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由贸易的利与弊范文

自由贸易的利与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由贸易的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由贸易的利与弊

第1篇:自由贸易的利与弊范文

美国前贸易代表卡拉・希尔斯(Carla Hills)是典型的精明干练的女强人,她为世人熟知的成就是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签订。那是段艰难的时光,当NAFTA第一次摆在世人面前时,整个北美大陆的利益攸关方都卷入了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论中,权衡NAFTA带来的利与弊。如今希尔斯已年过八旬,她发现NAFTA在生效20多年后,新一轮NAFTA的存废之争又再度升温。

2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发表上任后的首次演讲时,再次指责一些国家通过贸易顺差夺走美国人的工作机会。他说,自从NAFTA获批以来,我们失去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制造业就业机会。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后一直强调“制造业回流”,称美国正经历65年来“最糟糕的经济复苏”,美国贸易赤字日益加大,国内制造业就业岗位大量流失。但实际数据并不支持他的言论。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3月1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在新订单指数大幅上涨的带动下,今年2月美国制造业扩张速度创2014年8月以来的新高。美国2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至2001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更令人振奋的是,美国劳工部3月2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月25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减少1.9万人,至22.3万,这是1973年3月以来最低。

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2月27日表示,得益于消费者支持,美国2017年的经济增速应该能达到2.25%。

尽管经济向好,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终命运尚不明朗。3月1日特朗普政府了2017年贸易政策议程,从中可以找到一些指向性的信息。

翰宇国际律师事务所国际贸易联弗兰克・塞莫利兹对《财经》记者说,议程中提到,实现美国贸易目标的最好途径是集中于双边谈判而非多边谈判,不符合我们的贸易目标则需要重新谈判和修订。

希尔斯对《财经》记者说,有些支持者认为NAFTA创造了就业,而有些批评者则认为NAFTA破坏了就业机会。但贸易协定不是创造就业的工具,贸易协定通过减少代价高昂的贸易壁垒带来新的商业机会――贸易壁垒扼杀竞争,破坏生产力和创新。只有通过开放市场、利用可预见性规则来创造新的商业机会,一个国家的经济才能向价值链的上端移动,新的工作机会也才会在价值链的更高层次创造出来,提供更多的就业可能。

波尔州立大学在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系统中是著名的综合性公立大学,该大学商业与经济研究中心发表的报告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只有略超过10%的制造业就业流失是由于包括NAFTA在内的贸易安排造成的;美国工厂就业机会的消失88%要归因于自动化。 NAFTA的功过是非

回首NAFTA生效的前20年,北美区域贸易从1993年约2900亿美元的总量,到2016年已大幅增加到1.1万亿美元;跨境投资也大为飙升,美国FDI进入墨西哥的资本从150亿美元增至1000多亿美元。自1993年以来,美国和墨西哥在加拿大的投资翻了三倍。美国投资从1993年的700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680亿美元,占加拿大FDI总额的一半以上。

农业、纺织品和汽车制造业的贸易自由化是NAFTA关注的主要焦点,美国汽车研究中心产业组主任克里斯汀・基客翟克对《财经》记者说,NAFTA对整合北美地区的汽车生产制造和供应网络的增长有很大贡献。NAFTA允许汽车生产商以最低的成本生产,降低了供应链风险,从而保证了汽车的生产制造留在北美。若没有NAFTA的存在,美国汽车工业的很大一部分将会转移到亚洲、东欧或者南美等低成本国家。

当1991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开始谈判时,三个国家的目标是把墨西哥融入进来,实现其与美和加拿大这两个高度发达经济体的一体化。通过更自由的贸易,使墨西哥获得更为强大和稳定的经济增长,为其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并阻止墨西哥非法移民。

墨西哥的增长与就业经过20多年发生了大的飞跃,但墨西哥非法移民的步伐并未因此而停止。

在等式的另一端,人们希望墨西哥成为美国和加拿大新的出口市场和低成本投资地,从而提高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竞争力。对加拿大而言,NAFTA最重要的贡献是,加拿大经济开放到美国市场,美国成为加拿大最大的贸易伙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从1100亿美元增至3460亿美元,而来自美国的进口也获得了几乎等量的增长。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马洛・吉兰对《财经》记者说,批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人经常忽视或最小化一个事实,即NAFTA是一个涉及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的三方协议。2015年,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占到其对外出口的76.7%,很多在加拿大的企业,包括在该国投资的美国和欧洲公司,都依赖NAFTA作为它们北美战略的基石。

