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

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

第1篇: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海南旅游俄语 人才培养模式 实习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Model of Russian Training in Hai'nan Tourism

ZHANG Yu, FANG Congfa

(Haikou College of Economics, Haikou, Hai'nan 570203)

AbstractWith the pace of international island tourism, this remarkable land of Hainan attracts more and more tourists in Russia and Central Asia. Russia is the largest country outside the source region of Hainan. The large number of Russian employees Hainan Tourism, Hainan Province, and there are many universities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set up tourism-related courses in Russian, this article on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talk about the understanding of Russian training model in Hainan tourism.

Key wordsHai'nan tourism Russian; training model;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1 开设海南旅游俄语课程的目的及人才培养现状

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创造国际化语言环境。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海南省三亚市就率先将俄罗斯作为国际旅游市场主要的客源地来开发,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俄罗斯及其周边俄语国家已成为了海南最主要的国际旅游市场,游客接待量超越了日本、韩国。因此,加快本土旅游俄语人才的培养也就迫在眉睫。

海南目前有8所开设旅游俄语课程的学院或大学,此外还有众多语言培训机构参与其中。通过对我省多所开设旅游俄语专业或课程的学院、大学及培训机构调研发现,在海南旅游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上,仍处在探索阶段,学生毕业后并不完全能够学以致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有的是以语言训练为核心,有的是以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介绍为核心。两者如何有机的与海南的实景俄语训练地结合起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 海南旅游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海南旅游俄语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外语教学模式,属于专门用途外语教学。该类人才培养的目的融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在知识领域,该类人才培养课程以外语为工具,涉及多种学科领域,使学生能在学好外语的同时,了解多种学科知识,为其实现学科交叉创造条件。在实践层面,该类课程突破传统外语教学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的的局限,通过仿真甚至真实的场景,为学生提供外语在各个行业中使用的特殊形态和内在规律。就海南旅游俄语而言,课程的理论依托依然是专门用途外语的教学理论。具体而言:

2.1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海南旅游俄语作为一门专门用途外语的教学模式,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和相当的难度。它要求教师首先具备扎实的俄语语言功底。其次,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即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俄语准确地讲解海南旅游知识,使用语言标准、地道,且不能过于书面化。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与与实习基地的紧密联系,丰富和改进讲课的内容。查漏补缺,保证学生所学内容是海南旅游市场的一手资料。

2.2 教材的选择问题

选材选不好,容易误导学生。当前市面上的俄语语言类教材种类很多,笔者认为选材的原则:一是根据教学计划进行选材,旅游俄语专业学生和第二外语类应用旅游俄语在语言初级教学阶段选材就予以严格区分。第二外语类应用旅游俄语和培训类旅游俄语的语言教学应以语音和主干语法为主,并不要十分注重对语音、语法细节的掌握。二是体裁、比例适当。即语音阶段结束后,就应以海南旅游俄语文化及服务的对话和短文进行教学。通过多个篇章囊括海南旅游城市、景点、景观的介绍;旅游路线的设计、游乐设施、节日庆典、礼俗的介绍;宾馆饭店、饮食文化、菜谱菜系的介绍;旅游购物、传统工艺品;交通运输、航空服务、客运、邮轮服务的介绍,从而掌握海南旅游的常识和作为导游、服务工作者及旅游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俄语表达。三是难易程度适当,不应偏难。在海南旅游俄语实际运用场景中,主要是基本生存语法、句法和海南旅游词汇的组合。所以,教材的选用主要突出实用性,句法通俗易懂,突出口语色彩。

2.3 教学方法

无论是海南高校,还是培训机构的旅游俄语课堂教学都是海南旅游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首先在俄语语音关过后,通过学习海南旅游市场的一手资料让学生学习、了解海南旅游俄语在某一主题下的词汇、表达以及语义、语法和语篇特征。其次是通过就海南旅游俄语主题进行俄汉互译、口头讲解等练习,帮助学生运用习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原创性的工作,在每章节的课后要求学生承担1-2个课内实践项目,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造的能力。最后,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问题法”教学。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讲授旅游俄语某一专题前,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加以思考,在课堂上吸引大家积极加入讨论,避免被动的回答问题。

2.4 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对海南省多所开设旅游俄语专业或课程的学院或大学的调研发现,一方面现行的旅游俄语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实践教学环节多以课堂情景教学为主要模式,缺乏实用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海南接待俄罗斯及中亚游客的旅游景点及服务场所又急需俄语人才。如果与海南省各5A级景区和众多大酒店,进行接洽,达成实训基地建设的协议,毫无疑问,对双方都有益。以往的实训都集中在毕业那一年的上学期进行。其实也可灵活处理实习问题。例如在海南旅游俄语专题学习开始后,每个专题结束后,结合恰当的当地旅游资源,组织学生多出去进行实地考察、设计、顶岗,在真正的旅游市场中通过接待俄罗斯游客全面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更多的让用人单位接触到了学生,为日后的就业工作也做好了铺垫。

3 总结

综上,不难发现海南旅游俄语人才培养应当立足于旅游和旅游相关行业,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是“专业+俄语+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旅游俄语人才。近年来随着世界旅游业发展,旅游俄语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或专业,受到很多老师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来明确旅游俄语作为一门学科的性质,开课条件、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大纲、考察要求等都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定能让学生学会用俄语介绍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旅游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当地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服务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淇春.高职俄语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研究[J].文艺生活,2011.1.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第2篇: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口岸构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三沙群岛;疆域权益;研究

口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大门”的象征,口岸对经济建设有特殊的辐射功能,强化旅游口岸的建设有助于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实施。旅游口岸的建设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口岸的布局与建设水准将直接影响到国际旅游岛的后续发展。旅游口岸是国际旅游岛的“门户”,是国际旅游岛的国际名片,其建设的成果将直接影响国际旅游岛的整体形象及运营效率。另一方面,旅游口岸的构建对于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建设、彰显南海疆域权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旅游口岸建设与研究关系到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逐渐由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化。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以后,受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正在缩小,中国正在融入与世界各国人员交往和贸易往来的大潮当中。因此,对外口岸的建设与研究日益引起中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地位越来越突出,将成为各地区核心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旅游口岸更是对外口岸的缩影,对旅游口岸的建设与研究关系到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发展,同时也是检验对外交往的开放程度和旅游服务的质量。特别是将旅游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地区,对旅游口岸的建设与研究刻不容缓。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第一窗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门户”,诸多软硬件要素会影响其构建的质量。口岸同时具备了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口岸在促进地区乃至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南海蕴藏丰富的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而三沙群岛旅游尚未开发。在南海周边国家正对南海丰富的资源窥觊不已、垂暮有加的今天,通过加强国际旅游岛口岸的建设来辐射并带动南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来维护国家、彰显疆域权益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见,旅游口岸的建设与研究迫在眉睫,除了完善与建设通关口岸的硬件设施之外,与之配套的大型免税集团或大型商业公司,建设经营免税店、大型游乐园,还有与旅游服务体系有关的软件建设也非常重要。

二、旅游口岸意识及旅游口岸相配套的软硬件建设有待提升和加强

1.传统旅游意识对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的影响

在传统的旅游观念影响下,一些地区旅游口岸的建设也只停留在通关、检验、检疫等“例行公务”的工作场面上,与国际旅游口岸相配套的软硬件要求相去甚远,旅游服务意识观念淡薄,旅游口岸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辐射功能远未发挥出来,制约区域旅游战略发展的实施,制约经济等领域的发展。

2.国际旅游岛的地理位置与旅游口岸的关系

海南岛孤悬南中国海,琼州海峡将海岛与大陆隔开,进出海南岛主要通过飞机、轮船,即使火车轮渡也已开通,制约海南与外界交往特别是国际往来的交通“瓶颈”,仍然使许多国内外游客“梦断琼州海峡”,对美丽的海岛似乎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感”,这与海南岛的口岸建设不无关系。

3.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状况与海南旅游市场

(1)航空口岸。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空港主要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海口空港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空港,均为国家一类口岸。随着国际旅游岛旅游与商务活动的升温,空中交通的“瓶颈”效应凸显,异常忙碌的空港并未能满足日益膨胀的旅游市场需求,其软硬件的软肋常常为怀着兴高采烈之情来美丽海岛度假、休闲的旅客所诟病。

