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范文

计算机的理论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的理论知识

第1篇: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实训教学 理论与实践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训内容

计算机实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会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及社会服务等需要高技术支撑的行业,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训教学就是保证这一教育目标和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硬件系统安装的训练,二是主流软件系统的操作训练。另外,还要尽力培养学生的其他不同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比如,对语言程序设计和简单算法分析的能力培养,还有对各类简单的网页制作能力的培养及对网站管理与建设能力培养,等等。只有经过严格训练,最后形成“一专多能”的学生,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及市场的真实需求。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学校及教师普遍不够重视计算机实训教学。一方面,学校普遍来说都是非常重视计算机理论教学和传授的,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实训教学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一方面,有关计算机教学人员对计算机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也不够科学,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实训内容的制定也缺乏规范性。因此,就造成了教师不愿意承担实训l教学工作,学生也不愿意上实训课的现状。

其次,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内容落后陈旧。很多院校的实训教学基本都是重复着过去的知识,没有多少创新和开发。并且实训中,都是教师要求学生如何做,学生就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根本无从谈起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再就是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训指导书内容陈旧不说,还非常缺乏实用性和指导性,这样就导致了实训课效率非常低下的情况。

再次,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条件不达标。很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条件也许是因为经费的原因,是非常落后的,不但很多的实训硬件设备都比较陈旧,而且很多的软件也比较缺少。一方面,这样的实训条件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实训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严重制约了实训效果和实训质量。

最后。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过程缺乏教师及时的指导。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采用的模式,基本还是教师演示完操作过程和明确操作注意要点后,才让学生去操作训练,教师觉得这样就等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了,就可以不用去关注学生的操作了,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如果教师不去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实训的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的。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实践探索

1.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实训教学理念

不管是什么专业,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要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只有把握好了基础知识才能把专业学好。但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因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以技术型人才为主。所以,这就决定了计算机课程的理论知识主要是为实践服务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没有必要去追求理论知识的深度。反而要更加注重实训教学才对,要做到实训教学同理论教学并重的前提下更偏重实训教学。

2.构建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传统的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基本沿用的还是老师先演示操作,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重复操作。这样的实训模式其实存在很大的弊端的,不利于学生探索和发现新问题。所以,目前要改变传统的实训模式,可以采用分层实训或任务驱动实训相互结合的实训模式,教师要把传统的“先演示后操作”转变为“边演示边操作”或“先操作后演示”。这样的实训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角度确定实训内容

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中要在认真研究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训课程内容。要坚决避免一成不变的陈旧知识反复重复的实训课,教师要及时选择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新知识纳入到实训内容体系中,选择内容的时候要从是不是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结构考虑,选择的内容要能体现出现代职业性,最好是能用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实训教学,这样可以确保学生能学以致用。另外,在实施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预先设计不同的实训项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的实训项目学生才有可能通过自由发挥来自主完成,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实训教学的目的。

4.加大投入,优化计算机实训条件

加强计算机实训,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途径,而决定计算机实训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实训的硬件条件。因为计算机技术发展是非常迅猛的,所以计算机的设备更新也是经常更换。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更新实训硬件设备。在更新硬件设备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实训场地及实训管理员的维护和培训,以便能不断提高硬件设备的利用率,从而给计算机实训教学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和基础。

5.加强对计算机实训过程的监控和指导

计算机实训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必须要担当起学生操作的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的重任。在计算机实训教学中,教师不能觉得演示完操作过程就算教学任务完成了,实训教师还必须要全程监控和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要采用个别指导学生操作或分组指导学生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完成实训目标和任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红,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探析,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

[2]孙聪妮,浅谈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5).

