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

第1篇: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对策

一.背景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汕职院)成立于2001年,坐落在风光旖旎的粤东滨海城市――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是一所由汕尾市人民政府创办,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院校。至2012年9月,共有学生约6000人,教职工435人。办学12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旅游正逐步在本校中兴起,市场潜力巨大。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各年级发放150份,男女均等,回收145份,回收率为96.7%,有效率为100%),通过对旅游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个人建议。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

从调查显示看,喜欢旅游的占总人数的81%,一般的占12%,不喜欢的占7%,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出游愿望强烈。旅游已成为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二)消费水平不高

大学生仍属于消费一族,他们的费用大多数来自于家庭。旅游消费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现阶段仍是属于奢侈消费。他们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经济来源的制约,消费能力不高,从调查显示:旅游花费的来源有48%来自家庭支持,有30%来自平时节俭,有12%来自奖学金,还有10%来自兼职收入。对于有过旅游经历的学生来说,每次出游的平均开销,100元以下占21%,100―300元之间的有32%,300―500元的有37%,500元以上的有10%。这说明大学生用在旅游方面的开销并不高。

(三)旅行社推广方式不被大学生接受

调查表明,50%的同学是通过网络搜索旅游景点。通过旅行社咨询的只占20%,电视约占15%,其他占15%。由此可看出,多数学生不是通过旅行社来了解旅游信息的,说明旅行社提供的信息比较滞后或者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途径,只是采用简单的电话咨询和报纸宣传,很难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也可能是因为旅行社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享用到的相差较大,导致学生对旅行社失去信心。

(四)现在的旅行社服务不满

针对旅行社的服务,有62%的大学生认为旅游时间受到限制,78%的学生认为玩得不够尽兴,有65%的学生认为旅行社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旅游线路。可见,大学生对旅行社提供的线路和服务都不太满意。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旅行社不重视

汕尾大多数旅行社认为,汕尾高校不多,消费能力不高,而对于学生出游要求又比较多,安全责任大,出游时间有限制,利润又太低,所以都认为不值得去开发。但是我们从上面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高校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学生外出旅游的积极性非常高,虽然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利润不高,但也要看到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旅游产品不符合大学生需求

目前汕尾市约有30家旅行社,针对校园市场开发的主题线路还没有。旅行社向大学生推出的旅游线路还是以简单的观光类旅游产品为主,产品缺乏特色,没有体现出大学生的特色。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仍处于停滞阶段。

(三)旅游产品价格高

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看,学生不选择旅行社安排出游,主要是因为价格贵,而且旅行社的价格一般以团体包价为主,行程大多是旅行社设计的常规线路,价格为一个总的价格,灵活性较差,直观上让学生很难接受。

(四)旅行社形象不好

大学生涉世经验比较少,对旅游常识掌握得比较少,但是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很强。近几年,社会上对旅行社的评价不好(出现强迫购物,羞辱客人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旅行社的形象,于是大学生很难对某家旅行社在短时间内产生信赖感。

四.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

(一)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

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不仅仅是为了旅行社的创收,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我国的一个特殊情况是,由于存在安全和责任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学生旅游都持不主张、不鼓励、不组织的态度,甚至有些班主任还时常告诫学生要少外出旅游。大学生外出旅游本应作为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有力因素,教育行政部门对于组织学生旅游应当给予支持并加以指导。

1.健全法制体系

针对大学生旅游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政府应该健全社会的法制体系,出台旅游法或者其他与旅游有关的法规,规范旅游企业与旅游者的行为。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的旅游安全机构,完善旅游保险,加强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等,提高大学生旅游的安全意识。

2.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

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建立一些如青年旅馆、旅游宿营地等价格较便宜的住宿地点,让大学生可以享受到适合自己又便宜的配套设施。

3.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

政府要密切与旅游企业、高校联系,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支持,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良好局面。

4.提供优惠政策

英国为鼓励学生旅游,特规定凡25岁以下的青年人乘火车可以买半票。德国法律规定26岁以下的学生坐火车可以得到特价优惠,博物馆或其他文化场馆设施也有学生特别票价,学生们持学生证,交一张照片和9欧元就可从学生后勤处办理一张国际学生与大学生证(ISIC),凭此证可以坐飞机的特价,还可以便宜地在国内国外的青年旅馆过夜。我们也应鼓励交通、餐饮、旅馆、景区等对于学生应收取较低的费用。

(二)开发适合大学生的旅游产品

旅行社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旅游需求,设计出更适合大学生的旅游线路。

1.专题修学旅游

它是以某个专题为考察学习目标,比如美术专业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出去写生,旅游管理专业每学期也要组织学生出去考察学习,学习如宗教文化、古建筑文化等。旅行社就可以针对这些需求设计出具有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旅游线路,并且跟学校签订长期的合作合同,根据师生的要求随时调整旅游线路。

2.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它以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通过让旅游消费者了解工业生产与工业操作等工艺生产过程,在满足旅游消费者基本旅游需求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工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商务管理、电子设备运行与设备管理等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每年也会组织学生到各企业参观学习。旅行社可以通过与企业和学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定期的工业旅游产品。

3.毕业旅游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要组织毕业生外出旅游,旅行社可以以就业培训、就业考察为主题设计寒暑假就业游,到知名企业考察学习;也可以设计以沟通感情,回味友谊为主题的毕业旅游线路。

(三)宣传促销及交易渠道

根据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方式来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

1.建校内门市部

首先旅行社要与校内的旅游管理专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校内建立一所旅行社门市部。这样不仅能给学校带来部分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实习的岗位。有了学校的支持,旅行社在校内开展活动就更方便。而且门市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广告,学生要了解旅游信息最直接最快的方式就是通过门市部。门市部的员工要由兼职学生组成,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旅行社的信任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一定的经营成本,而且还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旅游市场市场的需求和旅游偏向,更好的收集客户的意见及建议。

2.与校内协会合作

当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后,旅行社就要慢慢的深入到学生中去。我们可以先把重点放在旅游协会上,把旅游协会作为一个点,然后由旅游协会内部的学生发展到摄影协会,美术协会,交友协会等各个协会。由旅游协会协助旅行社为各协会组织旅游活动。比如:以协会与协会之间的名义联谊出游。当协会有一些展出或者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将出游照片放到展出和活动的现场,可以提高旅行社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学生老师参与进来。

3.举办高校导游大赛

随着学院对旅行社品牌的影响,慢慢的旅行社就可以开展一些全院的活动。旅行社可以每年举行一次导游大赛。让大家对导游有更全面的认识,也让那些对讲解、表演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去表现自己。学院这方面的人才肯定很多,我们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展现自己,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挖掘更好的人才。旅行社可以将拿了一定名次的学生签约到自己的旅行社,甚至可以给他们做宣传海报,把活动的层次提高,吸引更多新生的眼球,从而提高旅行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外,开展宣传促销,除了要针对大学生,还要针对家长,提高家长的旅游意识,可起到促进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作用。

相信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旅行社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兴趣,另一方面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旅游活动中来。为今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尔然,王丽清.大庆高校旅游市场开发初探[J].商业经济,2010-03

[2]霍力.杜文广.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J].商业研究,1997-3

[3]李飞.高校旅游市场开发分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第2篇: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SWOT分析;优化方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同时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大学校园,让他们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看到了外面的美好世界,又接受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更重要的是他们处在学习文化知识的特殊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又具有互相超越和超前的消费心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活动的逐渐升温,大学生选择与同学集体旅游的活动也日趋增多。他们意识到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说同样重要,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把自己多余的资金投入到旅游活动中来。通过旅游,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增长自己的见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旅游公司纷纷涌现出来,各式各样的旅游线路也是五花八门。在巨大的市场背景下,这些中小型旅游公司在管理、宣传、营销方面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因此如何帮这些中小型旅游企业很好的分析市场,找准市场定位,优化企业结构,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旅游群体这个特殊的市场,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状况研究(以春秋江南行为例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trengths)

(1)旅游线路众多

春秋江南行旅行社是无锡春秋国旅旗下的专攻江南大学旅游市场的中小型旅游企业。其母公司无锡春秋国旅是无锡市比较大的旅游企业,发展较早,在无锡旅游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较大,企业的发展规模大。在这样强大的支持下,春秋江南行在江南大学的旅游资源比其它企业要大很多。比如在其他企业的旅游业务多为江浙古镇、游乐园的情况下。春秋江南行则具有其独家推荐的旅游线路,如茅山仙家福地、富春江天中山一日游、浙西大峡谷一日游、日照海滨风光休闲二日游等。相比之下,更加具有竞争力。

(2)全方位的服务

旅行社导游多,可以更好的贴合出行者的需求。春秋江南旅行社在旅游与出行者电话沟通的基础上,还与学校的听雨论坛合作,在其服务专区中设有春秋国际旅行社的服务区,更方便学生的了解和选择。

