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狠抓项目建设
培育新增长点
绵阳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加大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引导企业产业结构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向优化,产品结构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商业模式向智能制造+服务方向转移。
一是加快传统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家庭产业。2013年,绵阳市成功创建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应用示范基地。依托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绵阳)基地建设,以项目为载体,形成了“云+关+端+控”的整体化解决方案和对应产品(如CHiQ智能家电、数字电视智能机顶盒等多款终端),重点跟进数字家庭产业集聚区10万用户级示范应用、数字家庭基于互联网的创新业务模式工程等重大项目,推广家庭安防、家居养老、家庭娱乐等应用服务业务,着力构建以数字家庭应用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力争通过完成23项行动计划54个重点项目,塑造中国科技城数字家庭产业品牌。
二是扎实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一,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事业单位;第二,掌握一些重大关键技术,拥有基于全球独创超低功耗安全存储技术的自主标准RFID芯片和永久性大容量存储器研发及产业化能力等;第三,积极推进一批重点产品和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军民两用型引信专用延时芯片及控制系统、60GHz个人无线局域网收发器设计、RFID电子标签芯片研发与产业化等25个总投资8亿元的重点项目。
三是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安全产业。着力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软件示范基地和未来数字家庭软件基地,推进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推动高分综合应用、电子车牌等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项目试点示范;加快北斗导航应用示范;着力推动安全电子签章、运维级存储备份软硬件产、安全增强数据容灾备份产品产业化。四是加快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绵阳现拥有突破精密测量、高动态卫星导航等高端技术和卫星导航接收机板卡、整机及设备、天线、软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五大类成熟产品,在城市交通、旅游、汽车电子、个人位置服务、市政精细管理等领域大力推动应用示范。
强化交流合作
聚集产业发展
[关键词] 规划 带动作用 相关性 对策
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人才、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中心,在北京进行产业布局调整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对周边地区、尤其是冀、津两省市的辐射带动和影响,北京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也已经制定或者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图促进北京市经济调整和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带动作用。本文将从政策分析角度,对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津冀经济发展的带动力进行研究。
一、相关政策解读
目前,国家关于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但也以各种方式了指导性的意见和方案。北京市在几个规划性文件中都有关于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案,也都不同程度地提及京津冀合作问题。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编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规划》
该规划草案明确,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8个地级市: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张家口、承德等十个城市。在这十个城市里,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尤其突出强调北京在人才、高新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合作发展中,将北京的优势转化为经济辐射能力,带动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其他城市各自发挥其资源、环境、交通等区域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该区域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重要基地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区域,也将是我国未来大规模推进国际化的重点地区,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高技术发展及区域经济合作的规定
(1)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该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总体方向和要求是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制造业等。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发展以软件、研发、信息服务为主的高新技术服务业,和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具体而言,包括:软件产业、研发产业 、信息产业、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现代生物产业。此外,积极培育数字电视、汽车电子、新材料、新动力产业。
(2)关于区域合作
规划纲要明确北京要发挥首都优势,积极参与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开发,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形成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统筹、互动、共赢的新局面。提出深化京津冀区域合作,贯彻落实国家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开发的整体部署,发挥区域和新城市的辐射作用,按照“统筹协调、互惠互利、突出重点、从实起步”的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推动相结合,积极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指出了重点推进的领域,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着重发展技术服务、核心制造、营销服务等产业环节,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结构升级。加快北京高精技术开发中心地区及周边区域开发,推动京津唐产业带形成。拓展首钢搬迁调整模式,推动不同功能要求的产业调整和转移。积极参与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开发;交通体系构建,积极落实京津冀都市圈区域交通规划,着力推进京津城际轨道交通、首都机场三期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京津高速第二通道、京承、京包高速公路建设,做好京石、京秦城际轨道交通及京津第三通道建设的前期工程,参与渤海湾枢纽港群海洋运输体系开发,促进区域交通体系完善。积极推进京廊、京唐、京石城镇走廊建设,引导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和人口在区域内合理流动。
同时,指出要解决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着重围绕信息沟通、市场开发、要素流通、政策协调与解决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为深化区域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关于高技术发展及区域合作的规定
①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及区域合作
规划明确,为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思路,强化京津冀间的区域合作,明确制造和研发服务主要空间发展方向。结合现有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引导各重点产业、产业价值链环节在不同产业空间形成集聚。继续发展和完善现有产业基地建设,围绕重点发展产业,新建若干产业基地。形成西北方向的以海淀园中心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研发服务发展区以及东南方向的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高技术制造发展区的“两极双系”空间格局。
②北京未来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北京未来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服务业,包括软件产业、研发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二是电子信息产业,包括移动通信产业、计算机及网络、集成电路及光电显示,同时,加强数字电视、汽车电子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三是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与生物医用材料。
同时,还规划了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即软件产业基地、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移动通信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二、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与津、冀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与天津产业发展的相关性
从国家对京津两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来看,明确了天津处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北京的城市功能是全国的首都,着重发展教育、文化、科技、国际交流交往。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发挥其科技优势,为本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从产业机构看,天津主要是发展先进的现代制造业。从工业内部结构看,目前天津的重点行业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与北京的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的同构性和竞争性。 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中的部分重点内容与天津产业发展有较高的契合性,再加上天津自身具备的较强的科研基础、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天津有能力也有动力对北京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顺利对接。从长远看,天津最具活力的产业因该是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石化工业、航空航天业、现代造船业、现代制药业和仓储物流业,因此,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与天津的相关性较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必对天津产生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与河北产业发展的相关性
