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总结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总结

第1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全科医师;教育培训;现状;展望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对于社区医务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科医师教育培训制度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全科医师教育及培训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全科医师作为我国社区医疗体系的中坚力量,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临床水平的高低和医学人文素质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有直接影响。

1全科医学由来

全科医学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美国在1947年成立了全科医师学会,1953年英国的全科医生也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英国全科医生学会,1957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首先成立全科医学系,成为了首个能够真正专业培养全科医疗队伍的院系[1]。

2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背景及现状

英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医学院校开设社区医学课程,美国于1969年成立全科/家庭医学会[2]。1989年,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全科医师培训中心,我国全科医学培训从此拉开了帷幕。2000年12月,召开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全面启动和发展[3]。2004年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全科医学系。2000年,北京、浙江、上海开始了医学生本科毕业后2年~4年全脱产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工作。除了国内逐步开展全科医学教育,部分医院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出国学习,北京复兴医院从2004年起,每年选派2~4名综合素质高、英语口语好的全科医师到美国Wisconsin大学医学院接受培训[4]。

3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全科医师数量明显不足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2739家,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的3.5%,据《2011年中国卫生人力发展报告》,目前我国全科医师不足6万人,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提出的“每万人口居民应配备2~3名全科医师”的标准,我国需12万~18万名全科医师[5]。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大量可与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全科医师,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数量充足、业务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是当前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另一不可忽视的现实情况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资源面临不断流失,使得符合要求的全科医师数量极度不足。

3.2全科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不够

本科教育方面:全国目前约有近30所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本科学历教育[5]。全国目前有上海、广东、北京等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本科教育及规范化培训的普及度不断扩大,但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开设全科医学专业还未得到全面推广,许多落后偏远地区也远远没达到普及规范化培训的条件,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任务任重而道远。

3.3全科医师考核大多流于形式

什么样的全科医师是合格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通过全科医师资格考试后的全科医师的医疗业务水平如何考核,与国际标准有什么差别,目前还没有全国级别的全科医学技能考试考核,无法客观、有效、真实地对全科医师的培训成果加以检验。卫生行政部门对全科医学培训要求考核形式呆板,造成人财浪费,效用底下。

4未来改进方向和目标

2002年,卫生部等11个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在政策上进一步支持全科医师制度。虽然与美国、英国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全科社区医疗体系相比,我国目前的全科医师质量和社区医疗卫生差距较大,但随着国家对社区卫生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投入保障逐步扩大,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获得进展:

4.1增加开设全科医学本科专业的高等医学院校数目及

全科本科生数量面对全科医学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只有加深对其的认识,革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环境,壮大教师队伍,并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有效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全科医学人才,从而满足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6]。

4.2提高社区全科医师待遇,吸引更多的全科医师

加强基层医疗单位如乡镇卫生院及城市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吸引力,使得全科医学生想进来,留得住。卫生部部长陈竺曾于某高校座谈会上指出:“强基层”不但要“强人才”,还要“强政策”、“改观念”,要高高举起全科医学的旗帜,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和地位,这是检验医学教育成败的关键。只有提高了全科医师的待遇和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全科医疗的队伍中来。

4.3全科医师培养做到规范化、全国化、制度化

前几年我国各个大城市已经陆续开始实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3年的培养包括理论学习(8周)、三级医院的临床轮转(100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32周)和CDC实践(8周)。经过这样的培养,全科医师才能上岗,该模式得到广泛认同。简称为“5+3”模式,培训基地主要建在各个三级医院,后期4个月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转。由于制度未真正成熟,带教医生对全科医师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培养中待遇非常低下,导致很大一部分培养中的医师纷纷跳出了培养计划,重新选择了专科或者转行,一部分全科医学方向的学生经过3年大医院的轮转,也不愿再到基层工作。所以我国对全国医师规范化培养的政策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加入全科医师队伍的这些人要有足够的重视,且创造更多的晋升和提拔机会。才能使真正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医疗水平。

4.4医学院校、大中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配合参与

全方位深化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政府、医学院校、大中型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合参与,使继续教育能满足全科医师的实际工作需求,不断提高其临床水平、医学人文素质,多管齐下,未来的全科医疗卫生事业将会蓬勃发展,才能造福亿万群众。另外,三级医院办社区,是我国现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一些较成功的例子。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必经途径,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锐意改革,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提供方便的医疗场所,才能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祝丽玲.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3):69-70.

[2]汪云利.全科医学教育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80.

[3]王巍.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认识[J].人力资源管理,2010,10(2):141.

[4]杜雪平,钱宁.复兴医院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4):1037-1038.

[5]龙淑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J].医药前沿,2012,2(11):18-19.

第2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总结范文

关于医疗信息化,国际上有一个数字化医院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论,即以财物收费为核心的第一阶段,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主线的第二阶段,和以区域化、集团化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区域医疗是医疗信息化的最高阶段。

区域卫生信息化缘起(2003年~2006年)

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医院信息化、公共卫生信息化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在2003年以前,卫生信息化主要是医院自发建设内部的医院信息系统,也可以称为机构信息化。2003年SARS之后,以政府为主导,重点建设了以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也可以称为条线信息化。条线信息化的建设与医院信息化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存在矛盾和冲突。对于广大普通老百姓来说,感觉更直接的是“看病难、看病贵”。在新医改之前,部分地区就在自发地探索以居民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

