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疾病预防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

第1篇: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纳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形成工作常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订我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传播及蔓延。

一、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统一领导

1、成立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

长:

副组长:

员:各班主任

2、职责: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全校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遵循预防为主,狠抓措施落实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2)利用健康教育课

,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9、做好预防常见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要按照要求,坚持对学生每日晨检,把预防常见传染病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因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送医务室诊治,对需送县级医院进一步诊治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2、教职工生病被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要及时主动报告学校传染病预防办公室。

3、各班主任坚持做好晨午检记录和学生因病缺勤的病因追查记录,健全常见传染病监控信息表册,做到发现疫情能快速、准确的向学校领导组报告。

4、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接到疫情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中心主管领导。

四、应急处理预案

一旦学校发现传染性疾病后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学生或教职工在校内出现传染病,及时组建处理病情的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成员的统一安排下,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到学校隔离室休息,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立即通知传染病医院,需转医院治疗的立即转传染病医院。学生出现传染病症状的班主任立即通知其家长,由家长陪同去医院,家长不能到校的,由班主任老师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如果是本校教职工出现传染病,也要求戴防护口罩、手套,由医生初步检查后,是传染病立即转市传染病医院并通知其家属护送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3、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由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或卫生保健老师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学校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现传染病人,立即上报。

7、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县教育局和县防疫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副校长或教导主任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开始工作。

第2篇: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

【关键词】外科护士;职业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87-02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3名外科护士中综合医院32名,中医院11名,其中包括护士30名、护师9名、主管护师4名。年龄:40岁6名。工作10年以上18名、5~10年17名、5年以下8名。

自主设计调查表,采取突击调查,调查外科护士的健康状况,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由二名调查员协助,共发放问卷43份,收回问卷43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00%。

通过临床调查:外科护士的职业病几乎代表着临床其他科室护士的全部职业病。经统计分析,外科护士的职业患病率较高,由于职业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下肢静脉曲张、肠胃病、职业性腰肌劳损、膝关节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另外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的比例也相当高,而且年龄越大,患病机率越高。现列表如下:

2 讨论

通过上述调查不难发现,外科护士的职业患病率较高,由于职业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下肢静脉曲张、肠胃病、职业性腰肌劳损、膝关节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另外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的比例也相当高。笔者认为,影响外科护士健康的主要有:

2.1 心理压力大 外科护士工作三班倒,工作压力大,工作中不敢出任何差错,发药不能出差错,打针不能出差错,输液要求一次搞定,出一点纰漏就会引起病人不满。加上经常上夜班和拖班,倒班制使生物钟中断等;另一方面来自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和医生的不认可,工作场所的暴力倾向等。如果长期下去,则可产生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或出现其他病理征象。

2.2 劳动强度大 外科工作节奏快、护理任务重、突发事件多、实施抢救多,外科护士既担负着技术工作又肩负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在病房里,护士穿梭于各病房,量体温、测血压、打点滴等。这样容易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良,引起下肢静脉本身扩张、延长或静脉瓣膜损坏以至发病。

2.3 超时工作 因为外科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工作中存在诸多超负荷因素。一方面来自工作量大,工作中的过多要求,另一方面“三班制”扰乱了护士身体生物钟规律,对身体、生活及工作都极为不利,使其容易患胃溃疡等疾病。加之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士的严重缺编等。

2.4 针刺伤 针刺伤是指在医院内所有的医疗锐器致皮肤破裂出血的累及皮肤深部的意外损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由于护士接触医疗锐器,如注射器、输液器等的机会多,被针刺伤的人数是最高的。因此,防范护士针刺伤已引起护理界的广泛关注。而年轻护士由于年龄小、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操作时紧张等,使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比高龄护士更高。

3 防范措施

3.1 严格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 多项研究表明使用手套等防护屏障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新护士应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如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不用手去弄弯或弄直针头,为不合作病人做治疗时必须有他人协助等。

3.2 合理配置人物资源,减少无效劳动 有关部门尽可能解决护士缺编状况,减轻护士紧张状态造成的工作负荷过重。加大护士安全工作环境的投入,改进医疗设备,保证手术物品齐全,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减少护士无效劳动。

3.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

3.4 加强心理训练,提高适应能力 外科护士面对各种职业损伤,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护士应积极主动学习有关心理知识,掌握有关心理调节方法,努力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管理者对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科室应合理安排人力,减轻护理人员职业紧张,减少因工作忙乱引起的损伤,适当调节护士的工作强度,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护理人员抗御职业紧张的能力。

4 结论

外科护士的职业性危害与自身防护,是一个引以为关注的课题。笔者就相关问题作了以上阐述,针对职业病产生的社会、自身等因素提出讨论,并提出相应措施。通过加强规范操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增强法律意识,保护外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第3篇: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

关键词:桥梁;桥梁病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1前 言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桥梁在修建或运营一段时间后常会伴有病害的发生,病害会对桥梁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降低其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下面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桥梁和钢桥病害的分析及病害的预防措施。