第2篇: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范文

图式理论(SchemaTheory)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8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20世纪3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对这一概念加以进一步的阐释:人脑认知环境中所固有的信息称为背景知识,而组织或包含这些知识的认知框架则称为图式。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鲁梅哈特认为:图式就是若干相互关联的知识结构,是客观世界的知识在人脑中形成或存在的组织形式。根据图式理论的观点,图式是一种关于知识的认知模式,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包括语言、历史、文化或者是某种专业知识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图式的总和就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背景知识。它们可以分门别类并有序地存储于人脑,且相互关联,连接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知识元素,形成一个庞大的图式网络和稳定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的形成主要依靠于后天习得。根据图式理论,语言理解是输入信息和人们头脑中的现存知识产生共鸣的动态过程。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阅读者的背景知识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阅读实际上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或背景知识与语言所提供的信息相互作用的复杂心理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当这些知识元素受到文字语篇输入的刺激,参与到人们对新信息的主观反映活动中时,就会重新构建成新的图式,并形成稳定的记忆结构。在阅读前期,读者头脑中的相关图式为新信息的吸收提供心理框架,并对可能涉及的内容产生一系列合理的预测。在阅读中期,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会激活读者头脑中的相关图式,读者可以利用此图式的相关知识对新信息进行意义建构。在阅读后期,图式对信息的储存与提取起到组织作用,以便能在以后的认知中得到激活与应用。图式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者的知识图式越丰富,其阅读理解的能力就越强,阅读效果也就越好。

二、认知图示理论在计算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

在图式认知理论基础上,很多学者结合社会学科的发展将其进一步加以运用和实践,图式阅读理论就是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而产生的。该理论结合了传统阅读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观点,认为阅读过程模式一般分为三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互式作用模式。自下而上的阅读是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由段到篇章的从下往上的感知和解码过程。这种阅读强调了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但忽视了读者对文章意思的整体把握及其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作用,忽视了阅读过程的语境因素,属于阅读的低级阶段。自上而下的阅读是指读者根据大脑中已有背景知识,利用从阅读材料中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一系列的预测、推断、证实和修改。它强调读者个人经历及已有知识在阅读中的重要性,但容易忽视基本语言知识的作用。而根据交互式阅读模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首先需要自下而上的解码,与此同时还需要调用已有的知识,结合阅读篇章进行自上而下地获得和处理信息。这种阅读强调语言材料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即图式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阅读是读者己有的图式知识与文本本身的一个互动的过程。计算机英语教学中通常需要阅读大量关于计算机技术的英语文章。这些材料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广泛取材于计算机专业文献、书籍杂志、和原版教材等,表现出专业术语多、句式复杂、篇幅较长等特点,在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一直是计算机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和薄弱环节,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是当今计算机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挑战。因此,如何在计算机英语阅读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发现利用图式理论指导计算机英语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理解能力。

(一)提高学生认知意识,引导激活已有图式网络

计算机英语融合了英语知识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由于计算机英语在词汇句法以及篇章内容方面都与其计算机具有专业相关性,而学生已经学习过很多相关的专业课程,其头脑中已存储有大量的专业背景知识。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并激活相关图式内容有助于加深文章的理解和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英语阅读教学时应充分了解其图式特点,激活和利用学生头脑中的图式网络,培养学生有效的英语阅读策略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准确有效地进行阅读。在讲授课文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原文的内容信息与大脑中已知的、相关的图式信息联系起来,激活大脑的图示来帮助理解阅读材料。使学生在已经掌握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中建立起桥梁,以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图片进行讨论,或通过课件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预先透视文章的内容。其次,课文的标题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标题入手对文章的内容作出判断。此外,熟悉文章的篇章结构,从而进行相关内容预测也可尽快建立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英语》Unit5“ComputerArchitectures”时,教师首先应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与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的图片,如:VonNeumann、ALU、CU、register、I/O等等。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视觉信息刺激,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图式。然后,要求学生用英语单词或句子表达出图片内容,从而使图片内容、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另外,还可以结合课文设计一些相关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已有图式进行有效的预测,帮助学生养成预测的阅读习惯。例如:(1)AccordingtoVonNeumann,howmanypartsmakeupofacomputer?Whatarethey?(2)WhatisCPU?Whatmaincomponentsdoesitconsistof?(3)Talksomethingyouknowaboutmemory.(4)Whatarethedesigngoalsofcomputerarchitec-ture?Whichfactorscaninfluencetheperformanceofacomputer?通过思考讨论这些问题,可以使头脑中关于计算机体系的图式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积极活跃的课题气氛,这样不但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去验证所预测的答案。