(2)海港口岸。海南岛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环岛延绵1528公里,有大小港湾68个。其中绝大多数的港口为渔业基地,主要为渔民从事捕鱼业之栖息港口,这些港口规模小,设施简陋,只能停靠海洋作业的中小渔船。

承担海南岛主要客货进出的比较大的港口有凤凰港、洋浦港、八所港、清澜港、海口港等。

目前,进出海岛的游客主要以国内游客为主,绝大多数游客以海口港登陆港口。已经投入运营的海南岛东环铁路的始发站为海口,而与海口火车站对接的港口为海口港。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海口港将作为一个游客(主要是国内游客)进出海南岛的集散地,海口港还将起到疏散登陆游客之作用,游客通过海路登陆海口港并往岛内纵深辐射的旅游状况将愈加明显。

(3)旅游口岸存在的问题。机场口岸设施规模偏小;海港邮轮设施建设不均衡;口岸设施规划设计不尽合理;口岸配套设施不完善;口岸工作条件落后;口岸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仍应强化。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现状特征及区域口岸竞争状况

1.海南旅游口岸的现状及特征

目前,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海空口岸形成以南北为主的旅游口岸格局。布局只是旅游口岸发展举措的第一步,完善旅游口岸软硬件的建设才是关系到旅游口岸能否发挥其对旅游经济特殊辐射功能的重要一环。

2.海南国际旅游岛目标顾客特征及旅游市场特征

从相关资料可看出,2005-2009年的5年间,外国游客入境海南的人数呈上升态势。海外游客主要以港澳台、俄罗斯、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为主,中东、欧美游客偏少。

3.海南旅游口岸的需求特征

从海南省旅游局旅游统计报表显示资料可看出,外国人在海南平均停留天数少于全国平均值,但人均日消费却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如果延长外国游客的停留时间,对拉动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游客在海南的停留时间短,与海南相关的旅游环境不无关系。如与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口岸的建设状况、旅游购物及旅游娱乐等相配套的旅游服务功能的发挥等密切相关。就海南所处的区域环境来看,也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区域口岸竞争有关。

4.区域口岸竞争状况

海南国际旅游岛获批后,吸引众多国内外关注的目光,所谓牵一丝而动全身,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任何区域经济特别是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参与到区域的竞争行列中来。海南国际旅游岛要提高“国际”的含金量,就要面对区域国际旅游行业的挑战,海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首先要面对香港和东南亚旅游市场的竞争。尤以新加坡、印尼巴里岛、泰国普吉岛的竞争较为明显。

四、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发展战略构想

1.海南旅游口岸的升级与改扩建

随着国际旅游岛获批,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发展高度,显然,现有的旅游口岸不能很好满足国际旅游岛发展的要求,由于软硬件原因其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制约,发展的“瓶颈”特征凸显。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海空港旅游口岸在硬件上进行改扩建或重新选址建设新的国际旅游岛口岸,在软件上加强基础建设和服务,一站式出入境,准确、便捷、优质,一切以方便顾客为第一。

2.海南旅游口岸的战略性发展与“大三亚旅游经济圈”

纵观世界上旅游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大都有着完善的旅游口岸等配套设施,考虑到三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稀缺的旅游资源,且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可以打造成大的国际旅游岛品牌中的核心品牌;其国际旅游口岸的个性定位异常活跃,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应配之以相应配套的旅游口岸设施,使其品牌效应发挥至极致,并为将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发展发挥旅游口岸的功能辐射作用。

建议再造一个新三亚国际旅游枢纽机场,此新口岸空港的建成将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标志性建筑,是个区域旅游枢纽机场。相当于西部机场南移,可覆盖整个“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具有参与全球性的旅游航空市场竞争的国际战略意义。

新三亚国际旅游枢纽机场的建设,将展示国际旅游枢纽机场口岸的独特个性,集大型免税商场、餐饮、娱乐、酒店等功能效应,将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口岸的功能辐射作用,对于带动“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充实海南国际旅游岛核心品牌的内涵,推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国际旅游岛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调研资料显示,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都是东南亚乃至世界知名的机场,这些口岸机场的建设对于带动所在地区或国家的旅游经济发展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并不等同于海南岛“南部组团”,范畴要比之大得多,可以涵盖南海海洋岛屿旅游。“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是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及全球旅游市场竞争格局的视野下产生的新概念,一方面,开发南海旅游资源,对于彰显国家疆域权益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既然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发展高度,就必须有国际旅游市场的布局,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建设与竞争。 “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既可以彰显国家,亦可融入并参与到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因此,“三亚国际旅游枢纽机场”可作为区域旅游市场竞争的桥头堡,将带动“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腾飞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加快三亚凤凰国际游轮母港和海口国际邮轮码头的发展

海南发展邮轮经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海南邮轮旅游带来重大机遇,加快发展邮轮经济也符合旅游市场的需求,意义重大。

三亚、海口地理位置特殊,邮轮从三亚、海口出发,可以抵达三沙群岛展开南海海洋旅游,亦可经不同航线抵达香港、澳门、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发展前景广阔。

因此,可打造三亚凤凰国际游轮母港为品牌港口及加快海口国际邮轮码头的发展建设,这样,南北港口遥相呼应,可以满足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对旅游口岸的需求,从而可进一步带动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发挥旅游口岸对经济的辐射功能作用。

4.加快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勘探、规划、建设步伐,建设全新的陆路口岸

国际旅游岛要快速发展,必须打开陆路通道,琼州海峡跨海大桥的建设是构建全新陆路旅游口岸的关键,将形成陆海空交通网络新格局,从而形成国际旅游岛旅游枢纽的态势,彰显国际旅游岛交通口岸的独特优势,使国际旅游岛旅游资源发挥至极致,促进海南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造福海南人民,这也是发展国际旅游岛的真正意义所在。

5.重视旅游教育事业建设—建议组建中国国际旅游大学

教育是根本,只有将旅游教育事业建设好,才能为国际旅游岛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建议组建中国国际旅游大学,培养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相关人才。可以与世界上知名的旅游院校合作办学,此举乃一箭多雕,全力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6.旅游口岸建设与机制创新

国际旅游岛的口岸发展战略要求有相配套的口岸机制建设,才能保证口岸建设的持续进行。就目前海南口岸机构设计来看,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与协调作用。存在口岸相关部门单位级别低、编制严重不足、管理的组织机构纵横交错、职责不够清晰、效率不高等问题,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因此,创新国际旅游岛口岸建设机制显得刻不容缓,且作用重大。建议成立海南旅游口岸建设发展委员会,担负起国际旅游岛口岸建设与发展的重任,使其指导、协调有关口岸业务的优势作用发挥至极致。

7.旅游口岸建设与口岸立法--颁布实施新的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管理条例

旅游口岸的建设与口岸立法密切相关,纵观海南建设办大特区以来的相关旅游口岸法规,每一次出台新的口岸法规,不仅规范了口岸管理,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旅游口岸产业的发展。

可以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口岸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管理机制,颁布实施新的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管理条例,以使得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管理有章可循,对于推进国际旅游岛旅游口岸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卫红:2006.旅游管理.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第3篇: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海南省;现状;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休闲方式的第一选择。旅游电子商务依靠服务的全面、服务形式的多样性和极其富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务正在迅速发展壮大。海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这意味着海南旅游业将与国际全面接轨,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和更多政策等方面对外开放。但是,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比较晚,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还偏低,与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差甚远。

一、海南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

(一)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总体水平低。

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线旅游交易规模和所占旅游收入的比例都在高速增长。目前,海南旅游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阶段,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总体水平很低,信息服务能力有限,市场竞争力较弱,与国内旅游大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旅游企业开设的旅游网站仅仅局限于宣传功能,游客无法通过在线直接下单,预定旅游产品和服务。

(二)海南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主体多、规模小、知名度低。

据海南省电子商务协会统计,目前海南省共有350多家第三方旅游业电子商务企业,分布区域主要以海口和三亚为主。其中海南旅游综合网站135家,旅游预定网站45家,但是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名存实亡,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真正从事旅游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的企业寥寥无几。

