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

第1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

【摘要】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实施慢性病预约门诊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七宝社区某小区居民为对象,开展慢性病高血压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试行1年,观察对比其实施前后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结果:通过社区规范化治疗干预管理1年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等均在90%以上,比干预前具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社区实行慢性病预约门诊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病情的监测,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对居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慢性病;预约门诊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开展,卫生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方式也不断变化,内涵不断加深。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慢性疾病的防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慢性疾病防治以社区为范畴,以病人为本,全科医生依靠地理和人文优势,有效地掌握社区慢性疾病病人的病情,及时为他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利用电脑化管理使得管理人能够根据电脑的提示按时进行访视,并将访视情况输入电脑后及时进行评估,动态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提供合理的生活、饮食指导和服药督导[2]。现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七宝社区某小区全体居民(约1100人),开展慢性病高血压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取得良好的管理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某小区全体居民(约1100人)为服务对象,开展慢性病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其中慢性病以高血压为例。其中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后遗症或恶性肿瘤的高血压患者及不愿合作者。

1.2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制订高血压慢性病社区预约门诊具体实施方案:

以社区为基础,以小区为单位,由全科医生(即该小区的家庭责任制医生)对小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全科医生在管理初与所管理的小区居民签订契约,并以统一问卷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家庭资源、健康状况等,将所得信息均录入居民电子档案,对15岁以上签约居民均测量血压,筛选出高血压者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所有居民都列入重点管理。责任医生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分层及血压随访情况进行动态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并结合家庭管理和患者个人管理,同时责任医生通过发放管理手册进行监测。在管理前后通过统一问卷及电子档案记录调查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血压控制、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等情况的变化。

1.2.3统计学数据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概率检验采用x2检验,P

2结果

通过社区规范化治疗干预管理1年后,比较干预研究前后及不同管理方式组的相关指标,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压控制良好率等均在90%以上,比干预前具有显著的改善。具体见表1

3讨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民生活永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2I世纪的医疗服务行业,不仅要求救死扶伤、减少病痛、促进康复.而且要求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不仅要求减少伤亡、延长生命。而且要求提高生命质量、提高健康水平。因此,大力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素质家庭医生,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3],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最有效措施[4]。近年来我国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将高血压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基层现已成为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成为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由本次研究可见,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人-机结合管理模式[5],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经过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知识传授,结合临床专科治疗控制高血压,并将个人相关资料及时输入电脑,电脑会根据危险因素,血压值等自动进行分级、分层,拟定干预或治疗方案,这样家庭医生可以通过电脑查询每位高血压病人的病情、诊疗过程、管理效果评价、高血压等级评估、管理注意事项等指标,从而更加系统、科学、连续地管理病人,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家庭医生对医从性良好的人群采用个人自行管理和家庭管理,管理者给他们发放管理手册并定期进行监测,这体现了管理的灵活性和多元性。

参考文献

[1]张平.长宁的实践——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组织与制度创新[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陶丽丽,陈开红,韩晓燕.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3959.

[3]ZhangJ.YuKF.Whatstherelativerisk?AmethodofcorrectingtheoddsratioincohortstudiesofcorllnlOlloutcomes[J].JANA,1998,280:1690-1691.

第2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

关键词 开展;低效低产林;改造;建设;南方生态屏障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21-0216-02

1 低效低产林的概念、类型、划分标准

低效低产林是指受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缓慢或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明显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总称。根据起源的不同,低效低产林可分为低效低产天然次生林和低效低产人工林;根据经营目的不同,低效低产林可分为低效低产防护林和低质低产商品林。划分标准有通用标准、生态标准和经济标准三种。其评判基点为衡量低效低产林各类指标的参照标准,是指相同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林分的平均值。衡量低效低产林指标的参照标准由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当地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和林业生产水平,参照国家林业局的《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1690-2007)的规定制定,报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2 低效低产林的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立地条件差(如土壤瘠薄、沼泽地、盐碱地等),气候环境恶劣(如冰霜雨雪冻害、水淹、干旱、雪压、风折等),高海拔,病虫害等因素单独或相互作用的结果。

2)人为因素。违背自然规律或粗放地实施森林经营,未按适地适树适种源要求造林,未采用良种壮苗,清山整地栽种质量差,幼林抚育管护不到位,重砍轻造,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依靠天然更新,多代萌芽,疏于管抚等因素单独或相互作用的结果。

3)政策因素。山林权属政策多次变动不稳定;长期以来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勿略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税负过重;长期以来木材实行林业部门独家经营;木材采伐、运输手续繁琐;林政执法不够完善;森林火灾及盗伐林木案件处罚后,林农损失得不到保障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森林经营的积极性。

4)其它因素。森林经营周期长,少则十来八年,一般几十年,长的上百年,投资收益慢;森林经营科技含量低,靠天吃饭,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森林经营属中长期项目,需有较丰厚的资金积累。

3 低效低产林的现状

根据江西省“十一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显示,全省有林地面积91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1 %,活立木总蓄积44530.5万立方米,毛竹林面积98.6万公顷。林分蓄积平均每公顷49.2立方米。全国第七次森资源清查结果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平均每公顷蓄积76.47立方米。与全国第七次森资源清查结果比,我省森林覆盖率虽然比全国平均值高42.74%,但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比全国低,这说明我省现有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低效低产林占有较大的比重,林地生产力很低,同时说明我省林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

