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度假旅游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度假旅游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度假旅游市场分析

第1篇: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引言

绍兴会稽山度假区经多年开发推出许多旅游产品,但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旅游者观念变迁,现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浙江省及邻近的江苏省省级度假区众多,与会稽山度假区争夺着游客。更大区域范围看,长三角地区旅游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竞争日益激烈。会稽山度假区面临的竞争态势严峻,对原有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优化提升旅游产品结构已迫在眉睫。本文试图运用昂谱(RMP)分析方法,即分别对Resource(资源)和Market(市场)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Product(产品)分析,并最终提出以产品为中心的开发框架,为会稽山度假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提出设想。

二、会稽山度假区基础分析

(一)资源分析(Resource Analysis)

1、会稽山度假区资源概况

会稽山旅游度假区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是以历史文化、地方风情为特色,融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城郊型度假区。从文化启承关系来看,会稽山适宜的区位和优美的山水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禹文化、古越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僧人、道士、名人志士来此,进而发展起宗教文化和名人文化。大禹文化、古越文化、宗教文化、名士文化、宗教文化又为其自然旅游资源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2、会稽山度假区资源评价

首先,会稽山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开展旅游度假活动。其次,会稽山旅游资源地域结构合理。自然资源遍布全区,有形的文化资源相对集中分布于山河之中,名人、名士文化则笼罩着整个度假区,给旅游者处处以抵达心灵深处的精神享受。第三,资源文化内涵深厚。区内分布着不同的文化,从中华民族文化开始之祖大禹文化到宗教文化、名士文化、山水文化,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

3、产品与资源的契合性分析

将旅游资源开发为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必须深入挖掘资源价值。会稽山度假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虽好,但只有地方意义或区域意义;而历史文化意义则是全国性和世界性的,最有价值之处正在于此。因此,本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突出文化特色。

(二)市场分析(Market Analysis)

1、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度假区目标市场客源以浙江本省及邻近地区为主,旅游者多为学生、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中青年群体。在旅游行为特征上,以本地市民的家庭游、本土游、结伴游为主,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较低。旅游者的交通方式以公共交通、自驾车为主,目的指向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增长见识为主。从旅游者的期望来看,他们对山水自然类旅游资源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对大禹治水的历史普遍了解,对其他中国神话传说普遍感兴趣,这为度假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

2、产品与市场的契合性分析

目前会稽山度假区以文化旅游产品为主,文化旅游产品是需求弹性变化很大的产品,开发难度高、发展阻力大,要将它推向市场需要很大努力,而且见效较慢。解决的办法是将文化产品转变为观光产品与体验产品,使旅游者有内容可看、有项目可参加。市场分析中发现中国神话传说题材对旅游者具有极大吸引力,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将此类题材转变为观光产品、休闲产品、体验产品。

三、会稽山度假区旅游产品开发设计(Product Analysis)

(一)产品主题提炼

会稽山度假区目前主要的具有开发价值的文化遗存有儒家、佛教、道教及大禹文化等。佛教文化从已有资源的质量和发展的可行性而言不能作为文化本底;道教文化无论就其体量还是其在道教文化体系中的地位,都无法承担作为度假区本质文化的重任;儒家文化的开发存在相近区域内的同位竞争。相对而言,大禹文化最具开发价值和开发优势,这体现了会稽山度假区的核心资源价值;其次,对山水自然类旅游资源的期望、对中国神话的兴趣代表了客源市场的普遍的深层需求,这体现出会稽山度假区的旅游市场诉求。所以,文化游乐将是会稽山度假区开发的理想状态。

因此,确定度假区的主题为:“神奇山水,神话国度”。“神奇山水”这一形象定位首先强调了区内神奇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神话国度”则是以一个创新性的视角挖掘了大禹文化背后蕴含的“中国神话”元素,同时又包容了区内的佛教、道教等文化元素。在国内并没有以“中国神话”为主题建设的景区,因此,此定位抢占了定位的先机。从产品营销的角度看,该定位为今后的产品营销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卖点。

(二)产品类型组合

度假区旅游产品系统的层次脉络,即是以神话文化游乐体验、生态度假旅游产品为核心,融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山水休闲旅游产品、科普教育旅游产品、运动娱乐旅游产品、宗教祭祖旅游产品等多种产品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旅游产品层次(图1)。

文化观光、神话游乐、生态度假类旅游产品最符合景区开发目标,文化资源质量也为上乘,神话游乐感兴趣游客也是最多,市场发育潜力大,所以其开发决策为扩大开发规模、继续提高资源质量;当地的宗教寺院处于宗教活动中,与景区开发目标也较为吻合,但据实地考察分析,市场发育程度却是到了峰值,应继续维持规模,维持质量。虽然会稽山自古以来就以山水风光秀丽著称,但目前山水风光因大量现代建筑及设施设备的影响秀美不在。山水资源弥足珍贵,而且符合现代人接触自然的旅游需求,市场潜力大,因此应不断优化提高资源质量,使山水休闲旅游产品保持一定的规模。现有的科普教育、运动娱乐产品质量较低,可以适当压缩规模,作为度假区的补充性旅游产品。

四、结论

众多的旅游目的地都将景区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引擎,希望发挥景区的核心带动作用。而在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塑造旅游景区大众脸谱的重大机制是“replace”与“copy+paste”,或是作为景区灵魂的文脉在景区的开发中蒸发,或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在景区开发中被置于边缘。会稽山度假区的旅游产品开发必须深入研究了自身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旅游产品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建设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景区。

参考文献:

[1]约翰·斯沃布鲁克,著,龙江智,李淼,译.景点开发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2]范保宁.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景区定位研究[J].商业研究,2001,(1):162-164.

第2篇: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战略定位:以“海南旅游大产业”高度营销

旅游业是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在海南又有其更加特殊的产业地位。海南省委、省政府近几年将旅游业作为兴岛富民的重要措施,使海南旅游具有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为海南旅游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此,在确立海南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中,应当站在更高的高度充分把握“海南旅游大产业”观念,围绕建设海南旅游强省目标,把握转型机遇,在全社会树立起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营销观念。

2006年6月新一届省旅游局党组提出了“营销是旅游工作的龙头”的新思维,并明确提出了“营销海南”的新概念,反复强调:“市场营销和创新是旅游的生命线”。

近期海南省还提出了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扩大海南旅游业的对外开放,使海南成为境外游客进入我国的新通道,成为我国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新平台,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度假休闲旅游胜地。这就对海南旅游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确立“海南旅游大产业”营销概念,就是要将海南岛作为整体进行营销,实现旅游目的地整体品牌提升。在旅游市场的开发和营销上,要逐步摆脱靠资源和产品开路的单一模式,不断引进更加成熟的市场分析方法与标准,不断通过有广泛影响力的活动来展示旅游形象,充实旅游市场的内涵。同时,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搭建海南旅游宣传促销大平台;鼓励市县及企业做好宣传促销,形成全省联动、上下结合,统分协调的大营销格局,打造海南旅游良好的整体品牌形象。

产品定位:尽快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在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品是营销的基础,没有产品,市场营销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只有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确定不同营销战略,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海南旅游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产业的升级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这种产业的全面升级转型,必将带动产品转型、客源转型、需求转型、社会转型、信息转型联动,而在这一系列的转型中,市场不但会起到桥梁作用,而且也是检验转型升级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充分把握发展模式,建设旅游精品,在此同时,应全面塑造海南度假旅游新形象,吸引高端游客,实现重点突破。对旅游重点市县、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倾斜扶持,提高海南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形成突出的竞争优势,实现海南旅游在国外重点市场大突破,在港澳台市场大转型,在国内市场大升级。从而真正实现海南旅游的五大转型:从以团队为主向散客为主转型;从以观光型为主向度假型为主转型;从数量扩张为主向效益和质量提升为主转型;从国内游客为主向境外游客为主转型;从低端游客为主向高端游客为主转型。