以上海为例,2003年SARS之后,上海市及其下辖各区县开始探索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其中有些区县不仅考虑政府管理和应急指挥,也在考虑基于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例如浦东新区在2004年立项浦东卫生信息网一期工程。该项目以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为核心,同时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业务,是平战结合、一体化的工程项目,在当时是极富超前理念的。不过在工程实践中,一些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以疾病预防控制为代表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参考中国疾控的网络直报模式,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登录到浦东卫生信息网上,报送病例,完成业务流程。而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的传染病管理、慢病管理、计划免疫等与疾控系统中业务重叠的模块,社区工作人员只能放弃。这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一部分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中开展,一部分要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中开展。工作流程不连续,数据要重复录入,数据标准也不统一。这样工作效率、数据质量、工作积极性都很难保障。这就是所谓的条线信息化与机构信息化之间的冲突。

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不同,医院是以疾病为中心,而社区以居民为中心。社区卫生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居民健康,因此社区全科医生要通过健康档案来维护居民的健康历史和健康状况。在本世纪初,健康档案收集的手段,主要是全科医生上门开展基线调查、主要现状和回顾性调查,但是无法了解居民以往就医的详细情况,并且调查的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也有局限性。在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之后,居民在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有了比较全面的记录,但是居民在医院及其他社区开展的卫生服务记录就无从知晓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必须依靠区域信息化来支撑。

医疗机构传统上是一道围墙相隔,“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是三级医疗体系的分工,本来就是要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疑难杂症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这种医疗模式,要求医疗机构通过分工合作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即社区发挥可及性、成本及服务的优势,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发挥技术和资源的优势。目前“社区门可罗雀,大医院门庭若市”的局面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现象,这一现象只有通过“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才能改变。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必须依赖区域信息化来支撑。

1.探索实践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原卫生部到地方原卫生部门,以及医疗卫生信息化企业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

还是以上海为例。2005年上海率先开始了以“管办分离”为特征的医改探索。作为国务院首批两个“管办分离”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借鉴香港医管局模式成立了正厅级事业单位――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持,开始了以“医联工程”为名的区域医疗信息化探索。“医联工程暨上海市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暨协同服务工程”于2006年启动,首要目标就是把申康所属23家市属三级医院互联起来,实现跨医院诊疗信息交换共享,建立就诊患者统一的电子病史档案资料,实现医院之间协同医疗服务,实现申康对所属医院运营及人财物的综合管理和辅助决策,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医联工程“无疑是以医院为核心实现区域医疗的代表。

2.原卫生部工作

原卫生部主要围绕标准规范来推动卫生信息化工作。从2003年开始,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在国家层面,主要从标准和科研两个角度出发开展了许多积极和有意义的探索。

在2004年底启动了《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标准》和《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编制工作。其中《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标准》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医院基本数据集标准》委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牵头。2006年启动了《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由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牵头。2008年启动了《中国卫生监督信息标准》和《中国妇幼卫生信息标准》编制工作,分别由原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和中国妇幼保健中心牵头。这些标准范围涉及医疗和公共卫生,大部分是数据元和代码等业务标准。

3.企业发展

在这一时期,一些先知先觉的IT企业开始参与到了相关项目的建设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承担了上海医联工程、长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浦东卫生信息网建设的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信息”)总部在上海,前身是上海市科委下属的上海市计算机软件研究所,该研究所于1995年整体转制为企业,成立了上海万达信息系统有限公司,2001年在国家工商总局备案更名为“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是国内比较早的专业从事以政府信息化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的软件企业。1999年承建了上海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依托在政府信息化和医保信息化积累的大型应用软件开发、大型信息系统集成和异构信息整合的经验,万达信息积极探索医疗信息交换和整合技术。

在上海,上海金仕达卫宁公司(以下简称“卫宁”)、上海兰恒公司(以下简称“兰恒”)、上海乙木公司(以下简称“乙木”)、上海易可思公司(以下简称“易可思”)也是比较早就开始在该领域进行探索的企业。卫宁和兰恒最早都是做医院HIS系统的企业。在本世纪初,上海开始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依托在HIS方面的经验,卫宁和兰恒开始研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承建了上海多个区县的健康档案系统。乙木是上海比较早的专业从事公共卫生信息化的企业,承担了上海市疾控的传染病、慢性病相关系统的开发,并在松江等区县建设健康档案系统。易可思的张少荣总经理从海外归来,带着新的理念来做闸北区健康档案系统。此外杭州创业软件公司(以下简称“创业”)也在上海的闵行建设以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

上海的区域卫生和健康档案建设应该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区域卫生信息化初探(2007年~2010年)

1.工程实践

先以上海市为例。在上海除了长宁区,闵行区和闸北区也开始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探索,但是角度和切入点不同。长宁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时,先期完成了所有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以及部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其中二级医院的开发商有卫宁、兰恒、军惠,社区HIS系统均由军惠承建,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由卫宁统一开发。因此长宁区有强烈的把异构信息系统整合、建立基于区域平台的健康档案的需求。在上海市科委“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研究与应用”的资助下,长宁区开始了以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探索。而闵行与闸北的情况不同,闵行主要由杭州创业来建设,闸北的医院、社区主要由易可思复高来建设。

2.课题研究

上海科委牵头,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及示范工程”(以下简称“IHE课题”)2007年在科技部立项。

在前期长宁区域医疗信息整合课题实现一个区内部医疗信息整合的基础上,解决市-区两级纵向医疗信息整合共享,这是IHE课题的核心。以医疗资源共享、医疗信息共享、医疗协同服务共享为目标,解决大型城市区域医疗信息整合与共享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在市、区、医院集团等之间实现健康档案、诊疗信息、医学影像等医疗信息资源的信息互通和共享,为进一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协同服务奠定基础。该项目总投资1.45亿,其中中央财政4500万,上海地方配套1亿。