4 实施低效低产林改造的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愿的原则;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并重、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依靠科技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主体明确、多渠道筹资的原则。

5 低效低产林实施改造的对象和措施

1)改造对象。林地生产力或森林生态效益明显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具体有低产低效的成过熟林、多代萌芽的残次林、抚育管护不当或疏于管护的林分、未按适地适树适种源要求营造的人工林以及受自然、人为等因素单独或相互影响形成的低产低效林、灌木林地、疏林地、果木经济林等。

2)改造措施。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林分抚育、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造、嫁接复壮、垦复管护等多种方式。生态公益林采用封山育林、林分抚育、补植补造等方式。

6 低效低产林改造的实践及效果

实施低效低产林改造已经有过很多很好的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我在这里列举三次自身经历的低效低产林改造实践活动。

1)1990年会昌县永隆林场对42公顷经多次择伐而又疏于管护的天然次生低效低产林实施改造,实施改造时选留了有代表性的对比小班。实施改造的措施是林分抚育、封山育林,具体做法是:①砍去藤、灌、草;②砍去病腐木、过熟木;③除萌,要求乔木用材树种每蔸选留1-2株生长良好萌芽部位低(最好是地下或地表)的萌芽条;④其它按照“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砍小留大、保护珍稀树种”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选留;⑤林分抚育时间选择秋冬季节,隔两年后重复一次。2005年实施皆伐,结果实施过低效林改造的出材量平均150立方米/公顷,比当年选留的对比小班高出55立方米/公顷。

2)1996年初会昌县永隆林场2公顷福建溪蜜柚遭受冻害,同年实施改造,采用高位换种改成适宜当地的南康沙田柚,三年试挂果,五年进入盛产期,至今仍保持产量及经济效益双丰收。

3)我县安排“一大四小”造林时,考虑206国道沿途部分山场岩石,土层瘠薄,林木生长不良,林分稀疏,林相很差,就安排疏林补植,补植面积210公顷,补植树种为巨桉,2010年4月种植,2010年9月底验收,平均树高达1.87米,平均密度为1590株/公顷,现在到处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该举措不仅解决了这210公顷的造林绿化,水土保持,还为今后类似地段的造林绿化、疏林补植提供了很好的样板示范作用。

7 实施低效低产林改造的方法步骤

组织具有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以林改宗地为单元,依据低效低产林评判标准,逐一调查核实低效低产林宗地,落实改造措施。以县为规划总体,乡、镇、场为实施单位,编制低效低产林改造总体规划,由县(市、区)人民政俯报省人民政俯审批。根据上级批准的总体规划和林权所有者或使用者申请,编制年度低效低产林改造作业设计。实施低效低产林改造时,坚持先规划,后实施,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除一些生态脆弱区域应严格措施外,一般地段可设计二至三个低效低产林改造方案供林农参考选用,周密安排,有序展开。

8 保障措施

8.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工作,确保改造质量

各级政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把低效低产林改造作为促进林农增收,服务“三农”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建设南方森林生态屏障和苏区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贯彻落实“十”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工作来抓。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引导实施主体开展低效低产林改造工作,合理确定改造方式,科学选择树种和种源,明确培育目标。要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低效低产林改造的项目管理、监督、检查验收和档案管理。

8.2 积极开展试点,稳步推进

低效低产林改造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性高的工作。各级政俯要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极开展不同区域和类型的试点。有关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科研院校等单位要积极参与低效低产林改造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8.3 制定优惠政策,加快改造步伐

各地要结合现有林业发展政策和实际情况制定低效低产林改造的优惠政策,尤其赣南各县、市更应该依据《苏区振兴若干意见》,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宜的路子,为又快又好地建设南方森林生态屏障和苏区振兴服务。对于符合条件和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的改造行为要给予大力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租赁、承包、联营、转让等形式投资低效低产林改造。省、市、县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低效低产林改造工作。

8.4 尊重林权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意愿

凡规划纳入低效低产林改造的宗地,应在当地公示并告知林权所有者或使用者。凡实施低效低产林改造,应由林权所有者或使用者提出申请,经林业技术人员实地调查划定范围提出低改意见,经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在当地公示无异议后方可实施改造工作。其中:属于集体经营的林地,须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规定,经集体民主决策同意后方可进行改造;国有林地改造可由国有林经营管理单位组织,未确定使用权主体的国有林地改造,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依规组织。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林地不得进行改造。

8.5 加强低效低产林改造采伐林木管理

低效低产林改造涉及采伐林木要严格实行凭证采伐,各地要在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年木材生产计划中优先安排,禁止借机采伐正常林分。凡违法采伐、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惩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6 严格低效低产林改造更新管理

更新造林是低效低产林改造的重要内容,严格按批准的作业设计开展更新造林和经营管护工作,认真抓好种苗、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抚育管护等,确保在改造采伐后及时完成更新造林,确保栽植抚育管护质量,确保改造一宗,成功一宗。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2007-06-04.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M](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1690-2007).