(三)政务信息服务信息居多,旅游商务信息几乎没有涉及。

除了“阳光海南网”的子网“旅游商城网”是一个主打商务信息的平台,其余网站均不涉及任何商务信息,比如琼海市旅游网站主链接是“旅游商城”,打开却是春晖购物、步行街、商场三张图片,实在与主页标题出入太大。即便是网站中有某一产品的预订也只是对别的商务网站的链接,没有自己的商务平台。

二、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和旅游企业不重视。

海南人民政府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设不重视,没有加大对旅游电子商务投入,政府对旅游电子商务资金、人才、技术、制度等方面,没有发挥主导作用。海南省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严重滞后,国家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二)旅行社网站建设水平落后。

旅行社一头联系着游客资源,一头联系着景区景点资源,然后通过对资源的整合、组织,起到中介作用。可见旅行社网站建设得好才更能发挥其在旅游过程中的龙头作用。而目前海南旅行社的网站质量普遍低下,在语言版本、在线预订、在线支付以及反馈系统等功能上,远远不及酒店和景区网站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旅游网站内容简单不完整,缺乏个。

网络访问者多种多样,不同旅游者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经济能力、职业和年龄不一样,因此访问者的旅游需求也就有所不同。如今旅游市场呈现个性化特征,更多的旅游者选择自由行,从而如何在纷繁的网络信息世界找到需要的信息和合适的产品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内容都是针对普通旅游者的,如机票、饭店的预定服务,由于服务方式和价格体系相似,缺乏个性化的服务,所以竞争及其激烈,价格战从线下转向线上,对一些高端客户的吸引力不大,旅游网站的利润也非常有限。

三、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快复合型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与电子商务的整合,只有具有旅游业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将旅游的经营管理与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应用功能和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要转变观念,顺应时代要求,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旅游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其旅游电子商务技能,造就一支既熟悉旅游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此外,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

(二)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旅游电子商务服务。

旅游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方便其吃、住、行、游、购、娱等,实现集预订、组团、缴费、服务监控、投诉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在搞好多元化服务的同时,要深入调查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突出做好个性化服务。根据旅游者旅行时间、消费档次、个人兴趣爱好等对旅游线路进行智能化设计,优化个性化旅游方案,供旅游者自主选择;建立网上旅游超市,由旅游者对旅游的每一个预订项目进行自由选择与组合,使其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旅游,实现“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自主行为;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信息化发展,集成旅游者的信息,准确地了解其行为、兴趣、偏好,推出适应不同旅游者需求的特色服务,提升旅游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三)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企业整合。

海南旅游企业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已有互联网平台进行低成本营销,增加效益。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必须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对旅游企业进行整合。从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网建设来看,应将其服务内容和商务平台进行有效集成,充分发挥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在开展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使其真正进入“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实用阶段,深入了解旅游者需求,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和表现形式,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增强其吸引力;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设备,加强网站维护,重视信息反馈,改进服务。建立中小型旅游电子商务联盟,实现联盟内部标准化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以统一的品牌、统一的价格、统一的承诺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以扩大经营范围、创建旅游品牌、打破地域限制;通过各区域旅游产业链的有机整合,构成灵活又彼此互利的网络营销系统,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

结论:

综上所述,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应该成为海南省壮大旅游产业和规范旅游市场、增强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面对信息化时代给海南省旅游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海南省必须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把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作为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举措。利用电子商务为消费者提供更满意的旅游服务,实现旅游业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和市场创新。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实施,向国内外的游客宣传海南,让国内外的游客了解海南,促使海南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伊敏锐.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决策与信息,2009年

[2]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1年

[3]董林峰.旅游电子商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

[4] 陈祥敏.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研究,2012年

作者简介:

第4篇: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

今年是海南建省创办经济特区二十周年,经过20年的探索、开拓与发展,海南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确立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结构群。2007年海南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申请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试验区”。2008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关于支持海南省发展旅游业有关问题的函》原则同意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2008年4月25日,海南省政府在海口市举行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新闻会,海南省旅游局局长宣读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海南旅游业将全面与国际接轨。 

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我们可以得出“国际旅游岛”的一般含义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以扩大旅游业开放为重点,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主要特点的旅游开放政策,推进旅游服务的国际化进程,以成为具有特色和极具影响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综观当今国际旅游业界,类似于国际旅游岛的旅游天堂不胜枚举,如: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泰国的普吉岛,太平洋的斐济、瓦图阿努,印度洋的马尔代夫群岛,甚至新加坡,都是依托海岛优势,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最终形成各具鲜明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 

二、海南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国际旅游的机遇和挑战 

1.海南旅游发展现状 

凭借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遍布岛内的400多家旅游饭店,和众多旅行社的努力,海南旅游业在20内迅速崛起。根据下表数据分析,与1987年建省前相比,2007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51万人次,是1987年的25倍,旅游总收入171.37亿元,是1987年的150倍,国际旅游收入是1987年建省前的25倍,而境外旅游人数是1987年的4.35倍。 

2.海南发展国际旅游的机遇 

(1)国家对于海南发展国际旅游的特殊优惠政策支持。2000年底,国务院批准对21个国家的旅游团实行从海南开放口岸入境,在海南居留15天内免签证的优惠政策。随后海南省又实行了对台湾同胞的特别签证,拥有了全国有权为台湾居民审查签发一次性有效签证的四个口岸中的两个城市。从2002年4月1日起,海南岛实行了面向全球的落地签证,所有来海南的旅游团,都可在海口、三亚口岸签证机关办理即落地签证。2003年3月24日,中国国家民航总局正式批复将海南作为中国民航开放三、四、五航权的试点地区。 

(2)国际赛事于会议,旅游节庆的举办。2001年2月26日,来自亚洲和澳大利亚的26个国家的代表在海南举行了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大会。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以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举行,亚洲的崛起和活力使世界的目光投向了海南,随之而来的外国资金、技术与人才进入海南岛。进一步塑造了海南“国际商务会展旅游地”的新形象。 

2002年世界小姐组织机构宣布将在海南三亚举办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从此三亚拉开了“美丽”的序幕。三亚分别于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举办了三届世界小姐总决赛,这是世界上第二座连续举办三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的城市。 

1996年开始举办的中国三亚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已经成为集婚庆、旅游和度假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性旅游节庆活动,每届都吸引了数百对海内外新婚或纪念婚夫妇前来喜结良缘或重叙温情。这些国际会议、赛事和旅游节庆的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使海南知名度大大提升。 

(3)游轮经济对海南国际旅游发展的影响。从2001年到2005年,全省共接待国际游轮1104艘次,出入境旅客达51.6万人次,其中出入海口市口岸898艘次,出入境旅客28.6万人次,当然,主要是海口至越南的短程航线;出入境三亚口岸206艘次,出入境旅客23万人次。据统计,2008年1月~3月份,三亚海港口岸邮轮船舶入出境50个航次,旅客入出境42898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7%和320%,比去年全年增长120%。创三亚海港口岸历史纪录。这些旅游多为来自欧洲地区的高端游客。 

3.海南发展国际旅游的挑战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与海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相似的岛屿星罗棋布,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大溪地等世界著名岛屿竞相辉映,这些岛屿的旅游资源与海南岛的旅游资源有很强的相似性。海南岛在国内旅游市场中最有特色的热带海洋旅游优势,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并没有出彩之处。海南发展国际旅游,需要面对的是众多同质旅游地的竞争,而海南旅游产业起步晚,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文化教育基础相对落后,旅游企业规模小、经营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效益差,而其他国际著名旅游岛屿均已具备较高的国际知名度,以及较成熟的营销网络。 

海南旅游产业现有问题简要总结如下: 

(1)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促销主题不明确。海南境外客源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知名度不高, 西方发达国家对海南岛知之甚少, 这与海南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以及缺乏鲜明的营销定位和品牌是有很大的关系。 

(2)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缺少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没有将海南特有的海洋文化、热带原始森林文化、黎苗少数民族文化充分挖掘。 

(3)海南旅游业缺乏对海南旅游业定位、发展方向与阶段的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在旅游产业规划上,片面开发低档次的观光旅游产品,从旅游线路组合、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的开发规划和城市规划都体现出产品开发与资源特色的不协调,形成了旅游资源的高品位和开发产品的低档次的严重错位。