(二)扩充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图式知识系统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知识图式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背景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背景知识包括学生所获得的所有知识,如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等。在英语阅读中,充足的背景知识能对较低的语言水平起到一种补偿作用,从而达到对文章更好的理解。反之,如果读者缺乏与阅读材料内容相关的知识图式,他们就很难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而计算机英语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又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师在计算机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以扩充背景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头脑中的图式,构建新的图式知识系统统。大量阅读计算机英文书籍和资料,可以扩充学生专业背景知识,扩展综合知识素养,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大量新的背景图式知识,夯实阅读基础。经过长期积累,读者图式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地扩充和加深,其阅读理解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在计算机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学生过分专注于对生词、词组和句子的解码,忽略了从篇章上整体把握文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介绍各种文体的特点,让他们明白不同文章有其各自的特征和框架,使他们掌握不同语篇体裁和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考虑到文章是如何按照一定的结构、逻辑排列和组织起来,指导他们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提示学生学会分析段落内部或段落之间的组织结构,如:因果关系、归纳或演绎、对比或比较、时间顺序、分类、列举等等。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篇章把握能力和预测能力,以便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调用和文章吻合的图式,加快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对信息的获取,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结语

第3篇: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范文

(一)目前,由于普高的扩招和职业中专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职校生源有来自农村的,也有来自乡镇和城市的。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计算机课教学水平不一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如果我们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的,更不利于各类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二)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也为高校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特点,必须尊重学生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每个学生都有权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职业教育阶段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主,而每一个应用软件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曾经有位专家说,一个人一般只用到了某一软件20%的功能,因此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探索的结果并不重要,但为学生提供的探索机会以及探索的过程恰恰是可贵的学习体验。

(四)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是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一个具体体现。学分制的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发展特长的管理理念,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分制管理更为分层教学模式提供了政策上、制度上的保障和可操作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多一把尺子。多一个好学生”、“多个门进,多个门出”的教育培养格局。

二、职业中专学校教育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人人都出成绩,出自己的最优成绩”;布鲁姆的“认知层次目标”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符合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合理划分层次

分层教学的本意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但是,如果粗暴地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分层的依据,这将会大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产生新的歧视政策。因此分层教学要完全以学生自愿为依据。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合理划分层次。是搞好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首先必须要做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分层前。要对影响学生的相关因素,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内部与外部因素,即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成绩情况、个性特点、知识水平等作综合分析与评估,然后进行合理分层。

显然,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迁移的状态中。对哪些积极向上的、进步较大的,鼓励他们向高一层次迁移,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正确制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布鲁姆的“认知层次日标”理论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预期教学效果”。在现有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形式下,怎样在学的前提下,辅以个别教学,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法,教师除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机房等一些常规准备之外,还要认真设计分层练习目标。练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及整堂课的教学质量。练习目标的设计,对于C层学生,以强化基础。巩固技能为主;对于B层学生,重点在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上。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会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刻苦钻研上下功夫。通过练习,诱导他们向A层学生转化;对于A层学生,可设计一些应用性、探索性强,思维量大的内容。

例如,在运用FrontPage网页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网页制作的练习,共有12个题目:

(1)在网页中加入文字并作相应的修饰;

(2)图片、水平线的插人并作相应的修饰;

(3)文件、图片超链接的设置;

(4)表格线的设置;

(5)文件的保存;

(6)制作发送电子邮件的链接;

(7)背景音乐的设置;

(8)字幕的设置;

(9)背景的设置:

(10)网页中表格的嵌套的应用;

(11)网页过渡的设置;

(12)思考并查询:该如何在网上安家?试一试!

教学中,对不同层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其中c层要求完成第1―5题,B层要求完成第1一9题,A层要求完成第1―12题。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得有所收获,学得有兴趣,学得有信心,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现状,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开设计算机必修课和选修课

开设计算机必修课和选修课,将教学内容在两类型课程中合理安排,解决计算机的“深、难、繁、重”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考虑到学生的入学动机和学习基础,必修课的学习内容应取本专业的最低要求,同时教学时间尽量地多些,以利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成功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重新学习计算机的信心,换言之,计算机必修课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情感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其次才是计算机知识。

选修课则在完成必修课的学习后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和需求(如想升读高校等)自行选修,当然如果在必修课里一直都学习不好,不想再学计算机的同学则可以不选修。

(四)科学组织教学过程,按层施教

第一、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教学中应以人为本。要做到以人为本,教育教学主要做到以下四点:

1、以人为本。尊重差异。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通过观念的转变,教师明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

2、把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一教学的“障碍”变为有利因素。认为这种差异是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它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

3、“分层”是为了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递进。“分层”是手段,递进是目的,建立这样的机制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4、实施分层教学是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定位不是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而是促进各类学生的发展,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天分,这种天分就表现在学生的特长中,因此,我们倡导的教育应该是“扬长的教育”,而不是“补差的教育”。

第4篇: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实践-理论-实践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向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作为培养面向地方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向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实践-理论-实践”法比较适应职业学校的学生。

一、“实践-理论-实践”法的含义及其教学功能

所谓“实践-理论-实践”法是一种针对于中职学生教学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的顺序方法。就是先进行初期实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再进行理论课堂教学,直到学生觉的通过理论教学后可以去进行下一次实践了,再进行第二次实践,这也是一个循环教学过程,直到学生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践-理论-实践”法又称“任务”教学法,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任务”即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是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而学习,是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实践-理论-实践”方法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问题的独立解决还会不断地使其获得成就感,这样也就可以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法也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对课程有一个综合、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必须能够将书中的点滴知识点进行不同层次的分门别类,并可以对知识点以“实践-理论-实践”的形式进行归纳、设计和总结。只有了解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可能创设问题情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理论-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也在归纳、设计、总结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知识的一种创新,因而“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法对于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法的实施

在多年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模块化教学指导上机实验,并将“实践-理论-实践”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中实施,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设计实践-理论-实践

“实践-理论-实践”设计是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环节。“实践-理论-实践”可以是具体的实践环节,也可以为问题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实践-理论-实践”当中,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实践-理论-实践”,在学生完成“实践-理论-实践”的同时能够掌握知识的要点,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如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给每个小组设计一个难度相当的“实践-理论-实践” 中,该“实践-理论-实践”能够将所学的大部分知识涵盖进去。

2、完成实践-理论-实践

在实施“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通过模仿、观察、实验、类比、联想、想象、求异思维、聚合思维等形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路,高标准地完成设计的“实践-理论-实践”。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引导、点拨、释疑、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其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完成老师布置的排版制作“实践-理论-实践”时,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互探讨,在完成“实践-理论-实践”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期间,老师要不时地给每个小组提拨、引导,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接受知识。

3、讲评实践-理论-实践

学生完成一项“实践”后,要及时进行经验交流、展示、讨论并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并进行恰当的深化和提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如完成排版制作“实践”后,对每个小组完成的作品进行评比、总结,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归纳总结

“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实践”中,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记忆、理解,从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例如:在教师巡逻教学的时候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多共性的问题,此时教师可在课堂的最后对此类似问题进行强调、分析,让学生加深理解,促使知识的系统化。

总之,“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法,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力,以“实践”为重点,以“实践-理论-实践”为主体,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创新型教学法。它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20―135

第5篇: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范文

P键词:中职计算机;学生创新能力;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最重要的指标,在世界与国家越发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现阶段的教学方法与目标能否跟上时代的节奏值得深入思考。特别是计算机教育这一系统复杂的学科,对于此专业学生的培养能否适应未来计算机行业创新的大环境更加重要。本文通过对当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着手剖析,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希望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避免失误。

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对于人类社会进程的推动是毋庸置疑的,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全球信息化,创新参与了每一次的科技大飞跃。在计算机这个相对其他学科更加年轻的领域里,虽然其诞生不过几十年,可是它却成为了科技进步的代表。计算机的普及使其运用操作的门槛越来越低,也使计算机的教学越显低龄化。而现在中职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已经愈发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计算机人才,促进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从而引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具笔者观察,现阶段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虽然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在教材与教学目标等多有提及,可是仍显力度不足。现在的教学更多的是把创新当做一个噱头,仅仅是把以前沿用的教学方法换个名字,实质上仍然没有达到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目标。

究其原因,第一是针对创新能力培养这一课题,业内没有总结出一套详细的教学方法与过程,导致现在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做到借鉴。其二就是观念落后,创新口号喊了很多年,各级文件等也都对此有提及,可是实际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把“创新”这一观点放在心上,导致重视度不够,也就自然没有人去用心总结方法,摸索经验。