(3)旅游安全有保障

出行的安全程度一直是旅游者所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在之前出现了像“学生太湖游船溺水”等事件以后,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推向风头浪尖。春秋江南行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并且建议游客购买人生意外险。此外,在接受旅游业务后,春秋国际旅行社会开出加盖有效公章的收据,并且与游客签订国内正式的旅游合同。

2.劣势(weaknesses)

(1)春秋国际不仅仅在校内发展,在市内还面向广大普通人群,所以没有具体分析学生的喜好,且报价一般都与给普通人群的价格相同,但是因为学生对于价格比较敏感,同时有些景点还可以用学生证,所以在报价上应该更加低一点,可以从减少层级等方面来降低价格。

(2)因为春秋国际线路众多,也造成了管理混乱和让人眼花撩联的不好感觉,因此应该将线路细化分类,做面向学生的精品线路。同时由于面向的群体不仅是学生,所以集合和解散的地点大多是火车站,离学校很远,学生们回学校十分不方便。

3.机遇(opportunities)

(1)春秋国际旅行社有众多线路,供选择的空间大。但是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喜好做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线路,可以针对现在哪些地方用学生证会比较便宜,多组织这样的团更加有吸引力。

(2)公司十分正规,在安全保障和线路安排等方面会比小的旅行社更加专业,在住宿条件和时间安排以及车辆的状况上会更加合理,事故出现后也会有比较公平的赔偿机制。

4.威胁(threats)

竞争者的不断增加。在如此广阔的市场面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瞄准江南大学市场。在无锡市与春秋国旅规模和类型差不多的旅游企业有很多,如无锡康辉旅行社、无锡国际旅行社、无锡假日旅行社、无锡中青旅等。在巨大商业利润的驱使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型旅行社加入竞争的行列。

三、江南大学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规模分析

江南大学拥有本科及以上在校生超过两万人,结合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发现江南大学中短途旅游市场初具规模,长途旅游市场有限;清明,端午,五一等小假期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周末两天旅游市场同样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学生对假期旅游的需求增长较快,同时对旅游公司在服务和线路开发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学们基本上会选择2-3天的行程,因此旅行社应重点开发相应时长的线路安排。对于其他时长的线路安排,应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制定。

2.市场现状分析

(1)大学生对旅游要求个性化元素

调查显示,超过50%的江大学生选择在周末和小长假这两个阶段出游,但是仅有23%的学生表示愿意跟旅行团出游,超过67%的学生选择了自助游的形式。通过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学生表示对目前校内众多的旅游表示不太信任,更加倾向于自助游。因此旅行社要保持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注意及时搜集同学们的兴趣点和要求。

(2)大学生对旅游范围和旅游类型分布多元化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江大学生对周末假期和小长假旅游的态度和需求呈现一定趋势:对于旅游景点的倾向呈现多元化,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类型旅游景点均有需求,同时40%的同学表示偏向于省内旅游,将近48%的同学表示倾向于跨省旅游。因此旅游社在规划自己线路时不要局限于省内单一的景点,尽量多些组合创意和选择。

(3)大学生可承担经济程度有限

就大学生群体的经济能力来说,调查发现:49%的学生对旅游费用的期望在200到500元之间;在选择和设计旅游线路时,79%的学生提及了旅游保险,65%的学生对交通和餐饮比较重视,52%的学生对旅游安全提出了要求,46%的学生对价格特别关注,同时住宿和天气等因素也在多数学生的考虑范畴之内。由此可见,旅行社安排的线路行程性价比要高,并且尤其要注意安全方面的保障。

(4)大学生对旅游社现状满意度较低

调查发现,江大学生对旅行社的满意度较低,具体情况分析如下:26%的学生认为目前旅行社提供的旅游项目涉及过多的商业内容,21%的学生认为行程安排过于紧凑,超过15%的同学认为性价比较低,食宿环境恶劣,此外线路陈旧、人身财产安全没有保障等问题也被较多学生提及。

四、优化方案分析

日益增长的江大旅游市场需求也给众多的中小型旅游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注重专业化发展的大趋势,同时要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完善旅游线路的设置安排,创新开发新的旅行线路,注重旅游安全等多方面问题。

第3篇: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1 分析消费主体的消费特征及需求特点

①校园旅游的参与主体是学生,这里的学生有两个群体组成,一是新生,二是老生。他们的旅游需求是不同的,对新生来说,求学的城市是陌生的,存在很大的新鲜感,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未知的;对老生而言,他们需要对这一城市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城市的文化、内涵精髓等。

②随着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和普及性的发展,大学生对旅游知识认知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填鸭式”随团游已失去了吸引力,他们更向往一种自由的新型旅游方式。

③旅游活动也是一种社交的方式,对大学生群体来说,他们渴望一种脱离网络虚拟的社交环境,在真山真水之间来拓展更大的社交平台,用真情实感来丰富大学的生活。

④大学生成为旅游者的主观、客观条件中,强烈的动机、充足的时间、健康的身体是大学生所具备的。只有在消费水平上来说,是制约大学生成为旅游者的一个客观因素。因此,性价比是大学生衡量旅游产品的一个决定因素。

2 校园旅行社的优势

①校园旅行社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来自学生群体,他们对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及需求特点能够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并有针对性的设计产品,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服务。

②大学生群体,虽然消费能力受限制,但他们有强烈的旅游动机,同时出游时间上有保证。最大的优势还是这个群体的市场占有量大,能够有足够的客源市场,并且发展潜力巨大。

③目前,多数的大学城都离城区较远,交通不方便,公交出游的效率不高,这是限制大学生出游的主要障碍,也是旅行社开展校园旅游的最大优势。

④在校园内建立网络交流的平台,建立深入院系、班级的销售营销网络,可以实现校园旅游市场开发的最大化。

3 校园旅游市场开发的具体对策

3.1 设计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旅游线路。对校园学生市场进行市场分析,根据细分市场的需求不同,设计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旅游线路。对新生来说,线路设计以体现城市面貌和特色为主,从横向上感官一座城市;对老生来说,线路的设计则以体现城市内涵和文化为主,从纵深上体会一座城市。考虑到费用的问题,线路的设计采取阶梯定价,推出自选式旅游线路。推出不同的主题线路,满足大学生不同爱好者需求特点的线路。如“泉水游”、“老城老巷游”、“文化体验游”、“爬山登高游”、“寻访故居游”等主题线路。

3.2 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通过校园旅游网站和QQ群及微信账号,旅行社的各种信息,包括旅游线路,最新活动内容,旅游行业咨询,旅游景区的介绍,旅游小常识,旅游攻略等。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搭建交流空间,大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旅游感受,旅游体会,旅游经验到平台上,通过文字、图片、短片的形式与朋友圈进行分享,大家进行互动交流。

3.3 提供灵活的产品服务。通过设计个性化产品组合,来满足大学生市场的个性需求,在全包价、半包价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式价格产品的自由组合。同时,提供大学生灵活多样的单项委托产品,包括租车服务、景区优惠门票、导游服务、代订车票、团购餐饮住宿服务等,还可帮助联系寻找同游伙伴等服务项目。

3.4 构建立体营销模式。对校园旅游开发来讲,成功的营销方式是经营管理的重要途径。校园旅游产品的开发受到大学生消费能力的影响,只能通过成功的营销方式来达到批量的优势,来保证利润的实现,因此,山东协和启萌旅行社采取了构建立体营销的模式来拓展大学生校园旅游市场。立体营销分为网络销售和实体销售。网络销售通过网站、QQ群、微信等大学生常用的便捷方式进行网络下单;实体销售设立校区、院部、专业、班级四级的方式进行实体销售,由员直接与大学生面对面签单。

第4篇: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1、策划的名称(主题)

2、策划者的姓名(小组名、成员名)

3、策划完成的时间

4、策划的目的及内容概要

5、策划的内容及详细说明

6、策划的进度表(时间表)

7、策划的预算和计划(人力、费用、物力)

8、策划的相关资料

9、如果有第二、第三方案,写出其概要

10、策划实施需要注意的事项

旅游策划书(一)

鉴于商业计划的保密性质,如没有得到本公司的允许,请不要擅自将计划书内容向第三方泄露,否则,公司将寻求法律上协助。

执行总结

一、总体描述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逐渐改变,人们消费逐渐由单纯物质消费,转向以服务消费为主的时期。

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随着中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都保持了25%的年增长率。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1000美元,即达到小康水平,旅游的大众化,普通化即开始迅猛发展。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即旅游热潮即将兴起。

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十五”规划中,到2009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11亿人次,旅游收入500亿元。旅游业总体产出为750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5、8%。

而在同时,国内旅游业发展并不成熟,形式单一,主要是游山玩水,旅游市场没有针对性,缺乏特色服务和创新服务,让许多本来有出游打算的消费者因为对旅游社的服务不满意而不出游,浪费了旅游资源和消费资源,同时消费者无法得到满足。