河北的情况跟天津就大不一样了,在京津冀都市圈中,京津处于核心地位,科技、经济高度发达,而河北则是具有东部的区位优势,但经济发展仅达到中部的水平, 甚至还存在一个环京津贫困带。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对河北都市圈内的城市的相关性,则要进行具体分析。
(1)相关性较强的城市
一是石家庄。作为河北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市不管是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还是在产业发展实际中,对高新技术的运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融入经济及都市圈等方面都是做得比较好的。在石家庄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就明确,该市将围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保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创新、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加快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河北软件工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和重大项目,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同时提出遵循“接轨京津、借势发展,融入国际、开放发展,辐射周边、极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二是唐山。唐山市为河北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 ,其辖区处于渤海沿岸,与北京市、天津市都有极为方便、快捷的交通设施,有极强的区位优势。该市以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电力和新兴工业为主,再加上曹妃甸LNG项目工程、南堡油田的开发,唐山市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结合“首钢”的搬迁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将高质量地发展钢铁、装备制造、化工、物流等临港产业。北京市积极参与曹妃店工业区的建设,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对唐山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三是廊坊。廊坊将发展六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制造、金属制品、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与制造、会展旅游。规划建设了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环京产业带、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环津产业带,建设了多达22个的园区、产业功能区,承接来自京津的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转移 ,基于廊坊特有的区位优势,许多知名的高技术企业在廊坊落户 。
(2)相关性不强的城市
包括秦皇岛、沧州、保定、张家口和承德。秦皇岛以港口业为主,高技术产业发展还不够理想,缺乏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比重较小。沧州以传统工业和农业为主,现在加快港区仓储、物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开发处于发展初期。保定市的经济主要集中于汽车制造、机电、纺织、食品、建筑材料和信息产业制造等行业,基本上没有其他高新技术类企业。张家口和承德地形均为山区,经济优势都集中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与冶炼及压延加工(钢铁业),煤矿开采和发电是其主导产业。
三、对相关政策的分析
前述的几个规划(或者草案),都明确了区域经济合作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北京市按照首都职能重新布局产业指明了方向,也为北京市与津、冀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1.有利的政策因素
无论是国家经济规划中的京津冀都市圈规划,还是北京市的“十一五”发展纲要、北京市“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都明确地提出了、或者考虑到了区域合作,从而在政策上保障了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影响,这为相关企业运作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依据。从几个文件还可以看出,北京市对本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据城市功能定位重新进行了选择,非常详尽地列出了本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域,走更加高端的线路,这为周边地区提升各自产业技术层次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政策规定的不足
(1)区域合作机制不明确。区域经济合作,合作的实体应该是区域内的各市场主体(企业),但是,这种合作毕竟是跨区域的,而且,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各企业,对这样的合作都有一定的特殊目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合作各方的政府作大量的工作,理顺合作机制。北京市在其“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就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就提出了加强区域合作的思路,但思路不够具体、明确,实践起来还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建立稳定、完善的(三地)政府合作机制十分必要和迫切,这需要在以后的相关合作文件中加以具体化。
(2)缺乏制度优惠。北京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该要惠及周边地区,尤其是河北某些欠发达地区,但从现行的政策来看,并没有专门针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合作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合作、辐射效果。
(3)现有的合作大部分还处于规划阶段,有待积极推进实践。由于各城市产业基础、产业发展规划、人才等方面的因素,除了天津、石家庄、唐山和廊坊之外,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相关产业发展与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接都还存在不足,致使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对这些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打折扣。
四、增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津冀产业发展带动力的对策
1.及早出台国家关于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国家级的都市圈经济发展规划可以指导都市圈内各城市间的合作,尤其是关于高技术产业发展合作。这样,处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才能据此制定出更加详细、具体的区域经济合作规划,特别是关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合作规划,以指导都市圈内各城市做到真正合作,使北京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发挥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2.建立稳定、完善的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三地政府合作主要应致力于共同商讨、研究问题,寻求共同利益及其实现的途径。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各地应该既考虑本地产业优势及发展趋势,同时更要“全区域一盘棋”地考虑本地规划及实施与区域内其他各地的协调发展问题,尤其是处于发达地位的北京和天津应该以全局观念为指导,充分考虑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际和需求,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形成有效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细化京津冀都市圈合作内容,增强可操作性,积极推进合作实践。目前,北京市与河北省已经正式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但该合作备忘录中没有专门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合作做出规定。三地政府在建立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中,应该对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合作具体化,对现有的规划积极落实,推进实践,以产生实际的效益。
4.建立合理的高新技术人才流动机制。高新技术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河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所以与京津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人才欠缺,甚至已有的高新技术人才也流向更为发达的京津地区。因此,要保证都市圈的平衡发展,充分实现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津、冀的带动作用,建立柔性的、合理的区域内人才流动机制成为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该机制下,可以实现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自由流动,形成人才的有规模的优化组合,提高人才共享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规划纲要,2007年
[2]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7年
[3]北京市人民政府网
[4]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
[6]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7年
[7]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7年
摘 要 体育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对改善民生、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概括了资源型城市发展体育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更好地推进资源型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体育产业 发展
国务院在2013年印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台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专项规划。《规划》中指出,资源型城市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现有数据显示,我国有近一半的资源型城市已经进入“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阶段,因此,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迫在眉睫。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充满机遇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体育产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而且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还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因此,发展体育产业将有利于解决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发展体育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体育产业的意义
