩形轮廓,通过改变外包矩形斜对角顶点的坐标来达到移动和缩放对应部件的目的。小部件(可能是笔画)的外包矩形移动和缩放后成为大部件或整字。CDL笔画集合是固定的,笔画的形状用它的起点、终点、拐点的横、纵坐标,以及走向和弯曲方向表示。CDL没有固定的部件集合,所以它描述字形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描述各种可以想见的汉字,可以表现异体字的特异性。再者,它对笔画的描述,不仅表示出了形状,而且表示出了走向和弯曲方向,可用于汉字书写方法的教学。

以上各种字形描述方法的共同思想是把汉字看作大部件到小部件的递归组合,因而有很强的字形能产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字符集方案的封闭性弊病。这几种方案都是面向人的字形描述体系。字形拆分的主要原则是汉字的字理,这些原则对于一般大众和没有汉字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而言仍很难使用;另一方面,描述中都采用了汉字教学中引入的结构类型思想。这一思想对于面向人的教学确实很有效,但并不适合进行计算机处理。因为相当多汉字的结构类型是有歧义的,有些字到底是上下结构还是包围结构或是独体部件,依赖于人的认知。比如“着”是左上包围结构,而“眷”不看成左上右三包围结构却看成上下结构,就很费解。“乘”看成“北” 包围“禾”,“裹”看成“衣”包围“果”,则需要专业知识。“卡”的中间一横应归在上半部还是归在下半部,则是见仁见智。一个字由于结构类型的认知不同,从而描述不同而会被计算机误识成两个字。而拆分标准不统一、不规范,也难以被机器实现。

相对而言,CDL只固定笔画不固定部件,直接列出位置坐标而不划分结构类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前几种方案的缺点。但是,CDL固定笔画,以笔画作为基本特征的颗粒度过大,影响了特征抽取和比较的效果。如“我”和“找”特征很相似,但是由于字中间是一横还是两横造成两个字的结构类型、部件有极大差别。又如“单”同“草”、“卓”相似度很高,但中间一竖穿进了“日”,造成描述相差非常大。对于这类差别,这几种方案都能表现出来,使得不同字形不被混淆,但却不能很好表现相似性的程度。而字形相似性比较功能存在大量的应用需求,应当是字形描述系统具备的重要能力。如果这些计算能力存在局限,就难以支持这些应用。

手写汉字识别方法依靠字形特征来识别汉字,描述了训练集内不同字形的差别特征,对训练集内字的处理能力很强,但缺少训练集外字的特征,限制了对集外汉字的识别处理能力。

3 汉字网格字形描述及实验

汉字网格字形是一种采用平面网格结构来描述汉字字形骨架的形式化方法。

3.1 网格字形描述

汉字字形网格是由n×n个小正方形合成的大正方形。

每个小正方形区域内含有28个笔段:

各顶点到它所在边中点的连线,共8段;

各顶点到它对边中点的连线,以连线中点

为界分为2个笔段,共2×8=16段;

一对角线以中点为界分为2个笔段,共

2×2=4段。

整个网格有24n2+4n个笔段。

网格中每个笔段可取有线或无线两种状态,所有有线的笔段分布构成了汉字的网格字形描述。

在网格字形描述体系下,笔段为基元,所有的汉字字形(包括异体字、错字),都对应网格中有线笔段的一种分布(但并非任意有线笔段分布都是一个可能的汉字)。有线笔段的不同分布可能对应具有相同结构或相似结构的汉字。笔段类型编码及网格字形描述如图1所示。

3.2 基本笔画描述

横:从左向右、首尾相连的水平笔段所组成的序列。笔段编码模式的正则式为A+;

竖:从上到下、首尾相连的垂直笔段所组成的序列。笔段编码模式的正则式为B+;

撇:从右上到左下、左斜方向、倾角不增的首尾相连笔段所组成的序列。特别地,对撇尾接水平笔段、竖尾接左斜笔段的情况也作为撇来处理。笔段编码模式的正则式为B*E+H*D*A*|B*H+D*A*|B*D+A;

捺:从左上到右下、右斜方向、倾角不增的首尾相连笔段所组成的序列。特别地,对捺尾接水平笔段、竖尾接右斜笔段的情况也作为捺来处理。笔段编码模式序列的正则式为B*F+G*C*A*|B*G+C*A*|B*C+A*。

基本笔画中起始笔段首端在网格字形中的位置定义为基本笔画的首部,结束笔段尾端在网格字形中的位置定义为基本笔画的尾部。因此,横笔左端为首,右端为尾;竖笔上端为首下端为尾;撇笔右上端为首,左下端为尾;捺笔左上端为首,右下端为尾。

基本笔匦最小外包矩形在网格字形中的位置,定义为基本笔画在网格字形中的位置。网格字形中基本笔画图例如表1所示。

3.3 复合笔画描述

在网格字形中,复合笔画刻画书写时由基本笔画首尾或尾尾连接得到的静态大笔形,由基本笔画的类型编码模式及连接方式来定义。例如:“竖钩”定义为基本笔画类型模式为“1[3_13_2_3_3]”,且“尾尾”连接方式构成的复合笔画。这里用“尾+尾”表示两个基本笔画以尾部位置重合来连接。其中“+”表示位置重合,“~”表示位置很接近。各种复合笔画类型详细描述如表2所示。

基本笔画连接歧义处理:

1)在一字中,“竖”和“横”尾首相连时,如果是“口”的组成部分,“竖”和“横”不组合为“竖折”复合笔画,算作两个笔画。如“口、国、回、四”等,其他情况组合为“竖折”复合笔画,如“山、区、葛、断”等。

