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

第1篇: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 科技工作 创新能力

0 引言

党的十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国际环境看,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把新技术、新能源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工作都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优势。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青少年科技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才要从青少年开始进行培养,而创新意识更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这样才能充分地开发青少年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鼓励他们去实践、探索和创新。

1 认清形势,转变理念,提高创新思维意识

在这个现代化和充满竞争的世界,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国家综合国力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工作主要是创造性的工作,而科技实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由于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社会需要很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大批懂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和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但是我国的教育目前仍旧处于应试教育阶段,虽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并要求实施,但是无论是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本人都把升学作为唯一最主要的目标,从培训班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与中考、高考有关的数学、英语以及物理等课程,学生会主动去,并且家长也支持去。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衡量和评价学生的标准一直都是考试分数的排名,在此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影响下严重束缚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学习的本质就是指把学生生活中和精神世界与科学世界的一个交流。仅仅靠灌输思想是不能够有效地完成学生理解的科学转化、科学的体验过程以及态度转变和精神的提升。只有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上教师或家长的指导解决问题。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深化了对所学科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提高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得到成就感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此外,通过探究性的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不仅培养了青少年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更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把握机遇,丰富手段,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2.1 武装思维头脑要以科学教育为根本。科学素质是指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思想和崇尚科学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并且能够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处理实际的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总量在不断地急剧增加,这样就缩短了更新知识的周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青少年进行有效地科学教育。

2.2 以创新活动为载体,丰富思维形式。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了使青少年在未来社会更好地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创造性的能力,就得使青少年掌握学习的技能和领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在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必须加强对学生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判断力等方面的训练。这些都可以促进青少年从中受到探索求知的教育以形成创新意识,激发他们自己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能力。

2.3 扩展青少年的思维领域要以网络教育为平台。相对于传统的教育体制,网络传播的内容更加广泛和丰富,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的狭隘专长和技能人才的不足,网络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满足了社会对科技创新信息知识多元化的需求。在当今现代化的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科技创新状况的影响,随着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网络服务平台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为了建立一支传递科技资讯和信息、普及科技知识和方法、传达科学思想和精神为传播内容的网站,不仅要提高传播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受众的需求选择传播内容。只有传播者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保证传播内容的科技含量,而传播的内容只有符合受众者的需求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3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创新思维模式

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并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是研究青少年的“科学问题”意识,以及如何激发青少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模式具体来说,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要坚持时代性的特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问题的提出要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要善于从身边,从现在发现科学问题,积极地探究与时展相一致的社会热点以及科学热点问题。其次,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思维,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青少年的特长,爱好出发,发挥自身的长处,并多组织一些科技创新的活动。第三,要坚持自主性的原则。自主性主要指的是科技创新的主题,最好是由青少年自己来选择,青少年自己根据自身的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对自身的发展更有好处。第四,要坚持积累性。要提升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思维,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够见效的,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够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4 总结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提高青少年的实践能力,是增强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为建设强大中国提供智力支持和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国外青少年创造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国外中小学教育,2006.

[2]邓可,刘恩山.美国对科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的评价及其启示[J].生物学通报,2008(6).

[3]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Z].2006.

[4]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研讨会.青少年科技竞赛获奖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状况的研究[R].2008.

[5]韩素华.网络环境下大众科技传播受众行为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3.

[6]苏冰.我国科普网站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第2篇: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化学学习 创新能力

一、青少年科技大赛对培养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的创新实践

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知识的不断充实而不断地进行增长,随着对化学知识的不断掌握和积累,就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并呈现出主动性和现实性的趋势,抽象的创造性思维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在化学的创新意识上也得到极大地提高,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在中学时期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青少年科技大赛的辅导能够促进学生在化学的创新方面的能力。[1]