2桥梁的检查

现有道路上的桥梁由于营运使用多年,主要部位出现缺陷,如裂缝、错位、沉降等病害,只有通过对桥梁检查,了解其各部位损坏的程度,核定其承载能力,为桥梁的管理和养护提供可靠依据。桥梁的检查主要从桥面系的外观检查、桥梁上部结构的检查、支座的检查、桥梁墩台的检查和桥梁基础的检查五大方面进行的。桥梁上部结构检查主要是对梁、板、拱肋(片)等承重结构的检查。桥梁基础的检查,主要是对墩台基础的冲刷情况和缺陷情况的检查。

3钢筋混凝土桥梁常见的病害和预防措施

3.1桥梁常见的病害

上部构造的病害 裂缝是桥梁最主要病害,而桥梁的病害往往也是从裂缝形成而开始的。因此,我们应对桥梁裂缝病害引起高度重视。上部构造的病害主要表现为:主梁或主拱圈受拉部位开裂、破损、承载力下降;桥面铺装有裂缝、沉陷、龟裂;桥头跳车;防水层排水功能不完善;水渗漏病害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剥离;支座位置不正确或损坏引起倾斜、错台及位移等。

下部墩台及基础的病害 桥墩、桥台病害主要表现为:水平、竖向和网状裂缝;混凝土脱落、空洞、材料老化;受外力冲击产生破坏;钢筋外漏和锈蚀;结构变形、位移等。基础病害主要表现为:承载力不足而使基础不均匀沉陷;基础的滑移和倾斜,以及基底局部冲空;基础结构物的异常应力和开裂。

3.2桥梁病害成因分析

桥梁病害成因主要有:1.设计荷载标准偏低,承载能力不足。桥梁的承载能

力是根据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等级来确定的,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荷载等级的提

高,桥梁已经无法满足现今交通的需要,出现严重病害。 2.通行能力不足。这

主要表现在桥面宽度不足;桥上通车净空或桥下通车净空不足。 3.人为及自然

因素引起结构的损坏。4.自然老化。早期桥梁的设计龄期为50年,随着时间的

推移,已建桥梁会不断损坏和老化。5.超负荷使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交通运输业竞争不断加剧。桥梁使用荷载大大超出设计荷载,致使桥梁长期处

于超重荷载作用下运营,加速了桥梁的损坏。 6.设计、施工的先天不足。有些

桥梁由于受施工质量、施工技术等的限制和影响,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随着运

营时间的增加,其病害也逐渐显露、发展。 7. 养护维修及加固措施不当。

3.3桥梁裂缝预防、加固和修补

桥梁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控制的。裂缝的预防和控制,主要从设计、

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入手。例如:要充分考虑足够的保护层厚度以保护钢筋;对地处北方地区的桥梁应有完善的防冻设计;应用高性能混凝土;要有良好的防排水系统等。

桥梁裂缝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裂纹注浆、表面涂装、保护层修补、充填法等,并主要采用自行研制的各种修补材料。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存在裂纹、出现碱骨料反应、碳化深度过大及受盐害腐蚀的大量混凝土桥梁进行维修。从修补效果来看,结构物的劣化速度得到了相对控制,基本起到了提高结构耐久性的目的。

在改善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方面,有各种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以聚丙烯纤维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混凝土的应用,碱一骨料反应抑制剂以及渗透型钢筋阻锈剂的推广使用等。

桥梁裂缝病害的处理效果主要取决于修补材料的质量与相应的施工工艺水平,早期桥梁裂缝修补,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施工方法,桥柱和桥的纵、横梁的裂缝修补材料,普通采用钢板加固方法;而桥面则采用沥青浇灌方法。钢筋锈蚀损坏的修复传统采取“打补丁”的办法,即局部凿除松动的混凝土,露出锈蚀钢筋,除锈后抹上水泥砂浆。实践中多次发现效果不佳,同时还给补丁四周钢筋带来更严重的锈蚀问题。近年来,国外开发了一种新的修复技术:在结构表面涂上一层迁移型有机阻锈剂,它可通过混凝土迁移到钢筋表面,使钢筋再钝化。

4钢桥常见的病害和预防措施

4.1常见病害及成因分析

总结各种结构形式的钢桥不难发现该类桥梁的主要病害集中在钢材腐蚀和裂纹(包括焊缝缺陷引起的裂纹)两个方面。

腐蚀与防护问题历来也是桥梁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导致钢桥腐蚀的因素很多而且腐蚀只能减弱而不能完全消除。 除材料本身有初始裂纹外,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疲劳损伤累计是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通过力学分析可知:疲劳裂纹可分为因主应力引起的疲劳裂纹和因次应力引起的疲劳裂纹。目前因主应力引起的疲劳裂纹并不常见,因为设计规范采用的疲劳验算方法可以避免此类疲劳的发生,故常见的钢桥疲劳裂纹主要是由次应力引起。对于超静定结构钢桥,引起次应力的因素主要有相对变形不一致、局部振动、温度效应、初始尺寸缺陷等。