[2]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M].2009年1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会.

[3]公布的全省“十一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M].2011年01月27日江西省林业厅举行新闻会.

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利用 满意度 哈尔滨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90

为了解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现状与满意度评价,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改善和发展提出建议,市卫生局于2007年10月对全市7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对象进行了现场访谈与现场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全市7个区每个区分别抽取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站,中心或站不足的区则抽取站或中心作为补充。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分别抽取30名和20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为调查对象,如果是儿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可调查其陪护人。

调查方法:①调查内容: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者的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等一般人口学特征;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费用支付方式、年平均利用频次、发病时对医疗机构类型的选择;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等候时间、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医疗设备、医患沟通、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的满意度评价。②调查方法:采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门口拦截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访谈与现场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74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60份,有效率为89.19%。

调查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软件输入数据,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①性别及年龄分布:在660名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5.91%,女性占54.09%,接近人群总体的正常水平。调查对象覆盖了1~85岁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其中40~59岁的居多,占41.82%,40岁以上的占66.82%;②文化程度分布: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居多,占79.55%,其中,文盲占5.45%;专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0.45%。③家庭月收入分布:不足1000元的居多,占58.94%;4000元以上的较少,占2.58%;2000元以下的占89.09%。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①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此次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目的以看病为主,占64.24%,其次是咨询12.88%;而预防保健、体检与康复都比较少。②近1年内利用服务频次:利用1~2次居多,分别占23.79%和23.64%;利用6次及以上的占16.21%,其中50岁以上的有73例(66.97%)。③利用费用支付方式: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自费的居多,分别占41.21%和35.45%;即有2/5的城镇职工享受到了医疗保险政策的照顾,1/3的城市居民仍然是自己承但全部医疗费用。④城市居民对医疗机构的选择:居民生病后,自感病轻时选择最多的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56.82%;当病较重时居民选择了省、市级医院,分别占40.91%和36.06%。

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评价:①满意度:将非常满意+满意相加后,满意度较高的依次是服务态度(89.09%)、医患沟通(88.79%)、就医可及性(86.81%)、等候时间(83.94%);满意度比较低的是就医环境(79.84%)和服务价格(75.91%);满意度最低的是医疗设备(62.87%)和药品价格(54.24%)。②文化程度与满意度评价的相关分析:文化程度和评价指标中的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医患沟通、服务价格、药品价格分别成正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对等候时间、服务态度、医患沟通、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的满意度越低。

讨论与展望

家庭经济收入较少、文化程度较低、中老年人是我们开展社区卫生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由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发病增加,因文化层次低、收入少而选择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为弱势群体、低收入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特征[1-3]。在今后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我们将进一步注意研究弱势群体、低收入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可及性较高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加强宣传完善服务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 “六位一体”的服务,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本次调查反映城市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局限于基本医疗服务[4-5],利用率不高。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宣传不到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了解的甚少或由于家庭经济收入低,为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减少了医疗卫生保健费用的支出,而忽视自己的健康,尽而影响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另一方面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沿用办医院的模式以提供基本医疗为主,忽略了其他功能的发挥。我们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借助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深入社区、走进家庭等方式,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营销,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吸引更多、更广泛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

改善服务环境、更新医疗设备、降低药品价格,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来看,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方便、医务人员对待病人热情、医患关系协调、手续简便、病人等候时间短,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服务很认可[4],这反映哈尔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至2010年,哈尔滨市将建立起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筹资通畅、运行科学、人才稳定、功能良好、群众广泛利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所有城区居民从住所步行15分钟内可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能快捷地与社区家庭医生取得联系,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地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伟明,崔美欣,李梅.银川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就诊居民满意度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8,3(11):434-436.

2 王亚东,关静,李静,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就诊患者满意度比较.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50.

3 古力巴哈尔.卡德尔,严非,冯学山,等.西宁、银川两市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607-609.

第4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

社区是指某一地域在生活上相关联的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指的是街道和居委,农村社区指的是乡镇和村。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中心,以居民为对象,以城市初保为龙头,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提供综合、方便、快捷、连续、系统的社区卫生服务。为切实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大卫生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中西医并重和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以**市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以初级保健为基础,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的,以居民为重点,面向社区、面向家庭。提供优质、高效、低耗、便捷的医疗,防疫、保健、康复、卫生咨询、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卫生服务,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服务范围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包括各乡(镇、区)和各行政村。其中,每个乡(镇、区)依托乡镇卫生院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区依托现有一级医院,每3—5万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下设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相应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三、服务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是社区、家庭和居民,重点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

四、服务内容

(一)开展预防接种等工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二)开展健康检查和疾病防治,提供疾病诊疗和康复服务;新晨

(三)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四)建立社区人群健康档案,提供居民健康信息服务。

第5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

总体来讲,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覆盖面广,政策连续性强、政策的实施已经对我国政府、居民和卫生服务机构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政策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亟需要针对政策的执行体系进行研究。目前对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明确和规范的政策执行体系有以下几方面。