2.学生通过比赛增强阅历,提升创新的实际性

对于一个新的作品的判断,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新颖的创意和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而所谓的社会价值也就是作品所代表的意义和对人们的社会观起到的积极作用,好的作品的社会价值要与生活息息相关,而化学也是如此,化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中学的学生在进行自主创新时,其想法和创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能够得到肯定的,但是由于生活的阅历较少,很难具备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举行,不仅仅只是创意的较量,更多的还是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得到锻炼,通过比赛的过程,能够学习到一些好的知识,让作品更加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通过辅导学生创新科技大赛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1.质疑求异,激发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需要学生多多进行思考,多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而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也非常需要学生们多提出疑问,多对化学实验进行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得到拓展,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另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需要学生们对问题进行一步步的推理、分析,直至到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才算结束,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中学化学所必须的能力。例如,在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进行测定实验过程中,书本上讲的是用玻璃棒来引燃红磷的,教师可以问学生们有什么疑问吗?这是让学生们多多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思维,问学生们:“在空气中将红磷点燃放进集气瓶中的那一瞬间,瓶内的空气会空气膨胀,总有一部分空气会排出,从而引起实验的误差,那么该怎样避免呢?有学生提出用将红磷用白磷来代替,那么白磷又怎么才能在瓶中燃烧呢?有学生会说可以用放大镜来进行聚光,从而引燃白磷,那么要是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怎么办呢?又有学生会说可以用热水浴来加热集气瓶。所以,中学化学教师可以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拓展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使学生们对学习化学充满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2]

2.发挥想象,提升创新欲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是鼓励学生们大胆进行想象,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中学化学学习也需要学生们多去想象,而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们化学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尽可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大胆的想象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可以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和反应实质”这节内容时,所涉及到的离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非常抽象,因此,学生们要想学会这节内容,就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脑海里绘制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从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理解的更深。因此,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们的想象力又是学生们创新能力的重要先导,对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能够促进学生在化学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生进行创新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作品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要在辅导学生的科技创新大赛时,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充分的调动起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化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教学 增强 创新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 physics teaching

Liu HaitaoMa Haiting

【Abstract】In physics teaching, arousing the interest can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go-aheadism and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creating the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cience research can strengthen the participating quality, cultivate students’ researching spirit,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encouraging students’ curiosity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 question quality can strengthen their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Keywords】TeachingStrengtheningInnovation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做了如下的尝试:

1.激发兴趣,提高主动性。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美妙和谐而又奥秘无穷。构成这美妙世界的基本元素是物质。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的物理学,是一门有着激发学生兴趣得天独厚条件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适量地运用身边的自然、生活现象,引入到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其终身的探索兴趣,增强其创新意识。“光的色散”教学中,笔者以“赤橙黄绿蓝靛紫,谁持彩笔当空舞?”的豪迈诗句引入,告诉学生:夏秋季节,雨后初晴,精美的彩虹何处而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彩虹的成因,还会自己制造出一道美丽的小彩虹。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高涨,主动参与各种演示、探究实验。

第4篇: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网络语言;学校教育;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71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语言已渗入到了我们的生活。“给力”“高大上”“晒**”等网络热词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这种新型语言以其简短,随意,时尚等特点,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在日常交际和学习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网络语言。面对丰富多彩又褒贬不一的网络语言,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网络语言,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正能量”作用。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信息时代中产生的语言,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病毒、防火墙等,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另一种是在网络聊天中,网民们对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或者句子进行改造,创造出极简缩略语、数字代码谐音语等独特的网络交际语言,如卖萌、hold住、886等。青少年在使用网络语言有其鲜明的特点:

1、自主化是青少年网络环境下交流与表达的首要特征。

2、个性化是青少年网络环境下交流与表达的标志。

3、全息化、符号化是网络语言的独特之处。

4、词汇的时尚化,是网络语言生活化的写照。

二、网络语言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

随着学生网民的剧增,网络语言已走进了整个校园,大量出现在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但网络语言是一种将汉字、数字、外文、符号杂糅而成的极不规范的常用在网络上的语言,它对传统规范语言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大多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时期,又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语言的识辨能力弱,语言规范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经常使用网络上的另类表达方式,肯定会对传统语言的学习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如长期使用键盘打字,使他们对汉字笔顺、笔画、结构逐渐陌生;大量使用“火星文”,故意使用一些偏离传统语言的错别字、怪癖字,势必导致学生汉字书写能力、鉴别能力和汉语言运用能力的下降。

再者,由于网络不是面对面交流,一些低俗之人难免就借着身份隐蔽和屏幕的保护,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中使用一些“垃圾词语”,如:“tmd(他妈的),bt(变态),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和审美欣赏。

当然,作为社会方言的一种,网络语言在造成学生使用现代汉语混乱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汉语言系统。有些词汇经过长期使用,已被现代汉语吸收,成为基础汉语的一部分,像“上传”、“在线”等。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增加了现代汉语的表现手段。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到网络语言对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

三、学校教学要发挥网络语言的“正能量”

一种语言,只要仍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就是活的、变化的语言,就必然会随时进行新陈代谢。更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更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对待网络语言,我们要像对待新生事物一样,用发展的眼光来“兼容并包”。作为教师更应该本着既继承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精神的发展观,作好教育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正能量”。