4.2钢桥的预防措施

首先从选材上合理选用耐用钢结构材料,其次根据腐蚀的电化学原理,消除产生电化学腐蚀的条件或者利用化学方法中的电池原理在钢桥上加装比铁元素更活跃的金属块来防止钢桥的腐蚀。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涂装防腐涂料防止钢桥的腐蚀。 严重的病害会危及桥梁的正常运营,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加固修补工作,以改善结构内力分布,改变应力水平,保证结构的承载力要求和正常使用要求。针对钢桥腹部、底板和横梁上出现裂纹和腐蚀面采取腐蚀补强、疲劳裂纹补强和提高承载力加固。而某些桥梁存在的横向刚度不足等问题,需根据动力分析结果,提出横向加固方案。

5结语

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程组成部分,数量大,结构规模大。随着桥梁建设技术的进步,常见病害也会不断“更新”我们对病害要做到及时发现、跟踪、整治。因此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要切实了解桥梁病害发生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加固技术的进步发展着,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桥梁结构病害诊治与改造加固设计》张树仁主编 2004

[3] 闻宝联、涂光备、刘凯利等.钢筋混凝土桥梁病害调查与治理措施研究.桥梁

第4篇: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穗粒腐病;青枯病;症状识别;防治方法

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也有很大的好处。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因此,多年来玉米是我国农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由于种植品种更新不及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玉米的病虫害时有发生,给广大的玉米种植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对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谈玉米常见的主要病害及防止措施。

1.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

1.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1.2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

应采取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重点施药保护待综合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有:京早7号,桂单16等。

②实行轮作。倒茬制度可以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埋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秆肥最好不在玉米地施用。

③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夏玉米早播可明显减轻发病,适当增施磷肥,注意氮、磷钾肥合便搭配,重施喇叭口肥,实行玉米大豆间作,或与小麦、花生、甘薯等间作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低洼地注意田间排水。

④喷药防治。由于玉米植株高、密植等客观条件限制,可重点对制种田、间作田各高产试验田等进行药剂防治。一般于病情扩展前防治,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左右时,开始喷药。防效较好的药剂各类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3次。

2.玉米丝黑穗病

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许多地区常将本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种病实际上是由不同病菌所产生的不同病害,应加以区别。

2.1症状识别

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病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天花抽出后后小花畸变为叶状物。

2.2影响发病的因素

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一种能够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

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土壤温度较低并且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有利于丝黑穗病的流行。反之地温高、出苗快,发病则轻。

2.3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号、中单12号、辽单1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号等。

②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为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再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③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④药剂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第一,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也可用玉米糊作粘着剂增加药效。第二,用70%五氯硝基苯做成含药量不超过0.7%的药土,播种时覆种效果较好。第三,利用种子衣剂防病。目前生产上有多种种子包衣剂,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据吉林省四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报道,玉米种子包衣处理后,对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3.3%-87.3%。

3.玉米穗粒腐病

玉米穗粒腐病由于为害玉米的病原不同而分为许多类型,但主要的有镰刀菌穗腐病、曲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和色二孢属菌引起的干腐病等。

3.1症状识别

果穗从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子粒间常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另外,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子粒上表现,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有些病菌(如黄曲霉、镰刀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由它所引起的穗粒腐病子粒在制成产品或直接供人食用时,会造成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染病子粒作为饲料时,常引起猪的呕吐,严重的会造成家畜家禽死亡。

3.2影响发病的因素

由于病菌的多样性,因而造成病菌来源有多方面,带菌的种子、病残体以及其它作物的病残体均能引起田间发病,在后期多雨的年份易造成病害流行。

3.3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很好的防治方法,但品种间抗性有显著差异,可选用抗病品种。第二,收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并实行2-3年轮作。第三,注意选种及播种前的种子处理,用20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1小时有杀菌作用,也可用50%二氯醌以种子重量的0.2%拌种。第四,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另外应及时防治玉米螟,因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第五,贮藏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4.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4.1症状识别

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4.2影响发病的因素

青枯病的病因尚有争论,因内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是镰刀菌引起的;其二,是腐霉菌引起的;其三,是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但是,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4.3防治方法

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号、陕单9号、豫玉11号、豫玉18号等。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

【参考文献】

[1]徐利治.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方法[M].农业教育出版社,2010.

第5篇: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桥梁,病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钢筋混凝土桥梁在修建或运营一段时间后往往会伴有病害的发生,如桥头跳车、混凝土开裂、钢筋诱蚀等,对混凝土桥梁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降低其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遭受病害的桥梁其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严重的在建成几年就会出现混凝土保护层剥落、钢筋锈蚀的现象,需要进行病害整治。

1 混凝土桥梁产生病害的现象及原因

1.1侵蚀性介质腐蚀

侵蚀性介质腐蚀主要指混凝土中含有的某些化学成分Ca(OH)2、(3CaO·2Al2O2·3H2O)容易与侵蚀性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比较典型的是氯盐的腐蚀和硫酸盐的腐蚀。氯盐的腐蚀主要是环境中游离的Cl-和混凝土中的(3CaO·2Al2O·3H2O)等发生反应,生成易溶的CaCl2和大量的结晶水,使体积膨胀好几倍,造成混凝土的破坏,当Cl-与钢筋接触,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使该处的PH值迅速下降,钢筋的钝化膜发生破坏,使与完好的钝化膜区域之间构成了电位差,同时,Cl-具有导电作用,可以和Fe2+发生反应生成FeCl2,加速了钢筋的腐蚀。

