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旅游市场的心理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和对象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利用问卷调查为主,对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进行调查,并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调查时间为2013年5月10日-12日和2013年10月12-14日两次,调查地点为各大高校餐厅门口、宿舍门口和校园主干道。调查内容包含旅游时间、出游动机、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消费等。前后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8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96%,基本满足调查需要。
(2)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淮安位于江苏北部地区,在全国属于三四线城市,总人口546万,其中市区人口95万左右。2012年淮安 GDP总量达到1920.9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80位;人均GDP为41000元。在全国消费水平而言位居中上游,在江苏处于欠发达经济水平。
二、调查情况分析
(1)调查显示,在出游次数上有35%的学生一年中出游次数为1次;45%的达到2次,有13%的学生达到3次(含3次)以上。说明大学生对旅游持欢迎态度,希望能增长见识,丰富人生体验,拓展自己的“第二课堂”。同时,笔者还发现本科院校如淮阴工学院等本科院校出游频率次数(2.1次)明显高于周边的高职院校(1.95次)。
图1 出游次数
(2)在出游动机上,37%学生认为是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学习型动机,24%学生认为是为了异域文化的体验,18%学生是为了放松身心,休闲娱乐,13%的学生是出于社会交往的动机,还有8%属于康乐、宗教等其他各种原因。
图2 旅游动机
(3)在旅游消费上,大学生能接受100元消费的占12%,100-200元的为23%,200-300元的为37%,300-400元的为16%,400元以上的为12%。这说明大学生目前在旅游消费上能接受的消费区间为200-300元,且旅游距离为离淮200-400公里的5小时都市圈内,这也符合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即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图3 消费比例
三、淮安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及实证分析
(1)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调查发现,淮安大学生出游市场目前主要以一日游、二日游短程线路居多。高校大学生主要经济收入大多数依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其他为奖学金、助学金或打工收入。一般月生活费维持在800-1000元,去掉正常的衣食住行开支外,所剩不多,因而多数选择花费少的经济型项目。况且淮安高校生源结构以本省为主,即使是五一、十一等长假,离校回家居多。经济条件和休闲时间决定了飞机团、出境游等长线选择机会不多。即使在支出结构中,位居前列的是交通、门票和住宿,这反映大学生旅游活动可选择机会较少,既与自身经济条件有关,也与所处的特定旅游发展阶段有关。
(2)空间消费行为特征
目前淮安大学生旅游时空距离多为近距离、短时间的旅游活动。散客出游较为频繁,经济条件、出游偏好、地理区位、以及淮安资源条件决定了目的地市场为环安徽、浙江、山东等省市五小时都市圈,尤以名山大川名胜、主题公园为主。
四、问卷引申分析
(1)大学生知识面广,精力旺盛,对新生事物有强烈兴趣,在对旅游产品或线路制定过程中,尽量做到薄利多销,减少购物、加点等环节。作为90后特点明显的他们,对新生事物如梦幻主题公园兴趣较多,注重求知、内心精神世界和自我情感体验。
(2)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较多的口头违约行为。笔者在行业实践和调研中经常发现,大学生与旅游企业基本达成协议时或默认协议时,经常没有下文。使旅行社与商联系好门票、订好交通方式后经常措手不及。这种低成本、高风险违约使旅游企业对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时经常心有余悸。
(3)大学生旅游市场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作为90后大学生,其消费观念较为前卫。对时尚产品的消费跟风仿效,如学习驾照的热情和主动性远远超过如考证培训、外出旅游的投资。
(4)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获取市场的信息比重大大提升。非常注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尝试和利用。
五、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策略
(1)产品开发策略要因地制宜。 在大学生旅游产品或线路进行开发时可采取小包价或半包价,在解决交通、门票等价格批发惠同时,在住宿、餐饮方面可弹性安排,既能降低产品的直观价格,以价换量,将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又可以满足个性化要求。同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增加体验旅游产品。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喜好追逐非主流价值,在保障旅游安全情况下,酌情开展体育、攀岩等活动。
(2)充分发挥校园销售、校园的作用。旅游企业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培育应在产品内涵、质量上下功夫,决不能因为消费能力不足而不以为然,甚至出现有损行业形象的“蝴蝶效应”。因为这种潜在旅游市场在几年后会转化为重点市场。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在高校网点开设校园、销售的方法,利用优质低价以及薄利多销的口碑效应为自己寻找客源,在符合相关旅游法规前提下招揽客源,吸引“回头客”,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出游;影响因素;安全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调查对象: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有关大学生旅游消费的问题(资金,时间,地点,爱好,影响因素,安全等)
调查研究的方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
二、问卷数据分析
本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并对问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假期出游方式分析
调查显示,200人在回答“选择与谁出游”这个问题,选择“与亲朋好友结伴出游”的有169人,占84.29%;选择“独自出游”、“跟团出游”、“其他”选项的有31人,占15.71%;选择“与陌生驴友出行”为0。大学生出游时,并没有选择与陌生旅友结伴出游,这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及安全意识在不断增强。同相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出去,可以增加旅游乐趣,共同解决旅游路途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增加感情;一个人出去安全性不高,有同年龄的伙伴的陪伴也能共同培养自主独立意识。
(二)出游频率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学期出游一次约54%, 每月一次的约为20%。由调查结果可知,由于时间以及经济等原因,大多数大学生平均每学期出游次数为一到两次,一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出游较频繁。
(三)旅游时间长短分析
大学生虽然有很多的空余时间,但还是以学业为主,这样,时间也成为了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一个制约因素。在所调查的人群当中,有54%的同学外出旅游1―3天,大多是利用双休日时间,39%的同学则倾向于小长假出去旅游,旅游时间为3―7天。
(四)大学生旅游资金来源分析
在校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再回答“出游资金来源”这一问题时,占样本61.43%的123人选择“父母给”一项;占样本22.86%的45人选择“生活费中节俭”;而选择“兼职工作”和“奖学金”的只有25人,
大多数学生有出去打工赚钱的意向,但只有小部分付出行动,以至于旅游资金从兼职中来的被调查者较少。说明大学生经济独立程度不高。
(五)大学生出游受限制的原因分析
从图中可以得知,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阻碍的因素是金钱,同时由于找不到同伴和时间限制而影响出游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资金不足是大多数大学生出游的最大问题。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其处在一个尴尬的年龄阶段,有旅游的满腔热情,却不得不正视现实面对的问题。他们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依赖性决定了大学生的自主消费较少。这给旅游公司带来了挑战,作为旅游公司应该制定出适合大学生这一类人群的旅游方案和策略,如实惠省钱又能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案,以免让消费者流失。
(六)大学生在计划出游时是否考虑安全问题分析
数据显示,九成以上被调查者有考虑或重点考虑安全问题,说明大学生安全意识很强,安全出行还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不管是长途游还是短途游,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很容易在旅途中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故,特别是大学生外出旅游,不愿意跟团、喜欢冒险,去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可能会使整个旅途玩得不尽兴,还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在计划出行之前需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计划,千万不要一时兴起说走就走,特别是对于一些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更加要事先了解好目的地的情况,以防到达之后漫无目的,而且容易出安全事故。只有在旅行前先准备充足了,才能使整个旅游的过程有备无患。
三、问卷引申分析
调查问卷的表象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在校大学生的旅游行为状况,把这些表象进行引申,我们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出游的优势性因素和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限制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出游安全问题提出建议。
(一)大学生出游的优势性因素分析
1、较强的旅游动机
大学生群体年龄段在18-23岁。作为年轻人,追求新鲜、刺激,探索精神强,不甘于墨守成规,易于接受新事物。而旅游作为新的生活方式,更受年轻人待见。大多数年轻人出游是因为对外界探索心理的促使,属于探求新知培养兴趣的旅游活动,也通常会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大力支持。
2、较高的文化水平
受教育程度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成正比。受教育状况不同的人群,对旅游景观的审美体验不同,获得的旅游体验也不一样。在校大学生正在接受高等教育,自身素质、修养高于大众游客的平均水平。因此在开展旅游活动中,大学生会爱护公物,自觉保护环境,学生团队也较易于管理。
(二)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原因
旅游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出游不可避免是要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会影响出游者。诚信问题、安全问题、健康问题等都是学校、家长和在校大学生自身非常关切的问题。社会风气、治安状况、野外就住系统、安全警报系统等环节都是阻碍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2、旅游者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经济上不完全自立,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消费能力有限,为了省钱他们可能会风餐露宿,不会大量购物。经济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外出旅游。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多为90后并且独生子女占多数,有些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独立意识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这部分大学生不敢单独外出旅游,也不愿意参加团体外出探险探奇活动。然而事实上,他们也是真正需要这种锻炼的集体。
四、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大学生课外生活不是外出旅游,主要是兼职和学习。但是,他们对外出旅游的态度是积极的,只是受经济压力的影响,时间、精力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过我们在大学生身上还是看到了那种质朴的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渴望探索。旅游不仅仅能使身心放松,更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多了一个与自然接触,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充分享受几千年文化所带给我们的震撼!