首先,网络语言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网络语言形象生动,简约易懂,迎合青少年标新立异、追求时尚的心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适时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平等和亲切,从而形成和睦友善的师生关系。反之,教师如果一味排斥网络语言,是会影响到与当下学生的正常交流沟通的。这样的老师,学生会觉得是“out”(落伍,跟不上潮流)了,心理上自然就会产生距离感。古语有言“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学习热情。

其次,网络语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汉语学习

语言不仅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是语言中的新生代,它是在信息时代中产生的,使用者又多是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人,因而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现代汉语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接受新事物,在变化中生存与发展。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和用法已经而且正在丰富着现代汉语。比如“黑客,恐龙,美眉”等,2001年出版到《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于根元主编)让它们很正式的纳入现代汉语的家族中;而“女汉子”“土豪金”“高大上”们,都成了今年政协委员热议的网络语言了。现代汉语由此而更具有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新鲜的网络语言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教师何不应势利导,把网络语言作为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开放有序的汉语课程教学的一个窗口呢?

再者,网络语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因素。有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网络语言的出现正体现了青年人的创新精神。可以这样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语言创新的产物。如网络上用“886”代替“再见了”,用“3Q”表示“谢谢”,而“”字被赋予了“郁闷、悲伤、无奈”之新意等,极大地发挥出了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出他们追求个性,崇尚创新的精神。学校教育应利用类似的网络语言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与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对待网络语言可以实行“拿来主义”,以“宽容、疏导、去粗、取精”为原则,通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使网络语言得到逐步规范和健全,使其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正能量”,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第5篇: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一、营造创造氛围 激发创造欲望

1. 从物质环境来看,教师要给孩子一个自主活动空间,激发他们发现和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学生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使科学教育活动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

2. 从精神环境来看,营造创造意识和创造行动的氛围,就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就能积极探索,积极思考,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3. 从教学内容环境来看,选择以学生生活周围的事物为实践基础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实践更应该是他们的学习内容。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必须注意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既要使选择和设计的内容是在青少年生活的周围,是他们能够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又是能使他们感兴趣,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通过科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要从青少年的身边开始,遵循其认知规律,并进行适当地进行拓展。

二、组建科技团队 发挥引领作用

有创新才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型学生。可以说,科技辅导员的作用关系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成败。

1. 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要注意发挥自己在项目研究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的作用。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课外时间少,再加上学校的条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辅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因此,在选题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选题的范围、视角、科学性、新颖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方面总体把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计划,反复试验,解决疑难,有时还要带领学生求助于科研机构的帮助。最后是指导学生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有时还要协助学生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绘制展板,外出比赛,进行论文答辩等等。方方面面,困难重重,这些工作都需要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和协调有关方面共同克服困难,付诸实施。

2. 开展好青少年科技活动,需要组成两个管理团队,负责落实科技教育工作:一是由各科组长或学科带头人组成科技教育团队,主要是组织好各科各类的科技兴趣小组,协助学校开展有关的科技活动, 向学生传授科技知识及技能,发现及培养科技苗子,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二是由班主任组成的科技辅导员团队,主要是负责学生各项活动的思想动员、组织管理、纪律监督等工作,保证各项活动有序地顺利开展,同时对学生进行科技思想教育、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加强硬件建设 提供创造基础

校园硬环境的建设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学校硬环境建设。

1. 建设科技活动室,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创新的乐趣;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设大型的创新教育活动基地。

第6篇: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科技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兴趣是追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因而,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科技创新意识。

1.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课堂上生动的实验,不管是分组还是演示实验,都能给学生强烈刺激,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同时做好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因而在平时上课时首先应做好分组实验,在分组实验也不一定要生搬硬套课本上的,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做单摆实验时,除了按要求完成课本的实验,还要求学生如何利用单摆来测量建筑物等的高度,同时要求大家回家后进行试验,这样可使物理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时,也可创新地引入一些小实验,比如,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利用葡萄酒杯提乒乓球的小实验来引入课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教育。

2.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物理定理、定律本身就是物理学家对自然界的现象通过假设、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联系实际的生产和生活,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及一些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

3.用生动的物理学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要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及典型事迹,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历史材料,如,在教学自由落体时,可介绍“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在教学牛顿定律时可介绍“牛顿运动定律是如何创立的”、在教学电磁感应时可介绍“法拉第的实验”等,这样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也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空航天及高科技领域的一些成就。这样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以及研究科学的方法,使他们从小就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也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的广阔领域,知道科技发明如何带动社会的进步等,从而奠定他们学好物理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物理课外活动