(一)体育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它的价值最先肯定是经济意义上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的转型发展,体育产业社会需求市场巨大,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能为资源型城市创造经济产出,带来国民收入的增加。
(二)体育产业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大多数城市在产业结构上表现出了单一性、超重性、稳态性的发展特点,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一般性城市。因此,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的双重背景下,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加强产业整合、促进产业联动和加快产业升级,从而推动城市的产业转型。
(三)体育产业丰富城市文化,改善城市形象
文化与体育的融合发展是一种流行趋势,各城市拥有的传统文化对其体育产业的发展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反,体育对于文化塑市、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资源型城市中发展体育产业能丰富城市文化、重塑城市的形象,让“煤城”“油城”这些称谓成为过去时。
二、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体育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政策支持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有高度的依赖性,产业转型的基础薄弱,多数资源型城市还处于探索转型的早期,导致对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发展体育产业的作用认识不足,很多城市尚没有形成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没有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导致一些城市的体育产业发展仅仅停留在萌芽阶段。
(二)缺乏必要的体育产业规划性文件
经统计,262个资源型城市中仅有少部分制定过体育类的发展规划,制定过体育产业规划的更是少之又少。以哈密市为例,目前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旅游业发展良好,但体育用品业及体育彩票业的产值总量不高,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如果不及时制定具有系统性、长期性、方向性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将会导致哈密的体育产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有潜力的领域得不到高效发展。
(三)没能充分挖掘与应用城市资源
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具有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悠久、工业基础坚实、资源矿产丰富等特点,但这些城市以开发特色资源为主,城市中的其他有形或无形资源没有充分挖掘与应用,资源整合程度普遍偏低。本可以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体育产业,现在却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我国资源型城市中发展体育产业的策略
(一)明确发展体育产业的意义,加大重视程度
为了避免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枯竭等问题,必须尽快找到适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新兴产业,及时推进资源型城市由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而体育产业作为一项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都有重要意义的朝阳产业,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加大力度,扶持体育产业做大做强。
(二)科学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避免发展中的盲目性
由于多数资源型城市缺乏必要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想到哪里实施到哪里,从而错失了许多良机。因此,分阶段、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制定各个资源型城市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进而为体育产业的良性有序发展提供依据和方向。
(三)整合城市资源,打造特色体育品牌
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名片大多以资源为主,但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了保障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尽可能的发掘并利用其独特的资源、环境、文化等,打造属于每所城市特色的体育产业品牌。
四、小结
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城市,为了避免资源枯竭、城市衰退,应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及时改善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契机。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杨薇,唐振宇.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98-99.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规划 技术创新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重大科技突破都会催生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革命。在此过程中,总有一些国家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自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范围内以知识技术密集、绿色低碳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呈现出与传统产业不同的特征,并日益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都已充分认识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造经济财富、创造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将其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总结各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及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
在世界发达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大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美国于2009年和2011年两度《国家创新战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指出:“世界正走向创新型经济,而没有国家会比美国的创新实力更强。我们成功的关键,就像以往一样,是开发新产品,产生新行业,保持我们在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创新战略的核心理念是构筑“创新金字塔”,并将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先进制造、空间技术、健康医疗、教育技术、作为国家的优先发展领域。欧盟与2010年3月制定了《欧盟2020》战略,提出三大战略重点,即“智慧增长”、“可持续增长”、“包容性增长”。该战略确立了信息技术、节能减排、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优先发展领域。日本与2010年6月了《新增长战略》,将低碳革命、将抗长寿、发挥魅力作为振兴经济的“三大神器”,重点培育环保、能源、健康、旅游、信息技术等领域。
(二)明确发展目标,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世界发达国家依据不同产业的特点,结合本国基础和需求,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如美国提出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达到总发电量的10%,2025年达到25%,2035年全国80%的电力由清洁能源供应。欧盟为建立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增长模式,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于2007年3月明确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三个20%”目标,即到2020年能耗降低20%,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占能源消费的20%,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少20%;而2012年提出的路线图更是将205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设定为比1990年减少80%―95%。
在制定发展目标方面,政府相对于企业和个人更有优势。政府往往拥有更多的基础性知识,能够跨越不同的市场,率先察觉技术的变动趋势。政府恰恰可以利用这一优势,确定给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关键部门,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对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性意义的产业部门,甚至通过明确的政府订单或发展规划,引导市场主体的创新。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兴产业具有知识高度密集、技术快速演进的特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把握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既包括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也包括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还包括工艺开发和工程化实施能力。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应特别注重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构建产学研互动机制,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基础设施,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融资环境、创新基础设施、规制政策框架等创新体系上任何一个环节的欠缺,都会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短板。今天的硅谷,不仅是全球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同样也是生物产业重镇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基地,其持续竞争力主要源于全球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宽容是白的商业环境、高度集聚的风险资本和充满活力的创业企业家。反观欧洲各国,虽然在高等教育、基础研究等局部条件上不逊色美国,但在风险投资、创业氛围等关键银色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从而至今尚难以发展出与硅谷相抗衡的新兴产业集群。
(四)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扶持风险投资