(4)旅游企业管理不善,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弱的通病相当突出。在缺乏统一管理的情况下,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意破坏生态环境,价格竞争带来的普遍服务质量低下等情况屡见不鲜。

(5)旅游区布局不合理,旅游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旅游交通相对落后,国际航线少。

三、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具体对策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就是要在国家相关优先发展的政策指引下,通过全岛从政府到普通民众的群策群力,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把海南打造成我国旅游的窗口,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地。为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政府加强宏观管理与协调是目标成功的第一步

旅游业是综合性特别强的产业,需要很多相关部门和产业的配合,同时提供的产品又是最终体现为无形的服务的一个特殊的行业。所以要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首先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回顾世界著名国际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无一例外。我们高兴的看到,海南省已经制定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但要真正的得到有效的实施,第一,应该在省内设立高规格的旅游发展协调部门,以便整合资源,协调部门与部门,地方与地方的关系;第二,尽早建设促进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平台,整顿岛内旅游业秩序,彻底扭转目前不利于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第三,严把海南岛整体规划设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避免出现一哄而上,低层次重复开发,野蛮开发,破坏整个海岛生态环境的情况,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又是不可逆的,在宏观把握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2.旅游形象的国际化定位和旅游产品的开发

宣传促销是海南发展国际旅游的突破口,好的旅游产品往往需要多年经营创立的品牌,精心设计的广告定位口号,以及不遗余力地推广活动。美国夏威夷州旅游署每年投入2000万美元作为旅游促销费用,派出自己的促销员到伦敦、东京、法兰克福、香港等地全方位出击,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当然也离不开适当的宣传推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品牌本身应具有国际化,同时又能彰显地方,民族特色;第二,利用已有的推广宣传渠道,特别是像博鳌亚洲论坛,三亚世界小姐比赛等,建议在条件适合的时候创办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包括国际摄影比赛等;第三,针对各细分市场的特点,设计个性化宣传推广策略。

海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旅游产品国际化程度低,难以满足国际游客需求。当前产品带有明显的旅游观光特点。具体措施,可以考虑,第一,海南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争取将club med这样的世界顶级度假村品牌引进海南,以提升产品档次;第二,在产品开发设计理念上变观光旅游为度假、休闲、疗养、生态旅游等体验型旅游产品;第三,借鉴成熟著名的国际海岛开发的成功经验。

3.创建国际化旅游环境平台

要成为真正的国际旅游岛,必要的软硬件就成为支撑产业的发展平台。从目前来看,海南要完善:第一,旅游标识的国际化,以及语言的国际化,提倡全民学讲英语;第二,建立环岛信息与服务平台,能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国外游客在大多数游客集散地方便快捷的得到他们想要知道的所有信息;第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急救服务保障体系;第四,制定国际化的旅游标准体系与旅游市场法规,建立高效、快捷的旅游质量投诉热线;第五,提高岛内民众素质,提倡良好社会风尚和居民服务意识;第六,旅游交通的国际化,要形成岛内多层次的快捷交通网络,同时要尽量多开通与境外主要中心城市的直航,包括国内主要城市的航运;第七,构筑国际购物环境。

4.旅游产业组织结构国际化

一流的旅游业需要一流的旅游产业企业来承担,从目前来看,海南的旅游也存在这方面的困难,“小,乱,散,差”是这些企业的通病,不解决这些问题,想要旅游业有长足发展是难上加难。规范,整合,提高,竞争是不二之选。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个旅游度假胜地,购物的天堂,有着独特魅力的新海南将会呈现在我们眼前。

第5篇: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高尔夫产业 旅游业 海南

国内高尔夫产业发展现状

经历了近30年的时间,中国高尔夫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受成本、政策、技术和文化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尔夫产业在中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由于进入门槛较高,消费高尔夫的大多数是企业的老板、高级商务人士和部分政府官员。由于高尔夫的独特魅力,其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旅游商务产业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视,因此,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

海南有30家高尔夫球会,分布在海口、博鳌、兴隆、三亚四大片区,其中海口占60%以上,这四大片区是海南主要旅游区,拥有浓郁的热带滨海风情和海岛风光,高尔夫球场周边齐全的星级酒店、旅游景区、温泉、海滩等度假旅游设施,四季如春、长夏无冬的季风性海洋气候,使高尔夫球运动同休闲度假完美结合,这是海南高尔夫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突出特色和资源优势。海南建省之后,特别是2009年底国务院批准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以来,旅游业成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海南目前已经营业的高尔夫球场的数量居广东、北京之后,排在全国第三位。

国内高尔夫产业发展趋势

高尔夫运动大众化、平民化加快。高门槛产业到了它的经济条件和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总会有从贵族到平民,从只有少数人享有到大众化的普及过程。

高尔夫运动将通过国际大赛推动东西方融合,促进发展。通过举行明星赛、世界杯比赛等高质量、有影响力的赛事,特别是国际性的高尔夫赛事,不但可以让本土职业选手在竞争中加速发展,让企业学习到国外先进的赛事组织和管理方法,而且还可以产生良好的赛事影响力和拉动力,使中国高尔夫与世界接轨,缩小中国高尔夫和世界的差距,推动中国高尔夫的发展。

大众传媒在推进高尔夫产业发展上作用更加明显。由于观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绊脚石,普通百姓缺乏对高尔夫运动的认识,造成了国人进入高尔夫领域的障碍。大众传媒机构要对此多加宣传,消除国人的顾虑,只有这样,才能弘扬高尔夫精神,推广高尔夫运动,传播高尔夫资讯,加快高尔夫产业发展。

高尔夫产业将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型。一个市场发展成熟、优势突出的产业通常是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发展起来的,在高度市场化竞争的大环境下成长的产业更具生命力。而政府的作用应该转移到监督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行业规范标准方向上来。

体验式消费高尔夫是一种趋势。随着人们的消费思维模式的转变,体验消费高尔夫运动已走进大众生活,因为高尔夫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休闲娱乐,是一种生活样式,是一种时尚消费,其精神和理念是可以体验的,大众从高尔夫运动当中体会到的不单是明媚阳光、清新空气和养眼绿地,还有内心精神生活的快乐与满足。

更加重视高尔夫人才的培养。这里所指的人才包括高尔夫管理人才和高尔夫职业选手。当今世界的竞争更大程度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人才成为第一生产力,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必须要有充足的高质素人才来作支撑。要建立国际高尔夫培训学院,培训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培训高尔夫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高尔夫产业收益分析

如果运作有序,一个18洞球场一天极限接待容量为280人次,因为台风和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不能打球的时间以35天计,理论上海南球场全年可接待打球的时间为330天,全年接待量为9.24万人次。按极限接待容量的70%计,每年接待量为6.47万人次,以每人每场平均消费800元计,一个球场每年创造产值约5500万元。以每个球场占地1100亩计,则每亩土地年创造产值约5万元,远远高于土地用于一般经济作物与粮食的产值。高尔夫球场如果能充分利用价值更低的荒坡地、山地、石漠地和荒滩地等,其经济、社会价值还更大,效益更明显。尤其在海南这样有大量未利用土地的经济落后省份,这一优势更显突出。下面以海口其中5家高尔夫球会进行说明。

美视五月花国际高尔夫球会是27洞108杆国际标准锦标赛球场,球场占地1800亩。

海南西海岸高尔夫球会总占地为2100亩,是18洞PGA国标赛事型球场。

海南东山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18洞72杆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球场占地面积1860亩。

海南依必朗高尔夫球会是集18洞72杆国际标准的锦标赛球道和高尔夫客房别墅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园区。球场占地1950亩。

海南台达高尔夫球会是海南省第一家高尔夫球会,占地1600余亩,拥有18个国际标准球道。

高尔夫产业相关带动收益

高尔夫球场对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海南球场在征地建设和日常经营中雇用了拆迁安置范围内的大批农民,到球场做球僮、草坪养护等工作,使周边农民失地不失业,离土不离乡,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有效帮助周边农民脱贫致富。海南球场平均员工在300人左右,其中约70%雇用的是球场周边的农民,有的农户父母在球场做草坪养护,子女在球场做球僮,大大地改善了球场所在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同时也提高了本地人口的综合素质,使许多农家子弟寻找到明确的人生方向。一名球僮在球场经营旺季,月均收入可达4000~6000元,年收入超过3万元。球场附近的农户,若每户有一名球僮,则该户便可基本脱贫。

