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医疗废物的概念
医疗废物是指医院所有需要丢弃、不能再利用的废物,包括生物性的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生活垃圾;是指在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虽然医疗垃圾仅占城市固体废物的3%,但它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有害的化学物质、易造成锐器损伤等,对人民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我国《危险废物分类》中将来自于临床的医疗废弃物视为1号危险物品。
2 医疗废物的危害
由于医疗废物具有全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所含有的微生物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废物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处理不当,会成为医院感染和社会环境公害源,更严重可成为疾病流行的源头。医疗废物中含有不同程度的细菌、病毒和有害物质。而且废物中的有机物不仅滋生蚊蝇造成疾病的传播,并且在腐败分解时释放出的氨气(NH3)、硫化氢(H2S)等恶臭气体,生成多种有害物质,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同时也是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和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由医疗废物引起的交叉感染占社会交叉感染率的20%。
3 医疗废物的分类及其收集与运送
3.1 医疗废物的分类
(1)感染性废物: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2)病理性废物: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
(3)损伤性废物: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4)药物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
(5)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
3.2 废物的收集及运送
(1)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确保包装物或容器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破损的包装应按治疗废物处理。
(2)废物盛放不能过满,大于3/4时就应封口,封口紧实严密,注明科室和数量。
(3)分类收集,禁混;禁漏;禁污(利器放入利器盒内,非利器放入包装袋内)。
(4)运送时防止流失、泄露、扩散和直接接触身体;运送医疗物废物应使用防渗透、放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各种包装和运送工具应有专用医疗废物标识。
(5)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处、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并设专人负责管理。
(6)做好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重量和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等,资料保存三年。
(7)对垃圾暂存处、设施及时清洁和消毒处理,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8)医疗垃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天,每日工作结束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9)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应在48小时内及时上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导致传染病发生时,按有关规定报告,并进行紧急处理。
4 医疗废物的处理办法
医疗废物的处理技术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优选方法仍不够成熟。目前相关的处理技术大体分为三类:①高温处理法,如焚烧法、热解法和汽化法;②替代型处理法,如化学消毒法、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干法热消毒法、微波处理法和安全填埋法;③创新型技术,如等离子技术、放射技术。用于处理医疗垃圾已有多种技术,根据处理原理不同,一般可分为灭菌消毒法、焚烧法、等离子体法、热解法和卫生填埋法等。
灭菌消毒法:灭菌消毒处理方法较多,可采取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法、化学消毒法、微波消毒法等。灭菌消毒法主要是通过高温、高压、化学试剂、一定频率或波长的微波等技术,破坏微生物及病毒的生存环境,降低医疗垃圾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危害的程度。
高温焚烧法:根据研究,医疗垃圾中占总重量92%的组分为可燃性成分,不可燃成分仅为8%,在一定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可以完全燃烧成灰烬。焚烧处理是一个深度氧化的化学过程,在高温火焰作用下,焚烧设备内的医疗垃圾经过烘干、引燃、焚烧三个阶段将其转化成残渣和气体,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在焚烧过程中也因高温而被有效破坏,还能有效实现减容和减重。焚烧法适用于各种传染性医疗垃圾,是医疗垃圾处理领域的主流技术。
热解处理法:热解法是利用垃圾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将医疗垃圾中有机成分在无氧或贫氧的条件下高温加热,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使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变为可燃性气体、液体燃料和焦炭的过程。这种处理技术与焚烧法相比温度较低,无明火燃烧过程,重金属等大都保持在残渣之中,可回收大量的热能,较好地解决了医疗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最大难题。
等离子体法:等离子体法是处理医疗垃圾的一项创新技术,它消毒杀菌的原理是:用等离子体电弧炉产生的高温杀死医疗垃圾中的所有微生物,摧毁残留于细胞的毒性药物和有毒的化学药剂,并将金属锐器及无机化学品熔融,使其彻底销毁。
电弧炉处理技术:电弧炉是以电弧加热的批次式反应炉,其燃烧温度约为1650~3300℃,停留时间约8~10min。电弧炉的电极棒透过交变电流产生强大磁性搅拌作用,废弃物与钢液能充分混拌,废物在极高温情况下被裂解氧化成CO 和H O,从而传染性病菌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完全破坏。电弧炉技术最早在日本被用于处理医疗废物。
辐照技术:辐照处理技术是利用电子束杀灭微生物和细菌。电离辐射源(如Co60)激发出来的电子与处理对象分子结构中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所积累的能量可以破坏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从而将微生物加以裂解破坏。但是辐照技术不能用来处理放射性物质,还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防护。
带着血液和体液的针头、输液管、棉球等号称头号危险废物,如果处置不当流传到社会上或被非法商贩所利用,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我国将医疗废物都交给医疗废物处理厂进行焚烧发电,或是把医疗废物进行简单的加工,然后做成塑料产品销往社会,让人不堪设想。提高医院员工、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环保意识,人人参与医疗废物管理,制定安全有效地防范措施,实现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有效地控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和处置流程,真正实现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禁止医疗废物进入社会刻不容缓。
关键词 医疗废物危害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医疗垃圾的来源及危害
医疗垃圾又称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传染病病人及疑似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与医疗物相关的危险常见的针头、刀片等锐器造成的危害。一旦锐器被HIV、HBV、HCV污染,被刺者就有可能发生相关传染病的感染。医院医疗废物不仅对医院医护人员有危害,也对其他人群如垃圾工、清洁工、甚至是玩耍的儿童都可能造成威胁。所以医疗废物不仅是传染病的重要感染源之一,而且是由化学或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其他事故来源之一。医疗垃圾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物质,其本身还含有微生物繁殖所需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排放或处理不当,造成对水土、空气的污染及对人体的直接危害。相当一部分的肝炎和艾滋病的传播源于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重复使用。部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威胁人民的健康。70年代就曾发生过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引起乙肝传播流行的事件。2003年春天,SARS暴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教训。以香港淘大花园SARS暴发流行为例,329名居民被感染,42人死亡的事件触目惊心。为此,无论是从疾病预防控制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加强对医疗垃圾处理,加强医疗废物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健康,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