大学生旅游正处于一个具有潜力的低谷期,具有很强的弹性空间。旅游不仅仅能起到缓解身心疲劳的效果,更能让大学生们在繁重的学习之后,多了一个与大自然接触的方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规模巨大,而且大学生的旅游动机非常明确即外出旅游能欣赏景观、增长见识,使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起来。但同时金钱是制约多数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主要因素。目前大学生旅游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消费水平低、信息来源单一以及安全问题等,所以有更加符合大学生旅游方式的出现,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大学生活和娱乐。
(一)对高校管理学生安全问题提出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出游应重点考虑安全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些专门来保障大学生旅游安全的制度,由于这种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所以有些相关规定就难以落实,以至于安全教育实际效果差,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违法违纪、被骗、出现意外的现象一再出现。在我看来,首先高校应该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大学生们能够了解到相关的旅游安全问题,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而且目前,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层的意识、管理设备配备、监督检查、措施落实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现在大学生旅游这个群体已经越来越庞大,学校采取的措施中也应该寻求一种安全的途径来满足大学生们对旅游的热爱,和向往。例如,可以在学校中成立一些旅游协会,并与一些旅行社达成协议,让大学生可以用最实惠、最安全的方式,到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旅游。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大学生渴望出游的愿望,让大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另一方面,这样做可以有助于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规范和管理。
除了学校方面要建立良好的制度,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该要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身为大学生应该懂得对自己负责任,让我们在出行的时候更加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安全。
(二)对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建议
首先是薄利多销。旅游价格制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影响着市场开拓的效果。大学生旅游市场相对集中,规模大,但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来源相对单一,大部分是来自于家中给予的零花钱和兼职所赚。金钱成为大学生出游的重要考虑因素,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旅游企业要想取得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利用它的市场特点,降低成本,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价格承受力,才能取得价格优势,激发大学生的出游热情,形成规模市场,通过“薄利多销”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次机动灵活,诚信为本。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旅游动机多样化且追求个性化,因此要灵活推出旅游产品组合,令旅游方式多样化。
再者推出多种符合学生需求的主题旅游产品。像体育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等,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度,提高旅游企业的知名度及信誉度。
最后采取多种旅游促销方式。比如与高校社团合作、培养学生直销店、利用网络促销、采用宣传单及海报等宣传形式宣传。
参考文献:
[1]蒙睿等.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J].究旅游学刊,2004(6).
儿童;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38-03
旅游业一直被誉为朝阳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尤其近几年,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活动时期,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日益普及。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旅游行业的竞争开始加剧,不断发现和开拓新的旅游市场日益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日益壮大的旅游队伍中,发展的速度快、活力强的少年儿童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因此,充分了解我国儿童旅游市场的特点和开发现状,结合儿童旅游特点,推出适合儿童的旅游产品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儿童旅游产品的含义
儿童是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物。对于其年龄划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为0~18岁,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为0~18岁,医学界则一般以0~14岁的儿童为儿科的研究对象。按照我国国情,儿童旅游产品的主体主要指14周岁以下的儿童,而儿童旅游产品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开发出适合儿童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满足儿童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使这种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社会效益,即可以使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能游中有学,游中有获,起到丰富孩子课余生活的效果;二是具有经济效益,企业能够从中获利。只有这样,儿童旅游市场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旅游企业才愿意不断地推出儿童旅游产品,从而推动儿童旅游市场的发展。
二、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显示,我国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由此可见,我国儿童旅游市场巨大。自1999年国家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出台以来,中小学生旅游热潮一涌而起。着眼于儿童旅游市场所凸现的巨大市场潜力,许多旅游企业纷纷涉足,推出了一大批为青少年学生量身订做的产品。例如“广之旅”2000年以“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卖点,推出了一批修学旅游产品,如工农兵修学营、生态考察营、科技奇趣营、民俗风情营、井冈山革命老区寻踪游等;北京航天国际旅行社组织了航天科技夏令营,推出了包括中华航天博物馆、航天育种基地、火箭发动基地等在内的数个景点;还有一些旅行社组织了赴境外了解异域历史、强化英语的夏令营,等等。这种具有行政色彩的暑期夏令营到学生旅游的百花齐放,说明少年儿童学生旅游市场已真正启动,正在成为全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1]但从2000年以来,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儿童旅游市场的开发一直处于举足不前的状态,针对儿童开发的旅游产品种类是少之又少。虽然家长也开始改变观念,积极鼓励支持孩子们在旅游中获取知识,孩子们对外出旅游有着热切的愿望,但是每次前往旅行社咨询少儿旅游线路的家长和孩子大多失望而归,儿童产品仍主要由共青团以冬、夏令营的形式开发。作为全世界潜力最大的中国儿童旅游市场,我们的儿童旅游产品仍没有得到深度开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然没有突破传统模式,主题单一,孩子兴趣不高
随着儿童旅游市场的兴起,虽然旅行社针对孩子们放暑假的时间推出了不少儿童旅游产品,但这些产品归纳起来只有两类:一类是以“学”为主的各种主题夏令营,主要针对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小学生;另一类是以“游”为主的亲子游产品,主要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而且都是由家长带着出游,行程设计得跟一般成人线路差不多,只是附带了一些儿童游乐项目而已。这种流于形式的儿童旅游,缺少了儿童天生的欢乐因素和梦幻成份,难以赢得孩子们的欢心。究其原因,在于目前大多数旅行社没有很好地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推出的产品大都缺乏个性和深度,因而失去了儿童旅游的“本我”意义。据最近一项社会调查显示,长沙市约有80%的小学生有暑假期间外出旅游的愿望,他们的愿望看起来五花八门,但充满了童趣,而且也不难实现。孩子们并不像成年人想象的那样一心向往夏令营和游乐场,他们想去的地方包括了田园农庄到手工作坊,他们要看花草虫鱼、看工艺品制作,还要看家畜下仔、看野生动物觅食……
2.面临少儿的导游很少,针对性的服务更少
在上海工作的台商王女士“六一”后的周末要带上小学的儿子、外甥和侄女来长沙旅游,希望游览岳麓山和岳麓书院时找面向少儿的导游,但各旅行社及景区都告诉她“没有这种导游”。目前旅行社导游的讲解,几乎全部面向成年人,主要是对景点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景观形成等方面进行讲解和介绍,而很少面向儿童、语言浅显的语言讲解。看到孩子费解而厌倦的神态,旅行社有必要配备专门面向少儿的导游,让他们去给孩子讲解举世无双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和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旅游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遗憾的是,这方面的服务太少。
3.过于注重“学”的因素,片面追求“求知”
现在旅行社推出的各种类型的夏令营,常常过多地注重“学”的因素,不是名校校园参观、成功学子的报告,就是参观科研基地,搞集中式培训,让孩子们感觉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学习。在整个旅游活动中,他们依然不是主体而只是听众,和校园的传统教育毫无二致,没有参与性与互动性。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深入挖掘儿童旅游中“学”与“游”的契合点,没有把“学”与“游”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4.旅行社缺乏开发动力
在进行儿童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时,旅行社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主要是因为以下因素:
(1)安全问题。对于儿童旅游来说,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在智力、体力及社会阅历上均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为此,旅行社的付出和风险要比一般团队大得多。一些旅行社介绍,除了带队老师,一般10个孩子就要配1个导游,因此特别怕孩子们不听从导游安排,与团队走散。事实上也是如。据报道,一个儿童在跟团旅游的过程中出了一点小意外,家长以此为由咬住不放,提出不合理的赔偿,双方协商了很长时间才得以解决;另一学生在参团中不听从导游安排,与团队走散,导致旅行社和家长寻至深夜才找到,造成责任纠葛。类似的例子不时出现,这让旅行社颇为头疼。[2]
(2)经济效益问题。组织儿童旅游,旅行社的经济效益相对要低:一是儿童景点门票本身就有优惠,其团队报价要比成人的低。二是儿童是非收入群体,在整个旅游活动中消费水平不高,不可能从购物方面弥补团费的差价。所以,儿童旅游投入很大,但利润却没有水涨船高。说白点,有点吃力不讨好。
(3)对产品的功能要求多。出门旅游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孩子们学到的应该是科学知识而不是封建迷信,是良好的品德和意志教育而不是懒惰和不良习气。这是旅行社应该重视的问题。旅行社必须对孩子的旅游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而不是相反。
(4)景点对儿童旅游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旅行社设计儿童旅游产品有难度。很多旅行社反映,其实有不少适宜儿童游览的景点,但因为经济效益的原因,许多景点并不想花过多精力为孩子们进行专门考虑和特殊接待,造成旅行社没有办法设计路线。
三、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1.观念更新是关键
当前制约儿童旅游的最大障碍是观念问题。有关方面怕危险、怕麻烦,有的学校认为旅游是不务正业,还有不少家长认为旅游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这些观念严重地阻碍了儿童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儿童旅游产品的生产,必须予以摒弃。观念的更新是儿童旅游产品创出精品的源动力。市场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构成的,有了强有力的需求,就会大大地拉动供给,就不怕市场提供的产品创造不出精品来。
2.解决安全问题