除上海市以外,厦门市也是比较早的以整个城市为单位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地区。厦门市从2006年开始了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探索。恰逢科技部2006科技支撑重大课题“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的分课题“军民协同共建区域医疗协同示范工程项目”承担单位总医院(以下简称301医院)来厦门选择合作单位,双方很快就敲定了这次合作,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纳入该课题的研究范围。

科技部于2006年启动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2007年启动了“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及示范工程”,2008年启动了“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上,科技部主要从区域医疗协同业务领域入手。在“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启动了三个以区域医疗为方向的科技支撑项目。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总投资1亿,其中中央财政拨款2000万,承担单位配套8000万,承担单位是301医院、华西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电子科大。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总投资2.9亿,其中中央财政拨款9000万,浙江省地方配套2亿。

301医院与厦门市卫生局合作的“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厦门示范区”,即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于2009年启用,是中国首个成功投入运行的地级市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该系统已覆盖占厦门市90%以上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并为厦门市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126万份),每月共享调阅万余次。实现了一个中小型城市完整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上海医联工程于2008年3月正式上线,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档案的整合。诊疗档案的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疗事件记录、诊断、处方、检验报告、检查报告、医学影像、病案首页和出院小结等主要的诊疗信息。上海市23家市级医院可实现跨院诊疗档案调阅。2009年针对自费患者的“医联卡”系统上线,患者在任何一家医院办卡,可以实现在联网范围医院就诊,并实现诊疗信息共享。2010年7月,治疗安全警示和近期诊疗信息智能提示全面推广。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兰娟教授联合多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学者,本着现代健康维护的理念,结合我国医改的实际需求,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提出了“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准备利用计算机和新一代网络技术,开展研究并示范应用,构建区域数字卫生体系,为实现数字卫生、健康中国而努力。这也促成了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原卫生部联合向科技部申报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运用研究”项目(即“健康面对面”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

项目通过构建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交互式卫生信息平台、城乡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和健康咨询等系统,进行数字化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数字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等区域示范,将有效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可及性,推进卫生改革发展,从而达到突破信息孤岛、整合医疗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就医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和谐医患关系、保障人民健康,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国内外专家的好评,项目取得的关键技术和成果不仅在浙江省内22个示范区和5个样板示范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也给卫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起到了助推医改、服务健康的技术支撑作用。

3.原卫生部工作

在各地自发实践的同时,原卫生部继续以标准为核心开展探索和研究。特别是2007年原卫生部电子病历委员会和CHIMA启动了《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与前面的几个数据标准不同,《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首次在技术架构标准上作了探索,它在技术架构上采用了IHE规范,基于IHE规范实现临床检验结果共享的互操作,并且在规范文本编制完成后启动了配套的《临床检验结果共享互操作性规范》的概念验证工作,为国际规范的落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些标准工作的基础上,原卫生部2008年在上海的长宁、闸北、闵行三个区开展了标准化健康档案应用系统的试点,在广东的佛山和江门开展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的试点。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原卫生部承担了两个关于健康档案和社区卫生的课题。2008年,在基本完成标准化健康档案研究后,时任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的饶克勤意识到:健康档案可以在社区管理,但数据来源不仅限于社区,需要整合医院等区域内的其他健康信息。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并没有成熟的先例可循。为此,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开始面向全行业广泛征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意识到方案征集工作背后的重要意义,多家国际国内IT公司纷纷提交了自己的答卷。方案提交后首先由部里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遴选出十家企业提交的方案。然后请这十家企业的代表到北京讲解方案。由原卫生部专家、全国省卫生厅信息化负责人和部分开展区域卫生试点地区的卫生局信息化负责人组成的评委对各家企业方案最后打分。

2009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信息作为医改方案的“四梁八柱”之一,明确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等。原卫生部领导要求必须尽快制定信息化对医改的支撑文件,所以建设方案就精简成《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并于2009年5月完成。该《指南》在技术路线上参考了加拿大Health Infoway电子健康档案蓝图的基础,结合了中国卫生体系和信息化现状及中国健康档案建设目标,提出了我国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架构,可以说是一种引进、消化、再创新。

原卫生部《指南》后,启动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编写工作,在《指南》的基础上,在业务方面深化了结合中国业务特点和健康档案要求的业务建模和信息模型;在技术方面强化了区域平台的架构是基于IHE互操作规范的要求。《方案》于2009年12月。广州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项目于2009年12月启动,该项目遵循《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基本数据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

区域卫生信息化大潮(2010年至今)

1.原卫生部工作

2009年初,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提出“打好三个基础,建设三级平台”的顶层设计思路。逐步明确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2010年底,我国首个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即全国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35212工程建设蓝图出台。该规划在充分总结“十一五”期间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总投资达到800多个亿。该规划概况为医改信息化“3521”工程:“3”即国家、省、地市(区域)三级平台,围绕三级平台建立的业务系统和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资源库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国家将投资上百个亿;“5”即五大业务领域,包括医改“四梁八柱”中的“四梁”――医疗、公卫、医保、药品这四大领域和卫生综合管理;“2”即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资源库;“1”即医疗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

从2010年底开始,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连续启动多个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卫生信息化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其中与区域卫生信息化相关的是35212省级平台试点,即按照35212规划,在省级层面进行试点,要求建立省级平台,试点若干地市级平台及下属县级平台,在省内建立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资源库,通过试点为国家、省、地市三级平台建设奠定基础。