医疗垃圾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各个环节都有严格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在危险废物焚烧技术上有突破性进展。我国的医疗垃圾管理和处理与世界各国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二是管理和监管体系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合理;三是医疗垃圾分类收集贮存、运输体系及管理制度不完善;四是医疗垃圾处理、处置设施落后;五是公众对医疗垃圾管理知识不了解,缺乏环保意识。
二、医疗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公众卫生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医疗垃圾的无害化管理和处理受到各级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地在医疗垃圾管理上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在此之前,沈阳市率先建立了医疗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广州市于1998年建立的生活环境无害化处理中心集中焚烧处理医疗垃圾,杭州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下发了《杭州市有害固体废物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北京、哈尔滨、无锡、天津、深圳、武汉、青岛、湛江等市已将医疗垃圾集中处理、处置纳入议事日程,并开始积极筹备集中处理、处置中心的建设。
市直大型医院每年向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环卫处交纳一定的费用,由环卫处到各医院集中将医院分装的医疗垃圾取运至各城区医疗废弃物处理场地进行集中焚烧。中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垃圾处理还未实行分类管理及集中焚烧。医疗垃圾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未进行规范管理;二是医疗垃圾管理及监管体系不完善;三是医疗垃圾处理、处置的管理和监管不到位,设备及处理能力不足。
三、医疗垃圾的处理对策
(一)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制度
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医院成立感染管理领导委员会;设专门管理组织,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科内成立感染管理小组,由主任、病房医师、护士长及护士组成设专人上报问题。院内在每个病区设立感染报箱,方便临床的工作。
2、各科根据临床疾病护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感染管理工作制度.突出专科特点。制定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同时制定医疗工作规章制度、制定新业务新技术准入流程,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及应急流程等。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应变处理能力 。
(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认识自我防护教育和法制、法规教育是医院员工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在医院营造防范医疗废物污染的学习氛围,针对不同部门的特点进行定期、不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和“标准预防”意识,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
(三)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培训。医疗废物管理不仅是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提高公众意识是最重要的。但公众对医疗废物管理的了解却知之甚少,有对门诊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患者不知道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不能混装,90%的医务人员认为政府和新闻媒体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和危害性宣传不够。因此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患者入院时、住院间、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宣传教育;其次,门诊导医设一名负责宣传教育,让进入医院的人们了解存放医疗废物的地点,将贮存容器及标识告知大家,教会丢弃各类垃圾的方法,让患者及陪护人员清楚废弃物怎样处理,了解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对大众的危害,形成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医疗垃圾管理的法制建设。首先要借鉴全国先进城市的经验,根据国家现行和近期出台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医疗垃圾(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各地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医疗垃圾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医疗垃圾从产生到处置整个过程。
(五)建立完善的医疗垃圾管理及监管体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医疗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完整的管理和监管体系,明确医疗垃圾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及监督管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加强医疗垃圾处理、处置后产生的废气、残渣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及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监管。
(六)建立专业化、企业化医疗垃圾处理中心。医疗垃圾污染治理要实行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走集中、专业处理的道路。建立专业化、企业化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引进环保高新技术,使医疗垃圾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其余热,实现其资源化。医疗垃圾处理中心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各家医院医疗垃圾进行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理,便于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把医疗垃圾从产生到最后治理,统一管理和监管起来,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七)努力提高公众卫生和环保意识。通过媒体大力宜传新出台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使公众对医疗垃圾的产生到处置及其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切实提高公众的卫生和环保意识,推动全面的环境无害化管理。
医疗废物属于高危险性废弃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只要采取有效的持续改进措施,形成人人参与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实现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就会有效地避免医院感染及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赵由才,张全,蒲敏. 医疗废物管理与污染控制技术[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36.
[ 2 ]肖西平,张建莉,黄利虹,等.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J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 ,14 (8) :9142915.
[ 3 ]范秋萍,张会芹,李俊艳. 医院感染管理对保洁工作实施监管的探讨[J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 ,13 (7) :659.