从目前海南旅游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和外部竞争的客观需要来看,在海南旅游产业全面转型的发展阶段,只有改变以往那种传统、零散、被动的市场推广机制,才能建立起市场创新、规模效应、主动出击的新型促销机制,以应对海南旅游产业大发展带来的挑战。同时应全面整合市场营销力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促销,形成全省旅游市场营销一盘棋;同时建立完善营销机制,实现政府做形象、企业做产品、旅游局做管道的良好营销机制。在此基础上全力推进旅游目的地形象各要素的建设,组织策划和设计制作系列的、高质量的海南旅游宣传品。

市场细分:根据客源地市场细分有的放矢营销

近10年来海南旅游接待人数从1996年的485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1605万人次,而从目前海南接待游客的客源地结构来看,国内游客占全省接待游客的绝对数,总量达95%%,境外游客仅占游客总量的5%%左右。在国内客源地结构中广东省游客排行第一,约占接待国内游客的20%%,北京和上海分别排行第

二、第三,分别约占12%%和7%%。在海外游客中,接待游客的国家已从原来的新马泰、日本、韩国等,发展到了俄罗斯、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至2006年,海南的前10位客源国分别为:韩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德国、泰国、澳大利亚和英国。

根据客源地分析,来琼旅游的国内游客仍然是以观光为主,近年来海南乡村游、海南购房游和海南自驾游、高尔夫游等也相对增多。国外游客基本以度假为主,韩国客人主要集中在高尔夫球客和新婚蜜月度假客;日本客人在海南比较欢迎高尔夫、潜水、冲浪等专项旅游,度假观光也较多。俄罗斯游客主要是滨海度假,美国游客更多的是商务加度假型,并且多为小团体和散客。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一向是海南东南亚主要客源市场,祖居地在海南的游客,回乡探亲游和寻根问祖的观光客不断增多。

海南应根据不同的客源地市场特点,制订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有的放矢的营销。如广西、湖南来琼游客从1999年的4%%增长到2005年的7%%左右,主要是由于海南推出了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并加大了营销力度,使来海南自驾车游和自助游的游客比重大幅增加。

应坚持以科学细分市场为基础,以定向促销为重点,以媒体推介为辅助,以区域合作为依托的工作思路,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地区和企业联合进行专项市场开发;在对细分市场产品营销上,要实施“统分结合”策略,大的区域市场由省里统一组织,细分目标市场由市县和企业组织对接,注意调动发挥市县政府、企业多方面的积极性,初步建立起共同承担市场的责任机制。

营销手段:采取多方式多手段全方位营销

在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针对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的构想,海南应当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旅游市场的方针;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及其他各方的旅游联合,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大城市、大特区”的双大互动,实施“一程多站”战略,以多种形式开创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新局面。同时,紧紧抓住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机遇,加大国际国内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拓展国际旅游市场,促使海南的国际游客尤其是外国度假游客大幅度增长,提高海南旅游经济效益。应采取以下主要策略:

1、勤走出去。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选择市场和配置资源,积极走出去参加海内外大型旅游促销活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重点区域旅游市场,全面提升海南旅游整体形象。

2、巧搭便车。针对国际国内主要目标市场,利用在主要客源地举行的国际旅游会议和大型会展活动,巧搭“便车”进行有效的宣传促销。同时,通过举办大型营销展示活动,搞好中国海南岛欢乐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充分运用好博鳌亚洲论坛等平台,不断提高海南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突出重点。在国内市场方面,应确立明确的客源市场区域战略定位,继续引入客源地知名品牌旅行商带包机航线、带客源进入海南;对国外市场,则坚持旅游营销中的竞争导向和理念创新,打破营销排序中先近程、再中程、后远程的通常做法,力求突出海南旅游度假产品的比较优势,通过大力开拓俄罗斯和欧美等度假市场来促进亚洲市场,以韩日专项市场和欧美度假市场推动港澳台入境观光市场的转型。

第3篇: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海南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国内客源分析

1、大陆市场

(1)海南省内部客源市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海南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收入迅猛增多,居民的旅游能力和旅游率较以往都高出很多,特别是在三亚、海口等城市,旅游所占的比例更是在海南居于旅游前十名。对海南省当地的居民来说,周末的短途旅游是人们出行的最佳选择,因此,本省内部的短途旅游市场前景和客源都很广阔,具有良好的开发空间。

(2)珠三角客源市场

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高,消费水平也较其他地区高,并且该地区的人们的旅游意识强。根据旅游局的统计研究分析,我们得知,海南省的民族特色风情、自然风景观光、休闲度假类的旅游景点对珠三角地区的游客有致命的吸引力。海南省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悠久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这些风景秀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在珠三角地区的游客眼中独具魅力。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的改善,私家车的剧增,导致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距离大大缩短,大大增加了海南旅游客源。上述原因促使珠三角地区成为人们外出旅游首先的旅行和观光地,珠三角地区成为海南旅游客源市场的主要源地之一。

(3)西北部地区客源市场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内蒙等地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居民有了一定的出行能力和潜力。并且,该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和海南的热带湿热气候形成鲜明对比。最近几年,西部地区各省份的游客逐渐增多,这一人群在海南省的旅游客源所占比例快速上升。

2、港澳台地区客源市场

我国港澳台地区经济发达,实力强大,旅游人数和潜力巨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地区一直是海南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随着经济的增长,旅游业的发展和完善,该地区的客源市场逐渐完善和成熟,游客对自然资源风光、民族风俗风情、人文旅游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南是该地区人们出行游玩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二)国外客源市场分析

1、东盟各国客源市场分析

即新、马、泰等地区,在这个地区生活的华人华侨占全球华人华侨总数的一半左右。并且该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比内地地区高,甚至有部分华侨掌控着一国的重要经济命脉。海南地处有利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景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对东盟各国的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2、日韩客源市场分析

日本是东亚地区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在文化上,日本和中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并且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海南的迥然不同,海南的热带风情深深的吸引着日本游客。韩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海南岛和韩国的济州岛同为旅游胜地,他们在经济上有诸多可借鉴学习的地方,加之两岛气候互补,造成海南成为韩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3、俄罗斯客源市场

俄罗斯地处欧洲西部内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气候上的迥然不同,以及海南滨临大洋,这一系列成为俄罗斯人选择海南作为过冬、度假、疗养的圣地。风格迥异的热带风光和绝佳的度假配套设施成为俄罗斯人来海南旅游的主要原因。

二、海南省滨海旅游发展对策

(一)丰富滨海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旅游者多元化需求

现如今社会在飞猛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也随之变得更加多元化,并且开始向旅游产品发展。凭借海南自有的滨海旅游产品,并在这个基础上利用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根据国际化标准进行升级和改造。与此同时,参照国际滨海海岛的开发运营经验,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发展,开发类型较多的通常情况下有历史文化游览型开发、自然安静休闲度假型开发、健康休闲度假型开发、运动休闲度假型开发独特景观游览型开发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在多种形式的滨海旅游开发中,不仅有高端大气的旅游产品,而且还有适合大众的中低端旅游产品,逐渐的形成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