大家知道,我们辅导的科技小制作都要在课外去完成,因而可以说学生的科技知识学习、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要放在物理课外活动上来完成,而且与传统的课堂比较,课外活动更具灵活性,选择的余地也更大。

1.趣味物理实验的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

在设计趣味物理实验时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设计一些如“用单摆测建筑物的高度”“纸杯烧水”“水火箭”等学生能完成的课外小实验。通过小实验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德化高山湿地的形成与保护”等,并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及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2.利用物理知识进行科技小制作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个科技节,这时我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技制作活动,比如,以前学生制作的可用于高危高位操作的扳手、真空室小水电发电装置、环保节能的喷釉装置等,对于好的项目进行改进,参加全国青少年大赛创新项目的比赛,近年来我通过这样的形式已有多名学生在创新大赛中获得了省市比赛一、二、三等奖。通过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认真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现有物理知识的实际,我们可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一些科普读物,观看一些科技有关方面的录像,如我对每班学生在假期时都布置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录像,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各种科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物理知识与社会的发展、日常的生产、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每年的科技节中我都能开展一个科技方面的讲座。在讲座前,一定要认真选择材料,因此在平时我们可以收集一些航空航天技术、军事科学、空间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科学家的具体事例等材料,并对材料加以提炼,为讲座做好准备,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自己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观念,知识就会成为束缚人类发展的绳索。创新意识关系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因此在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教学中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教育,因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每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做的事。

第7篇: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 发明教育 创新能力 提高 对比

2006年初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总书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提出开展《学生发明、创新能力的调查与比较的研究》,探索在发明、创新教育实践的前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变化,探索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方法与形式,研究提升创新能力的具体办法,促进我校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研究过程相关情况

实验研究对象以我校全校学生为主,全校2013级全体学生为重点实验对象,对我校2013级全体学生的发明、创新能力进行实验前后对比调查分析研究,然后利用“轻松发明”课程开展教学活动(含知识产权教育活动);全校通过“名校杯”系列科技活动来调动全校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特别邀请中科院陈贺能教授和四川创新名师刘勇老师到我校为师生开展科普及创新教育讲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在活动中获奖、收获成功、快乐成长。

二、调查问卷分析

在实验初期对本校2013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调查问卷,然后开展“轻松发明”创新教育课程教学活动,在研究末期对该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调查问卷。最后进行分析研究。

我们在2008年9月与2009年9月,用同一评价内容、方法、标准,对2013级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时的创新能力分别进行前测和后测,前测试卷有10题,每题3个选项,评价标准是:如果选3多,说明此学生创新意识不错;选2多,说明创新意识一般;如果选1多,则说明创新意识不足。后测试卷15题,每题3个选项,如果15题中有12个题和标准符合,说明该生有相当强的创造性意识;有8个符合标准,说明该生创造能力不足;介于两者之间说明该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测试结果如表1、表2所示。

通过调查说明,从总体上看,在短短的一年内,这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变化。

三、研究成果分析

1.成果之一:学生的创新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最明显的提高体现在兴趣上。科学课教师每年都会接三年级的“新生”,三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课,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往往需要老师从多样化的课程安排、丰富的科技活动人手。自从开设了轻松发明课以后,提起孩子们对科学课的兴趣就不用那么大费周折了。2013级同学在二年级的时候,老师们给孩子们介绍了发明方法,孩子们在课堂上展开想象,设计出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例如带放大镜的体温计、太阳能日光灯、吸盘桌子、能预报天气的门等,我们把每个孩子的作品收集起来,在三年级开学的第一节课里,我们把每个班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当老师念到这些孩子的名字时,他们脸上那3L'晾又喜的表情告诉我们,他们对科学课已经有些喜欢和好奇了。

2.成果之二:改变人们对“创新能力”的看法

过去,人们把创新看成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认为只有像爱迪生这样的大发明家才能称得上有创新能力。小学生没有创新能力或是能力很弱。开设创意发明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必要甚至没有用处。老师们对小学开设创意发明课程也持有怀疑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在教育实践上,教师是很难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项活动落到实处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创新能力”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我们通过查询了解到大多数教育专家的观点是:所谓创新能力就是顺利进行创新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同时,大部分学者认为:创新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一是对社会而言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二是相对于全体学生而言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采用了同年龄的、或者同一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生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三是相对于学生自己本人的创新,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自己从未采用过的方法、途径,而这种方法和途径可能是他人早已采用过的。在中小学的实际工作中倡导第二和第三层次,不宜大力提倡第一层次,否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