【关键词】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问题;相应对策
医疗废物是指由于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保健、预防以及其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毒性、感染性以及有危害性的废弃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的不断改变,医疗废物的产生、管理以及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已经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现行医疗机构为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安全,避免医院环境的污染,终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性,减少其对人类、社会和医务人员的各种伤害,根据国家的卫生部相关文件发文有关医院应对医疗废物做出相应的管理具体从产生、收集、包装、处置以及运转全程进行密切的管理。
1医疗废物管理在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严格的对医疗废物的产生及分类进行把关,做到降低医疗废物的量,节约医疗用品资源,同时减少污染。生活垃圾要与医疗废物分开放置,具有损伤性废物应置于利器盒内,医疗废物袋和利器盒应有规定的标识。
1.2经济原因医疗废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因此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投入人力、物力的资源,一所中等医院每年大概支付18-20万元的医疗垃圾的处理费,而且此费用逐年上升,因此就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已经是医院的一大负担。在经济利益的角度,医院对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置造成影响。
1.3科学处理医疗废物的理念滞后目前医院中一部分医疗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处置认识不够正确,对其概念不清,把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为一体,有的就当作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使医疗废物分类不符合要求或者分类不清楚。使其处置不合要求,造成数量加大,从而使医疗废物管理的难度加大。
1.4医疗废物管理不健全在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中,医院在建筑设计时缺乏有关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设施。根据新华社记者报道,在医院的污水的有关处理,广东省有关医院,特别是乡镇一级医院,对医疗污水及化粪池的水直接排入河流或者排入市政下水道,有一部分的医院没有设立焚烧炉,医疗废物未作特殊处理与普通生活垃圾相混淆。这一类的现象在县级医院普遍存在。同时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容器、运送工具、暂时贮存地以及终末处置设施已经缺乏正确的设施或者设施完全不合要求。
1.5相应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监督医疗垃圾督导部门难于有效行使督导职能和责任,履行其相应权利义务,存在相互之间推诿现象。在医疗废物处置的全过程中完全缺乏监督工作,使医疗废物产生不明、分类不清、运输不好。在管理中从制度建设、人员组织以及检查监督工作等都有一定的缺乏。在医疗废物管理中没有相应的储存和处置等一系列重要的环节,无健全的专人专项管理和监督体系,因此,一些相关医疗机构对此要需采取对策。
2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做好从根本上完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体系从医疗废物产生的根本基础上做好分类收集把关,必须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放置,所有医疗废物都应放入黄色的废物袋或桶内,对于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分类培训,保证废物的正确分类处置,其他垃圾一旦放入医疗废物垃圾内后不能再取出。
2.2根据国务院的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要求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医疗学习培训,特别是医院内的医护人员和保洁人员。制定明确的责任,进行合理分工,对于医疗废物的严格执行分类,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盛装、明确标识、 准确登记和运输。抓好医疗废物的基础工作,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措施。
2.3尽快出台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标准,实施按比例、多渠道的分摊收费法,妥善对于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问题进行解决;建议采用“市机关、医疗机构、患者进行按比例、多渠道的分摊的收费法”确保医疗废物管理的资金的收费来源。
2.4各级医院尽快建立相适应的医疗废物处置的实施制度完善医疗废物的储存、运输体系医疗废物的相应定点储存制度与运输单管制度,使用医疗废物进行密封运输,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储存的设备与设施,禁止将医疗废物露天存放,且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的时间不得过长。
2.5建议采用国际上通用的 “五联单制”规范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对医疗废弃物交接流程的每个环节就其数量内容等进行严格的登记,防止医疗垃圾不当流向对社会与遗失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另外,按照医疗废物监督管理的相关原则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的定期性监督检查,增加检测设施,要加强监测技术,建立关于医疗废物的监管档案。各级卫生医疗的主管机构应派专门人员认真学习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以及健全各种配套的设备,管理规定、实施规划、规范标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明确分工,规范监督系统以确保法律的执行,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章制度者予以强制性惩罚。
总之,医院是防止疾病传播的主要场所,以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环境安全为主要目的,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和危险废物处理为重点,以建立医疗废物处理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为主要保障,切实履行各级政府职责,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点,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善我国医疗卫生废物处理的现状问题,保障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月东.医疗废物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39.
[2]张屹.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5):154.
[3]梁道宝,李书建.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2):252-253.