(二)加强滨海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做到开发与保护并行

滨海旅游环境和其他地区旅游环境相比较起来是一个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如果被破坏,就很难较短时间内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为了避免旅游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滨海旅游开发中应该对滨海旅游环境的可承受压力进行有效的探索,并且将旅游的发展建设在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范围内,适合当地的发展情况。增强滨海旅游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滨海旅游开发计划,特别是要把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作为是判断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增强滨海旅游规划,尽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旅游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关的各政府部门及环境方面的非政府组织应该尽力合作,增强旅游规划的可行性研究,制定适合的发展结构,完善旅游规划,实现海南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持续发展海南岛的地方特色,使滨海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方式

制定具有预订、旅游咨询及多种服务功能的配套系统和旅游网站,结合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线上线下公益性、旅游咨询有机结合和相互配套,推动探索旅游数字化和无线网络信息化,加快形成专业化的电子旅游服务行业;形成以旅游景区道路连接线、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为中心的旅游公共交通系统;建立以旅游集散中心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系统;形成以安全救助和危机管理为中心的旅游配套服务系统。

(四)注重品牌效益,增加对滨海旅游营销的投入

因为旅游产品是在无形中进行销售的,并不像传统的消费活动,消费者可以看到商品,进行挑选,并在付钱之后形成快速消费。所以,在购买旅游产品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影响着消费者购买的选择。在现如今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旅游产品的外在形象塑造在旅游市场中占主要位置。因为旅游产品具有不可移动的特点,因此它决定了旅游产品要依靠形象进行传播,使它被潜在的旅游者所熟知,进而产生良好的旅游商机,最终实现出游计划。国外旅游研究结果表明,外在的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原因之一,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追求感,从而促使旅游者向这个方向前进。

第4篇: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调查结果中国游客爱用网站预订行程

Travelport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及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成员Jeff Clarke表示,“从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旅行者喜欢一次购买一系列的服务,细到预定额外行李配额,甚至包括餐馆的订位。因此,利用IT技术汇总旅游相关内容,使旅行社和消费者可预定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对开发快速增长的中国旅游业是必不可少的”

据调查结果显示:与其它国家及地区的受访者相比,中国商务旅游者更倾向旅行前做安排,并一次性预定其所有旅行环节,超过50%的旅游者预定住宿、保险和机场中转服务,超过40%的旅游者预定租车服务、优先选择座位、预订饭店,甚至包括预订办公/会议设施。

这样的消费习惯,使得旅游网站的咨询服务很受关注。在利用旅游信息网站进行休闲旅行方面,中国也排名第三。调查还发现超过半数的中国旅游者向其他人推荐度假及旅游去处,也喜欢在旅行后将照片到网络上。调查透露,在利用旅游信息网站进行在线商务旅游资料收集方面,中国得分最高,印度和香港位列其后。相比之下,英国和美国的消费者通常不使用旅游信息网站来帮助他们决定商务旅游计划。

市场分析几年后或将迎来在线旅游爆发期

目前,越来越多的旅行者转向了在线旅游网站,据统计,在中国已有10%的商务旅行者和50%的休闲旅行者使用在线旅游搜索和预订。预计3年之后,将有60%的休闲旅行者、30%的商务旅行者使用在线旅游搜索和预订,这一水准将接近欧美市场。

据PhoCusWright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在线旅游渗透率将从11%增至14%,2010年将继续增长。然而,中国的在线旅游渗透率是最低的国家之一,远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美国在线旅游渗透率为70%左右,欧洲在线旅游渗透率为50%,印度这一比例也达到30%。去哪儿网总裁庄辰超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在线旅游渗透率超过20%的时候,才是在线旅游发展的黄金阶段,会在几年的时间内从20%增长到50%。这个爆发在美国和欧洲都曾经出现过,我相信中国在线旅游业也是如此。”

第5篇: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休闲旅游;发展思路;山地休闲;民俗休闲

作为旅游新的转折点与增长点的休闲旅游是旅游业向纵深发展的标志,正在成为旅游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产品,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发展湘鄂陕渝黔桂边区(以下简称边区)休闲旅游不但可以重塑边区旅游形象,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改变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产品升级,实现传统观光旅游产品转型,提升市场开拓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满足旅游者多元化、个性化、娱乐化的旅游需求,而且可以通过优化调整基本旅游消费产品与非基本旅游产品比例,完善食、宿、行、游、购、娱产业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直接壮大休闲产业规模,间接辐射带动休闲产业链条上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旅游经济放大效应。

一、以山地休闲旅游为重点,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玩”字上下功夫

山地休闲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中代表主流方向的一类产品,在旅游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打好山水牌,依托生态条件,大力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对于促进边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重庆万盛等地着力打造以山水、生态休闲产品为核心的龙头项目,带动了整个地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自然山水旅游资源密集,名山秀水多,生态环境好,山水风光美,且在区域内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如湘西峰林奇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极具特色;鄂西拥有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等名山秀水和恩施州自然奇观;陕东南山水秀丽;渝西拥有小南海、乌江画廊、大宁河小三峡等旅游名胜,黔东“一山”(梵净山)三江(乌江、锦江)景色迷人;桂东北山水甲天下,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今后应该以山岳、河流、溪谷、叠水、峡谷、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基础,依托现有各类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生态环境好的地区,按照舒适感、安全性、快乐感、个性化和亲近自然的要求和充分体现休闲、娱乐、身心健康功能的原则,采用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情境化、体验化的手法,从养生、游乐、运动、科考、感受自然、体验生活等方面去打造赏山亲水等山地休闲旅游产品,让游客在尽享大自然之美的同时,尽享家庭之舒适与温馨,尽享康复、餐饮、娱乐休闲之便利,尽享民俗、文化、艺术休闲之乐趣。为此,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自然”上做文章,在“绿”字上下功夫

休闲旅游反映的是一种自然健康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休闲旅游项目的特征是:崇尚自然、生态回归、追求舒适和以人为本。发展山地休闲旅游自然是根本,绿色是主调,“寓教于游”是目的,产品博大精深的知识含量是核心。所以,开发山地休闲旅游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开发服从保护,开发促进保护”的原则、“先环境,后产品”的思维、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化规划的设计方法,做到先天保护与后天雕琢相结合、自然开发与人文雕琢相结合、开发建设与恢复生态相结合,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确保资源开发规模与市场发展速度,生态环境相适应,把休闲旅游活动规模严格控制在区域旅游资源潜在保障力、区域社会经济潜在支持力、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潜在承载力所能容许的范围内。

2、加强原生态环境和本土意境保护,科学安排休闲活动的范围、方式、线路,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切实保护自然与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的原生性和完整性。

3、饭店、娱乐场所等接待服务设施和酒吧、茶吧、休闲吧等各种休闲项目建设,应采用生态技术,运用环保材料,坚持消耗最小原则,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策略和效益质量型增长模式,合理开发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具有自然亲和力的休闲旅游产品。

4、实施综合开发导向模式、综合投入开发模式和循环开发过程模式,将休闲旅游业与旅游衍生行业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跨行业、复合型的旅游产业链,促使休闲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在紧密互动发展中产生良好的旅游经济放大效应。

(二)以休闲度假为核心,在“游憩”上做文章,在“乐”字上下功夫

休闲度假旅游是一种内容广泛、综合性强、自我调节度好的游憩方式。游憩方式是人们“玩”的方式,也是休闲旅游最基本的内容。休闲旅游度假的主要客源是城镇居民(边区周围有西安、重庆、贵阳、常德、长沙、桂林、武汉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如何让游客玩得开心,玩得新鲜,是提高游客满意度和认同感的关键。所以,在开发山地休闲旅游项目时,要十分注重创新游憩方式,强化休闲旅游产品享乐,在“闲”与“乐”上做文章,在满足旅游者快乐需求方面下功夫,积极开发娱乐性强、互动参与性大、文化内涵表现形式新颖的休闲娱乐项目,把“闲”产品与“乐”产品做大做好,培育以康体、康疗、康乐为主要内容的休闲产品,用休闲度假和康体娱乐等主题休闲游憩产品引领当地休闲旅游发展方向。目前应重点打造以下六类产品:

1、山野运动休闲类产品:攀岩、滑道游乐、“野战体验”、林间跑步、林地野营体验、拓展训练溯溪、林中生态游泳等。

2、康体养生类休闲产品:氧吧、生态阳光浴、森林雾浴、温汤浴,野营垂钓等。

3、野趣游乐类休闲产品:生态乐园、景观迷宫、林中狩猎、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高空体验、森林游艺园等。

4、观光休闲类产品:山林小寨、盆景花卉园、科普植物园、碧水走廊、珍稀树种观赏园、山野建筑小品游憩、蔬菜瓜果观赏园、食用菌养殖园等。

5、山野餐饮休闲类产品:森林酒吧、生态大棚餐厅、山珍野味品尝屋等。

6、消遣娱乐类休闲产品:原生态歌舞表演、当地民俗文化艺术表演等,为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山水休闲产品和优质服务。

二、以民俗休闲旅游为主导,在“文化”上做文章,在“特”字上下功夫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回族、壮族等30多个民族文化灿烂,民俗民风古朴、民族工艺绚丽多姿,民族戏剧歌舞异彩纷呈,开发具有神秘诱人魅力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民族民俗休闲旅游,既可以以中低端休闲旅游产品满足国内游客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促进边区旅游的快速发展,又可以以高端休闲旅游产品满足国外游客对境外休闲旅游的需求,促进边区旅游与国际旅游接轨。

在旅游产品文化性回归的大潮中,追求文化体验,体验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以取得情景交融的休闲、身心享受的愉悦和人生气质的升华,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特色是休闲旅游的精髓,文化是休闲旅游的灵魂,在休闲旅游市场竞争中,文化的差异性竞争将成为争夺客源市场的主流。所以,湘鄂陕渝黔桂边区开发民俗休闲旅游应该以民族文化开发为主导,以民族文化宣传为中心,以民族文化内容策划为重点,切实注意文化活动的导向、文化主题的定位和文化形象的设计,以民俗风情体验和特色购物为重要发展方向,以特色美食、娱乐为重要补充,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文化整体包装和文化载体建设,突出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习俗特色和时代特色,塑造文化,创造品牌,培育特色,打造精品,构筑文化意境,创造文化氛围,提高民俗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转型”上做文章,在“新”字上下功夫

发展湘鄂陕渝黔桂边区民俗休闲旅游应该围绕“如何开拓市场”这个中心,确立以游客需求和期望为导向,通过细分市场,确定目标客户群,优化项目功能布局,做好全面创新这篇文章。通过产品创新、品牌重塑和游憩方式设计,打造融观赏、休闲、度假、游憩于一体的民俗休闲旅游项目,给游客全新的体验经历,将纯观光型游客转化为观光、休闲、度假型游客,把边区旅游景区建成兼具山水观赏、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娱乐体验、美食购物功能的民俗休闲旅游目的地。

休闲旅游是城镇居民双休日、节假日、年假期和带薪旅游的首选旅游项目,但这方面的游客其社会、经济、文化、年龄、爱好、兴趣各不相同。因此,民俗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应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游客的消费心理,实施多元化的产品开发策略,打造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但无论何种旅游产品,首先必须进行认真的资源分析、市场分析和产品分析,然后进行形象策划和市场开发,提升产品的地域组合度、类型组合度和区域优势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以中低端市场为主体,在“多元化”上做文章,在“体验化”上下功夫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开发民俗休闲旅游产品要以市场需求作为“风向标”,根据当前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大众化、家庭化、国内化、中档化等特点,确立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兼顾高端市场”的市场定位战略,即在重点占领中低端消费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开拓高端消费市场,促进民俗休闲旅游与国际休闲旅游接轨。

三、以资源优化整合为宗旨,在“创新”上做文章,在“品牌”上下功夫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发展休闲旅游关键在于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旅游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旅游产品的品牌塑造,促进休闲旅游向深度、广度和高度发展。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以区域合作为切入点,提高休闲旅游生产力乘数效应

现代休闲旅游业依托性强,关联度大,覆盖面广,是一个行、游、食、宿、购、娱六大要素有机结合、极富挑战性的产业。当前,休闲旅游市场的竞争已是整体实力的竞争,为确保本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性、旅游产品促销的有效性和旅游运行的高效性,必须充分考虑休闲旅游发展的区域性、空间性、时序性、约束性等特点和区域休闲旅游发展特定时空尺度上的发展潜力,优化整合旅游生产力,把构成休闲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的各类企业,按照“合纵联横、优势互补、统一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战略,搞好景区与景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景区与企业之间以及景区内部、企业内部各要素的合理配置,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提升各地区休闲旅游产品的地域组合度、类型组合度和整体优势度,加快各精品旅游景区(点)和黄金旅游线路连线并网,实现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共享、品牌共享、信息共享、客源共享和市场共享,提高本区休闲旅游生产力的乘数效应。在这方面各级政府应该把发展边区休闲旅游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来抓,通过体制创新增强休闲旅游发展活力和优化休闲旅游发展布局,建立多元、开放、高效的休闲旅游市场体系,提高边区休闲旅游整体竞争力。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促进边区休闲旅游的区域合作:突出政策引导,抓投入,促稳定发展;突出协调服务,抓规划,促有序发展;突出统筹规划,抓联合,促特色发展;突出行业管理,抓规范,促健康发展。

建立统一的权威性强的规划部门、管理部门、协调部门和协作机制,为边区休闲旅游区域合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实,湖南省政府2002年就提出打造“大湘西旅游圈”的构想;黔渝两省市2002年也提出联手“千里乌江画廊”旅游精品的协议;贵州省的旅游开发战略是“完善西线”,采取东接“湖南凤凰和张家界”的思路;渝、川、黔三省市2005年达成《共同打造川黔渝三省市金三角旅游化》的协议;湖北省旅游局建议国家旅游局协调湘鄂渝黔四省市努力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品牌,建成一体化的旅游圈。上述各项区域合作已初见成效,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前景广阔。

(二)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实现休闲旅游发展新突破

创新是本区休闲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国际休闲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的主动与被动和创新的快慢与效果,已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加快旅游资源创新(主要在原初性、特色性和表现力方面)、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主要包括产品类型、产品功能和产品开发手段创新,着重从产品特色性、体验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展开)、旅游品牌创新(主要包括品牌质量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和品牌扩张与延伸三个方面)、旅游规划模式创新(主要包括确定特色基调、功能分区和空间构景)、旅游营销管理创新(主要包括形象塑造、渠道选择和促销手段三个方面)、旅游设施创新(主要在生态化、娱乐化和个性化方面创新)、旅游服务创新(主要在智能化管理和特色化服务方面),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新突破、旅游产品品牌建设的新突破、旅游产品格局的新突破和旅游产品促销的新突破。

(三)以品牌塑造为手段,增强休闲旅游地吸引力

在休闲旅游消费日益个性化、享乐化、体验化、生态化的今天,粗放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低水平的旅游经营管理和落后的产品营销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旅游者不断增长的对较高层次旅游消费的需求,无法给予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所期望的核心价值(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也无法解决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的矛盾。休闲旅游发展迫切要求从目前片面强调开发速度和开发规模转向品牌塑造和品牌营销。品牌已经成为休闲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区域休闲旅游水平的基本标尺和旅游企业竞争的制胜法宝。因此,在目标市场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展现旅游地品牌形象是休闲旅游品牌建设的中心问题。

品牌的实质就是形象,塑造个性化、特色化的形象,意在根据区域特征(旅游地所在的地理文脉和地方独特性,充分挖掘和深入分析市场特征)、行业特征(充分了解游客的心理需求和偏好)和市场特征(反映旅游需求的热点、主流和趋势),结合地理文脉和空间层次,全面准确表达旅游地特征,体现市场特征,反映消费特征,引导游客全面感知旅游地的亲和力,从而使旅游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旅游地产品品牌创新要着重抓好品牌维护、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扩张和品牌内涵创新、品牌表现创新和品牌基础创新工作。夯实品牌文化底蕴,提升品牌品质,形成“精品连线、并网、成片”的休闲旅游品牌网络。

参考文献:

1、冉斌.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J].经济纵横,2004(2).

