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意识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艺术团工作创新的实践性特点
作为以组织演出活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艺术团,每年或每个演出季,演出一定场次高质量的节目,成为评估艺术团进行艺术实践成就大小的最关键的条件。艺术团工作创新的基本特点,就是指的这种实践性也可称作实践度。艺术团的实践性越强,对青少年进行校外艺术素质教育的力度越大,其工作创新的成就越大。演出数量和演出质量,是体现实践性特点的两个方面。保持较高的的演出数量,是衡量艺术团的实践性的基本条件之一。演出质量是艺术团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艺术团工作创新实践性的核心。
通过以上分析,从强调追求演出质量,并且科学制定较高的演出场次,两者有机结合辨证统一,才能充分体现艺术团演出活动工作,创新实践性的程度。
实践性特点或实践度,成为体现艺术团工作创新程度的基本特点之一。
二、艺术团工作创新的社会性特点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依靠社会、服务于社会,已经成为校外教育社会化的新增长点。艺术团在新形势下工作创新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社会化程度,即社会性或社会度的高低。作为以组织演出活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艺术团,如何与社会联合并且服务于社会,成为艺术团工作创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以我宫艺术团为例。近年来,我宫艺术团与社会(企业)联合做了一定的尝试性的工作,目前在各个方面都已经迈向稳步发展阶段,当然,它每向前走一步,都是相当艰辛的,都凝聚着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心血。下一步要想使其又好又快的发展,让“艺术梦”助推“中国梦”必须以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宗旨,必须树立走政府支持、社会(企业)联合的办团理念,必须坚持走改革发展之路,我团的基本设想是:
第一,政府支持。大家知道:艺术团是一个纯公益性的少儿艺术团体,它每发展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政府资金的支持。就我宫艺术团而言,现已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如何打牢基础,助推发展速度,单靠自己去发展是非常艰难的,没有钱,只能是空谈发展,只有紧紧依靠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方能固牢基础、渡难关,促发展。
第二,艺企联姻,筹措经费。经费短缺一直是国办艺术团又好又快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要确保艺术团正常运转和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解决资金缺口,艺术团还是应当把筹资作为与社会联合的突破口,特别是与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和骨干企业合作,形成强强联合态势,企业可以加大一定的资金投入,支持艺术团走出省、市,甚至走出国门走国际间艺术交流之路,依托艺术团把企业宣传和传播出去,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之目的;少儿艺术团也可以通过企业的资金扶持,提高艺术含金量,促进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实现双赢,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横向联合,单打独奏是没有出路的,坚信我们的企业家们一定会有人去做这种利国、利民、利己的事业的。我团这几年在与企业搞联合方面做了有意的尝试和探索,总体是好的,也是可行的,也从中吃到了一定的甜头,艺术团才出现了长足大发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下一步应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好的思路、好的事情,不说出去、不宣传,当闷葫芦,是转化不成生产力的,因此,必须多与政府、企业、社会交流沟通,大张旗鼓的宣传好、合作好,艺术团的明天将是一片碧蓝的天空。
第三,内引外联,积蓄人才。为解决高水平人才的不足,下一步我团争取承办大型音乐会,争取聘请到国家级的著名艺术家来担任艺术指导,争取聘请市里有名望的老领导老同志担任名誉团长和顾问,以改善艺术团的社会环境,从知名院校招聘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少年宫任教,从老师的待遇、人格尊严、拴心留人环境上等方面下功夫,让他(她)们工作舒心、学习用心、生活开心。定期不定期的从全市范围内广泛招聘录取各类优秀的少儿艺术人才,充实壮大少儿艺术团队伍,从而确保从多方位、多渠道加快少儿艺术团的发展步伐。
第四,社会支持,共同创作。通过到外地参观学习了解到,河南少儿艺术团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建团二十年来,本着服务荧屏、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艺术人才、为文艺舞台呈献精美的少儿文艺作品为宗旨,为热爱艺术的孩子们提供正规的艺术启蒙和训练,为省内外电视荧屏奉献了丰富多彩的少儿文艺节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关键词: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297-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彻底把应试教育转向以培养人,造就人为目标的素质上。”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素质,需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下面谈几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儿童的情绪生活,发展他们的意志品质,要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性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联系着,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要讲究仪表美,做到:穿着大方,面带笑容,目光充满。其次,老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环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摸一摸、弄一弄、摆一摆、数一数、画一画,使学生打消害怕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教师组织好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游戏活动。
如“开火车”、“找朋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倦,兴趣盎然,开动脑筋,学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用“开火车”的游戏,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然后再让学生思考,除了一个一个地以外,还可以怎样数?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两个两个地数,有的说五个五个地数,也有的说十个十个地数……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因为低年级学生既好奇又好动,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摆一摆、拼一拼,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学习知识。
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摆一些实物,一个学生摆六个红色三角形,另一个学生对着再摆一行蓝色三角形,且多摆几个,然后让学生观察红色三角形比蓝色三角形怎么样?蓝色三角形比红色三角形怎么样?