2010年,第一批五个试点是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2011年,第二批八个试点是北京、内蒙古、江苏、湖南、河南、云南、宁夏、新疆建设兵团;2012年,第三批是湖北、陕西、贵州。截至2012年,全国省级平台试点三批共16个省,相关地市平台超过50个,各地自发投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百个。区域卫生信息化从象牙塔走向全国。

国家发改委在2011年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以下简称“发改委基层项目”)建设。表面上该项目主要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业务系统,并不属于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范畴。之所以要提这个项目,在于35212省级试点的投资规模是5600万(对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是2100万),一般仅能试点性地建设1个省级平台,2~3个地市级平台,每个地市平台下接2~3个县,即使完成试点,也无法实现地市级和县级的全覆盖。而发改委基层项目县级全覆盖的,即大部分项目以县为单位来建设,部署在县级数据中心,供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通过发改委基层项目可以实现县级数据中心全覆盖。

因此部分省开始考虑利用县级数据中心建设的机会,在软件上建设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把县内的基层卫生、医院和公共卫生系统互联起来。2011年启动了第一批――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甘肃、江西、安徽、浙江、山东、黑龙江十个省的建设。2012年启动了第二批剩余20个省的建设。其中贵州、黑龙江是省级大集中云计算试点省,浙江、甘肃、辽宁、广西是地市级集中云计算试点省。

在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个人身份唯一识别问题。原卫生部从2010年底启动了居民健康卡标准的编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在2012年初形成了6大类15项标准规范。

原卫生部选定了河南全省、广东佛山、内蒙古鄂尔多斯和辽宁锦州四个试点地区作为首批居民健康卡试点地区。在2012年3月1日,这四个地区同时启动居民健康卡首发仪式。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佛山已经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从2009年起,佛山项目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于2011年1月1日正式上线,并开通佛山健康卡。因此佛山发行原卫生部居民健康卡,主要是替换现有佛山健康卡。居民拿到居民健康卡后,可以通过区域平台开展自助预约挂号、居民健康档案调阅等跨医疗机构的服务。由于佛山在居民健康卡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佛山市卫生局荣获2012年中国卫生信息学会首届“卫生信息化推进优秀奖”。

之后原卫生部又启动了居民健康卡第二批试点,包括以下单位:四川成都、绵阳、雅安,湖北武汉、鄂州和湖北同济医院,湖南湘潭、郴州、株洲和湖南省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上海闵行,河北石家庄,江苏连云港、淮安、高邮、扬中,山东枣庄,陕西榆林、子长县和安塞县,重庆部分区县和试点医院。

2.课题研究

2011年,“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科技部启动科技支撑重点项目“跨区域医疗健康协同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中央财政拨款5000万,各地配套1个亿。该项目在“十一五”期间数字医疗三个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的探索。可以说“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完成了一个单一区域内部的医疗信息整合和协同,而“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及示范工程”实现了市-区两级互联基础上的大型城市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和协同。以上两个课题的重点是一个城市的区域医疗信息整合与协同。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探索了跨城市跨区域的医疗协同和异地医保结算。跨区域医疗医保协同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最尖端。2013年7月12日该课题通过了科技部验收。

2012年科技部又启动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开发主题项目”。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以建立医疗信息标准体系为基础,重点突破医疗信息集成与融合、个人健康信息获取与分析、医学知识库与临床决策支持、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研发医疗信息集成引擎、功能性临床信息系统、高端电子病历系统、临床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个人健康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等产品,设立不同模式的数字化医疗示范工程。

3.各地成效

从2010年起各地自发开展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有:2010年广州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2011年成都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2012年武汉市“智慧卫生”一期项目――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广州市一直高度重视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于2009年12月招标的广州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一期对国际标准有较高要求,特别是HL7。广州市也成为首个按照原卫生部平台方案落地的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2011年11月1日,经过近两年建设,国内首个千万级的全人口基于HL7的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正式上线。2013年全国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佛山召开前后,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和原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分别到广州市卫生局调研,对佛山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成都市在2011年3月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该项目由成都市发改委医改办牵头,业主单位为成都市卫生局,涉及医保、食药监和新成立的医院管理局,因此该项目也成为全国首个面向医改四大体系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通过该项目将形成临床数据一次采集,人社、食药和医院管理共享的局面。

近年来武汉市把“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医改,把“智慧卫生”作为“智慧城市”的切入点。武汉市区域平台与上海、广州、成都等采用的市-区两级平台不同,在一期将以市级平台为中心,市级平台直接接入10家三级医院和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三级医院与社区的直接打通,实现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因此也算是区域卫生对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支撑。

4.卫生信息标准

区域卫生指南和技术解决方案出台两年后,结合各地工程实践,原卫生部在2011年7月启动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编制该规范的背景是,各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基本上仍主要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基本上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指南》、《方案》给出了建设的思路、方法和设计,35212规划给出了各级平台的定位。但是对省市县卫生厅局而言,区域平台在卫生信息化领域中更偏重于技术,区域平台是卫生信息化的金字塔,对建设方有一定门槛;《指南》和《方案》更多地是从如何建的角度、而不是如何评价的角度出发,建设方很难开展对承建方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

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厂商而言,《指南》和《方案》的外部约束性不强,企业首先考虑如何占领市场,如果采用规范化的手段来开发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产品成本较高,则企业趋于规避采用符合标准的技术来开发,最终市场上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因此在2011年,原卫生部在《指南》和《方案》的基础上启动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本项目由原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包括上海、四川、浙江、重庆等4省市和医疗卫生IT企业共同参与标准研制工作,并从各参研单位抽组长期从事临床、卫生信息标准化、医院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工作的专家组成标准研制项目组。在2012年5月通过了原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标准报批会议的评审。