1.2冻融破坏

主要表现在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孔隙和裂缝,水份通过毛细作用进入,当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孔隙中的水冻结膨胀,使孔壁受压变形,当温度升高冰融化后,使孔壁产生拉力,经过持续的反复冻融,使混凝土发生开裂,裂缝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多而增加,并逐渐扩展连接,以致逐渐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1.3 混凝土的碳化

在大气环境下,桥梁结构的破坏主要是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碳化,碱性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大气中的氧气和水深入混凝土中到达钢筋表面,并发生化学反应,引起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的裂缝加大,最终引起保护层的开裂、剥落。

1.4 钢筋的锈蚀

钢筋的锈蚀是电化学过程,除受其自身性能影响外,与混凝土的性能和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气区当裂缝达到0.3mm时,钢筋已经开始腐蚀。钢筋生锈后,使其本身有效截面缩小,生成的氧化铁体积比原来膨胀好几倍,使保护层的混凝土开裂,使有害物质更容易进入混凝土内部,加速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1.5 设计荷载标准偏低,承载能力不足

桥梁的承载能力是根据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等级来确定的,早期建造的桥梁,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桥梁,设计荷载大多偏低。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和荷载等级的提高,原有桥梁已经无法满足现今交通的需要,有些桥梁已经出现严重病害。

2 桥梁病害处理措施

2.1 要正确选用混凝土材料和配合比

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特征,就是水、氧、CO2和其他有害介质侵入混凝土的渗透程度,为达到适度的抗渗透性就要依赖于正确选择水泥品种,使用足够的水泥用量和足够低的自由水灰比,选择合适的骨料及其良好的级配。

2.1.1优选水泥品种。一般环境条件下,宜选用低水化热和含碱量低的水泥,不宜选用早强的水泥,可以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中掺有掺合料的混合水泥,如矿渣水泥、掺灰水泥,一般都能提高抵抗各种化学侵蚀的能力,但其养护条件对其性能影响极大。目前世界范围正在研制开发生产的高贝利特水泥(HBC)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用于配制耐久混凝土的水泥品种。

2.1.2重视对骨料的要求。骨料的物理耐久性反映在其体积的稳定性,随环境改变,骨料体积变而导致混凝土破坏属于骨料的不稳性,用于严寒地区并处于干湿交替的环境下混凝土的骨料,应进行骨料的坚固和抗冻融试验,坚固试验的砂石其重量损失率不大于8%。对于冻融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粗骨料混凝土最大粒径不大于25唧,且不得超过保护层厚度的2/3,板厚的1/3。骨料的化学耐久性主要是碱骨料反应,产生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除了潮湿环境、混凝土中碱含量超标外,与采用的碱'活性骨料有极大的关系。一般碳酸盐骨料是无害的,CaCO3晶体与碱不反应,但有的碱活性岩种骨料,如硅质石灰岩、凝灰岩、蛋白岩等,骨料中含有活性SiO2不宜超过5%,骨料中硫化物及硫酸盐的SO3离子含量不宜超过骨料的0.5%,因此对主要工程采用的骨料应作碱活性检验。

2.1.3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水灰比关系若混凝土孔率多少,影响CO2在孔隙中的扩散程度、混凝土碳化的速度和对钢筋的锈蚀,因此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设计就要注意控制水灰比,控制水泥用量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通常规定不低于最小水泥用量,但水泥过量,会引起收缩和水化热过大而产生开裂,并非有利,用耐久性要求宜优化的混凝土配合比来确定最佳水泥用量和水灰比。

混凝土结构要取得良好的耐久性,确保足够的使用寿命,关键在防患于未然,从设计到施工完成的整个建造过程中,都要针对耐久性的基本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在设计阶段要正确考虑选择水泥品种,限制碱骨料的使用,保证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注意结构合理,有些技术措施要在施工过程中认真对待,认真浇捣养护,严格限制砂石、外加剂、拌台水等原料的氯离子,限制骨料的最大粒径,以及按砂的粗细选择合理的砂率。

2.2钢筋

尽管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但由于施工条件、施工质量的不同以及在运营过程中养护的,难以避免存在微小的孔隙和裂缝,使有害物质容易侵入,造成钢筋的腐蚀。对于侵蚀轻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基面涂刷阻锈剂,通过渗透进入混凝土中,同时不妨碍混凝土的透气性及水分散发,保护混凝土中的钢筋,防止其进一步锈蚀。阻锈剂的掺入量与有害物质的渗入总量有关,使结构在设计使用寿命内不会因钢筋锈蚀而发生破坏。对于侵蚀严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该在剔除松动的混凝土后,检查钢筋的锈蚀情况,如钢筋只是表面锈蚀,应作除锈处理后,在钢筋表面涂刷阻锈剂,如果钢筋的有效面积明显减小,应该采用同型号的钢筋进行绑焊。