改善海南的投资环境,推动招商引资,提高海南的国际形象和对外开放水平。高尔夫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重要国际会议期间的必备内容,成为世界政商精英和现代成功人士对话交流、增进友谊的流行社交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商务、贸易成交量约20%是在高尔夫球场边打边谈、边走边谈中达成的。海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亚龙湾,每年要承接数百个政府机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等举行的各种高规格会议,几乎高端的会议都安排有高尔夫内容。尤其是近两年新建的海口观澜湖度假村,融合高尔夫、温泉度假、国际论坛赛事等产业,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打造出旅游新业态亮丽名片,可以说高尔夫改变了海南相对封闭和缺乏现代文化氛围的不利局面,对于改善海南投资环境、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招商引资,提高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和对外开放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6篇: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

引言

近年来在众多旅游产品中,海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文昌市地处海南岛的东北角,是海南岛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是一个典型的海滨旅游区。虽然文昌市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是海南闽南文化发源地。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却差强人意,与三亚相比更是缺乏竞争力,形成了“北冷南热”的旅游格局。文昌富集的旅游资源与其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也是海南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之事。

一、文昌市旅游发展现状

文昌市地处海南省东北部,全市面积2488平方公里,多为低丘平原,轮廓近似半月形。文昌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海南岛经济繁华的东海线,西面与海口相临,南面与博鳌相望。文昌交通便利,水路、公路、铁路齐全,拥有主要公路174条,水路可到达全国各个港口和东南亚国。文昌市旅游资源种类多样,集阳光、海水、沙滩、海岛、风情等旅游资源融于一体。其三面临海,海岸线长达278.5公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天然海湾,大小港湾36个,有风景秀丽的月亮湾、美不胜收的木兰湾、神奇迷人的冯家湾等。文昌市文化底蕴深厚,蕴含了闽南文化、南洋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同时也诞生了众多历史文化古迹,现共有22处,其中有举世闻名的宋氏祖居,钟灵毓秀的文昌孔庙。

据统计,文昌市2015年旅游总收入12.15亿元,同比增长17.8%。全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73.83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了14.6%,其中国内过夜游客171.29万人次,占全市总旅游人数的98.52%;入境过夜游客2.55万人次,占全市总旅游人数的1.48%。截止到2015年,文昌市共有6处旅游景区,31家饭店,3家星级酒店,3616间客房,6435张床位,开房率53.8%。虽然文昌市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逐年增长,但整体发展滞后,2015年文昌市接待旅游人数仅占海南省总旅游人数的3.87%。

二、文昌市旅游资源开发的RMP分析

(一)RMP分析模式

RMP分析,又称昂普分析,于1999年由我国旅游界学者吴必虎提出,是一种以产品为核心,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与产品(Product)三个层次对区域旅游规划开发进行程序化评价论证。RMP分析模式在理和实践都得到了验证,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在我国已经有许多学者利用RMP分析模式进行区域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欧阳正宇利用RMP理论对丝绸之路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构想。卓想与陈可石等将RMP分析法利用在了辽宁省葫芦岛休闲旅游创意产业园开发规划中,利用R性确定主题形象,M性分析明确了市场目标地位,以P性分析设计园区产品。李江敏和谭丽娟利用RMP对湖北省非物质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二)文昌市旅游资源开发的资源(R)分析

文昌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其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而具有的自然观光旅游资源;另一类是历史与文化沉淀的人文资源。吴必虎在对河南洛阳市旅游开发研究时,将旅游资源分为“资源产品共生型”和“资源产品提升型”两种。资源产品共生型指的是本身景观独特,风景秀丽,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从资源转换到产品时不需要后期大量资金投入的旅游资源。资源产品提升型是指那些从资源转换到产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旅游资源。

根据两种分类法,对文昌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文昌市现有28处景点,其中只有1处5A级景区。

文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处热带雨林气候边缘,三面环海,因此形成了大量特色的热带海岸植被景观与文化古迹。但是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文昌市的旅游资源绝大多数是资源产品提升型,而且多数人文资源都是资源产品提升型。文昌市是海南省文化沉淀最深厚的城市之一,历史古迹众多,文化氛围浓厚,但其人文资源却很难吸引游客滞留下来,缺乏文化内涵的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游客难以从中得到“海南文化”的体验,仅仅是将历史文物陈列在古迹中,是永远无法吸引游客的眼球的。因此文昌市的旅游资源决定了其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转换成资源产品共生型。

(三)文昌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M)分析

文昌市主要的旅游市场为国内旅游市场,每年文昌市接待国内过夜游客90%以上。自海南省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文昌市接待过夜游客人数逐年增加,实现较快发展的态势。2015年文昌接待过夜游客人数173.84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4.6%,实现旅游收入12.1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17.8%。

文昌市自然旅游资源相比海南省其他地区优势较弱,在全国旅游中表现力不强,因此发展短途旅游与城市周边度假是文昌市旅游市场的最佳选择。短途旅游与城市周边度假是近年来国内游客节假日旅游的首选旅游方式,占全国份额较大。文昌市地理位置靠近省会海口与琼海市,已经具备了发展短途旅游与城市周边度假的必要条件。

其次,文昌市可以积极开拓侨乡市场。文昌市是有名的“华侨之乡”,华侨人数众多,是一个前景不错的客源市场。文昌华侨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120多万海外侨胞,每年节假日携子女回文昌探亲的侨乡数就以万计,他们通常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渴望了解文昌发展现状,而且还是一种传播文昌的文化的媒体。侨乡客源市场开发成功,将给文昌市带来新的客源市场,带来很大的潜在利益。

(四)文昌旅游资源开发的产品(P)分析

在文昌市旅游资源中,可以深入挖掘的旅游产品有两种,一是观光旅游产品,二是人文旅游产品。

1.观光旅游产品

当前文昌市现有观光旅游产品主要供应游客观赏,游客参与性与体验性项目欠缺,在省内观光旅游产品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文昌市旅游产品附加值低,开发程度不高,产品形式的单一所致。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观赏型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创新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加大游客参与性,深化旅游体验是文昌市观光旅游产品开发的首要。

2.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内涵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产品的附属价值,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和研究是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地方性文化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化得进一步创新与包装。以文昌航天主题公园为例,航天发射基地在国内屈指可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像这样的旅游资源就需要深入挖掘其科学文化内涵,提炼出强烈的吸引因素,结合高科技技术加工放大,突出地方特色,让游客享受独一无二的文化熏陶, 实现旅游业的更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文昌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一)加强政府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开发

政府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持续稳定的投资支持是文昌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尤其是重点旅游景区、重点旅游项目与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是需要政府财政的投入。除此之外,在培育与发展旅游产业的进程中,还要注重旅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精心策划招商项目,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旅游_发开发商投资与合作旅游景区建设。

(二)挖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建设重点项目产品

文昌旅游产品的开发程度不高,附加值低,文化内涵缺失是影响其市场价值实现的重要原因。文化内涵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现有旅游产品进行分析,深挖其历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让游客享受独一无二的文化熏陶。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来实现旅游业的更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第7篇: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经济发展;财务管理

