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范文

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

第1篇: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范文

关键词:民俗旅游;心理需求;旅游动机;市场细分

一、研究背景

如今,人们参与民俗旅游的热情正与日俱增,但真正有关民俗旅游市场运作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却凤毛麟角。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加重了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民俗旅游市场良性运转,有关民俗旅游市场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学术界只对整体旅游市场进行了市场细分,至于民俗旅游方面,学者们还没有涉足。本文通过对民俗旅游特点的分析,阐明了民俗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发展潜力,并在研究民俗旅游各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动机的同时,将整体民俗旅游市场细分为高校学生市场、上班族市场、银发族市场,同时对各细分市场的特点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得到旅游学界的关注和讨论。

二、文献回顾

国内现在还没有对民俗旅游市场做出具体的市场细分,只是对整体旅游市场的宏观层面按不同的细分标准作了多种类型的市场细分。尤其在心理细分标准方面,学者们研究方向比较一致,都是从旅游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和个性三方面来进行细分。林南枝(2000)按心理行为进行细分,主要从旅游者的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等方面去分析,并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们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按生活方式细分市场主要是根据人们的习惯活动、消费倾向、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以及人们所处生活周期来划分。魏小安等(2006)认为,消费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根本的还是旅游动机;而个人的心理特征在形成旅游动机上起着首要作用,因而以心理变量细分市场能更准确地区分市场特征。丁宗胜(2007)认为,根据购买者的旅游动机、所处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特点等心理因素细分市场就称为心理细分。由于消费者心理需求具有多样性、时代性、可诱导性等特性,因此有时心理因素是很难严格判定的,很难量化和把握,但它对旅游市场划分却是极为有效的。李天元(2009)认为,结合某一特定产品进行心理类型分析,以确定该特定产品的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在人口统计因素方面的特征,从而划分出不同的心理类型市场。一般地讲,这种类型的市场细分方法所涉及的细分标准通常包括:生活方式、人格类型、态度、兴趣、观念、动机等等。

但是,由于民俗旅游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性、地域性、神秘性、参与性的特点,使得国内对于整体旅游市场在宏观层面上细分的研究并不完全适用于具体的民俗旅游市场营销运作。鉴于此种情形,本文就对民俗旅游的市场细分按心理这一细分标准做了相关的研究。

三、分析与建议

(一)国内民俗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现在,到全国各地旅游的人们越来越关注物质背后的文化色彩,这种行为趋势便是“民俗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鲜血液”的最好说明。旅游者之所以越来越倾向于民俗文化旅游,其动机正是想品味目的地景观的深层文化韵味,了解目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比如,在游客品尝到特色美食的同时,他们更想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在游客欣赏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的同时,他们更想知道那些图案和设计理念的缘由;在游客走在异域风情的小路上,看到独具特色的建筑物的同时,他们更想挖掘出本民族修建这种建筑风格的原因。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以游览观光形式为主的民俗旅游,如:民族文化展览、民族歌舞表演、民俗建筑参观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独特的民俗风情就作为对国内旅游者的新的吸引点悄然向我们走来。1995年被誉为“中国年民俗风情旅游年”,这标志着中国的民俗风情旅游已进入黄金季。之后,2002年的旅游主题是“民间艺术游”,2010年被誉为“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这说明了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正走向深入、成熟。如今,第四代旅游产品——文化旅游正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民俗文化则以它特有的优势占据了当今文化旅游市场,它是文化旅游的深化和发展。

(二)国内民俗旅游市场细分建议

一个人外出旅游必须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是指消费者要有外出旅游的需求和动机,客观条件是指消费者要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适合外出旅游的合理的空闲时间结构,而且主客观条件的成立是以消费者身体状况允许为前提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外出旅游的需求和动机,那么即使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再多,他也不会成为旅游消费者。旅游者参与民俗旅游的旅游动机包括娱乐休闲、学习感受、躲避角色、美感交流四种。娱乐休闲是指旅游者通过参与民俗旅游活动放松心情,从而感到轻松愉快的心境;学习感受是指游客在异域民俗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从而得到本民族与他民族文化冲突的满足感;躲避角色是指旅游者暂时脱离自己所居环境,去感受与现实生活习惯不同的民俗环境而带给自己逃脱束缚后的那种轻逸的感觉;美感交流是指旅游者从所处的民俗旅游环境中得到真实的审美刺激,在接受刺激的同时他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审美情趣的过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机产生于某种心理需求,这种需求使人的心理产生紧张不安,从而产生内在驱动力,即动机,进而确定行动目标,产生行动,使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紧张消除,然后进入下一个行为[6]。由此可以推知,旅游消费者的不同心理需求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动机。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看出,旅游消费者需要满足的心理需求大多是高层次的,属于精神需求。

喜欢探索并亲身参与探索是现代高校学生的一大特点。尤其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高校学生愈加了解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和民族,他们就愈渴望亲自到那些向往的地方旅行游览,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依靠书、报刊、图片或他人介绍等间接手段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他们更多的想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为自己积累更多的人生阅历。不仅如此,民俗旅游可以使他们寻求刺激的心理得到满足。高校学生现在正处于人生的转型阶段,他们还没有踏入社会,没有经济负担,学习和生活压力也不繁重,他们更加关注自己所获得的感官体验,行为刺激,精神需要和心灵享受。另外,他们喜欢群体行动,从中获得一种群体归属感。

自身的压力愈加繁重并且渴望避开喧嚣、放松心情是上班族的一大特点。现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增速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压力极大化。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上班族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要求近乎苛刻,而且这种态势正在向整个社会环境蔓延。他们每时每刻都要接受来自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如收入分配差距、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人际关系变化等四面八方的压力辐射,等到他们身上的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必须使其得到适当的排解,这样才能继续更好的工作。对于上班族而言,世外桃源是最理想的去处(民俗旅游兴盛的地方大多是一些可以被现代人视为近似世外桃源的地方)。

尽情享受生活和体验多彩人生是银发族的一大特点。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增速、人们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来自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老年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随之不断更新,“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念逐渐弱化。他们的消费需求逐渐在向高层次、高质量、高品位和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度过青春年华的银发族,他们一直没有机会满足各种人皆有之的生活追求。因此,当他们终于从繁忙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时,就会迸发出强烈的补偿愿望,希望自己能在晚年生活中过得充实、幸福并且绚丽多姿。由于老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比较厚重,他们更希望去游览并体验一下异域民俗风情,从这一意义上讲,银发族对民俗旅游消费品的购买欲望比高校学生和上班族更加强烈。

四、结论与局限

总体而言,对民俗旅游市场进行探究和细分,既是现实发展的需求,又是理论研究所必需。当然,这三大类细分市场——高校学生市场、上班族市场、银发族市场并不能涵盖整体旅游市场,但却是经营民俗旅游的企业需要重点突破的目标。可以看出,本文既有对现实的思考,又有基于事实的科学假设,但这都有待时间和实践操作的检验。此外,对民俗旅游市场的有效细分有助于民俗旅游市场的培育,使其在起跑阶段就能进行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王中雨.国内旅游市场细分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8,(4):213-214.

[2]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89-90.

[3]魏小安,梁昭.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6-137.

[4]丁宗胜.旅游市场营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7-48.