1.1领导不重视随着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提高,部分院方领导更多的关注于临床治疗效果而忽视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片面的认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投入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只是临时的应对检查工作,未形成医院感染的系统管理模式[2]。未能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并制定相关制度。
1.2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缺乏医护人员未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医院感染的标准未形成正确认识,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知识知晓率低。
1.3医院感染的管理混乱杀菌消毒设施简陋,器械消毒程序不明确,医疗器械杀菌消毒不彻底,操作方法不规范,甚至使用过期消毒剂杀菌消毒,盛放消毒液的器具未及时更换造成污染,不能保证杀菌消毒的有效性。无菌包出现过期及潮湿等情况。医护人员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无菌操作规程不规范。未建立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不规范。高压灭菌容器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员,经过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参与调查的卫生院的高压灭菌容器的消毒人员均未进行专业培训,不了解消毒的具体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对手卫生重视程度不足,部分医护人员对手部清洁的具体步骤不了解,部分医院为了节约费用,甚至没有洗手液及消毒剂。医护人员在进行诊断、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洗手,造成感染。
1.4医疗垃圾管理不规范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未分类处理,医疗垃圾未进行妥善处理,增加再次流入市场的风险。多数卫生院存在医疗垃圾存放地点及医疗垃圾的处理记录不完全。
1.5环境布局不合理部分卫生院的手术室、处理室、产房及供应室布局不合理,未严格划分各个区域。
1.6消毒记录不完善消毒记录应真实、完整的记录器械的消毒情况,同时消毒记录也是在产生医疗纠纷时具有法律效率的依据。消毒记录的规范化书写是发生医疗纠纷时医护人员对自我的保护措施。
2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的预防对策
2.1领导需提高重视卫生管理部门加强对各卫生院进行监管及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卫生院领导及上级领导应提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充分认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预防传染病在院内爆发的重要措施。应加强消毒供应室的投入和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正常运行。
2.2建立独立科室通过专业人员的管理模式,在院内设立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需专人负责,消毒过程及消毒标准需要严格遵照卫生部的规定进行规范化的消毒,消毒供应室人员分工明确[3]。
2.3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的新知识,针对在防控医院感染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同专家进行交流讨论,及时掌握文件的精神、具体要求,并更新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整体水平[4]。通过学习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定期组织考核,考核成绩同职称评比挂钩。医院感染的专职人员需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医院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将培训学习的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
2.4加强医疗垃圾的管理力度制定医疗垃圾的监管制度,明确医疗垃圾的分类及相关管理责任人,将生活垃圾同医疗垃圾分类。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需要及时毁型,防止再次流入市场。设立医疗垃圾储存站,并定期对医疗垃圾储存站进行消毒,对医疗垃圾的转运及处理进行登记,妥善保管记录。对医疗垃圾储存站的工作人员需进行关于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并提供相关防护措施。
2.5建立监督及考核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的监督队伍建设,通过绩效及激励机制,提高监督人员及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监督部门应定期进行全院医院感染工作的检查,针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习及讨论,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2.6加强病例监控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控工作,制定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上报,妥善处理,防止医院感染的爆发[5]。医护人员若出现迟报及漏报的情况应根据奖罚制度给予处罚。
2.7加强消毒隔离监管力度做好物品的清洁和杀菌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配置浓度,合理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工作,做好高压灭菌炉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人员的知识培训,需要定期检查杀菌消毒的效果,保证杀菌消毒的效果。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整改措施。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的规范化管理,手部卫生是预防卫生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手的正确清洁方法培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合理的佩戴无菌衣帽及手套,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8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一次性医疗物品需严格执行准入制,一次性医疗物品需核查三证,进货时严格把关,防止伪劣物品进入医疗部门。
1资料与方法
1.1环境和工具管理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废物管理经费的投入,增设专用通道和暂存间,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与转运,要求两人以上的专职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步骤,按规定的流程、线路、时间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和转运;设置专用密闭车由上到下每日到各科室收集转运医疗废物,收集前检查包装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杜绝垃圾在运送过程中发生抛撒、渗漏;专职人员必须严格从收集箱拎起医疗废物直接到专用车或暂存间暂存,不得带往其他科室及其他清洁区域,更不能通过其他通道或者电梯进行转运,同时对暂存间的医疗废物要做到日产日清,保证本院医疗环境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或院内感染的出现。专职人员在每日结束转运工作后,需对密闭车、专用通道、暂存间等进行彻底消毒并详细记录。
1.2分类管理和标识管理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起着关键的作用[5]。目前许多医院医疗废物中混有相当数量的可回收的非医疗废物,据报道焚烧的医疗废物中非感染性医疗废物占的比例平均为37.8%[6],不但增加了医疗废物的处理费用,而且还污染了环境。本院将医疗工作中的可回收非医疗废物与医疗废物在初始处理时严格分开并统一回收。可回收非医疗废物统一存放在绿色包装袋内,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根据用量大小分别放置在不同规格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塑料袋中,袋外有醒目的医疗废物警示标志,损伤性废物按医院感染规范要求放置在特制的利器盒内(黄色投放口,设计成只进不出)。同时在每个医疗废物收集桶上方贴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表和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起到时刻警醒的效果,工作人员执行时也能一目了然,确保分类的正确率。
1.3做好交接登记交接是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7],各科室均建立医疗废物登记本,内附详细的医疗废物收集与院内转运登记状况,专职人员在每日到各科室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与转运的过程中,都会对科室医疗废物种类、重量、时间等进行详细的记录,科室相关负责人员核对无误后再签名确认,确保了医疗废物从产生的原始记录到终末回收处置,都有可追溯的记录,杜绝医疗废物回流社会[8]。