1投入机制尚需明确

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方面政府行为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形式,搞好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目前在财产投入方面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一方面是政府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成,另一方面是政府投入方式不公平,对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任何投入,而实际上非政府举办的机构也完成了大量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甚至比政府举办的机构完成状况更好,更有活力,效率更高。因此,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同时,改针对机构的投入方式为针对服务的投入方式,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环境。

另外,现有经济政策不完善,导致社区卫生服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劳务商品,同样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社区卫生服务的生产单位,即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客观上具有独立的经济活动能力,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也应得到一定的补偿[1]。社区卫生服务的这些特征,均具备市场的客观条件。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实践中,强调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政府行为的多,知晓社区卫生服务的市场属性甚少;而且现行的政策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其承担的社会公益任务较重,本着公平竞争原则,应合理拉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收费标准的差距,降低病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自付比例,以吸引更多的病人到社区接受基本医疗服务。这样一方面从政策导向上分流病人,减轻大医院压力,扭转卫生资源呈倒三角型的不合理分布状态,另一方面小伤小病解决在社区,既减轻居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又扶持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目前政府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流向二、三级医疗机构,而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和防保的费用明显不足。有研究表明,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国家对城市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呈现明显的倒三角状态,政府对城市一、二、三级医院卫生事业费和专项拨款的比例大致为1:(22~25):(110~250),对城市基层一级医院的投入接近负增长。部分地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专项投入,或只给予启动资金,无后续补充资金。而社区卫生机构除医疗服务项目有经济收益外,健康咨询、残疾人康复、低保优惠、妇儿保健、慢病干预等免费项目,每年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时给予部分补偿,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这些项目所投入的大量时间、人力及物力来说,这些补偿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财政投入和医保政策的不到位,促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不注重服务收费;同时服务收费标准的扭曲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明确,加上提供者缺乏把握居民需求、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导致重医轻防和功能偏废,难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的“便利和经济”优势;诱使社区居民选择高级别医疗机构的消费行为,加重了卫生资源浪费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是,社区卫生服务难以体现政策初衷,表现为流于形式,其可持续发展前景模糊。其中,财政投入不足和医保政策的不到位起根源作用。

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经济政策方面,首先应注意到,政府在卫生经费的核拨上应切实从注重个体健康转向群体健康上来,把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上。在投入方式上要实行投入产出评估制度,从效率和效益上分析投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提高投入与产出比例。对于那些市场机制能够较好发挥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发挥筹资作用。目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急需政府调整卫生投入结构,加大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专项投入力度,重点解决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启动经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必要的设备和房租费等问题。

其次,要逐步理顺服务价格体系。社区卫生服务内容非常广泛,有些项目如家庭护理、联系住院、代请会诊、代为取药等,按现行医疗收费标准难以套用,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体系。收费标准既要有基本卫生服务的,也要有特需服务的,既要有医疗的,又要有防保的,使社区卫生服务得到合理的补偿。社区卫生服务是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的结合,疾病的诊治费、药品费,定期的健康检查、护理、康复服务、家庭病床、医学检查、健康咨询、针对个人的健康促进、医疗设备使用等为个人提供的卫生服务,应该实行非营利性的有偿服务,按照服务成本收费;而健康档案建立费用、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为公众提供的卫生服务应实行无偿服务,但也要计算成本,以便从其它渠道加以补助。

第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优质、便捷、低价、高效的服务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制定激励与约束政策,一方面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倡导竞争,公开评优奖励,并落实对管理者和职工的双重激励,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另一方面严格约束机制,以经济指标和财务制度进行经济约束,以责任制和规章制度进行责任约束。总之,只有激励与约束并举,才能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和执业人员的积极性,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健康发展[2]。

2考核体系需要规范和明确

考核体系的规范主要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和功能落实状况。资源问题的重点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学历、职称、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中无专业学历者占13.5%,无专业技术职称者占6.8%,中专学历者占83.7%,大专以上学历者占2.8%,初级职称占89.6%,中级职称占3.1%,高级职称仅占0.5%[3]。

绝大多数社区卫生站医务人员是从一级医院或地段医院安排来的。部分医疗机构把医院富余人员、竞争下岗人员派到社区,导致社区卫生机构人员技术水平低,成本耗资大,产出少。即使年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这些人员由于自身存在被分流、被遗弃的心理包袱,从观念上、技术经验上,尚不能适应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功能调整。

另外在全科医师的培训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培训与各类考试脱节;培训与使用相脱节;培训与申请学位相脱节;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及培训教材不统一等等,严重影响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

3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和规范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系统,也是医疗保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但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参与或承担医疗保险的卫生机构的层次也并不完整,使社区卫生服务偏离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轨道。

社区卫生服务应实行非营利性的有偿服务原则,医疗保险费应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经济政策,有的社保部门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太差为由,不同意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列入定点医疗单位。此外,还有一些与健康相关的项目,可以通过保偿制等经济政策实施,但还没有落实。

据上海市的一项对老年人的调查表明,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与职工定点就诊医院相同的门诊自付比例,那么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将由39.0%上升到69.3%,年人均节省门诊费用75.23元。

为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普遍开展和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健全,应制定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各项政策,尽快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目前在我国镇江已启动了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上海也将一级医院的家庭病床纳入职工医疗保险补偿范畴,北京已经出台了《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公费医疗管理的暂行办法》,鼓励享受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职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其具体政策是: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费用允许报销,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时个人支付的比例尽可能小,社区能诊治的常见病、多发病到大医院就医要加大个人支付比例。

4目标导向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

在城镇卫生体系建设中,社区卫生服务将是近期投入建设的重点。在投入建设的同时,运用什么样的机制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从政策上应该明确。如果没有一套明确的机制,在投入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卫生资源的不必要浪费。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完善和机制建设的明确化,在设计社区卫生服务监测指标体系时,应发挥监测评价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 (8):460-463.