第2篇: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范文

关键词: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方法

一、引言

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形成的根本基础,没有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就无从谈起,旅游产品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对某地旅游产品的需求量是旅游目的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景区、旅行社等)和旅游从业人士都十分关切的重要问题。旅游需求的重要性说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时,都必须以人们对该国或该地区旅游产品的需求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合理地规划和控制旅游业的开发规模和发展速度,以实现发展区域旅游业的最佳效益。对旅游者需求研究特别是对其消费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要,中国的旅游业发展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来指导实践。而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需要业界不断地追踪研究,与时俱进。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将始终是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1]。我国的学者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不断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不断加大,关于旅游需求的研究开始向更深的层次展开,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介入到旅游需求的研究之中。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研究旅游需求可以指导目的地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经营策略,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中的统计分析

利用中国期刊网搜索,从研究内容进行选取,共有137篇文章来探索旅游市场需求预测问题。王铁生(1984)首先发表文章探讨杭州国内旅游需求预测[2]。而1985年12月通过鉴定的《北京旅游发展战略》,其中包含了客源市场调查研究篇幅,从内容上看,包括了客源市场预测、市场发展战略、旅游者行为分析等;从方法上看,使用了大规模的问卷抽样调查,并进行了旅游市场预测研究,在全国具有领先意义[3]。从此开始,我国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

(一)文献数量统计

从文献的时间动态分布统计中看出(见图1),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仅有4篇相关文献。而持续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陆续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从1996-2004年,文献数量基本持平,但总体上略有递增趋势。近几年(2005-)有关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又有新的增长,而且增幅很大,尤其是2005年达到15篇,是2004年的3.75倍,2006年达到了20篇,2007年截至到7月份已经有19篇文献,可见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真正兴起于最近几年。

(二)研究方法分类统计

国内对旅游需求预测的研究主要是在借鉴国外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分析,不少学者对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改进做了大量研究[4]。笔者参考了任来玲(2006)的旅游需求预测分类[5],将137篇文献按照研究方法进行分类。从传统的研究方法来看,有60.1%的文献采用,其中有15.2%的文献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有44.9%文献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所有的传统研究方法中回归模型的应用最多,达到了24.6%;有39.9%的文献采用了人工智能方法,在人工智能方法中,灰色系统研究方法应用最多,达到了19.6%。

三、旅游市场需求研究轨迹分析

在对137篇文献进行总体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表1和图1),根据我国旅游市场需求研究的具体情况,从研究发展的轨迹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个旅游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仅有很少的学者介入,研究成果很少;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旅游研究蓬勃发展,有较多的学者开始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进行研究,从内容和方法都有一定的扩展;第三个阶段为2000年以来。2000年以来,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数量上和研究方法上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虽然回归模型仍然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已经从简单的一元回归向多元回归、指数回归、多项式回归转变,新的研究方法引入、如神经网络、粗集理论开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而且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研究也不断地增加。

(一)零散的摸索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在此期间共有5篇相关文献。从研究方法的时间演进看,我国的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在1990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开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的摸索,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虽然以定量方法为主,但是利用的定量方法比较简单,回归模型都是使用了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而且都以国民人均收入为自变量。

这一阶段代表性成果有王铁生,葛立成(1984)利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和空运发送人次对杭州旅游人次进行匡算,并指出了其中的误差。在对杭州市旅游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中,认为经济发展是衡量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其利用人均国民收入作为自变量用一元回归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同时为了弥补第一种方法的不足,又使用了指数方程(时间序列)进行了预测。文章最后指出旅游增长率高于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2]。叶涛(1986)首次提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文章提出了黄山客流量模型,文章使用了回归和滑动平均结合模型对黄山旅游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6]。韩德宗(1986)首次将引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引入国内,并进行了介绍、分析[7]。

(二)稳定的探讨成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

在这一阶段,旅游市场需求研究文献数量相比较第一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多元化,特尔菲法、ARIMA模型和灰色系统都第一次运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但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研究出现了从简单单变量分析向复杂的多变量分析、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单一方法向方法综合发展,多种学科(如数学、地理)开始介入到研究之中的变化趋势。

一些新的预测方法、模型应用到旅游市场需求预测之中。保继刚(1992)首次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对北京市6月份国内游客预测模型,并指出模型的使用范围,在我国使用引力模型存在数据问题,要使用引力模型进行旅游市场需求预测必须有些解决旅游数据获取[8]。张洪明(1995)首次将灰色理论应用于旅游市场预测之中,建立了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模型,指出灰色建模不需要大量原始数据,不存在误差积累,和概率统计、回归模型比较具有精度高的特点,适合用于中长期旅游市场需求预测[9]。赵西萍,王磊,邹慧萍(1996)对国际上旅游市场预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旅游需求预测的发展趋势——与经营管理过程相融合的预测方法[10]。魏启恩,刘新平(1997)引入随机时间序列ARMA,ARIMA模型分析方法,建立了西安境外游客的ARIMA动态预测模型[11]。

这一阶段一些综合性的组合方法开始出现,如周建设,刘新平(1996)选用了逻辑斯缔曲线模型,选用常规的线性回归和三次曲线模型等7种模型对昆明入境游客进行预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带虚拟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和指数曲线模型较优。并利用7种预测模型进行了组合预测[12]管宁生,杨丽,王建平(1998)利用指数模型和特尔菲法对鹤庆县旅游市场进行了预测[13]。

(三)快速的发展整合阶段(2000年-)

2000年以来,我国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有108篇成果出现,远远多于前20年的总和,由此来看,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成为了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经济学的介入和人工智能理论的成熟以及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旅游研究者将计量经济方法、神经网络、灰色模型等这些方法引入旅游业,并进行了旅游需求模型和预测研究的有益探索。在旅游市场需求研究中尝试将新的研究方法于最新的研究结合和整合运用,研究方法逐渐精细化,这样得益于旅游需求理论的不断提升,旅游建模和预测方法也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李峰,孙根年(2006)应用旅游本底趋势线的概念和方法研究了2003年“SARS”对我国的旅游的影响[14]。吕连琴,王世文(2000)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浪底国内客源市场的趋势和走向,还尝试采用了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分级累计法、平均值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小浪底旅游区国内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15]。田喜洲(2001)对重庆市美国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建立指数方程预测模型预测了重庆市未来3年的美国游量[16]。张启敏,汪文帅(2002)采用Hammerstein模型对宁夏2006年的旅游需求量进行预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同时指出在小样本条件下Hammerstein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17]。吴江,黄震方(2004)运用Logistic曲线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进行模拟,并应用StellII语言建立了模型,代入一定的数据进行处理,模拟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并对这一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出旅游市场预测的非线性规律,并讨论回头客对旅游地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8]。王娟、曾昊(2001)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ArtficialNeuralNetworks)在旅游市场预测的应用及其重要性[19]。郑江华,刘平(2001)利用线性组合预测方法对新疆国际旅游客源量进行了预测[20]。张立生(2004)研究了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并对经济、人口和交通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了我国2005年和2010年的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21]。刘颂(2003)利用GM(1,1)模型对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22]。曹霞(2006)在分析上海市2000年1月—2004年9月旅游市场动态变化时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博克斯-詹金斯(B-J)方法预测了2004年4月—2004年9月间上海市旅游客流的发展变化趋势[23]。谭频频等(2006)建立基于月度数据的桂林漓江旅游航班、运量及游客的需求预测模型,运用指数平滑、SARIMA和Elman人工神经网络3种方法,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差百分比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评价模型预测效果。预测实例表明Elman神经网络模型更能反映时间序列的波动性,更适合桂林漓江旅游需求预测[2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在对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研究过程中仍然偏重于定量研究方法(模型)的使用和探索,但是,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近年,开始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以及一些方法的综合运用,预测方法正由单一化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但是和国外的研究相比较,虽然研究方法日益丰富,但是研究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对于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和体系形成需要不断地努力。

第二,从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来看,国内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方面着重现象的统计描述,利用模型进行过程和机制分析较少;针对某一消费者群或旅游目的地的实证分析较多,对基础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少;强调个案研究多,以个案推导整体的做法不够严谨,样本质量和代表性存在问题,研究结论不具备普遍指导意义。在研究中对于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对于预测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足,致使其实用价值受到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范业正.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始终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5,20(3):10-11.