贸易的增长往往不是即视可见的。NAFTA受到诟病是因为,其成本高度集中在汽车制造业等特定行业,而其带来的收益却要在相当广的社会范围内摊薄。

就业问题是NAFTA长久担负的罪名。希尔斯指出,制造业工作数量已经减少是不可辩驳的事实,但这种就业机会的下降始自于1970年,远远早于NAFTA的出现。如今,美国工厂的产量是1984年的两倍,但工人数量却减少了三分之一。所以就业机会的下降不是NAFTA的影响,而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吉兰指出,美国制造业过去15年内失去的500万个工作中,有85%是因为技术的原因,而非贸易的原因。美国劳工部2016年的统计数据发现,在过去的15年内,美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增长速度要快于其他经济部门。另有研究表明,在过去20年里,通过技术进步刺激生产力的增长使美国制造业产出提高了40%。虽然工厂失去了就业机会,但在服务业和技术部门有新的工作机会出现。

持相反观点的人则坚称,NAFTA使美国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墨西哥以低工资竞争,美国公司于是将生产转移到墨西哥以降低成本,造成了贸易赤字的扩大。他们指出,美国同墨西哥间的贸易从1993年的17亿美元贸易盈余,到2014年已转为54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一些专业人士虽然承认,即使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存在,这种进口增长也有可能发生,但他们认为这无法解释为何过去的20年中,美国就业岗位的损失高达60万个。

NAFTA的支持者则预计,美国有大约1400万个工作机会依赖其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贸易往来,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每年创造了近20万个与出口相关的工作机会,这些新出现工作的平均工资比那些损失掉的工作薪酬高15%至20%左右。

在美国,更深层的经济错位是工资增长的长期停滞,有人将之归咎为NAFTA的存在压低了工资。希尔斯指出,耶鲁大学和美联储的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由于NAFTA的存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的工资经通货膨胀调整后都略有上升。 挑战自由贸易

特朗普在国会发表上任后的首次演讲时说,“我相信自由贸易,但它也必须是公平贸易。”在特朗普的治国方略中,整顿美国的贸易政策是重中之重。在特朗普看来,全球体系功能失调,它以牺牲美国工人的利益为代价,给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带去了好处。

自由贸易的受益者,如美国的牧场主和农民们,他们非常感谢NAFTA的存在,而那些未受到NANFTA的荫护,甚至受到其负面影响打击的群体,则希望改变贸易政策的现状。

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向美国国会提交的2017年贸易政策议程报告列出了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四大重点:维护美国贸易政策、严格执行美国贸易法、利用杠杆打开外国市场、就新的更好的贸易协定进行谈判。

关于“贸易政策”措辞的推出引发了贸易专家的担心。年度贸易政策议程报告指出,美国并不直接受制于世贸组织裁决,即便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或上诉机构裁定美国败诉,也不必定导致美国改变法律法规,因此,特朗普政府将在贸易政策事务上强力维护美国主唷

虽然美国贸易代表提名人罗伯特・莱特希泽的任命尚未获得国会批准,现在讨论美国贸易政策为时尚早,但人们看到了危险的信号:美国可能会选择抛弃世贸组织走向单边主义。

在特朗普看来,为解决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制成品贸易逆差,振兴美国制造业,变革是必要的,他把政策落脚点放在改变国际贸易现状上。

第2篇:自由贸易的利与弊范文

教育全球化体现为各国、各民族和各种不同文明体系之间教育的相互依存、合作互动和利益共享。从理论上讲,教育全球化向人们展开的理想图景应该是教育平等、价值认同的“大同世界”。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全球教育紧密联系”的浪潮既向各国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对教育全球化的朝拜和狂热也是丧失自己民族教育的一种冒险。概而言之,教育全球化是一个悖论。“全球化及其进程是一柄双刃剑,福与祸、利与弊交融在一起。”

1.一体化与多元化

教育全球化是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流动以及一些全球的相似或相同的“世界趋同”。它指向的是统一、一致和一体。就是说,全球化正在冲破民族国家的壁垒,制订出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与规范,要求各个国家予以认同。当今教育观念的扩散与融合、教育要素的跨国流动、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等等,无不体现出教育的这种趋同性和聚合性。从这种意义上讲,教育的全球化意味着时间的压缩和空间的跨越,意味着教育的国际化和一体化。然而,人类世界本是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国共处是全球化的现实语境,多民族共处又是各个民族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事实。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种族群体和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教育背景,各个民族国家的教育是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土壤上生成的,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使各国和各民族教育无不打上民族的胎记。全球教育理应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多元化和本土化是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由此可见,全球化指向一体化,是全球一体化的缩语,而多元化却体现着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特征,它拒斥一体化,消解一体化的统摄,二者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个相反相成的过程。