又如:在教学数的加、减法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用棍子来演示,让学生懂得把两个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就用减法计算。再如:在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及学习了简单的计算后,通过尝试买东西活动,强化对人民币的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以由一个学生扮演售货员和几个同学扮演顾客,买五角钱一本的作业本,应该怎样以不同的方式来付钱。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理这个特点。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图可看,有声可听,让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和操作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对比、发现,从中唤起他们思考的欲望。
关键词:语文;培养;创新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就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对以后的学习才会有帮助。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认真学好语文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在的社会竞争力越来越激烈,每个人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而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则可以很好地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制造开创创新意识的机会,让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一定的提高。
一、开创新颖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点的时候,要摒弃老旧的授课方式,努力开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地进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随着进步,这样才给学生带来与时俱进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能先开创新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个有创意的语文课堂,才会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等。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想象力,而学生的想象力与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教师进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想象力能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只有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展开想象,才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帮助。为此,只有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如,教师在为学生教授“月球之谜”这一课时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去想象月球是什么样的,上面会有什么等,这样引导学生去想象,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三、鼓励大胆质疑
抱有疑问的人经常伴随着大量的创新意识,有了问题才会进行深思,才会有创新的灵感。所以,问题是创新的来源,只有大胆提出问题,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只有勇敢地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有提升。
总的来说,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芳.小学语文趣味化识字教学策略应用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03).
教育制度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在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认识数学的客观规律,挖掘学生潜力,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原则
1.兴趣的培养
兴趣培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极为重要,这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如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折纸,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观察展开后的图形,这时学生自己设计的图形就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通过“操作――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引出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2.质疑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萌发过程是从问题的质疑开始的,这种质疑能够让人对未知的事物产生好奇感和兴趣,从而激励人为此去探究、解惑。在寻根究底的过程中学习并发散思维,从中去发现问题的客观规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教师的疑问情境设置,在课堂中充分地提供答问机会,让学生敢于讨论问题和质疑问题。
3.思考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向去看待问题,所以对思考的培养是数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层次和方向来对同一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
4.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对新鲜事物极为好奇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极为敏感,加上小学生的思维都比较单一,所以在加强培养学生思维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我在讲“升和毫升”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1毫升和1升的量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际测量,不仅加深学生对“升与毫升”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换算进率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相关内容
1.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对于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取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取向。例如我在讲“观察物体”这一部分内容时,先播放了“盲人摸象”的视频,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得出了盲人所摸到的只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从而引出课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情境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意识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能够产生足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思考、创新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点,即使学生的想法异想天开也不要批评和讥笑,反而更应对这种行为给予高度的赞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还要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班上分成几组来进行数学竞赛,胜者给一定的奖励,让学生去体会学习的乐趣。
3.创新意识的培养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已从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现在更讲究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将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以适应目前的教育情况。应将曾经的填鸭式教学转换为细小型教学,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部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将这些细小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想象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生的想象力有直接的关系,创新意识强的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比较丰富的。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只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无法有效的提高创新意识培养的效率,根据学生的单纯思维和好奇特点,可以将逻辑思维培养和想象力培养同时进行。如小学中的乘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从而有了乘法口诀表。再培养学生从加法向乘法转变的逻辑思维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除法的想象,是否可以利用减法来进行等,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教师情感教育和创新教育
1.情感教育
每个人都具有自尊心,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对于小学生幼小心灵来说,他们更需要教育者的照顾和温暖,在教育中也需要情感上的交流和滋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多采取鼓励措施,给予学生更多的呵护和照顾,让他们在爱的课堂中自由自在地进行学习,只有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才能进行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2.创新教育
上文中描述到要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其实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不仅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模式上和教学理念上都应进行创新,以满足目前的教育需求,这样才能根本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或者聘请知名的专家来校进行友好学术上交流等,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在各个方面同时进行努力,才能让小学数学教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四、结束语
从上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进行努力,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教育工作。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个层次齐心协力才能够达到。对于老师来说,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泽仁卓嘎.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J].民营科技,2010,(10):52.