安全是儿童旅游产品的首要原则,也是旅行社对儿童旅游产品顾虑最大的地方。不管何种旅游形式,都要首先确保儿童的安全:一是旅游前要对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反复申明注意事项,对景区的安全设施要确保万无一失;二是要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最好在旅游前为学生购买旅游保险,让学校和家长都没有后顾之忧;三是在旅游中要按比例为学生配备导游和随行人员,落实责任,确保学生在旅行、参观、住宿、饮食等多个环节上的安全;四是设立区域甚至全国性的儿童绿色旅游通道,成立在组织上、实施上、保险方面能保障儿童团队旅游客源和安全的连锁式专门旅游机构;五是可以考虑成立专门接待儿童的专业性旅游接待公司,由旅游行政部门对其进行严格的资格认定,确保规范操作。[3]
3.加强产品的针对性,产品主题多元化
儿童旅游根据陪同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校组织的春秋游、夏冬令营,父母陪伴的亲子游和独自外出的修学游等。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儿童产品,都必须以儿童为主体,把儿童作为这个产品的真正服务对象,不能把只是把平常的成人观光线路简单包装一下,就成为儿童旅游产品。真正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推出不同主题的真正适合他们的旅游产品。在主题多元化的这个问题上,应在以下方面多下功夫:
(1)旅行社在开发修学类旅游产品之前,有必要深入研究孩子们的课本,然后根据教材和课程内容,开拓思路,开发出形式多样、特点鲜明、学生喜闻乐见的修学旅游主题。如结合中小学课本,可设计为石油工业游、农家体验游、教学体验游、生物游、地质成因游、书画游、名人故居游、爱国教育游、奥运游等。
(2)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景点,喜欢参与什么样的活动,投其所好,在此基础上推出有个性、有深度的精品儿童旅游线路。如现在孩子口中最多的词是北京、奥运、迪士尼、大海、航空飞机、肯德基、麦当劳等。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并没有生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他们也很关注这个社会和社会正在发生的事。[4]我们可以把孩子们经常接触到的这些信息囊括到旅游产品中,真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从而到达旅游产品主题的多元化和细分,以适合不同目标市场儿童的旅游需求。
4.定位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实现“游”中有学,“娱”中有学
与其他的旅游产品不同,儿童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不仅要体现“游”,还要力争游客能从“游”中有所“学”、有所“获”。在旅游活动中培养儿童的意志、团队合作精神、知识技能等,是儿童旅游产品的功能之一。但应注意的是,在产品的设计上,“学”与“游”一定要掌握好恰当的比例,把教育理论镶嵌在旅行中进行,注重文化与娱乐的统一、知识与欣赏的结合、让知识和文化在娱乐和观赏中渗透、巩固、深入。否则,儿童旅游产品又成为了枯燥课堂教育的翻版。所以,在景点内容的安排上,要避免纯人文景观的参观,做到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的合理设计和搭配;要注重儿童的参与性与体验性,让儿童在旅游中体验美好,感悟人生,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目的。
5.提高产品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旅游企业开发旅游产品的源动力。要提高儿童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旅行社改变观念,着眼于长远利益,创出品牌,创出精品,到时利润自会不请自来;二是要在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下,儿童旅游市场尽量形成规模,产生规模效益,形成高质薄利多销的局面;[5]三是充分地利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小孩一般是中心地位的优势,实行“一拖二”的营销方式,在保证儿童旅游产品独特性的前提下,把家长引入到儿童旅游产品中,从而赢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6.加强宣传
开发出了好的旅游产品,旅行景点、旅行社还应该加强宣传。一是不仅要针对儿童,而且要针对家长进行宣传;二是要选择好媒介,除了传统的宣传媒介外,一本好书,一部好的电影,一个好的电视节目都是最好的宣传,例如《北京天安门》、《登泰山》、《桂林山水甲天下》、《长江三峡》等曾激发了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旅游的愿望就是最好的证明。
7.政府部门积极引导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法规建设,设立相应的旅游安全机构和安全预警系统,完善旅游保险,在各景点建立医疗卫生站和餐饮卫生管理机构,加强儿童旅游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其次,要为开发儿童旅游产品的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对那些致力于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的企业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比如减免税收、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规定交通部门对学生假期旅游实行全面打折优惠;鼓励餐饮、旅馆、景区景点等在儿童住宿、餐饮和门票上收取较低的费用;等等。其次,政府投资修建相关的配套设施,如游乐场、儿童篝火基地,科技展览馆等基础设施,吸引儿童前来旅游。
8.吸收学校参与儿童旅游产品的开发
学校参与儿童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有利于儿童旅游产品安全性的提高,因为我们可以请老师过来给我们的学生担任临时的全陪;二是学校比旅游企业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消费习惯以及个人爱好,可以配合旅行社为儿童开发出量体裁衣的旅游产品;三是学校熟悉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便于实现旅游产品与教材内容的结合,配合旅行社找到“游”和“学”的最佳结合点,开发出具备教育和娱乐双重功能的特色旅游产品来。
[1]曹新向,王伟红.我国青少年学生旅游市场特征及其开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8).
[2]张建宏.少年儿童旅游产品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6-7-10.
[3]文静.青少年旅游市场的思考J.市场透视.
[4]刘莲.闲暇教育与儿童旅游市场开发问题研究J.消费导刊,2008,(01).
[5]2006-12蒙睿.我国青少年旅游网络建构的初步探讨J.旅游学刊,2001,16(1):47-50.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拓展功能;案例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541-03
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龙头地位,长城旅游学院以“内拓潜能,外展形象”加以概括。“内拓潜能,外展形象”的核心在“拓展”两个字,在这里拓展包括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功能拓展,还包括总体改革的拓展,这种拓展在四个方面得到了表现,即:扩大社会影响、推动全面改革、树立学校风范、开拓旅游市场。
1扩大社会影响――成果的外显性
2003年11月,长城旅游学院举办了第一届拓展运动会,既是一次体育课程改革的展示活动,也是一次体育拓展运动的宣传活动。在这次拓展运动会上,他们提出了很多标新立异的口号,如“以体育课程改革为龙头,全面推动学校改革”,“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给生活以体育,在生活中从事体育,为生活向上而上体育”,“让体育插上思想的翅膀”,“参与体育 感受体育 快乐体育”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该校的体育理念,同时体现了学校总体改革的理念。
在这次拓展运动会上,长城旅游学院通过多种渠道来展现该校课程改革的成果。例如本次运动会他们的主旨有一个主题,即:根植学院总体改革,内拓潜力,外展形象;两项价值趋向,即:1) 认同协作的力量;2) 相信超越自我的喜悦;三条传播阵线,即:1) 理念是核心;2) 视觉是加强;3) 活动是推广;四种运作策略,即:1) 利用专业广告的精确度,奏响运动会序曲;2) 运用标准会展经济思想,拓深运动会经营思路;3) 依托媒体实力,提升运动会操作、推广的效果;4) 通过运动会对各项资源的砺炼与整合,向拓展运动产业化道路发展。在项目设置上拓展类项目有:50 m往返障碍跑、25 m男女混合迎面接力、亲密伙伴、救生搬运、后抛实心球、攀岩、翻越求生墙、断桥、荡绳等,显示了拓展运动项目的开发,它给人的视觉效应和形象展示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建设无法比拟的。
长城旅游学院举办的体育拓展运动会,从全新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该校体育课程改革后中华民族体育、军事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舞蹈、拓展训练、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等内容进入体育课程的成果,任何一种新闻媒体都能从中找到它的最佳的展示方式。运动会从前期准备到圆满闭幕,始终重视宣传的重要作用,目的是要引起本校师生的重视,同时也想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他们为运动会制作了吉祥物,印发了大量的宣传单、宣传手册,张贴海报,挂了条幅,甚至做了徽章。各大新闻媒体到会作了采访。另外,长城旅游学院的体育课程改革也引起了一些高校、体育界及相关领域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教育界、体育界及企业界的知名人士均到会指导并表示祝贺,扩大了社会影响。
体育课程改革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社会影响呢?这是和体育成果的形象性和外在显示性密切相关的,这是与之相似的同类学校的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当然拓展运动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要我们不断地去总结加以完善和修正,我们相信,体育形象外显性引发的拓展功能必将推动旅游学院的全面改革,以体育为龙头推动全面改革的教改模式一定成功并会发扬光大。
2推动全面改革――影响的拓展性
长城旅游学院是属于首都经贸大学的一所二级学院,目前全校只有旅游、广告、物业、经贸4个专业,三个年级19个班级,共800余人,规模较小。对于这样的学校,专业性强是该校的重要特色,所以体育课程也必须和一般的综合性大学有鲜明的区别。“定向拓展,成套组合”就是适应长城旅游学院的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一种体育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对长城旅游学院来说,不仅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系统方案,也是一个以此作为推动全校整体改革龙头的可行性方案。
一个从事旅游事业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体能、吃苦能力和与之职业相关的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既要持续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自然与人文的修养,又要具备在陌生的环境、有限的时间内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由于其职员的特殊性,还要具备在短时间内把一群彼此陌生的人们组织起来,形成团对,构造出一种团队文化的能力,实现快乐旅游的目的。最后,良好的心理素质、合作的精神也是一个旅游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方面。所有这些是和体育课程的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术、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不谋而合的,可以说,旅游在一定意义上和体育有着先天性的紧密相连。针对长城旅游学院这样和体育密切相关且独具特色的学校从体育课程改革入手从而推动学校全面改革成为可能,而且,长城旅游学院体育课程内容的拓展,其影响的延伸性也决定了体育课程改革可以推动学校的全面改革。
长城旅游学院2003年拓展运动会的召开,是一次全校各专业各课程共同参与的成果展示,运动会的会旗、会标、宣传手册,各班级的板报反映了广告专业课程的成果;大会入场式的解说词也出自各个系的学生,它是旅游专业语文课程的成果。学生广泛参与了运动会的组织工作,学校实行了双重编制来组织本次运动会,即无论是组委会还是裁判委员会,均配备学生成员参与工作或参与实习。运动会上,学生担任角色繁多,除了一般运动会的各种角色外,还有记载、摄影师、录像师等等,体育课程改革影响的延伸性显现无疑。这种延伸性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和旅游专业密切结合的长城旅游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必将使体育和其它课程改革相互联系起来,从而成为推进学校全面改革的催化剂。
3确立学校风范――心理的渗透性
校风就是指一所学校经过一定时期的积淀、整合形成该校较稳定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群体规范的内在精神及特定的文化品格,是一种隐性的学校人文精神,它是学校的风格、气质和灵魂,是学校安身立命和发展的根本。校风具体的表现为一所学校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也是一所学校的校园秩序、师生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及精神面貌等因素的整体效应的反映。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相对稳定的系统,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却是潜在的、隐含的、无形的。
校风对学生主要有教育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陶冶作用。校风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心理感染,使学生同化集体的意识和新的教育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心理感染就是指个人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顺从和适应。良好的校风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将这种好的集体心理环境非强制的、非逻辑性的转移到自己的心理系统中,经过同化而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心理特征。