通过研究,全校教师对创新教育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大家普遍认识到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提高受教育者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根本落脚点。同时老师们也亲身感受到了学生如泉涌般的创新能力,孩子们富有创意的想法常常让老师们自叹不如。惊讶不已。

3.成果之三:充实了创新能力教育的内容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必须以一定教学内容为载体。但仅靠现行科学课教材的内容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局限的。所以,我校在教学中充实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知识产权课程与轻松发明课程。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在2013级全年级开设《轻松发明课》,利用周五的校本课程时间,让各班班主任至少每月给本班上一节《轻松发明课》。为了让语文老师们敢上发明课,我校副校长李雨霖煞费苦心地给老师们做工作,带领大家集体教研,集体备课,还挤出时间到各班去上“示范课”,给老师们以极大的信心,在他的带动下,发明创意课在各班火起来了。

同时,在教学中开展知识产权教学,分析国内外知识产权重大事件和著名的案例,让学生更具成果意识。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尚德电力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教育活动。学校的轻松发明课程以罗凡华老师的《轻松发明》为教材,给孩子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系统地接受发明思维的训练和知识产权意识。此课程还作为我校的特色课程送教下乡到巫山县南峰小学,在当地师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目前我校已有四十多个学生的发明作品申请了专利,目前已有二十多件已成功的获得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

四、结论与问题

1.结论

综观我校一年来项目研究的实施与目标达成状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本项目的提出与研究符合时展的需要,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2)本项目有利于创新教育的落实,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前瞻性,是可行的、有效的。

(3)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提高,我们的研究成果对孩子的发展意义重大。

2.问题

(1)我们的研究从创新教育来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还没有被广泛推广,还有其他年级的师生没有开展类似的研究活动,还须进一步深入扩大研究范围。

(2)班主任老师执教《轻松发明课》的自主性还有待加强,多学科教师执教创新课程的能力、知识、方法还需要提升和培训。

(3)孩子的创新能力有了提高,但是一些家长还不理解其中的重大意义,建议课堂研究可以让家长参与。

【参考文献】

1.林冬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呼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

第8篇: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 创造技法 创新教育 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每一种类型的创新都是对传统的挑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生活的变革。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和应用创新原理和创造技法对于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开发个人和群体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创造者的科学思维对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青少年并不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加强创造技法教学我认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创造技法的培训,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也是青少年自我成长的需要。

不少青少年常反映“小发明难搞,想不起来”。有些教师也讲,在这方面也花了时间,可是成效不大。良方何在?

创造性思维常常受到阻碍,造成创造性思维障碍的因素主要有:知识贫乏、不加批判地学习、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性思维、满足、固执己见与偏见等。人们有了创造的欲望、创造的思维并不等于创造,还应掌握前人总结的创造技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就是:创造成果=创造欲望+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针对这些障碍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创造学专家、管理专家等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创新技法是指创造学家收集大量成功的创造和创新的实例后,研究其获得成功的思路和过程,经过归纳、分析、总结,找出规律和方法以供人们学习、借鉴和仿效。简言之,创新技法就是创造学家根据创新思维的发展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有较强实用性的教学经验。据介绍:创新技法的作用有:(1)它可以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2)应用创新技法可以直接产生创新成果。(3)能够提高人的创造力和创造成果的实现率。而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知识认知程度的创造技法也有许多种。例如:组合法、类比法、联想法、5W2H法、问题列举法、设问法,等等。这些无疑将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导向更有效和更深的层次,使之成为经常化、群众化、易于开展的科技活动。

二、创造技法的培训,促进创造技法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

大力实施创造技法教育的途径是很多的。我们在校本“创新教育技法训练”课程中,利用满洲里市教研培训中心陈丽萍老师主编的《创新教育技法训练读本》一书给青少年一些富含创造技法“能量”的绝妙“武器”。

1.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尔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知识。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说:“创造技法是科技创造之母。”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当有了最初的创造意识时,总是先有了某种方法做先导,再去实践,反复成功了,才总结出理念和概念的雏形,方法引导行动,实践孕育科学。