[2]崔树起,梁万年.社区卫生服务意义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8,(9):452-453.

第6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

来自郑州市航海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二玲告诉记者,他去年就听闻工作在北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朋友说,北京新推行了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模式,是在借鉴欧美等国的先进经验基础上,实行的符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居民健康管理模式,非常受居民欢迎。她早都想来学习这种管理模式了,她还带来很多疑问准备提问。

的确,北京市实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模式引来很多省市的关注,他们不仅有欣喜,也有疑问,例如,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模式怎么多了个“式”字,与欧美实行的家庭医生服务是否有区别?家庭医生式服务与社区首诊是怎么样的关系?这项工作是否会增加人力成本,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有限能否开展?

如多数与会者所料,这场会议将拨开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模式的层层面纱,既能看到管理模式的好,也能看到这种管理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的不足。在此我们仅将讨论的焦点话题列出,以飨读者!

解析

何为家庭医生“式”服务?

同其他新事物一样,“家庭医生式”服务刚刚推出就遇到了很多问题。而“式”字无形中成为问题的焦点。为什么多“式”字,意义何在?北京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处长许俊峰表示,无论是从医学生教育,还是毕业后继续教育等培养机制来看,严格意义上讲我国还没有家庭医生。但国外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很值得借鉴,因此结合北京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开展与之相类似的家庭医生式服务。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李长明表示,加一个“式”字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形势,众所周知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比欧美晚了半个世纪,所以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没有能力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因此,无论社区医生还是居民都应该认识到家庭医生式服务不同于家庭医生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不能提供全方位的医疗照顾。

“家庭医生式服务不仅不同于家庭医生服务,与国外的私人保健医也存在差别。”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郭积勇指出,家庭医生式服务不能提供常规性的上门诊疗服务,但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种服务模式的改革和实施,畅通社区医生与居民联络渠道,在社区医生与居民间建立稳定的、信任的服务关系。

不仅如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梁鸿也指出,北京实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也与以往各地实施的全科服务团队不同。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仅服务于已签约家庭,且提供一对一的上门服务,服务模式呈现连续性。但全科服务团队无特定服务人群,一般采取一对多的服务模式,对居民不会提供连续,大体呈现分段式服务管理模式。

问答

问题1: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

目前,北京市很多区县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热情,采取了两种奖励方式:在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中预留出1万元;预留每名医务人员本应所得的公共卫生服务5元钱。请问这种奖励方式是否合适?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基层卫生处副处长 王天和

问题2: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考核标准是什么?

北京市几乎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已经开始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回归到“大锅饭”年代,我们所开展的任何工作都设立了考核指标。请问依据什么标准来评价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进展呢?

北京燕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周光华

问题3:是否可以引入社工参与?

近期,我们到英国学习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时发现,英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很多社会医疗工作者,他们不仅可以协助社区医务人员完成许多简单的工作,也与多数居民保持了良好的互助关系。在社区医务人员紧缺的当下,我们是否也可以引入社工参与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

武汉市武汉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樊富成

问题4:签约人数远超服务能力怎么办?

随着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推进,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的居民会越来越多,但医务人员数量却相对受限,毕竟有限的医生只能服务有限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有居民要求签约,该怎么解决?

沈阳市和平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付文丽

问题5:“是否会考虑实行“首诊制”?

欧美家庭医生式服务最核心的体现便是“首诊制”,没有家庭医生出示的转诊单,患者不能到大型医疗机构就诊。请问北京在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过程中,是否会考虑实行“首诊制”?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李宁燕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梁鸿

奖励经费不能从补助中划拨

答复 无论是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给予医务人员的奖励经费,还是其他工作的奖励经费,都不应该从医务人员理应获得的薪酬中预留,我认为这是对医务人员劳动报酬的变相剥夺。当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相关调查都显示,志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务人员还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政府反思,到底是社区医务人员工作风险太大,还是政府给予的回报太少,不然怎么会总是吸引不来人才呢?特别是一些新增添的工作项目,政府更应该采取多样的手段鼓励医务人员。当然,给予奖金也不是惟一的鼓励方式,建议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提前晋升、给予会议学习机会等多样手段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工作。

北京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处长 许俊峰

依据居民知晓率考核工作进展

答复 北京市在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之初,首先提出的一个考核指标就是“签约率”,即签约人数除以服务居民数。但经过近1年的实践和论证,最终北京市卫生局决定取消这项指标设定。因为这项指标的设定让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得不做假,毕竟当前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根本无法满足所管辖区所有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后来我们发现,推进这项工作首先应做好宣传,然后再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确定签约数量。家庭医生式服务不能强制居民签约,我们采取的是自愿原则,但一定要让居民知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做这件事,然后才能谈到居民是否愿意签约的问题,所以在遵循不强制居民签约的基础上,我们决定通过居民“知晓率”来考核工作推进情况,即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定性指标为居民知晓率。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 李长明