2)在一字中,“撇”和“横”尾首相连时,如横是“门”或“门”的组成部分,“撇”和“横”不组合成“撇折”复合笔画。如“白、自、奥”等,其他情况组合为“撇折”复合笔画。如“幺、去”等。

3)在一字中,出现“横”的尾部同时连接“竖”的首和“撇”的尾时,“横”优先与“竖”组合为“横折”复合笔画,而不作为“撇尾带横”处理。如“的”。

4)在一字中,出现“横”的首部同时连接“竖”的尾和“撇”的尾时,“横”优先与“竖”组合为“竖折”复合笔画,而不与“撇”组合为“撇折”。如“区”。

3.4 笔画位置关系描述

汉字字形是一种二维平面图形,字形中笔画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字形描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格字形中,两笔画间的位置关系可以采用方向关系矩阵来描述。设A是网格字形中任意笔画,A与其他笔画的相对位置描述如下:以A的最小外包矩形各边及其延长线作为边界,将网格平面化分为以A为中心的3行3列呈“井”字分布的9个平面区域,分别表示笔画A周围的8个不同方位,如图2所示。对各区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行、列编号,例如,1行1列区域表示笔画A的左上区域,3行3列区域表示笔画A的右下区域,建立一个3×3的二值方阵R,元素R[i,j]值表示某笔画B的最小外包矩形区域与笔画A周围的第i行j列区域相交的情况:如与该区域相交,R[i,j]=1,否则R[i,j]=0,因此,方阵R的值表示了A,B的位置关系。方阵R称为A,B的方向关系矩阵。图2表示“心”字第二点(标为A的区域)外包矩形各边及延长线将网格平面划分的9个区域,它与其他笔画B、C、D的方向关系矩阵值如下:

类似地可以得出字形中任意两笔画间的方向关系矩阵。两个字形对应笔画间方向关系矩阵的差值表示了字形结构的差异度。此外,笔画间的相交关系可直接通过交点坐标来描述。两字形中对应笔画交点数的差值表示了相交关系的差异度,相交关系作为位置关系的一种特例情况处理。

字形描述实验是采用自行开发的手写绘制工具来进行汉字的网格字形描述,目前,完成了GB2312字符集中全部6763个汉字、近1000个外国留学生汉语作文错字和部分异体字形的网格字形描述。并实现了网格字形中基本笔画和复合笔画的自动提取,提取准确率达到100%。实现了字形中笔画间位置关系的自动计算。实验表明,n一12的网格可以表示绝大多数汉字的字形,n=16的网格可以表示所有汉字的字形。这些实验结果说明网格字形是一种可靠、有效和扩展能力强的可计算字形描述模型。

4 结束语

网格字形描述方法,用定义好的有限方向的直线段――笔段作为描述单位,特征规范、颗粒度适当,克服了现有汉字字形描述体系存在的以下问题:

1)以结构类型、部件、笔画作为描述单位,特征颗粒度过大,特征值集合固定,无法表现开放的汉字集合,无法比对一些相似字的差别。

2)点阵字形或TrueType曲线轮廓字形的描述基元颗粒度小,但规范性差,包含许多因书写工具不同和美学观念不同带来的书法上的差别,这些差别不是汉字字形的本质差别。

在易用性方面,没有任何汉字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和文化水平不高的各类录入人员,只要对于图形能正常认知,就能使用支持网格字形描述的系统来描画出他所想到看到的汉字。

第2篇:数字化技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意义 服务功能 资源的建设

一、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的图书馆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是服务于社会的或单位群体的一整套完备的文化设施。多少年以来,它一直承担着文献信息的整理、传递,履行着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储存、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机构,一直是传统信息环境下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因此,其服务也是传统的服务模式。

数字图书馆是高技术的产物,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凡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压缩与传送技术、安全保密技术、可靠性技术、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等。数字图书馆的含义很广,它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上的图书馆主页,而是一整套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数字化资源的集合。广义来说,数字图书馆包括所有数字形式的图书馆资源,经过数字化转换的资料或本来就以数字化加工、数字内容存储管理和使用形式出版的资料等,或经过回溯性加工的资料;各类资源类型,包括期刊、参考工具书、专著、视频资料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图书馆的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人们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设想。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大量存储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

数字图书馆是将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据化、存储管理、查询和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数据得以在网络上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数字图书馆利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超媒体技术,针对数字化图书馆中各种媒体的特性,在图像检索、视频点播和文献资料提出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有效可行的管理检索方案。在当今数字图书馆作为一套完善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无疑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妥的环境,方便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众信息访问服务。可以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的中心和枢纽,数字化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二、进一步加强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服务机构,无疑是服务业的一员。图书馆界已意识到信息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不断调整思想、改进技术,重塑图书馆在信息环境中的形象。

传统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特点是在自己拥有有限资源环境和条件下,向有限区域的用户提供有限的服务。网络的兴起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拥有资源的方式和数量。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拥有大量网站形成的庞大信息空间,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资源有限的局面。如何有效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供新型服务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随着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和日益普及,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向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而且要求其“新”而“快速”。

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各行业的用户都希望迅速获取他们认为有用的、相关的、权威的和可靠的信息或知识。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开创新型的服务为各种用户提供服务。

在数字图书馆中,信息以多媒体形式表达,读者将从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所表达的信息中获取知识。文献信息经过数字化后,利用计算机检索速度很快,不仅可以检索书目信息,也可以全文检索,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手工检索方式,加快了文献利用和信息的传递。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还不受复本的限制,可以同时供多个读者使用,大大地提高了文献利用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能够传输各种各样的数字信息,使异地信息传输和利用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图书馆应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化资源范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图书馆现有馆藏的基础上,将其中有价值、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数字化;二是各种形式的电子出版物;三是网络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对数字图书馆来说,网络信息资源必将逐渐成为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主体。