现代社会的日趋发展和进步,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当前和会就业压力很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而怎样提高大学生素质,拓展大学生思维,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

大学是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成长如何,直接影响进入社会,甚至整个人生的发展历程。当前社会对大学生要求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如何应对挑战,提高素质,这成为目前在校的1700万大学生迫在眉睫的事情。

另一方面,作为站在时代潮头的大学生,消费观念开放,思维先进,对于参与社会,享受自然和生活的热情也日趋高涨,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游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学生现在也应该行万里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享受生活,感悟人生。为此,我们公司正对这一情况,推出特色旅游服务。我们并不是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旅游。是在旅游享受生活和自然的同时,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低费用获得自身素质,思维,感悟的提升。给大学生的前途发展打下基础,为人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们公司将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和活动,并于教育部门联合,为大学生提供旅游服务,为大学生的生活提供一个更加丰富的平台,让大学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终身受益。

二、公司和目标

公司的业务主要针对各大高校有消费能力的大学生而开展的。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能力进设计和客源开发。本着“特色服务,以人为本”、“创造终身价值”的理念,汇集管理、财务、营销等各方面的人才,充分发挥潜力,提供最优秀的服务,获取收益。公司的短期目标是在一个地区开展服务,并成为领导企业。长期目标是开发全国市场,构筑全国服务网络,成为大学生旅游服务的首选服务。成为倡导大学生生活文化,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和交流的大型平台。

三、产品和服务

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一)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服务是公司提供的一项基本旅游服务。这项传统的旅游服务旨在让消费者摆脱社会和生活的压力,暂时放开烦恼的事情,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美好的氛围中去,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体验在百忙中享受生活。这项服务中,可以充分体验自然,陶冶情操,回归自然,解脱心灵的束缚,寻找真实的自我,感悟人生,享受美好生活。

在这项服务中,我们更加注重对景点的选择,根据需要,开发新的景区,不局限与现有热门景区,延长停留时间。这样可以冰雹正享受到真真正正的大自然。

(二)素质拓展

这项服务实在传统旅游服务基础上,赋予其诸如探索、考察、生存能力的培养。借助大自然奇妙的造化,来锻炼能力。这项服务对于大学生学会观察,学会适应自然,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世界都十分有益。在这项服务中,我们会有专业人士进行随团指导。指导大学生的野外生存技能,自然奇趣,等等。让大学生在这项服务中既可以体验到自然的乐趣,有可以学到知识本领。这些基本素质的锻炼,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体质,训练观察力和适应能力并融入自身,终身受益。

(三)社会实践

这项服务是我们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之处之一。这项服务主要是为了锻炼大学生素质而设计的。通过这项服务,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明白社会的运行和从事工作的流程。这项服务中公司设计有调查活动,访问活动,实习活动,等等。大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其中一项活动或几项活动。我们有专业人员进行配合,确保大学生的活动能顺利成功完成,这项活动也是体现大学生地方自身能力,展现个人风采,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时机,也在这时来创造自身的价值。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为踏入社会作好准备,打下基矗在这项服务中,大学生既可以学到各种做事、工作、处世的本领,也可以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PartyTime

这项服务也是我们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之处之一。PartyTime是我们为大学生交流信息,结交朋友,获取知识而设计的服务。在这项服务中,会提供许多具体的活动,以便于大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在PartyTime,充满了知识和友谊,信息和互动,是大学生理想的焦急学习场所。在PartyTime,公司会提供各类大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比如,经济、时事、军事、就业、教育等等。公司会聘请着名人物做互动演讲,请语言大师传授外语口语。公司还举办各式论坛,让大学生自由发挥,诉其所想,感受学术自由的乐趣与充实感。PartyTime是大学生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让大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结交朋友,在青春留下美好的回忆。

(五)潜能训练

潜能训练就是把大学生带到大自然,利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专门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利用种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磨练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使大学生达到“磨练意志,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挖掘潜能,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潜能训练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颠峰,当人从颠峰“下降”到平凡生活时,应对一切挑战可以从容不迫,潜能训练已经成为学习适应社会和终身教育的好方式。

四、市场分析

1、行业市场

第5篇: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儿童旅游;特点;开发策略;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242-02

广东地处沿海,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始终保持平稳的增长,成为全国领先的旅游大省。

一、广东省儿童旅游市场的特点

1.人数众多,潜力巨大。儿童旅游产品的消费者一般是指0~14周岁的未成年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广东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 618 241,占16.89%,略高于全国平均比例16.6%。

2.儿童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带动效应。儿童出游,要么是集体出游,如学校的春游、秋游活动、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要么有家长陪同,形成“一拖二”(一家三口)、“一拖四”(加爷爷奶奶),甚至“一拖六”(加外公外婆)的模式。

3.旅游意愿强烈。现阶段的儿童多半是独生子女,平日里接触的多半是同学、老师、家长,加之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任务繁重,少有外出和与社会交往的机会,许多少年儿童希望能通过旅游与社会接触,与同龄人增多交往,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另一方面,少年儿童普遍有攀比心理,一旦见到身边有外出旅游归来的同伴炫耀,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外出旅游的愿望。广东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家庭可支配收入较高,利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已蔚然成风,在三口之家或是五口之家中,“小王子”或“小公主”的显著受关注地位,令许多家庭在做出外出旅游决策时,首先考虑儿童的需求和喜好,并且家长也都愿意为以子女为核心的旅游活动埋单。

4.广东省内及周边适宜开展儿童旅游的资源较为丰富。广东省内海岸线漫长,海岛众多,沙滩连绵,是适合亲子游的旅游场所;省内还有众多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海洋馆等,历史遗迹和人文内涵丰富的景点景区也并不少见。周边如港澳地区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及多样化,如香港的迪士尼乐园、海洋世界等景点对省内儿童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加之距离较近,出入境方便,成为广东家庭亲子游的重要目的地。

二、广东省儿童旅游市场面临的问题

1,缺少针对儿童身心特点和需求开发的精品线路。一面是旺盛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却是许多家庭在面对旅游公司的线路推荐时大感失望,除了常规的“夏令营”、“冬令营”旅游产品外,市面上结合儿童需求和生理特点打造的线路很少见,很多旅行社只是将常规旅游线路稍加修改,将其中的娱乐场所改为游乐园,再有家长陪同,便摇身一变为亲子游,并非专为儿童量身打造和精心设计。也有部分旅行社只将眼光瞄准高端市场,推出长线出境修学游产品,动辄万元以上的高价令许多家庭止步。也有的旅游产品片面强调“求知”的因素,忽视了旅游本身所具有的娱乐功能,将旅游过程变成名校参观、听报告、集中培训,给儿童的感觉就像是换了个地方换了教室学习,缺乏创新和个性,使得旅游活动变得令儿童感觉乏味。

2,缺少针对儿童群体的专业导游和服务。旅游企业为导游进行的讲解和技能培训多半是针对普通成人的,对少年儿童仅仅是要求多加照顾,以防走失而已,因此,在旅游中,专为儿童进行讲解和服务的导游十分缺乏。特点是在一些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旅游景区,导游的讲解令许多儿童费解因而失去吸引力。在旅游过程中,导游还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责任感,首先要确保儿童的安全。由于不了解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导游很难得到儿童的认可和喜爱,旅行社对儿童的旅游服务仍较多依赖于家长和老师。

3,旅游企业缺乏开发儿童旅游市场的积极性。儿童外出旅游,对安全因素要求很多,由于儿童的心智及体力发育都不成熟,旅行社在面对儿童旅游团时,往往要承担比一般常规旅游团更多的风险,旅游途中儿童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其在家中独苗苗的地位令许多家长难以承受,易与旅行社发生难于解决的纠纷。旅游途中儿童往往极度活跃,容易走失,令相关导游服务人员头疼不已。由于儿童在吃住行及景点门票方面,享有较大优惠,旅行社针对儿童的报价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足,而且儿童是非收入群体,旅游企业不可能通过购物等活动弥补经济效益的缺失,旅游企业认为在儿童旅游消费者身上承担的风险与获得的利润不成正比。儿童旅游往往要求产品功能多元化,并且重点强调其教育功能,这给旅游线路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以上种种,都造成了旅游企业开发儿童旅游市场缺乏动力,导致儿童旅游产品缺乏创新,缺乏精品。

三、广东省儿童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1.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学校通力配合,旅游企业积极开拓。儿童外出旅游,安全问题是首要。首先,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相应的旅游安全机构和安全预警系统,完善旅游保险机制;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为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娱乐和求知场所,加大儿童在餐饮、交通、门票、住宿上的优惠力度,吸引儿童外出旅游;再次,鼓励旅游企业大力开发儿童旅游产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学校作为最了解儿童心理特征和需求特点的机构,应加大对儿童的旅游安全教育,必要时旅行社可以聘任教师作为陪同导游,为儿童外出旅游的安全性加大保障。学校教师熟悉学生学习进度,配合旅行社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时,可以找到“游”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有利于开发寓教于乐的旅游产品。