在此基础上,原卫生部于2012年6月30日启动了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试点工作。到2013年1月完成了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预实验,出台了《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评方案》、《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等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并编制了测试中的典型测试用例,开发了用于机器测试的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平台。

当下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

1.35212工程进展情况

截至2013年8月底,各地工程建设情况概况如下:

第一批:上海健康信息网基本建设完成(万达信息),实现了对全市600家公立医院的全覆盖,接入38家三级医院和17区县平台;浙江省、安徽省(东软)、重庆市(重庆亚德)的平台基本建成,其中浙江省5个地市建立了区域平台,安徽省2个地市建立了区域平台,重庆市若干区县建立了区域平台。

第二批:湖南省(万达)、河南省(蓝海联盟)、江苏省(东软)、内蒙古(用友)建立了省级平台,湖南省建立3个地级市、江苏省已有10个地市建立了市级平台,内蒙古有2个地市建立了市级平台。宁夏、北京、云南在筹建平台。

第三批:陕西、湖北和贵州也在筹建省级平台。

其他省市中,福建省(厦门智业)、天津市(厦门智业)、河北省(厦门智业)、海南省(东软)已经建立了省级平台;四川、广东、江西、吉林、黑龙江、辽宁等地在筹建省级平台。

2.发改委基层卫生项目进展情况

截至2013年8月底,各地工程建设及承建商分布概况如下:

第一批:四川(自建)、贵州(万达信息)、湖北(创业)、陕西(卫宁、天网、世轩)、甘肃、江西(万达、创业等)、安徽、浙江正在建设。

第二批:湖南(卫宁、东软等)、内蒙古(用友)、河北(厦门智业)、云南、重庆(亚德、中联等)、青海、辽宁(东软)、福建、江苏(东软、卫宁、创业、中联)正在建设。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下一步

(三年内的“智慧医疗”)

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总结范文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总结表彰暨深化文明创建大会,会议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要认真总结过去一年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彰奖励为全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动员全市上下与时俱进弘扬文秘站网精神,进一步增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争先创优不放松,深化创建不停步,确保“十一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刚才,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他们都是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在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以今天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为榜样,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不断开创全市三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同时,也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新业绩,争作新贡献,继续发挥先进示范作用。下面,我再简要讲三个问题:

一、总结经验,弘扬先进,进一步增强争先创优的内在动力

刚刚过去的20__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文秘站网精神,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努力破解发展难题,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实现了预定目标。“三大硬仗”取得重大胜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完成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通过了“全国生态市”创建省级验收;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在全省名列前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亿元,增长19,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08.38亿元,增长21.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38亿元,增长35.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4亿元,增长19.4。同时,全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社会建设协调有序,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通人和的局面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值得大力弘扬的经验主要有四条:

1、敢于自加压力,始终保持了争先进位的高昂士气。面对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先进地区发展迅猛的逼人态势,全市各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无功即过、慢进是退”的理念,自加压力向高的攀,自寻强手跟快的赛,自定目标与勇的争,使全市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批镇(区)瞄准先进,自强不息。如文秘站网保税区,围绕“三年超越十二年、总量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封关运作,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13个保税区前列,充分发挥了对外开放的龙头示范作用。省级开发区在全力推进功能开发的同时,不断优化招商引资举措,内外资利用水平再上新台阶,“新园区、新城区”形象进一步提升。杨舍镇以争当苏南强镇排头兵为目标,坚持科学投入,坚持协调发展,不仅9项经济指标在全市责任制考核中均名列第一,而且以“五星文明家庭”为基点的系列创建取得了良好成效,并以过硬的实绩入选“中国魅力名镇”。塘桥镇始终坚持三个文明同步发展不动摇,在经济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荣获了苏州市首家“全国文明镇”称号,在全市首家通过“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考核,并进入“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公示阶段。凤凰镇牢牢把握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快韩国工业园的开发,全年实现注册外资1.44亿美元,完成到账外资3529万美元,吸引外资连年在高平台上实现新的突破。乐余镇、大新镇经济总量虽然相对较小,但同样敢于自我加压,提出了“销售超百亿”的奋斗目标,科学调整发展定位,集中资源做强骨干企业,多管齐下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出了新高。还有常阴沙管理区,尽管基础差、底子薄、遗留问题多,但他们不畏难、不退缩,坚持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明显缩小了与全市的差距。

一批企业敢于竞争,再上台阶。作为苏南规模最大的企业,沙钢集团始终瞄准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发展定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20__年实现了年产钢超千万吨、销售收入超400亿元的历史性突破,正向着“销售超千亿、跻身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华芳集团面对出口受阻、资金紧张、原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全年完成营业收入200亿元,目前,集团的棉纺能力已稳居全国行业第二,毛纺能力进入行业前三。国泰国际集团自20__年成为全省出口额最大的外贸企业后,不骄不躁,奋力超越,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20__年外贸出口额突破10亿美元,实现全省外贸企业出口“五连冠”。保税区化工品市场建办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高点定位,锐意开拓,全年完成成交额超过200亿元,上交税收超过8200万元,在20__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化工品交易市场评比中名列第一。还有永钢集团、高新张铜、骏马集团、澳洋集团、华尔润集团等一批规模企业,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创业路上不停步,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壮大企业生产规模,分别在各自行业内创出了骄人业绩。