[2]王剑平.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科海故事博览,2011,(9):61.
[3]李海娟.营造积极参与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探讨[J].读写算,2010,(23):64-65.
【关键词】科学课 教学之中 创新意识 培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多少走两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我在鱼凫小学担任三、四、五、六年级共八个班的科学课教学。在教学之中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激发兴趣
兴趣是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因为认识事物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发兴趣的过程。
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是在一定情境中激发的,离开一定是情境,兴趣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碎纸屑或泡沫小球、直尺、氢气球,拿起气球在毛衣上摩擦几下松开手,这时“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气球竟然吸在毛衣上。同学们都惊讶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接着我又让学生一手拿起一把塑料直尺去接近纸屑,另一只手拿起一把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摩擦后去接近纸屑,又通过对比观察,学生惊讶地发现,纸屑被学生摩擦后的直尺吸起。这时学生更加疑惑不解,迫不急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我就趁机提出探索的目标导入新课,学生在这样的情境驱使下,人人情绪高涨,思维灵活多变。故激发兴趣为培养创新意识敞开了大门。
2.探索求异
求异思维不仅要沿着不同角度,顺着不同方向去思考,还要选择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作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认识和分析,例如:教学《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时,要学生做巧取曲别针的实验,大多数人同学都先用磁铁在烧杯壁,外吸住曲别针,然后沿杯壁慢慢地向上移动再取出的方法,我鼓励大家标新立异,想出不同方法,有的同学利用磁铁吸住一段细铁丝,然后再将它伸入烧杯内吸出曲别针。还有的同学利用磁铁先吸住一长串曲别针,然后将这串曲别针伸入烧杯内取出曲别针,当然后两种方法虽不能证明磁铁隔物吸铁,但这也是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提出的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深挖教材内容,灵活多变,创新一个个多角度的思考环境,这样思路被打开,他就可以“驰骋纵横几千里”了。因此从不同角度去探索,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前提条件。
3.启发想象,引导发明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教学中,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行发明创造是思维上的一次升华,发明创造也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途径之一。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小立志于发明创造,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意识。如学习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两章后,我让学生根据变色龙、壁虎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联系生活需要进行发明设想,做到既不限制学生的研讨内容,又不使研讨内容离题,并正确地加强引导,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创新思维活跃起来,他们想像:根据变色龙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原理,研制随环境变化的伪装色,随季节变化面变化的冬暖夏凉或变色楼房,随温度变化面变色的衣服等,虽然这些想像太幼稚,但他们这种创新意识是难能可贵的。
4.课外延伸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得以全面发展呢?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情境数学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通过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创新型教师的理论内涵
教师的创新意识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靠自身素质,在变革教育的过程或实践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教育规律、教育特点、结构、理论和原理等的高度有组织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1]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
美国学者史密斯(R.Smith)认为[2],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吸取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的人”。
豪托拉斯则列举了以下九个方面作为创新型教师的条件:(1)对学生发挥出来的创造力感到由衷的喜悦并加以高度赞扬;(2)建立有助于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人际联系;(3)率直的共同感受;(4)了解学生的能力界限和优点;(5)不是为了支配学生;(6)创造性地宽容学生;(7)不压制集体的意志和个人的意见;(8)探求各种事物的真情;(9)宽容和密切的环境。
对于创新意识的理论研究不单是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培养目标,更是对教师创新意识培养内部动因的探讨。因为只有就教师创新意识的影响因子研究才能发现制约创新意识发展的内部因素,以促进教师创新意识培养的积极发展。
创新意识内部影响因子的分析
1.动机水平
动机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其自身角色的认知,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对创新教育本身的认同程度。动机水平主要影响创新意识的自然水平,即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动机水平是创新意识的基础影响因子,动机的强度直接影响创新意识水平的高低。
2.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意识被激发的第一产物,创新思维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反作用于创新意识,增加教师对于创新行动的满足感,提高教师创新意识的心理动机水平,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发展。[3]
3.人格结构
创新型教师的人格结构是指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不仅包括与他人不同的心理特征,而且也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的个性特征的总和。良好的人格特征是保证教师愿意独立、果断、坚定、持续、有效的进行创新教育研究的思想基础。
4.智能结构
教师的智能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两个部分。智能结构是创新意识培养的物质性基础。智能结构是使教师在有创新动机时可以有效采取创新行为的基础保障。智能结构和人格结构一样全面影响创新意识的各种水平,保障创新意识的有效性。
5.反思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4]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为有效的改进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更正思想中对创新意识产生阻碍的不良心理因素,是保证创新活动持续、有效进行的意识过程。“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5] 反思对创新意识起到整体促进作用,及时反馈各个水平存在的问题,水平下降的原因,及时调整创新意识水平,促进创新意识发展。