旅行社不应害怕承担风险而裹足不前,旅游景点不应因儿童本具有门票优惠利润较薄而忽视儿童市场,这些都是缺乏远见的短视行为。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中儿童所占的独特地位及儿童所独具的带动作用,使得儿童旅游市场容易呈现极大的乘数效应,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应受到旅游企业、商家的高度重视,不断开拓进取。

2.完善自驾车旅游接待系统。根据0~14岁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长途旅行会给儿童带来疲劳感,并给旅途增加较大的风险。儿童外出旅游一般需要监护人和成人陪同,而成人的闲暇时间一般较儿童少,长线旅行也会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儿童旅游一般以中短途为主。广东省内公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经济发达,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较多,因此选择自驾车旅游是家长携带儿童外出旅游的主要方式,不用等车挤车,早去晚归非常灵活,行李携带方便,日程也可随时调整,因此,家庭自驾车旅行风靡欧美发达国家,在珠三角地区,家庭自驾车旅游已成为风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在家里完成门票、酒店的预定,发达的汽车导航系统也为自驾游带来了便利。因此可以预见,广东省内家庭携带儿童自驾游的比例会越来越高,进一步完善自驾车旅游接待系统将尤为重要,为自驾车出行提供便利和完善的服务。

3.培养针对儿童群体的导游服务人员。为儿童消费者服务的导游人员首先要有热情、童心、耐心、责任心,很多旅行社在接待学校的春游秋游活动时,聘任持有导游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兼职导游以满足市场需求,这部分导游虽对工作充满热情,易与小朋友沟通,但经验缺乏,无法很好地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旅行社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对现有导游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在旅游中,应按比例为儿童配备导游和相关随行人员,落实责任制度,确保儿童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的安全。此外,导游还应多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力争以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导游讲解和娴熟的沟通技巧赢得小朋友的喜爱。

4.设计主题多元化的精品儿童旅游线路。无论是春秋游活动、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亲子游、修学游等旅游线路,都应以儿童为中心,真正从儿童的利益出发,按照他们的需求来设计线路,切忌图省事只将常规线稍作改装。旅游企业应开拓思路,开发形式多样,主题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如农家生活体验游、地质地貌成因游、亲近自然游、书法绘画游、体育运动游、名人故居游、历史遗迹游等。有时还应结合儿童喜爱的影视作品和经典著作设计线路,有些西方国家在此方面做出了表率,如丹麦推出了以安徒生为中心的童话旅游产品,德国也以格林兄弟为号召推出了“童话之路”,对中国有儿童的家庭市场产生了持续的吸引力。

5.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儿童是未来祖国和社会的栋梁,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未来的社会发展,儿童旅游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应是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儿童旅游产品始终应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真正做到令儿童娱乐身心、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磨练意志,杜绝任何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害,不适宜儿童的旅游项目和不良现象。与此同时,儿童旅游巨大的拖动效应终将呈现,旅行社和相关的旅游部门若能推陈出新,不断出精品,也必将取得经济效益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伍海琳.儿童旅游对儿童发展的价值及其市场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2] 谭颖.发展青少年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市场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1).

[3] 肖炜.论儿童旅游产品的开发[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4).

[4] 刘叔麟.青少年旅游与素质教育[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9).

[5] 崔海波.少儿旅游市场的新特点及开发策略[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6] 冯茂娥.素质教育与青少年旅游市场开发[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5).

第6篇: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车;汽车租赁

0 引言

随着2017年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出台,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日趋成熟。同时,与新能源汽车契合度极高的汽车分时租赁行业市场也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传统租赁公司逐渐转型成为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作为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然而,当前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市场仍然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尚未解决。大学生作为“有照无车”,出行频繁的群体,无疑将会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的受益者。

1 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市场背景分析

1.1 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环境概述

近年,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及人们节能环保绿色出行观念的日益加深,新能源电动汽车应运而生,开始进入现有的汽车市场中。因其节能环保、价格低廉、政府政策大力引导、价格补贴等优点,使得推广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刚性需求。目前,因传统租车价格过高且手续繁琐等问题,导致大学生群体的主要出行方式只能是公共交通。但是,公共交通方式由于出行时间路线固定、搭乘拥挤、人员繁杂等问题,往往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此时,新能源电动汽车出现了,因其租赁费用便宜、出行时间自由的的特点,在大学生受到较高关注。借此机会,将电动汽车引入校园,提前将绿色出行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更响应了政府节能环保政策的号召。

1.2 新能源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搭建情况

新能源电动汽车自推广以来存在最大问题就是充电设备问题,但现有新能源电动汽车所配套的分布式直流桩群及移动式充电设施已经可以保障分时租赁车辆的充电需求,目前全天津市充电桩数量已达1698个,充电设备功率已达20~40kW,充电速度20分钟可达80%,行程达150~200km,并目标在2020年建设5.5万个充电桩。传统汽车租赁行业日前虽已日趋成熟,但新能源电动汽车由于兴起时间短,租赁体系还不成熟,还面临着诸多困境。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产业总体规模偏小;(2)缺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3)本地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瓶颈尚需突破。而如果想在校园中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租赁,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校园范围内搭建足够的充电设备,构建出完善的租赁体系,将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带入校园。

1.3 当前在校大学生校园出行情况

道路条件的改善,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心理的日益成熟,自驾旅游正逐渐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形式。大学生作为旅游大军中的特殊群体当然也紧追潮流,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结束课业压力的周末、法定节假日都以会出游来放松身心、增强朋友之间的感情,从长时间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

然而,大学生出游往往面临很多问题。如图1所示,大部分人在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游时,被行李携带不便和拥挤,无法直达等问题所困扰。对于追求个性、享受过程他们来说,自驾游因其灵活自由,活动范围大,涉及景点多等特点无疑是最适合他们的出行方式。无论旅游市场如何细分,旅游产品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个性化需求,此时,自驾出行的观念开始萌发,这种在自己大学所在市区、市内旅游景点以及周边城市旅游的自助式出行方式,系统化地解决选择公共交工具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另外,学生出游往往很注重过程,也很注重社会尊重,驾车游能把自己与无车族区分开来,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作用,而这种心理作用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他们选择自驾游方式。如表1所示:有很大一部分人表示如果在校内可以租车的话,外出旅游将会选择自驾方式。

1.4 学生是否具备自驾出行的能力

自驾出行的必要条件就是持有驾照,如图2所示,目前大学生持有驾照一年以上的占8.51%,持有驾照一年以内的占12.77%,准备考取的占35.46%,无驾照占43.26%。驾照持有率为21.28%,无驾照大学生中准备考取人数占45.04%。

持有驾驶证的大学生中,愿意租车的人占大多数。这说明,在持有驾照的学生中,短途自驾游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出行选择。而关于其它几个硬性指标包括:(1)关于新能源汽车是否能上高速公路的问题,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新能源汽车属于自动挡汽车,可以上高速;(2)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在150~200km,已能够满足学生出行的需求;(3)新能源汽车驾照考取难度,适用的驾驶证有C1、C2两种类型。C2驾驶证相较C1驾驶证相对约考容易,练车时间充裕,具有易学、考取周期短、考试车型与实际使用车型一致等优点,有助于缓解大学生放假在家考不完驾照,在校期间练车实践不足的尴尬;(4)关于学生驾驶机动车安全隐患,新能源汽车多为自动挡,容易上手,在一定程度上也规避了大学生冲动驾驶风险。

2 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的潜在市场需求

2.1 新能源电动汽车享受的政策支持

汽车工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后,2012年国务院又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明确地指出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引导产业往新能源方向进行突破与发展,提升我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能力。科技部计划在2008年至2012年,用3年时间在10个有条件的大城市进行“十城千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奠定基础。与传统汽车租赁公司相比,更加环保,节能化[1]。与“优步”等现在受大众欢迎的出现方式相比,自驾游会针对学生提供出行路线更自由、更加贴近消费者的服务。

2.2 在校大学生选择租车出行的原因

首先,对于如今的大学生来说,大学已经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综合素质、提前体验社会生活之地,因此,各种社交活动对大学生也一样重要。而⒓由缃换疃,无论是出游,约会,或是聚会,有车自然就会方便许多。但是,让没有独立经济收入的大学生都自购车毕竟不太现实,家境优越的大学生也大多因为异地读书而放弃,这样一来,租车就成了大学生们更佳的选择。