一批部门立足本职,争先创优。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市委组织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心部署,严格把关,使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预期效果。围绕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市纪委、监察局认真实施项目分级管理,全面强化服务质量督查,积极探索责任追究新举措,使机关效能得到了明显改进。20__年,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实现了“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市、区)”三连冠,全 市政法系统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市检察院以荣获“全国十佳检察院”称号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队伍专业化、执法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建设,被省检察院确定为规范化建设示范院;市法院深入开展了“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司法能力不断增强,连续三年被评为“省人民满意法院”;市公安局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打、防、控”工作体系,为“平安文秘站网”创建做了大量工作。在我市被确定为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后,市水利局积极推进水利工作从农村向城市拓展,不断强化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荣获“全国水资源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圆满承办“十运会”多项赛事的同时,市体育局致力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大力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被评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还有市人事局、物价局、民政局、农业局、粮食局、党史办、人武部、审计局、人防办、计生委、安监局、法制办等一批部门也恪尽职守,积极进取,以争创先进为目标,扎扎实实抓工作,一门心思谋发展,职能工作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积极应对挑战,始终保持了迎难而上的无畏勇气。在政策制约不断加大、发展困难日益增多的不利条件下,全市各级以一往无前的气魄、科学务实的态度,攻坚克难,再创新业。为了解决“审批难”的问题,市发改委大力对上争取,上报9项、总投资394亿元的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全部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并争取到了2104亩戴帽土地指标。市科技局积极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市有2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创出了历史新高。围绕解决“土地紧”的问题,市国土局和市土地储备中心在加大现有土地清理力度的同时,主动从政策中寻找空间,努力拓展土地指标争取渠道,基本满足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需要。针对生产要素紧缺的难题,市经贸委多管齐下,不仅完成了一批重点项目报批工作,而且为全市工业企业争取到各类贴息和拨款1200多万元;市财政局积极培植财源,深化财政改革,强化收入征管,调整支出结构,为各项事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财政资金保障;市供电公司精心组织电网调度,确保全市生产生活及重大活动的用电需求,全年售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社会综合满意度测评连续三年位居苏州各县市之首。面对贸易磨擦加剧带来的挑战,市外经贸局加强政策指导,积极推进工贸联合,大力开发出口新品,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还有市建设局、城司、暨阳湖开发公司、动迁办等部门敢于负重,敢于拼抢,全力克服资金筹措、拆迁安置等困难,新城区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此外,市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苏州商业银行等一批金融部门,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大力组织银团贷款,努力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3、努力开拓创新,始终保持了敢闯敢试的昂扬锐气。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各镇、各部门自觉以开拓的思维闯新路,以创新的胆识求突破。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金港镇全方位实施“三集中一统筹”战略,将载体建设作为壮大村级经济的重要举措,高标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探索了新路。锦丰镇和冶金工业园积极主动服务大企业,认真做好拆迁和新城区居民安置点工作,新城开发快速启动,片区建设框架基本拉开。南丰镇注重在镇村联动发展上下功夫,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上求突破,产业层次有了新提升,城镇建设形成了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委农工办、 规划局深入调研,借鉴创新,在全省率先完成镇村布局规划,农民集中居住5个示范区和10个试点区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经济薄弱村帮扶等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市交通局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工程,全市村组道路基本实现“灰黑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市城管局按照“提升市区、辐射农村、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创新思路,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构筑了“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格局,成功实现了省“城管创优”三连冠。

4、坚持服务大局,始终保持了团结协作的优良风气。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市上下围绕打胜“三大硬仗”,真正做到了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形成了一心一意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工作高标准,采取硬措施,形成大声势,细致周密抓落实,一丝不苟抓整改,以优异成绩顺利地通过了省和国家级的测评考核。市委宣传部、统计局、机要局、档案局等部门,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牵头抓好文明城市调查问卷、听取汇报、整体观察等测评安排,高标准完成了相关台帐资料的提供、归档工作。公安、城管、工商、建设、交通和杨舍镇等单位,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全方位加强管理,大力度实施投入,保持了高水平的迎检状态;文广、卫生、绿管、房管、教育、团委、民政、环保、水利、科协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反复查找薄弱环节,狠抓整改落实,所涉及的指标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贸易、邮政、电信、供电、旅游、银行、新华书店等窗口行业单位,认真抓好营业窗口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水平。还有全市的广大市民,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创建热潮之中,以自身文明言行维护港城形象,涌现出了一大批不平凡的事例,真正展示了“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成效,得到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组的一致好评。在全国生态市创建过程中,市环保局全力以赴,不断创新生态创建理念,积极开展环境专项整治,全市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高度肯定,并顺利通过了“全国生态市”省级调研。市绿管局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建设,不断提高绿化品位,全年新增各类林地、绿地1.77万亩,在成功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称号的同时,“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也通过了由全国绿化委员会组织的考核验收。在小康社会建设中,市劳动社保局围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实施社保扩面工程,全市新增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4.1万人,参保率达到了98.5;新增农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万人,参保率99,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市卫生局、爱卫办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城市联盟的县级城市,并被省推荐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先进市”。此外,文秘站网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海事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国税局、地税局等一批涉外、垂直单位也都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认真履行“为中心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全市上下争先创优的成果令人鼓舞,拼搏奉献的事迹感人至深,我们相信,依托与时俱进的文秘站网精神,依托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依托团结一心的全市人民,我们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把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的既定目标一步步变成美好的现实。