长城旅游学院通过体育课程改革达到树立一种新的“学校风范”,这是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渗透性决定的。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角色扮演多样,信息渠道畅通,条件变化多端。这一切都能潜移默化的产生多种多样的影响,特别是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以及人格形成方面发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在具体的生活和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运动对人的影响以它固有的方式,鼓励个性的正当发展,并加强了群体的力量。它既培养兴趣、爱好、情感等方面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又能培养具有高度民族历史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同时,体育运动还可以调节个人的感情,和谐社会的气氛,维护人的尊严,加强人对社会的以至对整个世界的依赖感和责任感,使人的感情更加丰富、更加高尚和平衡,从而改变人们的情感方式。此外,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总是在小组或集体中来强烈表现自己的,这和旅游事业的特点极为相似。一个从事旅游事业的人,应该是一个能吃苦那耐劳、意志坚强、不倦探索的旅行家和探险家;一个临危不惧、骁勇善战,又能凝集团队、协同作战的战士;一个有敏锐洞察力,能够迅速反映的记者;一个学识渊博又善于学习的学者;一个有历史和文化穿透力,善于跨文化交流,目标清晰、执著又智慧的外交家;一个多才多艺、热爱生活,让人不知不觉地喜欢并能与之共处共事,甚至肝胆相照的朋友;同时应该是一个富于创造性,又能实践操作能力的经营管理者。所有这些,和体育课程要达到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尤其对像长城旅游学院这样有自己特色和较强的专业性的学校而言更是如此。
长城旅游学院通过体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在培养这种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不断适应社会规范和道德伦理的社会化进程,这种进程的加速实现也必将有利于一所学校形成协调的文化氛围,促进高尚校园风尚的形成。因此,长城旅游学院的体育课程改革把“树立学校风范”作为该校的办学价值取向的重点。
4开拓旅游市场――专业的经营性
旅游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社会活动。现代旅游已成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发展。目前,世界旅游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在于占领旅游市场及对旅游市场的开发。旅游市场的开发是指旅游系统据自己现实的和潜在的人、财、物等资源情况,制订相应的市场营销458满足旅游市场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和组织管理活动的总称。
长城旅学校针对自身的特色以体育课程改革为龙头的“开拓旅游市场”是指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经营水平两者密切结合起来,创建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的一条创新之路。提高办学效益不仅指学校自身投入和产出匹配和适应,这种理解还停留在学校内部的层次上,除了上述理解外,我们还必须转变观念把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到迈入社会,服务社会,通过创造会经济效益,进而提升学校自身效益的新的高度。
长城旅游学院地处北京郊区旅游胜地八达岭之畔,校内有小片森林景观,新设的体育设施旅游的需求密切相关,生存岛是旅游的好去处,为什么不能把它作为学校课程和校办旅游产业共同开发的试验区呢?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学习有场所、实习有基地,而且能及时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学校的体育与旅游场所设施,既能在教学中得到利用,也能向社会开放,必将提高场所和设施的使用率。作为学校,不仅实现了学校教育的功能,而且实现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它在为北京郊区提供人才的基础上,还实现了直接为促进地方经济服务的功能。
再者,面对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体育旅游的市场的开发在整个旅游市场的开发中愈来愈占有相当重要位置,是繁华旅游市场、促进整个旅游事业快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可以说,谁抓住了发展的先机,谁就抢占了更多的旅游市场,谁就会在未来旅游事业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体育与人的发展已密不可分,它伴随着人的一生。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的收入日益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对提高生命质量有了强烈的要求。因此,和体育有关的旅游――体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内容。培养从事体育旅游的专业人才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样也是旅游类学校培养学生要考虑的重要方面,这种情况对长城旅游学院来说,是最合适不过了。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集休闲、娱乐、健身,旅游为一体,具有其它文化形式所不具备的最广泛的社会亲和力。它借助条件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发挥体育的诸多功能,使旅游者在旅游中从事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既愉悦身心,又增长了见识,获得了旅游效用的综合性的效果。通过体育旅游,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自然、环保、生态、健身)和人对自然的挑战(积极、勇敢、愉悦、刺激)以达到同归自然、增长知识、释放压力、寻求刺激、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5结论
“以体育课程改革为龙头,推动学校全面改革”这是作为一所规模小,专业性强的小型高等学院提出的改革策略。它和旅游学院的专业特点相呼应,它和体育课程改革的自身特点相关联,同时把体育课程改革和学校的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上述改革策略的重要切入点是“拓展”两字,包含了体育为适应旅游专业实现的开拓和体育课程改革向总体改革的拓展两个层次。其改革策略的具体表现为“内拓潜能,外展形象”,在体育课向旅游专业的拓展方面,强调了贴近日常生活,投入生态环境,崇尚生命安全,容纳社会时尚。在体育课程改革向总体改革的拓展方面,强调了扩大社会影响,推动全面改革,树立学校风范,开拓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 顾渊彦,著.体育课程的约束力和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
[2] 顾渊彦,主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农村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浇灌;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小饭店供给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游说摘要: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据民间传说摘要:有一年天大旱,东兰四周的红水河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为救活这蔸禾苗,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禾苗。说来也希奇,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饭,香气扑鼻。常吃墨米,可治疗慢性肝炎,胃炎,贫血,故有“药米”之称。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神话故事,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采,许多外国游客品尝中国菜,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赞不绝口,胃口大开。在餐桌上看到这些菜,就象是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请主人介绍它的名称、来历、制作方法、特色等,他们听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确,中国菜融实用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菜名颇具诗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钱遍地”,这菜名豪华气派,实则是金黄的冬菇摆在翠绿的青菜上;粤菜“龙凤呈祥”,多么喜庆吉祥的名字,原来是鸡、蛇一块烧煮而成;用母鸡炖甲鱼,真是逗趣谐谑,美其名曰“霸王别姬”,令人大饱口眼之福。服务员小姐又捧来一盆清香四溢的酿豆腐,已有饱意的客人一箸未动,服务员小姐笑迷迷地说摘要:这道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爱吃的御膳宫食。一听说皇帝吃的御膳,几位外国朋友顿时雀跃,筷勺齐上,一盆酿豆腐一扫而光。说实话,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夹玛瑙肉糜精工烹调而成。其特征是过油而不腻,汤浓而不沾,外脆内嫩,甜中透鲜,汁若琥珀,形似金元,营养丰富,延年益寿。初次品尝这道菜,饱享口福,获取知识,实是受益非浅。
参观芜湖铁画,是一大艺术享受,工人们以锤,以铁当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来,来厂参观的日本友人也赞不绝口摘要:“真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太伟大了”。工人师傅手中的锤简直比画家的笔还要来得自如。
铁画原名铁花,为明末汤鹏所创制。它酷似国画、水墨画,然而,却是采铁作画,以锤锻制而成。它使炉锤之巧同画理相通,将绘画和工艺相结合,构成黑白分明、虚实相对、苍劲凝重、豪放潇洒、有强烈立体感的独特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枝奇葩。改革开放以来,铁画一直销往国外,深受国际友人青睐。日本朋友亲眼目睹之后,认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产地,对异国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许多游客观后感慨地说摘要:此次中国旅游真是不虚此行。
三、旅游者的怀旧心理
探古访幽乃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游过的山水名胜,有机会重游,会感到十分亲切,遐想万千。西安是中国古都,丝绸之路起点。想当年,盛极一时。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墙基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城墙。游人见到象巨龙一样的城墙,静卧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数百年前的古城风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古时的盛况,一一浮现在游人心中。朝代兴衰,历史沧桑,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区的秦岭支脉骊山,西周时期,周幽王曾和褒姒在此建骊宫行乐,并点燃烽火,戏弄四方诸侯,后被犬戎杀于骊山脚下。人们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池寻欢作乐,皇帝国威在骊山大修华清宫。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摘要:“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使人遥想当年骊山变成达官贵人的享乐之地。谁料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坡。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正是唐玄宗晚年在政治上腐败的必然结果。人们驱车来到骊山脚下,仰望长空,抚今追昔,想当年华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灯红酒绿度时光,广大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悲愤交加。诗人杜甫写道摘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期以来成为人们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名句。
总之,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
近几年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人数和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更多,就客观情况分析,他们均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个人收入较高,加上和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五