[2]王铁生,葛立成.对来杭国内旅游者的动态分析[J].浙江学刊,1984(4):7-13.

[4]欧阳润平,胡晓琴.国内外旅游需求研究综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3):80-83.

[5]任来玲,刘朝明.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文献述评[J].旅游学刊,2006(8):90-92.

[6]叶涛.黄山旅游市场的分析和预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6(2):63-68.

[7]韩德宗.旅游需求预测重力模型和旅行发生模型[J].预测,1986(6):66-67.

[8]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4):133-136.

[9]张洪明.森林旅游客流量引入残差信息的灰色预测[J].四川林勘设计,1995(4):29-33.

[10]赵西萍,王磊,邹慧萍.旅游目的地国国际旅游需求预测方法综述[J].旅游学刊,1996(6):28-32.

[11]魏启恩,刘新平.西安市境外游客动态预测模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67-71.

[12]周建设,刘新平.昆明境外游客市场预测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75-79.

[13]管宁生,杨丽,王建平.鹤庆县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J].社会科学家,1998(增刊):105-108.

[14]李峰,孙根年.基于旅游本底线法(TBLM)的旅游危机事件研究——以2003年“SARS”事件为例[J].人文地理,2006(4):102-105.

[15]吕连琴,王世文.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的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4):93-96.

[16]田喜洲.重庆市美国客源市场分析、预测与开发对策[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3):18-20.

[17]张启敏,汪文帅.宁夏旅游需求量的预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62-165.

[18]吴江,黄震方.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模拟的初步研究—Logistic曲线模型方法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5):91-94.

[19]王娟,曾昊.人工神经网络——一种新的旅游需求预测系统[J].旅游科学,2001(4):24-27.

[20]郑江华,刘平.新疆国际旅游客源量的线性组合预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1(2):140-143.

[21]张立生.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分析与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1):59-61.

[22]刘颂.旅游地客源市场动态预测方法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3(4):107-110.

第3篇: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范文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产业 目标市场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特性与发展必要性

随着市场营销观念在我国市场的不断深入,现代旅游营销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并且已经开始成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理念。

(一)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特性

相对于传统旅游营销的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营销模式,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则以管理、知识、智力为主,现代旅游市场营销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进行一系列的策划、组织,最终为客户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现代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企业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业务范围,以高效的营销措施不断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最终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在营销模式上也更加注重管理与协调,尤其是在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方面。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要细分市场,根据每块市场的特点和不同节令特点,区分营销、宣传受众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相应的宣传策略,进行宣传和营销。

二战结束之后,全球旅游产业都趋于迅猛发展的势头,20世纪60年代更是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而且此时,旅游市场营销这一概念也第一次被正式提出并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随着时间积累,旅游营销这一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以不断适应变迁的社会发展。现代旅游营销主要是指,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之下,以客户即旅游者的根本需求为中心意义,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研究环境、购买能力、市场调研等项目,以便找到适合本企业以及旅游产品的定位。最终通过这样的营销战略实现科学营销,实现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三方受益。

作为市场运作活动的主要部分,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以购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过程来实现价值,这样的营销理念才能促进旅游服务的升级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营销战略的核心是以交换各自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的,在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同时,服务方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价值满足游客需求程度及对交换过程的管理水平也是具有较大意义的。随着近年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旅游产业以一定程度的支持,客观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旅游企业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与战略策划准备,在此过程当中,企业要注重研究旅游者的需求,无论是旅游兴趣或是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见,都可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提供重要借鉴。

(二)发展旅游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经营者只有了解旅游者的动机和愿望,采用营销理念指导旅游企业经营,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营失误。 面对绿色消费的迅速发展,我国政府积极采取相应政策发展旅游产业,已在一定领域内取得了成绩,但是由于对其重视程度的不足,部分地区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没有把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放在提高品质上,而是仍然停留在数量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随着世界旅游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旅游市场营销商机无限。随着我国旅游市场进一步开放和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旅游市场营销中买方市场特征更加明显,所以对于旅游市场营销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不断改革当前旅游市场营销就成为必然选择。

通过对当前旅游市场营销发展所面临的现状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后,可深刻认识到发展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战略意义,积极探索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以有助于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基于客观现实可知,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经济时代的必要途径。然而,现阶段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其中理念与模式的不健全是较大障碍。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体系,为我国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促进现代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后网络时代,选择合适的营销平台并进一步挖掘其在互动营销中的特殊作用,推出更加高效的传播方式,将是未来许多企业所要努力的方向。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旅游者进行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提供更便捷智能的旅游体验。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互联网等引入旅游经营当中,使各个公司网络连接,做到信息通畅、快捷、方便,促进旅游工作效率的提高。导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成员要在工作当中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恪守承诺,搞好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

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一)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旅游市场营销价值的认识逐步深入,营销模式也将发生改变,企业更注重顾客的长期价值。传统的营销是一种交易营销,它强调将尽可能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顾客,因此传统营销片面重视眼前利益,企图保持稳定或趋升的市场占有率。与实力强大的国有大型企业相比,我国现代旅游产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立新型产业机制,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在迅速发展的新型经济社会开拓出属于自身领域。

旅游市场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相对其他产业而言,旅游产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旅游产业往往是试验区和突破口。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其他行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旅游行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旅游产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确指导现代旅游市场营销改革,大力扶持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旅游行业已成为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而经营战略是实现旅游行业的远景和目标的有效的方法和基础。随着全球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我国旅游行业面临着新的经营环境,我国旅游市场营销还要面对外来企业的冲击,形势严峻。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我国旅游行业必须制定、实施适合自身条件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经营战略,以形成其独特的竞争能力。只有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的经营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起到正确指导企业利用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等,随时适应市场在各个时期的需要,不被市场所淘汰。

(二)旅游市场营销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变化中,现代旅游产业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强,拓宽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既需要国家在宏观战略层面远程调控,又需要凭借其自身特点完善营销机制。针对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分析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首先需要明确旅游市场营销相关概念,对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环境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营销战略上研究观念、手段、营销渠道和营销组织方式方面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其次要明确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面对经济环境的恶化,我国当前旅游市场营销在政策上并不占优势,市场的无序性是当前旅游市场营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旅游行业需要加强自身的运行机制以应对全球经济化的趋势,加强国际层面的交流、合作。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中小旅行社在实施市场营销方案时依然存在职责不清、多方插手、市场无序等问题。加之社会市场营销体制尚不健全,也造成当前旅游市场营销在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而近年来,虽然现代旅游市场营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其自身特点来说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首先,资金供应不足,融资困难。借贷成本较高,影响其融资能力。其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盲目投资,不能够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最后,对于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为薄弱,理念更新较慢,开发进步空间狭小。