其次,租车出行能够弥补公共交通出行的不便。在大学生出行方式的调查中显示,选择自驾游出行的大学生占8.51%,打车占41.84%,选择公交车和地铁这类公共交通方式的分别占到62.41%和79.43%,在四种交通方式中显然占比最高,然而50%以上的大学生都表明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有交通拥挤、行李不方便携带、无法直达、换乘繁琐以及难以精确到达目的地的困扰,这一点表明公共交通工具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学生的旅行需求。同时在另一项关于大学生对于租车优点的认识的调查中,50%以上的人表示租车有无须等待、点对点直达、出行便利,方便携带大量行李的优点,刚好弥补了公共交通出行的弊端。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大学生会在校园内有租赁点的前提下考虑租车出行,而选择其他方式出行的大学生中,有82%是不持有驾照的,而是否持有驾照恰恰是消费者能否选择租车出行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准备考取驾照的大学生中,有半数以上会考虑租车出行,这个数据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租车服务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2.3 新能源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的竞争优势

在调查到大学生不想租车的原因时,除了不熟悉路况(54.61%)这一主观因素以外,其他四项诸如对安全隐患(75.18%)、手续繁琐(46.1%)、押金高(31.21%)、租金高(44.68%)的担忧都是基于对校园租车的流程、手续、费用等等不了解所导致的。针对于以上四点,新能源电动汽车对比社会市场上传统汽车租赁的营运模式,已经有了相对完善优化和调整方案。在安全方面,有着完善的安全保险体系;手续方面,仅首次购买租车服务时所需的办理时间较长,但已经能够确保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再次租赁时的时间会大幅缩短,五分钟左右即可办理完全套流程;费用方面,就社会市场上的定价以及大学生的实际购买能力二者之间权衡,在将租赁价格调整到亲民低廉的同时,还拥有丰富多样的优惠方案,与其他方式相比价格更加实惠。

2.4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潜在市场分析

根据这次的调查显示,能够接受的价位在80~140元/天的大学生占比为60.99%,比率远超其他选项。大学生租车时长偏好于“按天租赁”,占比为77.3%。在租车时长的相关选择中,所有选项的占比相差不是很大,可见租车时长这一变量较其他变量而言,更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扰。而其中,达到“半天到一天”的比重较其他选项而言最大,为39.72%。同时数据也显示了大学生更青睐租用轿车及SUV车型。

产品策略上,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制定多维化产品,实现产品定制化。价格策略上,以价值导向定价方法为主,成品加成定价与竞争导向定价方法为辅进行定价。渠道策略上,采用“即用即提”的方式,直接和新能源汽车公司建立联系,取消中间商,长线渠道扁平化。促销策略则可以主要围绕打开市场展开。

因此,可以预见到,当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服务引进校园之后,其可以凭借租车出行费用相对低廉,定价标准符合大学生承受能力等优势,极大地为大学生出行带来便利以及实惠,具有庞大的市场容量。

3 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的发展前景

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有别于传统汽车租赁,是一种新型的租赁模式,与传统租车相比,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租赁网分布更多,更适合短途出行,私人租赁成本更低等优势。同时,从大学阶段便让学生接触新能源电动汽车,有助于改变年轻人的思维,并对降低机动车保有量,缓解空气污染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平时的出行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而当中很大一部分可以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的开展得到解决。将新能源汽车租赁项目带入校园,更能够弥补一部分公共交通的空白,为在校大学生的出行增添一种全新的方式。

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已经成熟,租赁模式逐步完善,正是将其引入大学校园的最佳时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排排充电桩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出现在各大高校的校园内,学生们将受益于这种新兴出行方式,结伴出游,安全而又舒适。学校也能通过新能源电动汽车校园租赁业务将学生日常公共交通的费用转化,更多的反馈到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之中。

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租赁推广的突破口,校园租赁服务获得广泛认可并日臻完善之后,可将进一步拓展其影响范围,扩大推广至全社会,为更多更广泛的用户带去实惠与便利。同时,也有望通过电动汽车租赁找到一条从根源上缓解日趋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的新途径,让我们的家园常享蓝天。

第7篇: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都市型;海洋旅游;深圳;海陆一体化;海洋旅游网络 ;海洋合作区。

一、深圳都市型海洋旅游现状特点。

深圳都市的发展, 在空间上实现了城市区域的全方位覆盖,在人口方面实现了千万常住人口的突破,而在都市生活与休闲方面,周末游和自驾游的兴起使深圳的环城游憩带得以发展。 深圳海洋旅游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东部滨海区所在的龙岗区为例,2000 年旅游者人数为 95.4 万,2011 年旅游者人数达到 1236.9 万,增长了 13 倍(见图 1)。 发展至今,深圳的海洋旅游呈现出以下特征:

1.滨海旅游活动逐年升温,滨海旅游地开发呈激增态势。

自 2002 年深圳提出“退二进三”的城市发展策略以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深圳的滨海旅游活动也在政府的提倡下大力发展起来,沿海交通情况的改变也进一步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滨海大道、S359、S360 以及盐坝高速陆续建成,大梅沙-小梅沙-玫瑰海岸度假片区、下沙-观音山-葵涌度假片区、南澳度假片区、东冲-西冲度假片区、杨梅坑度假地、较场尾-金海湾度假片区、欢乐海岸、前海片区等旅游地也随着道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 2012 年大鹏新区建立,明确定位于发展“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了深圳的滨海旅游的开发进程。

2.近海旅游活动开始萌芽,品牌培育任重道远。

深圳虽然是沿海城市, 但深圳绝大多数的人口都是移民而来,本土原有渔业活动对于近海旅游活动的推动近乎于无,这使得长期以来深圳的近海旅游活动处于空白状态。 20 世纪 90 年代,康辉旅行社组织深港澳珠江口巡游活动,这是深圳近海旅游的首探。 进入 21 世纪后深圳部分海洋活动先锋爱好者借鉴香港及国外经验在深圳东部展开海洋运动尝试,深圳近海旅游自此萌芽。 2007 年,深圳帆船爱好者成功推动“中国杯”帆船赛成为官方赛事;2008 年,国际 F1 摩托艇大赛深圳站正式落户南山区;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水上项目在大鹏半岛成功举办。 国际海洋赛事成为深圳近海旅游活动发展的领航,部分大众性的近海旅游活动逐渐呈现,例如气垫船、摩托艇、潜水、海钓、跳伞、滑翔等。但是,这些近海的赛事、活动发展的时日尚短,多数还处于萌芽阶段,近海旅游的品牌形成于品牌培育任重而道远。

3.海洋旅游全面突破海洋功能区划,渔业与海洋旅游 的结合日益紧密。

虽然《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制定了渔业与旅游的海洋区划,但是经过 8 年的发展, 渔业地区与旅游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海洋旅游已经全面突破目前的渔港中的海洋功能区划。渔港中的南澳、坝光、东山、沙鱼涌,养殖区中的内伶仃岛北湾和东湾、内伶仃岛南湾、南澳、鹅公湾、岭澳、东山,人工礁渔区中的东冲———西冲、杨梅坑已经进行了旅游开发。 第一产业渔业与第三产业旅游业的结合日益紧密,推动了深圳海洋旅游的大跨度发展。

4.珠三角地区海洋旅游迅猛发展,国家优惠政策 加剧海洋旅游竞争。

在珠三角范围内,无论是传统滨海旅游地,还是新兴滨海旅游地都在迅猛发展。珠海作为传统的滨海旅游地,连续 10 年对其滨海大道情侣路进行改造和延伸, 并展开了积极的海岛旅游探索;惠州、江门等地作为新兴的滨海旅游地在海洋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方面走在前列,不仅建设了碧桂园十里银滩、金融街巽寮湾度假中心等新型旅游目的地,也开发了滨海温泉等新型旅游项目。国家给予周边城市的优惠政策更是加剧了珠三角城市海洋旅游的竞争。2011 年珠海横琴新区、2012 年广州南海开发区相继得到国务院的批复成立。 横琴获准实行“二线关”特殊制度,南海开发区则获准与港澳进行旅游联动开发, 在国家优惠政策吸引下,两地吸引了大量资金进行海洋旅游开发, 并迅速形成了滨海产业。 在此背景下,深圳的海洋旅游面临的竞争急速增加。

二、深圳海洋旅游发展的劣势。

深圳拥有巨大的海洋旅游市场,且随着城市的发展都市型海洋旅游已经起步,但是也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劣势。

1.海洋旅游起步晚,基础设施制约海洋旅游的发展。

深圳海洋旅游发展较晚, 滨海地区长期处于闲置或无序状态,虽然历届深圳总体规划都对滨海地区有过设想,但是由于财政倾斜力度不大,加上各区的海洋意识不强,使海洋旅游长期滞后经济的发展。财政支持力度的低下使滨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深圳市区,交通不便、住宿困难、通讯不畅等基本问题成为深圳海洋旅游发展的严重制约。

2.海洋城市形象引导不足,海洋旅游发展意识薄弱。

深圳是一个滨海城市,但由于深圳的发展以工业先行,近市区沿海区域又多沦为填海区, 滨海地区或偏处城市边缘难以到达、或由于城市污染让人望而生畏,使深圳长期展现出内陆城市而非海洋城市形象。 另外,深圳的旅游发展主要依靠口岸入境游客,长期以来主题公园旅游和都市旅游是深圳旅游的主导,而滨海旅游却由于观念的缺乏而长期搁置。