在数字图书馆中,虽然信息载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的社会职能并没有改变。实际情况是图书馆可借助网络的各种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加强了图书馆这些职能作用的发挥。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这些社会职能就要有这方面的信息资源支持。传统图书馆长期积累下来的关于各学科领域里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向读者、用户揭示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为读者阅读、学习和研究服务,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和启迪价值,是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作用的资源基础。

第3篇:数字化技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量技术;特点;应用

因为地籍测量内容广,涉及的数据多,而传统计算数据的方法却非常繁琐,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测量技术,而数字化测量具有独特的优势,使用的范围也非常广,所以成为了最好的测量技术选择。数字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来测量的一种方法,通过连接测量设备,采集地籍信息,然后将信息输入到设备中,从而制出地籍图,最终利用地籍图来管理地籍。地籍测量是综合的作业系统,通过对地籍的测量可以实现对土地的现代化管理。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含义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一种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械辅助测量绘图方法。数字化地籍测量是在计算机技术成功研发并使用后,以计算机为核心连接输出设备,在计算机内部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采集完成后的地籍信息进行输入、绘图、管理等多位一体的测绘技术。数字化地籍测量最大的特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能够建立起地籍信息图形数据库,为开展现代化地籍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各个城镇的地籍数据库及地籍管理系统,其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地籍管理的自动化。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势

(一)数字化测图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有效应用,合理的弥补了传统测量方式中的不足,通过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就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具备良好的速度优势,尤其是全站仪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了数据的采集与记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集合多项功能于一体,切实提高了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数字化测图技术的高效化和自动化应用,推动了地籍绘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土地测量工作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精度较高

就地籍测绘工作的总体情况来看,地籍测量工作数据的精准性以及可靠性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测量的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数据,与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准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越高,测量工作的实际工作效率越高。这就要求相关地籍测量工作人员应当加大对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数字化测图技术进行科学化利用,切实提高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整体性较强

地籍测量工作中,测量控制点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具有系统性和全面化的控制网络的建立,对于土地测量工作的实际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显示,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切实提高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测量结果具有强烈的整体性,便于相关地籍测量人员对受到损坏的界址点进行科学化的维护和处理,从而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可见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三、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的步骤

在地籍测量中使用数字化测图的时候有以下7个步骤:

一是,测图前的准备,首先要规划测图的地表,然后将所有的地表一一分化、编号,在做好编号之后,才能开始测量,而且要按照编号的顺序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

二是,做好地籍测量的控制工作,这个环节的工作主要是为日常的测量工作提供服务,而且通过对地籍测量的控制,使得各个传递的点、坐标都能确保精准无误。

三是,仔细测量好地籍,尤其是各个关键部分,在测量地籍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GPS和全站仪,并采用草图配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让某些重要的位置具体化。

四是,编辑地籍的测绘图,在出现最初的测绘图之后,就要编辑图像。编辑图像可以使用具体的制图工具,同时也有一些图像不需要使用制图工具,只要适当的修改地图,或者是将地貌上一些明显的符号删除即可。

五是,准确的计算出地籍的面积,在计算的时候由于操作失误可能会出现错误,因此要及时的修正错误。在计算的时候,采用分级计算的方式,先从整体开始,然后逐渐的到局部。多次核对计算的差异,处理好面积的平差,然后将面积汇总,从而计算出面积。

六是,在多次的检查图像并保证没有任何错误的情况下,生成一个涵盖所有图表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上有地籍图和面积的汇总等内容。

七是,在图表进入数据库之前要进行反复检查,因为只有在数据精准的情况下才能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系统在设立之后,要在系统上增加管理人员,并正确的保存数据,以免数据丢失,保证数据库内的所有数据都没有经过删改。

四、数字地籍测绘系统

计算机是数字地籍测绘系统的核心,地籍测绘系统主要由数字地籍测绘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由数字化仪、全站仪、解析测图仪等设备输入数据,由打印机、数控绘图仪输出数据。数字地籍测绘系统较成熟的有南方CASS,武汉RDMS,北京EPSW等

南方测绘LASS系列数字测图系统采用AutoCAD为系统平台,充分吸收利用数字化成图,地理信息系统(G1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数字地球(DE)的最新技术,数字化成图技术领先。

武汉瑞得的RDMS数字测图系统图形编辑及数据处理功能很强大,此系统使用的是最新的GIS图形平台,新加了显示三维图功能,用户还可以自己定义符合。并且此系统支持图形操作的UNDO功能,图形的可视化操作得到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卫星,周懿.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26):261-262.

第4篇:数字化技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车间,机械加工

中图分类号:T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为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国家大力推行精益制造、智能制造、敏捷制造等先进制造理念,并高度重视信息化在制造中的促进作用。数字化车间理论与应用研究方兴未艾。

数字化车间的概念

数字化车间是数字化技术在制造车间集成应用而形成的一种制造车间的模式,即从数字化产品工艺设计、工艺试验、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入手,将制造车间中的数字化设备与工艺设计及生产管理的信息进行集成,形成基于数字化设备和信息集成于信息流自动化的集成制造系统,从整体上改善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制造系统的柔性,提高数字化设备的效率。

数字化车间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指从制造的现实出发,对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数字化,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产生相关的信息,在制造系统中进行存储和交换,并直接应用于车间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通常把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数字化制造。另一方面,它是指“车间”生存于数字化世界,在真实工厂或生产过程还没有开始前,这个车间在虚拟空间中运作,对真实车间进行虚拟现实的仿真,提供优化的结果,是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