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1.教育体制应当更加开放
首先,要为“创新教育”谋得广阔的社会心理和价值空间。我们应该抓住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时机,通过用人机制,人才市场的充分发育等,为全面的教育,为“创新教育”和“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谋得广阔的社会心理和价值空间。这是新的教育体制的形成、创新意识培养的基本保障。其次,要让各级学校取得更多的办学自。改革和调整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的。反之,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干涉过多,势必会束缚学校的能动发展。换言之,教育主管部门“掌舵”,各学校“划桨”,这应该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其三,要改变衡量学校办学业绩的固有模式。不再根据“学校的物质财力,接受资助及经费,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学生的考分”等来判断学校的教育状况,而应该以“学习者从入学到毕业在知识、能力以及态度等方面产生可以证明的进步”衡量学校办学的业绩。[6]从绩效评价转向综合评价有效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主动创新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2.教育政策应当更加积极
政府的教育决策应该遵循创造性的原则,在不违背决策原则精神和方向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决策得以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决策者,在进行教育决策时,应视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需要进行变通。
3.教师培养目标和模式创新
未来人才培养目标应由重专业转向重素质,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智能开发,由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要求教师的培养目标也应当是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创新教师转变。至于教师培养模式,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的KAQ模式是有代表性的,KAQ是知识、能力、素质三词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合并而成。潘教授认为,新经济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已从过去的“只注重教书”向更深层次的注重能力和素质方面转变。KAQ模式从研究未来知识结构特点出发,探讨了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复合型创新教师的培养。
4.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育的内容要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要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代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知识结构,这要求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都要及时地随时改变, 要求教育内容的创新。
5.学习方式的创新
人类的知识在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急剧增长,不断迅速地更新,加上教育网络化的发展,教学方式都要相应地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非常重要,敢于和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活学活用。只有这样,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我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强势地位,永远超前,不断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
6.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工作是关系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进行的关键。过去的教学评价只限于对分数的评价,所以,存在着十分片面的错误的导向。要实现新世纪的创新教育,就要形成全面的科学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教师教学评价要坚持方向性、科学性、客观性、目的性、启发性、激励性、互补性、针对性、多样性、及时性、综合性、真实性、全面性等。其次,教学评价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课堂教学评价,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二是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三是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当有五个方面组成:一是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评价;二是对教学过程优质化的评价;三是对教学原则科学化的评价;四是对教学方法高效化的评价;五是对教学管理规范化的评价。再次,要重视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许多环节构成的,哪一个环节搞不好,都会影响到最后的教学质量。对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进行评价,必须面向整体,有所侧重。第四,要合理组织教学评价,就要坚持内行评价,如果不懂得学科知识,就很难进行评价;坚持全面评价,克服单纯的领导评价;坚持全员评价,老、中、青教师都参加。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反溃。
7.适度的激励机制
创新是大胆的开拓与尝试更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甚至对于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的冲击。因此创新是一个需要眼光、勇气和毅力的教育性社会活动。为了促使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教育管理机关和学校应当建立适度的激励机制,以促进教师创新意识的构建与提高。
教师的创新是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甚至是金钱的,所以适度的建立激励机制可以消除教师的种种顾虑并促使其积极创新,而且适当的激励还可以影响创新意识的动机水平,是一种激发创新意识的诱因,可以大大提高创新的有效性和主动性。通过适度的激励机制还可以使教师的创新成果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有利于创新成果的推广,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创新的社会价值,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工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因此民族的创新就必须考虑教育的创新。然而,创新是以创新意识为第一推动力的,所以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就应当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通过外部控制实现内部影响因子的变化,最终促进教师创新意识的主动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储备。
参考文献:
[1] 仲执.教师的创新意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8:318.