3.海岛旅游先天不足,海岛开发艰难前行。

深圳市周边虽然有 100 多个岛屿,但是实际上属于深圳且面积超过 1km2的海岛仅有大铲岛、小铲岛、赖氏洲、洲仔头四座,这四座岛屿与之对应的陆域较为偏僻,迟迟未能开发。 深圳周边其余的岛屿分属于珠海、惠州、香港三地,其开发涉及到行政问题,因此仅有零星的深圳游客前往旅游,却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大规模的开发。

第二,深圳处于边疆地区,改革开放前海疆问题严峻,深圳周边的许多岛屿被列入军事管理或安置军事设施,基于国防安全这些岛屿的开发也难以进行。

第三,海岛管理之前隶属于渔业海洋局,陆地的旅游开发流程与海洋开发投资的流程不一致,导致海岛开发融资困难。 基于以上原因,深圳的海岛旅游尚未真正起步,仍需艰难探索。

4.海洋旅游开发政出多门,统一规划难以实行私建违建层出不穷。

在深圳行政机构改革以前, 海洋旅游的开发需要经规划局、国土局、海洋局、建设局等多部门的审批,但各部门往往基于自身考虑对海洋开发各持己见,在此背景下,正规的海洋旅游开发往往悬而未决,巨大的市场却又诱使民间投资实行私建违建,造成了目前深圳海洋旅游品质不高却又数量繁多的现状。例如经媒体曝光深圳的“海上皇宫”就是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私自建造的,但是它的火爆程度也反映了深圳海洋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在深圳部门合并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及规划国土局对海洋旅游开发进行审批与授权,大大简化了政令,但是整合行政力量统一规划开发仍旧任重而道远。

三、深圳海洋旅游发展策略。

基于深圳海洋旅游发展特点以及深圳海洋旅游发展的劣势,本文从海滨旅游、近海旅游、海岛旅游等构成都市型海洋旅游的三方面入手分别给出发展策略,同时整合海滨、近海、海岛旅游资源形成海陆一体化旅游网络,并构建都市圈之间的海洋旅游合作区。

1.海滨旅游发展策略。

随着深圳都市的发展,深圳的海滨旅游已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深圳海滨旅游发展必须实现以城市为依托,陆海互动,保护生态与旅游开发并重。

①与深圳城市发展紧密结合,细分海滨旅游市场,实行都市型海滨度假与郊野型海滨度假区域差异化开发。深圳的海滨旅游发展与深圳的城市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海滨旅游的发展必须与深圳城市发展相适应,海滨旅游的推进深度、开发规模必须与深圳都市发展的阶段相适应,既不能超前发展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可滞后发展导致海滨地区竞争力下降。

目前深圳海滨旅游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和呈梯度的市场结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海滨旅游的市场分析不够,海滨旅游开发过于盲目,因此对于深圳的海滨旅游市场的细分研究势在必行。根据海滨旅游市场的需要将都市行海滨度假与郊野型海滨度假实施区域差异化开发,将便利市民与保护生态兼顾。

②立足珠三角,海滨与陆域互动,以发展旅游综合体为主体塑造国际知名海洋旅游地形象。 首先,深圳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发展海滨旅游必须跳出市域局限,立足珠三角,打造国际形象。未来深圳海洋旅游不可避免的与整个珠三角的其他城市展开竞争,同时也必须积极的与其他城市进行合作,把海洋旅游的蛋糕做大。

其次,海滨旅游紧紧依托沙滩部分则地域狭小,海滨地区与陆域互动将极大的增加海滨旅游的腹地范围,构建全方位海陆一体化旅游系统从而提升竞争力, 加强海滨地区旅游活动的多样性。例如,大梅沙片区以沙滩为依托,纵深发展旅游地产及高端商贸,并联通东部华侨城景区成为海陆一体的海滨旅游区,大大增加了旅游竞争力。

再次,深圳目前海滨旅游地众多,但欢乐海岸、大梅沙、小梅沙、玫瑰海岸、校场尾、南澳等地均以市民的低层次需求为主,与城市等级相匹配的国际海滨旅游地严重缺失。旅游综合体作为集旅游、地产、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产业集群具备迅速聚集资金,统一规划营销,快速吸收国外优秀经验等一系列优点,能够集约利用海滨地带土地,迅速打开海洋旅游局面,从而塑造国际知名海洋旅游地形象。

③严格保护海滨环境。 有序控制海滨土地利用,创建可持续的海滨旅游发展之路。 海滨地区地质结构不稳定,大型的建设与开发极易造成海滨地区的毁灭性破坏,同时海滨地区是陆地与海洋交汇之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频繁的人类活动往往给此处的生态系统带来灾难,因此严格保护深圳的海滨环境是深圳海滨旅游的得以发展的前提。

随着深圳城镇化的推进, 除红树林地区与东部海滨岸线外,深圳绝大部分的海滨地区都开始为城市建设所用,大规模的围海造陆改变了深圳原有的岸线形状,2011 年大鹏新区建立后,旅游城镇化的趋势已经向东部推进,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有效控制海滨土地的利用,严格限制海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从而创建可持续的旅游发展之路。

2.近海旅游发展策略。

①以渔业为依托,改造传统海洋活动基地,促进渔业与旅游结合,迅速打开近海旅游的局面。 深圳发展近海旅游首先可以以渔业为依托, 渔业是深圳近海产业中最容易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在深圳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通过渔业与旅游的结合,发展渔家乐等类型的旅游项目,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深圳近海旅游者数量,为近海旅游吸纳人气,从而迅速打开深圳近海旅游的局面。

②以陆域为支撑,兴建新兴海洋活动基地,持续加大近海体育活动的发展,以体育活动促进近海旅游发展。 目前深圳的近海旅游非常稀少,除了少量的摩托艇、冲浪、气垫船、帆船活动,与国外的滨海旅游胜地相比,深圳近海活动无论从规模还是种类上都相距甚远。未来深圳发展近海旅游需以陆域的海洋活动基地以及海洋活动培训机构为依托,依托陆上资源,以时尚和前卫的生活方式吸引深圳的中青年人士积极参与,例如潜水、滑翔伞、风筝冲浪等等。同时继续加大近海体育赛事的投入力度,巩固 F1 国际摩托艇大赛和中国杯帆船赛等国际赛事的已有成果,积极培育其他近海赛事品牌,并衍生近海赛事旅游产业链,例如摩托艇活动在近海旅游中的推广,利用体育活动促进近海旅游发展。

③以近海岛屿为节点,引入新型线路,组织特色化海洋游线,增加近海旅游多样性。近海旅游是滨海旅游与海岛旅游的良好衔接,海岛旅游是良好的节点所在。 深圳近海旅游应当构建联接陆地与岛屿的良好路线,集休闲渔业、滨海活动、特色岛屿、近海活动于一身,积极开拓新型近海旅游主题线路,改变以往近海仅仅作为陆地与海岛通道的尴尬地位,丰富近海旅游的多样性。

3.海岛旅游发展策略。

①陆岛联动,改善岛屿交通条件,发展主题式海岛旅游。目前深圳发展海岛旅游的当务之急是提升现有海岛的旅游品质,而交通不便已经成为影响海岛开发的关键因素,以铲岛、小铲岛、赖氏洲、洲仔头等四岛为例,由于交通不便海岛旅游发展十分缓慢。深圳应当实施陆岛联动, 积极利用现有的渔港设施增设旅游码头,并积极开发营运线路,实现岛屿与陆地的顺利对接,降低深圳游客赴岛成本。

另外,目前深圳的海岛旅游上处于萌芽阶段,随着深圳旅游产业的发展,海岛旅游必将成为热点,因此预先确立主题式海岛旅游开发,严禁无序开发,达到保护海岛与可持续开发旅游的目的。

②创新岛屿开发模式,尝试岛屿租借开发,增加深圳近海岛屿开发数量。深圳周边岛屿众多,但是多数都属于珠海、香港与惠州三地,珠海、惠州两地经济体量较小,与深圳体制相同,且毗邻深圳的岛屿珠、惠两市鞭长莫及,因此深圳可以尝试创新岛屿开发模式,展开与珠海、惠州的海上岛屿合作,尝试租借开发深圳附近的岛屿,增加深圳可开发的近海岛屿数量,从而全面提升深圳滨海城市形象,是深圳成为集滨海———近海———海岛旅游于一体的城市。

4.海洋旅游网络与珠三角海洋旅游合作区。

滨海旅游、近海旅游与海岛旅游的发展是都市型海洋旅游的三个重要组成方面,从空间上看是从陆地向海洋由近及远的旅游空间拓展。 深圳可以充分利用强大的市场里建立海洋旅游网络(图 2)。 依托海滨旅游,背靠旅游腹地,兴建新型海洋旅游活动基地,完善传统海洋旅游活动基地,开拓近海旅游,积极开发主题海岛,充分利用特色海洋旅游线路,全方位开发海洋旅游。