本文讨论的是前一种含义,其实质是数字化技术在车间的综合应用,即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信息管理、生产工艺安排、生产计划制定和生产过程控制,在车间范围内实现CAD/CAPP/CAM,PDM,MRP,MES,DNC等数字化技术的集成应用。

2、数字化车间的组成结构

数字化车间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分为企业计划层、制造执行层和控制层。通常,数字化车间本身包括制造执行和控制两个层次,企业计划层是数字化车间的上游,是数字化车间运行的外部环境。制造执行层是数字化车间的核心,它协调车间各个部门完成车间的技术管理、生产计划和调度及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而控制层则完成设备管理、现场数据采集和物流监控。数字化车间需要实现企业以生产计划和执行控制为主线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以CAD/CAPP/CAM和PDM集成为特征的技术信息系统集成,以及基于网络实现DNC、现场数据采集和物流标识等监控系统集成应用。制造执行系统为车间范围内的这三种集成提供了应用平台。

实施数字化车间的关键是基于车间数字化装备、综合网络(DNC)和数据管理系统建立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管理与执行控制,以及实现制造执行系统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产品与工艺过程设计系统的集成应用。

3、典型机械加工数字化车间

数字化车间在各种类型车间中已有广泛实践,以机械加工车间最为典型。机械加工车间通过制造执行系统将工厂生产计划信息引入车间,并根据工厂生产计划进行具体执行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指定,把企业下达的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车间的各个生产单元(工段)、工作地和工人,规定他们在月、旬、周、日以及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生产任务;并通过现场终端将生产指令直接下达到操作者,同时及时采集任务状态信息,组织产品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衔接协调,实现生产进度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物料消耗与库存控制及生产成本费用控制等。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实现生产计划,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和产品成本的重要手段。

车间可通过PDM集成和运行CAD/CAPP/CAM软件,支持车间的工艺准备技术工作,实现设计数据直接引入、工艺建模、自动编程和程序仿真。DNC系统通过网络与CAD/CAPP/CAM相连,直接从NC程序库中读取所需要的加工程序和参数,也可以将生产现场经调试的实际应用程序回收后统一存放、归档。同样,机床的CNC参数也可以通过此系统进行传输。

车间建立刀具管理系统,实现数控用刀具的管理和预调,考虑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品种的变化速度加快,在加强CAD/CAPP/CAM的同时,应注重生产准备环节的技术改造。刀具综合管理和预调制度的建立及刀具管理系统的采用可以实现在车间(单元)范围内的刀具参数和寿命管理,实现刀具的统一调配和配送,将缩短生产准备时间,降低车间刀具占有量,提高刀具的利用率,以及稳定产品质量,还可以通过DNC系统实现刀具参数的传递。

4、机械加工数字化车间的实施效果

通过数字化车间系统的实施,机械加工车间在管理手段、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方面都会有明显效果,为精益生产模式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彻底消除机床信息孤岛,实现了工厂的完全网络化管理

通过机床网络DNC的建设,彻底改变了以前数控机床的单机通信方式,全面实现了机床的集中管理与控制,机床由以前的信息孤岛转变为整个工厂的一个信息节点,实现了数控程序的传输网络化、管理规范化、仿真虚拟化、数据采集自动化。

2)通过图形化的高级排成,最大程度地优化了生产计划

通过高级自动排产算法,可将生产任务分解到每一工序、每一设备、每一分钟,并可通过方便直观的图形看板形式,以即时的方式提供准确的交货日期,实时获知落后于计划的作业,查明是哪里出现了生产“瓶颈”,实现了生产任务的精确管理。

3)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透明化管理

通过准确、及时、自动的机床生产信息反馈,可以同时采集所有机床的实时状态,随时查看机床的开机、运行、故障等信息,实施获知每台机床的工件生产数量,并结合条码扫描等手动采集方式,实现生产过程全方位的透明化管理。

4)减少机床辅助时间,提高机床利用率

通过协同制造平台,实现了技术、物料、工具、质量等生产准备协同,从根本上避免了因某一环节的准备不足而影响生产的不良情况。通过高级排产、程序网络传输、模拟仿真、程序数据库管理,将生产计划、程序编辑、仿真、管理等生产辅助任务在计算机端快速高效地完成,这些管理措施与手段均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机床的有效利用率。

5)实现对库房的精细管理,优化库存,降低生产成本

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对车间各类(包括刀具、物料、在制品等)库房的计算机管理,可有效优化各类库存,明显地降低车间库存成本。

6)与PDM/ERP系统全面集成,整合企业制造资源

通过与PDM/ERP等系统的有机集成,以及MES系统自动导入ERP的生产计划等上游信息,实现企业各管理系统之间数据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为实现企业级的精益生产奠定良好的技术与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文通,王蕾,刘志峰 编著. 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5篇:数字化技术的含义范文

阐述。

关键词 广播电视工程;数字音频;优势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7-0100-01

当前数字化演播室的音频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设计在应对直播节目的设备管理、功能拓展运用以及安全播控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

体现。

1 数字音频技术的具体含义及工作原理

以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为基础发展的数字音频信号方式,在经过模拟处理、数字化处理的发展过程之后,已经逐步在广播电视领域(无论是节目的前期或者后期制作,还是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使用数字音频设备不仅可以使广播电视节目对于音频技术的要求得到满足,而且其对原有的模拟音频信号的输出输入方式进行了保留,直接取代了原有的模拟音频系统,使其在功能更具兼容性,可以在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环境中都可以进行工作。数字音频技术对于音质非常重视,其可以高质量的还原音质。