[3]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4] L. Valli. Refl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Cases and critique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100.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创新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成为新世纪的召唤,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对人才需要越来越高,具有创新能力是现代新型人才的标志。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决非朝夕之功,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应该放在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由于小学生好趣、好奇、好异,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潜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创新能力,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现将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浅谈如下几点:
一、实施开放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1、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空间方面,为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积极合作,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意识,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呆板的学习空间。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朋友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使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标心立异、大胆创新,形成较为开放的教学气氛。
2、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如果把数学知识以结果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必造成一种添鸭、灌输、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从教学本身来讲,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只在于会记忆一些知识,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数学活动,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获得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教师要“用教材教”,相信学生,信任学生,解放学生的头脑和手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二、创设和平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每位儿童都具有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到这一点,使学生免除种种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的想象暴露出来。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愉快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就会相互感染、相互促进,就会使学生乐学、愿学。在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学生才不会因师道遵严而束手束脚,唯命是从而思维停滞,压抑了创新能力的萌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数学情感、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交流大众生活经验等。总之,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师生情感的积极互动发展,便营造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三、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而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诱因,使他们产生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演示。通过放手让学生操作,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人人参与,个个动手。
总之,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国家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加以培养,创新意识就会进一步增强。数千年以来,创造已与人类之文明,民族之兴衰,国家之存亡息息相关,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创新教育是新世纪的召唤,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策略
创新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而对于国家教育而言,也应该实现创新,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数学学科是其主要学科之一,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就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现状看,教师并未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难以发挥教育优势。为此,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问题而提出系列策略建议,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加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性。首先,小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不仅能够在学习中创新,而且敢于接触新事物,对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有利。其次,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其养成创新思维,并提高创新能力,进而对抽象复杂的数学教学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最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如若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则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理念相适应。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作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而着手: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将其更好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借助互联网,查找名师数学授课的视频,积累教学经验,进而将新型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以新鲜感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特点,尽管许多问题的答案是固定的,但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应针对学生的“1+1为什么等于2”的问题作出有效解答,而并非只要学生记住即可。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能够动脑思考问题,经过思维过程,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才能深刻,同时有利于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后,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积极与学生沟通,利用学生的方式而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学习,并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探究问题。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可以对问题进行有效思考,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加以了解。其次,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敢于面对质疑,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如在数学问题“张红有25元,李丽有27元,共有多少元”中,许多学生的解答方式是25+27=52,但某生却提出不同的计算方式“25×2+2=52”。对此,学生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应用于面对学生的质疑,并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同时必须对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表扬。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做到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如在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创建“模拟商店”,对各种物品进行标价,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得到思维的锻炼,同时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思维能力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为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可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正所谓,创新来源于思维活动,而学生头脑处于思维状态下,也可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数学计算知识内容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出题:35+35+35=?要求学生利用不同算法进行计算。如此,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小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在此过程中,不仅引导小学生通过多种解题方式而解答数学问题,而且可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四)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增强小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教师有必要组织动手实践活动,既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所以,教师适时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是必要的,如,课堂小练习,课堂互动、益智小游戏等。在“角”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教具在黑板上画角,并标识角的类型;或者通过小组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系列角,使学生对其进行测量,看哪个小组以最快速度完成且准确率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便是“玩”的过程,在“学中玩”和“玩中学”,可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因而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有利。
三、结语
小W数学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与素质教育理念相适应,而且可推动教育进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过程中,作者认为,教师可从上述方面着手,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小学数学学科看,为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可能性,教师应抓住机会,不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郭春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刘富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柳升超.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