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给予全方位支持,各项政策措施之间互相配合和协调,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财税政策作为经济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基于市场”的原则,通过改变经济当事人的成本、效益,达到预期政策目标。具体来讲,一方面财税政策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成本和进入门槛;另一方面财税政策可以提高“夕阳产业”项目成本,引导市场主体从使用高能耗、高排放的技术转向使用低能耗、环保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领域更加集中,额度大幅提升、数量能加明确。我国要进一步营造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环境,形成国家发展战略―研发―市场应用的完整链条。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张的早期对于资金的需求是可能是主要的制约,所以要扶持风险投资。如允许对小型企业投入达2.5万美元的投资者以其一般收入冲销由此项投资带来的资本损失,允许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损失税前列支,降低税率为不超过17%;对从事高科技产品创新的企业给予加速折旧、投资递减、5年免税、未分配利润按转增资本所得的股票红利可延缓缴纳所得税等优惠;风险投资机构几乎享受完全免税待遇,美国各州还推出一些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措施,如实行税收抵免等。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规划
纵观产业发展的历程,人们往往在发展初期不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方面,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而传统的城市规划未能考虑产业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供给严重受限,极易导致城市拥堵。另一方面,在城市开发实施的过程中,传统的产业规划不能充分地考虑城市的协调,为了追求产业规划的合理性,我们要正确根据城市发展来进行合理的产业规划,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发展。
一、现今城市规划中产业规划的现实情况
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存在着现实中的矛盾与冲突。产业发展规划的目的在于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现有土地等等资源,通过产业的选择方面、产业发展规模方向的评价、产业布局的合理化等手段提高区域的产业总体竞争力。我国现今城市中主要问题有:
1.1、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尚未明确
产业发展规划在初期往往考虑近期的规划、多则5年左右的产业发展问题;而城市规划则侧重于在现有人口和现有土地的前提下,平衡各种城市资源,保证城市功能运行的稳定和协调,因此城市规划往往考虑20年左右、甚至更长时期的人居城市环境与生活条件。因而,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目标、规划期和侧重点各有不同,都导致了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2、城镇化进程太快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一可见的速度腾飞,引起世界瞩目,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但是在提高的同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可见的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各种问题暴露无遗,尚未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便开始大搞建设,大兴土木,没有几年之后,有些当初的大型项目便开始面临的解除职能的局面,一方面,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占用了大量城市空间,使得合理的城市规划更加难以进行。更别说让合理的产业规划来提高城市规划的进程了。
1.3、政府部门不够重视产业规划的作用
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见到的是,当地政府为了追求政绩,一味地追求发展的快和大,但是没有注意到发展的合理性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目光短浅,忽视了产业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盛行,各种为了“充面子”的工程名噪一时,但是真正能为人民为城市生活带来更好的改变可以说相对较少。在聚集大量人才之后,可以提出更好的产业规划方案,而在执行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从而又导致产业规划方案的搁浅。
二、产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
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相互包容性。从产业聚集规划的角度看,产业规划侧重从产业链生产或产业网发展的角度考虑产业的纵向关系,而城市规划则更多地从城市的公众设施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研究产业的横向协调合作。产业规划主要主攻产业的“凝结”问题,而城市规划偏重于产业的“集聚”问题。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可以理解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1、合理的产业规划可以改进城市的空间布局
在城市规划之初,规划部门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城市的居民区、工业区等等区的划分在规划之初结合产业规划时能够清晰地呈现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首先,在规划产业区时,产业生产区要和其他区之间区别开来,这样就形成一个单独的区域,诸如此类区域的形成,就很容易让城市各个区域分工进行,现今,世界各地运转良好的大型城市分工及其明确,不仅让城市居民生活方面,而且,节省了城市空间,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2、良好的城市规划促进社会氛围的提升
在任何活动中,物质是基础,不管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崇高无比,如果没有没有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任何社会进步都是空中楼阁。在城市规划中,产业规划的合理实践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以使得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整体运行良好,从而为社会文化发展进步提供了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环境又能促进城市建设更好的进行。
2.3、合理的产业规划能够扩展城市规划发展空间
一个城市规划中,包含着合理的产业规划,从生产的角度来说,可以促进城市分工进行,从而为城市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从社会角度来说,促进人文和谐,营造更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从未来发展前景来说,一个拥有良好的产业规划的城市来说,由于其运转的良好秩序,能够更好的吸引投资,吸引大量人才聚集,吸引网络的延伸,吸收产业进驻。使得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城市的潜能与优势,通过产业布局协调推动城市健康发展,从而提高该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为城市进一步的腾飞做出良好的铺垫。
三、产业规划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产业规划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就相当于一张蓝图对一个建筑物的重要性,有了这张“蓝图”,我们才能在有规划有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城市建设。
不管什么样的城市建设,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更好的城市生活,更好为促进整个国家的协调发展和进步。而在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之间良好的协调性与互动性为城市的合理进步提供了条件,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实质上是产业布局分布与城市功能的协调。产业布局体现各区域之间产业的分工与协作,主要支柱企业的区位选择分布。协调原则是各区域功能互补互助,分工合理有序,避免各区域之间因产业结构混乱、服务功能撞车同构等各类问题而产生恶性循环竞争。城市功能是否卓越体现城市发展的整体效益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服务人群的原则,协调各市县的规划和建设行为,更好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结束语:经济可持续性是城市发展的条件。在进行城市建设以前,我们要一长远的眼光看到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不仅要看到城市的现状,而且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远景。这样就离不开良好的产业规划,我们要重视产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导向作用,城市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一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关系。产业和城市的规划要真正做到能够提供给人民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杜莉,原毅军. 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J]. 科技和产业. 2007(09)
[2]任艳敏,张加恭,张争胜. 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资源配置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18)
[3]李君华,彭玉兰. 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述评[J]. 经济评论. 2007(02)
[4]陈伟亚,吴璧耀,李世荣,孙家寿,左建军. 工业园产业规划循环经济模式分析与研究——武汉化工新城生态工业园产业规划实证研究之一[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7(01)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中,努力展示自身的特点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而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核心城市,冰雪是哈尔滨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这也成为了哈尔滨对外最为直观的形象,在未?砉?尔滨作为城市规划的重头戏应该集中在冰雪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都知道当前旅游产业是国内提升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旅游产业本身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成为各个城市未来规划的关键,而哈尔滨也随着潮流在近些年来开展了很多关于冰雪文化的旅游项目,比如2007年推动的“冰雪大世界”项目等等,以冰雪旅游作为城市的品牌进行推广,未来哈尔滨所立足的不仅仅是国内旅游产业,更要将城市的魅力推向全球,而最具代表的冰雪项目势必要成为未来哈尔滨城市规划中的关键。
二、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
首先,寒冷的气候环境是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发挥哈尔滨冰雪资源的优势,吸引全国各地旅游者前来旅游,进而带动哈尔滨一年四季旅游的发展,这是未来哈尔滨旅游发展的关键。
其次,目前国内的以冰雪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开发如火如荼,很多城市纷纷推出了大型的冰雪项目,以此来吸引冬季旅游的人群,所以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是哈尔滨未来在冰雪项目发开上的重点。