二、提高标准,奋发进取,进一步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形象

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客观地回顾分析我市的创建历程,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标准要求,我市依然存在很多差距和问题,比如部分硬件设施不达标,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城乡创建水平还不平衡等等。与其他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相比,我们的城市开放包容程度不如深圳,城市文化发展不如宁波,城市品牌培育不如山东青岛和烟台。即使与一些落选的城市相比较,在某些方面我们的差距也比较明显。从目前的创建形势看,全国文明城市表彰大会之后,所有参选城市都瞄准20__年第二轮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提出了新的创建目标。因此,全市各级一定要克服小胜即满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理念,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在创建的方法上,要坚持一手抓巩固,不断提高创建工作成效;一手抓拓展,有效提升文明城市形象。在创建的内容上,要力求体现全国典型的文明内涵,力求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使文明城市创建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按照这一思路,今年,我们在深化创建的过程中要加快推进“五大工程”:

1、加大力度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城市文明的基础是人的素质。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关注着文秘站网的文明建设,每个文秘站网人都代表了城市的文明形象。因此,全方位提升我市城乡居民的文明素养,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为此,市委决定把今年定为全市“市民文明形象提升年”,在全市组织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从基本行为规 范入手,狠抓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在全市形成“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良好氛围。一要广泛开展提升市民素质大讨论活动。围绕“做一个合格的文明城市市民”这个主题,广泛深入发动,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大力开展不文明行为的排查讨论和专项整治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文明督导员等作用,通过党员联户带群众、层层级级建立不文明行为监督劝导队伍、不文明行为曝光台、社区(村)道德点评台、“五星级文明家庭讲坛”、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以我所能为社会作贡献”志愿者行动等形式,引导市民互动督促、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二要切实加强文明教育的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城乡500所文明市民学校等阵地,面向各级党员干部,广泛开展学法律、学外语,普及电脑、普通话“双学双普及”活动;面向所有失地、失业农民,深入开展转移就业教育与培训,帮助更新择业观念,组织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新市民的创业、就业能力;面向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提高新文秘站网人的道德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城市意识、法制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面向中小学生,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工作《行动计划》,以“伦理、生理、心理”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巩固提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水平。

2、加大力度实施和谐社区建设工程。按照“生活在花园式社区,工作在现代化园区”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高社区各项工作水平,确保全国社区示范市创建一举成功。一要继续深化城乡文明社区创建。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水平,严格文明社区标准,镇级中心社区用房面积不得少于1000平米,街道居委社区和村一类社区用房面积不得少于300平米;各镇中心社区、城区各街道、居委社区和有条件的村级社区,都要增设未成年人教育中心。结合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健康城市等创建,全面推广社区五星级系列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社区配套项目建设水平,加快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年内,全市一类社区要达到100;文明社区要达到90;市级以上文明示范社区要达到15。二要积极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全面开展特色文化社区、特色体育社区、特色楼道文化评创活动,继续抓好“三入户”、“四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文化品位,推动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放大地方特色文化优势。强化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和社区业余文体团队建设,全市文明社区都要有1-2支30人以上业余文体队伍。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加大对社区文化团队的扶持力度,确保活动场所和经费有保障。三要优化社区服务功能。以公益型、互助型、经营型“三位一体”为基本架构,切实抓好社区求助、医疗卫生、生产生活等便民利民服务,重点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努力扩展全方位的卫生健康服务、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服务、满足居民沟通需求的人际交往等新型服务。要利用市社区服务中心和“1890”服务网络的优势,整合社区服务资源,进一步健全市、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三级服务网络,打造优质、快速、高效的社区服务平台。

3、加大力度实施创建品牌辐射工程。发挥文明品牌的示范导向作用,提炼工作特色、提升创建水平。一要进一步打响诚信城市名牌。加快政府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关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推进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修订《诚信企业认定办法》,完善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年内15的企业要建有诚信档案。强化窗口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推行ISO9000质量认证,规范创建过程管理。年内,全市苏州市级以上文明行业ISO9000质量认证实施率达到100。二要精心培育先进典型集群。以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查为基本标准,推进典型培育。会后,请各镇、各部门好好排一排,根据现有基础,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扶持措施,促使培育对象尽快成型。杨舍镇作为创建的前沿阵地和核心区域,必须成为各类先进典型的密集区,其它各镇也要重点新培育文明社区(村)、企业、学校、窗口单位等先进典型各两个以上,逐步形成一批过得硬的文明示范典型群体。三要继续深化文明品牌创建。结合实施企业名牌战略工程,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挥“”、“福临门”等名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培育一批代表文秘站网先进发展理念的企业文化品牌;结合“创建文明行业”、“诚信建设在窗口”、“消费放心城市”等活动,培育一批“诚信示范一条街”、“诚信示范经营门店”、“文明优质服务示范窗口”等品牌。希望各镇、各部门根据要求,提高标准,早作筹划,狠抓落实,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4、加大力度实施文明创建实事工程。近年来,我市市镇两级每年都要排出十件重大的实事工程,公开承诺,精心实施,如期完成,得民心、顺民意。这是我市创建工作的成功之处,也是新一轮深化创建的生命力所在。今年,市委、市政府已经把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一期和白鹿小学建设工程、农村宽带接入工程、市区公交建设、码头设施整治及水环境优化工程等定为十大实事工程,有关责任部门要切实抓紧,真正把实事办好。各镇也要结合实际,排出一批实事工程,引导文明创建工作向基层、社区一线延伸。