三、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之所以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计算机学科特有的内容枯燥,操作性较强的特点。详细来说计算机专业教学具有门类化、碎片、复杂化等特点。因为其使用的语言、软件和学习过程的不同导致计算机的教学显得尤为特殊也尤其复杂。不过殊途同归,只要坚持把“创新教育”放到教学目标首位,以此为中心,教学方法与过程围绕中心开展,就能切实落实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

(一)设定目标

在设定课堂目标时,避免学生需要完成任务的具象化,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固定学习思维,僵化学习过程。在课堂目标的设定上可以遵循创新性、花样性等原则。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会广泛思考,对于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自动手能力有很大好处。

(二)激发兴趣

比如在数字媒体科目学习中,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教授-练习这一方式,预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网络资源中的精品案例。学生在看过案例后,自然心里就会想到自己能不能做出同样的效果,在激发学生兴趣之后,教学目标就可以顺利推行下去。不要限制学生思想,而是在制定作业目标之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设计,充分发挥想象力,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丰富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摒弃掉遗忘单一的“老师说-学生听”这一陈旧的模式,老师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丰富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比如说在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尽可能多地将乏味的幻灯片与歌曲、视频等优秀网络资源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兴趣乏乏。课堂丰富了学生才能学到更多,学到的也不仅仅只是计算机转的知识,更多的是形成学习能力。

(四)重视引导

在新时期下,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应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良师”,也是”益友“。多多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思考,独立完成等创新技能。多与学生互动交流,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再课堂内外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分组研讨、学生当堂演示、台上老师学生间生动互动等。把课堂当做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从而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牢记创新培养理念,只有在思想上真正做到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计算机教育实际情况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3).

第6篇: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范文

摘 要 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它是一种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有效管理手段,也是支撑企业管理的重要支持手段。然而,在管理实践中,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还有诸多不足,有待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如何有效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这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财务控制

当前,国内企业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型集团不断涌现,极大改变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模式,深远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财务决策。但是,由于体制、制度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企业集团在管理控制上十分复杂,需要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进一步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鉴于企业集团当前的发展阶段、内部组织结构形式、企业成员外部环境和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等综合因素,财务控制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的财务控制,攸关我国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有很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涉及多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一种综合性管理系统,该系统以企业战略为向导,通过预算管理制度来保证全面预算的实施,它对企业内部各经营活动进行统一协调、控制和考核,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资源,发挥最佳的管理效果。如果有效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就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层通过指挥财务运作来管理企业,从而控制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如果所参照的经济规律正确,又能及时地调整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规划,就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抵御存在的风险。

二、我国企业集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误区

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很多企业的观念逐渐改变,十分注重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管理理念。可是,由于国内预算管理实施的时间不长,欠缺实战经验,大多数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比如说,很多人将全面预算管理等同于财务预算管理来看待,把财务管理仅仅视作财务部门的专属工作。其实,全面预算管理是针对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它不仅是由财务管理部门来从事的工作。如果要实现对企业全面有效的管理,离不开销售、采购以及生产部门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集团公司的决策更加有事实依据和说服力。

(二)财务预算的编制缺乏企业战略的明确指导,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集团公司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容易只注重企业短期活动,忽视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使得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集团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不相适应,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很差,预算的执行无助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得预算管理难易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公司编制的财务预算往往缺乏弹性,无法对市场有效应变,这也也说明了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没有采取计划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内外部竞争缺乏充分的认知,无法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准确的定位。

(三)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缺乏监督控制

国内集团公司目前建立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大多只是形成了一些财务预算管理文件,或者只编制了一些财务预算报表,企业的财务预算无法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自身对预算执行缺乏监督控制,也谈不上对预算执行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及时的分析,这样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三、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的主要对策

(一)领导重视并亲自抓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不言而喻,领导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往往是集团公司的决策者。公司领导重视并亲自抓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非常有利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和同层级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便于调动集团公司各部门参与财务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十分利于公司实行全员性的预算管理。

(二)集团公司应规范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程序

集团公司应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公司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工作,统一预算管理的口径,科学合理的编制全面的预算管理。比如,根据公司的自身特点,对生产周期长的产品编制滚动预算,而对于那些成本费用预算就采取零基预算,动员所有相关人员参与预算的编制,更加合理地分配资金。

(三)集团公司应对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建立预算预警机制

针对在预算执行中发现的各种差异,集团公司应及时查明原因,同时结合集团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预算进行调整,增加预算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进而可以得到使全面预算处于可控状态的保障体制。可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体系与公司的预算结果和绩效相挂钩十分必要,考核过程中应当酌情增加定量的指标,使得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客观。这也说明只有根据预算的执行结果来优化绩效考核体系,才能真正全面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沈国英.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探讨.会计师.2011(08).