2、罗冬波,陈杨.休闲旅游项目规划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6-10-16.

3、林峰.市场宠儿――山水生态休闲[N].中国旅游报,2006-05-28.

第6篇: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字:城郊旅游;功能定位;文化休闲;休闲度假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向中部转移,境外投资也不断涌向中部地区。使得中部地区经济得以飞速的发展,国民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得到很大改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休闲意识,养生健康意识也在转变。在国家实行周末双休制度下,时间的分散性使得短距离、短时间的城郊旅游成为人们的首选。尽管城郊旅游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一个对城郊旅游的合理准确的功能定位,这也使得有关部门在做城郊旅游规划或者制定一些旅游政策时没有针对性,而潜在旅游者和旅游者对当地城郊旅游的形象感知也不深,总之吸引力、感召力不够。

一、城郊旅游的概念

城郊作为城市的后花园,是距离城市居民最近的自然区域,但其范围或边界一直没有准确的定论。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城郊是一个社会、经济区域以及行政区划的综合概念,而且随着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由于城郊难以用明显的分界线来界定,本文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来定义城郊旅游。城郊旅游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车程一般在2小时以内的,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的乡村旅游类型。城市郊区凭借其近距离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宜人的气候环境、优美的风景、清新的空气、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等优势,成为本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周末度假、短时间出游的目的地,由此给城郊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容忽视。

二、赣州城郊旅游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活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口密度增加、城市污染、噪音加剧、城市公园饱和,使得人们更渴望离开闹市来放松自己。从1995年新《劳动法》规定五天工作制到新的带薪假期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黄金周格局。经济条件的许可,时间的分散性以及旅游公交和私家车的发展都为短时间、短距离的城郊旅游发展提供了可能。

据专项调查显示,赣州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539.38元/人)远远低于南昌(645.28元/人)、九江(629.38元/人),甚至低于省内平均水平(566.26元/人)。旅游消费结构方面,赣州游客的长途交通费占的比重较小,这清晰地反映出赣州游客市场近域性特征,游览和住宿的花费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都反映了赣州目前主要是以近距离的城郊旅游为主。

三、赣州城郊旅游功能定位的分析

点―轴理论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沃纳.松巴特等人提出。其中心内容是:随着连接各中心地的重要交通干线(铁路、公路等)的建立,形成了新的有利区位,方便了人口流动,降低了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运用点―轴理论赣州市城郊旅游发展可以以323国道和京九线为两条主轴线,赣州市、瑞金市、龙南县作为三个增

长极。

(一)以赣州市中心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在赣州周边县市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其中市近郊、赣县、于都、兴国以历史文化遗迹遗址为主,包括多种古建筑(郁孤台、八境台、文庙、白鹭古村、七里镇古窑遗址等)、古代工程(宋城墙、福寿沟、古浮桥、古炮台、大余梅关古驿道等等)、古文化(赣巨人文化、古戏曲文化、石窟造像、摩崖题刻文化、风水文化、客家文化等等)、古街(灶儿巷、南市历史街区、中山历史街区、八景台古玩街等等);革命遗址遗迹:兴国六园、于都出发地――第一渡遗址、信丰广场、通讯社等等。而南康、上犹、崇义主要以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为主,包括南康黄龙村水库、上犹陡水湖、崇义阳岭、上堡梯田等等。基于赣州城郊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比自然生态景观更具有比较优势,以赣州为中心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应该以历史文化休闲游为主,自然生态游为辅。

据江西省旅游局《关于2010年江西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赣州游客出游目的以休闲观光为主,商务、会议、宗教、疗养、购物等其他类型游客比重非常少,仅占到10%左右。这虽然暴露出目前赣州多元化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相对不足的现实,但也可以看出以休闲观光游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基于此,城郊旅游发展的规模和范围才能更好的与市场对接。

(二)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1.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瑞金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政府所在地,被称为“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曾还作为中国的“京都”。江西省有14个中央苏区县,其中有11个分布在赣州,而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寻乌、信丰都是中央苏区县。这些县市都因为曾经作为战场,或者伟人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而留下众多革命历史遗迹遗址。这里是战略转移的根据地,万里的出发地,无数英雄豪杰的诞生地,红色歌曲和红色影视剧作的发源地。各县市城郊旅游资源数量、品质不同,具体可以归纳如下:瑞金、兴国、于都红色游占明显优势,而会昌、石城、宁都、信丰、寻乌绿色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所以把具备这两种特色的景区归纳为红色+山水综合型景区。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中,每个县市可以把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一分高低,如瑞金城郊旅游资源中红色资源要多于绿色;而信丰绿色旅游资源要多于红色旅游资源等等。但是从品质和声誉度来说,这些县市都是中央苏区县,首先因红色而闻名,绿色只是起到“绿叶”配“红花”的效果。居于红色革命遗址重大历史文化价值(是记录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独特的教育功能(公务考察学习、在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殿堂、军队训练场所、企业管理),结合绿色山水,对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为以323国道、206国道为轴线的,以红色文化为主体,绿色生态为支撑的红色生态文化休闲区。

2.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市场条件分析

“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协会”的召开,“红三角”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形成之后,区域合作能力不断提升。瑞金、兴国、信丰等作为中央苏区县,“红三角”地带之一,其影响力的增加,客源也会不断增加。323国道正是与福建和粤北革命老区连接的一条交通要道,承载了很多互动客流。这些客流当中有很多是政府部门、国营企业、教育机构的人群,要充分把握他们之间公务交流、商务游憩、教育培训的各种不同需求等,设计出不同的时尚线路。而以瑞金为增长极的的城郊地区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和自然生态城郊旅游资源有条件设计一个符合社交需要、文化休闲的接待场所。基于此,对以瑞金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仍着重于红色文化休闲。

(三)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分析

1.城郊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以客家文化为重,主要包括客家建筑、客家民俗风情和客家方言。龙南县人把客家母亲雕像和客家围屋建筑微缩到了龙南县龙翔广场上,浓缩了客家围屋文化。客家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客家围屋,客家围屋大多座落在农村(郊区),客家民俗文化大多起源于农村,客家人借助农村(城郊)文化这个载体充分挖掘和推介客家文化。开展舞龙、舞狮、客家山歌、客家厨艺比赛等与客家文化有关的活动,让人们通过通俗易懂的文艺活动品味客家文化的厚重,通过生动活泼的竞技比赛获悉客家文化的成果,使农村(城郊)成为展示客家文化的大舞台。而相对于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资源体系中,自然景观资源也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如龙南小武当山、定南九曲度假村,安远三百山,寻乌青龙岩风景区,全南宗教旅游胜地天龙山、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车八岭、龙兴湖、瑶族山寨等,信丰脐橙林等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森林公园型,温泉度假型,宗教型和农家乐型。它们都具有绿色、生态、休闲的特性,是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居于此,可以将它定位为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而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旅游的总体功能定位可以定位为:京九线上,贯串客家文化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