再次,冰雪旅游由于自身的特点,存在着周期短等因素,所以哈尔滨在处理和发展冰雪项目旅游的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这些短板,延长产业链循环,增强项目竞争力。
最后,本身旅游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在九五计划之后,我国就开始大力推动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冰雪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产业中的一员,也承担着提升经济增长的重任。哈尔滨作为东北重工业城市的代表,在工业发展处于滞后的大环境下,应该积极的开发其他产业的发展,而旅游市场作为全球新型的经济发展势力,需要城市在规划中积极的参与和扶持,提升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力的提升。
三、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现状
(一)冰雪旅游产业链初具规模
哈尔滨冰雪产业最初是以冰灯等简单的冰雪参观项目起步的,到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冰雪旅游项目产业链,带动了更多相关的冰雪附属醒目,其中包含观赏类、娱乐、经贸等等,产业链联动发展,形成了相对较为丰富的冰雪产品,对国内外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哈尔滨冰雪项目主要包含着,观赏项目以冰雕和冰灯为主,这些冰雪项目都诞生于哈尔滨,也代表着哈尔滨较为厚重的冰雪文化底蕴,也是目前哈尔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推广代表。在国内其他冰雪产业所无法比拟的项目,是目前哈尔滨城市冰雪产业发展的特色。在运动为主的项目中,哈尔滨有更丰富的运动产品。
比如滑冰、冰壶、冰帆、冰钓等等,这主要是由于哈尔滨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冬奥会项目的训练基地,很多冰上体育项目和赛事相对资源要高于其他的城市,这可以说是哈尔滨非常关键的优势。同时哈尔滨也举办过相当多的冰上赛事,比如滑雪节等等,从1985年创办冰雪节一直到1998年开展国际滑雪节,冰上的文化庆典都是哈尔滨的优势项目,也是哈尔滨推广自己的绝佳优势。在游乐项目方面,前文中我们也提到冰灯等都是发源于哈尔滨,所以这类冰灯冰雕艺术展也发展的非常好,1999年哈尔滨创立世界级的冰雪主体乐园,更加丰富了冰雪游乐项目和主体,让游客能够了解更加丰富的冰雪主体项目。
(二)哈尔滨冰雪旅游已在国内外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哈尔滨早于1963年就开始发展与冰雪相关的旅游项目,可以说它是中国冰雪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源地,其中众多冰雪项目品牌都在哈尔滨成立,在国内的知名度也是非常的高的。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已经在全国独占鳌头,并且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旅游产业,在哈尔滨有三大冰雪主体游乐园承载着冰雪项目的展示,同时也有连续举办超过30界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致力于推广冰雪文化,这些都是国内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庆典活动,对于广大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哈尔滨冰雪旅游催生出系列的旅游特色产品
我们在前文中提到,冰雪旅游产业的附属项目众多,作为旅游产业其相应会带动食、住、行、买,在饮食方面,哈尔滨具有自己的独特习俗,其中也包括舶来的俄式餐饮,这在吸引游客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哈尔滨冰雪项目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中,冰雪命名的饮食有很多,目前已经多达了几百种,哈尔滨也推出了相关的小吃、宴会、饮料等不同的餐饮形式。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其地理位置正处于东北地区的中心,交通十分的便利,航线百余条,铁路公路都非常的方便。其地区也保持着传统的东北特色的习俗优势,冰雪项目也催生除了多样化的特色产品,不仅是在饮食方面,在购物方面,哈尔滨也开发了一些旅游特色的产品,这里有东北特有的山珍等产品,也是俄罗斯的商品,同时也有具有冰雪文化特点的冰雪刺绣、冰窗花艺术品等。
四、影响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因素
(一)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是目前国内很多产业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其实这也反应出了资金的使用不当的问题,目前冰雪旅游产业因为管理政策等问题不够完善,导致资金的投入也存在问题,资金不足主要展现在几个方面,比如宣传推广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等,这些都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部分,而且国家相关发展部门对于旅游产业和行业内的企业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没有相关的扶持政策,很多企业在发展中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客观影响。
这里所指代的政策主要是从资金扶持上来理解的,正是税收等于经济相关的扶持政策不足,加之一些客观的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哈尔滨冰雪旅游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长春市则于九十年代开始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但是从2001年的数据开始,每年长春和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所接待的游客总数基本持平,前后相差仅十万余人,长春利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能够和哈尔滨半世纪的发展齐头并进,这不得不需要我们认真的反思和分析,我们抛开相关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去思考城市规划的方向,所谓资金不足的问题除了市场自身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外,还要考虑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的扶持力度。
(二)冰雪旅游产业链发展存在短板
我们前文提到产业链发展对于整个产业项目的发展有着关键作用,在当前的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冰雪旅游所需要的装备产业,因为受到的关注不多,在发展和研发中都存在着很明显的滞后问题,很多装备比如雪府、雪具等配套产业在生产中都以进口为主,特别是大型的基础设施,如索道、缆车等。
在国内没有相关的专业企业在进行发展和开发,通常会通过进口的方式来进行销售,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哈尔滨曾经举办的冬运会和大冬会等冬季运动会比赛,其中在2008年的冬运会中,组委会共投入了9000千万元用于购买竞赛所需要的器材,但是其中仅有1000万元用于购买国内的竞赛器材,而更多的费用都购买了国外的进口品牌,这也直接说明了目前国内的冰雪装备以及附属产品的研发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冰雪市场开始逐步走高,目前的产业链发展情况根本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市场需求,我们还没有做到自给自足,这对于国内的冰雪旅游产业链条而言,其实是非常遗憾的。
(三)产品开发缺乏科学的规划
1996年的亚冬会可以说是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很多的企业也开始预见到冰雪项目所隐藏的巨大利益,所以纷纷开始投建冰雪项目,比如滑雪场等等,但是由于建设毫无规划和计划,很多项目都在盲目的进行,互相模仿的情况非常的严重,同时很多项目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造成消费者的体验度并不好,这直接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吸引力,对于市场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这也是目前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过程总存在的很重要的问题,是一直制约哈尔滨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哈尔滨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对策
(一)资金的投入以及地区政府的支持
上文中,冰雪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不足的情况,资金作为产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基础,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规划当中,充足资金的投入也是哈尔滨冰雪产业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资金投入的问题上,做好产业推广,本身旅游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具有很好的号召力,在此基础之上做好引资的工作,城市在宣传工作中,也应该讲冰雪旅游作为招商引起的一个重要议题进行,以此来吸引海内外雄厚的资本注入。
我们都知道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作为第三产业主要增长点的旅游产业也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扶持,旅游产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的力量在产业未来发展过程中是不容小觑的。
首先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重视企业发展产业过程中所能够获得的优惠政策,其次,就是资金上的支持,我们都知道项目的开发离不开雄厚的资本,而资本在产业发展中的运转是非常关键的。最后就是服务设施的建设,所谓的服务设施其实就是指配套的辅助项目,比如交通的便利,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餐饮娱乐等的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服务水平,对于未来的产业发展非常重要。
(二)整体产业链的完善发展
目前哈尔滨本身举办了很多国内外的冰雪项目比赛,这是城市冰雪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优势,但是由于赛事的很多设备都从国内引入,说明国内并没有更好的研发设备的企业在做冰雪项目的深度开发,这就凸显出了城市产业链并不完善的问题,我们具有良好的先天资源和发展前景,但是相关配套设备并没有跟上,所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积极鼓励冰雪项目相关的产品的研发非常关键,比如项目设备、冰雪项目器具、相应的装备等等,这些都是产业链中非常关键的点,要鼓励国内企业大力的投入硬件的研发,满足冰雪旅游的发展。
我们前文中提到关于产业链发展短板多的问题,所以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应该首先转换过去传统的理念,正确认识产业链中所有附属项目的发展和研发问题,我们从目前哈尔滨冰雪产业现状来看,曾经独占鳌头多年的哈尔滨,当前正在面临着来自很多城市的竞争,并且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如果不在完善产业链发展问题,不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很快就会被其他城市地区抢走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更加的困难,比如近些年来不断开发的长白山旅游资源,在万达集团投入巨额资本后,开始不断的增设各种休闲娱乐的项目,这对于哈尔滨的冰雪产业势必是一个非常大的危险,所以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将规划建设工作做到位。和关联产业达成区域合作也是非常的关键和重要的,这也是应对未来市场发展和需求转向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目前哈尔滨可以和省内的其他城市进行整个旅游区域的合作,形成一个大规模的旅游区域,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吸引力,也可以提高对于游客的粘度,这对于提升城市自身以及省内的旅游品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提升国内的影响力后,也可以利用有效资本的引入大力建设更好的基础建设,以此来吸引国外游客的目光,带动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