[2]佟成生.企业预算管理的功能:决策、抑或控制.会计研究.2011(5).

第7篇: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范文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其培养目标是电算化的应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即财务软件的操作上,使学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同时使学生熟悉各项会计电算化制度。

一、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电算化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

1.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由手工向电算化转变的过程,鉴于此,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的内容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上。其内容主要包括:

电算化信息系统硬件的配置;微机的选择购买;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财务软件的取得方式;商品化财务软件的选择购买;电算化人员的配备;数据准备组;数据处理组;财务管理组;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硬件控制;软件控制;管理制度控制;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审计。

2.财务软件的开发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存在很大争议。有人主张讲,有人主张不讲,有人主张讲深一些,有人主张讲浅一些,各个教材的内容也相差很大。笔者在电算化的教学中发现,有选择的讲其中的一部分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财务软件的开发方法及各个系统设计的介绍,使学生对财务软件的开发方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加深学生对财务软件更深层次的理解。但这一部分内容不应该过深的加以介绍,具体来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财务软件的开发方法;各个系统设计(账务、报表、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等);各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各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各系统的代码设计;各系统的输入设计;各系统的输出设计;安全可靠性设计;简单的程序设计。

二、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其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其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为此,电算化教学的课时应用一半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做实验:在微机上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使用。

1.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软件的操作和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学生所学财务软件大多为核算型财务软件,管理型财务软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开设。因此,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详细介绍核算型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账务系统、报表系统、材料系统、销售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等,每一个系统操作方法的介绍可以按照功能模块的顺序来进行:初始化、数据输入、记账、结账、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等。在每一个功能模块的介绍过程中,要把其中注意的问题、使用要点、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讲清楚,然后让学生反复操作直到熟练为止。在讲授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手工和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手段、方式进行比较。由于计算机的知识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学,而会计电算化一般在二年级下半年和三年级上半年才学,所以,对于财务软件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软件的原因还是硬件的原因),教师都要教学生怎样处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单位不设系统管理员这一岗位,所以平时的实验中,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处理常见问题,以帮助学生在就业后能迅速的适应其工作岗位。计算机一些硬件故障的处理和一些系统软件和操作软件的使用(如:局域网、EXCEL、WINDOWS、DOS、FOXFRO)也应是实验的教学内容。财务软件的编程和上机调试可以作为学生的选学内容,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进行。

2.实验教学方式

(1)实验地点。电算化实验教学的地点最好选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一边讲授一边操作以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着重给学生讲授。有条件的学校应为电算化专业单独配置机房,因为一般的财务软件兼容性较差,如果和其他专业合用机房,财务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2)实验资料。电算化的软件操作一般需要两套实验资料。一套实验资料会计分录已经做好,没有原始凭证,学生只需根据填制好的凭证进行输入,按照程序操作即可。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不用考虑会计凭证是否正确,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财务软件,一般适用于学生平时上课实验用。另一套实验资料只给出原始凭证,由学生自己编制会计分录,自己输入、自己操作,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复习所学的会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一般适用于期末学生的综合模拟实验。

(3)实验方式。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验可以分为单项实验和系统实验。单项实验可以分为:财务报表系统实验、工资系统实验、材料系统实验、产品销售系统实验、成本核算系统实验、固定资产系统实验等这几个单项实验可以随教学进度分块进行,实验资料应采用编制好的记账凭证,主要帮助学生熟悉财务软件使用。同时也可以和手工会计单项实验相联系,对同一套会计数据,一方面用手工方式进行核算,另一方面采用电算化方式进行处理,最后把二者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电子数据处理的感性认识。