面对蓬勃发展的现代市场营销体制,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有挑战。我国旅游行业在经营战略定位上的现状令人担忧。支持和发展旅游行业市场营销是我国一项长期、稳定的基本政策。不少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虚假旅游服务信息,以低价位、假优惠的战略拉拢顾客,甚至不惜诋毁其他同类行业的名誉,更有甚者盗用其他旅游企业的品牌标识,这样的违法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发展秩序,不仅破坏了整个旅游行业的名誉,更是对我国法律体系的挑战,最终导致双方利益受损。

在我国当前一些旅游行业中,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特别是旅行社经营。一些经营商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律的控制。造成大量的游客投诉现象,对于消费维权类的投诉日渐严重。由此可见,提高旅游行业的法律意识,规范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体系是我国旅游企业应注意的问题之一。从长远来看,依法办事是保护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双方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最终只会使双方利益受损,并且会破坏旅游企业的整体形象,阻碍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结论

营销活动的开展,需借助优势媒体以增强营销活动的影响力。聚合力强的网络媒体,往往能够利用自身的人气优势为营销活动奠定受众关注的基础。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对于旅游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应包括: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程度进行跟踪调查,获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以便今后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另外,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为今后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章尚正.跨市域旅游开发的必然趋势与联动机制―以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2.汪德根,刘昌雪.安徽省旅游涉外饭店市场竞争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

3.冯亚芬,魏少琴等.区域旅游资源时空结构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

第4篇: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范文

论文关键词:武冈旅游;营销现状;环境分析;营销战略

武冈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但旅游业发展相对周边县市仍有较大差距,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研究武冈旅游市场营销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武冈旅游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旅游营销观念滞后、方式传统

为了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树立现代旅游营销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武冈市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缺乏市场调研,无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追求短期效益。

2.旅游市场开发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不准

一些旅游景点由于受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旅游企业缺乏对旅游对象的研究,对游客的市场需求、心理等了解不足,盲目性、主观性较强。市场定位、促销方式也盲目随从其它景区,宣传方式古板,最终导致数量、质量处于弱势,较大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

3.旅游产品单

一、个性化不强,雷同化趋势明显

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竞争力成为武冈旅游发展的软肋。由于缺乏长远的开发规划及市场意识,导致许多旅游景区建成后,旅游产品往往是当地一些旅游资源的简单加工,很难达到旅游产品整体要求,特别是与临近省区的旅游产品存在较多雷同的项目,这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情况相违背,很难让旅游者心理得到满足,也无竞争优势。

二、武冈旅游市场发展的环境分析

1.武冈旅游市场发展的机遇

目前武冈旅游市场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国内省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纯朴的文化等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2005年“中国旅游策划万里行”大会上首席专家团执行主席刘汉洪作了《武冈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策划报告》,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支持,共同参与,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武冈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新世纪武冈发展的具体战略。这表明政府对旅游高度重视,为武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武冈旅游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旅游市场将更大程度地开放,旅游市场需求呈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旅游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武冈周边大多数县、市已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和龙头产业,并对旅游业发展给予政策性扶持;旅游法规的健全、旅游资源开发的科技化、旅游需求的细分化等对旅游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武冈基础差、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竞争能力较弱、旅游业人才短缺,对旅游业的生存造成威胁;旅游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健全、渠道不畅等导致旅游市场的营销环境变数加大,企业经营难度提高。同时,由于旅游市场的扩大和深化,武冈旅游市场逐渐融入我国旅游大环境之中,对武冈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武冈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

1.酒店营销战略

酒店营销环境的优劣直接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冈有l0余家高品位宾馆,服务设施齐备,服务品质优良,现已具有同时接待6000人次游客的能力。酒店除了建筑、设备、各种耗材及经营的产品必须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外,还必须向游客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实施绿色消费行为,节约旅游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武冈旅游刚起步,需要时间了解市场与适应环境,应引进经济型酒店品牌,以适应旅游业中、低档旅游目标市场的需求,还可通过建设品牌、特许加盟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酒店要提高服务质量,使游客产生亲切感;提高服务技能,使游客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提高服务效率,使游客节约时间;提高设施设备的运转,使游客的生活舒适。2.旅行社营销战略

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及导游素质对游客能否得到满意的旅游体验影响最大。游客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既看不到产品又无法对产品进行检验,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游客理性选择的结果是越来越重视旅行社的品牌形象。武冈市本土旅游公司及外来旅行社应深刻了解游客的这种心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品牌建设,通过有效的品牌经营,树立诚信服务的良好形象,提高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培育出稳定并不断增长的客源市场。

3.交通营销战略

交通是连接旅游六要素的纽带,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冈市内有S220和S219省道分别与320国道、207国道相连,武邵公路和1865、1846省道贯通全市。随着“邵怀高速”公路和“竹城公路”即将建成通车,武冈交通将变得更为便捷。目前,武冈旅游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打破分割弊端,遵循旅游交通规律、市场经济法则,对交通部门的各种所有制旅行社、酒店等实施并转重组,组建交通旅游集团总公司。二是提供舒适快速便捷的旅游产品,使旅游者购票、上车方便,最大程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三是在交通工具上推销的商品要合乎环保的要求,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崇尚绿色消费。四是各个旅游景点应设有客运班车或公共汽车接送游客,开通武冈旅游专线,形成以公路为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4.目的地营销战略

根据自身的资源进行优化、合理定位,形成品牌营销特色,是武冈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关键。根据距离远近、生活水平高低、受教育程度、消费习惯等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分析每一个市场的需求特征,确定每一类旅游资源的目标市场。武冈的旅游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佛教古建筑文化、华夏根祖文化、自然山水风光等。不同的旅游资源吸引不同特点的游客,比如:佛教古建筑文化旅游景区,商业风味和文化色彩都很浓厚,可把周边区域高素质的游客作为目标市场。根据资源特色和目标市场游客的特点来设计产品和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以此适应资源情况,在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合理的联结点。

5.景点营销战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开发观光型产品,是武冈旅游永久的优势所在。要对老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完善和优化。一是尽快更新传统产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在观光产品中开发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并增加有一定参与性的活动。二是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新线路,不断开发新景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既扎根于武冈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展的主流。三是改进已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线路的综合条件,尽快对确有吸引力但综合接待能力不强的线路进行完善。四是积极开拓主题旅游产品,改变武冈旅游总体结构,建立复合式多重式结构旅游产品链。

第5篇: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范文

关键词:重庆;巫溪;白果森林公园;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150-01

1 旅游市场开发现状综合分析

1.1 旅游客源量较小,市场份额低

近年来巫溪旅游虽然发展较快,但与邻近的区县比起来,客源量仍然较小。景区每年实际经营运作的时间大概只有六个月,即从四月到十月,因此可测算出公园年最大接待游客量只有15000人。即使十多年来到野人谷的客源总量达到了15万人,也不及巫溪旅游市场总量的十分之一,客源量小,市场份额低。

1.2 客源市场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主,市场结构欠佳

据调查统计,到巫溪旅游的市内游客主要来自主城区,占总量的31.7%,本地游客却仅占6.68%,这种情况虽然和客源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但也反映出了市场结构欠佳的问题。另外的游客来自万州、开县等区市县;除此以外,还有湖北、陕西以及四川等三省的旅游者。而海外游客中仅有极少一部分专家、学者和外籍人士前来参观考察。到白果森林公园的客源情况也基本类似。