数字音频广播系统通常的工作方式是一点对多点,其最关键的技术通常有组网技术、对于高速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以及对于数字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技术等三个方面。在数字广播中同时存在着多种多样音频压缩编码技术,这些技术的共同点是以基于人耳的感觉特性来对码率进行适当降低,例如,在对音频进行编码时,通常从人对声音的特性、时间的屏蔽效应以及人听觉频率三个方面加以利用。频率遮蔽效应是指如果同时出现两个音频信号,其频率相近但是强度相差非常大,人耳常常只能感受到强度比较大的音频信号,而遮蔽了低强度的音频信号,在对频率屏蔽效应运用时,通常是在将频率相近强度较低的信号直接舍弃,不在系统中进行传输,同一时间只传输高强度的音频信号,从而使码率的到有效降低。人的听觉系统对于声音源头进行定位处理时,通常对于频率较低的信号不太敏感,反应较迟钝,而判断高频信号时,则主要是通过包络进行,这种特性也被在数字音频的传输系统中成功应用。

2 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优势

在计算机多媒体广泛应用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广播电台在计算机应用音频技术的推动下,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现代的数字音频工作站通常由数字播出音频工作站、节目管理工作站以及数字录制音频工作站。数字音频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工程中主要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录音时可以使用多轨数字硬盘。数字音频拥有六十四轨,可以为音乐及语言类提供有效保障,于此同时,对于录音过程中的并轨、搬轨、补录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实现,从而可以满足用户在对其使用中对轨道扩充的需求。

2)通过数字编辑可以提高音频的精密性,通过高解像度的电子计算机屏幕,可以对声音采用波形的方式进行显示,从而使编辑剪接的工作更加方便,而利用图像波形的方式进行音频显示,可以有效提高剪辑精确性。

3)数字信号和传统模拟信号相比,其处理能力很强。

4)数字信号的存储能力强大。数字音频技术拥有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存储功能,对相关的设备信息以及音频程序进行存储。

3 数字音频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

1)在广播电台数字调音台的应用。数字调音台在广播电台系统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对调音台进行处理,使其具有不仅具有原有的传统调音台的大部分功能,如使串音、失真、噪音的功能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还拥有数字切换矩阵的能力。针对以上情况,能够利用形式不同的控制面,使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中得以进行不同的操作方式,从而最大程度满足方式不同的新闻编辑和制作的过程,其具有体积小、通路多的优点。

2)数字音频嵌入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当前,在对节目的处理、传输以及制作时,采用的是数字音频嵌入技术与数字分量串行的接口,来制作数学化电视节目。因此,对于数字音频嵌入技术与数字分量串行接口的深入理解的关键,就是对数字化节目基于现场直播体制中心搭建,构想,设想的解决方案。由于模拟信号中的符合方法及分量不同,在电视的视频信号转换过程中,即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中会出现一些差异,在数字拾取以后,数据的传输方式通常会出现串行以及并行的区分,但其却具有相同的一个共性,就是共同部位。比如,按照不同的方法,在数字信号的进行消隐时,将数字音频以及其他的辅助数据携带的传送的空间,称为多出的空间。而在这空间中,辅助数据和数字音频进行的互相相嵌,也就称之为音频潜入;在视频信号的场、行同步脉冲(场、行消隐)期间数字音频信号,也就是将SDI信号中嵌入数字音频信号的和数字的分量视频信号进行的共同传输。在4比2比2的串行数字分流中,视频场效消隐以及行消隐期间的信息并不是需要的,因此可以不对其进行取样。由于数字音频与视频的子帐取样不同,分别为三十二比特,十比特,在音频数据以辅助数据的方式数字视频分量时,就要求不能在两个空隙之中。其中将音频取样数据按二十特进行传播,用奇偶校验码、AES/EBU通道的状态信息、CH信息进行传输的过程,就是将三十特变成十比特的过程。为了保证伴音一直随视频同步传输,而不将伴音进行单独处理,就可以采用嵌入音频的方式,能够做到音频,视频的同步,也不影响数字音频采用不同的取样的频率的数据嵌入。在播出领域,视频与音频分切的情况较为少见,嵌入音频可以减少矩阵的一个层面,将AES/EBU标准视频嵌入SDI数字信号中,因为采用了数字音频嵌入技术,使信号的传输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使系统内部的复杂走线得到很大简化,使不少的音频处理设备得以省去,从而降低了设备故障的概率,最终使播控系统的安全性得到较大提高。在实际播出工作中,对视频与音频要求同步的情况较为多见,可采用嵌入音频可以减少矩阵一个层面,将AES/EBU标准视频嵌入SDI数字信号中,因为采用了数字音频嵌入技术,确保了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同时大在减化了系统内部的复杂走线,省去了很多音频处理设备,也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的机率,非常有效的提高了播控系统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数字音频作为数字化电视制作的重要功能手段,其基本理论、系统设计、音频格式、接口方式等也已逐渐成为广播电视系统的重大课题。因此,积极开发完善数字音频技术,拓展其功能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狄柏涛,陶瑞.广播电视工程中数字音频技术的优势与应用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3(18):81.

[2]王文丽.现代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的数字音频技术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192-193.