2.从市场的角度分析

龙南是闽、粤及海外客商人的原居地。这一历史渊源,加上客家人爱国爱乡、不忘祖宗的个性,吸引了大量的闽、粤及海外客商人回乡探亲访友或者寻宗问祖。以龙南为增长极的城郊地区,龙南、全南、定南、安远、信丰、寻乌基本上都是全县通客家方言。而这些地区以客家文化为纽带,以旅游节庆活动为契机,吸引了来自赣州周边地区、广东、福建、珠江三角洲以及海外的客籍华侨游客。其中有大部分是客籍商务客人,他们要求高档、舒适、省时、别具一格的行程。根据以龙南为中心的城郊旅游资源条件来设计一个高品质的专门为商务提供服务的休闲度假场所可以满足其要求。因此,从市场的角度看,以龙南为中心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应该还有“商务休闲区”。

五、结论

综上三个区域的城郊旅游功能定位分析,以及赣州市城郊旅游现阶段的功能定位分析,本文给赣州市城郊旅游总体功能定位是:

1.以历史文化休闲游为主,以生态游为辅的旅游区。

2.以323国道、206国道为轴线的,以红色文化为主体,绿色生态为支撑的红色文化休闲区。

3.在京九线上,贯串客家文化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区以及商务休闲区。

参考文献

1.张波:《赣州市旅游局局长张波谈赣州旅游发展》.中国赣州网.时间:2007年6月14日9:10.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2.钟朝阳:《谱写赣州旅游业的新篇章》.中国赣州网.2009年10月.

3.魏薇:《小城镇建设》基于城郊休闲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09年第07期第1页.

第7篇: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赣州;“古色”旅游资源;营销策略

“古色”旅游资源是相对于“绿色”旅游资源——山林、草原、“红色”旅游资源——革命历史遗存遗迹而言的,是指具有悠久的历史,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古迹、遗址、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等资源。

一、赣州“古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评价

赣州“古色”旅游资源包括两大部分,即宋城文化旅游资源和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宋城文化旅游资源

宋城文化旅游资源由位于赣州市章贡区的宋城和相关建筑景点如八境台、郁孤台等,及许多宋代建筑,如宋代古塔、古桥、古庙宇、衙署、学宫(书院、试院、儒学)等构成。

赣州作为目前保存宋代城墙建筑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堪称独一无二。其宋代城墙,位于赣州市区北部章、贡两江岸边,全长3664米,宽约5米,平均高7米,是江南保存最长的古城墙,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地面和地下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城墙,章贡合流、百舸竞发的美景尽收眼底。

赣州宋代古浮桥也为重要的宋城文化遗存。位于章水上的西津桥、南河浮桥(1985年西河人行桥建成后拆除)和位于贡水上的东津桥(即现在的建春门浮桥)三座浮桥,从宋代开始建造,除战乱时偶有废止外,一直沿用到现代,对于城乡之间的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仍保存了最长的一座建春门浮桥,此桥全长400米,共用了100只木舟,每3只木舟为一组,整座浮桥分为33节,每天都定时开启,以通行船只。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沿用了900多年,构成了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

此外,赣州市古宋城文物保存完好。不仅城墙、城门、城楼、敌楼、马同、弩台、大街、小巷、桥梁、地下排水系统、护城河遗址、古迹方方面面都比较完备,而且宋城的江城防洪功能至今仍然有效,是了解我国防洪史的活教材。赣州宋城还是古代城市从单纯军事防御和防洪结合型向经济贸易型转变的一个佐证。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在赣州市众多的旅游资源中,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其重要特色之一,包含了建筑、民俗、民间艺术、饮食及客家迁徙历史的相关古代交通遗址等资源。

客家民间艺术有宁都道情、赣州灯艺、赣州采茶歌、采茶戏、兴国山歌、花篮灯等艺术形式;饮食资源有三杯鸡、小炒鱼、四星望月、蜜饯、丁香李、赣州市擂茶、春节腊货、薯食风味等;民俗礼节资源有筷礼、送果子包、穿木屐、婚娶仪式歌谣等。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特色浓郁、类型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客家侨属回乡寻根,形成了极大的市场和旅游流,为客家文化的市场开发铺垫了道路。

二、基于“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

从以上分析可知,赣州“古色”旅游资源以宋城及客家文化为特色。宋城系列旅游资源因其较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同时由于本地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并且毗邻于客家集聚中心,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有鉴于此,本文进行“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

1.宋城与宋文化观光游

这是最早被开发利用的旅游项目,自1994年举办“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以来,至今已举办多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为进一步丰富活动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品位,可作如下安排:古城寻踪游、古城风貌游、古赣州(章贡区)古迹游、通天岩石窟艺术游、宋文化名人探踪游、一江(赣江)二水(章、贡)游、古赣州辐射区的宋文化传播寻踪游。

2.赣州客家文化游

赣州地区是客家民系的孕育之地,这里95%以上的人口属客家人,所以赣州地区对于客家不仅在语言、民俗习惯、建筑、饮食乃至民系心理的形成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吸引境外游客、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客家文化游是本地区最具潜在优势的旅游开发项目,且本地区资源丰富,特点突出,应充分重视。可开发的项目有:客家溯源寻根游、客家民居游、客家民俗游、客家生态文化游、客家文化绿色家园游、客家文化之源修学科研游等。

三、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分析

1.市场竞争分析

(1)宋城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分析

宋城文化的外部竞争目的地有:河南开封、杭州宋城及主题公园以及香港宋城。其中河南开封为北宋首都,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但是目前城市格局及环境方面与赣州有一定的差异。杭州为南宋的首都,同样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以文化名人及西湖的影响,加之杭州的宋城主题公园的经营,扩大了其作为宋代文化代表的知名度。从知名度上,针对内地客源市场,两者对赣州宋城旅游的国内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冲击,是赣州宋城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开发的重要竞争对象;但是两者在空间上相对赣州的主要目标市场距离较远;同时,相对两者而言,赣州的宋城城墙等现存宋代遗迹及与赣江的组合,是具有特色的竞争性旅游资源,通过宣传赣州宋城的特色而增强竞争力以及赣州对宋城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是可以在内地市场上获得成功的。香港宋城是一项较为成功的主题公园,但是其文化底蕴和真实性与赣州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对赣州吸引香港游客及境外游客有一定的冲击,但是赣州如果与之协作,能够对游客进行有效的分流和导流,则很可能转竞争关系为互补关系。

赣州市地域内古赣州(章贡区)的周边辐射区现存的宋代遗迹和文化遗存,是具有互补性的旅游资源,需要加强协作开发。尤其是对于可以组串成旅游线路的相关宋代文化旅游资源,如赣州市区内乃至江西省其他地区的丰富多样的宋代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协作,开辟宋代文化历史旅游专线,做到双赢,共同发展宋文化旅游,乃至将此项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2)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分析

与赣州客家文化民俗资源具有竞争性关系的地区有福建及广东地区。其中福建的客家民居开发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和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如永定的土楼在日本市场非常火爆。其中原因:一是福建客家围屋保存完好,如福建永安的安贞堡、永定的土楼等;二是福建土楼规模效应较好,永定土楼成群分布,给游客有一定的冲击力;三是福建客家民居旅游开发成熟。

然而,福建、广东与赣州是相毗邻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区,对于本地客家民俗开发是有互补作用的,应该加强协作。