5、加大力度实施文明创建强基工程。不断创新文明新风系列评创活动的工作机制,使群众性精神文明系列活动进一步得到巩固、延伸、提高、辐射,形成特色,保障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改。一要改革和创新考评标准和管理办法。市文明委要注重加强对各类先进的动态管理,简化考评流程,结合我市实际,按照“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完善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评创标准、考核体系和管理办法,大幅度缩减难于定量、定性的模糊中性条款,适当增加便于考核操作的刚性指标,使评创活动更能发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功能。二要改革和创新各类先进的奖励办法。要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改革和创新各类先进的奖励办法,进一步激发基层单位争先创优的动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发展。同时,要继续规范和完善以奖代补办法,对获得文明示范社区等荣誉的,实行定额奖励,不断提升各类先进典型的创建水平。三要改革和创新全方位督查的办法。全市将组织实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回头看”督查活动,防止不文明现象的回潮和反弹。各镇、各职能部门要从现在开始,严格对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市创建办、文明办要组织专门力量,组织开展好两次以上的全市性集中督查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整改到位。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强化社会、舆论、行政和民主监督,推动党政干部优化执法形象、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服务行为。为加大督查力度,市里决定聘请100名义务“文明创建”督导员,全天候开展巡视和督查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积极献计献策,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视察检查,更好地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市一报三台也要发挥优势,加强舆论监督,努力推进文明创建的深入开展。

三、立足当前,从头抓紧,进一步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的局面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能否实现首季开门红,事关全局,事关全年。从时间上来看,一季度已经只剩下一个半月,任务十分艰巨,时间十分紧迫。我们必须 尽快从节日气氛中走出来,从早抓起,从头抓紧,集中精力投入当前工作,抢时间,争效率,确保首季开门红。

1、要一步不松抓经济发展。着力做到“五个好”:一是工业生产要“开好头”。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是实现“开门红”的根本保证。各镇、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促进企业生产为中心,精心组织起有效生产,通过加强生产要素的科学调度,强化经济运行的合理调节,确保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二是服务业发展要“起好步”。按照“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提升商贸流通业,积极培育休闲旅游业,支持发展新兴服务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细化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全力抓好20__年服务业十大开工项目和20__年服务业结转项目建设,抓紧排出一批服务业项目信息,全力抓好跟踪落实,为服务业跨越发展创造条件。三是招商引资要“加好压”。年前,市里已经与各镇、开发区和有关部门签订了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各镇、开发区和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敢于加压,敢于拼抢,坚决做到大项目不放过、大客户不放松、有效项目信息不放弃,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招商目标任务。3月28日到4月11日,市里将组织赴韩国、日本、香港的系列招商活动,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保税区要抓紧实施“200天行动计划”,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的物流供应商,不断提高在全市经济中的份额;省级开发区要围绕机电、机械、汽车零部件以及纺织等支柱产业,抓紧落实日本精密机械、韩国发动机部件、瑞典特种钢板等超千万美元外资大项目和财富广场等超亿元内资项目;冶金工业园要抓紧合浦二期、美国新力金属、韩国SK、东大新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并确保浦项三期工程8月份按期投产;沿江开发办要加快推进总投资2500万美元的新型公路机械、增资2400万美元的不锈钢储罐、增资800万美元的永恒炉料等项目。四是项目建设要“打好底”。努力促进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达产。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围绕项目建设,全力搞好服务。尤其是在项目申报方面,要加大力度,具备条件的要抓紧上报,不具备条件的要帮助企业尽快获得合法手续,特别是总投资257亿元的十个重大项目要争取全部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沙钢“十一五”规划要力争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对全市的重大项目,要加强跟踪服务,特别是对十大开工项目、十大竣工项目,要紧盯不放,确保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人服务,促进项目的顺利投产见效。五是科技创新要“布好局”。创新发展,特别是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全市经济进一步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改造,分专业、小规模、多批次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走依托自主创新、营建自主品牌、弘扬自强文化、体现自身特色的发展新路。对今年国家级新产品、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的申报工作,科技部门要及早规划,积极争取,确保实现大的突破。

2、要一丝不苟抓城建工程。按照城建工作年度计划,切实加快在建工程的建设进程。扎实推进文化广场、垃圾焚烧厂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及梁丰高级中学、职教中心校、长春园书场等代建项目建设,加快张杨公路东延、妙丰公路中段、华昌路、港城大道北延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加快完成村级道路建设,力争在3月底前全部实现“灰黑化”。要抢抓当前绿化种植的有利时机,抓紧完成小河坝路北侧景观河道和白鹿广场景点工程的土方工程,确保2月底全面开始绿化种植。市区各主要景观工程建设要全面加速,其中,梁丰生态园要在3月份完成全部绿化工作,5月1日正式对外开园;暨阳湖生态园要加快中心景观区二期工程和镜湖公园建设,其中镜湖公园要在5月1日前基本建成;城西新区要抓紧做好区内道路的收尾工程,进一步深化完善购物公园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全面展开购物公园项目招商工作。妥善做好拟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加快滨江公园、香山风景区方案论证、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确保3月份正式启动建设。加快沿江高速东互通、澄东大道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抓紧做好东环路、南环路、沙洲西路、暨阳西路、国泰中路五条道路改造工程和市区道路沿线部分重要建筑立面整饰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认真做好江苏科大文秘站网校区项目立项、征地、拆迁、方案设计等各项前期工作,确保5月份全面开工建设。同时,要精心部署好青少年实践基地一期工程、战训基地、杨舍镇政府大楼、白鹿小学、白鹿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尽快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统筹安排好机关大院搬迁和改造工作,确保2月底完成搬迁并实施改造。

3、要一着不让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突出抓好春耕备耕和动物疫病防控,继续加强全市河道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积极做好防汛准备,加快陶氏化工-优尼科、朝东圩港-渡泾港、南通灰场段江堤改建等工程建设,抢在主汛期前完成朝东圩港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和双山北闸重建工程;围绕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有序推进以社区股份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三大合作”改革,认真抓好薄弱村标准型厂房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继续深化农村大环境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城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