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实验一般在期末或毕业时进行,此项实验要注重综合性,应把几个单项实验有机的融为一体。实验资料的准备应全面具体,所给出的应是会计原始凭证,以便使学生熟悉整个电算化数据处理的流程,更好的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知识和提高对财务软件的进一步理解。此外,系统实验还可以按照电算化的岗位的分工来进行,在实验时,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组,每一组的学生按照电算化岗位的划分各司其职,一段时间后相互轮换岗位,使学生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锻炼。

第8篇: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数值计算 MATLAB 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O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82-03

一、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值计算的必要

本人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结合多年的专科教学实践,以及对我院第一次招收的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情况的掌握,感到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巧都有欠缺,要想掌握严密的高等数学理论体系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我们也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随时都可能遇到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教师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注意适时地引入数值计算和加强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数学软件的不断更新,有关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软件的日益成熟,教会学生掌握数值计算的技能已经变得相当容易。作为一名高等数学教师,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入MATLAB辅助教学,加强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MATLAB作为一款成熟的数学软件,具有优秀的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强大的绘图功能。它无需专门训练,编程简单,编程有时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将MATLAB语言引入高等数学教学中,无疑是培养学生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

二、高等数学教学引入数值计算的具体做法

对于应用型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鉴于教学计划和学时的限制,不可能作为一门课程专门讲解数值计算方面的内容。MATLAB的数学函数库包含了大量的计算算法,包括基本函数、矩阵运算和复杂算法等。我们的做法是:不增加课时,精讲高等数学内容,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同时,通过介绍MATLAB软件的基本应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适时地引入MATLAB数值计算,并安排一定时间的上机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掌握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下面介绍MATLAB在几方面的应用。

(一)极限运算

在介绍两个重要极限时,对于第二个重要极限,以前总是从数列极限■(1+■)n开始,通过列表观察数列取值的变化规律。现在借助MATLAB语言,让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观察,效果更好。程序如下:

x=1:1000;

y=(1+1./x).^x;

plot(x,y)

(二)定积分运算

(1) 对于定积分运算,由于学生不定积分运算技巧的欠缺,掌握起来感到较难,我们的处理方法是,除了教给学生定积分的基本知识外,把定积分的计算交给计算机来完成。

有理函数的定积分计算起来较麻烦,利用MATLAB的符号运算,只要两条很简单的命令即可解决。如计算定积分■■.命令结果如下:

syms x

int(x/(x^2-2*x+2)^2,0,2)

运算结果

ans =

1/4*pi+1/2

我们知道,有些函数的定积分是没法应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计算的,这时就要用到定积分的近似计算。MATLAB的数值计算能力在这方面就更加有优势了。如计算定积分■ex2dx.

梯形法计算,命令结果如下:

x=0:0.01:1;

y=exp(x.*x);

s1=trapz(x,y)

运算结果:

s1 =

1.4627

辛普生法计算,命令结果如下:

x=0:0.01:1;

s2=quad(′exp(x.^2)′,0,1)

s2 =

1.4627

(2) 定积分数值计算的应用

汽车里程表原理。汽车的速度表用来计算汽车轮子转动的快慢,并把它转化为汽车前进的速度。那么里程表又是怎么计算行驶里程的呢?这就用到了定积分的实际意义,即通过计算速度曲线从初始时刻到当前时刻之间的曲边梯形面积而得到行驶的里程。通过该例,既加强了学生对定积分实际意义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释工程应用的能力。

假设某辆汽车在3小时内行驶的速度函数为:

v(x)=25(2sin2(2x)+■xcos2(■)),x∈[0,3]

求该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先画出速度曲线,命令如下:

x=0:0.01:3;

y=25*(2*(sin(2*x)).^2+5/2*x.*(cos(x/2)).^2);

plot(x,y)

用数值积分计算汽车行驶路程,命令结果如下:

x=0:0.01:3;

y=25*(2*(sin(2*x)).^2+5/2*x.*(cos(x/2)).^2);

s1=sum(y(1:300))*0.01

s2=sum(y(2:301))*0.01

s3=trapz(x,y)

f=inline(′25*(2*(sin(2*x)).^2+5/2*x.*

(cos(x/2)).^2)′,x);

[I,n]=quad(f,0,3)