(三)规划发展之路
在国内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冰雪项目在介绍和宣传过程中,都会说自己的产品和设施来自德国、加拿大等等国家,利用欧美等冰雪项目较为发达的国家或者城市来为自己的冰雪项目造势,以此文字来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吸引力,目的主要是吸引游客的目光,获取大家的信任,但是这也是目前我国冰雪产业存在的很大的问题,总是借助国外的品牌设施和产品来营造我们所谓的项目的优势,其实正体现出我们自身的产业链发展薄弱,但是这也明显的指出我们的空白市场在哪里,所以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机遇,哈尔滨目前已经开始对研发设备企业开始推行扶持政策,打造城市自主品牌,这和东北工业基地向结合,带动大批工人就业,积极的学习国外的冰雪项目优势,并且吸引国外具有实力的投资者,这对于产业是很有帮助的。
产业链的发展是针对短板进行完善,前文我们也提到了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链附属项目存在的问题,所以针对冰雪项目辐射的多个行业进行发展,提升游客参与项目的体验度,积极开发与冰雪主题相关的活动,特别是在一些产品的购买上,需要进行正确的培训和引导,比如冰雪项目参与中,势必会用到服装、设备等,在游客参与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讲解等,进行消费导向影响。
[关键词]物流产业投资基金;河北省;物流产业
[中图分类号]F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031-02
1河北省物流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几年,河北省进入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期。2011年2月24日,河北省召开现代物流工作会议,对于未来五年的物流发展,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杨崇勇提出要力争在五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在钢铁、煤炭、医药等重点领域和大宗商品的物流发展上要有大的突破;二是在以服务京津市场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上要有大的突破;三是在商贸物流配送上要有大的突破;四是在国际物流和港口物流发展上要有大的突破;五是在第三方物流发展上要有大的突破”。随后,河北省相继制定和颁布了《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河北省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河北省港口物流发展规划》、《河北省煤炭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河北省快递服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
得益于此,目前物流产业已经成为继钢铁产业之后的河北第二大支柱产业,也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据河北省现代物流协会统计,2012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74400亿元,同比增长11.7%左右,高于全国9.8%的增幅;物流业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同比增加10.5%左右,高于全国9.1%的增幅。截至2012年,河北省A级物流企业达到41家,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总数达到24个,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10亿吨大关,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千米,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初步建成,启动了新的促进全省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工作。
2河北省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不足
虽然近几年河北省物流产业取得较多成绩,但是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河北省物流产业发展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认识还要进一步提升;社会物流综合服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和行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物流基础资源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分配和整合;条块分割、体制不顺,市场化程度较低;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布局零散、功能较为单一;物流企业的运营方式和设备落后,经营网络尚未不完善,标准化程度较低;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发展后劲不足;物流园区发展滞后,建设缓慢;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低,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国有大中型企业剥离第三方物流,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换缓慢,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远不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合力。除了政策引导、规范外,还要对河北省物流产业进行调整,通过股权置换、并购、重组等形式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中小物流企业也要不断更新技术设备、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主动应对市场的变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海量资金的投入。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下,这些大量的资金需求是难以通过银行信贷或企业自身资金积累等方式来解决的,导致融资问题成为河北省物流产业发展与升级的瓶颈之一。
3设立河北省物流产业投资基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产业投资基金就是大型股权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PE”)。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对象募集设立,通常委托专门管理机构管理、托管机构托管,对企业非上市股权进行投资并提供增值服务,以期在一定期限内通过所投资企业股权转让或上市后退出的方式,为投资者获得收益的非证券类投资基金。近年来,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开始明显加速,各种形式的产业基金纷纷设立。2013年5月21日,河北省第一家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筹建的产业投资基金――河北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成立,设立沿海开发产业投资基金,可以集合社会资本搭建高效资本平台,加大河北省特别是沿海地区企业直接融资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并实施金融创新手段,为河北省“十二五”产业规划重点发展项目提供大量、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持,这为解决河北省物流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了“重庆物流产业投资基金”和“皖江物流产业投资基金”。这是自从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第一次获批的大型物流产业投资基金。从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来看,物流产业投资基金能够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有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内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是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必然选择。河北省具备港口、公路、铁路等良好的物流硬件设施,凭借环绕京、津的地域优势,可以吸引资本充足的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上市企业等共同组建河北省物流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此举必将加快河北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并使之成为河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4设立河北省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目的和方式设立河北省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中央和地方有关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投资符合规划的物流基础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对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物流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同时真正参与被投资企业的运营管理,等到所投资企业进入成熟期后,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资本增值。这个基金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投资对象为非上市物流企业;第二,投资期限通常为3~7年;第三,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第四,重视被投资企业的潜在价值,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IPO、并购、回购、清算等退出机制实现资本增值收益。在河北省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初期阶段,政府应该出面组织政府投资平台公司或省内大型企业作为基金发起人,吸引京津地区的金融机构、投资企业、上市公司参与进来,采用公司制的形式,创立以物流基础项目建设与运营、股权投融资与管理、物流金融延伸服务为目标的物流产业投资基金。在基金运作期间,政府要适当使用各种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等方式加以扶持与引导。
为了尽快促成河北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河北省应尽快组织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与相关企业的筹备领导小组,对基金的设立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积极协调,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和批准。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好河北省物流协会的作用,做好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宣传工作,推广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有关知识,吸引战略投资者。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质地优良、资金充足的上市公司参与物流项目的投资。同时,为保证基金的运作进入正轨,要选择和培养既熟悉物流产业又熟悉金融产业的管理团队。
未来,随着河北省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金融创新手段,可以为《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项目提供大量、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撑,并将在河北省物流产业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长荣.物流缘何成为河北产业第二极[J].决策,2012(4).