2.3要限制氯盐的含量

氯盐污染是诱发钢筋锈蚀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氯盐污染有的是来源于使用带有氯离子的掺合料的内掺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外部环境如:海洋附近的空气中含有氯离子或地下水中含有氯盐或是使用含有氯离子的除冰盐的外渗原因造成的。混凝土高碱性在一定范围内抑制了Cl-对钢筋的腐蚀,而混凝土碱度低时微量Cl-就可引起钢筋锈蚀。因此,为了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除前面所述措施外,还需限制Cl-的含量,而且各国规范根据混凝土类型和使用环境给出了不同Cl-的限值。

2.4要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2.4.1保护层厚度与耐久性之间的关系

混凝土的高碱度可以使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它对钢筋有保护作用,混凝土的保护层可以阻止外界腐蚀介质氧气和水分的渗入,保护作用的效果与混凝土的密实度和保护层的厚度密切相关,适当加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延长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

2.4.2考虑耐久性要求的最小保护层厚度

各国规范在规定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时,除普遍考虑环境条件外,对其他条件的影响各有侧重,如美国规范对构件类型、钢筋类型和直径大小很重视,将构件分为三个档次,板墙小梁、梁柱、壳体折板等;对不同粗细的钢筋也予以区别对待。而英国规范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则规定也不同。

3 结语

由于我国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数量众多,其耐久性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急需采取措施应对的重大问题,否则,许多桥梁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将得不到有效保证,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对桥梁病害重要的是从设计、施工中去预防病害的发生,降低后期的维修保养费用。

参考文献:

第6篇: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

关键词 房屋工程 工程质量 质量通病 预防措施

房屋建筑跟人们的基本生活紧密相关。房屋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然而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材料、施工工艺等原因造成一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水平。加强对房屋建筑质量通病的预防工作,意义重大。

一、常见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1.地面起砂是目前房屋建筑质量中最大的问题。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水泥的强度无法达到建筑质量要求,强度过低,致使砂浆的强度不够而产生的地面起砂;(2)在搅拌砂浆的时候过量的加水,或者是对砂浆的搅拌不均匀,没有充分的混合;(3)三是对地面的表面压光的次数不够或者是压光的时机把握不准,致使砂浆的表面遭到破坏而起砂;(4)砂浆收缩中浇水过多而带来的起砂和脱皮。

2.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1)内墙抹灰层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内墙的基层没有做好清扫工作,同时也没有按照不同的基层情况浇水;(2)由于部分墙面凸凹不平,一次对其的抹平过厚;(3)砂浆配比上出现的问题,使砂浆的保水性较差,同时硬化的收缩大,致使砂浆的黏结强度降低;(4)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没有对墙体进行分层抹灰;(5)对一些电线、煤气管等基础设施的埋藏较浅而且没有加以固定所导致的内墙抹灰层的开裂。 3.外墙渗漏,内部霉变。房屋建筑中外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渗漏和内部的霉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1)房屋建筑的外墙表面没有防水的措施,并且很多建筑中使用的防水涂料都不合格,因此没有在墙体表面形成有效的防水薄膜;(2)外墙表面的防水涂料脱落或者开裂,致使雨水从开裂处渗漏进来所引起的内部霉变;(3)施工时脚手架的洞眼的添堵不严,还有外墙与窗户的连接处开裂老化,致使雨水从这些洞眼或者开裂处渗透进来。

二、针对实际情况,具体对待,有效地预防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1.房屋起砂的预防措施。(1)必须要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最好用水冲洗过,同时也要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及泥沙,并将凸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2)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湿又干净。(3)在砂浆的初次凝固之前对水泥砂浆进行抹平,终凝前进行压光,最后用力压出亮光来,以压三次为宜,同时也要掌握压光的时间。最后一定要做好养护工作,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定时洒水进行养护,并避免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10天为宜。

2.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预防措施。(1)首先,如果基层太光滑,应用界面处理剂处理或用1∶1水泥砂浆加环保型胶先薄薄地刷一层。在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处用1∶3水泥砂浆分层填实找平。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理干净,墙面脚手架孔和其他洞应在抹灰前填堵抹平。(2)在基层抹灰工序前,要先将基层浇水湿润,砖基层要浇水两遍以上。如果砂浆配比上的问题出现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外加剂,调整好配合比。(3)最后,电气线路的相关管道埋设深度必须做到保证管面离墙面距离达到10mm~15mm,暗管要做好固定,不得松动,嵌填的砂浆用1∶3水泥砂浆分遍嵌实,认真养护。