社工参与利于解决人才配置缺口

答复 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处于人力匮乏时期,所以大多数地区都采用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即1名全科医师、1名全科护士、1名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等组成一个团队,为600~800名居民服务,但遗憾的是在这个全科团队中惟独没有社会医疗工作者。

其实,国外很多大学都设有社工系,培养出来的社会医疗工作者在全科服务团队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我国来说目前还是一个缺项。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很明显地感觉到社会医疗工作者缺失带来的不足。

另外,培养社会医疗工作者加入全科团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个人认为,全科医生应该以基本医疗为主,公共卫生服务为辅,例如一些家庭联系工作、居民健康咨询、老年人慢病访视等不应该每次都由全科医师亲自前往,这会无形中增加访视医疗成本,所以我们必须要考虑最佳的全科团队组合,合理配备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让社会医疗工作者扭转社区人才结构中的配备缺口。

北京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

依据能力限定签约人数

答复 现在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人数超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个人认为,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我们应该从重视门诊数量的多寡转移到能力建设,不能总让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是“打杂工人”,要让他们知道社区卫生服务的价值所在。所以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推进中,我建议依据自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划定可以服务的人口数量和类型。例如,老年患者、慢病患者、非常信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患者,在这部分人群中选出自愿签约的患者,然后为这些自愿来签约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不仅能树立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形象,也能让所有的居民看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好。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委 顾

医保预付费制度需快速跟进

答复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转变原有服务模式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必须经历的关键阶段,但如何在推进的过程中逐渐向“首诊制”贴近,不仅要靠社区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政策作为支撑。

我个人认为,由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均等,一些较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实行“医保预付费制度”。但当前各国实施的“医保预付费制度”都存在差异,建议我们可以首先采用由医保机构为居民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购买基本医疗服务的方式,先尝试规定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要求居民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然后再由社区医生依据患者情况看是否需要转诊。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社区卫生服务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延伸

为实施家庭医生服务预热

顾表示,北京市实施的家庭医生式服务距离欧美家庭医生服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所以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进程中,社区医务人员一定要向居民解释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切勿让居民觉得家庭医生式服务是骗人的把戏,根本不是真正的家庭医生服务。

第7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

为明确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范围及内容,规范政府补助方式,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的有关规定,现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政府补助原则

(一)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维护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应与当地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努力保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或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均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政府补助。

(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通过实行绩效考评、购买服务等办法,着力提高资金使用和服务效率。

二、政府补助范围及责任划分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包括: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

区级和设区的市级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要根据卫生部等部门制定的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以及市(地)级以上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地财政经济状况,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一定标准在预算中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按规定安排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经费。省级政府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安排必要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困难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央财政从*年起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中、西部地区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3元和4元并统筹考虑各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绩效考核情况给予补助。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级政府在安排相关经费补助时,要统筹考虑支持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

三、政府补助内容和方式

(一)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

政府或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市(地)级以上政府的有关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有关慢性病预防控制,有关妇女、儿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列入政府补助范围。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数和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以及单位(或综合)项目补助定额,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核定补助。单位(综合)项目补助定额由财政、卫生主管部门在合理分摊有关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成本的基础上,按照合理弥补人工、耗材等成本的原则确定。人工成本包括工资及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人员基本工资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助。同时,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建立完善按岗位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办法,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并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财政补助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灾害防疫等工作所需补助经费,由区级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

(二)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离退休人员经费等经费补助。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所需资金按项目支出预算办法核定补助。

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经有关部门批准和专家论证后,进入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滚动项目库,由同级政府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所需经费,同级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需要,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的岗位培训等有关培训,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是否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等考核结果核拨。

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符合国家规定离退休的人员费用,根据离退休人数和国家统一规定的离退休金、补贴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核定补助。

基本医疗服务原则上通过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以及个人付费等方式,由服务收费补偿。因政策原因造成的基本医疗服务亏损,由同级财政根据基本医疗服务成本与收费标准之间的差额,统筹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收支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三)固定资产投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同时,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辅以改扩建和新建,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项目,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建设程序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按分级管理的要求,经发展改革部门综合平衡、审核批准后,列入年度投资计划,所需资金由同级发展改革部门核定安排,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困难地区给予支持。其它项目按规定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四、政府补助及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一)加强政府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

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卫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补助资金的分配、核拨、使用,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追踪问效。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要与服务效果挂钩,由卫生、财政部门在严格监督和考核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情况的基础上予以核拨,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对服务效果好的,适当给予奖励;对服务效果差的,相应扣减补助,以提高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益。

按规定实行项目管理的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项目由卫生和财政部门共同组织立项、评审、实施、检查、验收。项目所需设备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基本建设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保证设计、施工、监理、采购招标、投标工作公开、公正。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规模、标准和内容建设,并按有关规定实施项目建设稽查、审计、竣工验收等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规范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的监督管理。