近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这为我国大数据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工信部主要负责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及应用示范相关工作。陈伟说,除制定《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外,工信部还将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推进计划,促进规划、标准、技术、产业、安全、应用的协同发展。
据介绍,工信部将组织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通过相关项目和资金引导和支持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同时开发面向工业、电信、金融、交通、医疗等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
“要促进大数据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发展工业大数据,加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陈伟说。
他说,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支持开发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培育发展制造业新业态,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同时,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3D打印、个性化定制等的融合集成,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目前,工信部已经指导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组建由130余家单位构成的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组织起草了《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制定大数据标准体系,已经开展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开放共享和交易等方面的多项国家标准的立项和研制工作。
芦荟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其综合利用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委内瑞拉法肯州气候环境非常适宜芦荟的生长,当地农民种植芦荟已有悠久的历史。国际上,芦荟被普遍认为是健康植物,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药品生产的原材料,芦荟产品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日趋增长,全球芦荟产品的产值每年超过30亿美元。
为了加快芦荟产业的发展,委内瑞拉政府决定在法肯州大力发展芦荟产业,以此带动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受委内瑞拉委托,中国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农工院)组织国内有关农业规划、芦荟种植、芦荟加工、市场分析以及装备生产方面的专家,由农工院朱明院长亲自带队,两赴委内瑞拉,对法肯州地区芦荟的种植、加工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考察与调研,编制了法肯州芦荟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以下简称规划方案),最终获得委内瑞拉各级政府的肯定。
1 世界芦荟产业现状
1.1 世界芦荟的种植情况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芦荟种植面积约23589公顷,其中美洲19119公顷,约占81%;非洲300公顷,约占1%;澳洲和亚洲为4170公顷,约占18%。
世界芦荟主要种植国家的芦荟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布分别见图1、图2。
1.2 世界芦荟产品销售情况
全球芦荟销售额总共约为1.235亿美元,主要销售额的分布情况。美洲:7640万美元,约占62%;澳洲和亚洲:4700万美元,约占38%。
各国占世界销售额的百分比。泰国:34%;墨西哥:29%;多米尼加共和国:17%;美国:8%;哥斯达黎加:4%;中国:4%;危地马拉:3%;澳大利亚:1%;委内瑞拉:0%;印度:0%;非洲:0%;马来西亚;0%;巴西:0%;阿根廷:0%。
世界上芦荟产品的市场分布情况为欧洲:20%:澳洲和亚洲:43%;美洲:37%。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112个月)就有1557种以芦荟为原料或添加剂的新产品产生,是每年新产品产生最多的种植原料。
据估计,芦荟天然原料的市场有1.25亿美元,而芦荟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可以达到1100亿美元。
2 委内瑞拉芦荟产业发展现状
芦荟在法肯州的种植有悠久的历史,法肯州的气候十分适宜种植芦荟。法肯州种植芦荟中芦荟素的含量居于世界首位,在32%以上。绝大部分的芦荟种植区域集中在Fale6n,Sucre和Carirubana三个市。由于在医药以及化妆品等方面的使用扩展,近几年芦荟的种植需求增长较大。基于这些原因,芦荟商品化在国内外增长也较大。芦荟被公认为健康植物,广泛用于食品加工或化妆品生产的原材料。委内瑞拉芦荟种植面积约占全美洲的18%,占全球的3%。委内瑞拉芦荟年产值为42.2万美元,约占全美洲的1%。委内瑞拉芦荟潜在的产值大于350万美元。
2.1 委内瑞拉芦荟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1 芦荟在法肯州的种植有多年的历史,法肯州的气候十分适宜种植芦荟,且芦荟素的含量在32%以上,为世界最高。
2.1.2 委内瑞拉芦荟的种植面积很大,约占世界芦荟种植面积的15%,但是产量比较低,只占世界产量的约3‰而芦荟的销售额更是不到1%,因此委内瑞拉芦荟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1.3 委内瑞拉在开发芦荟系列产品方面已有较好的基础,民间已有芦荟肥皂、芦荟酒、芦荟洗液等许多产品。发展芦荟产业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2.1.4 委内瑞拉政府、法肯州政府对发展芦荟产业非常支持,芦荟生产已作为法肯州农业的支柱产业进行规划。种植面积拟从现在的3400公顷发展到13000公顷。
2.1.5 委内瑞拉能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丰富,而且能源价格十分低廉,加工成本低,因此芦荟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2 委内瑞拉芦荟产业的限制因素
2.2.1 芦荟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低
虽然委内瑞拉种植芦荟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从种植来看,属粗放式管理,完全是靠天吃饭,缺乏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措施,更不用说采用先进的组培技术以及培养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从加工来讲,目前重点还集中于药品中间体的生产,对芦荟作为一种神奇作物的整体性缺乏重视,全国没有一家专业的芦荟种植与加工研究单位,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2.2.2 产业缺乏整体规划,聚集度不够,经营水平低
委内瑞拉芦荟产业缺乏统的规划,在种植面积的扩大方面,目的性不强。芦荟加工企业规模很小,缺乏规模优势,也没有一定的集中度。目前芦荟仅建有6家原料产地加工工厂,分别是1家芦荟凝胶加工厂(未完工)、4家芦荟素浓缩液厂和1家芦荟素精炼厂(正在建设),缺少对芦荟深度和广度的加工,且基本上未考虑产品的市场。