1.4定期组织联合稽查(1)每天上午科室护士长检查医疗废物处置分类是否正确,盛装垃圾袋是否标准,并登记检查结果;下午科室专人检查废物回收时袋口是否封扎紧密,标签是否齐全,数量登记是否正确,回收人员着装是否规范,回收路径是否正确,查看生活垃圾是否混有一次性医疗垃圾,并记录检查结果。(2)行政科全面负责对全院医疗废物规范管理中后勤保障及医疗废物转运的监督检查。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每周随机到各科室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贮存、规范运送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记录检查结果。(3)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行政科每季对全院医疗废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联合督查考核汇总评分,并详细记录。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主要问题并及时制订整改措施,做到奖惩分明,促进和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后医疗废物处理成本为38200元,与实施前46810元比较,处理成本降低了18.39%,节省了医疗废物处理成本的支出。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前医务人员医疗废物刺伤发生率为20.22%(18/89),实施后为5.62%(5/89),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8,P=0.004)。实施前保洁人员医疗废物刺伤发生率为34.78%(8/23),实施后为8.70%(2/23),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32)。实施细节管理前后全院医疗废物执行管理效果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实施细节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结果显示,实施细节管理后,全院医疗废物执行管理效果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在实施细节管理前,医疗废物的管理采用科室护士长或责任人负责制,虽有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和督查,但在整个工作的流程中仍存在缺陷,实施细节管理后,通过各部门沟通协调、履行相应的职责、规范管理体制、改进工作流程,从而使每个细节成为日常工作规范的一部分,实现了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院内感染[9-10]。
3.2实施细节管理有利于培养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创建节约型医院国际上视医疗废物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其处理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11],医疗废物管理不仅是医院管理难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不仅是医疗机构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废气不但会污染环境,影响空气质量,而且也是对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12-14]。在联合督查中,笔者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和非医疗废物的分类混淆不清,成本意识和环保意识较差,因此,本院提供了相应的可回收资源的设备,制作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表和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图,并将目录表和流程图上悬挂于医疗废物垃圾桶上方,起到了时刻警醒的效果,护理人员的参与是做好医疗废物管理源头的关键。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分类和收集大多由护理人员来完成,可回收非医疗废物与医疗废物分类的正确性,从而从源头上减少医疗废物的数量[15]。结果表明,实施细节管理后医疗废物处理成本为38200元,与实施前46810元比较,成本降低了18.39%,这对建立节约型医院,培养医务人员节约意识,减少环境污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济南市 ; 口腔诊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卫生监督
随着口腔诊疗机构数量的增加,伴随而来的医疗废弃物日益增多,如何对疾病诊疗后的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置管理已成为监督部门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内容。规范管理是否到位,不仅关系到改善社会环境、医院环境卫生污染状况;而且关系到医院医务人员、就诊病人的身体健康;重要的是关系到有效地减少和预防病原微生物流行传播疾病。根据《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2006年5月济南市卫生监督机构对全市260余家口腔诊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的产生、分类、收集、转运的全过程都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口腔诊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种类
感染性废物口腔诊疗机构诊疗工作与综合性医院门诊诊疗工作不尽相同,其疾病受口腔特殊的组织解剖生理特点的限制,分科细,治疗途径多,产生的医用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多,例如:污染的各种敷料,如:棉条、棉球、棉签、小纱布、小毛巾、牙胶、小纸捻等,数量众多的敷料均染有血液、唾液,成为医用废弃敷料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
非感染性医疗废物诊治牙病所使用的各种重金属类,如汞、砷、铅等特殊废弃物;病理科废弃的各种病理组织切片标本;检验科废弃的各种血液标本、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废血清、废标本、采血用品等;修复科、正畸科废弃的技工印模材料、石膏模型、石英砂等;药剂科废弃的挥发性、蒸发性化学药剂废气;各科室废弃的损伤性刀片、缝合针、扩大针、金属车针、拔髓针等,同样对医院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及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的推广使用,对预防口腔疾病诊疗起到了预防作用,受到病人、医护人员的欢迎。但增多的医用废弃物如:一次性治疗盘、口镜、镊子、探针、漱口杯、手套、胸巾、印模、托盘、注射器、针头等的处置使医院难以承受。这些废物可成为最直接的污染源头,成为血液性疾病传播的传染源。这些医疗废弃物在医院的产生不仅对医院内医务人员有造成感染的危险,也可能污染环境造成社会疾病的流行。
以上这些口腔诊疗活动产生的医疗废物由于种类繁多,也给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增加了难度。
2.济南市口腔诊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济南市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1家,一级以上(含一级)医疗机构及较大规模口腔诊所约100余家均已参加集中处置,由于对这些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较大,基本能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要求执行,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其余未参加集中处置的小的牙科诊所则违规现象比较严重。综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组织管理及制度不健全表现在:小规模的口腔诊所无组织及制度,较大规模的口腔诊疗机构虽然有组织制度、但不健全。未建立主管和监管部门,或两者未能协调配合。对医疗废弃物的类别、规范、处置缺乏足够的重视,使组织管理制度落实和执行流于形式,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各级部门重视。如:无专职管理部门;医疗部门、护理部门、感染管理部门的协调、检查、监督职责不到位。
2.2分类环节控制不严格 医院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分类、收集、回收、运输等环节应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程序,但我们在检查时发现:诊疗后废物混放、混装;如损伤性废物与医用其他废物混放、混装;医用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混送;医疗废物装袋过满、封口不严导致的医疗废物散落等现象依然存在,电梯旁、楼道内、甚至马路上都可见到医疗废弃物留下的痕迹。未建立医疗废物交接记录,或记录不完整,这些为传播疾病埋下了严重隐患。
2.3规范操作不严格表现在:诊疗使用后注射器与针头不卸或不分类;一次性治疗配套盘器械用毕不分类混放一起;一次性手套、口杯、纸巾使用后丢弃在生活垃圾箱内等,缺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的意识,既没有保护病人,也未到达保护自身健康的目的。