十、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和世隔绝长达三十年之久。76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纷纷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宁、政治开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国热在世界上持续好久。另外,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花钱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足,便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乐于来中国旅游。日本是中国近邻,素有一衣带水之睦邻友好关系。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交通方便,费用低廉,况且中日文化和习俗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均成为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的强大驱动力。我们旅游业者若以一流服务质量一流设备去服务于每一个外宾,就能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强烈的形势下,赢得胜利。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对口生;能力本位教育;专业思维
根据河南省《关于普通高校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实施办法》解释,旅游管理对口生是指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从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成人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以“对口招生”方式招收的应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这部分学生以“对口招生”方式接受高等教育,则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因此,如何开创出科学合理的对口生培养模式,则是旅游管理本科对口生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竞争能力,优化学校教育竞争环境的重要保证。
一、旅游管理对口生特征分析
(一)对口生生源不一,素质有别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对口生源类型较复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等。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职业中学和技校毕业生虽然专业技能素质较好,但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大多数是在没有任何专业和职业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旅游高等教育的。面对这样一群生源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采取单纯的传统普通本科教育方式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学习动机与心理特征
首先,在学习动机上,对口生虽然是本科生群体的一部分,但与普通招生有差异。具体体现为: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上,对口生倾向于一般性的“好背,好记”和“考试过关”,而很少考虑知识的储备性,不求甚解、知识融合应用能力差,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其次,对口生具有不同于普招生的心理特点。具体体现为:(1)自豪感与自卑感并存。对口本科生由于避开了“万人过独木桥”的普招路线,普遍有一种心理自豪感。但与基础宽厚、知识面广的普招生相比,却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使他们处于进退两难,焦虑不安的境地。(2)强烈进取心与自身素质较差相冲突。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对口生普遍知识面窄,基础较差,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心理压力过大。(3)心理成熟较早,依赖性强。对口生曲折的求学经历使他们比普招生的心理成熟较早,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进人大学后,存在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不适应,在遇到陌生而复杂问题和情境时,依赖心理表现突出[1]。
(三)对口生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旅游管理对口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旅游教育培养的只会操作的人才,其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级性。旅游管理本科对口生的培养除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行业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旅游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旅游职业教育。(2)职业性。旅游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应当以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订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因而,接受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对口生要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3)技能性。旅游对口生毕业后,首先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与操作能力。这必须通过一定的专门训练来完成。因此,他们除应具有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旅游管理高等教育鲜明的特色。(4)基层性。由于旅游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毕业去向绝大部分是到企业,具有很强的基层性。旅游高等教育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其生命力所在。
二、旅游管理对口生尴尬的生存环境
高校旅游管理对口本科生尴尬的生存环境,主要体现为[2]:
第一,考研存在先天不足,难上加难。基础较差的旅游管理对口本科生往往面临着考研的尴尬。其中英语、数学是巨大障碍。第二,考公务员陷入无奈。从全国公务员招考简章和职位信息中,并没有设置旅游管理这个职位,这让那些想考公务员的旅游管理毕业生陷入无奈和尴尬中。第三,就业率还不如本专业中专生。在职场中,旅游行业的用工原则是从基层做起,从基本服务技能做起。很多旅游管理本科生在基层还不如有几年经验的中专生混得好、待遇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的脱节,同时也存在大学本科毕业生定位不清,眼高手低,心高气傲的通病。第四,难于守望的职场环境。从学生毕业就业职位转换角度来看,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就业流失率和流转率在职场环境中为最高,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工资待遇低、工作性质相对单调、机械、不受人尊重,以及企业视“人”为成本而不是资源及人事资源管理机制等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三、旅游管理对口生培养模式创新思路
(一)更新办学理念,培养旅游人才创新能力
目前旅游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只注重脱离现实的纯理论式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忽视学生专业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培养固守成规的“笨鸭”。必须要从传统办学理念的弊端中解放出来,以社会旅游市场的需求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一套符合社会需求,符合学校定位以及实际办学能力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要构建以上模式,重点需要解决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问题和教育观念转变问题[3]。
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问题,关键一点是要真正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观[4]。针对旅游业应用性强的行业特点,通过教育技术与教育方式的转变实现“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使受教育者从知识教育转向智能教育,注重人才创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重视“专业思维”的塑造。专业思维是融合了理性的经营管理和感性的丰富想象力的特殊思维,它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统一的优秀思维品质[5]。培养中应通过课程设计来加强对学生“专业思维”的塑造,升华其思想境界,丰富、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逻辑思维到想象思维,再到创造思维的过渡。
教育观念转变问题,关键一点是切实改变传统“三中心”(课堂教学、教师、知识灌输)教育模式,应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爱好,重视和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自觉性。应积极创新实践与实习机制,实行专业见习经常化、专业实习基地化[6]、实习管理规范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
(二)重视学习微环境建设,培养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第一,要坚持学生是主体的思想。应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和理想,要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灌输和培养学生的“帅才”意识、“创业”意识、“老板”意识等,从而铸就学生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学习激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7]。要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与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确主和次、重点与非重点,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参加社团活动的关系,让学生树立以专业学习、读书为中心,把握自己专业学习的中心职责与任务,从而集中精力与时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来说,创新教育的主旨就是教师以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真正有意识和热情去树立创新教育思想,要有强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与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与动力落实在教学活动中。第三,落实服务型教学管理是关键。在教学管理中,是以“官本位”式的“准行政性”管理为主,还是以“知识本位”为中心的服务型管理,将会导致学校在教学中心地位和政策措施的倾斜上是不一样的,同时它也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学校的教学管理要宽严相济、管理和服务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各项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制度和规范要严格执行。
(三)应积极创办“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实验区”
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实验区的目的是通过鼓励学生或学院设立旅游公司,将公司运营、教育创新、人才培训三个板块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经营实践过程中,体验到一个优秀员工应具备的能力与职业素养,体验到作为管理者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四年教学实践环节,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完成由一线员工到基层管理人员角色的转变。洛阳师院的战桂城认为,在培养模式上,旅游管理专业应推行“先实习,再学理论,最后再实习”的方式,重在让学生对旅游管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因此,通过创建“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实验区”,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学校开放办学条件下学院成立旅游公司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企业经营实际环境,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思,思有创新。另外,在创办各级“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实验区”同时,提升开放式办学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地方政府、企业、协会、民间团体等之间的友好合作,则是创新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曹沛森.高职院校普高生与对口生学习动机比较及教学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25.
[2]张霞利,细数旅游管理专业求职尴尬[EB/OL].Http://,2008-10-14.
[3]李友亮.转变旅游教育观念,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对创新旅游教育理念与方式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8,(12).
[4]孙文章.能本管理的内涵与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5):99-100.