3.外墙渗漏,内部霉变预防措施。(1)房屋建筑的外墙面,应采用带有防水功能的外饰面,且外墙饰面材料有符合要求的吸水率,同时防水涂料的应采用合格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通常分为底、中、面三层不同涂料,每层都应涂刷均匀,等上一层干透后再涂刷下一层,应特别重视中层涂料的涂刷,否则将容易造成涂料表面的起皮和开裂,引发外墙渗水。同时,注意涂刷以后的成品保护,切勿造成涂料表面的破损、划伤。(2)对施工后脚手架洞眼的处理要仔细,封堵要严密,里面应采用防水砂浆分层嵌实抹平,外面再分层涂刷底、中、面三层防水弹性涂料,并且窗户与外墙结合部位填充剂要打满,封堵密实,填充剂干燥后要修裁平整,然后在表面打上密封胶,密封胶与窗框和外墙面要结合紧密平整,不得有气泡和开口处。

4.卫生间和厨房等建筑的预防渗漏措施。 在我国的建筑中存在着很多的房屋建筑渗漏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存在于一些长期潮湿的房间,主要是卫生间和厨房,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居住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首先,要严把材料质量关。水泥应采用标号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膨胀水泥;应采用粒径1mm~3mm的粗砂,要求砂料坚硬、洁净、含泥量低;硅质密实剂型号由厂家指定,同时要求有合格证;进场后进行二次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其次,要合理组织施工,强化施工管理。指定专门人员进行卫生间防水施工,由技术负责人对其进行交底。试抹样板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结束语

总之,质量不合格的房屋建筑危害极大,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重视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想要保证整个建筑工程以及房屋的质量,就要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的质量、保证员工的操作规范、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在整体上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监控。只有这样,房屋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第7篇: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

关键词:路基路面;常见病害;预防措施

近年来,由于中国国力的大力增强,中国的基础建设也随之快速发展壮大,在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并通车是在1988年,之后继续发展,到2007年的时候,全国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5.93万公里,根据国家政府继续对公路建设和扩建工程的投资与要求,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我国的高速公路会达到7.0万公里。高速公路会大力发展下去,随之而出的高速公路常见病害也越来越明显,造成了行车安全受影响、保养维护工作逐渐增加、改建扩建项目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提高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病害检测技术,加强对高速公路的保养维护工作,让各条高速公路最大效率的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来源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来源非常广泛,有自然条件带来的原因,也有因为人为操作不恰当的原因,但是大多数的原因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而且也有很多公路损害的原因就来自于我们的人为操作。

1.1 建筑商在施工过程中对高速公路建设所提供的材料不符合要求,使建造出的工程不能达到国家要求的质量标准,如在使用沥青浇筑路面时,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不合理,使得路面的稳定性差。

1.2 在工程建设时,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完全按照要求建造。

1.3 勘测与检测人员对建造技术和施工质量没能严格要求,导致建成的高速公路质量不合格,如公路病害中常见的滑坡现象,主要是因为公路路基整体性不够,承重土面的稳定性不足,在外力或是环境的影响下,公路会出现坍滑等现象。

1.4 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因技术有限或力量有限,维护保养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经常出现的各种超载超限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5 高速公路在建成后,由于大的地质灾害,出现了路基路面的整体坍塌和沉降, 致使整段公路的毁灭,这种病害是很难预料的一种,但是也是出现的最少的一种。

2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种类

2.1 常见路基病害种类。(1)公路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时,由于车辆的重力原因,路面垂直方向会受很大的压力,使得路面出现下沉,从而导致路基也会下陷,日复一日,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造成整个公路的塌陷。出现这种现象的最终原因是公路路基质量有问题,没有达到规定的荷载使用要求,公路的承重能力不足。(2)公路路基病害中常见的问题是边坡滑塌,边坡滑塌有流方和滑坡两种情况,流方:在路基结构与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路面边坡上表面薄层土地发生下滑的现象,滑坡:土体稳定性不够,在外力作用下,公路路基中的一部分土地出现的一定程度的下滑。(3)公路路基病害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公路崩塌,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勘测公路路基时,技术不能达到要求,所选路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雨水冲刷或是自然环境的影响,出现表层岩石坡面剥离并向下滚动,造成整段公路出现崩塌。(4)在受到雨水浸蚀和外力作用时,公路路基结构松散,在受到公路自身重力作用时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出现水平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公路滑动。

2.2 常见路面病害种类。(1)公路路面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公路裂缝,公路在通车后,由于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质量,路面自身抵抗力不足,会出现路面剥离,分层,裂缝,甚至还会引起路基渗水,破坏整个路基结构,致使公路出现严重问题。(2)路面变形,变形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车后车辙、捅包、波浪、凹陷等各种情况相继出现,而由这些病害会发展成为一个个更严重的问题,比如说,由于拥包的也出现,车辆一段时间后,在外力的冲压下,拥包部分会形成坑槽,进而损坏路面,使路段基层,最后坑槽面积越来越大,变形越来越严重,以至整个路面不能使用。(3)由于坑槽、剥落等几种形式造成的几种病害,称这为松散。因为路面雨水或雪水通过裂缝渗到基层顶面,在路面车辆行驶过程中压力与摩擦力的反复作用下,路面的构筑原料被挤出,导致整个路板结构承载力下降。(4)泛油是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出现的一种主要病害,制成沥青的混合料成分组合不当,施工技术不高,外界环境影响都会造成沥青路面泛油,这样会使路面的抗滑性能降低,影响公路的摩擦系数,直接危害到车辆的行驶安全。