各级财政、卫生部门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加强财务监管,规范其收支行为,探索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运行机制。

为维护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各地财政、卫生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办法,明确收入和支出的范围、项目和标准,严格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所有收入和支出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得的各项收入全部上交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财政部门,支出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财政部门按规定核定安排。

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还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将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健康指标改进等绩效因素,纳入考核范围,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为核拨政府补助提供可靠的依据。探索社区卫生服务财务收支公示制度,让社区居民参与监督。同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重点检查,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收支管理,提供价格低廉、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第8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与满意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重庆三峡库区688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满意状况的入户调查。结果 虽然有大部分的库区老年人(45.1%)主要由于就近方便(55.6%)等原因而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但这一就诊比例仍然较低。并且库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缺乏了解,影响卫生服务的利用。还有相当大部分的库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医疗收费、技术水平与环境设备方面还存在问题。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联合社区资源,增加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了解,并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老年人口的满意度。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老年人;三峡库区;利用;满意情况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种种原因,重庆三峡库区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状况还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然而库区老龄化程度却已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因此库区的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了解库区老年人口的社区服务利用与满意情况,以便进一步提高库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本文对库区老年人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首先把重庆三峡库区所属区县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好、中、差三类,抽取每类中的一个区或县,然后在已抽取的3个区县中,再按照经济水平将乡镇或街道分为好、中、差3类,在每类中抽取一个乡镇或街道,共抽取9个乡镇街道;再在各乡镇街道中随机抽取4个村或居委会,整个过程按照人口比例抽样。对这36个村或居委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和满意情况的入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88份,回收640份,回收率93.02%,其中有效问卷619份,问卷有效率为96.72%。

1.2 分析方法

应用自拟“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口卫生服务调查问卷”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原始资料进行核对、统一编码后,用 Foxpro610 建立数据库,录入资料,用SPSS13.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 性别和年龄

调查对象中,男321人(51.9%);女298人(48.1%)。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数量比例逐渐减少,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及8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30.2%,23.6%,22.1%,13.4%,10.7%。

2.1.2 文化程度、工作情况和婚姻状况

在接受调查的老年人口中,文化程度以小学(40.5%)最多,其次为文盲(36.7%),然后是初中(14.5%),高中及中专以上所占比例最小(8.2%)。工作情况为无工作者居多(35.1%),务农(28.9%)次之,离退休占23.1%,从事家务和个体经营的各占6.9%和6.0%。已婚老年人(74.8%)比例最高,其次为丧偶(22.8%),未婚、离婚及再婚老人比例很小(2.4%)。

2.2 身体健康状况

2.2.1 慢性病患病状况

男性慢性病患病率为61.7%,女性慢性病患病率为68.8%,均高于全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54%〔3〕。男性慢性病患病率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11.1%)、循环系统疾病(10.8%)、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10.8%);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5.3%)、肌肉骨骼系统疾病(12.9%)和结缔组织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11.1%)。

2.2.2 生活自理能力

在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生活自理有些困难的占18.4%,很困难3.9%,完全不能自理3.2%。

2.3 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2.3.1 主要就诊机构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卫生院)就诊的老年人口比例最大。见表1。表1 重庆三峡库区619位老年人主要就诊机构构成(略)

2.3.2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

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库区老年人口中,因为就近方便的比例最大(55.6%),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73.4%的库区老年人家与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距离在1 km以内,有52.2%的库区老年人从家中步行到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时间在15 min以内。另外,还有20.8%和14.3%的人分别因为价格低、医保定点单位而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2.3.3 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了解情况

所有调查对象中,知晓上门出诊服务的比例最大(48.8%),其次是医保定点机构(36.7%)及电话咨询(29.2%),而对针对老年人开设的家庭访视(2.1%)、健康教育(7.8%)、慢性病管理(2.3%)、康复服务(1.9%)、建立健康档案(2.7%)这5类服务了解甚少。

2.3.4 付费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自费是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口付费的主要形式(43.5%),使用商业保险的极少(0.3%)。

2.4 社区卫生服务满意情况

在619名被调查者中,有417人(67.4%)愿意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而202人(32.6%)不愿意使用社区卫生服务。

2.4.1 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的地方

在愿意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417人中,选择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主要有就近方便(94.2%)、服务态度好(48.0%)、医疗费用低(21.3%)、医保定点单位(20.1%)。而因为服务内容多(2.9%)、手续简便(8.9%)、治疗连续性好(5.5%)、服务方式灵活(4.8%)而选择的比例很低。

2.4.2 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满意的地方

库区老年人口不满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医疗费用高、技术水平低、收费不合理、设备环境差。见表2。表2 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口对社区卫生服务不满意的原因(略)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虽已成为库区老年人口就诊的主要机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能方便地获取社区卫生服务。大部分的重庆三峡库区老年人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主要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离家较近,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本次调查中,73.4%的库区老年人家与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距离在1 km以内,52.2%的老年人从家中步行到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时间在15 min以内,为老年人就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条件。但是,调查显示,还有26.8%的库区老年人从家中步行到最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时间在30 min以上,这可能跟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较弱、活动能力受到限制有关。要为这部分老年人提供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可以采用定期家庭访视、电话咨询、上门出诊等方式。