1.3 旅游者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

旅游发展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游、购、娱上下文章。巫溪县目前旅游者以中等收入水平为主,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吃、住、行上,旅游人均消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而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更为薄弱,难以满足旅游者需要,其他旅游消费相当少,消费结构不合理。

2 旅游市场需求预测

在把握旅游预测的原则上,调查人员尽可能地搜集并利用各项数据,在运用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指标,包括:

预计未来白果森林公园旅游者每人的消费额、消费次数;目前白果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状况和旅游统计数据;白果森林公园的旅游市场支撑力;白果森林公园的旅游容量和季节限制;当前巫溪旅游经济宏观发展态势;未来巫溪旅游市场预测结果;

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趋势;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经过预测与分析,白果森林公园2015年的旅游市场预测结果:旅游直接收入2761万元;旅游收入增长率18%;游客量15.05万人;游客年增长率15%。

通过测算发现,在白果森林公园投资基本建成之后,由于其独特的资源魅力,在两三年内将实现游客量和效益的高投入高增长,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及旅游形势的变化,将逐步实现稳定增长。然而预测结果是一种长期性预测,只能代表一种发展趋势,而影响旅游市场的变化因素是非常多的,要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依靠旅游部门和企业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旅游营销工作。

3 旅游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通过对白果森林公园旅游市场开发现状的分析和目标预测,要实现以上市场目标,需要对整体旅游市场进行细分,进而选择恰当的目标市场,做到有的放矢。

3.1 市场细分

旅游市场是一种“异质市场”,旅游者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性。很少有一种旅游能同样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要。因此白果森林公园应把整体旅游市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以便制定自己的目标市场,调整、集中自己的供给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旅游者的需要。通常,可以从地理、人口、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

3.1.1 按地理细分

根据白果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状况,及参考巫溪县的旅游市场细分情况,按地理可划分为:巫溪本地及周边区市县市场;重庆主城区市场;国内发达地区市场。

3.1.2 按年龄细分

老年市场(又叫银发市场):主要指五十岁以上的旅游者。中年市场:主要指三十一岁至五十岁的旅游者。青少年市场。据调查,目前到白果森林公园的旅游者年龄层次主要在二十岁至四十五岁,也就是以中青年游客为主体。

3.1.3 按旅游目的细分

可以划分为观光旅游市场,会议、商务旅游市场,度假旅游市场,奖励旅游市场,探亲访友旅游市场,科考学习市场,体育旅游市场,文艺旅游市场,探险旅游市场等。根据白果森林公园的的特点应重点抓好科考学习市场,探险旅游市场及会议商务旅游市场。

3.1.4 按旅游购买方式细分

按照旅游购买方式可细分为团体旅游市场与散客旅游市场,鉴于公园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应重点发展团体旅游市场,一方面可以减少游客在旅游交通方面的阻力,一方面也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展开。但也不应该放弃以家庭为单位的周末度假散客旅游者。

3.2 目标市场选择

根据白果森林公园的资源特点和市场现状,在细分旅游市场的基础上,应确定目标市场为:

(1)中青年市场,学生市场。目前,中青年市场已经发育成为巫溪客源市场的主体,这一市场人数最多,部分是公务旅游者,通常具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旅游消费能力,在外停留时间长,是最有经济效益的旅游市场,应继续保持并挖掘这一市场的潜力。而学生市场通常富有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喜欢探寻奇特原始的自然风貌,森林公园天然而神秘的资源特色对学生,尤其是高校学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2)重庆主城区及周边三省的探险爱好者。自然科学考察专业团体;巫溪本地及附近区市县的周末度假休闲散客,商务会议市场。

(3)巫溪本地市场为一级市场,巫溪周边区域市场为二级市场,国内发达地区市场为三级市场。

白果森林公园在市场开拓上近期应主要以重庆主城区市场、巫溪本地市场为主体,抓住其具有较高旅游消费能力和对本地资源特殊感情的特点,并逐渐向周边区市县渗透。中期应延伸至市外周边三省市场,积极开发国内旅游市场,并可以抓住取道三峡或小三峡进入巫溪的机会客源市场。

4 旅游市场开发促销

白果森林公园可以“野人觅踪”为主题,其“原始、天然、野情、野趣”的资源特色,在周边旅游区域中独一无二。因此,在确定旅游目标市场的基础上,要突出其品牌形象,使旅游者对景区有比对其他旅游产品更好的认识,从而激发其产生旅游行为,应该充分发挥沟通的引导功能,采取有效的旅游促销策略:

4.1 “请进来”策略

良好的沟通是为营销的整体战略服务的。白果森林公园极富特色的资源之所以“养在深闺人未识”,至今没有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就在于旅游信息沟通不畅,促销不力,无法对旅游者形成足够的刺激,使旅游者形成对森林公园详细地感知和比较,从而作出旅游选择。巫溪县的旅游政府部门、景区经营者对区内旅游形象及产品的促销,要立足于巫溪旅游整体战略高度,强调其独有的资源特色,即:“野人、野情、野趣”。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应通过邀请外地(国内、国外皆可)记者,尤其是重庆地方媒体,进行访问旅行、举办新闻会、旅游研讨会,或邀请旅行商进行体验旅行和实现旅行人培训计划等来建立外向型的优势促销格局,通过借其势来宣传景区的品牌特色,强调它带给人们的新奇、神秘、野情、野趣的旅游体验。

4.2 “走出去”策略

白果森林公园要真正获得旅游者的青睐,首先必须要立足于树立整体形象与产品主题,深入挖掘资源内涵,突出其“野人、野情、野趣”的吸引力,打破地域的局限,积极向外促销。在具体的促销方式上,可采用设立驻外办事处,参加旅游展销会,组织巡回旅游促销(可设计赠送极具地域风情的画册、挂历、台历等),并加大对旅游广告的投入,借助客源市场的各类媒体向公众进行宣传促销,或通过促销方式的创新以全面引起客源市场的注意力,如社区性促销,综合性促销,网络动态促销等等,从各方面加强对潜在旅游者的视觉冲击。

参考文献

[1]王芊芊等.湖北省房县野人谷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

[2]张华杰.管涔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策略[J].山西林业科技,2010,39(1).

第6篇: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范文

关键词:农民旅游;现状;市场开发;浙江

一、浙江省农民旅游市场调查的研究意义

(一)转变观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是顺应农民群众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意愿。将健康文明的旅游消费观念引入农村基层,农民在旅游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受到旅游地各种文化的影响,信息接受量大大增加,其价值观、消费观也将得到改善。农民作为一种媒介,将新思想从旅游地向农村传播,从而影响了农村的社会文化、社会观念,使其向多元化、新型化转变。

(二)扩大内需,提升地方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农民旅游、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统称为“三农”旅游。随着农民旅游的发展,农村旅游和农业旅游也将逐渐成熟,从而更好地实现城乡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进一步刺激消费,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调整结构,实现旅游产业内部优化升级

农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兴市场,它的开发与研究必将对旅游业内部的相关企业起到推动作用。农民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知识文化程度不高,消费理念较为传统,一般讲求经济实用。因而,国内农村旅游市场的扩大,将有利于中低档接待设施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我国旅游产业的调整、优化和发展。

二、浙江省农民旅游市场现状的调查结论

本次问卷调查范围包括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等11个地县市的广大农村地区。共发放问卷3081份,回收2898份,有效问卷2893,问卷回收率为94.06%。男性占51.06%,女性占48.94%,男女比例适中。其中主要以中、青年为主(25-44岁),占调查总人数的40.20%,不仅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也是农民出游行为的主要群体之一。