第一,在海洋网络的基础上,充分依托珠三角都市连绵区的市场优势;在整合珠三角海洋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广佛肇的政策与市场,结合深莞惠及香港的市场优势,并倚借珠中江、澳门的政策优势,构建珠三角海洋合作区,以此为基础向国家申请建立都市型海洋试验区(图 3)。 第二,尝试对珠江口岛屿群进行整合,从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对这些岛屿进行勘探与调查,然后根据土地适宜性、区位、岛屿特性等进行统一的保护与开发,防止重复建设与无序开发。第三,参照珠海横琴新区“二线关”制度,允许粤港澳三地人员在海岛简易通关消费;同时在海上建立粤港澳自由关税区,利用财政手段及关税制度刺激珠江口海洋旅游开发。

四、结语。

深圳发展海洋旅游拥有着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市场优势,随着都市区的提升与发展,海洋旅游潜力逐步释放。 深圳在海滨旅游方面可拓展腹地加强与城市的联系,近海旅游方面需要培育近海活动,开发新型旅游线路,海岛旅游方面在主题式开发已有岛屿的同时,可以租借珠海、惠州的海岛进行发展。深圳海洋旅游需要以本地市场为出发点,探索滨海、近海、海岛为一体的海洋旅游网络开发,同时立足珠三角,积极与广佛肇、珠中江以及港澳的合作,尝试建立珠三角都市区海洋旅游合作区。 注释: ①根据 2000~2011 年深圳市龙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得出。

参考文献:

第8篇: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营销策略;城市竞争力

城市营销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国家营销》,在书中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一个国家也可以像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因此国家营销应当突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1]。目前理论界沿用最多、最被认可的是他在城市营销的系列论著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城市营销定义:“城市营销是指为满足城市目标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规划和设计,成功的城市营销应使市民、企业对其所在的社区感到满意,游客和投资者对城市的期望得到满足”[2]。国外“城市营销”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美国南部各州城市开始陆续关注“营销城市”。20世纪70-80年代,城市之间竞争加剧,企业在选择地点时有了更多的议价能力,城市营销目标开始体系化,并通过竞争分析和市场分析架构城市发展战略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开始寻找对自己而言最具竞争优势的利基市场,更注重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营销。

在中国,“城市营销”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城市主要通过宣传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优惠的财税政策来吸引投资,“城市营销”是潜意识的。90年代中后期以后,城市之间竞争的焦点由争夺政策和资金转向市场争夺“顾客”。“城市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经营理念,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城市理论界普遍认为,一个以提升城市形象及其竞争力的城市营销时代已经来临。目前泉州正面临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良好的发展机遇。推行泉州城市营销,是提升泉州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需要;也推动城市品牌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需要;更是促进城市化发展、建设海峡西岸核心城市的需要[3]。通过实行一系列的城市品牌推广策略来建立自己的城市品牌,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人才、旅游者等,达到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目的。因此,推进泉州城市营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泉州城市营销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泉州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区位优势明显。民营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状况良好,拥有安踏、七匹狼、特步等原产地知名品牌。与港澳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侨乡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

(二)劣势(Weakness)

泉州境内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4/5,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有限,不利于大型工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亟待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化不高,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城市高等教育不够发达,融经济技术于一身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紧缺,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政府推销能力较低,城市关注度低,厦门的城市关注度排名在第10位,而泉州排在第38位[4]。

(三)机遇(Opportunity)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写入“十一五”规划中,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作为地处环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核心城市之一的泉州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日前通过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中,整个海峡西岸的交通要道将进行全面优化,泉州将成为海西重要交通枢纽。2006年泉州第一个台商投资基地建立以2008年11月4日两岸全面实现三通,这些都将有利于两岸形成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互动,泉州应把握好这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威胁(Threat)

近几年来,同属于沿海城市的厦门、福州等与泉州的城市定位存在相似之处,并且凭借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在招商引资、旅游、人才等方面对泉州产生了一定的威胁;省外温州、东莞等地都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以期在城市日趋加剧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削弱了泉州的对外吸引力。纵观全局,泉州目前正处于前有标兵,后有逐者的境况。加上泉州国际化进程缓慢,较少大型跨国企业在泉州设立区域营运中心,产业国际化发展促进作用小,不利于泉州城市形象的提高,也阻碍了泉州品牌的打造和推广。

二、泉州城市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大泉州品牌城市战略规划

从城市营销的角度看,泉州城市品牌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大泉州城市品牌战略规划。品牌资源虽然十分丰富,各个县域有自己的区域品牌,也拥有七匹狼、安踏?、特步等知名企业品牌,先后也赢得了“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等一系列殊荣,但缺乏整合,对城市品牌建设缺乏统一领导和系统规划,品牌营销活动较零散。一方面使得城市总体品牌不够突出,品牌形象较模糊,出现县域品牌、原产地知名品牌高于城市品牌的局面,没有与知名企业达成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联合的战略共识,各个县域品牌也未充分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城市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并不高,大多数泉州的城市顾客仅仅把泉州定位为一个生产制造型城市。城市营销实践仍然是停留在“城市推销”的阶段,还没有真正把“通过满足城市顾客需求,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实际上在软硬件的建设以及城市服务方面与同水平的城市有一定的差距[5]。

(二)资本人才流失严重

泉州作为沿海开放较早的地区,泉州市市场经济发育早,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晋江、石狮等地,经过20余年的高速增长,已成功地实现经济的起飞。但近几年,泉州出现了不少民营企业外迁的现象。泉州资本和品牌双翼齐备的企业(如安踏、七匹狼)纷纷将总部迁往厦门、上海等大型城市,恒安集团、达利集团、石狮金苑服饰等企业纷纷将自己劳动加工环节迁往江西、湖南等内地,使泉州区域产业经济初步呈现外迁的潜在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民间资金的一次调查显示,目前泉州可用投资民间资金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6]。但是泉州民间投资扩张的动力不足,其雄厚的民间资本的能量仍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大多数企业选择投奔具有区位优势的京浙沪等地投资兴业。目前泉州不少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据专家测算,企业的人才流动率约为15%左右。其中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尤为严重,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7]。

(三)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品牌营销意识较薄弱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泉州市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提高泉州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必由之路,而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泉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泉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源泉,是泉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泉州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然而,泉州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的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营造力度不够,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社会认知度低,孵化器品牌经营意识较薄弱。

(四)旅游资源优势开发不足

泉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泉州无论从它的山海资源、文化资源来讲都比较具有竞争力。旅游资源丰富,有巨大潜在客源市场。不过泉州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大多数旅游者不了解泉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泉州旅游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旅游市场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旅游者的满意度较差,来泉旅游者普遍反应,泉州旅游交通系统混乱,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泉州城市营销目标市场的营销重点分析

(一)投资者

属于动态流动市场。所有的城市都在追逐投资者,泉州也不例外。这种投资群体可以分为:一是现有产业部门的资产所有者,需要区分其中的优势产业,促其稳定发展并为其扩张提供支持,尤其在税收、投资政策、用地供给和人才需求方面。二是新的产业部门的开发商,可分为创新产业和迁移企业。创新企业一般为中小企业,需要政府提供一些平台和扶持政策。迁移企业主要指实力厚、业务广的大型公司,对泉州来讲,需要泉州政府提供高效的政务、有利的税收、迅捷的信息咨询、更对象化的配套服务,并能随着企业经营目标的转移及时调整[10]。

(二)居民(人才)

属于弱流动性市场。城市发展需要动态地保证城市居民的数量平衡,并吸引具有较高能力的素质型居民。对居民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进行调研,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此营销的重点是:要构筑适宜的居住环境,并根据不同阶段、阶层的消费群体特征,完善相应的内容建设。

(三)旅游者

属于强流动性的市场。进一步可以分为休闲旅游者和商务旅游者。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扩大对城市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商务旅游对城市的作用更具特殊性,它属于利润较丰的高端市场(“80-20”现象:80%利润来自20%的高端市场)。在会议和参加展览的闲暇去观光旅游,还会产生吸引投资者的效果。根据调研的数据显示来泉的旅游群体收入水平普遍集中在中低水平500-2000元之间占了87%,在中高收入这一群体上的游客很少,拓展不足。这一部分人可作为泉州城市营销的重点,努力做到:一是有较为发达的商务、会展条件,能够提供良好的发展商机;二是能为商务活动相关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有完善的住宿、娱乐、会所等服务设施。

四、泉州城市营销的基本策略

城市品牌传播的受众一种是城市市民;另一种是城市的投资者、游客、政府官员。对市民的传播目标主要是通过充分传播,明晰城市定位,增强市民的认同感,提升市民的自豪感,促使市民与政府共同为建设城市品牌体验而做出贡献。对外传播的则主要是促使人才、投资者、旅游者、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对城市形成从知名到完整的认知,造就期望的联想,促进品牌偏好,形成品牌拉力,提升原有的品牌体验,进而达到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城市营销的目标[10]。