[5]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对口生;能力本位教育;专业思维
根据河南省《关于普通高校对口招生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实施办法》解释,旅游管理对口生是指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从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成人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以“对口招生”方式招收的应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这部分学生以“对口招生”方式接受高等教育,则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因此,如何开创出科学合理的对口生培养模式,则是旅游管理本科对口生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竞争能力,优化学校教育竞争环境的重要保证。
一、旅游管理对口生特征分析
(一)对口生生源不一,素质有别
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对口生源类型较复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等。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职业中学和技校毕业生虽然专业技能素质较好,但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他们大多数是在没有任何专业和职业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旅游高等教育的。面对这样一群生源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采取单纯的传统普通本科教育方式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二)学习动机与心理特征
首先,在学习动机上,对口生虽然是本科生群体的一部分,但与普通招生有差异。具体体现为: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上,对口生倾向于一般性的“好背,好记”和“考试过关”,而很少考虑知识的储备性,不求甚解、知识融合应用能力差,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其次,对口生具有不同于普招生的心理特点。具体体现为:(1)自豪感与自卑感并存。对口本科生由于避开了“万人过独木桥”的普招路线,普遍有一种心理自豪感。但与基础宽厚、知识面广的普招生相比,却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使他们处于进退两难,焦虑不安的境地。(2)强烈进取心与自身素质较差相冲突。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对口生普遍知识面窄,基础较差,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心理压力过大。(3)心理成熟较早,依赖性强。对口生曲折的求学经历使他们比普招生的心理成熟较早,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进人大学后,存在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不适应,在遇到陌生而复杂问题和情境时,依赖心理表现突出[1]。
(三)对口生培养目标的特殊性
旅游管理对口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旅游教育培养的只会操作的人才,其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级性。旅游管理本科对口生的培养除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技能外,还要掌握行业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旅游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旅游职业教育。(2)职业性。旅游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应当以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订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因而,接受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对口生要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3)技能性。旅游对口生毕业后,首先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与操作能力。这必须通过一定的专门训练来完成。因此,他们除应具有必须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旅游管理高等教育鲜明的特色。(4)基层性。由于旅游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毕业去向绝大部分是到企业,具有很强的基层性。旅游高等教育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其生命力所在。
二、旅游管理对口生尴尬的生存环境
高校旅游管理对口本科生尴尬的生存环境,主要体现为[2]:
第一,考研存在先天不足,难上加难。基础较差的旅游管理对口本科生往往面临着考研的尴尬。其中英语、数学是巨大障碍。第二,考公务员陷入无奈。从全国公务员招考简章和职位信息中,并没有设置旅游管理这个职位,这让那些想考公务员的旅游管理毕业生陷入无奈和尴尬中。第三,就业率还不如本专业中专生。在职场中,旅游行业的用工原则是从基层做起,从基本服务技能做起。很多旅游管理本科生在基层还不如有几年经验的中专生混得好、待遇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的脱节,同时也存在大学本科毕业生定位不清,眼高手低,心高气傲的通病。第四,难于守望的职场环境。从学生毕业就业职位转换角度来看,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就业流失率和流转率在职场环境中为最高,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工资待遇低、工作性质相对单调、机械、不受人尊重,以及企业视“人”为成本而不是资源及人事资源管理机制等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三、旅游管理对口生培养模式创新思路
(一)更新办学理念,培养旅游人才创新能力
目前旅游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只注重脱离现实的纯理论式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忽视学生专业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培养固守成规的“笨鸭”。必须要从传统办学理念的弊端中解放出来,以社会旅游市场的需求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一套符合社会需求,符合学校定位以及实际办学能力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要构建以上模式,重点需要解决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问题和教育观念转变问题[3]。
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问题,关键一点是要真正确立“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观[4]。针对旅游业应用性强的行业特点,通过教育技术与教育方式的转变实现“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使受教育者从知识教育转向智能教育,注重人才创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重视“专业思维”的塑造。专业思维是融合了理性的经营管理和感性的丰富想象力的特殊思维,它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统一的优秀思维品质[5]。培养中应通过课程设计来加强对学生“专业思维”的塑造,升华其思想境界,丰富、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逻辑思维到想象思维,再到创造思维的过渡。
教育观念转变问题,关键一点是切实改变传统“三中心”(课堂教学、教师、知识灌输)教育模式,应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爱好,重视和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自觉性。应积极创新实践与实习机制,实行专业见习经常化、专业实习基地化[6]、实习管理规范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
(二)重视学习微环境建设,培养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第一,要坚持学生是主体的思想。应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和理想,要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灌输和培养学生的“帅才”意识、“创业”意识、“老板”意识等,从而铸就学生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学习激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7]。要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与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确主和次、重点与非重点,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参加社团活动的关系,让学生树立以专业学习、读书为中心,把握自己专业学习的中心职责与任务,从而集中精力与时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来说,创新教育的主旨就是教师以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真正有意识和热情去树立创新教育思想,要有强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与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与动力落实在教学活动中。第三,落实服务型教学管理是关键。在教学管理中,是以“官本位”式的“准行政性”管理为主,还是以“知识本位”为中心的服务型管理,将会导致学校在教学中心地位和政策措施的倾斜上是不一样的,同时它也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学校的教学管理要宽严相济、管理和服务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各项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制度和规范要严格执行。
[关键词]山东省;旅游教育;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王小爱,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助教,硕士研究生,山东枣庄277160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6-0043-04
一、近年来山东旅游人才的供需状况
1 山东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山东旅游行业风劲帆鼓,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由旅游经济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征途中破浪前行。近年来山东省入境旅游人数如图1所示。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晴雨表,它折射出山东在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目标的指引下,旅游业发展所焕发出的强大吸引力和持续增长力。同时,又反映出山东旅游业历经这些年的开发和建设,产业素质迅速提升,“文化圣地,度假天堂”这一崭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日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2 山东旅游人才供给状况
随着山东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院校教育也得到了较大发展,1990年山东省仅有7所(其中高等院校1所、中等专业旅游学校3所、普通旅游职业中学3所),在校生仅为2057人。截至2005年已经发展到94所,在校生达到39326人,其中高校27843人,中等专业学校11519人,专业教师人数也有较大的增加,如表1所示。
3 山东旅游业人才需求状况
虽然山东旅游院校每年都以一定的比例为旅游行业输送大批人才,但是在质量和数量上仍然不能满足旅游业大发展的需求。据山东省政府主管部门的统计,2004年山东省入境旅游总人数119.31万人次,比2003年同比增长53.91%,旅游创汇5.665亿美元,较2003年同期增长54.48%;2004年山东省国内游客人数11749.35万人次,旅游创汇767.65亿人民币,分别比2003年同期增长31.7%和41.4%。2005年“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各项指标亦创历次黄金周新高。同时,山东省过夜游客量也有显著增长。目前,全省共有400多家三星级以上宾馆,旅行社900多家,其中国际社70多家,另有旅游景区500多处,山东省内旅游行业人才市场在数量上显示着巨大的需求空间。
目前山东省内旅游院校及其相关专业开设较多,2005年山东省内有94所旅游院校,在校生为39362人,仅次于湖南104所,和北京并列居全国开设旅游院校数第二的省份,在校生人数仅次于广东63866人和四川50431人,居全国第三,但人才培养质量差强人意,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而旅游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竞争。旅游人员的高素质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据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的调查表明,我国饭店的管理层已普遍认识到“饭店经营和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占被调查人数的78%),可见,注重旅游人才素质的培养已不是理论上讨论的话题,而已成为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
所以,为了满足山东旅游业高速发展的需求,旅游教育应该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从数量和质量上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
二、山东旅游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的旅游高等院校担负着为本省培养旅游业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它随着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为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往往较高。如美国大学饭店管理专业对教师的任职要求除基本的学历要求外,还要求持有“注册饭店管理师”专业证书。我国目前虽然也鼓励发展“双师型”教师,但对此还没有明确要求。即使很多教师的学历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理论水平很强,但并没有工作经验,在实践上缺乏磨练,教学时往往照本宣科,不能把知识讲透。
2 重视教育的数量发展。忽视了质量的提高
由于山东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山东各高校的旅游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4年到2005年一年之间,全省旅游院校由68所迅速增加到94所,在校生人数由31418人增加到39362人,一年内净增7922人,增长率25.18%。很多院校受利益驱动而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师人数尤其是高等专业教师人数增长率极高,为98.8%,这样引进大批青年教师,不仅师资结构不合理,而且缺乏教学经验,旅游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这样,造成现有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不符合旅游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3 实践教学环节仍然薄弱
旅游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但在山东省的大部分旅游院校中仍在沿用“以课堂讲解为主要形式,以书本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们只能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一些抽象的空洞的理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专业技能水平低,工作适应性差。这显然不能适应旅游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造成人才供求脱节。
4 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教育