(一)浙江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旅游消费热情高涨

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对浙江省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5.4%和6.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4年列全国各省区第1位。

据本次浙江省农民旅游行为调查,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占49.8%,而超过2万收入的也不在少数,占26.9%。从农村居民旅游费用来源情况可知,浙江省农民不再以务农为主,大多数农民脱离了土地的束缚,成为了城市中的“打工一族”。收入的增长与稳定给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打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进一步铺开,我国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热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二)浙江农民愿意花钱旅游,但节俭传统观念占主导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旅游方面的消费预算与消费额度也有相应提高。据本次调查统计,农民旅游每年消费总支出呈正态分布,26.7%的农民年均旅游消费为600-1000元,在1000-1500元之间的占14.9%,在1500元以上的占20.3%。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进行一次国内旅游的消费预算大多数在800元以上,占30.7%,愿意支付超过400元旅游费用的占到总人数的70.1%。笔者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农民表示自己每年外出旅游次数不多,但凡决定要出门远行,必定筹划较长时间,也愿意为这趟值得期待的旅行花费一部分的积蓄。

然而,在消费内容上面,绝大多数农村居民保留了实惠和节俭的传统观念:对旅途中的“吃”、“住”并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只要价钱合理,“便宜能吃饱”、“有地方睡”就已经满足了他们的基本要求。对于旅游六要素中的“购”,在五花八门的“购物游”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必须时,农村居民基本没有此类概念,品牌概念模糊,而是更加强调购买商品的实用性。

(三)浙江农民出游愿望增强,但旅游需求层次低

1、出游考虑因素多,闲暇心态复杂。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出游愿望也有所增强。但浙江农民出游考虑因素较多,闲暇心态较为复杂。大多数人对旅游的需求还处在初级水平上,旅游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农村居民对“工作”与“休闲”的态度始终是工作重于闲暇、“挣钱第一,闲暇第二”。据调查,子女的教育费用、建房费、自身的养老费增加了他们的消费预期,即使手头有余钱,多数人保守观念根深蒂固,宁可选择存钱盖房、养老,使得他们外出旅游的想法很难变成现实。

2、出游持续时间短,选择距离近。(1)时间规律。浙江农民年均旅游次数不多,53.3%的农村居民每年旅游一次,甚至少于1次;35.2%选择每年旅行2-3次;六次以上的只占2.5%。此外,由于农民观念的局限性,旅游的持续时间不长,大多数农民的旅游时间在2-3天。例如,对于杭州周边部分农村居民来说,“杭州城市一日游”已经令他们相当满意。(2)空间规律。农民旅游出行距离短,离家近,超过71.8%的农村居民出游选择市内、省内离家较近的地区,有50.6%的人曾去过最远的地方只限于华东地区,去北京等地旅游仍是很多农民的“梦想”,只有少数农村居民曾去过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分别占4.4%和2.5%。大多数农村居民表示,虽然非常愿意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仍因各种担忧和惧怕而不敢远行。

3、旅游途中注重“游”,以舒适为宜。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观念不同。有58.6%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吃、住、行有一定标准,主要在乎“游”,更青睐于舒适型旅游产品。除此之外,大多数农村居民对旅游购物等高层次需求并不看重。据调查,浙江农民出游选购商品更注重实用性,而收入越高,越看重旅游商品的纪念性。

不同年龄层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各不相同。15-24岁更愿意接触新兴事物,如尝试去主题公园等以娱乐性为导向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大部分农村居民只是抱着出去看一看美丽风景的简单需求,通过城市观光、参观名胜古迹来达到开阔眼界、愉悦心情的目的。

三、农民旅游市场开发中的问题

(一)农民旅游信息闭塞

农民旅游这一市场因利润薄,运营难度大而并未得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视。据调查,旅行社经营网点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的旅游信息相对闭塞,宣传力度不大,有72.6%的被调查者表示其所在地并没有设立相应的旅行社网点或者从来不知道有旅行社网点。大多数村民获得旅游信息只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口口相传,或者鲜有在村里宣传栏中看到相关旅游信息。

(二)旅游产品开发滞后

因为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差异,农民旅游的兴趣与城市人群出游不尽相同。旅行社很少推出针对农民旅游市场特点,满足此类低端消费群体市场的旅游产品。面向城市游客,常常推出“生活品质游”,但摆到农民旅游市场,却无人问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政策引导与规范

一些旅游经营者为赚取非法利润,剥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旅游的权利,提供给农民货不真价不实的旅游产品。调查中部分农民表示,曾经有过不愉快的旅游经历,诸如对住宿、饮食评价差,导游服务质量差等原因,导致农民在旅游过程中得不到享受,反生厌恶。因而不敢参加旅游,甚至害怕旅游。总之,现阶段农民旅游市场并不十分规范,行业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四、浙江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深化改革,搞好搞活公有制经济,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要求和特点,也是我国经济运行的需要和特点。浙江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将大量农民从田地里摆脱出来,为农民增加收入开辟形式多样的新途径。可支配收入和空闲时间的成倍增加,作为旅游的关键因素,将带动浙江农民旅游的新一轮热潮。

(二)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积极转变农民旅游消费观念

改革开放的春风滋润着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将“引进来,走出去”的观念运用在农民旅游消费当中。浙江省大力发展“三农旅游”,更多的农民“走出去”开拓眼界、学习体验、提升素质,将更好的农村旅游经济“引进来”发财致富。加强农村旅游市场宣传,强化农村居民的外出旅游意识,不仅是搞好农村旅游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任务。

针对我省目前不少农村旅游信息和服务匮乏,农民“出游难”等问题,旅游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引导活动,举办“旅游下乡”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农民旅游宣传品,建立农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农村居民外出旅游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三)坚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发适销对路的农民旅游产品

针对现有旅游产品与广大农民需求不相对应的矛盾,相关旅游企业应量体裁衣,开发深受农民喜爱、满足其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宜人风景游等。根据农民的心理需求和偏好,应更多地推出“短途游”,增强旅途娱乐性和教育性。在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上,做到区别对待,根据农民出游目的地和消费标准设计旅游线路给农村居民以最大的优惠,保证农民旅游市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四)坚持搞好“民生工程”,加强政府引导与法律规范

政府部门是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推动者和引导者,要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扶持等各种途径来推进广大农村居民参与旅游活动。因此,尽快出台专门的鼓励农民旅游政策。一方面,用政策引导鼓励各旅游景区、饭店和旅行社开拓农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应给予农村居民以最大的实惠。

此外,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质更是成功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关键。农民旅游者旅游经验少,法律意识薄弱,因此要制定相关法规,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在服务过程中顾及农民旅游者消费水平低、消费观念陈旧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等现象,做到耐心细致、服务周到,不轻视、不歧视。站在农民旅游者的角度,关心其在旅途中的安全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展望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初现成果,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于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旅游行业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农民旅游这一现实问题。

开发农民旅游市场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发展机遇,更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产品,相信农民旅游这一块大市场将开启浙江省旅游发展的又一高峰。

参考文献:

1、张朋,曹新向,梁留科.关于开发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

2、仇立慧,周忠学.农民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5).

3、仪孝法.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探析[J].旅游调研,2007.

4、吴国琴.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7).

5、浅谈开发农民旅游市场[J].商业研究,2009(2).