第6篇:数字化技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 电视节目;制作设备;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009-02

1数字电视的含义及特点

1.1数字电视的含义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发展,作为数字信息时代的产物,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发展方向。过去的模拟电视是让摄像机把影像模拟信号以及话筒捕捉到的音频信号进行混合,从而组成的电视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利用无线电射频载波以广播或者电视节目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而数字电视则大不相同,它是通过对电视信号的数字化采样,通过二进制符号来呈现出。数字电视不仅仅指的是电视信号的数字化转变,同时也包括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转变。从整体上来说,数字电视表示的是高清电视下的全数字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信号的传输、发射以及接收。

1.2数字电视的特点

数字电视的主要特点就是抗干扰能力较强,频道利用率更高,清晰程度更高,服务更加具有多样化等等。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内容和时间主要是由电视台所决定的,但是在数字化时代,电视节目通常是取决于电视台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性,打破了电视节目只能由电视台所决定的传统。数字化电视让用户仅仅可以观看电视节目,其中还有很多其他相关的服务项目,例如杂志阅读、网络连接、游戏娱乐、电影点播等,可以供用户自由的选择。

2 电视设备数字化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视数字化都还是在模拟电视的制式之下去对摄录、切换台、特技机等设备信号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它的主要优势在于信号质量较好,当需要长距离传输或者多代复制时信号不会有较大的衰减,加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让这些电视节目制作设备更加便携,网络化传输的优化工作也做得很到位。对于电视节目制作设备数字化的必要性,我们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方面是目前广播电视局所使用的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现状,通常的电视制作设备寿命大约是8年到10年之间,现阶段在使用的很多设备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从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出发来考虑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新换代,虽然一些省级的电视台在90年代引进了一些模拟分量格式的设备,但时至今日也应该进行更新了。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台现阶段所使用的电视设备,其相关的某些技术指标都难以满足当前的播出需求。比如现在有一些模拟设备基本上是U-Matic、Hi-8mm、S-VHS等格式,这些格式的设备都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快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进程。

3 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

3.1录像机的数字化

从信号处理方式的角度来划分,磁带录象机一般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处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两种类型。模拟方式通常是将信号模拟量进行调频以后直接记录于磁带中;而数字处理方式则是事先将信号模拟量进行A/D转换之后,将转换得到的数字量调频以后再进行记录的处理方式。在重放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利用D/A转换的方式将数字量再次转换为模拟信号。所以,上文中提到的目前所使用的模拟设备一般都是U-Matic、S-VHS、MII、Hi-8mm或者Betacam-SP等格式,在这些格式中MII以及Betacam-SP都能够达到目前电视节目播出的需求。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系统正在逐渐向数字化发展,要增强电视信号的质量就必须加快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转变。在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每一次对录像带进行复制以后,电视节目的图像质量和声音质量就会有所衰减,尤其是图像质量的衰减程度更高,但是要制作电视特技就必须进行多次的复制,所以某些电视节目中的特技效果非常不好,也是这一原因所导致的。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推广数字录像设备,从而制作出更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非线性编辑设备属于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电视技术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一种产物,非线性编辑设备通常都是一台计算机加上视频、音频处理卡,再加上相关的非线性编辑软件组合而成。非线性编辑设备的产生逐渐改变了过去电视节目编辑工作被磁带录象机所全部占据的局面,先进的非线性编辑设备以及完整的编辑系统能够实现过去切换台、特技设备、字幕机、调音设备等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的功能,把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所需要用到的录像机数量减少到最低一台,同时能够很简单的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调取,能够快速的对编辑内容进行搜索定位,及时的对编辑序列进行切换,还可以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预演功能来预览电视节目编辑后的实际效果。

非线性化的电视节目在进行后期制作的过程中通常有视频图像编辑、特技处理、音频编辑、影像音频合成等主要流程,它是节目前期摄录的内容根据一定的要求进行再处理的过程。众所周知,电视画面的感染力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个镜头或者画面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画面组接的表现力。非线性编辑设备能够进行任何画面的二维、三维数字编辑。比如说翻页、裁剪、波动、平移、滤色、透明叠画等,还可以对这些效果按照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而产生更多的DVE特效。非线性编辑设备还具有一个功能,那就是能够按照电视节目视频制作标准的不同而随时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变。但是,非线性编辑设备还是属于音视频编辑设备的一种,要科学合理的运用这一设备,也应该严格按照音视频编辑的原则来执行。

与过去的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相比,数字设备能够让相关制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它还具有很多传统设备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其应用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展。我们可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电视节目制作将会迎来全面的数字化时代。

参考文献

第7篇:数字化技术的含义范文

(吉林省教育学院外语系,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数字化与高职英语听力的结合是现今听力教学中一种最重要的手段,本文旨在深入了解数字化的理论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践数字化教学,解决数字化在课堂教学应用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师生交流、数字化教学中各个角色的相互配合等,使数字化与英语听力教学的整合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听力;数字化;多媒体资源;理论基础;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78—02

收稿日期:2014—01—12

作者简介:刘美舒(1984—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育整合。

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应试教育对于教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传授式、填鸭式等在教学当中仍占很大的比重,高职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那么,如何才能冲破传统模式的桎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现今很多学校都已经把数字技术应用到教学当中,但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数字化常常被用作是灌输的手段或浅层次上的认知工具。就听力课程而言,学生缺乏对听力材料主题的深入学习和整体把握,仅仅停留在对多媒体材料的感官认知上,这样的学习也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了。

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会知识的前提是充分理解知识。高职英语听力课程也是如此。教师是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的主要责任人,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教师不仅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网络多媒体资源,更应该创设一种探究式的学习环境。

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如果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当今的计算机,因为数字计算机的一切运算和功能都是用数字来完成的。

数字化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数字、文字、图像、语音,包括虚拟现实及可视世界的各种信息,实际上通过采样定理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这样数字化以后的0和1就是各种信息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示。计算机不仅可以计算,还可以发出声音、打电话、发传真、放录像、看电影,用0和1还可以建造虚拟的房子。因此,数字媒体可以代表各种媒体,可以描述千差万别的现实世界。