库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知晓率低,影响卫生服务利用。老年人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针对老年人开设的家庭访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康复服务、建立健康档案这5类服务基本不了解。一方面,虽然库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部分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已存在困难,但是由于他们文化水平较低,获取信息途径有限,也不知道如何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往往只是在生病之后才会去就诊,忽视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保健、预防、康复功能。另一方面,库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还不完善,能够提供这几类服务的机构较少,也是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区志愿者、社区医护人员通过讲座等各种方式普及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了解;同时,也要逐步完善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使它们具备提供这些服务的能力。

还有相当大部分的库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存在不满。在调查的库区老年人中,大约有1/3还是不愿意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绝大部分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取医疗费用太高,这是因为库区经济较为落后,有29.7%的库区老年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完全自费医疗;大部分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的老年人也反映很多卫生服务支出是不能够报销的。因此,需要努力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为那些还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库区老年人口提供保障,同时还应当将一些老年人的常见病、慢性病门诊费用划入医疗保险支付的范围,这样既可以提高老年人参保的积极性,也可以降低老年人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负担。

还有一半多的库区老年人不相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就医时,他们要么选择去大医院,要么就去自己信得过的私人诊所就医。一方面,应该通过在职培训、进修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应当加强医护人员和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培养起老年人“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就医理念。约有一半的库区老年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收费不合理,很多老年人反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取药品保管费等额外的费用,大大提高了就医费用,所以他们宁愿在私人诊所看病拿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切实保护老年人利益。

设备环境差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不能被库区老年人认可的原因之一,这是由于库区经济落后,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而引起的。政府应当适当加大对库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统筹发展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曾德国.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稳致富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2007;6:4115.

第9篇: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方式范文

为明确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范围及内容,规范政府补助方式,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的有关规定,现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政府补助原则

(一)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维护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应与当地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努力保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或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均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政府补助。

(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通过实行绩效考评、购买服务等办法,着力提高资金使用和服务效率。

二、政府补助范围及责任划分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包括: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

区级和设区的市级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的主要责任,要根据卫生部等部门制定的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以及市(地)级以上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地财政经济状况,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一定标准在预算中安排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按规定安排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经费。省级政府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安排必要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困难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对中、西部地区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3元和4元并统筹考虑各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绩效考核情况给予补助。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级政府在安排相关经费补助时,要统筹考虑支持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

三、政府补助内容和方式

(一)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

政府或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市(地)级以上政府的有关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有关慢性病预防控制,有关妇女、儿童、老年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卫生信息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列入政府补助范围。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数和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以及单位(或综合)项目补助定额,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核定补助。单位(综合)项目补助定额由财政、卫生主管部门在合理分摊有关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成本的基础上,按照合理弥补人工、耗材等成本的原则确定。人工成本包括工资及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人员基本工资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核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财政补助。同时,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建立完善按岗位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办法,努力提高服务效率,并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财政补助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灾害防疫等工作所需补助经费,由区级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

(二)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离退休人员经费等经费补助。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等所需资金按项目支出预算办法核定补助。

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经有关部门批准和专家论证后,进入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滚动项目库,由同级政府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对社会力量举办的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所需经费,同级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际需要,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开展的岗位培训等有关培训,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是否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等考核结果核拨。

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符合国家规定离退休的人员费用,根据离退休人数和国家统一规定的离退休金、补贴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核定补助。

基本医疗服务原则上通过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以及个人付费等方式,由服务收费补偿。因政策原因造成的基本医疗服务亏损,由同级财政根据基本医疗服务成本与收费标准之间的差额,统筹考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整体收支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三)固定资产投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同时,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辅以改扩建和新建,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项目,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建设程序编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等,按分级管理的要求,经发展改革部门综合平衡、审核批准后,列入年度投资计划,所需资金由同级发展改革部门核定安排,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困难地区给予支持。其它项目按规定纳入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

四、政府补助及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一)加强政府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

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卫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补助资金的分配、核拨、使用,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追踪问效。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要与服务效果挂钩,由卫生、财政部门在严格监督和考核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情况的基础上予以核拨,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对服务效果好的,适当给予奖励;对服务效果差的,相应扣减补助,以提高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益。

按规定实行项目管理的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项目由卫生和财政部门共同组织立项、评审、实施、检查、验收。项目所需设备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基本建设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保证设计、施工、监理、采购招标、投标工作公开、公正。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规模、标准和内容建设,并按有关规定实施项目建设稽查、审计、竣工验收等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规范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的监督管理。

各级财政、卫生部门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加强财务监管,规范其收支行为,探索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运行机制。

为维护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各地财政、卫生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管理办法,明确收入和支出的范围、项目和标准,严格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所有收入和支出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得的各项收入全部上交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财政部门,支出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财政部门按规定核定安排。

各级卫生、财政部门还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将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健康指标改进等绩效因素,纳入考核范围,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为核拨政府补助提供可靠的依据。探索社区卫生服务财务收支公示制度,让社区居民参与监督。同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重点检查,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收支管理,提供价格低廉、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加强内部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