第7篇: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范文

一、旅游市场网络营销创新模式研究的背景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旅游电子商务是一个纽带,连接着网络与旅游市场。在未来的旅游市场发展中,旅游电子商务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旅游电子商务市场与网络营销,作为新时期旅游市场的一个特征,提升对旅游电子商务市场与网络营销策略的研究,对于促进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发展新型旅游营销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开始应用电子商务来拓展经营的范围。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提升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有效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市场营销呢?这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关于旅游市场营销及旅游电子商务

市场营销即一系列活动,企业为了适应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会采取一系列活动对其产品进行研发、宣传、推广以及反馈。这一系列活动就是市场营销。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企业的生产理念以及企业产品的研发动向能够得到不断地改进。与此同时,企业产品推广和销售观念会出现良好的导向,企业的社会营销观念也会与时俱进。在这些影响下,企业的各种动向都能够得到不断改进。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旅游电子商务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当前,人们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旅游业和电子商务之间也产生了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在旅游电子商务市场供应逐渐多元化的今天,为了促进旅游市场的更好发展,广大商家和技术人员也在广泛关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以及推广。

三、旅游市场网络营销创新模式

(一)关于网络营销

在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中,网络营销属于其一个组成部分。网络营销,也是一种营销手段。顾名思义,网络营销就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借助互联网的特性实现一定营销目标。网络营销的基础是现代营销理论。在开展网络营销时,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充分利用因特网的技术和功能,实现开拓市场、增加盈利的目标。

(二)旅游市场网络营销的特点

旅游市场网络营销具有一些典型特点,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全球化

因为互联网的特性,网络营销将旅游企业和市场推向了一个更为广阔、更具选择性的全球市场,同时,也给旅游企业与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互联网具有海量的信息量、比较长的时效,而且,利用互联网,其信息交换不受时空的限制,这就可以实现全球性营销服务的随时随地,即可以得到其全天24小时的服务。

2、互动性

和传统旅游市场营销不同,网络营销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利用网络营销,旅游企业可以与市场通过多种信息手段如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实现和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沟通。这样就便于企业实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意愿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可以说,通过网络营销,一条与消费者沟通的有效渠道得以建成。不仅如此,信息的快速传播与获取,有助于旅游企业与市场市场行情的迅速掌握,也便于他们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3、经济性

互联网的特性即它的媒体功能使得其可以提供很多免费性的服务。通过互联网,旅游企业与市场可以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免费的全方位地展示,实际传统宣传的资金被节省下来,也降低了营销成本。

(三)旅游市场网络营销创新模式

1、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和其它消费一样,旅游消费也有着个性化需求。而网络营销可以实现对游客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营销主动权在消费者手中,网络营销面对的是买方市场。网络具有实时互动的特性,这可以使消费者全程参与到营销管理中,消费者就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定制。总之,网络营销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动机可以更大程度地得到尊重和满足。

2、网络营销并未忽视与传统营销的整合

总体而言,我国旅游互联网网络基础比较薄弱,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上网条件,互联网并没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全部。同时,即使对于网民而言,他们在接受互联网信息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忽略传统媒体信息。和传统营销相比,网络营销具有多个方面的优越性。同时,为了实现网络营销的更好发展,还要不断完善网站,增强技术实力,以实现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与发展。

(四)要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1、物美价廉

新开发的旅游地要定较低价位,降低成本,吸引消费者,挤占市场,以谋求更为稳定的利润。

2、定价可以分时段

为便于游客按值选择比较,可以将旅游市场按不同时段形成相对应不同级别的价格区。

3、可以设置价格讨论区

可以根据游客自身的旅游愿望与游客协商定价,制定初步的旅游方案。还可以参照游客的期望进行价格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方案。

第8篇: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范文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地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的概念是从供给方出发的,生产同一类产品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的单位的集合,而旅游业是一项以需求方来定义的活动和产业,这是旅游产业界定的特殊性。所以旅游产业的定义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两方面来看,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旅游经济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形成了旅游产业,主要由旅馆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行社与旅游景区管理组成,其中旅行社,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一个形象产业。旅游业的开展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游客会从旅游的过程产生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印象,旅游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向游客展示地区的整体形象。旅游业推动旅游城市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社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旅游业是一项对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有重要推动意义的产业。

二、旅游市场的消费特征

旅游市场营销既指营销活动,又指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营销理论,旅游市场营销是研究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旅游者为中心,在旅游环境分析、旅游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找准本企业和旅游产品的位置,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的整合使用和科学的营销管理,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三赢”目标的实现。

旅游市场是市场学的一个分支,但与一般市场学相比又有其特殊性。表现在:(1)以旅游行业为背景进行研究,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龙头的旅游行业有“朝阳产业”之称,具有增长快、脆弱性、服务性、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必须适应这些特点;(2)旅游消费需求不同于一般需求,它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以无形产品和服务产品(观光旅游产品尤为明显)为主的需求,人们通过旅游消费满足其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旅游市场营销也要体现这一要求;(3)旅游市场营销是一种具有较高知识化要求的营销(旅行社等企业营销表现更为明显),知识型游客研究、知识型旅游产品开发、知识化手段、知识化管理等显得尤为重要。

旅游市场营销作为市场运作活动,是指通过创造和交换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及其价值,以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的社会过程。其中交换是核心,满足旅游欲望和需要是目标,交换过程是否顺利,取决于旅游产品创造者或提供者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价值满足游客需求程度及对交换过程的管理水平。

三、发展我国旅游营销市场的办法

(一)要建立行业协会,制定价格标准。使各个旅游公司都能在规定的价格范围内进行有序竞争,对违反价格规定的旅游公司,行业协会应当给予相应的制裁。协会成员应当预先缴纳价格保证金,存到行业协会,当哪个公司出现问题,协会立刻扣罚该公司,同时,开除协会,协会成员单位不许同其协作。

(二)要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对于一个长期发展的旅游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应包括:对游客售后服务满意程度的跟踪调查,获取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以便今后在进行旅游市场营销及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时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另外,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帮助旅游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建立口碑效应,为今后旅游服务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同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要注意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法律培训。在各级导游证考试当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考核,鞭策导游人员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在旅游公司经营活动中,旅游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常抓不懈。聘请监督员,微服探察,适时进行监管,对有问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第9篇: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范文

关键词:桐庐;旅游市场;发展战略

一、桐庐旅游市场现状

桐庐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游。目前,桐庐的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交通上的便利为桐庐旅游市场带来了更多客源。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15.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4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2009年,共接待游客477.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数据显示桐庐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增长率逐年减少。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总结桐庐现有旅游市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桐庐旅游业未来的开发方向具有实际意义。

二、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该调查问卷集中在桐庐主要景区发放,共发放3 000份。收回问卷2 995份,剔除漏题严重和结构不合理的问卷,有效问卷共2 989份。之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桐庐旅游市场特点。

1.长三角地区为游客主要来源市场,江苏游客比重加大。根据调查显示,来自浙江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为48.9%;其次来自江苏游客,有24.1%;再次为上海地区游客,占18.2%。除上海、浙江、江苏外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只有8.8%。省内游客来桐庐旅游人数仍占大部分。有关专家对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研究时发现,大部分居民喜欢在市区周边游憩[1]。杭州到桐庐交通便利,形成巨大游客市场。江苏游客人数增多,一方面因为该地游客对山水风光感兴趣;另一方面由于长距离旅游盛行,游客到周边省市旅游人数逐渐增多。