数字化是软件技术的基础,是智能技术的基础。软件中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信号处理技术中的数字滤波、编码、加密、解压缩等都是基于数字化实现的。例如,图像的数据量很大,数字化后就可以将数据压缩至10到几百倍;图像受到干扰变得模糊,可以用滤波技术使其变得清晰。这些都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所得到的结果。

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数字化技术还正在引发一场范围广泛的产品革命,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信息处理设备都正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如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电影、DVD等等,现代通信网络也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有人把信息社会的经济说成是数字经济,这足以证明数字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多么重大。

当真正了解了数字化的含义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课堂的实际运用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教学环境主要集中在教室当中,这使教学的局限性很大,同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手段,把传统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多媒体当中,增加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产生立体思维,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但同时由于我们大部分时间用屏幕代替了传统的板书,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会有所缺失。那么,我们可以借助平台来解决这个交流的问题。因为在各个多媒体系统当中,都有一个能够让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进行语音甚至是视频的通信,与此同时,其他同学也可以听到或者看到。在这种媒介的作用下,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到老师对每个人的关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也需要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其中,浏览器和资料库是常用的工具。浏览器主要是注册学习者的信息检索和显示所学知识以及运行学习设计的方案和呈现学习资源。而资料库则负责资料的存储和检索,并保存资料的变动。学习工具一般只负责一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例如,支持讨论、测试等等。当学生的学习进入到某一类活动时,便会自动调用这些工具。供标准的接口,供学习浏览器调用。

当然,在整个数字化的框架学习当中,我们还需要很多角色,如学生、教师、资源提供者、工具管理者等。这些角色在数字化教学当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和学生是整个数字化框架下教学的主要角色,教师负责教学,而学生负责学习,教师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资源,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并提供给学生呢?这就需要资源提供者的帮助,这些资源提供者可以是各地相似学科的教师的授课资源、学术资源等,可以让同一学科的教师分享这些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自己教学需要的素材。另外,工具管理者也非常重要,比如,听力考试的测试系统、作业管理系统等,这些都不是专业课教师擅长的,需要工具管理者提前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指导,以便教师在课堂上应用。

听力教学是整个外国语言学各个学科中最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一门学科,因为在教学当中,我们早已摆脱了磁带和录音机的时代,那么,数字化教室将是听力教学唯一的选择。利用好这些先进的技术,以便于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使高职教学与时俱进。通过对数字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教师应该掌握以下几方面最基础的教学途径:

1.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掌握本校多媒体教室的操作流程,及时更新资料库;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改教学方式,但要谨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能只图花哨儿,不重实际,要针对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尽量布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进行复习的同时能够对下一节课进行提前预习。

3.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要时刻走在学生的前面,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络、图书、期刊、论文、教学成果等,充实自己的头脑,做到教学相长。

4.在听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要让学生们寻找途径,多多实践,比如,去一些外国的餐厅或者大型的超市练习听力等;也可自发组织英语角,与外教进行交流,增加学生听、说外国语的机会。

总之,在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地将数字化应用到高职英语听力教学当中,找到更多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途径和更多的教学创新方法,使高职学生真正学会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当中,这才是我们教师真正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郭林涛.信息时代呼唤数字化学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3).

[3]郝兴伟.基于知识本体的E-learning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7.

[4]林亮亮,腾兴华.浅谈数字化学习[J].软件导刊,2010(7).

[5]赵厚福,祝智庭,吴永和.数字化学习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框架和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0(2).

第8篇:数字化技术的含义范文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创新 数字化问题

创新就是人类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有效提升,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促使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并且进入到全新的管理形式,解决了以往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同时满足了现阶段高校学生和人们的需求,有效的推动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主要是依据数字转换、扫描、压缩等网络技术将以往的档案素材归纳到完善的档案库中,从而有助于高校学生、教师以及研究者等进行阅读和下载,从而保障了档案素材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但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实施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为落后,因此需要实时创新,从而满足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需求。

一、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和档案管理数字化具备的含义

高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和档案管理数字化是依据现代管理方案为依据,全面依据现代管理观念和形式,结合优质的管理形式和设施,突破以往的管理形式,促使高校档案管理更具备创新观念,引导高校管理走向科技、数字、系统化的管理形式。

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与以往的管理形式对比分析,有非常多的特点,例如占据的空间相对要小,减少了资源的流失和浪费,信息储存的形式多变,同时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个性化的管理形式不断的推广,还加大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提升高校档案资料的传播速度,保障信息资料传播的有效性,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高校档案数量和时间也在不断地改善。因此,现代化的管理形式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和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到达创新,进行数字化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工作,需要实施工作的人员坚持实施。在目前的高校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档案标砖缺少完善性。由于不同高校的发展时间和形式也不相同,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依据高校来说,其时间的差异性,促使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无法统一,设施应用的效率和时间等也存在不同,这些都影响着整体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二)管理形式缺少创新性。高校的档案管理发展形势逐渐向数字化挺进,这是时展的需求,具备一定的连续性。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初期到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关注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但是随着科技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在实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高校没有满足时展的需求,缺少一定的创新观念。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促使档案管理也需要具有创新观念,从而满足时代和人们的需求。

(三)数据库构建缺少实用性。现阶段,国家在投资高校管理经济上,依据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资非常的少,因为投资金额较少,但是大部分的高校实施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无法及时更新优质的设备,促使大部分构成的档案数据库形式较小。大部分的高校档案数据库管理都缺少实用性,数据库模式的减少,标准不完善,形式单一化,同时没有规范的管理,以此无法满足时代人们的需求,从而减少了高校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三、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方案