近几年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使之在海南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尤其是2010年1月国务院宣布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纳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旅游业更是成了海南重要的经济支柱。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旅游企业,要进行经济核算,也要讲求经济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加强科学管理。旅游会计作为旅游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旅游会计是专门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学,它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同旅游企业的业务实践相结合,突出行业特点,系统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海南旅游企业亟需培养旅游会计专业人员,以更好地服务于海南旅游企业。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海南旅游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对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据笔者网上搜索,我国有些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比如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和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导游的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的导游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还设置了旅游企业会计基础。青岛恒星学院的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仅设置了企业财务管理,在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中还设置了饭店会计,旅游管理专业同样地设置了财务管理学和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课程。但是海南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近几年在海南政策以及海南省教育厅、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海南省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旅游专业的教育得到了有序、快速的发展,但是作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会计教育却没有相应地跟上。在旅游相关专业中,只有少数几所院校比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和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了酒店财务管理课程。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发现海南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开设旅游会计课程。有些虽然开设了《基础会计》,但是由于聘请的外聘会计老师是一般是会计事务所和其他行业的会计部门的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没有聘请旅游行业企业的资深会计人员,导致在教学中没有注意与旅游管理专业的结合,教学没有紧密地联系旅游行业的特点,更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专业相联系,从而导致目前海南旅游企业所招聘的会计人员对会计知识非常精通,但对旅游知识一知半解,有的甚至对旅游知识一窍不通。到旅游企业工作后,单位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培训或者是以老带新,这样无形之中增加了旅游企业的管理成本。所以,旅游企业招聘会计人员都要求有在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往往重视通用型会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淡化了特殊行业尤其是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在提高学生对特殊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等客观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方面的教育有明显的缺失。海南省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服务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对用人单位有什么样的会计岗位、企业需要哪些职业技能却并不了解。海南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非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没有对旅游会计课程的建设。由于院校不开设旅游会计课程,教师没有了研究基础,也就没有旅游会计的相关研究,更不用说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到现在为止,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还没有看到关于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的文章,只有关于旅游会计的文章,也不到5篇:《旅游会计》的教学体会(郭康,2008)、《旅游会计》在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不同点(袁三梅、周坚,2009)、新会计准则下我国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与改革(徐雪,2009)、简析我国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范碧辉,2010)。关于旅游会计方面的教材也只有几本,如:旅游会计学(龙京红,2006)、旅游会计学(谷卫。2007)、旅游企业会计(王学军,2009)、旅游企业会计实务(赵恒伯,2007)等。而这些数量不多的旅游会计教材大部分仍然是单纯的会计,没有很好地将旅游行业与会计结合起来,没有以旅游行业为蓝本导人会计学原理。这导致了目前发展迅速的旅行社、酒店、饭店、旅游景点等对旅游会计专门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相悖发展。

(三)海南旅游会计人才的现状

海南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培养都基本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施中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据笔者调查,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各高职院校确实能够做到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方面由于海南各个企业财务部门设置的会计岗位不多,一个财务部门不可能容纳几十个学生,更不用说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招生火暴,有的院校每一届招生都达到几百名;另外一方面海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会计资料对每一个旅游企业而言都是商业秘密,一旦泄密,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因此,一般企业也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从而导致海南各高校的会计专业主要还是以校内实训为主,即使是在校内实训,由于时间的限制,实训教师在选择模拟资料的时候也只能选择一个行业的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资料编制会计实训的案例,一般都是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蓝本编制会计案例资料,很少有学校的会计实训是以旅游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蓝本来编制会计实训案例的。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会计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一)海南省旅游企业对会计人才重视不够

由于近两年海南旅游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纷纷诞生,很多中小旅游企业的产权和所有权是统一的,这样,业主独自控制企业,完成资金管理活动。这些旅游企业以及相关的酒店、饭店等由于其规模小,根本不重视会计岗位的设置,不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甚至有的企业就根本就未设会计岗位。由于其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导致会计处理混乱。据笔者调查发现,一些旅游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还是旧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旅游会计人才。

(二)海南对现有旅游业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海南在会计继续教育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针对特殊行业进行继续教育,一般都是所有行业的会计人员集中在一起学习。继续教育教师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都是笼统地对会计的前沿问题或者是一般企业的特殊问题进行讲解,没有针对旅游行业的会计人员就旅游和会计的前沿问题进行专门培训,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会计继续教育中没有得到实质性收获,其业务素质也没有得到提升。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加强旅游会计课程建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我国重点旅游区之一。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到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动,海南旅游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不起眼的小行业发展成为领跑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增长,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海南旅游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9年底,海南全省有星级旅游饭店238家、旅行社248家、旅游从业人员16万人、各类旅游景区(点)55家。2009年海南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2250. 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 72亿元①。旅游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海南酒店、饭店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机遇。海南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对旅游会计人才的需求,海南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培养人才的重任。

(二)加强旅游会计人才培养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我国的旅游企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出现了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原因是企业缺泛精通旅游和会计的旅游会计人才,从而导致旅游业务和财务相互脱节。由于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和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有着明显不同,要了解旅游产品经营活动,必须熟悉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与价值运动规律,否则就难以判断旅游产品价值运动

的经济实质,不能合理地反映经济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因此,必须加强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旅游企业财会队伍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徐京耀,冼永光,职业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

[2]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 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81).

[3]杨江伟,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 ——以旅游上市公司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第8篇: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区域合作 国际旅游岛 同质化

一、区域合作理论在海南国际旅游岛中的作用

(一)核心-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了核心-理论,用以解释说明经济空间演变的模式,他认为任何一个地区和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和边缘区这两个板块构成,而核心区与边缘区一定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所以从理论上形成了核心位于主置,而边缘依赖于核心。当核心区和边缘区边界发生改变时,区域的空间关系以及经济区域空间关系的不断变化,来实现一体化的区域空间。

近年来中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各地旅游业纷纷打破本行业的界限,逐渐形成跨行业、跨地区旅游合作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丰富,设施服务完备的地方会逐渐成为核心区域,例如海南省省会城市海口,而三亚则属于区域。在合作的初期阶段,核心区域对周边的区域产生控制的作用,周边区域则是依赖核心区域。通过开发旅游资源,串联旅游线路,加强扩散效应来带动周边腹地的发展,最终使旅游资源整合成为一体。

(二)博弈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

2008年3月,国务院同意海南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并正式启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项目。这一系列举措说明海南旅游业将逐渐与国际化接轨。对于海口与三亚这两个核心城市来说,选择竞争还是合作已迫在眉睫。

博弈即一些个人、对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既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容许选择的行为和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它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如何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条件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优策略,来寻求最大化的自身利益。博弈论的均衡解被称作纳什均衡。如下表所示,我们假设博弈方一是海口,博弈方二是三亚。如果两个城市都选择合作是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即是说,只要两个城市选择合作双方分别可得到5个单位的收益;假如其中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选择不合作,那么选择合作一方可得到3个收益单位的收益,而另一方只有1个单位的收益;假如双方都选择不合作,则均可收获2个单位的收益。而鉴于两方均想使自己的收益最大,从而都会选择合作,形成了“纳什均衡”,这也是“帕累托占优均衡”。

海口、三亚纳什均衡

虽然海口与三亚的旅游业竞争局势明显,但实际上两市无论在城市职能、旅游资源、旅游特色还是未来高端客源市场结构等方面均有互补性和差异化的特征,即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所以通过以上分析,省内北方核心城市海口和南方核心城市三亚可以进行跨区域合作来更好的发展与建设“国际旅游岛”。

二、海口――三亚现阶段所存在问题及现状

(一)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高

作为我国两个拥有高知名度的热带海滨城市,海口和三亚近几年的旅游业竞争趋势也愈演愈烈,并由此导致旅游产品的同质化,部分旅游设施利用降低等问题。尽管海口和三亚在旅游资源各方面都具有相当显著的特点和优势,然而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两个城市均没有很好的挖掘出自身市场的潜在能力,双方把视线过多集中在热带滨海自然景观资源上,这也是造成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替代竞争明显的原因之一,如下表:

对于这两个城市来说,由于缺乏层次高、多样化的其他旅游产品,同国内发达旅游地区相比,游客停留的时间和实际消费能力也存有较大的差距。

(二)境内客源市场结构相似

两市旅游依旧以境内客源为主,境外客源为辅,来源地的构成也相对类似。总体而言,游客分布较广,但相对在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的省份较集中,目前以广州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京津唐地区等三大地区的游客数量占到各市的3/5左右。对于全省而言,广东、上海、北京、浙江等地是这两座城市的重要客源地。

(三)低水平竞争

数量庞大、规模不等的各类大大小小旅行社对于两市竞争格局的改变具有相当的影响。低价促销作为省内旅行社多年来主要竞争手段,有时会出现恶意的削价竞销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其中,各市景点折扣率的高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旅游企业产品的推广,绝大多数的纯商业行为充斥在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中。

三、海口――三亚区域合作存在的必要性

(一)城市职能的差别化

城市职能差别化可以为各城市提供多种不同的旅游服务产品,满足旅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三亚是专业化特征突出的旅游城市,但是在旅游人才培养、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很好的适应实施国际化战略内在的需求。海口作为集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于一身的省会城市,具有综合职能优势,能产生强烈的聚集效应,并成为重要的旅游信息集散地,对于满足旅客需求上能与三亚能够相得益彰。