2.逗留时间短,平均消费低,多为顺带旅游。目前来桐庐旅游大多将桐庐作为过路市场,在桐庐逗留时间相对短暂。到达桐庐选择驻留天数在两天以内人数占大多数,达到54.1%,其次是驻留天数在3到4天的游客,占27.9%,选择7天及以上的人数占到6.9%。目前桐庐游客市场大致分为三部分:(1)游览杭州和千岛湖景点时,将桐庐作为过路景点的游客;(2)从江苏,上海等临近省市来桐庐游客;(3)本地游憩市场。目前桐庐游客市场构成中,第一部分游客占较大比例,形成桐庐过路市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桐庐周边景区如西湖等游客数量众多。桐庐地处杭州、千岛湖中间地段,全县分布有多处景点,一部分游客在游览西湖、千岛湖途中会选择在桐庐游玩。(2)减少旅行成本。杭州和千岛湖等景区提供的食宿较贵,游客考虑成本问题,会在周边选择合适地区替代。(3)旅行社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选择增加桐庐景点。从桐庐整个旅游业发展来看,目前桐庐旅游市场仍是以过路市场为主。

3.单位组织出游比例较高,合作性项目倍受青睐。调查中关于旅游组织形式的选择有29%选择单位组织,有19%选择随旅行社出游,有29%选择个人或亲朋好友结伴,另有14%选择自驾游。对比周边景区数据发现桐庐旅游市场中选择单位组织形式人数比其他景区高。桐庐游客大部分来自浙江,其中杭州市区游客占据了绝大部分。杭州市区有众多企业落户,企业经常组织外出旅游来促进员工间的交流合作。杭州到桐庐交通方便,一日游行程紧凑合理,适宜公司组织员工活动。同时在对游客喜好情况调查中发现:游客希望桐庐以后开展户外运动的人数最高,占样本人数的21.68%,其次是开展文艺表演,占到总数的18.85%,选择度假项目占总数的16.64%。结合该地旅游市场的组织方式特点发现户外运动等这些交流合作比较多的项目将是游客的偏好点,因此一些参与合作性的旅游项目是这一部分客源市场青睐的活动。

三、桐庐旅游发展对策

(一)扩大旅游市场半径,增强旅游吸引力

目前,桐庐游客来源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半径比较短。即使在长三角也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应针对不同的地理细分市场,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1.增强桐庐旅游吸引力,扩大长三角客源范围。长三角是桐庐主要客源市场,但来源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如,江苏游客主要来自南京、苏州、扬州这些地区;浙江游客来源主要是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总体而言,桐庐目前在长三角旅游吸引力不是很强,像常州、镇江、舟山和台州这些地区来桐庐旅游人数并不多。针对这部分游客市场,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游客口碑效应,提高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

2.依托闽、皖、赣,拓展京、津、冀。作为桐庐地理二级市场,临近省市安徽、江西等来浙江旅游人数不是很多,仅占到总量3.45%。根据旅游客流规律,旅游流向以近距离旅游为主,并由近及远。近几年,旅游发展态势显示,越来越多游客开始流向远距离景点。桐庐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对于周边省市吸引力较大。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桐庐旅游辐射半径的加大,这些省来桐庐旅游的人数必将增多,形成一定影响力。北京、天津、河北距离安徽、江西都较近,容易获得当地旅游信息,并且经济水平相比周边省市较高,因此具备远距离旅行的客观条件。桐庐旅游发展要注重拓展旅市场半径从而获得多方面客源。

3.依托富春山居,拓展台湾、日本、韩国市场。日本和韩国来华旅游人数众多,自1985年以来,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同时,自1992年我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韩国旅华人数也由最初十几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285万人,短短13年就增长了18倍[2]。2005年韩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韩国和日本的旅游市场存在很大的潜力,这一部分市场是桐庐客源市场的机会市场。依托富春山居图的契机,打开国际市场,将会为桐庐旅游业发展带来另一个机会。

(二)丰富旅游形式,延长逗留时间

桐庐旅游市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游客到达该地停留时间短暂,旅游花费低。为了使其在桐庐停留时间变长,必须要丰富旅游形式,提供多样的旅游活动。结合桐庐的旅游资源情况和目前的旅游发展形势,提出三个方向。

1.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山水城市是具有山水文化精神内涵和中国特色的高生态环境的理想城市。由于山水城市拥有优美山水自然景观和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因而具备了游憩开发的资源基础[3]。桐庐旅游资源丰富,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集聚性:主要集中在富春江、天目溪沿岸的桐庐镇、富春江镇、瑶琳镇等乡镇。它们各具特色,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统一的旅游开发体系[4]。从桐庐旅游资源构成来看主要以山水景色为多,拥有丰富游憩开发资源基础。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加强景区合作,形成一定规模的游憩市场,将会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平均消费,从而加速桐庐旅游业发展。

2.做精乡野度假市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剧,枯燥的生活环境使城市居民产生脱离模式化生活、寻求田园风光的需求。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国家新的假日制度的实施,也使得这一需求在经济和时间上得到保障[5]。乡野度假市场巨大,同时竞争也很激烈。开发乡野度假产品要注重城乡联动,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桐庐观光体验,必须要有独具特色的乡野产品。

3.做专商务休闲市场。据预测,中国可于202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务旅行目的地,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商务旅游消费的重要市场之一[6]。桐庐有许多金名片,每年来桐庐进行商务活动的游客占很大一部分。在商务休闲市场中,桐庐应该看重会议旅游市场。会议游客旅游淡旺季不明显,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桐庐具备接待商务会议旅市场的景点并不多。要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商务会议一定要重视专业化的服务,与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客源。

      (三)优化旅游产业要素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主要有三大支柱产业:一是旅行社,二是饭店业,三是交通运输业,主要通过这三者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此为旅行者提供便利服务来获取收入[7]。旅游者到某个城市去旅游,除了要接触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参观旅游景点、参与旅游活动外,还必然会看到城市的方方面面[8]。问卷显示,游客对于桐庐的餐饮满意度不高,在总共2 989份的有效样本里有1 250人选择餐饮服务需要改善,占总数20.07%。桐庐的餐饮服务情况需要得到提升以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从交通角度来看,桐庐县城新区与老城区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反差较为明显,老区道路设施水平相对低下,但集中了大量车流、人流,交通显得略为拥挤,新区道路宽阔整齐,但车辆稀少,道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据了解,近几年桐庐县机动车呈逐年增长趋势,汽车增多但泊位却没有相应增加,占道停车现象普遍。桐庐的旅游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自驾游市场,因此,交通道路及一些公路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跟上旅游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目前,桐庐旅游业发展的明显现象就是作为一个过路市场存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好旅游业,必须成为一个目的地市场。桐庐旅游业的一个战略性指导思想,就是要从过路市场向目的地市场转型。因此,首先要明确桐庐客源市场目标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丰富旅游产业形式,创新发展,提高吸引力,从而早日实现市场定位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伍佳,党宁.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7-31.

[2] 张佑印,马耀峰,李小亮.旅华日本?韩国游客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2-115.

[3] 宋秋,帅希权.山水城市的游憩开发——以乐山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3-65.

[4] 黄瑾如,董洁霜.以“大旅游”战略格局发展桐庐旅游业[j].浙江大学学报,2007,(1):75-78.

[5] 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3):101-105.

[6] 胡建杭.义乌商务旅游发展前景初探[j].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