2.中心化与边缘化

教育全球化的实质既是教育观念与行动的趋同又是民族个性的体认与保持。如果说,全球化是以趋同性为特征的话,那么,它对自我的个性就有消解的危险。这显然是一个悖论,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实际上,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力量并不是均衡的。瑞士“世界竞争力报告”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把49个国家分别划归为科技核心国、科技强国、科技大国、边缘国和不发达国。美国居第一位,是唯一的科技核心国,中国第31位,划为边缘国的行列。由于美国和欧洲在经济和科技格局中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他们在规则的制订与实施上也扮演着主导和推动的角色,在引领科技和开拓市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灌输到其他国家,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影响着世界教育的发展。因此,“趋同”不仅仅是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更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殖民与扩张,是“中心”文化对“边缘”文化的同化。一方面,“现在西方发达国家把自己特殊的价值观念,扮演成普遍真理的化身,以为发展中国家只有按照他们的做法才能走上现代化的文明大道。学术研究中他们的支配地位,意味着只有按照他们的话语去言说,才能与他们‘对话’,才能与‘国际’接轨。这样,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的民族文化,也被不断地挤压,甚至‘自动’地把自己纳入强势文化之中,自愿成为西方文化的殖民者,从而‘从被殖民化’过度到‘自殖民化’”。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地倡导和扞卫自己的文化和教育。可见,“全球化也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过程,它既是强势国家扩展它们价值目标的过程,同样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努力争取自身利益,为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激烈竞争过程”。

二、教育全球化与教育殖民危机

文化教育殖民并非是全球化所带来的新现象,而是殖民主义发展到当代的最新表现形式。最早的殖民主义是一种最原始、最野蛮的殖民主义,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其特点是:殖民宗主国通过武力征服一些国家后,在政治、军事上对于殖民地国家进行裸的直接统治,使殖民地国家彻底地或部分地丧失自己的国家。新殖民主义则流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殖民地国家独立之后,表现为: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在经济、技术与金融等方面的优势,仍然掌握着前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使之处于半殖民地或准殖民地的状态,成为不叫殖民地的殖民地。文化殖民主义是殖民关系第三阶段的典型形式,其特征是:西方发达国家打着“为全人类带去现代化福音”的旗帜,把西方文化当作全人类的共同标准,用知识的形式来支持他们政治和文化的扩张。与前面两个阶段比较,文化殖民的涉及面更广,隐敝性更高,危险性更大。

由此可见,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教育全球化动态形成的过程中,文化殖民主义是发展中国家要高度警惕的现象。因为,全球化“不仅仅只是西方制度向全世界的蔓延,在这种蔓延过程中其他的文化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全球化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过程,它既在碎化也在整合,它引入了世界相互依赖的新形式,在这些新形式中,‘他人’又一次不存在了”。一些发达国家正是通过“静悄悄的”文化输出,俘获目标国家的“民心”,培养亲己势力,企图达到通过军事、政治、经济手段而达不到的目的。所以,教育全球化并非是一幅恬静的田园风景画,在它的发展进程中,潜伏着教育殖民化的危机。

1.文化殖民的危险

全球化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而强化的一种趋势,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全球化是一个被动与被迫的过程。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欧美国家为了维护、加强自己的政治利益,把一些隐性的政治目的,通过各种教育交流和教育援助等方式,输送到目标国家;将西方资本主义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渗透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中去,以求达到文化扩张,实现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的目的。虽然这种文化殖民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有目的、有计划的一次全球性的扩张,但这次扩张的手段和方式不同于上世纪的殖民化过程。以前的殖民化的过程主要是依靠暴力和武力直接占领统治来实现的,是一个充满暴力和血腥的过程;在政治上会造成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或民族的对立与仇恨,容易激起殖民国家人民的反抗。而这次的全球化则主要利用经济和文化的手段来完成殖民过程。他们不再依靠暴力手段去占领别国或对其他弱势群体实行直接统治,而是凭借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畅通全球的电子网络系统、日益虚拟化的金融符号以及连成一体的世界市场,来谋求他们的权力和利益,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去塑造这个世界。因此,这样的文化殖民过程更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所以,如何保持各国家、各民族和各地方的文化独立性在教育全球化进程中显得尤其重要。珍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及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努力,加强跨文化研究,“保护和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各民族国家,也应该是国际性教育组织的一种追求。

2.教育的侵蚀

教育是一国所固有的自主处理本国教育事务和独立处理国际教育事务的权力,它是国家在教育上的一种表现形式。伴随着教育全球化进程,第三世界国家不仅国家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和削弱,而且教育也会遭致不同程度的侵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