(二)旅游资源以及产品的互补

虽然海口的海滩、海水等热带滨海自然景观资源稍逊于三亚。但海口除了人文景观外还有火山口地质公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以及野生动物园等特色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价值。近几年海口开发了体育竞技旅游、温泉度假村和高尔夫旅游等新新项目。这些资源和产品都能与三亚形成较强的互补,并能改变人们对海南无文化的错误认知。

四、海口――三亚跨区域合作对策研究

(一)共同推进旅游创新

海南省政府需要统一思想,克服地方官僚,建立两市政府高层决策者领导下的旅游协调机构,负责联系并处理城市之间的合作问题。鉴于区域旅游促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该协调机构可以设立旅游联合促销部门,专门筹划并协调以两市未增收的区域营销。由于海口和三亚都缺乏国际化的旅游管理经验,所以需要合作探讨新型管理模式,规范并监督政府自身的管理行为,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做到公平公开,完善旅游业地方性的标准制定和实施,提升地方旅游业的自律行为。

(二)发展跨区域旅游集团

由于目前大型、国际化旅游企业较少,积极推进两市合作组建发展跨区域旅游集团,开展国际化经营是势在必行的。一方面能鼓励两市已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另一方面也是以企业自愿联盟的形式鼓励两市旅游企业进入对方区域甚至跨省区开展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资本扩张活动,组建跨区域的旅游集团。

(三)联合发展开拓更广阔市场

针对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两市可以联合策划或者一起承办大庆旅游节庆活动以及各类国际交流活动,提升旅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运用特区的优惠政策,在海口和三亚之间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加快开辟新国际航线,提高国际交流与联系的便捷度。在巩固国内东部沿海客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开拓中西部客源市场。同时,对国外市场也应采取积极态度,让中国“国际旅游岛”这个品牌得到更多海内外人民的关注和认可。

(四)携手共建跨区域旅游服务体系

通过核心――理论,除了发展好南北核心城市,也可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根据国际惯例的旅行行业服务质量的标准,规范旅游服务质量的操作流程,联合其他城市区域,建立以及完善旅游信息网络系统,为游客提供实时更新的旅游信息服务,打造全省一体化的高质量、高服务的管理。

五、结论

未来海口三亚旅游业的功能定位需要有所侧重,形成合理明确的分工局面。海口应利用其省会城市综合职能优势及旅游资源特色,并重点放在集商务会展、科学考察、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产品开发。三亚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应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热带滨海旅游资源,进一步开拓并打造成集运动竞技、休闲度假、热带海岛风情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通过两市的区域合作,我们能够想见,海南岛离“国际旅游岛”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邢治华,刘靖.浅论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现状与对策建议[J].环渤海经济望,2008(2):25-28.

[2]王滔,甘颖进,杨开忠.从竞争与合作看洛阳旅游业发展[J].人文地理,2000,15(6):34-37.

[3]罗明阳.“国际旅游岛”将成为海南新标签[EB/OL].2008.4.

[4]杨昭宽.海南旅游岛趣[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2.

[5]周平.海南旅游指南[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2.

第9篇:海南旅游市场的现状范文

摘要:城市竞合发展正成为增强地区整体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由于产品同构性、地域临近性、客源市场及规划定位相似等因素,海南省海口和三亚两市旅游业竞争激烈,忽视了合作的可能性及其潜在收益。在合理进行差异化目标市场定位的基础上,两市可以合作推进旅游管理创新,组建跨区域旅游集团,打造区域旅游精品、联合促销开拓客源市场,促建跨市域旅游服务体系等,共同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城市竞合;海南旅游业

Abstract:Urban competition-cooperation development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th to enhanc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As the similar factors such as the same tourism products, the same marketing segments, and the similar buyer markets and planning , Haikou and Sanya′s tourism industry vehemently compete, ignoring the possibility of cooperation and its potential benefits. Based on the reasonable position to differentiate the target market, the two cities can cooperate in promoting tourism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forming inter-regional tourism group to create regional tourist products and joint marketing to develop tourist market, and constructing inter-city tour service system to upgrad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competition-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Hainai tourism industry

旅游业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之后,进入区域竞争阶段。区内各城市逐渐改变相互对峙格局,开始寻求适度竞争下的合作途径,通过促进区域旅游业整体竞争力共同应对来自其它区域的激烈竞争。浙江绍兴地区的新昌、天台、仙居与临海组成了一条名叫“新天仙配”的旅游线路,其成功的旅游业绩成为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合典范。

作为我国两个颇具知名度的热带滨海城市,海口和三亚近年来的旅游业竞争趋势日益加剧,并由此引发旅游产品同质化,部分旅游设施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的部分旅游城市(如泰国的帕塔雅海滩,菲律宾的马尼拉海滩,印尼的巴厘岛)同处于热带,已经并仍将从三亚、海口抢走大批中国游客,构成海南省的严重威胁。2008年3月,国务院原则同意海南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海南旅游业国际化进程加快。如何化竞争为竞合,快速提升省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对海口和三亚这两个省内旅游核心城市来说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客观剖析两城市旅游业的异同性,提出海南旅游竞合的策略构想。

一、海南岛内旅游业“双核”竞争格局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以特色鲜明的热带旅游景观而著称。海口市和三亚不仅在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方面位居海南省所有城市中的前两位,还是省内北南两端的两个旅游核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热带海滨旅游目的地。然而,近年来三亚的旅游品牌在国内享有盛誉,海口则逐渐沦为岛内旅游的通道地位。在这种形势下,海口开始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列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旅游业获得比较明显的起色和改观。同时,三亚也加大了旅游开发力度,两市的“双核”竞争格局越发复杂。

(一)省域旅游业首位城市竞替

海口和三亚两市的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一直占据海南省的半壁江山,2000年以后有了更明显的增长,2007年旅游总收入占海南省的79.0%,比2001年的58.3%增加了20个百分点。其中,海口市旅游业增长平稳,2004年以前,其旅游收入和游客数量居海南省各市之首。此后,海口旅游业地位下滑,并迅速被三亚赶超。2005年三亚旅游收入首次超过海口,当年占全省的比重达到42.2%,高于海口3.4个百分点。当年三亚游客数量也比海口多4个百分点。此后三亚实施旅游业“转型增效”战略,更进一步拉大了与海口的差距。2007年,三亚市旅游收入占全省的46.7%,比海口高14.4个百分点。目前,海口市无论在旅游总收入还是游客停留天数及人均消费等方面与三亚市均有比较明显的差距,海口通过对海口美兰机场的进港航班实行补贴、推出新的旅游产品等措施,力图缩小这种差距,2006年游客数量占全省35%,甚至超过三亚。根据不同年份两个旅游黄金周的抽样调查资料来看,虽然海口在游客的停留天数上与三亚仍有明显的差距,但过夜游客的人均消费在逐渐接近,甚至偶有反超。

(二)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高

尽管海口和三亚在旅游资源方面各有优势,特色也比较明显,然而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两个城市没有注重挖掘特色资源的市场潜力,双方把视线过多集中在热带滨海自然景观资源上,结果造成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替代性竞争明显(见表1)。在这方面海口表现得更为突出。然而,由于其海滩与海水等旅游资源条件均不如三亚亚龙湾,缺乏视觉冲击力,因而一直处于劣势。对于三亚及整个海南省而言,因为缺乏其它层次高、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为补充,旅游产品仍显单一,同国内发达的旅游地区相比,游客的停留时间和实际消费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境内客源市场结构相似

两市旅游业仍以境内客源为主,而且来源地构成极为相似。总体来看,游客分布较广,遍布全国各省区,但相对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尤其目前以广州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京津唐地区等三大地区的游客量占到各市的3/5左右。从省区来看,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是两市重要的客源地。

(四)城市定位愈激两地竞争

海口市打造“阳光海口”的城市形象,提出要建成“国内外著名、国际一流的热带滨海休闲特色的旅游都市”。三亚则突出“永远的热带天堂”这一城市形象,旨在建设“亚洲一流、世界著名的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然而,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既是海南旅游业明确提出的发展方向,也是将来各城市争取更多高端价值游客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海口的“热带滨海休闲”项目也将成为三亚实现其城市目标定位的战略重点。事实上,海口市近年来一直将三亚视为直接的竞争对手,而三亚在新型旅游产品(如温泉旅游、竞技体育旅游等)开发时也存在与海口雷同的情况。