3 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的预防措施

3.1 高速公路现在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出行方面很重要的一个组成因素,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安全问题。在我们日常维护保养高速公路的时候要做到早预防,早管理,早维修。

3.2 公路在使用过程中,路基的建筑是最要的一部分,它是整个路面的支撑,如果它的强硬度不够,会导致整个路面结构产生巨大的变形,使公路无法以足够的力量来承受车辆带来的压力。因此我们在建造路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我们筑造土方路基时,要重点检测弯沉度,严格控制宽度,压实度、分层厚度等各项指标;(2)弯沉也是半刚性路面的重要检测指标;(3)检查沥青混合料强度的组成部分;(4)以严格的参数来管控路基路面的施工。

3.3 高速公路在建成使用后,有很多的病源来自于车辆的不适当使用。比如说车辆的超载超限会造成路面的沉降,这也是破坏路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我们的维护保养工作中,要严格控制超载车辆的行驶,拒绝一切不规范使用高速公路的行为。

3.4 任何一段高速公路建成以后,我都应该有一套属于它的公路监控与检测系统,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来适时掌控公路的健康状态,通过对路面的检测,科学的,客观的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做到预防及时,保养及时,让它一直处于健康的工作状态。

3.5 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保养的时候,要根据对路面的定性了解和在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杜绝用陈旧落后的养护技术盲目片面的来保养,做到用科学的养护指标来维护公路的正常工作,有效的利用资源。

4 结语

公路病害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一个紧贴人们生活的重要话题,需要人民与政府共同努力来管控我们的高速公路。而且中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地形气候,这对中国公路建设的技术要求提高了很多,而容易出现的病害原因也是多种多样,要想能够安全有效的利用高速公路,需要我们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与人力,来监控公路建设中的施工质量,保障公路通车后的正常运行,及时了解有可能出现的病态及原因,对各种病害积极的加于预防和保养。

参考文献

第8篇: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135-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气候、施工技术、管理以及政府工程的特殊性,导致了道路和构筑物的质量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有的问题已经成为一种质量通病。

一、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

1、 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由于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铺设了各种不同的管线,因此,其沟槽回填的密实度对道路路基的影响很大,道路路基施工中,路堤填筑和管线沟槽回填是路基施工的关键部位。回填土压实的质量通病为超厚回填、倾斜碾压、填土不符合要求等,这些均会造成回填土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从而导致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其中倾斜碾压会使得碾轮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就越大; 填土中如夹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 如果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将造成填土下陷,从而危及路基的安全。

2、路面不平

路面平整度是市政道路工程的主要舒适性指标。如果道路不平,会降低车速,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原因有:基层压实度控制不严格或软土路基处理效果不好, 导致出现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控制不力,摊铺机及压路机的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因此,施工时应从路基开始层层严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并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 合理控制路面面层微观构造和外观构造平整度。

3、排水系统的原因

城市道路下铺设了雨水管、自来水管、污水管等多道管线,由于设计或者施工问题以及管线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等诸多原因,造成管道开裂、接头渗漏。另一方面,管节间的连接、管节与检查井的连接处理不好或设计不合理,也容易造成泄漏,而这些水份的渗漏会改变路基土的受力特性。对于路基土来说,它是一个三相体结构,其含水量和土体的强度密切相关,当含水量超过一定含量土体的颗粒之间内摩阻力会减少,其强度将下降的很快,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变形量增加,使得路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另外管线的泄漏,水份大量渗透到路面结构层中,对于一些水稳性差的石灰稳定土结构层、二灰碎石结构层等,在水的浸泡和行车荷载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软化、分解,造成浆体外溢形成唧泥、冒浆等现象。同时由于浆体的外溢,在面板下面形成空洞,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加剧了浆体的外溢,形成恶性循环;脱空的面板在重荷载的作用下极易造成断板,从而造成路结构的破坏。

4、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是指路面在竣工后通车不久即出现多处或大面积裂缝、破损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1) 施工控制措施不当。目前, 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 而忽视压实度的要求; 材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 甚至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 材料配合比不当, 基质沥青未达标; 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足, 弯沉值过大。(2)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 也会引起早期破损。这些病害是雨雪水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 降低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造成局部变形, 扩展成网状裂缝, 形成龟裂的主要原因。碾压中产生的细微裂纹及反射裂缝初期虽不影响行车, 但在水分侵蚀及阳光长期照射下, 会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 大大缩短沥青路面寿命。

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 把好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关。在了解和熟悉市政道路设计意图和施工图纸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设计交底与双方单位的图纸会审十分必要,因为这样可使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走或者少走弯路,不会出现不按图纸施工的错误; 对图纸认真阅读和理解后,就会提出施工执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把住技术标准,让施工班组人人知晓。