2.4对相关人员缺乏相应的培训表现在: 医务人员防护认识不到位 ,防护认识淡化,认为医疗废物怎么处置是保洁员、院务部门、感染管理部门的事,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思想重视;缺乏对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人员的培训,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品及安全防护专业技术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尤其是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从事医疗废物收集工作的一般是保洁员或物业公司,由于这项工作工作环境差,待遇低,人员更换频繁,导致了培训及防护工作跟不上,而针对这一人群的职业健康体检更是无从谈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工作人员未经过相应的专业知识及防护知识的培训,素质较差,从而造成了医疗废弃物不规范收集处理。
2.5集中处置工作不能全面落实:济南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仅1家,收费较高,赢利的目的性较强,与医疗废物处置的公益性及社会性不能较好的匹配,造成了参与集中处置的单位经济负担太重,影响了对医疗废物处理的投入,小的诊所因为费用太高,不愿加入集中处置;而集中处置单位为降低自身成本,经常不能及时清运医疗废物,对不好收费的小单位不予接受,这些都对医疗废物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6 医疗废物包装物及容器不符合要求:部分小牙科诊所盛放医疗废物不使用黄色塑料袋,而是随意放在纸箱里或黑色垃圾袋里;部分医疗机构虽使用了黄色垃圾袋,但无警示标识及警示说明;盛放针头、安瓿等损伤性废物的锐器盒使用不普遍,部分单位将针头等损伤性废物直接混入感染性废物盛放在垃圾袋中,有些虽然分类放置,但盛放损伤性废物的容器多为纸箱子或各种小瓶子,都不符合规要求。
3 口腔诊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的对策
3.1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由一个部门牵头,多部门负责的行政管理组织,责任分清。各科室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标准执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标准。如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工作中对医用废弃物处置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回收人员体检制度等,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纳入医疗后勤管理质量范畴,最好建立医疗废物处理日常检查奖惩制度。
【关键词】换药室;消毒灭菌;预防感染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同时也被患者及家属所关注。门诊换药室是外科门诊操作的重要部门,也是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场所。因此,做好门诊换药室的感染控制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1 引起感染的因素
1.1 换药室内空气的污染 由于中央空调的使用,门窗密闭使室内空气不能流动,而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门诊换药室人员流动相对较大,使病毒及细菌在空气中悬浮造成空气污染。同时空气又是良好的传播媒介。
1.2 换药室医疗器械的污染 由于个别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不强,在进行操作中污染了用于患者伤口的器械。还有个别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漠,只重视工作完成而忽视自我保护。如:脓肿切开操作中安装、拆卸刀片不用持针器,对感染伤口不注意个人防护,不戴口罩及手套。工作中持无针罩的注射器面对他人或自己造成误伤。将用过的注射器或其他锐器扔在不耐刺的容器中,处理时造成刺伤或不按规定回收利器等。
1.3 医护人员手污染 医护人员主要是没有重视手也是污染的重要环节,故在换药前后未认真清洗或消毒手。手因直接接触患者,而处于带菌状态,若不注意洗手,手上的细菌带到医疗器械或患者身上,就可能使各种各样的病原菌在患者之间交叉传播,而造成医院交叉感染。
1.4 换药室的医疗垃圾 医疗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1-2]。如:患者的血液、脓液、感染伤口使用的敷料等,不按垃圾分类集中统一焚烧处理,均可造成环境的污染、医院感染的发生。
2 预防感染的对策
2.1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对空气环境的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要随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换药室的布局要合理,严格区别清洁区、污染区、无菌换药车、污染换药车。加强非换药人员的控制,避免人员多、说话多、咳嗽时将细菌附着在漂浮的尘埃和飞沫中,再落入伤口以及所准备的器械和敷料上。换药时只允许患者入内,陪护及其他患者均在门外等候。每天常规紫外线照射2次,1 h/次,照射后及时登记。每周用95%的乙醇纱布擦拭紫外线灯管1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1次,将菌落数控制在≤500CFU/m3。每天工作完成后,用1∶200 84消毒液擦拭台面及地板,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拖把专用。
2.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安全防护 ①提高感染控制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护人员面对许许多多的无菌物品,经常是一个单独完成无菌操作。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树立正确的无菌观念,具有严格的无菌操作意识和遵守无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尤其是《消毒技术规范》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办法等,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并定期对各项工作按标准进行检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从而自觉执行规范的技术操作,所有换药室用的无菌物品均由消毒供应室经高压灭菌处理。灭菌后进入换药室的无菌物品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使用时认真检查无菌物品的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期及有效期,超过有效期应重新灭菌。无菌包应保持完整、干燥。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视为污染,不可做为无菌物品使用。
2.2 加强医疗锐器的管理,锐器刺伤是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据国内某研究报道:>80%的护士1年>1次的锐器刺伤[3-4]。为减少锐器刺伤而致的职业感染,强化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有关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工作中提高对职业感染的警惕性。门诊换药室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将换药室清创中所用的手术刀片、注射器针头等锐器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内,盒装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内,由专职人员统一处理。
2.3 医护人员手的处理 洗手是防止病菌传播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此,医护人员在换药室前后必须认真清洗或消毒手,防止微生物的种植与扩散。必须做到处置一个患者洗一次手。换药中双手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戴手套不可触摸公共物品,以防造成污染而影响伤口愈合。
2.4 换药室医疗垃圾的处理 为降低医院的感染发病率,换药室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包装,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入黑色垃圾袋分别放置。将分类收集的医疗垃圾放在本科室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点,每天由专职人员统一回收焚烧处理。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点进行清洁、消毒。
综上所述,门诊换药室的感染预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管理,它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充分体现医院管理水平。本院有病床近1000张,为更好地加强门诊换药室的管理工作,门诊部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有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每月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及突击检查的方法,监督实施并列入科室质控项目,使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保障换药室医疗工作的安全和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废物管理的调查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25-1026.