(五)低水平竞争与重复建设

数量庞大、规模不等的各类旅行社对两市竞争格局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低价促销是省内旅行社多年来的主要竞争手段,甚至有时出现恶意削价竞销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其中,各城市景点的折扣率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企业的产品推介,因此大量的纯商业行为充斥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当中。调研发现,除了旅游产品具有同质性之外,海口由于各景区(点)的折扣比其它城市低得多,因此在很多旅游社的产品推介中被边缘化,甚至在一些颇具特色的景点游客也很稀少。另一方面,过度竞争导致两市为吸引客源、增加创收而盲目开发并重复建设与类似的旅游产品。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前期科学论证,仅贪图短期的经济效益,有些景区游客量较少或过饱和,出现资源利用率较低或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问题。

二、“国际旅游岛”建设与两市合作基础

虽然海口与三亚旅游业竞争明显,但实际上两市无论在城市职能、旅游资源特色还是未来高端客源市场结构方面均有互补性和差异化的特征,合作空间较大。尤其“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实际上更是较好的合作契机,能够将两市从单纯的竞争关系转为更好的竞合格局,从而充分利用特区优势、资源特色创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旅游业特色和国际品牌。

(一)“国际旅游岛”项目启动

为推进旅游业国际化水平,海南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构想,目前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和支持,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这意味着海南旅游业将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以吸引更多高端游客的吸引力,提升其度假旅游品牌的国际市场价值。这种转变也表明海南将更注重与海外尤其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其目标是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海洋旅游中心、最大的海上旅游运动基地、世界一流的海洋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购物天堂和度假天堂。这个目标无法依靠某一个城市来实现,需要整合众城市的特色与优势,创造整体竞争能力。三亚和海口应该且可以发挥岛内南北两端的极核作用,带动琼海、万宁等中小城市,全方面地推进旅游产业的国际化。

(二)城市职能的差别化

城市职能差别化可以使各城市提供多种不同的旅游服务产品,从而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三亚是专业化特征较强的旅游城市,国内外知名度较高,游客量较多,甚至成为海南旅游的代表,然而在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医疗保健等方面先天不足,不适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内在需求。海口市则集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于一身,具有综合职能优势,产生强烈的聚集效应。目前,海口集中了9所旅游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全省共15所)、全省90%以上的旅行社总部,并且各种休闲度假设施和医疗保健设施比较齐全,成为重要的旅游信息集散地,在满足游客需求上与三亚能够相得益彰。

(三)旅游资源/产品的互补性

虽然海口海滩、海水等热带滨海自然景观资源逊色于三亚,但是在全国滨海城市中仍属上乘。而且,海口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火山口地质公园及野生动物园等特色资源在国内都属精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生态价值。近年来海口开发了体育竞技旅游、温泉度假旅游和高尔夫旅游等新产品。此外,海口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如海瑞墓、秀英古炮台),只是缺乏重视,市场开发力度不够,没能形成如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品牌效应。这些资源和产品都能与三亚形成较强的互补,从而也能改变“海南无文化”的认知误区。

(四)境外客源的异构化

同境内游客相比,海南省的境外游客数量规模较小(如2006年为13.11万人次,是境内游客数量的2.5%)。海口的国际客源地相对比较集中,以日韩和东南亚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主,2006年来自这四个国家的游客数占海口国际游客数的70.6%。此外美国游客占到5.5%。这些游客以商务旅游为主,并青睐于海口费用较低、环境较好的高尔夫球场。三亚的国际游客来源地相对比较分散,俄罗斯是其最集中的海外客源地,2006年俄罗斯游客占三亚国际游客量的27.2%,深受三亚热带气候条件及“3S”旅游产品的吸引。其次,日本、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等四国游客也占有一定的份额。差异化的境外客源市场结构意味着两市旅游产品对于海外不同的客源市场来说各有特色和优势,可以通过相互合作,增强产品多样化,进一步拓展海南的国际市场,提升国际旅游形象。

三、“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两市竞合策略

未来海口三亚旅游业的功能定位要有所侧重,形成合理的分工格局。海口利用省会城市的综合职能优势及自身旅游资源特色,可以注重集商务会展、科学考察、康体娱乐、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产品开发。三亚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利用得天独厚的热带滨海旅游资源,进一步开拓运动竞技、休闲度假、热带海岛风情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开发。

(一)并头推进旅游管理创新

首先,两市竞合需要建立由两市政府高层决策者领导下的旅游协调机构,负责联系并处理城市之间的合作事务。鉴于区域旅游促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该协调机构可下设旅游联合促销部门,专门筹划并协调以两市为首的区域营销。其次,海口和三亚都缺乏国际化的旅游管理经验,合作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很有必要。因此一要规范政府自身的管理行为,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二要加强旅游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整顿地方市场秩序,提高地方旅游业界的自律行为;此外,加快探索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的运作模式,为海南旅游业注入国际商业资本,推动旅游业国际化进程。

(二)合力组建跨区域旅游集团

针对目前大型、国际化旅游企业少的现状,积极推进两市合作组建跨区域旅游集团,开展国际化经营。一是鼓励两市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二是按照政府牵桥搭线、企业自愿联盟的原则,鼓励两市旅游企业进入对方区域甚至跨越省域开展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资本扩张,组建区域化的旅游集团。三是,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或大集团,促进旅行社的多种资本结构,鼓励和支持区外资本参与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或已有旅游企业的改造。此外,鼓励中小型旅游企业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或连锁经营或会员制,或通过与大企业或中小企业之间结成战略联盟,使企业服务标准化、快捷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共同打造区域旅游精品

首先,以海口、三亚为首,联合琼海、万宁等其它城市,整合岛内优势、特色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开发规格与水准,构建融旅游观光、科学考察、疗养度假、娱乐竞技、商务会展于一体的热带海岛旅游产业格局,以此打造海南省的区域品牌-“中国热带海岛,东方度假天堂”。其次,以国际游客为目标市场,海口和三亚共同研发、论证并设计出适应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专项旅游产品品牌,诸如豪华邮轮旅游、海上娱乐旅游、海底探险旅游、热带丛林旅游、康体旅游、竞技体育旅游等旅游精品。通过科学地规划设计旅游线路,联结两市的同类异质产品,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特定需求。第三,加强城市合作,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增加旅游文化内涵。新型旅游产品的设计还可以挖掘两市人文旅游资源的市场潜力,尤其是海南独特的社会文化结构与文化历史,如少数民族风情、红色旅游、文物古迹、海岛饮食文化等,并可以参照云南通票模式或长三角旅游卡等,采取跨市景区点通票制。

(四)联合促销开拓国内外市场

第一,联合策划、共同承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及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增强旅游产品的国际影响力。两市尤其可以考虑整合现有的各类旅游促销活动,集中优势资源、统筹时间规划,以比较成熟的旅游促销活动(如中国(海口)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会、海南国际椰子节等)为依托,联合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型旅游活动品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旅游企业及游客。第二,用足用好特区优惠政策,在海口与三亚之间合理分配并加快开辟新国际航线,提升国际交流与联系的便捷度,并强化海南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第三,在巩固国内东部沿海客源的基础,进一步开拓中西部客源市场。同时,继续巩固和拓展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目前主要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积极开拓欧洲、北美洲客源市场,并努力开拓南亚、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等新兴客源市场。

(五)携手促建跨市域旅游服务体系

首先,两市共同探讨,建立并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旅游服务质量操作流程,实行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其次,联合其它城市,建立和完善旅游信息网络系统,为游客提供实时的旅游信息服务。同时,两市可以考虑试行旅游交通通票制业务,并培育跨市汽车租赁连锁公司,为游客(尤其自助行游客)提供无障碍交通便捷服务。再次,充分利用海口市的旅游职业学校等院校优势和旅行社总部优势,联合两市旅游知名企业,建立一支由院校教师、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职业培训师构成的培训队伍,加强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接洽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加强两市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旅游服务业行规、法规的国际化高级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 邢治华,刘靖.浅论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现状与对策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