2 、把好测量控制点线复核关。设计单位现场交桩的原始定线资料(定线方位、中心线、水准点)往往满足不了施工的需要,施工单位应在此基础上加密控制点、辅助基线、临时水准点等,并做到相邻标段一定要点线相碰、线线相接,以免产生测量差错。

3 、把好原材料、管构件质量关。原材料、管构件的质量对道路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保证施工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在施工过程中道路工程材料来源渠道往往变化较大,种类复杂,如砂、瓜米、分口等石料及水泥、土等,特别是砂、石的来源变化频繁。因此必须按规定的检测频率对材料进行抽检,并向试验室送检。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工程材料(水泥、砂、石集料、钢筋等),必须提供" 三证" 并按有关标准规定抽样检验,执行见证取样制度,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进人施工现场。

4、 把住拌合场设施、机械设备关。拌合场的设置、拌合机械的型号、数量和功能对道路硷路面施工质量、基层面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关系。拌合场的设置情况和拌合机械的型号、数量和搅拌功能必须能满足硷的强度和质量需要。砂石集料要分仓,要设隔离墙,地面要硬化,水泥仓库要有防潮措施。要有计量设备和明确的配合比,应采用最佳的配合比以保证硅的标号,配合比要进行试验。

5、 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市政道路的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查,合格后填写工序质量报验表,经验收认可方能进人下道工序施工,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每道工序检查验收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该量尺寸的要量尺寸,该检测试验数据的要检测试验数据,要按所要求的检查频率见证取样。同时,在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时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特别是在业主紧逼工期的时候,工序质量的检验更不能放松。

6、 把好产品保护关。路面硅浇筑后,对产品的养生和保护是影响硅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目前设计单位对一级道路路面设计的年限大多在30 年以上,因此必须对产品加以保护,以确保质量不受影响和破坏。

第9篇:常见疾病预防常识范文

前言:沥青路面由于受到交通量增长、重载超载车辆的增加、冰冻作用、温湿度变化、养护管理、设计、施工采用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多种病害,这些病害基本上也是公路工程质量的通病,对公路的正常使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根据我们这几年来对我省沥青路面的实际破损情况的调查,谈谈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出现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

(一)裂缝: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土质台阶处理不规范、分层填筑厚度及压实度控制不严所造成的,尤其在有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这些地段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和纵向裂缝一样,横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碎裂破坏。

(二)水破坏:所谓水破坏即降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它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所造成的。近年来我国部分高速公路开始采用改性沥青或加抗剥落剂的SMA路面,虽然产生水破坏的数量和速度明显改观,但只要混凝土不均匀自由水能够进入并滞留的地方也不同程度的产生了水破坏。

(三)松散:松散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可能导致松散的情况还有: 1、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使沥青膜粘结在粉尘上,而不是粘结在集料颗粒上,表面的摩擦力磨掉沥青膜,并使集料颗粒脱落。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集料含泥量超标所造成的。 2、表面离析处往往缺少大部分细集料,离析面上粗集料与粗集料相接触,但只有在少数接触点沥青膜与集料粘结。随时间增长,沥青会老化,沥青膜剥落会使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减弱,孔隙中的水冻结会破坏粘结力,或足够大的摩擦力会破坏离析面上的集料颗粒而产生松散。 3、沥青混凝土面层要有高密实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如果混合料密实度不够,集料就容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

(四)泛油: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特别在连续多天高温后,在大量行车特别是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进一步压实,易导致沥青混凝土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移动,产生泛油现象,油石比偏大地段表现的尤为明显。高温季节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后,如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不足,沥青很快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产生更严重的泛油现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泛油仅产生在行车道上,而且是间断式的片状分布。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

(五)推移:推移的产生一般与基层施工质量、透层油洒布质量、超载车辆比重加大、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良等因素有关。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前,由于基层表面清扫不干净、透层油洒布不均等都会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沥青面层建成运营后在大量行车荷载(超载车辆)作用下,由于与基层粘结不良特别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拥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裂缝。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较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不平整会反映到沥青路面上,车辆荷载作用下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形成波浪。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预防措施

(一)裂缝:根据纵向裂缝形成原因,在路基施工过程别在路基拓宽地段、路桥(涵)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并保证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沥青路面进行半幅摊铺时,采取合理措施处理纵向冷接缝。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裂缝,沥青往往随着时间增长而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会逐年降低,所以采用优质沥青会明显减少温度裂缝。另外,沥青面层常有因基层施工质量不高而引起的反射裂缝。因此,在基层施工中,及时的养护、良好的接头处理及整体强度是有效防治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水破坏:由于水破坏的产生数量及速度与沥青混凝土密实性及空隙率大小、沥青与粗集料的粘结力大小或有无抗剥落剂、交通量大小及重(超)载车辆的多少有关。所以,有效防治水破坏发生,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 2、使用优质沥青及抗剥落剂以增强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3、提高施工质量。4、严格控制超载车辆。5、优化设计。

(三)松散:松散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强度不足、压实度过小、面层内部空隙率过大而造成的。所以为有效预防松散现象的产生,应该做到: 1、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 2、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3、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防止混合料离析。

(四)泛油: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