2.赣州“古色”旅游市场细分

(1)境外市场客源细分

一级市场:港澳地区,目前占市场份额65%。

二级市场:台湾地区,目前占市场份额30%。

其他市场:外国人占市场份额4.9%,华侨占市场份额0.1%。

(2)内地市场地理细分

一级市场:江西、广东,占市场份额86%。

二级市场:湖南、湖北、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占市场份额10%左右。

其他市场:其他地区,占市场份额不足4%。

(3)内地市场旅游目的细分

调查结果表明:

一级市场:旅游观光,占市场份额66%。

二级市场:度假和探亲访友,占市场份额17%。

其他市场:包括商务、会议、交流及专业访问、健康疗养、宗教朝圣及其他,占市场份额不足17%。其中,商务旅游及会议旅游应该成为未来逐步成长的市场。

四、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策略

1.境外市场

境外市场营销,通过客家文化和宋城文化以及区内生态旅游资源的推出,继续维持和拓展以港澳同胞及台胞为主体的观光游客市场,重点发掘外国人市场,通过客家文化的感情纽带,拓展海外华侨市场。密切与国际旅行社的协作。据有关专家推算,客家人在海外号称有1000万人,香港约有1/3的人口、台湾约有540万人口是客家人,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

2.内地市场

地理市场板块以观光及度假吸引本省游客;以客家文化、宋城资源及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广东客源;以生态旅游资源辅助宋城文化及客家民俗文化资源,吸引湖南、湖北和华东市场客源。加强互补性旅游协作,加强旅游宣传。

五、赣州“古色”旅游的形象塑造

1.宋城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强调宋城城墙及体系完整的独有性特征,营造观赏宋城格局的旅游景点和环境。

(2)在旅游环境与旅游项目建设上狠下功夫,达到环境优美、整洁、安静、舒适。以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标准,加强绿地、花坛、古树、名木、市花、市树保护培植,形成特色,扩大旅游者活动空间,并逐步向疗养、休憩、会议旅游方向发展,在峰山和陡水湖等地建疗养、休闲地。

(3)加快以宋文化为内涵的赣州章贡区城市游憩商务区的建设。

(4)城市识别标志以宋城为核心内容。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规范开放客家民居旅游目的地,以建筑民俗及村落形象为展示基质,以生活民俗、生产民俗、婚育民俗等为展示活载体。

(2)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发掘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并设计相关产品。

(3)对重点开放的客家围屋内部进行整修,并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4)围绕客家迁徙线路,进行旅游形象宣传促销,包括沿宋代的古驿道等沿线的古建筑恢复及相关客家文化的展示等,如大余梅关古驿道的建设,可以与客家文化传播相结合进行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1]韩振飞.赣州现存的宋代文史古迹[J].南方文物,2001,(4).

[2]饶任坤,卢斯菲.客家历史文化纵横谈[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第8篇: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东北地区老年旅游市场可行性分析

老年人不仅人口比例所占的份额比较大,而且伴随着很多闲暇时间与较强的经济能力,身体状况也在医疗水平提升的情况下越发强健起来,最主要的是观念上发生的变化,主导着他们出游的行为。所以,老年旅游市场开发具有很强的效益性,因此,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的开发因素。下面是对东北地区人口及市场的逐一分析:1.东北人口老龄化分析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从1953年的4.41%,上升到1982年的4.91%,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该比重又上升到5.57%、6.96%和8.87%。在全国日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六普时数据显示,辽宁省的人口老龄化居于全国第三,吉林省、黑龙江省的数据均在全国水平左右,占总比例的近30%,尤其是辽宁省,65岁以上人口已达451万人,比重约为10.3%,高出全国水平1.43个百分点,仅低于江苏和四川。

(二)东北老年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但是在这里却蕴藏着一个很大的市场——“老年旅游”。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老年人开始注重他们暮年的生活质量,更愿意增加对休闲与享受的开支。对于老年人相对特殊需求的出现,以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随之出现,老年旅游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据我数据反应,2004年,老年人旅游这一比例已达到旅游市场的20%,今后将会大幅度增长。并且老年人旅游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这无疑使得“老年旅游”的市场越来越广阔。尤其是在一个处于温寒带的东北地区,冬夏季气温明显。这使得在寒冷的冬季人们更加喜欢去南方出游放松躲避寒冷。而且北方的旅游胜地略少,所以更加大了人们出行的可能性。南方的老年游客们则更喜欢来东北观赏从未见过的白雪,北方人则偏爱小桥流水、断桥人家;南北的地理差异、文化差异及人员流动大大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据国内的老年旅游市场显示,老年旅游的地点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京津地区,珠、长三角最为常见。总体来看,城市的经济状况影响出行的人数及观光游览的人数。

二、东北地区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和购买行为分析

(一)东北地区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

1.出游动机多样东北老年人来说更渴望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来满足自己内心求知求新的欲望。再就是部分老年人没有了儿女的陪伴,寂寞感倍增,想通过出游这一方式来缓解这种孤独感。现在更多的老人会选择冬天旅游,为了有一个好的疗养环境。2.旅游需求上升由于养老保险的普及,退休在家的老人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旅游,所以旅游现在对老年人来讲,是一种需求。3.淡、旺季不明显老年人市场比较特殊,由于有大量空闲时间,所以淡旺季不明显。更多的老年人会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目的地天气来做定夺。

(二)东北地区老年旅游市场的购买行为分析

1.东北地区的老年旅游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老年人消费不像年轻人,喜欢刺激新颖,他们只喜欢踏踏实实、安全稳妥的出行;并且老年人买东西有品牌依赖感,买东西也是深思熟虑的,不会轻易购买他们不熟悉的产品。2.东北地区的老年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征分析(1)出游目的、时间及方式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天气寒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所以许多老人选择去南部沿海地区度假。出行方式多会选择火车或者飞机。(2)出游消费方式及消费偏好东北地区的老年人与所有老年人相近,都希望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喜欢性价比和安全性都比较高的产品。更倾向于参观景点,减少自费项目。

三、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一)树立适新的老年旅游市场发展的营销理念

由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及市场区分于其他群体,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本特点入手,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1.单一化到多元连锁化如果想要把老年旅游市场开拓的更加完整强健就必须改变经营模式,从单一化到多元连锁化,更好的实现资源整合。旅游企业之间应该为了更好的利益而建立更友好的合作关系。2.业余化到专业化为了能更好的抓住老年消费者的心,必须要把服务、产品等提升至更好的水平及层次。最好为此成立一个“银发旅游”部门对此进行专业化的处理。旅游企业及部门应该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特征,制定与其适应的服务及产品规范,为之提供最贴心的关爱与最舒适的服务。

(二)老年旅游产品策略与定价策略

旅游产品是影响一个企业生存的基本因素,如果一味保持原样没有创新,会很难吸引新的客源。所以要更新与研发新的产品,要尽量的体现多样化、人性化、舒适化,无论是在吃住行哪方面都要尽量的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并使老年人觉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他们着想,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的消费者来源。当然吸引客源后,价格便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交流的重点。旅行社及企业的定价应该根据不同的人、情况、时间及产品组合等的不同适当的调整价格上下幅度。应该尽量的为不同消费能力的人提供不同消费的选择,以及根据组团人口数量的多少去调整优惠政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灵活化的可供消费者选择,既避免了尴尬发生,又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事倍功半。

(三)老年旅游促销策略

第9篇:度假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赣州“古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评价

赣州“古色”旅游资源包括两大部分,即宋城文化旅游资源和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宋城文化旅游资源