运行结果为:

s1 = 169.9960 s2 = 170.0444 s3 = 170.0202 I = 170.0213 n = 165

(三)微分方程数值解

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教会了学生解几种典型的微分方程,但生产和科研中所处理的微分方程大多很复杂而且得不出一般解,实际问题的处理中更多的要求数值解。对初值问题,一般是要求得到解在若干个点上满足规定精确度的近似值,或者得到一个满足精确度要求的便于计算的表达式。因此,研究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是十分必要的。MATLAB有相应的求解函数解决这类问题,而且相当简单。

如求解初值问题:

按照学过的微分方程类型是无法求解的,只能求其数值解。

解: 令 y1=x,y2=y1′

则微分方程变为一阶微分方程组:

程序如下:

先建立函数文件

function dy=shuzhijie (t,y)

dy=zeros(2,1);

dy(1)=y(2);dy(2)=1000*(1-y(1)^2)*y(2)-y(1);

取t0=0,tf=3000,输入命令:

[T,Y]=ode15s(′vdp1000′,[0 3000],[2 0]);

plot(T,Y(:,1),′-′)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利用 MATLAB语言处理高等数学问题只能辅助教学,应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计算机解题

诚然,利用数学软件解题速度快、准确。但要知道,如果不明白数学原理,再好的软件也起不了作用。高等数学的教学目的始终是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训练,教学中第一位的还是要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能力、加强实际应用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谈得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软件处理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一个实际问题建立不了数学模型怎么能用数学方法求解呢?利用 MATLAB语言解数学题只能起验证作用,不鼓励学生动辄就用计算机解题。要让学生明白再好的软件也是以准确掌握应用原理为前提的,不然,谈不上应用更谈不上编程。

(二)教学中注意引入 MATLAB语言的时机

由于利用 MATLAB语言处理高等数学问题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决定了教学中不可能占用过多的学时去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结合每章的习题课进行,尤其是结合实际应用类型的习题的求解。先有数学基础再介绍必要的MATLAB语言知识,然后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运用数学软件求解。这既加强了章节知识的理解也同时训练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计算应用能力。

(三)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引入MATLAB辅助高等数学教学时,教师不能仅限于学生会用计算机解数学题,而应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加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更为重要。比如在进行函数与极限教学时,特别要注意零点定理与介值定理结合导数应用中方程近似解的介绍,因为实际应用中的代数方程只能求其近似解。导数应用中,加强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的训练。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定积分的实际意义外,还要真正掌握定积分的元素法,会处理变力沿直线所做的功、水压力、引力等实际应用问题。在微分方程一章的教学中,更要注意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因为这一数学分支在数学的应用中尤其活跃。总之,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还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所要求的。

[ 参 考 文 献 ]

[1] 金明阮沈勇编著.MATLAB实用教程(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02

第9篇: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范文

1.1营造创新气氛。

文科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课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是有点枯燥的,因此,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是非常必要的。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可以让文科学生从枯燥的科目中找到兴趣点。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工作中被广泛应用,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具体的阐述一下计算机的重要性,以便让学生足够的重视这门科目。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利用音像、文献资料、掺杂学生喜欢的文学等向学生讲授计算机的软件理论知识。

1.2使用创新方法。

使用创新方法,增加文科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理论课的兴趣。传统的计算机软件理论课上,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知识的了解均来自教师或课本。而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往往是随便应付的,并且很多时候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缺乏自己独立的理解,也缺乏软件的意识,进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也对这门课程无感。为了让文科学生加强对计算机的认识,在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课上,教师一定要适当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3创新实训。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掉理论知识课程,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软件教学时,应当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便让学生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计算机软件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者。其中办公软件有WPS、Word等,信息管理软件则主要有AutoCAD等软件。不过在生活中,教育和娱乐类的软件比较受学生喜欢,也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不管怎么说,教师在实践课上,要充分为学生讲述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操作过程,并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操作和训练,给学生布置一些软件学习和创新应用的作业等等,以便能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的知识。

1.4开展计算机软件比赛。

为了让学生有点竞争感,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更加重视,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开展一系列计算机软件类比赛。教师不一定要拉动全院的人参加,在班上举行即可。比赛的内容可以是图像编辑大赛、影视海报制作大赛、明信片设计大赛、影像剪辑大赛等等。让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发挥出来,并从中得到更多的经验。

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