[2] 葛扣喜,徐旭东.浅谈新形势下医院废水及对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12):719.
【关键词】 手术间;无菌台;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范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手术室担负着常规手术和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每天产生大量的医疗废物,如管理不当,不仅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而且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疾病传播,后果不堪设想[2]。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直接接触医疗废物,是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分类收集的首要环节[3]。手术室器械护士在手术配合过程中,直接接触术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因此,做好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尤为重要。我院手术室从2011年1月起对无菌台上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有效的收集管理,通过1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护士32名,保洁员10名。设有手术间12个。2011年手术量11094例,接台7163例。
1.2 方法
1.2.1 传统方法(对照组) 器械护士在手术配合中,将术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投放至“目标筐”中。
1.2.2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在我院手术室12个手术间无菌台上实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实验组)。即:器械护士洗手上手术台后,将手术台上产生的医疗废物在无菌台上分类收集,术毕将各类医疗废物分类汇集。
1.2.2.1 物品准备 无菌台上除常规物品外,另外再加无菌收集盆、无菌弯盘、无菌废物收集袋各一个;手术台下,由巡回护士准备平面距无菌器械桌台面30cm左右高度的圆凳,放置于手术床尾部备用。
1.2.2.2 物品放置 器械护士洗手上手术台后,将无菌收集盆传递给巡回护士并置于手术床尾部圆凳上面,收集除损伤性废物以外需要清点的医疗废物如新纱布,纱布垫等;无菌弯盘固定于器械台的左下角,专门收集手术台上产生的一切损伤性废物如安瓶、注射针头、头皮针、输液器针头、手术刀片、一切缝针等;无菌废物收集袋粘贴于手术床尾部器械托盘尾缘,用于收集除锐器以外的非清点物品。如残余丝线、一次性物品的内包装等。
1.2.2.3 术毕分类汇集 术毕各类废物分类汇集。无菌收集盆内的纱布,纱垫等清点无误后汇集于无菌台上无菌废物收集袋内,双胶带扎紧封口汇集于手术间的感染性废物容器内;无菌器械台上盆内的液体倒入手术间污水桶内,注意倒时位置要低,防止液体飞溅对手术间二次污染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无菌台上无菌弯盘内收集的损伤性废物清点无误后随同器械一并带出手术间,集中汇集于器械暂存室处的锐器盒内。2 结 果
2.1 两种不同方法废物管理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外科医院感染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锐器伤)的比较,见下表。
手术切口感染率 外科医院感染率 锐器伤发生率/例
对照组 (2010 年 ) 19% 10% 56%(19)
实验组 (2011 年 ) 16.5% 8.9% 7%(3)
2.2 两种不同方法废物管理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保洁员的满意度调查,见下表。
手术医生 麻醉医生 保洁员
对照组 69% 70% 65%
实验组 95% 98% 100%
3 讨 论
3.1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保证地面的干净整洁,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手术室环境清洁,是感染控制的重要因素,随时保持手术间各处地面的清洁而不被污染,尤为重要[4]。手术间无菌台上产生的医疗废物传统投放于地面收集桶、收集盆内。传统方法由于投放时“目标筐”距离过长,投放物极易偏离目标,既避免医疗垃圾的混放,还造成地面二次污染或液体飞溅,影响手术间的干净整洁,增加了职业暴露的可能性。废物收集袋应放于距器械桌台面30cm左右高度的无菌盆,避免了医疗废物投放于地面的可能性,杜绝了地面的二次污染和大大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1月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和外科医院感染率下降。
3.2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减少了医务人员的针刺伤率,防止了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各种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肝、丙肝等的重要途径[5]。通过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避免了锐利废弃物混放,减少护理人员在操作中,保洁人员在处理垃圾时锐利废弃物刺伤事件的发生,防止了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3.3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优化了手术间的保洁流程。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通过取消不必要的工作环节进行了流程优化。杜绝了术中巡回护士随时清理手术间,处理地面的碘、血迹等。术毕将收集的医疗废物分类汇集,缩短了保洁员的保洁时间,为接台手术的手术团队赢得了宝贵时间。
3.4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提高了手术团队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手术间的利用率。手术室是医院外科的运转枢纽,承担全院临床科室的手术任务,在手术间有限,手术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使保洁工作用最少的时间去获得最佳的效益。提高了手术团队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了手术间的利用率。实施无菌台上废物规范化管理后,对50名手术医生、15名麻醉医生、10名保洁员,满意度分别为95%、98%、100%,均较传统方法提高明显。
3.5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树立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是对客观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的过程[6]。在可能出现的偏差前采取干预措施,遇见性的把损失降低到最小。无菌台上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术毕各类废物清点无误后分类汇集,每台手术之间做到了物品清点、带出、环环相扣,避免了前一台手术的物品在手术间的残留,防止接台手术物品的清点扰,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
3.6 规范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管理,提高了手术团队人员对医疗废物规范性投放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态度和知晓率,直接影响分类行为的依从性[7]。我们通过幻灯片、晨会、业务学习等形式对全科人员以及保洁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法律、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增强了无菌台上器械护士的责任感,养成了良好的医疗废物投放习惯。提高了手术团队人员对手术间医疗废物规范性投放的依从性,避免了各类医疗垃圾的混放。4 小 结
实行无菌台上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后,无菌台上医疗废物收置有序,手术间干净整洁,减少了医疗废物在手术间的二次污染,防止了污染扩散。避免了各类医疗垃圾的混放,明显减少了医务人员的锐器伤率,防止了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优化了手术间的保洁流程,提高了手术团队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手术间的利用率。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保洁员,满意度大为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术中一次性物品使用的大量增加,无菌台上产生的医疗废物相应增多,传统的收集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手术的需求,无菌台上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是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2003.