(一)完善档案管理的系统,减少网络影响。要想实施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最先要完善管理系统的软件,从而奠定有效的基础,以此高校需要提升软件的开发工作,开发有效的高校档案管理软件。一个优质的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满足各种形式的档案需求。第二,可以保障档案管理信息不受到网络技术和平台的约束。第三,应用技术简单方便。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据上述三点实施创新,不但要提升软件的有效性,还要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例如,可以构建优质的专属服务器,促使校外的人员可以进行搜查。并且定期更新数据库信息,确保信息的有效性。

(二)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促使文书档案自动化应用。构建数字化的档案馆是科技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改变了档案管理工作形式、目标以及方向等。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信息和网络形式构建数字化的档案馆。最先需要将高校以往的馆藏信息和资源进行数字化管理,有助于校内外的人员进行阅读和下载。工作者可以依据扫描、手工录入的形式将有效的信息资源储存到光盘、U盘等系统中。在最开始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较为复杂和艰难,需要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有效的实施工作。之后,现阶段的档案工作都将实施数字化,需要工作者依据数字化技术和系统的要求将文书工作转化为数字化的形式,从而自动化管理文书。文书档案管理是进行自动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但是其实施的时间较长,不仅是工作人员的录入工作转换为数字化的形式,还要将整体的管理工作转换为数字化的形式。这需要数字管理的构建融入管理,依据系统管理人员的录入可以明确哪些工作没有完善,以及及时解决问题,保障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提升数字班培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管理能力。为了满足新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需要制定有效的档案数字班培训工作,从而提升工作者数字化管理能力。工作者依据培训班,可以学习新的知识,优化自身具备的知识系统,并且掌控新的计算机管理能力,满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要求,提升整体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信息数字化已经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创新的重要依据。高校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中组成部分,结合了创新的理念,满足了现阶段时展的人们需求,同时也推动了档案管理数字化理念的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勇.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2]季轩.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探索[J].产业

与科技论坛,2016,15.

[3]乌日娜.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

[J].福建质量管理,2016,05.

第9篇:数字化技术的含义范文

1998年完成的大型灾难片《泰坦尼克号》创造了一个让人咋舌的“神话”。,该片运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了许多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视听的艺术效果。可见数字技术确实是对传统手法、技巧与工艺的促进。

进入21世纪,我们又看到了《星球大战前传》、《幽灵的威胁》和《克隆人的进攻》。在《幽灵的威胁》里全片2200个镜头,数字特技镜头就有1700个。《克隆人的进攻》则全部用数字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从制作到放映彻底实现了全数字化,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影视世界。

回顾这一段历史,看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我们真的可以用“不可思议,瞠目结舌”来形容。有人说,数码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使我们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甚至有人说,从此结束了纪实片的历史,这显然太过夸张。

那么,我们该怎样理性地来对待影视中的数码技术与艺术呢?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电影的每一步发展都是艺术与技术的紧密结合。电影发展至今,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密不可分,合适的把握两者之间的分寸,是促进影视艺术发展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影也在其技术领域不断开拓创新,电影特技越来越成熟,数字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但是它在带给人们许多前所未有的惊奇和视听享受的同时,却忽略了电影本身内容带给观众的真实情感:如故事的情节性,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等,出现了一种盲目追求技术崇拜的怪圈。

在数字电影兴起的浪潮中,一些电影技术的痴迷者,把本来为影视艺术服务手段的技术游离出来,单纯来炫耀制作技术,成为数字技术应用的大忌。如《最终幻想》在美国影院全面登陆。作为一部纯粹的数字化电影,应该说该片的特技效果是无可挑剔的,但是该片由于过分卖弄视、听效果,而影片的情节、内容单薄,甚至连故事也叙述得很不连贯,人物性格苍白,毫无个性,感情层面几乎接近零。观众看了之后,除了一些视听的感受外,脑海里对整个故事情节几乎是一片空白。

而《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科幻片,运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与人类幻想艺术完美结合,轰动全球。在美国各类影视制作公司里,数字技术与艺术均精通的人才比比皆是,这些融数字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家们,为人类的影视业开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使得好莱坞生产的影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几十年称雄世界。

而目前,我国从事影视制作的人员,多数是学技术出身,很少接触到艺术学科。一直以来,我国影视界都是将艺术与技术分为两个行业。这种旧的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影视的发展。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必定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那些认为“电影进入了一个技术时代,一个数字时代”、“技术决定着艺术”,“甚至决定着电影趣味”就误解了数字技术在电影艺术作品中所特有的含义。艺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定需要相应的技术为其服务,某种时候技术还起着决定,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把电影的艺术与技术混为一体。用数字技术实现美学目的既需要创造者具备数字电影制作技术,又需要高超的驾驭电影艺术的能力,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恐怕就是创作者们的艺术想象力。

数码技术的魅力是我们否认不了的――数码技术已不单纯是指影视特效,它与艺术结合而有了自己应有的艺术内涵,从《星球大战》到《指环王》,从《侏罗纪公园》到《玩具总动员》,电脑特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在现实中无法见到的幻想世界。对艺术而言,我们应当看到,数字技术的出现见证了艺术想象的创造性发挥。艺术家所期待的创造和超越常规的理想在数字年代得以实现。在技术高扬的年代,应该强调艺术的超常发挥与技术的互相促进。技术应当是艺术的扶手、阶梯和支柱,而不能成为它的目标。

很显然那些认为“电影的本质是科技,电影与科技发展同步,电影正在回归科技本质”这样的宣言是片面的,夸张的。我认为,技术手段的完备只能使艺术手段更加丰富,而不会扼杀某种风格、某种形式的存在。应该说,技术手段越先进,艺术手段会越丰富,表现手法会越多样化。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所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更要艺术化,两者在基底分手,回头又在塔尖结合。”脱离了数字技术而就无法创造数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