宋城文化旅游资源由位于赣州市章贡区的宋城和相关建筑景点如八境台、郁孤台等,及许多宋代建筑,如宋代古塔、古桥、古庙宇、衙署、学宫(书院、试院、儒学)等构成。

赣州作为目前保存宋代城墙建筑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堪称独一无二。其宋代城墙,位于赣州市区北部章、贡两江岸边,全长3664米,宽约5米,平均高7米,是江南保存最长的古城墙,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地面和地下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城墙,章贡合流、百舸竞发的美景尽收眼底。

赣州宋代古浮桥也为重要的宋城文化遗存。位于章水上的西津桥、南河浮桥(1985年西河人行桥建成后拆除)和位于贡水上的东津桥(即现在的建春门浮桥)三座浮桥,从宋代开始建造,除战乱时偶有废止外,一直沿用到现代,对于城乡之间的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仍保存了最长的一座建春门浮桥,此桥全长400米,共用了100只木舟,每3只木舟为一组,整座浮桥分为33节,每天都定时开启,以通行船只。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沿用了900多年,构成了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

此外,赣州市古宋城文物保存完好。不仅城墙、城门、城楼、敌楼、马同、弩台、大街、小巷、桥梁、地下排水系统、护城河遗址、古迹方方面面都比较完备,而且宋城的江城防洪功能至今仍然有效,是了解我国防洪史的活教材。赣州宋城还是古代城市从单纯军事防御和防洪结合型向经济贸易型转变的一个佐证。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在赣州市众多的旅游资源中,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其重要特色之一,包含了建筑、民俗、民间艺术、饮食及客家迁徙历史的相关古代交通遗址等资源。

客家民间艺术有宁都道情、赣州灯艺、赣州采茶歌、采茶戏、兴国山歌、花篮灯等艺术形式;饮食资源有三杯鸡、小炒鱼、四星望月、蜜饯、丁香李、赣州市擂茶、春节腊货、薯食风味等;民俗礼节资源有筷礼、送果子包、穿木屐、婚娶仪式歌谣等。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特色浓郁、类型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客家侨属回乡寻根,形成了极大的市场和旅游流,为客家文化的市场开发铺垫了道路。

二、基于“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

从以上分析可知,赣州“古色”旅游资源以宋城及客家文化为特色。宋城系列旅游资源因其较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同时由于本地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并且毗邻于客家集聚中心,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有鉴于此,本文进行“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

1.宋城与宋文化观光游

这是最早被开发利用的旅游项目,自1994年举办“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以来,至今已举办多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为进一步丰富活动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品位,可作如下安排:古城寻踪游、古城风貌游、古赣州(章贡区)古迹游、通天岩石窟艺术游、宋文化名人探踪游、一江(赣江)二水(章、贡)游、古赣州辐射区的宋文化传播寻踪游。

2.赣州客家文化游

赣州地区是客家民系的孕育之地,这里95%以上的人口属客家人,所以赣州地区对于客家不仅在语言、民俗习惯、建筑、饮食乃至民系心理的形成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吸引境外游客、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客家文化游是本地区最具潜在优势的旅游开发项目,且本地区资源丰富,特点突出,应充分重视。可开发的项目有:客家溯源寻根游、客家民居游、客家民俗游、客家生态文化游、客家文化绿色家园游、客家文化之源修学科研游等。

三、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分析

1.市场竞争分析

(1)宋城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分析

宋城文化的外部竞争目的地有:河南开封、杭州宋城及主题公园以及香港宋城。其中河南开封为北宋首都,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但是目前城市格局及环境方面与赣州有一定的差异。杭州为南宋的首都,同样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以文化名人及西湖的影响,加之杭州的宋城主题公园的经营,扩大了其作为宋代文化代表的知名度。从知名度上,针对内地客源市场,两者对赣州宋城旅游的国内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冲击,是赣州宋城文化旅游产品市场开发的重要竞争对象;但是两者在空间上相对赣州的主要目标市场距离较远;同时,相对两者而言,赣州的宋城城墙等现存宋代遗迹及与赣江的组合,是具有特色的竞争性旅游资源,通过宣传赣州宋城的特色而增强竞争力以及赣州对宋城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是可以在内地市场上获得成功的。香港宋城是一项较为成功的主题公园,但是其文化底蕴和真实性与赣州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对赣州吸引香港游客及境外游客有一定的冲击,但是赣州如果与之协作,能够对游客进行有效的分流和导流,则很可能转竞争关系为互补关系。

赣州市地域内古赣州(章贡区)的周边辐射区现存的宋代遗迹和文化遗存,是具有互补性的旅游资源,需要加强协作开发。尤其是对于可以组串成旅游线路的相关宋代文化旅游资源,如赣州市区内乃至江西省其他地区的丰富多样的宋代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协作,开辟宋代文化历史旅游专线,做到双赢,共同发展宋文化旅游,乃至将此项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2)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分析

与赣州客家文化民俗资源具有竞争性关系的地区有福建及广东地区。其中福建的客家民居开发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和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如永定的土楼在日本市场非常火爆。其中原因:一是福建客家围屋保存完好,如福建永安的安贞堡、永定的土楼等;二是福建土楼规模效应较好,永定土楼成群分布,给游客有一定的冲击力;三是福建客家民居旅游开发成熟。

然而,福建、广东与赣州是相毗邻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区,对于本地客家民俗开发是有互补作用的,应该加强协作。

2.赣州“古色”旅游市场细分

(1)境外市场客源细分

一级市场:港澳地区,目前占市场份额65%。

二级市场:台湾地区,目前占市场份额30%。

其他市场:外国人占市场份额4.9%,华侨占市场份额0.1%。

(2)内地市场地理细分

一级市场:江西、广东,占市场份额86%。

二级市场:湖南、湖北、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占市场份额10%左右。

其他市场:其他地区,占市场份额不足4%。

(3)内地市场旅游目的细分

调查结果表明:

一级市场:旅游观光,占市场份额66%。

二级市场:度假和探亲访友,占市场份额17%。

其他市场:包括商务、会议、交流及专业访问、健康疗养、宗教朝圣及其他,占市场份额不足17%。其中,商务旅游及会议旅游应该成为未来逐步成长的市场。

四、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策略

1.境外市场

境外市场营销,通过客家文化和宋城文化以及区内生态旅游资源的推出,继续维持和拓展以港澳同胞及台胞为主体的观光游客市场,重点发掘外国人市场,通过客家文化的感情纽带,拓展海外华侨市场。密切与国际旅行社的协作。据有关专家推算,客家人在海外号称有1000万人,香港约有1/3的人口、台湾约有540万人口是客家人,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

2.内地市场

地理市场板块以观光及度假吸引本省游客;以客家文化、宋城资源及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广东客源;以生态旅游资源辅助宋城文化及客家民俗文化资源,吸引湖南、湖北和华东市场客源。加强互补性旅游协作,加强旅游宣传。

五、赣州“古色”旅游的形象塑造

1.宋城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强调宋城城墙及体系完整的独有性特征,营造观赏宋城格局的旅游景点和环境。

(2)在旅游环境与旅游项目建设上狠下功夫,达到环境优美、整洁、安静、舒适。以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标准,加强绿地、花坛、古树、名木、市花、市树保护培植,形成特色,扩大旅游者活动空间,并逐步向疗养、休憩、会议旅游方向发展,在峰山和陡水湖等地建疗养、休闲地。

(3)加快以宋文化为内涵的赣州章贡区城市游憩商务区的建设。

(4)城市识别标志以宋城为核心内容。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规范开放客家民居旅游目的地,以建筑民俗及村落形象为展示基质,以生活民俗、生产民俗、婚育民俗等为展示活载体。

(2)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发掘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并设计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