[2] 陈有霞.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J].黑龙江医学,2009,33(10):796-798.
[3] 米光丽,唐彦,柳萍.379名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36-1137.
[4] 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0-116.
[5] 王文兰,郑红丽.临床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1):718-720.
【摘要】目的自查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医院感染管理的方法。方法对本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自查及省级督查时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在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医疗废物处理、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结论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改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确保病人及健康人群的安全。
【关键词】医院管理年;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62-01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设病床700余张,二个院区,18个病区,10余个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通过自查与整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将院内自查、省级督查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提出相应对策,以便探索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方法,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努力提升医院管理的整体水平。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医务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如何从自身做起、在诊疗活动中自觉执行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如何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对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等方面认识不足。
1.1.1 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从自我做起认识不足。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地要与病人、病源微生物接触,很大程度上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由于对医院环境的适应、工作的琐碎与忙碌,尤其是抢救病人时更易淡化或勿略医院感染管理所要求的诊间洗手、规范洗手、垃圾分类、消毒隔离、自我防护等。
1.1.2 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必须落实在诊疗活动中的认识不足。控制医院感染是通过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的,不太重视诊治病人前后手的卫生、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技术、使用后医用垃圾的即时、规范处理等。
1.1.3 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是对病人负责的认识不足。主要精力用在研究病人的诊疗方案和操作技术,忽视了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如病人出现感染时,凭经验使用抗生素,忽视了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细菌学检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1.2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1.2.1 基础概念模糊:消毒与灭菌概念不清、混淆。需要医务人员有一个严谨的工作作风,部分医务人员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消毒,什么情况下必须达到灭菌存在概念上的模糊、混淆。多数医务人员并未意识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污染的物品均具有传染性,表现在操作时不戴手套、口罩、护眼用具等,未能做到立即洗手等。医务人员中普遍存在对五类医疗废物的特征不清楚。医院在为病人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医疗废物,医务人员最先接触医疗废物,及时按要求处理医疗废物,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工作中,部分医务人员不能及时按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的处理,增加了其他工作人员暴露的危险。
1.2.2 不严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 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消毒工作设及的面最广,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地面、桌面、椅子等环境消毒时,消毒液的配制不能严格执行技术规范,表现在取消毒液时不使用量杯,难以保证有效浓度;无菌技术也是设及面较广的一项操作,少部分医务人员不能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表现在进行无菌操作前不洗手、不戴口罩或口罩未遮住鼻孔、不戴工作帽、跨越无菌区、无菌容器开启后超过24小时,继续使用。
1.2.3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胃镜、供应室、口腔科等岗位,因其工作的特殊性配置相应的防护用具,工作人员嫌麻烦处理胃镜时不穿防护裙;口腔科工作人员在给病人钻牙时不戴手套、不戴帽子、鼻孔暴露在口罩外;戴手套进行某此操作后,不按规范洗手;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物品时,不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具。
1.4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欠规范。一次性无菌物品按一般消耗材料贮存、发放,使用后的一次废弃物在运输、处置的过程中,时有与生活垃圾混装的现象。
2 对策
2.1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职责,责任到人。由业务副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主任委员,医疗、检验、护理等专业人员组成医院感染委员会,下设28个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订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职责、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紧急预案及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等50余项,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定期分析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各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经验,引导全院职工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2 组织培训、更新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结合本院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强化知识。通过培训、自学、集中考试等形式,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
2.3 督导落实,指导各科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制订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标准、考核细则,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职责、技术规范。设计不同的表格,指导执行、考核。
2.3.1 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结合各科工作特点、制订学习重点,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