(一)正确形象定位

目前泉州面临第二次创业阶段,根据泉州市规划提出的基本定位,政府可以进行大泉州战略规划,整合县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资源,明确战略定位,统一口径,对外传播品牌定位和形象。泉州曾经是“海丝起点”,“东方第一大港”,海丝文化传播的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现象,亦是一种包容、鼓励创业、创新的海洋文化精神;泉州又是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侨乡优势凸显,因此可以将泉州城市品牌形象定位为海丝古港•海峡泉州-闽南创业新城。

(二)重视企业营销

城市的核心价值是城市品牌,泉州要重视塑造城市统一的总品牌、各分类的子品牌。开展城市品牌营销,建立城市品牌战略与企业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整合城市优势的“产品资源”,建立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如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完善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泉州全民行为识别系统,提高城市营销意识,提高软硬件方面的服务水平,做好“服务产品”营销。

(三)积极利用广告

泉州应该制定整体的宣传推广计划,加强城市形象宣传。结合泉州自身的特色制作系列城市形象广告,在央视的“魅力中国”等节目中宣传“魅力泉州”,提高泉州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中国•泉州”的宣传力度。举办以城市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大赛,创作反映泉州城市形象的文学、影视、艺术作品,深化城市文化内涵,积极塑造创业创新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泉州创业之城、品牌之都的形象。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措施,与知名企业达成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联合的战略共识,鼓励本地知名企业在广告中表明“中国•泉州”字样,把泉州城市品牌与企业品牌进行并行宣传;与企业合作,在纸巾、扑克牌等上面印制有关泉州城市品牌、企业品牌介绍及旅游景点介绍;发挥高校大学生的辐射作用,如可以在大学新生录取通知书邮寄包中附上关于泉州城市的简介,重点包括城市名片、城市特色,城市旅游景点等。

(四)加大网络营销

首先,建立城市形象网络名片。整合网站资源,注册有权威性的网络名片,建立泉州城市网络名片。将泉州政府、企业等各种网站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各网站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统一口径,统一服务于海丝古港•海峡泉州-闽南创业新城的城市品牌;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建立链接,加强对外传播泉州城市品牌。其次,注重城市网络营销。围绕城市营销主题主办相关论坛,可以开通虚拟社区群,创建城市营销主题论坛,以促进城市居民交流;设置大众论坛,城市博客,企业博客等,以使城市居民发表对城市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电子邮件营销,提供免费邮箱服务,宣传城市建设成就等,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利用网络传播迅速、便捷的优势进行全方位的城市网络营销,传播城泉州市品牌。另外,面向泉州城市营销对象的营销策略。要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确定目标受众,建设反映目标市场需求的城市产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五)加强组织保障

首先,坚持政府主导,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政府作为城市营销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营销的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打造泉州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泉州市政府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大泉州城市格局,通过对城市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整合各县区分散的品牌,准确定位,统一口径,加强战略协同,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大泉州品牌形象[14]。

其次,成立专门从事城市营销的非营利组织或部门,该组织或部门属于事业编制,可以不受政府换届的影响。由于城市行政系统的划分和区隔,以及政府官员任期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政府行政体系中营销职能的制度性缺乏,这些都是城市营销组织确定上的难题[15]。所以,泉州市应建立了统一领导、多元协调的城市营销组织网络和领导机制,对泉州城市营销进行项目管理。通过“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高效率地处理需要跨部门解决方的复杂问题,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营销效果。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将城市营销作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政府的经费规划中做出安排,为营销提供一个稳定的财务支持。引进商界等社会力量,吸收更多的企业运作方式,通过自身的宣传服务成果来争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和资金的募集[8]。要对掌握的经费进行精打细算,按照整合营销的理念实施城市的最大化营销[12],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化的效益。

五、面向泉州城市营销对象的具体建议

(一)针对居民(人才)的营销策略

首先,调动市民参与城市营销。城市营销可以增进市民的自豪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从而增强市民的爱乡主义观念,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鼓舞市民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11]。市民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地居民在本地接触外来人员或当地居民外出接触其他地方的人员中,当地居民是信息的重要传播者[12]。泉州的城市营销策划、规划和实施应吸收市民参与,以体现市民的意志,使市民在主观上把城市营销当成自己的事情,如让市民充分了解泉州城市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在城区主干道投放巨幅的城市公益广告等。

其次,改善居住生活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广纳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要突出泉州发展对技术、管理等各种人才的巨大需求,努力营造一种广罗人才、人尽其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氛围。在我们一份《关于泉州就业环境与城市发展的问卷调查》中为吸引人才留泉工作的分析,泉州要加强完善人才制度和政策,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精神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增加对泉州城市的满意度。在营销渠道上要注重网络营销,据我们问卷统计发现39%的求职者通过网络招聘的途径了解泉州的人才需求信息,占最大比例,说明网络就业信息宣传这方面是人才供求的一个重要渠道。要重视泉州城市品牌的网络传播,使求职者充分了解泉州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泉州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针对投资者的营销策略

1.注重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规划,实施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撑大城市骨架,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城市建设对吸引外地资本在泉投资创业的先导作用。尽力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为投资商服务的机制.提升产业层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的建设力度,尤其是软件方面的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名牌企业奖励措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5]。发挥会展业集约效应,发展壮大行业协会的力量,充分发挥其在招商引资的作用。办好投资洽谈会、投资环境说明会、项目推介等活动,扩大泉州的影响力。同时要重视网络招商,网络传播迅速、便捷的优势。在吸引外来资本和资源要素方面,要突出泉州在海峡西岸经济圈的地位,悠久的历史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巨大的商机潜力和加工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势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特别要注重对外营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泉州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对投资者来说,要着重营销产业政策和投资环境。一要积极对外营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风险投资和社会民间资本引进,帮助企业寻求合作伙伴,以达到“多方出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标[13]。二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高新科技孵化器管理经营经验和运作的模式。如深圳积极培育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融资担保体系;如天津开发区,革新管理思维,积极营销投资环境,这些管理和营销经验都值得泉州城市营销者借鉴。

(三)针对旅游者的营销策略

1.明确泉州旅游品牌形象定位,提升旅游配套功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泉州要准确定位,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指引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将泉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魅力泉州-闽南文化之都。塑造城市旅游品牌,总品牌(魅力泉州-闽南文化之都)和五个旅游子品牌(宗教文化圣地、海丝文化、滨海旅游、特色民俗文化、探亲访友闽台缘)。为此,泉州应当大力提升旅游功能,完善旅游交通系统,建设相关配套设施,构建旅游服务评价系统,提高旅游区的服务水平。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旅游纪念品,可以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品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积极发挥多元文化宝库优势,进一步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2.进行主题创意策划,注重旅游体验营销和网络营销。现在旅游活动体验化趋势明显,泉州要在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意,注重旅游的体验营销。如可以充分挖掘海丝文化的内涵,如举办海丝航行国际大赛,建设海丝主题公园,举行海丝文化节期间,组成海丝体验团,按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行程重游故地,让旅客真正体验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之旅。同时,注重旅游网络营销,通过拍摄优质的视频来体现旅游景点美感,把这些精美的视频到网站上,通过论坛发帖、博客营销、邮件营销、搜索引擎广告、交换链接等网络渠道,向旅客营销泉州旅游资源,宣传泉州城市的旅游资源。

六、结语

在全球经济日益开放的趋势下,城市之间的竞争使得传统上的被动城市经营日渐变得主动,泉州市应尽可能的利用城市自身特有的资源、产业、形象等区域条件上的优势来吸引企业、居民或游客,通过城市营销的开展与实践,在营销的互动中深入理解其所处的竞争环境,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选择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凸现城市特色、获得城市竞争优势,确定更适合城市发展的产业与政策,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并注入新的活力,达到全面提高泉州市竞争力的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国家营销[M].俞利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Philipkotler,DonaldH.Haider.H.voogd,Marketingplaces,theFreePress,NewYork.1993.

[3]苏耿聪.推行城市营销打造“品牌泉州”[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67-69.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5品牌:城市最美的风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刘世江,蔡自兴.泉州城市营销战略定位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07(5):65-69.

[6]吴云旋.泉州企业外迁调查[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10):26-28.

[7]林善炜.福建侨乡民间资本发展问题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005(1):37-42.

[8]王园园.济南市城市营销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26.

[9]王园园.济南市城市营销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42-44.

[10]蒋筱翡.我国城市营销的对策探析[J].消费导刊,2007(8):18-19.

[11]杨军.旅游营销:对内营销一个被忽视的角落[J].中国旅游报,2006.

[12]刘向晖.网络营销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34-337.

[13]瞿群臻.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