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使青少年了解创造技法的知识和运用科学方法创造的技巧,即开设“创造技法”类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理论只提供理性的指导和基本的导向,而不能完全取代实践性很强的“方法”,“方法”才是实现创造创新的有可操作性的可望且可及的、水到渠成的成功之路。

2.开设“创造技法”类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开设“创造技法”类课程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素质,是检验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或失败的试金石,创造创新能力素质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脊梁和核心。“创造技法”类课程不仅能建成科学体系,形成自己独立的课程内涵,其强烈、执著追求创造创新能力的思维意识,也要渗透到其他基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一般来说,“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调研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是青少年生普遍需要的基本能力层次。

3.开设“创造技法”类课程是学生未来走向成功的助推器

面向青少年开设的《创新教育技法训练》教研课程,当他们进行每一次科技创新活动时,就可运用这些知识与技法尝试创造与创新,给自己开辟一条成功之路,中华民族的“创造创新”素质,应该从青少年抓起,这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用创新人才决胜未来的意义。它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着深远影响。

三、通过对创造技法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提高创造发明的普及率和成功率。

创新教育是个大课题。实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形式,就是大力开展青少年发明创造、创新方案设计、科学论文活动,即小发明、小设计、小论文活动。而创造技法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探究问题的结果,寻求新问题,引导学生以理论指导创造实践,动手动脑,搞发现与发明,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和以“创新教育技法训练”课为基础的科技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正确传授创造技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注重以技法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抓好实践环节,强化课外个别辅导,促进学生活学活用创造技法,培养创造能力。近年来,一批构思新颖、制作巧妙、合理实用,具有三自(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三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小发明作品频频在自治区、市获奖。

创造技法的熏陶,促进了学生基础学科的学习,提高了动手动脑、发明创造能力。问起我校几位在自治区、市获奖学生成功的诀窍时,他们几乎一致讲,创造教育使他们在观察思考与动手中,更注意到周围某些小的地方、小的方面,并力争灵活运用创造技法,比别人早一点、好一点而已。其实正是源于对一些“小地方”、“小的方面”的精心,才产生无数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青少年小发明,也才产生了不少轰动性的大发现、大成就。假如,只盯“大”,不盯“小”,对苹果落地、壶水开沸之类小事情熟视无睹,不去探究,哪有万有引力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青少年发明创造,开发潜在的创造力。他们的发明创造过程都是一个实践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能力的提高,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同时使他们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第9篇:青少年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一.营造民主氛围,构建创新环境

创造氛围、情境,是培养、激活创新意识的基石。有了好的氛围,学生就能充分的发挥,教师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谓好的氛围,可以这样理解:它是公平与竞争的缩写,可以是表扬、激励、鼓励的的写照,可以是一个和谐互助的家庭,可以是支持性的环境,鼓励、耐心的帮助他们学习,以及让他们乐于智力冒险而不必担心以犯错误会导致批评。好的氛围,可以提供创新的机会,机遇垂青于每一个有准备的人,在这好的氛围里,才可以萌发想创新的意识。使学生能享受学习创新的乐趣。

(一)实行民主教学,破除教学上的“师道尊严”“为师者讳”的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需保证学生心理舒畅,思维敏捷,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使学生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护学生理解的自由,容许学生对物理环境,物理认识结构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来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二)开展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利用小组合作,把学生以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单纯的旁听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象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在团体中淡化竞争意识而提高思维能力。同时,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创新,从而抛弃应试教育那种“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利用物理史实,激发创新思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正切合青少年的这种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利用物理史实,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物理史实能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

物理学发展史是一幅理论与实验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逻辑与非逻辑并用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物理规律的发现与完善过程,都是人们运用创新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新方法是人类极其宝贵的财富,正确使用之,有利于学生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进而形成创新意识。

(二)物理史实能唤起学生的创新兴趣

将物理学上一些重大发现的历程渗透到物理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能体会科学发现的乐趣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供创新机会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在现在的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的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3]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并逐步渗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多向求解

众所周知,物理规律的导出通常采用实验归纳法或理论分析法,然而教材上或教师所采用的规律导出的方法,未必就是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最佳方法。在教学中,笔者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做法。[4]如笔者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教学时,学生通过实验和作图两种方案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思考和多向求解是互为表里的。学生会独立思考,则不受一种思维的束缚,不局限于单一角度和方向,常会独辟蹊径,发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谋求多种可能性。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多向求解非常适宜物理教学,因为物理现象并不是孤立的,描述物理现象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反映和描述物理现象的规律也有内在的联系,因此,物理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思考和解答。

(二)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