2.2.3 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道路、水、电等基础条件差,法肯州是一个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饮用水需要从其它各州输入。南部山区道路为山区公路,不便大型运输车辆通行。电力基础设施薄弱。
2.2.4 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
库拉索芦荟在中国已经作为一种食品新资源,由于其神奇的生物学功效,可广泛用于食品、日化用品和药品等领域,制成各种食品如芦荟饮料、芦荟布丁、食品添加剂、以及各种日用化工产品如香皂、洗液、膏霜等,还可将芦荟制成膏、芦荟素等。法肯州芦荟产业仅生产芦荟凝胶、芦荟素浓缩液、芦荟素精炼等初级加工产品,芦荟产品科技含量低,芦荟产业链条短。
委内瑞拉芦荟产品的生产组织性和国家集中计划性不强,加工和生产此产品的大公司数量很少,虽然芦荟产品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系统,削弱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无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
3 规划思路与目标
3.1 规划思路
在法肯州芦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委内瑞拉法肯州现有芦荟规划种植面积为基础,通过建设国家芦荟研究中心和芦荟工业园区,来带动和支持法肯州以及整个委内瑞拉国家芦荟产业的发展。
3.2 规划目标
3.2.1 将芦荟产业发展成为法肯州农业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13000公顷。通过种植管理技术的提升,在现有生产水平基础上逐步提高产量30%以上。
3.2.2 将委内瑞拉法肯州的芦荟产业发展成为委内瑞拉国家芦荟产业种植、加工、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的主要基地。并通过芦荟种植、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等产业化建设,逐步形成委内瑞拉芦荟产业发展体系及模式。
3.2.3 通过芦荟产业的发展带动包装、运输、储藏等相关产业发展,大幅度提高就业率和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2.4 通过法肯州芦荟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设,为委内瑞拉农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打造世界芦荟产业强国。
4 总体技术方案
根据目前委内瑞拉芦荟种植与加工的现状,通过构建委内瑞拉芦荟产业体系,在13000公顷芦荟规划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建设芦荟原料产地加工与芦荟工业园项目,以此带动委内瑞拉芦荟产业的全面发展。
4.1 芦荟产业体系
通过本规划项目实施,构建委内瑞拉芦荟从种植、加工到研究示范推广的产业体系,详见图3。
4.2 芦荟种植基地建设
按照法肯州芦荟规划总种植规模13000公顷进行规划,其中4000公顷用于生产芦荟素,其余9000公顷用于生产芦荟凝胶。
4.3 芦荟原料产地加工
芦荟原料产地加工项目一是在芦荟产地就地进行原料初级加工,减少运输成本,二是为加工园区食品加工厂、日化厂、凝胶粉厂和芦荟素精炼厂提供原料。
综合考虑芦荟种植基地分布和运输半径,规划建设9座芦荟凝胶产地加工厂,其中4座加工厂生产凝胶原汁、浓缩汁和凝胶丁,为工业园区内食品厂、日化厂提供凝胶原汁和凝胶丁;另外5座加工厂生产凝胶浓缩汁,为工业园区凝胶粉厂提供原料。
芦荟原料产地加工项目建设内容及产品方案设计见表1:
4.4 芦荟产品加工工业园
根据法肯州芦荟加工规模与种植规模不配套的现状,拟在委内瑞拉法肯州科罗市附近,建设一个以芦荟产品加工为主体的芦荟产品加工园。芦荟产品加工园建设项目包括芦荟食品加工厂、芦荟日用化工加工厂、芦荟素精炼厂、芦荟凝胶粉加工厂、包装材料厂和芦荟研究示范推广中心,包括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变电站以及道路等公用工程等,总占地面积38.5公顷。
5 对我国产业规划的启示
5.1 规划对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规划很多,用于指导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但它缺乏在空间上指明规划的目标、方向和产业的发展方式。各地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多地是按照全国的经济发展指标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而很难考虑到自身在全国总体布局中的分工和定位,因此出现了诸多区域战略雷同、产业规划缺乏特色、不合理重复建设及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等问题。为有效地制定各地区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各地区产业发展在我国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具体内容以及保障措施等。
5.2 重视土地利用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委内瑞拉非常强调在编制芦荟产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确定土地利用的基本框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在农村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形势下,土地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短缺资源之一。我国各地区都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但是在地方规划体系中,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它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的关系如何协调,尤其是如何协调保护有限资源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5.3 高度重视规划的前期准备和后期评估
委内瑞拉政府积极配合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非常重视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对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做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这种对地方特点问题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是制定当地芦荟产业区域未来发展规划的基础。在规划编制后,为确保规划的实施,在规划年度完成以后,还要进行规划制定后的跟踪活动。这个活动要对区域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结构转变做充分的认识和修改。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在规划前缺乏详细的调查和充分的准备工作,规划编制后对规划实施的效果如何,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等工作也缺乏连续性,从而造成规划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发挥出应有作用。当前在农业产业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大力倡导对规划前有关重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而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明确编制农业产业区域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形式和内容、手段和方法,尤其是通过何种方式协调多方面的利益矛盾,最终使规划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合理制定,还能够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