吴必虎和黎筱筱在《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一文中对中国开设旅游专业的69所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其结果是管理类课程高踞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课程是经济学,除了管理类和经济类课程,其他开设门数超过10门次的课程类型由高到低排名,其中,旅游心理学排在第八位。而该课程也主要是研究旅游者的心理行为的,这是旅游专业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唯一接触到的心理学的知识,而对于本专业的学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面前如何进行心理调试,这样的基础性心理学教育课程开设较少。
因为学生没有作好心理准备,对于行业的未来和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在大学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慌、惧怕、彷徨和浮躁的心理特征,影响他们维持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引发各种心理症状的产生,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知识,无法帮助自己缓解这些问题,造成了大量学生在择业的时候选择转专业,从而造成了教育供给与行业需求的脱节。
三、发展山东旅游专业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1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提升旅游专业教育质量的基础
目前旅游专业的教师状况令人担忧,要么是学历水平很高但缺乏实践经验,要么是实践水平较高但又缺乏系统的学校教育导致理论水平较低,因
此,这两种处于极端状态的教师都不能满足目前日益全球化的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要想提升旅游专业教育的质量,培养真正适销对路的旅游人才,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基础。
通过教师到企业或基层搞合作研究、教师到企业做博士后等各种形式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学校要作出硬性规定,要求只有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上岗,例如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在《要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一文中指出,“必须对工科、医科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师提出硬性的要求:有一年左右的社会实践经历,形式可以多样化,但要确保实现,还要确保收到实效。从有些学院和有些教师团队的成功经验看,这样的要求是必须的,它对青年教师的未来成长和建立与社会的长期合作都是有极大益处的”。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和企业要为教师实践经验的获得提供平台。我国的旅游行业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关的资质考核标准,为教师获得经验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企业也要为教育行业作出一定的贡献,例如在美国,万豪集团、凯悦饭店集团每年都向国际饭店、餐馆及机构性膳宿组织教育理事会(I-CHRIE)成员教师提供实践项目资助,教师可以向集团申请,集团在审核后,选择合适人选参与集团提供的针对性实习培训,增强教师实践能力。
2 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形式
第一,模拟教学。充分利用教室、模拟实验室和校园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瑞士的一所驰誉国际的职业大学,培养具有高水平运作能力的国际酒店高级管理经营人才。洛桑的校园并没有我国国内大学那么大,但很优美,学校的接待大厅以及那些分别供教师和学生课间休息享用的咖啡厅和不同风格的餐厅,既为学生提供用餐与服务,又是教学场地。学校没有一名食堂职工或厨师,学生要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的角色,教师在旁指导与授课。备有不同课程设施的教室,如电脑、信息、餐饮、品酒、宴会、酒吧、洗涤等以及中、小型会议室和一座能容纳200多座位备有多种同声传译及新闻传媒设备的国际大会议厅,处处体现着职业的环境。瑞士的“洛桑”模式,是当代世界旅游教育最为成功的培养模式之一,它的实践教学的形式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
第二,校企联合。在企业的选择上,一定要寻找有实力的企业,让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例如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山东省旅游局最终促成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与正在全国选址建设第三家人才培养基地的洲际酒店集团达成合作目标,合作双方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委托培养单位,由洲际酒店集团派驻讲师提供教育和培训内容以及管理软件,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有机会在洲际酒店集团分布在全世界的酒店企业实践或就业。有了国际化酒店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还将考虑与迪斯尼这样的大型国际化主题景区、美国运通集团、日本JTB等国际知名旅游集团达成人才培养惹向。
3 在教学内容上。以心理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通过大学教育,旅游专业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践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的信心,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过对自身潜能、人格的评价,结合行业特点,进行职前就业心理指导。第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旅游行业的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最关注的是业内的各种岗位,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不排除将影响学生整个人生,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合理确定择业目标,尽可能让他们确定的择业目标跟岗位的要求相统一。第二,要教育学生作好职业的耐挫心理准备。旅游业是一门特殊的服务行业,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和窗口,就业初期由于业务不熟,工作难免会受挫,所以教育学生学会忍耐,具有始终保持平静、恭谦的心理承受能力。
根据行业性质,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今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成才的有效方法。据有关机构统计资料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没有进行任何的职业规划,这是造成他们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学校根据旅游行业性质进行的指导培训。学校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好辅导,可采取对学生的兴趣、性格、品质、能力、职业岗位的适应度等进行科学测评,从而提供有个性化的指导,努力促使个体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同时在某些本来就不具备或者是在心理、能力上有缺陷的方面,通过职业生涯的教育、实践、培养,得到弥补和完善。
4 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为学生搭建较高的就业平台
目前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各高校应该抓住机遇,积极与国际化的旅游企业商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我国现存的旅游教育国际化有三种途径:一是开通与国(境)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途径。二是开通选派优秀毕业生出国实习培训的新途径。可以与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一些旅游资源大国合作办学,既开创了实习培训的新途径,又能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接收外国留学生或出国办学。加快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还应充分发挥旅游院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品牌效应,争取跨出国门,把我们先进的、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国外去,搞境外办学,迈好出国办学这一步。
把世界级的专家请进来,让我们的人才走出去,为旅游业的明天培养更全面、更好与国际化接轨的服务人才川。
Abstract: With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tourism market, the level of overall quality of employees of tourism enterprises becomes the key to winning in the competition. Therefore, the employees must develop specific competency according to corporate environment, service behavior, service targets, and individual capacity.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should provide various training and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employees to enhance their overall quality, to train talent for enterprises.
关键词: 能力;培训;竞争力
Key words: capacity;training;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59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83-03
1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应具备的个人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完成某一具体活动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本领及处世方式等因素的总和,包括完成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能力并不等同与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学历或者是技能资格,能力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对工作岗位的熟悉程度、个人的创新能力、个人的学习能力等因素息息相关。一个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可能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框架、良好的学习能力、满腔的工作热情,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具备了在旅行社工作的实践能力。能力总是与一个具体的工作联系在一起,随着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工作压力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能力是一个变量,它随着工作者自身阅历和实践的成长而成长。对于旅行社的员工而言,其能力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管理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危机公关意识等。
旅行社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旅游服务相对其他的服务行业,其无形性、现实消费性、不可预见性、差异性、不稳定性和综合服务性更加明显,这些特点对现在的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适应性、包容性、知识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旅行社专业的专业教师和社会兼职导游,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到旅行社各个部门见习的实践经验,本人认为,现在的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1 交际能力这个能力是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为旅游服务大多时候都是一种直接与各种人群打交道的服务,作为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必须懂得与各种不同的客人进行各种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力图在自己与客人之间建立一种提供服务与享受服务的关系,学会倾听客人的要求,懂得分析客人的心理,并按照客人的意愿以及旅行社提供的消费合同为客人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展示出个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超的服务技能,让客人物超所值,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扩大企业的消费认可度。在与客人沟通的过程中,服务人员要尤其注重交际艺术的运用和渗透,懂得针对不同的客人采用合适的、舒服的、放松的沟通方式,配合超前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让客人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宾至如归的感觉。除了面对客人需要良好交际能力,旅行社的各个部门的配合和运作也需要其员工与员工之间无障碍的交流,才能打破部门隔阂,使得旅游企业自身的发展与运作更加顺利。
1.2 合作能力旅行社的产品是一种综合性产品,是由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行业和部门共同提品要素,才能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形成过程是多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结果。因此,作为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无论是在哪个具体的工作岗位,每天都必须与各种各样的人群打交道,包括部门领导、企业高层、各种消费者、各种旅游产品合作要素的经销商等。这就要求所有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必须要拥有全局观念,要以企业的总体利益为核心,利用企业现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发挥各个不同的企业角色作用,根据市场调查结果设计出不同的旅游产品,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合适的消费平台并提供相应的高质量服务,真正发挥旅游企业在旅游消费市场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1.3 学习能力旅游企业一线服务人员为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学习过程。提供服务的人员必须能够根据消费者的具体需要确定提供服务的方式方法,而消费者具体需要的确定又需要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她的消费心理、消费层次、消费欲求、消费目的等一手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消化后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人性化、标准化、优质化的服务。而且,在今天旅游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种促进或者制约旅游发展的因素也层出不穷,行业知识不断更新,行业技能不断提升,行业发展不断进步,因此,要求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能有效消化并利用各种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充实个人的服务内容并提升服务质量,让自己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旅游服务市场,在提升个人的竞争实力的同时也加强旅行社的竞争实力,为企业打开知名度、稳定客源和扩大市场提供必要的帮助。
1.4 帮助、引导能力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往往是体现在消费者具体的消费过程中。从旅游消费行为的产生到旅游产品的生成直至旅游产品的消费,其过程就是旅游消费者与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的互动过程,消费者在一线服务人员的专业指导下学习必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的享受旅游产品的价值。广州市的旅游消费市场虽然发展得比较完整,但依旧有不少的消费者,尤其是许多第一次享受旅游产品的消费者,生涩的消费经验和匮乏的旅游知识会导致她们在消费过程中没办法尽情享受旅游产品,这会直接导致其消费遗憾并由此产生不满,直接影响其对旅游产品的评价和旅行社服务质量的评价,因此,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必须在服务过程中为这些消费者提供消费帮助和引导。因此,帮助、引导能力成为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要求相关的服务人员必须懂得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去帮助和引导消费者,将自己的思想清晰明了地表达出来,为顾客提供准确易懂的消费信息和旅游知识,直接帮助消费者愉快地完成其对旅游产品的消费。
1.5 文化修养旅游过程不仅是物质享受过程,更是追求美、追求文化、追求精神享受的过程。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与各个不同层次的旅游消费者进行更有效、更融洽的沟通。如果旅行社的一线服务人员都能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更能如鱼得水,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提升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真正带给消费者愉悦的消费经历并为消费者的下一次旅游消费提供信心保障。
1.6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和保障。作为旅行社的一线服务人员,通过在校学习和旅行社的岗前培训,往往能掌握最基础的岗位服务技能,这是实习和就业的基本要求。但是,旅游环境不断变化,各种高新科技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能让人目不暇接,基础的岗位服务技能已经无法适应现今旅行社的发展需求,因此,要求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必须在基本岗位能力的基础上消化和吸收新的服务技能和服务理念,并对自己原先的服务技能进行改造和创新,提升个人的岗位服务技能和综合服务素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为旅行社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7 管理能力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过程中,需要与不同的人群建立和谐、平等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一线服务人员要善于管理自己、激励别人、控制情绪、处理危机等,而这一切,都与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息息相关。许多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都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管理能力属于上层建筑的问题,一般只是针对决策者和管理者,但在市场导向的管理体制中,企业组织从“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倒金字塔型”组织结构,服务工作和服务质量决策权从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转移到服务工作第一线,每位一线服务人员都成为服务工作“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再是高层管理人员的“专利”。因此,管理能力亦成为一线服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2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途径
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个人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途径很多,大多数旅行社注重通过正式的、有组织的淡季培训和日常培训等常规方式,使一线服务人员获得与工作岗位要求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有些能力的形成,如文化修养,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短期的培训不一定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通过一线服务人员个人闲暇时间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不断实践和学习,才能逐渐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作为旅行社的一线服务人员,除了参加旅行社日常组织的常规培训外来提升个人能力外,还要懂得利用信息化平台等一些个人的非正式的学习途径来进行自我培训,获取相应的知识,以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
2.1 建立社交平台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所接触的人员层次不一,关系复杂,因此,要善于各种人群建立稳定和谐的联系关系,在网络环境中形成个人的社交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不同的社交群体所提供的资源为学习素材的来源之一,通过分享、讨论、交换各种旅游信息和资源的过程,取长补短,提高个人的服务能力,丰富个人的专业知识,扩展个人的专业视野,延续个人的专业学习。
2.2 随时处理问题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同、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所合作的合作伙伴不同,在工作中总是碰到各种各样的工作难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够完美地处理问题,一线服务人员总要凭借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者是请教自己的同事、同行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挖掘个人潜力的过程,也借助这个过程,一线服务人员全面培养个人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洞察能力等各种服务能力,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2.3 勇于承担责任由于旅游服务大多是面对面的直接服务,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导致一线服务人员必须承担并完成更多的责任,这对于许多服务人员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高强度的责任会促使一线服务人员更积极更主动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承担不同的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一线服务人员的个人能力会因为学习而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升。
2.4 岗位调换轮转在旅行社中实行有效定期的岗位调换轮转制度,让一线服务人员能够在工作期间接触不同的岗位,这是被一线服务人员认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岗位的调换轮转过程中,一线服务人员可以熟悉旅行社不同的岗位要求,并针对要求进行自我的学习增值,同时发现个人的专长与不足,查缺补漏,提高对不同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线服务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全面的提升,同时,避免她们因长时间处于同样的工作环境而产生学习和工作的倦怠心理。当然,大部分的旅行社对定期轮岗持保留态度,因为岗位流动转换会给旅行社的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增加难度,对旅行社的日常岗位管理也带来麻烦,但是,对于一线服务人员而言,这种方式不失为个人能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2.5 模范经验借鉴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还可以通过对服务模范的经验借鉴来发展和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在熟悉的工作环境中,一些同事或者同行的成功经验往往成为一线服务人员的借鉴对象,在这个借鉴过程中,借鉴者会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通过借鉴过程完成学习任务,自觉向被借鉴对象靠拢。例如,许多旅行社在常规培训中都会设置部门经验小结,让一些优秀的部门员工成为服务之星,并将其的有效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和宣传并加以推广和引导,让部门的其他员工能通过有效的借鉴,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
2.6 相互咨询学习一线服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可以通过向同事、同行、专家请教学习,获取建设性意见,提高个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扮演好“被咨询者”这个角色,一线服务人员必须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这也会促进这些一线服务人员自觉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不断总结提炼个人的实践经验。
2.7 个人行为评估一线服务人员要定期对个人的学习行为和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小结,通过个人行为评估过程,吸取教训,提炼经验,发现不足,正视优点,并将这些内容逐渐转化成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个人行为评估是个人能力提升的效果检测,通过评估和检测,能够更有效地扬长避短和查缺补漏。
3旅行社如何创造有利于一线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培养的条件
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旅行社有组织的常规培训课程,但就广州市目前的旅行社培训情况而言,一线服务人员个人能力的提升大部分是通过个人的非正式的学习途径,大多数一线服务人员都希望把自己的技能提升与旅行社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通过个人能力的提升来促进旅行社的发展。因此,旅行社领导者应根据旅行社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旅行社的发展目标决定哪些能力对旅行社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正确引导一线服务人员的能力发展和自主学习,确保一线服务人员的个人能力能围绕着旅行社的发展目标得到全面的提升和拓展,在同事、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能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旅行社要创造各种有利于一线服务人员能力培养的条件,将某些个人的、非正式的能力培养的途径加以引导或有计划地组织,使其成为企业正式的常规学习内容之一。
3.1 创造开放的沟通环境既然旅行社一线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大部分是通过非正式的学习途径获得,那么,在旅行社内部创造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轻松的、非正式的沟通环境,让一线服务人员能在良好的氛围中畅通无阻地展开各种沟通学习,这对于发挥一线服务人员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重要。因此,旅行社的领导者应该在旅行社内部建立开放、合作的人际关系,打破岗位和部门界限,让所有的一线服务人员能愉快地、轻松地进行各种交流,分享彼此的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探讨旅游业发展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趋势和新技能,使一线服务人员之间能够通过相互影响和信息反馈促进整个部门或者岗位甚至是整个旅行社的团队学习热情,让个人能力的提升与旅行社竞争力的发展同步进行。
3.2 扩大“服务之星”的影响针对一线服务人员学习途径中的模范经验借鉴,旅行社可以配合各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发展需求来选拔一些综合能力和素质较好的、能全面体现旅行社企业形象的服务之星来作为一线服务人员的借鉴模仿对象来进行塑造,为一线服务人员的自主学习和借鉴提供“服务模型”。在角色定型后,旅行社可以对一线服务人员的模仿和学习借鉴加以引导,使得一线服务人员能够把个人能力提升的目标和旅行社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这个“服务之星”的示范和沟通作用在旅行社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策略时所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明显。
3.3 适当的“权力下放”在旅行社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高层管理人员往往远离服务工作的第一线,因此,他们很难对旅行社的日常服务行为作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和决策,而消费者的反应却是最直接的,他们往往要求一线服务人员能够根据他们的个人需求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决策,为他们提供最直接最客观最人性化的服务。因此,旅行社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管理人员应适当地将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服务的相应权力适当下放,让一线服务人员成为个人服务岗位的“管理员”,权利的下放能够锻炼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促使他们为正确认识权力和使用权利展开相应的学习,进而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
3.4 定期的岗位调换和轮转既然岗位调换和轮转是旅行社一线员工提升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旅行社可以把岗位调换和轮转作为一种培训的方式和激励的手段,通过对服务人员岗位的调换和轮换,使一线服务人员在流动中积累经验,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个人发展的位置,满足一线服务人员个人的工作需求,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岗位轮换对培养员工的整体观念、默契配合、理解协调的能力也十分有利。除此之外,定期的岗位调换和轮转也能消除一线服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让他们能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的压力和刺激,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
3.5 建立和谐的相处模式作为旅行社各个部门和岗位的领导者,应对自己下属的一线服务人员的优点与不足有一个全面清晰地了解,在这些一线服务人员之间、在一线服务人员与管理层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和谐的相处模式,并培养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让员工能够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无所阻滞地、愉悦地学习和工作。领导者要帮助一线服务人员制定能力的标准和学习的要求,引导他们按照旅行社的发展目标来提升个人能力和服务水平,引导同事之间、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沟通,并为他们能达到标准提供支持和意见。
3.6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一线服务人员开展个人能力提升和学习计划,旅行社要为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全面激发一线服务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同时,合理的奖惩制度需要规范的评估体系,旅行社要按照部门和岗位的服务要求制定相关的评估要求,保证评估过程的公开、公正和分明,使得奖惩制度能成为最有效的一线服务人员激励方式。
对于旅行社的一线服务人员,其个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一线服务人员个人而言,应该明确自己所处岗位的要求,对症下药地开展各种提升个人能力的学习;而对于旅行社而言,一方面应创造有利于一线服务人员个人能力开发的内部沟通环境,提供一线服务人员发展个人能力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强旅行社的整体人力资源规划、开发与控制工作,将个体非正式的、无组织的行为转化为集体正式的、有组织的活动,同时应做好员工选聘、常规培训、质量考核和承认个人价值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卢静.论新条例下旅行社的发展.和田师范转科学校学报,2010,(5).
[2]余芳.导游职业道德建设刍议.科技创业月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